计算机本科网络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1:05

计算机本科网络教育篇1

乙方:接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国家教育委员会直接领导管理的全国性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其目的是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校园网间计算机连网、信息资源共享并与国际学术计算机网络互连,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我国的教育和科研机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所有接入单位必须与相应的网络提供单位签署本项协议,并报上一级网络备案。

第一条 总则

(一)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接入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和用户必须遵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

(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所有工作人员和用户必须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不得利用计算机连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和有伤风化的信息。

(三)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上不允许进行任何干扰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和破坏网络设备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但并不局限于)在网络上不真实的信息、散布计算机病毒、使用网络进入未经授权使用的计算机、不以真实身份使用网络资源等。

(四)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在各级管理机构设立网络安全员,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

(五)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各级网络管理机构定期对相应的网络用户进行有关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教育。

(六)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责成各级管理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于上网信息进行审查。凡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严禁上网。

(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所有用户有义务向网络安全员和有关部门报告违法犯罪行为和有害信息。

(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有关工作人员和用户必须接受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二条 接入管理

(一)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连网单位和用户必须遵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制定的规定和制度,按时缴纳有关费用。

(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接入单位和用户不允许与其它互连单位私自连网。

(三)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止连网的接入单位和用户单位必须把相应的ip地址退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四)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接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管理办法》的规定,不允许发展授权范围以外的任何用户。

(五)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接入单位必须成立管理机构对于网络进行严格管理必须设立网络安全员,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保存网络运的有关记录。网络安全员要指导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对于各自负责的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和上网资源进行管理。

(六)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所有接入网络必须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或上一级接入网络签署本协议并与自己的所有个人用户签署《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用户守则》。各级网络管理机构必须保留相应的协议和守则备查。

第三条 信息管理

(一)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接入单位必须定期对相应的网络用户进行有关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检查和教育。

(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接入单位和用户必须对于自己的上网信息负责。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严禁上网。

(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接入单位和用户有义务向上一级网络和有关部门报告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和有害信息。

(四)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接入单位和用户必须遵守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

第四条 惩罚条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对违反本条例的接入单位和用户进行警告、停止网络连接直至诉诸法律。本单位作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接入单位同意遵守上述条款,如违反本协议,愿意接受处罚并承担法律责任。

甲方:

盖章:

负责人签字:

日期:

联系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乙方:

单位名称:

盖章:

单位负责人签字:

网络中心主任签字:

日期:

通信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网络名称:

ip地址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域名:_________________.edu.cn

计算机本科网络教育篇2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方法

科学技术的威力是无可估量的,它为现代人类提供了计算机技术,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崭新的教学模式,网络化教学模式有助于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现实问题,更有助于克服传统教育模式在时间、空间方面的种种限制,满足不同人群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说是教育行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教育必须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为创新教育,为社会各领域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鉴于此,下面着重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出发,分析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的管理方法,以供借鉴。

一、新时期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的重要性

新时期,中职院校都普遍应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即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方式,将教师电脑和学生电脑连接在一起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计算机教育网络化教学,课堂上将会出现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积极性也将大大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有效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首先,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电脑可以随时对学生的电脑进行访问,一方面更好地监督学生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使师生进行实时沟通,从而让教师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既便捷又方便。其次,计算机教育网络化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新颖、更加前沿,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知识动态。最后,在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有足够的条件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逼真。

二、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的管理方法

1.优化教育管理理念。不管是对哪一个行业进行改革,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也要如此,尽快摒弃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采用最新的教学管理理念,以便更好地促进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效率的提升,所以优化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理念至关重要,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当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的管理水平。只有积极运用行之有效的网络化管理模式,以网络化管理效率的提升为主,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真正实现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的科技化与信息化。与此同时,学校还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自身计算机教育管理的特点进行革新,一切都要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主,以先进的网络化管理模式为基本管理手段,循序渐进地促进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的健康发展。2.合理设置计算机课程。在不同的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一样,只有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学生,才是当前社会需要的真正人才。所以,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最新要求,中职院校应当合理设置计算机课程,需要以计算机应用为主,不但要遵循合理性、稳定性、时代性、先进性的基本原则,而且要能充分体现信息时代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动态性。从很大程度上讲,动态性是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最大特征,这也是信息时代下各类先进技术、新应用型软件的高速创新,这就进一步要求学校要结合现代市场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调整课程内容。另外,进行计算机教育教学内容设置时,还要重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比如:可以充分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对知识结构进行模块化划分,这样有助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3.搭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为了实现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的高效率,我国中职院校还应当积极搭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不断提升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的水平。由于每一所学校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且各具特点,这就要求学校把握好自身计算机教育的整体发展趋势,尽可能地搭建出统一规则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与此同时,中职院校还应当重视信息共享网络平台机制的合理构建,比如:为了进一步拓展网络化管理的良好渠道,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寻求网络资源的共享和合作,为校园网引入一些优秀的计算机资源,丰富学习内容,使学生可以迅速获取和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管怎么讲,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人员在设计校园网和寻求共享平台时,都应当不断地优化网络设计,确保所有网络都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移植性。

三、结束语

总之,我国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时代性、灵活性”的基本原则,同时要重视多样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不断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的管理方法:一是优化教育管理理念,二是合理设置计算机课程,三是搭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希望这些管理方法能够为我国计算机教育的网络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其及时转变教育管理理念,积极搭建统一科学的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规范,不断优化网络管理设计。

作者:李杰单位:山西省石楼县职业中学

参考文献:

[1]杨峰.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6).

计算机本科网络教育篇3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主要课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知识体系软件工程师

一、前言

如今社会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社会生产力也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在教育管理中,如何使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变得非常便捷、舒适和高效,更不必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是一项必须解决的问题。显而易见,教育管理者必须培养全体师生员工懂得网络技术势在必行,例如,搜索网络便可查出自己所需要的大量重要信息和资料;在网络上你就可以看书、查未知领域的资料、听名校名师的精彩讲座等,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办公软件来处理一些日常事务,避免琐碎与繁杂。计算机网络管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部分,并时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管理者必须了解计算机领域,培养社会需求人才

了解计算机领域,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所谓计算机就是一种按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的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装置。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计算机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和辅助教育,娱乐与游戏等领域。

在业余时间,对于计算机管理者,最好了解和学习一些基本课程。

主要课程如: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近年来,教育管理对人才的要求有: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和开发Cai软件的能力;

4.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三、教育管理者必须了解计算机专业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研究领域广阔的专业,下分多个学科方向。如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控制、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等。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洞察当前计算机迅速发展的方向:网络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在当前教育管理中显得尤为突出。

——网络工程

网络工程就是以计算机网络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内容是总结、研究和网络设计、实施和维护有关的概念和客观规律。该学科方向有其明显的特征,首先是有非常明确的网络建设目标,在工程开始之前就必须确定。然后,工程有详细的规划和正规的依据。例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是地方标准等等。

学习网络工程需要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接受网络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训练,同时要具有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和进一步学习网络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该方向的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信息与网络安全、通信软件设计等等。

网络工程所做的事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同样数字媒体技术也一样。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势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等的统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

——数字媒体(即软件工程)

数字媒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比如数码相机拍的照片、摄像机拍的影像、音乐、图像、动画、用3D制作软件制作出来的动画角色等等。简单来讲,“数字媒体”一般就是指“多媒体”,是由数字技术支持的信息传输载体,其表现形式更复杂,更具视觉冲击力和互动特性。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全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信息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及前沿信息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方面的实力和产业水平。例如:英国高度重视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数字媒体产业每年的产值占英国GDp的8%。美国权威统计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数字媒体产业在美国已发展成重要的支柱产业,据了解,美国现在的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不仅规模巨大,而且产业细化、全球扩张。

数字媒体技术学科方向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媒体中各类媒体的基本知识和行业知识。主要的课程有:C++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画基础、计算机游戏基础、JaVa语言、数字逻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等等。

四、教育管理者必须培养社会高需求尖端人才

未来几年,国内外高层次软件人才仍将供不应求。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大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各大研究所、国防等重要部门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应用与研究工作。有数据表明,我国软件出口规模达到215亿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72万人,在中国十大it职场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五、结束语

新时代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教育管理者要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更要要有符合当代高校的创新理念,培养先进管理人才时,要不断加强实训和各种技能比赛。教育具有多元化,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只有不断地更新管理模式,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好优秀的员工和一流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移芝,罗四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杨振山,龚沛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尧学等.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本科网络教育篇4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信息管理(miS)专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并在清华大学试办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美国的miS专业强调管理与技术并重,认为技术对miS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因此他们对技术发展趋势的关注远远超过对miS专业本身的关注,理工科偏向明显。而在我国,由于开办miS专业的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和历史发展情况不同,专业偏差很大,这从专业名称上就可略显睨端,如“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等,这些专业可能分属于商学院、管理学院、计算学院或信息学院等,有的偏理工,有的偏管理,各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各有偏重。

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miS相关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规定了该专业的管理学门类,明确指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确定了8门核心课程,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出版后,不少人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设计提出了批评,为此教育部于1999年4月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组成专门课题组进行研究与讨论,起草了《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初步意见》,针对该专业的主干课提出了一个机动灵活的6+X方案,其中6为教育部明确规定必开课程,X为各院校根据学校性质及专业特点各自确定开设的课程。6门必开课程中包括“计算机网络”课。

2003年4月在重庆大学召开的教指委年会上,进一步确定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核心课程及下属各专业的主干课,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为4门,其中之一是计算机网络基础。

无论是在早期的miS专业还是现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都是专业核心主干课,可见其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尤其是在财经类院校,其专业课程体系必然体现财经类院校的特色,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体系自然不应该照搬计算机专业。很多学者也强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同计算机专业的不同:信管专业更强调信息的组织与管理,信息技术只是工具,而不是本质。因而在课程设置中,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其重点在于“用”技术,而不是研究这些技术的本身;毕业生从事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其工作重点不是编程,因而在培养学生时,不必过分强调编程能力,而应加强应用、管理与分析等能力的训练。

计算机网络技术源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aRpa网,之后网络应用不断普及与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internet技术的普及及应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并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教育。25年前,国内高校逐渐引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国外教材(如tanenbaum的《计算机网络》),并主要在计算机与通信专业的研究生层次开设网络课程,面向研究,教学内容仅限于理论,以oSi体系结构为主要框架。发展到现在,已经有更多的更优秀的国内外教材可供选择,并在更广的范围内如it相关专业、面向更多的层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人们学习网络知识,不再仅仅是为了研究,更多的是为了就业、生存与乐趣。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不再局限于理论,而是更注重实践,实验配合理论,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相关理论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以数学理论为基础,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架构;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直以来是课程教学的难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由于以往大多数院校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实验室,开设大型网络实验基本不可能,而部分院校涉及网络组建、交换机设置、路由配置等需要网络设备的实验都不具备条件,而只能开设如网站建设、各种服务器配置、协议分析、网络程序设计等不需要网络设备的网络实验,这就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相关知识。

当然,随着网络设备价格的不断下降、各院校对计算机网络教学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部分院校得到网络设备公司的资助,各校的网络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目前,著名理工科院校的网络实验室建设都很有规模,甚至堪称豪华;普通院校高职院校也有很大一部分完成了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与规划。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04年建立了网络实验室,可以进行组网、交换机配置、路由器设置等实际的网络实验项目,使实验教学能够得以开展。

1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与实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所属门类不同、培养目标不同,课程体系自然是不同的,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有所差别。一方面,我们强调授课内容的广度,因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跨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的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还要学习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课程,这注定不可能像计算机专业那样安排更多的课时,甚至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另一方面,我们强调应用,强调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了必要的实验内容。下面是我们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方法。

1.1理论教学

首先,从以下5个方面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掌握网络各层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技术;(3)学会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设计方法;(4)对典型计算机互联网络的特点和具体实现有基本印象;(5)为后续学习和研究打基础。

其次,从以下7个方面明确课程讲授内容的范围及深度:(1)从总体上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发展史、应用领域、功能和特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了解oSi与tCp/ip体系结构;(2)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弱化通信技术理论;(3)掌握局域网络、广域网络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强化简单的局域网组网方法;(4)掌握网络互连技术的基本知识及网络互联设备的使用,强化交换和路由的概念;(5)掌握tCp/ip协议各层协议及其基本工作原理,立足端到端通信;(6)了解网络管理技术的基本知识;(7)了解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保护网络安全方法。

最后,改变原来“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按照7层协议或tCp/ip协议由低到高讲授协议层次的方法,从应用层开始自顶向下逐层讲授。具体的课程内容体系框架为:概述、数据通信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因特网及其应用、网络互连与因特网基础、局域网、广域网、常用网络设备的使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共十部分内容。

这样,知识结构在整体安排上采纳自顶向下方法的思想,先讲应用层,又高到低,具体内容上按主题安排教学。这样进行课程安排的好处是:更加注重应用,在教学的起点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用层教学实验只需一些开源软件,无需昂贵的硬件设备,使得实验易于开展,能更好地体现计算机网络应用的特点。

1.2实验教学

就“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来说,其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繁多、知识面广连贯性弱。网络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提高对网络的应用能力,促进创新性思维。

有学者将计算机网络实验分为3种类型:原理验证型实验、综合应用型实验和探索研究型实验。(1)原理验证型实验借助pC机、网络基本设备、协议分析仪和流量发生器等软件帮助理解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实验可以在基本网络环境中进行,也可以在仿真实验环境下进行。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维护的技能,为服务社会做好准备,同时有助于深入理解网络原理。(2)综合应用型实验应在真实网络环境下由学生实际操作完成,如设计并安装局域网,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配置、应用和维护各种应用服务器,如DnS服务器、web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媒体服务器等,这类实验需要有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硬件基础。(3)探索研究型实验主要用于发现网络新知识、验证协议或某种猜想等,这是专家或研究生们所要从事的工作。

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我们主要采用原理验证型实验和综合应用型实验两种类型。实验内容包括以下7部分:(1)组网实验,包括网络设备认知、网线制作、对等网组建等内容;(2)交换机配置实验,包括交换机基本配置及VLan配置等内容;(3)路由器配置实验;(4)windows2000Server的安装与设置、用户帐户与组帐户的管理、资源共享与磁盘管理实验;(5)web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Ft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活动目录activeDirectory安装与配置、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DHCp服务器安装与设置、网络打印机的安装与使用、internet信息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使用、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等实验;(6)利用Sniffer软件截获并分析数据包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协议的概念;(7)利用其他网络仿真平台或网络设备模拟软件构造虚拟实验环境拓展实验的外延。

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已被评为校级精品课。

2结语

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才能明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应用。因此,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对于学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来说非常重要。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工作原理,加强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把握理论,并最终面向应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同于计算机专业,因此其“计算机网络”课程讲授的内容、深度与广度有别与计算机专业。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要强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授课内容的广度,二是其实用性,最终达到教学要面向应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外喜,高鹰,胡晓.虚拟实验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设计[J].计算机教育,2007(4):72-76.

[2]李成忠.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7):72-76.

计算机本科网络教育篇5

关键词:网络;教学模式;计算机教育

中图分类号:F713.3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6-0000-02

一、引言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远程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不仅可以解决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一些问题.而且可以克服传统教育方式的受时空限制的缺点。为此,美国、英国、芬兰、瑞典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继都提出了基于英特网的远程教育计划。在这些国家推出远程教育计划的同时.我国也推出了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计划。作为计算机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改革就势在必行,而如何把网络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就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

二、计算机教育的基本目标和现状

总体上来说,目前的计算机教育可以划分成计算机普及教育、计算机技术教育和计算机专业教育三类。计算机普及教育的对象是初学计算机的人,他们对计算机缺乏了解;计算机技术教育所面对的是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人,他们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对象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需要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实际应用技术。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包括计算机普及教育和计算机技术教育两部分,其中对各个非计算机专业都适用的、所有学生均应掌握或了解的那部分计算机基础属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范畴。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和民族素质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历史告诉我们,教育的每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从九十年代开始,多媒体和网络逐渐被引入教学过程,成为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实施以校园网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过程的作用和影响,探索建构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

三、网络教学的特征及内容

基于网络的教学是一种基于学习资源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利用网络自身的特点,动态地、开放地展示学习内容,并支持学习者对资源自主选择和加工。与其它网络资源相比,网络教学有以下特点:

1.集中在特定的教学对象、学科专题、学习活动和研究任务上;

2.由拥有专业技能和负责创建学习程序的教师以及专家通过成分选择完成;

3.采用主干学习内容(学习者的主要认知路径)、基本辅助内容(解释、阐述、比拟)及补充扩展材料结合的结构组织方式。

与传统教学资源相比,网络教学能够做到:

1.多媒体化,网络网提供了整合信息的手段,支持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及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使学习资源以统一的方式表征,无需考虑信息的最初来源及结构;

2.非线性,网络,采用发散式组织结构,涵盖了比线性组织方式更为丰富的知识领域。网络各结点之间的链接允许学习者对知识自主获取和重组,并对课程体系进行多维度导航;

3.自主化,网络网强大的信息交换和共享能力,使学习者有可能与任一网络结点建立链接,上载及下载文本、图片,查询相关信息,决定学习路径。

网络教学资源是网络课程的生存与发展根基。设计者必须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完善的服务,其内容应涵盖三个部分:一是认知学习部分,用以支持学习者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包括主干内容、辅助内容和扩展内容。主干内容指所授课程的核心内容;辅助内容包括与主干内容相关的背景介绍、评析、阐述;扩展内容包括指导、帮助、测试、小组讨论、学科综述等。二是教师咨询部分,用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可提供教育政策、学科领域及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信息。教师可从中了解与学科相关的政策、法规,接触新的学术观点和科研成果,共享期刊、书籍、论文库、电子图书馆及相关网站资源,交流教学经验,收集优秀教案,引进实用技术等。三是课程管理部分,利用数据库实现教学管理等。

四、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模式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教学手段逐渐崛起,这些教学手段走进课堂,其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内容也相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教学手段是目前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主要有联机大屏幕投影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系统、VoD点播系统、远程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会议系统等,而真正能在计算机教学中发挥作用的是把诸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成在网络平台上,形成基于网络的教学及考试练习系统,该系统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一)网络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主导教学模块

众所周知,计算机类的教育都对操作性和交互性要求较高,计算机教学改革若能从这些特点入手则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模式不但缺乏直观性,而且要想把本来非常简单的操作描述清楚,则需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可谓是得不偿失。

那么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是怎么做的的?网络课堂应该具备以下功能:首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所具有的屏幕模拟信号的传输功能,把教师机(外带一个控制台)和多台学生机连成一个封闭的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广播教师机或某一学生机的屏幕、声音等信息,也可以单独与某个学生(组)对话。还可以监视、控制学生机的用机状况,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设备请求与教师对话。其次是利用局域网具有的传输数字信号的功能,使教师机和学生机、学生机和学生机之间共享网上硬软件资源。这两种意义下网络的综合,特别适合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适用于以操作为主的课程的教学活动。与联机大屏幕投影教室相比,更能有效地实现师生交互,边讲边练,充分展现出计算机教学的特点。

(二)网络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主导自学模块

除了上述的教师主体教学模式外,在有限的课内教学学时内难以完成三个层次所涵盖的所有教学任务,还有相当多的内容是需要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的。传统的模式当中,学生们往往是在教室或者机房中来完成这个工作,其效果可想而之。

在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下,为了保证学生利用较少的时间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网络平台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向学生提供以下自学内容:

1.教学计划:各个专业教学计划,包括所有该专业要开设的课程,具体开设的时间和先后顺序,课程的性质等。

2.教学大纲:具体每门课程的教学实施计划,包括学时分布、教学重难点及需要自学部分、参考教材与自学资料等。此外还需要有课程结业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3.电子课件和教案:提供相对应课程的配套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和讲稿、教学视频等

自学用的教学资料,以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学系统学习课外知识,以获得较多的计算机知识储备。

4.经不再局限于课本和实体书籍了,很多优秀的书籍为了应对网络环境,都提供了电子版本及配套的素材,我们可以把相关课程中涉及到的较好的书籍的电子版本放在网络教学环境中,供学生们及时浏览使用。

(三)网络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效果评价模块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会通过布置作业,课外答疑及定期的考试来对教学效果进行一个评价。但是这样的评价系统往往过于单一和死板。那么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如何来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系统呢?

首先,针对作业和答疑。判作业和答疑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辅助活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象C语言这样的编程语言,每生需要完成100至120道上机习题才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这种作业量使做作业、交作业、判作业以及相应的辅导答疑等都成为不轻松的工作。如果把它们移到网络环境进行,显然事半功倍的,但需要针对课程内容开发相应的网上答疑系统和网上作业系统。其次,针对学习检测。运用网络平台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其学习检测方式也应转移到网络环境进行。

五、结束语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校园围墙的限制,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而且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共享有限资源,因此将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深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因特网速度将会太大提高.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将能上网运行.我国的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事业也将会蓬勃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计算机本科网络教育篇6

伴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变革,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我国信息网络化建设的主要发展技术。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给现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伴随着教育制度的逐渐完善,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建设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为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加大提升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实现网络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本文通过阐述了构建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主要教学计划,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实施途径,以确保我国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革课程体系实验课程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在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学领域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从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理论研究还是从应用层面来看,都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我国各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师资力量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基于此,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说我们亟需对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进行改革和创新,及时建立一个新的体系和改革手段,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1构建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自21世纪以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网络化发展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习惯、生活习性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计算机应用岗位的人才对计算机技能操作水平及综合素质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符合大学生就业岗位的标准需求,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计算课程体系建设中教师始终要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推进和实施“实例化教学”模式,本文以网络模式为突破口,深入分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模式的构建、实验及应用,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构建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主要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得以迅速发展,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体系在高校网络技术领域之中仍然薄弱,教师在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应积极教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还要具有维护及管理大小型网站以及网络技术应用开发的能力,从而向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高技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啊专科层次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主要实践环节包括计算机接口技术、局域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以及网络综合布线技术基础切实可行的实施在实验课程体系之中。

3优化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教学思路

3.1目标的确定

“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可以应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当中,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争夺,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也应该以满足市场所需为原则,结合现代大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出合理、科学地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例如: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原本就是以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来设定,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及应用课程作为开设的一门基础类课程,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针对此门课程可以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首先,在教师的指导讲解后,让学生对局域网技术、计算机基本操作实训、局域网组建实训、网络综合布线技术、tCp/ip技术实训、网络安全技术实训等知识有一个概况的了解和清晰地认识,这部门属于第一层次的目标,其次,在充分知晓必备的基础知识后,要求学生掌握诸如可视化的对象编程以及高级语言的编程和设计,具备一定思想高度,该部分为第二层次的目标,最后,通过上述几方面的基础知识积累,使得学生能够对计算机领域中的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设计与研究,进而达到将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充分相结合的目的。

3.2方法的改善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个实际的例子,来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在每一节课中适当引入教学案例,这样不仅让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得以具体形象化,而且在实际的讲解操作中。锻炼了学生思维分析能力,提升了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和探讨,经过细致地研究讲解,让学生掌握一定实践经验,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创造性的激发具有明显效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设定任务,以促进其积极研究探索。

3.3内容的优化调整

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同样对于三本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及应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十分重要,结合课程中主要的三个方面的知识:数据库原理、数据库接口技术以及数据库应用,做出进一步的优化与调整,以便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可将各种网络设备的特性、网络的构架、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以太网和虚拟局域网的安装配置、子网的划分、路由器的配置等各种网络技术的知识点融入在实验教学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以此达到专业技能的培训目标。

4总结

总而言之,在现代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大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大高校应充分利用国内外现代化网络技术对当前的教学技术进行改进,针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实施合理地改革与完善,真正对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课程体系在不断地实践中运用合理的改革方式,以此来实现计算机教学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宁.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现[D].新疆师范大学,2014.

[2]董毅骅,陈盈,吴雀屏.计算机网络实验群的规划与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2(03):98-101.

[3]贺杰,郭慧,甘金明.浅谈以工程能力为主导的计算机网络类实验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04):70-71.

[4]杜少坤.基于网络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3):210-211.

计算机本科网络教育篇7

一、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采集、存储、处理、传递、输出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和市教育局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以及使用这些信息系统和网络的一切用户。

二、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2、市教育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局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保密管理和安全保护工作,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保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科室实行科长(主任)负责制,负责本科室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监督。

三、网络信息保密和信息管理

3、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研制、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保密要求。

4、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当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配置合格的保密专用设备,防泄密、防窃密。所采取的保密措施应与所处理信息的密级要求相一致。

5、机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应当采取系统访问控制、数据保护和系统安全保密监控管理等技术措施。

6、机关党政专网、办公系统网络必须专网专用,不得处理与系统业务无关的事务。

7、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在局教育信息系统、办公系统电子公告、聊天室上、谈论和传播国家秘密信息。

8、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对教育系统信息和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教育信息系统安全。

9、信息和数据必须按照保密规定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递、使用和销毁。

10、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存储、处理、传递、输出的信息要有相应的密级标识,密级标识不能与正文分离。

11、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访问应当按照权限控制,不得进行越权操作。未采取技术安全保密措施的数据库不得联网。

12、国家秘密信息不得在与国际网络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中存储、处理、传递。

13、存储过单位秘密信息的计算机媒体不能降低密级使用。不再使用的媒体应及时销毁。

14、在计算机信息网络上信息,须经局领导同意。

四、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15、市教育局信息网络系统的保密管理工作,由局办公室和教育装备和信息中心负责。

16、市教育局网络系统机房属安全、保密重地,未经许可,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17、任何科室和个人发现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泄密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18、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其它物理安全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保密标准。

五、奖惩

19、对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保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科室和人员应给予奖励。

计算机本科网络教育篇8

关键词:计算学科;跨学科;计算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计算机教育

文章编号:1672-5913(2012)01-0014-04

中图分类号:G642

2012年7月22-28日,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主持了面向全国师资的一次传播跨学科计算思维的课程培训活动。跨学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效率人才培养的需要,计算思维是在课程整合和专业调整之上的一个更前卫的全新理念。跨学科教育、计算思维是继计算学科规范发展、专业内涵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办学后又一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点。

1计算学科的本质

计算学科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它作为现代技术的标志,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现代科学体系的主要基石之一,计算机科学、量子力学、相对论、宇宙大爆炸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板块构造理论等六大科学一起确立了现代科学体系的基本结构。

计算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以数学和电子科学为基础,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科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驱动,具有自身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应用需求的牵引推动了学科持续高速的发展,并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吸纳性,其应用广泛普及且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呈现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跨学科、跨方向的创新与应用形成计算学科发展的新形态,同时还具有促进其他学科发展的作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计算机技术不但与数理化天地生等平行,而且逐渐演变成一种横向的科学技术,并已经成为如数学一样的典型通用技术,兼具理科和工科的双重特性。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面对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的特约和深入研究所遇到的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学科需要走向深化和普适化。

1.1计算学科的问题与要求

目前计算机的教育和应用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如把计算机简单地作为工具使用的“狭义工具论”,或持“计算机就是编程”的错误认识。对计算学科认识的淡化,不利于对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思想与基础概念的掌握,无法体验计算的愉悦。从工具使用到初步编程、从零碎的知识掌握到系统级内涵式设计、从跟踪模仿到计算思维的养成,这些积累和应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将计算思维转变成一种普适思维,即一切皆可计算,从物理世界模拟到人类社会模拟,再到智能活动,都是计算的某种形式,包括形式化、模型化描述和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计算学科的能力除了交流、获取知识、分析信息等基本能力,还包括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系统分析、开发与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思维能力。计算学科不但强调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等,更强调与人类社会、健康、艺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的联系。计算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通用技术,并与各种学科建立广泛的横向关系,形成技术的多样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

1.2计算学科的机遇与发展

计算思维是当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应用广泛渗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时,人类群体、高度互联关系与市场行为带来的效应机制下的一种思维,是一种普适化思维,属于每个人的基本技能。计算机的普及恰恰正向作用于计算思维的传播,正如印刷出版促进了3R(阅读、写作和算术)的传播一样。计算思维是概念化思维,不是程序化思维;是人的思维,不是计算机的思维;是数学和工程应用的思维,不是纯数学性的思维;是面向所有人的而不是仅仅属于计算机专家的思维;是面向强调一切皆可计算,如物理世界、人类社会、智能活动。计算思维体现计算学科的广度,在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时,很好地促进了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

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首次在全国范围传播的跨学科计算思维的课程培训活动,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培训内容以李晓明教授近年精心翻译的《网络、群体与市场》一书为主,这本书体现了计算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结合,该思想诞生于康奈尔大学,课程内容产生于康奈尔大学专题项目的讨论,已在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多伦多大学、西北大学、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南加州大学、卡尔顿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采用与传播。对李晓明教授在国内首倡的跨学科计算思维,大家抱有很高的期待,从年初就不断联系、酝酿和准备,最后来自全国35所高校的38位老师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地域涵盖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华南等地。在此次交流和培训中,学员们通过6天时间系统学习了《网络、群体与市场》这本500多页的书,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以期开出相关课程,或者将有关内容引入到计算概论之类的课程中去,或开展专题性讲座。

作为教育部“2012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这些首次跨学科计算思维课程的学员,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三家机构联合发起的“跨学科课程培训班——网络、群体与市场”授权书上签名,如图1所示。来自全国“985”、“211”、“三本”、地方院校、军队院校的“自愿者”及具有计算学科精神的计算思维者领会了李晓明教授的跨学科计算思维的实质。李晓明教授用他的计算学科学识功底和教育的眼界与前瞻性,引领学员进入计算思维的殿堂。我们有责任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普及和传播相关内容和思想,加入计算学科教育改革的行列中,“星星之火”必然燎原。

2跨学科活动介绍

2.1跨学科的培训内容

学员从图论研究的网络结构模型、博弈论关于个体行为的模型开始学习,讨论网络中的市场与策略性互动、信息网络、网络动力学下的社会人群效应和结构效应,以及引导网络和策略行为力量的制度设计并产生全局性结论和机制。通过一些例子、现象和原理,分析网络、行为和群体层次动力学问题,涉及对数学模型的提炼和推理,对模型定性的认识及其内涵的探究,这一深入探究过程借助网络观念建立一种用来研究社会动力学和经济行为学的相互作用、在线信息、设计技术和自然过程的方式,并体现从对象内部结构模式及丰富的反馈效应研究复杂系统的全新视角。

培训内容跨度宽且富有内涵,以图论、概率论、网络行为、博弈论为基础,内容包括社会网络的分析、博弈论及网络应用、网络中的市场与策略互动、信息网络分析、网络动力学的总体模型与结构模型、制度与聚合行为,如图2所示。

从一些网络环境下的社会现象、经济现象、人类行为现象等人手,分析其内在本质,并给出数学的量化模型,求解并分析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计算的思路分析诸如物以类聚、博弈行为、军备竞赛、网络均衡、拍卖、清仓、排行榜、中间商、六度分隔、随大流、富者更富、赛马、集体行为、投票打分、长尾营销等现象,从而引导和建立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以李晓明教授系统地讲解为主,穿插部分学员的试讲和交流,围绕若干主题,包括图论、强弱联系、正负关系下的结构平衡、同质与归属、最佳应对、纳什均衡、混合策略、帕累托最优、动态博弈、进化博弈与稳定策略、进化稳定混合策略、布雷斯悖论、拍卖、市场匹配、中介下的市场网络模型、议价、万维网领结结构、网页排名、商业搜索匹配市场、信息级联、网络效应、幂律与“长尾”、小世界现象、流行病学、市场与信息、表决与产权等,真正体验了跨学科计算思维的乐趣和真谛。

2.2跨学科学习的收获

通过学习跨学科计算思维,我们体会到要以计算的视角,运用图论、概率论、博弈论、网络等知识,科学分析各种网络环境下的市场与策略性互动、信息网络、网络动力学下的社会人群效应和结构效应,以及引导网络和策略行为力量的制度设计并产生全局性效果。尤其通过各种现象,如议价、拍卖、流行、表决、、集体行动、链接、清仓、流量等,构建模型分析各种关系和策略,揭示内在的效应机制,获得对问题或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从日常交流和课程博客来看,大家在一周宝贵的学习时间里,对跨学科计算思维有了初步认识,参加此次培训的各位老师都表示启发很大、收获颇丰、不枉此行。

计算机本科网络教育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1.1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系统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信息系统构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系统的构建离不开网络传输协议的支持,传输协议可以有效的提升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

第二,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如何更加有效的对数据存储是信息系统十分关心的问题,新型数据库技术的出现很好的满足了信息系统的需求;

第三,有效的信息传输技术保为信息系统的信息传输过程提供了保证。

1.2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了信息系统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之中,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刺激了信息系统的发展。此外,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之下,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科研中的应用

2.1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远程教育网络的构建

在教育科研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搭建远程教育网络成为了可能。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远程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远程教育作为信息化教育的代表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2.2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教育和科研提供了虚拟分析技术

人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需要和大量的数据打交道,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来寻找内在规律。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虚拟分析技术,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之下,研究者可以相对比较容易的完成科研工作,同时也可以子啊一定程度上提高科研结果的准确性。

2.3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教育科研提供了计算机辅助技术

现阶段,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协助之下,教学手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在课堂上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在科研领域,好多研究工作都需要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支持,现阶段比较常用的技术有CaD技术、Cai技术等。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3.1以太网

现阶段,以太网在局域网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已经成为了局域网中的中坚力量。总的说来,目前常用的以太网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同轴电缆型的以太网、双绞线型的以太网以及同轴电缆和双绞线混合型的以太网。

3.2令牌环网

令牌环网是由美国企业提出的,令牌环网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实现优先控制。正是基于这一点,令牌环网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此外,令牌环网还可以保证网络的传输质量。

3.3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光纤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光纤数据接口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城域网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逐渐走向了市场,并逐渐成为了热销产品。但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的价格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种接口的发展。随后,人们发明了双绞线型数据接口以及混合型的数据接口,这两类数据接口的价格要比光线型的低。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应用

4.1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公共服务管理模式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之下,人们逐渐摒弃的传统的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方式,迎来了网络化公共服务时代。在这种情形之下,人们逐渐接受了更为有效的管理方式,从而使得公共服务的管理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4.2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了公共服务体系的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公共服务管理质量是顺利时展的必然结果。计算机网络为公务服务体系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也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更新提供了可能性。此外,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导之下,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质量可以得到不断的提升,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霍正兴.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分析[J].硅谷,2013,13:89-90.

[2]刘璇.浅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1:79+81.

[3]程博.我国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20:192.

[4]张彬.探讨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软件,2012,11:265-266.

计算机本科网络教育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网络工程;思维素质;养成对策

一、当前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网络工程专业作为近年来人才需求较高的学科之一,在培养创新型网络人才实践中,更应该从学生的工程思维素养上,来拓宽学科规划与发展方向。当前,网络工程专业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上,一方面学科专业特色不明显,很多院校从教育内容、教育质量、知识体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如侧重于通信工程类知识,仅仅从网络工程及技术课程中进行增设,未能体现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科特色;侧重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模式,在学科定位,教学模式上以应用型网络技术为主。

二、工程思维在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思维能力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基本素养,应该从本学科知识架构,以及学科基础理论中进行体现,尤其是从专业技能、方法的运用中,强化学生工程思维的训练。思维是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桥梁,思维方式体现了学生对学科理论的掌握程度,对于提升实践能力,强化学科专业水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认识到思维训练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从网络工程学科教学中来进行着重开发。从学科知识体系来看,网络工程专业融合了通信技术、计算机知识,以及工程学知识,在理论上需要从多种思维能力上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数学思维有助于解决软件架构问题、计算思维有助于理论水平,设计思维有助于改善软件水平、系统思维有助于增强全局意识,特别是从网络系统架构的内部结构、外部接口,以及整个网络平台的运行中来提升网络工程管理效率;工程思维是基于网络工程设计与网络工程建设,并从知识的运用中来解决实践问题的筹划过程。

三、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与养成

网络工程专业从学科知识体系中分为五个模块,一是通识课程教育;二是专业基础课程;三是专业平台课程、四是专业拓展课程;五是专业实践课程。不同课程在设置中,要围绕课程前后的衔接关系,从知识体系结构上来前后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从思维能力训练上,要注重不同思维的相互渗透与促进。如在数学思维养成中,结合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等学科来渗透;对于计算思维,利用数据库原理、程序语言设计、操作系统等课程来渗透;对于网络思维,结合网络计算,网络协议、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等课程来渗透,对于工程思维,利用软件工程、网络系统集成、网络接入技术、网络规划与管理、物联网等工程实践来渗透;对于系统思维,从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接口系统、嵌入式系统,以及网络通信原理等课程来渗透。随着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从现代科学思维的养成上,强化对不同思维能力的提升。网络工程专业既有计算机技术,又有通信技术,在知识点梳理上需要从不同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实践应用中来反映。学生在网络工程知识学习,以及与学科相关的具体专业理论的分析中,从数学公式、到定理理解,从网络结构到数据库开发,从具体的算法分析到智能化信息处理,都可以从学科间的衔接与渗透中来构造思维。如在理解复杂的网络系统时,可以不同的问题进行分组并同时处理,构建并行思维;对于难解的问题,可以分解来看,构建递归思维;对于程序设计,算法分析,数据库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web课程,需要从大量的思维训练中来养成,特别是从软件编程和开发实践中,将不同的问题构建为数学模型,将问题作为构建软件架构的方向。

四、结语

思维素质是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养成需要渐进获得。在网络工程教学体系中,通过思维的交互性、协同性,以及知识的共享性与合作性,从具体的网络知识和网络实践中,来引导学生从中来培养思维能力,掌握基本的思维训练方法。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协议内容时,从最基本的请求/响应中来分别描述各层协议的工作方式;借助于分层思想,来引导学生从网络协议、报文封装、数据转发等协同、共享中来增强对网络通信的理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网络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思维能力作为网络工程教学重要的职业素质,应该从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中来推进,开拓学生的思维架构,构建贴合网络工程学科特点的应用场景,从工程化实践教学、项目化教学体系中完善学生的综合思维训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