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及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2:43

供应链管理及应用篇1

移动供应链管理是移动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基于供应链管理平台,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各种移动设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围绕某种共同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企业的特定关键信息资源进行随时随地的管理,从而帮助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种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应用移动供应链管理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将成为供应链管理新的发展趋势。

移动供应链管理的功能

在移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用户通过手持无线设备(如手机、pDa等)、车辆上安装的无线扫描设备等,在采购、制造、配货、销售到逆向物流的全过程中,都能随时随地收发数据、处理业务、查询各种信息、访问网络系统,最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加快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从而增强竞争优势。移动供应链管理集成了移动技术、lt技术、网络技术,取代过去的有线信息系统,可以让客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移动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功能如下:

1 移动数据采集和传输服务利用信息通讯终端、增值服务平台和客户端软件,如二代通信技术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SmS(收发短息)和传真业务,还有接近三代通信技术的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GpRS通信网络,为企业生产和管理提供相关信息的采集、生产管理信息的下达和查询等功能。信业平台和专用终端可支持采集和传送客户签名、工作场景等图片信息。

2 移动定位服务过去,货运过程一般是暗箱操作,只要货物已经发出,在途发生什么情况、其结果如何,只有等货物到达目的地才能知道。移动供应链可以通过集成的GpS、GiS和移动LBS接收器,为客户提供定位、轨迹跟踪服务。客户可以准确掌握货物情况,并针对发生的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发、收货双方都能及时了解和录制货物的情况,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及时明确事故责任,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3 短信查询服务在移动供应链平台的支持下,移动信息平台可以通过短信形式与移动终端的用户实现准时信息交互,甚至可以使用pDa直接收发邮件。由于现在手机短信收发的实时性、低成本及手机应用的普及,手机将成为移动供应链系统主要的客户端移动设备。

4 语音通话服务当事务比较复杂,无法用简单的短信进行表达时,专用移动通信终端可以为客户提供语音通话服务。目前已有语音Vpn和短号码服务等基础语音服务和增值服务。随着互联网和无线移动网络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服务范围越来越广、通信费用大幅下降,此项功能将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推动移动供应链的发展。

5 其他功能 移动供应链可实现的功能还有信息服务、调度服务、大客户个性化管理服务、集群电话服务和统计功能服务等。

移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模式

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随时随地收发、存储、处理供应链上各环节的关键信息,实现跨企业的信息交互和共享,不仅可以提高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效率,还可以提高双方交易的反应速度,使客户真正体会到增值服务所带来的超值感受。此外,移动供应链还能够建立和客户的交互活动,提供服务信息的实时查询、浏览、在线货物的跟踪、联机实现配送路线的规划、物流资源调度、货物检查等。

移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主要有移动物流管理、移动供销管理、移动生产制造管理和移动库存管理四大应用领域(见图1)。

移动供应链管理模式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用户层,代表实际使用移动供应链管理的用户,包括直接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和使用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企业;第二层为网络层,是移动供应链信息流动的具体通道,包括移动通信服务商、电信网络、集成运营商和internet网络;第三层为系统平台层,实现移动供应链的具体功能并管理着整个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因此其建立的业务模型就要从这三层去考虑设计。

在此模型中,集成运营商接收用户的信息后先行存储、转换、整合,然后通过网络到移动供应链管理平台,移动供应链管理平台对接收到来自客户的格式化短信,再次进行信息处理、短信调度管理、函件到达短信通知、提供专用短信查询号码、完成短信查询功能等。有些业务(如短信查询)中,用户也可以直接把需求按照格式直接发送到平台,直接和平台进行数据传输。

移动供应链的应用实例

完整的移动供应链一般由固定设备(即公司总部或移动供应链服务商的有线技术设施和设备等)和移动设备组成。例如,在作业现场,可以使用射频识别技术扫描标签,或手机发送标准短信向公司总部或移动供应链服务商进行存储和查询数据。这样用户可以在移动设备允许范围内各处进行作业,并能够及时获得最新信息以及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移动供应链拓宽了原始供应链的应用能力,由于信息的及时性,增强了各企业的信任度,提高了供应链整体抗风险能力,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为了提高移动供应链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用下面的应用实例进行说明。

建筑行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行业,对建筑工程的控制和管理具有相当难度,需要实时监控系统,并且帮助按时完成工程、进行工程预算。采用移动供应链管理的方式,既可以解决固定、大件设备移动的不方便性,又可以让建筑工地的工程师和管理者及时交流信息,使得工程师能即时把图纸、需求报表、每日报告等向总经理报告,从而消除了建筑时空的隔阂,提高了整体作业效率。此外,报表等的电子化节约了大量成本。通过实践,移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实现了如下几个目标:1 继承了原来供应链的优点,并拓展了供应链的功能和范围;2 集成的条形码和pDa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建筑现场信息搜集的效率;3 通过与web的对接,增加了总公司和其他公司、供应商的准时信息获取和无线信息交流;4 提供给建筑工地的工程师以最新数据,也使得总经理能动态处理和控制工程进度。

除了建筑行业,物流配送、货物存储管理、特别是利于环保的回收物流等方面都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又由于其分散性强而难于管理,为移动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供应链管理及应用篇2

关键词:物联网;供应链;epC;RFiD

引言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业竞争已经逐渐从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已经成为获得商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要改进企业的数据采集方式,需要企业能够建成一个智能高效的物流网络,为企业的高效、准确决策提供支持。现代物联网的新兴与蓬勃发展也为物流智能空间构建提供了新的途径。物联网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对每个物品跟踪监控的全新理念,它将在全球范围内从根本上提高对物品产生、配送、仓储、销售等环节的监控水平,将成为继条码技术之后,再次变革商品零售、物流配送及物品跟踪管理模式的一项新技术,将在根本上改变供应链流程和管理手段。物联网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提出,其含义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链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是物与物之间的智能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是互联网延伸和扩展的产物。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当前,世界众多站在技术前沿的国家和企业纷纷嗅到了即将由“物联网”引发的一场科技革命与经济浪潮,纷纷制定标准、研究新技术和应用,主动掌握市场。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物联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物联网”是振兴经济、确立优势的关键战略,并启动投资110亿美元进行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欧洲信息业与商业人士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对物联网展开了广泛的讨论。2004年首届中国国际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也提出物联网将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供应链革命,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物联网的发展在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基于epC/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工作原理

物联网的核心是电子产品码(epC)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通过对每一商品进行电子编码,结合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对流通中的商品甚至其零部件在加工、运输、配送和销售环节进行跟踪,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可控性。

epC的全名是electronicproductCode,中文译作产品电子代码或电子产品编码。它是为了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成本而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一种编码系统。它建立在ean.UCC(即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条型编码的基础之上,并对该条形编码系统做了一些扩充,用以实现对单品进行标志。epC在条形码的基础上增加了三段数据,分别是域名管理者、对象分类和序列号。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唯一地表示每一件商品,这些信息包含商品的产地、日期,有效日期以及流通环节。通过在商品流通环节对这些信息的不断更新,人们可以在全球实现对商品从原料到货架的全程追踪。

RFiD的全名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中文名称叫射频识别,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技术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的识别技术。其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数据读取方便、识别较快、有效距离大、识别范围广等特点。在供应链和物流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它正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自动识别领域一个亮点,堪称自动识别技术的新宠。最基本的RFiD系统一般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标签(tag),即射频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一般电子标签中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且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第二部分是阅读器(Reader),读取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它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第三部分是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

基于epC/RFiD技术的物联网充分结合两种技术优势,在供应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epC系统对商品实体进行编码,这解决了商品标识的唯一性问题。此标签在商品生产完成后一旦形成,此后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该epC代码成为产品的唯一标识,以此epC编码为索引能实时的在物联网上查询和更新产品的相关信息,也能以它为线索,在供应链的各个流通环节对产品进行定位追踪。同时,利用RFiD技术,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然后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标签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实现电子标签存储信息的识别和数据交换。它对供应链中商品的流通进行合理的优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流通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透明度,为供应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包含了整个价值链,它描述了从原材料开采到使用结束,整个过程中的采购与供应管理流程。供应链管理主要集中在如何使企业利用供应商的工艺流程、技术和能力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在组织内实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和采购管理功能的协作。当价值链中的所有战略组织集成为一个统一的知识实体,并贯穿整个供应链网络时,企业运作的效率将会进一步提高。从狭义来说,供应链管理是在一个组织内集成不同功能领域的物流,加强从直接战略供应商通过生产制造商与分销商到最终消费者的联系,通过利用直接战略供应商的能力与技术,尤其是供应商在产品设计阶段的早期参与,已经成为提高生产制造商效率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有效实施供应链管理,必须依靠物流配送中心和计算机信息系统两大载体。

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采购、生产、仓储、配送、销售、售后和回收等环节。它使得整个供应链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提高了供应链的市场反应力。

(一)在采购环节的应用

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分类识别不同原料的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合理安排采购批次和采购量;同时也可以监控原料采购的质量,保证采购过程的合理和采购效率。通过对大量复杂原料和配件的唯一标识的登记,便于后期管理和问题识别,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即时跟进。利用物联网还可以对供应商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根据供应商在供应环节的表现,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等级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采购水平,培养供应商的忠诚度。

(二)在生产环节的应用

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准时制生产。在生产线上,可以准确地找到原料和配件,减少人工识别的错误和成本。同时,基于epC/RFiD技术的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合理安排生产进度,即时跟进生产环节,并根据生产安排合理的补货策略。物联网还可以通过对生产设备的合理调度,提高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提高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实现流水线均衡、稳步生产,同时也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与追踪。

(三)在仓储环节的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利用智能货架技术和epC实时盘点技术在仓储环节实现库存高效管理。当贴有epC标签的产品出入仓库时,安装在仓库的阅读器自动识别各类商品,自动进行盘点。通过调阅数据库中的资料,阅读器还可以自动读出产品进出货时间,储存位置和进出仓库的数量,提高仓储中心的空间利用率,并能快速、准确地了解自身的库存水平,从而有效降低了库存,同时能保证入库出库的准确性,减少配送错误带来的损耗。物联网系统还可提高仓库的作业完成效率。例如对仓库的进货、出货可以适时记录,对产品的堆放、上架和补货等作业进行自动选择,提高了仓库储存的自动化水平,避免了人工操作的重复性和错误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库存,降低了库存管理的成本。

(四)在配送环节的应用

物联网在配送环节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配送的效率,减少配送错误的损耗。通过epC技术,可以对货物的真假进行自动识别,实现配送环节的自动通关;同时可以提高配送环节的安全性和可视性,方便企业追踪货物的配送过程。同时,物联网的应用,提高了货物配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货物在配送环节中的分拣、包装、运输和堆码等作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了这些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了配送成本。应用物联网技术,在配送过程中可以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存货目录的准确性,降低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这样就确保了精确的库存控制,甚至可确切了解目前有多少货箱处于转运途中、转运的始发地和目的地,以及预期的到达时间等信息。

(五)在销售环节的应用

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效率。当贴有epC标签的商品摆放在货架上,顾客在取走货物时,自动识别系统就可以自动地向系统报告。同时在自动识别系统还可以根据货架上商品的数量即时告知补货,在结算平台,也可以利用RFiD技术进行自动识别,提高结算的速度,并通过信用卡系统记录货物的流向,便于企业统计产品的销售细节。企业也可以根据物联网系统提供的商品销售信息和数据,统计各类商品的销售情况,改进商品的摆放作业,提高商品的销售量,也提高商场的空间利用率。生产企业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了解商品的销售细节、建立客户资料,细分客户市场,找到合理的营销策略。

(六)在售后和回收环节的应用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可以利用商品上的识别标签,对商品从原料到生产过程等详细信息进行了解,放心使用。同时在售后服务阶段,企业也可以跟踪消费者的使用情况,针对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追溯产生问题的缘由,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更好地占领市场。针对当前大力提倡绿色经济环境,企业也可以通过标签识别,对那些报废的产品进行有效回收,对其中的有用部件进行合理利用,提高废物利用的效率,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很好地的实践意义。

三、零售业供应链运用物联网技术实例――麦德龙“未来商店”

德国麦德龙超市集团(metRoGroup)是德国零售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2002年,麦德龙集团公布了“未来商店”计划,涵盖包括物流及零售店内顾客体验等方面在内的零售供应链各个环节。

2003年4月,麦德龙“未来商店”计划正式启动,麦德龙集团宣布在整个供应链及其位于德国Rheinberg的extraStore采用RFiD技术。2004年1月,麦德龙要求其100家供应商在向其所属的10个商品配送中心和281个零售店配送货物时,必须在托盘和包装箱上粘贴RFiD标签。

2004年11月,麦德龙的托盘追踪应用投入运行。麦德龙在其微距德国Unna的最繁忙的配送中心建立了一个全面的RFiD托盘跟踪中心。供应商在运送到配送中心的托盘和包装箱上粘贴RFiD标签,进入仓库的托盘经过一个安装了由intermec公司提供的iF5RFiD识读器的门户,iF5识读器智能采集托盘上RFiD标签上的序列运输容器代码(SSCC),过滤托盘上来自货箱标签的数据。SSCC被自动传输到麦德龙的企业系统内,与预先发货通知的电子数据交换交易记录相对照,符合订单的托盘将被批准接收,有关信息随着物品的入库自动进行记录,同时库存系统数据自动更新。系统确定接收托盘后,会通过wLan将指示命令传输到叉车上的车载电脑,从而叉车操作员进行入库作业。为保证处理正确的托盘,操作员也会利用识读器读取RFiD标签查看SSCC代码。当操作员将货物送达指定位置,车载系统读取永久性货位标签,系统自动将其与计划货位进行核对,以防止货物放错位置。

2007年9月,麦德龙启动了在GaleriaKaufhof百货公司开展的RFiD项目,这是零售业内第一次单品级RFiD技术的全面部署,该项目采用了64台RFiD识读器、208个天线,对3万件男装应用RFiD技术。

麦德龙的“未来商店”还提供了很多新奇的客户体验。消费者进入商店后可以推一辆“智能购物车”,该购物车能够自动对放入其中的商品进行登记,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总数和总价。“未来商店”还提供了“智能电子秤”,该种安装了电子摄像机,能够自动识别放在其上面的物品,并计算出重量和总价。“智能购物车”和“智能收银台”相互配合,能够做到购物车通过收银台的一瞬间计算出总价。另外还有“智能试衣镜”,顾客拿着带RFiD标签的衣服站在镜子前面,镜子上会自动显示出消费者身着合适尺码的这款衣服的效果,甚至还会推荐消费者可以跟这款衣服搭配的其他服饰。

通过对物联网的应用,麦德龙集团取得的成果非常显著。仓储人力开支减少14%,存货到位率提高11%,货物丢失率下降18%,每辆货车检查、卸载时间缩短15-20分钟,缺货率降低11%。另外,对顾客消费情况的记录是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资料,也有利于麦德龙制定一对一的有针对性营销策略。

四、物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

(一)反应速度更及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能否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及时的服务,直接关系着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强弱。通过利用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优势性因素,供应链管理的可视性将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将进一步优化,整个系统管理的信息将更加趋向透明化,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能够让供应链管理以更快捷、更及时的反应速度响应客户的需要,达到高效服务客户的目的。

(二)整体监控水平得到提升

由于供应链管理涉及多个环节,是由多种成员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内部成员的数量和类型不同将可能导致供应链管理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复杂问题。通过借助物联网,企业能够有效实现供应链管理内部各成员间信息共享、能够更好地让供应链内部成员之间实现作业计划的协调化发展,及时有效地评估企业合作伙伴,从而实现供应链集成化管理,监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进一步实现智能化管理

将物联网的信息识别功能和定位跟踪功能运用到供应链管理之后,企业可以有效实现对其生产相关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识别,或者对运输配送过程中的车辆、路况、时效等信息进行跟踪把握,通过在这些环节上的智能化管理,强化企业生产、运输等供应链中的智能化管理,从而保证企业为客户提供更加高品质的产品。

(四)进一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物联网能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格优惠和便利性。通过物联网的智能化功能,可以帮助消费者简便地找到目标商品,同时根据收集的信息设计最优的顾客路线和货架布局,使消费者轻松便利地完成购物。物联网也能优化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免费的便利,如为消费者远程查看商品的运行情况,编制相应的采购计划;当商品快到保质期时,及时提醒消费者使用;当商品出现不正常的位移时,会向消费者发出警告。

结语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零售等环节进行实时的跟踪和监管,增强管理的透明性,使供应链企业可以快速应对市场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基于epC/RFiD技术的物联网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技术还很不成熟,离真正大规模实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研发核心技术、制定产业标准、降低成本等问题,社会经济效应还远没有显现。但在不久的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应用的不断深入,物联网技术必将会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对于供应链管理,甚至是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我国正在加快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先机,必须十分重视和发展物联网技术,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逐步实现物联网支持下的供应链系统。

参考文献:

[1]SamuelFossowamba,Louisa.Lefebvre,elisabethLefebvre.integratingRFiDtechnologyandepCnetworkintoaB2BRetailSupplyChain:aSteptowardintelligentBusinessprocesses[J].Journaloftechnologymanagement&innovation,2007(2):114-124

[2]李春杰.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6)63-64

[3]王辉,沈洁,心英琳.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J].商业时代,2010(26)21-22

[4]赵欣斐.物联网的兴起对产品供应链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0(18)203-202

[5]孟祥茹,张金刚.epC及物联网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对策分析[J].江苏商论,2009(1)41-42

[6]桑娟萍.关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商贸,2012(1)134-135

[7]王曼,邵峰.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J].金融创新,2011(5)28-30

[8]吴剑,贺国先,杨宗娟.物流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科技,2012(2)149-152

供应链管理及应用篇3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绩效评价;研究趋势

一、引言

21世纪,经济增长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际社会“绿色化”运动普遍展开,而传统供应链管理的环境管理标准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无法达到环保的真正目的。为此,以集成的思想整合整个供应链环境管理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众多国内外大型公司与企业或多或少地将某种形式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企业改善环境绩效、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最终达到企业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统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的战略模式。

由于涉及领域广泛及研究的复杂性,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进行跟踪研究,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从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入手,探讨其发展过程,详实阐述目前对其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内涵

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工作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它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将供应链各个环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用户)联系起来的全过程集成化管理。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是管理和协调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强调节点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它仅仅局限于供应链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忽视了其相关行为对环境引起的危害。

进入21世纪,人类生存环境的实际状况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及各国公共部门的关注,提高“绿色”意识、加强环境管理、改善人类居住和生活环境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使产品从原料获取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对资源投入的减少和环境的保护,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当今时代的迫切要求。美国两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和福特已于去年宣布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它们所有的供应商和协作商于2003年7月(大众)和2002年12月(福特)获得iSo14001认证。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内涵非常广的术语,它的发展起源于制造业中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在供应链管理中增加环境因素的思想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当时只是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次要方面提出的。较有意识的研究绿色物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国内外还没有公认、权威的概念。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mRC)基于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于1996年首次提出并定义。SteveV.walton等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供应商加入到企业的环境战略中,其核心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绿色供应链的领域中。m.H.nagel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产品的使用、组成以及生产的全过程,并强调供应链内战略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SeanGilber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重视长期的合作关系基础上,采取管理策略、行动,将环境管理战略纳入各个环节(设计、采购、生产、分销、使用及再使用)中。Zsidisin和Siferd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供应链节点企业在设计、采购、制造、分销、使用及再使用个环节中注重实施环境友好实践,而采取的行动及合作关系等。JeremyHall的观点更进一步完善,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环境友好设计,建立战略联盟,树立供应链成员环保意识,为整条链营造一种绿色氛围,最终实现协调优化。但斌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环境制造理论与供应链管理的集成,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王能民、汪应洛等人着重从分析、比较前人研究成果和绿色供应链与一般供应链的区别入手给与定义,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营的目标是资源的最配置、增进福利以及实现与环境相容,将其划分为四个子系统(生产子系统、销售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指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强调了知识流的重要性。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运作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绿色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内部环境影响因素是多维的,这些不同的因素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主要包括:(1)产品生命周期(pL),包括产品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这几个阶段能够充分显示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化水平。(2)运作生命周期或价值链(oL),主要有采购过程、生产工序、配送及传输运作网络、逆向物流、包装等五个环节。(3)企业环保实践(en),通常被称为“4R+D”原则:减量化(reduce)是通过提高产品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率、延长生命周期、控制废弃物的发生,实现建立循环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再利用(reuse)是指促使废旧产品的回收利用;再制造(remanufacture)则需围绕一个中心来分解和取代一部分组件;循环再生(recycle)是指促使企业回收废旧产品,并通过处理实施循环利用;废弃物处理(disposal)系统对企业具有长远意义,若不彻底治理废料会经常困扰企业。(4)企业绩效标准(pe),包括成本(C)、质量(Q)、时间(t)、柔性(F)四个方面。这些动态绩效因素是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效运行的有力支持,通过绩效评价可以改进供应链环境管理标准,改善整体环境管理质量。

2、外部因素。从各国环境保护的状况来看,与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营直接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政府、制度、社会准则、市场、信息和技术。(1)政府在保持自身命令――控制体系主导地位的同时直接提供或经营环境“服务”,更加注重利用市场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和公众的绿色生产和消费行为以及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给与支持。已有研究表明,政府通过运用规章制度、经济激励等手段在产品设计绿色化、消费者需求转变、产品链关闭三方面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营发挥推动作用。(2)风险管理是为了规避因制度规则等因素所导致的供应链管理中断的奉献、市场优胜劣汰的风险、环境风险等。(3)社会准则,即通过社会准则的建立来规范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典型的社会准则理论的代表者为斯蒂格利茨的黄金律及黄有光的良心效应。(4)市场是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行的重要的激励因素。消费者逐渐显示对环境友好公司的偏好以及核心企业对环境管理的要求,充分表明市场的环境压力。(5)环境信息传达不畅通直接导致企业与顾客沟通的冲突,同时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知识、技术创新与商业机密存在曝光的危险。保障绿色化技术创新和知识的更新,加强供应链组织的绿色文化,达到增强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柔性。另外,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高效率运作,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核心企业的示范作用更加关键。Richard指出供应商评价、精益供应链以及在供应链内建立合作战略等有利于改进整个绿色供应链条的活动与环境相容的程度;SteveLippman说明了有效实施绿色化供应链的关键因素包括:最高领导层的参与、多功能团队的集成、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合作创新等;KenGreen认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方式是推动、激励与强迫各企业运营活动与环境相容的关键因素;JeremyHall通过案例分析研究指出:整个供应商的行业领导者在供应链渠道中占有主导地位有利于绿色供应链的运作;Haw同样指出合作研发等供应商之间环境方面的合作方式是激励绿色供应量管理有效实施的因素。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运作决策问题

绿色供应链管理运作中的决策问题是一个典型复杂的新问题,属于多目标决策问题。王能民、汪应洛等对此曾给出相关研究:UnitedState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epa)(2000)在基于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成本降低和环境质量提高的探讨中,提出了四个步骤的决策框架(成本识别,机会确定,计算收益,决策、执行和监管);JosephSarkis(2002)发展了anp(网络层次分析法),基于anp技术建立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决策框架模型;annanagumey(2003)的研究侧重了绿色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决策行为,在参考博弈论基础上,运用网络模型建立多目标决策模型。

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营决策涉及面广,是一个典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其中,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相对比较集中。目前,大部分研究侧重于供应商选择的因素/标准以及评价工具。noci给出的定量评价标准:绿色能力、环境管理效率、声誉、全生命周期成本,并将层次分析法作为供应商选择的评价工具。walton基于对美国制造商的调研,分析了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标准。朱庆华等比较了中美不同环境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问题。annanagurne研究了制造商、一级分销商、顾客三个层次中主体的决策行为。SarkisJ.发展了决策技术层次网络分析,并指出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营决策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在价值链所处活动、环境意识活动、组织绩效要求、可选择的系统/方案等。王能民等提出了绿色制造模式下平价供应商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决策的方法给出了评价模型。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技术工具

SteveV.walton(1998)指出从选择与环境相容材料、改进产品设计过程、改善供应商过程、有效的供应商评价和改善制造商内部的供应链五个方面来改进供应链运营;GuideV.(2000)在研究基于再制造的供应链管理问题中,指出信息系统、新产品计划和控制技术资源和产品的回收具有可控性;epa(2000)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决策四步骤模型、产品评价矩阵等;Stefana.(2001)重点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运营成本管理问题;JensBrobechLegarh(2001)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基于信息技术进行环境意识采购的框架;绿色供应链的构建是其运营的一个关键问题。Geoffrey(2002)利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了绿色供应链构建问题,将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分为遵循战略、过程战略和市场战略三类。利用LCa设计了供应链结构,指出不同绿色供应链战略类型需要相应的LCa、信息与数据。同时,利用LCa对供应链的环境影响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联盟复杂程度与成员间联系紧密程度两个维度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结构分为圆桌会议结构、分散结构、多中心简单结构及多中心网络结构;SarkisJ.(2003)指出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使用环境管理、有效的逆向库存管理系统以及建立专家信息系统、使用仿真系统的重要性。

(四)绿色供应链管理特定产业运营现状

目前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实践在几个特定产业中的运营,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例如房地产业、电子行业、食品行业等。王能民等通过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和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案例研究,阐述了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营的障碍分析及运营环境。2000年,瑞典、荷兰、美国分别由针对电子行业、食品行业等研究项目;Remkoi.(2001)从技术与运营两个角度研究了汽车产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问题;Giannist.tsoulfas(2002)研究了废旧电池回收问题;U.Sonesson(2003)分析了牛奶供应链,认为在牛奶供应链中对环境影响最关键的因素是产品的包装材料、运输及废弃物的管理方法。QinghuaZhu(2004)研究了中国一家制糖厂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

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领域是绩效评价问题。通过真实、准确、全面的绩效评价可以有助于我们把握绿色供应链及节点企业的运行轨迹和存在的不足,为实施相关流程的改进提供依据,也有助于政府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

Jacquelin(1995)在原有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了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问题,同时提出评价时需要利用生命周期分析等工具;Fiksel,Joseph(1995)支出供应商可以通过一些公认的标准(如iSo14000体系的认证)来表现其环境管理水平与绩效;Benitam.Beamon(1999)提出了一个评价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的方法。申成霖等人(2004)利用标杆管理的思想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问题进行了讨论;王能民等(2005)给出基于经济、顾客和环境三维目标的绿色供应链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国内有关学者、专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建立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

五、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理论发展和实践检验,绿色供应链管理从提出至今,内涵不断被扩大,涉及领域广,其不确定性因素多,研究的复杂性较明显。已有研究成果显示,绿色供应链管理尚待新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等来支撑,很多领域等待开发。

(一)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进一步研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各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融合。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前沿理论,需要包括现代化手段与方法、环境管理技术等成果,特别是针对其产业特征的工程技术知识应引起重视。

2、科学问题的提炼。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强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探究,由操作层面向提炼科学问题前进。

3、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在基础性理论研究基础上,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性研究加强力度。

(二)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或方向

1、集成管理的运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战略目标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集成。由于其主体的多样性与目标多元化及其手段方法、理论、技术的综合应用,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集成管理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运用展开研究。

2、协调机制与控制系统。鉴于以上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对绿色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机制与控制系统应给与相应的进一步研究。

3、市场机制与制度。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运营必须得到市场机制与政府制度的保证。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限,为解决外部性问题及绿色产品的市场地位,需要对市场和制度进行深入研究。

六、小结

环境问题的突显使得绿色供应链管理迅速引起国内外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进行跟踪研究,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从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入手,探讨其发展过程,详实阐述目前对其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

参考文献:

1、王能民,孙林岩,汪应洛.绿色供应链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申亮,王玉燕.绿色供应链研究述评[J].山东经济,2007(2).

3、王能民,汪应洛,杨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管理工程学报,2007(2).

4、朱庆华,赵清华.绿色供应链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5(4).

供应链管理及应用篇4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牛鞭效应

一、引言

电子商务(e-Commerce)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电子交易为手段完成金融、物品、服务、信息等价值的交换,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交易模式。电子商务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和拓展市场的有效方式,同时,电子商务也对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相互结合,产生了供应链管理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二、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由oliver&webber(1982)于1980年代提出后,随即获得广泛的关注,其定义表述各不相同。

Collins(1999)认为供应链管理不再只是单纯的产销供货与企业联盟,而是合作关系的改善,以使供应链中的运作程序更加地合理和富有弹性以期取得产业环境变化中无法取代的竞争优势。Kalakota&whinston(1996)认为:供应链管理包括订单的产生、取得与完成,产品、服务与信息的分布定位,企业在供应链中互相依赖而产生扩展企业,原料供货商、渠道供应伙伴(批发商、零售商)及顾客是其主要的成员。

我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企业交易伙伴共同承诺一起紧密合作,并有效率地管理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以期在付出最少整体供应成本的情况下,为消费者或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缩短产品从设计构思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降低产品成本,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要。

三、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供应链管理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计划、合作和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获得高用户服务水平和低库存投资、低单位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间的平衡。供应链管理注重总的物流成本与用户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要把供应链各个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整体效益最优的目的。

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全新的库存观。传统库存思想认为,库存是维系生产和销售的必要措施,因而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只是实现了库存的转移,整个社会库存总量并未减少。供应链的形成使链上各个成员间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快速反应致力于总体库存的大幅度降低,库存是供应链管理的平衡机制。

供应链管理以最终客户为中心,以“3CS”(最终客户服务CustomerService、客户满意CustomerSatisfaction、客户成功CustomerSuccess)作为管理的出发点,贯穿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并将改善客户服务质量、实现客户满意、促进客户成功作为创造竞争优势的根本手段。

四、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的相互作用

1.传统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链节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为了实现这种协调与合作,最关键的是供应链各成员之间应进行充分的交流,达到相当程度的信息共享。但在传统的经济条件下,供应链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信息技术的落后,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问题,导致供应链管理无法得到真正的实施,从而产生所谓的“牛鞭效应”(Bullwhipeffect),即:消费者对某产品的实际需求与预测需求量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并通过订货量向上游批发商、制造商传递时逐级放大,导致信息无法实现真正共享。很显然,这种现象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产品的库存水平提高,服务水平下降,供应链的总成本过高以及定制化程度低等问题,这必然降低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最终使每供应链内的成员蒙受损失。因此,弱化“牛鞭效应”的负面影响,进而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降低供应链的成本、缩短产品的供货时间,是提高供应链管理效果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一种竞争手段。

(2)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意识,供应链的成员之间各自为政,彼此之间基本上处于一种利益冲突的关系,认为没有必要与其他成员共享那些敏感信息。尤其是对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一般不外泄,并以此作为各成员之间保持优势的措施之一。于是各成员都必须想使自己的行为最优化,但由于信息不能共享,这些行为对整个供应链来说却不是最优的。从而增加了供应链的“内耗”,极大地影响了供应链的整体动作水平及竞争力。

电子商务时代出现的标志就是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internet的广泛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得信息获取和传递成本非常低廉,从而解决了信息共享的技术问题。同时,为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在供应链的范围内也将增加信息共享的意识。电子商务客观上要求对物流实施供应链管理,同时,电子商务也为实施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条件。

2.供应链管理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

Kalakota&whinston(1997)认为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整合将改变企业运作的模式,且彼此互相影响。供应链管理对电子商务有以下作用:

(1)供应商(Supplier)管理:帮助企业精简供应商数量,减少订单流程成本及其循环时间,用少量的人员增加流程数目。

(2)库存(inventory)管理:缩短订单运送票据的循环周期,若企业伙伴有以电子连结则以往由传真及信件传送的数据可立即由网络传送,企业亦可追踪其文件以确保文件送达,从而增强审计能力,由此亦可减少库存,增进库存流转,避免缺货的发生。

(3)分配(Distribution)管理:电子应用可促进运货公告及显示要求,且能更有效利用资源因为文件中有更有精确得数据。

(4)渠道(Channel)管理:可快速传送有关变更的经营情况得资训给伙伴产品,技术及价格信息,以往需要重复用电话及无数员工工作时间,如今可用电子公告版,因而使企业可节省员工工作时间且确保数据正确性。

(5)支付(payment)管理:连接供应商,配送商以便以电子付款可减少书写上的错误,加快企业公告的速度,降低交易的成本及费用。

五、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主要由信息流管理、资金流管理和物流管理三部分组成。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和资金流管理两部分,使信息和资金都能迅速、准确的在供应链各节点之间传递。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突破传统的采购、生产、分销和服务的范畴和障碍,把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通过有效协调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管理,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竞争环境下市场对企业生产管理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基于电子商务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终端客户、银行、储运中心之间借助internet进行信息的快速交换,同时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间也能进行信息的互通。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能有效地将供应链上各个业务环节孤岛连接起来,使业务和信息实现集成和共享。在交易的同时,电子商务只有进一步做好物流管理,大量缩减供应链中物流所需的时间,使物流管理符合信息流和资金流管理的要求,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2.电子商务环境下加强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1)采用第三方物流(3pL)方式改善企业外部物流情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需方之外的第三方以契约形式完成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是当今世界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是适应物流一体化趋势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结果。

(2)完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改革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必须以完善的网络设施为前提,特别是企业的内联网、外联网和因特网的集成,是保证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基本条件,同时它的供应商也要有好的信息化水平,这样才可以实现企业网络之间的对接合。

(3)进行业务流程再造(BpR),实施eRp系统。企业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通过流程再造,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可取得显著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4)加强协同整合。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竞争,将不再是企业单打独斗式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生存的需要,为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在供应链的范围内增加信息共享的意识。供应链各环节参与者彼此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减少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不必要的浪费,以提升经营的效率。

(5)重视CRm(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建设。CRm是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延伸。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技术,CRm能够突破供应链上各节点的地域界面和组织界面,将客户、经销商、企业销售部系统整合,实现企业对客户个性化的快速响应,真正解决供应链中下游管理问题。作为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向客户延伸,客户反馈的信息折射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共赢。

六、结语

当前,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之间开展有效竞争的战略选择。正在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为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工具。在电子商务的驱动下,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将会不断出现,其对供应链管理运作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深入。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同时也将带来供应链管理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oliver&webber.SupplyChainmanagement:logisticscatchesupwithstrategy[m].ChapmanHall,London,1982

[2]Gibson,mentzer.SupplyChainmanagement:thepursuitofaConsensusDefinition.JournalofBusinessLogistics[J].2005

[3]HauLLee,Vpadmanabhan,Seungjinwhang.theparalyzingCurseoftheBullwhipeffectinaSupplyChain[J].SloanmanagementReview,Spring,1997

[4]汤萱王威孚:基于电子商务的电子供应链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3)

[5]阎子刚赵继新:供应链管理(第二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供应链管理及应用篇5

[摘要]20世纪末以来,企业外在竞争环境的突变推动了企业竞争优势要素的改变,为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现实依据。供应链思想是集成的管理思想,是物流的一体化管理思想。目前供应链绩效评价方面存在不足。可从供应链运营、管理及运营管理效果三个方面建立供应链成熟度测评体系,及时反映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运营及管理水平。为迅速掌握供应链发展状况提供依据。

[关键词]供应链;成熟度;测评

[中图分类号]F2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12―0088―04

20世纪90年代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及企业竞争优势要素的改变,导致了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供应链管理思想孕育而生。供应链管理模式较单个现行企业模式的较大差异,决定了供应链运营及管理绩效评价的复杂性,且难于控制。供应链成熟度(SupplyChainmaturity)作为反映当前整个供应链体系运营及管理水平的测评指标为研究供应链成熟度测评提供了理论参考与方法指导。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由于供应链运营模式与现行企业模式有较大区别,传统上的模式重视部门绩效的思想很难推动供应链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适合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特殊的指标体系。许多学者,如国外的Gilmour、StefanHolmberg,国内的马士华、刘晋等先后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指标体系,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

1.相对于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企业绩效评价,对供应链管理的整体绩效评价的研究还略显不足,包括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供应链绩效定义,以及一套与之相对应的指标体系,致使在研究及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这样或那样的混乱。例如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指标不尽相同,但却反映了同一个对象的状态及问题。

2.传统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不注重指标之间的平衡,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内容的描述不够全面,因此对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仅仅侧重于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评价,而忽视了对供应链其他方面的评价。例如只注重供应链运营指标测度,而忽视了供应链管理指标的研究,不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共同反映供应链的整体情况。

3.在以往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中,很少注重供应链的整体评价与局部评价的统一。传统的供应链绩效评价很少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单独从一个节点企业自身分析,较为注重局部优化,与供应链的整体协调目标相矛盾,从而难以反映整个供应链的发展状况,并使供应链从整体上得到优化。

4.纵观目前国内外大量关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文献可以看出,很多学者提出的评价指标只是理论框架层次上的,对具体可操作性的指标的算法研究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一些较难量化的指标不能给出其具体算法。

二、供应链成熟度的概念及其测评体系分析

基于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拟对供应链成熟度的概念及其测评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供应链成熟度指标的测评体系分三个方面:运营过程、管理过程、运营及管理效果。运营过程主要关注当前供应链的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运转情况;管理过程主要从当前供应链的管理结构、管理策略及管理环境等方面对整个供应链管理进行评价;运营及管理效果则侧重资源的利用程度、供应链产出及供应链柔性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里需说明的是:本文后面出现的参数X、Y、Z分别为供应链运营过程、供应链管理过程、供应链运营及管理效果的测评值,对应的权重数分别为α、β、γ,α+β+γ=1。则供应链的成熟度测评值m如下式:m=α×X+β×Y+γ×Z。

(一)基于供应链运营过程成熟度指标的测评

1.设定测评指标。测评供应链的运营状况主要选取以下几个指标。

(1)信息共享度。信息共享与信息处理能力直接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的绩效。该指标主要从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几个维度来测评。这里的信息主要包括供应源信息、生产信息、配送和零售信息、需求信息等。相关计算公式为:信息准确率:信息正确传送次数÷信息传送总次数

信息时效性=及时传送有效信息次数÷传送有效信息总次数

信息系统先进性=信息系统投入总成本÷总销售收入

(2)资本流转情况。该指标主要借助财务管理中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库存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四个指标来测算。

(3)流转时间效率。流转时间是指流程单元处于流程中的整个时间,是衡量流程绩效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流转时间效率=理论流转时间÷平均流转时间。

理论流转时间是指理想状态下的,排除等待、缓冲时间的流程流转时间,在数值上就是关键路径(工序)的工作量(工作量=工序时间×平均访问次数)。平均流转时间,即一个普通流程单元平均要在流程中花费多少时间,在数值上可以通过对流程单元进行抽样调查得到。

(4)产能利用率。该指标揭示了资源被用来生产产出的利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产能利用率:流程平均流转率÷流程理论产能

流程平均流转率即单位时间内平均有多少流程单元通过流程,可以在一段给定的长时段内观察流程,测评出现在该选定的时段内通过选定点的流程单元的数量,然后计算单位时间内流程单元的平均数量。流程理论产能是流程中所有资源单位的最小理论产能。一个资源单位的理论产能可用下面公式获得:一个资源单位的理论产能=工作批量×规划可用时间÷单位工作量

2.设计测评方法

建立供应链运营成熟度指标评算体系及权数分配表(如表1所示)。

由表1可得供应链运营成熟度测算公式:

(二)基于供应链管理过程成熟度指标的测评

1.设定测评指标。pouglasm.Lambert和marthaC.Coope通过对90多个职业经理人进行采访,获得了将供应链管理引向成功的9个管理组件。所有这些管理组件都应该成为衡量供应链管理程度的重要指标,可以将这些指标分为三类:(1)管理结构方面,包括权力与领导结构、风险与回报结构、工作流或工作活动结构、组织结构、产品流设施结构、沟通与信息流设施结构;(2)管理策略方面,包括管理方法、规划与控制方法;(3)管理环境方面,包括文化与态度指标。

2.设计测评方法。因为管理结构、管理策略及管理环境所涉及的指标因素都是些模糊概念,传统的测评方法就不适用了,需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地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其主要有5个步骤。

(1)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如表2)。

(2)建立主模糊集。主因素层指标集=(Y1,Y2,Y3),相应的权重集:(β1,β2,β3),且β1+β2+β3=1。子因素指标集有三个:Y1=(Y11Y12,Y13,Y14,Y15,Y16、Y2=

这便是基于供应链管理过程成熟度指标的最终测评值。最终测评值较全面地反映了管理结构、管理策略及管理环境三方面的综合状况。

(三)基于供应链运营及管理效果成熟度指标的测评

1.设定测评指标

供应链运营及管理效果成熟度测评指标主要从供应链资源利用、供应链产出、供应链柔性三个方面来设定。

资源利用方面的评价指标是“资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是指资源使用效率的高低,如成本状况和库存水平高低。

产出评价指标旨在提高顾客服务的水平,包括客户反映、产品质量、准时交货等。所采用的指标包括:(1)产品合格率。它是指一定时间内合格产品的数量占总产品量的百分比。这一指标反映产品的质量状况。产品合格率越低,说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越不稳定或越差。(2)准时交货率。它是指一定时间内供应商准时交货次数与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了供应链的按时交货能力,同时也能反映供应商对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是否符合供应链运行的要求。(3)客户满意比率。它是指客户不抱怨次数与总交易次数的比值。这里的客户不抱怨次数可由总交易次数减掉修正后的客户抱怨次数求得。客户抱怨次数之所以要修正是因为客户并不总是把抱怨信息反馈给企业。

设定柔性指标的是为了描述系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指标:(1)产品柔性。它反映了供应链在一定时间内引进新产品的能力,可用新产品数量与产品总数量之比来表示。(2)时间柔性。它反映了供应链对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可以采用能够减少交货时间的松弛时间百分比.表示。(3)数量柔性。它主要是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它反映了供应链对顾客需求数量变化的适应能力,可以采用能够由供应链满足的需求占总需求的百分比表示。

2.设计测评方法 建立供应链运营及管理效果成熟度指标评算体系及权数分配表(如表3所示)。

由表3可得供应链运营及管理效果成熟度测算

(四)权数的确定方法

在此,笔者采用“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来处理指标体系中各层指标或水平的权重系数计算。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各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元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可以采用专家咨询等方法来获得。(2)用方根法或和积法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此特征向量即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也即是权重系数的分配。(3)进行一致性检验,即检验所得权重系数的分配是否合理。

三、供应链成熟度测评体系综合评价

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获得正确的统计分析结果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对建立的供应链成熟度测评指标体系进行科学性检验:即进行单体检验和整体检验。

单体检验是指检验每个指标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可行性是指该指标能否获得那些无法或很难获得准确资料的指标,或即使能得到但成本很高的指标,也是不可行的。正确性是指指标计算方法、计算范围及计算内容应该正确。

供应链管理及应用篇6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电子商务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竞争的环境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仅仅关注企业内部资源和竞争力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竞争形势,它们必须在提高产品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必须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的同时给顾客以更多的选择。以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现在及将来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它同时把握企业内外部的资源和竞争力,强调在整个供应链上对资源和竞争力进行集成,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我国企业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无法适应新的时展趋势,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力,因而研究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立足于国际舞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供应链管理概念(SupplyChainmanagement,SCm)的提出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定义必须能够涵盖供应链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产品和供应链管理实现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和比较,认为以下的定义是科学而全面的:供应链管理就是基于最终用户需求,对围绕提供某种共同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源,以基于internet技术的软件产品为工具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个平台。简而言之,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个平台。

供应链管理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供应链能减少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点的物流流通时间。其次,供应链管理可减少社会库存,降低成本。第三,供应链管理可使企业组织简化,提高管理效率。第四,供应链管理可提高产品质量。第五,供应链可以从经营战略上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影响。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就根本不可能实施。信息技术的发展改进了企业供应链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当企业成功地应用信息技术于供应链管理中,就能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效率,增强供应链管理的决策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对供应链管理产生六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改善供应链伙伴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新型的顾客关系。第二、及时了解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第三、有效整合分布在各地的仓储设备,形成虚拟仓库。第四、具有及时决策和模拟结果的能力。第五、改变产品和服务的存在形式和流通方式。第六、具有全球化管理和基于消费者要求的批作业能力。

2、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究竟供应链管理中用到多少种信息技术,目前无法统计。我国的许多学者认为,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技术包括条码技术、射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xtranet/internet、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和地理信息系统。马士华等人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将信息技术表示如图1所示。

信息技术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发展过程,包括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全过程的一个复杂的体系。从信息化的不同层次来讲,企业信息技术包括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过程的电子化,决策过程的智能化和营销过程的网络化。

四、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奠定了信息时展的基础,同时又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它的发展以及全球信息网络的兴起,把全球的经济、科技、文化联接在一起。任何一个新的发现、新的思想以及新的概念都可以通过网络,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下面将分别介绍现阶段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信息技术。

1、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供应链成员信息共享和交流提供了相对方便、快捷、廉价的方式。供应链成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及时地获得供应链上的信息,互联网为供应链信息共享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工具。传统的信息系统主要采用C/S结构。由于用户界面不一,不同系统间不易交流,导致了系统内及供应链内各企业间的“信息封闭”。而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供应链信息的集成管理带来了可能与活力。www(worldwideweb)是因特网上的一种超文本的信息检索服务程序,简称为web。它的基本概念就是超链接,可以支持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数据类型。具有服务快速、强大、协议规范、服务器假设简单及信息制作简单的特点,而且web还具有以下特点:web与平台无关;web是分布式、动态的、交互式的。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web的种种特点正好满足了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即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各异的基础上做到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畅通无阻。因此以web技术为基础,以intranet技术为核心,基于网络对象超链接技术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就能很好地解决现有企业供应链中信息堵塞的问题。此信息系统能成功地访问供应链上基于不同结构的各种服务器以及数据库和其他文件系统。其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

2、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CRm)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断累积客户信息,并使用获得的客户信息来制定市场战略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客户关系管理同时也是一种管理软件与技术,它将最佳的商业实践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一对一营销、销售自动化以及其他信息技术密切结合在一起,为企业的销售、客户服务和决策支持等提供一个自动转化的解决方案。

现在“以消费者为中心”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面向客户需求”是供应链的根本。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世界各地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都经历着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进入信息时代后,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极大丰富,特别是信息工具和渠道的快速发展,使得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选择范围不断扩大,选择能力不断提高,同时选择欲望也日益加强,因此如何吸引新客户并保持老客户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竞争的焦点。企业需要通过获得与客户关系的最优化来达到企业利润的最优化。客户关系管理广泛深刻地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中将真正实现企业实时响应客户需求,实现需求和供应链条上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3、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定货点法、mRp系统、闭环mRp和mRpii,一直发展到现在的eRp,并且还在演变下去。

一般而言,eRp系统包括以下主要功能:供应链管理、销售与市场、分销、客户服务、财务管理、制造管理、库存管理、工厂与设备维护、人力资源、报表、制造执行系统、工作流服务、企业信息系统等方面。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并做出积极的调整,以保证本企业乃至整体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性,在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资源计划(eRp)把原来的制造资源计划拓展为围绕市场需求而建立的企业内外部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需要考虑整个供应链上供需各方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的重组。为了提高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必然导致相关企业业务流程、信息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从而把传统的mRpii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应变性提升为eRp系统通过网络信息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动性。eRp还采用了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果。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eRp系统得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集成。eRp是一个面向供应链的,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它包含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就,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综合考虑供应商、制造商、分销网络和客户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生产为核心,库存为中轴,财务为总控,利用产业方程式原理,将客户、市场、供应商及企业本身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高效运作的供应链。

4、电子商务。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简称eC)一般为企业对企业(B2B)和企业对消费者(B2C)两种类型。电子商务在供货体系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和信息流通等方面提高了企业供应链管理运作的效率。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有机结合,它以顾客为中心,集成整个供应链过程,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快速敏捷反应,极大地降低库存水平。

电子商务的运用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有:一是电子商务为供应链管理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它全面采用电脑和网络支持企业及其客户之间的交易活动,包括产品销售、服务、支持等等。二是电子商务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拉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三是电子商务促进企业合作,建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最终达到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以及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集成,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发挥最大效能,把理想的供应链动作变为现实。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成了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商务活动以及电子商务包含的一系列技术手段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供应链技术主要指快速反应、即时制配送、有效客户回应、不间断补货等技术。供应链技术能够使企业联系在一起,大面积地覆盖市场,建立起最大范围的供应链。企业通过十分广泛的网络联系,能够得到更多的市场信息,广泛地选择合作伙伴,使供应链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电子商务中供应链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生产控制自动化向两端延伸,覆盖到企业间业务的无缝连接,从而形成了企业间无边界的、开放式的增值链条。另一方面大大拓展了经济活动的范围,使供应链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电子商务正是将供应链管理通过internet实现,并拓展了其内涵。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趋势必将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实践不断证明只有运用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并最终实施了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得到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涛等.供应链不确定性管理:技术与策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供应链管理及应用篇7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协同管理;供应链数字化

0引言

工业互联网做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成为“后疫情”时代供应链变革的驱动力[1]。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能促进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深度互联,驱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据报道,国内已建成超过70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平台的机器设备超过4000万套。随着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其将成为最重要的全球性产业。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管理、设备健康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多种场景,例如航天云网inDiCS、海尔CoSmoplat、西门子mindSphere等。供应链协同管理是通过对供应链各节点进行管理,调整供应链结构,共享供应链信息,优化供应链物流,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价值和竞争力。当前的供应链市场以B2B供应链为主,其市场广大,需要多方协作,但目前B2B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仍然是一个信息孤岛,造成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信息闭塞、可视性差以及协同效率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制造商与上下游供应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缺乏高效的连接手段[3]。而且随着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制造商获取及预测消费者需求的难度逐渐增大[4],导致制造商在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中需要承担更大的成本和风险[5]。在这种背景下,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应运而生。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将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以及整个生产线紧密的连接起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加强供应链的协同管理,从而提高供应链中资源配置和信息共享的效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框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主要功能和优势,最后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1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框架及问题

1.1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框架

供应链协同管理是指供应链中各节点通过协作和协调,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的过程。供应链协同管理一般包含业务流程、管理组件和供应链结构三个要素[6](见图1)。其中,业务流程是指对客户产生特定价值的活动,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管理、需求管理、订单执行、制造流程管理、采购、产品开发和商业化。管理组件是结构化和管理业务流程的组建,它们决定了如何管理和构建业务流程以及供应链,重要的管理组建主要有计划与控制、工作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品生产流程、信息流程、管理方法、权利与领导架构、风险和报酬以及文化等。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来看,当前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大多为端到端的横向供应链流程管理。当前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网络结构,而且所有的节点都参与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者的供应链。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效率取决于产品复杂性、供应商的数量、原材料的可用性、供应链长度以及客户的数量。对大多数制造商而言,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分销商以及消费者各自形成一个网络,然后通过制造商连接形成整个完整的供应链网络。在这种网络结构中,各供应链节点的信息需要依赖供应链逐级传达,而且各节点之间的关系紧密程度不同,重要节点间可能需要更紧密的关系管理,节点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此时各节点的信息共享就更加重要。战略层是供应链协同的最高层,其决定了供应链协同中规章制度的制定,为供应链协同管理中的各类问题提供策略和指引。策略层协同面向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包含需求计划协同、采购与库存协调、生产制造协同、订单协同、物流与分销协同、销售与服务协同等。技术层协同是战略协同和策略协同的基础,其提供了各节点企业进行信息沟通所需的各类技术和设备。

1.2供应链协同管理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内涵和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根据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mericanproductionandinventoryControlSociety,apiCS)的研究,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供应链孤岛、供应环、内部供应链集成和拓展供应链四个阶段。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以B2B供应链为主,采用eRp等软件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这种供应链协同管理增强了企业内各部门间的合作和联系,提高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销售管理等业务的效率。但B2B环境下的供应链仍然是点对点的连接,各节点企业是信息孤岛,缺乏高效的信息、数据共享手段。具体而言,当前的供应链协同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1)市场响应能力迟钝。通过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不确定性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主要目标。因为不可预测的或不真实的需求信息容易造成需求放大,这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库存积压或缺货等现象。因为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外部信息来源不能与供应商的生产流程和库存管理联系起来,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供应商无法从所有分销渠道获得详细信息。此外,由于节点企业的信息化和集成化程度低,各节点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机制,各节点也没有将合作伙伴的信息整合到自己的运营管理中,使得整个供应链网络对市场波动和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减弱。(2)集成化程度低。当前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中各节点企业是相对独立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渠道商、第三方物流等之间缺乏高效的连接手段,导致供应链中信息和数据的透明度较差。此外,信息流通不畅使各节点都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略了供应链整体的价值和竞争优势,造成了供应链整体的稳定性和质量下降。(3)供应链失调。由于当前供应链协同管理中各节点的信息不对称,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扭曲或更改,容易造成供应链产品的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出现供需不平衡,从而影响供应链的稳定。综上所述,当前供应链协同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数据共享和流通的效率较低,以及供应链各节点缺乏协同共享的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为供应链协调管理中的信息集成和共享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

2.1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供应链协同管理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需求,通过构建海量数据驱动的服务体系,来支撑制造资源合理配置和弹性供给的工业云平台,供应链协同管理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在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中,公共标识解析服务为供应链协同解决了多源异构数据互联互通的问题,提高了供应链各节点间的协同能力,有利于数据的集成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是通过云平台将供应链各节点进行全面连接,以满足节点企业多组织、多地点、多工厂等协同需求,打通企业内部以及上下游供应商、零售商和客户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其协同管理架构主要包含边缘层、功能层、业务层以及用户层。(1)边缘层。边缘层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主要提供数据接入、数据预处理、协议解析和边缘数据分析等功能。数据接入包括各类设备的采集数据,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共享的需求信息、财务信息等数据,以及eRp、meS等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对供应链各节点数据的全面深入连接。数据预处理和协议解析是对供应链各节点和设备上传的数据进行格式统一和解析,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压缩,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真实性。边缘数据分析是针对供应链各节点上传的数据开展实时分析和反馈控制,并为供应链协同管理应用的开发提供支撑,比如订单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应用。(2)功能层。功能层针对供应链协同管理中的各类业务,提供数据管理、用户管理、供应商协同管理、采购协同管理、库存协同管理、财务协同管理、生产协同管理、销售协同管理等业务功能,且各业务功能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下的资源管理、数据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具以及模型为支撑。平台资源管理是通过集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类技术,实现对供应链中各类资源的调度和管理,比如供应链中原材料的采购、产品配送、人员调度等。数据管理与服务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类、共享和可视化,为各类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源,比如需求预测模型、销量预测模型等。数字化工具是eRp、meS、CaD等各类工具的集成,供应链各节点可以使用这些工具开展业务,比如制造商可以借助eRp进行生产调度、人员管理、质量管理等。模型管理是利用大数据分析、统计分析、仿真分析等技术方法,实现对供应链系统中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比如面向制造商的供应商选择模型、面向物流运输的路径优化模型等。具体而言,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主要有以下功能:数据管理。对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设备、产品等数据源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和存储,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用户管理。对接入平台的各个节点进行管理,包括用户注册、用户基本信息编辑、用户搜索、密码管理等。供应商协同管理。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包括供应商信息、合同管理、资质审查、样品管理以及潜在供应商发现等。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商、分销商以及终端客户都可以与供应商进行实时沟通,了解供应商的详细信息,比如财务状况、产品质量、运营状况等。采购协同管理。对每笔采购订单的申请、订货、入库以及退货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订单交付管理、订单变更管理、通知送货、异常订单管理、采购报表分析等。库存协同管理。对采购、生产和销售中涉及的材料和产品进行管理,包括布局管理、出入库管理以及库存监控等。库存协同管理功能可以帮助供应链各个节点了解制造商的库存情况,解决了供需不匹配、价格虚假等问题。财务协同管理。对供应链各节点间的交易信息和结算进行管理,包括交易明细清单管理、结算清单管理、出入账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和可视化等。供应链各节点可以借助该功能直观了解合作伙伴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需求和收益,由此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信息透明度和公平性。生产协同管理。对产品的生产流程和质量进行管理,包括生产设备监控、生产流程优化、产品质量检测等。生产协同管理功能不仅有助于制造商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还帮助上下游供应商、分销商和消费者对制造商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实时了解制造商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提高供应链合作的质量和效率。销售协同管理。对企业的销售业务进行管理,包括销售订单管理、发货管理、退换货管理、分销管理、折扣管理等。销售协同管理有助于供应链各节点互相共享销售数据,提高供应链的供需匹配程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风险。同时,销售协同管理还提供实时的销售数据分析、销售预测、需求规划、供应规划等功能,帮助供应链各节点提升经济效益。(3)业务层。业务层是通过调用功能层的各种业务功能,来实现从需求计划到客户服务的整个供应链协同管理。供应链中的每项业务都有相对应的功能来支撑,例如采购业务可以通过采购协同管理功能对供应商进行对比选择、库存查询、合同管理、订单管理、确认收货、财务付款、进度评估等。(4)用户层。用户层是供应链各个节点的集成,主要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工业互联网平台下的供应链将各节点有效连接在一起,通过高效的沟通渠道实现各节点的互联互通,促进各节点需求的快速匹配和协同管理。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各个节点提供所需的信息和资源,确保供应链中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效率。

2.2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优势

(1)全面信息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接入多个供应链和节点企业,解决了当前供应链协同管理存在的地理限制和时间限制。企业通过平台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合适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的竞争活力。工业互联网平台还集成了供应链上下游各节点的协同合作,实现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渠道商和消费者之间数据的深度共享,有效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另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为供应链提供了规范的公共标识解析服务,打通了供应链上下游信息、数据、资源的高效协同,破除了信息孤岛,提高了供应链各节点间的协同能力。(2)大数据驱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能有效监视和分析供应链各个节点的生产运作情况,帮助节点企业快速处理运营中的问题。大数据驱动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对历史用户的销售数据、采购数据等进行搜集与分析,合理的预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效的预知市场需求所在,为市场反应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企业可以构建出市场的需求供应模型,帮助企业有效的识别市场所需,加大其对核心业务的投入,实现稳步利润增长。同时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有效的去掌握原材料的采购信息,这使得存货的采购人员能够从劳动中解脱,进一步去开展高价值的企业活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企业可以采用有效的软件去操控生产流程,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生产模式。企业利用消费支付以及购买行为的数据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消费者需求,将其充分融入到企业产品的生产和设计中去,极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数据能够快速融入到供应链,不仅在于其能够帮助企业精准快速地作出决策行为,还在于企业借助其能够对供应链中存在风险进行合理的规避。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供应链高效的分配企业资源,最大地缩短企业配送时间。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企业可以有效针对物流运输环节的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找到最佳运输路线,对物流运输过程中的路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尽可能地避免拥挤路段,对天气状态也可以进行有效监控,在恶劣天气合理地安排物流运输,提高了企业物流的配送效率。大数据技术可以整体地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有效地降低供应链内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交易成本,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财务预测服务。(3)功能配置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提供了供应链中所有的核心业务功能,能满足供应链各节点的业务需求。而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提升了各业务功能的运行效率,比如智能仓储管理、智能配送、智能财务等。(4)时效性高。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实时跟踪供应链各节点的生产状况,对异常的供应链节点快速排查和处理,提高了供应链整体运行的效率。例如制造商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跟踪原材料消耗情况,结合库存灵活安排供应商进行精准配货,实现零库存管理,有效降低库存成本。

3结论

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是实现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是未来供应链变革的重要方向。但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才刚刚展开。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蓬勃发展,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推广应用和中小企业上云是推动供应链协同发展更加深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姚磊,张翔宇.工业互联网保“双链”稳定机理初探[J].互联网经济,2020(8):50-53.

[2]朱国军,王修齐,孙军.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机理———交互赋能视域下双案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24):108-115.

[3]曹佳.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1):104-106.

[4]彭庆丰.数字经济时代下供应链+的转型与创新研究[J].物流科技,2020,43(2):147-148,152.

供应链管理及应用篇8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成本管理;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

1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1.1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概念

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预定的控制目标对产品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使实际成本的各项支出限制在标准范围之内,以达到把产品成本控制在预定目标之内的目的。

供应链成本管理除了注重企业内部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外,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并维持长期成本优势;当然,供应链成本管理最显著的特征还在于通过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使自身价值链与上下游客户的价值链结合起来,能动的协调和控制供应商、客户及自身的成本。供应链成本管理强调获取战略上的成本优势,在成本管理中注入全局思想,其定义可拓展为:企业为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制胜,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形成的成本进行管理,管理的范围包括企业内部及上下游关联企业的价值链,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使实际成本限制在目标范围之内。www.lw881.com

1.2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特点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供应链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与传统的生产导向不同,它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将顾客需求及客户订单作为生产、采购的拉动力,以控制资金占用成本。

(2)同时实现了改善服务与降低成本。传统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单纯地追求企业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但在供应链系统中,改善服务和降低成本这两个目标可以同时实现。

(3)成本管理范围由生产领域向开发、设计、供应、销售领域拓展。

(4)成本管理活动具有整体性。供应链的整体性体现在企业自身流通环节的整合和与上下游业间的整合两个方面。

(5)成本管理手段多样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现主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供求信息在企业间的整合,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采购系统(gpm)和电子商务系统(e-commerce)等技术支撑体系,改善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降低系统成本。

由以上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特点可以看出供应链成本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的众多环节:采购、库存、生产、运输、销售,而且每个环节会涉及到整个链条上的不同企业、组织和部门,这使得供应链成本管理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大、成本信息来源多样化以及成本信息更新快。因此对供应链各个环节实行动态地控制和科学的管理的关键是要及时、准确地掌握供应链上的成本信息,以便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最优,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xbrl由于其自身开放性和集成性等特点,能很好地协调整个链条上的不同企业和各个环节的成本信息集成,必将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2xbrl及其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2.1xbrl技术概述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是x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在会计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xbrl能自动、清晰地转换信息使用者选择的包括数字和文字的所有企业信息,当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网页或把数据导入电子表格应用程序以便计算和分析时,应用软件能识别每一个数据。xbrl定义了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即将数据的显示格式、内容格式及结构标准化,用于企业信息(不仅仅是会计信息)的数据表达。它规定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表达方法,规范了企业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财务报表)的表达方式。xbrl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规范(specifications)、分类标准(taxonomy)、实例文档(instancedocuments)和样式表(stylesheets)。

2.2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特点

(1)快速、精确地集成供应链成本信息。采用xbrl的方式,统一了数据定义和格式,无需以人工方式汇总出供应链上各企业的数据资料后逐一进行比较,所以xbrl在数据处理方面的效率要远远高常用的pdf、word、html格式文件,有利于供应链上各企业间成本信息的集成处理。

(2)便于成本信息的交换。xbrl语法简单,并且是非专有的,而且易于阅读和编写,可以被所有的机器解读,又可以在各种平台上使用,xbrl使数据可以进行自我描述。应用系统间交换的xbrl数据可以通过其文档中的标签推断其涵义,便于供应链上各企业间成本信息的交换。

(3)强大的跨系统、跨平台数据交换能力。由于xbrl是一个免费的开放式标准,语法简单,可以被所有的机器解读,又可以在各种平台上使用,可以使用xbrl进行数据交换时无需担心系统不兼容的问题。

(4)可扩展标记。而xbrl是xml关于商业财务报告的分支,继承了xml可扩展标记的特性,可由用户根据自身需要来增加xbrl标记。在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时,不同的行业可充分发挥xbrl的优势,建立适用于本行业实用的独特的信息元素及结构。

3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应用的相关建议

数据共享、信息共享、知识共享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xml技术的应用为实现这个目标的提供了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xbrl是xml在会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将改变企业的交流方式以及业务的经营模式。加快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应用将对供应链上成本信息产生、流转到应用的各个环节带来深刻的变革。参照其他各国xbrl的应用发展模式,从目前应用情况来看,推动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应用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3.1政府及相关行业机构应大力推动

自我国两所证券交易所实施xbrl模式后,我国的银监会、保监会、税务主管机关也对xbrl技术在监管功能上的潜力很有兴趣。但在xbrl的行业应用方面要发挥政府和相关行业机构的主导作用,加强对xbrl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与企业界接触,让企业家了解xbrl所能带来的效益,强化企业对xbrl的应用意愿。同时,应鼓励和支持对xbrl的研究。建议成立中国xbrl行业应用协会,推广xbrl在各行业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应用,负责xbrl在行业应用的各项基础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充分发挥xbrl国际组织成员国的作用,密切关注xbrl的国际发展动态。

3.2建立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元素及结构

xbrl对信息的描述是结构化的,加强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关键是要建立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元素及结构,由于xbrl的元素及结构是对供应链成本信息标签进行统一定义,供应链成本信息内容非常丰富,要保证每个信息项目的标签唯一,且定义的标签能尽可能涵盖供应链上所有企业所有的信息项目,因此,建立信息元素及结构需要会计专家与技术人员的精诚合作。

建立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信息元素及结构可参照建立xbrl分类标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结合具体供应链成本管理业务流程进行。xbrl国际公布了建立分类标准的六个基本步骤,依次为财务事实之来源(sourceoffinancialfact)、结构(structure)、收集数据(collect)、输入(enter/import)、更正(scrub)和输出(export)。建立分类标准的第一步是找出想要表达的财务事实,对想要表达的财务事实,应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认财务事实的范围,来证实财务事实的必要性。第二步是从财务事实中去找出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依层次将财务事实的数据名称及数据类型收集起来,接着将收集到的数据中间存在的错误进行更正。最后,依将数据名称、数据类型利用专用工具产生xsd文件。建立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信息元素及结构的基本步骤也应遵循这个步骤。

3.3建立xbrl应用的的多层次的信息安全体系

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改变了供应链企业会计成本信息的采集、加工、生产、和传递的方式,给供应链成本管理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但在网络环境下,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网络上传递,存在被截取、篡改、泄漏机密等安全风险。如何有效地防范这些安全隐患,是推广xbrl面临的重要问题。

建立企业供应链内部完善的计算机系统控制制度,在技术上对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数据的采集、加工、生产、和传递各个环节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充分利用防火墙、加密技术、数据签名、安全协议特别是身份认证等措施,确保供应链成本信息的安全。

3.4加紧开发基于xbrl的供应链成本管理行业应用程序

由于供应链上不同企业的信息系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的,不同时期建立的应用系统可能使用不同的信息格式,各企业系统间很难共享信息,从供应链整体成本管理来看,现有各企业信息系统之间都是一个个信息“孤岛”。以xbrl为信息集成工具,建立企业intranet/extranet的信息交换平台,就能够实现供应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互动,这样当供应链经济业务发生时,供应链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实时地采集到那些影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的经济事件的财务信息,提高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时效性和整体相关性,满足整个链条上的不同企业和各个环节的成本信息集成的需求。

供应链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管理,供应链成本管理不仅追求企业内部局部性的降低成本,而且追求整个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全局性的降低成本。本文讨论了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当然笔者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xbrl在各行业会有更多的应用,那无疑将会促进xbrl向更深层次发展,这也是所有关注xbrl发展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共同的愿望。

参考文献

供应链管理及应用篇9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eRpiCt

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解决“三农”问题的三个“最需要”,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作为供应链上各环节的沟通载体,21世纪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将会超越企业与企业、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取而代之的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因此,本文从信息管理的层面,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进行研究,包括对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信息类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信息通讯技术(iCt)等信息问题,提出解决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

二、农产品供应链概述

1.农产品供应链的含义。农产品供应链,指的是由涉及将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与活动的上游及下游农户、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农产品供应链是基于农产品这一特殊产品形成的供应链。国外研究揭示,在“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中,农产品供应链呈现为一种“生产商与消费者双驱动模式”特征明显的非线性系统。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由以下环节构成: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配送环节、零售环节,各个环节流程。由图1农产品供应链环节流程图所示。

2.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农产品的诸多特性,有如下特点:(1)参与者众多;(2)农产品物流数量特别大,品种特别多;(3)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要求高;(4)农产品物流难度大。一是包装难;二是运输难;三是仓储难。同时还具有市场不确定性大和供应链易断性等特点。

三、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类型

农产品的信息流动主要有两种类型:农产品需求信息和可追溯信息。其中,农产品需求信息受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驱动,而可追溯性信息则是来自国际组织的强制性要求比如欧盟,所有在欧盟销售的农产品都必须有提供包括产品名称、生产者信息、产品属性,以及各环节交易的日期和时间等可追溯用信息。农产品供应链中产品和信息流动,如图2所示。

四、企业资源计划的理论分析

1.企业资源计划。本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it分析公司GartnerGroupinc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这个概念。eRp以客户关系与销售管理为龙头,以企业内部的计划和生产管理为核心,有效地整合企业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使其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2.供应链与企业资源计划的关系。供应链是面向市场的,企业资源计划是面向企业的。在激励的市场竞争的条件,企业直接面向市场,二者相互影响。

五、iCt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应用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对iCt技术的需求对农产品供应链中iCt技术需求的分析主要针对供应链管理的以下三个主要功能:订单处理,产品运输和配送,库存和仓库管理。对iCt技术的文献研究发现,供应链管理的以上三个功能对iCt技术有如下需求。

1.订单处理对iCt技术的需求。改进订单处理效果。农产品供应链功能的整合将有助于改善供应链绩效、提高顾客反应速度并确保产品质量。

2.在产品运输和配送对iCt技术的需求。首先是增加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将会影响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因此,某一种iCt技术代表的识别信息要适用于供应链上所有运输过程。

3.库存和仓储管理实现最优库存量产生的对iCt技术的要求。通过对库存管理的进行动态和实时跟踪的技术,来实现对信息协调的管理。

六、结论

综上所述,农产品供应链的提高与发展,信息,英国有很多的软件用于实现食物和农产品追溯,此外,eRp系统在英国农业供应链和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对于我国来说,今后eRp和iCt技术将在我国农产品中广泛应用,GpS和GiS等技术也将为农业信息化的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供应链管理及应用篇10

企业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链中的各环节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致力于同一个目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有:第一,加快了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供应链管理系统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使链上各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其他环节的信息,对于信息的及时处理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并且加快了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第二,实现了物流系统各环节的无缝对接。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不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的,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供应链上的各节点协同运作,将用户需求信息完整、真实的传递到下一环节,各环节无缝对接,整个供应链高效运作。第三,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对于市场的反映必须快人一步。对于市场的反映则是以现有的和潜在的顾客需求为导向,顾客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利用产业链的优势,实现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最优化,以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主要有:

1、库存管理。通过实行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可以缩短产品的周转时间,避免缺货,同时也能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2、订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供应商、订单、订购合同的高效管理,减少了供应链中订购环节的失误。

3、配销管理。这部分功能主要是针对实物库存、运输车队、配销需求等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保证其准确性和高效性。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是一项传统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接收货物环节的货物编码、验收、储存等活动和货物分拣、配送、发货等活动。

三、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目前,物流行业仍然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熟悉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人才,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其次,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的革新,必须彻底打破各企业之间存在的隔阂,从整体的目标出发,对各个子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将组织的物流职能部门和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使用的对等职能的物流部分进行合并或无缝连接,以便将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和外部供应商和顾客,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

2、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调整。传统物流运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运输管理混乱、运输成本高昂、客户满意度不高、市场灵活性差等问题,这样的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的收益微少。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取消多余的层次,实现整个架构的简洁明晰,从而保证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