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学习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3:56

劳动教育学习报告篇1

    原告:陈黎琼,女,35岁,建阳市立医院护士。

    原告:李峰,女,39岁,福建省司法厅干部。

    被告:建阳市立医院。

    原告陈黎琼于1986年12月调入被告建阳市立医院工作。1988年9月由被告送往福建省医学院高级护士专业学习3年。学习之前,原、被告签订了外出深造合同书,约定原告学习期间工资待遇由院方按国家规定发给,学习费用由院方承担,原告学习期满后应在被告单位服务6年。1991年7月原告学习毕业。回被告单位工作4年零5个月时,由于原告陈黎琼丈夫在南平市工作,婚后夫妻分居两地,陈黎琼要求调动。经商调,南平市中医院要求陈黎琼于1995年11月30日前报到。

    原告李峰原系被告建阳市立医院内科副护士长。1993年4月由建阳市立医院送其到省立医院进修麻醉护师1年。进修前,李峰与被告签订了外出进修合同,合同约定:原告进修期满后,回被告建阳市立医院服务10年不外调。在此之前,李峰向被告出具了保证书,保证进修后10年不外调。1994年4月,李峰进修结业,回被告单位工作。因李峰的丈夫在福州工作,李峰要求调动。经商调,福建省司法厅要求李峰于1995年3月15日前报到。

    被告建阳市立医院根据本单位1994年9月10日制定的《关于外出学习或进修人员的有关规定》第4条规定,要求原告陈黎琼、李峰支付学习、进修期间院方为其支付的学习费用、工资、奖金、福利等。陈黎琼为7594。47元,其中工资3811。9元、福利费30元、学习费2000元,另加收费用的30%计1752。57元;李峰为7353。42元,其中工资、福利为4056。90元,学习费及进修期间的差旅费、伙食、夜餐补贴等1848元,另加收费用的30%计1448。52元。原告陈黎琼、李峰分别支付上述费用后,调离被告单位。

    1996年12月,陈黎琼、李峰向建阳市人民法院起诉,以被告建阳市立医院侵害其合法权益为由,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返还原告学习、进修期间的工资、福利和非法罚款分别为7394。4元、6545元,并赔偿原告因此造成的精神损失。

    被告建阳市立医院答辩称:原告陈黎琼系被告花了多年时间和大量财力培养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也是医院培训的唯一的一位高级护士。1988年9月被告送其去省医学院脱产学习3年,学习前,其与医院签订了书面合同,约定进修后回本医院服务6年。原告李峰于1993年4月由被告出资到省立医院进修麻醉护师1年,进修前,其与被告签订了书面合同,约定进修后回被告单位服务10年。1994年9月10日,被告单位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因各种因素大量调离,大大削弱了医疗技术力量的具体问题,制订了《关于外出学习或进修人员的有关规定》。两原告虽因夫妻分居两地,但是未按双方合同约定的服务期限服务期满,即要求调动,因此,被告根据上述规定让她们选择或履行合同继续在被告单位服务,或缴纳规定的有关费用。原告自己选择了缴纳费用这种方式。为此,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审 判

    建阳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陈黎琼与被告建阳市立医院签订的外出深造合同书为有效合同。原告陈黎琼在进修学习之后,未按双方约定期限服务,违反了合同的约定。原告李峰承认在进修之前有出具保证进修后10年不外调的保证书,保证书的内容与合同约定相符,故应认定合同为有效合同。原告陈黎琼、李峰在学习、进修后,未按约定的服务年限为被告单位服务,应退还学习、进修期间的学习、差旅、伙食补贴等费用,并根据服务年限的比率逐年递减。但被告根据本单位制定的规定,收取原告学习、进修期间的工资、福利、学习费用的130%,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被告应将收取的费用返还原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一款、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和《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第二十条第(五)项之规定,该院作出判决如下:

    一、被告建阳市立医院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收取原告陈黎琼学习期间的工资、福利、学习费用等7594。47元,返还收取原告李峰学习期间的工资、福利、学习费用等7353。42元。

    二、原告陈黎琼、李峰于判决书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各支付给被告建阳市立医院学习、进修期间的学习费527。82元、培训费1663。20元。

    三、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宣判后,双方当事人未提出上诉。

    评 析

    1。关于案由的确定

    案由是对案件本质的概括,体现着案件的法律特征。准确、恰当地确定案由,是正确适用法律,解决当事人争议的前提。

    本案的原告在起诉时诉称,原告与被告签订合同书、保证书约定了学习或进修结业后回单位服务的期限,因夫妻分居两地而调动工作,被告以行政职权强迫原告交还学习、进修期间的工资、福利、学习费再加30%的罚款,严重侵害原告的合法权益,要求返还所得的工资、福利和非法罚款,并赔偿原告因此造成的精神损失。原告所诉属侵权之债。被告则辩称,原告在学习、进修前,与被告签订合同,约定了学习、进修结业后回单位服务的期限,但原告未按双方约定服务期限服务期满,即要求调动,属违约。

    本案原、被告的诉称和辩称,反映出原、被告之间不仅存在隶属关系,还存在进修、学习合同关系,原告所诉的侵权之债,被告的辩驳,都基于进修、学习合同关系而发生,即原告的违约与被告的侵权存在着因果关系,若以侵权之债确定案由,不能准确、全面反映原、被告之间的法律关系,因此,本案定学习、进修合同纠纷是正确的。

    2。关于被告收取原告在学习、进修期间的工资、福利及加收费用30%的行为是否合法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条规定: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本单位职工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条件和便利。福建省地方法规《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第六条第(二)项规定:专业技术人员脱产学习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的权利。第七条第(三)项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后,应按有关规定继续为所在单位服务。第八条第(二)项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应履行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和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提供必要的学习经费和其他条件。上述规定,明确了专业技术人员和所在单位在实行继续教育时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本案中,被告在原告学习、进修前签订了合同,约定了工资福利待遇和学习费用的承担,以及学习、进修后回单位服务的年限,该合同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其内容也符合法律规定。1994年10月,被告根据本院专业人员因各种因素大量调离,医疗技术力量削弱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关于外出学习或进修人员的有关规定》,其中第四条规定:凡有外出学习或进修过的或现阶段正在学习或进修的人员,在不满合同所签订的服务期间要求调动者,其本人或接收单位交付我院人员的培养经费。培养经费系该同志外出学习或进修期间院方支付的学习费用、工资、奖金、福利等一切费用的130%。显然,被告这一规定违反了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被告依此规定收取原告的学习费用、工资、奖金、福利,并加收费用的30%,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是违法的。

    3。关于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本案涉及二个民事行为,即合同行为和侵权行为。本案的学习、进修合同,是原、被告就原告享有继续教育权利时,享有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必要的学习经费,以及接受继续教育后有为所在单位服务的义务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协议,是合法的民事行为。当然,本案的学习、进修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相比,具有特殊性:(1)原、被告签订合同的目的,是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更好地学以致用,而不仅是追求一种单方的民事利益;(2)原告在享有权利后所应履行的义务涉及的不是民事利益。因此,对被告而言,损失不仅是民事利益的损失,还包括人才的损失和整体医疗水平削弱的因素,要认定其损失数额是不易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下认定原告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应适用民法通则的一般规定,即第一百零六条第一款: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承担民事责任;同时适用《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第二十条第(五)项规定:接受继续教育后,不按规定为所在单位服务,所在单位可根据不同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不予报销学习费用或责令退还学习费用,缓聘或解聘其专业技术职务等处理。原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以退还学习费用为妥,学习费用的退还,以原告实际履行服务义务的年限进行递减。

    本案中,被告在原告未按约定的服务期限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依照本单位的规定,收取原告在学习、进修期间工资、福利、学习费用的130%,其行为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侵犯了原告的财产权,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返还财产。但原告要求赔偿因此造成的精神损失,理由不足,不予支持。

    责任编辑按:

劳动教育学习报告篇2

(一)授课对象:全院本科、专科各专业。

(二)大纲内容:

1、目的要求

(1)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对邓小平建设确中国特色汁会主义现沦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2)深入实际了解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有待进—步解决的实际问题,增强社会主义信念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3)深入工农,了解劳动人民的工作、生活状况,学习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品德,培养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体验劳动生活,了解生产实际,增强劳动观念和实践第一的观点,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

(5)开展勤工助学,并运用所知识为社会服务。

2、内容方法

(1)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农村、城市某一地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②农村、城市社会主义改革某一方面的成果、经验及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③农村、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经验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④先进人物、先进事迹;⑤社会热点问题。社会调查必须进行实地考查,实事采集,经过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撰写出有实际内容、理论水平和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可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采取个人单独完成和小组集体完成两种方式。

(2)劳动锻炼。劳动锻炼是指到农村或工矿企业与农民、工人一道从事某项生产活动。劳动锻炼时间—般为5至7天。在劳动锻炼期间,应与工农群众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作风,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增强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

劳动锻炼结束后,应请当地有关单位或劳动锻炼单位的有关领导为自己作出鉴定,本人写出劳动锻炼的总结报告。总结内容主要有:下乡、下厂锻炼的基本情况;生产劳动的切身体验和感受;主要收获和取得的成效。

(3)扫盲和科技文化服务。科技文化服务是指到农村、工矿企业向工农群众传授所需的科技文化知识,为工农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实际问题,把所学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科技文化服务的主要形式是:“扫盲”补习、知识讲座、科技咨询、技术协作等。科技文化服务活动结束后,应写出此项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报告。请服务对象所在单位的有关部门的领导在报告上签字。科技文化服务可与劳动锻炼结合起来进行。

(4)社会实践采用“主题教育”和“课程教育”两种基本形式。“主题教育”是指按上级要求,围绕某个主题,由学院统一组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教育”是指纳入“两课”教学计划,作为“两课”实践性环节,由“两课”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安排确定的社会实践活动。

3、计划安排

(1)本科生在校期间利用寒暑假安排二次社会实践,每次二周时间。具体时间和内容由社科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与院团委、学工处商量确定。

(2)专科生在校期间利用寒暑假安排一次社会实践,一周时间。具体时间和内容由社科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与院团委、学工处商定。

4、考核办法

(1)“课程教育”社会实践由社科系授课教师考核。必要时应征求团委、学工处有关同志的意见。

(2)“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由院团委负责考核。

(3)考核成绩计入“两课”相关课程成绩,占相关“两课”课程成绩的20%。凡课程理论教学考核成绩与社会实践考核成绩都及格者,该课程评定为及格,其中有一方面不及格者,该课程评为不及格。

(三)关于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写作的几项要求和规定

一、调查报告写作的格式

1、须注明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范围和主题,以及调查的主要方法。

2、须将调查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并依据事实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合符逻辑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3、须针对调查得到的事实,提出具有见地的看法或有价值的建议,以期对今后工作提供参考,发挥社会调查报告应有的社会价值。

当然,具体格式可以有写的特殊处理,但以上三点内容是不可或缺的。

二、调查报告材料的获取

1、必须亲自调查获取第一手材料,调查报告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在调查报告中,须提供材料的,反映材料获取的过程。

2、调查报告须取得调查对象的证明,并加盖调查对象单位的公章。

三、调查报告交稿的时间和形式

1、交稿的时间定于下学期开学后的第2周星期五下午4:305:30,过时不候。

2、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收齐后交社会科学系在系资料室等候的相关教师手中。交稿时须清点报告份数,并登记签字。

四、社会调查报告样本(点击放大)

(四)南昌航院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选题

1、基层党组织、行政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情况的调查。

2、“三个代表”在基层的典型调查。

3、某地(村、乡、县、市)近十三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其经验的调查。

4、某地(村、乡、县、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5、某地(县、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情况的调查。

6、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情况的调查。

7、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调查。

8、私营企业主入党,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调查。

9、某地(乡、镇、县、市)私有经济发展及其作用情况的调查。

10、某地(城镇、街道、社区)积极推动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的调查。

11、某地(县、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的调查。

12、中西部某地区实施大开发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的调查。

13、某地(乡、县、市)实施可持续发战略,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情况调查。

14、某市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新功能,新格局的调查。

15、某工业企业面对加入叭。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所采取的对策情况调查。

16、科教兴乡、兴县、兴市的典型调查。

17、某社区,材、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调查。

18、某大学毕业生成才道路的调查。

劳动教育学习报告篇3

“中国梦劳动美”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武汉大学人文馆举行

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获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谢文哲)弘扬劳模精神,激发教育热情.9月29日上午,劳模精神进校园―“中国梦劳动美”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武汉大学人文馆举行.

在接近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中,来自在汉30余所高校及学校的500多名教职工代表认真聆听了六位劳模标兵的先进事迹:

2015年全国“最美教师”张龙:从一名普校音乐教师转岗为特教教师,首创盲人形体课,组建启明艺术团,开发视障学生多方面艺术潜能,为视障学生的健全发展和融入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盲童孩子“心灵导盲师”.

乡村老师陈德安:33年如一日,扎根山村教育,身背学生过河,甘当学生摆渡人.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金海:毅然回国尽责,挑战科技前沿,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英才.

聋校教师杨小玲:关爱先天残障少年,帮助孩子们融入社会,并用肢体语言写下生命最强音.

社区民警王群:为了更好为居民服务,主动将家搬进社区,永远做老百姓(603883)满意的民警.

技术工人李永生:长期坚守在企业一线,为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做出突出贡献,成就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成才之梦.

劳模们的先进事迹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听众,老师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要学习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对教育、对学校、对学生的爱与责任落实到每一件事、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中去.

劳动教育学习报告篇4

一、做好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学校食堂及校内其它餐饮,学校的自备水和饮用水设施,确保不留死角,全面消除卫生安全隐患。鉴于当前的形势,学校传染性防控要以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为重点,加强领导,切实落实规定的各项防控措施。

二、召开全体教职员工大会,布置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使全体教职员工明确形势任务,知晓防控措施,落实工作职责,重点做好学生晨检、因病缺课报告和教室定期开窗通风等工作;开学后第一堂课统一对学生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把有关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宣传到位,增强学生的防护意识。利用开学典礼对全校师生进行防控宣传。加强与学校家长的沟通,争取学生和家长配合学校落实防控措施。科学合理安排学校集体活动。

三、加强与上级教育、卫生、疾控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学校的各项防控工作,由卫生老师负责,班主任积极协助,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争取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并做好相关培训工作。

四、成立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甲流防控小组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行政、各位班主任老师

主要职责:负责学校甲流防控工作的制定,检查指导师生甲流防控工作情况,积极与上级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提出相关整改意见并落实。

五、其他要求:

1.晨检:把好两道关(校门口和教室门口),值日教师、值日行政及卫生老师按时到达校门,班主任老师在教室内,询问、观察学生有无出现发烧、咽痛、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如学生有相关症状,应劝其及时就医,病愈后复课,并做好相关记录,及时报卫生室。对与流感样病人有密切接触史的学生,应劝其居家隔离医学观察7天。学生隔离医学观察期结束后,如未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则可以正常到学校上课;如果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则应到医疗机构就诊或采取居家隔离治疗。对班级感冒发烧情况严重的班级,要做好消毒等防控工作。

2.上报:各班主任每天上午8:30前,将有关学生因病未到的学生名单上报卫生室庞老师处。一旦出现三人及以上流感情况,应把情况及时上报到上级有关部门(区教育科和区防疫站)。对学生因病缺课,要求班主任和卫生老师学生生病医治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防护:近期一般不组织大型的集会或到人群集聚区的活动。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争取学生积极配合学校防控措施落实。要教育学生尽量避免到校内、外人群聚集性场所,注意日常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

4.宣传: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治,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积极争取学生家长支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日常健康观察。一旦学生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主客观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今后我市劳动保障科学发展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思路和措施。局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以适当方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召开各科室、二级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局党组扩大会议,对报告进行充分讨论,继续修改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要写出各自的分析检查报告。其他党员的分析检查报告在局各科室、单位采取一定形式进行讨论交流。

3、组织群众评议。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组织局内干部职工、系统内基层干部职工、相关部门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的代表,进行评议。评议的主要内容有:局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对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分析研究,并将正确意见和合理建议吸纳到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中来。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并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从2009年7月中旬开始,到8月底基本结束,时间一个半月左右。主要任务是研究问题,制定措施,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整改。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方案要以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出成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别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责任部门的责任。全体党员要围绕制定落实整改落实方案,积极建言献策,努力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局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促进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积极提出服务*崛起大局、破解劳动保障科学发展难题、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机关全面建设的具体思路和对策建议。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做出公开承诺。整改落实情况要向党员、群众通报,接受群众监督。党员领导干部也要针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解决查找出来的、群众愿望最迫切的、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对一些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才能解决的问题,要切实加强交流沟通,积极协调有关单位,争取尽快解决。对应当解决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作出说明,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在解决突出问题过程中,要结合分工和从职责职能出发,明确领导班子和各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切实抓好落实。要采取适当方式,把存在问题、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的措施和办法、解决问题的进展和结果等情况向群众公布,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根据已经掌握的基本情况和我局工作实际,着力在解决突出问题、保障群众切身利益上下功夫,使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3、完善体制机制。从促进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逐步形成促进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结合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切实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加快建立职责明确、规范高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充分运用调研和讨论成果,加快推进我市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立法和政策的制定完善进程,扎实做好与国家劳动保障政策的有效衔接,尽快形成具有*特色的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政策体系。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要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并采取适当形式向党员、群众通报。在此基础上,由市委指导检查组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各科室、单位要向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开展活动的总结报告。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门力量,对我局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提炼总结,重点总结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实际成效和意见建议,形成总结报告,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大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确保整改落实方案和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学习实践活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汝天彬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内设材料组、宣传组、督察组,负责日常工作。局党组对学习实践活动负总责,局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对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负全责。各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做到高标准启动、严要求推进、高质量落实。各科室、单位要根据实践活动安排,尽快拟定开展调研、采取行动和办好实事的具体实施计划,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践任务。

(二)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分别建立联系点,经常深系点进行调查研究、指导检查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领导干部要积极参加领导班子和所在支部的活动,做到带头学习宣讲、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查找问题、带头解决问题、带头检查指导、带头开展实践、带头撰写报告、带头落实整改,发挥领导带头的表率作用。

(三)加大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介,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及时报道和反映我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集中组织宣传我局开展活动的创新做法、典型经验和取得的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局域网和《颍州晚报》上开辟专栏,及时有关信息,开展征文、知识竞赛、征求意见和评议等活动。编印《学习实践活动工作简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宣传交流开展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引导学习实践活动健康发展。各科室、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效果,及时向局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活动信息。

(四)坚持统筹兼顾,做到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好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劳动保障工作的关系,既不能脱离劳动保障工作孤立地搞学习实践活动,也不能因工作繁忙而忽视学习实践活动,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实践,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到解决劳动保障工作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上来,用劳动保障工作的实际成效来衡量和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真正做到学习实践活动和促进当前工作“两不误、两促进”。要统筹安排好学习实践活动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到有机衔接。同时抓好局机关效能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政风建设及各项劳动保障任务的推进和落实。

劳动教育学习报告篇5

[关键词]实践教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教学活动应是专业培养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全国范围看,目前在该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讲解比例过大、可操作性不强、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等问题,这也是造成该专业毕业生供需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拟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探讨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其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三个层次进行探讨,希图为制定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调整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供思路。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堂实践教学

1.加强校内模拟仿真实验学习

可模拟社会保障登记、基数核定、缴费申报、社会保障费征缴及个人账户等业务运行模式。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可以对社会保障理论有更为深入地理解,也为校外实习和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在《专业统计与信息系统》课程中可以引进社会保险电子申报系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实验教学。鉴于全国各地实用的申报系统软件不同,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使用全国性的“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也可介绍当地社会保障部门所使用的软件系统,作为校内模拟仿真实验课程来讲授。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使用的是“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单机版软件和网络版软件),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则引进济南市社会保险电子申报系统软件。

2.延伸现有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实训课程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要进行一些调整,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如国家出台《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后,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劳动合同管理的人员去思考和掌握,如劳动力成本、解雇员工风险、不签劳动合同的风险等等,还有制定厂规厂纪、解雇员工等应当有一定的法律程序。在讲授《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规》这门课程时,除了要介绍《劳动合同法》的条款之外,还要将法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入“劳动全同管理软件”,注重实务操作内容。在讲解劳动争议等内容时,可以组织本专业学生在校内模拟法庭进行劳动争议、保险案例裁决,培养他们独立判断的能力。而《保险精算》课程可适当增加实训学时,《人事测评》课程可以介绍“人力素质测评软件”等。

3.努力不断优化研究方法类的课程

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管理定量分析》等为代表的课程群,包括从选题、文献评述、研究设计、问卷设计、抽样方案的制定,到调查访谈的实施,直至问卷录入、统计分析到最后撰写报告,应该让学生全程参与。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大量问卷调查和调研报告,选题可围绕劳动保障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得到提高。

在保证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前提下,压缩甚至淘汰演示性、验证性、模拟性的基本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校园实践教学

校园实践教学是指有教学计划、教师有明确要求的学生在校园从事的实践活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校园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可将专业内容融入到如文艺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技能比武、校内科技服务、创业设计、公益活动和各种社团活动。各地和多个高校曾通过各种公开和内部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竞赛,极大地普及了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组织专业学生在校内向同学开展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学生就业劳动保障政策等咨询服务。

高校可将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作为完整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培养体系进行要求和规定。科技竞赛也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展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平台。科技竞赛特别是国家教育部等主办的学科竞赛,对于推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诸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要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校级大学生科研课题、“挑战杯”、“新苗计划”、校内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研比赛项目。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教学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和校园实践教学的指向,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本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有:课程实习、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1.实习与社会实践

实习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增长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和责任感,培养独立工作能力。课程实习时间安排较短,可以采取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见习等形式,时间较长的还有阶段实习或短学期(也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两个暑假)和毕业实习。

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弱势群体的疾苦;也可以让学生在一周内按照当地领取最低生活补贴的标准生活一周,体会穷困家庭成员的感受;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去参观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流程,也可以以客户的身份访问社会保障机构,谈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感受,并提出可以改进之处;还可以请学生去养老院等机构做义工,这些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加强对其所服务对象的认同感、树立服务民众的信念非常重要。大学生们利用暑期,结合专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大学生将来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重视学生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实践,本专业应建立有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直接在社会相关机构进行实习,使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实习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本专业毕业走向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应该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扩大实习基地建设范围,除了原来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局)、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企业事业单位外,还应该将民政局、慈善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职业介绍中心等纳入进来。在实施手段上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实习逐渐由单纯教学实习向科研实习、就业实习转变。

另外,在实习模式上要灵活多样,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实习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专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迫于就业压力,目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把毕业实习阶段甚至阶段实习阶段作为就业的试用期,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分散实习、与就业结合的实习是必要的。

2.毕业论文与实践的结合

毕业论文是实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训练基本科研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提升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组织管理毕业论文工作中,可规定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要保证一人一题,切实做到选题要尽可能多地反映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坚持“真题真做”并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学术性;鼓励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密切结合。选题,由学生确定或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在保证基本训练、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功的基础上,尽可能安排做一些提高性、拓展性的研究专题,提升毕业论文总体质量。

在我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要求在学生选题确定后由指导教师下发毕业论文任务书,主要是对学生提出和规定毕业论文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起引导、启发及规范的作用。任务书指明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大体上可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和论述该主要问题的具体要求,计划进度,推荐的参考文献(5篇左右,含外文文献至少2篇)。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外文资料,进行外文资料翻译,了解选题的国外研究进展情况;通过检索和阅读大量相关国内刊物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预答辩等环节,保证选题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建立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采取二次答辩、学校及教育厅两级论文抽检等举措,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

3.各实践环节可以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实习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的方式,让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实际部门工作人员,结合某课程教学内容在课堂内进行讲授,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也了解一些实际工作情况。可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环节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结合起来。

《管理定量分析》实验项目由操作性和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组成,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项实验课题,主要目的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针对劳动社保热点问题,设计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每学期的第1周布置下去,第15周上交,学生可自行组成小组,自行选择课题方向、设计问卷、发放和回收问卷并做统计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笔者对本人指导的近几届毕业生,要求将《管理定量分析》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学年论文(第三学期)、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论文普遍存在的空洞与摘抄的现象。

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看,有校级科研项目的同学,由于有科研项目任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多于一般同学,且因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数据翔实,其所提问题和对策更有针对性,毕业论文质量普遍高于一般同学。如一名同学的学生课题是“浙江省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实证研究”,他组织其他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利用暑期从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的多个方面入手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各位小组成员完成这个项目的子课题并分别作为各自毕业论文的选题,从而较为成功地将学生科研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结合起来了。

四、结语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实践教体系应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等子体系构成,而开展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将有益于全面实现专业教学目标体系,并为教学条件和实践管理提供较为具体的科学指导。充分挖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扩展实践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的整体,为学生的能力的拓展和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爱国: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创新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8.18

[2]张玉平等:浅谈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

[3]白凤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探索.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1

[4]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广西社会科学,2004.10

劳动教育学习报告篇6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具体目标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问卷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结果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着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学习态度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学习习需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学习目的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劳动教育学习报告篇7

为了让每位小学生度过一个欢乐而有意义的暑假,现将我校对学生暑假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告知各位家长,请您注意督促自己的子女努力完成如下几点: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让学生通过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参观访问等多种途径,了解祖国、家乡改革开放的形势,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重视劳动实践活动。要教育孩子从小懂得热爱劳动的意义,在家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适当参加一些街道、农村的社会公益劳动、拥军优属、敬老助残活动,每个学生至少要做一件孝亲感恩的事,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荣辱观。

三、认真学好功课。要求每位每天用1小时复习功课,认真完成暑假作业。中高年级同学要认真、适度地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和电视节目,并按老师要求,写好一定数量的习作、观察日记和影评文章。

四、积极参加“学雷锋心向党七彩夏日快乐行”系列活动,并认真填写活动记录表,保存活动作品,开学后上交班主任开展班级和校级评比。

1.科学计划,合理作息。合理规划自己的暑假三会作息,督促自己认真履行计划。

2.快乐三会,快乐成长。根据各学科导学单要求,每日开展体育锻炼、语数等学科的学习,完成各科老师推荐的学习内容,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长知识,强健体魄。

3.红色寻访,日行一善。开展红色寻访活动,感受美好江苏的变化和发展,记录《幸福瞬间》,并积极参加社区和活动中心各项活动,做小小志愿者。

五、加强纪律、安全教育。根据《致家长的一封信(安全教育)》内容,家中自查消防设施,排除安全隐患,教育孩子过一个安全而有意义的假期。

六、培养兴趣爱好。在假期中,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参加校外兴趣班学习培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发展智力。

七、按时到校上课。暑假于6月30日开始,于9月2日结束,9月2日8:00来校报到,9月3日正式上课,报到时需带好:

1.费用(见开学通告)。

2.暑假作业,按老师要求如数交齐,同时上交活动表。

尊敬的家长们,希望你们努力配合学校安排好孩子的暑假生活,让孩子过一个愉快而又丰富多彩的暑假。

此致

敬礼!

劳动教育学习报告篇8

【摘要】本文从实践教育内容、实践教育方法和实践教育管理三方面分析了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的特点与经验,旨在为推动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实践教育内容应具连续性;实践教育方法应具多元性;实践教育管理应具整体性。

【关键词】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经验;启示

日本是世界上开办高等社会福祉教育较早的国家之一。自1957年日本福祉大学首创社会福祉专门教育起,至今已有643所高校开设了社会福祉类专业,学生规模达10万人左右。[1]

日本高校社会福祉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不仅在办学模式和专业门类上具有独特的多样化和广泛化特征,而且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也渗透着强烈的实践教育理念,该理念伴随日本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已日渐成熟,并在实践中成为一种制度。探究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模式、过程及其经验,对推动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的经验

1、实践教育内容充实

构建充实的实践教育内容是确保实践教育质量的关键。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由参观、演习、实习和课题研究四大阶段构成,具有典型的“累积式教育”特点。

(1)福祉设施参观。为了培养学生对福祉专业的热爱与专注,使其真切体验到所学专业为其带来的“责任”与“自豪”,各校为福祉专业一年级新生普遍开设有福祉机构参观访问、福祉志愿者体验和福祉学术论坛等三项实践教育。其中,福祉机构参观访问是指由教师带队,参观由中央、地方、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及个人举办的福利院、康复中心、托老所、老年学校、老年之家等;福祉志愿者体验是指由老师或学长带队,参加由npo等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举办的儿童、老年人贴心交流、老年人介护服务、残疾人社会融入支援等社会福利型志愿者活动;福祉学术论坛是指让学生参加、聆听由学校或学部举办的含福祉主题演讲、福祉发展磋商、福祉实习汇报及福祉机构宣传等议题在内的福祉交流研究活动。

(2)福祉业务演习。是福祉援助技术现场实习的先修课程,也是各校为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实践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体验并掌握福祉服务的流程及方法。内容有:让学生在校内视听觉教室通过观看录像了解福祉需求者的心声与困境;在综合实习室进行福祉服务现场模拟演练;邀请校外福祉机构从业人员作实习专题讲座,并对部分特殊业务给予演习指导。

(3)福祉援助实习。福祉援助实习是为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也是大学四年里任务最重、时间最长、要求最严的实践教育h节。它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实践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双向选择前往各大福祉机构,为福祉利用者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继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确立自我同一性。福祉援助实习要求完成于真实场景中,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因过度紧张或操作欠缺熟练而给福祉利用者造成伤害,福祉机构要求每位学生的每项实习工作必须在学校带教教师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双重指导下完成。

(4)福祉课题研究。专为四年级学生开设,以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目的。实施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要求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和技能,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在指导教师给出的研究课题中进行选题;第二步,在文献研读基础上,确定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路径,并在小组讨论会上进行汇报,接受指导教师指导;第三步,独自进行课题调研,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实践教育方法科学

教育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教学法手段,是教学中旨在实现课程目标和教授一定教学内容,师生所必须共同遵循的原则性步骤。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通过累积式教学实现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连续性和积累性;通过协同式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科研能力和个性创造力的发挥。

(1)累积式实践教育。技能是在连续不断的积累中发展、完善和高级化的。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通过四年连续教学,不仅让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社会福祉服务技能,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福祉服务技能的累积效应――福祉服务技能发展的系统化和福祉服务技能提升的加速化。以老年福祉援助为例,分层累积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把不同阶段学到的援助信息搜集、援助目标确立、援助计划制定、援助措施实施以及援助效果评估等知识联系起来加以整合,形成整体化、系统化的操作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技术习得过程中逐步实现量变现象质变现象技术革新的目标。

(2)协同式实践教育。为了整合优势资源为实践教育目的服务,达到1+1>2的效果,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强调多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要求既要有高校教师,又要有政府福祉部门和社区福祉机构的一线工作人员(福祉援助技术人员);在教学计划制定方面,要求激发集体智慧,共同商定实践教育流程、实践教育场所、实践教育目标和实践教育时间;在教学任务分派方面,要求严格按照教师研究专长进行专题教学,课程单元涉及社会福祉行政、社区福祉传输、高龄者福祉、残疾人福祉、儿童福祉等多个方面。

(3)探究式实践教育。探究式实践教育是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的又一亮点。它以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为目的。教学过程包括:①提出问题。首先,各实践小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出难度适中的探究问题(课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如,“维持高龄者生活质量之思考”、“高龄者社区护理机制研究”、“儿童福利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残疾人福利服务体系研究”等等;②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独自调查验证,做到“感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知、知中行”;[2]③交流共研。定期召开小组讨论会,碰撞思想火花,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④研究总结。对本次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提交。

3、实践教育管理严格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通过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步曲,成功有效地落实了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育人的目标。

(1)事前管理。指在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管理。包括“实习前教育”和“实习前联络”两个环节。“实习前教育”,要求各学部围绕实习流程、实习目的、实习意义、实习计划以及实习编组(按照不同职业志向分编实习小组)等开展实习培训讲座3次(6课时);“实习前联络”,要求学生在专业实习开始前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员主动联络,提交实习计划书并接受事前指导。如,实习职种理解、福祉援助对象评估、福祉援助计划编写等。

(2)事中管理。指学校和实习单位对计划执行过程(23天,180小时)进行现场检查并及时纠正各种偏差的管理。事中管理要求学生必须详细记载每天的实习内容、实习问题和实习纠正;要求教师必须与实习单位教员每周及时碰面,了解实习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必要时应开展一对一实时改进。

(3)事后管理。指实习结束返回学校后,对学生撰写、提交实习报告、实习职种介绍、实习体验总结等书面材料,以及学部进行结果评价而进行的管理。其中,“实习体验总结”要求有实习(课题)名称、实习内容、实习成果、实习感想、后续研究课题以及对低年级同学的忠告等内容,完成后由学校统一印刷装订,一份留给学生本人,另一份送交实习单位留存;“实习职种介绍”要求有实习单位名称、负责人、联系方法以及该单位的福祉援助方针、福祉援助特色、福祉岗位介绍等对下一届学生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实习结果评价”,要求学部对学生实习前教育、实习中教育和实习后教育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实习指导配合(分前后两个阶段)、实习联络、实习计划、实习日志、实习单位评价表、自我评价表、实习报告、实习体验总结、实习职种介绍等10项内容,每项各占10分,共计100分。学生实践教育成绩分为四档,从高到低依次为优秀(80分以上)、良好(70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不合格(60分以下或单项成绩众有6分以下的)[3]。

二、对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育的启示

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教育部于1998年增设的专业。该专业由于设立较晚,因此目前无论在实践教育方法方面,还是在实践教育内容及管理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分析、把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育存在的关键问题,借鉴日本先进经验,开展切实有效的实践教育改革已刻不容缓。

1、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育中的关键问题

(1)实践教育内容含混。首先,从各校教学课程设置一览表中可以看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几乎每门方向课程都安排有实践(或实验、实训)学时(3~8学时不等),但是这些课时是如何实施的,应涉及哪些内容,应采取何种形式,应做怎样的次序排列等均无具体要求;其次,再从毕业实习来看,内容上也普遍过于笼统,仅要求与所学专业有关即可,至于学生去何地区、何单位、做了何种技能的实习等学校基本不过问,只根据实习报告内容核定成绩。

(2)实践教育方法刻板。实践教育方法是深化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尽管各高校已普遍关注专业实践教育,并且部分学校也对实践教育方法进行了改革,但是由于这些改革仅局限于部分改革,因此并未彻底摆脱“模仿秀”实践教育模式,加之设施陈旧、形式单调,学生对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的兴趣及动手能力也无较大提高。

(3)实践教育管理薄弱。目前,从各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育管理来看,不外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管制型管理(少数高校)。要求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管理部门厘定的标准、程序、要求等展开教学,严禁任何改动;另一种是放任型管理(多数学校)。不仅实践教育内容、时间安排随意,而且也缺乏具体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考评体系。另外,在实践教育经费投入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方面也少有作为。

2、启示与建议

(1)实践教育内容应具连续性。实践教育应是渐进的、有序的、上升的,而不是突变的、无序的、迭落的。借鉴日本高校社会福祉专业连续实践教育的经验,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是应制定四年实践教育计划,改革单靠短暂毕业实习培养职业技能的现状;二是应构建“三层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具体要求循序渐进地安排专业实践教育内容,将实践教育目标和任务踏踏实实地落实到不同年级的实践教育环节中。

(2)实践教育方法应具多元性。实践教育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不同的实践教育方法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将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但是,纵观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目前基本上都是采用接受式教学方法,这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要求,而且也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与沟通,使学生只能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机械的应用者。[4]因此,改革现行实践教育方法已是当务之急。借鉴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一经验,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育方法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践教育内容,从“直接感知教学法”“语言传递教学法”“启发暗示教学法”“引导探究教学法”逐渐过渡。

(3)实践教育管理应具整体性。实践教育管理应是以实践教育的全过程为对象,遵守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对实践教育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确保教育目标实现的活动。[5]分析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的三阶段管理,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育管理今后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完善:①计划管理。包括总体计划与具体执行计划。总体计划是对学生实践环节的总体设计和安排,由于各个学校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出,故不再赘述。执行计划是为落实总体计划中的每项具体任务而做出的计划,应包括实践教育地点、目标、内容、方式、流程、时间、要求等,目前各学校基本没有。[6]②过程管理。首先,应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实践教育内容分别编制教师用和学生用实践教育记录簿,以便及时了解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应建立由教师、实践单位、学生三方参c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对不同实践教育项目进行相互评价、相互打分来及时掌握实践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③反馈管理。为了提升实践教育质量,最后还需要对过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定期汇总,发现偏差及其这种问题的原因,拟定纠正措施,防止问题发展或继续出现。

【注释】

[1]日本社会福祉教育学校B盟.http://jassw.jp/.

[2](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63-165.

[3](日)栗山隆.社会福祉g教育に演する一考察.http:///.

[4]孙爱晶等.卓越背景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6)80.

[5]孙群英.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6.15.

[6]公丕国.“peeR”模式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1(9)58-59.

劳动教育学习报告篇9

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把学生的品行塑造好,自己要有高尚的人格精神。

1.、加强教工的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权益保护法》《劳动合同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不仅如此,还学习了十七大报告,全国总工会十五大会议精神,用法律法规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行动。

2.、加强师德教育。在教工中大力提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认真学习了《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教育局颁发的师德评价方案。开学初进行了全校教师在国旗下宣誓活动,学校对师德提出了明确要求,成为教师约束自己行为,提高师德水平的有力措施。通过家长、学生、教师、学校多渠道考核,评议,评选出了十六位大家喜欢的师德优秀教师,一名师德标兵。

二、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努力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教代会是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组织。学校广泛征集了提案,召开了四届二次教工大会,听取并审议了校长2009年学校工作报告,2009年财务报告和工会工作报告,教工们按时参加会议,认真听取、审议报告,各抒已见,气氛热烈。教工大会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三、做好“维权”工作,为教职工办事实,办好事

1.、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督促学校为聘用教师办保险,签定劳动合同,依法管理。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尽力为他们办实事,好事。

2、.关心每位教职工的疾苦。一年来,教工的婚、丧、嫁、娶,生病住院等事情,工会都能协同学校领导前去探望,及时送去领导关怀和同事的关心,两节期间探望学校退休老教师,教师节前夕慰问支教教师。

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陶冶教工情操,增强团队意识

1.、为了活跃教工生活,“三八”妇女节,我校承办并组队参加了区教体局举行的女子拔河比赛,开展了春季登山活动,组队参加了区教体局举行的教工乒乓球比赛,进行教工第四届趣味运动会,元旦前夕,承办并组队参加了教体局进行的教工赛,参加了教体局进行的迎春长跑比赛。学校还组建了男子篮球队和乒乓球队、女子乒乓球队,除每周常规训练外,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多次与兄弟单位进行了篮球、乒乓球友谊赛。通过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教职工生活,陶冶了情操,密切了同事间、干群间的关系,增强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加强了校圆文化建设。

劳动教育学习报告篇10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百如,副省长董华,省政协副主席王承才出席报告会。

赵金在讲话中指出:耿家盛同志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省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我省产业工人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代表,是忠诚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彰显了工人阶级牢记使命、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诠释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实干兴邦的价值理念,传承着踏实、本分、勤劳的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云岭职工的时代风采。

向耿家盛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笃志笃行的高尚品格,做忠于职守的模范。品格决定人生,品格成就未来。高尚的品格是一个人立身立业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耿家盛同志取得的成绩、党和政府授予他的荣誉,都来自于他的高尚人品,来自于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来自于他的敬业奉献。耿家盛同志对自己认定的技能成才路,再苦从不说累,再累从不停步,始终不渝的坚持,使自己从一名普通工人,锤炼成一名车工技能大师。我们要学习耿家盛同志笃志笃行的高尚品格,像他那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立足岗位,潜心钻研,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练就精湛业务本领,努力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像他那样不忘初心,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敬业意识、担当意识,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主动作为、拼搏奉献,勇于担当,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向耿家盛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创业创新的模范。工匠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体现在工作上就是坚定、执着、踏实、专注、担当,精髓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耿家盛同志30多年如一日,始终瞄准“技能大师”这个目标,把职业当事业,把职责当使命,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以不达到极致不罢休的韧劲和闯劲,勤于专研、善于创新,攻克了大量技术难关,练就了一身“绝技”,成为名符其实的“全能”机床工,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实现了他立志成为“技能大师”的梦想。我们要学习耿家盛同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像他那样瞄准目标,脚踏实地,攻坚克难,不论在什么行业,做什么职业,都要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学习专研,苦干实干,坚定执着,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以追求完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用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创造一流业绩,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在推动云南跨越发展中作出贡献。

向耿家盛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授艺传技的无私情怀,做为民服务的模范。无私情怀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耿家盛同志是党中央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他几十年如一日俯身车床广传技艺,以自己强不算强、团队强才算强的理念,开展“传绝技”活动,培训职工上千人次,将自己的“绝技”无私地传授给职工,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骨干队伍,积极为云南机械行业塑才育才,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一心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一心为公的高尚道德情操。我们要学习耿家盛同志授艺传技的无私情怀,像他那样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都以事业为重,处以公心,把党、国家、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胸怀大局、着眼长远,传道授业、解疑释惑,甘为人梯、无怨无悔,最大限度地服务人民群众、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向耿家盛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做甘于奉献的模范。甘于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耿家胜同志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时期,面对高薪聘请、有更好工作平台的机会,不为所动,爱企如家,甘于清贫,义无反顾坚守在企业生产一线,殚精竭虑投身到重振企业当中,苦干实干,与企业共患难、共成长,以实际行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我们要学习耿家盛同志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像他那样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自觉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与自己的本职岗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更高的标准追求理想、追求事业,永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

赵金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向耿家盛同志学习活动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和自觉践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带头实践,推动学习活动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媒体要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耿家盛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省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崇尚先进的良好舆论氛围。要以开展向耿家盛同志学习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培养和选树各行业、各i域、各方面的先进典型,主动关心爱护先进典型,不断发展壮大先进典型群体,发挥先进典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振全省各族人民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百如主持报告会并讲话,他说:耿家盛同志是云南冶金集团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车工高级技师。曾荣获首届“兴滇人才奖”、“云岭楷模”、“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参加工作30多年来,崇尚劳动,矢志不渝,报效祖国,思想境界高;勤学善思,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劳动技能高;诚恳真挚,带徒传技,下自成蹊,群众评价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一心为公,社会贡献多。他身体力行诠释着劳动光荣、创造伟大、实干兴邦的价值理念,传承着踏实、本分、勤劳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树立了新时期产业工人的崭新形象,是新时期我省百万产业工人中涌现出来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代表,是忠诚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

今年以来,耿家盛同志的先进事迹经中央媒体和省级新闻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后,在全省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近期,省委作出决定,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向耿家盛同志学习,把耿家盛同志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先进典型,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苦干实干,扎实工作,奋发努力,为实现云南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云南冶金集团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车工高级技师耿家盛,原昆明重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琳,耿家盛的女儿耿俊,耿家盛的徒弟、云南冶金集团昆明重工有限公司工人马自辉,工人日报社云南记者站记者黄榆介绍了耿家盛工作生活的动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