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现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5:24

水文地质现象篇1

关键词: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p416文献标识码:a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气象和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气候预测水平的重要保证。通过对自动站观测数据的全程质量控制,使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具有更好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

1地面数据文件的质量控制方法

1.1质量控制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a文件由台站参数、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信息和附加信息等组成。a(J)文件是由月基本数据库B文件转换而来。因此,a(J)文件、B文件(以下统称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的质量控制主要依据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簿表格式》和各种技术规定等。

1.2质量控制方法

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文件的各要素值的质量控制以实时检查为主,检查内容包括气候学界限值检查、气候极值检查、数据内部一致性检查和数据时间一致性检查。

2质量控制码的含义

a文件质量控制部分位于观测数据之后,每一个观测数据都有对应的质量控制码。若文件首部质量控制指示码“C=0”,表示文件无质量控制部分,若“C=1”,表示文件有质量控制部分。质量控制码代表了数据质量的状况,用3位整数表示,分别表示台站级、省级和部级三级质量控制。a文件数据格式定义了数据的7种质量属性,分别是:正确、可疑、错误、有订正值、已修改、缺测、未作质量控制。台站级质量控制过的数据,质量控制码为“0”,无质量控制的数据,质量控制码为“1”。

3数据质量的全程控制

自动气象站从数据采样、处理、存储到数据传输,每个过程都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不同环节,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不同。本文总结了台站在预审地面气象数据文件时的全程质量控制要由观测员、预审员、审核员共同来完成。

3.1观测员级质量控制

观测员级的质量控制是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最基本的保障。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属于这一阶段的数据质量问题占疑误信息的80%。在此阶段应重点作好以下工作:值班员要按时巡视仪器并确保仪器运转正常;对班内出现的疑误记录要认真校对,及时处理;对降水现象要特别关注小时降水量与分钟降水量合计值是否一致,降水量与降水现象起止时间是否矛盾等。

3.2预审员级质量控制

预审工作对地面气象数据文件质量达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台站预审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好资料的旬清、月结,以旬为单位,及时检查每日观测资料,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月末形成报表数据文件后,先进行数据文件的机审,然后重点人工审核云、能、天的配合、天气现象的记录等。

3.2.1参数和降水上下连接值检查

检查台站参数是否正确。参数设置直接影响a(J)文件的正确性,参数设置错误,将导致观测数据格式的重大错误。参数设置引起的错误信息,分为台站基本信息和观测项目两类。

台站基本信息:风向风速传感器高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自动站气压传感器高度是否为实测值。观测项目的选择:台站没有该观测项目时,a文件首行参数中的项目索引为9,要素的方式位用“=”表示;夏季,冻土、电线积冰、积雪等观测仪器停用,则用(a0=、G0=、Z0=)表示观测未出现。检查降水上下连接值是否正确。预审时一定要注意下月1日8:00~20:00降水量和跨月连续降水(或无降水)开始日期和上跨连续降水量内容是否输入,下跨降水量有微量降水0.0时不要漏输等。

3.2.2人工观测项目的配合

人工观测项目是数据质量控制的重点。云、能见度、天气现象在观测的15min内要完全配合好;人工观测要素输入有无错、漏、顺序颠倒;最小能见度与对应的天气现象是否矛盾等。

3.2.3疑误和缺测记录处理

自动观测模式下,疑误和缺测记录在所难免,但可以通过规定的统计方法处理。自动站定时记录缺测时要优先考虑用正点前后10min内的数据代替;无分钟记录可代时用人工观测或补测的同类记录代替;以上两项都没有时内插处理。水汽压、露点温度、海平面气压不能内插处理,应计算或反查。

3.3审核员级质量控制

审核员主要对a(J)文件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确保数据文件达到质量控制标准。这一阶段要突出检查机审疑误信息和附加文字信息。分别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和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awSDataQc)对a文件、J文件进行审核。软件提示的疑误信息应逐条进行排查处理。提示为“错误”的信息必须维护正确,提示为“可疑”的信息要进行确认。

人工审核和计算机审核相结合,便于从多方面检查数据质量,弥补计算机软件审核的不足。审核员要注意运用气象理论知识和审核规则库,重点审核各气象要素是否有系统性错误,a、J文件关联部分配合是否符合逻辑,不完整记录的处理方法正确与否等。附加文字信息主要对封面、纪要、天气气候概况和备注等内容进行审核。

自动气象站给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控制工作带来了挑战。数据质量控制要从以前的“预审—审核”向全天候、全程质量控制转变。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的全程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观测、预审和审核三个阶段。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全程质量控制将确保综合气象观测工作的高质量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2]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的帮助文件[Z].

[3]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S],2004.

水文地质现象篇2

摘要:总结了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报表中常见的错误和问题,并从a、j等2种报表的审核上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法,以期为自动气象站月报表的审核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月报表;审核;处理

内蒙古全区有119个气象台站,包括13个国家基准气候站、3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72个国家一般气象站。随着全区自动气象站和地面测报业务系统软件的使用,地面气象数据文件审核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提高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现对台站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1a文件的审核

1.1台站参数方式位

台站参数部分容易出错的是降水、冻土和电线积冰、积雪等观测要素。虽然夏季冻土和电线积冰、积雪不进行观测,但相应要素项仍应选上,要素标识只能为0,而不能为9。

1.2降水量上下连接值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薄表格式》中规定,降水量上下连接值由3段组成:一是下月1日20∶00至2日8∶00时降水量;二是跨月连续降水(或无降水)开始日期;三是上跨连续降水量。有些站往往将下跨的降水量漏输或输错。月末最后一天,应该人工录入、校对降水量上下连接值,确保b文件数据正确。

1.3数据质量控制部分

a文件数据文件格式增加了数据质量控制部分,质量控制码表示数据质量控制的状况。质量控制码用3位整数表示,分别为台站级、省级、部级。一般认为台站数据总是正确的,表示为099。“b文件转a/j文件”生成的a文件初始的质量控制码是999,预审员运行“a文件维护”录入封面、封底等附加信息,并进行数据维护,数据存盘的过程中,软件会自动设置质量控制码为099。

1.4人工观测项目的审核

云状与天气现象是否配合;天气现象与能见度是否配合。有些台站记录的云状、天气现象、日照配合不合理甚至有错。日照时数全天缺测,应该从日出至日落的各小时都录入“-”,不能仅从有日照的小时开始输“-”。日出、日落时的日照时数如果大于日出、日落时计算的最大值,ossm02004审核提示为错误,应该利用软件提供的计算功能,算出本站该年每天日出、日落时间,并查找引起矛盾的原因,确保观测记录的准确性[1-2]。

1.5自动站定时记录缺测的处理

自动气象站定时观测记录缺测,要优先使用整点前后接近整点的10min记录代替。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记录的同类观测记录可相互代替。在没有任何数据可代替的情况下,采取内插法计算或作缺测处理,但是内插法不适用于风向风速、降水量缺测记录的处理。

1.6机审疑误信息的判断分析

分别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和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对a文件、j文件和z文件进行审核。对软件提示的疑误信息要逐条进行排查处理[3-4]。

1.7自动气象站大风记录开始与结束时间的校对

由于fj文件中的数据是自动气象站采集监控软件(sawss)从每分钟采集的数据中判断写入的,若sawss因故关闭或采集不正常,都会造成fj.txt记录不正常,因此fj.txt文件不能作为大风天气现象的唯一依据。若自动站日极大风速≥17.0m/s,fj.txt中无大风记录,可从z文件中的时极大风速尽可能地判断记录,或通过随ossmo2004一并下发的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中的“大风现象查询”功能获取。

1.8天气气候概况栏和纪要栏的审核

气候概况栏的月平均气温应该使用4次平均值,有的站误用24次平均;天气气候概况应按照《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规定的格式和内容写,01和05项是必写项目,01项记录主要天气气候特点,05项记录天气气候综合评价;纪要栏记载“重要天气现象及其影响”,如某些强度很大或很罕见的天气现象出现时,应予以录入,其文字描述内容包括天气现象名称、出现地点、持续时间、强度变化、方向路径、受灾范围、损害程度。

1.9备注栏的填写

备注数据段内容分“气象观测中一般备注事项记载”和“有关台站沿革变动情况记载”。一般备注事项记载由多条记录组成,每条记录由标识码(bb)、事项时间(dd或dd-dd)、事项说明3组数据组成,事项说明数据组为不定长。

2j文件的审核

2.1j文件处理方法

j文件的分钟数据必须是自动站原始采集数据,因此60min记录用a文件记录代替时,不能用a文件中内插或人工站代替的整点记录代替。但是,j文件中的风速是1min风速,不能用a文件定时风速代替。

2.2分钟降水量与天气现象矛盾的处理

由于ossmo2004软件没有把j文件降水量及降水起止时间与a文件天气现象的降水起止时间对比,因此j文件经常出现降水量与天气现象矛盾的现象,值班员和预审人员必须人工校对分钟降水量与降水的起止时间是否一致。

2.3分钟数据缺测的处理方法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缺测记录,用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的“数据导入”功能,从rtd文件中恢复。具体方法是:利用质量控制软件中的“文件菜单—打开—文件类型—逐分钟地面数据文件”找到相应时间的数据。

3结语

自动站报表数据文件内容多、数据量大,要求审核员必须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各项技术规定及数据文件格式规定,对机审提出的疑误信息进行判断和推敲,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动站报表数据文件的审核质量。

4参考文献

[1]蒲利荣,郑雪梅,吴采霞,等.自动气象站地面温度与人工观测数据对比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333.

[2]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07.

水文地质现象篇3

1.1引起地面沉降

通常情况下,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往往体现在地面的沉降方面,这主要由于地下松散等原因导致地壳产生不规则变形,形成一种局部下降的运动。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种,对于人为因素而言,则主要因过度开采地下水等相关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现象,同时还会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对于自然因素而言,则主要是因构造活动引起地面沉降现象。由此可见,人为因素是形成地面沉降的最大因素。

1.2引发软土地基变形

对于地质开发来说,软土地基变形是其中常见问题。由于软土具有较强压缩性和灵敏度,但透水性比较差,又加之土体结构稳定性不高,极易受到地下水运动的影响。基于这种情况,水文地质因素对软土地基变形产生重大影响。一旦原状土受到地质运动的振动后,很容易破坏其结构,使土质结构强度降低,进而使土体结构被破坏,最终造成软土地基变形。

1.3引发砂土液化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也体现在砂土液化方面。由于砂土液化饱水的疏松粉和细砂土等在临界地震作用下,受到瞬间破坏,进而呈现出液态现象。一旦呈现这种情况,便会使超孔隙水压自下向上运动,最终产生砂土液化现象。另外,由于砂土上部覆盖层具有较差的渗透性,很容易使地下水溢于地表,严重情况下还会产生冒砂等地质灾害现象。

1.4引起岩溶塌陷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也体现在岩溶塌陷方面。所谓岩溶塌陷,则主要是在溶蚀洞穴上覆盖有松散土体,一旦受到外力作用或人为因素,如洪水、干旱、抽水、排水等,都很容易使地面产生变形,引发岩溶塌陷等现象。通常情况下,地下水的流动及其动力条件是引起岩溶塌陷的主要因素,它很容易使溶洞底层结构牢固性遭到破坏,降低土体抵抗力等多种原因造成。因此,地下水流动及其动力很容易引起水文地质的影响。

2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防范策略

a)采取实时监测措施,充分做好预防工作。在水文地质工作中,投入监控设备,加强对水文地质工作的监控,监控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a)对施工工序进行监控,杜绝施工工序出现错误;

(b)对施工人员进行监控,保证施工人员认真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避免出现盲角,全方位地监控工程质量,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并且,要确保监控设备质量好,能满足监控需要,不易出现故障,故障易于维修。对水文地质工作进行监控,为管理人员或质量检查部门评估工程质量提供了依据。同时,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对施工人员进行约束,保证施工工艺和流程符合相关要求,提高施工的管理效率。污水治理是水文地质工作的关键,对地下水的保护意义重大,所以应尽快建立污水综合整治系统,引进相关的设备,在技术上实现对污水的自动化和程序化处理,提高治理污水的效率,节约治理成本,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人事管理,统筹规划,引导各部门重视污水处理,采取必要的手段加强污水的治理。总之,要从设备和人事上建立科学高效的污水综合整治系统。通过不断加强对地下水水质的监测和控制工作,从而使地质工作人员能够准确确定污染源,对地下水污染的相关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比如,在地下水中建立监测预报系统等相关措施,以方便工作人员掌握水质情况,一旦发现水质污染能够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将其扼杀于萌芽状态,最终达到防治地下水污染的目的。同时,应建立地下水区域评价系统,以方便对污水治理效果的监督,对环境的危害和社会的影响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指导意见,使得污水综合整治系统更加高效、合理。并且,污水综合整治系统和地下水区域评价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对水文地质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从外部强化原材料、施工工序、施工工艺的监督,从水文地质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污水治理,使得污水治理更加高效、科学,促进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发展。尤其是对于地质灾害的高发地带,地质工作人员更应该进行全面监测,以便遇到紧急情况,从而及时告知相关人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比如,一旦遇到雨季,应对地下水流量进行实时勘测,一旦水流量超出标准范围,应及时进行调整和控制,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污水综合整治系统和地下水区域评价系统所具有的时效性,将能及时反应污水治疗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对地下水的进一步污染,继而实现带动水文地质的发展目标;

b)积极开发利用相关措施,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地下水资源一直处于比较饱和状态。然而一旦地下水储存量过大,就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过量的地下水对地质结构能够产生巨大冲击力,一旦受到外力作用或人为因素,便会形成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基于此,积极开发利用水资源也是防治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比如,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使用,可以有效维持地表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另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合理将地下水应用于灌溉,这也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方法,从而有效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另外利用电网来模拟施工能在施工前发现可能的问题,为施工工序和工艺的创新提供依据,并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使得施工工序和工艺更加丰富,减少可能问题对后期施工的影响和危害,使得水文地质工作更安全、更高质量。

3结语

水文地质现象篇4

关键词:煤矿;探放水;钻孔;构造;水文

analysisandpracticeonwater-proofandwater-drillinthewesternVentilationtunnelBottomRegionofnianYanCoalmine

HanJianguo,wangwenqiang

(HebeiState-ownedmineralsDevelopment&investmentco.,Ltd,Shijiazhuang050000)

abstract:accordingtotheactualdrillholeencounteredofinthelowerpartofwesternVentilationtunnel,combinedwiththetheoryandexperienceofrelatedundergroundminewater,analysisofmoreHydrogeologicalstructuralintheregion,getaConclusion,andit’sconfirmedpresspractice.

Keywords:coalmine;water-proofandwater-drill;drilling;fault;Hydrageological

中图分类号:tD822

碾焉煤矿对掘进工作面探放水工作非常重视,探放孔深度远远超过了国家行业规范、国家防治水规定的要求。这次探放水已经超出了该巷道施工范围30-100m,同时也覆盖了西部三条大巷下段巷道的施工范围。

1探放水钻孔布置情况。

1.1概述

钻孔均匀布置,分为左右两翼。钻孔深度已经覆盖了西部三条大巷下段巷道的施工范围。并超出施工范围30-100m以上。

钻孔施工过程中,左翼探放孔均未有出水现象,且右翼1#和2#钻孔也未出现出水现象,在右翼的14个钻孔中,只有3#-8#孔在不同地段出现了出水现象。

1.2六个(3#-8#)孔的探放水情况的具体描述。

3#探水钻孔:钻孔倾角3°,钻孔深度115m。钻孔在46m-60m深度处,岩性为炭质泥砂岩,有钻孔出水现象,出口处水无压力,72m处全煤状态。

4#探水钻孔:钻孔倾角3°,钻孔深度116m。钻孔在46m-60m深度处,岩性为炭质泥砂岩,有钻孔出水现象,出口处水无压力,75m处全煤状态。

5#探水钻孔:钻孔倾角3°,钻孔深度119m。钻孔在44m-60m深度处,岩性为炭质泥砂岩,有钻孔出水现象,出口处水无压力,82m处全煤状态。

6#探水钻孔:钻孔倾角3°,钻孔深度148m。钻孔在42m-60m深度处,岩性为炭质泥砂岩,有钻孔出水现象,出口处水无压力,80m处全煤状态。

7#探水钻孔:钻孔倾角3°,钻孔深度150m。钻孔在42m-60m深度处,岩性为炭质泥砂岩,42m-150m均有钻孔出水现象,出口处水无压力,82m处全煤状态。

8#探水钻孔:钻孔倾角3°,钻孔深度133m。钻孔在46m-60m深度处,岩性为炭质泥砂岩,42m-133m有钻孔出水现象,出口处水无压力,64m处全煤状态。

1.3出水钻孔两侧无水钻孔情况描述

左2#孔:钻孔倾角3°,孔深110m。全长为煤孔,无水现象。

右9#孔:钻孔倾角3°,钻孔深度130m。钻孔在20m-40m深度处,岩性为炭质泥砂岩,54m处全煤状态,且无水现象。

右10#孔:钻孔倾角3°,钻孔深度120m。钻孔在20m-40m深度处,岩性为炭质泥砂岩,48m处全煤状态,且无水现象。

右11#孔:钻孔倾角3°,钻孔深度1115m。钻孔在10m-40m深度处,岩性为炭质泥砂岩,60m处全煤状态,且无水现象。

右12#孔:钻孔倾角3°,钻孔深度130m。钻孔在10m-40m深度处,岩性为炭质泥砂岩,50m处全煤状态,且无水现象。

2通过“钻孔情况描述”,分析该区域构造情况

2.1通过3#至8#孔;9#至10#孔;11#至12#孔对比,分别计算分析,均得出在沿钻孔方向上,有一个背斜构造,3#至8#孔55m±处为背斜轴,方位126°,背斜轴以下煤层倾角增大为2-3°;9#至10#孔37m±处为背斜轴,方位166°,背斜轴以下煤层倾角增大为3°±;11#至12#孔27m±处为背斜轴,方位175°,背斜轴以下煤层倾角增大为4°±。

2.2通过3#至8#孔;9#至10#孔;11#至12#孔对比,由于钻孔见到底板岩石的位置不同,通过计算分析,在西回风大巷巷道前进方向6m处位置的右侧6米有一条落差0.10-0.20m的小断层,断层走向ne38°;沿前进方向18m处位置的右侧12米有一条落差0.15-0.30m的小断层,断层走向ne28°;断层均为正断层。

3通过构造,分析推断该区域水文特征

3.1背斜构造地带:钻孔穿过该地带的岩层为8#煤层底板,该地带的岩层由于经历背斜构造应力的作用,表现煤层底板上部岩石裂隙发育易导水,下部岩石致密易隔水;同时由于2#钻孔揭露地带未出现异常构造,背斜在2#-3#孔中间剪灭,地层趋于正常。

在该背斜构造带自轴部向两侧导水性能为变小趋势,受周围隔水的影响,已形成富水区域。

3.2断层构造:该区域两个断层,10#-11#孔间的断层落差0.10-0.20m,走向ne38°;8#-9#孔间的断层落差0.15-0.35m,走向ne28°。断层带均导水性能好,只要有水源,均能导水。由于钻孔内属自然外流,预计用水量应不超过24m3/h。

4实际钻孔涌水情况

4.1探放孔首先揭露背斜构造富水区,3#-8#孔均出现钻孔涌水现象,且8#孔探到了落差0.15-0.35m,走向ne28°的断层,孔口出水无压力现象;9#-10#孔位于该断层的上盘,无出水现象。

4.2探放孔11#揭露了落差0.10-0.20m,走向ne38°的断层,断层位于8#孔探到断层的上方,该断层上升盘钻孔11#、12#以及下降盘9#、10#均无出水现象。

5结论

5.1由于两断层中,上部落差0.10-0.20m断层无探放孔出水现象,仅下部落差0.15-0.35m断层,及背斜富水区的钻孔有出水现象,且无出口压力现象;同时主井揭露8#煤层灰岩时出水量在25m3/h。得出结论:该区域涌水量应小于25m3/h,无水压,不会造成突水危险。

5.1由于8#煤层正前和左侧探孔无出水现象,以及右侧探放孔出水实际与主井底附近揭露煤层小背斜和小断层性质一致,充分证实了分析构造的真实性。只要布置好临时水仓进行排水,采取常规的防排水措施,能够防止矿井水对施工的影响。

6施工实践

6.1巷道施工中,西回风大巷巷道前进方向6m处位置的右侧6米存在一条落差0.10-0.20m的小断层,断层走向ne38°;沿前进方向18m处位置的右侧12米存在一条落差0.15-0.30m的小断层,断层走向ne28°;断层均为正断层。与分析结论一致。

6.2施工过程中,只在断层下盘处和背斜轴顶板裂隙存在顶板水,涌水量最大时20m3/h。与分析结论一致。

参考文献

[1]董宝君,.水文地质工作在矿山建设中重要性探讨[J].北方环境,2011,23(4):151-152.

[2]郑志军,张国强,赵团芝,等.复杂水文矿床建设过断层突水防治技术[J].金属矿山,2008(3):54-58.

[3]任万英,叶积龙,许存胜.矿山建设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J].煤炭技术,2011,30(11):135-137.

作者简介:

水文地质现象篇5

北极贝

北极贝产于北大西洋和北海道无污染的50~60米深海,它有独特明亮的玫瑰红、桔黄和白色。

北极贝一般是捕捞后就在捕捞船上进行加工:经过清洗、烫熟、检验,并在零下45℃以下急冻。由于船上的整个操作过程是不受污染的,所以购买后只需经自然解冻后(不要用开水或微波炉加热融化)两边切开,去除中间的杂质(否则有腥味),再用沙滤水或净水冲洗后即可食用。严格地讲,北极贝是熟的,由于在餐饮店里的加工特点如同三文鱼(不再加热),且常与三文鱼等生食水产品一起上桌,所以一般情况下把它当作生食水产品。

食品卫生:由于北极贝是在海上加热煮熟的,并经过长途跋涉,如果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离开低温保存条件,那么是极易变质的。若在上桌前加工不地道也会有异味,因此吃北极贝一定要到条件好的饭店。

品质鉴别:质量上好的北极贝色泽明亮,肉质爽脆、鲜美。如果颜色灰暗、无光泽,肉质没有弹性,则是质次的。若有异味则不应该再吃。

大龙虾

大龙虾分布于世界各大洲,主要产于印度西-太平洋地区无污染的海域,供生吃的大龙虾必须是活的,经去腮、剪去尾部、去除虾屎(用一根筷子从尾部的底端插入体内,再抽出筷子,会随筷子排出有异味的液体),斩去虾脚后剥去外壳后洗净,取肉切片后供生食。也可以用来清蒸、爆炒、煲汤、烧泡饭。

食品卫生:供生食的大龙虾必需是活的,并在上桌前才加工的。所有的刀、砧板等加工用具和工作人员的双手都是经过严格消毒的,取出的虾肉应用净水或沙滤水认真冲洗干净,切成的虾肉必须放在食用冰块或冰屑上(可以衬有食品级的塑料薄膜上),以防变质。

品质鉴别:对送上餐桌的生食龙虾,请注意龙虾头部嘴边壳内的颜色,如果发黑、发青则表明是用死龙虾加工的。质量良好的新鲜大龙虾肉质洁白鲜嫩,颜色发亮,而质量差的无光泽,吃口酥软。若有异味则千万别吃。

注意事项:千万不要把大龙虾与小龙虾混为一谈。小龙虾(又称喇蛄)产于河沟或湖泊的淡水里,它的生活环境是不能与海洋相提并论的,很可能含有肺吸虫等寄生虫幼虫,所以是绝对不能生食的。

三文鱼

三文鱼,实际是大马哈鱼或是鱼的肌肉,它们是生长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如加拿大、挪威、俄罗斯和部分美国地区的冷水鱼类。三文鱼肌肉中含短链蛋白质,经加热,肌肉紧缩,吃起来束然无味,所以三文鱼基本上都是生食。而像美国的烟熏三文鱼吃法其味道不及生食的好,且还可能残留致癌物。

食品卫生:用于生食的三文鱼,要求其生活水质不被污染,不存在致病微生物。在捕捞、运输、储存、加工时均应有效防止污染,控制其卫生质量。由于活鱼运输很困难,一般要求在捕捞船上即完成加工,把鱼肉切成适当的大小,并用食用塑料包装后速冻存放在零下40℃至零下55℃,以保证质量的最佳状态――营养素损失少、口味最佳,若有海洋寄生虫也能被冻死。

品质鉴别:优质三文鱼的肉质坚实而有弹性,色泽呈深红色或桔黄色、白色,纹理清晰。市场上有的三文鱼色泽鲜红,吃起来软沓沓,毫无弹性,口味极差,这些都是用一氧化碳处理过的质量不佳的三文鱼。一氧化碳与三文鱼的肌红蛋白结合,不使肌红蛋白分解,虽然使三文鱼肉质保持原有的鲜艳粉红色,但这仅仅是保色而不能保鲜,更不能防止变质,现在这一方法已被明令禁止。消费者不要以为三文鱼的颜色越红越好,质地硬朗而有弹性的才是优质品。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人工饲养三文鱼,我国也有饲养。曾发现在人工养殖的三文鱼中检出14种化学残留物。还有因饲料缺乏天然饵料中的某些成分,使三文鱼的肌肉呈白色,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会在饲料中添加胡萝卜素,使肉质呈桔红色。

注意事项:在北京曾在假冒进口的三文鱼中检出能引起败血症、脑膜炎的单增李斯特菌。因此要防止假冒的进口三文鱼,餐饮单位要采购有“卫生检验证书”的三文鱼,百姓应到正规的饮食店进食三文鱼。在超市或食品商店购买的三文鱼要看清包装材料的质地和印刷质量(假冒的常较差),特别是包装标签上的标识中原产国、地区名及总经销者在国内登记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生食水产品预处理要求:

供生食的三文鱼、象拔蚌、北极贝、大龙虾,应在专用的场所、专用的工具,由专职人员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加工:原料鱼经净化水或沙滤水冲洗,切片,盛放在经消毒的盛器中再上餐桌,蘸芥末或醋、酱油等生吃。

象拔蚌

象拔蚌又名象鼻蚌,是一种生活在深海沙底的蚌类,供食用的象拔蚌每只约重750~1500克,它是世界上价格最贵的蚌类。主要产于大西洋西北部和阿拉斯加,那里的水质没有受到污染,是符合食用条件的。如果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那么就可以生吃,也可生炒或煮食。现在我国有的地区也有养殖。

食品卫生:作为生食的象拔蚌一定要鲜活,挑拣时一碰它会很快收缩。由于象拔蚌的固有特点,所以在加工象拔蚌时,需先去掉包在“象鼻子”和身体上面坚韧的皮――用80℃热水烫,当皮开始起泡变松时就把皮扒下,使可食用的柔滑肉质暴露出来,再去掉棕色的肉质和粘在肉质上的碎皮,然而用清水及沙滤水洗净,切成纸一样薄片,蘸取调料后生食。象拔蚌的颈部肌肉也可作为火锅和其他炒、烧之原料。肠有细腻柔软质地,一般用于炒、煮、烧或做汤。

品质鉴别:象拔蚌颈部肌有独特质地,韧而爽脆,味道鲜美,还稍有甜味。质量上好的象拔蚌因含贝类脂肪,颜色稍黄色,吃在嘴里感到嫩而有弹性;质量差的象拔蚌呈银灰色或褐色,口感“酥沓沓”,甚至有异味;在烫皮时因肌肉收缩,可见其表面有波纹状,而不新鲜的蚌肉表面则略显平坦。

注意事项:由于象拔蚌富含营养和水分,所以应严防其变质,经加工的供生食的象拔蚌,需放在盛有冰的餐具上,在1小时内上桌供应。

不能生食的水产品

1.毛蚶、魁蚶、泥蚶等蚶类,很有可能携带甲肝病毒。

2.淡水螺、虾、蟹、鱼、蝌蚪常含有多种寄生虫,因此不要生食(包括炝虾、醉虾、醉蟹等),除非经长时间的盐、酒腌制的特殊处理。

3.生鱼粥、生鱼片,是引起华枝睾吸虫、肺吸虫、广州管线吸虫等寄生虫病的主要原因。广东人喜欢吃“鱼生粥”,有统计,有500万人感染肝吸虫,广东顺德地区的农民肝吸虫感染率高达70%。现已知道,淡水产品的生存环境被粪便等严重污染,体内几乎都带有寄生虫(上海市场上也曾在活的河虾中检出华枝睾吸虫幼虫达57.1%),生食这些水产品无疑是在吃寄生虫。

水文地质现象篇6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工程地质勘察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若想提升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质量,就必须全面分析工程地区的水文地质问题,确保工程施工人员对工程地区的水文地质状况有充分了解,并对其产生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为了给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完备的基础资料,工程地质勘察不仅要查明土质条件,还要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情况对工程施工、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重要性,针对其对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下水;影响;危害

引言

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很多工作都会受到当地水文地质的影响,因此水文地质基本上决定了工程地质勘察的效率。我国尚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国尚且没有对此类问题较为完善的解决办法,工程地质勘察的时候往往对水文地质不够重视,这对我国工程地质勘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首要任务就是增加对水文地质的重视,做好必要的防护来保证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1.水文地质对于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分析

在工程地质勘察及岩土工程施工中要对岩土周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严格勘察,一些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往往忽略了对工程周边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工程的地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文地质的影响,由于岩土体内含地下水,其对于岩土体可以造成直接性的影响,且水文地质问题还影响着岩土层的稳定性。一些施工企业在工程的勘察过程中只对工程周边表面水水文地质进行勘察,并未对地下水水文地质进行勘察,这样的勘察工作并未达到要求,在建设工程施工中或施工结束之后,很可能由于地下水原因而引发一些危害。为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做好水文地质情况的勘察。

2.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危害

2.1水位上升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有多种原因,主要有:地质原因像含水层的结构及总体的岩性等;气象原因像降水量及气温等,还包括人为灌溉和施工的影响,一般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位上升对岩土层可能产生如下几方面的影响:土壤盐渍化、沼泽化;地下水、岩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加强;河岸、斜坡等岩土发生滑移或崩塌现象;一些特殊性岩土体的结构被破坏,土体强度减弱,出现软化等现象;粉细砂和粉土液化饱和、产生流砂和管涌现象;基础发生上浮,造成建筑失稳。

2.2水位下降的影响通常情况,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用水多数为地下水供应,用水量不断增加促使地下水用量也在上升,特别是工程施工降水措施对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大量抽取致使水位出现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极易使建筑物产生沉降、变形等问题,还可能使地面发生塌陷、开裂等现象,这不仅给工程项目施工带来巨大影响和困难,而且对工程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2.3水位多变的影响当岩土层在遭受地下水位多次涨落的影响之后,胀缩性较为明显的岩土结构在经过多次膨胀收缩的影响,使之出现很多不正常不规则的膨胀收缩变形,这些变形如果幅度较大的话甚至会影响到地表的完整性,使之出现开裂等现象。而且,地下水频繁的升降同样会导致水动压的不正常,地下水失去平衡状态,水体流动速度变快,从而影响到整个岩土层结构的稳定性。

3.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加强对于地下水的调查工作水文地质是工程地质勘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而对于水文地质情况最重要的就是地下水勘察。基于对地下水勘察的关键性,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应将其看作工作的重点,做好地下水的勘察工作。工作第一步是要设置勘察标准,明确勘察的目的,制定好标准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地下水评价工作。第二步则要调查地下水各类问题,例如:水位升降的变化规律、地下水压力和腐蚀性等。而第三步要对建筑项目各方面危害进行可能性预测,例如:地下水引起流沙和管涌等一些潜在性的威胁。掌握以上信息才便于制定出准确的治理措施。

3.2加强地下污染问题的处理地下水的洁净度直接影响着地区居民身体的健康状况,地下水的污染问题是水文地质中的重点。地下水污染主要是其特点造成的,由于地下水的流速慢,且自净的能力差,若遭到污染,很容易发生扩散。在地下水受污染后,只有在地质勘探中才容易被发现,因此相关人员要充分地认识地下水流速慢的这一特点,将地下水污染问题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并积极普及地下水污染的危害,提高居民保护意识。

3.3加强对相关规范的学习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我国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方面已拥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程与规范体系,该类规范性的文件对于工程地质勘察实施的任务、目的、评价均做了切实且具体化的规定,是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工程地质勘察人员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充分了解并熟悉规范、规程中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做好工作量铺垫,做好地震段的划分、设置足够的土样数据方便测试。通过对规程、规范的学习,工程地质勘察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作者才能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4.结语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是极为关键的问题,无论是勘察、设计还是施工环节都必须高度重视。岩土工程问题中,地下水问题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准确地查明地下水变化规律等相关资料,不仅使成果资料的可靠程度更高,而且可更好地利用岩土体的潜在能力。因此,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同时要分外注意其周边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同时,作为岩土体及建筑物受地下水影响和作用的重要依据,查明水文地质问题还能提升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质量,从而减小水文地质问题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充分发挥岩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优势作用,为工程施工和设计提供便利,实现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树明,张邵楠.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必要性分析[J].科技传播,2012,02:43+50.

[2]田珈.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中的危害性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29:363.

[3]胡丽梅,邢宏汞.浅谈地下水的危害及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J].科技信息,2009,22:128-129.

水文地质现象篇7

在进行水文地质评价时,要根据掌握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评价地下水可能对岩土体造成的影响,科学的预测水位变化造成的岩体工程变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根据自然环境下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影响,分析预测人为活动,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影响;分析地下水对持力层岩土体产生的分解、软化、胀缩等影响,评价地下水为对工程建筑物的腐蚀状况;当工程项目的基础在地下水位以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渗透试验、富水试验,分析评价地下水位变化造成的基础沉降、位移,从而判断地下水位变化对工程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

2水文地质对工程项目的危害

据统计,在地质灾害中,地下水造成的灾害占很大的一部分,因此,要认真分析地下水变化引起的灾害,并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确保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2.1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工程危害地下水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水位会发生升降变化,当地下水位变化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从而对整个工程项目造成危害。引起地下水为上升的主要因素有降水量的增加、气温的变化、人工灌溉、施工破坏等,地下水位上升会加快土壤中盐碱化现象,加大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物的腐蚀;地下水位上升后,斜坡、河岸还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例如斜坡崩塌、滑移等,对工程项目造成严重的破坏;地质水位上升还会造成岩土体软化、强度下降等现象,从而对工程项目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引起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河流改道、地下水排除等,当地下水位下降后,岩土层会变硬,在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地面开裂、沉降等现象,对地质条件产生严重的破坏,从而对工程项目造成影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位会出现反复变化的现象,这样很容易造成基础变形,同时地下水位反复变化还会将岩土层中的胶结物带走,降低岩土体的强度,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

2.2地下水压力作用引起的岩土危害在自然环境中,地下水很少产生动压力,但受开矿、灌溉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地下水的压力平衡会受到破坏,导致局部产生大的压力,如果遇到粉土层,就很容易引起流砂、管涌等现象,从而造成基础变形、位移等现象,甚至会造成边坡失稳,因此工程安全施工事故,对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前,勘察人员要认真分析人为活动带来的地下水压力变化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从而为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2.3地下水对基础的影响当工程项目的基础需要埋深时,需要考虑到地下水变化对基础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工程项目基础设计时,在没有特殊要求下,要保证工程项目的基础设置在地下水为上面,如果基础需要埋设在地下水位以下,要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防水处理,为保证工程的稳定性,还要对基础钢筋混凝土进行防腐处理。如果基础埋设在承压水层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水位,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地下水喷出的现象,对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当工程项目处于河岸附近时,还要考虑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防止地表水对工程项目的基础造成影响。

3总结

水文地质现象篇8

目前,世界上很多震区,原本都是无震区,在水库蓄水以后就会产生破坏性的地震。水库在蓄水以后很可能会引发地震。水库地震活动与蓄水过程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但是震级一般都不高。为了防止水库引发的地震,我们要注意在地质环境比较差、断裂发育或者岩性不均匀的地区以及在地震活跃去建设水坝时,要选择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和坝体;在水库建成蓄水以后,要加强对地震的观测,如果发现有微震现象就应该严格控制水位,减缓水位升高速度,减小水坝负荷,降低水压,消除地震的诱因。

水库在建成蓄水以后,因为其水位的变化和波浪的作用,原来岸坡极有可能会失去平衡,发生山体滑坡或者塌滑破坏现象。三门峡大坝在蓄水两年期间发生了多次塌岸事件,所以,在水库蓄水前,要对岸坡进行削坡,发现可能会出现滑坡的山体时,要事先进行排水,并且对其进行加固等措施,也可以事先对这些山体进行清除。

水库在修成蓄水后,坝基承受较大水压,可能会出现渗透。在水库边缘的薄弱山脊、缝隙、溶洞、溶槽或者断裂带等等,漏水量可能会很大,这就影响着水库的使用,还能影响周边地区的水文和地质条件。

从实践来看,不只是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反地质环境也会对水利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地质环境对水利工程的影响主要有滑坡和泥石流等动力工程的地质现象,土地沉陷、沙土液化、黄沙湿陷以及边岸再造等各种各样的地表的变形破坏,还有地表的岩土体性质的改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对水利工程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我们要调查和研究这些现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以及趋势,针对不同的现象做出不同的技术措施,用以防止和削弱这些变形造成的破坏。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体环境导致的坡体滑动

在我国古代就有治坡先治水的说法,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水和水的作用,会减少岩土体的抗剪的强度,加大裂缝的水压和上浮力,从而减小了坡体原本的稳定性。如果没有谁的作用力,那几乎不会产生滑坡动力工程带来的地址破坏的现象,除了一些特殊的地质构造会对形成滑坡造成一定的影响。软弱的夹层,风化作用下形成的裂缝、夹层地下水作用下的泥化夹层等等,都很容易构成滑动面的构造。这些构造面,再结合水的作用,就会使动力工程地质的破坏更加剧烈。滑坡一般都与地表和地下的水系分布和运动的方向以及趋势,还有存在的方式等各个方面存在密切的联系。

2.水位问题

一般水利工程都是把水位提高,造成原有的土体饱和并且软化,使含水量增大,内摩擦角和内聚力降低,抗剪能力减小,使土体出现了剪切破坏,出现地面的不均匀沉降或者沉陷等等,这些现象与水位下降时出现的土体有效的应力加大造成的地面沉降现象不同,所以,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对临近水系的工程测量与设计方面也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3.地质环境的沙土液化问题

水库在建成蓄水以后,饱和后的粉土在经过地震的作用后,孔隙的水压力增强,有效应力会逐渐降低,甚至会归零,这时,沙粒会在水中悬浮,承载力和抗剪性都会大幅下降,造成冒砂或者喷水现象的出现。这其实是液化的地震现象,所以,水利建筑必须要进行抗震和预防的设计。

4.地质环境对水库周边岸坡的边坡再造问题

边岸的坡体因为坡脚被冲蚀造成局部的失稳状态,会造成大的崩塌红着是滑坡现象,这不仅会危及水库,还会对周围的建筑物造成危险,产生大量的固体径流物,造成水库淤积的加速,从而减小水库的库容量,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崩塌涌浪,酿成灾难性的结局。

5.地质环境对蒸发强烈地区的影响

随着水利建筑工程的兴建,地下水位会逐渐升高,埋藏深度变浅,使得地下水在毛细作用下上升到土地表层,然后蒸发。造成地下水和土壤中的盐分上升到土地表层,从而凝聚,造成土壤的盐渍化。

6.地质环境的沼泽化

水文地质现象篇9

[关键词]大埋深地质条件防治水

[中图分类号]tU57[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2-342-1

1大埋深复杂水文地质条件防治水技术研究的背景

由于长久以来,煤层底板突水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炭资源开采的不安全因素,尤其是那些位于构造区域的断层,一旦发生突水事故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在突水事故中发生的几率为百分之八十左右。这一不安全因素直接导致大量的煤炭资源都无法得到正常的开采和使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目前,我国的煤矿防治水技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取到了一定的成效。我国根据自己独有的特点以及实际地理环境经过不断的研究和试验,已经制定出了行之有效的矿井防治水技术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大量的开采,我国许多最先开采的老矿区在浅显部位的煤炭资源大都已经枯竭,而深层地段的煤炭资源却因为埋藏较深,面临着严峻的开采工程难题以及复杂的地质问题。面对这一难题,我国正逐步的对存在的水患问题及形成因素进行揭露和深入探究,但是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大埋深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防治水技术。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2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防治水技术所要解决的关键难题

第一、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水的储存位置,面积以及地下水流动的方向及其规律;第二、对复杂水文地质的地形构造的主要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第三、对底板突水的威胁程度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并预测底板破坏的程度;第四、对底板注浆加固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第五、形成系统而有效的矿井防治水技术。

3煤层底板发生突水的因素的探究

一旦煤层底板发生突水最为突出的外在形式就是煤层底板承压水将以突发、停发或者慢发的形式朝着工作面的采空区涌入。发生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煤层的底板隔水层因为采动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并且底板的承压水的压力远远大于隔水能力。造成煤层底板突水的因素有很多,以下简单分析几种常见的因素。

3.1底板承压水的影响

煤层底板承压含水层水压力是造成底板是否发生突水的关键因素,通常情况下,承压水的水压力会对煤层底板发生突水有以下作用:第一、承压水会对煤层底板隔水层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蚀和冲刷,一旦发生这种现象承压水便会渗进隔水层中,进而促使隔水层中的抗压性大大降低,这样隔水层就会遭到破坏,不再具有完整性。第二、底板岩层中也会出现导水断层,这样承压水就可以顺着断层的方向直接进入采空区,造成突水事故的发生。第三、一旦含水层的上部岩层是透水层的话,承压水就可以直接渗进透水层中,这样就会造成承压水的上升,对隔水层的厚度造成间接的减少。

3.2隔水层

隔水层中的各个岩层的性质、厚度以及构成要素也有可能造成煤层底板突水。比如说在隔水层厚度相同时,那么岩性组合就可以对隔水层的抗水压造成极大的影响;当地质构造及开采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一个工作面都会发生突水现象;种种现象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隔水层中的岩性组合会对突水现象的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

3.3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也是造成煤层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断层部位。一旦含水层中有断层,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是因为断层构造带是突水发生的主要途径,因为含水层中存在着断裂,所以就将煤层和含水层之间的距离进行了缩小,使隔水层的厚度不断减小,这样很容易就发生突水事故。

3.5开采空间及错误的开采方法

工作面的开采空间以及错误的开采方法也会发生突水现象。在对开采煤炭的方法进行确定时,煤炭开采空间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是煤层底板是否会发生突水现象。这里的开采空间主要包括工作面倾向的长度,一旦开采空间变大,那么煤层底板发生突水的概率也就越大。在开采现场经常可以看到,如果隔水层的厚度以及地质构造都相同的情况下,工作面倾斜长度越大越容易发生突水。

3.6将不良钻孔进行封闭

如果将不良钻孔进行封闭的话也有可能发生煤层底板突水。这主要是由于不良钻孔在受到封闭后极有可能会构成输水通道,进而造成突水事故的发生。发生封孔不良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对其全部的封孔。

4大埋深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防治水保障技术的主要措施

4.1封闭不良钻孔时的井下防治措施

由于封孔不良会造成突水现象的发生,并且极有可能会变成矿床充水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封孔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处理好各个步骤,在注浆的过程中要注意按照地面注浆和井下注浆二者结合的方式进行注浆;同时还要选准注浆的材料,选择纯水的泥浆,将水和泥浆按照科学的比例进行调配,最后遵照注浆的压力进行严谨的封孔工作。

4.2对避水灾巷道进行科学的防护

经过对突水事故的研究证明,部分工作面在发生重大突水事故的时候,用于巷道支撑的材料会发生倒塌或者堆积的状况,就会对人员的快速撤离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以及实际需要发明了单体液压支柱连锁防倒的装置,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因巷道材料的堆积造成人员无法及时撤退。

4.3防淹井技术

为了有效的避免建井期间发生突水,成功的探索出了相应的成套的防治技术。首先,要留有足够的防水安全煤柱,除了每半年要对留设的防水煤岩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算并在图纸上进行明确的标定,另外还要对防水安全煤柱进行科学而严谨的管理,对可能出现的潜在危机进行及时的预防,确保无论何时煤柱都必须是完好无缺的。其次,在采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防水作业的规定来进行工作,并制定好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的防护措施以及避灾路。这样就可以对地下水的变化过程及规律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根据这些科学的以及制定出最佳的治理方案。

5结语

大埋深复杂水文地质条件防治技术的研究具有远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开采煤炭资源,同时还可以为我国的开采技术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操作经验,不断地提高我国矿井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武强,董书宁,张志龙.矿井水害防治[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水文地质现象篇10

abstract:Hydrogeologicalproblemsin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isanextremelyimportantissue.andinspecificengineeringpractice,onlyaftercarefullysurveyhydrogeologicalconditionsintheprojectarea,developingappropriateprotectivemeasuresandconstructionplanscombinedwithspecificdata,thequalityofprojectwillbereallyensured.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

Keywords:geotechnicalengineering;survey;hydrogeology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073-02

0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为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优质的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不但可以大大减少整个工程完工的时间,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程的造价。分析岩土工程勘察就不得不提及水文地质工作,水文地质是岩土工程勘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水文地质工作除了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非常重要外,在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也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于水文地质参数的利用非常有限,反应在勘察报告中,大多数只是简单地涉及到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的一般性的评价,更为关注的是在勘察过程中揭露出来的岩石类型和工程地质性质以及地质结构的相关研究,这一现象就使得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时有发生,最终导致勘察与设计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水文地质工作对于岩土工程勘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容忽视。

1岩土工程勘察

1.1概念

所谓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基于建设工程的有关要求,对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以及岩土工程条件进行评价,进而制定出勘察文件的活动。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了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可操作性进行研究、对选址进行规划、对工程进行设计、处理地基以及为建成后的安全检验、建设环境的检测、保护等提供相应的材料,包括地形材料、地质材料以及环境的评价材料。在制定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一方面在进行工程地质工作时要严格依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对岩土工程的技术经济进行论证及分析时,要充分结合岩土工程的特点及要求。此外,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还应含有对岩土工程的评价、建议以及设计基准等方面的内容。

1.2特点

①岩土工程勘察的作用是为工程建设的设计以及施工等提供较为丰富、真实、科学的地质资料。岩土工程勘察需要在运用地质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和高效的测试仪器以及技术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勘察程序和方法,通过对比与工程无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对与岩土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问题进行评价。

②岩土工程勘察是针对建筑物场地中的岩土体及地下水和其赋存介质进行的,这些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是自然界长期形成的,受到地质环境、自然条件以及人工活动的限制较为明显,也因此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

③工程建设是建立在岩土工程勘察基础上的,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关键依据。因此,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不仅需要从辨别认知到分析评价,还要做到内业与外业相结合,其中内业包括资料整理、归纳、实验测试与原始数据分析取舍、分析评价等,外业涵盖有踏勘、调查、布孔、钻探、岩土地层判定编录以及现场取样和测试。

2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

2.1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与目前现行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相比较,地下水这部分的内容与其之间的差距是相当明显的。并且,在许多的勘察报告中,往往只含有勘察期间的地下水稳定水位及其高程,但是,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对于地下水的评价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安全与造价。

2.2地下水的变化幅度

在勘察报告中时常出现对于地下水的变化幅度评价不认真的现象,即常常随便提供一个范围值就草草了事,甚至出现不提供的现象。但是,实际上地下水枯水期与丰水期的水位的不同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实在是不得不谨慎对待。

2.3渗透系数

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许多深基坑的开挖都需要进行降水,因此,渗透系数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此外,随着渗透系数的用途增多,对于其数据的要求也愈发严格了。但实践中许多审查人员对此只字未提,在勘察报告中也难以看到相关数据。

3全面掌握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由于地下水出现水位升降变化以及动水压力作用,使得地下水时常引起岩土工程危害。而对于地下水水位变化这一因素而言,是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的因素引起的,只要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都会导致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变化所引发的危害又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3.1水位上升导致的危害

导致潜水位上升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受地质因素、水文气象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或者是上述几种因素综合影响导致的。其表现方式有多种,主要有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即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腐蚀性增强等。

3.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危害

地下水位的下降多是人为因素导致,包括集中且大量地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等行为。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使得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同时还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枯竭以及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于建筑物与岩土体的稳定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3.3地下水频繁升降引发的危害

地下水的升降会导致膨胀性的岩土发生不均匀膨胀变形的现象,过于频繁的升降便加速这种膨胀变形,并使得膨胀收缩的幅度随着升降的频率不断变大,最终会导致地裂的形成,进而破坏建筑物,尤其是轻型建筑物。

4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工作的要求

在进行水文地质工作时,要运用调查与现场勘查的方法对地下水的类型以及变化规律进行核实,提供准确的数据。同时还应根据相关情况,如具体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形式、基坑支护模式等,对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和危害进行估量,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与具有建设性的治理方案。除此之外,对水文地质工作还有诸多要求,如在最不利组合的情形下,满足地下水对地下建筑结构的上浮作用等要求。

水文地质工作作为岩土工程勘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其受重视程度在逐渐增加,如何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也成为相关工作者探讨提高勘察水平的重要论题,因此,只有做好了水文地质工作才有可能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高勘察水平,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或消除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郝丽红.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J].中国科技信息,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