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技术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8:03

自动化技术方案篇1

关键词城市配电自动化;主站;终端;馈线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103-0166-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供电可靠性成为了电力企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城市配电自动化技术作为保证电力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城市配电自动化以配电系统的电能传输、用电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集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于一体,涵盖监控系统、馈线自动化、网络拓扑、地理信息图等多个模块。虽说近些年,我国城市配电自动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城市配电网络的复杂性,目前我国城市配电自动化水平还比较低,有必要城市配电自动化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文章主要从城市配电系统现状出发,从总体结构、主站系统、终端、馈线自动化等方面提出配电自动化整体技术方案,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1城市配电自动化体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考虑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宜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主要包括主站层、子站层、终端层三层结构。在通信方式方面有光纤通信、载波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选择方式,可根据城市现有条件进行选择。

1)主站层

城市主站系统可采用“集中采集,分区应用”的模式,在城市供电局调度大楼安装主站系统,拟采集全市范围内配电设备的信息,并对“三遥”监控点进行控制,实现对配电网络的运行监控、集中式馈线自动化、运行方式优化等功能。

2)子站层

配电子站可采用网络型分布式子站,由数据处理器单元和监控单元组成。配电子站主要实现所辖区域数据收集、汇总、数据及操作命令转发。

3)终端层

对于方便安装采集及测控信息装置,有就近交流电源的户内配电结点,配电终端为DtU装置。而对于无法安装较大采集和测控装置,亦无就近交流电源的户外结点,通过多功能故障指示器来采集相关信息。

4)通信网络

目前城市10kV线路普遍没有同线铺设光缆,因此,若全部采用光纤通信网络是不现实的,可采用了epon与载波、epon与ZigBe无线专网相结合的综合通信方案,以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接入层网络通信全覆盖。

2城市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方案

城市配电自动化配电主站系统方案可以按以下原则设计,以实现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信息、报表管理、配电仿真、网络拓扑、潮流分析、状态估计等多项功能。

1)集中采集维护,分层分区域应用

在区供电局远程监控工作站上,实现基于各个供电区域的信息监视、操作管理和设备控制。

2)大数据量处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对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平台稳定性和大数据量处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软件系统支撑平台应能够满足城市电网未来8a~10a的发展需要。

3)灵活扩展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电网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必须考虑将来配网监控模式改变的可能性,支持扩展配网二级监控主站的技术能力。

4)集成互联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实现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大用户负荷管理及配变监测系统、GiS系统、配电miS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电能量计量遥测系统及实时数据中心的信息交互、共享,保证配网设备参数模型的唯一性。充分利用现有配电GiS系统,按照ieC61968/61970标准,从配电GiS系统导入配网设备参数和模型参数,统一建模并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初期,要首先实现配电GiS系统与配电SCaDa系统的参数模型统一,这是后期实现二者数据及图形共享的首要条件。

5)集成平台数据源唯一

集成平台上采用的信息都来自于各应用系统,如用户信息来自于营销eRp和计量自动化系统,实时数据来自于配网SCaDa、实时数据中心等。基于eai实现配网运行管理平台的集成,逐步运用Soa的集成技术,对已存在的应用系统有计划的推进架构的改进,形成提供各类业务服务的业务总线。

3城市配电自动化终端方案

城市配电自动化的终端选点是关键,节点“一遥”、“两遥”、“三遥”点需根据不同供电区域可靠性分类、用户负荷等级类型及一次设备现场条件的优劣来确定,其中“三遥”为遥控、遥测、遥信;“二遥”为遥测、遥信;“一遥”为故障指示器的故障定位等遥信信息。

1)“一遥”选点

除“二、三遥”外的有助于故障定位的节点;一次设备无法进行“二、三遥”改造节点。

2)“二遥”选点原则

主干线路上的重要节点,以后可能升级为三遥点;综合考虑环网节点、负荷大小、线路距离等因素,合理选点;能使主站全面观察到配电网络的基本信息的节点。

3)“三遥”选点

能显著提高其供电可靠性的重要用户的节点;具备快速转供电条件及转供电能力的节点;具备实施条件及技术经济合理的节点。

4城市配电自动化馈线自动化方案

城市配电自动化的建设要取得良好的运行效果,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馈线自动化技术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而此部分往往又是系统建设的难点,在此重点分析。目前城市配电网络以电缆为主,架空线为辅,在以电缆网为主的区域可采用集中式馈线自动化方案,在以架空线路为主的区域采用就地式馈线自动化方案。

4.1集中式馈线自动化方案

具备可靠通信网络的区域,宜选取集中式馈线自动化方案,实现“三遥(遥信、遥测、遥控)+远程遥控隔离故障复电”功能。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根据各配电终端设备上传的故障信号,结合10kV出线的保护跳闸信号,启动故障处理程序,进行故障定位,提供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的方案,供调度员选择最优化的方案执行。

所选的配网线路主干线上的关键配电节点可全部选作“三遥点”,关键配电节点选取原则如下:主干线上分段点及联络点,用于故障后的转供电;主干线上每一分段中,结合配电网实际运行需求,综合考虑负荷重要程度、负荷密度、线路长度选取三遥点,用于远程遥控实现故障隔离,综合考虑投资,每一分段选取三遥点不宜超过3个;一次设备无需进行改造即可实施的配电节点;供电重要用户或重要设备所在的配电节点。

4.2就地式馈线自动化方案

在集中式馈线自动化方案的基础上,根据馈线主干线路实际情况合理地逐步加装分段断路器、在分支线上设置用户分界负荷开关(看门狗),自动隔离用户侧单相接地故障。通过合理配置保护装置,在分段断路器后段发生的故障,变电站出线开关将不会跳闸,有效减少非故障区域的停电时间。本方案涉及的主要设备为配电主站系统、馈线出线断路器FCB、分段断路器FB、分段负荷开关FS、联络开关LS、分支分界开关pS,如图1所示。

1)当线路某区段发生故障时,FCB或者FB保护动作,线路失压;线路上的各智能设备FB、FS等立即将故障信号上传配网主站;配网主站根据线路上智能设备上送的故障信号定位故障区段,遥控分闸故障区段上下游的开关,成功隔离故障;

2)通过配网主站令FCB或者FB合闸,恢复故障区段电源侧非故障区段的供电;再遥控合闸联络开关LS,恢复故障区段负荷侧非故障区段的供电;

3)故障检修完毕,通过配网主站遥控合闸故障区段上下游的智能开关,恢复因线路故障而停电区段的供电。

该方案中要特别注意分段断路器和分界断路器的装设,主干线根据线路线路长度和负荷密度宜设置1~3个分段断路器;分支线用户超过2个或变压器超过3台时,在支线首端装设分界断路器;主干线每一分段内分界断路器不超过2个;新接入用户宜在产权分界点装设分界断路器。

5结论

文章所提出的城市配电自动化整体方案来源于对我国多个配电自动化程度较高城市的经验总结,实践证明,该方案的应用不仅保证了配电网生产、调度、运行的稳定性,还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社会效益,可为我国多数城市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自动化技术方案篇2

需求分析

根据招标文件JCa2001―009Y的招标项目要求,并结合广西建筑智能化现状,区检综合楼是屹今为止整个广西所有建筑物当中智能化程度要求最高的。因此,在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上,如何将各子系统的设计完美结合,这是业主关心的也是我们设计的侧重点。

区检综合楼的机电设备数量庞大,为了将这些设备有机的管理起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减低设备的运行成本,一方面通过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集中监视和控制,另一方面首次将楼宇综合管理系统的概念和可行性方案提供给区检综合楼,使本方案不仅满足区检综合楼现在的需求,更加对以后机电设备运行和维护的高效率提供了解决方案,提高楼宇设备管理水平,这是目前业主关心的也是我们设计所侧重的。

广西区检察院作为~个国家的重要部门,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繁重,这便要求一个极为舒适宽松的办公环境,以提高办公效率。为此,我们在对区检综合楼楼宇自控系统进行设计时,将提高舒适性和高效率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运用高科技手段,将环境参数调整到对人最舒适的数值,充分体现科技以人为本的真谛。

根据区检综合楼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要求(招标书JCa2001-009Y)、相关专业的国家标准及业主提供的相关图纸进行工程设计,设计将会参照所提供的技术说明,并以品质标准进行楼宇中管理系统的设计。本系统工程监控范围包括以下部分:

1、柜式空调机系统

2、风机盘管

3、新风机系统

4、冷冻站系统

5、计算机中心机房专用空调

6、通风系统

7、供配电系统

8、给排水系统

9、电梯控制

1o、消防系统

11、其它系统

设计原则

广西区检察院智能化系统建设工程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技术高标准工程,其智能化系统在符合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应有适当的超前性,以满足未来的需求。其Ba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

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应以实用为第一原则。在符合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平衡系统的经济性与超前性,以避免片面追求超前性而脱离实际或片面追求经济性而损害区检综合楼的智能性。

2、可靠性

系统必须保持每天24小时连续工作。子系统故障不影响其他子系统运行,也不影响集成系统除该子系统之外的其他功能的运行。

3、经济性

在楼宇自控系统工程投资中,以总体目标为方向,局部服从全局,力求系统在初次投入和整个运行生命周期获得最佳的性价比。

4、易维护性

因为本系统极为复杂,要保证日常运行,系统必须具有高度的可维护性和易维护性,尽量做到所需维护人员少,维护工作量小,维护强度低,维护费用低。

5、开放可扩展性

本楼宇自控系统设计尽量采用国家和国际标准及规范,兼容不同厂商、不同协议的设备和系统的信号传输,各子系统可方便进出系统。

设计依据

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16-88)

3、区检综合楼的弱电设计图纸和招标项目要求

4、JoHnSonContRoLS产品设计手册

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系统设计

根据我们的设计,区检综合楼楼宇自控系统是由2台网络控制器(nCU)及1台操作站(owS)所组成的。

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主要分散布置在区检综合楼现场设备所在的位置,总共有24个,DDC之间是通过RS485通讯网络相互连接至网络控制器(nCU),每个网络控制器(nCU)有1个n2e通讯接口。

由于区检综合楼分布着很多的控制设备,所以我们建议系统采用集散式控制方式。因高级的控制过程复杂,用同一控制过程的结果并不能满足各个区域,采用集散式控制方式还可增强系统可靠性、减少施工费用。

DDC分布以就近控制设备为原则,每个DDC箱均有一个主控器(DX-9100)。主控器带有操作键盘及显示装置。因此,当网络或操作站有故障时,每个DDC均能完成各自所有的就地控制功能。

1、柜式空调机系统

(1)控制设备内容

Ba系统将会对下列空调设备进行监控:

一层:2台柜式空调机

二层:1台柜式空调机

二十层:2台柜式空调机

(2)控制说明

每台柜式空调机在送风口及回风口均设温度传感器1个共2个、压差开关1个、冷冻水开度比例调节阀及其驱动装置一套。DDC通过对以上的数据采集装置及执行机构的控制,实现对空调机的监控,其监控功能主要有:

风机开关控制

风机的开关控制主要是通过Ba系统预设的时间表来进行启停控制的。在一些特别的情况如加班情况,风机有需要在预先设定时间表之外的时间启动。用户可选择在BaS操作站上操作启停风机或用音频式电话遥控风机启停。Ba系统允许用户自行设定风机状态与控制之间的联锁监察功能。在设定此功能后,Ba系统会自动监察风机的状态是否与控制要求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说明此控制点的设备有故障,Ba系统会以声光报警形式在操作站上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做出相应的处理。另外,Ba系统会将有关事项一一记录,以作日后检查之用。另外,Ba系统允许用户自行设定测量设备的累积运行时间,以便维修人员在设备运行至一定时间后进行维修工作。

手动/自动转换显示

DDC控制器通过对手动/自动转换装置状态的检测,把信号读回来分析来确定控制算法,并把信号送回中央监控系统并显示。

送风、回风温度检测

DDC控制器通过安装在送风口和回风口的温度传感器,把送风及回风的温度读回来,以做为控制算法的原始参数,并把检测回来的温度送回中央监控系统显不。

冷冻水阀门开度控制及显

示、回风温度控制

DDC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回风温度并将它与预设的温度值(可供用户调较)作比较,进行piD运算,然后把控制信号输出至冷冻水阀来对阀门进行开度调节,以控制冷冻水的进水量,进而达到温度调节的目的。另外,此冷冻水阀会与风机状态联锁,在风机关闭的情况下将冷冻水阀关死。冷冻水阀同时返回阀门开度的百分比数值给中央监控系统。

滤网状态监察

Ba系统通过压差开关监测过滤网的前后压差。当压差超过压差开关的预设值(在压差开关上可调),Ba系统会以声光报警形式在操作站上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安排有关人员做滤网清洗工作。而Ba系统也会将有关的事项一一记录,以作日后检查之用。

运行时间累计

Ba系统利用软件统计计时功能可以实时的累计风机的运行时间,并记录显示。

此外,由于柜式空调机组没有风速控制及加湿装置,故招标书上对应的有关招标项目要求无法实现。另外,为了方便系统的管理及维护,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招标项目要求的基础上,我们添置了以下采集点:

风机跳闸报警监察

DDC控制器会监察风机热继电器跳闸报警。在有报警时,停下风机并以声光报警形式在操作站上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安排有关人员做检修工作。而Ba系统也会将有关的事项一一记录,以作日后检查之用。

风机运行状态

Ba系统通过风机主接触器测量风机的运行状态,以便操作人员实时了解风机的运行状态。

2、风机盘管

(1)控制设备内容

Ba系统将会对整栋大楼的风机盘管共322台进行监控。

(2)控制说明

根据我们多年的工程经验以及结合招标项目要求的控制功能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对风机盘管的控制最好采取Ba远程控制与现场设定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因为大厦的风机盘管数量众多,采用此控制方式可大幅度降低工程投资成本。

采用Ba系统的DDC现场控制器控制风机盘管的程序启停并显示其运行状态及故障告警。

风机盘管的现场温度控制仍采用常规的墙装式温控器与电动二通阀进行控制,以方便人员在现场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温度点的设定。(墙装式温控器与电动二通阀在空调专业工程中已有设计配置,不需重复投资)

从节能的角度来说,当室内的温度达到设定点时,常规的温度控制器会将电动二通阀关闭,空调系统冷冻水的流量与压力变化会实时地反映到中央冷冻站的Ba监控系统上,Ba系统根据上述参数变化重新计算出大楼的冷负荷需求,实时控制冷冻站相关设备的启停,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3、新风机系统

(1)控制设备内容

Ba系统将会对下列新风机设备进行监控:

一至十九层:每层1台共19台空调机

(2)控制说明

每台新风机在送风口设温度传感器1个、压差开关1个、冷冻水开度调节阀及其驱动装置一套。DDC通过对以上的数据采集装置及执行机构的控制,实现对新风机的监控,其监控功能主要有:

风机开关控制

风机的开关控制主要是通过Ba系统预设的时间表来进行启停控制的。在一些特别的情况如加班情况,风机有需要在预先设定时间表之外的时间启动,用户可选择在BaS操作站上操作启停风机或用音频式电话遥控风机启停。Ba系统允许用户自行设定风机状态与控制之间的联锁监察功能。在设定此功能后,Ba系统会自动监察风机的状态是否与控制要求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说明此控制点的设备有故障,Ba系统会以声光报警形式在操作站上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做出相应的处理。另外,Ba系统会将有关事项一一记录,以作日后检查之用。另外,Ba系统允许用户自行设定测量设备的累积运行时间,以便维修人员在设备运行至一定时间后进行维修工作。

风机运行状态

Ba系统通过风机主接触器测量风机的实际状态,以便操作人员实时了解风机的运行状态。

滤网状态监察

Ba系统通过压差开关监测过滤网的前后压差。当压差超过压差开关的预设值(在压差开关上可调),Ba系统会以声光报警形式在操作站上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安排有关人员做滤网清洗工作。而Ba系统也会将有关事项一一记录,以作日后检查之用。

运行时间累计

Ba系统利用软件统计记时功能,可以实时累计风机的运行时间,并记录显示。

冷冻水阀门开度控制及显示、送风温度控制

DDC控制器会监察送风温度并将它与预设的温度值(可供用户调较)作比较,进行piD运算,然后输出至冷冻水阀,以作温度调节作用。另外,此冷冻水阀会与风机状态联锁,在风机关闭的情况下将冷冻水阀关死。冷冻水阀同时返回阀门开度的百分比数值给中央监控系统。

风机跳闸报警监察

DDC控制器会监察风机热继电器跳闸报警。在有报警时,停下风机并以声光报警形式在操作站上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安排有关人员做检修工作。而Ba系统也会将有关事项一一记录,以作日后检查之用。

4、冷冻站监控系统

(1)控制设备内容

Ba系统会对以下设备进行监控:

冷冻主机

冷冻水泵

冷却水泵

冷却塔

冷冻水膨胀水箱

(2)数据采集及显示

冷水机组的工作状态及故障报警:由Ba系统将通过integrator集成器与冷冻机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来实现。

冷冻水的送水、回水温度:Ba系统通过安装在水管上的水管式温度传感器来实现数据的采集,并可通过中央监控系统显示出来。

冷冻水的回水流量:Ba系统通过安装在回水管的水流量传感器来实现数据采集,并可通过中央监控系统显示出来。

冷却水的送水、回水温度:Ba系统通过安装在总水管上的水管式温度传感器来实现数据的采集,并可通过中央监控系统显示出来。

冷冻水供回水压差:Ba系统通过监测安装在供回水管之间的压差开关状态来了解供回水之间的压差。

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及冷却塔的启停通过系统的Do输出来控制其供电回路的继电器来实现,并通过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及热继电器的状态来监察水泵、冷却塔的过载及工作状态,并结合安装在水管上的水流开关采集回来的水流状态来监测水泵的故障。

Ba系统通过对冷却塔的低水位开关的状态进行监察,可以实时地了解冷却塔的水位情况。(要求空调设计安装专业提供电子式水位开关)

Ba系统通过对冷冻水膨胀水箱的高、低水位开关的状态进

行监察,可以实时地了解冷冻水膨胀水箱的水位情况。(要求空调设计安装专业提供电子式水位开关)

通过Ba系统的软件功能,能准确累计并显示柜式空调机、风机盘管、新风机、冷冻主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运行时间、启停次数的累计并显示。

为节省系统投资,考虑到招标项目要求的冷却塔的进出水温度检测对节能控制及管理没有多大的作用,故本设计方案不做以上项目的数据采集。另外,为实现节能的优化控制及提高操作管理的效率,在冷却塔冷却水的进出口进行添加电动蝶阀(共6套)以实现对冷却水的控制。

(3)控制说明

启停控制:Ba系统将通过integrator集成器与冷冻机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来实现。

冷冻主机启停台数控制:网络控制器及直接数字控制器将预先编写的软件程序来控制冷冻主机的启停台数,并联动控制相关设备(如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等)。基本的控制原理如下:Ba系统通过量度冷冻水的总供、回水、温差及回水流量而计算出空调系统的冷负荷,然后根据冷负荷来决定冷冻主机的启停组合及台数,并通过Ba系统的控制算法来联动相关的水泵、冷却塔,以便达到最佳的节能状态。

冷冻站各设备(冷冻机、冷却泵、冷冻泵、冷却塔、蝶阀等)通过程序实现群控功能,即根据冷负荷决定设备开启台数,根据累计运行时间选择开启设备,运行中自动进行故障切换,实现设备启停的时间联锁关系。

对于冷冻水旁通阀的控制,Ba系统会监察冷冻水的供回水压差,将它与预设的设定值(可供用户修改)作比较,通过DDC的piD计算,输出控制要求给冷冻水旁通阀,以维持供回水间压力平衡。

系统会对上述各返回数值做记录,预设值为24小时。如有需要,可用trend的功能对有关的监察对象作长时间的监察记录,有关数据可输出至其它第三方的软件,如excel等,以作数据管理及分析用途。同时,系统也允许用户对各监察对象预设上下报警值、上下预警值、报警提示及报警等级。当监察的对象超出预设值,Ba系统会以声光报警形式在操作站上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做出相应的处理工作。而Ba系统也会将有关事项一一记录,以作日后检查之用。至于配电柜的开关状态、故障,系统会对各返回数值做记录,预设值为对上十次状态改变。对于每个报警点,Ba系统允许用户预设报警提示及报警等级。当监察点报警时,Ba系统会以声光报警形式在操作站上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做出相应的处理工作。而Ba系统也会将有关事项一一记录,以作日后检查之用。

5、计算机中心机房专用空调

控制设备内容

Ba系统将会对以下机房专用空调设备进行监控:

计算机网络中心:1台

Ba系统通过inteGRatoR集成器与制冷主机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机房专用空调的自动启停与机房温湿度控制。

6、通风系统

(1)控制设备内容

Ba系统将会对整栋大楼共6台送排风机设备进行监控。

(2)控制说明

风机开关控制

风机的开关控制主要是通过Ba系统预设的时间表来进行启停控制的。在一些特别的情况如加班情况,风机有需要在预先设定时间表之外的时间启动,用户可选择在BaS操作站上操作启停风机或用音频式电话遥控风机启停。Ba系统允许用户自行设定风机状态与控制之间的联锁监察功能。在设定此功能后,Ba系统会自动监察风机的状态是否与控制要求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说明此控制点的设备有故障,Ba系统会以声光报警形式在操作站上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做出相应的处理。另外,Ba系统会将有关事项一一记录,以作日后检查之用。另外,Ba系统允许用户自行设定测量设备的累积运行时间,以便维修人员在设备运行至一定时间后进行维修工作。

风机跳闸报警监察

DDC控制器会监察风机热继电器跳闸报警。在有报警时,停下风机并以声光报警形式在操作站上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安排有关人员做检修工作。而Ba系统也会将有关事项一一记录,以作日后检查之用。

风机运行状态

Ba系统通过风机主接触器测量风机的实际状态。

7、供配电系统

(1)控制设备内容

Ba系统将会对下列设备进行监察:

低压配电柜进线回路aCB

发电机

干式变压器

低压配电柜联络母线aCB

低压配电柜出线回路mCB

低压配电柜atS

事故供电mCCB

蓄电池/充电器系统

(2)监测说明

Bas对于区检综合楼供配电系统的监测,主要采用各种变送器,通过电路分析仪与BaS的DDC进行数据交换,收集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点度量等数据。Ba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做监察、记录、报警的用途。系统会对各返回数值做记录,预设值为24小时,并可用trend的功能对有关的监察对象作长时间的监察记录,有关数据可输出至其它第三方的软件,如excel等,以作数据管理及分析用途。同时系统也允许用户对各监察对象预设上下报警值、上下预警值、报警提示及报警等级。当监察的对象超出预设值,Ba系统会以声光报警形式在操作站上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做出相应的处理工作。而Ba系统也会将有关事项一一记录,以作日后检查之用。

对于区检综合楼供配电系统中的开关状态、电源状态、故障报警、等开关量输入点,我们在设计中,主要的功能是做监察、记录、报警的用途。

对于干式变压器的监控,我们的设计主要是监测变压器的温度状态。当变压器温度过高报警时,我们的Ba系统将以声光报警形式在操作站上显示,以提醒操作人员做出相应的处理工作。而Ba系统也会将有关事项一一记录,以作日后检查之用。另外Ba系统允许用户自行设定测量设备的累积运行时间,以便维修人员在设备运行至一定时间后进行维修工作。

8、给排水系统

(1)控制设备内容

Ba系统将会对下列设备进行监控:

地下室:集水井及排水泵共5处

生活给水系统:1套

(2)控制说明

集水坑及其水泵监控

通过水位开关监察集水坑的高低水位报警;

DDC通过高水位报警来启动水泵,把集水坑里的水抽走。当低水位报警时,DDC则停止水泵的工作;

通过安装在水管上的水流开关,系统可以了解到水流的状态,并结合DDC从水泵供电回路的继电器状态,Ba系统可以判断水泵的状态及故障。

生活给水系统监控

通过水位开关监察屋顶水箱、地下水池的高低水位报警;

DDC通过屋顶水箱低水位报警来启动水泵向屋顶水箱供水。当屋顶水箱高水位报警时,DDC则停止水泵的工作;

通过安装在水管上的水流开关,系统可以了解到水流的状态,并结合DDC从水泵供电回路的继电器状态,Ba系统可以判断水泵的状态及故障,一旦有故障警报时,DDC立刻把对应的备用泵投入工作,以提高供水的可靠性;

所有设备的运行时间、报警、启停等,Ba系统都进行记录,以便查看。

9、电梯控制

Ba系统通过inteGRatoR集成器与电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以获得电梯运行的状态信息,如升降状态、停梯状态、故障告警、消防状态等,通过inteGRatoR集成器,还可对电梯进行远程复位、程序启停等。

自动化技术方案篇3

关键词:液压支架;焊接机器人;自动控制

1、国内液压支架的生产现状

液压支架是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的主要设备,除液压元件以外,其主体部件基本上都是形状复杂的箱形焊接结构件。因此,焊接是液压支架产品制造中主要的加工工艺。按目前国内液压支架产品的年产量计算,每年用于液压支架生产的焊接母材用量约为40多万t,而焊缝充填量占工件总重量的3%~4%,焊丝的有效消耗量达2万t,焊接作业劳动强度很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为减轻支架的重量,设计上越来越多地使用高强度焊接材料。为保证高强度焊接材料的焊接质量,工艺上需要对工件进行焊前预热处理,即使在炎热的酷暑也是如此,作业环境非常恶劣。在我国所有的液压支架制造企业,手工焊接至今仍然是唯一的焊接作业方式。人工施焊时,焊接工人经常会受到心理、生理条件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干扰。在高负荷的劳动强度和恶劣作业条件下,操作工人容易疲劳,难以较长时间保持焊接工作稳定性和一致性,最终会造成焊接质量的不稳定。国外先进的液压支架生产商,如DBt公司和JoY公司已广泛地使用焊接机器人或机器手代替或部分代替人工焊接。焊接机器人的应用,不但改善了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更主要原因是焊接机器人工作的稳定性和焊接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这对于保证批量生产的产品焊接质量至关重要。

多年来国内液压支架产品的出口一直受到焊接工艺质量的困扰,很难参与国际商务竞争。相反,近年来,国内市场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外企业高端液压支架产品的挑战。全球经济复苏而导致的国际能源紧张的局面为煤机制造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目前国内煤机制造企业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加强装备现代化是必由之路。对液压支架制造企业来说,只能引用高新技术开发高端产品,应用机器人焊接技术提高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加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

2、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初焊接机器人出现到现在,焊接机器人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制造业。国内从引进焊接机器人到我国自行研制第1台弧焊机器人并开展机器人焊接技术领域的研究的近20年来,我国机器人焊接技术已有长足的进步。应用领域与国外先进国家相似,主要分布于各大中城市的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等制造业,其

中55%左右为弧焊机器人,45%左右为点焊机器人。国内已有点焊、弧焊机器人设计制造能力的厂家近10家,表明我国机器人焊接技术已具有相当规模。

与国内外焊接技术和焊接装备的发展极不协调的是,在我国以焊接为主要制造工艺的煤机制造企业尤其是液压支架制造企业,焊接机器人的应用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导致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

(1)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企业失去了国家在设备技术改造方面的投资。前些年持续多年煤炭行业的不景气状况导致煤机制造企业举步维艰,缺乏资金投入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换代;

(2)国内液压支架制造行业尚未真正受到外国公司强有力的市场冲击,国内企业之间缺乏以更先进的制造技术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意识;

(3)液压支架产品由于其主体部件结构的复杂性和品种的多样性,使现在汽车、摩托车和工程机械等制造业中使用的已相当成熟的示教型和离线编程控制方式的焊接机器人在液压支架产品的焊接加工中难以发挥作用,而具有视觉功能的智能型焊接机器人尚在发展之中。

(3)方面应该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煤机制造企业主动与焊接机器人研究和制造单位接触并进行合作,如此才能使液压支架以及整个煤机制造业赶上和保持与整个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3、液压支架制造中实现自动化焊接的技术途径

液压支架产品的结构特点和生产特征主要表现为:焊接结构部件都是几何形状比较复杂的多箱形结构,焊缝多为三维直线和少量的弧线,且数量多,路径不规则;焊缝的形状和尺寸多变;产品的批次变化快。

至今,工业现场应用的弧焊机器人主要是示教再现型,就液压支架产品的结构特点和生产特征来说,存在许多不适应之处:弧焊机器人缺乏对环境、工件对象变化的自主适应能力;示教过程中机器人必须停止生产,这占用了生产时间,编程效率低,尤其是对形状复杂的空间曲线焊缝;焊枪的运行受结构空间的限制。用于液压支架产品加工的焊接机器人应是基于视觉传感器的具有自主适应能力的智能化焊接机器人。视觉系统是机器人智能化的最重要的内容,它可以识别三维空间焊缝位置及其附近表面形状信息。基于三维空间图像位置识别的空间视觉系统是目前机器人视觉系统研究的前沿课题,并已开始在焊接机器人上应用,但远未达到工业化应用的程度。在我国研制出可用于复杂箱型结构件焊接的全智能化焊接机器人尚需一定的时间,因此,在全智能化焊接机器人和示教型焊接机器人之间开发过渡性产品,如所谓的主从遥控焊接系统,是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这种半智能化的焊接设备可由机器手、视觉传感器、显示器和操纵控制器等组成,人可以离场作业,用摄像机代替人眼,用机器手代替人手,而在远离工件的操纵台上有显示器和模拟操纵杆,作业人员在操纵台上通过显示器判断焊缝和焊枪的位置,通过模拟操纵杆控制焊枪的姿态和运动,即所谓的主从遥控焊接系统。

由于主从遥控焊接系统不需要示教,特别适合于结构复杂、批量小的特殊或人无法亲临的场合。人工参与操纵,有效地解决了路径规划、焊枪姿态控制、起弧和收弧问题。视觉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器相结合可根据视觉传感器得到的焊点处的具体情况对操纵人员的指令进行实时修正,提高焊接质量。作业人员离场作业改善了劳动强度和作业环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焊接质量的不稳定问题。

参考文献:

[1]樊滨温等。遥操作空间机器人系统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9(1):110-113。

[2]刘大胜。焊接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J]机器人,2005(5):42-43。

[3]毛鹏军等。焊接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焊接,2001(8):6-9。

自动化技术方案篇4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现状;方向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管理工作所追求的目标,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因此,有必要对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认真思考。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分析

档案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中,习惯了原有的工作方法,在前处理的工作中又增加了大量人工劳动,仅著录计算机采集卡片一项工作,其工作量就非常可观,如果按一个人平均每天著录50张卡片计算,一个馆藏量在几万卷、几十万份档案的档案馆,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

二、从技术层面考察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光盘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面临严重冲击。新世纪里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将是以下技术开发利用的综合环境,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海量存储技术和虚拟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的技术基础,其它技术都必须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真正的效用。

(一)计算机技术与档案管理自动化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档案管理的全过程和大部分工作环节,而且多数已付诸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目前,档案计算机管理应用于档案管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档案自动编目和自动检索、档案业务工作辅助管理、档案自动标引、文档一体化管理等等。这些方面是档案管理基本的业务环节,也是档案管理自动化的具体体现,更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全面实现的基础。

(二)多媒体技术与档案信息表现的多元化

传统的档案材料,其记录信息都是平面的,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载体的信息难以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运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所有的信息都能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能做到图、文、声并茂,极大地强化了多元化信息的记录功能与显示功能,而且更有前景的是能随心所欲地从一种媒介转换到另一种媒介。因而,档案部门可以借助于这种功能,既可以使档案信息数据形式多元化,也可以使得所有上网用户对信息的查询不仅灵活,更显得多样化。

(三)网络技术与档案信息传递

借助于现代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如局域网技术、internet技术),档案信息也可以因此而得到远距离、无障碍传递和交流。在档案部门可以建立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网络,如单位内部局域网、广域网,还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都能让各级各类档案馆,达到档案信息内部通联、地区通联、档案系统行业通联、国内通联,进而进入国际通联。

(四)数据库技术与档案信息组织有序化、标准化

档案信息组织形式从纸张上顺序的、线性方式转变为电子计算机的直接的、网状的方式。索引文件、超文本技术等使得信息可以按本身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这为方便用户检索、提高检索效率奠定了基础。因而,档案部门的信息组织必须遵照标准格式,档案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才能有序,以防止杂乱无章带来的资源查询和利用上的不方便。另外,档案馆引进大量的数据处理技术,都需要以信息组织标准化为基础,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五)海量存储技术与档案信息存储

随着档案文件数量的飞速增长,档案馆面临着沉重的库房压力问题,迫切需要用新的信息存储形式来缓解这一压力。

(六)虚拟技术与档案馆生存空间虚拟化

虚拟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某种时空环境,使人们在这一环境中的感受等同于真实环境,在21世纪,我们建立的数字档案馆技术基础之一就是虚拟技术。由于数字档案馆是分布式的,是一个档案馆群体的概念,由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传统档案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未来的档案办公人员的办公地点可多样化,因而,由于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的运用,传统档案馆改变了性质与存在方式,缩小档案存储空间,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数字档案馆的产生,也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现代化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要树立现代化管理意识,克服陈旧的、保守的管理意识,开扩思路,大胆实践,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使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编著.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

自动化技术方案篇5

1电子档案的特征

电子档案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和实物档案,它有自己的独特特征:(1)电子档案的不稳定性,其主要是存储在磁介质上,主要有磁盘、光盘、磁带等。这种介质容易受到震动、磁信号的影响,载体结构稍微变化,就有可能造成数据的丢失和破坏,这对电子档案保存的环境有严格的要求。(2)电子档案的非直读性,电子档案的阅读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来进行,需要相关的软硬件设备来进行阅读,这就要求档案馆在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还要保存其专门的阅读设备。(3)电子档案的易更改性,电子档案的更改过程不容易被察觉,更改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电子档案在传递或更换其他载体时,容易被更改。电子档案的增加、删除、修改都非常方便,给档案的真实性鉴定和保密性带来一定的困难。(4)电子档案对设备和技术的依赖性,档案信息的加工、组织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和软件,还需要统一标准,标准不健全、不统一,容易出现在其他设备和环境下不能读取、不兼容的情况,档案资源不容易进行载体互换。

2电子档案管理的难点

2.1档案数据的不兼容性。数字档案产生的途径很多,有办公档案、数据档案、照片、文本、视频、声音等各种形式的档案资源,并且产生这些档案的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也不一样。这样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非结构化数据在兼容性上就不好把握。不同类型的档案需要不同的软件才能打开,即使同一种文件在软件升级后也有可能不兼容或者丢失数据。这种不兼容性给数字档案的保存和使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2.2档案信息冗余。由于不是完整的数据库文件,各种各样的数字档案资源容易出现重复,数字文件的易复制性决定了其文档备份较多,并且因工作需要可能会不定期地修改,这样就会造成备份的不统一,尤其是手工备份文档,更容易造成数据的冗余,不利于数据的长期维护,容易造成数据不统一。

2.3数字档案信息之间的联系弱。很多数字档案是相对孤立的,缺少相对的联系,导致系统没有办法识别两份电子档案的联系和区别。在保证电子档案安全的同时,强化档案关联共享。这种数字档案的独立性容易产生大量的数据孤岛,如果文件的扩展名被修改或者丢失,该文件所关联的程序则会失效,这种情况给电子档案归档带来不少的麻烦。

3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研究

电子档案的管理技术主要分为原生电子档案归档技术和数字化档案归档技术两种。

3.1原生电子档案归档技术。原生电子档案主要是指在生活和工作中,直接产生的电子文件,又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形成原生电子档案。原生电子档案归档技术主要有:在线数据收割技术、网络数字资源镜像、白色档案转换技术、fedora档案存贮系统等。

(1)在线数据收割技术:利用开源的原理,采用自动收割技术下载整个网络空间,对其进行抽取和标引,并组织成检索库供用户使用。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和维也纳科技大学联合开发和使用该项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到奥地利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学习空间。(2)网络数字资源镜像技术:这种技术主要运用主题和事件的方式对网络资源进行选择,并形成档案资源的元数据,包括对多媒体和超文本的采集、标引、存贮并使用,最后运用人工编目的方式,为每份档案创建一条目录。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展的mineRVa项目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3)白色档案转换技术:这种技术主要为了尽量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并且又不破坏数字档案的结构而采用的方法,即对原生的电子档案逐步地仿真和转化,由黑色档案(原始档案)经过保密加工和灾难恢复等工作,转换成灰色档案,最后再经过访问的限定和迁移变成白色档案,供用户使用,既保证了档案的安全,也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4)fedora档案存贮系统:这是一套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管理软件。其允许数据的录入、删除和修改,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实现原生数字档案馆藏资源建设,主要由弗吉尼亚大学、赫尔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和英国赫尔历史中心共同参与完成,可以通过系统实现电子档案的评价和初审,可以实现档案的病毒检测、自动生成档案清单和信息包,并形成相关的档案访问权限。同时fedora还有数字对象存储库,并配有数字档案的采集和标引系统,主要由英国惠康图书馆开发,包含对不同标准的元数据重新创建、整理和组织,并开发了元数据自动提取和实施方案。

3.2数字化档案归档技术。数字化档案主要是指将纸质档案数字化后形成的档案,这种档案的优点是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对档案本体造成损坏,并且方便多人同时使用。主要有页面自动分析技术、档案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数字档案技术、3D激光扫描技术。

(1)页面自动分析技术,即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自动对档案的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和标引,该技术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提取图片的信息,包括图片的线、背景线、特殊符号、标题和文本等,最后进行文字的识别和重建。希腊国家信息与电子通信研究中心正在研究使用这种技术。(2)档案数字化技术,主要包括纸质档案的初始转换,数据的管理和访问,采用文章逐条、逐页的数据加载方式,自动创建页面级,手动创建文章即元数据的方式,采用SGmLDtD(标记通用语言――文件形态定义)来反映,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学者正在开发这种模式的归档技术。(3)多媒体数字档案技术,这种技术主要研究了音频档案信号转换的波段分析和恢复、信号提取、副本保存等关键技术,采用半自动的方式从视频和音频中提取元数据以供检索使用。通过检索相似性和曲线对比来对数字资源进行识别,这样减少了数字化抽取过程中的信息丢失,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在对这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欧洲的很多国家都是使用这种技术。(4)3D激光扫描技术,这样技术对实物档案数字化有很大的意义,主要是通过三维扫描和模拟,将其存储和开放使用,目前研究这项技术的主要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结语

自动化技术方案篇6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自动化;措施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科,其中应用了很多的学科,因此在综合性方面非常高,在实现档案信息自动化的时候并不是能够通过一个部门来实现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各个部门一起合作,在各个环节上都要进行配合。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而且,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样就使得设备和技术在慢慢的完善,因此,在进行档案管理的时候在水平方面也是要进行提高的,这样能够更好的使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出现差距。对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进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对档案信息进行利用,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在加强管理方面,思想意识是要发生改变的,对先进的技术要进行利用,同时对系统的综合性和统一性发展情况要进行了解,然后进行全面的安排。在管理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这样能够更好的对自动化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也能更好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提高档案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水平

1.1提高档案规范化

档案信息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技术水平方面的问题非常重要,技术水平在进行提高的时候,档案的规范化程度也要进行提高,这样能够避免出现两者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同时也能更好的对档案信息系统进行发展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在进行的时候一定要有相应的制度,这样能够更好的形成一套非常有效的制度,同时在进行档案管理的时候也能更好的形成规范化发展。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档案信息系统的规范化程度要进行提高,这样能够避免出现滞后的情况,避免在档案信息自动化管理工作中出现矛盾和冲突,在进行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对相关的制度进行规范化,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系统的集成化发展。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要对整个系统的发展负责,因此,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从纵向和横向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档案的作用,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

1.2数据库建设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在进行建设的时候要完善数据库建设,在进行档案信息工程建设的时候,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核心部分。数据库在进行建设的时候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使用,这样能够在查找资料的时候更加方便和快捷,同时也能更好的对档案信息进行利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同时,在进行建设的时候,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样在进行建设的时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在进行数据库建设的时候,计算机技术人员要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配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数据库以后的使用效果。数据库在进行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能够突出重点,同时在进行建设的时候要保证数据库能够更好的综合发展,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档案信息进行利用,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档案目录建设,在进行档案查找的时候进行索引的时候能够更好的便捷。

1.3技术路线的选定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现在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在进行档案信息自动化发展的时候,要不断的对新的技术进行利用,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同时,也能更好的使数据库技术和应用技术更加的完善。网络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在不断进行改变,这样就使得信息在不断的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这样就使得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进行路线选择的时候,先进的技术能够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和技术先进性的统一,同时也能更好的使技术路线满足人们的要求。档案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是非常大的,这样就会慢慢出现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人们在进行宏观监测的时候要对信息量和使用频率进行必要的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对设备进行使用,同时也能更好的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技术发展情况进行掌握。

2管理制度的改进

集中统一是管理任何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方式,信息自动化这一高新技术系统也不例外。人机结合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针,其含义为档案业务人员直接使用微机开展工作,这亦是研究自动化系统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原则之一。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能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中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这同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

3系统建设上的投资管理

目前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可以说是档案部门的主要资金投入点,因此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对资金进行良好的利用,特别是管理方面,应该以项目为管理单位,对各项目进行跟踪考察。可是现在档案部门在项目方面并没有一个长期投入发展的项目,而且在项目资金获取方面也不是非常容易,需要得到很多领导的批文才能申请到,为此,档案部门的领导大部分精力都是耗费在获取批文这个过程上,只能有少部分精力投入到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上,这样的局面很难促进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发展。应该在档案信息系统建设资金来源上进行改革,例如开辟绿色通道,减少审批步骤,亦或是开展和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来获取资金,这些都可以缓解因为资金问题而阻碍档案信息系统建设的困难。

4档案人才管理

档案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现代化档案管理建设工作,现代化不仅体现在设备、技术和思想方面,档案人才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优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队伍可以促进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关于档案信息化系统操作和管理人才都应该要具备很多要求,像是先进设备的使用,能够自我学习新的管理技术,除了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应该要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些要求都比较严格,因此对档案人才的要求也比较高,这也是为了能够让档案人员更好的参与到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中来,让他们能够胜任这样的工作。而且除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需要,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工作责任心也都必须具备。档案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加强档案队伍管理,对档案队伍人员进行调度和配合,以发挥每一个个体的优势,才能做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工作。

5结束语

我国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非常多,而且,档案工作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革,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档案工作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使其慢慢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进行档案管理的时候,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水平,同时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方面也要进行更好的利用,这样能够更好的使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处境进行了解,同时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更好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并不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的,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和改善,同时对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使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更加的全面和完善。

自动化技术方案篇7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条件现代化趣向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已经来到科技革命时代,在这样一个高速前进的时代大潮中,唯有保证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才能够从中获得更好的契机进行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发展。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将信息化和档案、现代化和档案正确地处理好,一般来说,信息化档案主要被作为载体,以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目前,我们应该着重发展的工作重心就是如何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真正落实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最根本发展中去。

一、档案管理将实现无纸化、虚拟化

随着时代的更新和技术的变革,目前使用纸质进行办公的情况越来越少,正是由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用计算机或者网络技术进行档案管理,这样一来不光可以很好地保证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还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已然实现了无纸化,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同时,档案管理自动化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让文件能够快速地进行传输,即保证了工作质量,还能够很好地保证文件的快捷性和安全性,给现代化办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档案管理实现虚拟化也是目前该专业的特点之一,档案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进行各种档案资源的共享,为了保证档案资源能够有足够的地方进行存储,就应该设置一定的空间,档案馆藏就是进行档案资料存储的地方,所谓的虚拟化就是指通过网络互联或者是将各个馆藏的资源进行相互借鉴来很好地丰富档案资源,让档案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共享需求。举个非常现实的例子,如果能够保证全世界的档案都可以被录入到互联网当中,那么只要通过计算机,就可以进行全世界的资源共享,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获取到你需要的信息。同时,将档案管理虚拟化的特点就是它方便查找、成本低、占地小容量又足够大,所以管理起来非常容易。因此,将档案管理虚拟化是很重要的一种提升。

二、档案管理将实现缩微化、数字化

缩微摄影技术和数码影像技术的应用,为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所谓档案信息数字化,就是通过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电子技术将馆藏档案资料转化为电子文件。缩微摄影技术是把大量的纸质文件缩微在很小的缩微品上并制成电子文件,数码影像是通过数码相机和光磁转换实现对影像的高清晰处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计算机进行识别、存储和管理的电子文件。实行档案信息数字化后,可通过计算机进行智能化检索,检索速度快、范围广,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纸质档案给库容带来的压力,克服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诸多矛盾。特别是缩微技术、数码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应用,对档案管理中的照片、图片出现的退色、渗化和消褪,能有效地进行技术处理,使原始面貌还原,有利于影像长期保存和准确复制,有利于计算机查阅照片案卷。图文并茂,声像俱全,这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档案管理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信息空间越来越大,没有“国界”,没有距离,“足不出户知大小”已成为现实。这不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办事效率,而且也密切了整个社会的联系。这就为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企业已普遍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其中,为了加强文件资料的保密,有些部门规定不准接入互联网,有的甚至是单机操作,与网络实行物理隔离。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如密码技术的深化、语音识别、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将使文件资料的安全保密性大大提高。而对电子文件资料真伪的识别,也随着电子文件签署技术的应用,给收文部门和单位建立了信任。这一技术的发展应用,为档案管理过程中对电子文件真实性、可靠性的认定提供了技术保证。网络传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一是传播速度快,二是传播范围广,三是传播不走样,四是传播成本低,这已被全世界广泛认同。档案管理也必将随着这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已为期不远。

四、档案管理将实现多元化、智能化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档案资源的载体已呈现多样化,除传统的纸质、图片、胶卷等载体外,已出现了光盘、磁盘等为载体的电子文件和数码音像制品。多种档案载体并存必然使档案馆藏多元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检索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设备必须首先实现现代化。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未来语音识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使档案的管理模式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将实现文档一体化,所有的档案信息都会被计算机自动接收,并按照设定的程序自动地进行分类归档。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智能化,不仅使传统的靠手工整理、靠体力搬运、靠翻卷查阅的档案管理模式成为历史,使广大档案工作者从大量繁杂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中彻底解脱出来,而且能有效地发挥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功能,展现档案的自身价值,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五、档案管理将实现社会化、市场化

其一,档案资源实行市场化管理,有利于档案“共存共享”的实现。档案资料是社会发展的“记录仪”,有着“鉴往知来”、服务当代、惠及后世的重要价值,是不能再生的信息资源。实行档案资源市场化管理,能有效地增强人们保护档案的意识,完善档案共享机制,实现档案的真正价值。

其二,档案资源实行市场化管理,有利于档案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反映历史的一面“镜子”,其有效地开发利用,有助于人们“鉴古知今”。

其三,档案资源实行市场化管理,有利于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档案数据库需得到社会的支持,将社会各行各业的档案信息汇拢起来,不断充实和丰富库存资源;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需要得到档案数据库的支持,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趋向为其提供方方面面原始的详实资料。二者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为档案资源实行市场化管理提供了客观条件,可以为解决档案经费不足的困难开拓出一条新路。

自动化技术方案篇8

【关键词】  档案管理   现代化

        知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信息为其支撑,疾控档案管理如何才能达到将人类社会知识的积累和作为科技成果的信息的档案快速、准确地提供给社会服务的目的,惟一的办法就是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科学地管理档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部门正积极地将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中。

        1 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疾控档案管理工作,在传统的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现代疾控档案管理手段替代了传统管理手段。

        利用计算机完成文档一体化管理,计算机辅助立卷,档案文件的全文和档案内容信息的存储与检索,档案自动标引、编目、统计、借阅,档案库房管理等,并且在进行管理时,计算机可以不分各个业务管理环节的先后顺序,使传统疾控档案管理的有时间先后的各个业务环节实现了无缝衔接,从而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静态图像、图形、手稿、照片、文字、录音、录像等各种不同载体的档案以数字形式存人计算机,对档案进行综合处理,使利用者能随时查询文字、照片、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的档案信息。从而改变了传统档案都是平面的,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载体的信息相互分离存储,难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局限,促进了档案信息处理效率的提高。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多种类型档案信息的综合性管理。

        网络化是档案工作步入现代化的最好的技术手段。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档案馆档案收集、归档和信息利用的方式。

        自动控制技术的运用在疾控档案管理中尤其是在对库房进行自动化管理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比如自动监控库房温湿度,记录分析空气清洁度,自动控制防火、警卫等。条码技术运用于档案库房管理,摆脱了由落后的手工操作带来的档案放错位置、缺档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运用数字电子影像技术,将传统的纸质等档案载体的文字、图片、影像等直读信息转换为数字代码信息,结合运用计算机管理软件、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海量存储技术,对数字化档案信息进行存储、管理、索引,以代替纸张等传统存储和管理方式。具有大量文件快速录入、文档海量储存备份、查询方便快速、节省存储空间与成本、文档资料的共享、保持原始资料和凭证的原始风貌、大大提高档案的使用寿命等优点,解决了疾控档案管理中保存困难、管理成本高、检索困难的问题。

        传统纸质档案信息的保密比较简单,只要载体不受损坏,疾控档案管理人员遵守职业道德,严守档案机密,就能使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等到保证。而电子档案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保护好载体不受损坏,仅只是最基本的要求,电子档案信息的保密需要采取多种现代技术方法和手段来实施。网络系统运用于疾控档案管理中,档案馆中最宝贵的不是各种网络硬件,而是网络上存储的档案数据,如果无法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那么档案的网络管理就失去了意义。目前普遍使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网络防病毒技术、网络文件备份技术等。

        2 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疾控档案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必然要求其管理模式与方法的相应变革。随着现代科技、生产和管理活动的发展,伴随着办公自动化、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电子文件、电子疾控档案管理的新课题已经提出。现代信息技术为以电子档案为对象的疾控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模式与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文件归档的新模式

        电子文件的归档模式一种是在单机环境下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是档案载体的归档,其工作模式与纸质文件大致相同;另一种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形成的电子文件,采取网络移交的方式进行归档,即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完成其积累,形成相应的电子档案数据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文档一体化的实施是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把各文书处理部门联结起来,各部门起草的电子文件由计算机网络传输到档案部门,档案部门通过计算机主机对信息自动判断,完成从文件起草、管理,到文书自动组卷、同步著录标引、编目、归档等文书处理工作和归档的全部业务工作。

        (2)档案移交与接收程序的新模式

        网络环境下生成的电子文件则可以随办随归,只要办理完毕就可以完成电子文件的逻辑归档,打破了档案移交和接收的时限,既减轻了机关档案室的工作量,也使档案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中心。

        (3)档案整理工作新模式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生成的电子档案,其整理工作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对虚拟档案信息的整理,这与传统的以纸质等档案实体为对象的手工整理工作模式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件”为单位整理立卷的变革。电子文档是“虚拟”的,电子文档的整理是“非实体”的在整个整理过程中,传统“案卷”的概念在电子文档中已经消亡,传统的手工立卷、组卷、装订等整理方式也将成为历史。

        2)“全过程管理模式”。所谓“全过程管理”就是指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在电子文件时代,电子文件从产生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而且各个运动阶段之间的界限不再像纸质文件那样明显、容易区分,这就更加需要对电子文件从生成、运转到保管、利用和销毁的整个生命过程实行实时监控,以确保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可靠性、安全性和可读性。

        3)“前端控制理论”。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文件与疾控档案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之问界限已变得模糊,疾控档案管理不再是从文件归档转化为档案开始,而是延伸到文件的形成阶段,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设计之时就积极介入其中,把电子文件(包括归档电子文件)的管理要求融入系统功能设计之中。

       4)整理工作的质量。由于电子文档的整理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其整理质量不再像纸质文档那样仅仅取决于档案整理人员的水平和敬业精神,而是有赖于疾控档案管理软件。因此,电子文档整理时既要设计好分类方案,又要开发出先进科学的疾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从而达到提高整理工作水平的目的。

        (4)档案鉴定工作新内容

        电子档案内容鉴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与纸质档案大体相同,根据档案内容判定其保存价值,并根据其价值的大小确定不同的保管期限;技术鉴定则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对它的可存取性、安全性及生成时的环境条件进行鉴定。主要包括可读性鉴定、病毒鉴定、介质(存储载体)状况鉴定、软硬件环境鉴定,电子档案的鉴定工作将逐渐转变到以技术鉴定为主。

        (5)档案库房自动化管理新模式

        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进行档案库房的全新管理模式,即自动化档案库房管理。自动化库房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疾控档案管理数据库与档案库房建立逻辑关联,由计算机对入库档案和库房设备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随时反映库房情况,例如库房的空间利用情况、库存档案材料的类型、保管状况等;二是由计算机自动调节库房的温湿度、库房供暖、自动控制照明、自动防火、智能报警系统等。

        (6)档案保护新思路

        电子档案载体的保护,主要是要保证电子档案载体有一个适合于磁、光介质保存的环境,诸如温度的控制要适当,存放载体的柜、架及库房应达到的有关标准的要求,载体应直立排放,满足避光、防尘、防变形等的要求,并远离强磁场和有害气体等要求。由于电子档案载体,特别是磁性载体,一般保存时间为10~20年,因此,必须进行定期检测和拷贝,以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可靠性。对于电子档案的检测与维护,要进行严格管理,因为任何一项误操作,都可能使保存的电子档案遭到人为损害,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必须对电子档案的检测、维护、拷贝等操作过程进行记录,避免发生人为的误操作而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7)统计工作的自动化

        由于电子档案立足于计算机管理,其统计工作变得非常简单,一般的疾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都具备自动统计功能,依赖于计算机管理的档案统计工作准确性高、工作量小。

        (8)档案利用的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档案信息能超越时间、空间、机构等提供了便利。通过建立档案信息网站,将档案信息网联入互联网或公众信息网,不仅实现了档案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而且拓展档案利用服务的范围,使档案服务从封闭的机要服务转向开放服务,从为单纯国家机构服务扩展到为全社会服务,从单纯为政府官员服务扩展到为广大民众服务。在档案服务工作中完全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组织,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检索功能,向利用者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档案信息,使档案服务工作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

        3 档案工作的新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在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档案工作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使档案工作向深度和广度上发展,大大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保护档案,延长其寿命,使疾控档案管理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模式转变。 

参 考 文 献

自动化技术方案篇9

我们环顾总体的水平来说,我们国家的信息管理,仍然处于一种从文件处理转变的过程当中,怎样才能更好的完成这个转变,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更加的完善数据库的相关组建。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这是一个工程的主体所在。数据库是档案信息工程的重要内容,是为了更好的对信息进行保管和使用,并且数据库工程的建设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一步一不的建设,那么这个过程势必就需要时间和耐心。

二、慎重选定技术路线档案自动化建设和各项现代科技的应用分开

未来档案信息传输所使用的技术线路以及采用何种信息技术都将是档案自动化建设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微机、服务器、数据库等作为信息的传输和存储方式,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这些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我们国家的信息技术方面,当前的发展处于高速运行当中,选择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必须要努力施行和当前形势想匹配的更加完善的技术,这样做,才能够更好的整合经济效益和技术,使其更加的和谐统一,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档案部门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很大,但是,现在的状态是,实际上的需求无法跟上先进技术的需求量,宏观监测需要的信息量和使用频率同微观经济需求有很大差别,这就导致了,我们所购买的设备处于使用率降低的后果,没有达到应有的利用率,虽然建立了网络,但是,传输的量非常低的状况。对于当前的现状要做到分析数据绝对的真实,要把先进的技术的发展方面全部的考虑进来,再进行每一项具体的决策。

三、实事求是地改进管理体制集中统一是管理任何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方式

信息自动化这一高新技术系统也不例外。人机结合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针,其含义为档案业务人员直接使用微机开展工作,这亦是研究自动化系统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原则之一。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能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中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也要下决心解决方便使用的问题,如长期将档案部门的“硬任务”集中于一个部门,在档案部门这一信息系统之内再组建一个“档案信息系统”,就很难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这是一份非常理想的模式,但是,也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去解决。

四、注重档案系统建设资金的效用最大化档案自动化建设

过程需要档案部门对其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可以说是档案部门的最大投资项目,而资金的来源主要就是政府拨款、地方筹措、单位自筹以及获取资助等等途径,这些途径所获得的资金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常常是不能够满足档案自动化建设的所需,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些资金就很关键了,将这些获得的资金最大化利用将会为档案自动化建设减少不少的阻碍。当前档案自动化建设主要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项目都不是长期的,不能有一个项目是属于地方财政长期建设的,在获取项目资金方面也需要多重审批,导致了时效性不高;另一个则是资金使用的不合理,浪费和分散的情况比较严重,资金本来就不是很充足还被浪费和分散,这样很难发挥资金的最大化效用。

五、重视人才管理人才是任何一个行业是事业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自动化技术方案篇10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系统建设发展到目前阶段,研究探讨对系统的协调组织、加强管理和科学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对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的目的在于开发应用,离开推进应用水平的提高,就脱离了实际。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一是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争取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二是要充分掌握系统的综合性、系统性、统一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从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如何提高应用水平,需要深入考察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本文试从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推进自动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系统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二、自动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成化要求,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三、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四、慎重选定技术路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目前,对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工程影响最大的技术是微机?工作站、服务器?性能的提高,网络技术的成熟及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局域网、广域网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开通。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选择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推行适应的先进技术,使经济效益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档案部门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很大,但现实的需求又往往跟不上,宏观监测需要的信息量和使用频率同微观经济需求有很大差别,因此不断发生买了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建了网络而传输量很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再进行每一项具体的决策。

五、实事求是地改进管理体制

集中统一是管理任何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方式,信息自动化这一高新技术系统也不例外。人机结合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针,其含义为档案业务人员直接使用微机开展工作,这亦是研究自动化系统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原则之一。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能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中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这同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也要下决心解决方便使用的问题,如长期将档案部门的“硬任务”集中于一个部门,在档案部门这一信息系统之内再组建一个“档案信息系统”,就很难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是较理想的模式,但这种高技术结构,必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不具备这些条件,从集中向分散过渡,反倒有可能退回到分散式。

六、充分发挥系统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档案自动化系统建设是档案部门投资最大的项目,在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方面,较好的做法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实行中央拨款、地方拨款、单位自筹和争取外援相结合,资金使用上做到按项目管理,进行项目论证并跟踪考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没有在国家和地方财政长期建设发展计划中立项,档案信息自动化项目资金大多通过领导特批解决,为此耗费了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很大精力。“九五”建设规划被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作为国家经济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定名为“金信工程”,为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要落到实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各地也应及早积极争取。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在资金管理上不够科学合理,有分散和浪费现象。如有的项目因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这都有待于今后注意改进。

七、重视人才管理

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加强培养教育,造就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关注。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骨干力量是计算机技术队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有些单位的队伍不稳,有人才流失现象。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育其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计划组织进修,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解除其后顾之忧;研究专门人才成长和流动的规律,以形成最佳人才结构等方面都需要给予重视。在管理上,还需要研究如何增强计算机机构和人员的活力,例如

引入竞争机制,对某些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在保证完成档案建设的前提下,开展对社会有偿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