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0:01

仓储管理方法篇1

关键词:仓储化存储;集中管理;自动部署;服务化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110-03

1绪论

1.1背景及实现方案

随着当前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被应用到企业内部各个层面,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但同时由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新架构、新方法层出不穷,使得基于不同技术架构开发的软件安装部署差异性很大,同时软件更新换代的频率也变得更快,这就对企业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需要将很大的精力放在软件的部属与更新的过程中,而不是如何通过信息系统处理相关业务,降低了业务人员使用新系统、新技术的热情。

软件仓储化管理方法针对上述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规范开发、统一封装、集中入库、按需部署”的软件管理方法,即:在信息系统开发初期集中梳理系统配置需求,确定软件运行所需的软件、数据库、服务等环境,指定配置文件模板统一下发;开发完成后使用软件打包工具进行封装,封装完成形成.zip格式软件压缩包,其中包含软件属性信息及安装部署信息;软件包通过web形式的注册门户添加到软件仓储库中,安装软件类别进行存储,同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对软件进行维护操作;当业务人员需要使用某一软件时,部署在客户端的业务服务框架将自动下载软件进行安装,并自动检测软件版本进行更新。

通过上面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软件仓储化管理方法是一套面向软件的全流程管控方法,通过对软件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软件的规范管理、动态安装和即装即用。

1.2现有方案技术缺点及本方案解决方法

从现有的软件安装方式看,大都没有从软件的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软件进行管控,提供的功能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将各方开发好的软件上传至统一的存储环境中进行管理,当用户需要下载安装某一软件时,也只是将安装文件推送至客户端,让用户自行进行软件安装,更谈不上自动配置依赖环境及修改配置文件;此外,对于一些B/S架构的软件,由于没有实体的安装文件,现有的软件库是无能为力的,最多提供一个检索页面,让用户查询相应地址,在浏览器中输入地址进而打开页面的方式,费时费力。

本发明方法将所有的软件均作为app进行处理,无论软件的形态是单机、服务端、客户端还是仅仅是一个网页地址,均需通过打包工具进行封装,输入软件的基本属性信息、环境依赖信息、角色信息、脚本信息等软件显示运行所必需的条件,然后将封装好的软件上传至软件仓储环境中,软件仓储环境将根据软件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分类管理策略,提供软件的浏览、检索、维护等多种操作手段;而在用户端则部署安装业务服务框架,接管用户当前桌面,负责软件的下载、安装及更新工作,用户只需要几步简单的可视化界面操作,即可完成软件的部署工作,框架将自动检测本机的环境并进行配置,整个部署工作的进展情况可在界面中实时予以展示。

2技术实现

2.1技术概述

仓储化软件管理方法借鉴了当前移动终端应用部署的方式,将移动端软件商店的思想移植到固定端,实现软件安装的一键操作,简化了软件部署及更新流程,使得用户将精力更多的投放到信息系统本身。

要实现仓储化软件管理方法,主要由软件打包工具、软件仓储环境和业务服务框架三部分作为底层支持。其方案示意如图1所示。

如上图所示,仓储化软件管理方法针对如那件开发的过程不做过多限制,仅需要按照规范要求填写配置文件信息,开发完成后通过软件打包工具对软件的运行环境、脚本信息、依赖软件等信息进行设置,生成标准格式软件压缩包;而后,通过软件仓储环境管理人员将软件实体包注册到软件仓储环境中,软件仓储环境将分别保存软件的属性信息和实体软件;业务人员通过部署在客户端的业务服务框架从软件仓储环境中检索和下载软件,业务服务框架自动完成软件的安装部署工作,并自动监测自身版本信息,实现已安装软件的自动更新。

2.1.1软件打包工具

软件打包工具是软件进行仓储化管理的基础,所有软件属性必须经过软件打包工具封装,才能被后续过程自动识别。因此,所有涉及软件发现即使用的信息均需在此处进行配置,具体包括:基本属性、服务属性、依赖关系、用户角色及预操作脚本信息。

当前的业务软件和商业软件出于安全性和可靠性考虑,越来越多的运行在非windows环境下,因此打包工具必须跨平台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同时由于打包过程涉及众多类型不同的属性配置,所以打包工具应以可视化向导的方式逐步引导用户完成打包操作,基于上述考虑打包工具采用JaVaSwt的方式进行开发,显示风格与用户操作系统保持一致。

软件打包工具主要包括基本属性配置、服务属性配置、依赖关系配置、用户角色配置、脚本配置和软件封装6个功能模块,其内部逻辑图如图2所示。

2.1.2软件仓储环境

软件仓储环境为B/S架构的软件管理平台,是信息系统纳入仓储化管理的门户,是联系软件开发者与软件管理者,以及业务人员的桥梁。

软件管理员将软件打包工具封装的标准压缩包通过weB页面上传至软件仓储环境中,仓储环境解析软件压缩包获取完整的软件属性信息,根据软件类别采取相应的软件管理策略;同时以weB服务接口的形式向业务服务框架提供软件查询、下载及更新服务。软件仓储环境的内部逻辑图如图3所示。

2.1.3业务服务框架

业务服务框架支持基于C++开发的客户端软件应用集成,同时支持基于weB的门户界面集成,为业务系统用户提供统一门户入口,对被集成的各类通用基础服务以及业务应用服务软件进行访问,支持不同形式的业务的聚合及不同格式的业务内容的聚合,并可根据每个用户的使用特点和角色不同,定制个性化的工作空间,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配置管理、样式管理、软件检索、应用中心、软件管理、窗口浏览器、任务管理器8个功能模块。其内部逻辑图如图4所示。

2.2软件自动部署方式

本发明针对软件自动下载部署的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即用户首先通过业务服务框架发起软件查询请求,随后集成框架在软件仓储环境中找到指定软件并下载在本地,然后解压软件包并按照文件的设置进行软件安装,安装进度在框架主界面中实时显示。详细部署流程如图5所示:

针对上述部署流程,提出如下处理原则:

1)软件下载逻辑控制

当用户提出软件下载请求后,并不立即从软件仓储环境中下载该软件,而是首先在业务服务框架下检索该软件是否已被安装,若已安装将不在下载。

鉴于信息系统部署环境的差异性,软件仓储环境和业务服务框架支持软件的断点续传,业务服务框架会自动记录软件当前的下载状态,当出现异常终止下载后,已下载的软件不会删除,下次框架启动时将继续执行下载过程。

2)依赖环境配置

当软件下载完成后,业务服务框架并不急于进行安装,而是按照属性文件的内容检测安装环境是否具备,若安装环境尚不具备则首先从软件仓储环境中下载依赖软件进行安装;整个依赖检测的过程可以嵌套执行,直至所有的依赖环境均被安装;若依赖软件仓储环境无法提供,则安装过程直接终止,已安装的依赖环境不再回退。

3)修改配置文件

当前软件开发模式下,软件运行所需的服务端信息如:数据库地址、服务端信息等大多存放在制定的配置文件中,需要用户手工修改,而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对于后台运行的服务信息并不了解,这就需要仓储化管理方法动态获取服务信息。

软件安装完成后,业务服务框架会自动修改软件运行所需配置文件中的信息:业务服务框架读取配置文件中的关键字,将其发送至软件仓储环境,软件仓储环境结合用户权限信息在属性库中检索出其对应的真实值,并返回业务服务框架,框架修改配置文件内容。

考虑到后续服务端信息变更的可能性,框架将在软件每次启动之前进行一次配置文件的更新,确保服务端的实时性。

4)实时进度显示

软件整个下载安装部署的过程均在业务服务框架界面中实时显示,当进度条走完,表示安装过程顺利完成,在界面中出现该软件快捷方式,点击快捷方式将直接启动软件;若中途安装失败则进度条直接消失,界面给出错误原因。

2.3软件版本更新方式

本发明借鉴移动端app更新方法,将其移植到信息系统中,使固定端同样具备软件更新主动推送的功能,详细更新流程如图6所示:

如上图所示,业务服务框架在启动时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框架内已安装的软件信息发送至软件仓储环境,由软件仓储环境判断哪些软件存在新版本并将版本信息返回集成框架,框架在用户界面中的软件图标上给出提示信息,用户根据个人意愿决定是否执行版本更新,若用户决定执行版本更新,则框架将首先在软件仓储环境中下载新软件版本,并按照属性文件要求备份已安装软件数据信息,然后执行新版软件的安装步骤,若新版本安装完成导入备份数据信息随后卸载旧版本;若安装失败再删除已安装信息版本软件,恢复旧版本使用。

针对上述部署流程,提出如下处理原则:

1)版本更新判定原则

信息系统在开发之初即为系统中的每个软件分配唯一的软件标识,后续版本更新不得变更软件标识。软件开发完成使用软件打包工具封装时,将软件标识作为必填属性之一添加到属性文件中。相同软件的不同版本通过打包工具提供的版本号属性进行区分,在软件仓储环境中相同软件标识的多个软件将被认为是同一软件的不同版本。

当软件仓储环境接收到业务服务框架提交的软件版本信息后,将根据软件标识和版本号在自身属性库中进行比对,若存在相同软件标识且版本号大于已安装版本号软件时即认为该存在更新。

2)版本更新过程限定

为保证软件在版本更新过程中使用的连续性,在进行版本更新前需将已安装版本的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备份数据的类型在软件打包工具生成的数据文件中有详细的描述;

①软件版本进行更新应先进行新版本的安装,在进行旧版本的删除,以保证旧版本在新版本安装失败后还能正常使用;

②若软件仓储环境中同时存在多个可更新版本时,将默认推送最新的版本软件;

③业务服务框架作为软件的一种,也可同步进行更新操作。

④多个软件的更新操作可并行执行,软件的更新操作不会影响其他已安装软件的正常运行。

3结束语

本方法最大的特点为结合信息系统特点对软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而现有的软件管理模式将软件开发人员、软件管理人员及最终的软件使用人员割裂开来,各自为政。造成最终用户需要将很大的精力放在软件的安装部署工作上,从一开始就降低了对信息系统的好感度;同样软件管理人员在旧的软件管理模式下,很大一部分精力要用来解决最终用户在软件安装及更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本文从信息系统真实的开发及使用场景入手,结合移动端应用使用流程,通盘考虑软件整个使用流程,更多地从如何打通软件存续的各个阶段的连接点下功夫,实现对软件的仓储化管理,而对软件自身形态不做任何限制,确保不同开发语言、不同开发环境下生成的软件均可自动安装部署在系统用户的环境中。

本文提出的集中式仓储化管理方法解决了信息系统各类软件无法统一管理、自动部署的难题,为软件管理模式设计确立了标杆,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冯翔,殷月明,吴永和.融合软件商店和web聚合的SaaS软件开发模型[J].电信科学,2012(11).

仓储管理方法篇2

【关键词】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方法危险品仓储管理

鉴于危险品的安全性以及近年来危险品物流中发生事故的经验教训,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HaCCp)方法引入到危险品仓储的管理过程中,目标是有效降低或消除危险品在仓储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确保其在仓储过程中的安全。

1危险品仓储管理中危害的简要分析

危险品通常是指具有易爆、易燃、毒性、腐蚀性和放射性的化学品以及以它们作为原料所制成的各种产品。危险品仓储是一种特殊商品的仓储,其管理过程的基点是安全性,这也是它区别于普通商品仓储的重要体现。危险品的仓储管理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2004年长沙长铁总公司某车务段黑石铺车站危险品仓库发生连续爆炸,18名工人受伤,大量群众被疏散;2005年重庆某农业园区内一化学品仓库起火爆炸,附近4家工厂停产,200多名工人被紧急疏散。这只是近年以来发生的几起典型的危险品仓储事故,事故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4类:仓储人员问题,一般表现为专业素质差,缺乏必要的危险品专业知识和培训,责任心不强;硬件问题,一般表现为仓储设备不先进或达不到安全仓储的要求;软件问题,一般表现为规章制度的漏洞,作业程序的不科学等;意外问题,由于外部不可预测的危害而引发仓储事故。

2HaCCp方法在危险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程序

HaCCp方法是在进行事前危害分析和危害程度评估后,确定关键控制点和控制限度,从而建立监控程序和纠偏措施,建立文件资料的记录保存制度,最终保证所控制系统的安全。HaCCp方法的第一步首先是控制系统的作业流程。危险品的仓储作业流程包括3个阶段:货物的接收阶段,危险品要完成检验和卸货工作,防止不合格的货物进入仓库;货物的储存阶段将接受暂存、包装、拣货和盘点等复杂的操作,很多的事故都发生在这一阶段;货物的交付阶段,危险品货物将在此时完成验证和装载,被交付给新的接收方。

2.1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根据作业流程中可能发生的危害,通过分析危害种类和危害的程度,可以确定危险品仓储作业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各危害事件对应的关键控制点分别为:(1)货物遗失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暂存;(2)数据差错危害的关键控制点:验货、暂存、拣货;(3)货物损坏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卸货、拣货、装载;(4)意外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暂存、验证。

2.2确定控制限值

危险品仓储作业危害的主要控制指标有货损率、作业准确率和货物遗失率,它们分别反映货物损坏、数据差错和货物遗失危害的严重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1)货损率=单位时间货物损坏数量/单位时间内作业数量

(2)作业准确率=单位时间准确作业数量/单位时间内作业数量

(3)货物遗失率=单位时间货物遗失数量/单位时间内作业数量

危险品仓储作业的控制限值要根据具体货物来制定。危险品种类繁多,各种危险品的管制级别不同,从总体上讲危险品控制限值要比普通货物高。

2.3建立监控程序

监控是对于关键限值相关的关键控制点(CriticalControlpoint,CCp)有计划的测量或观察,通过监控能够发现关键控制点是否失控。此外通过监控还能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作出调整,防止超出关键限值。如有可能当监控结果表明对CCp有失控趋势时,应及时进行加工调整,并在偏离发生之前进行。

2.4采取纠偏措施

纠偏措施的制定,是对控制限值监控的延续,也是HaCCp方法中对潜在危害的实质性处理。当问题原因查明之后,制定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就相对简单了。作业量的大小、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以及仓储的设备和技术是纠偏措施中3个最主要的方面。

(1)针对货物遗失危害的纠偏措施。制定保管规则;采取先进的监控技术;在点多面大的情况下要适当增派保安人员;进行有效的保安监控人员的上岗培训,防止不合格的人员进人重要岗位;建立货物遗失赔付的责任制。

(2)针对货物损坏危害的纠偏措施。检查仓储设备的使用情况是否完好;检查作业方式是否符合危险品货物的特性;保证作业量不超过现有可调动的人力资源水平;加强对仓储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为重要货物购买保险。

(3)针对数据差错危害的纠偏措施。改进拣货流程;采用先进的拣货设备;进行有效合理的储位规划;建立仓储处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加强仓储人员的技能训练和责任心培养。

2.5建立文件资料的记录保存制度

文件和记录的保存是HaCCp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险品仓储管理工作的记录应开始于HaCCp计划的制定,贯穿整个工作的始终。记录和文件管理对于验证和审核HaCCp体系的运行是否符合初始计划,是否有效运行都是至关重要的。在HaCCp计划的实施中产生的记录都要有记录人签字和审核人签字,并要有时间记录。HaCCp的记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风险分析文件。包括确定风险和控制措施的依据。比如每个监控周期的各种监控指标的数据,生成的管制散布图等。

(2)HaCCp计划。这是文件资料记录保存制度的核心,包括危险品仓储作业的HaCCp工作组及其职责分配表;危险品货物描述、用途、适用对象;验证的程序。HaCCp计划表主要包括以下信息:确定关键控制点的过程、关键的危害、关键控制限、监控、纠正措施、验证程序与表格、记录保持程序。

(3)支持文件。包括供货商的证明书,储存记录,清理记录,包装处理记录,验证记录,每周检查记录等。

仓储管理方法篇3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仓储管理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企业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自负盈亏和流通体制的改革都有效地促进了仓储管理体制的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仓储管理体制和仓储业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部门管理弱化、条块分割趋同;仓库经营从封闭型转为开放型,功能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存储从静态保管到动态的流通加工和物流配送。最突出的发展和变化表现为从狭隘的部门管理走向市场经济的大舞台。在步人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的仓储管理体制为了适应新经济形势的需要,在原有的计划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着转轨变型,但在改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体制不顺。在经济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弱化了部门对仓储业的管理之后,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流体管理机制还没有健全,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的改革初衷仍然没有实现,行业协会的服务、协调等作用还很有限,此时管理体制不顺,形成了仓储管理主管部门虚无的状态,这就使得仓储行业出现了异常混乱的状况。我惫份与漫谕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和撤销那些直接管理经济的专业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和执法监管部门,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为29个,经济主管部门的撤并使得部门分割打破即在,每行每业办仓储、一家一户搞经营的落后局面在改革中逐步得以扭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过去分散于各专业部门的仓储企业趋于联合,社会化、市场化的仓储业可望形成,由此,仓储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2.管理不善。正如上面所谈到的,由于体制尚未理顺,使得仓储行业严重缺乏管理,仓储市场极其混乱,国有、集体、个体、联营、合营、外资、工厂、工地、部队等各种性质的仓库发展起来,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活跃了市场、方便了消费,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因管理不善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否具备应有仓储和保管条件,盲目乱建乱设仓库,使得市场竞国的仓储业建国后是附属于各部门的,受宏观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铁路、交通、民航、部队、粮食、物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和撤销那些直接管理经济的专业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和执法监管部门,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为29个,经济主管部门的撤并使得部门分割打破即在,每行每业办仓储、一家一户搞经营的落后局面在改革中逐步得以扭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过去分散于各专业部门的仓储企业趋于联合,社会化、市场化的仓储业可望形成,由此,仓储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2.管理不善。正如上面所谈到的,由于体制尚未理顺,使得仓储行业严重缺乏管理,仓储市场极其混乱,国有、集体、个体、联营、合营、外资、工厂、工地、部队等各种性质的仓库发展起来,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活跃了市场、方便了消费,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因管理不善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否具备应有仓储和保管条件,盲目乱建乱设仓库,使得市场竞争过度、价格无序。例如:广州市大量的农民仓部队仓、不景气的工厂闲置厂房都“贱价”吸引客户,使目前广州市的仓储价格偏低,背离了价值规律,后果是仓储管理手段落后,储存条件差,服务质量低,使储存物资损坏变质,造成浪费,安全措施不利,失窃、火灾较多,一些仓库甚至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成为伪劣商品的存放地。混乱无序的现状迫切要求国家有一个主管部门来统管仓储业。即使新一轮机构改革到位以后,涉及仓储(物流)的部门仍有铁路、民航、交通、经贸委、外委、农业部、部队后勤等,主管部门的减少,有利于物流一体化的发展,会大大促迸仓储业的联合经营和管理,但是依然存在不同的系统和部门之间的协调组织和统一管理问题,因此,具有一定权威的全国性仓储(物流)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机构能够在体制上或行业内力促仓储业尽快实现从观念到行动的根本性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同时可以进行从微观到宏观的统一管理,从而有效地解决体制不顺、管理不利的关键问题。

3.法规缺乏。现代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制经济,市场主体的行为、市场交易秩序及市场竞争等都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可是目前的仓赌业进人市场后,现行的各部门管理法规已不适应仓储市场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整个流通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尤其是缺少物流方面的法规,同样仓储行业也缺乏统一的法规,这就使得各部门过去制定的法律法规仍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起作用,各自为政的结果是同一地区、同一市场的仓储要分别受不同部门的法规约束,这种计划经济特有的现象如果继续延续下去,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化统一仓储市场的形成。为解决根本问题,有必要由国家统管机构制定一部统一的法规,协调各部门不同的管理办法,以便仓储业尽快摆脱部门分散管理的现状,形成市场机制调节、统一行业管理、法律规范一致的新局面。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深层次的体制因素,如政府机构改革滞后,传统计划体制制约等,另一方面在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转轨变型时期,需要采取过渡性的强有力措施,来弥补新旧体制衔接不紧凑造成的体制缺位和管理职能弱化等缺陷。仓储管理体制改革不可能坐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等外部环境改革到位,必须不断深化它自身的改革,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健全法律法规,并加强宏观调控,最终走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政府间接调控、政策法规一致的仓储管理目标。

二、改革方向

仓储管理体制的改革,不能脱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和流通体制、物流体制改革的框架,仓储业是构成国民经济整体的产业之一,仓储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单方面地进行仓储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会遇到方方面面相关部门的制约。因为改革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会触及政府部门的权限,还可能会遇到来自实践部门的重重阻力,因此这项改革要与其他经济改革配套进行,不能孤立地进行改革和建立过于超前的新体制。二十年来改革的实践证明,仓储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有政府机构改革的支持,以打破部门分割,为国内仓储市场统一创造条件,其次需要流通体制和物流体制的改革作基础,使商流引导物流,物流促进商流的发展,进一步改变目前仓储市场明显落后于商品流通、仓储游离于物流系统之外的状况。再次需要财政、金融、价格、税收等体制改革的协调进行,为仓储体制改革提供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

仓储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仓储也是整个物流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在探索物流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积极进行仓储管理体制的改革,能够为物流体制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由于仓储是贯穿于物流过程之中的经济活动,而传统意义上的仓储、仓库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将逐步被配送、物流等概念所取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仓储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理解为物流体制的改革,这样,如果有一个统管物流的权威机构的话,就能够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仓储业的全局。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的今天,可以由经贸委牵头,组成非常设性质的仓储统管部门,来完成经济转轨变型时期的统管任务,也可以委托行业协会如中国仓储协会、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等行使相应的权力,完成管理职能,在时机适当、条件成熟时将仑储管理纳人物流管理部门。

在改革的进程中,首先要加强仓储市场的宏观调控,这应作为今后仓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说明,计划经济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完全地放开搞活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只有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才能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样仓储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在脱离旧体制羁绊的同时,客观上需要加强统一管理并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至少应具有建立布局合理的仓储体系、指导和规划仓库建设、以市场经济观念引导仓储业的发展方向等职能。

十五大以后,改革的力度加大,所有制结构和机构改革正紧锣密鼓地迸行,这给仓储(物流)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职责明确、具有相应职能和权限的统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是不易做到的。因此在改革原有体制、创立新体制的过程中,必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先进的物流理论为指导。在我国,物流理论的引进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在理论上为仓储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果说在前二十年当中,物流理论远远超过我国旧管理体制和计划经济的实际的话,那么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今天,应以物流社会化、系统化和市场化的理论来指导实践,结合我国实阮情况大胆创新,在协调各部门管理的基础上体制有所突破,力争解决新旧体制的彻底转换和加强宏观调控两大难题。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必要的权威统管机构还远远不够,还有更重要的调控手段问题。调控手段如果不恰当的话,无疑会使管理机构失去应有的作用。

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来看,应较多地采取经济、法律等间接调控手段,辅以必要的流通政策,来引导仓储业的发展,更多的情况下要以市场机制调节为主,只有当遇到市场本身无法解决,间接调控又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能动用行政手段。根据目前仓储市场散乱的局面,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制定仓储法规。法律法规是目前仓储市场最薄弱的环节,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各部门仓库管理法规,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仓储业的发展需要,尽快制定一部规范仓储市场行为的法现,既是保护仓储企业平等竞争的需要,也是保护国家财产和用户利益不受损失的需要,还可以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仓库技术标准、仓库布局和建设,以及仓库用地、安全和环保措施等内容。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仓库法》正在制定当中,不久就可以出台。

其次要做的工作是制定指导流通的宏观经济政策。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尚未制定过一项完整的流通政策,同样,也没有统一的物流、仓储方面的经济政策,这与旧体制有密切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呼唤宏观指导性较强的流通政策。制定流通政策的出发点是完善流通网络,相应地仓储设施建设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包括投资主体、技术开发和引进等,以引导仓储市场主体联合经营、协调发展,可较好地避免盲目建设。第三,加强宏观调控还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和完善流通信息系统,包括仓储信息系统,这一点已经得到许多实际部门的重视。如铁路物资总公司某仓库已着手迸行此项工作,上海商业储运有限公司也认为建立仓储信息系统势在必行。建立仓储信息系统可集中地区、区域甚至全国的仓储供求信息,使仓储企业和用户更清楚地了解仓库、储存的静态和动态状况,及时掌握仓储市场信息,能进一步根据市场信息及仓库分布信息调节库存,避免或减少由于信息闭塞所造成的忙闲不均、盲目吸资建库等间题。由此可见,建立和完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促进宏观调控的作用。例如,国家经贸委、内贸、外贸等部门联合组建的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工业企业、商业、乡镇企业的库存商品近17000亿元上网,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大量信息,促使货源流向趋于合理和有序,有利于打破地区、行业、部门界限,加强横向或纵向联仓份与漫瑜合经营。

目前,许多仓库已经采用仓库管理系统,使用计算机管理收料单、在库单、领料单等物资进出原始凭证,在此基础上,由国家经贸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组建全国仓储信息系统,同时分别组建物资集散地、交通枢纽、港口码头、航空站点等仓储信息子系统,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应用于宏观管理,把仓储市场上的宏观、徽观信息及时而准确地传达给用户和仓储企业,使仓储市场的管理和经营趋向一体化。除此以外,从现代物流的观点来看,仓储是物流的重要功能之一,仓储还是整个物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原有的部门管理、仓库功能单一、独立存在的形式被系统管理、仓库功能多元化、与物流系统融合在一起的新格局所取代之后,仓储将不是独立于物流系统之外而单独存在的,它是贯穿于物流过程之中的,即改革仓储管理体制一定要有系统的观念。

经过改革后的仓储管理体制呈现出下列特点:具有一个全国性的统管机构,此机构可不单设,由国家经贸委组织铁路、交通、民航、工商、财政等部门,成立非常设机构,负责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基本上形成高效宏观间接调控、法律法规完善、管理统一的仓储管理体制可以基本上解决部门分割、地区分离等老问题,也可基本改变目前无主管部门、无法律监督、宏观调控无力、管理分散的无序状态,从而使仓储体制实现了超越行业、横跨部门的开放式管理模式,能更好地顺应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改革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魏小荣.同心协力,推进物流事业不断发展.商品储运与养护,1997(5)

2郁士祥.国有商业储运企业改革要抓好四个“突出”.商品储运与养护,1997(6)

3上海商业储运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储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变的途径.商品储运与养护,1997(5)

4柯常波.仓储市场呼唤仓库法.商品储运与养护,1997(6)

5徐文彩、沈绍基.发展物流配送中心的几.氛看法.商场现代化,1996(11)

仓储管理方法篇4

【关键词】仓储成本仓储管理对策

仓储就是通过仓库对商品进行储存和保管的活动。控制仓储成本,对于降低企业总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却很少得到企业的重视。部分企业虽然注意到了应该减少库存、加快物资的周转,但不知如何去做。本文通过对仓储成本的分析,探讨降低仓储成本的对策,以提高企业的仓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一、仓储成本分析

仓储成本是指企业在开展仓储业务活动中各种要素投入的费用之和,包括为仓储设施和设备的投资、为仓储保管作业中的活劳动或者物化劳动的消耗,具体内容涉及保管费、折旧费或租赁费、修理费、装卸搬运费、管理费、仓库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等。

首先,通过分析仓储成本,可为企业制定仓储经营管理计划提供依据。企业在制定经营管理计划时,自身的经营能力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仓储成本又是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通过仓储成本的分析,能帮助企业选择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方案制定经营计划,增强企业竞争力。

其次,分析仓储成本有利于加速企业的技术革新和现代化建设。仓储成本分析有利于企业完善仓储制度,健全仓储体系,推动仓储技术革新,为提高企业仓储管理水平和仓储设施设备改造提供依据。仓储企业要提高仓储能力和仓储效率必然要进行技术革新,但是必须在准确的成本核算和预测的基础上才能提供保证。

最后,分析仓储成本,为企业的劳动管理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通过仓储成本的控制考核仓储人员,不仅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而且提高企业仓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降低仓储成本的措施

一是采用aBC管理法进行仓储管理,降低仓储成本。

aBC管理法,又称aBC分类法,是运用统计方法从多个项目或多种影响因素中找出主要矛盾的管理方法。

aBC管理法用于企业管理,通过对备件的品种、资金占用量等因素的统计分析,确定管理的重点对象和一般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以取得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好的经济效果。一般地说,aBC管理法分为以减少储备资金为控制重点,根据各项备件耗用的金额占当期备件耗用总金额的比重依次排序,同时人为地划定一个标准将备件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是指金额大、数量少,对生产影响大的项目,a类备件的品种约占全部备件品种的5%~10%,而资金占用额却占全部备件资金总额的60%~70%;比重次之的划为B类,B类备件的品种约占全部备件品种的20%~30%,资金占用总额占全部备件资金总额的20%左右;低值易耗的备件划为C类,C类备件品种最多,占全部备件品种的60%~70%,但资金占用总额却仅占全部备件资金总额的15%以下。

二是采按照“先进先出”的储存准则,减少仓储物的保管风险。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成本流转假设对存货的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的方法。以先进先出法计价的库存的商品存货则是最后购进的商品存货。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商品的价格总是有所波动的,在物价上涨过快的前提下,由于物价快速上涨,先购进的存货其成本相对较低,而后购进的存货成本就偏高。这样发出存货的价值就低于市场价值,产品销售成本偏低,而期末存货成本偏高。但因商品的售价是按近期市价计算,因而收入较多,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不符合配比原则,以此计算出来的利润就偏高,形成虚增利润,实质为“存货利润”,减少仓储物的保管风险。

三是实现仓储的自动化、立体化。仓储的自动化立体化是仓储业发展的方向。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现代物流系统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节约用地、减轻劳动强度、消除差错、提高仓储自动化水平及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和操作人员素质、降低储运损耗、有效地减少流动资金的积压、提高物流效率等诸多优点。实现仓储的自动化立体化,主要是引用多种自动化系统硬件设备及软件产品,如不同类型的库存管理软件、系统仿真软件、图形监控及调度软件、堆垛机输送机控制软件、条形码识别跟踪系统、货位探测器、高度检测器、输送系统、码垛系统、自动输送小车等产品,提高仓储作业效率。

四是对仓储人员培训。目前,企业中的仓库管理员缺乏专业的与系统的指导,出现“每天在仓库中而无视仓库”的不足认识,因此,对仓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显得尤为必要。仓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仓储管理的流程、仓库运作成本、缩短叉车工、理货员达到熟练精通程度的时间、学习团队的价值观、文化及仓管形成积极的态度,努力做好现场管理工作,适应工作群体和规范。作为一个现代的仓库管理员,必须具备许多现代化的仓库管理知识,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适当地规划仓库的布置,安排好无聊的存放,把握好无聊进库、入库的质量与数量,妥善安排装卸运输,以使仓库的整体工作效益实现最优化,真正做到“仓库越小越好,没有更好”。

除了上述一些措施外,只要企业重视仓储这个区域,还可以从中挖掘出许多降低成本的潜力。企业不仅要重视内部的仓储管理,而且要关注外部的仓储管理。如果在各个环节都能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那么一定会得到可观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供应链也会得到改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仓储管理方法篇5

【关键词】仓储管理;人才培养;教学设计

《仓储管理基础》是装备保管技术专业学员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讲授仓储管理的规划计划、仓储业务管理和仓储专项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1课程地位作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员系统地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知识,熟悉仓储管理具体业务,掌握仓储管理基本技能,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仓储管理问题,打牢专业基础,锻炼组织指挥和科学思维的能力。课程具有部队管理与装备技术、保障指挥与操作应用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内容与岗位任职联系紧密。

2教学对象分析

学员为士官大专学员,经过基础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先行课学习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物理学等基础课,具备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基础。但是学员对于部队仓储管理方面的认识缺乏深度,理论层次不高,知识不够全面系统。

一是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差别较大。虽然大专学员整体的学历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是,由于士官大专学员多为部队考学,有的是已经转为士官,有的是士兵,有的具备大专学历,有的只有高中学历,在学历层次上和文化素质上有一定的差别,因此知识掌握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此外,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部队装备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这些都对士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大多数士官对高科技知识了解甚少,由于对新装备原理了解不够,不能更好地发挥其战斗性能,影响了新装备的训练。

二是从事岗位和专业技能存在差距。士官大专学员一般的为部队士兵考学进入军校学习,入学前从事不同的岗位,部分学员与所学专业相同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仍存在着部分学员对所学的岗位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一些学员自身军事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弱,缺乏应有的业务知识,对新知识了解不多,对新装备操作使用不熟练,自身技能不过硬。

三是管理水平相和组训能力存在不足。部分学员入学前为士兵,缺少相应的管理经历和管理实践,加上对军事理论缺乏系统学习,对部队管理和军事业务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组训能力存在不足。即便有过士官经历的学员,由于资历浅,缺少组训实践,存在训练的方法单一、不灵活,讲问题现象的多,指出问题根源的少,致使组训能力在低层次循环,效率低下。

3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对象特点,对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既使学员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又提高其能力和素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仓储规划管理、仓储业务管理和仓储专项管理三大模块。

侧重仓储基础理论教学。仓储规划计划管理部分主要讲授仓储规划、计划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基本模型,属于仓储的上层规划和设计的内容,对于开拓学员视野,提高管理水平有所帮助,对具体的规划方法、原则和要求要精讲。

强调仓储业务管理内容。仓库业务管理部分包括入库、保管、搬卸装运、包装、出库、温湿度等业务活动,是本课程的重点,需要重点掌握,应结合部队管理实际,增加案例分析内容,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一些管理的理念、原则、方法、策略和业务流程,是本课程的核心和重点,必须讲深、讲透。

突出仓储重点管理内容。仓库专项管理,包括信息管理、安全管理、战备管理、现代仓储管理等内容,内容针对性、实践性较强,应结合学员在部队工作过的实际,结合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重视实践能力和管理理念的培养,着重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要使学员通过学习后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是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精讲,伴以自学、讨论、实操和作业,针对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是层次分析法提高逻辑能力。针对仓储规划的不同层次,从顶层的仓库分布和组合、库区的布局、库房的布置、设备设施的规划、仓储计划等几个层面,逐层层展开具体内容,提高学员管理能力。

二是案例分析法深化管理理念。一方面,增加部队实际管理的图片、影像资料的内容,使学员真实感受到军事仓储管理的具体工作,增加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针对部队仓储管理中的规章制度、规范和要求,展开分析和讨论,引导学员自主思考,结合自己特点和军械仓库管理的规定,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启发学员思考不同的仓库、不同器材的管理方法的不同,专项管理的重点等。

三是个性激励法激发学习兴趣。由“千人一法”向因材施教转变,讲求教学方法的个别化,根据个体或群体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使每个学员在交流互动中,固强补弱,提高全面素质能力。结合学员在部队的不同工作经历和个人特点,结合仓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引导和安排学员进行专题和具体问题的讲解,发掘不同学员的潜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培养。

四是启发引导法培养思维能力。对库存控制模型、储备预测模型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引导学员自主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人数较少,适合小班授课,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由“一言堂”向“多言堂”转变。对于仓储出入库业务管理的内容,由教员讲解为主,改为增加教学互动环节,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锻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仓储管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是试验实作法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库区网络布线综合实验、库区防盗报警信息处理实验、自动化立体仓库控制实验,以及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实作,提高学员动手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六是案例大作业提高综合素质。根据向实战聚焦和向部队靠拢的教学要求和学员实际情况,结合学员知识和能力水平,利用学员具有岗位任职经历的情况,布置课程案例作业,收集整理设计仓储管理案例,安排学员进行案例作业答辩,提高学员综合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松林,赵湘,吴建明,等,编.军事装备管理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9:350.

[2]吴应进.新军事变革与军队信息化人才建设[J].军事经济研究,2004(8):64-67.

[3]苏海丁.军队管理人才培养浅见[J].国防大学学报:军队建设研究,2007(4):47-48.

[4]张忠福.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管理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2(1):104-107.

[5]陆海燕.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中的误区、盲点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68-169.

仓储管理方法篇6

关键词:降低仓储成本方法

为了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很多企业利用仓库存储一定数量的物资。仓库存储哪些物资、每种物资存储数量多少、存储时间要多长等等这些问题一直成为仓储管理的主要课题。而对于物资来讲,仓储是没有生产加工过程的,是没有附加值的,从而很多人认为仓储过程本身并不创造价值。但本文认为,虽然仓储不创造价值,但仓储管理的科学性注定了仓储可以为企业尽可能的节约成本。从而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一、仓储成本包括哪些方面

仓储成本主要包括为订货成本、物资的资金占用、出入库效率成本等。订货成本是指物资从供应商处采购回企业所发生的运输、搬运、保险等成本。物资的资金占用成本是指物资在库期间,所对应的资金是不流动的,从而对企业的资金流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带来的成本。出入库效率成本是指因为物资物理位置不同,而导致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移动物资而付出的成本。

二、实现降低仓储成本的方法

(一)实物管理

仓储的实物管理是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主要分为仓库规划、实物摆放、标识系统、物资维护等方面。

1、仓库规划

(1)仓库选址

仓库选址一般有如下几个要求:一是运输方便,一般要选在离主要道路较近的位置建设仓库,并且所经的道路要宽敞、转弯较少,这样有利于各类物资的运输。二是场地要水平,有利于物资装卸摆放方便。三是要距离所服务的车间部门距离较近,最好处于各车间部门的中间位置,这样能够以最短的距离辐射到周边的车间部门。四是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适应未来一段时间的生产经营发展需要。

(2)仓库内规划

一是要对所需存储的物资进行统计,确定物资的种类、每种物资的存储条件、结合生产计划统计需存储的数量等,这样有利于确定每类物资所占用仓库的空间大小。

二是对体积大、重量重的物资尽量规划到离出入口较近的位置,这样有利于运输及搬运。

三是仓库内的道路宽度要适当,太宽会挤占仓库内有限空间,太窄又不利于搬运。尤其是一些大件物资,要考虑机械搬运时所需要的。如果仓库是利用已存在的厂房改造而成,则需充分考虑库内的门、窗、光、柱、灯等因素,根据各类物资的存储条件和所需要空间,较合理的规划各类物资的摆放地点。例如:仓库大门较窄,车辆无法进入,一般用于存放小件物资。相反如仓库大门较宽敞,货车、叉车可进入库内,则可存放大批量物资或大型物资,并可利用卡车直接运进库内或叉车装卸。

2、实物摆放

(1)货架

为了与仓库内部环境匹配,并节约成本,货架一般要自行制作。货架的层数与库房高度结合考虑,长度不要过长,以2-3米为宜。

(2)货位号设计

货位号是直接定位各类物资存放地点的“地址”,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找到物资所在地点。我们要对仓库内的区块、货架上的货位按一定规则编号,即货位号。以下给出一组货位号的例子。货位号由7组、每组2位数字、共有14位数字组成。从前到后每组数字的含义是(子)公司号、仓库号、区位号、架号、层号、位号、子位号。

例:货位号:05020102030401,含义为:05号子公司的02号仓库中01区位02货架03层04货位01子货位

(二)系统管理

1、标识系统

对仓库内的区域、道路、货架都要漆成不同颜色,用以标识不同的区块和功能。在仓库的明显位置上帖上标签,标明仓库号;在区位上标明区位号;在货架上标明货架号;在每一层标明层号;在货位及子货位上标明货位号及子货位号;在货位上要粘贴标识卡,上面要记载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关键信息,甚至领用记录等。

2、电子系统应用

利用电子系统在各类物资的入库记录上直接标明其存放的货位号。这样有利于快速出库及物资盘点工作。

(三)成本管理

对于仓储的成本管理,我们会从采购(采购周期、安全库存、经济采购批量、最小采购批量等)、保管、出库等方面讨论。

1、采购

(1)采购周期

是指采购该批物资所需的时间。采购周期对于加强仓储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2)安全库存

是指在采购周期内,生产经营耗用的物资数量。当该类物资的存量跌到安全库存量时,采购部门应立即进行采购,以免影响生产经营。

(3)经济采购批量

Q*=SQRt(2D*a/H)

Q*--经济订货批量D--商品年需求量a--每次订货成本H--单位商品年保管费用

(4)最小采购批量

有些物资对最小包装是有限制的,所以在采购时,一次采购只能超过最小包装的量。

(5)以上几项要结合生产经营情况,综合运用,计算出适合本企业的安全库存,并于库存量到达安全库存后,立即启动采购程序。

(6)在物资采购到企业后,仓储部门要对物资进行验收,并立即根据物资的特点,按照物资分类和仓库的区位划分进行分类分位摆放。同时在仓储管理系统中录入价值、数量、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存储货位、保质期、存储环境要求等信息。

2、保管

(1)aBC管理方法

aBC管理法是对仓储物资按其价值大小来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的方法。对于价值高的物资要重点管理,对价值较高的物资要进行次重管理,对于价值较低的物资进行一般管理。

(2)物资的保养维护

对物资的保养维护要注意温度、湿度、防锈、防霉、防虫等方面,不要因为存储环境问题造成物资变质、变性和损失。

温度要注意仓储物资对温度的要求,采取单独区块进行温度调节,满足仓储要求。有些物资对湿度有特殊要求,要采取对应措施,如对在干燥环境下存储的物资,需要定期排湿。需要防锈的物资要打上专用油,防止生锈。防霉防虫等也要进行相应的药品处理。

要建立物资的定期保养维护和检查制度,要责任到人、标准到位,并且要留下工作记录,以备后期进行跟踪检查。仓储部门要按照检查制度,对物资维护保养的状况进行检查。

3、出库

按以上方法对仓库进行区位规划后,可做到“即时出库”,即在电子系统上找到要领用的物资后,同时就可以直接定位实物所处的位置。在根据不同物资的特点进行仓库区位规划后,也有利于各种物资在搬运、运输方面的出入库工作,实现即时出库,极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出库管理成本。

(四)动态管理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及不同阶段的目标,对仓储管理也应做适度的调整,比如各种物资所占用空间的大小、摆放位置、堆码方式等等,都可以做出调整,以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

三、结束语

经过以上措施对仓储进行管理后,企业会不断地探索仓储最佳存储量,总体趋于降低仓储物资数量,减少资金占用,加快了存货周转率,从而为企业降低了成本,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仓储管理》王文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09出版)

[2]《物流企业仓储管理与实务》真虹、张捷姝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07出版)

仓储管理方法篇7

[关键词]仓储管理;RFiD技术;室内定位;物流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211

我国的GDp已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物流事业的大发展,仓储是物流领域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仓储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物流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仓储管理信息化是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流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仓储管理信息化已进入快车道发展时期。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文件,文件中明确了物流业的发展战略,指出“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国家的重视极大地推动了物联网等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技术)的应用。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信息获取技术,特点是非接触、快速、精准、大容量、高环境适应性等,它的出现与推广改变了仓储管理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仓储管理信息化的飞跃,仓储管理无论在信息获收、传输、处理与应用各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RFiD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给大型仓储管理中的货物实时定位查找提供了一种实用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大型}储管理的效率。

1RFiD与室内定位技术

11RFiD技术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典型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无线电信号空间耦合原理,实现非接触信息自动获取电子标签内信息,在防碰撞技术支持下,可以实现多标签的信息读写,并且具备高速运动目标的准确识别与读写能力,RFiD系统使用快捷方便,特别适合恶劣环境下的信息自动采集。RFiD系统一般由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天线和中间件组成,电子标签存储的信息容量较大,可以存储iD和一定数量的物品信息,比较适合仓储货物的信息标识,RFiD中间件是完成RFiD设备接入应用系统的软件,主要完成读写器管理、数据采集和系统指令传达,读写器通过串口或网口等多种方式与上位机通信实现数据交换。

RFiD基本工作原理:首先由RFiD读写器发出无线电信号,使得有效范围内的电子标签被激发,激发后的电子标签通过发射相应的无线电信号回送出电子标签内的相关信息,完成信息的交互,控制信息和标识信息通过接口与上位机通信。电子标签有无源、有源和半无源三大类,系统的工作频率分微波、超高频、高频和低频。

12室内定位技术

定位技术的应用现在已十分普遍,各种基于位置服务(LBS)的app已被大众所接受和广泛使用,GpS和北斗导航定位已深入人心,但是这些定位技术应用的最大特点或者说最大缺点就是适合于室外定位,由于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导致无线信号无法穿透障碍物,因此无法做到室内有效正常工作。室内定位技术是在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成熟后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已成为定位技术应用研究的一热门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室内定位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技术有a-GpS、红外、超声波、光跟踪、超宽带、射频识别(RFiD)等多种技术。这些技术应用的成熟案例不少,特别是基于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应用日趋成熟,结合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标识和自动获取能力,在物流仓储信息化中得以极大的重视与应用。

2仓储管理信息化

21信息化管理发展与必要性

仓储作为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很关键一节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早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物资还不十分丰富,物流行业处于低层次发展,仓储空间与物品种类和数量都不大,对仓储管理要求不高,一般的手工管理基本上都能较好完成,但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几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质的变化,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仓储管理的发展从手工作业到现在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一个进程。传统的仓储管理大多依靠人工作业的一个低效率过程,以纸张文件为载体来记录、跟踪货物的进出信息,这种管理模式的缺点是:工作量大、容易出错、作业能力有限、效率低下等;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仓储管理进入了初级信息化时代,大多采用了人工加计算机的管理模式,仓储物资信息数字化与纸质记录并存,相对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成熟应用,仓储信息化管理进入了无纸化的新时代,实现了仓储管理的网络化;现在,大数据、云计算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仓储信息化管理进入了崭新的时代,完全彻底地解决了仓储管理从信息的自动录取、传输、处理到应用的智能化、自动化。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仓库的容积越来越大,存储物资的种类与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进出仓库的频率更是指数级提升,仓储作业已十分复杂和多样化,传统的和早期的计算机化管理模式已不可能完成仓储管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行工作效率,成为经济发展新瓶颈,现代仓储信息化管理成为必由之路。

22现代仓储信息化管理

现代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是解决传统仓储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达到全面提升仓储管理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给予企业节约生产成本和增强企业竞争力。它采用RFiD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仓储物资的管理实现自动化标识、库存与物资定位、物资调拨、自动化盘点、实时报表统计等一系列自动化操作与管理。其中,RFiD电子标签具备的非接触式标识与读取信息技术在仓储信息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角色。

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主要采用电子标签作为信息存贮来标识物体,实现对仓库货物进行检验、出入库、调拨、移库移位、盘点等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读写,达到对仓储货物状态的实时动态掌握,确保仓储货物、货位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合理配置,提高仓储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以下主要功能:非接触式自动精确地更新各种信息;查询和跟踪货物信息;货位查询并动态分配货位,有效利用仓储空间;实现人力与货物资源的动态调控;仓储物资的综合盘点;仓储物资查找自动化和统计报表的自动汇总与生成等。仓储管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信息管理子系统。负责进出库货物计划制订和下达,数据库信息的维护与管理,各种报表的汇总与生成;二是现场管理子系统。负责各类电子标签管理,库存与库位调控,作业指令;三是管理执行子系统。完成出入库、移库、盘库等作业操作,并实时上报执行结果信息。

3RFiD室内定位技术应用

31RFiD定位技术

RFiD电子标签具有对仓储货物电子标识的能力,也同时具备室内所标识物体的定位功能。基于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按定位对象可分两种方式:一是标签定位,也就是使用一个或几个读写器对标签目标定位;二是读写器定位,也就是利用若干个标签对读写器对象的定位。相对来说读写器定位应用较少,主要以标签定位应用研究居多,在仓储管理系统中采用标签定位技术来对货位和货物的定位应用。标签定位技术依据采用测量技术不同,又可以分“接收信号强度方法”(RSSi)、“到达角度方法”(aoa)、“到达时间方法”(toa)和“到达时间差方法”(tDoa)四种。以上四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各有特点,依应用条件不同而不同。

32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仓储管理已显得比较复杂和繁重。物流行业的大发展对大型仓储的需求越来越多,大型仓库的面积与容积都比较大,货柜货架众多,货物种类多并且数量大,这些导致了仓储管理的复杂性,其中货物与货位的寻找就会变得困难,特别是发生错位错放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寻找到错位的货物有时显得十分重要。在仓储环境下的定位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静态定位;另一种是动态跟踪定位。仓储货物具有物品位置变化大和种类流动快的显著特点。根据货物品种的不同对RFiD定位电子标签也有重要影响,相应的定位技术也有各自的要求。

仓库存贮物品的种类有其随意性,但RFiD电子标签对一些物品相对敏感,如金属制品。因此电子标签的选择很重要,对于一般的仓储来说,选择标签定位系统在成本管理方面显得有较好的优势,目前无源标签的应用使得定位系统的成本进一步得以降低,技术上也基本成熟应用。在充分研究仓储环境因素及系统成本考量情况下,现代仓储货物与货位定位系统可采用基于无源信号指纹识别(RSSi)定位方案来实现。无源RSSi定位系统由RFiD标签、天线、读写器和相应的软件组成。基于“信号指纹”的定位方法包括三个方面:部署场地规划、信号指纹库采集、信号指纹匹配。首先是对部署场地进行规划。即确定每台接收机(天线,RFiD阅读器)所处的位置并进行记录。在部署接收机之后,需要进行信号指纹的采集(训练阶段)。具体方法是对需要定位的区域进行网格化,采集网格位置处的“指纹”,并存入数据库中。在整个信号指纹库采集工作完成之后,系统便可以得到区域任意位置的信号指纹。在信号指纹匹配阶段,位置服务器首先确定货物所处的母区,即大致位置。然后根据接收到该标签的接收机编号,以及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的强度在位置服务数据库中进行匹配。最终返回相应的地理位置信息作为该货物所在的实时位置。

4结论

物流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仓储管理已从人工方式快速进入了智能化、自动化的时代,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仓储管理信息化增添了无限的可能。本文对现代仓储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了一些探讨,简要论述了RFiD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特别针对RFiD室内定位技术在仓储管理中应用做了一些分析,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相信随着对RFiD室内定位技术的深入研究,必定会在将来的物流管理中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新基于RFiD技术的现代仓储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物流技术,2014(21):454-457

[2]李丽娜RFiD室内定位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5(9):1-3,96

[3]薛彩姣基于RFiD的消防t室内定位技术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5(7):11-13

[4]宋纪恩基于全流程可视化的仓储管理信息化提升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4):89-90

仓储管理方法篇8

关键词物资仓库管理问题优化措施

在物资仓储的实际管理中,具体的管理工作包括制定物资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以及储备管理等多个重要的环节,并且,管理的内容相互影响,存在一种制约的关系,也可以将所有物资管理的工作看成是一个整体。从事物资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足够的重视具体的管理工作实现对物资进行的有效管理,并有效地降低使用的生产成本,最终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物资仓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资仓储具体的管理模式仍然比较滞后

明确物资仓储具体的安全管理规范是所有工作的重要基础,结合目前我国具体的物资仓储工作进行分析,管理的模式仍然比较落后,大部分企业具体的物资仓储工作仍然采用的是以往粗放的模式,缺乏明确具体的管理方向,同时,并没有符合企业具体实际情况的物资仓储的相关管理体系,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如今,我国的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企业内部的物资仓储也在不断变化与革新,但是,在具体的物资仓储管理工作中,仍然没有将新的物资编码融入进去,最终导致物资仓储管理相关工作的整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

(二)缺乏先进的物资仓储设备

物资仓库是完成物资仓储的重要因素,同时物资仓库中所有存储设备自身的质量问题也直接影响仓储管理的整体效果。如今,我国大部分企业中,具体的物资仓库相应设备仍然无法满足实际的具体需求,缺乏先进的仓储设备。部分发展比较滞后的企业,具体的物资仓储管理工作仍然利用人工挑选并且人工搬运的基本方式,这也直接导致物资仓储管理的具体工作效率比较低。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得知,利用传统的物资仓储设备与现金的设备相比,大部分传统的设备反而会花费大量的成本资金,并且直接影响整个企业最终的经济效益。

(三)物资仓库具体的归属问题仍然比较分散

在物资仓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的结合物资具体的应用情况,对仓库中的所有库存进行及时的安排与整理,从而有效的保证所有仓库存储具体的平衡度。如今,大部分企业内部相应的工作部门中都设置了对应的仓库,并且明确具体的隶属部门。因此,在物资仓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想要明确的核算所有的资产情况也会变得更加轻松。但是,这样的方式也存在缺点,大部分企业都无法对所有的储存物资进行整体的管理,从而严重的影响所有物资的正常流通。另一方面,所有物资仓库之间无法进行及时的交流以及沟通,这也会直接导致企业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无法实现共享,非常容易出现物资重复采购以及物资严重浪费的现象。

二、针对物资仓储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物资仓储管理体系

在实际的物资仓储的管理工作中,想要有效的保证物资仓储管理工作具有的合理性,需要制定完善的物资仓储管理体系,并将科学的管理体系作为一切工作重要的引导。完善物资仓储管理具体工作的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物资管理的科学理论,任何的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都需要存储相应的所需物资,从而有效的保证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顺利地完成。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出现了任何的物资积压,都有可能会增加管理工作的难度,更严重的是造成企业物资的严重浪费,甚至会对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严重的影响。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利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物资的整体存储量,避免出现严重积压的情况,有效地推动企业物资仓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采用零积压的相关管理理论,这一理论中对企业内部具体的供应能力具有非常严格的规定,需要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进行合理的调整。

(二)提升所有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实行生产责任制

企业内部的领导在整个物资管理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企业领导对物资管理具有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决定了所有物资管理工作人员具有的管理能力。企业想要不断完善物资仓储管理的相关工作,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企业领导以及所有工作人员具有的责任意识,提高所有工作人员对企业物资仓储工作具有的重视程度,并将存储的落实到每一位员工手中,明确责任以及权利。第二,明确管理人员具体的工作内容,让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在思想意识上能够清楚的了解企业物资管理具有的重要作用。第三,落实物资管理的承包责任制,并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承包制度,安排相关的人员定期对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具体的物资管理工作进行及时的记录,充分的了解企业物资仓储管理的具体情况。第四,落实管理工作具体的和考核制度,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物资仓储管理的具体工作进行实地考核,并结合具体的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所述,激发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改进物资仓储管理的工作模式

以往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内部物资管理的内在需求,并存在众多的局限性,为了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内部物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需要充分的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物资管理模式,并对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推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在精细化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尤其是在物资准备入库的环节中,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台账,并且保证在物资进行使用以前,做好相应的审批工作,只有经过审批并且审批合格以后,才能进行生产应用。

三、结束语

任何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尤其是企业内部的物资仓储管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为衡阳技师学院)

[作者简介:庞海英(1981―),女,研究方向:营销,物流。]

参考文献

[1]郑玉英.现代物资仓储管理问题的相关探讨[J].消费电子,2013(22).

[2]葛荣华.浅谈物资仓储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及其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

仓储管理方法篇9

[关键词]合同法证券仓单

《合同法》首次较全面地规定了仓单的主要问题。但《合同法》实施已近13年之久,仓储业并没有广泛采用《合同法》意义上的仓单,更多和更普遍的做法仍然是填发入库单等存货凭证。

一、仓单的性质与作用

仓单代表的是一种权利,为广义证券之有价证券。因为:1、仓单为提取货物的凭证(第387条前段)。2、转让提取仓储物的权利亦必须通过仓单背书的方式进行(第387条后段)。仓单是债权证券、不完全文义证券、要因证券、缴还证券。

仓单具有如下作用:

1.仓单为保管人收到仓储物的凭证。《合同法》第385条规定:“存货人交付仓储物的,保管人应当给付仓单。”该规定明定给付仓单为保管人的法定义务,保管人亦不得在仓储合同中以格式条款排除该义务。一旦保管人给付仓单,即表明保管人已经收悉仓储物。

2.仓单是仓储合同的证明。当事人以口头或者其他形式订立合同时,仓单为仓储合同内容的证明。当仓单转让后,仓单的记载内容为保管人所承担义务的内容的最终证明,仓单持有人与保管人基于仓单这一有价证券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3.仓单为提取仓储物的凭证。储存期间届满,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应当凭仓单提取仓储物(第392条)。换言之,保管人只能在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出示仓单后才能交付仓储物。

4.仓单是持有人对仓储物拥有权利的初步证明。一方面,仓单持有人可以出示仓单后要求检验仓储物、提取样品等;另一方面,仓单持有人可以通过转让仓单而转移提取仓储物的权利。持有仓单就是拟制占有仓储物。

二、仓单应用中的法律问题

1.仓单的填发

《合同法》第385条规定:“存货人交付仓储物的,保管人应当给付仓单。”依该条的文义,无论存货人是否需要仓单,保管人均应填发仓单(第385条),存货人提取货物时也应当出示仓单(第392条)。

这种规定并不符合将仓储合同权利仓单化(提取仓储物权利证券化)从而便利货物流通之本意,反而使保管人与存货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复杂化。意大利民法典、我国台湾民法以及德国、日本商法、韩国商法等立法例均规定,应存货人的请求,保管人才出具仓单。这种规定一方面符合实际交易状况(如存货人不打算转让提取仓储物之权利而不需要仓单),另一方面将是否通过仓单转让而转让提取仓储物的权利,留待存货人决定。这种规定真正体现了私法自治的理念。现行法下,宜将第392条理解为命令性规范,如当事人不要求填发仓单的,保管人可不出具仓单而仍然填发入库凭证。

2.仓单填发的时间

《合同法》没有规定保管人填发仓单的具体时间。结合第384条关于保管人对入库仓储物进行验收的规定,以及第386条仓单记载事项之仓储物的规定,应理解为保管人给付仓单的时间在存货人交付仓储物且保管人验收货物之后。因为:(1)存货人交付仓储物为保管人填发仓单的根本性前提,无仓储物的交付自然无所谓填发仓单。(2)仓单保管人验收入库仓储物为保管人填发仓单的必要前提,否则仓单无法真实记载“仓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包装、件数和标记”(第386条第2项)。

3.仓单记载事项

《合同法》第386条规定了仓单的记载事项。该规定与我国台湾民法以及日本、法国、德国其他各国立法对仓单记载事项之规定,实质内容基本一致。但我国《合同法》规定仓单应记载仓储物的损耗标准,这是其他立法例没有规定的记载事项。

尽管各国法律均规定了仓单应记载的事项,问题是仓单欠缺某项或若干记载事项,是否影响仓单的效力?日本旧时判决和部分学者认为,欠缺某项内容即足以使仓单无效,但其后的判决及多数学者均认为,即使欠缺某些记载,但如果仓单的已记载事项足以知晓仓储物的性质和数量,仍然有效。此解释值得赞同。

4.仓单的种类

《合同法》第386条关于仓单的记载事项之第一项即为“存货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也就是说,仓单的抬头应当具体明确。因此仓单有记名式抬头自无疑义。

问题是如仓单记载为指示抬头或空白抬头,是否该仓单即为无效?

意大利、日本、我国台湾等立法例虽然也规定仓单应记载存货人的姓名或名称,但没有不承认可以为指示抬头的仓单,即记载为凭存货人指示就是记载了存货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我国海商法也规定了提单应记载收货人的名称,但指示抬头的提单也是属于记载收货人的名称。从仓单作为法定指示证券的类型而言,允许指示抬头应为其当然之义。因此,仓单可以为指示抬头。

就仓单可否为无记名抬头,我国台湾以及外国立法与学说可资参考和借鉴。日本商法第599条第2项规定仓单应记载“寄托人的姓名或商号”,学者曾对未遵循该规定之仓单的效力有争论:有主张不得填发无记名式仓单,也有主张可以填发无记名式仓单。自改正商法第59条规定支票法第5条第2款的规定准用于以金钱其他物或有价证券的给付为目的之有价证券,现在日本多数学者认为仓单可以为无记名式。瑞士债法第482条第2款明定仓单可以为无记名式,学者自无争议。德国商法对此虽无明文规定,但法院判例及多数学者均主张仓单可以为无记名式。我国台湾民法亦未曾明文规定仓单可否为无记名式,学者意见也不一致,有认为可以为无记名式,亦有学者主张仓单不得为无记名式。

但依我国法,仓单不应为无记名式。因为:(1)与仓单性质及作用最为类似的提单可以为无记名式,是基于法律的明确规定(海商法第79条第2、3项)。(2)其他具有给付内容的有价证券,如可以为无记名式,则必然基于法律、行政法规的明确规定。(3)对票据这些更应具流通性的有价证券,法律尚且不允许无记名式,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下,仓单这种准流通有价证券则更不应为无记名式,这是举重以明轻之当然解释结论。(4)如果仓单可以为无记名式,则可能凭交付而转让,既不符合《合同法》第387条关于仓单背书转让须经保管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规定,也必将在一定程度使该条规定形同虚设。(5)仓单表示的权利为提取仓储物,该权利的特性在于债权,根据债权相对性的原理,不明示债权人,债务人不能履行给付义务。在逾期不提货时,保管人也难以依《合同法》第394条向仓单持有人催告。因此,仓单的种类有二:记名仓单、指示仓单。

5.仓单的填发份数

关于仓单的填发份数,各国立法例有三种:一单主义、两单主义、一单与两单并用主义。以德国法为代表,包括美国、荷兰、西班牙等采一单主义,保管人仅填发一张仓单,该仓单既可以转让,也可以出质。以法国法为代表的立法,包括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日本、我国澳门等采两单主义,也称复券主义,保管人填发两张仓单,一为提取仓单,用以提取仓储物,并可以转让,一为出质仓单,用以出质作为担保。以俄罗斯法为代表的立法采一单与两单并用主义,即保管人既可以填发一张仓单,也可以填发两张仓单。

我国《合同法》并没有明定仓单的填发份数,但应理解为立法采一单主义,即保管人仅填发一张仓单。理由在于:(1)采两单主义、一单与两单并用主义的立法例,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仓单的份数,一单主义的立法例不规定仓单的份数。我国《合同法》没有规定仓单份数,其立法与一单主义立法例相同,应视为我国采一单主义。(2)我国担保法规定仓单为可以出质的权利凭证,没有规定仓单出质时应使用设质作用的仓单,仅规定仓单可以为质押的权利凭证。这与规定出质仓单之两单主义立法例有别。(3)《合同法》明定仓单为提取仓储物的凭证,担保法又规定可以仓单出质,对法律上的同一概念,除非法律有明文规定,否则应理解为其含义相同,即仓单既可以提取仓储物又可以用以出质。由于仓单既可以提取货物又可以出质,自然为一单主义立法例。

6.仓单的转让

仓单转让就是转让提取仓储物的权利。仓单转让需履行法定的形式,即由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在仓单上背书并经保管人签字或者盖章(第387条),背书和保管人的签名、盖章两要件缺一不可。仓单的背书是指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在仓单背面记载被背书人的名称或姓名并将仓单交付被背书人的行为。

仓单的转让只是存货人将提取货物的请求权转让给仓单持有人,并非仓储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因为:(1)第387条明文规定了仓单转让为转让提取仓储物的权利。并且如果仓单转让仅仅是提取仓储物权利的转让,则保管人不能对仓单持有人行使基于仓储合同对存货人的抗辩,这也有利于仓单的流转。(2)当受让的仓单不能提取仓储物,或者提取的仓储物的质量与仓单记载不符,除非是应当由保管人承担责任的事项,或者风险已经转移至买受人时才发生如此不能提取仓储物或质量不符的事项,否则应当由出卖人承担交货不符的责任。因为出卖人没有履行权利担保的义务。出卖人向买受人交付仓单以替代货物交付时,出卖人应保证仓单所代表的货物与仓单记载一致。

仓单转让必须履行法定的两个程序,即首先由作为出让人的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在仓单上背书,然后由保管人签字或者盖章。仓单出让人的背书行为并不能够导致仓单转让行为的成立,须有保管人的签字或者盖章为表现形式的辅助法律行为方能成立仓单转让行为。

《合同法》尽管没有规定仓单背书的方式,但笔者认为,仓单不允许空白背书。理由在于:(1)指示提单与仓单都是法定指示证券,或称法定背书证券。指示提单可以空白背书转让,是基于法律的明确规定。对仓单可否空白背书转让,法律没有规定,意味立法者并不打算允许仓单也如同提单一样可以空白背书,因此当解释为法律不允许其空白背书转让为妥。(2)我国现行法对票据转让尚且不允许空白背书转让,对流通性差于票据的仓单则更不能允许空白背书转让。(3)如允许仓单为空白背书,则无异于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仓单可以为无记名式。

7.仓单质押

仓单可以质押,仓单质押合同可以是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依担保法第76条的规定,仓单质押合同为实践合同,仓单质押合同的成立时间为仓单交付给质权人时。仓单出质人在达成仓单质押合同的意思一致后,拒绝交付仓单的,质押合同不成立。但出质人应依照《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承担缔约过失之损害赔偿责任。

仓单出质不需要背书,只需当事人就仓单出质达成一致并交付仓单即可。因为:(1)《合同法》第387条规定的仓单背书为转让仓单的程序与要件,换言之,只有在转让仓单时才需要背书。(2)担保法与《合同法》都没有规定仓单出质应当背书,这有别于票据法第30条关于票据出质(将一定的汇票权利授予他人行使)应当背书的立法例。我国立法欠缺有价证券可背书设质的一般规定,如果立法者认为仓单出质应背书,必然会设明文规定。(3)担保法明文规定仓单出质的要件仅仅是订立质押合同并交付仓单。因此,应解释为仓单出质不需要背书,如出质人在仓单上背书,不产生仓单背书的法律效果,也不产生将仓单出质的效果。事实上,我国目前仓储业已经使用的仓单,如各种交易所的标准仓单,均无出质背书的做法与规定。

8.仓单的分割

仓单的分割就是将一份仓单分割为数张仓单,分割后的各仓单数量之总和等于原仓单数量。我国《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仓单分割问题。但学说均认为,应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的请求,仓单可以分割。从鼓励交易的合同观念出发,理应允许仓单分割,方便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将仓储物的部分予以出卖,或者用以出质。但仓储物依其性质无法分割者,或者分割后不能维持仓储物储存时之性质的,不应允许分割,除非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在仓单分割前,经与保管人协商而变更仓储物的品种、数量和质量等。分割后的各仓单除与原仓单数量不同外,其他记载事项应具有同一性。

实务中,仓单分割既可以一分为几,也可以几分为几,即多份仓单整合后再分割为多份仓单,但应当以仓储物的品名、质量、包装等事项以及存货人为同一人为限。分割仓单时,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应当将原仓单交还保管人。

9.仓单的丧失与补救

我国台湾民法及民事诉讼法规定,仓单如遗失、被盗或者灭失的,权利人可以依照公示催告程序,宣告丧失的仓单无效,经法院除权判决宣告仓单无效后,原持有人可以主张仓单上的权利,也可以请求存货人补发新仓单。日本商法第605条则规定,仓单持有人可以提供相当之担保,请求补发新仓单。

依我国现行法,仓单丧失可否依公示催告程序宣告仓单无效,则不无疑义。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章的公示催告程序仅适用于票据,并且民事诉讼法第195条第1款后段明确规定:“依照法律规定可以申请公示催告的其他事项,适用本章规定”,由于《合同法》没有规定仓单丧失可以申请公示催告,故不能依民事诉讼法第195条进入公示催告程序。这无疑为《合同法》立法的漏洞,今后修改民事诉讼法或者《合同法》时应予以补正。实务中如遇仓单灭失,可以在申请人(原仓单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提供担保的情形下,由人民法院裁定保管人向申请人放货,或者换发新仓单。

实务中,如仓单丧失,存货人或者原仓单持有人可以及时通知保管人暂缓放货,保管人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负有协助义务。但仓单持有人能证明其为合法持有人的,保管人应当允许其提取货物。并且,保管人在收到如此通知前,如仓单持有人凭仓单已提取仓储物时,保管人不承担责任。

参考文献:

[1]史尚宽:《债法各论》[m],台湾1981年自版。

仓储管理方法篇10

体系建立

研究制定《出入境货物仓储企业检验检疫管理办法》为总纲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开发电子信息化平台,作为监管体系的核心抓手。建章立制《管理办法》是监管体系的总纲,分监管内容、监管模式和监管组织3层。监管内容方面,对出入境货物仓储企业的资质、储存场地和工作流程提出明确且详细的规定,全面整合卫生监督、商品检验和动植物检疫对出入境货物仓储企业的所有监管要求;监管模式方面,明确了日常巡查和季度检查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出入境货物仓储企业试行分类管理,配套奖惩措施;监管组织方面,整合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各部门资源,构建统一的监管平台,形成检验检疫机构内部的执法合力。此外,编制了《出入境货物仓储企业检验检疫信誉评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指导实际操作的具体规定,确保《管理办法》落到实处。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为该监管体系成功运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构建信息化监管平台为确保监管体系的高效与可持续,设计开发了“出入境货物仓储企业检验检疫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通过梳理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业务流程,确立以“待检货物出保后查验”模式为系统研发的突破口,实现出入境货物查验工作电子预约、电子审核、电子放行和电子提货(图1),此举减少了逃漏检的发生,实现减负、增效、提速,提高了检验检疫机构工作透明度,又初步实现对出入境货物仓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试运行中仓储企业的意见反馈,结合口岸卫生监督工作特点,推进第二阶段系统研发:即针对空港口岸全部出入境货物仓储企业的检验检疫管理系统。该系统设有检验检疫操作界面(图2)和仓储企业操作界面(图3)两个用户端。在检验检疫操作界面,内容包括出入境货物仓储企业信息、仓储企业联系人信息,检验检疫监管评分表及每次检查的计分情况、仓储企业信誉评级等。在仓储企业操作界面,可实时查询该企业的信誉评级和每次检查记录,检验检疫相关工作规定及解读,并设有交流平台,供检企网上沟通。为方便企业用户用会用好该系统,编制了用户操作手册。在系统维护方面,及时更新检查记录,将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网络反馈给仓储企业,并提出整改要求,通过此平台及时。为将网络运行中发生突况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还制定了监管系统应急预案,保证保证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

结果

确立科学合理的企业评价指标根据《管理办法》制定的《出入境货物存储企业检验检疫监管评分表》(以下简称“评分表”),涵盖了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入境货物仓储企业在卫生防控、物流管理和配合施检等方面的各项要求,明确各项目分值,保证了计分评比科学合理,衡量尺度统一规范。为激励出入境货物仓储企业协助检验检疫机构共守国门,评分表设计有加分项,从企业积极主动协助检验检疫机构截获疫情疫病及不合格货物方面印证其信誉水平,以便在更高层次上校验企业的信誉程度。截至2012年5月,空港仓储企业自发配合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在储存场地捕获啮齿类动物2批,协助截获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疫情100多批,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7批。创建切实有效的企业奖惩措施《管理办法》以现有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上海空港口岸特色,通过整合口岸检验检疫执法资源,尝试设计了一套奖惩措施,即根据仓储企业按照《出入境货物存储企业检验检疫监管评分表》中各项规定的执行情况,将企业分成不同等级,拟定对应的奖惩措施。例如,对a类优秀企业,在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本仓待检货物加急查验、单证流转和系统权限等方面给予优惠,使落仓在该类仓库的货主切实感受到便利高效;对C类和D类违规企业,则加大日常监管频次,提升货物开箱比例,直至减少或暂停其信息管理系统的预约权限,增大其运营成本,敦促其认真遵守检验检疫机构的规定,严格执行检验检疫机构的指令。初步实现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管理在体系建设过程中研发的信息系统,成为监管体系不可或缺的工作平台。对检验检疫机构而言,该系统打破了原有的部门界限,加强了内部信息交流,利于统一步调,统一发声,树立执法公信力。该系统有效推进政务公开,检验检疫机构在检查考评后通过该系统公布计分结果,对发现的违规行为提出整改要求,便于企业实时查询,确保监管体系运行公开、公平、公正。该系统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上海空港口岸出入境货物仓储企业数量众多(截至2012年5月,共计129家),且规模不一,经营守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只有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才能实现监管的高效便捷。对仓储企业而言,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查询检查评分结果,获悉检验检疫机构提出的整改建议,提高了整改效率。该系统拓宽了检企沟通的渠道,企业通过这一官方通道及时获取最新的检验检疫相关规定和咨询反馈。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储存场地卫生许可工作得到显著推进入境货物存储场地卫生许可管理是检验检疫机构的重点工作之一,但由于现有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罚则,导致进展有限。至2010年,上海空港口岸《储存场地卫生许可证》发放率仅为45%。自深入推进仓储企业检验检疫监管体系以来,通过制度规范、奖惩措施等方面强化卫生许可工作:首先,《管理办法》规定拥有储存场地卫生许可证是a类仓储企业的必备资质;其次,检查评分表对该项目专门增加分值,奖惩措施适当倾斜。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储存场地卫生许可证》发放率提升至75%,获证企业的储存场地占空港口岸内货物储存场地面积由45%增长到85%以上。监管体系引导企业高效协检监管体系建立过程别要求出入境货物仓储企业设立检验检疫联系人,由各家企业主管级人员担任,负责现场协助、信息传递、场地卫生监督等具体工作。对于表现优秀的联系人及联络员,在检查考核时予以适当加分,并通过表扬信等方式向企业通报。此举扭转了之前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到仓库后无人主动配合的局面,有效改善检企一线人员缺乏沟通的状况,利于营造检企合作、检企共进的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