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班级管理之道心得体会十篇班级管理之道心得体会十篇

班级管理之道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0:53

班级管理之道心得体会篇1

我国传统主体品德修养的提升强调“人”内在的精神力量,而忽视了他律,忽视了德性培育过程中外在约束的机制与功能[1],即学校制度的育人作用缺失。发挥制度的德育规范作用,有利于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则通过制度确定下来,成为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规范,以此弥补个体修养提升品德的不足。1.班级管理制度的内涵。班级管理制度是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确定权利义务规范师生主体行为和调整师生间管理关系的活动体系及管理规则。班级管理制度调整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秩序,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目标的深刻与远大决定了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必然是复杂而系统的。从横向来看,班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班级组织建设制度、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和班级活动管理制度三个大部分;从纵向来看,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制度;二是依据上述制度制定的校内规则;三是班级组织自己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2]。本文探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指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班级自身特点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班级组织建设制度、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及班级活动管理制度。2.班级管理制度与德育的内在逻辑关系。制度和道德是规范人们社会活动的不同途径,但它们在起源上同根同源,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相互支撑[3],因此学校班级管理制度与德育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

第一,学生品德发展是班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性追求。合理性是现代制度得以存在的根据,人们对制度的遵从以其正当、合理为基础。合理的制度是通过正当的程序运行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愿望的制度,它体现的是社会生活主体的价值追求,因此具有得到主体服从和自愿遵守的真正权威性。班级管理制度是工具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追求的统一,工具合理性是指制度对班级管理活动秩序与效率的追求,班级管理制度的目的合理性致力于学生自由全面平等的发展,班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性追求是其本质追求。强调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首先有利于班级管理制度本身的完善。因为任何制度都是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统一,班级管理制度对班级教育活动秩序的维持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生全面发展理念指导下班级管理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其次重视班级管理制度的教育作用有利于解决班级管理活动中的教师权威的不合理利用、班级管理活动的功利主义及控制主义倾向等问题。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学生品德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追求,因此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品德发展的追求不仅能够提升班级管理制度的教育价值,且有利于班级管理制度自身的完善。

第二,班级管理制度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班级管理制度向学生提出道德规则和道德原则的要求或者将一定的道德要求通过制度体现出来而具有丰富德育价值。首先,班级管理制度中明确的行为规范要求是学生道德知识的来源。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就是知识或者是智慧,人只会做自己认为善的事情,不会故意作恶,美德首先建立在人们对自身及他人认识基础之上,所以德育应该向人们揭示美德发展的应然状态。尽管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道德哲学命题遭到我国不少学者的反驳,但是他强调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使人获得关于善的理性认识的观点得到国内外道德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学生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其中道德认知是基础,是产生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行为规范做出了明确要求,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同时,也明确或暗示学生遵守制度会得到肯定,违反制度要受到惩罚,这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班级管理制度中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资源。其次,班级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提供价值导向作用。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符合教育培养人的价值追求,其首要目的就是培养有道德的人。从班级管理制度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框架中能够引出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也可以将社会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通过制度规则表达出来。班级管理制度在价值指引下规范师生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班级管理生活中的学生必然会对制度内在的价值产生心理认同,将制度的价值追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自觉加强自我品德修养。最后,班级管理制度所规范的班级社会关系,构成学生发展的德性环境。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具有共同价值追求和活动目标的社会群体。班级社会关系需要正式的规章制度维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是对学生群体的约束也是对教师群体的规范。班级管理制度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另一方面明确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既可以防止教师权威过度膨胀或权威消解,也要求教师承担起管理育人的义务。班级管理制度规范的学生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是民主、平等的,管理班级是全体学生的权利与义务。马卡连柯认为:“平行教育影响”不会使学生总是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对班级社会关系的规范,为学生发展营造充满德性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培养民主、平等和责任意识。

二、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它既有正向功能又有负向功能,本文探讨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功能。班级管理制度是通过确定权利义务关系规范师生主体行为和调整主体间关系的活动体系及管理规则,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研究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规范功能。从静态角度看,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规范功能是指对班级管理制度內容和主体两方面的规范。班级管理制度內容的科学合理是其德育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班级管理制度在合理价值追求指引下,明确禁止什么、肯定什么等规范内容,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去恶扬善,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品德发展打下基础;班级管理制度内容的规范也包括对制度表现形式的规范,班级管理制度是以正式文本还是以口头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反映出主体对制度的重视程度,口头上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易流于形式、缺乏保障。通过文本呈现的制度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具体化、明确化,是学生行动的依据;班级管理制度德育功能的实现还要注意规范班级管理制度的表述方式,应多运用道德语言向学生明确提出品德发展的要求和方向,班级管理制度不仅使用“禁止”、“不准”等否定性词语约束学生的违规行为,也要使用“希望”、“建议”等肯定性词语和表述方式指导学生良好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是班级管理制度对德育主体——教师和学生进行规范,师生在班级管理中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应该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权力的过度膨胀或者过度消解都会影响到教师被认同、被尊重和被信任的教育影响力,而且制度规范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防止学生管理班级的权力被不合理利用。从动态角度研究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规范功能主要是指对班级管理制度运行过程的规范。首先,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行规范。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制度从而能体现学生主体的愿望,学生更愿意接受他们自身选择的生活方式和相应的伦理价值规范。其次,班级管理制度对制度执行进行规范,它明确禁止某些行为,对违反制度的个体进行惩罚,通过惩罚维持教育教学秩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的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规行为;根据强化理论,班级管理制度对道德行为的肯定可以刺激学生更多地做出集体所期望的行为,明确的行为规范是学生管理活动的指南,学生头脑中模糊的善恶观念在此过程中得到明确、具体。

2.导向功能。班级管理制度对德育活动的导向功能是指为学生品德发展提供价值导向,也指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从他律转向道德自律。制度的产生是以一定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前提,合理的制度应当体现社会生活中主体的价值追求,并为主体活动提供价值导向。班级管理制度在伦理价值指导下产生或者将道德规则或原则通过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班级管理制度的运行过程会体现某种价值准则,学生在参加班级日常管理活动时必然会受到制度伦理价值的影响,学生在反复的管理实践活动中产生对制度的价值认同,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引导学生朝着共同的价值目标前进。班级管理制度能够促使学生从他律转向道德自律。充满德性的班级管理制度指引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班级管理中权利义务的主体之一,应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学生在对班级管理制度的服从、认同的基础上将制度的价值追求或道德原则、道德规则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要求。另外,班级管理制度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强制性和稳定性,因此它具有预测作用,学生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制度预测自己行为的社会评价,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出明确的道德选择。制度引导下的学生行为从外在纪律要求转化为内在道德发展的结果,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的体现。

3.调节功能。班级管理制度主要调节制度德育要求与学生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调节班级管理制度的管理功能与德育功能的关系。学生品德发展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会表现出差异性,班级管理制度对全体学生统一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班级管理制度在制定、执行和评价过程中进行有意的调节。班级管理制度立足于底线伦理,对学生提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且通过多样化和层次化的制度满足学生个体的差异化追求,对违反基本规则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及对学生良好行为表现给予肯定,在评价中指明学生道德发展的方向。制度的首要职能是管理,而终极价值是制度合规律合目的发展的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5],因此班级管理制度需要调节其管理功能与德育功能的关系,即班级管理制度注意运用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并通过确定管理活动的评价制度避免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武断、随意,从而避免班级活动陷入管理主义的窠臼。而且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全员的民主参与,它是正式的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和公共性,它必然能够协调学校制度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关系、班级管理制度与教学制度的关系。

4.陶冶功能。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陶冶功能是基于制度的规范功能、导向功能和调节功能提出的。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指导下的班级管理活动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人际互动情境,这种情境意在使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过程中获得某种道德要求的切身体验,学生能够领会其中暗含的道德价值规范,陶冶其品格。班级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它是个小型公共生活群体,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习得社会化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秩序、文明礼貌、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等公共行为规范。制度指导下的班级小公民能够将公民意识迁移到社会公共生活中去,学生对班级管理规则的遵守是其对社会法律法规遵守的基础,可以提高我国公民的社会公德素质。另外,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其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以身作则对制度的遵守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道德示范,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不会受到学生的抵制,反而能够增加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学生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习得其所倡导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因此,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陶冶功能指向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班级管理制度正向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班级管理制度是丰富的德育资源,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但是实践活动中,班级管理制度德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其德育功能的实现。

1.加强班级管理制度制定阶段的合道德性。班级管理制度在制定阶段的公正、合理是实现德育功能的充分条件,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合道德性是指班级管理制度在合理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全员民主、平等参与制定出内容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杨小微老师认为:“持‘恶而能动’的人性假设,会看重制度的限制和控制功能;持‘中性而被动’的人性假设,会制订塑造式的制度;持‘善而能动’的人性假设,会提出保护的、激励的、适度规范的制度主张[6]。首先,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坚持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发挥制度促进学生心灵成长、个性形成及人格完善的作用。其次,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制定符合学生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学生民主、平等地参与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教育过程。再次,班级管理制度目的的达成以其科学性为前提,即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符合教育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班级管理制度内容的科学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认知,在一所乡镇初中的学生管理细则中发现这样一条规定:要求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每生每学期40分,若扣完即自动退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权益受到《义务教育法》的保护,上述学生管理制度要求显然违背了法律,当然不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道德认知。另外我国学校教育中有一个奇怪的“倒金字塔”现象,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严格检查大学生的寝室卫生,这是由于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活动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结果。因此班级管理制度内容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其要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2.注重班级管理制度执行过程的公正与合理。实现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功能一定要确保其执行过程的公正与合理。首先,贯彻班级管理制度的指导作用。师生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必然会受到制度价值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在服从制度的基础上认同班级管理制度的价值追求,因此贯彻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的指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功利主义教育价值取向对班级管理活动的影响,明确的行为规范能够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及有效避免班级管理活动的随意性。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系统性、整体性的要求,能够为学生的品德发展营造充满德性的成长环境。其次,应坚持教师的全方位指导。班级管理制度被全体教师所知晓并认可,并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得到强调,有利于形成全体教师的教育合力。学生是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教育应有之义,但是学生身心发展未成熟的特点决定了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对制度的理解,从而挖掘制度执行过程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最后,发挥家长的监督保障作用。家长的参与能保证班级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他们可以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变化判断班级教育活动的效果如何,能够对班级管理活动起着监督作用。而且家长对制度的了解与认同有利于家长对班级管理活动的支持,教师可以就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家长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保证班级管理制度能够得到公正合理运行。

班级管理之道心得体会篇2

以人为本自我教育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的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教育学中的以人为本强调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教育应当建立在尊重并合理地引导每一个人的主动发展的基础之上。传统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主动发展的诉求,把教育的对象“物化”,导致老师唱“独角戏”,管理效率低,管理效果差。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如果我们仅把学生看成接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就容易出现学生被动接受和消极应付的局面。此外,伴随逐步扩大的高中教育规模,普通高中有行为问题的学生群体的相对人数比例逐年上升,这更使得传统的以班主任管理为主的教育模式力不从心。在此背景下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是一种必然选择。

一、构建自我管理模式班级的理论基础

自我管理,就是自我调控、自我约束。在班集体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个体对自身思想、心理、行为的有效管理;二是学生个体对班集体行为的管理,以及班集体作用于学生个体的相互管理。传统的行为主义理论将个体视作环境的产物,以为个体所有的行为都是在环境刺激与强化物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刺激或强化物来达到改变个体行为的目的。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教育方法大多强调环境的影响,通过让个体被动地接受环境的改变,接受新的刺激和各种不同的强化物来达到干预的目的。随着当代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心理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个体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开始受到重视,人们认识到从信息的输入、选择、编码、贮存直至提取都存在着个别差异,而且这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还要受个体的动机、意愿、情绪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认知结构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特性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身心潜能和人生价值。当代心理学认为,任何环境的影响都必须通过个体心理的中介方能对个体产生作用,因此仅仅凭借外部的干预往往难以实现改变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目的,教育更需要个体自我的参与和管理,更要求每一个受教育的个体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二、构建自我管理模式班级的渠道与方法

1.以人为本,民主管理

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是做好学生自我管理的首要条件。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树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克服被动观念和消极心理,积极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为学生搭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满足学生完善和发展自我的需要。

民主是师生能齐心协力完成教育管理任务的保证,是激发教育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础。所谓民主管理,就是要热爱和关心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班级管理中营造民主氛围,实施民主措施,从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班级管理,使每一个学生能真正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人。

2.信任学生,精神激励

教师在平时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体会到自己身上上进的力量,进而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自尊自信是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力量源泉,是自我管理的内在因素。反之,如果动不动就惩罚学生,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失去自尊,甚至做出过激反应,最终会反其道而行之,与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从心理上拒绝老师,不愿意接近老师,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因此,主动地走进学生的心田,推心置腹地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信任”成为师生间的一种常态,是教育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之一,这样做会更有利于学生发展。

激励是一种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可以使学生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以形成和提供个体的动机向行为转化所需的驱动力,促使人不断积极自觉地行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实现发展目标。班级自我管理模式能否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学生的积极性能否真正被调动。激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激励就没有深入持久的学生自我管理。班主任要把握好激励的重点和关键。学生的满足需求具有精神性和高层次性的特征,这就决定了教师要把激励的重点放在他们精神方面的、高级的需要上,如尊重、信任、鼓励、荣誉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3.分工明确,人人参与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必须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强化学生的主体人格。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服从,但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教育思想,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育主体。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贯彻到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为建设学生自我管理型班级打下扎实的基础。要让“班级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不仅停留在口号上,实现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就必须丰富班级管理角色,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班级事务责任到人,使每一位学生的分工明确而具体,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者的体验与经验,学会管理自己,管理班级。

班级管理之道心得体会篇3

一、以人为本,关爱每位学生

作为班主任,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自己从教的学校、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的基础上,着重热爱自己所管理班级的每位学生,只要有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奉献,才能投入激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干好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工作。学生在爱的环境里健康成长,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

二、天道酬勤,掌握学生信息

不管一个班主任有多么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定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闲时进行冷静思考,进行回顾、梳理,并做出深刻反思,剖析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今后工作的经验教训,变失败之处为今后工作的成功之笔。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勤”。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室和宿舍,勤与学生沟通,勤向科任老师了解,勤同学生家长联系,从而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对每位学生心中有数。

三、综观全局,注意学生管理细节

随着班级工作管理的深入,师生之间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不断融洽,班主任人格魅力的潜移默化,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捕捉学生闪光的智慧和思维信息,哪怕是学生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细”字上做好文章。具体体现在:了解情况要详细、要认真,要全面观察和了解;发现问题要仔细,不让任何问题的蛛丝马迹逃过自己的眼睛;处理问题要细心,不能急躁、简单、粗暴。做到润物无声,使动机和效果、手段和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让班级管理工作与师生相长在细微之处相互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四、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一个好班级的建立,离不开良好的班风,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抓好班级全面工作的同时,要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使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得到发展,重点抓好班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而不能只抓学习,放松或放弃其他工作;只抓思想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对全班所有同学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对学生成长要全面关注。即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五、严中有爱,关心学生成长

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班级工作管理高要求、严标准。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照章管理,严格按照校纪、班规、“公约”办事,执行过程中严而有恒,善始善终,不能有头无尾,半途而废;做到违章必究,严肃认真地处理一切违犯纪律的人和事,做到“公约”面前人人平等;严而有度,处理好严和爱的关系,管理和教育的关系。要从严中有爱,严中出爱,严而有理,严而有格;严中有情,使学生能够理解班主任的严,接受班主任的严格管理。使每位学生的成长在规范中进行。

六、管理得法,理论实践结合

做好班主任工作,要讲究一个“法”字,管理上要有办法,处理问题要得法,遇到问题要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要依法,即必须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各类教育行政法规、学生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校纪班规等。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应因时、因地、因性别和性格的差异,采取适合各自情况且行之有效的不同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原理、方法和手段去管理班级、去处理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总之,要注重处理问题的效果,要注重方法的运用和效果取得的和谐统一。

七、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注重一个“学”字。要做好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努力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一要向书本去学,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及管理艺术;二要向同行去学,要经常向管理有方、管理有道、管理有成效的优秀班主任学习;同他们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三要干中学、学中干,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班主任工作不断会有新的内容,作为班主任就应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其工作的需要,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八、良苦用心,换来丰硕果实

班级管理之道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原道文化;德育;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6a-0027-03

有着八十多年发展历史的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秉承以“原道”为核心的文化精神,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树人,突出“弘道养正,育德守礼”的养成教育。“弘道养正”即探究市北高中学生身心发展之道,培养“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公民情怀,涵养为人正气;“育德守礼”即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爱卫生”,“做文明市民”,“做有品位、有风度的人”,突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一、分层管理――构建德育管理新体系

学校构建了党总支、校长室―德育处、年级领导小组―班主任的有效管理体系。我们认为,学校德育管理应该扁平化,充分发挥年级组的作用,这样可以增强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学校成立了年级领导小组,由校长室牵头,成员为各职能部门领导和年级组长,全面负责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定了以年级为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

我们认为,学校的每个岗位都是德育岗,每个教师都应该参与德育管理。因此学校每年动员部分中层干部担任班主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学校德育中层以上干部牢固树立为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服务的思想,带头创新思路、勤奋工作、做出成绩。他们淡泊名利,真心帮助他人,善于换位思考,赢得了教职工的信任和支持。他们的表率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特别是老一代对青年一代的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教给年轻一代,让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的天性。因此,德育的过程,是在年级组领导和教师身先士卒的垂范过程中,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修正和自我成长。

学校德育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的层级管理机制,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提高教师主动参与德育的积极性。

二、循导有序――设计系列德育活动

学校以德育总目标一以贯之,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进一步完善年级德育目标。横向:德育目标涵盖全面,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目标、心理素质目标、法纪素质目标、行为规范目标;纵向:不同年级各有侧重,按年级分层递进,相互衔接。尊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成长的需要和品行形成发展规律,高一至高三循导有序,要求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以高一年级为例,第一学年以“规范养成”为核心,分阶段设置了不同的德育活动。开学至期中阶段,主要为建立学生成长档案,通过查阅学生的资料,与学生接触,获得感性印象,重点了解学生干部和特殊学生。要求班主任精心设计第一次集体见面活动,精心布置班级环境,制定学习、值日、出勤、奖惩等常规制度,和学生一起学习市北高中一日常规、住宿生管理条例、市北高中“校园之星”评比条例,在此基础上建立“班级日志”和班级“光荣榜”,让学生对规范要求和追求卓越形成共识。这一阶段还举办系列专题讲座,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指导,开展最佳学法评比,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要求。第二阶段为期中至期末,主要为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对不良学习心理进行矫治。这一阶段开设了系列讲座,进行了问卷调查,组织学生进行“我拥有金钥匙”学习方法交流,针对少数学生的自卑、担忧、失望心理,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指导,激励信心,探索适合他们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个别在心理上有偏差的学生进行适度矫治。第三阶段为寒假至期中,开展“人生与理想”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如“人才成长百例”思考笔谈会,“拼搏――人生的劲歌”漫谈会,“我与榜样面对面”“走好人生第一步”师生、家长恳谈会,并举办有关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专题讲座。第四阶段为期中至期末,举行以“人生路标”为主题的读书、用书、评书教育活动。我们与图书馆联系,为每个学生借阅一本好书,要求做好读书笔记或资料卡片,并开展读后感演讲比赛以及人生意义讨论。开展“团徽在闪光――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等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奔涌的世界科技潮”。

三、谨严有格――提高住宿生管理效能

基于有序、高效的管理理念,学校在班级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探索。从2010年起,在高一、高二年级设置了全寄宿班,并积极探索全寄宿班的管理模式,力图在新形势下通过改革寄宿生管理模式提高办学水平。我们在全寄宿班中实行晚自修有一位任课老师到班值勤的制度,有效地改善了学生个别辅导时间不足的现象;我们在全寄宿班中提倡当天作业当天交,有效地预防了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产生;我们在全寄宿班中开展周末返校后自主学习、自主活动制度,教室内的学生安静地自主学习,运动场上的学生自主活动,甚至由年级组织相关文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寄宿生活有活力,有吸引力。通过这些探索,把住宿生的优势条件充分利用起来,转化为学校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的有利条件。现在学校每天有三位中层以上干部带班,近二十位教师在校参与住宿生晚间管理,在全寄宿班更是做到每天晚自修都有教师在班管理辅导,而这又带动了其他教师自愿留校辅导,进一步加强了晚自修管理和辅导力量。通过这样的方式,住宿生晚间管理的“有序化”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管理教师的职能明确化、精细化是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有效手段。学校制定了《市北高中住宿生管理值班教师工作要求》,对每一个时段、每一个环节值班教师应该在什么位置、做什么工作,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强化对值班工作的监督反馈,除值班领导检查外,每位值班教师需填写当日值班记录,报告学生的请假、违纪和突况,值班领导一般在第二天早上即向各班进行反馈,突况则由当日值班领导及时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整个住宿生管理做到了有序、高效,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能,促进了住宿生学业的进步。

2012年以来,德育处积极推进学生会自主管理,在住宿生管理上分三个层次进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管理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效能。第一层次:由校学生会宿管部宏观负责学生自主管理的有关事务;第二层次:各年级学生分会在校学生会安排下,交叉检查晚自修情况,监督值勤班级的检查情况;第三层次:值勤班级的同学全程检查晚自修违纪情况,宿舍楼层长检查晚上就寝和早上出操情况,并及时向学生会宿管部反馈。学生会自主管理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提升了住宿生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各班班干部充分发挥管理功能和示范作用,寄宿学生通过自主实践,不断提高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思想道德上的成熟,人格上的独立。

如今,严格精细的住宿生管理模式正在市北高中形成,住宿学生晚自修井然有序,高效紧张;夜自习课间文明守礼,就寝纪律良好。康德曾言,没有受过约束的人是不守法的,失去管束比失去教化还要厉害些。住宿生管理的“精、细、实”,目的是促使学生学会与众相处、选择向善,做到生活有规律、做事有条理、善恶有辨别。这,也是市北高中德育工作的亮点。

四、以德树人――增强班主任责任意识

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班主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更是德育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班主任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起着主导作用,是德育队伍的排头兵。在新形势下,班主任需要将责任意识融入班主任工作,以德育人,与学生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建立班级核心价值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是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也就是人在打交道。他的生活、健康、智慧、性格、意志、公民表现和精神面貌,他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的幸福都决定于我们,决定于我们的能力、水平、工作艺术和智慧。因此,班主任群体的智慧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的效果。我们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树立了以德树人、执守有责的理念,提高班主任的岗位责任意识。不仅组织班主任开展校本培训研讨活动,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而且通过努力完善班主任培养机制、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班主任管理艺术、班级管理能力的提升。班主任队伍总体敬业、勤业、精业,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一批先进班主任以他们管理经验的丰富独到,发挥着骨干教师在德育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着班主任队伍的整体发展。学校加大对德育带头人、骨干班主任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开展对年级组长、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的培训,推进校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更好地发挥优秀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加强德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王阳明哲学思想中注重个人心性的内省和自得,主张“知行合一”,认为“知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学校青年班主任的培养过程中,知行有节得到充分的体现。学校推行班主任“青蓝工程”,让青年班主任与名师结对,倡导名师班主任德行兼备,既自己亲身实践,又对徒弟传帮带,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个别指导和即时性指导。同时德育处和教科室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展班级管理艺术、班主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系列校本培训,举办班主任工作沙龙、班主任主题班会评比、班会赛课等活动,促进青年班主任成长。青年班主任则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悟道践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让班级管理更加民主化、人性化,努力成为适应新时期学生特点的学习型、爱心型、创新型和智慧型班主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大德无痕,至爱无言。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成为有道德的人,才是真的德育。

至圣孔子认为,教育之道为“志于道,据于德”。市北高中德育始终围绕“原道”核心,不断挖掘原道文化的当代教育意义,在帮助学生“原道”的同时,探寻适合学生幸福成长的教育生活方式。其实,“原道”是植根于市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普遍的精神追求,是挥之不去、伴随终生的生命情结,是市北人生命成长的原动力!

“Yuando”Cultureandmoraleducationpracticeandexploration

ofwuxiShibeiSeniormiddleSchool

ZHoUXing&Xieming-zhu

(wuxiShibeiSeniormiddleSchool,wuxi214045,China)

班级管理之道心得体会篇5

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班级管理

在学校工作中,班主任是中坚力量。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核心与灵魂,要有一定的管理班级的技能和艺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参与班级管理,发挥其潜能,将极大地改变班级面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班级的竞争力。激励运用得当,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得到惊人的收获和效果。而建立班级的激励机制,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目标激励,激发学生拼搏精神

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确立努力目标来激励学生。目标对个人的动机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一定目标对满足人的需求的意义,它能影响一个人实现目标的欲望和努力程度。因此班主任应善于引导学生制定目标。首先确立结合实际的个人明确、具体的目标,不能盲目求高求大,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目标激励真正起作用,才能实现目标激励作用的最大化。否则,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还可能起消极作用,使学生丧失信心。

其次在引导学生制定目标时,一方面要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目标,把个人学习与祖国建设、自己的理想联系起来,确立学生自己的理想抱负。让学生看到前进的方向,鼓舞学生的进取心。以更好地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

同时要依据学生发展目标,精心组织有特色的活动,使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能愉快的享受班级的温暖。这样会使学生由对集体的热爱,转而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充分展示自我的班级活动,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能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二、情感激励,激发学生潜能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当客观事物能够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时,就会引起积极肯定的情感;相反,就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感。情感激励极富感染力。在班级管理中,用爱心善待学生,使学生感到父母般的爱和集体的温暖。与学生进行朋友般的平等、真诚的交流,使情感激励发挥的较大作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反复性,班主任多一些宽容理解,以父母般慈祥去关心学生,更容易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是对待后进,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即使有一点点进步,取得小小的成绩,都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稳步前进。总之,对学生实行情感激励,老师满怀热情的期望往往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努力向上,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困难和挫折。

三、榜样激励,点燃学生激情

班主任高尚的人格魅力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工作中才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首先,积极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做教学实践能的多面手。在教学中将“传道、授业、解惑”融为一体,不断实践与创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工作能力,学着接触学生喜欢的东西,体验他们的情感体验,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

其次,加强道德修养,做学生佩服的老师。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班级管理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学生的榜样,会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再次,以英雄,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来影响激励学生。用一些学生能够深受体会的先进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在心目中以此“优秀人物”为榜样,使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共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克服客观环境对自己产生的压力,变为学习的动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奋斗。

四、荣誉激励,激起学生的荣誉感

荣誉是一个令人瞩目的追求目标。自古至今都是高于物质需求之上的精神需求。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荣誉激励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1.珍惜集体荣誉

学生生活在班级、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信条:“校荣班荣我荣,我耻班耻校耻。”以此激励学生,无论校内校外,作为大集体中的一员,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明白自己事事处处的所作所为时时刻刻都关系着班集体和学校的荣誉,所以每个学生都应该为班集体和学校的荣誉增光添彩。

2.力争个人荣誉

在个人荣誉上学校要有“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生”、“三好生”、“进步生”;班级在此基础上要有“明星榜”、“特长园地”、“助人为乐模范”、“班级荣誉奖”等。“明星榜”为班级日常工作做得好的学生加星,有“学习明星”、“纪律明星、”“劳动明星”、“体育明星”、“值日明星”等;“特长园地”展览一些具有特长的学生的特长作品等;“助人为乐模范”主要宣传一些助人为乐的模范事迹;“班级荣誉奖”是指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为班集体所争得的荣誉。

五、奖惩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奖励是对学生某种行为给予肯定,而惩罚则是对某种行为的否定。恰如其分的惩罚不仅能消除消极因素,还能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奖励和惩罚都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两者相结合,效果更好。

1.奖惩激励的及时性

一个学生某一方面表现好,取得成绩,就应及时给予肯定;相反一个学生如果表现不好,犯了错误,则应及时予以惩罚或批评,否则时过境迁,激励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2.奖惩激励的准确性

不论是对学生的表扬、奖励,还是批评、惩罚,班主任老师都要做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力求准确。否则会招来反感;批评时捕风捉影、任意上纲,也会产生不良后果。

3.语言的艺术性

表扬和批评的方法,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为了收到良好效果,就得讲究方式方法。批评学生时,要注意态度诚恳,语气委婉,尤其要注意尊重学生人格,要善于利用幽默和幽默感来激励学生,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学生更喜欢富于幽默感的人,乐于听从这样的人的意见,幽默会使学生更喜欢你、信任你,正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同时批评学生一定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场合,把握不当,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4.慎用惩罚

班级管理之道心得体会篇6

班级学生不和谐,许多老师也许认为这个不是多大的事情,没有必要谈,但是我认为班级学生不和谐值得探究,也值得谈谈,学生不和谐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学生不团结在班级管理中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管理起来很难,开展班级各方面的工作也很难。《淮南子》有言: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和同志的“团结就是力量”的意义如出一辙,强调的都是一个集体要团结,否则就是人数再多也没有用。今天把这个道理放在班级管理上,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要使一个班级从根本上和谐起来,还是很难的。这个学期我接任八(2)班主任,发现我们班的女生都有“分帮结派”的现象,有的甚至还出现了互相排斥的情绪,打小报告的屡屡皆是,这很让我头痛哇!经了解,才知道本班学生陈厚盖和李维结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至今如同仇人一般。

我绞尽脑汁,教育学生凡事都要将心比心,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新形象!要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学会关心他人,爱护他人。我认为只要确立一个核心,用大家都感兴趣的东西把学生拢起来,可结果无济于事。在教学中,我以“不出乱子”、“不出事”为目标,采用“盯、吓、压、罚”等方式管理班级,表面上班级“平安无事”,实际上引发的问题却不少。我只好“多用情,少用气”,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而不应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比如本班学生是因大人有愁,所以才使陈盖和李维结仇,我通过了解,找学生谈话,找出她们结仇的根源!我了解才知道如果大人化解了愁气,或者不把愁气强加在孩子身上,那么孩子何来愁气。为这点,我特通知家长开会,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因为家长导致他们的孩子在学校关系不好,不团结,拉帮结派,影响她们学习外还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从而导致班级总体成绩得不到提高!家长知道这个严重性后,纷纷表态回家做孩子思想工作,也表态从此不再让孩子记大人的愁。结果学生陈盖和李维在大人的解释化解下,终于放下大人恩怨,主动团结同学,劳动积极,学习也非常刻苦!陈盖同学半期考试名列全班第四名,李维成绩由20多名排到了第十名。从此可以看出学生和谐对班级的影响很大,一个班集体如果不和谐,无法提高教学成绩的。

事例说明:管理一个班级,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学生矛盾各种各样,有班干部之间的不和谐;或干部和同学之间不协调,学生不服干部管理;有学生之间发生的纠纷,或学生在社会上与某些人、事出现的矛盾;班级内正式集体和非正式小集体的矛盾,以及男女生之间存在的矛盾等等。既然矛盾的种类不同,那么处理矛盾的方法也就不一样,对待各种不同的矛盾我们就要抓各类矛盾的关键环节,而关键就在管理的原则之中。班主任必须做到公平处理学生矛盾;转化学生思想: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个人品质的重要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问题。

班级学生发生矛盾,班主任要公平处理,了解事情的缘由,该批评谁就批评谁,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便于学生接受和好如初,这是保证纪律、秩序和协调的必要条件,是一项普遍性的、必要性的原则,在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在一个班级里,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利益不能置于班级组织利益之上这个原则。必须让学生克服愚昧、野心、自私、懒惰、软弱和一切企图把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置于整个班级组织利益之上,从而导致冲突的个人情绪。比如本班学生,赵加旺,是班长,劳动老是不积极,做事斤斤计较,认为自己做多了,别人比自己做得少!老师不在的时候居然躲避劳动,思想不好!该生把自己的利益置于整个班级的利益之上。通过我的教育,才有所改观。这样的班干部不做通思想,如何带动班集体,实在做不通思想工作的,拆消这个班长的职务,另选一切利益服从班集体的班长,这样才使一个班级和谐起来,班长带动班级搞好工作。

为了保证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同学必须遵守集体制定的纪律和秩序,但纪律和秩序是以尊重学生为基础的,而不是以惩罚为基础的。比如本班学生唐蝶生病了,早上上课迟到,老师应该慰问一下她的病情,可是英语老师不问青红皂白罚该生站了一节课,从此让该生对她感觉到厌恶,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而下一个学生迟到,因为成绩好,英语老师就叫她进来。又比如:某差生学习成绩不好,因为不懂所以不会做题目,作业老是迟迟不交。教师不问缘由,揪住就骂你这个笨蛋,怎么不交作业,或者老师揪住就打。这样时间久差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纪律的效力取决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个人品质,而纪律和秩序的松弛必然是老师不善的结果。例如:午餐吃饭,学生排对打饭,而老师居然插队打饭,学生看见了也插队打饭,老师的形象影响学生的发展!

班级管理之道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主管理小组式管理模式

一、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活动都是采用班级授课制,班级的各项活动通过班级管理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主要由班主任承担并完成,这一班级管理模式在普通中小学的教学中卓有成效并沿用至今,中职学校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学校的管理任务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于中职学校,主要表现分析如下:

(一)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对象的差异性越来越大。

由于社会对学历的要求不断提高,高学历文凭成了就业时的“敲门砖”;大学不断扩招,很多学生选择读高中升大学的道路,致使中职学校不得不一再降低门槛,甚至完全失去选择的余地。这一变化导致中职生源发生很大的变化: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性越来越大,学习基础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些未经选择招来的学生,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管理难度逐年增加。

(二)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庞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任务发生很大的变化。班主任作为一线教师,既要承担各项教学任务,还要处理各种班级事务,既是学生的导师,又如学生的保姆;他们的管理理念需要不断更新,管理手段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此外,还要持续不断地在电脑上工作,输入学生的信息资料,做各种各样的电子文档;遇到特殊事情还要处理学生的纠纷,与学生谈心,或者陪学生就医……工作繁重而又琐碎。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班主任疲惫不堪,“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身体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对自己的身心和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缺乏职业教育特色。

因为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等对个体的职业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这是中职学校的重要培养目标。但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仍然沿用普通中小学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由班主任承担并完成,学生一直处在“被管理”的尴尬地位,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

(四)中职学生的合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施展。

中职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实践平台,虽然班干部制度调动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大多数学生一直处在“被管理”的尴尬地位,他们中有的要么有苦难言,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紧张,要么被动地接受管理,形成懒惰心理,处处依赖班主任或班干部,使他们的积极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等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这与当今推行的职业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学校管理工作者要积极创造自主管理平台,为所有学生构建自主式管理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实现自我教育,从而健康地成长、成才。

二、中职学校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模式概述

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我们进行了中职学校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出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旨在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增强班级管理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团体合作能力等,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

(一)“小组式”自主管理的内涵。

“小组式”自主管理是指班级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为了实现班级目标,通过建立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学生在分小组互助活动中,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与他人的学习和合作,实现相互管理、相互促进的管理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贡献为奖励依据的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强调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主动发展,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魏书生说:“每个学生只有让他在班级中担负责任,他才会对这个集体更有爱心、责任心……”所以,这种管理理念完全符合“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发展趋势。

(二)“小组式”自主管理的主要特点。

1.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班级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参与班级管理。它为学生提供主动成长的平台,注重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并通过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小组的发展乃至班级的发展。

2.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

“小组式”自主管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班级管理模式。它便于激发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小组式”自主管理与传统班级管理的关系。

“小组式”自主管理是在传统班级管理的基础上成立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班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并不排斥班干部,也没有取代班干部,相反,与班干部的工作相辅相成,共同参与班级管理,使学生更多、更快、更好地融入班级,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发展。其组织架构是:班主任――班干部――小组长――组员。

三、中职学校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的实施策略

“小组式”自主管理,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但前期离不开班主任的领导和指引作用,期间要花费一番心血,进行小组的建立和培育工作。只不过这种工作是为了给“小组式”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的却是一劳永逸的效果。

(一)把握良机,正确掌握小组建立的时间。

实践表明,小组建立的时间既不是越早越好,又不能太晚。越早,同学们互不相识,硬将他们分在一起,将会出现“强扭的瓜不甜”的现象,难免会不和谐;越迟,成员之间则又难以融合、沟通,凝聚力越难以达成。所以,小组建立的时间应该在新学期开始,经过短暂的相处,学生相互之间有了好感之际,因为这时学生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感觉。初次离开家门,来到一个陌生的学校,相互之间的闲谈和处事作风留下的第一印象更容易获得成员之间的好感,很快根据自己的意愿找到自己的组织,实现归属感。这种“先入为主”的感觉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以后的一系列行为。所以,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主张在新生入校之后、学前教育培训结束就开始建立小组,以期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并得到锻炼成长。

(二)根据班情,适当选择小组建立的方法。

小组建立的方法有很多,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根据各试验班的不同情况,探索出不同的分组方法。具体到一个班级中,班主任可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具体主要有:

1.按住宿情况分组

一般学校都有住宿生和走读生。分组时可以按住宿生和走读生分组,也可以将住宿生和走读生穿插分组,这要根据学生的意愿和活动情况划分。

2.按宿舍分组

每个宿舍的学生相处久了,各自的性格、爱好、习惯大都一致,按住宿情况分组的优势是便于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分工合作。

3.按座位情况分组

小组式自主管理可以按在教室的座位情况进行分组。坐在一起的学生分为同一个小组,便于他们随时进行讨论交流,便于开展班级管理活动,也便于开展课堂上的小组教学活动,可谓是一举两得。

4.按性别分组

这种分组方法可以采用全男、全女,也可以男女搭配。男女搭配在一些分组合作中可以优势互补,也会避免性别单一带来的枯燥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

5.按兴趣特长分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相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组。这样的分组方法可以让学生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相同的志趣可以让他们有时间一起切磋,更好地发挥所长。

(三)遵循原则,合理分配小组的成员。

根据研究,小组人数应该在4-6人之间为宜,最多不要超过8人。具体操作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意愿进行,总体可参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部成员间可以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差异,而每个小组之间的情况基本相同或相似。其中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相互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一旦建组成功,就要固定下来,班级的各项组织管理活动都要按小组形式进行。

(四)精心培育,建设强有力的班级小组织。

接下来,班主任要进行精心培育,建设强有力的班级小组织。具体措施如下:

1.形成小组核心

明确小组成员和小组长的职责,配合自荐、推荐、竞选等民主选举方式,选拔出各自的小组长。然后精心培育,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使之快速成为小组强有力的核心,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小助手。

2.打造小组文化

小组建立后,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建设各自的小组文化,讨论确定自己小组的名称、目标、口号、成员介绍及组徽等,以期在共性的基础上,鼓励个性的呈现和发展,同时为了培养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小组内的凝聚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为了增强学生对“小组式”自主管理的认识,培养他们自主管理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可以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通过热身游戏――互助游戏――分享游戏等系列活动(如下图),加深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激发小组合作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锻炼合作能力。

4.以任务驱动小组发展

小组建立后,班主任按组分配一定的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日常班级管理、组织主题班会、班级文化布置,或者参加文体活动等。总之,任务可以是多方面的,主要通过任务的完成情况培养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意识。

5.运用评价手段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的参与

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制定“小组式”自主管理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以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体现管理的严肃性。评价内容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兼顾教学管理、纪律、出勤、卫生、仪容仪表、文体活动、主题班会、参加技能竞赛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等。

我们制定的具体评价体系有《小组量化评分标准》、《个人周评表》、《小组周评表》、《小组月评表》、《小组期末总评表》等,奖励机制有《小组管理奖罚方案》。其中《小组个人周评表》参考示例如下:

(五)大胆运用,以小组促进学生和班级的发展。

小组培育工作完成后,又有了完善的奖励机制和评价体系,班主任就可以大胆放手,正式实行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

1.以小组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小组长带领下,小组内成员可以在课堂上集思广益,讨论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共同徜徉在知识的殿堂,享受探索带来的乐趣;也可以在课下探讨问题,交流学习经验,互帮互助,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2.以小组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

学生在自己小组长的带领下,可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比如在出勤、纪律、卫生打扫、仪容仪表、文体活动、班级文化布置、技能竞赛、主题班会等方面可以相互提醒,相互督促,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相互激励……不但把班主任从琐碎的班级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还能帮班主任完成一些资料的收集和信息输入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大大解放班主任的身心,使之能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和科研上,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自身专业的发展。

3.以小组促进班级的凝聚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相互之间建立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亲密关系,既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又开展组间合作,班间竞争,从而实现从小团体到大团体,从小合作到大合作,最终达到班级大团结、大融合的目的。

4.以小组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通过“小组式”自主管理向学生渗透职业意识,让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就像企业里的员工一样,各就其位,各司其职,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奖惩有度,赏罚严明,让学生深悟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对以后进入工作状态和适应社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中职学校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的效果及反思

(一)中职学校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的效果。

1.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发展

“小组式”自主管理是学生自我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发展,唤醒学生内在发展的需要及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人翁精神,促进学生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自主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岗位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为毕业后成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小组的建立、培育、运用等,丰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提升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能力,也将班主任从烦琐的班级管理中解脱出来,减轻工作负担,促进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3.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有了新思路

在中职学校进行“小组式”自主管理,是一次新的尝试,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模式。

总之,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推行两年来,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68%的学生都反映对自己有帮助,可以继续推行下去。

(二)中职学校班级“小组式”管理的实践反思。

班级管理之道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班风;班级管理;平等;文化;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25-01

怎样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永恒的话题。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要搞好班级班级管理工作应在以下环节需注意

1.创设平等和谐的同学关系

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所有的班风中我觉得平等和谐最重要。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热爱这个班集体,就必须让孩子觉得无论成绩好坏,自己跟别人一样都是平等的,都一样受到老师同样多的关注和爱护。除了班主任对所有的同学平等对待外。我还取消建立班干部选任制度,用值日生管理班级。每人轮着来做班长。值日班长除了要做值日生的工作外,还兼顾管理班级纪律的工作。在第二天在全班里报告前一天班级的纪律和学习情况。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对纪律差一点的学生也起到很好的约束。一学期之后根据学生值日的表现由全班推选出优秀班干、优秀队员。这可消除班干部因为害怕被学生孤立而不敢管的局面,还可以锻炼了每个学生的胆量,使学生感到只要我努力了,同样也可以做得好。班主任要常和学生聊天,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的心理状况,包括他的生活、学习、交友等各方面的情况,使学生对班主任敞开心扉。只有知道了学生的想法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2.班级工作要常抓不懈,切忌一暴十寒

班级纪律要常抓不懈,做到嘴勤、腿勤,即有的问题将要经常讲,甚至要不厌其烦地讲。如迟到、早退、学习、卫生等等讲一次不行应时常讲。腿勤,到班级应经常,随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在管理上体现一个"严"字,也就是严管理、严要求,对班级死盯死守,逐步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时间观念,加强学生的各种自身修养,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那种只抓表面,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忽冷忽热,一暴十寒是班级管理工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坚持强调纪律第一,从严治班.首先,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每接手一个班级,第一件事就是制定班规。我制定班规重在实用,不搞一手操办。而是先由学生讨论,提出不同的纪律要求,然后我把收集的原始材料归纳成文,交班会讨论通过,最后生效执行。所以班规内容能代表部分同学心声,在执行中顺利,能引起共识。其次,大力宣讲纪律的重要性,并始终坚持违纪必究。只要是违纪行为,就没有大小之分。要对违纪人员的处理做到及时、公正、有效。并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差的。只要他违反纪律,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有纪律的集体才是强大的集体,才会产生战斗力。所以纪律上我坚持"先后民主"。一个班级必须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胜利。

3.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设

开学初,由于班级教室的重新调整,班主任把教室布置好,让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在具体布置时,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班级文明公约,使学生行有可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可以设置班级日记,由班干部轮流负责每天的情况记录,并把每天的情况及时填到黑板上的评比栏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时了解班内情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4.注意班干部的培养

进入高三以后,作为新任的班主任和重新分配班级来说,必须进行班干部换届选举,产生一支能力强,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干部队伍。例如,我班的班长张业熙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卫生习惯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很多工作只要说一下他就会做得很好。对待班干部,我积级引导,大胆使用,定期培训,教给他们如何工作,注意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另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布置新的工作和任务。这样,由于班干部积级配合,以身作则,从而带动了全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5.加强师生共同管理理念

班级不只是班主任的班级,也是全体同学与全体科任老师的班级,光靠班主任是管不好班级的。但我很清楚,表扬班级仅从班主任口中说出来与从各位科任老师口中说出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比如:一次,我班得了拔河比赛第一名,我就建议我们的科任老师都去表扬,告诉他们都做得很好。面对如此多的老师的表扬,学生心中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加强烈。

6.要用心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学生的道德观念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班主任要培养学生注重实践,使道德在实践中深化,让优良道德铭刻在心,并化为自觉的行动。不论是教育学生在学校做好学生,在家庭做好孩子,还是在社会上做好公民,都应注重实践。初中生兴趣广泛,可塑性强,开辟第二课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可通过组织或指导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并进行讨论、写观后感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利用家长会架起学校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班主任每学期都要精心组织家长会,开办"家长课程",开展"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等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家校联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问题,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也使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方式、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心中有数,最大限度地推进了家庭教育中的德育工作。班主任还要在学生中开展"给父母写一封信"的活动,通过开展"孩子眼中的家长"活动的调查,评选"优秀家长",促进良好德育氛围的形成。

7.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班级管理之道心得体会篇9

班级管理原则,应该体现和反映班级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而不能与学校教育中其它的工作原则相混淆。班级管理原则,必须既有科学性,它应该是全面地而不是局部地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又有可行性和可操性,简明易记,为广大班级管理者所接受。据此,我们把班级管理原则归纳为以下几条:

1.全员激励原则。激励含有激发动机,形成动力的意思。它能使人产生自觉行为,形成一种推动力、自动力。所谓全员激励,是指激励全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的目标和班级总目标。

贯彻全面激励原则,首先要求班级管理者公正无私,一视同仁,用同样的情感和尺度对待每个学生。怀有同样的工作责任感,机会均等地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条件,把他们培养成党和国家所需要的人。对优秀的学生,不能“一俊遮百丑”,对暂时后进的学生,不能一眼把他们看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其次,要善于用适当的班级目标激励所有成员。班级目标,是班级成员共同的期望、追求和达到的成果,它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要引导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制订班级远、中、近努力目标,以及小组、个人目标。同时,还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目标具体化并变为行动的过程。第三,要经常运用各种激励的教育方法。如“强化激励”,它是指以表扬激励为主的正强化和以批评、处罚为辅的负强化。前者是利用人的积极向上心理、荣誉感使人奋发努力,潜在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水平。后者则是对不符合客观要求的心理或行为起抑制作用,但往往只能保持一种最低的工作效率。强化激励应以前者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

2.自主参与原则。这个原则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一旦他们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率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原动力。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管理原则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班级,如果只有管理者的积极性,只靠管理者单枪匹马的“管理”,没有学生的积极性,班级就难以前进,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当然,我们所说的“自主参与”,是与不负责任的“放羊式”的管理,完全两码事。我们在讲自主参与的同时,强调社会主义法制,强调纪律和秩序,强调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贯彻自主参与原则要注意做到:①管理者要增强民主意识,切实保障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和权利。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管理者应把学生视为班级的主人,应该让全体学生进入到自己工作的决策过程当中来,无论是制定计划,贯彻执行,还是检查监督,总结评比,都要让学生参与,使他们了解班级工作的上下环节,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各种义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具有主人翁的意识,才会把管理者建议完成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学会做班级、学校的主人。②必须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接受学生的监督,不搞一言堂,切忌家长作风。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是不是被管理者所采纳,是影响他们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的一种重要因素。当他们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管理者的肯定并得以实施,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③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各种组织,逐步扩大班委会等组织的权限。班级的各种组织机构的干部成员,都应该让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并授予他们进行管理的权力。不要随便进行干预,当他们遇到困难,要帮助解决,但不要代替。要让他们去大胆开展工作,锻炼和提高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自己得力的助手和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④努力创造一种民主气氛,为学生行使民主权利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比如,设“合理化建议登记簿”,“开展合理化建议奖”等。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

3.教管结合原则。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具体地说,就是班级管理者对学生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又要凭借必要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约束其行为,实行严格教育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教育的实际效果。

贯彻教管结合原则,首先要求管理者应当用科学的道理和正面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调动其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使他们在思想、品德、学业、生活等方面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管理者要引导学生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如勤学习、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按时作息,……等。并要认真执行,经常检查,及时总结,进行评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是实现班级目标的一种科学的管理,也是实现班级管理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管理者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应当注意下面几点:第一,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制订工作,使班级的教育与管理活动变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结合。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教、自管的主体作用,才可能使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第二,所订的规章制度要明确具体,宽严恰当,便于记忆,利于执行,使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三,所订的规章制度要多从积极方面鼓励,避免以消极方面限制防范,不应当简单地与“禁令”、“处罚”划等号。第四,规章制度一经制订,就要坚决执行,不能随意放松要求。

4.情通理达原则。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班级管理说到底是对学生的管理。青少年学生具有丰富情感,对他们的管理与教育必须有感情的激发和熏陶。同时,青少年学生又是单纯幼稚的。对他们的管理与教育还必须讲道理、摆事实、循循善诱,启发诱导,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

贯彻情通理达原则,首先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说法,即:三分制度管理,七分感情管理。所谓感情管理,具体表现是四个“心”:思想上关心学生的进步,学习上细心地指导,生活上热心地照顾,遇到困难能耐心地帮助。其次要晓之以理。管理者要善于利用科学的道理和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由事入理,由浅入深地向他们讲清道理,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第三,要科学地处理好“情”与“理”的辩证关系,既不要“有理无情”,也不要“以情”,而是要将情理有机地“化合”,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也就是说,要管理制度上要严明,要公正,要一丝不苟,体现一种“刚性”;而在情感上则要宽和,善解人意,待人之诚,体现一种“柔性”。

5.平行管理原则。在班级中,除了师生之间的垂直关系外,还有同学之间的平行关系。所谓平行管理原则,是指管理者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收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贯彻平行管理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实践证明,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可以激励和推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不断进取;反之,一个不好的集体则会使学生松散疲沓,甚至相互影响,沾染各种恶习。因此要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就要耐心组织,精心培养一个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一个团结一致的由关心集体的积极分子组成的领导核心,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纪律,朝气蓬勃、团结友爱的坚强的班集体。②要善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班集体一旦形成,它就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和管理作用,管理者在工作中,要面向集体,通过集体,影响和教育个别学生。这就是说,管理者应当充分利用集体的目标,集体的各项要求,集体的舆论等,使之成为教育因素,激励学生向上。③要加强个别教育。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强调教育集体并不否定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个别教育的好坏,也会影响集体的巩固和发展。个别教育,不是仅仅指对后进生的教育,对尖子学生也应施以个别教育。

6.协调一致原则。这个原则是指班级管理者主动组织协调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共同合作,步调一致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影响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社会和学校。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家长的生活方式,家长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孩子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打上深深的烙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日益增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因此,班级管理者应当广泛地联系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力量,使之密切合作,相互补充,形成对班级学生进行综合管理的合力网络。

班级管理之道心得体会篇10

一、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谓之教。”

《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说:“古之王者明于此,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王守仁主张教人致良知,认为教育是发达人人固有的良知。”……由此不难看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教化”,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

二、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实现这个目的?

(一)一个核心的教育思想

“团队精神是团队发展的灵魂和核心,不但集中体现着团队的组织追求、管理理念、成员的文化道德素养和社会价值取向,对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它能够团结组织成员,增强凝聚力,提高团队的管理效能。”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刻,他在《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中写到:“人的各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其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因此,我班级管理的核心教育思想就是“万事德为先”,“品德”就成为了我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的首要评价标准,也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在这个核心思想的指导下,同时融入三江中学的校训――“诚信、认真、慎独”,我又赋予了班级的主体精神――“团结奋进,言行一致”。

(二)班级精神的执行关键――班干部

管理心理学上讲:“领导者的影响力是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组成,构成权力性影响的主要成分是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构成非权力性影响的主要成分是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感情因素等。”

因此,班干部的选择与培养在班级管理中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选好班干部,确立一个强有力的干部班子,带领广大学生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并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悉心指导。让班干部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坚强后盾。每当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运动会、墙报等,都要把班干部召集起来,发表意见,让他们自己定方案,周密布置,仔细分工,让班干部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各负其责,带领同学有序开展各项活动。活动后进行总结,谈一谈得失,为以后再搞活动积累经验,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逐渐提高了。对于犯了错误的干部同学,我总是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积极鼓励。对不称职的干部及时调换,做到功是功,过是过,决不含糊,确保班干部队伍整体向前发展。

(三)班级文化建设

1、班级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条――“人格平等”

每一个学生在我心中都是平等的,我不会因为学生成绩是否突出体现偏爱。在我班上只要平时的行为习惯符合一个高中生的要求和身份,我认为都是好样的,都予以肯定。有了这样一个平等的环境,就能避免许多在班级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小团体”、“同学间相互嫉妒”、“同学与老师的对立”。那么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努力培养“团结奋进”的班集体的问题就变得非常的简单。

2、丰富具体班级文化

(1)墙壁文化,我第一个带头在心愿墙上写上我的格言,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引领学生创作班级誓词和班训,我们班的班级格言就是“敬、净、静、竞”,这几个字的先后顺序也有讲究,以此营造丰富的班级文化;

(3)设立班主任信箱,增加了一条学生与班主任沟通的重要途径;

(4)利用好普通高中学生管理平台,带领大家做好自己的成长记录袋。

(四)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教育与传承

由于现实社会的变化,现在的很多学生对中国传统的一些伦理道德几乎遗忘,比如“尊师重道”,面对这一问题,我做了这样几个事情:

1、利用夕会课的时间让全班同学默写《师说》;

2、全班同学在默写过关之后,又要求全班同学写《师说》读后感;

3、对读后感进行评选,以《师说》为主题举行了主题班会,优秀的作品进行了奖励,还将全班同学的作品都放入他们自己的成长记录袋里面。

(五)班级处处体现“关爱与尊重”

(1)用“爱”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

如: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初中毕业于我县某重点中学,是典型的“双差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在初中时班主任不喜欢他,班上同学也瞧不起他,这样,他进入我班时就是一名“问题学生”。我静下心来想,开出一个药方――“真诚、平等、信任”,多次找他谈话、沟通。在进入高二年级的时候我的付出有了回报,他对我说:“老师,感谢你的真实与关心,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个高职学校。”

(2)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疏导

在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她由于是留守儿童以及从小的一些生活经历,让她对这个社会产生了敌视情绪,同时内心极度自卑。我了解到这个学生的情况之后,就同我们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一起对这个学生进行了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同时我作为班主任还为这个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在一次我们班组织活动的时候,我就采用命令的方式让她来策划这一次活动,在我以及全班同学的支持下这次活动办得非常的成功。从此以后,这个同学就开始慢慢的有了自信,也慢慢的改变了敌视社会的心理,感受到了关爱和温暖

(六)努力构建教育平台

教育工作是一个立体的工作,班主任工作不仅仅是管好学生,还承担着搭建班级教师间、师生间、家校间等重要关系的协调与沟通的平台的任务。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管理者,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凡事都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

能够慎重地处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尽量避免了激化矛盾,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主动采用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联系,有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三、尽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要求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标杆,旗帜。俗话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这话不完全正确,但你所带班级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会打上班主任的烙印,这就要求作为班主任自身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提升自己教育理论水平和心理学知识水平,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实践管理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成为一个成功的班级管理者。

(三)还要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光你管得好,教学能力也很好,才能更好地确立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地位,让学生尊重、佩服你老师自己,而不是畏惧“班主任”这个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