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创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0:51

低碳环保创意篇1

低碳环保金点子创意征集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为给充分发挥同学们和家长们的聪明才智,为校园、家园低碳环保生活献计献策,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学校决定开展以事事低碳,处处添绿为主题的低碳环保窍门征集活动。

二、征集内容要求:

1、征集内容包括:

(1)、节约用水、电等生活资源的小窍门。

(2)、学习用品等相关资源的环保金点子。

(3)、净化环境的金点子。

(4)、其他(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2、作品内容要求作者自创,注重实用性、可用性、可推广性。

3、作品表现形式:文字介绍、绘画、视频、录音

三、参加对象:全校学生与家长。

四、具体措施:

1、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征集,各班选出不同角度的优秀作品上交德育处(每班不少于5份)。

2、德育处与语文科组、美术老师评选出语言规范,生动,有哲理性的优秀参赛作品。

3、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在校园内展示,作者班级、姓名在作品旁边得以体现。

4、对优秀作品的作者予以奖励,同时评出低碳环保金点子优胜奖和优秀奖各若干名。

5、对优秀可行的创意将制作成小册子或者宣传单张,派发到社区进行宣传推广!

五、时间安排:

1、5月2日-5月4日活动宣传、发动

2、5月5日-5月11日创意征集、上交、各班评选

3、5月12日-5月20日优秀作品校园展示、展播

4、5月21日-5月22日评奖

六、注意事项:

1、班主任老师应安排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宣传并给予指导。

低碳环保创意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两型家庭”创立,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积极倡议低碳环保的科学理念,不断加强节能环保认识,指导广大家庭成员从本人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执行低能量、低耗费、低开支、低价值的低碳生活方法,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奉献力量。

二、活动目的

1、着力宣传和倡议低碳生活理念,指导广大居民争做低碳生活的先行者。经过多种宣传方式,在全社会倡议低碳生活、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理念,教育广大群众自觉学习低碳生活常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气,构成低碳生活共识;指导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居民将科学运用资源、维护地球家园、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法贯串到日常生活中去,积极倡议低碳生活行为,加强低碳生活自觉性。

2、着力履行低碳生活方法,指导广大居民争做低碳生活的有为者。以创立低碳家庭、低碳社区等创立活动为载体,从每一位居民、每一个家庭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天和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节省“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克油、一张纸”做起,大力履行低碳生活方法,改动传统的消费陋习和消费形式,削减生活中的碳排放。

3、着力推行低碳生活技巧,指导广大居民争做低碳生活的创新者。积极探寻和总结低碳生活小诀窍,不断创始低碳生活“全民发明、全民创新”的新场面;指导居民自觉学习运用生活领域中的节能环保新技能,推行运用新动力、新资料;运用并开发有用的节电、节油、骨气、节煤、节水和资源收受接管及废料应用的办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低碳生活才能和程度。

三、活动安排

(一)部署阶段(3月)

由区妇联、区环保局一起制订、下发《区2012年低碳环保进社区活动方案》,指导全区开展此项活动。

(二)施行阶段(4月—12月)

1、启动典礼:4月下旬

由区妇联、区环保局组织各街道,园林、环保、科协、卫生、体裁等单位的专家、“低碳环保推行大使”及两型家庭意愿者,在街道社区开展“低碳环保进社区”活动启动典礼,正式开展此项活动。

2、具体开展活动:(5—12月)

各街妇联依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践状况,制订本街施行方案,深化社区开展各具特征、丰厚多彩的“低碳环保进社区”系列活动。一是开展“低碳环保进社区”主题宣传活动,继续不断的宣传,一直坚持优越言论气氛。二是开展“低碳环保进社区”主题实践活动。围绕“低碳环保进社区”的主题,结合各街实践,开展丰厚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三是开展“低碳环保进社区”主题展现活动,经过举行特征展现活动,坚持绿色环保家庭示范典型,展现低碳环保家庭风貌。

(三)总结阶段(12月)

各街道妇联认真总结“低碳环保社区行”活动的成效与不足,提交工作总结,于2012年12月20日前报送区妇联组宣部。

四、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精心组织。“低碳环保进社区”活动是落实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一项详细行动,是深化两型家庭创立的详细行动。各街妇联要切实提高认识,深入了解当前开展这项活动的主要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重点工作摆上日程,精心组织,缜密部署,保证活动落到实处、获得实效。

低碳环保创意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创新科技;市场化;阻碍;途径

1.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同时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哥本哈根会议艰难的进程使环境问题又一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地球环境是人类生息的共同家园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现在却制约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为此,2009年11月我国政府公布,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①。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该目标将“低碳”推入21世纪主题词中,成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高人类生活幸福指数(happinessindex)2的必要前提之一。

2.低碳创新科技概述及市场化作用

2.1低碳创新科技

低碳创新科技,是以实现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为目的具有创新性的科技产品,是未来衡量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经济发展模式从“高碳”向“低碳”转变离不开创新科技的支撑②。经济发展依赖于科技的推动,同样,经济模式的革命性改变仍然需要科技的创新作为保证。当前各国科研院所在政府减排政策的号召下均致力于低碳创新科技的研究与探索,以期借助于科学手段最大程度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陆续问世的火电减排、节能环保冰箱、新能源汽车②、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太阳能照明装置(即阳光输送机)等均属此类产品。

2.2低碳创新科技市场化的作用

低碳创新科技若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屏蔽在实验室,对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作用也会微乎其微,只有将低碳创新科技市场化为商品,推广到流通领域、消费领域,渗透到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广大消费者的日常应用中,才会对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社会的目标实现产生质的改变。

低碳创新科技是基于低碳需求的科技创新,致力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以及社会各界对低碳理念的贯彻落实。第一,低碳创新科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可以在现有资源重新合理的分配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以维持生态平衡为前提的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第二,低碳创新科技的推广有利于减轻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政治压力;第三,低碳创新科技市场化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及转变消费方式。①

3.低碳创新科技的市场化阻碍:以“阳光输送机”为例

纵然低碳创新科技的市场化伴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具体的市场化过程中,仍然遇到市场推广阻碍。原因在于消费者的“惯性”(引用物理学中“惯性”)。技术创新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观念创新。低碳创新科技产品具有创新性,它的使用必然会打破消费者固有的思维模式及长期的生活、消费习惯。这些阻力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地、完全地接受低碳创新科技衍生出的商品。现以低碳创新科技产品“太阳能照明装置”(阳光输送机)举例说明。

3.1“阳光输送机”原理介绍

阳光输送机是在太阳自动跟踪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的智能光导照明系统。该装置改变了一般情况下光―电―光的照明模式,利用光―光的模式直接将太阳光引到需要照明的地方,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系统设备。该产品由太阳跟踪系统、聚光装置、阳光传输装置、终端等组成。太阳跟踪系统的控制器控制云台面板与太阳同步运行,并保证两者始终垂直,聚光设备为凸透镜,安装在云台面板上,凸透镜将太阳光聚光程一个直径约2mm的光斑,再通过阳光传输装置送到终端即可实现照明。③阳光输送机脱离火力发电等高能耗发电模式,利用清洁能源―太阳能实现在无转换、0时差的条件下直接照明,属于低碳创新科技产品。

3.2“阳光输送机”的作用

我国一直是电能消耗大国,2009年数据调查:我国火力发电比重约占全国总用电量的64%,水电约占32%,其余为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如图1.1所示)。巨大的传统能源消耗致使“高碳”经济模式的持续发展。而阳光输送机在理论上可以部分或全部解决占总照明用电量50%以上的白天

照明,从而减少32%(64%*50%)火力发电中相应的煤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低碳的实现有创造性且跨越性的贡献,相比现今政府施行“拉闸限电”等节能政策更易被居民所接受。

图1.1我国电力组成

3.3阳光输送机市场调研问卷中呈现出的市场化阻碍(以西安市为例)

模拟生产者在假设将“阳光输送机”推向西安市场的实际市场调研过程中,在300张调查问卷中(有效调查问卷为284张)呈现出以下三种主要市场推广阻碍③:①该照明系统与传统的照明系统之间的“更换成本”;②消费者“惯性”致使消费者仍然无法彻底改变“高碳”发展模式下固有的传统能源模式,传统能源制约新型能源;③用电方式除了照明,还有动力,灌溉等多种途径,而这些功能“阳光输送机”暂时无法实现,这也是消费者拒绝使用阳光输送机的重要原因。纵然阳光输送机符合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要求,消费者仍出于以上三种主要原因而拒绝接受阳光输送机。

4.低碳创新科技市场化有效途径

低碳创新科技市场化过程中存在市场推广阻碍为普遍现象,并不只有阳光输送机。低碳创新科技的着重点为低碳,存在实用性不够强等问题。而同时经济模式从“高碳”向“低碳”的转换需要消费者的观念创新,以“低碳”为目的进行日常消费、生产、生活。

“低碳”的实现不仅是未来世界经济结构反战的方向,也是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是各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④“低碳”的实现必须依赖创新技术的支撑。为了有效的引导消费者,低碳创新科技产品生产者就必须为低碳创新科技的市场成功推广找到有效的途径。

(1)增强低碳创新科技自身实用性。消费者是商品的最终使用者,商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是否会重复购买。低碳创新科技产品的自身功能才是市场化关键因素。低碳创新科技研究者不仅要注重产品“低碳”性、创新性,更应该重视创新科技的实用性以赢得消费者的自发购买,成为低碳创新科技衍生商品的忠实消费者。还应及时收集市场上用户反馈信息,根据信息完善低碳创新技术以增强自身实用性。随后的销售工作可谓是“水到渠成”。

(2)媒体引导消费者观念创新。如前文所述,我国政府公布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______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政府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低碳创新科技产品的广泛推广,利用媒体大力宣传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使“低碳”深入人心,让消费者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广大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同时改变传统价值观念,自发的将消费、生活方式向“低碳”靠拢。媒体的观念引导会起到连锁效应,即有消费者购买并证实性能良好,“群羊效应”也会同时发生作用。

(3)有效利用市场、价格机制。“市场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⑤市场机制自行控制市场,价格机制有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决定。在低碳创新科技市场化前期,政府可对生产者生产补贴或差别税收,使低碳创新科技低价销售,帮助低碳创新科技安全度过“过渡期”(消费者的适应期)。价格上的竞争力与低碳创新科技的外部社会效益相结合便可大幅度提高低碳创新科技商品的竞争力。

(4)相关的法律制度与政策作为保证。法律制度的强制性是低碳创新科技派生商品深入广大消费者生产、生活中的强有力保证,但同时也缺乏灵活性,需要与灵活性稍好的相关柔性政策相互补充,以期达到促进效果的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④具体来说,相关引导性购买政策都会大幅度地促进低碳创新科技的市场化速度。法律制度与政策还应涉及低碳创新科技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指标及质量要求的政策,以为消费者创造安全消费的环境。

综上所述,低碳创新科技市场化需要有效的市场推广途径,如,增强低碳创新科技自身实用性,媒体引导消费者观念创新,利用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相关的法律制度与政策保障等有效途径。通过以上途径,“阳光输送机”可以改善自身技术的适用性(解决长时间阴雨天、晚间的照明),媒体宣传让消费者了解并愿意接受“低碳”照明模式。初期阶段,利用价格优势进入市场,等到技术成熟期时,便可自行发展,离开政府保护。相关的法律与制度使消费者安全消费,生产者安全生产。“阳光输送机”才会出现在大型企业的迎客大厅或是政府的办公室内,使大家在享受自然光的同时也符合了“低碳生活”的要求。以此类推,低碳创新科技派生商品才会被消费者认可、接受、渗透到消费者生活的各个角落,使每位消费者均发挥自己的力量为“低碳”做贡献,真正做到“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要求。

注释:

①新华社2009年11月26日电,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②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的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

③市场调研所选对象是西安市普通消费者,以及市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本次调研共发出调研表300张,收回298张,有效问卷表284张(答题不全、错选表不予采用)。企事业单位有效调研表32张,普通消费者有效调研表252张。

④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参考文献:

[1]沈木珠,李国良.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地方科技措施创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7.

[2]莫文蔚.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及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10,7.

[3]宁铎,张东煜.阳光输送机的研究[R].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4]杨金贵.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J].北京财经周刊,2010,3.

[5]adamSmith.thewealthofnations[a].中国商务出版社,2009,4(第二章).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KRm05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低碳环保创意篇4

企业积极研发低碳技术是获得重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因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是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

目前我国在保护资源环境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够缓解这种压力,同时还能够将我国能源的利用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另外,企业创新低碳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在改善的产业结构的同时还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频繁出现的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也是一种有效解决措施。低碳经济就是在利用低碳技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由于这些年单方面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因此我国的碳排放量比较大,在节能减排上国际上给予的压力也比较大,更关键的是低碳技术的竞争力也处于弱势。因此,我国面临着碳排放量大而低碳技术薄弱的严峻考验。

1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特点

总体来说,低碳技术创新拥有着技术创新风险高,收益无法确定,溢出性较强和公共产品等属性。同时低碳技术本身就是一个并不简单的系统结构,它由创新主体和知识构成,牵涉到社会、经济和自然学科等许多不同的系统,它们之间还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着。换句话说,低碳技术就是一个开放的、非线性的、保持动态平衡的非简单系统。另外,低碳技术创新的复杂性特点要求对其研究需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所以高投入性也是不可避免的。再有就是创新技术的复杂性和创新环境的不稳定性使得企业创新低碳技术面临着高风险,稍有不慎,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

2我国企业创新低碳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从整体来看,仍然处于世界低碳经济的末端,低碳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发展能力也处于末端,核心技术更是无法提及。这些大都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主要是对低碳技术的关键技术没有掌握,加上没有鼓励性措施,使得技术研发人员没有动力进行研究,使得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处于一种放养的状态。第二,由于我国是近些年才提倡的发展低碳经济,因此我国的低碳技术还十分稚嫩,属于刚刚起步,且在数量上我国的低碳技术创新研发人员就十分匮乏,对关键技术能够掌握,拥有很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较硬的低碳专业知识性人才更是捉襟见肘。目前大多数的科技人才都还是保留着高碳经济的观念,与目前推行的低碳经济发展有冲突,也就使得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有着许多问题等待解决。第三,怎样实现我国经济向低碳化转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核心问题。要想我国走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就必须有政府政策的有关支持,把一些和低碳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完善健全,并且保持政策的可信度和透明度是我国可能快速、高效、有创新的向低碳化转型一项必要举措。而且这些有关扶持政策应该具有能够将整体战略协调统一,并且具有可持续性的特点,能够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将融资方式和商业模式有个更好的突破,并学会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对企业进行调节,只有有这样的政策扶持,我国的低碳市场,低碳经济才会得到更好、更快、更持续的发展。第四,我国企业对低碳技术创新研发没有较高的效率,企业的融资环境也比较差,因为大多数银行对低碳技术只肯进行小资金融资或者是不愿意融资,使得低碳技术发展所需的资金要求满足不了而导致研发工作无法进行。

3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问题的应对措施

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要想自身有个好的发展,其关键在于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并从中找到那些隐藏其中的机遇。因此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意见中来进行参考。

第一,企业要想在低碳经济的主流发展中获得重生,就得打破国外企业在低碳技术方面的主要地位,积极努力的研发新的低碳技术,将自身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以获取大主流下的一席之地。建立一个低碳技术支撑和有一定激励的体系,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加快建设低碳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有关政策的优势,这些都是企业提升自身能力和谋取发展的有效措施。

第二,对低碳技术创新进行保障要求建立一个对低碳技术人才的保障体系,因为一支有着丰富创造力和扎实专业知识且结构合理、数量充沛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应对不断翻新的低碳要求的重要保障。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引进国外先进的竞争机制,或者是建立一个流动的、开放的人才机制,以此来培养具有低碳经济系统设计,战略布局能力和研究开发新的低碳技术的各类人才。

第三,企业间都属于产业结构这个大整体,相互间必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因此,政府要抓住重点,把握好关键环节,为高科技产业、节能产业和一些新能源产业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和努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便利。

第四,大多数企业在研究开发低碳技术创新时面临的最主要困难就是得不到资金的支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仅依靠银行来进行融资,得从不同的渠道来获取资金来为低碳技术研发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比方说通过关注重点为研究开发低碳技术的碳基金(民间和政府都有这个机构)来获取资金支持,也可以通过进行风险投资和发放债券等方式来聚集资金。

低碳环保创意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意识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源利用效率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而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议题。全球变暖对地球的负面影响严重: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旱涝灾害频发;疾病流行。这些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是形势所迫,更是大势所趋。低碳经济不仅涉及到地区、政府和企业的产业选择问题,也涉及到社会公众平时的行为习惯问题。因此,提高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使之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生活,将对低碳经济的推行有着重要意义。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1.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

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而低碳经济的基本思想,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在此之后,这个提法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等国开始大力推进以高效能、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最终界定“低碳经济”是2009年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将“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

所谓“低碳经济”,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是指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经济革命浪潮。

2.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依托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有关专家指出,低碳经济主要为两种:一种低碳生产,一种低碳消费。这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缓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可以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由此可见,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够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当代环境资源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日常活动的“正当”结果,这已经基本成为了人类的共识。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乃至与气候变化有关,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二、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满足自身极大物欲的同时,也给自身未来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归结于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忍而解,而忽视了保护环境。

发展低碳经济模式、节能减排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节能减排不仅仅是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社会的主体是人,节能减排的主体也必须是人,节能减排必须从每一个来抓起。但是,当前社会公众对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重要性的认识仍普遍不足,对能源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薄弱,公民节能习惯还未养成。因此,必须通过广泛地宣传教育来培养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培养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自觉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因此,我们应当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等各种媒介,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把公民节能意识教育作为公民意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三、节约能源、低碳生活刻不容缓,而且潜力巨大

倡导绿色简约的低碳生活方式来推进低碳经济。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可见,公众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环保对于低碳经济目标的实现多么重要。

因此,要做到节能减排,就要从小事做起,人人动起手来,创建美好的家园。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几点可行的建议:

1.节约电能。注意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泡。据美国的能源部门估计,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就能避免四亿吨Co2被释放。除了电灯,使用其它电器也要注意,尽量选择低耗节能产品,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冰箱则让它处于无霜状态。夏季天气不算十分炎热时,最好用扇子或电风扇代替空调。

低碳环保创意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163-03

2003年2月24日,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1],由此,低碳经济成为学术界、企业界和政界广泛关注的命题,进而成为2009年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研讨主题。按照最初的设计,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质是要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换来更大的经济产出,同时为人们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多的工作机会[2],以后各国虽提出了不同的“低碳经济”设想[3],但节约、集约使用能源,降低碳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步伐成为大致相同的努力方向,并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主要途径。

在低碳经济广受关注的同时,生态文明理念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两者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方面的相似追求使之共同成为中国在资源环境紧约束条件下谋求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解析

“低碳经济”一词虽被频繁使用,但其确切概念并未在学界取得广泛共识。日本学者Α.Dagoumas和t.S.Barker表示低碳经济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经济形态,它追求碳的最低排放,并强调减排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4]。K.Gomi则强调低碳经济要求实现现有技术、制度和人员行为的转变[5]。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也拥有其各自的见解。庄贵阳[6]、冯之浚[7]、牛文元[7]等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崔大鹏[8]、鲍健强[9]等则认为低碳经济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新变革,它将使人类社会由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由此看来,学者们普遍认为,低碳经济建设乃是促进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并将以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为前提,低碳经济的发展既是人类在短期应对气候变化的应急之策,更是长期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低碳经济将不仅是能源经济的革命,更是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特征的影响不容小觑。

1.低碳经济直接解决的是碳排放问题,而这又主要起因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能源结构和能源使用的现代特征。过大规模和过高比例的化石能源的使用不仅可能使人类面临不可再生能源短缺的困境,而且已经造成Co2等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酿成气候变化的巨大危机,因此,降低碳排放的要求表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权益之计,实际也是提前破解资源能源短缺难题的必要之举。

2.低碳经济不仅是生产技术的创新,更是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低碳经济的实现不仅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增进能源的使用效率和碳储存与转化的水平,而且要通过低碳生活理念的传播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塑造进一步降低整个经济与社会活动的碳排放水平。正因如此,低碳产业区和低碳社区建设同样是低碳实践区建设的重点,低碳城市不仅意味着新的城市产业结构,也同样意味着新的城市生活理念。

3.低碳经济问题的研究凸显了生态环境问题的外部效应,不仅Co2气体可以跨区域流动,而且其过高排放的后果将是全球性的,因此,低碳经济建设的成果为全球所共享,而低碳经济的建设也必须依赖于全球的普遍参与,只有形成合作共赢的区域间关系发展理念,才能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达成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从而使各国都能克服先增长后治理所带来的巨大负面效应,为全人类走出文化决定论的误区、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创造条件。

二、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任务,理论界也由此兴起了生态文明的研究热潮。陈逸飞从科学与人文关系的角度出发指出生态文明是依赖人类自身智力和信息资源,在生态自然平衡的基础上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球化协调发展的文明。王朝全认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称[10]。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专家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多学者都对强调了生态文明应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前提。其具体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态文明是在可持续前提下的文明形态,倡导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其次,生态文明致力于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人类需求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进化。因此,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成果,生态文明客观上要求加速实现区域发展方式的转型,这就与低碳经济对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的要求具有了相似性。同时,两者的提出又都基于生态环境危机的紧迫性,因而不少研究都有将两者混用的趋势。本文认为,深入剖析两者的内在关系无论对于低碳经济或生态文明建设都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

1.相似的提出背景。生态文明的出现是人类对几百年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成果。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二三百年是人类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二三百年。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发生了相对于农业文明的革命性变革。但是工业文明时期的飞速发展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严重的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急需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生态文明呼之欲出。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的生态危机中,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应对不断恶化的气候状况与能源短缺现象,必须要找出一种低碳节能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理念便应运而生了。由此观之,低碳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深刻反省自身的结果,而生态文明的出现则是为了解决全面的生态问题。两者都是在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生态系统约束下的产物。

2.相容的发展目标。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有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发展模式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以降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相平衡为目标。生态文明是国际社会在寻求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其内涵与核心思想是从文明重建的高度,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在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基础的同时,把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作为最终追求的目标。由此观之,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建设在实践目标上具有相似性。

3.不同层次的解决方案。生态文明的内容非常丰富,既包含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的意识、法律、制度、政策,也包括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实际行动,涵盖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在经济方面,生态文明强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并重,由此以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代表的生态经济类型逐步走进人们视野。总的看来,低碳经济是在生态文明理论的指导下,解决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带所来的一系列问题,更强调在经济领域的环保。纵观全局,生态文明是在较宏观层次上提出的总体解决方案。低碳经济则是专注于解决全球变暖、能源危机下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注重观念更新,进而成为人们关注生态文明发展较为重要的一面。

三、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

由于低碳经济其实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更为短期和现实的努力方向,因此,低碳经济的建设成果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积极意义。

所谓低碳经济示范区,就是在地区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12]。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的目的是营造最适合人居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化,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协调与和谐,在创造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的同时,让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一)国内外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基本情况

在低碳浪潮的推动下,从全球到中国都正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英国是全球低碳实践的先行者。其碳信托基金会与能源节约基金会联合推动了英国的低碳城市项目,批准了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三个示范城市。这三个示范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为:在实现途径上较注重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能效和控制能源需求。在城市规划上,强调战略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在城市建设上,强调技术、政策和公共治理手段并重。并且在提出可测量的碳减排目标和基本战略的同时,着重实现途径选择的实用性,在最大程度上争取了公众支持[13]。日本十分重视环保理念的宣传示范工作,在推行“碳足迹”、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措施过程中,也都进行了相应的示范试点[14]。近年来,国内也开始着手建立低碳示范区。2009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吉林市作为国内第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项目。保定、上海、贵阳、杭州、无锡、天津多个城市也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还有不少地区有了开展低碳经济实践的新动向。其中,上海、保定旨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寻求低碳发展的解决方案。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贵借鉴。

(二)以低碳经济建设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

1.观念更新是前提。正如前面所述,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有着相似的提出背景以及相容的长远目标。因此,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努力推进观念更新能有效促进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然而观念更新既是重要的,但又是困难的。长期以来,工业文明所倡导的“高碳”发展思想已深入人心,也进一步影响到了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因此,忽视人们的观念更新,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将难以为继。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考虑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以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

2.利益协调是基础。在低碳经济的实践过程当中,低碳拥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相关经济效益分配往往存在不公平现象。这种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关系的扭曲,不仅使各地区的环境保护面临很大困难,而且也影响了各地区之间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进而影响到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因此,协调各方利益不仅能直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更有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补偿机制则是协调各方利益的主要方式。

3.制度创新是关键。低碳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纵观世界各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历史,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政策与法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等国近几年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和政策,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对于中国来说,当前更应该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工作以及“绿色”政策的制定。

4.技术创新是保证。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有效控制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促进和保持全球生态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节能、降耗、减排,还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都必须以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普及和推广为基础。即是说,低碳技术创新不仅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中国要实现技术创新,一方面,可以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另一方面,要逐步重视国内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重点攻关效益大、见效快的低碳技术。

立足于中国,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只有围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战略,努力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生态文明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UKDepartmentoftradeandindustry,2003UKDepartmentoftradeandindustry,2003.ourenergyfuture―creatingalowcarboneconomy.energywhitepaper.theStationeryoffice,norwich.

[2]付允,马永欢,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08,(3):14-19.

[3]姚良军.意大利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J].中国科技产业,2007,(11):58-60.

[4]Α.S.Dagoumas.etal.pathwaystoalow-carboneconomyfortheUKwiththemacro-econometrice3mGmodel,energypolicy,2010,(35).

[5]K..Gomi.etal.alow-carbonscenariocreationmethodforalocal-scaleeconomyanditsapplicationinKyotocity,energypolicy,2010,(38).

[6]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究,2005,(8):79-87.

[7]冯之浚,牛文元.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9,(8):13-19.

[8]崔大鹏.低碳经济漫谈[J].环境教育,2009,(7):13.

[9]鲍健强.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53.

[10]王朝全.论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内在逻辑[J].软科学,2009,(8):69-73.

[12]刘湘溶.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J].南京社会科学,2009,(6):33-37.

低碳环保创意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环保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1-084-02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物质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物质文明的发达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经济高速增长的所付出的有可能就是环境代价。尤其是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单位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要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一度成为某些地区的主要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越发突出,绿色经济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值得各国加以探索和研究。因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来自法律和政策层面的保护和支持,故展开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分析和构建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其低碳经济的长效化发展。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低碳经济被学界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有别于现有知识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由低碳产业、技术、发展、生活等系统因素和形态构成的经济体系。低碳经济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作为基本条件,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成本是衡量低碳经济的重要指标。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进一步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现有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开发新能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全球低碳经济的核心发展内容集中在创新能源开发和使用技术、减少排放、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等内容上。通过低碳经济构建新的经济发展制度,转变人类经济发展观念具有积极现实意义。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全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其实际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第一,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当前我国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宏观层面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高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主要消耗能源为煤炭,我国2013年煤消耗量达到近年来的峰值36亿万吨,虽然在2014年开始我国煤炭消耗量开始下降,但我国每创造100万美元GDp的能源消耗仍然是欧美发达国家2至5倍之多,在pm2.5等环境问题困扰下,加快发展低碳经济、降低污染能源消耗量已经成为必然之举,此举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

第二,有利于调整我国能源产业结构,我国能源战略长期依托于煤炭有其必然原因,我国可开采使用能源结构为煤多、气少、油缺,因为缺少油气也就使得我国主要消耗能源只能是煤炭为主,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近七成,而我国煤炭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在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高能源消耗、重污染排放情况突出。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改善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绿色经济发展环境和氛围,推动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第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结构不合理情况,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限制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从整体来看我国产业比重依然为1∶5∶4,主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依然是第二产业,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自然容易导致高能源消耗问题。进一步倡导低碳经济有助于推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利于服务业做大做强,使我国产业结构处于持续优化调整状态下,实现产业结构的整合创新。

第四,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出口贸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随着各国对于低碳经济的重视,碳排放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衡量指标,碳排放税也已经成为现实。为了维护我国固有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已经是当务之急。只有注重于国际规则,尽可能满足于国际化规则标准,才能树立起绿色经济意识,引导我国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打通国际化发展瓶颈,实现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协调同步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不足之处分析

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作为基础,低碳经济发展更加需要法律作为保障。低碳经济源于技术创新,源自公众意识创新转变,更加源于政策和法律的不断优化完善。优化完善法律规制有利于维护绿色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助于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引导市场发生结构性转变,提升低碳新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效率。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低碳领域的立法仍较为滞后,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具体而言阶段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不足之处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一)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完善程度不高

低碳经济现已明确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但关于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依然存在不足之处,整体法律体系完成程度不高。造成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中并没有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基本发展战略进行明确规定,其二是基本法当中也没有一部专门引导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同时法律法规、规章之间依然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可以说,法律体系完善程度不高直接影响着低碳经济的有效推进,导致法律制度对低碳经济所引导的产业结构调整规范作用下降。

(二)能源基本法缺位问题突出

能源开采、使用、管理等问题是关乎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影响低碳经济持续推进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注重于能源领域的立法工作,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包括《电力法》、《煤炭法》等一系列的能源单行法律及各类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现有能源相关法律法规在能源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能源问题的越发突出,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激增,颁布实施一部能够系统综合调整规范能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基本法显得非常必要。一方面,该法实施后能够解决现存的能源问题,处理现有能源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问题;另一方面,该法实施后有利于低碳经济的长效化、持续化推广,有助于规范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法律层面对新的问题和现象加以调整,利于单行法的制定和完善。

(三)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

我国现行低碳经济相关法律细化程度不够,实际的司法可操作性不强,法律规定多是原则性规定,具体法条的约束性不强,难以对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行为进行有效查处,同时对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也缺乏必要的作用与价值。

(四)立法效率较低,法律规范存在滞后性

低碳经济概念自2003年被全球主要国家所认同和认可后,在欧盟部分国家开始通过征收碳排放税等方式,强制推行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在低碳经济领域的立法效率尚较低,法律规范方面存在一定滞后性,不能起到科学指导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贸易第一大出口国,低碳经济立法滞后,导致法律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不对称,限制了经济健康发展。

(五)公众低碳经济法律意识不强

法律的价值体现在于其规范和引导上,通过法律的落实和法律体系的构成及应用,可以使公众的法律意识得到不断强化,进而利于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我国当前公众低碳经济相关法律意识不强,没有形成一种普遍意识,进而也就限制了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影响着低碳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构建研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情况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决定着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对比我国应及时通过有效立法和执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一)立足国情,合理确定低碳经济立法原则

我国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立法工作的有序科学开展,建立在合理立法原则基础上。立法原则着重突出三个重点。首先是要符合中国基本国情,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依然较为严重。我国人均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环境的整体承载能力不足,部分地区和产业领域依旧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能源消耗量大、污染问题突出。据此,我国在低碳立法方面必须充分结合自身国情,对于国外先进经验要取其精华不能简单照搬,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和不断优化。其次是要维护自身合法合理权益。在低碳立法方面,我们要充分维护自身核心权益,对发达国家有针对性的法律及政策,积极应用法律手段加以应对,提升我国法律体系的自我保护性,坚持逐步推进。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构建不能一撮而就,而是要充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国际环境变化,不断对法律体系加以创新和优化完善,使法律的价值作用最大化。

(二)推动低碳领域基本法的制定

总的来看,低碳经济法是实现低碳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保障和普遍适用的法律指导规范。在低碳经济法当中需要明确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地位,提出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等领域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同时颁布实施低碳经济法,并使该法成为各项单行法律和法规规章的依据,推动立法的全面展开。

(三)强化在金融、环保、消费等领域立法实践

我国要在金融、环保等领域实现低碳经济的多元化立法,通过完善法律体系额方式不断为低碳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一方面,我国要加快低碳税征收前的调研工作,立足于本国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设立合理地低碳税征收标准,进而有效维护本国企业实际利益,同时推动社会低碳意识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要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于污染环境、浪费能源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使行政处罚的效能得到体现,建立法律屏障,确保低碳经济得到稳步推进。总的来看,只有切实从多元化入手、从细化科学化着力,才能使低碳经济相关法律体系的实效性和专业性得到保证,使低碳经济能够在一个良好社会秩序和普遍意识环境下发展。

(四)积极引导强化公众意识

低碳经济持续发展,对公众的自身行为和意识要求标准就更高。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引导,进一步引导公众意识的转变,不断强化公众意识,进而使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绿色产业等价值观念和意识内容成为群体普遍意识,并在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中使低碳经济得到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郑玲丽.低碳经济下碳交易法律体系的构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1).

[2]林伯强、孙传旺.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中国社会科学.2011(1).

[3]张磊.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环境刑法立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王明远.论碳排放权的准物权和发展权属性.中国法学.2010(6).

低碳环保创意篇8

关键词:低碳环保;石油;创新

在当代低碳环保经济的视角之下,企业要想得到持续又稳定的发展,就要积极的相应国家低碳环保的号召,在创新的基础之上又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使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充满着活力。对于石油企业来讲,低碳环保的经济倡导为企业在以后的发展提出了非常有力的挑战,石油企业要想在现在的这个环境之下的到生存,就必须实行在管理方面的创新,改变原来的那种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使改变之后的管理是符合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的,只要这样才能实现石油企业的持续可发展的状态。

一、在低碳环保的环境下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在低碳环保的这个大环境之下,石油企业将管理模式的创新是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必要措施,随着我们国家越来越来越要求企业是在低碳环保的情况下生产,所以低碳环保已经不仅仅是口号的问题,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运用在实践中并且被社会的各个领域范畴的人士所接纳,同时低碳环保的这种理念对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生活方式中的低碳化环保化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追求的目标。所以,对于以生产开发化石能源的石油企业,在全社会都在追求低碳环保的这个环境之下,也必须顺着这个趋势对自己的发展模式做出相应的改变,是现在模式上创新,以积极的相应低碳环保的口号,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状态。石油企业在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是在其企业的发展结构之上积极的寻找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顺从现在社会发展的环境制定有利于企业整体发展的科学的创新改革,从而获得最大的潜在利益。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点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石油企业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实现了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之前不合适企业发展的模式进行改革或者完全剔除,这样才可以实现企业资源上的合理分配。第二,有利于石油企业管理摸式的完善,进而可以推动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的创新是一个企业能够永远保持活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现在低碳环保的经济视角之下,不少企业都开始经营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改革,以使自身的结构特点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我们的石油企业来说,管理创新这个步骤是不能忽视的,人才创新的基础上才可以紧跟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第三,有利提高石油企业中的竞争力。在当代石油企业竞争力非常激烈的环境之下,跨过的石油企业和一些国际的石油企业对我国的石油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为了能够积极的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只有不断的创新,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增强我国石油企业的竞争力,能够在石油企业中占领到优先的地位,因此石油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战略。

二、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措施

1.变更传统的生产模式

在低碳环保的经济视角之下,石油企业必须要改革以往的传统模式,积极的适应现在的经济。只有这样,石油企业的竞争的优势才可以长存,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采用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是石油企业要想实现永久发展的必然要求。石油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就必须要摆脱传统的“高能耗低能效”的生产模式,实行企业在结构方面的全面调整,淘汰落后的产能,优化企业的配置资源,同时降低资源的能源消耗问题,改变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传统模式,咱们要积极的研发新的技术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开发可再生的能源,通过技术创新的对传统的产业改造,建立一套健全的科学的适合企业的管理制度。并且对其不适应低碳环保发展要求的地方进行全面的改革改组,为企业实现永续发展提供动力,使管理的创新符合企业原有的特色和低碳环保经济的发展,大力的培育石油企业的竞争力。在转变传统模式的生产方式中要努力的拓展企业管理的新领域:一是要把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作为管理创新的重点,为石油企业的持续了发展提供高效的管理模式。二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模式。石油企业是消耗资源的大产业,所以我们必须要注意要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必须在炼油企业中,应该构建减量替代,资源化和再利用等技术的支撑体系,加强对成本上的管理以及控制,全面的降低要消耗的资源。三是,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石油企业是属于技术和资源密集的行业,所以不仅要注重系统化,更注重精细化,所以要在精细化的管理上在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2,实现技术上的变革

石油工业是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的行业,因此要在技术上才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作为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和,石油的勘探和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以及新能源的不断开发,所以石油企业的生产技术也处于劣势地位,要想在竞争中不被巨大的竞争浪潮中所击退,世界各地的石油企业也纷纷的加入到了对新技术的研究队伍中,如负压的钻井技术,水平钻井技术等等。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石油企业应在节能减排的技术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比如,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上融入节能减排的观念,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石油企业也可以运用节能降耗的技术来提高煤油气等能源的使用。

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仅可以转变企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石油企业是不可再生资源,这就要求石油企业必须要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企业管理的创意要在合适的环境和内容之下合适的切入才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进而才能实现石油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宋航单位:中石油东南亚管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明阶.基于低碳的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02)

[2]竺乾威.政府管理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2(02)

低碳环保创意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人力资源;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3)07-0071-04

一、低碳经济及其特征

低碳经济的概念首先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该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生活标准和更好生活质量的途径,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1]。该白皮书虽然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但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界定。此后,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对“低碳经济”进行了定义,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效能、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2]。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中将低碳经济概括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3]国家循环经济立法小组组长冯之浚教授将低碳经济概括为“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活动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基本要求是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基本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尽管上述概念不尽相同,但都表达了相近的内涵:在不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具有以下特征:

①战略性[5]。气候变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低碳经济是人类调整自身活动、适应地球生态系统的长期的战略性选择,而非一时的权宜之计。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也是低碳经济的实施主体,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必须对其经营管理进行战略性调整。

②可持续性。低碳经济则强调更高的碳生产率,即每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GDp或附加值更高。同时,社会福利水平不因此而降低,不为了减排,抑制经济发展,降低生活质量。这种经济模式通过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③创新性。低碳经济强调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企业进行低碳转型,必须重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转变员工思想观念。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要求企业调整经营结构,提高能源和材料利用率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形态。而我国的经济支柱不少属于高能耗产业,对碳的依赖性很高。随着中国逐渐承担温室气体控排减排的国际责任,减少能耗和碳排放,采取低碳发展模式将逐渐成为企业面临的约束性条件,而能源强度和碳强度高的企业将会面临显著的合规风险[6]。特别是对那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品牌,以物质资源消耗为主,从事简单加工而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企业来说,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压力将会更大。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倒逼”机制会迫使这些没品牌、没知识产权的粗放型生产企业进行经营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二)低碳经济要求企业产品符合低碳标准

首先,面对全球低碳环保的大趋势,各国纷纷提出产品低碳环保指标要求,竞相推出更加严格的环境管制标准。碳排放受到限制,碳税和碳关税越来越高,这对出口企业的产品提出了严格的碳排放要求。因此,产品低碳化是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无法逃避的问题。其次,随着低碳消费理念的不断渗透,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低碳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提出了低碳化要求。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要求企业在产品上标注“碳足迹”,那些无法给产品标注碳标识的企业将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立足。此外,为保证产品符合消费者的环保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产品也提出了严格的环保标准,并要求提供“碳足迹”数据。当前已有很多企业如沃尔玛、宜家、百安居、富士康等从供应链着手,将温室气体管理纳入公司的采购标准和供应商考核标准[7]。

(三)低碳经济要求企业生产过程低碳化

随着低碳产品需求的日益旺盛,消费者青睐低碳产品的行为选择最终必然会传导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高排放、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会被市场拒之门外。低碳经济强调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节能、降耗、减排、增效,这就要求企业改变其产品导向、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以及废物的排放与处理等,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低碳经济要求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低碳化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使得企业包括能源在内的原材料投入、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企业所面临的要素市场环境和产品市场环境,并且影响到企业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在内的运营状况,最终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市场、业绩及其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限制含碳原料使用的政策也影响到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如对碳排放征收高额的碳税,无形之中会加大企业运营成本;由于政府对“碳”能源的限制,会导致企业所需能源价格的上涨,从而冲击企业成本结构。因此,企业成本降低压力迫使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中要厉行节约,削减开支,如通过降低照明及供热能耗、重新设计配送系统、进行远程办公与电话会议、削减差旅开支以及废弃物的减少与再生利用等内部挖潜措施使企业日常运营管理活动低碳化。

三、企业低碳化经营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

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经营向低碳转型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推动企业经营低碳化转型的核心力量。企业低碳化经营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对员工思想和行为的新要求

首先,企业低碳化经营要求人力资源调整经营与生产理念,形成“低碳”意识。要求员工了解全球、全国以及地方法规中关于碳排放问题的规定,了解企业的商业伙伴和消费者对低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并让员工意识到由气候变化、能源短缺和价值链的环保问题给企业所带来的现实压力、风险与机遇,从而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低碳化经营理念得到员工的心理认同。

其次,企业低碳化经营要求员工在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行为上做到低碳化。比如尽量少开私车多坐公交和公司班车,打印时尽量多使用双面,用纸时尽量多使用环保纸,存储文件时尽量多用电子文件和推行无纸化办公,用餐时要量需而取、减少浪费,上班时不打私人电话和节约公话时间,随手关灯、关水,使用空调温控在26摄式度并随手关门关窗,下班时关闭电脑及显示器等等。

(二)对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

企业低碳化经营对人力资源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碳经济导致企业经营结构调整,必然会淘汰部分岗位,催生一些新的岗位,这些新增长起来的就业岗位需要由具有低碳环保意识、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才能胜任,这就需要企业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以满足“低碳岗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此外,企业的产品结构升级和技术改造也会对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使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满足企业低碳化经营的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

(三)对人力资源结构的新要求

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产业创新、技术创新、能源创新和制度创新,而创新就需要人才,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低碳专业人才作保障。对企业而言,低碳专业人才主要是指与低碳相关的产业或行业中具体从事低碳研究、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从事减排机制的碳交易人才。由于在高碳发展模式下社会没有专门培养上述低碳专业人才,企业也没有储备相关人才,这就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结构提出了挑战,需要调整现有人力资源专业结构,提高低碳专业人才在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中的比重,以满足企业低碳化经营的要求。

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下

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不同于高碳经济下的要求,更多的集中在知识密集型人才上,这种人力资源的重新整合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培训、绩效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要适应新型的人力资源配置。因此,企业低碳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企业必须结合低碳经济思想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效益。但是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到企业战略位置来考虑,不能对人力资源进行与企业其他方面相结合的统筹全面管理,对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探索不够深入,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在传统管理模式上,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

(二)企业低碳型人才供需不平衡

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从目前来看,企业急需的低碳人才主要有节能减排、新能源、垃圾处理、废水处理和空气处置等相关领域[8]。但由于我国低碳人才的教育起步较晚,这类人才数量不多,而目前这部分岗位市场需求较大,基本属于“僧少粥多”,很多低碳企业招不来“低碳人才”,这就导致人力资源的供需结构不平衡。

(三)企业对低碳型人才的培养不够

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企业必须增加更多的“低碳岗位”,以及需要更多的“低碳员工”,这些岗位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学历背景、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技能等。要使人力资源胜任企业低碳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对人力资本有所投入,但是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意识缺乏,只是关心[前的利益,不重视员工的培训,很少作长期的人力资源储备和开发。这些造成了企业对低碳型人才的培养不足。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

企业低碳经营对人力资源的思想和行为、素质和能力都提出新的要求,要发挥人力资源在企业低碳经营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必须靠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作保障。而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下,招聘、培训开发、激励等环节都不能很好的达到调动员工投身企业低碳经营积极性的效果,必须结合企业低碳发展要求,在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机制上进行创新和完善。

五、低碳经济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策略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水平无法适应企业低碳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必须赋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新的内容与使命,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塑造企业人力资源低碳理念

企业核心价值观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引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方向标。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不仅仅局限于资本实力、技术领先、业务规模等,节能减排能力、单位产值碳排放、产品低碳标准等也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利器,这些新型竞争力的实现需要有低碳文化理念作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教育培训每位员工都具有低碳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要体现绿色、低碳原则。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将节能减排、单位产值碳排放等方面作为重点Kpi进行考评。通过制度、考核来唤醒每个人的低碳意识,激发低碳行为,创建低碳产品和品牌的企业经营新模式。

(二)培养、选用适合企业低碳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

为企业低碳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低碳发展要依赖高产出、高效率、低能耗,这取决于低碳型人力资源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上保证满足企业低碳化经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为此,企业一方面应尽力引进急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必须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合低碳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一个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合理的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

(三)提高人力资源的低碳技能、素质和责任感

企业低碳化经营对人力资源的思想和行为、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人力资源胜任低碳化经营工作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组织系统的培训,积极开展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低碳责任感和技能。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应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有针对性地进行低碳化管理变革与创新能力方面的培训与开发。如对于企业管理者,应了解国际上新颁布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我国已签署的国际低碳公约、国家、行业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和条例,提高驾驭低碳经济的管理能力;对于技术人员,应了解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向和最新信息,掌握低碳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对于营销人员,应了解企业产品低碳设计特点及环保性能,增强宣传企业低碳形象的责任意识,掌握将企业的低碳理念传递给顾客及捕捉顾客的方法和技能[9]。

(四)激励员工低碳节约行为,约束员工高碳浪费行为

企业应明确激励或约束的关键行为,让员工在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行为上做到低碳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将员工的低碳行为绩效纳入考评体系。在制定企业低碳经济绩效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将其逐层分解,并根据企业成本预算及低碳化目标,制定考核细则,最终形成员工低碳行为考核体系,通过考核方式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在考核的基础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建立起与低碳行为绩效考评指标相对应的薪酬管理制度,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参与企业低碳经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企业低碳绩效有直接贡献的员工,可以根据成本降低程度或社会效益的高低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并树立标杆形象,带动全体员工积极投身企业低碳发展之中。

(五)人力资源管理自身的低碳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不仅要促使员工行为低碳化,而且要做到管理活动自身低碳化。在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各环节中,都要贯彻“低碳”理念。人力资源规划低碳化要求系统分析低碳经济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制定出企业低碳型人才的供求平衡策略,以支撑企业的低碳发展战略。招聘低碳化要求采用低碳化的过程和手段,以最低的招聘成本和最环保的方式完成招聘任务,如采用电子化招聘,极大地节省各种社会资源的消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培训低碳化要求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避免培训的铺张浪费;在培训过程中,灵活运用培训的手段和方式,适当应用计算机辅助培训、网络培训、多媒体远程培训等新兴技术培训手段;对低碳培训进行监控与管理,提高培训的效率与效果。绩效考核低碳化要求企业将低碳行为绩效纳入员工的绩效考评体系中,设计员工低碳行为Kpi,据此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引导员工产生有利于企业提升环境绩效的低碳行为。薪酬管理低碳化要求企业设计与低碳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对员工行为进行激励与约束。

[参考文献]

[1]UKGovernmentenergywhitepaper.ourenergyFuture:CreatingaLowCarboneconomy[R].2003.

[2]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低碳经济[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52.

[3]张坤民,等.低碳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4]冯之浚.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18-23.

[5]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84-87.

[6]邓梁春.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企业的挑战与机遇[J].世界环境,2008(6):60-62.

[7]祝福冬.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碳管理探析[J].企业经济,2010(7):51-54.

[8]朱海滔.培养低碳人才“烧”旺低碳经济[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1):45-47.

[9]孙会,贝金兰.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J].企业活力,2011(2):57-59.

aStudyandtheCountermeasuresontheeffectsofLow-carboneconomy

onHumanResourcesofenterprises

LiGang

(Schoolofmanagemment,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wuhan430074,China)

低碳环保创意篇10

我国作为纺织服装大国,服装从其原料生产、加工制作到运输、使用、废弃全过程都一直在排放二氧化碳,低碳也开始成为时尚界追逐的元素。纺织服装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生产工艺,节能减排,做到低碳、环保,加速推动低碳发展进程。同时,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的觉醒要求纺织服装企业在营销理念、营销策略上发生相应的转变,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低碳经济带来商机

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是一种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态度。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可以说,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商机。

低碳营销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产生重要的影响,低碳营销应运而生。低碳营销的概念正是在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状况和低碳经济逐渐形成的驱动下产生的。目前,低碳营销虽然没有形成统一和严格的定义,但多数研究认为低碳营销与绿色营销有密切的关系。绿色营销是一种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的综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低碳营销可以看作是绿色营销的具体化。

在低碳营销中,需要企业明确的是低碳营销理念。营销理念是指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也就是企业的经营哲学。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或一种企业思维方式。营销观念是否客观、正确,直接关系到企业营销的成败。营销观念的核心问题是:以什么为中心、什么为导向来开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低碳营销背景下,企业应围绕碳减排这个中心,树立低碳价值观念,在经营中实现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结合。

低碳营销理念就是指企业围绕碳减排和环境保护这个中心、以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企业生产经营观念。具体来说,纺织服装企业从社会公众的利益角度出发,以满足消费者低碳需求为出发点,自始至终地贯彻执行专业化的低碳研发、低碳生产、低碳营销,积极传播低碳营销模式,使消费者能深入了解与意识到低碳营销模式的独特之处,树立低碳、负责任的消费观念,更加自愿地选择低碳产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纺织服装产品打上“低碳”标签

一件衣服从原材料的生产到制作、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处理,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纺织服装产品也当然被列入“低碳”列表。

低碳服装是一个宽泛的服装环保概念,一般指总碳排放量较低的服装。既包括采用环保面料制成的服装或者在流通、消费中体现低碳特征的服装等。

任何一件衣服,从它还是在地里生长的棉花、亚麻开始,就会消耗资源;再经过漂白、染色的工艺才能变成纱线、面料,经历成衣制作、物流和使用后,最终被焚烧、降解,每个生产加工环节都有碳排放发生。根据英国剑桥大学制造研究所的研究,一件250克重的纯棉t恤在其“一生”中大约排放7000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这还不包括t恤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而化纤材质的服装的碳排放量更高。

纺织服装产品要低碳,需要低碳技术的强大支持,进行工艺革新,开发新型染料、助剂,面料等,不断强化企业内部节俭和低碳的流程控制。另外,将低碳节能的理念融入到在产品设计生产的各个环节,比如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产品采取天然环保面料,在产品包装上要精简节约等。

例如,iCiCLe(织和)就是“低碳”服装品牌的领军和代表。iCiCLe品牌采用各种一流天然面料,如棉、麻、真丝等应用在各季服装的设计当中,对面料的染料要求也一定要环保,倡导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机”生活方式。瑞典时装品牌H&m一直投入大量精力致力于有机棉服装的推广,其有机棉服装产品品类已涵盖男装、女装、青少年装、童装等各领域。正如H&m的首席设计师所认为:“一方面,由于消费者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机棉服装由此受宠。另一方面,有机棉服装也应具备时尚的特点,这才是明智之举。”

另外,目前已经有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开展低碳产品认证,要求上市的产品上必须贴有“碳标签”,即标明产品在生产、包装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美国的沃尔玛、英国的teSCo、瑞典的宜家等世界知名零售企业均已要求各自的供应商完成碳足迹验证,在产品包装上贴上不同颜色的碳标签。所以,纺织服装产品打上了“低碳”的标签,将为进入国际市场增添一份“筹码”。这也意味着申请注册了低碳认证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将更有竞争力。

销售配送实现“低碳”目标

低碳营销是一个系统,低碳不但要提供符合标准的低碳产品,但仅仅是产品低碳还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低碳,应该是产、供、销以及售后服务整个销售配送完整链条的低。

低碳的销售配送就是扁平、优化、合理、高效的分销渠道。例如,减少产品在分销渠道的流转时间、储运时间可以提供渠道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在产品流转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而且,低碳的渠道策略还可以通过实行地产地销,实行销地建厂,快速实现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而实现。

目前,许多服装公司改变传统的渠道销售方式,采取购物网站等虚拟形式,使传统的销售渠道变短,而这本身就是一种低消耗和低污染的低碳渠道模式。例如,“唤觉”则是一个倡导环保、植物消费的时尚品牌,寓意“唤起意识的觉醒”。品牌主导者以宣传环保为使命,不仅服装采用纯天然织物,连店面装修也完全采用环保材质。同样可以实现低碳的目标。另外,在销售门店采取旧衣回收的办法同样传达出低碳的理念,H&m、topShop等品牌都已经开始在门店的显著位置摆放回收产品制成的衣物,李宁公司2010年在全国挑选50家店面实施回收再生计划,2011年将扩大到100家。

另外,纺织服装企业在渠道经营的终端同样可以通过节能灯作普通照明、安装节能设施、余热回收装置、关闭非高峰时期部分照明等措施节水节能,采用环保材料装饰装修,对旧衣回收改造等方式实现低碳目标。

“低碳”促销更给力

根据营销理论,促销一般包括广告、营业推广、人员促销和公共关系等。低碳理念使企业的促销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低碳促销的实施,需要从强调利益点和加强形象促销两个方面展开。

从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来看,服装低碳产品现正处于导入期,对于消费者来说,低碳是一个新概念,新名词。其促销策略主要是挖掘市场潜力,教育消费者,创造消费者认知。因此,在促销中要宣传购买低碳产品对消费者的利益点,以吸引消费者。例如告知消费者购买低碳服装在经济上能给让自己更省钱或者对自己健康的好处:同时告知消费者选择低碳服装对于保护地球环境能产生积极意义,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肩负社会责任的神圣使命。从而更好地完成企业的品牌在低碳服装卖点上的提炼、诉求、阐述和推广,最终让“低碳”真的成为能够推动品牌推广,促进产品销售的营销利器。

直接的促销可以创造销售额在短期内提高,企业可以利用活动营销、事件营销、体验营销等间接促销方式来传达低碳理念,树立低碳形象,达到促销的长远效果。例如,通过组织环保公益活动、资助环保公益事业、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方式来开展低碳形象促销,以此表达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道德上帮助企业塑造正面的品牌形象,这些都有可能在未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例如,2009年,“李宁”与环保机构“根与芽”珍古道尔(北京)环境文化交流中心共同提出的创新环保概念“衣年轮”和“低碳装”,引起媒体广泛的关注,获得了大量消费者支持,从而为品牌未来的发展带来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