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4:12

绿色制造的概念篇1

一、概念创新设计

面向设计要求和分析设计条件,概念创新设计环节着重生成框架式的广泛意义上的解。设计师的知识背景、专业素质和高质量的设计方案密切相关。它需要工程科学、专业知识、产品加工方法和商业运作等围绕着产品一人一环境的复杂结构体系贯通相融,达到做出产品完整周期过程最为重要的决策。概念创新设计通过合理解决原理部件间的空间或结构上的关系问题,从而形成产品的方案。产品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概念创新设计,如果在概念创新设计环节发生错误或缺陷,详细设环节将很难甚至无法纠正。概念创新设计是一项进行知识处理与操作的创造,目标在于从定性到定量的寻求最优解。产品概念的生成是从用户的需求开始,以良好的用户体验为目标,对产品概念进行深入设计,生成最终的一个或几个设计概念。而概念创新设计环节对设计师的约束条件最少,从而具备较大的创意空间,最能体现与发挥设计人员的经验、智慧和创造力。概念创新设计阶段中,融入绿色设计因素,则能更好地提升产品质量,使产品更加绿色。

二、产品形态层次

产品形态是传递产品信息的第一要素,它能使产品内在的质、组织、结构、内涵等本质因素上升为外在表象因素,并通过视觉而使人产生一种生理和心理过程。产品形态由物质形态、文化形态和理念形态三个层面构成。物质形态层面是指功能性和技术性的因素,具体体现为产品的结构、材质、色彩、样式等;文化形态层面包含流行趋势、审美趋势等与社会文化相关的因素;理念形态层面指受民族与传统、宗教与历史的影响而产生的产品设计理念,包括对形态的观念、联系、想法、判断、偏好和理解等主观的认识。

三、概念创新设计中的绿色策略技术

绿色策略技术是建立在产品属性的层次理论之上的。概念创新的开发环境融合涉及产品开发各环节的设计知识流。而利用产品形态的层次方法,将设计知识流合理的引入,则可以从较高的层次来规划和发展绿色策略技术。针对产品形态的三个层次,构建四个阶梯的绿色策略技术。绿色策略技术包括产品物质属性宜人化策略、产品操作宜人化策略、产品文化属性宜人化策略和产品概念意识宜人化策略。

1.产品物质量属性宜人化策略

产品的质量属性体现在产品的材质、色彩、形态、技术等因素上。产品物质属性宜人化策略主要考虑物质属性的基本元素——物理组成。产品的物理组成包括产品材料、产品制造和产品形态等内容。产品材料指产品的各种材料组成部分;产品制造涉及产品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过程;产品形态指产品的大小和形状,以及造型风格。产品物质属性宜人化策略包含运用绿色材料、绿色结构、绿色形态设计、以及造型风格绿色化。绿色材料除具有优异的物化性能和使用性能,还更过考虑资源能源与环境因素。绿色结构是指产品结构设计环节中,更多地注重能够节约能源资源的结构,避免材料的浪费。绿色形态设计是指在工业设计的形态设计环节中,在产品造型美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合理规划产品形态,使之能够更好地与优化结构、节约材料相符合。造型风格上偏向于绿色,则能够在产品后期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产品市场营销能力。

2.产品操作宜人化策略

概念创新设计中对产品体验进行深入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产品使用体验更多的决定着消费者眼中的产品好坏。产品体验具体涉及操作界面、时间、使用环境、日常维护保养等因素。在绝大部分产品体验中,视觉与触觉返回的信息最多。视觉信息的反馈决定了产品的第一印象。其总体印象的来源则取决于产品物质形态。触觉给用户带来对产品的印象和主观感受。触觉,直接带给消费者产品质感体验,却可以传递产品价值体验的信息。良好的触觉体验能让用户倍感关怀与舒适,以及后续用户的理性判断——感觉这个产品很棒。用户体验是一种用户与产品的深层次的交互行为,涉及生理、心理、思想、社会等方面。在用户使用产品时,产品的属性达到了用户的需求,具体表现为可用性、易用性、可依赖性等方面。概念创新设计中的操作宜人化是在通过设计师对于视觉、触觉和听觉等感觉方面做出深入设计,来提升产品和用户交互质量。在产品体验中用户有行为和情绪两种外在表现。通过对行为和情绪调查研究,设计师就能够把握住用户需求和产品属性之间的关系,设计出更好的用户体验。

3.产品文化属性宜人化策略

产品进入市场后,由于外部影响而具备了一些与产品本身密切联系的关联属性特征,诸如深蓝色于iBm。产品文化属性就是这样一种深层的关联属性。在概念创新设计中,运用文化属性宜人化策略,可以通过产品创意背景、产品地域文化、产品文化关联、产品品质文化等来实现。产品创意背景以中华文明优秀的文化传承为依托,在当代文化环境下,对当代产品创意背景进行深层的构思谋划。概念产品开发也应该与当前流行文化相关联,汲取当前流行文化的元素,实现产品文化关联。

4.产品概念意识宜人化策略

产品形态除了本身所固有的物理属性外,还包括形态的个性、象征、用户印象、联系、想法、判断、偏好等理念形态。工业设计在产品设计之初,对产品概念会形成一系列的产品方案。再由此方案中形成值得开发的方案做出宜人化的调整与筛选,则能大幅度的提升产品开发的成功概率。产品概念意识的宜人化,需要从高度的哲学角度对产品方案进行反思与判断。分析这种概念的功能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源头上发展倡导绿色设计。

四、结语

绿色制造的概念篇2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实验渗透理念

一、绿色化学的概述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是研究和设计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少的环境副作用,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科学。所谓“绿色化学观”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实践中,就环境日趋恶化防治关键是减少乃至杜绝化学污染源而逐步形成的绿色化学重要性的认识,其基本内涵包括:(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它是指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2)树立绿色化学价值观。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或者说观念、看法、观点可以称之为环境价值观。(3)树立化学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4)树立环境和谐道德观。环境道德观念是人类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引发的人与环境关系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新道德观念,是人类有史以来环境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绿色化学对我国广大化学工作者来说,或许还是一个新概念,但他们在从事的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微型化学实验研究等实际工作中,许多方面做到了与绿色化学相一致的要求,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较多内容也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观。

1.在化学概念上建立与绿色化学一致的概念。

从环境保护角度介绍了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选学)等概念,在介绍概念的同时还分析了有关污染的成因和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从减量、减废的角度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这些看是常见、易懂的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概念无不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概念,这为中学阶段开展绿色化学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编排中已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

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编排中,考虑到了绿色化学因素教材在有关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内容编排中从绿色化学角度有重点地介绍了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介绍了氯气、氨气、硫化氢、氟气、氟化氢、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硝基苯、白磷、偏磷酸等有毒、剧毒物质的毒性及使用方法,甚至用黑体字写出加以强调;在选学内容中安排了臭氧空洞的形成、合成洗涤剂的功与过介绍等。

3.在物质工业生产制造的介绍中已经渗透了绿色化学观点。

如工艺流程中都采取了循环操作,这样可以节省资源、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比如:在合成氨工业、氨氧化法制取硝酸等工艺流程中。如防止或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过程中设置了尾气处理装置或回收再利用装置。

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该在化学实验中更多的去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离开了实验的渗透,绿色化学观念是很难在中学化学中充分渗透的。

三、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方法

1.认真研究实验内容,挖掘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内容。

比如:对常见实验的固、液试剂的取用给出了限量要求;在高中化学教材修订时,删除了制备有一定危险或危害的硫化氢和苯磺酸实验;介绍了闻气体的方法;强调了实验中常见的事故避免、应急处理等;介绍了特殊试剂的保存和使用原则及方法;在新编初中化学课本中引入了减量、减废的微型化学实验等有害气体的制备实验只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在氯化氢、氯气等制备实验中强调了尾气的处理办法。

2.尽量避免选择和使用有毒害的反应物和反应助剂。

例如,在制乙烯时用氧化铝代替浓硫酸,可以有效地减少硫酸的污染。由于工业技术绿色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所以它的发展更加迅速。在化工生产中不断出现新的工艺方法和新型的催化剂,可以成为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借鉴。应该注意把工业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既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也使化学实验更加绿色化。

3.改变实验装置,使产生毒害性物质的实验也能变成绿色化的实验。

例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气体反应的实验装置改进。二氧化硫和硫化氢两种气体制取方法都是用固体与液体反应,反应都不需要加热,而且反应物都用到盐酸。由于两种气体都是有毒害的气体,所以反应中应该尽量做到不泄漏气体。如果按照传统方法先分别制取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然后混合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必然造成气体的泄漏。为减少气体的泄漏污染,用一个小的空塑料矿泉水瓶,在其中放入小试管,塑料瓶、小试管中分别装入na2So3和FeS,然后迅速在其中分别加入盐酸,在塞橡皮塞前,挤压塑料瓶,排出部分空气,使瓶子瘪掉,然后再塞橡皮塞。我们可以看到,开始产生的H2S和So2气体使塑料瓶鼓起来,然后随着反应的进行又瘪下去。最后在其中加入氢氧化钠,吸收过量气体或者中和未反应的盐酸。只要不拘泥于书本中现成的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多动脑子,寻找规律,不断创新,大胆探索,同时注意收集利用别人的好经验,很多会产生毒害性物质的实验也能变成绿色化的实验。

4.进行微型化实验,减少排放,实现绿色化学。

在实验中可以借助小试管、点滴板、多用滴管、井穴板等微型化的的仪器,控制学生滴加药品的用量,减少药品的使用。例如如果用小试管做乙烯的制取实验,可以节约乙醇,减少浓硫酸的排放;利用液体在滤纸上用量少、扩散快、面积大的特点作三价铁离子的检验等有明显颜色变化的实验;用黑色6穴点滴板做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实验,减少药品使用;在保证现象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反应溶液浓度;组合实验,通过实验的试纸化,减少反应物的使用及有害物的排放。

5.师生规范实验操作也有利于促进绿色化学实验室的建设。

绿色制造的概念篇3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指标体系

作为环境保护问题、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等学科的交叉概念,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和发展的新领域之一。而如何考核绿色供应链的管理绩效是实施绿色供应链过程中必然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关于绿色供应链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研究看法。

绿色供应链概念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资助40万美元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研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其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在管理流程上,绿色供应链改变传统供应链的开环结构,增加了回收环节,实现物料和能量的回收和重用,从而形成物流“闭环”,以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还比较分散,还没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也还没有统一的绿色供应链的概念。一般认为绿色供应链是一种融合环境保护思想的现代管理模式,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产品的原材料获取、设计与制造、销售与运输、使用及回收再利用的整个过程,通过绿色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手段,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环境负影响最小、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高和供应链系统整体效益最优的目标。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分析

绿色供应链管理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原材料选择到最终产品销售的全部过程。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的选取、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运输、绿色营销以及绿色回收七个环节。其管理体系结构可由图1表示。

目前国内主要观点认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围绕供应链的目标,对供应链整体各环节(尤其是核心企业)运营状况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营运关系等所进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评价。与传统的供应链相比,绿色供应链对信息共享程度以及流通速率要求更高,具有以下突出特征:

信息共享。供应商、制造商以及执法部门和用户之间的信息数据流动可通过网络支撑,形成双向互动。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有利于绿色供应链企业提高业绩。

注重绿色水平。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污染,绿色供应链管理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注重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绿色水平成为考核企业的重要指标。

闭环运作。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料和在运输、仓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坏件及被用户淘汰的产品会经过回收处理以供重复利用,没有终止点。

加强企业合作。绿色供应链强调企业利益分配的公正性,各种激励与约束措施的有效性也成为管理理论和实践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面向客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重构要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用户的需求拉动将是绿色供应链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运作的最主要驱动源。

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要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必将面临一系列决策问题,无考核就不能决策。根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特征,参考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系列,本文设计出具体的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总指标下,从核心企业业绩水平、供应链管理水平、供应链绿色水平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核心企业的业绩水平可以反映直接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带给商家的经济效益,也是最终推动绿色供应链发展的动力之一。我们将核心企业的业绩指标作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绩效评价的第一个二级指标,从财务和市场两个角度进行评价。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的密切合作与信息共享,达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产出循环期,增强供应链反应速度和柔性、提高满足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最终增强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应该对供应链本身的管理水平做出评价。我们进一步从时间、顾客、合作关系与成本效益四个角度分别做出指标考核。

作为一个显而易见的概念,“绿色”虽应用很广,如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材料等,但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可以认为“绿色”是一个与环境影响紧密相关的概念,是一个相对概念。本文对绿色供应链评价中的绿色水平可定义为绿色的程度或对环境的友好程度,即环境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负面环境影响越大则绿色水平越低,反之则越高。

值得说明的是对绿色供应链绿色水平的评价,必然会对其他传统评价指标带来影响。随着人们“绿色意识”的增强,在核心企业业绩水平考核中,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必然受到这种意识的影响。在绿色供应链成本评价中,不能仅仅考虑传统供应链的成本构成,产品的回收处理,无害材料的选择使用,以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环境治理费用而付出的成本都应纳入成本考核的范畴。而成本范畴的扩大必然进一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效益。同时由于“绿色意识”的影响,从新产品的开发到产品质量考核都会受到“绿色”的影响。传统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已经难以反映出当今绿色时代的发展需求。而以往的激励目标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以便与绿色供应链的激励目标相吻合。

本文提供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参考也是一种思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企业可根据自己需要对指标进行调整,使其更具操作性,同时也要注意指标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绿色制造的概念篇4

【关键词】新标准;重要概念;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2011年底《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尘埃落定。新“标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表明,经过课改十年的检验,生物课改所倡导的理念、提出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坚持的目标、课程设计的思路都是正确的,是需要我们继续坚持的。

新“标准”最大的变化就是全新提出了50个重要概念。这50个重要概念并不是集中阐述,而是出现在十大一级主题的每一个一级主题当中。这种呈现方式更便于一线教师查找、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237.1―2000指出:“概念”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德国工业标准2342将概念定义为一个“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应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标准”中的重要概念既阐明了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内涵,又准确描述了其外延。为教师在教学中确立三维目标,实施生物概念教学指明了方向。

仔细研读新“标准”,各概念之间既存在包含关系,又有并列关系。对于第四大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而言,第一个概念:“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就是概括式的概念。对于“光合作用”这一贯穿生物科学始终的重要概念,“标准”中的阐述为: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这一重要概念有以下几层内涵: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绿色植物的叶片。绿色植物的叶片之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叶片中存在叶绿体。这里,勤于思考的学生就会存在两个疑问:①如果绿色植物的其他器官中存在叶绿体,这样的器官能进行光合作用吗?②没有叶绿体的生物就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对于第一个疑问,学生很容易想到仙人掌。仙人掌的叶片退化为针状;而茎通常肥厚,内含叶绿体,代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对于第二个疑问,《教师教学用书》中就提到了“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其实,《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第一章中介绍生物类群时就介绍了蓝藻这类原核生物,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同样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2.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一结论教材当中是以探究实验的形式出现的。学生通过实验结果,能够很直观的获得这一结论。但学生很容易想到:这里的“光”一定是太阳光吗?其他光可以吗?这里刚好可以与光合作用效率联系在一起。人工增加光照时间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这里的人工光照就不是太阳光。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通过绿色植物叶片的气孔进入植物体的,叶片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能排出氧气。而水分是通过植物的根吸收,通过植物体内的疏导组织进入叶片的。这两种原料进入植物叶片的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

4.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这两种产物对于生物圈有很大的意义。其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了自身利用以外,还通过食物链被其他生物所利用。有机物既是生物用来构建身体的重要物质,又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时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其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除了供植物体呼吸利用之外,还供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呼吸只用。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中蕴含和传达出来的信息,也都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中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地打破了章节之间的限制,将两节的内容做出了大胆的整合。教师按照学生普遍的认知规律,按照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进行介绍。

绿色制造的概念篇5

具体地说,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要达到三个主要目标:一是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集约型的科学管理,使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最有效、最充分地得到利用,使单位资源的产出达到最大最优;二是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通过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措施和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三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绿色化,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对环境、对消费者无污染和安全、优质的产品。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资源利用越充分,环境负荷就越小;产品绿色化,又会促进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通过这3个目标的实现,最终使企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协调同步,走上企业与社会都能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路。

实施绿色管理,关键在于: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实施绿色管理,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方面,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因此,企业要运用绿色理念来指导规划和改造产品结构,并切实制订“绿色计划”,实施“绿色工程”,制订“绿色标准”,树立“绿色标兵”,发动全员积极进行一场全方位的“绿色革命”:企业领导要深入学习研究绿色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树立绿色经营理念,确立顺应时代潮流、争做地球卫士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风格,制定绿色管理战略;工程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环境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环境知识和技能,从设计与制造方面减少或消除污染,并从污染控制转向绿色生产,提高生态效率;对生产第一线的员工,要培育“绿色消费”、“绿色产品”和珍爱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使“环保、生态、绿色”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早在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其要点是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整体性环境保护策略。清洁生产强调三个观念:第一,清洁能源,尽量节约能源消耗,利用可再生的能源等;第二,清洁生产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中尽可能少生产废弃物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三,清洁产品,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等。它既是一个宏观概念,是相对传统的粗放生产、管理、规划系统而言;同时,它又是一个相对动态概念,是相对现有生产工艺和产品而言的,它本身仍需要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其清洁生产水平。可以说,实施清洁生产要贯彻两个全过程控制:一是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即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出产品,产品使用,直至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以实施物质生产、人类消费污染的预防控制;二是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到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以实施防止物质生产过程中污染发生的控制。由于清洁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相一致,因此企业应重视进行清洁生产。实行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制造的概念篇6

【关键词】:绿色制造;制造工艺;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机械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来源,同时,机械制造业又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绿色制造理念是秉承绿色理念,推广绿色技术,完善绿色制度,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推进可持续发展。

1.绿色制造的内涵及绿色制造理念的主要内容

1.1绿色制造的内涵

绿色制造(Greenmanufacturing),又称清洁制造、环境意识制造、无浪费制造等。传统制造业是将可用资源(包括能源)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产品或生活消费品的产业。绿色制造是指产品从原料冶炼、毛坯制造、材料选择、设计、生产、包装、使用和维修到报废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全面考虑环境和资源因素,对资源的消耗量最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小,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的现代制造模式。

1.2绿色制造理念的主要内容

绿色制造充分考虑了产品开发、制造及其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减小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绿色制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机械绿色设计建模;第二,机械材料的选择;第三,机械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第四,机械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第五,机械产品的成本设计;第六,机械产品数据库和知识库设计;第七,机械产品使用的安全保护设计。以上述七项内容为基础,以绿色制造的原则为根本,综合考虑机械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技术、环境以及经济性等各种因素,提高机械产品对用户、企业、社会的功用,减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肩负起企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绿色制造理念下的机械制造工艺类型

绿色制造工艺技术就是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再与材料科学、表面技术、控制技术等新技术相结合的具有先进性的制造工艺技术。绿色制造工艺技术分为:资源节约型工艺、能源节省型工艺和环境保护型工艺三个类型。

2.1资源节约型的工艺技术

资源节约型的工艺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原材料消耗的工艺技术。从设计和工艺两方面着手,实现节约资源。在设计方面,通过减少零件数量、减轻零件重量、优化产品设计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在工艺方面,通过优化毛坯制造技术、少无切屑加工技术、干式加工技术、新型特种加工技术等减小材料消耗。

2.2能源节省型工艺技术

加工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转化为有用功,而大部分则转化为其它能量形式而消耗掉。消耗掉的能量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有害损失。如何减少消耗的能量带来的有害损失是加工过程中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减磨、降耗或选用低能耗工艺是现阶段采用的主要方法。

2.3环保型工艺技术

生产过程是一个输入输出系统,当给系统输入加工过程所要求的各要素时,系统输出最终目标产品外,还会输出对环境、操作者等有影响或危害的物质,如废液、废气、皮渣、噪声等。环保型工艺技术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在工艺没计阶段全面考虑,积极预防污染的产生,同时增加末端治理技术。

3.推进绿色制造工艺的策略

机械制造过程中,从产品的设计、生产维护,到报废回收各个环节都会产生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因此,要想推行绿色制造工艺,就必须从产品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处理等方面人手,落实绿色制造理念。

3.1开发绿色设计思路

绿色设计也可称作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意识设计。主要针对产品的质量、功能、寿命和环境等进行初期设计。充分考虑环保问题,以环境保护为原则,开发绿色设计思路。绿色设计具有先进的系统性,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运输设计、使用维护设计、拆卸回收设计、报废处置设计等。只有采取系统性的设计,才能让生产商在生产前更加熟悉产品设计、生产、使用、维护、回收等环节中要注意的生产细节,通过各个环节设计的相互配合,促使生产商及时发现问题,提前排除潜在危险,对不足之处进行及时改进,最重实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3.2选取绿色原料

原材料的选取决定着绿色生产的最终实现。绿色制造需要绿色选料,所选材料不仅要有良好的适用性,同时也要满足制造工艺特性以及与环境有较好地协调性。在满足绿色材料标注的前提下,我们要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同时,选用低成本、低污染和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以此做好绿色生产的基础工作。

3.3引进绿色工艺技术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从技术层面人手,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为目的,积极选用耗材少、耗能低、废弃少、污染小的加工工艺技术,保证绿色生产的中间环节。当前,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主要采用的绿色工艺主要有:精确成形、干式切削、准干式切削、生产废物再利用、快速原型制造等。

3.4完成产品绿色处理

绿色处理主要是指在产品使用报废后,通过回收再生产的方法制造成新产品的处理方法。绿色处理是以保障处理后的产品质量为前提条件,要求生产商在产品的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产品的回收利用与再生产问题,在产品的设计中加入便于回收再生产的结构设计,加大技术投入,加强再生产技术的研发,实现产品的绿色处理。

4.结束语

绿色工艺以成为发展生态工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被众多生产制造管理者所重视。绿色工艺尚属新兴概念,还存在着很多混淆和难以理解的地方。因此,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校和多学科各门类密切配合,完成绿色制造多目标性与跨学科性的深入研究,实现理论和技术上的深远发展。

【参考文献】:

绿色制造的概念篇7

abstract:thegreenbuildingintegrates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theidea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tothebuilding,carriesoutbuildingconstructionandmaintenancewiththeuseofgreenmaterial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achievestheharmonywithenvironment.thispaperintroducesmadeasimpleintroductiontogreenbuilding,andmainlydiscussedtheapplication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energysavingtechnologyinthegreenbuildingaswellashowtoguaranteeitsqualitycontrolfactors,providingsomereferencesforthefield.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

Keywords:greenbuilding;environmentalprotection;energysaving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058-02

0引言

建筑行业是创造人们居住环境的领头者,它决定了人与自然相处的一种模式。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的呼声四处涌现,人们在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如果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经济再发展,社会再先进,也没有意义。因此,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出之后,各行各业开始了将环保观念融入建设中的工作。在建筑行业,出现了一些“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概念,这就急切要求我们将建筑环保化,不仅在材料的使用方面要符合环保的要求,建筑物也应不再给人们带来污染,而是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使他们能切实感觉到回归到自然的怀抱。因此,对于建筑业来说,当建筑者在给人们提供住宅时,要充分考虑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因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它是将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观念融入于建筑中,它使用环保的绿色材料来进行房屋的建筑与维护,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力争在建筑过程中不产生对环境有危害的物质,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充分利用废弃资源和材料进行再回收利用,减少自然资源和能量的消耗,与环境和谐相处,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就绿色建筑中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作阐述分析,并介绍了一些影响其质量控制的因素。

1绿色建筑的阐释及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贯穿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包括能量、土地、水、材料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建筑对环境无害,可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一种新的概念和模式,它在建筑过程中贯穿了环保意识,做到与环境和谐共处。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包括三点:首先,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旨在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能源及资源,充分利用一些环保节能材料进行施工建筑;其次,绿色建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生活空间,并且这个生活空间具有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特点,让使用者有回归自然的感觉;最后,绿色建筑的根本宗旨便是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在设计时秉承以下理念。首先,绿色建筑要节约能源和资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其次,绿色建筑旨在给人们创造一种回归自然的居住环境。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室内布局十分合理,营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以及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自然。还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最后,绿色建筑的终极目标是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在利用天然条件和材料为人们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过分使用和破坏,保证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平衡。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空气不再清新,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闪耀的星星。人们逐渐意识到不顾环境的破坏只发展经济的方式是错误的,全球范围内人们开始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并对于生活与消费方式进行了深刻反思。人们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因此,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人们期待一种新的不破坏环境的建筑模式产生,在这种背景下,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筑行业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和生活的基础保障,建筑师为人们设计出合适的居住场所。在传统建筑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了自然资源与能量,给自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之一些人造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建筑给自然和人类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因此,建筑师们跳出曾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并且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以及对自然的责任。绿色建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必然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建筑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可以居住的场所,更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地方,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义所在。

2绿色建筑的环保节能技术

在绿色建筑中贯穿环保观念,一个有效的途径便是使用环保节能技术。我们可在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使用合适的环保节能技术,以最低的消耗达到最好的效果。

2.1设计阶段设计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决定了绿色建筑的整体方向。绿色建筑在设计中,就要体现环保和节能的特点,并力争给使用者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在绿色建筑的设计阶段一般采用整体设计的思路,根据建筑所在环境,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和资源,对建筑做整体设计的方法。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建筑的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在建筑的初期设计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太阳、风力、水利等自然资源,如利用太阳能进行照明、加热、取暖等,或者利用风力和水利设计发电设备等,减少对有机能源的依赖及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的使用,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2.2施工阶段施工是建筑中能耗消耗最多的阶段,也是环保和节能技术中关键阶段。在施工中,使用健康和节能的材料和设备,强化绿色建筑的施土技术,是绿色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手段。

首先是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绿色节能化。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是建筑的基础,它们是否环保和节能关乎到整个建筑的环保节能性。在进行绿色建筑施工时,我们要选用境界使用的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不仅满足用户节能舒适的要求,还可节约自然资源与能源的消耗,成为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建筑设备方面,绿色建筑可采用先进的绝热技术、低能耗高效能的建材、高能效设备和用具的使用等多种方式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将建筑周边的太阳能、风能等转化为用户可用的电能、热能等,提高建筑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其次是建筑施工方法的节能和环保。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绿色施工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施工方法不考虑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工程成本、工期为目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建造出符合要求的建筑工程。在这种建筑方式下,虽然工程完成了,人们有了居住场所,但是在建筑过程中带给自然的损害无法弥补。并且,在建筑中使用了大量的人造材料以及有机材料,人们在居住过程中由于没有节能设备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资源。因此,绿色建筑施工方法应从施工的全过程来保证环保性和节能性,包括绿色材料的采购、现场施工及工程验收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控制,保证施工的环保理念,高效利用资源,将可持续发展落实到施工全过程。

2.3使用阶段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人们需要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能够达到环保水平,满足人们要求房屋的舒适性。室内环境品质问题首当其冲是空气质量问题。绿色建筑在建筑和装修过程中尽量不使用有机材料或对人体有害的材料,同时严格把关装修质量,同时将房屋设计成通风模式,保证室内空气的干净清新。另外,室内热环境问题也是人们密切关注的一个方面,为节约电能和空调的使用,在建筑时绿色建筑可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资源,或者采用地热,分户计暖等措施来进行节能。室外环境需要清新自然,多采取绿化措施来美化居住环境,使其更接近自然。

3绿色建筑的质量控制因素

绿色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和方向,需要相关的标准来进行质量控制,同时需要政府的政策倾向和民众的支持,绿色建筑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进步。

首先是制度保障。政策法规正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其法律保障。政府要针对绿色建筑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并严格落实执行力度,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保障绿色建筑法规的实施。同时,为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和发展,使更多的民众认识并接受这个新兴的概念,政府应制定鼓励政策,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励更多的人去建设和采用绿色建筑方案,使绿色建筑在中国普及,这样更有利于对其进行质量控制。

其次要完善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由于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较晚,尚未成熟,其相应的评估系统开发工作仍未完成,急切需要完善相关的标准。我们应实事求是,根据中国的自然环境、经济水平、人文状况等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对绿色建筑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判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日益注重将环保观念融入经济的发展中,产生了许多绿色行业。绿色建筑就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式,它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是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代表了现代建筑业发展的方向。本文不仅介绍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其与环保的密切联系,更主要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研究,分析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和使用三个阶段的技术发展,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同时就绿色建筑的质量控制问题作阐述分析,提出保障关键环节制度和完善标准的意见,使绿色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好,为我们提供更有益于健康的绿色环境,不仅节约自然资源与能量的消耗,而且使我们切实感受到回归自然的怀抱,相信在环保观念日益普及的今天,绿色建筑能够代表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为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君.推广绿色建筑打造生态住宅[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6).

绿色制造的概念篇8

关键词:绿色物流;发展问题;对策建议

一、引言。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几乎融入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领域中,这其中也包括环境问题对物流行业的影响,绿色物流应运而生。然而,绿色物流是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被提出的一个概念,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较为成熟的定义。一般而言,绿色物流是指通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指出,绿色物流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活动范围也涵盖了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

二、我国绿色物流发展问题。

自从我国引进物流概念,物流业便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不仅要面临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任务,同时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困难,再加之我国绿色物流起步较晚,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相当程度的差距,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如观念没有被广泛认同、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等不足。

(一)绿色物流的观念未被接受。由于我国的绿色物流业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再加上它属于新兴产业,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是消费者,对它都不是很熟悉。有的即使稍微有些清楚,也认为那只是概念理论的东西,要运用到实践中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社会上绿色物流的思想基本不存在,因此其观念也不可能向西方国家那般深入人心,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绿色物流的观念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对它的发展也就缺乏前瞻性。

(二)绿色物流的体制不完善,政策缺失。

由于绿色物流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说,绿色物流不仅仅是物流企业需要关心的,同时也需要政府和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关注。虽然绿色物流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机制进行自发调节,但它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引导,这样才能使绿色物流行业更好地发展。自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便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建设,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再加上物流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较多,我国又没有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来进行规划、管理、监督,而且我国的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统一的管理思想,导致了物流行业的秩序混乱、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

(三)绿色物流的基础设施装备和技术落。

后。由于物流行业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等基本环节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它的发展也就对道路、码头、配送场所基础装备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未形成较好的规模,其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装备水平较低,配套性和兼容性也比较差,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不统一,造成了物流业的发展缓慢。而且,我国的绿色物流技术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程度的差距,特别是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落后,使得物流效率大大降低。物流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与无序发展,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限制了绿色物流的较好发展。

(四)绿色物流缺乏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当代物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物流人才的竞争。然而,由于我国物流行业的起步较晚,人们对物流的研究也就相对较少。再加上我国在物流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物流专业的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还没有形成规模,高等学院虽然设有物流专业,但其课程不是很多,而职业教育学院则参差不齐,水平并不是很高,至于物流人员的培训机构更是缺乏专业知识和导师的指导,并没有进行专业教育。对于绿色物流的研究生教育刚开始发展。还有很多已经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不仅素质不高,而且大多数都没有进行专业的物流学习,只是按照已有的经验来进行运作、安排,加之没有不断汲取外界的新知识,导致了对他人的教育方式比较落后,从而使得企业没有新鲜血液的流入,企业停步不前。因此,我国物流行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以上问题表明,我国的绿色物流在将来的发展道路上还要走很长的路。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势必要加入物流这场残酷的竞争中,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物流体系,实现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利于我国绿色物流的更好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建议。

(一)树立绿色物流观念。当今社会,不仅要求低碳,还要求绿色,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当然也要绿色物流。然而,绿色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还未被人们所接受,旧的物流观念仍根深蒂固,因此我们要转变人们的观念,让人们意识到绿色物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了解、认知绿色物流。这就要求政府采取一切措施,大力宣传和倡导绿色物流,为绿色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大众媒体向公众提供有关绿色物流的信息,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绿色物流的概念。当然,绿色物流不仅仅是政府需要关心的,同时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因为新的物流理念有助于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长远效益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及时改变员工的观念,树立全新的物流理念,更新思想。

(二)完善绿色物流体制与法律法规。由于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如,通过排污收费制度、建立绿色物流标准、环境立法、许可证制度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通过制定税收扶持政策、绿色补贴政策、贷款优惠政策激励和引导物流的主流行为,促进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物流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较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统一的体系来对物流进行规划管理,确保各部门协调一致,避免物流行业发展混乱。同时,也要理清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让各部门各司其职,并运用统一的思想来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从而使得绿色物流行业取得较快的发展。

绿色制造的概念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它要求当代人类重归自然的怀抱。返回生物圈中生生不息的有机联系中。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l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一望无际的森林被蚕食和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了广阔的绿野,生物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建筑师们跳出曾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理想的技术与材料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虽然这一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限于纸上谈兵,但它的提出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人们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筑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绿色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对于这些问题给予回答.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义所在。

3绿色建筑的价值观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绿色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理由就是对运营费用的节省。一次性投资的回报将是长期的。积累的结果必将远远大于对初次投资成本的节约。这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理由。这显然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思想。事实上也正是目前支持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经济动力。然而。无论是“长期回报”还是“绿色成本’当前来看都是虚无缥缈的。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任何形式和远期平衡表或是成本核算评价与初期投资与直接利润相比.恐怕都是不足以使人为之心动的.更不用说考虑到远期的各种变故或是灾难。考虑到长期回报是否还能落入投资者的腰包。这也正是为何“绿色建筑”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此举步艰难的原因之一。

为此。国家对于建材选择每平方米所耗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乃至立法.对可持续技术的研究.对新的洁净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将成为推进绿色建筑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4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4.1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2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绿色制造的概念篇10

1.倡导绿色化学,激发学习兴趣

倡导绿色化学是全新的化学教学理念。其内涵是在化工生产与反应过程中,保持清洁生产,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那么关键之处就在于把污染消灭在源头,让整个合成过程与生产工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符合绿色化学的概念。绿色化学理念反映了当今世界化学这门学科发展的最新方向,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化学教学氛围,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化学研究理念。例如:当今全球发生的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以及土壤流失等环境问题,给人类生存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方面的危机。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大力保护环境。同时,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理念在实际中的应用。面对环境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危机,我们应该怎样防治大气污染?我们如何去控制温室效应?人类怎样保护大气中的臭氧层?等等。这样,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绿色化学理念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学好化学这门学科的自信心。

2.正确理解概念,强化探究意识

化学学科中概念是经过严密的科学定义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概念的实质,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化学概念,强化对概念的形成过程的认识。例如:化学键的定义是相邻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我们怎样理解这种相互作用呢?经过大家的共同探究,得出这样的结论:①有别于范德瓦耳斯力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②它不仅是指原子核与核外电子间的相互引力,还指原子核与原子核、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间的排斥力。这样,通过对化学键概念实质的分析,学生就能正确的区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还有像苯的同系物、

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这三个概念,这三种物质的共性是结构中都含有苯环这种元素,它们的区别就在于苯的同系物有一个通式CnH2n-6的限定,芳香烃是受“烃”的范畴束缚,而芳香族化合物却没有这些限制。这样,通过抓住概念中的实质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学生就能对定义的严密性有明确的认识。所以,正确的理解化学中的概念必须要建立在对概念的定义作深入剖析的基础之上。

3.发挥实验作用,全面认识物质性质

加强实验教学也是新课改倡导的理念。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正确地认识化学规律,实验中我们不能拘泥于课本内容的安排,应该大胆创新,努力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常用作呼吸面具或作为潜水艇的供氧剂时,就用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实验时学生首先用空心玻璃管对着裹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团吹气,棉花很快燃烧。有学生认为:吹出来的气体中有较多的水分。那么到底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还是水与过氧化钠反应呢?于是我们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中也带有氯化氢与水分。于是继续讨论怎样除去这两种杂质?应该先除什么再除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在除去氯化氢这种杂质后分别把干燥的二氧化碳与湿润的二氧化碳通到过氧化钠上进行对比。这样就很容易发现:干燥的二氧化碳棉花很难着火。于是,我们换了另一种装置进行试验。这样,这个实验终于成功了。通过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选择与组装仪器,还学会了气体除杂的方法。

4.培养思维方式,

接受智力挑战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被大多教师接受。但是真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够进行及时的转变观念,学生在学习中需求是否真正地被教师重视,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应多想想学生都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我该怎么教。例如:在教学制取Fe(oH)2这个实验时,除了按照课本中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与药品外,还给每组学生的实验桌上放了一支长滴管与一瓶植物油。在实验开始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要求的操作程序进行:首先把naoH溶液滴入盛有FeCl2溶液的试管中。在氧气的氧化作用下,生成了灰绿色的沉淀物,这与课本中所说的生成物Fe(oH)2沉淀不同。学生表示这怎么可能,难道是课本弄错了吗?但是有一组学生在得到灰绿色的沉淀后,又使用长滴管吸取naoH溶液,并把长滴管伸入到FeCl2溶液中,把naoH溶液挤出,于是就得到了灰白色沉淀。但很快又变成灰绿色沉淀,接着,他们继续观察实验仪器与药品,改用花生油进行试验,这下实验就成功了。在这样的试验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智力受到了挑战。

总之,化学教师要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唯有这样,化学新课标才会真正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