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形势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6:08

消防形势分析报告篇1

一、伍家消防救援大队基本情况

(一)辖区基本情况。国土面积84.0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4.78平方公里,伍家乡面积69.25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33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乡16个村委会。

(二)人员基本情况。大队现共有指战员45人,其中干部13人(大队干部9人、中队干部4人),消防员32人。大队现有外聘人员40人,其中专职文员8人,政府专职消防员29人,后勤阿姨3人。

(三)器材装备情况。大队现有行政车3辆,消防执勤车辆16台,其中水罐车7台,水罐泡沫车4台,抢险救援车1台,举高喷射消防车2辆,宣传车1辆,起重运输车1辆,共可载水量69.8吨,总载泡沫量10.5吨;现有泡沫存库2.4吨。

二、当前队伍安全形势存在的问题

(一)骨干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各项灭火救援、执勤战备任务繁重,站内人少事多,工业园区站现有政府专职消防员22人,上善谷小型消防站现有政府专职消防员6人,因经费保障和编制体系等原因,平时队员工资偏低、休假无法得到保证,容易产生消极怠工和厌烦情绪,导致政府专职消防员流动性较大,往往是业务刚熟悉便离职,骨干力量难以保留,容易在队伍管理方面出现管理疏忽和思想松懈的现象,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二)车辆器材损坏的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大队共有消防执勤车辆16台,其中2辆水罐消防车执勤服役年限已达8年,无法正常使用,现已申请拟报废,4辆消防水罐车车况性能不佳,容易出现车辆故障,严重影响了大队正常灭火救援、执勤备战工作。大队由于站点增加,原来一个站点的装备器材分散至四个站点,远远达不到一主一备的装备配备标准,加上当前出警任务繁重,日常损耗较大,大部分器材处于老旧状态,极易损坏报废,因此队内装备器材缺口严重,虽然已经向支队战保申请调拨一批个人防护装备,但部分器材装备还存在一定缺口,车辆器材装备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

(三)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刻不容缓。因今年汛情持续的强降雨导致上善谷小型站后面山上部分山体坍塌,存在随时发生山体滑坡的风险,为确保人员安全,2020年6月29日,小型站向支队指挥中心报备后,全体人员暂时搬至消防站,在消防站进行执勤战备。随着汛期结束,秋冬季火灾形势日渐严峻,各种灾害事故案件数量逐渐增多,我大队按上级决策部署要求,已调遣人员驻入小型站,恢复执勤战备工作,但后面山体仍未进行修复,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隐患。沈家店路消防站营区旁边派出所正在建设,每日有塔吊在附近工作,可能造成高空坠物伤人安全事故发生。完成驻员后,沈家店路消防站消防员之家、空中花园、荣誉室等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指战员营区文化活动单一,执勤备战压力较大,存在思想安全隐患。

三、下步整改措施

(一)抓好队伍管理工作。积极克服站内人员偏少的不足,树立“兵贵精不贵多”的意识,充分调动政府专职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岗位练兵、加大全员普训、普考力度,增强指战员体能素质。加大实战演练频次,科学组练,提高队伍整体实战能力,通过言传身教不断培养灭火救援骨干力量。同时扎实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工作,细化日常管理及训练,持续抓好日常安全教育、手机管理和饮酒报备等工作,严格执行量化考评工作要求,确保队伍始终正规有序。

消防形势分析报告篇2

现将《陆河县元旦春节期间消防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陆河县元旦、春节期间消防安全保卫工作方案

元旦、春节期间,人、财、物流动频繁,诱发火灾的因素也相应增多,消防安全保卫任务十分繁重。为切实做好两节期间消防安全保卫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祥和的消防安全环境,根据省、市政府有关要求,结合陆河实际,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陆河,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原则,以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一畅两会”专项行动,加大消防监督力度,集中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加强部队管理和执勤备战工作,为两节期间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元旦、春节期间消防安全保卫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邱晋雄

副组长:李朝君、杜赛青、李永权

成员由县消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消防大队。每月底,由政府牵头,监察、安监、消防等单位参加,组成督察组,对各单位落实情况进行督察。

三、具体措施

(一)集中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切实消除火灾隐患。整治的范围、重点、目标及方法步骤案照《陆河县集中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执行。

(二)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覆盖优势,通过专题专栏、跟踪报道、公益广告等形式,确保节日期间传媒有较多的消防宣传教育内容。继续抓好中、小学和幼儿园消防安全兼职教员队伍建设,推动消防知识进学校。进一步深化消防站对外开放工作,吸引更多的群众来参观学习。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消防宣传培训,进一步推动消防安全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村入户。提高群众用火、用电、用气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疏散自救和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要依法加强社会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对重点单位、重点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以及特殊岗位工作人员,要经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通过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推动实现消防工作群防群治。

(三)加强执勤备战,切实提高消防队伍灭火救援水平。县公安消防大队全体官兵要克服困难,在保持队伍高度稳定的情况下,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从思想上、物质上、训练上积极做好“灭大火、打恶仗”的各项准备工作。突出抓好执勤基础工作,组织官兵深入辖区和单位熟悉水源、道路、建筑消防设施等情况,抓紧制定和完善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等重点单位、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灭火救援预案,认真开展实地、实战和夜间演练。要严格控制人员外出,取消一切休假,保证人员的在位率。加强对执勤车辆装备、通讯器材的维护保养,确保完整好用,做到随时拉得出、打得响。

(四)加强督察,落实责任。县政府组织监察、安监、消防等部门将于元旦和春节前对各地各单位开展消防安全保卫工作进行督查,对工作不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要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节日期间,人流、物流增大,诱发火灾的因素较多。各镇、各单位要坚决贯彻县冬防会议精神,认真分析当地的消防安全形势,制定周密的消防安全保卫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两节期间的消防安全。

消防形势分析报告篇3

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通报了湖北省2012年一季度疫情监测情况,襄阳市、黄冈市通报了一季度动物疫病防控情况,湖北省畜牧兽医局通报了全省一季度重大动物疫情及春防工作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

在分析2012年夏季重大动物疫情流行趋势的基础上,与会专家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别给予了黄色、橙色预警等级,并提出五条防控对策:

一是强化免疫工作。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春秋集中免疫,月月定时补针,定期监测抗体”的原则,确保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5月份要重点做好查漏补注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二次强化免疫。

二是强化疫情监测。重点强化种畜禽场、交易市场、养殖密集区、候鸟栖息地等重点地区的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加强对重大动物疫情隐患的排查,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和疫情核查制度,消除疫情隐患。

三是加强检疫监管。落实活禽交易市场的定期休市、消毒制度,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屠宰、经营、运输、储藏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好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厉打击出售、收购、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的不法行为。加大省际间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执法力度,认真查证验物,防止疫病跨区域传播。

四是规范疫情报告。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和疫情举报核查制度,充分发挥各级疫情报告网络和村级疫情报告观察员的作用,及时上报疫情。对缓报、瞒报疫情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要按照规定追究责任。

消防形势分析报告篇4

(一)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建立健全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加强火情预警监测,规范火灾处置程序,确保我镇在处置森林火灾时反应及时、准备充分、指挥有方、扑救有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及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省森林防火条例》、《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以及《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等。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镇辖区内发生的森林火灾的应对工作。

(四)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行政村首长负责制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森林火灾应急处置措施。

2.协调配合,快速反应。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依据本预案确定的任务,密切协作,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形成合力。

3.科学扑救,以人为本。建立以半专业扑火队伍为主、其他应急力量联合行动的扑火机制,把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加强重要设施和居民点的安全防范,努力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灾害损失。

(五)灾害分级

按照受害森林面积和伤亡人数,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分级标准见附则。

二、组织指挥体系

(一)镇森林防火指挥部

1.组成人员

指挥长:镇人民政府镇长

常务副指挥长:镇人民政府分管副镇长

副指挥长:镇人武部部长

成员由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领导组成。

2.职责

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镇森林防火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林技站,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

村(居)委会根据需要设立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调和指导本辖区的森林防火工作。

(二)扑火前线指挥部

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由属地村(居)委会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指挥。跨村(居)的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由当地村(居)委会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分别指挥,镇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协调和指导。必要时,镇森林防火指挥部根据扑救工作需要成立临时扑火前线指挥部或组成由镇指挥部领导或负责该村(居)责任区的镇党政班子成员为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火灾扑救督导组。

火灾发生地村(居)委会根据火情态势和扑火工作需要,在森林火灾现场成立临时扑火前线指挥部,明确现场指挥人员,参加扑火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三)专家组

森林防火指挥部根据需要设立专家组,对森林火灾应对工作提供政策、技术咨询与建议。

三、预警和信息报告

(一)预警

1.预警分级

根据森林火险等级、火行为特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森林火险预警级别划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2.预警

林业部门和气象部门应加强会商,制作森林火险预警信

息,通过预警信息平台和电视、手机短信等多渠道向涉险区域相关部门和公众。

必要时,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向村(居)委会森林防火指挥机构预警信息,提出工作要求。

3.预警响应

(1)当蓝色预警信息后,应采取以下响应措施:加强值班调度和火情监测;森林防火重点期内,未经批准不得在森林防火区内用火;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和野外用火管理;县乡(镇)人民政府检查森林防火物资、装备完好情况,做好扑火应急准备。

(2)当黄色预警信息后,应采取以下响应措施: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加强值班调度和检查督促,并有一名以上副指挥长在岗待命;巡山护林员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和巡查,镇村干部深入所包干责任片区督查,严格控制野外用火;适时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检查督促,落实森林火灾防范和应急措施;镇半专业扑火队进入应急状态。

(3)当橙色预警信息后,应采取以下响应措施:预警信息平台和电视、互联网等公共媒体在橙色预警信号的同时,应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播放森林防火公益广告;森林防火重点期内,镇人民政府依据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禁火令,停止炼山等野外特殊用火审批,全面禁止一切野外用火;镇人民政府适时派出工作组深入林区村(居)开展森林防火督查。镇人民政府布置力量设岗加哨,加强防火检查;镇半专业扑火队进入战备状态。

(4)当红色预警信息后,应采取以下响应措施: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集镇气象服务站等有关部门,分析森林火险形势,研究应对措施;公安派出所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严查野外违规用火,加大森林火灾案件的查处力度,并及时向社会公布;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适时派出工作组深入各地开展森林防火督查和指导;镇人民政府应布置大量防火力量到重要区域,严防死守;镇半专业扑火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二)火情监测

利用国家林火卫星监测中心、省气象遥感中心提供的卫星热点监测图像及监测报告,通过远程监控、高山嘹望、地面巡护等形式,构建立体林火监测网络,密切监视火情动态。

(三)气象服务

镇气象主信息服务站及时跟踪县级以上的天气预报,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并依据天气趋势制订方案,必要时报告请求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和扑灭森林火灾创造条件。

(四)信息管理

1.归口管理

森林火灾信息由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归口管理,严格按规定的时限和程序上报。

2.信息报告

镇人民政府和村(居)委会森林防火指挥部应按照“有火必报”的要求,及时、准确、规范报告森林火灾信息。对以下森林火灾信息,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核准后应立即以上向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同时通报有关部门:地区交界处的森林火灾;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的森林火灾;过火森林面积超过40公顷的森林火灾;威胁村庄、居民区和重要单位、设施的森林火灾;发生在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其他重点林区的森林火灾;超过12个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需要省市县支援扑救的森林火灾;其他需要报告的森林火灾。

四、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

根据森林火灾发展态势,按照“分级响应、属地为主”的原则,及时调整扑火组织指挥部和力量。森林火灾发生后,当地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初判发生一般森林火灾和较大森林火灾,分别由镇或请求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指挥;初判发生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分别请求市县或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指挥;必要时,可对指挥层级进行调整,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二)响应措施

森林火灾发生后,各村(居)委会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采取以下措施:

1.扑救火灾

立即就近组织村级扑火应急队、镇半专业扑火队赶赴现场

处置,力争将火灾扑灭在初发阶段。必要时,请求县森林消防专业队、公安消防大队、武警中队、民兵、预备役部队等救援力量,必要时向县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申请调动省武警森林部队、省航空消防飞机、其它设区市县专业森林消防队参与扑救。各扑火力量在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挥下,明确任务分工,落实扑救责任。扑火前线指挥员应认真分析地理环境和火场态势,时刻注意观察天气和火势的变化,确保扑火队伍在行进、扑火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学生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扑火工作。

2.转移安置人员

当居民点、人员密集区受到森林火灾威胁时,及时采取有效阻火措施,开设防火隔离带,制定紧急疏散方案,落实责任人,明确安全撤离路线,有组织、有秩序地疏散人民群众,确保人身安全。妥善做好转移群众安置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衣、食、住”的基本保障和必要的医疗保障。

3.医疗救治

火灾发生要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工作,迅速将受伤人员送医院治疗,重伤员实施异地救治。镇卫生院视情况组织医疗专家协助进行救治,或派出卫生应急队伍赶赴火灾发生地,成立临时医院或医疗点,实施现场救治。

4.善后处置

做好遇难人员的善后工作,抚慰遇难者家属。对因扑救森林火灾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

5.保护重要目标

当军事设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备、输油气管道等重要目标物和重大危险源受到火灾威胁时,迅速调集镇半专业队,通过开设防火隔离带等手段,全力消除威胁,确保目标安全。

6.后勤与治安

森林火灾发生镇人民政府负责扑火后勤保障。镇人民政府组织人员运送火灾现场所需的扑火机具、器材、设备、燃料、食品、饮用水等物资,优先保证一线扑火人员的食品和饮用水。扑火机具、器材、设备等物资火灾发生地不足时,请求由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调集,并确定专人负责,确保扑火物资安全、快速到达指定地点。必要时,在火灾发生地实行局部交通管制,严厉打击借机盗窃、抢劫、哄抢救灾物资、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行为。在重要场所加强治安巡逻,维护社会稳定。

7.信息

通过镇人民政府授权新闻稿、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和设立专业网站、官方微博等方式途径,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向社会森林火灾和应对工作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内容包括起火时间、地点、过火面积、损失、扑救过程和火案查处、责任追究等情况。

8.火场清理

森林火灾扑灭后,继续组织扑火人员做好余火清理工作,划分责任区域,并留足人员看守火场。经检查验收达到无火无烟并报现场指挥员批准后,火场看守人员方可撤离。

9.应急结束

在森林火灾全部扑灭、火场清理验收合格、次生灾害后果基本消除后,由启动应急响应的原部决定终止应急响应。

(三)镇级层面应对工作

森林火灾发生后,根据火灾严重程度、火场发展态势和当地扑救情况,报请县级层面应对工作设定V级、iV级、iii级、ii级、i级五个响应等级,其中V级最低,i级最高。

1.V级响应

(1)启动条件:发生重伤1人以上、3人以下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发生在重点地区3小时内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发生在重点时段12小时或其它时段24小时内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发生在其它危险性较大或影响较大的森林火灾。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启动V级响应。

(2)响应措施: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进入应

急状态,立即向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或副指挥长报告火情,加强扑火指导和火情调度,及时火灾相关信息;督促火灾发生地村(居)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人亲赴一线指挥,调动镇半专业森林消防队、村级扑火应急分队参加扑救工作;请求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调集其它乡镇半专业森林消防队支援。必要时申请调动省航空消防飞机、省武警森林部队和相邻县专业森林消防队支援;根据需要督促火灾发生地做好医疗救助等工作。

2.iV级响应

(1)启动条件:发生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发生在重点地区6小时内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发生在重点时段24小时或者其他时段36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发生其他危险性较大的森林火灾。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报请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启动iV级响应。

(2)响应措施: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及时组织火情

会商,分析火险形势,研究火灾扑救措施,及时火灾相关信息;请求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派出工作组现场指导火灾扑救工作,及时按程序调集乡镇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必要时申请武警森林部队、航空消防飞机支援。根据需要请派出医疗工作组现场开展医疗救助;全力做好天气预报和火场天气实况服务,根据气象条件配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3.iii级响应

(1)启动条件:发生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重伤10

人以上50人以下,尚未扑灭明火的较大森林火灾;发生在重点地区24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发生在重点时段48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发生危险性较大的森林火灾。符合上述条件之一时,请求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启动iii级响应。

(2)响应措施:根据需要请求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成立县扑火前线指挥部,设立综合协调、火灾扑救、医疗救护、应急保障、信息、社会稳定等工作组。

指导火灾发生地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制定森林火灾扑救方案,及时调动有效扑火力量参加火灾扑救工作;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率有关工作组现场协调、指导火灾扑救工作。必要时,向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申请武警森林部队、航空消防飞机、其他设区市、县专业森林消防队支援;根据需要协调做好扑火物资调拨运输、受威胁群众转移疏散、卫生应急队伍增援等工作;加强气象保障服务,积极要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抢修通信、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实施局部交通管制,保障应急通信、电力和交通运输畅通;协助配合新闻媒体加强扑救火灾宣传报道,做好舆论导向。

4.Ⅱ级响应

(1)启动条件:森林火灾初判为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在重点地区48小时、重点时段72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发生威胁到居民聚集区、军事设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备设备,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或重大影响的森林火灾。符合上述条件之一时,请求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启动ii级应急响应。

(2)响应措施: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应立即成立扑火前线指挥部,设立综合协调、火灾扑救、医疗救治、应急保障、信息、社会稳定等工作组。

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人率各工作组赶赴一线协调指挥,必要时请求县政府领导亲赴一线指挥;调动所有有效扑火力量参加火灾扑救工作,根据需要请求更上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要求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调派武警森林部队和航空护林飞机及其他设区市县专业森林消防队等扑火力量予以支援;迅速转移受威胁群众,做好人员安置和伤员救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组织抢修通信、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实行局部交通管制,保障应急通信、电力和交通运输畅通;加强重要目标物和重大危险源的保护,防止次生灾害;加强气象保障服务,积极协助配合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加强舆情分析,及时森林火灾信息,统一协调森林火灾扑救宣传报道及舆论引导工作。

5.i级响应

(1)启动条件:森林火灾初判为特别重大森林火灾;严重威胁城区、居民聚集区、军事设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备设备,损失特别巨大,影响国土安全和社会稳定。符合上述条件之一时,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立即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报告,启动i级响应。

(2)响应措施:请求县人民政府应立即向市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请按市i级响应成立市扑火现场总指挥部,按市扑火现场指挥部要求迅速开展扑救工作;请求县人民政府调动本县所有有效扑火力量参加火灾扑救工作。申请调动省航空护林飞机、省武警森林部队及其他设区市县专业森林消防队支援,必要时申请调动驻浔、驻省部队支援;迅速转移受威胁的群众,做好人员安置和医疗救治工作和后勤保障,维护社会稳定;组织抢修通信、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实行周边交通管制,保障应急通信、电力和交通运输畅通;对重要目标物和重大危险源实行重点布防,防止次生灾害;做好气象保障服务,适时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认真分析舆情,及时森林火灾信息,统一协调森林扑救宣传报道及舆论引导工作;根据需要采取其他应急措施。

五、后期处置

(一)火灾调查评估

火灾发生后林业工作站应会同有关部门对森林火灾发生原因、肇事者、事故责任和损失情况等进行调查和评估,向镇地人民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交评估报告。较大森林火灾由县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初步调查评估,报告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总指挥部。重大、特别重大的森林火灾报请省里直接进行调查评估。

(二)工作总结

火灾发生地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及时总结、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较大、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结束后,镇人民政府应向县人民政府上报火灾事故调查报告,重大、特别重大的森林火灾事故调查报告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抄报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总指挥部。

(三)奖励与责任追究

根据《省森林防火条例》、《市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和《县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实施办法》以及《镇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对在扑火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在火灾事故中负有责任的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责任追究。

六、综合保障

(一)队伍保障

扑救森林火灾以镇半专业扑火队等受过专业训练的扑火力量为主,村级扑火应急队为辅,必要时可按程序请求省武警森林部队、航空消防飞机、其他设区市县专业森林消防队、当地驻军、民兵预备役部队等力量协助扑救工作。各种扑火力量应接受当地森林防火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互相支援、积极配合、协同作战。

跨区域调动专业森林消防队执行扑火任务,镇人民政府或其森林防火指挥部申请,由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根据火场态势和扑火工作需要,下达支援调动命令,受援地负责组织后勤等有关保障工作。支援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服从统一的调度。

请求调动武警森林部队或其他设区县专业森林消防队增援扑火,由县人民政府或其森林防火指挥部逐级申请,由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总指挥部根据火场态势和扑火工作需要批准实施。

调动当地驻军、民兵预备役部队等力量执行扑火任务,由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分别会商县人武部、武警中队、县公安消防大队等,按有关规定程序组织实施。

(二)运输保障

增援扑火兵力及携带装备的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特殊情况由铁路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森林防火专用车辆执行扑救森林火灾任务时,依法免收高速公路和收费公路通行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

(三)航空消防飞机保障

根据镇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部申请,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根据火场态势或扑火工作需要,向上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总指挥部申请调动航空消防飞机参与扑救森林火灾,省人民政府森林防护总指挥部根据扑火工作需要批准,具体实施由省航空护林站负责。

(四)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建立健全镇、村(居)与火场森林防火应急通信保障体系,配备与扑火需要相适应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指挥系统。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保障部门应保障在紧急状态下扑救森林火灾时的通信畅通。充分利用林业、气象等部门提供天气形势分析数据、卫星林火监测云图、火场实况图片图像、电子地图及火情调度等信息,为扑火指挥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五)物资保障

加强镇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储备扑火机具、防护装备和通信器材等物资,用于支援各地扑火需要。镇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根据森林防火工作需要,建立本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按照省、市、县物资储备要求,配足扑火物资。

(六)资金保障

镇人民政府将森林防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镇财政要留足森林防火“镇长预备金”,以备扑救重大森林火灾以上等突发性事件支出需要。处置森林火灾所需资金,按《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有关财力保障规定执行。

消防形势分析报告篇5

【中图分类号】G478.2R179R512.6+1

【文章编号】1000-9817(2008)12-1159-01

【关键词】肝炎,甲型;疾病爆发流行;学生

彭阳县辖3镇9乡,156个行政村,总人口为25.04万。自2007年7月以来,该县古城镇甲型肝炎发病明显上升。古城镇位于县城西面14km处,辖20个行政村,30867人,设中学1所,小学20所。2007年7月1日-12月31日共报告甲肝发病191例(其中学生123例),报告发病率618.78/10万,是2006年同期(6例)的31.83倍,其中古城镇街道8月26日-9月2日发病7例。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宁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范和要求,属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监测分析认为是古城镇学校甲肝疫情爆发流行。

1流行因素调查

1.1发病时间分布2007年1-6月,全县呈散发状态,报告发病23例,自2007年7月开始病例渐增,8月急剧升高,9月达高峰,7-12月各报告4例,41例,89例,46例,10例和1例。

1.2地区分布2007年7-12月,古城镇20个行政村有17个村有发病报告,但主要分布在古城村。

1.3人群分布以20岁以下各年龄段为主,中、小学生123例,散居儿童28例,托幼儿童11例,分别占64.39%,14.66%和5.76%。

1.4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爆发以来,古城镇的首发至末例所有病例都进行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均为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巩膜黄染、皮肤黄染,肝功化验转氨酶、胆红素增高。报告病例的85%为实验室诊断病例,15%为临床诊断病例,疫情报告中误诊、误报现象较少,诊断信息基本准确。

1.5疫情爆发原因

1.5.1甲肝疫情长期趋势和该病的自然史因素彭阳县自1990年以来,甲肝发病总体呈上下波动的趋势,平均4~6a会出现一个发病高峰。2007年进入高发年份,这基本符合本病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自然史。古城镇的甲肝发病趋势不稳定,平均2~4a会出现一次发病高峰,反映出传染源及暴露因素在当地一直存在,一旦易感染人群或未免疫人群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比较大的发病高峰。

1.5.2以往的散发病例可能是本次暴发疫情的传染源1-6月全县甲肝疫情一直呈现散发状态,7月进入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病例报告渐增,至8-9月大幅上升,基本符合该县肠道传染病夏秋季高发病的特点。从流行病学角度讲,该病在常年散发状态下,很难找到造成本次爆发疫情的传染源。

1.5.3疫情的控制和处理能力有限由于地理、交通、技术等客观原因,存在疫情发现与报告不及时现象,加之疫情爆发后调查处理能力有限及对首批(一代)病例隔离措施不到位,另外,当地居民经济水平较低,卫生条件比较恶劣,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均给甲肝爆发创造了条件。

2疫情防控

消防形势分析报告篇6

根据会议议程安排,我就当前全区霍乱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流行形势以及防控工作,向大家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指正。

一、沉着冷静,科学分析,正确把握当前禽流感、霍乱疫情

*月*日,在市政府召开的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暨防霍乱工作会议上,对当前的疫情进行了科学分析,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霍乱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从总体来看,当前,我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霍乱防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今年1月份我省在温州出现首例霍乱病人,9月份以来温州、嘉兴、湖州等地的局部地区发生了霍乱暴发流行疫情,10月4日,我区也发现了入境的疫情,接到报告后,由于区疾控中心采取了及时果断的零距离防范措施,对疫点采取果断的消毒和外环境处理,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据统计,截止10月30日全省累计报告霍乱报告病例308例,检出带菌者153例,无死亡病例,霍乱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从总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区防治霍乱疫情形势十分严峻:由于霍乱经水、食物、密切接触等传播的途径多样化;气候偏暖;流行菌株多变;大量流动人口存在;周边地区疫情尚未完全消除;海、水产品依靠外地运入;城乡卫生基础设施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性改善,因此我区发生霍乱输入病例和局部地区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另外,根据今年广东、福建,以及我省、我市的疫情分析,明、后年我区防控霍乱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最近,内蒙古呼和浩特、安徽天长和湖南湘潭,相继报告了禽流感疫情。10月25日、26日两天之内,北京、上海、广东、江西等十几个省市的禽流感防控措施紧急出台。内蒙古和安徽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卫生部宣布中国目前尚未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但事实上,我国正在和世界一道迎接禽流感的考验。11月6日下午,国务院召开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电视电话会议,传达贯彻总书记、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分析当前疫情形势,再次部署全国防控工作;昨日下午卫生部又紧急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卫生部高强部长亲自部署禽流感防控工作,再三要求加强疫情监测,严格疫情报告制度。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市尚未报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但是,当前,全县的禽流感防治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威胁:一是防控禽间禽流感基础薄弱:我区目前禽类养殖单位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非常分散,养殖场所卫生设施和防范措施缺乏,从业人员预防禽流感的意识淡薄,因此要预防因飞禽、野禽、侯鸟等携带禽流感病毒而引发的禽间禽流感,确实存在很多困难。二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存在威胁:国外禽流感病毒感染人而引发疾病的报道已不少。由于全县动物检疫机制尚不健全,广大群众防范意识不强,一旦发生动物间禽流感的暴发流行,高暴露人群中很可能被病毒感染。三是新流感病毒的威胁:近几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内专家根据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同源性、病毒发生变异的规律性和禽流感疫情的不断出现,预测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将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

二、严明责任,严防死守,拒疫于境外,确保全县一方净土

面对当前严峻的防疫形势,全县卫生系统在对防治禽流感和霍乱工作再动员、再贯彻、再落实的同时,将进一步严明责任,严格纪律,为确保全县一方净土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监测,进一步通畅信息报告体系

一是对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疫情报告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测试,消除空白点,确保信息网络畅通;

二是严格执行疫情信息报告程序,对传染病的重大疫情、以及可能对社会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按报告程序以最快的方式逐级上报;

三是加强监测哨点医院对霍乱和人禽流感的病例监测,提高监测质量。各级医疗单位必须落实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实行预检分诊;发热呼吸道门诊和肠道门诊,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改造或完善,实行“院外归口”和“院内归口”管理,防止漏诊;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尽早控制传染源,严防疫情扩散;

四是不断提高疫情报告信息和疾病监测资料的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本技能;进一步加强全县各级卫生机构应急组织的建设,组织开展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启动、快速反应、现场处置、隔离防护等方面的实战能力;

(二)抓预案,进一步提高应急能力

一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金东区突发人禽流感疫情应急预案》和《金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霍乱应急预案》,调整、充实应急指挥组和防治专家组,做到组织健全、职责明确、指挥得当;

二是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启动和运行机制,以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的实施来促进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做到反应迅速、运行规范、处置科学;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监测检验网络。区疾控中心按照卫生部关于疾控中心实验能力要求和分级管理的原则,装备急性传染病血清学、病原学检测仪器,开展监测检验;区级医院要根据国家传染病诊断标准,开展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

四是继续开展对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年底前85%以上卫生技术人员能熟悉16种重点传染病的防治,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本技能;

五是根据疫情发生、发展的趋势,切实做好采样检验、医疗救治、消毒杀虫、预防服药、个人防护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

六是为了进一步落实霍乱和人禽流感防控工作,区卫生局将组织力量对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应急预案修订、组织队伍建设、网络信息运行、应急物资储备等基础工作的落实情况,开展一次督促检查。我局将进一步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对重大疫情或可能对社会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对公众发出预警,同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反应。

(三)抓科学,进一步增强防控效果

一是在预防控制霍乱和人禽流感疫情的过程中,坚持依靠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理疫情要做到“早、小、严、实”,快速有效,并且要尽量避免造成人为的恐慌,保持社会稳定;

二是所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都是针对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受人群的,但是不同的传染病或发生在不同地区的传染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不尽相同,因此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综合防治,注重效果。

(四)抓合作,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参与

一是卫生部门要与宣传、农业、教育等部门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做好互通情报、资源共享。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努力提高防控技术水平。

二是在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全面动员当地社会各界和广大居民参与防控工作,将具体的预防控制措施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防保队伍的建设,完善三级预防保健网,明确职责、建立制度、落实措施;要把城乡广泛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到预防控制传染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卫生促进工作中来,构建坚实的公共卫生网络体系。

(五)抓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

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宣传、新闻等部门的联系,争取公众媒体的支持,运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黑板报、公益广告等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卫生法律法规、疾病防治知识和健康安全措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护意识、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消防形势分析报告篇7

凯里市辖区内铁路线总长186.72公理,沿线地形特殊、治安形势复杂。凯里市把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纳入改革发展稳定总体工作中,与扶贫、民生等工作同安排、同调度、同考核、同奖惩。明确工作任务,在市直各部门和铁路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沿线开展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同时,建立健全工作报告制度、路地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探索例会制度、治安形势分析研判会议制度、周汇报月报告制度、季度工作小结等各项工作制度,并草拟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对铁路治安状况及时进行分析研判,提出解决办法,拟定工作措施,抓好落实整改提高,⒏髦治<靶谐蛋踩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矛盾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推进“平安文明铁道线”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此外,从铁路设施、设备重点行业的源头管理着手,防止各类拆盗案(事)件的发生,净化铁路沿线治安环境,严防各类事故(事件)的发生,联合联动整治辖区铁路沿线安全隐患,加强重点时期铁路治安的安保工作,特别是敏感节点铁路运输的安全,确保无任何安全案(事)件发生。

加强铁路沿线山林、村寨的消防宣传和管护,充分运用短信、微信等信息平台开展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在每年五月的“综治宣传月”、六月的“铁路护路宣传月”开展铁路护路宣传,同时依托凯里的民族民间活动,将“路外安全、爱路护路”的宣传教育融入其中,确保宣传全覆盖。

消防形势分析报告篇8

1.1编制目的

为加快建立健全我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组织协调政府及相关部门,提高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重、特大火灾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家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并结合*县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基本原则

1.3.1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及“坚持专门机关和群众相结合,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的消防工作方针和原则。

1.3.2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演练、保障和培训工作,以便快速反应,协调应对。

1.4重、特大火灾事故分类

按照我县重点消防保卫单位的建筑类型、使用性质、生产储存等情况,将重、特大火灾事故分为7类:高层建筑类火灾事故、地下建筑物类火灾事故、石油化工类火灾事故、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事故、仓储类火灾事故、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事故、其他类(主要包括古建筑、易燃密集建筑区等)火灾事故。

1.5重、特大火灾事故分级

按照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燃烧程度和燃烧对象,将重、特大火灾事故分为四级:i级火灾事故,用红色表示;ii级火灾事故,用橙色表示;iii级火灾事故,用黄色表示;iV级火灾事故,用蓝色表示。

1.5.1i级火灾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级火灾事故:

1.5.1.1高层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形成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5.1.2地下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控制;

1.5.1.3石油化工类火灾,装置区或容积10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区的油、气储罐发生火灾,随时或已经发生爆炸、倒塌、沸溢、毒气扩散等险情,火势难以控制;

1.5.1.4大型仓储类火灾,燃烧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火势较大,蔓延迅速,一时难以控制;

1.5.1.5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燃烧面积8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人员被困或珍贵图书、档案资料、文物等贵重物资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1.6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及其他类火灾,燃烧面积5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贵重物资及重要设施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2ii级火灾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i级火灾事故:

1.5.2.1高层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形成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5.2.2地下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控制;

1.5.2.3石油化工类火灾,装置区或容积5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区的油、气储罐发生火灾,随时或已经发生爆炸、倒塌、沸溢、毒气扩散等险情,火势难以控制;

1.5.2.4大型仓储类火灾,燃烧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火势较大,蔓延迅速,一时难以控制;

1.5.2.5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燃烧面积6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人员被困或珍贵图书、档案资料、文物等贵重物资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2.6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及其他类火灾,燃烧面积5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贵重物资及重要设施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3iii级火灾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ii级火灾事故:

1.5.3.1高层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6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形成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5.3.2地下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控制;

1.5.3.3石油化工类火灾,装置区或容积3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区的油、气储罐发生火灾,引起连锁爆炸燃烧,火势难以控制;

1.5.3.4大型仓储类火灾,燃烧面积600平方米以上,火势较大,蔓延迅速,一时难以控制;

1.5.3.5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燃烧面积4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人员被困或珍贵图书、档案资料、文物等贵重物资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3.6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及其他类火灾,燃烧面积3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贵重物资及重要设施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4iV级火灾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V级火灾事故:

1.5.4.1高层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形成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5.4.2地下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控制;

1.5.4.3石油化工类火灾,装置区或容积1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区的油、气储罐发生火灾,可能引起连锁爆炸燃烧,火势难以控制;

1.5.4.4大型仓储类火灾,燃烧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火势较大,蔓延迅速,一时难以控制;

1.5.4.5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燃烧面积2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人员被困或珍贵图书、档案资料、文物等贵重物资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4.6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及其他类火灾,燃烧面积2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贵重物资及重要设施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2应急组织体系

*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组织体系由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县政府应急办、灭火现场指挥、各相关部门组成。

2.1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

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县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县公安局分管副局长、县消防大队长担任副总指挥,负责对*县重、特大火灾灭火工作做出重大决策,并负责调动各有关方面的人力、物力,保障灭火物资和后勤生活物资的供应,实施统一指挥。成员单位有县公安局、安监局、城建局、卫生局、环保局、农电局、网通公司、人防办、消防大队、自来水公司等。

2.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消防大队,办公室主任由县消防大队长兼任。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县应急指挥部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组织灭火现场指挥部和各相关部门及时开展应急工作;接到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报告后,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负责应急队伍的日常训练和应急工作的演习;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

2.3灭火现场指挥部

2.3.1灭火现场指挥部的组成

灭火现场指挥部设总指挥、副总指挥。总指挥由消防大队正、副大队长担任;副总指挥消防中队正、副中队长担任。下设作战组、供水组、通信组、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宣教组、政工组、火调组。

2.3.2灭火现场指挥部的职责

2.3.2.1灭火现场总(副)指挥的职责

全权负责整个火灾现场灭火工作的组织指挥,主要任务:制定单体决策和战斗行动方案,及时掌握火场情况变化,提出相应措施,适时调整作战方案和调配灭火力量,组织协同作战。在应急指挥部到达火场后及时通报火场情况及作战意图,听取指示并贯彻执行。

2.3.2.2作战组的职责

迅速摸清火场情况,根据灭火现场指挥部总(副)指挥的命令,组织带领各种参战力量进行灭火进攻、救人、破拆、排烟、阵地转移等灭火战斗行动,确保其顺利进行,随时将火场变化情况汇报给灭火现场指挥部总(副)指挥。

2.3.2.3供水组的职责

负责灭火战斗行动中的供水,协调市自来水总公司,保障火场供水不间断。

2.3.2.4通信组的职责

组织灭火现场指挥部与高度指挥中心及各参战部队之间的通信联络,保障火场前后方有通信畅通。

2.3.2.5警戒组的职责

划定警戒区,协调交警、治安警察确保火场警戒和附近的交通畅通。

2.3.2.6后勤保障组的职责

组织供应器材装备、灭火剂、消防车的燃料,负责消防车辆装备的维修,组织饮食、衣物的供应和医疗救护工作的开展。

2.3.2.7宣教组的职责

负责火场摄像、照相,并进行后期编排制作,根据上级指示,确定新闻会的时间、内容和发言人。

2.3.2.8政工组的职责

负责灭火战斗的政治宣传和鼓动,做好参加灭火战斗人员立功受奖工作。

2.3.2.9火调组的职责

负责火灾现场勘察及火灾原因调查。

2.4其他各相关部门的职责

2.4.1县公安局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维持现场秩序,确保火场附近交通道路的畅通,如是纵火,组织刑侦部门尽快破案,抓捕犯罪嫌疑人。

2.4.2县自来水公司根据现场需要,负责对着火区域自来水管网二次加压。

2.4.3县环保局负责对现场封闭区外的空气、受到污染的水质进行常规环境监测,并对事件进提出处理意见与建议。

2.4.4县农电局负责按照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对火场实施断电保障措施。

2.4.5县城建局负责城区内火灾现场泄露或着火的煤气管道实施关阀、堵漏;*奥德燃气公司负责经济开发区内火灾现场泄露或着火的煤气管道实施关阀、堵漏。

2.4.6县安监局负责督促指导化工企业制定《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响应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指导事故单位及时启动灭火预案,实施自救,同时,为消防等部门灭火提供各种资料和信息;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

2.4.7县卫生局负责对火灾现场的受伤人员进行救护保障。

2.4.8县网通公司负责重、特大火灾现场中应急指挥部、灭火现场指挥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通信保障。

3预防和预警

3.1信息监控

3.1.1各乡(镇)政府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针对辖区重点消防保卫单位的建筑情况、使用性质、生产储存及其发生火灾后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社会影响等危害程度,对高层建筑类、地下建筑类、石油化工类、人员密集场所类、仓储类、重要机关和单位等类型建筑和单位,分类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活动,建立全县重点单位的火灾隐患、重大危险源数据综合分析、风险评估数据库,同时做好重、特大火灾事故的信息接受、报告和统计分析等处理工作。

3.1.2县消防大队负责重、特大火灾事故预警信息监控工作;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预警信息经核实后,及时上报县政府。

3.2预防工作

3.2.1县消防大队负责开展全县重点单位的火灾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调查,建立县级重点单位火灾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实现数据动态管理。

各相关部门负责了解县内外的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3.2.2各相关部门负责指导各乡(镇)政府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完善各类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县消防大队负责对消防重点保卫单位的火灾预防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负责对制定的重、特大火灾应急预案进行审核。

3.3预警分级

按照我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分级,将预警分为四级,预警颜色由低到高依次为蓝色(iV级)、黄色(iii级)、橙色(ii级)、红色(i级)。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升级、降级和解除。

3.4预警措施

进入预警状态后,县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和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应急采取以下措施。

3.4.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3.4.2开通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灭火现场指挥部及相关部门专门应急指挥机构之间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

3.4.3立即向县政府报告重、特大火灾事故基本情况。

3.4.4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全力控制火灾的发展蔓延;转移、撒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3.4.5指令各种灭火救援应急状态,随时掌握并报告火灾发展变化及控制情况。

3.4.6调集灭火救援应急所需物资和装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3.5应急资料库

建立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数据库系统;全县重点单位的火灾隐患预防和监督数据库系统;重大危险源的评估系统。

3.6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系统

建立重、特大火灾应急协调指挥中心及通讯技术保障系统。

4应急响应体系

4.1分组响应制

突发重、特大火灾应急工作坚持属地化处置的原则,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要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县公安局负责协调县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支援。

按照我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分级,应急响应原则上分为i级响应、ii级响应、iii级响应、iV级响应四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4.2应急响应程序

4.2.1县政府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响应

县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自行确定应急响应行动,但要及时向市政府和市消防局报告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情况;需要相关应急力量支援时,立即向市消防局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请求。

4.3信息抄送与处理

4.3.1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

负责确认火灾事故等级的单位,确认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火灾事故后,应立即报告县公安局,由县公安局上报县政府,县政府应当在30分钟内报告市政府和市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

4.3.2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报告方式和内容

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火灾扑救总结报告3类。初报从接警起30分钟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立即上报;火灾扑救总结报告在火灾事故处置完毕后立即上报。

4.4应急处置

4.4.1处置措施

按照《*市类型事故应处置预案》组织实施。

4.4.2现场处置原则

4.4.2.1按照“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4.1.2.2贯彻“先控制,后消灭;集中兵力、准确、迅速;攻防并举、固移结合”的战术原则,有效采取堵截、突破、夹攻、合击分割、围歼、封堵、监护等基本战术方法,全力控制火势的发展蔓延,速战速决,消灭火灾。

4.1.2.3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灵活采取计划指挥和临场指挥的指挥形式,积极组织协调个各参战的相关单位,搞好协同作战。

4.5安全防护

4.5.1加强防护措施。参加灭火战斗的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灾害事故的火灾特点及其危险性,按要求佩带个人防护装备,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4.5.2及时设定火场警戒。对不同类型的火场,按照要求由有关部门设立相应的警戒区,尽量减少前方作战人员;对一些易燃易爆和伴随毒气(液)泄漏的火灾现场,要严格界定警戒范围,控制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并严格实行登记检查制度。

4.6应急终止

重、特大火灾得到有效控制,事故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由县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适时宣布结束应急处置工作,恢复正常工作。

4.7信息

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危害和损失等有关信息,由县应急指挥部统一,对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数字公布,应征求评估部门的意见。对一般性火灾事故,应主动配合新闻宣传部门,对影响重大的火灾信息,应经县政府批准后,根据需要及时。

5应急保障

5.1资金保障

县消防大队根据突发重、特大火灾应急需要,提出项目支出预算,报县财政审批后执行。

5.2人员保障

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责任制要求,加强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其应对火灾突发事故的能力。

县消防大队要加强对各乡(镇)、经济开发区、生态旅游经济区的消防监督,同时,要建立一支专门的消防培训师资队伍,负责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人员进行消防培训,指导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消防组织。

5.3装备保障

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应急工作在充分发挥现有的灭火救援资源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加强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硬件建设。配备火灾应急专用的通信指挥车、扑救各类火灾所需的各类举高和水罐消防车以及相应的灭火器材、救生抢险器材。

6后期处置

6.1火灾调查与评估

县政府要求会同事发地人民政府或直属机构,组织公安、消防、安监、环保等有关部门,立即对火灾原因、性质、经济损失进行科学评估。

6.2恢复重建

在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事发地人民政府或直属机构负责恢复重建工作。乡(镇)政府、直属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受灾情况、重建能力、可利用资源进行评估,并认真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计划,由县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事发地人民政府或直属机构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7附则

7.1预案的管理与演练

7.1.1预案的监督管理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县消防大队将根据《国家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和《*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报县政府批准。

7.1.2预案的演练

各重、特大火灾应急机构、县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要结合应急预案,有计划、有重点地定期组织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和决策、协调、处置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估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不断改进、补充、完善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重、特大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县应急办负责督促预案演练的落实工作。

7.2奖励与责任追究

7.2.1奖励

在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7.2.1.1出色完成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7.2.1.2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设,实施效果显著的;

7.2.1.3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7.2.2责任追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责任人,在火灾预防、消防组织、灭火救援等方面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视情节和危害后果,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3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县消防大队会同县公安局制定,由县消防大队负责解释。

消防形势分析报告篇9

【关键词】消防部队建设内部审计内审人员素质

目前,武警消防部队对于其内部审计有着极为严苛的规章制度,呈现出高压态势。如何使其内部审计有序有效的实施,从而使得部队的风险管控处于高位,这是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当下消防部队内审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消防部队内审方式方法有待完善

现今新型的领导方式即双领导人制度出现在公安消防队伍中,即在进行审计之时各部门都要求对本级对应的首长汇报任务,同时也设置了从公安部消防局到总队再到支队的三层格局的审计汇报制度。可是内审所采取的方法已经跟不上部队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原因在:第一,没有建立健全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第二,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审计公告制度。审计部门对审计的结果没有及时地公告出来而是通过向上级汇报实现的,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审计管理的透明度信用度;第三,缺乏权威性。比如在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并没有将审计结果作为衡量和评价干部的准则,这就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内部审计作用难以发挥;第四,尚未建立健全问责制度。针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改正措施,对相关责任人缺乏问责制度,影响了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内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加强

随着内部审计制度越来越完善,内审人员的素质要不断加强,不但要具备相应的会计知识和审计方面的知识,还得了解相关的法律,能够灵活的运用电脑。但现实的情况是有些部队内部审计不仅人员少而且专业技术水平较低,要管理整个部队上亿元的经济活动,审计力量过于薄弱。

二、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新形势下的消防部队内审建设

加强部队内审工作,可以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更加合理,很快地去发现他们工作中的纰漏,还能有效杜绝腐败事情的发生发展。将内审体系和领导监管体系相整合,对强化领导监督工作有利,能提升公安消防部队进步速度。

(一)转化内审理念,侧重内审制度的增值工作

因为世界的快速变化,内审制度能力和以前很不一样,因此关注点要转移到增值工作,从而由于关注点的不同最终导致其工作模式的转变。所以,各部队需转化内审理念,制定多元的内审标准,确保内审工作重点处于增值服务方面,侧重部门的进步,为强军提供助力。

(二)单独实行内审工作,提高增强内审工作的抗干扰性

内审工作在现阶段对于公安消防部队必须单独严格执行,并且在内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报给首长,注重内审的独自性,不可让其他单位有任何的插手。这种体系可以保证内审的公正性。可是若要把内审做的更有效,设定独立的单位(或部门)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由于当下消防部队被多方面限制,目前根本没有独立部门,也无法自主设立独立部门,造成审计工作被束缚住。所以,各公安消防部队需从如下几点进行:

(1)每个内审制度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在有重要作用的审计联席会议体系上,往往支队军政主官的不同不仅会引起后勤部门的巨大差异,同时会对纪检机构责任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微小的失误即会引起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巨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充分结合当时的经济行为、周边环境情况等不定因素作出综合的考量。

(2)贯彻内部审计意见,针对内审机构列举的内审意见需第一时间处置且施行,并将内审结论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密切整合,确保其变成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和年终考核领导干部的关键指标。

(3)建立完善内审公告体系,保证内审工作的公开性。在公安消防部队中建立健全内审公告体系,结合内审工作情况实行定时公告,对在内审工作中找到的不完善进行公示,侧重对部分非正面案例实行严厉通报批评,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4)建立和完善责任自负制度。当内审工作出现错误,对消防部队造成了不利影响时,要及时找出并合理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确实属于个人原因造成的,责令个人承担相关的纪律责任,保证内审工作的严肃性,切实发挥其监管职责。

(三)创新内审方式方法,大力推行计算机内审

由于科技的持续进步,原有的内部审计模式与方案无法满足财会信息化的发展,只有紧跟财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大力推广计算机技术革新,改进内部审计技术和方式,方可提升工作成效,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免疫系统”的职能功效。近年来,由于转化内审工作形式的难度和压力持续提升,公安消防部队贯彻计算机内审工作己变成内审中的中心工作之一,加大财力、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研发了消防审计管理系统,系统涵盖了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基本建设审计、物资采购审计、专项审计及调查等六个子模块,将流程规范化和审计人员的职能辨别切实整合在一起,尽可能的提升了内审制度的全方位与工作成效。

(四)强化内审人员培训,促进其内审专业素质建设

消防形势分析报告篇10

【关键词】急性传染病法定报告发病;发病率;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69-0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卫生防病投入的不断加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居民的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传染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为了解涟水县传染病发病态势,分析其流行规律,完善传染病管理,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51~2010年法定的急性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更好地指导今后预防工作。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来源于涟水县1951~2010年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

1.2方法利用分析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将涟水县1951~2010年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资料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急性传染病发病趋势

涟水县1951~2010年共报告甲、乙、丙传染病29种,报告发病1592506例,年均总发病率为3221.13/10万,报告死亡2164例,年均总死亡率为4.38/10万,年均总病死率为0.14/10万。累计总发病率最高是1972年的43045.01/10万,最低是1953年的67.82/10万,出现两个发病高峰,分别在60年代和70年代,见图1。

综观60年来,疟疾发病率最高,占发病总数的88.87%,其次是麻疹,占发病总数的4.32%,病毒性肝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分别占发病总数的1.91%、1.43%,这四种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96.53%。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包虫病等八种传染病未见报告,另麻风病、丝虫病有专门机构专门管理,疫情数据不全,未统计。

以20世纪50年代为定基(定基比为100%),60、70年病是上升的,80年代以后,发病率逐渐降低的,2000年后平均发病率分比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分别下降了85.68%、98.51%、99.02%、78.04%、12.44%,见表1。

表1涟水县1951年-2010年急性传染病发病变化趋势

2.2急性传染病谱和病种位次的变化

50年代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92.06%;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占5.42%,两者在传染病谱中占了97.48%。这9年中均为麻疹发病率为最高。

60年代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上升为主要传染病,其发病数在这时期的传染病谱中占了92.73%,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两者在传染病谱中占了99.25%。这10年中,有7年是疟疾发病率最高,有2年是麻疹发病率为最高,有1年是流脑发病率最高。

70年代仍是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为主,其次仍是呼吸道传染病,两者分别占传染病谱的96.89%和1.85%,两者在传染病谱中占了98.74%。10年中8年疟疾发病率为最高,麻疹和流脑各有1年发病率最高。

80年代肠道传染病上升到了第一位,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下降为第二位,两者分别占传染病谱的59.70%和33.51%,两者在传染病谱中占了93.21%。痢疾的发病率有7年最高,有2年是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最高,有1年是疟疾发病率最高。

90年代仍是肠道传染病为主,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分别占了传染病谱的62.83%和32.42%,两者在传染病谱中占了95.25%。其中有6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最高,有3年肺结核发病率最高,有1年麻疹发病率最高。

2000年以后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分别占了传染病谱的63.47%和32.13%,两者在传染病谱中占了95.6%。另在解放后已经绝迹的性传播疾病,在90年代又开始发现,并有增长的趋势,见表2、表3。

3讨论

经过60年的综合防治,涟水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甲乙丙类传染病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50年代肆虐的疟疾得到有效控制,70年代以后,对儿童健康危害极大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乙脑发病大幅度下降,1992年消灭了脊髓灰质炎,这主要得益于国家计划免疫工作的有效开展[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知识得到普及,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血源制品的管理混乱,吸毒、不良的增加,导致了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出现艾滋病等新的病种,可见控制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将成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3]。曾有效控制的肺结核及性传播疾病出现死灰复燃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2009年新增9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些说明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3.1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60年代比50年代有所上升,但70年代之后白喉、流脑发病率下降很快,80年代以后所有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都有所降低。涟水县1966年后开始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1975年使用百白破混合制剂,1980年使用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尤其是1979年实行计划免疫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显著降低。实行计划免疫前麻疹的年均发病率为350.93/10万,实行计划免疫后麻疹的年均发病率是14.64/10万,下降了95.83%;实行计划免疫前,百日咳、白喉和流脑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5.46/10万、8.16/10万和120.43/10万,实行计划免疫后,它们的年均发病率依次降低为2.96/10万、0.02/10万和2.22/10万,分别下降了88.37%、99.75%和98.16%。麻疹、百日咳和流脑的周期性流行规律已被打破,流行高峰也被削平[2];白喉从1983年后再无病例报告;甲型H1n1流感被卫生部纳为乙类传染病,但对总发病情况影响不大;肺结核从1996年纳入DotS后,对全年发病率影响较大。

3.2肠道传染病涟水县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是以病毒性肝炎为主,其次是痢疾,脊髓灰质炎和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较低。60年以来,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是降低的,但80年代、90年代,其在传染病谱中上升为第一位。1966年后,通过对适龄儿童服食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控制了小儿麻痹症,自1992年以来,已无脊髓灰质炎野毒株引起的麻痹病例发生;1985年起乙肝血源疫苗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1992年开始使用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993年开始应用甲肝减毒活疫苗,故90年代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从90年代前的95.60/10万降为年均40.60/10万,下降了57.53%。对于肠道传染病,除了应用疫苗预防外,还采取了隔离治疗病人,改善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4]。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在2004年疫情实行网络直报后,病例大幅度上升,手足口自2008年5月2日纳入丙类管理后,对总发病率有所影响。

3.3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以疟疾发病为主,1980年前年均发病率是9296.67/10万,通过对疟疾患者的根治、发热病人的筛查、流行季节疫点周围全民预防性服食“乙胺嘧啶盐”和灭蚊防蚊及流动人口的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1981年以后,每年发病率均控制在1‰以下,达到了基本消灭标准。其次是乙脑,1976年开始使用乙脑灭活疫苗,除此外,采取灭蚊防蚊、控制动物传染源[5]和1990年以后开展乙脑疫情监测,使90年代的年均发病率控制在1.52/10万,2000年以后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3.4人畜共患传染病狂犬病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其发病率最高的一年是1981年1.76/10万。涟水县50~70年代狂犬病处于低发状态,自1980年开始报告狂犬病疫情,1980-1987年曾出现流行高峰,自1988至2001年已连续14年无病例报告。2002~2010年狂犬病在该县又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疫情发生后,该县采取对家犬进行登记管理、定期免疫,对未免疫的犬只采用灭的办法,对动物咬伤者进行伤口清理消毒后用人用狂犬疫苗接种等方法,使发病率有所下降。

参考文献

[1]钱宇平.流行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4~5.

[2]邵月琴,姜庆五,陆璐,等.嘉定区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9(20):1102.

[3]李欣,裴姣,高博,等.我国60年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25-27.

[4]张忠诚,陈桂兴,张素洁,等.临沂市1956~2002年急性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4,5(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