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7:21

水污染分析报告篇1

p键词:污染区;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分析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各种污染现象不仅破坏了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对该地区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新时期需贯彻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思想,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总指导,协调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根据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应深入地分析地区环境潜在的污染问题,及时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要解决一项棘手的问题,就要先行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明确其来龙去脉,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才能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和防治的办法,对于污染地带的质量监测首先要明确监测的内容,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做全面的判断,污染是由于当地的工业企业还是其他不合理的建设开发方式造成的,对周边生态的影响的严重程度和污染源的种类都要调查清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的分析各类因素的影响,报告中记录的各项数据和事项反映出了当地污染的哪些具体问题,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模式、污染问题的性质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环境质量监测的内容及规范

环境质量监测是一种环境监测内容,主要监测大气环境和水环境中各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以确定环境质量状况,定时、定点的环境质量监测历史数据,可以为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为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科学研究也提供的基础数据。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环境质量监测能够起到较好的环保作用,通过建立自动化监测系统,从多个角度反映各地区的环境状况。正常工作状态下,质量监测报告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质量监测有其明确的规范,作为重要事项和内容的补充,也是笔者开展报告分析需要关注的范围。我们在了解其规范的相关规定后,对环境质量监测的各项具体措施和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要在一个大范围的污染区内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的相关工作,如果要监测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确保明晰环境质量监测网的设计与监测站点位置选择的要求,综合使用手工监测以及设备自动监测的相关技术方式,搜集测量到的监测数据加以有效的处理,及时开展地区环境质量问题的研讨和解决方式。监测网络的搭建能够形成一套全天候、多功能的监测平台,较少遗漏的地方,全面精准的反映所监测污染区的变化状况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以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内容为基础,包括污染区的变化走向、当地的产业布局、居民居住环境的变化以及气候、地理地貌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经过多方探索和研究,得出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才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代表性监测网络的站点布置也要根据监测的目标来合理布局,也要具备鲜明的代表性和指向性,一般是选在污染源或者受到污染影响凸显的地区比较合适。

二、环境报告反映出来的问题

参照2007年-2011年期间,这五年国内环境报告情况看,我国水污染、气污染、声污染等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平均污染率情况:水污染上升21.2%,气污染上升17.6%,声污染上升12.4%,。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种污染问题,其污染率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对社会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也可从侧面反映出,国民经济收入增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不一致的。

从国内环境报告的一些具体数据和事例上来分析,一些地方发展经济的手段和措施没有遵守相关的政策法律,当地政府为了经济增速不惜一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开路,一些存在严重污染但是经济效益较高的项目,审查不实不严就通过了审批,有的项目耗时长并且使用时间也长,形成的污染具有持续性,而且从开工建设到后期的生产管理也没有遵循保护环境的相关要求,不经过处理就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大量的污水和残渣废气,一些地方的工业区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逐渐成为了污染区,成为了城市和乡村建设的污染源,周边的居民区已经苦不堪言,很多居民不得不搬离居住多年的家园。

此外,环境报告还显示出我国大城市的污染正在向周边或者经济不发达地区转移,污染在蔓延和增加,这边治理,那边持续污染,造成了沉重的地方财政负担,拖累经济发展速度。可以想见,在我国最发达的一线城市,其污染程度是非常高的,我们最常见的雾霾,就是空气被严重污染的典型恶果,时刻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由此可见,我国环境质量监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手段,国家也切实制定和落实了很多的政策和措施,也说明了环境污染的局面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只要采取适当措施,污染区会逐渐得到改善。

三、提高地区环境质量的措施

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为了全面贯彻环境保护思想,我国应加强环境污染现象的控制,及时解决污染区存在的污染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以每年的环境质量监测报告为指导,编制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方案。

1、搞好监测。调查显示,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其污染程度越高,如:北京、广州、上海等。针对经济发达的城市,政府要全面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执行完善的日常监测方案,将环保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步骤里。环境质量监测主要包括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的质量监测,这些都是日常监测工作需要关注的问题。以水环境监测为例,要做好水质检查及除污工作,确保水质达标后才能允许企业排放。

2、数据分析。近年来社会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国家对环境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充分显现了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为了进一步搞好环境工作,应结合环境报告数据进行统计,详细地归纳城市及农村环境面临的相关问题。各地方要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借助计算机操作系统建立监测平台,合理地利用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得出污染区具体的环境状态,提醒相关部门做好除污环保工作。

3、综合保护。对于我国而言,环境污染区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城市,特别是工业区面积大的城市,其污染程度相对更加严重。鉴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要求,应制定综合保护计划,积极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如:存在严重污染的生产型企业,要严格查处其生产条件,责令停顿整修后再允许生产。

结论

总之,经济发达城市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污染区,这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不协调的。各地政府要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污染现象的综合整治,营造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朱杰,剑敏.浅析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的问题和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01);

水污染分析报告篇2

abstract:inthispaper,weusethesampleof29listedcompaniesinYunnanprovince,analyzeandcompareprospectusandannualreportsof2008-2010,revealingthestatusquoandproblemsoftheenvironmentalinformationdisclosureoflistedcompaniesinYunnanprovince,and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forimprovement.

关键词: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年度报告

Keywords:listedcompanies;environmentalinformation;disclosure;annualreport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50-03

0引言

本文主要选取了云南省29家样本公司1993年-2010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招股说明书及其2008-2010年连续三年的年度报告(共83份)中公开披露的信息,采取统计相关的数据、列表进行分析的研究手段,对云南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揭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云南省上市公司具体名称和上市时间分布如表1。

根据环保部2010年9月1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酿造、造纸、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等16类行业为重污染行业。以此为依据,云南省29家上市公司有18家属于重污染企业。

1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1.1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信息披露

1.1.1ipo年度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1993-2011年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信息披露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目前,云南省29家上市公司有2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环境信息,说明企业环保意识在不断加强,对环境信息的披露也愈来愈重视。

1.1.2行业分析从表3中显示,样本公司1993-2011年ipo的重污染企业18家,只有2家公司没有披露,披露比率达到了88.9%;11家非重污染企业中只有5家披露了环境信息,披露比率为45.5%。重污染样本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明显高于非重污染企业。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环保局强制要求重污染行业对其环境事项进行披露,而非污染行业自愿性披露。

从表3可以看出:只有制药、发酵、酿造和水泥、化工行业披露比率分布是75%、80%,其他重污染行业披露比例均达到了100%,可见,多数重污染企业都披露了相关的环境信息。

1.1.3ipo样本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内容分析

从表4统计的结果显示:目前云南省上市公司比较偏向披露环保风险/措施、环保投资/收益等有利于自身形象的信息,而有关环境信息具体的情况,如排污费、绿化费、污染物处理量、环境费用支出披露的比较少。另外,企业获得ioS等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更加少,在29家ipo招股说明书中,只有世博股份一家拥有ioS14001,说明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有待加强。

1.2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

1.2.1行业分析

由上表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2008年重污染企业16家,其中有12家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了环境信息,披露比例为75%;2009年度报告中的披露比例保持不变;2010年上市重污染企业总计18家,披露比率达到77.8%。可见,近年来,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比例大体呈上升的趋势。

1.2.2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及方式分析在2008-2010年连续三年年度报告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分析其披露的形式及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

由表6中可知:排污费是各项环境项目中披露量最高的,2008年有9家样本公司披露了此项信息,2009、2010年也有8家样本公司披露了,绿化费和环保费虽然披露量不高,但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次,环保工程(投资)、环保补贴、环境体系认证和节能降耗在各项环境项目中披露量比较高的。

统计显示披露的方式中,样本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信息中,货币形式占主要部分,主要集中在排污(量、费)、绿化(面积、费)、环保(费)等内容,这些内容几乎都是在报表附注中出现,并作为一个与环境相关的明细科目加以列示;非货币形式的信息主要是环保风险、环境体系认证和节能降耗等难以用量化的指标来描述的项目,这些项目披露比较分散,环境体系认证和环保风险在董事会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而节能降耗披露则更分散,在董事会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项目都有披露;环保工程(投资)、环保补贴(助)或环保基金等一般在董事会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中以货币和非货币形式结合的方式披露,说明企业是有选择性的披露环境信息。

2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信息披露的自愿性目前,云南省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主要是强制性披露,而非自愿披露,企业之所以不愿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在于企业如果把对环保不利事件进行披露,会给企业带来一连串的诉讼和罚款等处罚,并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

2.2披露的环境信息的企业以重污染企业为主从招股说明书看,1993-2011年88.9%的重污染企业ipo披露了环境信息,而非重污染企业披露比率只有45.5%。从年度报告看,2008-2010年,云南省上市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比率分别为75%、75%,77.8%,总体呈上升的趋势;非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比率分别为45.5%、36.4%、63.6%,

明显低于重污染企业。

2.3披露信息的内容较单一,且缺乏相关性和可比性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比较分散,多数企业采取描述性的环境信息,实用性比较低,定量披露的比较少,因此对于相关利益者而言信息含量较低,降低了环境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

2.4缺乏环境审计报告目前,上市公司并没有设立独立的环境报表,而且在29家样本公司的ipo说明书中及2008-2010年年度报告中都没有出具环境审计意见。大部分的环境信息一般披露在董事会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和社会责任报告等项目中。

3政策建议

3.1加大对环境信息披露的执法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执行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强制企业重视环境信息公开披露,提高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的水平、质量和有效性。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对自愿性披露其违反环境法规的公司,采取免于,给予一些拨款、补助及补救措施避免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等。对于故意隐瞒或不披露不利环境事件而导致环境污染的,应加大惩罚力度,后果严重的还应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3.2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准则,规范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规范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及方式,明确规定企业应披露的主要污染物的指标数据及环境成本、环境收益及环境负债等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的原则。

3.3规范环境审计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环境审计规范,加强环境审计,提高环境审计人员的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环境信息对企业环境行为和环保活动的监督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家林,蔡传里.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4,(04):87-91.

[2]耿建新,刘长翠.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问题探讨[J].审计研究,2003,(03):19-23.

水污染分析报告篇3

[关键词]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境监测

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是环境监测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服务的一项工作。其工作的内容是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行及其效果、“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排放、环境管理等情况的全面检查与测试。主要包括对环保设施建设、运行及管理情况的检查、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度和排放总量等)达标排放测试。

近年来,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大批骨干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建设生态海西的呼声日高。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必将导致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流经城市的河段遭受污染,造成城市空气严重污染,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将开始呈现,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后果将不可避免。

环境保护审批工作,是依据环评导则和项目性质在审批中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是针对项目的建设规定出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为控制新污染源产生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而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是对项目审批中的环评要求以及环境保护执行情况,所做出的客观评价。建设单位是否执行了环评审批的要求,项目建成后环保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对建设单位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二者缺一不可。

当前体制下,企业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不顾自然环境的破坏,忽视了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长远大计。企业为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不得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一旦成功后,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保护设备和验收检测等费用,千方百计以各种理由进行逃避,违反国家环境保护验收程序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推脱环境保护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导致周边环境受到破坏,其结果是将污染问题推向了社会。

建设项目竣工后,要组织验收。在验收过程中,进行环境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加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力度,加强竣工验收监测技术的研究,提高验收监测的技术水平,提升环境监测对项目竣工验收的支持作用,切实预防和严控新上项目的环境污染,事关建设项目的生存与发展大计。国务院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保局令第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国家环保总局第335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等,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条例、规定和管理办法,使环保业务部门进行竣工验收监测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环保监测必须由具有环境质量监测计量认证资格的环境监测部门负责。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各相关部门组成验收组,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进行现场检查,并对验收申请材料进行审议,提出验收组意见。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环评单位和监测单位应参与全程验收工作。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目的,一是检查建设单位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效果,二是检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准确性和污染防治的可行性,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项目管理服务。如果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有关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有关规定,可以满足一般的工作要求。由于有些管理规定的内容比较原则,以及建设项目行业(或工艺)的差异性、复杂性和技术人员的经验所限等原因,在实际竣工验收监测中,具体到某些监测细节时常遇到一些难以把握的问题,现就其中一些主要问题加以探讨。

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范围

在不断深化环境管理的新形势下,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更改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意味着拓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的内涵,以适应环境管理的需要。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应从工业污染型建设项目向非工业污染型建设项目拓展;从单个建设项目向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拓展;从有组织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向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拓展;从常规污染物监测向特定污染物监测拓展。

应该加强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和试生产等各个阶段的环境管理,把验收监测涵盖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全过程,而不应局限于建设项目环境治理设施末端的测试。要对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环境保护设施的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测试、检查和评价,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排放总量、环境质量及企业内部环境管理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3污染源及污染治理设施监测

3.1监测点位布设

监测点位应能反映真实排污情况和环保治理设施运转效果,使工作量最少化,监测点位布设应符合标准与规定。

污染源、废气监测,应在废气排入大气环节前的排气管道的适当位置开设采样孔,并设置适当数量的采样点进行监测;废水监测应在废水进入厂区外环境之前排水管道的适当位置布设采样点;噪声监测,应在声源最强的厂界外布设监测点,并根据噪声起伏程度布设适当数量的监测点;固体废弃物监测,应根据堆场面积均匀布设3~5个监测点,在其表层下100~200毫米处取样。

污染治理设施净化效果:废气和废水应在污染物进入和排出治理设施的管道的适当位置布设采样点。

3.2监测项目

根据生产工艺过程中污染源排放特征,对其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量进行监测,并监测计算出总量控制指标。

对污染总量设施的净化效率或净化效果进行测定。

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计中确定需要监测的因子,并结合建设项目试运行后实际产生的污染因子,严格按照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的监测方案所提出的项目进行监测。

4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内容

根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评报告书(表)的批复意见和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核对所有应建的环保设施是否按设计要求建成竣工并检查这些设施的运行情况。主要包括: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按设计规定建设;技术改造或“以新带老”工程中应取消的厂内、厂际和区域内的污染源是否已经拆除或停工,应治理的老污染是否与新污染一并治理;对污染防治设施的改动是否经有关部门批准;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专人管理;环保设施的投入是否充足;环境管理机构是否健全;环保制度是否建立并落实;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是否得到恢复;相应配置的流量计量装置、污水排口标志、监测设施、监测孔和监测平台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各种堆放场的建设情况及其相应的各种标志设置等。

5报告书的编写内容及注意的几个问题

5.1报告书编写力求准确、科学、简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法律文书,应该做到引用法律法规准确,监测方法数据科学可靠,监测结论简洁明了。另外,监测报告不能仅仅局限于陈述监测数据和资料,还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围绕建设项目中的疑点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阐述。特别是为建设单位污染物排放净化设施的进一步改进提供科学实用的数据。监测报告结论不应只关注达标率,应反映工程全面系统性评价内容。一般监测报告结论中往往只注重污染物排放的达标率和设施处理效率,而忽视了现场运行记录、成本核算、排污总量等监测背景材料。有的建设单位为了使治理设施能达标,私自在验收监测过程中改变工况,如加大药剂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延长停留时间等,产生了验收时的效果优于正常管理时的效果,而运行费用也大于正常运行状况的现象。这样在验收监测时,就需记录生产和处理设施的运行工况,在报告中说明验收监测时的工况与处理费用等监测条件,而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负荷正常,工况稳定”。

5.2废水处理设施的停留时间是一个重要参数。在制定监测方案时须充分考虑停留时间,不能简单地进、出水同时取样;对进水不稳定的企业,可以增加监测频次。对环评批复中实行总量控制,增产不增污的项目,应在报告中反映排污总量,有些企业废水没有完全进入设施,在对处理设施进行监测的同时,还应监测直排水,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所列附录计算排污总量。

5.3处理效率的监测是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初步设计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评报告的批复中都明确了某些处理设施需达到的效率要求。

但在实际验收监测中,处理效率的不真实现象十分突出。因此,应充分重视处理效率监测结果的可比性。也就是说,监测时的处理效率虽与环评报告、初步设计时的处理效率相同,甚至更好,但实际效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为比较的前提条件发生了变化。因此,在竣工验收监测时只有这些条件与环评报告、初步设计中的条件相同,由此得出的处理效率才与环评报告、初步设计中的效率具有可比性。

5.4编写监测报告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建设项目实际建成与初步设计、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批复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异都应在验收监测报告中说明;二是验收监测的执行标准及其应用要合理;三是验收监测的结果评价准确;四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核算;五是环境管理检查结果详细、公正;六是发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环境效益分析

环保设施的建设一般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不能使之有效地运行起来,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环境监测部门在进行竣工验收环境监测工作时,有必要也有责任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环保设施运行的效益分析。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环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使环境治理设施真正有效、长期地发挥作用。效益分析主要内容应包括治理技术、工艺或清洁生产技术、环保设施选型;建设项目总投资、环保投资、环保设施投资及占总投资的比例;环保设施运行费用;污染物治理过程中回收的有用物料或产生的有用副产品的价值等。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环境效益较高、适中或较低的结论。

参考文献:

水污染分析报告篇4

1.环境审计的本质。环境审计本质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即检查论、评价鉴证论和经济监督论。检查论认为,环境审计本质是对各类环境信息的检查;评价鉴证论认为,环境审计是传统审计的一种延伸,与传统审计一样,本质是种鉴证活动;经济监督论更侧重于环境审计的监督作用,认为其是对环境责任受托履行情况的监督。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观点,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环境审计本质是一种共同治理活动。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检查论过于侧重审计的过程、经济监督论又过于强调审计的作用。从环境审计与审计的关系中就可看出,环境审计是审计在新领域的应用,因而环境审计和审计同宗同源,其本质应该是一致的。因此,鉴于环境审计本质的指导与制约作用,环境审计在我国水污染治理中的本质是通过对水污染治理活动的监控,对受托流域水污染治理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鉴证。

2.环境审计的主体。目前我国的审计体系包括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个部分,因而在我国水污染治理中需要考虑的审计主体还是传统审计的三个主体。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政府审计在环境审计中应占主导地位:在我国环保资金来源及用途方面,环保项目作为公益性项目,其资金的最大投入者为国家,国家最有需求且最有责任对其进行审计;在审计的权威性方面,国家审计机关的权威性最高;在审计主体力量方面,国家审计机关有足够的能力吸纳相关技术人才实施环境审计。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水污染审计的内部动力,最了解本企业的水污染治理情况,最具能力发现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审计的第三方,相对目前的政府环境审计与企业自发开展的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最强,其发表的环境审计报告公信力最强。由于我国环境审计的开展起步较晚,因此目前在我国水污染治理中开展环境审计应以政府审计为主,并逐步推行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

3.环境审计的客体。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客体的选择上应依据具体的审计目标和相关标准规定进行分析,具体可从环境治理项目审计和生态恢复效果审计两个方面进行审计。另外由于环保政策对于环境保护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环保政策主要包括环境管理措施、绿色信贷等金融政策、环保技术创新政策和环境会计政策等,因而环保政策的实施情况也应作为审计客体的重要部分。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我国水污染治理中环境审计客体的选择应主要包括水污染治理项目、生态恢复效果及环保政策的实施情况。

4.环境审计的目标。政府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应包括确保现行政策的执行并揭示违规行为,促进完善环境保护管理监督体系和落实环保措施,从有效性和充分性两个层面评价环境管理系统,促进环保资金的有效合理使用;内部审计的具体目标主要是监督和评价企业的受托环境责任及其履行状况的公允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民间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评价环境报告的合规性,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效率,环境活动的效果并对被审单位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发表意见。目前环境审计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审计部门,全国范围内针对环境审计的民间审计尚未发展起来,企业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并非适用所有的审计对象,因而现阶段应首先对政府审计目标进行界定。因此水污染治理审计中政府审计的具体目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制定:反映流域的环境治理状况;揭示企业水污染治理责任的履行情况,特别是重污染企业的治理责任履行情况;水污染治理相关资金收取、运用情况及水污染治理项目实施效果;政府水污染监管体系和政策的有效性和落实情况。

二、我国水污染治理中环境审计的程序和方式

1.环境审计的程序。在我国水污染治理中开展环境审计,其审计程序基本上可以遵循传统的审计程序,其过程主要分为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这三个阶段。在环境审计程序的设计上应该特别注意环境审计小组成员的组成和审计对象的确定,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审计小组还应对企业前次审计的整改情况开展的后续审计进行复核,这有利于促进相关部门履行水污染治理责任。

2.环境审计的方式。基于水污染的区域性、复杂性和累积性等特点,水污染治理项目中环境审计方式的选择应结合审计客体的不同特点采取周期性审计或者周期内跟踪审计,也可以将这两种审计方式相结合。周期性审计就是根据我国各流域水污染治理计划的具体执行周期,对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完成情况开展事后审计。周期内跟踪审计即在前一审计的基础上,跟踪审计水污染治理情况,评估生态功能的恢复情况,对水污染治理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审计,以发挥环境审计免疫功能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三、我国水污染治理中的环境审计报告内容及形式

水污染分析报告篇5

【关键词】股权资本成本;环境风险;重污染;相关性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污染排放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2009年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中显示,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不断上升,环境污染治理压力日益增大。不仅统计数据令人堪忧,环境污染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自2013年1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中,不仅对出行造成不便,更危害了人们的健康。雾霾并不是一种新的大气污染现象,而在近几年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成为持续性气候污染现象。“雾霾”、pm2.5等名词再次引起人们关于环境问题的热议,环境风险管理的理念与重要性开始受到关注,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成为公众与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环境风险管理问题使资本市场受到影响,降低了很多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信心,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必要报酬率,即提高股权资本成本,这可能对未来经济的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自1990年开始,环境风险管理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三峡工程、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工程和项目都作出了环境评价。进入21世纪后,三鹿奶粉、修正药业毒胶囊事件、三友化工污染等一连串环境灾害事故的爆发,进一步引起了政府及环保部门对环境风险管理的重视。目前,绿色金融的理念风靡全球,投资者的环保意识日益强烈。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严格审视环境风险与社会责任,对环境负责的企业将会更加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若企业出现违法行为,还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被禁止融资①。因此,本文通过选取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环保数据,来衡量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分析投资者的风险意识的转变,从而进一步分析环境风险管理对于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即股权资本成本,是否具有相关影响。

二、研究现状分析

在以往的国内外研究中,Spicer(1978)在经济优先委员会(Cep)对纸浆报业的测评中发现,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成正相关,即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污染成本等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对于企业的成长性、获利性、企业形象等方面具有正面的影响。“Chen和metcalf”(1980)在Spicer(1978)的研究基础上,增加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但是得到了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无显著相关关系的结论。mahapatra(1984)使用大样本及时间序列,比较六个不同产业的污染控制支出,得到了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的结论。“Klassen和mcLaughlin”(1996)研究发现,当企业发生不利的环境事件时,会产生明显的负异常报酬;当企业存在有利的环境情况时,会有有显著的正的回报。Frooman(1997)的研究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财务绩效存在正向关系,当公司出现违法或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时,股票收益会下降。当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从短期上看,罚款赔偿、项目中止势必会对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从长期来看,环境事故意味着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也必将影响企业的盈利。“Sharfman和Fernando”(2008)研究了标准普尔的500家企业,得出环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拥有较低的股权资本成本,改善环境风险管理与增加投资者数量密切相关的结论。沈红波(2012)以紫金矿业汀江污染事故为例,证明上市公司环保绩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决策。

国内外研究表明,环境风险管理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以往的理论文献中,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促进经营业绩的增长,相反,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则会降低公司的效益。

以往大部分研究及其成果,集中在环境工程或项目上,主要是针对环境绩效与企业经营效益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而较少涉及环境信息和资本市场层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针对环境风险管理与资本成本的关系,国外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而国内还没有展开广泛深入的研究。尽管有一些专家学者考察了股票市场对于改善环境绩效如何反应,但是,对于环境与股权资本成本关系的关注依然很少。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对于资本成本的影响,目前还未得到一个普遍认同的结论。战略环境投资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融资市场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三、研究假设与设计

(一)研究假设

1.排污费是指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应当按规定缴纳的费用。企业缴纳的排污费越多,传达的是一种对环境污染程度越大的不利信息。若未经处理直接向环境排放,就需要按标准收取排污费,超标排放还将受到相应的惩罚。绿色环保是企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选取企业年度缴纳的排污费为解释变量,分析排污费与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是否具有相关性。

假设1:重污染行业企业支付的排污费,与股权资本成本呈正相关的关系。

2.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不仅会严重损害企业形象,还会使资本市场对该企业做出负面反应,影响投资者对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期。罚款数额越大,代表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较差、环境风险管理水平较低。本文从企业罚款数额着手,研究企业缴纳的罚款对资本市场上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的影响。

假设2:重污染行业因环境事故支付的罚款数额越大,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越高。

3.安全生产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②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根据行业标准按时计提安全生产费用是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本文选择重污染行业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为解释变量,分析该变量的增减能否引起股权资本成本的变化,进一步探索环境风险管理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

假设3:重污染行业的安全生产费与资本成本呈负相关的关系。

4.企业每年支付一定数额的绿化费,用于生产厂区环境绿化等方面。单独列报绿化费,是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另一项评价指标。企业支出的绿化费越多,表明企业环保意识越强,环境风险管理水平越高。因此,本文进行绿化费与股权资本成本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反应环境风险管理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假设4:重污染行业支付的绿化费与股权资本成本呈负相关的关系。

5.近年来,众多企业采取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环境责任。本文通过收集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节能数据,分析节约标准煤的吨数对于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

假设5:重污染行业企业节约标准煤的数量与股权资本成本呈负相关的关系。

(二)变量选取

(三)样本选取

2010年9月14日,环境保护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中将如下16类行业划分为重污染行业: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本文选取了煤炭、水泥、生物制药、石油、钢铁、电力、化工、造纸、纺织、酿酒十个重污染行业,共438家上市公司。环境风险管理数据来自于上市公司2008年和2009年企业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均采用手工获取;股权资本成本采用GLS模型进行估算,财务数据取自国泰安数据库。

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是通过企业年报或者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在2008年之前,只有少数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并且对环境信息做了详细披露,而大部分重污染行业企业并没有社会责任报告,且年报中的环境风险管理信息披露也很少。近几年关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的研究,例如黄珺(2012)的分析中表明,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并不乐观,许多企业披露环境信息都只是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做出有选择的披露,存在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李雪芳(2006)认为我国环境信息披露比较少,比较零散,缺乏时效性,披露数据几乎都是绝对量,没有相对值数据,不利于比较。

由于十个重污染行业的438家上市公司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差别较大,无法完整提取同一企业的上述5个解释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因此,在实证过程中,针对排污费、罚款、安全生产费、绿化费、节能量这五个变量,分别选取了披露该变量信息的不同样本,针对不同样本分别做双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由于2008年以后环境风险管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GLS估算资本成本要求未来3年的预测数据,因此本文选取了上市公司2008和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四)资本成本估算方法

股权资本成本的估算是企业资本成本估算的核心内容,其估算难度明显高于债务资本成本。最为重要的股权资本成本估算模型有:GLS模型、Claus-thomas模型、ohlson-Juettner模型、Capm模型、GoRDon模型等。

“Luzi和Lenz”(2006)数据显示,使用GLS模型估算股权资本成本的水平通常较低。目前我国研究者如“陆正飞和叶康涛(2004)”、沈艺峰(2005)、黄娟娟(2006)等估算权益资本成本时,多数使用的是GLS模型。汪平(2011年)指出,GLS模型估算结果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盈利数据的预测质量。本文采用的是GLS模型来估算样本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常,企业在年度报告中或者通过单独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披露本年度的环保信息。表2统计了各个行业中2008年和2009年单独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目,以及占各行业的比重。结果显示,本文选取的十个重污染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并不乐观,这无疑增加了获取环保信息的难度。

其中,化工行业的137家企业在2008年只有7家单独披露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十个行业中所占比重最小的,比重最大的为酿酒行业2009年的39%,一半以上的企业并没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间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信息的缺失使企业环保及风险管理水平无法得到合理的科学的判断。对比两年的数据,披露的比重有较小幅度的增长。数据表明,我国重污染行业对环境风险管理的意识还远远不够,没有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给予充分的重视。

表3描述了十个行业,在企业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上述5个环保指标的企业数量之和。从统计结果来看,环保指标的信息披露情况也很不理想。其中,披露罚款数的企业最多,披露节能量的最少。另外在统计过程中发现,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披露情况差别较大,没有统一的披露要求,同时披露这5项指标的企业只有2家。

(二)SpSS相关性检验

1.排污费与股权资本成本

十个重污染行业的中,2008、2009年披露年度排污费信息的样本量为145。利用SpSS软件绘制的p-p图显示,排污费的自然对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但资本成本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资本成本与Ln排污费的相关系数为0.226,p为0.006,小于0.01,实证结果在99%的水平上是显著的,拒绝原假设。因此,假设一成立,资本成本与排污费显著正相关。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于企业支付的排污费作出反应,企业通过进行排污制度改革,加强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排污费用,保护环境,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

2.罚款与股权资本成本

有效的公司样本为290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资本成本与Ln罚款相关系数为0.248,p为0,小于0.01。因此拒绝原假设,得出假设2成立,资本成本与罚款显著正相关。资本市场能够对企业的活动作出反应,企业不利好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见表5)。

3.安全生产费与股权资本成本

样本数量为80,进行Spearman非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资本成本与Ln安全生产费的相关系数为0.304,p为0.006,小于0.01。因此拒绝原假设,得出资本成本与安全生产费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与本文中安全生产费与资本成本负相关的假设相反。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重污染行业的部分企业认为安全生产费的计提标准过高,企业难以承受,其中有些投资者对企业自身防范事故的意识不强,未将安全生产费用的支出视为必要的投入,因此会提高必要报酬率(见表6)。

4.绿化费与股权资本成本

披露绿化费信息的上市公司样本为74家,Spearman非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资本成本与Ln绿化费相关系数为0.197,p为0.092,大于0.05。因此无法拒绝原假设,得出假设4不成立,资本成本与绿化费相关性不显著。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缴纳绿化费的行为,没有作出明显的反应,表明投资者对于企业通过支付绿化费加强环保投入的方式没有充分的认识,并没有对资本成本产生明显影响。

5.节能量与股权资本成本

披露节能量信息的上市公司样本为49家,进行Spearman分析,得出资本成本与Ln节能量相关系数为0.270,p为0.061,大于0.05因此无法拒绝原假设,得出假设5不成立,资本成本与节能量相关性不显著。资本市场对于企业节能的行为,没有作出明显的反应,投资者并没有因为企业节约能源而降低必要报酬率。

五、结论与局限

上述实证分析表明,企业的环保绩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决策,企业排污量越大,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越高。企业缴纳的罚款金额越大,资本市场能够对环境事件导致的罚款做出负面反应,也会提高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但是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于企业环境绩效的考量并不充分,针对企业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以及绿化等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对企业在这些方面的环境风险管理行为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因此,并没有在要求的报酬率中作出反应。从整体上来看,投资者日益关注价值投资、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如何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成为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分析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并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环保部等单位的研究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屡创新高,仅2012年第一季度环境事故发生的次数就与2008年、2009年全年持平。在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77家发生了113起环境污染事故,但其中高达50.6%的公司并未针对环境事故进行公告说明③。

国家环保总局④对环境信息披露进行了比较全面和详细的规范,要求企业强制公开和自愿公开环境信息,即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国家强制要求公开包括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超总量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对非重污染的企业,国家则不强制要求,但鼓励自愿公开。从企业年报及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来看,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并不乐观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以提高环境治理的透明度,有利于加强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环境风险管理的监督作用和贡献。

(二)建立环境风险管理等级的划分制度

2010年环境保护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中重污染行业有16类。根据每个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不现实可行,因此,建立一个既实用又科学的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办法是加强环境风险管理的迫切需求。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制度,将更有利于建立环境风险管理与资本市场的关联,从而对两者相关性展开进一步的分析验证

(三)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从全球视野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来看,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只有全面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提高技术生产率,才能从根源上解决经济增长所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企业应始终履行社会责任、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大环保支出力度。与此同时,必须提升全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倡导投资者加强关注上市公司的环保责任,合理地拒绝投资于不履行环保责任的企业,才能有效发挥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监督和惩戒作用,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环境风险管理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注释:

①蓝讯.河北:上市公司违法排污将被停止融资[n].中国改革报,2007.

②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

③77家上市公司发生113起环污事件[J].水工业市场,2012(09).

④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参考文献:

[1]汪平.股权资本成本性质与估算技术分析[J].财会通讯,2011(10).

[2]李雪芳.刍议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6(08).

[3]叶康涛,陆正飞.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4(05).

[4]沈艺峰,肖珉,黄娟娟.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5(06).

[5]黄娟娟,肖珉.信息披露、收益不透明度与权益资本成本[J].中国会计评论,2006(01).

[6]黄珺,周春娜.股权结构、管理层行为对环境信息披露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重污染行业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2(01).

[7]沈红波,谢越,陈峥嵘.企业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及其市场效应——基于紫金矿业环境污染事件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1).

[8]markp.Sharfman,andChitruS.Fernando.environmentalRiskmanagementandtheCostofCapital,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8(29):569-592.

[9]Spicer.B.H.,1978b,marketrisk,accountingdataandcompanies’pollutioncontrolrecords,JournalofBusiness,Finance,andaccounting,5:94-83.

[10]ChenKH,metcalfRw.theRelationshipbetweenpollutionControlRecordandFinancialin-dicatorsRevisited.theac-countingReview,1980.

[11]mahapatra,Sitikantha.investorReactiontoCorporateSocialaccounting[J].theJournalofBusinessFinanceandaccounting,1984,11(1):29-40.

[12]Klassen,R.D.,mcLaughlin,C.p.theimpact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onrmperformance.managementScience,1996,42(8):1199-1214.

[13]Frooman1J1.Sociallyirresponsibleandillegalbehaviorandshareholderwealth:ameta-analysisofeventstudies[J].Business&Society,1997(36).

[14]LuziHail,andChristianLenz.internationalDifferencesinCostofequityCaptial:DoLegalintitutionandSecurityRegu-lationsmatter?[J].JournalofaccountingReview,2006.

水污染分析报告篇6

不久前,中国清洁空气联盟联合清华大学、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等科研机构的多位环境专家共同完成《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2015)简版》(简称报告),对2014年空气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评估。该报告以环境状况公报及其他公开数据为基础,从空气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控制进展、空气污染治理难度等方面梳理了大陆地区除之外的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14年的表现,分析了各地区pm2.5、pm10、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6种主要污染物,汞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污染情况,并揭示了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报告同时显示了一些新的空气污染特点。

颗粒物污染仍突出

报告涉及的6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表明,pm2.5和pm10颗粒物污染超标情况最显著,其次为臭氧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则全部达标。重点区域中,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上海、江苏、浙江、珠三角、重庆等10个省(市)/地区pm2.5年均浓度平均降幅达11.92%;74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数量从3个增加到8个;74个重点城市的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年均浓度平均值相比2013年均有所降低,但pm2.5、pm10等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的整体达标率仍然较低。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6种主要污染物浓度以及重污染警报的次数基本均为全国最高,治理压力相对较大。

pm2.5污染状况

2014年,重点区域的绝大多数省(市)pm2.5年均浓度相比2013年均有显著降低。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降幅均超10%,其中,山西、山东的降幅均在16%以上,距2017年下降20%的控制目标的差距也最小,但北京的降幅只有4%。

2014年全国近地面pm2.5浓度卫星反演图显示,全国的pm2.5污染区域性特征十分明显,污染在以下几个区域特别集中:

京津冀及周边以及河南地区――尤其是其中的北京及其以南部分,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连续的pm2.5严重污染区域。河南pm2.5污染严重,部分地点的年均浓度接近150微克/立方米。

湖北、湖南两省部分区域以及川渝部分区域的pm2.5浓度污染程度也较重,甚至超过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另外两个pm2.5重污染区域。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pm2.5污染也较明显。

根据“国十条”的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pm2.5重点控制区域。川渝地区因为pm2.5污染较为严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报告对这9个代表性省(市)/地区2013年、2014年pm2.5年均浓度以及2017年控制目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考虑到山西是京津冀周边地区的重要省份,所以,山西省的pm2.5年均浓度变化也被纳入到报告中。

从图1可以看出,上述9个省(市)/地区pm2.5年均浓度都有一定程度降低,京津冀地区的天津、河北、山东2014年pm2.5年均浓度较之2013年降幅均超10%,但北京的降幅很小。长三角地区中,上海的降幅最大,达16.1%,其距2017年控制目标的差距也最小;浙江和江苏的降幅在10%左右。珠三角地区pm2.5年均浓度相比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都要小,是最接近国家标准的,其2014年的降幅约为10%。

pm10污染状况

对pm10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海南、云南、广东、贵州、黑龙江和广西这6个省(区)达标。在未达标省(区)中,相比于2013年,2014年有10个省(市)的pm10浓度有所降低,降幅最大的是浙江、上海、河北、天津和山东等;但另有10个省(市)的pm10浓度不降反升,它们包括陕西、内蒙古、辽宁、湖北、甘肃、北京、宁夏、新疆、河南、吉林,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有些省(市)2014年的pm10年均浓度距2017年控制目标的差距较大。

臭氧污染状况

有9个省(市)在2014年的《环境状况公报》中公布了臭氧的年均浓度,其中,只有北京超标,且超标率高达23.25%;河北、天津、江苏、浙江、上海、广东、重庆、辽宁等8个省(市)的臭氧浓度也接近超标,尤其是河北,与标准限值十分接近。根据2013年《环境状况公报》,北京、河北、天津、江苏、上海、重庆等6个省(市)公布了臭氧的年均浓度数据。通过对比可发现,北京、天津、江苏2014年臭氧的年均浓度比2013年均有所上升。

臭氧属于二次污染物,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经过紫外线照射,只要有足够的光照和温度,就会形成臭氧。在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中,臭氧就是其中一种主要的二次污染物。鉴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治理花了50年的漫长时间,不少业内专家认为,臭氧污染问题可能比pm2.5污染问题更难解决。

此外,全国有27个省(市)公布了2014年的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标准,这表明我国对二氧化硫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山东、河北的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与标准限值很接近。由于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煤的燃烧排放,所以,山东等北方地区采暖期二氧化硫的超标情况不容忽视。

全国有27个省(市)公布了氮氧化物年均浓度,大部分省(市)达到国家标准;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上海5个省(市)超标。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东4个省(市)位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且北京、天津超标情况最严重,超标率分别达42%和35%。上海位于长三角地区,超标率也达10%。

由于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电厂、锅炉等,因此,超标地区可能需要对机动车排放进行更加严格的减排;同时,降低电厂、锅炉等的氮氧化物的排放。

重污染警报次数

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最大限度减轻重污染天气给居民带来的健康影响,2014年全国已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公开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11个省(市)和非重点区域5个省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完成备案。

根据2014年《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全国2014年共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170余次,其中,京津冀地区黄色及以上预警信息60余次。由于其他不少地区都没有统计和公布2014年的重污染警报次数,只有北京、重庆统计并公布了2014年重污染警报的次数,其中,北京了18次,重庆了8次。

减排效果怎么样

针对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分析表明,2014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减排效果显著,汞的排放控制也逐步得到关注。部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如设定煤炭消费总量目标、淘汰黄标车等,在2014年不但有效降低了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还带来了显著的协同减排温室气体的效果。这些措施也支持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在2015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推动了整体能源结构的清洁化进展。

2014年,我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别降低了3.4%和6.7%;绝大部分省(市)的排放相比2013年都有显著降低,新疆尤为突出;汞的排放控制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汞是继温室气体之后全球关注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它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和生物富集性。

汞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主要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造成损伤,特别会对儿童和孕妇造成损伤,其症状非常明显。婴幼儿的大脑还处在发育期,正需要大量吸收营养,即便是很低剂量的汞摄入,也会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比如,学会说话和走路的时间延迟,注意力集中时间缩短,或造成学习障碍等。对于成年人而言,较大剂量的汞中毒,会导致生殖能力下降、血压紊乱、失忆、发抖、视野狭小、手指和脚趾麻木等。

目前,全球的汞排放有一半以上来自人为排放,另外一半是自然排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人为排放到大气中的汞总量近2000吨,我国的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1/3。全球大气汞排放分布图显示,大气汞排放量最高的地区覆盖了我国从东北到华南的人口稠密区。

煤炭燃烧、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生产和钢铁生产是我国汞排放最主要的几个来源。由于我国贫油富煤的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主要来自煤炭。煤炭中通常会含有微量的汞,经过燃烧,汞就会随煤烟排放到大气中。这部分汞约占我国汞排放全量的一半。

由于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同源性,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使用过程中会排放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采取的措施常常具有一致性。例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措施中的诸如采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淘汰小锅炉等,既能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又能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黄标车、老旧车的淘汰,既能减排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又能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及减少黑碳、臭氧等的排放和生成。挥发性有机物(VoCs)本身既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其中的甲烷也是一种短寿命气候污染物,且VoCs还是短寿命气候污染物臭氧形成的重要前体物,因此,VoCs的排放控制也具有协同效应。

治理难点有哪些

通过模型模拟和综合分析,报告指出,我国目前大气污染治理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各地先天污染自净能力差异大、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压力大以及机动车全国范围内增速加快等几个方面。

所谓大气污染自净能力,是指在不考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情况下,对一个地区大气扩散、稀释、清除等综合能力的度量,它反映一个地区天然的气象地理条件等形成的对大气污染物的自净能力。

模拟和综合分析显示,我国pm2.5污染较为严重的几个区域――京津冀及周边以及河南,湖北、湖南地区,川渝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它们的大气污染自净能力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这可能也是上述地区空气污染相对较为严重的原因之一。

但大气污染自净能力与大气污染程度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关系。报告显示,有部分大气污染自净能力差的地区,pm2.5污染并不严重。这说明,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不只与其天然的自净能力有关,更受到污染排放及区域传输等的影响。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机动车的污染控制也非常重要。比如,上海单位面积煤炭消耗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上海、江苏、浙江的单位面积煤炭消耗量分列全国的第1、3、8位,三地聚集形成一个高耗煤地区,对大气质量形成很大挑战。在扩散条件不利时,很可能使得该区域的大气状况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水污染分析报告篇7

【关词】助产士;职业暴露;防护;依从性;综合预防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3-1920-02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

到目前为止,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已被证实多达50种[1]。国外研究显示:在最具职业危害的相关科室中,分娩室排在第二位[2]。分娩室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助产士在产程监测、接生过程中极易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在给产妇进行会阴神经干阻滞麻醉、会阴缝合、抽脐带血、注射催产素等操作时易发生针刺伤。为了解助产士的职业安全,通过分析助产士职业暴露现状,探讨防范措施,以降低助产士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就助产士职业暴露的现状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近10年来在我院妇产科产房一直从事助产工作最少达2年的助产士38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中现在仍在临床的助产士23名,已转换其他工作的助产士9名,已退休助产士6名。年23~65岁,平均年35岁。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开放式的问卷调查表,对入选的助产士进行过去助产工作中所发生的职业暴露展开回顾。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的年限;助产工作中发生的针刺伤及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污染的情况(污染物、污染的部位、污染的程度),采取的紧急防护措施,产妇化验情况,明确化验后的预防性治疗措施,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上报情况,职业暴露知识了解情况,在临床工作中执行自身防护的依从性。发放调查表38份,回收率100%。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对收回的每份调查问卷进行检查,将不合格的筛除。采用SpSS12.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职业暴露发生率:38名助产士每人都发生过某种程度的羊水、血液、阴道分泌物污染,发生率100%;曾被羊水淋浴污染全身的助产士有3名,占7.89%;被血液溅到额头、眼睛内、脸上的助产士有27名,占71.1%;在接产时由于手套破损被污染手指的助产士25名,占65.79%;缝合会阴切口时被缝针刺伤的助产士有31名,占81.58%;在会阴阻滞麻醉操作时发生针刺伤的助产士有5名,占13.16%;在注射催产素、静脉输液及处理污染用物时发生针刺伤的助产士有16名,占42.1%;在清洗接产用过的器械时被污水(器械中有羊水、血液、阴道分泌物)溅到额头、眼睛内、脸上被污染的助产士有29名,占76.32%。

2.2职业暴露上报率:发生羊水、阴道分泌物污染的助产士几乎都是助产士自行处理后未上报,上报率为0;发生血液污染的助产士有报告8名,占21.05%,报告的原因是血液污染到眼睛或伤口;发生针刺伤的助产士有报告5名,占13.16%,报告原因是知道产妇化验情况乙肝阳性或性病。

2.3职业暴露低报告原因:⑴发生的污染较轻,认为无需报告;⑵孕产妇化验结果正常,无需报告;⑶上报对已发生的职业暴露没有帮助;⑷不知向谁报告;⑸当时工作忙,来不及报告;⑹自已抗体阳性,有抵抗力;⑺担心报告后检验报告证实已被传染,同事会孤立自已。

2.4职业暴露发生后上报,得到处理情况:1例被急产分娩的吸毒产妇血液污染的助产士上报后,30分钟内服用药物预防,产后产妇化验结果正常;2例被梅毒产妇血液污染的助产士上报后,12小时内助产士自已购买长效青霉素肌注;1例被乙肝阳性产妇血液污染的助产士上报后,因自已乙肝抗体阳性未作处理。其他发生血液污染的助产士上报后,眼睛黏膜被暴露者自行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冼;针刺伤伤口血液暴露者自行用大量流动水冲冼伤口,用0.5%碘伏或碘酒、酒精进行消毒后包扎伤口。

2.5执行自身防护的依从性:接触产妇前后均洗手的助产士为0,有时洗手21名,占55.26%;经常洗手17名,占44.73%。在进行有潜在体液、血液接触(如为产妇查宫缩、查胎位、听胎心)操作时每次戴手套为0;偶尔戴手套13名,占34.21%,从来不戴手套23名,占60.53%,经常戴手套2名,占5.26%。

2.5接受相关血源性疾病知识培训情况:医院集中培训29名,占76.31%,科室培训25名,占65.79%,相互间交流3名,占7.89%。

3对策

有研究表明,被污染锐器刺伤1次,感染HiV的危险性为0.3%,感染乙肝的机会为10%~33%(未注射疫苗者),感染丙肝的机会为1.2%~10%[3]。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染疾病的流行率,而我国目前人口中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4]。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患者已现猛增趋势[5]。可见助产士正面临着职业暴露的危险,应引起我们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助产士工作量大、职业特殊,接产过程中长时间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而且产前、产后2小时还有大量的医疗护理工作,因此助产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威胁。

3.1自身防护势在必行:发生职业暴露后,调查中可知助产士在进行有潜在体液、血液接触操作时戴手套的人不多,接触产妇前后均洗手的助产士也不多,这说明只有少部分助产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进行自我防护,大多数助产士防护意识淡漠。而且大部分助产士在发生职业暴露时,不是及时上报,以获得咨询、帮助、进行相应的处理,而是存在着侥幸心理:(1)一部分助产士认为发生的污染较轻。因为接触到的血液、羊水量少,立即采取清洁、消毒等紧急防护措施,不会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2)孕产妇化验结果,如果正常则为安全;(3)产妇只有乙肝阳性,而自已也正好是乙肝抗体阳性,认为有抵抗力。根据《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指导原则》推荐,在进行护理操作中,对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等暴露危险时,医护人员应戴手套及具有防渗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还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有研究表明,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护人员接触到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以减少50%以上[6],所以完善的防护措施可以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产妇化验结果正常,但也应考虑有时窗口期血清学检查可以是阴性的,一些孕产妇的乙型肝炎抗原抗体、血性病学化验是怀孕后不久化验,,距离分娩已有几个月的时间差,而这几个月的空白往往就被忽略,视为安全;而且化验结果有时也存在着极不可靠因素;甚至有时产妇根本毫无化验结果。这些潜在的风险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被想当然认为是安全的,往往导致严重后果。通过提高助产士职业暴露防护教育的依从性,感染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让助产士了解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是自觉执行预防措施的前提。有研究表明[7]:要达到减少暴露发生的目的,对于护士进行培训教育必须是持久的,而不是一次或几次就可以减少暴露的发生。这提示护士接受职业防护教育并形成稳定的职业行为意义重大。要特别强调医院进行督导作用,不断强化防护知识,使助产士充分认识自身防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助产士在工作中自身防护的依从性。

3.2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3.2.1锐器盒的配备: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是避免或减少锐器刺伤的有效方法,尽量避免手与锐器的直接接触,可以减少职业暴露的概率。注射器用后严禁回收或取下针头,而直接丢入锐器盒中统一焚烧。

3.2.2清洗锐器的设备配置:清洗器械使用超声波自动清洗器,而无需用手直接清洗;锐器装入锐器盒内为避免收集废物时被锐器刺伤,应用钳子夹取锐器进行收集。

3.2.3防护装备的配备:每位助产士应配置有防护眼镜,防护衣裤,防护鞋子等。

3.3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上报体系:建立上报体系,使助产士在发生意外的职业暴露后能得到及时的咨询、帮助、进行相应的处理,还有利于管理者定期分析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从而不断寻求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改进现有的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感染的危险。

3.4做好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疏导: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上报,及时给予有力的帮助,医院和科室的管理者要为职业暴露者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流程。对暴露后人群进行心理咨询、疏导,以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减少心身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tarantolaa.Lesrisquesinfectieuxapresaxpositionprofession-nelleauxliqidesbiologiques[J].Hygienes,2003,42:1497.

[2]Beltramiem,williamsit,ShapiroCn,etal.Riskandmanagementofblood-borneinfectionsinhealthcareworkers[J].Clinicalmicrobiology,2000,13(3):385.

[3]GershonRR,pearseL,Grimesm,etal.theimpactofmultifocusedinter-ventionsonsharpsinjuryratesatanacute-carehospital[J].infectControlHospepidemiol,1999,20(12):806.

[4]郑晓澜,邸英如,郭蕾.医护人员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1.

[5]殷大奎.认清形势加强预防控制艾滋病[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1):35.

[6]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

[7]puroV,CarliGD,petrosillon.Riskofexposuretoblood-borneinfec-tionforitalianhealthcareworkersbyjobcategoryandworkarea[J].infectCon-trolHospepidemiol,2001,4:206.

水污染分析报告篇8

关键词火灾;应急监测;案例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12-0215-01

2009年9月29日下午,位于苏州市石湖西路与苏蠡路交叉口东侧的《苏州上美摄影器材有限公司》厂区内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而火灾起源于该工厂仓库内,里面均堆放些易燃的摄影胶片及其他材料,因此火源一起,瞬间就燃烧起来,而且火势很旺。

接到上级应急指挥组对火灾事故的通报后,消防、公安首先赶赴火灾事故现场,环保局应急指挥中心成员也不落后,接电后立即到达现场布置应急处置方案,环境监测部门在局应急指挥组的带领下,积极做好应急监测工作,反应迅速,针对该工厂仓库所堆放物及燃烧后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及时提供现场分析数据,同时同步对火灾现场的灭火污水及火灾地附近河道进行了采样、分析。

1应急监测启动

1.1应急接报

2009年9月29日17:00,吴中区环保局接到上级部门紧急电话,位于石湖西路与苏蠡路交叉口东侧的上美摄影器材公司厂区内发生火灾,并有大量浓烟冒出。接到报警后,区局立即启动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区监察大队及监测站应急小组成员分别带上各自装备后赶赴现场。

区监测站在站长的带领下,第一应急监测小组于17:20携带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便携式格雷沃夫气体分析仪、人员防护设备及手提电脑,火速到达事故现场;第二应急监测小组于17:25携带地表水及废水采样瓶、采样工具等迅速赴事故现场;二小组下一步工作等进一步核实现场事故情况后再作决定。

1.2事故现场情况

应急监测人员到达火灾现场时,吴中区应急指挥部已对该地区采取了有效措施,各部门各司其职,消防人员对火灾地现场开展了紧锣密鼓的灭火工作,公安部门对事故地附近进行了全面、维护秩序,环保部门也对现场产生的灭火污水进行堵截,防止其污染物进入附近河道水体。当时现场为东北风,风力3.5m/s,处于事发地下风向500m以外有居民住宅区。

2应急监测的实施

2.1人员分工

区监测站应急监测小组统一由“一把手”亲自负责应急监测工作的指挥和协调。

1)应急监测小组负责对火灾地产生的废气污染源环境影响进行调查,利用便携式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仪、格雷沃夫气体分析仪等仪器对事故地下风向进行监测,了解废气污染物状况,并将结果及时上报站、局应急领导小组。

2)应急监测小组负责对火灾地附近河道进行调查,利用便携式pH计、溶解氧现场测试,采集现场样品及时送站分析室分析,来了解废水污染物状况,并及时上报监测分析结果。

2.2应急监测方案

2.2.1监测因子及方法的确定

根据火灾地现场燃烧物质分析,确定监测的废气污染因子主要有:甲苯和二氯甲烷,采用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仪通过现场定性扫描分析,根据图谱进一步确认以上两种为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废水污染因子除常规项目外,还包括特征因子苯胺及甲苯。通过现场便携式仪器及样品采集分析来获得污染物的浓度。

2.2.2评价标准的选择

废气:按照我国现行和参考前苏联的标准为:甲苯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2.4mg/m3;二氯甲烷执行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50mg/m3。

废水:厂区排口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河道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2.2.3监测点位的确定

废气:重点关注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最高点和附近居民敏感点的浓度变化值。现场采用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仪及格雷沃夫仪器在事发地下风向,由近至远进行扫描监测,根据污染物图谱峰高值的变化来确定火灾地废气的影响范围。

废水:重点掌握灭火污水及附近河道水质状况,设置了火灾地及苏蠡河两个主要关注点。现场采用pH计、Do仪测试及采集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等方法来确定火灾地污水的影响范围。

3监测结果及对事故处置的效用

3.1监测结果

废气:根据现场发生的状况和涉及的影响区域,于上美摄影器材火灾现场的下风向:苏蠡路与石湖路口、苏蠡路南200m、400m及1 000m分别设置四个点位,二氯甲烷及甲苯监测结果分别为14.0mg/m3、7.8mg/m3;14.4mg/m3、4.1mg/m3;16.5mg/m3、3.7mg/m3;16.4mg/m3、2.0mg/m3。

废水:根据现场灭火污水及对附近河道的影响程度,对火灾地厂内及厂门口设置2个断面,苏蠡河设置4个控制断面,除火灾地厂内甲苯(浓度1.69mg/l>0.1mg/l)超标外,其余均达到标准。

3.2监测结果对事故处置的效用

环境监测部门通过对火灾事故地周边空气的全程跟踪扫描监测,快速确定了污染物种类和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序,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污染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决策有依据。在整个事故处置过程中,除甲苯在400m内出现超标外,其他指标均达标,而敏感点居民区则处于500m外,故未受到影响。之后,监测部门对事故地附近敏感点及河道实施了跟踪监测,为政府部门及时掌握火灾后产生的环境问题提供技术保障。

成功的监测处理结果,让吴中区环境监测站及时向政府部门上报了火灾环境应急监测报告,圆满完成了此次突发性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

4总结与思考

4.1队伍建设是事故安全处置的基础

这次应急事故的监测中,全站应急监测队伍得到充分的锻炼,应急监测能力充分的体现。在此次事故中,监测站准备到位、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报告及时,充分反映了站应急监测队伍的战斗力。

4.2快速监测是事故安全处置的保证

有机物的定性及定量监测一直是监测技术方面的难题,而便携式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仪具有浓度扫描及定性定量分析、现场直读的功能,数据分析快。且可现场流动监测,并能方便、快捷的确定污染物种类及影响范围,为应急指挥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科学快速决策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事故的后续处理提供科学依据,现场快速监测仪器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邹云娣.一起苯乙烯槽罐车泄露的应急监测案例.污染防治技术,2007,12.

[2]新编环境标准实用手册.镇江市环境保护局,2007,1.

[3]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6-1-3.

水污染分析报告篇9

关键词:环境会计;核算;分析报告

随着产品生产过程的发生,企业内、外部出现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企业环境会计不是环保专业企业的会计业务,而是所有生产企业都需要进行的与环境污染治理有关的成本、费用的记账、算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与改进的意见。

一、环境会计核算

(一)费用归集。环境会计核算的是为恢复、改善、治理以前生产中所发生的环境污染所造成后果和为维持环境现状不致恶化而发生的人工、物资消耗等的费用。废水达到可排放标准的处理、空气污染防治和固废处置的费用,环境监测、控制和消除污染设备的折旧费及维护费在“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付社会上污水处理企业的费用在“制造费用”科目核算,环境质量检查及测试费、环保行政、生产管理费、环境污染罚款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环保设备或设施视同固定资产,通过“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核算。发生环保收入(如收到国家环保补助资金),应作“补贴收入”入账,也可另外登记备查账簿,登记、考核专款专用情况。

(二)费用分摊。间接费用如何分摊是环境会计核算的难点。企业应对所耗用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在实务上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在不同部门、产品之间分配。有些环保费用,按在研发、检验部门产生的情况分配到“管理费用”科目与按车间产生的情况分配到“制造费用”科目的计量比较模糊。企业生产两个以上产品,污染物在同一计量的管道输出,而每个产品产生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程度各不相同,用简单的平均分摊显然不够公平。例如:某产品的生产产生大量污染物,但产量、产值又比较低,而要它负担全部污染成本,产品成本过高,但由其他产品承担,不符合成本计量要求。企业支付的环境治理费用,有的项目的治理效果立刻就能显现出来,有的项目的治理效果需经几年以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使用一次性分摊方法或递延分摊方法都是不确定的。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成本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各种完整详细的基本记录,确保对环保费用的跟踪、计算、分配有可靠的依据。由企业环境监测人员、质检、研发部门人员、车间技术人员或聘请外部的专家通过对产品工艺流程、现场理化数据的研究,及时提出各个产品产生的污染量在整个污染量中的比重,尽管仍然带有主观色彩,但是毕竟靠谱多了。

(三)费用汇总。在“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科目内设置环保子目,环保费用能记入子目的就记入子目,不能记入子目的(如折旧费)记入相应的子目,但须在“摘要”栏内注明“环保”字样。正常情况下,按照规定的成本核算办法每月末将其结转到产品成本中去。在需要单独考核环保费用时,将两科目“环保”子目的“月计”或“累计”数与“摘要”栏内有“环保”字样的借方发生数相加,就是当月、年初迄今或年度的环保污染治理的全部成本、费用。

二、环境会计报告

(一)采用复合计量以便充分说明问题。环境会计报告揭示企业环保收益、成本费用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单纯用货币单位来分析许多专业情况不能表达清楚,往往能在分析过程中掺杂人为因素和主观色彩。环保涉及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计量形式的多样性,企业环保成本费用和社会效益的计量单位可采用会计常用的货币单位,各种环保项目状况只能采用具体实物的自然单位。两种计量单位统一在环境会计的分析体系内,互相补充,互相印证,自成一体,无需转换。譬如:企业环保成本费用的支付金额对环境资源的维护和修复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只能凭着货币价值估计与客观现实往往差距很大,具体说明企业生产对土地、水源和空气等的破坏和采取治理措施将其恢复、改善到的状况需要用数量单位来表达,或者说明环保设施或设备将“三废”由原来多少质量单位的处理成了现在达到多少质量单位的。

水污染分析报告篇10

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提出,为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敲响了警钟。环境工程中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影响至关重要,水质监测作为环境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环保的作用意义重大,掌握好水质监测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2水质监测在环境工程中的意义

2.1环境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进程发展的加快,环境问题愈加凸显,环境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健康状况。建国以来形成的传统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在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工业污染等等。自2015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来,环境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2.2水质监测在环境工程中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水质监测,是指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以色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余氯、化学需氧量等为参照指标进行监测,并通过和标准水质进行比对,以此来判断出水源是否遭到污染。在我国环境工程发展进程中,水污染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生活垃圾乱丢乱弃,工业污水随意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药化肥残留等等,这些都是造成水质污染的重要源头。不仅污染周边环境,影响美观,还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治理水污染问题。水质监测作为治理水污染的重要手段,通过专业的数据对比,问题分析,能够充分了解水污染的源头,水污染的现状、扩张速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为治理水污染问题提供数据资料和经验,帮助专业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设计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最终有效改善水质问题,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1]。

3水质监测的相关环节

3.1制定监测方案

水质监测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需要具有专业资质和技能的人才能从事这项工作,在开展水质监测的过程中,要求严格按照我国标准的水质监测流程去实施,尽最大可能的避免产生误差,从而影响做出专业的判断。为了做好充足的准备,降低不可控因素对水质监测的影响,提前制定完备的监测方案尤为重要。在制定监测方案时,首先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目的,然后确定监测的对象,其次要设计出监测网点,完成以上步骤之后,需要选择监测的技术、仪器等,最后要整理好监测报告的相关要求,这即为完整的方案制定过程。

3.2收集相关资料

制定出水质监测的方案后,则需要正式开始按照流程实施相关步骤。首先,对要进行监测的水源地做好充足的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水源地的地貌地形、气候、水文条件等资料,如降雨量、水位、流向和流速、蒸发量等。其次,要收集水源地附近的城市分布和排水情况、工业布局、确定有哪些污染源以及排污能力。再次,要了解水源地附近是否有相关的自然资源,如有无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的分布情况及周边的土地使用功能等。最后,纵向资料的整理也很有必要,比如近几年这片水源的水质监测情况,水环境相关研究情况等[2]。

3.3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第一,设置监测断面:包括河流的监测断面,湖泊(水库)的监测断面。第二,确定采样位置:首先需要对前期收集整合的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要保证监测断面的布局设计既有代表性,又能比较全面准确的概括空间布局和变化的规律,既要比较居民区、工业区的不同,也要比较饮用水源区、风景游览区和水利设施区的不同,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设计时要注重灵活性。

3.4确定采样的时间和频率

根据不同的水源位置和功能,采样的时间点和频率也会有不同。例如,在对甘肃省天水市自来水资源的质量检测环节中,进行了如下的规范:第一,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的饮用水源地:尽可能保证每个月进行一次水质监测,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自行决定,目的是最大可能的保证饮用水源的的安全问题。第二,普通河流:无论是大河流或是小河流,都需要保证每年不少于6次的采样频率,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最好每个阶段采样2次;如果是污染较为严重的工业区附近的河流,则采样频率应保证在每个月进行1次,全年不少于12次。第三,湖泊和水库:如果有专门的监测站点,那么应该保证每年不少于12次,平均每月进行1次采样;如果没有专门监测站点,那么,只要保证一年不少于2次的采样频率即可;但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湖泊和水库,则需要适当增加采样频率,灵活调整时间。第四,底泥:要求每年至少1次采样,时间最好在枯水期。

3.5形成监测报告

经过一系列监测步骤的实施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运用科学专业的手法计算出数据值,与水质监测的标准数值一一比对,最终得出哪些数据符合标准,哪些数据不符合标准。数据分析结束后,需要根据标准的报告形式,补充报告内容,形成具有专业参考性的水质监测报告书,为防治水污染提供经验和参考。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的数据必须保证准确性,误差范围要完全符合水质监测的标准,保证监测报告的可行性和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