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案策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7:57

技术方案策划篇1

根据xx规范、优化设备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成本增效益的需要,可采用优势互补的方式,充分发挥xx和xx液压公司的优势和特长,联合成立一个以xx液压公司生产现场为基地,集中整合xx各二级厂及xx公司液压技术人才共同参与,以为xx整体液压设备提供服务为目的的液压技术中心,为xx的生产发展提供辅助作用。

一、成立联合液压技术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1、xx目前液压系统现状分析。

xx作为一家大型联合钢铁企业,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成为我省产值超百亿的的冶金企业和我省最大的钢铁企业,近几年来,xx通过技术改造、先进设备的引进等改扩建项目,产品已更新换代,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的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而且在各类设备上使用了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液压产品,对液压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要求都在逐步提高,因此,能否对液压产品进行高质量的维护、维修,是确保设备正常有效运转,确保xx各系统生产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

而从目前xx的现状来看,一方面是专业液压人才紧缺,另一方面是技术人员分散于各二级厂,因此普遍存在着对液压设备维护、维修技术力量不足现象,特别是对一些关键零部,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多数二级厂均有了故障就报废丢弃,几乎谈不上维修再利用,即使部分二级厂会做一些简单的修复,但也仅局限于对零件的更换,维修后的液压产品使用寿命不长,但维护、维修费用却不低;再加之各二级厂矿所使用的液压产品供货厂家繁多,品种规格不统一,不能互相通用,为满足生产组织需要,应付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无形中加大了液压产品及备件的库存量,既造成大量资金占用,又因规格型号太多而导致液压产品库存备件不齐全,不仅影响生产,而且也致使二级厂维护费用居高不下。针对上述情况,很有必要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选择一家液压产品的专业生产企业,充分利用专业生产企业在生产能力和技术力量上的优势,与xx联合成立一个液压技术中心,集中整合xx二级厂和专业厂家的技术人才,解决各二级厂液压产品备件库存不齐、维护维修技术力量不足和维护维修、库存费用过高等问题。

2、xx液压公司作为合作方的优势及合作基础。

上述分析说明,充分利用和发挥xx与xx液压公司各自的优势,联合成立液压技术中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二、联合液压技术中心的工作目标和功能

以xx液压公司生产现场为基地,集中整合xx各二级厂及xx公司液压技术人才共同参与,以为xx整体液压设备提供服务为目的的液压技术中心,工作目标为:整合和培育技术人才,实现信息和技术资源共享,满足xx所需液压产品备件的供应,并提供服务,提高设备维护效率和维修质量,降低成本,规范管理。

液压技术中心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为xx提供液压产品及所需备件,满足xx生产需求;

2、为xx各二级厂矿提供高质量的液压设备维护和维修服务;

3、为xx各二级厂所使用的液压元件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并负责人员培训;

4、为xx各二级厂所采购的新液压缸进行使用前的检验测试;

5、为xx各二级厂的报废液压缸提供维修和检验测试等服务;

6、为xx提供液压系统的设计、生产。

三、联合液压技术中心合作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xx液压公司的责任和义务:

1、负责液压系统产品的制造设备和生产场地的准备,为向xx各二级厂供应液压产品提供硬件条件;

2、负责提供液压技术中心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为液压技术中心的正常技术交流活动创造物质条件;

3、负责组织液压设备维护维修的技术支持机构,协助支持xx各二级厂液压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4、负责筹办液压技术中心内部刊物,为液压技术中心内部的技术交流、设备维护维修经验讨论交流,传递最新液压技术、液压产品发展趋势等提供信息平台;

5、负责提供液压产品检测设备,协助xx各二级厂做好液压产品使用前的检测工作。

xx的责任和义务:

1、向液压技术中心提供xx各二级厂的液压设备维护维修计划,并协助中心组织完成;

2、向液压技术中心提供xx各二级厂的液压产品供货计划,并协助中心组织完成;

3、负责集中整合xx各二级厂的液压技术人才参与液压技术中心的工作;

4、向液压技术中心提供xx各二级厂的报废液压缸的维修计划,并协助中心组织完成。

5、向液压技术中心提供xx各二级厂的液压设备常用易损件清单(主要是液压缸、高压胶管、阀锁类产品)备案;

6、向液压技术中心及时通报xx各二级厂的液压设备运行情况。?

四、液压技术中心的运作程序

1、机构组建:

由xx液压公司牵头,xx相关部门配合,共同成立联合液压技术中心领导机构,领导机构作为中心的决策层,负责制定液压技术中心的工作原则;

在领导机构下设相应的管理和业务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的运行,人员由合作双方共同组成;

2、合作双方共同协商制定联合液压技术中心章程,明确合作双度的责权利,规范中心的管理和运作程序;

3、合作双方按章程规范运作;

4、液压技术中心负责根据xx提供的设备运行情况、维护维修计划、产品需求计划等做好设备维护检修计划安排和备件、技术力量的准备工作,并组织实施;

技术方案策划篇2

学校创建46年来,本科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办学传统和特色日益凸现;专业结构和布局,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验与实践环节管理,质量控制与信息反馈,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等等日益得到社会的公认,并为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作出了贡献.近年来,在211工程,世行贷款和985工程的支持下,软硬件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学校的社会声誉越来越高,影响日益增强.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科学进步,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好本科教学成为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对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改进: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还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还要进一步落实;学生占有的教学资源某些部分还不足;课程教学和教材资源数量不足;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及规范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教师(特别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整体上的特色和亮点还有待于进一步升华和凝炼.

二,总体时间安排:(初步以05年11月专家进校评估设计)

1.7月-9月

⑴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细化,分解指标体系,形成本校的本科教学评估任务分解表,建设任务书,院级评估工作指南,和院级评估指标体系和总体;

⑵成立学校评估领导机构及学院一级评建办公机构;

⑶开始启动专业教学评估工作;

⑷学校相关的主要职能部门开展学习动员,调查研究,资料整理,查漏补缺和校内外经验交流工作;

⑸加强常规教学检查,软硬件补充和指导工作.

2.10月-12月

⑴初步完成专业教学评估的自评自建工作;

⑵组织校内外专家分步骤开展对专业评估的检查和验收;

⑶为院级评估初评汇集资料,并开展整改,促建工作;

⑷相关职能部门完成材料的初步收集工作.

3.05年1月-3月

⑴各学院开展院级评估,形成院级自评依据和自评报告初稿;

⑵加强交叉巡回检查和整改,完善各类软硬件设施;

⑶再次校内外组织专家检查和验收,针对问题进一步整改.

4.05年4月-5月

⑴根据当年学校基本状态数据,核实,修订,补充,完善各类材料数据;

⑵完成院级自评依据和自评报告全部材料;

⑶完成机关职能部门全部相关材料;

⑷提炼学校的本科教学特色鲜明项目和亮点建设项目.

5.05年6月-8月

⑴汇总各单位自评报告及材料,初步形成学校的自评依据和自评报告;

⑵完成校长汇报提纲(包括文字,光盘材料)和特色报告;

⑶进一步完善向专家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备查资料;

⑷配合教育部开展进校前的调研工作;

6.05年9月-10月

⑴进入倒计时阶段,学校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对本次教学评估工作的意义,指标体系进行一次广泛的再学习和宣传;

⑵完成学校的自评报告,自评依据,校长汇报提纲并向教育部,省教育厅和中国科学院汇报;

⑶全面落实专家进校后若干事宜和物质,人员到位情况.

7.05年11月

专家进校正式评估开始.

技术方案策划篇3

1.1.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专业分类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9月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以下简称设计标准),要求全省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民用建筑设计必须满足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设计标准在执行国家新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了江苏省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特点及适宜性技术,按满足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评价目标编制。设计标准主要有八章,分别是建筑策划、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及景观环境设计等专业。各专业的设计指标要求对应了评价标准的各项分类控制项和评分项的指标要求。对应评价标准分类指标中的控制项条款,设计标准采用了强制性类似条文,评分项则以一星级的获取分数值为底限。

1.2.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

设计标准在项目立项和绿色目标定位的前期阶段,首先提出了“绿色建筑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将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分为以下时段。

1.2.1.绿色建筑策划。绿色建筑策划包括绿色建筑的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编制绿色建筑策划书。策划书主要内容有前期调研,项目定位分析,绿色设计概念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以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等。项目立项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设绿色设计专篇,通过绿色建筑策划论证项目选址、功能定位、绿色目标的合理性,并对当地区域的控规和详规提出反馈意见。

1.2.2.项目的方案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报批应根据招标文件编写绿色设计专篇,对绿色建筑策划中提出的绿色建筑目标进行方案技术论证。方案论证一般以规划建筑专业为主体,结构、园林景观、室内装修、暖、智能化设计和经济都应有分析论证。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在方案比选中优化绿色设计指标。

1.2.3.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规划主管行政部门对方案报批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各专业在深化论证的基础上落实绿色指标中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土地空间利用,绿色交通规划,绿色能源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目标。

1.2.4.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是绿色建筑工程设计蓝图的全面表达,也是完成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系统编制。各专业通过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而实现绿色建筑评价目标。对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控制项和评分项条款,设计专业按各专业属性有分工和协作完成文件的编制。除各专业蓝图外,在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设计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综合协调,分各专业(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景观园林、电气智能化等)进行说明。在专篇中还需说明各专业对绿色施工与项目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有关设计评价有5类指标。分别是节地与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在每类指标中设有控制项和评分项。如“节地与室外环境”中有4方面共15条。结合前面设计标准的章节编排可以看出,评价标准的指标是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四节一环保分类的,对每一类指标的设计达标都需要多专业的技术组合才能实现,如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是要求建筑、结构、水、电、暖、景观园林、室内装修都必须执行的技术指标。节材也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专业在设计标准中列出。从时段性来讲,绿色设计评价虽然要求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开始,但分类指标的技术要求却从项目的绿色策划就开始了,这一时段性在“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评价中表现突出,且具有不可逆反性,或者说如果从项目策划时没有确立绿色目标违反了绿色评价标准中的控制项条款,则该项目将不满足绿色评价标准,不会评价为绿色建筑设计。

2.“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控制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1评价标准4.1.1条“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建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依照《城乡规划法》绿色建筑策划阶段应根据城市、乡镇的控制性详规核实项目选址的合法合理性。《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的修改送审稿,从立法的高度保证绿色建筑的全面推行和发展。其中第十条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交通等专项规划……。应当将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很显然“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保证项目在绿色策划阶段落实设计评价的控制性指标。在项目绿色策划调研中应有基本农田保护,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

2.1.2.评价标准4.1.2条场地安全要求:“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该控制项要求项目策划、选址中应委托环境保护部门及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现场勘测,完成地块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防治报告,编制项目环境评估报告,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根据确定的建筑功能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1.3.控制项4.1.3条“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该条是对绿色建筑自身污染排放的要求,建筑方案完成后确定了建筑规模和功能,环境评价报告应对排污治理提出标准限值以及防治处理技术措施,设计中的对应专业应在后阶段的文件编制中完成技术设计,以满足该条款的要求。

2.1.4.控制项4.1.4条是建筑设计日照标准要求,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列为强制性条文。建筑设计咨询单位都有成熟的民用建筑日照标准模拟计算机计算软件。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日照模拟演算可以优化建筑布局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建筑日照标准是规划许可审批的控制性条件,也是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设计文件编制的控制性技术指标。

2.2.评分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2.1.“土地利用”方面评价标准从建筑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绿地率设计及地下空间设计三方面给出不同达标的得分值,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施工图文件设计来讲,这些指标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就已经确定了。而且一般公建和居住建筑的容积率、绿地率是作为规划设计要点列入土地出让条件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也会列入规划要点,但也有建筑方案设计的技术合理性要求。土地利用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中应该有表达,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是对规划设计方案阶段的核实和再确认。

2.2.2.“室外环境”方面评价标准制定光、声、风、热四个物理环境质量指标,4.2.4条要求建筑护结构装饰采用玻璃幕墙时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本条在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电气照明专业的方案设计中得以落实,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选材的技术指标。为鼓励建筑不用玻璃幕墙和夜间照明,本条规定非幕墙建筑和不设室外照明(论证合理)可直接得分。4.2.5条“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本条在项目前期策划环境评估时对项目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在建筑设计方案完成后对项目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且应在项目环境评价报告中完成。文件中应对环境噪声的控制指标通过选材和技术措施来实现。4.2.6条的风环境控制是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得以实现的,在建筑方案比选论证时,应进行风环境模拟计算,调整建筑规划布置和建筑空间设计,从而优化室内外环境和建筑自然通风条件。建筑风环境优化设计应在建筑规划和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这也是绿色建筑中建筑气候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被动式技术之一。评价标准4.2.7条“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提出室外活动场地遮阴面积10%、20%,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指标要求,本条由建筑专业和景观环境专业在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3.“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共有4条指标,其中场地公共交通设计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该在城市区域详细规划中完成。在土地出让和规划设计要点中应有条文说明。场地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及停车场设计由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在施工图设计中给以图文表达。公共服务建筑,包括居住建筑的公共服务配套建筑在空间利用资源共享设计等方面应由建筑专业在方案设计阶段完成,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4.“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方面,地形地貌现状利用设计,雨水基础设计及专项规划设计,绿地及透水地面设计,地表及屋面雨水径流规划,植物配置及覆层绿化,居住建筑绿地乔木配置及公共建筑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指标,需要建筑规划专业、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景观环境专业进行协作设计,当有室外地下工程时,结构及室外综合管线应有提资文件。“场地设计和场地生态”在项目绿色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在绿色专篇中有文字说明和图纸表达。《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景观环境设计一章中提出了设计指标。场地雨水专项规划和场地径流设计宜由建筑规划、园林设计专业提资,由给排水专业落实量化技术指标。

3.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3.1.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设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2008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2003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在各专业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中增加了建筑节能的内容,“规定”中没有单独列出景观园林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在“总平面”中提到了绿化和景观环境的控制性要求,室内装修的内容在“建筑”专业中描述。“规定”在设计时段中没有编入“项目策划”的内容,设计文件编制是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展开的。目前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部门的专业设置和“规定”的专业编写是一致的,即设置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和电气五个专业。经济概算作为专项审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一般由园林管理和消防管理审查。2001年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后,江苏省各地市施工图审查部门增加了“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

3.2.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需求

从本文前面对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的时段性和专业属性分析可以知道,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中“节地与室外环境”的控制性指标是在项目策划及方案设计阶段就应确定的。在评分项中“土地利用”,“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也是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方案设计中确定的技术指标,所以这些指标的审查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之前由规划审批部门组织审查。为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弥补了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某些技术指标在时段上的滞后的问题。另外,在专业设置上,除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五个常规专业外,要逐步纳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智能化系统等专业设置,这样将和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相一致,也便于实现评价标准分类指标的专业分工和技术指标的系统集成。江苏省在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同时,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参考样式》三个技术文件,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提供了指导和方便。

4.结论和建议

4.1.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措施

从上文“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设计评价分析中可以得知,虽然设计评价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但有部分的技术指标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就基本确定了,还有部分指标是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落实的,这些指标是要在规划审查阶段把关绿色建筑工程是否满足评价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许多指标的不合理性是很难逆转的,如场地安全、绿色交通、能源综合利用、日照标准及建筑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等。如果忽视了项目策划和方案设计阶段的绿色技术指标审查就会造成项目的合理性缺憾,而大的设计变动亦会造成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及时间耽误,这些都不是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初衷。江苏省住建厅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完善了施工图前期绿色建筑技术指标的审查。但前期绿色指标的专业性很强,还需要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配合。江苏省近几年开展了“绿色城市示范区”工程,在《绿色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中设有专项规划,包括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土地空间利用发展规划,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等。当这些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绿色项目的前期策划指标就有了技术保证,把专项规划的绿色指标列入土地出让条件中,有利于规划部门审查落实项目策划和项目方案设计的绿色技术指标。所以开展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深入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性措施。

4.2.完善专业编制是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系统化要求

技术方案策划篇4

【关键词】轨道交通;规划;评价方法

轨道交通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环节。依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探索以实现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同交通三者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规划及评价理论方法,是目前轨道交通重要研究的方向。伴随着大家对交通道路可持续发展认识进一步化的提高,交通规划领域的研究正在发生着如火如荼的变化。交通规划从以原始基本靠经验上的定性分析,征在向经过调查研究后的基础上的定量分析,作为主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阶段过渡,呈现出盘旋上升的发展势态。这主要缘于交通系统规划要求的变化,不但要满通需求,还要对社会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要求的变化形成研究范围的变化,导致了无法对研究对象其长期的发展做出准确预测。因而,交通规划将会更加的注重同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配合,更加的注重解决战略规划问题,更加的注重在长期的道路交通需求预测不准确的前提下,对交通规划及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作为一种理念,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轨道交通规划与评价方法中具有重大现实性的指导意义。本文将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对轨道交通规划与评价方法进行探索。

1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发轨道交通规划的新思路

轨道交通规划思路是在一定的技术装备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一定是随着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的改进而不断变化的。轨道交通规划思想经历了多个层次的提高:先是以工程造价作为标准层次;其次是结合技术作为标准层次;再次是增加环境保护作为标准层次;最后是增加可持续发展作为标准层次。每一个层次的提高,都是在上一层次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评价因素,从而体现一种观念上的更新。每次层次的提高,都是伴随着最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第一次层次的提升,把加大土建工程作为运营条件,就是用固定的设施去适应已落后的移动设备的设计思路,提升了为用移动设备来适应固定设施思路。第二次层次提升,注重引进巨型系统思想,把基础设施建设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第三次层次提升,引进环境科学的新观念,形成对轨道交通环境的研究,考虑轨道交通噪声、振动公害的防治和轨道交通景观设计等路网环境的提升。第四次层次提升,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将轨道交通规划进行目标、观念和系统结构的调整。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道路轨道交通规划及发展的目标。

怎样将轨道交通规划的目标同社会发展相协调?作为一种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体现在思想上,这就意味着观念上的转变;可持续发展同时又是一种方向,就意味着规划目标的改进;可持续发展还是一种宣言,就意味着在具体行动中的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同生态三者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其中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条件,生态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的持续发展是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轨道交通的规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连的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是:提高人类居住区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以上这个目标需要通过许多种途径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其产生了多项作用:一对区域的社会经济空间形态的发展产生引导性作用;二为区域空间基本支撑框架提供支持作用;三对于地震灾害等的救援提供保障作用。基于以上原因,我国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对目前的轨道交通规划进行必要的合理性的调整。

2轨道交通规划的决策方法

目前,有关轨道交通规划中所进行研究的问题都是大而复杂的,必须要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处理。

2.1全局性的规划方案,由高层次决策

在轨道交通规划中,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需要高层次决策做出决定,其解决的问题常常具有广泛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特征。

比如:路网的建设布局,编组站的分布,新旧线的投资比和建设计划;大交通运输网的规划,重载铁路的建设,高速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出关通道,东南、西北、南北、西南通道,晋煤外运通道等大通道的建设的规划决策。

2.2战略性的规划方案,由中层次决策

在轨道交通规划中,带有战略性的问题由中层次决策进行解决。比如:旧线改造方案的制定;新线建设的技术标准,基本走向,建设起止点和建设的时机及工期;枢纽、长隧道、大编组站、特大旅客站和独立大桥等大型工程方案的拟定等。

2.3局部性的规划方案,由低层次决策

在轨道交通规划中,低层次决策带有短期性和技术性的特点。比如:旧线的改造方案和技术标准,编组站改建方案的确定;长隧道同短隧道群、绕行或直行、新建编组站设计、过河同不过河等新线局部的设计方案等。

在轨道交通规划的多个方案中,多个决策的指标下,选择出决策者认为的最佳方案。因此,在轨道交通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决策的步骤是:首先,使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结合计算机决策技术,再次通过评定决策指标,确定决策指标权,然后,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从而产生最佳的偏好方案,最后,获得整个决策层都为满意的决策方案。

3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际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方案

轨道交通规划是指按照一定时期的经济同社会发展目标,来确定轨道交通的规模、性质及发展方向,合理的利用土地,进行交通空间功能布局的协调及进行各项设施的全面安排和综合部署的。道路轨道交通线路领域,因为在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所要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所以在系统方案论证的阶段,对方案的选择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性问题,研究系统性的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优化决策方法及理论,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上的支持,不论在应用上还是理论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轨道交通的社会、自然、环境工程和经济等各项因素互为前提,相互制约,这一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体系因素,影响着轨道交通的规划。影响因素综合体系的复杂性,影响着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的多样化倾向及形成。近些年,国家在进行交通规划时,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此来缓解交通环境影响。优化轨道交通规划,能够在根本上推动发展目标得以实现。因此,轨道交通规划中,怎样寻找优化的规划方案,成为了主要问题。下面分别从城际轨道交通中的客运专线及铁路线路的规划方案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方案两方面进行阐述。

3.1城际轨道交通中的客运专线及铁路线路的规划方案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城际轨道交通中的客运专线及铁路线路的规划方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进入高速化发展的起点,通过对其专线的设计,可以对建设高速铁路提供丰富的材料及数据。客运专线的设计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多项专业知识,涉及很多方面,需要多个专业进行互相配合。在确定一个线路规划方案时,要在多个优秀的线路方案中对比筛选,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设计路线的工作量。客运专线线路长达上千公里,其造价高、面积大、施工过程复杂,不容易改建。所以,线路的规划要根据经济、技术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对比以及施工投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设计。客运专线存在着平面曲线半径大、书曲线半径大和缓和曲线长的特殊的要求,因而同其他普通的铁路相比有异同之处,需要结合国内外的众多实践经验,进行选线的设计。

保证高速铁路同客运专线的建设有效合理的布局,就要防止布局和决策的随意性,前期的规划最为重要,那么客运专线的选线工作就是重要所在。路线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自身的投资费用、使用质量和运输效率。方案评价研究对于客运专线的规划非常重要。本文将采用多目标决策系统的优选模型进行轨道交通规划设计。

多目标决策系统的优选是一个多钟指标、多个决策者共同参加判断选择的过程,这个软件系统从体系结构上,根据功能划分成四个层次:决策层、应用层、信息源层和管理层。决策层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其中包括决策指标体系的建立模块、控制协调的机构、指标权重的计算模块、方案的优选模块和优选的结果显示模块、备择方案的生成模块等等。此系统包含了十几个模型,很多种界面窗口和常用数学方法,每个子系统用类库的方式进行存储,内部的集成度很大,他们间的相互关系用知识库来进行协调,从而避免代码冗余,使系统降低了复杂度。针对客运专线的铁路线路走向,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数据仓库通过多维的数据库模型,实现了数据仓库的结构。

3.2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是一项多目标的决策问题,需要利用大系统的观点,站在城市交通系统、城市系统和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角度,全面的、动态的思考市民外出和经济发展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从而提出规划方案。

4轨道交通规划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

人类的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人类的发展必须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及环境的优化,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涵。轨道交通运输的节能性、轻污染性及占地小的特性,是可持续发展理解的重要体现。虽然在整体污染水平来看,轨道交通对于环境和大气以及声音上环境的污染影响不大,但针对局部的环境,仍然存在较大的影响,那么怎样认识和控制这类影响,就成为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需要关心的问题。因而,当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时,必须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有效的防止轨道交通对环境的污染。轨道交通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于城市的建设、规划和环境管理,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助于防止和控制轨道交通产生的环境污染。人类的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人类的发展必须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及环境的优化,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涵。轨道交通运输的节能性、轻污染性及占地小的特性,是可持续发展理解的重要体现。虽然在整体污染水平来看,轨道交通对于环境和大气以及声音上环境的污染影响不大,但针对局部的环境,仍然存在较大的影响,那么怎样认识和控制这类影响,就成为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需要关心的问题。因而,当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时,必须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有效的防止轨道交通对环境的污染。轨道交通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于城市的建设、规划和环境管理,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助于防止和控制轨道交通产生的环境污染。

轨道交通涉及的线路长,波及面广,在施工和运输过程中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因此要求在进行规划时,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到工程设计和环境保护协调进行,尽量避免对道路沿线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寻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结合点,发展绿色设计。

5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轨道交通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轨道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按照发展组织和经济合作,最先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来构建的,此框架从人类的经济活动同自然环境间的互相作用的关系出发,使用状态指标来回答,环境同人类的经济系统发生的变化;使用压力指标来评述,造成现有环境变化的活动原因;使用响应指标来回答,社会对于解决现有环境问题做出的努力。以此来建立轨道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在这个框架中,状态指标包含:资源存量指标、区域环境的质量指标、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指标、生活环境的指标、社会稳定的指标、交通环境的容量指标和公平性指标。压力指标包含:交通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废气、振动、噪音污染程度和能源消耗量。相应指标包含:交通需求管理合理程度、交通优先战略实施的情况、交通产业政策其制定合理性以及交通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与技术进步等。

6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轨道交通规划与评价的发展方向

可持续发展是融技术、科学理论同政府行为的综合体的发展。将可持续发展由理念转化为行动,必须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其能力指的是公众参与能力、政府能力以及科学技术能力,对于未来轨道交通规划的发展方向,政府应具备如下能力:

6.1将轨道交通规划同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和经验进行相互交流

6.2结合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规划确定优先发展领域

6.3在交通发展战略和实施上,把发展同环境相互结合

6.4在把发展同环境相互结合的前提下,完善管理政策,制定实施机制

6.5审议原有组织机构及法规,并对其进行从新构建从而促进可惜续发展

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不只是包含公众积极参加相关行动和项目,还要改变思想,培养有节制的交通消费习惯。

科学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中包含微观工程技术、宏观分析技术、新概念技术等。

7总结:

轨道交通的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及深远的影响。探析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轨道交通规划与评价方法,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促进轨道交通发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积极地意义,对轨道交通技术进步有着特殊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蔡庆华.中国铁路技术创新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2)

[2]阚叔愚,王连子,曾学贵.铁路设计理论和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5)

[3]郝瀛.铁路选线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6)

[4]吴小萍.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轨道交通规划与评价方法研(D).长沙:中南大学,2007(5)

[5]杨东援,吕晓明.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交通系统建[a].第2届海峡两岸及香港土木及结构工程交流与研讨会论文集[C].财团法人台大土木基金会,2008(5)

技术方案策划篇5

在此前提下,房地产专业策划公司介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运作将成为市场的主流。笔者就此文讨论的即这一类合作所产生的协议―――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合同。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与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合同的概念

日本策划专家和田创对策划的定义是:策划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更佳成果的智能,或智能创造行为。也就是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予以准确地分析并有效地运用各种经营资源的基础上,对一定时间内的企业营销活动的行为、实施方案与具体措施进行设计和计划。我国房地产业界现在对房地产项目策划一般分为房地产战略策划模式、房地产全程策划模式、房地产品牌策划模式、房地产产品策划模式、房地产发展商自行策划模式等等。对于房地产专业策划公司而言,通常建议房地产开发商采取房地产全程策划模式。该模式由原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冯佳先生提出,以土地价值最大化策划为核心,包含市场研究、土地研制、项目分析、项目规划、概念设计、形象设计、营销策略、物业服务、品牌培植等九个方面的内容。时间跨度自开发商委托日至业主入住、物业管理公司开始行使物业管理权之日止。

房地产项目的前期策划也与房地产项目的销售密切联系,许多项目都采取策划合同与销售合同合并签订的办法。在深圳、上海等城市,还出现了房地产专业策划公司免策划服务费、只收取销售费的新模式。

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合同从法律上定性,属于一种技术咨询合同。它具备技术咨询合同的法律特征:首先,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合同是受托人为委托人提供决策参考所订立的合同,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属软科学研究,凡属工程设计、工程验收、技术转让等实质性技术活动不属此类合同调整。它主要发生在项目实施之前。其次,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属于决策服务,合同履行的结果仅为委托人可供选择的咨询报告。除合同另有约定之外,委托人将受托人提出的咨询报告和意见付诸实施所发生的损失,受托人不承担责任。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主要义务。

(一)委托人的义务

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合同的委托人一般为房地产项目开发商或投资商。其主要义务有:

1、如实告知受托人房地产项目的背景情况材料和基本情况。包括欲开发土地的位置、欲开发土地的土地权属、欲开发土地的土地权性质、欲开发土地的权证面积、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划要点、自筹资金规模等。背景情况材料和基本情况是受托人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咨询报告的基础和依据,委托人提供的报告材料、数据、资料越全面,越有利于咨询报告的科学性、合理化。

2、依据合同约定阐明需要咨询的问题,并作明确之要求。委托人首先要向受托人说明具体的要求,它是受托人进行分析论证的出发点。一般而言,受托人应当提供市场调查分析、项目投资策划分析、项目规划策划、项目可行性总评估分析四个方面的咨询服务。

3、接受受托人的工作成果。接受受托人的工作成果既是委托人的义务,也是其权利。工作成果是指受托人完成的咨询报告和意见,在受托人完成咨询报告和意见后,委托人要及时组织评价鉴定,确认工作成果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的条件,予以验收。

4、支付报酬。这是委托人最基本的义务。委托人应依据合同的约定,分次或一次性履行支付报酬的义务。

(二)受托人的义务

1、依约完成策划方案

受托人的主要合同义务包括三项,一是完成房地产项目的市场调查工作,二是依据调查情况进行有科学依据的市场分析,三是进行有独创性的策划。按照房地产业的特点,受托人完成的策划方案应包含的基本项目包括:

(1)市场调研

a区域房地产市场调研

B类比竞争楼盘调研

C各类物业市场调研

D项目功能与主题定位分析

e目标客户定性调查

F目标客户定量调查

G市场定位分析和项目价格定位分析

F项目可行性总评估分析报告

(2)项目投资策划

a宏观经济和本区域城市市场调研

B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判断

C项目开发方式和开发节奏建议

D项目土地Swto调查和项目规模定位、价值分析

e项目投入产出分析及资金运作建议

(3)项目规划策划

a项目背景分析

B项目名称和标志

C项目整体平面规划、功能分区、道路系统布局概念提示

D单体主力户型组合概念方案

e整体建筑风格定位、色彩计划

F室内布局、装修概念提示

G环境规划及艺术风格提示

H公共家具设计概念提示

i公共装饰材料选择指导

J灯光设计及背景音乐指导

K项目建成后未来生活方式指引

依据以上义务,受托人要尽可能收集与所策划项目有关的经济技术信息、资源信息、人才信息,利用自身的技术知识和经验,综合分析项目的技术内容,预测房地产项目的经济前景,为委托人的房地产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案,提出具有较高科学水平和参考价值的咨询报告和意见。房地产项目策划方案不仅仅是一个结论性的方案,它还应包括基本信息数据、分析论证过程和各种可行性方案以及最佳方案等内容。

2、保证策划方案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

咨询报告是委托人进行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它要求受托人在技术咨询工作中,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力求咨询报告的先进性、可行性,避免咨询报告华而不实或出现失误、质量低劣、无参考价值等情况的发生,从而使策划方案和意见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

3、配合和接受委托人的验收。

受托人进行的策划,需经委托人对策划方案验收后方为履行完毕合同。在项目验收过程中,受托人应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和策划方案设计人员按时参加由委托人组织召开的工作会议,对咨询报告中的专业术语、调查依据、科学依据、策划理念等进行解释。保证委托人能够清楚明白的知悉整个书面报告的内容并有能力予以实施。

对于委托人在验收过程中所指出的问题,受托人应依据合同的约定予以修改、补作或对委托人予以解释。

(三)房地产开发商订立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合同应当注意的问题。

1、正确定位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性质,不进“策划万能论”的误区。

如前所述,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公司在房地产项目中应起到的作用是“顾问”作用,仅仅依靠“顾问”的顾问工作不能使房地产项目起决定性作用。“策划万能论”将策划不切实际地吹捧为灵丹妙药,似乎立杆见影,一通百通,成了无所不能的百宝囊。它的观点与实际是不相符的。

2、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合同不必要与房地产销售合同合并订立。

依照策划公司提供的合同样本,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合同往往与房地产销售合同合而为一,称《全程策划与销售合同》。笔者认为,两类合同根本没有合并订立的必要:

(1)两类合同的法律性质不同,签约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同。

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合同是一种技术咨询合同,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是咨询服务关系;房地产销售合同是一种委托合同,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是受托人以委托人的名义销售房屋。无论是从双方的权利、义务的构成还是从权利、义务的特点看,两类合同从法律上都缺乏必要的关联性。

(2)两类合同合并订立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存在风险。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合同的技术咨询合同特性,决定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衡量和评价受托人的工作业绩。当事人双方难以约定因前期策划合同履行不合格而解除合同的条件。一旦委托人对受托人产生信用危机,委托人不能找到合适的法律事由终止合同的继续履行,解约往往需要向受托人支付一笔不必要的违约金,委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

(3)笔者建议,开发商应当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合同履行完毕之后,视受托人的工作业绩再行选择是否与受托人订立《销售合同》。

3、不要将前期策划放在详规之后。

开发商应在详规之前完成前期策划事宜。如果没有项目区域市场调研数据支持、没有竞争对手项目的市场营销战略的应对措施、也没有确立项目的销售方向,开发商就进行详规,前期策划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4、给予受托人充分的时间。

对受托人而言,前期策划合同的履行是一个调查-分析论证-独创性策划的过程,策划期间还需要与委托人有充分的沟通。如果委托人给予受托人的时间不足,受托人难以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广泛的前期市场分析论证工作,用十几天乃至几天时间拿出的策划方案,分析与定位只能建立在主观臆测上;创作的策划方案不具备独创性,仅仅是其他楼盘的修改翻版。最终,利益的受害者是开发商本身。

5、细分受托人的工作要点,对受托人应递交书面报告的内容和形式作明确要求。

笔者在审阅一系列前期策划合同后认为,对受托人应递交书面报告的内容和形式要求不明确是此类合同纠纷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此类纠纷处理的难点之所在。相对双方当事人的专业分析,房地产开发商对此并不处于强势,且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此无详尽规定。建议开发商在订立合同时参考中国管理传播网上的《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案提纲》一文,对受托人的策划要点和文案作出细分之要求。

6、在合同中确认委托人享有受托人所提交的策划方案中所包括的文字作品、图片作品、电脑制作作品、其他广告作品的修改权、使用权、经济受益权。

7、确定分期付款的付款方式。一般可以将付款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订立合同后的付款,二是受托人递交初步策划方案提纲时的付款,三是受托人正式提交前期策划方案并经委托人验收后的付款,四是房屋销售达到某一额度后的奖金。将前期策划分为四次付款,对于开发商所获得的质量保障、服务保障,对于调动受托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后期服务意识,都是具备良好作用的。

8、明确违约救济方式

技术方案策划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滚动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高职教育的基础,方案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将设计、规划、决策变为物质形态的产品或对社会运行产生具体作用的技术型人才,工作场合是基层部门、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工作内涵是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很多技能需要在真实的工作背景,真实的冲突和矛盾中获得。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培养过程的复杂性。在教学形式上,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教学,而且还尤为注重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实施教育的参与对象上,既有学校的专职教师,又有校外兼职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在教学手段上,更注重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等新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既有课堂教学,又有课外教学、现场教学;既有校内的教学,又有校外的实训。高职教育人才成长规律更加凸显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各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都比较清楚,对人才培养方案从编制、实施、监督、业绩考评等都比较重视,大都由学校统一领导,教务部门牵头,采取分级管理,系、部负责的方法,间隔一定时间进行重新编制(修订),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要满足教学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化的要求,适应和引领应用技术、岗位技能的要求和发展变化趋势。虽然一些院校比较注意方案的动态性,每年都对方案进行修订,但缺少必要的组织、方法、程序和内容要求,各系部因人而异,缺乏科学性,效果不佳。

一、基于滚动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技术框架

滚动计划(滚动预算)是管理会计人员在编制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时采用的一种现代化的方法,它是相对于传统静态、定期方法应运而生的。传统的静态、定期方法在编制计划(预算)时,其会计期间(通常为日历年度)是固定不变的,其缺点主要有:1.盲目性。由于定期计划(预算)往往是在计划年初(一般提前两到三个月)编制的,对于整个预算年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很难做出准确的安排,尤其是对计划后期只能进行笼统的估算,缺乏远期的指导能力,给计划的执行带来很多困难,也难以实现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正确考核和评价;2.滞后性。由于定期计划不能随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当计划中所规定的各种经营活动在预算期内发生重大变化时,如预算期中途停产,就会导致预算的滞后性,使之成为虚假的或过时的预算;3.间断性。由于受预算期的限制,致使经营管理者们的决策视野局限于本期规划的经营活动,通常缺乏对下期的思考,易形成人为的预算间断。因此,定期预算不能适应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从而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就是采用这种定期的编制方法,其存在的问题与企业经营计划相似,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设备、工艺技术、仪器仪表、检测手段等的快速更新,当企业对人才培养要求发生变化时,人才培养计划的盲目性、滞后性、间断性等问题暴露无疑。滚动计划(又称永续预算或连续预算),是指随时间的向后推移和预算的执行,及时补充修订原来的预算,使预算自行延伸并保持一个固定期间(通常为12个月),它是针对传统静态、定期计划的缺点采用的一种新的方法,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

图1滚动计划

滚动计划与定期计划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1.透明度高。由于滚动预算距离实际执行期较近,与日常经济管理工作紧密衔接,可以使管理人员从动态角度清晰地认识近期的规划目标和远期的战略布局,使预算具有较高的透明度;2.灵活性强。由于滚动预算是属于动态调整性预算,可以充分考虑影响预算执行情况的各种因素的具体影响,及时做出调整和修订,使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3.连续性突出。由于滚动预算在时间上不再受日历年度的限制,因此,能够连续不断地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做出规划。

目前,高职院校采用定期、静态方法编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无法摆脱其编制方法本身固有的缺陷,加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和条件带来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使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要求等各方面,都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职教育适应性、引领姓、创新性的需求,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采用动态、滚动式的计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方法。

二、基于滚动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分析

学校的教育要通过课程得以具体体现,而培养方案即是课程的具体安排和布置,课程是方案的核心。课程是通过具体内容传达给学生的,所以,确定课程内容、研究课程结构是方案的关键。就高职教育,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培养方案一是要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二是保证高等教育的层次。从学校个体而言,既要体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宗旨,又要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域性、行业性、职业和岗位性的特点。同时,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围绕着工学结合进行,按照学校与企业(行业、区域或其它组织)确定的结合形式,从对企业(行业)的岗位群进行岗位分析出发,从岗位的基本要求与学校专业教育的对应关系着手,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共同实施教育与培养。在培养计划的制定中,除了一般性的知识要求外,满足企业(行业)个性化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应由企业提出更为科学合理。所以人才培养计划必须要有企业(行业、区域或其它组织)参与,制定出在校内学习与在企业工作(实训、实习、跟岗、顶岗)学习有机结合的教育计划,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职业目标密切相关。特别是对于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工作情境)和工作条件(工作器械)依赖型专业,在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环节、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考核要求等方面,要充分保证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课程分析可以从两个层次入手,一是课程结构的分析,二是课程类型的分析。从工学结合的要求出发,首先,按照课程内容与学生综合能力构成的关系,把课程划分为三大部分:专业岗位技能培养课程(可进一步分为核心技能课程和一般技能课程)、社会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等)培养课程、基本素养(基础文化、基础技术理论,政治品质、职业道德、艺术修养等)培养课程。要科学合理地确定这三类课程的比例关系,它体现了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其次,按照课程内容与岗位业务环境和条件的关系,把课程划分成四种类型:稳定型课程、环境变动型课程、条件变动型课程和混合型课程。凡是在一定时期内,课程内容不随岗位业务环境和条件变化而变化的,称稳定型课程。这类课程主要传授学生基本原理、一般方法等;凡是课程内容随岗位业务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称环境变动型课程。这类课程的特点是学生岗位能力的体现,在掌握课程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要根据职业岗位业务环境的变化,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业务的处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岗位情境要求高,如经营决策、商务谈判、采购等业务岗位;凡是课程内容随岗位业务条件变化而变化的,称条件变动型课程。这类课程的特点是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关键取决于对岗位条件(机器设备、器具、工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对岗位条件要求高,如机械零部件加工、计算机软件应用等业务岗位;介于二者之间的称混合型课程,这类课程的特点是学生岗位技能的掌握,对于岗位环境和条件都要考虑,重点是二者的结合,如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等业务岗位;此外,还要根据学校特点、地方环境文化特点、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等,确定若干(X)具有引导性、开拓性、创新性、综合性(某些先进的应用技术,如引领温州地区的制鞋、模具、低压电器技术等;温州地区的“工商结合”、“工贸结合”等领域)等特殊教育的课程,作为学生的选修课。在按以上“三(课程的结构)四(课程类型)X(课程特色)制”对课程的构成和类别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结构、内容、课时分布、授课方式、考核要求等。

三、组织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

为了保证培养方案能够及时制定(修订)和定期“滚动”,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现行的有关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为保证方案的有效运作,可实行“三委会制度”,将人才培养方案的决策、管理执行和监督检查的职能相互分离,又要使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相互通畅。学校通过设置虚拟机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与修订决策委员会,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与修订工作。人员主要由专业带头人和企业(行业)专家组成,定期和不定期地举行会议,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提出岗位(群)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决策新的(滚动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及时更新;由教务处和各院系相关人员组成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执行委员会,按照决策委员会的决策内容,负责方案的贯彻执行;由督导处牵头,组成人才培养方案监督委员会,负责方案制订(修订)、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检查监督。“三委会”之间要保持信息的及时沟通,建立相应的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地举行专门会议,协调各环节出现的矛盾,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从方案的编制、修订到执行、监督、检查,完整的组织体系和信息反馈系统(如图2所示),使各部门责权明确、相互制约,避免相互推诿、绩效不清。

图2三委会组织系统

四、“滚动”内容的确定与工学结合的实施

采用滚动计划的方式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滚动”内容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它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和先进性。相对静态、定期计划而言,滚动计划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为了尽量避免这个问题,科学合理确定“滚动”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从上面对课程的划分来看,培养方案中需要定期“滚动”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变动型课程上。这类课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的不断涌现,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经营战略的改变,课程内容要不断的变化,以适应和引领企业对相关岗位技能不断进步的要求。此外,凡是涉及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大都需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岗位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往往会对工学结合提出新的要求,如何保证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也是滚动计划中必须要重点考虑的“滚动”内容。

基于滚动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其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与职业功能性是根本,课程体系实施的实效性是特色,教学环节的连接、教学要求的联系是掌握专业技能不可或缺的。要实现这些要求,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实施工学结合,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及时准确确定课程的“滚动”内容,保证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在培养方案中,基于“三四X制”课程的分析,对于稳定型课程,一定时期内可不作为“滚动”的范围。对于条件变动型课程,经过决策委员会认定,岗位条件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时,除了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如新的原理、技术、方法、工艺过程等要随之变化外,实践仪器、设备手段等也要及时更新,以保证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这对于岗位器械依赖型专业(如机械专业、模具专业、电器专业等)尤为重要。对于环境变动型课程,经决策委员会认定,岗位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时,除了相应的理论内容要随之变化外,同时要为学生提供或营造相应的岗位环境氛围,这对于岗位情景依赖型专业(如营销专业、社区管理专业等)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三委会”要对核心技能型课程予以特别的注意,时时关注课程相关条件和环境的变化,确保课程内容的及时滚动和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

五、实际运行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一直非常重视。以往的做法是各系、部对方案定期进行修订,报学校教务实践处备案后执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各系、部没有责任压力,对构成方案主体的课程,特别是对随环境和条件变化比较敏感的岗位技能类课程分析甚少,加之缺乏监督,对方案的修订、执行效果都不够理想。2010年初,由校长牵头,聘请校内外专家、教授,成立了人才培养方案审核委员会(决策委员会),花费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对各系、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逐一分析优化,重点放在受工作环境和条件影响大的专业上。如低压电器业是温州龙头行业,温州被称为低压电器之乡,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由于受金融危机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转轨变型”的影响,一定时期以来,企业技术进步、设备更新、方法升级都很快。面对这样的社会发展变化背景和企业需求,委员会对电气系提交的电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详尽的论证,对相应的岗位技能课程进行重点分析,淘汰过时、陈旧的内容,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结合行业、企业实际,填充、扩展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的课程内容,同时,责成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系教学单位,确定、落实培养方案校内外实施的条件要求,以保证工学结合的有效执行。并形成制度,对环境和条件变化敏感性的专业、课程,各系、部要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定期的滚动修订,委员会进行定期的分析审核。教务、实践设备等职能部门负责方案执行过程中各种公共教学资源的协调和落实;各系、部负责内部教学资源的落实和方案的具体实施;督导处负责方案定期滚动修订、审核、教学资源落实和方案执行的检查和监督。规定各部门这方面的工作业绩作为期末考核奖励的重要内容。以此构成人才培养方案及时优化(决策)、确保实施(管理)和严格检查(监督)的责、权、利三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等.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06).

[2]盛秋生,周萍.工学结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08(08).

技术方案策划篇7

关键词:增值税混合销售税收筹划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wto,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必然会越来越注重自身经济利益的得失,作为纳税人应如何在税收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政府或税务部门又应如何对待纳税人?从自身利益出发,以节税为目的的税收筹划活动,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

本文将重点介绍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混合销售行为下的节税筹划方案。

2混合销售概念

新实施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混合销售做了明确界定:

第五条: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除本细则第六条的规定外,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增值税劳务,不缴纳增值税。

本条第一款所称非增值税应税劳务,是指属于应缴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

本条第一款所称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包括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在内。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主们都存在着一种做大做强的意识,甚至于从生产环节开始直到最后的售后服务环节都由一个企业来完成,造成在这个企业的销售过程中既有销售行为、又有服务行为,混合销售把高税率和低税率的业务混在一起,此种方法是否可行?是否能够达到企业做大做强获取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下面举例说明。

3案例说明

某老板要注册一家企业,主要从国外进口一种技术设备销售,预计年营业额在2个亿左右,适用增值税税率17%,企业所得税税率25%,无税收优惠。

原始方案:注册一家科贸公司

注册地点:某市经济开发区

业务流程:进口产品――贸易公司――客户

缴纳税种: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企业所得税

按年营业2个亿,毛利30%,净利10%来计算企业税负

1、增值税

应交增值税=销售额*增值率(毛利率)*税率

=2亿*30%*17%=1020万

2、所得税

因为按10%的净利计算,所以忽略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计算

应交所得税=销售额*纯利率*税率

=2亿*10%*25%=500万

总体纳税:应纳增值税+应纳所得税=1020+500=1520万

2个亿的销售额,整体纳税1520万,税负相当重,我们分析后总结如下:

(1)该公司销售的产品属于技术产品,产品销售业务和技术服务业务混在一起,所以

应该属于混合销售,全部收入按17%交纳增值税。

(2)该公司销售的产品单价都在上百万万,客户购买后,要进入固定资产核算。

(3)对于一般性的贸易公司,国家没有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而对于技术服务公司,国家有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分析后,可以得到以下筹划思路,分解混合销售行为,用两个公司来做这项业务;一个公司卖产品,交纳增值税;一个公司搞服务,交纳营业税。将增值税销售行为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独立核算。

筹划方案:注册一家科贸公司,同时注册一家技术服务公司,共同经营进口的技术设备。

注册地点:某市经济开发区

业务流程:进口产品――贸易公司(全部收入的90%)――客户

技术服务公司(全额收入的10%)――客户

交纳税种: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企业所得税

按年营业2个亿,毛利30%,净利10%来计算企业税负

1、科贸公司

应交增值税=(销售额-进货成本)*税率

=(2亿*90%-2亿*(1-30%))*17%

=680万

与原始方案相比可以节约340万元(1020-680),减轻增值税税负33.33%,节约资金340万元

科贸公司因为把10%的纯利转移到技术服务公司(没有转移费用),账面持平,因而没有企业所得税。

2、技术服务公司

应交营业税=营业收入*税率

=2亿*10%*5%=100万元

应交城建税=应交营业税*税率

100*7%=7万元

应交教育附加=应交营业税*税率

=100*3%=3万元

应交印花税=技术服务合同金额*税率

=2亿*10%*0.3‰=0.6万元

因为科贸公司没有向技术服务公司结转费用,所以,技术服务公司的费用只有税金及附加

应交所得税=(销售额-成本费用)*税率

=(2亿*10%-(100+7+3+0.6))*25%

=472.35万元

对于技术服务公司这样的咨询服务企业,国家税法是鼓励的,有减免1到2年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享受了这条优惠政策,技术服务公司第一年免税472.35万元,第二年免税472.35万年,从第三年开始纳税。

总体纳税

第一年680+100+7+3+0.6=790.6万元

第二年680+100+7+3+0.6=790.6万元

第三年以后680+100+7+3+0.6+472.35=1262.95万元

两种方案比较

第一年节税1520-790.6=729.4万元

与原始方案比较税负减轻了47.99%(729.4÷1520)

第二年节税1520-790.6=729.4万元

与原始方案比较税负减轻了47.99%(729.4÷1520)

第三年及以后各年节税1520-1262.95=257.05万元

与原始方案比较税负减轻了16.91%(257.05÷1520)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对混合销售做节税筹划,往往是整体筹划,必须考虑企业的组织形式、交易规模等所有因素,尤其是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注册多个企业做一个企业的工作,巧妙的利用“分”把业务分到不同的独立核算公司,在不影响集团企业整体收入的情况下,提高企业收益,并同时获取更多的货币时间价值。

应该注意的是,执行这样的节税方案,企业容易在以下两点做文章

一是提高转移价格,这个案例的转移价格(技术服务公司的收入比例)是10%,节约了340万元增值税,相当于每一个百分点节税34万元,在这个暴利的驱动下,企业容易提高转移价格,比如提高到15%甚至20%,企业就能再少交增值税170万元或340万元。

二是反复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技术服务公司每年减免472.35万元企业所得税。在这个技术服务公司免税期结束之前,再从新注册一个技术服务公司,继续享受免税政策。

4总结

税收法制在健全,竞争环境在加剧,如何保障股东权益,保障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得以实现?税收筹划仅仅是各种保障因素之一,对增值税混合销售的筹划更是冰山一角,用活用好税收法规政策,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任重道远。希望我们做文明企业、做文明人,为文明社会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蔡昌.《税收筹划》.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1-3

[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2008修订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08.12

技术方案策划篇8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策划;管理

abstract:theconstructiondesigniscoordinatingconstructionofaglobal,guideandmanagesthewholeconstructionprocessframeworkdocument.Fromthecontentoftheconstructionphaseandtheconstructionorganizationdesign,doesadetailedplanningintheconstructiondesigncontentcreation,proposedtodealwiththeconstructiondesignintheconstructionprocessinphasestochecktheconstructionorganizationdesignphases,putforwardstheimplementationofdynamicmanagement.Keywords:constructionoforganizationaldesign;planning;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6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施工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企业为指导单位工程施工准备和施工活动而全面策划和编制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性文件。它是施工企业组织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保证安全、按期、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施工任务的关键。目前,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普遍推行招投标制度,为提升竞争力和中标率,施工企业对工程招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策划和编制工作都非常重视,尤其在内容上追求多多益善;但在施工技术、质量标准上脱离本企业实际施工水平追求高新;且在版面上力求精美。而一旦中标之后,对工程施工阶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策划和编制工作则一般重视不够。为应付开工,有的企业就照搬招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或同类工程的已有文件,但缺乏对在建工程的针对性、脱离了实际,所以也就失去了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作用。有的工程在实际开工后则由项目经理部成员各自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来管理,想到哪就做到哪,没有全盘的策划和统筹,这种没有科学组织管理和成效、可靠的施工技术做支持的盲目施工状况,必然会加大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事故风险。为科学指导施工,保证施工合同目标的顺利完成,必须高度重视施工阶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策划与管理工作。

1施工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1.1施工组织设计的任务

施工组织设计根据编制目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上的不同,通常分为工程招投标阶段的竞争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两种。其中,工程招投标阶段的竞争性施工组织设计以充分展示企业的竞争力获得中标为目的,着重阐述企业组织管理的主导思想和管理理念,内容上突出科学的施工组织管理和采用的先进施工技术、工法;而施工阶段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则以指导具体的单位工程施工为目的,内容上重点突出施工全过程的统筹部署和各专业施工技术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体需完成以下任务:

1)确定工程开工的施工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准备、组织准备、设备材料准备,以及施工临时设施准备等;

2)根据工程管理模式,确定项目组织机构、岗位及职责、人员配备等;

3)统计计算工程量,据此确定劳动力及施工机械的组织安排;

4)根据工程特点,确定技术先进、操作可靠、经济合理的各专业施工技术方案及季节性施工技术方案;

5)根据确定的施工技术方案及施工资源,统筹编制施工总体进度计划;

6)调查研究施工现场环境,规划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包括施工临时设施布置、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经及机械运输临时道路等;

7)根据施工合同目标,对施工活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

1.2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施工阶段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通常以单位工程为编制对象,一份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

1)编制说明和依据;

2)工程概况,包括工程情况描述、主要工程量,以及工程特点、重点及难点分析;

3)项目组织机构图、岗位职责、人员配备及法定资格证书;

4)施工部署,包括施工管理策略、施工原则及主要工作安排;

5)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6)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及进度保证措施,包括劳动力需求计划、施工机械需求计划、设备材料供应计划等;

7)施工技术管理措施,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项目分包管理措施、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等;

8)HSe管理体系图及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保证措施;

9)项目信息管理措施,包括协调、沟通,以及信息形成、整理及归档保存等;

10)施工总平面布置;

11)工程成本管理措施。

2施工组织设计的策划

施工组织设计策划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前期工作,要想编制完成一份科学、操作性强的施工组织设计,前期策划工作至关重要。施工组织设计策划是组织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对企业组织管理和技术综合实力与完成工程施工合同目标二者结合起来,反复分析论证、反复策划调整的一个过程。施工组织设计策划工作的重点与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相一致,即:施工部署、项目组织机构、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等。

2.1施工部署

施工部署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对完成工程施工的全部施工活动所需的劳动力组织、设备材料、施工机械等全部资源及管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总体安排,重点解决施工中的战略性问题,主要策划内容有:

1)结合工程特点,阐述施工的总体指导思想,从全局上规划安排全部施工活动;

2)合理进行施工区域划分、施工阶段划分,统筹安排各区域和各阶段的施工计划,保证重点并兼顾均衡;

3)对施工合同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分解细化合同目标使之具有可测量、可考核;

4)结合企业施工组织管理和技术的综合实力,选择先进可靠的施工方法以实现施工合同目标;

5)根据工程规模及工程量,从时间和数量上综合考虑劳动力、施工机械的配备,尤其是大型机械应重点部署,减少机械拆卸、倒运的施工成本。

2.2项目组织机构

项目法施工是目前工程施工推行的最成熟的管理模式,即由项目组织机构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及文明施工等全面负责。因此,项目组织机构的组建是成功实施工程施工的关键,项目组织机构以实施工程施工管理为核心,组建以精干、高效、岗位职责明确为原则。组建项目机构的策划工作内容:一是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项目组织机构形式,项目组织机构形式应能最大限度地使项目经理拥有获取资源和支配资源的权力。目前,工程上最有效的项目组织机构形式是直线职能制,其优点是项目经理集中领导,职能部门实行专业分工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二是根据工程施工合同范围确定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内容,设置工作岗位及职责、考核标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等。

2.3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施工准备工作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是顺利开展工程施工的基础,是施工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工程施工具有各工种劳动力数量多、施工机械多、设备材料数量大,以及施工环境复杂、不可遇见因素多等特点,只有认真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才能取得工程施工的主动权,保证工程施工顺利开工并连续均衡地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准备、物资组织、劳动力准备,以及施工现场准备等。

2.4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技术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施工技术方案是否先进、经济合理直接影响着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成本。施工技术方案的策划和制定以工程施工合同目标入手,以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施工标准规范为前提,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现场环境条件、企业管理和技术实力,重点在施工顺序安排、施工组织形式、施工方法等三个方面从组织、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选择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

2.5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进度计划的目的是合理安排工程施工进度。施工进度计划的策划和编制以确定的施工技术方案为依据,以劳动力需求计划、设备材料供应计划、施工机械需求计划为依托,对工程施工开工、竣工及总工期做出统筹安排,符合工程施工的客观规律,重点考虑工程施工顺序、主要工序及持续时间、工序间的平行、搭接、流水等衔接关系等。

3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

施工组织设计应从编制审核、实施检查、修改调整等三个环节加强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由公司相关技术和造价人员共同编制,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在工程施工前对项目组织机构成员逐级交底。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动态管理,分阶段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审,一旦发现其对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有重大不利影响应及时修改调整。同时,在工程施工中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及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或补充[2]。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4结束语

实践证明,采用施工组织设计的形式来组织安排各项工程施工活动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来策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并在工程施工中实行动态管理,随着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等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地修改或调整,以实现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指导和管理施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小莎、程同庆主著,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应用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4.

[2]GB/t50502-2009,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

技术方案策划篇9

一、医药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税收优惠

(一)高新技术企业通行的重点税收优惠

高新技术企业通常是指该企业的行业领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同时能够持续进行研究开发投入及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经营的企业。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研发投入和高成果转化的特点,需要重点关注以下税收政策:

1.低税率优惠。依据所得税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低税率优惠是将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从25%直接按15%执行,该项优惠会直接降低纳税额40%,属于税收优惠政策中力度较大的优惠政策。因此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要求,并规范税收备案,享受低税率对高新技术企业至关重要。医药高新技术企业通常利润率较高,从该项优惠中受益也较大。

2.研发费用150%扣除优惠。国家为了鼓励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即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可以按发生额的150%扣除,即使形成无形资产,也可按150%摊销。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该项政策,并增加可以加计扣除的内容,扣除额的增加直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少纳税额。非高新技术企业在符合行业要求的前提下如果有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也可享受该项政策,但高新技术企业必定有研发费用,必然可享受该项政策。

医药高新技术企业由于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额度大,在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低税率优惠的同时,可根据税收政策备案享受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能够起到较大的减税作用。

3.技术类收入减免税优惠。一是免征增值税政策。实施“营改增”后,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由免征营业税政策直接过渡到免征增值税政策,仍可享受免征流转税的优惠政策。二是减征免征所得税政策。在所得税方面,国家也给予了技术转让费减税免税的优惠政策,若企业技术转让收入额度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可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若额度超过500万元的部分,也可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企业发生以上需要办理减免税的业务时,首先在技术市场上签订合同,取得登记表后在税务网上的系统内进行备案后方可执行。

对于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其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范围,因此发生相关业务时均可备案,享受以上税收优惠政策。

4.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抵免所得税优惠。[1]国家为了鼓励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针对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两年以上的,拟定了所得税抵扣政策。该类投资在股权持有满两年时,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抵扣该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还可以结转抵扣。这对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吸引投资带来良好政策。

5.实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现递延纳税优惠。[2]国家为了鼓励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入,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所得税法及相关规定中,了可选择加速折旧的税前扣除政策。近年来又连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实施,医药高新技术企业通常研发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度较大,更新换代较快,可从该政策中受益。

(二)医药高新技术企业特殊税收优惠政策

1.医药行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2014年和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连续公告,全行业2014年以后购进的专门用于研发的固定资产可以执行100万以下一次性扣除,100万以上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扣除的优惠政策。医药行业作为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除研发类固定资产以外的固定资产可以执行2014年以后自建或者购进的固定资产,可选择规定的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方法实现递延纳税。且该项优惠政策在执行中预缴时即可享受加速折旧扣除,待年度申报时进行事后备案,降低了实际执行中的操作难度。

2.新药研发的临床实验费纳入加计扣除范围。在2016年最新实施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中,对医药行业非常有利的是增加了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作为医药行业的“三新”研发,临床试验费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支出。它事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是否达到预定用途,是否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该项支出列入加计扣除范围给医药行业带来了较大的益处。

3.创新药品后续免费提供不缴纳增值税。为鼓励使用创新药品,2015年了的相关规定,明确了创新药后续免费提供不缴纳增值税。该项规定对企业后续提供创新药免费使用降低了负担,仅需要承担其成本而不需要再支出税费。

二、医药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措施

(一)实时全面学习最新税收优惠政策,加强财务与业务部门流程对接

近期各项税收政策变化频繁,医药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人员需要实时全面学习最新税收优惠政策,并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只有加强财务与业务部门的流程对接,才能规范享受税收优惠。例如,针对创新药免费使用免增值税政策,首先需要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注明注册分类为“1.1类”的药品注册批件,以及后续免费提供创新药的实施流程备查;其次与业务部门沟通确定属于该免税政策范围的药品并在相应发货单据上注明,特别是与业务部门商定需要取得第三方(创新药代保管的医院、药品经销单位等)出具免费用药确认证明,以及患者在第三方登记、领取创新药的记录的反馈流程与时间。因此享受税收优惠不是财务部的事情,需要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完成。

(二)全过程管理高新认定核心指标,确保高新资格

2016年1月1日开始执行最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要件及申请程序做了新的规定。在新的认定管理办法中,生物与新医药领域仍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医药企业具备了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享受税收优惠的前提。企业应设定专人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各项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根据自身企业情况确定应重点管理的项目,制定相应措施,实行事前规划与全过程的管理。只有达成高新企业认定的各项条件,才可以持续享受低税率的税收优惠。

(三)加大自主研发力度,[3]合理划分支出性质

1.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充分享受税收政策。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中,对自主研发与委托研发的费用在享受税收优惠上,体现出了差异性。委托研发符合条件的费用需按80%计入,而自主研发的符合条件的费用则可全额计入。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可组建专门的研发机构,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不但增强了对整体研发过程的掌控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企业的核心实力,在税收上还可以享受更大的优惠。

2.合理规划委托研发、合作研发与集中研发。2016年执行的新的加计扣除政策对委托研发、合作研发与集中研发的不同研发方式的加计扣除方法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对于委托研发费用,按照费用实际发生额的80%由委托方加计扣除;对于合作研发费用则由合作各方就自身实际承担的研发费用分别计算加计扣除;而对于集中研发的项目,则可按配比原则合理分摊全额扣除。

因此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在立项研发项目时,需根据项目的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对于需要外部合作的项目,在自身有能力参与项目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合作开发。若集团内的企业各具优势,对难度较大的项目可选择集中开发,力争对自身承担的研发费用全额享受加计扣除。

3.合理划分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以及技术服务。在税收优惠政策中,对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及技术服务费在增值税及所得税方面均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在实际业务中,由于医药产品研发周期较长,通常可划分为前期研发阶段、临床批件研发阶段、生产批件研发阶段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需对该三方面内容进行合理划分。作为转让方,注意对不同阶段已经形成技术成果的收入划分为技术转让收入,尚在研发过程中的收入划分为技术开发收入,与技术转让及技术开发直接相关的技术服务费与其列入同一合同中,以合理享受税收优惠,避免统一列入技术开发费用,不能享受技术转让费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也避免技术服务费单独签订合同,不能享受相关技术服务费的增值税优惠政策。而作为受让方,也同样需要进行合理划分,避免应享受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费用列入了无形资产。

(四)规划财政性资金税务处理

由于国家重视医药行业的研发力度,医药高新技术企业经常会得到各部门的专项财政性资金。该专项财政性资金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在税务处理上既可选择作为不征税收入,也可以选择作为征税收入。企业在税务上做出不征税处理选择的同时,要注意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所以企业应认识到,不征税不等于免税。[4]而若企业在税务处理上选择作为征税收入,其中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支出部分在正常列支的同时还可享受加计扣除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医药高新技术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综合选择,若企业取得的是与研发无关的财政性专项资金。在符合不征税收入的前提下,可优先选择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能够起到递延纳税的作用。若企业取得的是与研发相关的财政性专项资金,即使在符合不征税收入的前提下,也要综合考虑当年收到的专项财政性资金额度,其对应的支出额度以及加计扣除政策进行税收处理选择,在企业资金充裕的情况下,通常优先选择征税收入同时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这样能够起到减税的作用。

三、医药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控制

(一)强化研发项目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研发费加计扣除均对项目管理相关资料提出了明确要求。医药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部门需要密切与业务部门协同配合,从立项环节、项目执行阶段及项目结题阶段实施全过程管理,使各项资料齐备,在完善项目管理的同时,为税收优惠备案与核查打好基础。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研发立项制度,完善立项相关的人员名单、预算审批及权力机构决策。第二,研发项目经费管理制度,设置“研发费用支出表”,衔接业务项目与财务核算,将每笔费用落实到项目中。第三,研发项目决算制度,在研发项目结题的同时实施财务决算,对项目经费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第四,委托项目与合作项目管理制度,强化委外项目及合作项目的管理,委外项目在合同中事前列明享受税收优惠的相关要求,如加计扣除所需明细表等。

(二)设置项目专账核算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研发费加计扣除把专项辅助核算作为享受税收优惠的前提,医药企业针对各项原研药、首仿药、中药、新型制剂等均可单独立项,设置辅助专账核算,并将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及委托研发分别进行核算。可将专门的研发费用支出表单附于每项费用报销单后,便于准确归集项目费用。

(三)规范履行税务备案,加强后续管理

在国家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各项税收优惠均改审批为备案政策,各项税收优惠均需履行税务备案手续方可享受,且部分税收优惠在后续管理上也提出了新要求。例如,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要求在留存原始资料的同时建立台账,进行准确核算。医药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按照相关税收文件的要求规范进行税务备案及资料留存,规避税务风险,享受税收优惠。

四、结语

技术方案策划篇10

关键词:计生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升,是实现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进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能够有效地提升计划生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构造和谐社会。当前,我国在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但是,在获得成绩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制约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和发展。

一、当前基层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同志包括个别领导干部认为计生档案无实际意义,档案与计划生育工作无直接关系,只要职工不发生计划外生育就行了,档案管不管无所谓,因此工作敷衍了事,致使档案资料收集不全、归档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

2.内容存在弄虚作假情况。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少数单位在计生档案中将单位内部用临时工的情况隐瞒不报,停薪留职和下岗人员生育、节育情况没有管理,出现漏管漏档、报喜不报忧的现象。

3.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检查组“走马观花”式的检查不能真正解决档案存在的问题,检查过后人员思想松弛,易造成档案管理的停滞不前。

4.人员素质偏低。大部分单位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多是由老、弱、病的女同志承担,文化素质不高、档案专业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差等现象较为普遍,影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5.管理制度不健全,手段落后。对建立计生档案没有统一要求,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不能按照档案的立卷原则规范计划生育材料的收集,归档全部用手工操作,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二、提升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措施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陆续开展,并取得了较多成果,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行业内人士的认同和重视。随着新时期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要求的不断增高,探索新的档案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也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档案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在传统档案管理中,由于主要的管理方式是手动管理,因此档案管理人员相当于保管人员,对计划生育的档案起到保护和整理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进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也进行了重新的角色定位,以最快的速度提升个人知识水平,提升个人自身修养,努力适应新的档案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以更专业的管理方式、更贴近群众的管理态度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档案信息与资料,体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实用性与科学性。

2.加强对档案管理的宣传。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能够有效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为计划生育的档案管理人员,应采用多种媒介对档案管理所涉及到的人员进行档案管理法律法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各地干部、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普及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思想认识,并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划,促使当地政府机关提供更多的资金、物质和人力支持,保障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和推广。

3.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将信息技术引入当前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给档案管理模式和手段带来新的变革。在档案管理中,应建立档案网络化管理体系,实施计划生育档案的分级管理,并组建熟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小组,确保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按照正常的方式运行,并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

4.重视档案人员的在职培训。要积极组织档案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技术学习班,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整体水平,并注重增强档案信息观念和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能力。在实施教育培训时,要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模式,突出针对性和用性,在培训内容上做好需求调研,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加大计算机知识的比例,强化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相关学科的联系,重视网络知识的运用,并适当设立档案专业的课时,传授档案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使档案人员及时了解档案界的研究动念、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运用,进一步拓展学习领域,更新知识结构。

5.合理调配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将不同专业、学历、年龄、职称的档案人员进行科学整合,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整体优势,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并使不同层次的档案人员互相配合、互相影响,利于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结语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重要国策,影响着我国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档案管理又是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基本环节,影响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提升档案管理观念,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档案管理的队伍建设,用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武装自己的大脑,推动我国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DD,吴玲.基层计生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内外,2011(2):34-35.

[2]戴淑娟.基层计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3):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