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技术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9:06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篇1

______石化炼油厂电修车间

摘要:炼油企业做为技术高度集中的突出行业,对技术的更新换代和职工的技能培训尤为重视,为了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车间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主题词:职工培训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炼油企业作为技术高度集中的突出行业,对技术的更新换代和职工的技能培训尤为重视。怎样用最短的培训时间,取得明显培训效果,对此,电修车间在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寻求最佳学习效果方面做一些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一、明确的指导思想是职教工作的基础

首先,车间领导高度重视职工教育。电修车间是一个技术复杂,新技术、型产品更新换代、技术难度大的辅助单位,并且全部都是特种作业,人员不培训就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不培训就难以掌握新设备的原理,更谈不上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及炼油生产的安稳长运行。年初车间成立了职教领导小组,车间主任直接负责和领导,技术负责人各专业口基数干都有各自明确的任务。在提高掌握本专业技术方面,车间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实现了职工培训有计划、有目标,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检验。同时,也更进一步促进了车间全体干部齐抓共管共同致力于职工培训这一局面的形成。

二、职工培训以尽快提高全体职工实际操作和本专业为主

电修车间职工青工多,文化素质高,但缺乏是现场经验和处理解决问题能力。因此,车间的职工教育主要在这方面狠下功夫。在冬季培训中,车间冬训内容按以上的要求安排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设备上举办了:轴承安装、拆卸和维护常识、机械振动分析仪器、温度测试仪器的使用等训练课;技术口举办:直流双臂对电桥检修后电机的测试绝缘柱的使用、电机正反转接线等培训课;安全口举办:高压试电器的使用、灭火器的分类和使用、放硫化氢中毒和防毒面具的使用等主题讲座。为了使每位职工都能参加学习,根据车间“化整为零”的主导思想,每一课题都可以单独拆开,而每个班只需可以集中两个组以上就可以邀请技术干部来现场讲课。讲课中随时提问,边讲边进行实际操作,这种灵活方式融合了技术问答、岗位练兵、技术表演的优点。通过实际操作培训,使这些青工在技能上有很大的提高。在班组工作当中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另外,车间尤其在平时的岗位培训中,开展的培训内容更是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教育为辅,狠抓职工的上岗技能培训,着眼于职工早成才,成好才。从工作取得的成绩来看,真正想学技术的青工其对理论书籍的渴求很迫切,不用设立辅导班,其自学也非常投入。而一部分青工即便是强迫学习其收效都有不大,但以岗位为主的技能培训对这两部分人来说都非常有效,职工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技能素质提高的非常快。这是20__年冬季培训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车间职工培训场合世纪的一个特点。

三、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培训形式、内容和重点

1、针对不同岗位,车间按96个配电室的分布和30多套装置中电气设备的特点,对不同岗位进行了提高维护培训。如催化发电机保护、Ⅰ、Ⅱ酮苯冷冻机控制、Ⅰ、Ⅱ套白土扳机控制、重整压缩机控制原理、Ⅱ催化电动机保护等。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各承包组和各维护区中的技术骨干。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承包本装置人员的维护水平和技术素质,熟悉各装置的其它技术设备。培训着眼点是加强日常维护的力量和夜间及节假日值班人员的紧急事故处理能力。

2、安全内容培训必须是全员性。针对安全项目,车间采取大型的反事故学习和防事故表演来进行培训。在20__年3月份,车间全体职工集中起来进行反事故演习,以各班为单位,车间安全员组织,对常见的触电急救法每班进行一种表演。对初期火灾和中期火灾举行反事故来灭火演习。此种培训便于全体人员的观摩和比较,是对安全项目的一种特殊培训。

3、车间职工培训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如在日常的培训中主要以提高职工履行本岗位能力为基础。“冬季百日安全”则针对车间安全工作的薄弱点。而对今年车间的两个最重要工作,春季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和全厂停工大检修,则是以培训职工对电气规程的学习为主。今年2月份重点学习《电气安全操作规程》、《电气设备检修规程》以及《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安全规程》等进行重点的培训。职工一般容易接受,感觉到培训内容适用不枯燥。这类的培训是适合性较强的技术培训,往往收效比较明显。

四、民族职工的培训着重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车间非常重视民族职工的汉语水平提高,体谅民族职工学习技术的困难。鼓励和关心他们的学习。除了车间自行去乌市、克市联系维文书籍外,同时在民族职工的学习中,注重解决语言交流问题和解决语言文字的问题。通过汉语语言交流,可以使民族职工在实际技能上迅速提高,而具备汉语语言文字的职工可以通过自学达到更高层次。在我车间,哈吉是一位承包气分烷基化装置的哈族职工。他在近二十年的电气维护工作中,钻研技术、勤学好问,很快地掌握了基本的电气设备的安装技术,他先后参加了塑料厂电气安装工程和北焦化照明安装工作,还亲自率队完成了烷基化反应器的安装及钳工车间动力盘的安装,均被评为优质工程。哈吉同志多年辛勤的工作,赢得了车间的肯定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在今年3月份,系统操作手的考试中又取得优秀成绩,是车间民族职工学习的榜样。被聘为石化总厂技师。

五、车间在灵活多样、实事求是的技能培训思想指导下,职工教育有了明显的效果

全年设备故障率越来越低,设备抢修越来越少。这些都得益于职工日常技能的提高,得益于车间提高职工劳动技能的指导思想,在今年冬季,车间的职工培训取得了显著效果。比如在20__年3月总厂范围内女工对抗技能比赛中,车间在总厂范围内进入决赛的10名中就有4人,是4个参赛队中成(文秘站:)绩最突出的。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篇2

关键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技能大赛推动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提高了教学质量,每年国家都会举办全国性的职业技能大赛,赛事规模不断扩大,覆盖专业越来越广,参与行业也不断增加。技能竞赛是一个向社会展示职业教育品牌的窗口,搭建了企业与教育对接的桥梁。2019-01-24,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明确的目标相衔接,以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为引领,更大规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赛教融合存在的一些问题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技术发展也日益加快,技能竞赛已经把工业中用到的新技术、新技能融入其中,而常规的教学内容却难以及时更新[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能适应技能竞赛对专业技能的更高要求[2],核心专业课程无法达到国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难以很快胜任岗位。

2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赛教融合教学改革基本路径

2.1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中融入技能竞赛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程是教育部门牵头联合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的专家制定的符合专业人才岗位能力需求、企业欢迎的技能考核标准,要高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及相应的中级技能考核标准,并且大赛规程融合了相关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符合职业院校高技能、复合型、创新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不仅仅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广受企业的欢迎,参加了技能竞赛培训的学生也受企业的欢迎。追踪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前景也高于普通的高职毕业学生,因此,应开展大范围的校级技能大赛,使人人有机会参加技能竞赛,扩大学生培训范围,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更高级别的培训和选拔,更为重要的是,如制定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时,要融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赛项规程及“三新”要求。在常规教学过程中,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有效融入竞赛标准、竞赛内容、竞赛项目,让技能竞赛高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惠及学生,最终为学生成才服务。

2.2以赛促教,提高教师教学及技能水平,组建优秀教师团队

学生技能的提升、新技术的掌握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指导竞赛的电气自动化教师团队必须掌握电气自动化相关的新技术,具备扎实的技能,能熟练使用新的仪器设备,熟知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具备科学的教学培训方法,但现实中满足国赛要求的指导教师团队不足,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团队建设,校企合作、培训等措施组建合适的教师团队,让教师的授课方法、技能与赛项衔接,让教师熟悉赛项的内容和评价体系,这样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得到大幅提升,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3]。

2.3以赛促建,有利于学校建设更好实训条件

职业技能竞赛逐渐成为评价高职教育的有效手段,教育主管部门及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职业技能竞赛。高级别的技能竞赛设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融合了比较前沿的技术,符合当前行业生产需求,对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形成了倒逼机制。因为经费或者预算的限制,学校在组建实验室时需考虑竞赛培训和常规教学,以此为契机采购行业里比较先进的专业设备,供参赛学生训练和常规教学使用,这样打造的专业实训室就会更加先进,使整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受益,实现以赛促建的目的,如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这3个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的设备与电气自动化的核心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结合非常紧密,也符合本专业岗位能力训练要求。

2.4以赛促改,进行教学改革,形成闭环反馈

职业技能竞赛是检验一个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师资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需更加重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以赛促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每年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时,将与专业结合紧密的技能竞赛规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竞赛内容或竞赛项目有效融入课程标准中[3]。进行教材、教学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化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的实用性,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需求、岗位能力培养、职业资格考核等内容接轨,开设与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对接的可拓展的实训项目,将职业技能竞赛融入常规教学中,实现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的有效融通。根据技能竞赛标准和内容,让“以赛促改”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法改革,不断整合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探索人才培养途径,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让绝大多数学生受益。建立合理的竞赛选拔与培训机制,鼓励学生参加部级、省级、校系等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从各级竞赛成绩、学生受益情况,反思教学改革成效,促进教学改革,形成闭环反馈。

3融合多项新技术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程要求

3.1“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程要求

“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主要针对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岗位,针对维修电工(高级),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高级)职业工种,考核学生“电工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气工程制图”“电机与电力拖动”“pLC应用技术”“电工测量与仪表”“电力电子技术”“交直流调速”“组态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专业课程及综合实训课程,同时考核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节能环保意识、规范操作及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4]。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助推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工业自动化产业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3.2“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国赛题“自动涂装系统”

3.2.1自动涂装系统赛题要求的新工艺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赛项a题“自动涂装系统”任务要求:在工件涂装过程中,有很多环节如涂料混合、涂料传输、工件涂装等环节,本系统设计借助pLC来控制涂料混合、传输及定点涂装等工序,对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自动化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用寿命和质量。自动涂装系统如图1所示。3.2.2智能饲喂系统赛题要求的新工艺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赛项B题“智能饲喂小车控制系统”任务要求:智能饲喂系统主要由上位机和饲喂小车组成,上位机软件用来查看饲喂系统运行情况,包括每个槽位的情况,饲喂车、槽内饲料量等。饲喂小车系统如图2所示。图2中SQ1、SQ3为小车两端的限位保护开关;m1为伺服电机控制饲喂小车移动的位置;m2为由变频器带动的投料电机,其作用是控制饲喂小车投料到槽位中;m3为原点的放料电机,当投放完毕饲喂小车中的料后,小车回到该点重新装料。小车具体到达哪个槽位由伺服电机精确定位,投料称重,智能自动投料,投料速度、时间、模式、方式均可设置。采用手动调试模式调试时,触摸屏调试画面如图3所示。按下选择调试按钮,选择需要调试的电机,当前电机指示灯亮,按下SB1启动按钮,选中的电机将进行调试运行。调试完每个电机后,对应的指示灯消失。可反复调试每台电机。智能饲喂系统工艺流程与控制要求:4个槽位需要的饲料质量可以使用前面板提供的0~10V电压进行输入设定。运行前,先设定槽位质量,比如旋转电压设定旋钮,按下确认按钮SB4,系统自动输入当前a槽位需要投放的饲料的质量,以此类推,输入4个槽位需要的质量,并显示。触摸屏选择自动模式,自动指示灯点亮,将手动模式下所有的数据自动清零。系统自动运行过程中,按下停止按钮SB2,系统立即停止,再次按下SB1,系统自动从之前状态启动运行。运行时动作要求连贯,按顺序执行动作,运行过程中不允许出现硬件冲突。赛题有机结合了乡村振兴、服务三农、精准扶贫等社会热点,实现了电气自动化与农村畜牧业智能化改造的有机融合,通过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案例,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pLC、触摸屏、现场总线、变频器、伺服电机的能力。3.2.3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教赛融通”对自动涂装系统考核任务进行分析,在开展“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及组态控制技术”等课程教学时,将“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规程、评分标准、典型赛题任务融入到课程标准、常规教学课程内容中,在后续的综合实训中更要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实践及创新能力。针对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岗位能力,对智能制造背景下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教学改革,重建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可以将“电机与电力拖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整合为“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将“pLC应用技术与组态技术”“变频调速技术”整合为“pLC及组态控制技术”,将“现场总线与运动控制技术”整合为“现代工业控制技术”。在电工基础技能实训、电气控制、电气CaD专业技能实训的基础上,现代控制技术综合技能实训针对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竞赛要求,融合触摸屏、变频器、伺服电机、机器人、运动控制、现场总线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不断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达到培养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高素质、高技能、复合人才的目的。

4结语

进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整合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着力“赛教融合”,将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建立合理的竞赛选拔与培训机制,通过技能竞赛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诗柱.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6(18):18.

[2]徐慧,李元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技能竞赛的衔接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9.

[3]曾繁玲,黎一强,彭益武.职业技能竞赛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77.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篇3

关键词电工进网作业高压理论培训教学方法

为了规范电力行业、保障电气安全作业,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15号令规定,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考试实行国家统一考试[1]。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是电工具有进网作业资格的有效证件。进网作业电工应当按照规定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并注册。未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或者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未注册的人员,不得进网作业。因此,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是保证电气安全的最基本措施之一,对其考试的培训教学要求应该主要针对进网作业电工的岗位需求,密切联系电力生产实践,注重科学应用,并以安全主线贯穿始终,力争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宿迁市电力培训中心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培训班开班以来已经为电力系统及相关单位培训了数百名员工。电工进网作业许可高压理论部分知识面广而宽,在考教分离的体系下,考试的广度及深度都逐渐加大,这对“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的培训教学的改革和深入提出了严峻的考验。2011年11月28日,宿迁市第20期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在泗阳开班,针对这次开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培训教学进行总结与改进,从而为以后的高压进网作业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的教学过程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

电力系统基本知识作为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的第一部分起到了总述的作用。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电力负荷的组成及分类就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章的教学主要手段是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关键知识点。结合学员实际的工作情况,将原理用最浅显的语句表达出来,方便记忆。

(二)电气安全技术及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进网电工作业首要的就是要掌握电气安全技术。高压理论部分的电气安全技术主要掌握电气安全用具和触电急救的方法,以及电气作业的安全技术和组织措施;了解电击方式及电气火灾补救措施等。这部分的内容与进网电工的实际工作息息相关,除了在本章做重要讲述之外,在其他各章都穿插了电气安全技术的相关内容。

(三)电力变压器的知识

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核心部分,了解、掌握和熟悉电力变压器的各种专业基础知识显得非常重要。变压器的分类主要有电力变压器、仪用互感器和特种变压器。这其中就需要了解和熟悉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型号及技术参数、运行条件及方式等知识点。本部分的教学采用的是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讲授完理论部分之后紧接着就进行电力变压器的维护、排故等操作,这样就更加方便学员领会电力变压器的理论部分。经过实践教学,这部分的理实一体化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然而由于学员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学员对变压器的相关计算不能完全理解。对单相、三相变压器一次侧、二次侧额定电压、电流的计算感觉不太容易接受。但是不论是从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的过关方面还是从工作实践出发电力变压器的计算都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如何让学员在理解电力变压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一二次侧的计算,在教学方法上尚待改进。

二、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教学总结

(一)教学安排有所创新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针对岗位的普遍要求,电力实际生产和培训教学知识点密切结合。宿迁市第20期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在教学安排上进行了一些改革。针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紧密型,采用理论教学培训之后立即进行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培训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

此次的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内容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过关考试,而是本着让学员多一点理论基础的原则。因此在编排教学内容的时候适当增加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及线路部分的相关知识点。另外最后一章电气安全部分将事故安全知识点分散到各个主要单元当中,并穿插了现场急救、人工呼吸法、高压触电急救,真正体现考证培训与安全培训贯穿始终。

(三)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相长

此次的培训过程尽量改变了以往那种以讲解知识点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员参与了学习讨论。实践证明,学员大胆发表意见,通过他们实际的施工经验来检验理论。在这样的轻松状态下,焕发了创造的热情,释放了巨大的学习潜能。

三、今后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教学方法尚需改进

(一)进网作业人员的学历水平高低不等,年龄层次分布非常广,从二十来岁到四五十岁的员工都有。因此,需要制定针对年龄跨度大的学员范围的教学计划。让年龄低的学员学而精,年龄高的学员能基本理解原理。

(二)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已经全部实现了无纸化考试,全部的考试内容都是通过电脑来完成。在考证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年龄大,学历层次比较低的学员甚至不知道如何操作电脑,当然也就对这种形式的考试感觉吃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计划上,应该安排两个学时左右的时间为学员普及基本的电脑操作,有助于对于提高学员考证过关率。

四、结束语

进网电工许可证考试的培训时间是有限的,而涉及的知识面是广泛的,整个教学工作是一项重要而严谨的系统工作,关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因此,需要在不断的培训教学过程积累经验,发扬有效的教学手段,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锐意进取,才能不断提高电力员工的整体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编写组.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参考教材――高压理论部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篇4

关键词:中职;专业骨干教师;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部级培训;教学方法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56-03

近年来,由于中职学校不断扩招,许多中职学校教师紧缺,尤其是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非常匮乏,多数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实践经验。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还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及出色的教学能力(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的能力)。

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提出培养一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又有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陕西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培训教学的管理水平,使受训的专业骨干教师在学习期间不仅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新知识、新技术,而且有机会思考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梳理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培养,开阔理论视野,提高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基地的专业培训教师,针对遇到的培训问题和困难,根据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对中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对教学模式进行了若干改革,以提升培训基地的培训质量。

中职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培训任务重、时间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提出的骨干教师培训目标是为中职学校造就一大批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和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专家。具体的培训目标是:“经过培训,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比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关键技能;经过部级培训的教师要在原有基础上获得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信息,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操作规范,加深对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这样高标准的要求,要让参训教师在短短100天的培训中完成,培训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参加培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差异大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自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实力的学校,他们所采用教学方式和所具有的教学水平有所不同,每位参训教师的培训要求和预期目标不尽相同。参训教师在学历结构上分布于多个层次,有专科、本科、硕士和硕士研究生(近3期参训学员的学历分布为:硕士和硕士生占5.1%,本科生占66.5%,专科生占38.4%,以本科生为主),学员的职称(高级职称11.7%,中级职称69.6%,初级职称18.7%,以中级职称为主)和年龄(20~30岁学员占16.5%,30~40岁学员占38.4%,40~50岁学员占45.1%,以中年教师为主)差别很大。参训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不同,专业实践能力层次不同。由于所在工作单位对参训学员的科研要求不同,参训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此外,还有一些从事专业教育不到5年甚至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现代教学理念的跟踪能力。总之,较大的个体差异,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电气应用专业的特点增加了培训工作的难度电气技术应用是一个强弱电结合的专业。该专业不仅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具有专业应用领域广阔、基础理论覆盖面广且理论知识更新快、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要在100天内将知识层次不同、实践能力不同、基础差异较大,尤其是从事专业教学方向各异的参训教师,培训成为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专家,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难度很大。

培训缺乏统一的培训体系和成熟的培训模式由于我国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对中职教师培训方法和培训模式的研究相对孤立和分散,没有形成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研究也不够深入。因此,目前我国的中职教师培训缺乏统一的培训体系,尚没有形成成熟的培训模式,甚至没有可供借鉴的教学和培训模式和经验范例。这使得陕西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电气应用专业只能在摸索中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克服以上困难,高标准地完成部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在培训工作中挖掘基地优势,围绕职业教育规律开发自身特色,有针对性地探索培训方法和培训模式。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培训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改进。

根据课程内在联系的课程内容交叉编排方式我们在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大多数培训基地所采用的“前半程集中理论培训,后半程集中实践培训”方式的基础上,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有可能造成偏重理论教学与偏重实践教学的不同教师群体。在集中式学习和集中式实践过程中,产生厌倦或者不自信的心理,从而难以达到满意的培训效果。在课程编排上,除了占教学比重1/8的“职业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教学在培训开始阶段单独进行外,专业理论教学、新技术讲座、综合实验及技能训练、企业实践等模块的各个环节,根据其内在联系安排在一起交叉进行。如技能训练环节中的“pLC水温控制系统的调试”单元和专业课程“电气控制与pLC”、“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中的piD控制算法单元以及技术讲座“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结合在一起交叉进行。

培训课程设置“点面结合”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有两个特点:一是参训教师作为骨干教师要求业务能力强,所带专业课程多,知识面要求广;二是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应用领域覆盖面广,参训教师来自全国,地域覆盖面广。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践课程多,技能要求高。为此,培训基地在课程设置上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课程的覆盖面广,以项目方式开设“电气控制及pLC”、“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等课程,覆盖了电气技术领域的主要方向。课程内容不仅帮助学员梳理主要专业知识,而且重点介绍专业发展方向和电气领域的新技术,保证电气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和全新性,突出培养参训教师的专业能力,而对专业技能不求面面俱到。针对如电气控制及pLC课程中以液位恒压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中以水温控制系统等教学项目,以模块教学方式实现专业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并在电气电子综合实验与技能训练环节通过学员对这些项目的参与实践过程,提升学员的理论水平、实际技能和科研能力。

采用“系统前馈+反馈”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参训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与科研能力,达到参训教师的不同培训预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自动控制理论中的“系统前馈+反馈”方法,以参训教师接受知识的效果为控制目标。开课前对参训教师进行摸底调研座谈,了解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与对本次培训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主体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的基础上,在授课过程中及时了解参训教师的反馈信息,对培训课程内容进行微调。预留20%左右的机动课时,在培训任务完成后根据教学和项目实施效果,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学员补课,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安排不同的教师以“导师制”来完成辅导。特别优秀且对某一方向有浓厚兴趣的学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导师的科研团队,进一步参与科研过程。

实验、技能训练分层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在电气与电子制作方面,对中职教师的实验设置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参训教师的实验课程开发和动手能力,培训基地根据参训教师的能力差异,制定了不同层次实训题目。如基础层次的“555声光报警电路制作”、提高层次的“51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制作”、高层次的“pLC水温控制系统的调试”等实训项目是对电工学、单片机原理、电气控制及pLC、工业自动化仪表、过程控制等多门课程知识的不同层次的综合训练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企业实习全面选择,实践形式多样为了达到教育部要求,让参训教师能掌握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和关键技能,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的信息,培训基地对企业实践阶段的企业实习单位进行了全面筛选,以充分体现全面的企业实习。所选择的企业不仅地域分布广,从陕西西安、宝鸡到河南许昌;专业覆盖也广,有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我国电力装备行业大型骨干和龙头企业,也有陕西群力电工电器这样的弱电设备的陕西省内知名企业;还有多层次的企业实习,有拥有国内最先进智能电气技术的西安交通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也有宝鸡啤酒厂的传统工业流水线;更有不同角度的企业实践,能在西电电力电容器分厂看到一个具体、完整的电气元件生产过程,也能够在西安软件园感受到西安乃至整个中国西部软件行业的整体发展的脚步。在实习过程中,为了克服参观过程容易出现的“走马观花”和“蜻蜓点水”现象,做好实习前的充分准备和规划,将培训基地实习过程分为5个环节:实习前进行企业和产品相关专业知识的准备(由培训中心专业教师以教学方式实现)——生产过程参观实习——专题技术讲座(企业技术专家承担)——交流座谈(与企业技术人员)——专业走访(走访企业管理人员),通过以上环节达到实习效果的优化。

加强教育理念,增加教学实践能力为了使参训教师增强教学能力,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掌握本专业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训基地在培训过程中融入新的教学思路、现代教学理念,结合培训基地的现代教学(实训)设备,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安排参训教师到陕西省内顶级职业技术学校——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参观学习。参观该校的理实一体教学基地,观摩该校的陕西省“省级教学名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并就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等开展专题座谈会。会上参训教师和“省级教学名师”积极发言,交流互动。在学期结束考核中不仅要求参训教师撰写专业学习论文,还加入了“参训教师说课”和“教学演示”环节,展示参训教师的受训效果。

陕西科技大学在中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改进和优化,使得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职专业骨干教师经过一期的学习和训练,在职业教育理念、专业理论知识、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达到了培训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力,赵荣开.对首次中职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4):133-134.

[2]赵宝柱,曹晔,刘永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评价体系建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2):50-55.

[3]刘晓,郑潇轩,顾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67-70.

[4]范洁梅.高职院校金字塔型师资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82-84.

[5]路姝娟.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2):53-54.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篇5

关键词:变电所;标准化;岗位职责;值班制度

变电所作为汇集和分配电能的重要场所,是电力系统中发、供、用之间不可缺少的过渡部分,变电所能否做到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的运行,依赖于变电所的科学管理。变电所的管理内容包括:变电所运行标准化管理的制定;健全运行人员的岗位职责;健全运行值班制度;变电所的技术管理;变电所运行人员的技术培训;变电所安全生产管理等。

一、变电所运行标准化的制定

变电所运行标准化内容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的主体,电力企业现行的技术标准就是电力工业部组织制定、审批和的行业标准。

变电所的管理标准,就是把变电所在各种生产技术活动中重复出现的、需要协调统一的各种业务工作的内容、程序和要求,用制度或办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工作标准是工作人员的水平应达到的标准,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岗位职责,应知应会等方面的标准。

二、变电所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的制定

合理的设置机构,明确各班与所,班组之间,与调度部门之间的权限与责任,强化考核,对运行人员以岗位责任制为要求,根据人员的德、才、资(经验),确定运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使职工的劳动强度、效率与工作成效挂钩,落实电气运行人员岗位责任制,是变电所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健全运行值班制度

只有健全值班制度,才能真正落实变电运行有关的人、事、物之间关系的制度化,确保安全运行。

(1)交接班制度:值班人员应按交接班制度中规定的值班方式、交接时间、交接程序、交接内容等进行交接。未办完交接手续,交班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2)巡视与检查制度:电气设备在运行中的巡视,可分为定期巡视,特殊性巡视,夜间熄灯巡视,监督性巡视。

四、变电所的设备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变电所设备经常处于技术完善、工况良好的状态。真正做到"定人、定设备、定责任",设立设备专责制,划分分工的范围及任务,明确管理界限和分界点,制定分工管理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每台设备都有人管。

(1)设备日常运行、维护制度:加强设备管理要坚持运行为主,检修为辅的原则;主要完成以下工作:①正确使用设备,对设备正确操作。②认真执行巡回检查制度。③坚持搞好设备的定期试验和轮换。

(2)设备的缺陷管理制度:建立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做到发现缺陷时,信息准确,传递项目畅通,处理迅速。

(3)设备评级管理制度:对设备存在的缺陷、预防性试验的结果、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

五、设备的检修管理制度

设备检修的基本要求,根据"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设备经过检修后,应当达到:消除缺陷、排除隐患、恢复设备的铭牌出力,保障安全运行,延长使用寿命。停电检修可分为:大修、小修、事故检修和临修。

六、设备试验管理制度

一次设备试验主要是电气试验,是保证电气设备绝缘性能良好、回路接线正确、技术参数合格的重要手段。电气试验有着不同种类、方法和标准,要符合部颁(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和各单位自定的有关试验的规定。

七、设备的验收管理制度

验收工作应检查各设备的技术记录的质量标准是否合格、图纸资料是否齐全、设备现场是否具备投入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等,在变电所运行人员接到上级有关领导和调度员的命令后,即可操作设备,将其投产,根据情况有时还应安排试运行阶段。

八、变电所的技术管理

(1)变电所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①建立技术管理制度,明确专责人或兼管人员;②备齐本所应具备的有关部颁规程、制度、规定、导则等技术标准,使工作有章可循;③做好技术资料的建立、收集、整理、登记、造册,以指导运行工作;④建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⑤根据现场实际的需要,及时报请主管单位组织修编现场运行规程;⑥组织运行人员学习各种规章制度,熟悉并理解条文的内容,提高执行规程学习的自觉性。

(2)变电所应具备有关技术资料:①技术图纸:变电所应具备地区电力系统一次接线图,本所一次系统接线图,全所平面图和断面图,有关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展开图和安装图等有关图纸。②变电所应具备的指示图表:变电所应具备电气一次主接线模拟图板,设备的主要运行参数表,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定值表,变电所设备年度大、小修预防性试验进度表等有关图表。

九、变电所运行人员的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能有效地提高运行人员技术业务素质,应贯彻《培训制度》的要求。

(1)培训的目的是使运行人员达到熟悉设备、系统和分析运行状况,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能正确地进行操作和分析运行状况,能及时地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的维修技能。

(2)运行人员的培训:变电所运行人员的培训,应以岗位培训、岗位练兵为主,按照面向生产、联系实际、按需培训、讲求实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方法。

十、变电所的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是电业生产的基本方针,在生产、经营等一切活动中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并为此进行有效的管理。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是在所内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各级管理网络,做到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层层把好安全关,充分实现安全的目标管理和分级管理。

安全责任制包括:变电所所长的安全责任制;值班长的安全责任制;安全员的安全责任制;值班员的安全责任制。

(2)开展安全活动:变电所的安全活动是班组进行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其目的在于对全所成员进行经常性的和系统性的安全思想、安全技术教育,提高职工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十一、结束语

变电所作为电网的基本组成单元,其运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电网的安全稳定,影响着电网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电网设备的科含量不断提升,只有实行变电运行管理的标准化,建立一支知识全、技能强、素质高、业绩好的变电运行队伍,才能为变电所的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打下基础。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保障企业的各项生产任务顺利开展,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篇6

关键词: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发展;人才培养

现代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全世界范围内看,其重要标志便是电气自动化,而从另一个层面讲,电气自动化也标志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发展。这种生产方式避免了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就电气自动化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今后的发展。我们国家所面临的是如何快速的奔入小康社会,而科技便是发展的第一要素。作为工业科技的代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以及发展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该技术给了安全生产以支撑。文章在此基础上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战略进行了简要探索。

1发展现状

工业生产中所应用的电气自动化主要是由通讯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结合而成的一种电气工程应用技术。但应当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发展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是电器自动化基础产生的前提。

1.1影响原因

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中,电子信息技术起到了主导作用,是实现自动化的基础。电子信息的科技创新是促进电气自动化产生并飞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并且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更加智能化,提高了生产工具的安全性。在生产操作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会受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影响,同时也会反作用于电子信息技术。另外建立在接触物理条件下的自动化技术会应用到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以及晶体管。这也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其技术的进步提供的客观环境。

工业革命依赖,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之上的科技创新技术不断涌现,尤其在二十世纪后,固体电子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了工业的进步。现代科技环境为工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环境,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不同的方法以及理念能够多少对电气自动化发展予以促进。

1.2现状简介

工业生产中的机器以及设备会受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影响,由于工业生产使用的设备十分多元化,主要包括执行器和传感器,另外还包括仪表和控制器。目前我国所使用的技术主要被应用于分布式控制中。电气自动化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实质是自动化系统同智能设备的一种连接,并将分支串行于总线上。电气自动化中硬件技术同信息技术管理不断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电气管理的自动化实现则是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管理方法的自动化予以实现。另外电气自动化还可以对企业的机密数据以及财务数据予以管理,通过有效的电缆串行连接,将计算机设备、控制软件以及远程站、仪表、变频器等设备有效的联系到一起。并对设备的详细信息进行采集、发送。通过中央控制器对信息的分析,企业可以对生产中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并确保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准确的生产状况。

2发展展望

2.1有效节约成本

经济市场要求的是高效率、高性价比,市场的竞争促使了每个行业都在寻找能够令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如何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增加营利,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不倒,这是企业人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很多厂家开始将目光转向更加便捷可靠高效的pC控制技术,很多生产厂家在其日常的生产经营中,通过应用不同层次的电气自动化设备降低了维修操作的难度,同时提高了可靠性和生产效率,有效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并对产品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现代工业环境要求下,工业pC机将会逐步的替代ipC成为工业控制系统的基础设备,这会大大降低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成本。

2.2系统具有通用性

电气自动化本身便是需要应用到工业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因此其需要具备大范围的可应用性。通过使用通讯网络,实现对工艺流程的有效控制,并对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行管理监督。电气自动化系统需要对区域内企业的整体网络结构予以控制,并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到准确的数据,用以对整体规划予以把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从每一个有效端口都能够在系统内进行数据传输以及信息的交流。

2.3专业性

我国目前的电气自动化企业清晰的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大趋势。同时,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具体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要注意相关专业工作,必要时我们都制定了严格的专业训练。要充分发挥对客户的重要性,强调安全,提醒他们现有的安全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成本来达到他们的合适的安全生产企业的解决方案。在专业知识为导向的基础上,对操作人员更深入地了解的安装,维修操作系统。如果突然出现操作错误,或在恶劣的环境下运行和维护系统、专业生产经常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损失降到最低。

3专业人员的技术培养

电气自动化应用是工业的又一次变革,其开始融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培养和造就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工程应用能力具有电气工程专业人才,是我国自动化发展应该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3.1目标

所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培训目标之后,再设定培训计划,将更有利于教学与训练的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和良好的教学计画、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建设是人才的重要保证。

3.2培养计划的制定

我国企业中由于更多的注重生产的最终结果,以及效益的大小,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很少为大学生提供训机会,而大学生在适应性以及创新性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在其专业的技术知识,以及对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工程的理论了解的基础上,若是结合实际的应用操作,会有效培养出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因此制定出有效地培养计划也是我国机电自动化在技术应用以及发展创新工作上应当重视的内容之一。通过针对性的实验、培训以及课程的安排等,结合毕业设计、课外参与活动等方式,培养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4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促进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在现在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地人才培养、业务素质提高,用以满足现代工业建设的发展需要。我们会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学科发展的要求,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培养更多的时展要求的高质量的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希望为相关理论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红文.我国厂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8.

[2]李东娟.探研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0.15.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篇7

关键词变电;运行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131.6

1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安全运行

明确管理思想。树立结合本公司工作实际的变电管理思想。在职工中长久地坚持宣传贯彻,要使之成为全体职工的共识。结合不同的时期,提出阶段性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认真实践这一思想。

安全是生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之中就是安全运行。认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这些,都是电力系统长期经过实践检验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近些年来,由于变电站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技术更新,应及时修订变电所的现场运行规程,自查并完善各种记录,利用计算机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把好自己的关口,以确保变电站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为管理的规范化提供制度基础。变电站规范化管理应该注意两点:首先要从运行值班记录抓起,要做到清晰完整、方便查询。其次要把加强技术管理作为运行管理水平升级的根本,为设备升级改造,技术改进提供依据。

班组不但要强调熟悉安全规程,更应注重规程的掌握和正确运用。值班质量关键是认真监屏、巡视设备、交接班的检查、班上的检查、值班人员的精神状态等等。值班质量提高了,事故处理自然就能灵活快速,倒闸操作准确快捷。因为心中对本站运行方式、负荷情况、设备性能等了如指掌,自然能有效地组织处理。事故发生时就不会手忙脚乱,在现实变电运行工作中,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事故异常处理,都要求值班人员集中精力,勤于思考,每一次操作必须准确无误,都要认真执行“两票三制”,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避免误操作,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变电运行的培训管理

企业管理者的支持。在电力企业中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需要企业管理者的大力支持,需要企业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具体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

编制合理的培训计划。现有的变电人员培训出现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合理而切实的计划,而要做出一个合理的培训计划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科学的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工作分析是通过系统全面的信息收集手段,提供相关工作的全面信息,以便组织进行改善管理效率。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其分析质量对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是编制培训计划的基础工作,通过准确的工作分析和科学的岗位评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了解变电运行人员培训需求,“点单”式培训,准确的了解运行人员的培训需求正式编制是有效培训计划的前提条件。

有效的绩效考核。通过对员工比较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知道员工在哪些方面已经达到企业的要求,哪些还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据此便可以有的放矢,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培训效果评估。公司应组织培训班,加强员工技术培训,定期开展技术讲座和规程学习,使变电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职责范围内的设备现场布置、系统连接、结构原理、性能作用、操作程序,并具备设备的简单维护、保养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应变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对培训满意度、培训方式、培训课程、培训成本等方面的评估,为有效制作下一次的培训计划提供可靠的保证。

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各种学习班、轮训班。随着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管理思路的应用,上级主管部门往往要举办相应的培训班,适当选派一些有基础和责任心较强同志参加学习班,让他们把新技术,新思路带回,再给全体职工进行讲课,使变电站培训工作始终与企业整体工作接轨。

3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每月制定具体可行的月工作计划,并按时完成。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巡视制度、设备验收制度、缺陷管理制度等,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保证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建立健全设备技术台账,掌握设备的原始资料和运行资料,积累设备的运行和管理经验,加强对变电站薄弱环节的管理,加强运行设备的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

抓好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工作。

抓好运行分析工作,理顺运行工作思路。变电站运行分析工作是对变电站出现事故异常、两票执行情况、设备重大缺陷及每月生产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查找问题,制定相应对策的重要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对变电站一个月内工作的总结,做好此工作即能从技术上找出设备存在隐患,保证设备安全,又对管理上、制度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及时进行改正完善。

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思想培训教育,用黑板报、安全标语、事故教育录像、事故快报、安全简报等手段和安全活动、安全形势分析讨论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运行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坚持不懈地对值班员进行爱国、爱公司、爱站的引导,要使他们时时刻刻把自己放在主人的位置上,以主人翁姿态对待工作。开展各项变电站的民主活动,就是让大家一起来管理和治理变电站,使值班员的各项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和实施,为安全生产献计献策。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罚机制,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通过量化、细化,使各项工作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岗位都有一套完备的责任制和奖罚细则,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激发运行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心。

5强化变电值班人员的专业素质

根据变电运行实际工作的经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以个人主动提高为主,单位组织培训为辅,分层次、结合实际来进行。同时,教育和引导职工学会善于总结、善于吸取教训、加强个人修养。变电运行人员要认真贯彻变电站运行管理制度,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处理各种电气事故的能力,缩短处理事故的时间,并确保变电设备安全运行,认真执行各种规程制度,控制工作中的危险点,避免事故的发生。变电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如果每个值班人员工作得力,发挥出色,各变电站实现了自己的安全生产目标,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就得到了保障。

6结论

变电运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随着计算机、通信、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等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变电运行中,严格遵守各种安全制度,是防止变电运行事故的有效措施。这就要求变电运行人员要认真贯彻各种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自身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熟练掌握各种电气事故发生时的流程和处理能力,从而杜绝各类电气设备事故的发生,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贴

参考文献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篇8

一﹑培训目标

1.    理论知识

根据《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国家技能鉴定规范》为依据,通过培训,使培训学员掌握焊工基础知识、电弧焊、气焊以及气割等知识的基本原理,焊工的安全知识,提高学员安全防护意识。

2.    技能操作

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通过培训突出专业操作技能,使培训对象对金属材料的焊接与气割有一定的操作水平,能掌握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和规范意识,提高学员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培训时间

总课时24 理论课时 6 技能课时16机动课时2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一)理论知识部分

1.    焊工基础知识。

2.    焊接过程中,焊接与切割的防火防爆的规范措施。

3.    金属材料的一般知识。

4.    焊接工艺的基础知识。

5.    气焊、气割、电弧焊等主要设备的性能和基本原理。

6.    焊炬、割炬、电焊钳等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参数。

7.    电焊条焊炬参数的选择方法。

8.    焊炬缺陷产生的原因和焊接质量的检测基本方法。

9.    安全用电和电工基础知识。

10.特殊焊接作业安全作业技术。

(二)实际操作技能

1.    气焊,气割大焰调试的方法。

2.    焊接设备的调试方法。

3.    焊条,电弧焊在各种位置下的焊接方法。

4.    化工原料容器以及管道的焊补方法。

5.    设备接地与接零的方法。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篇9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办学模式高技能培养

一、发挥五年一贯学制优势,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自然衔接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迅速且相对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强弱电相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是“宽口径”专业。据调查,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将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而江苏省的加工生产企业更多,电气自动化高职高专人才需求数量更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这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及专业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特点,在对江苏地区各类相关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全面分析职业岗位对高职学生专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准确制定了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实现了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自然衔接。

中职培养目标(我校):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电气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以及供用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的中等电气技能人才。

五年制高职培养目标(我校):

培养面向电气自动化行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具备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营销和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年制高职培养目标(××高职院):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控制基本理论,掌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分析和常用生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能力的技能型和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从上述三个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晰看出,中职的培养目标是中级技能型人才,突出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注重的是一线的生产实施和组织。考虑到江苏电气企业生产的实际,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技术、生产管理人员的匮乏,可适当担负一些质量检验工作,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五年制高职非常明确地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并适当提高了技能操作的技术含量,学生能担任一定的生产设计工作,通过较长时间的综合训练,更加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目标;三年制高职相对目标定得更高,接近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由于学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只能是具有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所以定位于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综上所述,由于五年制独特的学制优势,使得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现实,我校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高级工证书的获取率接近90%(前提是获得中级证书、间隔两年),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二、强化中高职课程的沟通与衔接,统筹安排,避免教学内容的断层与重复

我们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究了电气自动化领域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建立了以技术体系为主的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体系。即:专业基础理论类课程模块实行课程综合化;专业技术类课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课题化或项目化);技能训练类课程模块实行项目化。统筹规划五年一贯制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有效避免了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断层和重复现象。

中职开设的主要课程(我校):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英语、电机与电气控制、pLC、电子CaD、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工厂供电、钳工实训、电子实训、电工实训、电机拆装实训、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考级、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五年制高职开设的主要课程(我校):

专业基础理论类课程模块:机械常识、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基础;专业技术类课程模块: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编程及应用技术、单片机接口及应用技术、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组态控制技术、电气制图及CaD技术;技能训练类课程模块:钳工技术训练、电工工艺与技术训练(含电工测量)、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电气传动及调速系统实训、维修电工中高级实训、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三年制高职开设的主要课程(××高职院):

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机械制图、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电子设备结构工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检测与转换技术、调速技术、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英语等专业课程。

分析以上课程设置情况,中职与三年制高职有接近70%的课程是重复的,而且有许多内容完全相同。而五年制高职采用五年一贯制统筹设置课程,按照工作任务和生产流程组织教学内容,有效避免了中职与高职衔接中的重复和断层现象,并且增加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内容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得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另外,五年一贯制高职若与三年制高职相比,则更具有效性。我校五年一贯制课时总计为5484学时,其中公共文化课学时为1330学时,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时为2080学时,选修课时为614学时,企业实践课时为1310学时,毕业设计课时为150学时,入学教育与军训课时为60学时。从课时分配情况来看,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不弱于普通专科,而在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方面则明显强于普通专科。

三、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训实践,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根据五年制高职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构建的要求,我校坚持“高水平、高起点、高技能”的原则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以满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必要途径,通过实训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很快适应电气自动化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我校建立了由辅实践课程、专业基础实践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及实习制作实践课程等四个系列构成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第一系列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编程能力和使用计算机作图能力,为后续课程提供一个良好的操作平台;第二系列的实践课程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践基础,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初步掌握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在实践中了解、认识、理解各类电子、电气元件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具备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达到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第三系列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面对问题独立思考、制定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较高水平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能力,达到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第四系列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制作等实习实践课程,是根据就业岗位及企业需求,制定相应的实习任务书,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个过程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的能力,并由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写作科学报告的能力,通过毕业实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篇10

关键词: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海事局文件电子电气员培训与教育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航运安全、低碳航运和海洋环境保护现已成为国内外发展现代航运的基本要求。船舶正朝着电气自动化、智能化、大型化、现代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包括信息技术(it)在内的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深入,打造能适应现代化船舶专业技术高、实操能力强的高素质船员队伍,培养一流航运人才已刻不容缓,因而对船舶电子电气的管理人才培训与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

1现任电机员过渡期培训考试的实施办法

2010年1月召开的StCw分委会第41次会议,形成StCw公约和规则的修正草案。该修正草案于2010年6月21日-25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StCw公约缔约国外交大会上获得通过。该修正案称为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于2012年1月1日生效。

在修正案的“总则”和“轮机部”的内容中,首次提出了“电子电气员适任证书”的说法,并规定了新增电子电气员发证和适任资格的强制性最低要求。电子电气员不是原先意义上的“电机员”或“电报员”。“电子”与“电气”两者都属于“电”的范畴,但目前“电子”主要处理量化的数字信息,其工具是计算机。船用电子设备的原理、操作、测试与维护(包括故障诊断),与常规的电气设备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在数字信息采集、无线传输与网络控制领域。电子电气员应掌握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综合驾驶台系统(iBS)、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船舶局域网、机舱数据检测系统、电子主机及数字调速器等船用电子设备与系统相关知识与技术。

国家海事局2011年12月颁布了《关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过渡规定的实施办法》,文件明确规定了需要进行电子电气员过渡期适任培训和考试的对象:

(1)持有交通运输部于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考试发证规则》(简称“87规则”)电机员适任证书;

(2)具有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船员,“11规则”生效前10年内在船舶上实际履行电机员或电子电气员职责满24个月,由公司出具任职证明材料。

这两类人员经过补差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并在考试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航区的电子电气员的适任证书。从文件中可以体会到“实施办法”既顾及了现任电机员向电子电气员的过渡,同时又缓解了航运企业对新设电子电气员的需求,以实现平稳过渡。

2对过渡期电子电气员适任培训教学的思考

按照国家海事局颁布的《关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过渡规定的实施办法》,文件指定了电子电气员过渡期适任培训纲要,分为补差培训理论项目内容及课时、实操培训课时两大部分,其具体内容为:

2.1船舶通信与导航系统

《马尼拉修正案》中明确规定了电子电气员的主要职责是包括GmDSS设备在内的船用电子、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诊断、处理。由于电子电气员负责通导设备的维护、保养,从而避免了通导设备过度使用而缺乏养护的尴尬局面。

对于目前的电机员而言,“船舶通信与导航系统”是充满挑战和迫切需要知识更新的内容,也是电机员过渡到电子电气员最生疏的环节。国家海事局在“电子电气员过渡期适任培训纲要”中,把“船舶通信与导航系统”的补差培训理论课时安排为64学时,是五项内容中学时最多的一项。

2.2船舶电气(高压电力系统、电力推进、变频器)

1.高压电力系统

目前,高压电力系统已经成为6000teU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20万吨以上油轮、超大型散货轮、豪华型邮轮、电力推进船(如LnG船、海洋工程船、钻井平台)等的标准配置。如何保障安全被视为高压系统最重要的问题,高压电力系统的安全措施较之低压电力系统要严格得多。安全使用高压电力系统是船舶管理人员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培训,学员必须掌握船舶高压电力系统的安全操作和管理,正确地使用高压配电盘(6600V)上的真空断路器(VCB)、日用变压器高压侧与低压侧开关和低压配电盘(450V)隔离开关。检修时能正确地将真空高压断路器脱离电网和进行有效的接地,熟悉打开高压开关柜的步骤与安全措施。

2.电力推进

电力推进直接用电动机来驱动船舶螺旋桨,可以避免内燃机机械推进存在的噪声大、调速范围小和机动性差等缺陷,具有调速范围广、驱动力矩大、易于正反驱动等特点。由于采用吊舱式电力驱动机构,驱动电机直接置于船体外,因而能有效地减小机舱面积。吊舱式推进器能360度旋转,可以满足任何方向需要的推力,电力推进船舶在设计制造时,舵和侧推器都不用考虑,从而可以节约造船成本。目前LnG船、海洋工程船、钻井平台等船舶都采用电力推进,能够灵活方便地操纵船舶。

在电力推进知识的补差培训教学中,必须突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推进器型式与结构、推进电动机种类及控制、推进系统的变频装置和电力推进自动电源管理系统(pmS)主要功能等内容,为不远的将来迈入全电船舶时代奠定基础。

3.变频器

变频技术在现代化船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如船舶电梯、海水泵、电力推进等。变频器的类型包括交-交变频器、交-直-交变频器,可以根据船舶实际需要选用。在教学中应结合实操使学员掌握变频器的基本使用和日常维护。

船舶电气补差培训理论课时安排为36学时。

2.3船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