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产的重要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0:12

绿色生产的重要意义篇1

[关键词]绿色工联主义;社会正义;环境政治;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D411.4;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48(2015)03-0067-07

[作者简介]郭志俊(1980―),男,山东寿光人,法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环境政治、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山东济南25001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绿色变革视角下的国内外生态文化重大理论研究”(12aZD074)的阶段性成果。

title:GreenSyndicalismanditsimplicationforChina’s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

By:GuoZhijun

abstract:inresponsetoenvironmentproblems,greensyndicalismasared-greenvisionemphasizesthatsolvingenvironmentproblemsneedstochangecapitalismfundamentally.itopposesproductivismandconsumerismand?underlinestheimportantrolethattheworkingclassplaysinthesocialgreentransformation.theseideascanofferenlightenmentforChina’s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inordertopushforwardour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weshouldtakeadvantageofthesuperiorityofsocialism,advocatemoderategrowthandmoderateconsumptiontochangethetraditionalmodeofproductionandlifestyleandextenddemocracyatthegrassrootsleveltoreinforcepublicparticipation.

Keywords:greensyndicalism;socialjustice;environmentalpolitics;ecologicalcivilization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最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环境运动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许多理论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认识视角出发,对环境难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等进行阐释,形成多种生态文化理论流派,绿色工联主义理论就是其中之一。就中国而言,面对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我们在应对环境难题时虽然不能照搬西方的生态文化理论与实践经验,但如果能够对其中所包含的某些真理性因素进行分析和借鉴,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绿色工联主义的内涵

绿色工联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生态文化理论与实践流派。顾名思义,它既是绿色的又是工联主义的,是工联主义话语和实践的绿化,或者说是包含了生态关切的工联主义。正是因为包含了生态关切,它才具有新颖性。而工联主义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工会运动。工联主义这一术语源于法语词汇“syndicalisme”,也可译作工团主义。“与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不同,工团主义是从一个现存的组织开始,然后发展到适合于它的观念来。而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从观念开始,然后再发展出作为其载体的组织来”①。工联主义意味着通过激进的、革命的方式而非集体商谈的方式将劳工组织起来资本主义社会②。可见,绿色工联主义关注劳工运动与生态运动的聚合,涉及“红”与“绿”的关系,是一种超越劳工与生态学之间对立的红绿观点。戴维・佩珀(Davidpepper)指出:“向无政府工联主义传统的转变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环境主义远离其自由主义倾向。”③尽管红/绿联盟从传统上看很成问题,但鉴于劳工运动和生态运动在策略和风格上的相似性,佩珀相信二者的联盟是可行的。

绿色工联主义是渗透着激进生态学思想的工联主义实践发展的结果。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环境运动的兴起,工联主义话语和实践开始绿化,出现了具有绿色工联主义特征的实践。20世纪70年代初,澳大利亚建筑工人工会推动了多达49个“绿色禁令”活动,阻止了许多建设项目对绿色空间、历史性街区和工人社区的破坏,从而保护了大量的林地和公园④。1997年澳大利亚环境分子和工会成员成立了一个名为“地球工人”(earthworker)的工会环境团体,但在受邀介入奥特韦山脉协调原始森林环保分子和林业工人之间的冲突时,该组织受到了破坏⑤。20世纪80年代,英国基层船员联合抵制向大海中倾倒核废料。在巴西,橡胶采集工与环境分子联合反对大规模砍伐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⑥。20世纪90年代,在法国和西班牙初出现了有关绿色工联主义的讨论。在美国,“地球第一”活动分子朱迪・巴里(JudiBari)尝试建立劳工/环境联盟,促成保护面临清除厄运的原始森林。

加拿大学者杰夫・尚茨(JeffShantz)将欧洲和北美等地出现的劳工与生态学合流的现象称为“绿色工联主义”。具体来说,绿色工联主义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和意识形态层面。绿色工联主义的意识形态或理论基础,实际上是一种无政府主义,但并不是极端的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而是摒弃了极端自由主义的无政府工联主义。二是实践层面。绿色工联主义的实践,就是要通过直接行动打破“要工作还是要环境”的艰难选择,结束环境主义者和工会独立作战的状况,实现激进工会运动与环境运动的聚合,同时保障就业并保护环境,或者说建立起劳工/环境分子联盟。

二、绿色工联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尽管此前已经存在绿色工联主义特征的实践,但“绿色工联主义”这一术语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其标志是马克・考夫曼(markKaufmann)和杰夫・迪茨(JeffDitz)于1992年在《自由劳工评论》(即后来的《无政府工联主义评论》)上发表了《绿色工联主义》①一文。此后,加拿大学者杰夫・尚茨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绿色工联主义的研究成果②。此外,绿色工联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还有格雷厄姆・珀切斯(Grahampurchase)、达纳・m・威廉姆斯(Danam.williams)、朱迪・巴里等。根据他们已出版的著述,可以将绿色工联主义的理论观点概括如下。

(一)生态危机的根源

绿色工联主义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有的环境问题都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化密切相关。杰夫・尚茨曾指出:“工业主义的大规模生产技术不可能与生态可持续性相协调,因而终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社会的激进变革是必要的。”③当然,正如杰夫・斯坦因(JeffStein)所指出的,社会的激进变革并不意味着“原始主义”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通过消灭工业和先进技术来实现社会的生态学重建。否则,结果就是大规模的饥荒、采伐、甚至更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并出现大规模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在此基础上,斯坦因又进一步指出,与其将不可持续的资本主义经济概括为“生产主义”,倒不如称其为“消费主义”。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本主义鼓励商品和服务的过度消费。每个房间都有电脑和电视,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一辆汽车,有若干双鞋子和两处房产,尽管这样的充裕生活会带给人们很多便利,但这些生活消费品在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买不起这些奢侈品,然而他们却要长时间地工作并承受因他人的过度消费而带来的环境恶果④。

可见,绿色工联主义反对大规模、集中化的批量生产和过度消费。格雷厄姆・珀切斯曾指出:“绿色工联主义提倡通过生态友好的手段,用社会必需的生产来代替利润驱动型的资本主义生产。”⑤也就是说,生产必须围绕人类和生态的关切而组织起来,而不是为了资本积累和扩张的贪婪要求。绿色工联主义者认为:“如果生产和分配要以深绿的方式完成,那么,工人就必须停止由市场导向的为资本主义精英而进行的生产。工联主义者既不对利润感兴趣,也不对增长感兴趣,并且他们的工业观念与发达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无关。绿色工联主义者认为,克服生态毁坏依赖于为发展愉快的生活方式而共享的责任,其中,我们物种内部以及同其他物种的相互尊重关系得到培育。”⑥

(二)绿色未来的构想

绿色工联主义认为,未来的绿色社会将用生物区域共同体取代民族国家,但并不是完全分散的共同体。正如珀切斯所指出的,绿色工联主义关注重构生活空间的可能性,以便更好地与当地的生态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回归不再存在的荒野①。由工业主义所引起的创伤需要许多关注,而生态修复的行为是社会行为,不能简单地通过提及自然而轻易得到。绿色工联主义者赞成围绕地理区域的轮廓建立“住所”,反对民族国家的边界,而后者蔑视以地形学、气候、物种分布或排水系统为标志的生态边界。绿色工联主义者意识到同生物区域主义主题的密切联系,呼吁用生物区域共同体取代民族国家。对于绿色工联主义来说,这些共同体可以构成同地方生态要求相关的社会关系,排除遥远的公司实体的、等级制的参与。地区共同体成为社会/生态认同的背景,但这并不意味着建立完全孤立和分散的地区共同体,而是以去中心化的、草根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地区性的或联邦式的社会关系,建立联邦式的共同体。生态活动分子帮助工人培育地区性的、基于共同体的生活方式。绿色工联主义鼓励人们扩展和联合个人行动,例如拯救公园或清理河道,其中,他们已经作出保护地方生态系统的地区性努力。只有通过这些协调一致的以共同体为基础的反对公司额外掠夺的生态防御,变化才会出现②。

可见,绿色工联主义认为生态防御应当开始于地区层面:住所、工作场所以及邻近街区。而且,它主要存在于国家之外并自立(self-reliance)。实际上,“邻近社区”作为排他主义政治发展的背景重新出现。因此,绿色工联主义话语极力主张人们认同本地的生态系统,并且致力于通过那些已发展起来并适应特定生态特征的工业和农业实践保护这些地区。围绕相互联系的地域特征的绿色重建被视为非等级的,因为任何地区都不可能在生态方面宣称对其他地区拥有主导地位③。

(三)绿色变革的策略与依靠力量

绿色工联主义认为,在走向未来绿色社会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力量不能被忽视,应当建立“劳工运动”与“生态运动”之间的联盟。绿色工联主义者关注当前的生产者在哪些方面适合变革的多重任务――文化的和生态的。他们认为,激进生态学话语不可能再忽略生产者,考虑到两者持续的互动,他们或者是同盟或者是敌人。绿色工联主义认为,人们作为生产者而非既定敌人的身份可能表现出对工业主义的反对,这种观点在激进生态学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工人理解变革的利害关系而非保持现状。杰夫・尚茨等绿色工联主义理论家设想把工人联合起来废除工厂体系,废除其中的工作、等级体系和严格管制。绿色工联主义者认识到生态学与工人建立密切关系,对于抵制、挑战甚至终止资本主义“巨型机器”至关重要。如果不能成功地发展同工人的联系,那么,即使最深思熟虑的生态图景也站不住脚,因而激进主义也只是局限于纯粹的乌托邦。要破坏现存的工业资本就要求工业工人的参与,任何民主的激进表达都意味着工业工人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绿色工联主义者意识到,将工人排除在外意味着对生态毁坏的极权主义回应④。

劳工运动与生态运动的联盟不仅必要,而且也存在可能性,因为二者有共同的基础,可以相互促进。例如,两者都揭露了不公平的权力关系,并致力于建立新的社会秩序①;两者共同关注环境方面的社会不公,其中,穷人消费少却承受更多的环境污染之苦。也就是说,社会不公实际上包括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环境运动可以推动劳工运动的绿化,因为在过去人们一直将劳工运动看做是物质主义的。鉴于两者的共同关切,绿色工联主义认为劳工斗争与环境斗争密不可分。在走向绿色未来的过程中,建立劳工/环境联盟的意义重大。正如生态社会主义国际网络创始成员伊恩・安格斯(ianangus)所言:“生态斗争的命运与作为一个整体的阶级斗争的命运密切相连。长期以来,新自由主义试图通过孤立、给予其领导人和组织以权力来削弱劳工运动,也削弱生态的反抗力。但今天,新自由主义已经名誉扫地,其金融和经济结构更是一团糟。人们日益认识到深刻的经济变革是必要的。生态运动家与工人、当地积极分子、世界各地的反帝运动者携手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使得经济变革的中心转移到生态上来,而这正是当务之急。我们可以共同为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是一件不容易且不会很快完成的事情,但我们携手就能够做到这一点。”②

三、绿色工联主义理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任何一种生态文化理论都不是完美的,都不可能提供应对生态难题的完全灵验的处方。绿色工联主义理论也是如此,它立足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既有积极意义,也有不足的一面。但它对生态危机根源的分析、对绿色变革主体和策略的阐释等都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发挥社会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优势

绿色工联主义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的本质是反生态的,资本的全球化使得环境危机日益成为全球性危机,“工人和环境都不会从全球化过程中受益。”③因而,终结资本主义制度对于社会的绿色变革至关重要。相对于资本主义而言,社会主义理念有着更多的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可以对资本与市场的扩张本性与经济理性本性进行必要的限制,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应有内涵④。绿色工联主义还指出,反对资本主义并不一定就是支持生态的。或者说,它在反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也反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大规模生产。社会主义本身并不能保证生态文明的自动实现,因为在实践中,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也造成生态灾难。在应对环境难题时,作为资本主义替代性选择的社会主义,不是传统的社会主义,而是新型的生态化的社会主义。就环境关切而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超越。所以,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念。党的十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①。

(二)变革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绿色工联主义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这些理念与生态可持续性是不相容的。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就需要变革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倡适度增长、适度消费的理念。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所指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不局限于“种草种树”“末端治理”,而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②。当然,适度增长并不是一般地反对经济增长,不是回到原始状态,也不是通过简单地消灭工业和先进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适度增长意味着考虑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包含生态关切的增长,而不是一种反生态的增长迷恋。或者说,生产的产品数量不是越多越好,生产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够了就行”③;“用社会必须的生产代替利润驱动型的生产”,“生产围绕人类和生态的关切来组织,而不是从属于资本的贪婪”④。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以“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为特征的、目前仍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从追求经济的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高,从粗放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2014年5月,首次提出“经济新常态”的概念,用以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描述中国经济新的阶段性特征。指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特点体现在“增长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⑤等方面。“经济新常态”传递出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信号。

我们还需要建立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反对消费主义。过度消费或消费主义的盛行会导致资源的极大破坏和浪费。而中国的传统消费模式恰恰是以资源的巨大消耗为代价的。因此,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构建适度消费的模式,将生态作为消费的重要考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消费主义的基本信条是:“人生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消费,就在于尽可能多地占有科技含量高且包装精美的物品(商品),或享受尽可能高档次、高品味的商业服务”,“消费主义是从属于‘资本的逻辑’的意识形态”,“几十亿人按消费主义指引的方向生活是极度危险的。地球生态系统不能支持几十亿人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⑥反对消费主义,就是要在全社会提倡“要舒适不要奢侈、要消费不要浪费”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⑦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人们消费的动因是真实的需要而不是欲望或贪婪,“个人消费受到个人生产能力――例如个人的创造性――的控制,而非来自大众广告的歇斯底里”。相应地,“人们会运用自由时间进行创造性劳动,而非从事单调的、非必须的奢侈品的生产”⑧。

(三)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绿色工联主义理论关于绿色变革的策略指出,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忽视,劳工运动和环境运动的结合对于绿色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发展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营造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孤立的,环境正义与社会正义密切相关,所以,我们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去,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离不开其他方面的推动。就中国而言,传统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①,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差异和矛盾仍然存在。比如,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劳工阶层是工业化生产的直接参与者,这决定了他们是环境破坏的直接施动者,同时又是最直接的受害者。相对于环境关切而言,“劳工阶层的首要关切是物质利益,难以主动吸纳一种自觉意义上的环境主义向度”。与此同时,“中国的环保组织和团体很少提及污染企业中工人环境权利的维护及受到的侵害问题”②。劳工阶层和环保团体还远未形成推动绿色变革的合力。

绿色生产的重要意义篇2

论文关键词:物质主义;集体主义;计划行为理论;绿色消费行为

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价值观、环保态度、环境知识等等。其中,价值观是个人或实体所期望的超越情景的目标,这些目标的重要性有差异,能够作为个人生活或其它社会实体的指导原则。价值观对人们绿色消费行为时具有指导意义。学者们关于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较多研究(Schwatrz,1994;Homer,1988;Follows,1999;Chan,2001),大多数侧重研究集体主义价值观、内部导向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而关于物质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及融人计划行为理论进行的研究则较少。

一、物质主义和集体主义

物质主义定义为:“全心沉迷于追求物质的需求与欲望,导致忽视精神层面的生活方式,对物质的兴趣完全表现在生活方式、意见及行为上”(Belk,1986)。换句话讲,物质主义是“消费者对获取和拥有物质财富所持有的一种价值观”。Belk对物质主义的维度研究中,将物质主义分为三种特性,其为占有欲(possessiveness)、心胸狭窄(nongenerosity)和妒忌(envy)。而在Schwarz(1992,1994)看来,集体主义社会就是公共社会,其特征是社会身份、共同承担义务和社会期望。在集体主义社会里,社会组织(团体经过集中,形成了共同的命运、共同目标和共同价值观)、个人是社会小成分,组成可供研究的组织结构。如果将个体价值观体系的结构按两个方面,即自我提升价值观(如成就、享乐和权利)和自我超越价值观(如集体主义、利他主义)。物质主义则属于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提高的生活价值观,它容易与其他强调集体主义(普世、仁慈和宗教)导向或自我超越的生活价值观产生冲突。在此研究基础上,william等(2005)对物质主义与个人其他价值观之间关系进行了跨文化的研究。结果显示,物质主义和个人价值观中自我超越(如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呈负相关关系。

物质主义价值观在某些国家表现的十分突出,且物质主义带来不良后果尤为明显。目前东亚国家的文化中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价值观,然而伴随各国经济的对外开放,这些国家也遭受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侵袭。因此,有必要远离物质主义,将自身的价值观引向集体主义的精神层面上来(aric和James,2002)”。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人趋向于通过追求更多的物质来提升自身地位,而宗教价值观把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放于首要地位,强调节俭,它正好与物质主义价值观冲突(mark和william,2008)。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人们作为消费者是一个物质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结合体,他们在作出消费决策,内心是十分复杂的,而不简单受那种价值观的引导。因此,将物质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一对矛盾的价值观来研究,物质主义和集体主义(自我超越价值观)发生冲突并共同影响消费者的决策选择。

二、价值观(物质主义、集体主义)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过程

研究者已经证实了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有影响,Li(1997)发现集体主义导向对中国香港消费者的绿色产品信息搜寻和实际绿色消费行为有显著的直接影响];Larouche和Barbaro(2001)以美国北部消费者为例,研究了价值观与消费者溢价绿色消费意向之问的关系,发现只有集体主义和安全感两个价值观对溢价绿色消费意图有显著的直接影响。目前学术界主要是将环境态度、环境信念及个人规范作为中介变量来研究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价值观(物质主义、集体主义)通过环境态度影响绿色消费行为

西方研究者根据合作、帮助以及个人是否考虑组织目标等方面对集体主义进行了测量;他们对东方国家中集体主义导向的测量,表明集体主义作为一种东方传统文化价值观,反映了群体导向、和谐性质以及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在这些研究中,集体主义导向包含了群体目标优先、感知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和他人一致。集体主义(如普世价值、f_爱与宗教)和环境态度呈正相关关系,因为他们反映了集体的利益、对他人提升的关心、自身利益的自我超越和赋予生活意义,亦即集体主义价值观影响他们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具体评价。mcCarthy和Shrum(1994)研究表明,消费者集体主义价值观对再循环利用行为的评价有显著影响,这种对再循环利用的积极的评价直接影响再循环行为。这一过程巾,集体主义通过再循环态度对再循环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价值观对具体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一般通过具体的环境态度调节,当涉及普遍意义上的绿色消费行为时,学者们引用了环境关心的概念。Kilbourne和pickett(2008)研究物质主义价值观与绿色消费行为关系时,发现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影响个人的环境信念,进而环境信念又对环境关心产生影响,最后环境关心对个人的绿色消费行为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作用。

因此,价值观通过态度这一中间变量对绿色消费行为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般的环境态度和具体的环境态度,至于选择哪种态度来测量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根据学者们选择的具体的绿色消费行为而定。从价值观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结果看,物质主义价值观产生对绿色消费行为的消极的评价,最终不利于绿色消费行为的实施;而集体主义价值观产生对绿色消费行为的积极的评价,促使积极的实施绿色消费行为。

(二)价值观(物质主义、集体主义)通过环境信念、个人规范影响绿色消费行为

环境行为领域对“环境态度”的研究更偏重于考查“个体对环境和环境问题持有的普遍态度”,即考查一般层面上的态度。相关的环境态度概念,还包括环境信念、环境意识、环境关心、环境情感等等。这里环境态度变量亦指环境信念,环境信念受个体的价值观体系影响,它包含行为后果的意识和责任归属,信念再影响个人规范,个人规范是在特殊情境下对特殊行动的自我期望。个人规范来源于内在化的价值观,这种内在化规范是建立在对行为结果的意识反映和评价的基础上。

学者们研究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时,更多的是研究一般性的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一般性价值观的选择大多采用Schwatrz(1992)对价值观的分类方法,即将一般的价值观划分为两个方面:自我提升价值观和自我超越价值观,自我提升是个人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自我超越则是个人超越自身利益,强调他人的利益;william等(2005)对Schwartz价值观划分方法进行了验证,将物质主义归于自我提升维度下,而集体主义属于自我超越范围内。学者们研究一般的价值观(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为我们研究物质主义和集体主义对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因此,自我提升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有负向影响说明物质主义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有负向影响,自我超越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有正向影响说明集体主义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有正向影响。nordlund和Gar.viii(2002)验证了自我超越价值观、自我提升价值观和环境价值观(以生态为中心的价值观、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问题意识以及个人规范对绿色消费行为关系的层次模型,其中个人规范调节价值观、问题意识对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人规范受到自我超越(集体主义)及问题意识的激励,进而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影响。nordlund和Garvill(2003)进一步验证了“价值观一信念一规范”理论在减少私人汽车使用行为方面的应用,他们用路径分析方法检验价值观、问题意识、个人规范与合作意向关系这一层次模型,数据支持了假设模型:自我超越(集体主义)影响个人规范,同时义反过来影响减少私人汽车使用的意向“。Linda等(2005)将“价值观一信念一规范”理论运用到消费者对能源政策接受程度的方面,并对荷兰112个受访者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利他主义(集体主义)和利己主义(物质主义)价值观通过个人规范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三)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影响绿色消费行为

从上面分析看出,价值观通过态度、信念及个人规范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影响。但是,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复杂的心理过程,作为矛盾价值观的结合体,消费者作出决策并不是完全由哪种价值观占主导,决策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等凶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引人了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加以分析。ajzen与Fishbein(1985)将理性行为理论加以延伸,提了计划行为理论,tpB分析了行为的形成过程,首先行为决定于个体的行为意图;其次,行为意图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所决定。tpB中除了前面提到的态度外,还包含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指的是个体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亦即在预测个体行为时,那些个体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他人或团体对于个体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发挥的影响作用。感知行为控制指的是个体知觉到采取某一行为的难易程度,反映个体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对于绿色消费行为,中国消费者的内部社会影响(如家庭)和外部影响(如朋友、邻居和亲戚)是主观规范的重要决定因素。当个体认为自己拥有的资源与机会越多、所期望的阻碍越少时,对行为的认知控制就越强,感知行为控制凶素发挥重要的作用。消费者消费决策时,行为不仅仅与态度、个人规范有关,还与个体主观规范、感知到的行为控制有关。

消费者做出消费决策时,往往存在物质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共存的现象,很难说清是哪种价值观支配他实施行为。作为一对矛盾价值观的结合体,具有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人暂时不会实施绿色消费行为,但同时集体主义价值观影响主观规范,强烈的主观规范可能迫使他实施该行为,此外,带有物质主义观的人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自信心非常强,对自己采取某一行为的难易程度也有较轻的估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采取绿色消费行为;对带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人而言,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感知采取某一行为具有困难的程度,将会遏制绿色消费行为的发生,同时,物质主义价值观使得其主观规范性很低,较低的主观规范将无助于绿色消费行为的发生。因此,消费者实施绿色消费行为还要考虑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素。

(四)自信度作为调节变量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绿色消费行为指消费领域中一切能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与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绿色购买。Vermeir和Verbeke(2008)将自信度(confidence)作为态度和绿色消费倾向之间的调节变量,自信度即相信产品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功能,如果自信度很低,消费者不会特意去购买某种绿色产品。自信度作为态度和绿色?肖费倾向之间的调节变量同样适用于其他绿色消费行为当巾,如果消费者感知自身的绿色消费行为将减少环境污染,并维持环境可持续发展,该行为实施的可能性很大。

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重视和关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烈,对绿色食品质量的怀疑态度增强。将自信度作为调节变量衡量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更能动态的、切合实际的反映消费者对现实的关注态度。如果消费者对绿色消费食品质量带有~定的怀疑态度,无论是何种价值观的消费者,实施绿色消费行为的可能性将较弱。

三、价值观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作用模型

以上的分析,价值观一方面通过态度、信念及个人规范这两个变量来影响绿色消费行为,但是现实生活当中,消费者决策是复杂的心理过程,绿色消费行为同时还受到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自信度的影响,自信度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当消费者面临两难抉择时,最终作出的决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

绿色生产的重要意义篇3

[关键词]绿色体系绿色意识黑色经济绿色补救绿色挑战

一、绿色经营的涵义

所谓“绿色经营”,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绿色经营的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经营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使用的全部营销过程都要充分考虑环境与生态利益,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

二、绿色经营的特点

1.绿色体系的全方位性

所谓绿色体系,是指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售后等各环节都以“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境保护”“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为主线,将绿色的观念贯穿于始终,而绿色经营,作为绿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其一体化特色,在目标市场的定位、新产品的开发、物流的管控、及产品、定价、分销、促销的策略等领域,都融入这一绿色理念。

2.绿色经营的可持续性

环境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绿色经营模式的发展也不可急功近利。环境的日益恶化势必激起消费者对健康生态和清洁环境的需求,于是,绿色产业、绿色产品和绿色经营便应运而生。然而一腔热血的呐喊仅仅是加速社会“绿色意识”觉醒的催化剂,减少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更多的利用可再生资源,并将“绿色进行到底”。毋庸置疑,和谐生态需要的是绿色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3.绿色观念的综合性

以规模效益为前提,并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绿色经营模式的推广与传播,实质上是生态营销观念与社会营销观念相耦合的产物。它促进了企业进一步适应消费者需求,同时也代表了企业生存发展的机理和企业行为的未来走向。

4.绿色行动的全民性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共同享用全球资源的同时,也需义不容辞的履行善待自然的义务。重污染产业的转移,资源过度耗用危机的转嫁,最终都无法摆脱“环境变质”的厄运,唯有全民性的开展“绿色行动,”用绿色去感染每一位地球人,世界才会渐渐恢复他的本色。

三、绿色经营的理论模型

传统的工业生产体系在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物质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影响整个生态界健康正常运作的“黑色经济。”黑色经济是一种“借贷式”的价值创造模式,是“营销近视症”的经济化表现。毋庸置疑,建立在这种工业文明下的传统经济学,只重视财富的积累和经济净增长的研究,完全忽视了环境的价值,不难看出,传统经济学通常是以“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具有长期不变性”作为前提假设的;很快,资源供求不平衡矛盾的日益凸显,环境质量的日益恶化,都强烈冲击着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根基,有学者称这种发展模式为“牧童经济。”对“牧童经济”进行“绿化”,即是将经济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生态经济学应运而生。它是以生态系统(包括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耦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为对象,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矛盾运动中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发展关系,揭示其在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经济关系上的内在规律性。探讨使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生态经济学特别强调经济,资源,环境效益的统一,即社会劳动和自然生态潜力消耗的加和最小化;它还提出注重生态潜力的维护与资源开发的补偿。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作为经济资产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有偿使用,通过对它们的经济评价制定对它们的使用价格,成为一种经济增长的新模式。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的经济发展仍停留在“绿色补救”阶段,人类已经有了环保意识,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的维护,然而这种维护无法从根本上走出“自然困厄,”因为从价值链末端开始的绿化行动只是对污染与损耗的埋单,并没有转变旧有的不科学的生产经营模式。因此它并不符合绿色经营的真正价值理念。所谓绿色经营,则是以经济系统中的基本元素――企业为主体,通过致力于交换过程中以满足人们的绿色消费需求,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实现自身的盈利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市场调查、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分销记忆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转变的一种新式营销模式。它克服了上述理论的种种弊端,从营销的起初环节就展开绿色经营活动,实时有效地把握和引导了绿色消费需求。

四、绿色经营的可行性分析

1.绿色经营的外驱力分析

(1)市场环境下的经济发展政策推进着绿色经营

买方市场的经济属性扭转了企业的生产营销方式,即只有找到新的效益增长点,企业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开发并销售绿色产品成为了硬道理。从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对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到八十年代的“环保崛起”,再到九十年代至今的“环保行动”,经济政策仅仅围绕着环保的主线,这也为绿色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2)政策立法的施压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经营

绿色经营的产生与发展与各国采取的相关条例规范密不可分,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严格的法律管理一方面能够制止企业销售的短期行为;另一方面,企业在规范中会渐渐自律,逐步走上正规化的绿色之路,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业竞争秩序,最终确立起行业的有形化绿色规范体系,而这种体系的有效运行对环境的改善是可以一劳永逸的。

(3)意识形态层面的“绿化”促使绿色经营成为文化主流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绿色意识在世界范围内深入人心。伴随着绿色运动的蓬勃发展,若干年前被追崇的时尚的、高消耗的、高污染的生活方式,迎来了以环保为特征的绿色生活的新时尚。

(4)国际环境的催化带来绿色经营的发展质变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企业越来越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企业的最终发展,势必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国际贸易实务中,绿色经济在强势国家的操纵下变脸成了“绿色壁垒”。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手段,若要进军国际市场,当务之急是取得“绿色认证”。这便促使众多有意角逐国际市场的企业重视自身的产品绿色化进程,同时国际市场的绿色消费需求也非常之大,迎接“绿色挑战”成为企业取得跨国护照的重中之重。

2.绿色经营的内动力分析

(1)绿色消费需求孕育绿色经营理论的形成.

关于绿色消费的内涵,迄今为止学术界和业界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易必武认为,,绿色消费的本质特征直接体现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五个方面。罗永泰(2004)认为绿色消费必须符合的原则:研究经济实惠;讲求生态效益;符合平等、人道原则及减少非必要的消费;修理旧物;提倡使用再生资源制造的产品。全球绿色消费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细分市场。顺应这一要求,绿色经营首先在企业营销实践中逐渐传播开来。绿色经营是伴随全球绿色消费兴起的一种市场营销新思维。绿色消费者是推动绿色经营的原动力,消费者是否采取绿色消费行为是绿色细分市场存在的先决条件,并直接决定着绿色经营的发展。反之,现代意义上完整的营销过程包括对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的引导和培育。一方面,企业通过对资源的有限性、生态破坏的严重性、绿色消费的伦理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诉求点的挖掘、展示和宣传,告诫人们使用绿色产品,支持绿色经营,使消费者进一步加强绿色消费观念。同时,企业通过营造绿色消费时尚,成立绿色消费组织,促进绿色产品的推广和绿色文化的广泛传播,使绿色消费成为一种受人尊敬的社会行为,培育人们的绿色消费倾向,引导和促进人们的绿色消费行为,形成有效的绿色需求。

(2)绿色经营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自然选择

现实条件下,企业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环保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基于对现实诸多因素的考虑,实施绿色经营该是一种双赢的高姿态的明智之举。首先,绿色产业(例如环保业和市场潜力巨大的绿色市场)都预示着企业可能获得极佳的市场机会及相应的丰厚利润回报;其次“污染者付费原则”使得企业不得不权衡得失,最终选择追求可获最优利润,而非最大利润,以求平稳发展。此外,一个关心环保的企业更容易赢得良好的公众形象,实现无形资产的增值,并最终获得打开国内外市场的金钥匙。

五、强化绿色管理――实现多赢

“绿色管理”就是融环境保护观念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活动之中。推行绿色管理。“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研究(Research):把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之中,重视研究本企业的环境对策;减消(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异物的排放;再开发(Rediscover):变传统产品为“绿色产品”,积极争取“绿色商标”;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保护(Reserver):积极参与社区的环境整治,对员工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绿色企业形象。企业通过绿色管理原则,建立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绿色经营管理策略,制定绿色经营方案,才能加快企业绿色企业文化的形成,推动企业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生产出满足公众绿色需求的产品,实现社会和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监督和管理企业绿色经营的实施和发展。企业只有在绿色管理原则下,才能加快向绿色企业发展,推动企业采用各种环保技术,实行清洁生产,产出符合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绿色产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营观要求企业家要有全局、长远的发展意识。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和进行生产、营销的决策和管理时,必须时刻注意绿色意识的渗透,从“末端治理”这种被动的、高代价的对付环境问题的途径转向积极的、主动的、精细的环境治理。最后,让绿色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成为生产者的经营信念,成为购买者的消费宗旨,成为世界的新生秘笈。

参考文献:

[1]王芳华张向菁:新概念营销丛书,山西经济出版社.

[2]万后芬:绿色营销,高等教育出版社.

[3]马瑞婧夏祖洋:21世纪高级营销书库,湖北人民出版社.

[4]mBa智库之绿色营销检索.

[5]叶方同:市场营销新潮流.

绿色生产的重要意义篇4

【关键词】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涵义意义现状对策发展前景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农田被大量农用的化学物质渗透,例如农药、化肥等,并通过土壤、水质等侵害到农作物及畜禽,致使食品受到污染,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由于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被过度使用,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并开展了大量关于生态农业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安全性高、无污染的食品被开发出来,我国将这一类的产品命名为绿色食品。而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蔬菜在食品中的重要性位列第二,仅次于粮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饮食健康的认识不断提升,对蔬菜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因此,加大对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推动绿色食品蔬菜的更好、更快发展。

1绿色食品蔬菜的涵义

1.1绿色食品的概念

对于绿色食品的概念,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将其理解为具有绿色颜色的食品。绿色食品主要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根据绿色食品的标准来进行生产,并经过专门的机构进行认证,并批准其使用绿色食品标注的具有无污染、优质、安全的食品。在绿色食品中,其原料产地、生产操作的流程、包装储运、食品质量是检验的重点,只有这几个方面必须要符合绿色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要求才能被称之为绿色食品。

在我国,根据产地环境、生产中化学合成物质的成分、生产加工的操作流程、产品的质量及其包装等标准,绿色食品主要分为a级、aa级两种,当前的绿色食品中a级所占的比重更多些,但将会逐渐向aa级过渡。

我国的绿色食品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对产品产地的监测,从产品最原始的生态环境中去判定其是否符合绿色产品的条件;二是注重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对产品从其在土地开始到最终端上餐桌这一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进行控制,从而有效保证绿色产品的质量;三是注重对绿色食品的标志管理,将商标的管理和质量的认证挂钩,从而对生产者进行有效的约束,更好地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障。

1.2绿色食品蔬菜的概念

绿色食品蔬菜是绿色食品中的一种,其评定的标准在绿色食品的总体标准下制定,并根据蔬菜的特点会有具体的要求,对绿色食品蔬菜的评定主要是要求蔬菜里的残留农药要比国家或者国家上所规定的标准要低。由此可以看出,绿色食品的概念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被严重污染的蔬菜来说的。

2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所具有的意义

2.1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及身体健康的需求

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肉可以不吃,但是肯定会吃蔬菜,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注重均衡合理的饮食,对蔬菜的摄取量不断提高。而且由于各地农药蔬菜频现,使得人们对蔬菜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消费需求逐渐呈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相对安全、可靠的绿色食品蔬菜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及身体健康的需求。

2.2有利于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对农业生产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蔬菜生产者为了促进蔬菜产量的提高,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这些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使得土壤受到毒害,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再加上工业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生态环境逐渐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危害的还是人类自己。而绿色食品蔬菜对蔬菜生产中的农药使用、农药残留等都有严格的监测标准,因此,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有利于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2.3可以进一步增强蔬菜行业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不断加强,我国蔬菜的进出口业务不断增多,这对蔬菜行业来说既是竞争,同时也是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蔬菜行业如果仍是只注重数量,而不控制好蔬菜的质量及其安全性,那么将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绿色食品蔬菜注重蔬菜品质的提升,促进其生产可以进一步增强蔬菜行业的竞争力,为其更好地开拓市场。

2.4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蔬菜在我国农产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产业的发展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人民对绿色食品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为农村经济开拓了另一条发展路径,这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河套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好其地理与环境的优势,积极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

3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3.1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现状

当前,随着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加大,我国绿色食品蔬菜的发展形势良好,生产面积、通过认证的品牌数量等都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产地达到标准,科技的推广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也在增强,绿色食品蔬菜的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很多农民对绿色食品蔬菜的认识还不够深,进行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意识还不够强。很多农民一听说绿色食品蔬菜的标准和要求,就放弃了。其次,虽然当前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蔬菜生产方面,土壤的肥力、病虫害的防治、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没有根本、妥善的解决办法,因此,绿色食品蔬菜发展所需要的配套技术还不够完备,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再次,当前由于监督力度和检测的手段都还不够强,市面上绿色食品蔬菜的假冒伪劣产品不断出现,这对绿色食品蔬菜的销售来说造成了影响。第四,绿色食品蔬菜有其优势所在,但由于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资源较多,耗费的成本更大,因此,其价格一般都会比较高,这使其在蔬菜市场上的优势并不明显。

3.2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发展对策

针对目前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当前,应该加大对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研究,寻找相应的发展对策。

(1)要加大对绿色食品蔬菜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绿色食品蔬菜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绿色的健康观念。同时,也要转变农民的传统生产观念,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让他们可以自觉进行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加快绿色食品蔬菜产业的发展。(2)要进一步加快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大科研及资金的投入,促进其技术和产品可以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还要组织好宣传队伍,深入农村去宣传和推广绿色食品蔬菜产业的技术与服务,为更好地提高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水平提供保障。(3)要增强监督力度,从绿色食品蔬菜商标申请到生产销售都要进行严格把关,同时,也要提高检测的技术,加大检查的频率和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的绿色食品蔬菜,从而提高绿色食品蔬菜的质量及信誉。(4)针对绿色食品蔬菜价格的问题,应该加强市场的调控,根据市场需求及规律,积极借鉴先进的经验,合理定价,促使绿色食品蔬菜可以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4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发展前景

虽然绿色食品蔬菜存在这一些问题,但是由于其生产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当前发展形势良好,前景广阔,并且其发展逐渐呈现几种趋势:

(1)产业化的趋势,虽然我国的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时间不长,但是推进产业化发展,是我国蔬菜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最佳途径,对其发展来说是一大促进。(2)国际化的趋势,随着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绿色食品蔬菜走向国际成为必然,而且在市场竞争中,绿色食品蔬菜产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也必须不断提升其品质,增强竞争力,不断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3)科技化的生产趋势,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将不断取得突破,不止在生产环节,其加工、运输、储藏等环节也将越来越现代化、科技化。(4)销售日益专业化的趋势,随着绿色食品蔬菜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其销售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建立专业化的销售网,通过连锁店、专卖店、销售专柜等形式进行集中销售的方式也将逐渐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这对保证绿色食品蔬菜产品的质量及真实性,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都具有很大帮助。

5结语

总而言之,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可以为人们提供无污染、优质、安全、健康的蔬菜,有效保证人民的健康与安全,这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蔬菜产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当前的绿色食品蔬菜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在良好发展前景的带动下,河套地区应该借助自身的良好条件及发展优势,积极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加快绿色食品蔬菜产业的发展速度,使其可以为河套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运浩.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10-12.

[2]张萍.浅议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5S):25-26.

绿色生产的重要意义篇5

关键字:市场营销;绿色营销;现状;策略

一、绿色营销的内涵及其意义

关于绿色营销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学者进行了定义,绿色营销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绿色的含义是丰富的,既可以表述为一种经营哲学或者行为观念,用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可以表示是一种产品、行业或产业。

1、绿色营销的内涵

绿色营销,是指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企业从保护环境,反对污染,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通过市场调查、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和分销、促销以及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实现自身的盈利。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除或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危害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创造和发掘市场机会,并采取适宜的营销手段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与营销策略。

2、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

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出现了绿色营销理论的萌芽,在20世纪80年代绿色营销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在欧洲首次提出。作为新世纪的主流营销方式,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微观扩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可以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创新企业的发展模式,重新定义企业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实施绿色营销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

(1)实施绿色营销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企业的各个层面得以落实,企业通过绿色管理对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地监控,从而带动了企业的绿色供应、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创新等一系列绿色管理活动。实施绿色营销有助于企业追求合理的经济效益,通过绿色营销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又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消费绿色产品日益成为时尚和趋势,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可以占领有限的市场份额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方便和保障。企业可以通过绿色营销提高市场的进入壁垒,提高竞争力,改革企业的生产经营习惯,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违规成本。

(2)实施绿色营销有助于为企业带来增长机会

经济全球化决定了全球市场一体化,竞争的全球化对各国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开始迈向跨国经营,这些企业将面对全世界注重环保的绿色顾客,因此,绿色营销必将成为企业跨越国界实施全球营销的主流,为企业运用无国界营销、构建国际绿色竞争力,迎接国际化的竞争提供良好的驱动力。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必将推动绿色生产,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还能降低各种成本进而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保护生态环境,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同时,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过程也是企业提升绿色形象的过程,这必将为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3)实施绿色营销有助于企业构建绿色伦理优势

从长远来看,企业构建绿色伦理可以超越绿色壁垒为自身带来竞争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步骤的加快贸易保护和绿色壁垒日趋强劲,为此企业应该加强培育道德意识、民族意识、竞争意识、信誉意识、利益意识、国货意识、质量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努力构建自身的伦理优势应对各种绿色壁垒,从而实现绿色壁垒的伦理跨越以占据强势经济地位。

(4)实施绿色营销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必须顺应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统一。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的途径。

二、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1、我国绿色营销发展现状

我国企业绿色营销起步较晚,至1993年才批准并了环境标志图案,并于1996年开始进行iS014000国际环境标准管理体系认证,同年只有50家企业通过了该项认证。1996年海尔集团成为我国第一家全部产品整体通过绿色产品论证的企业,以绿色产品开发为中心,我国企业全面展开了绿色营销。1997年我国第一部《绿色营销》专著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绿色营销理论的形成。

近年来,我国政府从环保角度出发,为绿色营销制定了基本的政策框架。随着绿色营销逐渐成为国际上企业营销的主流,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绿色营销,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始增强,清洁生产和绿色食品已成为部分企业生产的宗旨,绿色营销技术和环境标志认证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目前,绿色营销己开始走进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绿色产品也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树立企业绿色形象,追求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己成为许多企业的经营理念。

2、制约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主要因素

(1)企业因素

我国许多企业在营销手段上仍局限于传统方式,企业生产管理落后。到目前为止,我国很多企业由于生产方式滞后,投入高、产出低,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也将逐渐失去市场。此外,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与绿色营销不相适应。一是企业普遍缺乏开发优质绿色产品的紧迫感,现有绿色产品的绿色含量也有待提高;二是产品的包装一味追求精美和豪华,很少考虑所用材料的环保性;三是企业没有把环保费用科学的计入成本,没有合理的制定绿色产品价格;四是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还未能从产品的绿色特征出发来考虑怎样简化分销环节,如何防止绿色产品在分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五是促销方式陈旧,企业还未能负担起绿色信息的传播者、宣传者的责任,在很多方面没有正确引导绿色消费,没有真正带动消费者的需求。

(2)政府因素

西方国家通过环境收费制度,如设立环保标准、排污收费或收税以及可转化的许可证制度来控制污染,治理环境。在这样的经济手段下,企业会自觉地根据成本收益核算来选择对环境友好的技术,从而推动企业绿色营销活动的开展。目前我国政府尽管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法律法规,以及促进绿色营销开展的措施,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尤显不足。我国的环保规则虽已初步构成体系,但还不够完善,一些细节尚不明晰,特别是缺乏可操作性和执法力度。对于企业环境行为的宏观检测和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国亦实行了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对企业排污作明文规定,但由于范围有限,各种具体措施还不够完善,执行效果还不够理想。例如在政府规定排污收费制度中,由于收费标准低,处罚力度较小,不足以制约企业,所以致使排污者宁愿支付排污费而不愿投资于污染治理。另外,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负外部性环境有偿使用制度,难以从根本上约束和规范消费者和厂商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对非绿色消费与生产的制度约束和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的制度激励不足。

(3)消费者因素

消费者是理性的经济人,其在消费时目标是尽量减少自己的成本而使自身的效用极大化,这样,只有在绿色消费的效用费用大于非绿色消费的效用费用时消费者才会实施绿色消费行为。然而,由于消费绿色产品会增加消费者的支出、减少消费者的剩余,进而使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下降而又得不到相应的补偿,这种绿色消费对消费者自身造成的负效应使得绿色营销缺乏广泛的消费群体。就当前而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并不太高,对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和高质量的消费不可能产生迫切而实际的要求;绿色产品从价格上相对非绿色产品较高,许多消费者为了图便宜未考虑其产品是否环保;我国很多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仍十分薄弱,对于绿色营销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绿色营销为何物;消费者还没有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环保舞台,难以对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有理、有度的监督。调查显示,我国真正符合绿色消费定义的消费者的人数不多,有44.3%的被调查者会特意选择绿色产品,有55.7%的被调查者对是否选择绿色产品表示无所谓,绿色消费市场失灵必然导致绿色消费群体的缺失。我国居民对绿色商品需求明显不足,绿色消费不足必然影响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信心,进而影响企业绿色营销体系建立的速度和质量。

三、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及建议

1、企业策略

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要与绿色营销要相适应。一是企业要增强开发优质绿色产品的紧迫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在购物时,更加注重企业及其商品对环境保护和自身健康的有益性,在这一观念指导下,绿色产品将备受青睐;二是产品的包装首先考虑所用材料的环保性,而不是一味追求豪华和精美;三是企业制定绿色产品价格时,在绿色市场尚不成熟时期,绿色产品就要实行高价策略,以与非绿色产品相区别,随着绿色市场的成熟,科技的发展和绿色社会分工的完善,绿色产品的成本会逐步下降,绿色产品价格趋向稳定;四是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善于启发和引导中间商的绿色意识,建立与中间商互利、互惠、共赢的利益关系,逐步建立稳定的绿色营销网络。为了真正实施绿色营销,从绿色交通工具的选择,绿色仓库的建立,到绿色装卸、运输、贮存、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认真做好绿色营销渠道的一系列基础工作。尽可能建立短渠道、宽渠道,减少渠道资源消耗,降低渠道费用和绿色成本;五是选择绿色广告、推广和公关的促销方式,传递绿色信息,指导绿色消费,启发引导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最终促成购买行为。

2、政府策略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发展困境,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调控是解决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发展困境的重要力量。绿色营销的主体是企业,政府的作用则是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提供一种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公平、完善的市场环境。

一是政府要通过价格、税收等手段来影响消费行为。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在消费环节开征垃圾税、生态税,对商品包装实行回收制度和押金返还制度。另外,政府应对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提供补贴,根据对象的不同,实施不同的补贴额度消除产品的比较成本劣势;二是对消费者进行教育和宣传,在新闻媒体和社区建立更多的环境知识和绿色消费宣传窗口,大力支持民间环境组织的发展,发挥其自我教育、社会教育及社会监督的作用;三是推进绿色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应通过高科技产业和绿色产业来加快和优化工业化进程,同时要鼓励外商投资绿色产业,鼓励企业进行排污技术研究,并大力引进和利用国外绿色技术,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制定和完善相关环保法规,政府有效的建立绿色法规能够促进企业以法律的形式来约束自己开展绿色营销,通过法制程序强制性地引导企业行为朝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方向转化;五是改善市场环境,消除虚假绿色营销,政府应该更多的重视虚假绿色营销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有效地打击虚假绿色营销。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绿色认证系统,通过建立完善的绿色认证系统,对经过认证的企业在市场上使用绿色认证标志的情况实行严格的监督,维护公正的绿色营销秩序。

3、消费者策略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强化绿色消费意识

消费者应当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多关注环境方面的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自身素质,多了解绿色营销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商家举办的绿色营销活动,对企业生态环境等不合理行为进行有理、有度的监督,从实际行动上支持绿色营销。消费者也要积极与企业沟通,把一些信息反馈给企业,共同促进绿色营销的发展。

(2)发挥消费者协会作用

消费者协会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并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绿色营销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者协会的支持。在绿色营销实施的过程中,消费者协会须认真履行其职能,定期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把绿色信息及时传达到消费者手中;开展消费教育,指导消费者的正确消费;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给损害消费者的企业以应有的惩罚,并给消费者以警示作用;认真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真正的为消费者和社会服务,积极支持绿色营销的发展。

(3)强化绿色营销中环保nG0的作用

环保nGo作为消费者的一部分是社会中对环境问题最敏锐的部分,它们时刻关注环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对政府和企业施加压力。与国外相比,我国自从1994年3月31日,中国首家环境nGo——“自然之友”成立以来,各种民间环保组织也不断涌现。但是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作为消费者自己的群体组织,推动绿色营销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环境nGo应该努力发挥自己督促并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的职能,同时教育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意识,提高绿色消费需求,并通过政府间接的给企业施加压力。

参考文献:

[1]武永春.绿色营销促成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颜弘.从“两个维度”重新审视发展绿色营销的意义[J].科技创业月刊,2006,20(8)

[3]王磊.论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J].商业时代,2007,26(21)

[4]何晓民,黄丽华.论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企业经济,2007,28(7)

[5]徐大佑,韩德昌.绿色营销理论研究述评[J].中国流通经济,2007,21(4)

[6]李建蓉.基于Swot分析的绿色营销策略研究.企业活力,2008,(03)

[7]刘宇涵.论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战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1)

[8]李夙文.浅议企业绿色营销新模式.财经界(中旬刊),2008,(1)

绿色生产的重要意义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重要意义

一、前言

绿色建筑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低耗能的居住或经营活动的建筑空间,同时还可以在在建筑物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利用等)中实现对于建筑资源(能源、士地、水资源、材料等)的充分利用,而且也将对于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了极限。所以绿色建筑也被称为生态建筑、低碳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不仅存在于建筑的选址、设计、施工等过程,还运营、管理及报废阶段也应有所体现。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满足人类经营及活动的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等需求,达到人与建筑以及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统一的目的。发展绿色建筑经济不仅追求最低限度地损害生态环境,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代人们以及后代的生活质量。

二、绿色建筑经济的内容

绿色建筑经济对于环境资源的影响可以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在时间上就是在建筑物存续的生命周期(建筑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加工、建筑物的建造、使用、运营、管理、拆除、同收)等每一环节所造成的影响。在空间上就是绿色建筑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区域性生态环境等所造成的影响。总的说来,绿色建筑经济就是以节能、环保、自然和谐等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生态经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经济体系之所以比我国在国际绿色建筑经济体系中拥有更为优越的地位,时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了全球化、技术创新、市场经济和先发力量等关键性现代化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和绿色建筑经济理念的不断普及,发展以节能减排、维护生态稳定的绿色建筑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而且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经济正逐步由理论开始向操作实践的转变。在全球范围内,在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增加,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低碳建筑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理念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全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并对建筑原材料的开采、加工、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等过程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这一切说明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广泛被世人关注的建筑行业,在绿色低碳理念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已经是我们顺利开展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必要选择。我国是—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既是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和有效途径。

三、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作为世界各个国家目前追求的水准,我国也因此加强了此方面的管理。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提出绿色建筑经济的理念,对建筑行业来说定然是开辟了一条市场优势的大路。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为了全面的社会发展,提高我国人民是生活质量,这种能源的消耗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建筑产业,它的发展可以走绿色带路,通过低碳路线,减少资源的利用。这样,就不会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建筑经济价值,是我国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绿色建筑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绿色建筑经济的价值

从目前我国的建筑面积来看,镇及以下房屋的建筑总面积超过了600亿平方米,其中村镇建筑面积达到了350亿平方米以上,接近80%的建筑为住宅面积。城镇的建筑总面积也突破了200亿平方米。从这样的发展形势来说,绿色建筑如果能够主导我国的建筑市场,那将对绿色建筑产生无法估量的经济价值。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今,我国在绿色建筑的经济消费每年至少为一万个亿,并且这种市场在不断扩大,并利用中国现有的生产体系对称性生产出这个新增规模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此可以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加均能快研究并推进跨越式跨产业的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大战略,造就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及相关产业自古以来就是商品化程度最快、产业体量最大、对国民经济影响最大、拉动GDp增长最有效的产业。发展绿色建筑创新转换传统建筑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绿色建筑发展方式的转变,抓住绿色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环节,大规模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绿色建筑市场,这已成为很多建筑单位的迫切愿望。

五、结语

总之,建筑业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是时期,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口号,这是创造伟大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建筑行业的一员,笔者深切的感受到了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它的发展也有着广阔的空间,需要引起大家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郭健.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发展趋势探讨.《建材发展导向(下)》,2010,6

绿色生产的重要意义篇7

一、前言

绿色建筑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低耗能的居住或经营活动的建筑空间,同时还可以在在建筑物生命周http://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利用等)中实现对于建筑资源(能源、士地、水资源、材料等)的充分利用,而且也将对于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了极限。所以绿色建筑也被称为生态建筑、低碳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不仅存在于建筑的选址、设计、施工等过程,还运营、管理及报废阶段也应有所体现。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满足人类经营及活动的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等需求,达到人与建筑以及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统一的目的。发展绿色建筑经济不仅追求最低限度地损害生态环境,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代人们以及后代的生活质量。

二、绿色建筑经济的内容

绿色建筑经济对于环境资源的影响可以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在时间上就是在建筑物存续的生命周期(建筑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加工、建筑物的建造、使用、运营、管理、拆除、同收)等每一环节所造成的影响。在空间上就是绿色建筑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区域性生态环境等所造成的影响。总的说来,绿色建筑经济就是以节能、环保、自然和谐等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生态经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经济体系之所以比我国在国际绿色建筑经济体系中拥有更为优越的地位,时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了全球化、技术创新、市场经济和先发力量等关键性现代化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和绿色建筑经济理念的不断普及,发展以节能减排、维护生态稳定的绿色建筑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而且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经济正逐步由理论开始向操作实践的转变。在全球范围内,在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增加,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低碳建筑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理念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全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并对建筑原材料的开采、加工、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等过程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这一切说明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广泛被世人关注的建筑行业,在绿色低碳理念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已经是我们顺利开展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必要选择。

转贴于http://

我国是—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既是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和有效途径。

三、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作为世界各个国家目前追求的水准,我国也因此加强了此方面的管理。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提出绿色建筑经济的理念,对建筑行业来说定然是开辟了一条市场优势的大路。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为了全面的社会发展,提高我国人民是生活质量,这种能源的消耗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建筑产业,它的发展可以走绿色带路,通过低碳路线,减少资源的利用。这样,就不会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建筑经济价值,是我国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绿色建筑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绿色建筑经济的价值

从目前我国的建筑面积来看,镇及以下房屋的建筑总面积超过了600亿平方米,其中村镇建筑面积达到了350亿平方米以上,接近80%的建筑为住宅面积。城镇的建筑总面积也突破了200亿平方米。从这样的发展形势来说,绿色建筑如果能够主导我国的建筑市场,那将对绿色建筑产生无法估量的经济价值。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今,我国在绿色建筑的经济消费每年至少为一万个亿,并且这种市场在不断扩大,并利用中国现有的生产体系对称性生产出这个新增规模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此可以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加均能快研究并推进跨越式跨产业的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大战略,造就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及相关产业自古以来就是商品化程度最快、产业体http://量最大、对国民经济影响最大、拉动gdp增长最有效的产业。发展绿色建筑创新转换传统建筑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绿色建筑发展方式的转变,抓住绿色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环节,大规模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绿色建筑市场,这已成为很多建筑单位的迫切愿望。

五、结语

绿色生产的重要意义篇8

关键词:绿色计算节能减排低碳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120-02

1低碳背景下开展绿色计算的对策研究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40%-50%节能减排的宏伟目标,同时“十二五”规划也已明确提出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信息产业作为第五大高能耗产业也必将成为建设低碳社会与构建绿色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低碳环保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应该从现在做起。发展低碳环保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因此认识绿色计算,明确绿色计算的目标,如何开展绿色计算,开展绿色计算的对策研究成为目前非常紧迫的一项工作。

2绿色计算开展的背景与现状

绿色计算因顺应低碳经济的要求正日益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也是未来it技术趋势之一。国外的研究因为较国内早,因此在绿色计算和绿色it技术上要较为成熟。而国内在绿色计算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经过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以国防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等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对上述技术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国内专家学者对绿色计算的定义以及内涵和趋势做了详细的描述和探讨,也有一些单位和研究机构开展了软、硬结合,虚拟化技术、云计算、集中式存储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绿色计算开展的背景研究,再分析绿色计算开展的现状,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节能减排目标推动绿色计算开展。哥本哈根大会上提出的建设低碳社会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水平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紧跟其后的就是信息产业所带来的能耗问题也越发严重。在建设低碳社会背景下,绿色计算是一种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又能达到节能减排经济环保的新型计算模式,已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和国际上的竞争焦点,关系到国家民生、经济和社会发展。绿色计算更是在追求计算机系统性能和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改善社会环境、减少能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持续提高生活质量的背景下产生的。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要实现40%-50%节能减排的宏伟目标,同时“十二五”规划中也已明确提出绿色发展前提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而信息产业作为高能耗产业,也必将成为建设低碳社会与构建绿色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

(2)绿色计算促环保产效益。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物价上涨,通胀不断加剧,新一届政府在要求积极寻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有效对策。面对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展开,更多的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数据中心。而根据iDC对服务器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服务器的能耗已经占企业投资很大的比重,同时自身所拥有的数据中心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成本、电力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而其中的电费成本就占了全部支出中的很大一部分,加上往年各省市在用电淡季都出现的用电荒问题,更需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为企业节约电力成本。近几年Gartner公布的技术发展趋势报告中,绿色it技术已经成为十大it关键技术之首。同时它预测今后几年绿色计算预计带来48亿美元的市场份额。因此绿色计算正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在企事业单位中开展,在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和保护环境的同时,也不断在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节省大量能耗支出并产生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3)有想法缺意识。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绿色计算在it业界引人重视,但是如何把“绿色”落实到企事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却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引用知名网站相关人员的调查数据显示:近50%的企事业单位目前并没有对绿色计算制定相应的规划或措施,同时,有近40%的人正在考虑,但是真正已经在实施的更是少数。综上所述,开展绿色计算对策研究是非常重大的意义的。

3绿色计算对策研究的意义

其实绿色计算的这股旋风在it业界刮得正热,但是普通的企事业单位如何把“绿色”落实到企事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却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分析相关公司的调查显示:有51.3%的企业目前并没有制定针对绿色计算的规划或措施,同时,有40.1%的人正在考虑,已经实施的仅仅是少数。因此开展绿色计算的研究,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1)为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在充分调查研究已经建好的信息化方案,分析目前信息化建设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绿色计算的发展趋势,正确的绿色计算对策将让企事业单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朝着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和能耗成本,软、硬结合方向发展,提出符合绿色计算要求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2)为企事业单位开源节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参考。结合前面所讲的内容,在分析信息化建设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企业能耗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和维护成本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同情况下也能为政府事业单位等节省支出提供参考。

(3)为开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供参考。低碳经济是指在阿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而绿色计算正是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在改变这个世界,减少能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对绿色计算对策的研究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的状况。“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重点支持的优先领域如:物联网,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一部分,势必要考虑信息产业节能减排的目标,开展绿色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绿色计算开展对策的研究也能为政府开展节能减排提供一些参考。同时按目前状况,it领域节能减排的概念性意义、方向性意义要大于实用性意义。

4绿色计算对策分析

(1)明确绿色计算目标,培养绿色计算意识。低碳经济就是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在此背景绿色计算正日益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也是未来it技术发展趋势之一。因此绿色计算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通过节能环保的方式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在明确目标的同时,也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社会绿色计算的意识,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绿色计算”,开展绿色计算的好处有哪些。

(2)根据目标需求,分析可行路径。根据现有资料的查阅,绿色计算的研究主要涉及系统能效模型与评测、计算机体系结构、网络通信与服务,以及上层应用等多个层面。能效问题是实现绿色计算的最为核心的问题,通过研究能效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症下药开展绿色计算。能效问题涉及到计算系统的所有因素,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芯片设等硬件的研发,还包括网络通信、无线传感器簇首节点选择等网络相关技术,而上层应用有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1)服务器与存储优化。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大量采用节能服务器、绿色数据库的应用、绿色存储等对策来开展绿色计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计算机设备的选购,以及数据计算中心建设等,课题研究要因地制宜,分析现实可行的开展绿色计算机的路径。2)构建绿色数据中心。这是最切实际最可行的开展绿色计算的一种对策,对于计算机体系结构、芯片和网络等一些核心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但是在构建绿色数据中心过程中绿色设备的选购,机房环境节能技术的选用以及合理的管理方式都是有效开展绿色计算的对策。3)虚拟化技术的使用。虚拟化技术目前已逐渐渗入it行业的各种应用,比如:虚拟服务器、虚拟机、虚拟管理平台等。通过虚拟化技术的应用,避免了信息化建设方案中it建设架构带来的硬件支出,在实现降低it成本的目标的同时,更积极响应了节能减排的政策。

(3)以协会、学会为依托,形成有效对策。“绿色计算”也指使用一些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并不是某个组织或个人所能够完成的,需要以it业界相关的行业协会、学会为依托,根据各地方节能减排目标,形成共力,通过使用虚拟化技术、云计算、服务器与存储优化等方法,不断改善环境、减少能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持续提高生活质量并形成有效对策。

(4)建议政府参与,出台有效的奖惩措施。开展切实可行的绿色计算也绝不能停留在喊口号,提倡议,更应该有政府部门的参与,对于能源消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企业设置一定的限制,同时形成一些扶持政策和激励体系,来降低能源的浪费和二氧化碳量的排放,而不能让财大气粗、缺少“绿色”意识的企事业单位占用太多社会资源。

绿色生产的重要意义篇9

【关键词】绿色广告;企业形象;传播策略

“绿色广告,是指通过媒体向消费者传递绿色信息,并且在整个广告活动过程中始终贯彻绿色理念的一种广告方式。”[1]其主导思想遵循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以人为本”,将大众的需求和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将社会、经济的宏观发展着眼于同一微观主体――“人”,于是以人为本的绿色广告,因其理念的先进性和传播过程的人性化,成为当今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从理论层面探讨其基于企业形象塑造下的传播策略,更显必要且适时。

绿色广告利于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

企业形象,概括地说是指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员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是企业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2]而绿色广告是企业绿色营销战略体系中的重要传播手段,其营销理念赋予企业的传播策略、传播行为,积极促建良好的企业形象。

塑造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绿色”形象。绿色生产是一种能够改善自然环境、适应市场规律、满足人类多样性需求的新型清洁生产方式。[3]绿色广告的传播,使企业的生产环节这一源头自觉改进、革新甚至转型,以“绿色企业”、“绿色生产”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目标,承担起对企业自身、对社会的“绿色”承诺。

绿色广告不仅需要传达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理念,创造和谐的生产制作消费环境,而且还要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所包含的绿色特点清晰地传递给消费者。[4]这就需要在销售环节充分体现绿色广告的传播价值。企业生产的产品,其外显的物质供应和内在的价值输送皆是企业形象传播的承载者,对消费者负责,对环境负责,是企业及其产品的生存之本。绿色广告在推介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信息的传递营造出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和谐发展的氛围,使得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产生一种沟通上的亲近和心理上的信赖,并逐步建立起对企业良好形象的认同。

塑造健康、环保、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原动力,亦是企业良好形象的强势后盾。作为无形资产的企业文化,建立、维系与传播都需要有正确的理念支撑,而绿色广告模式则顺势而出。绿色广告淡化促销色彩,不再是急功近利的简单叫卖,而是通过人性的关爱、文化的渗透张扬人文精神,增强广告的审美情趣,促进广告的良性发展,追求广告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有机结合。[5]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绿色广告标识”认证,即是对绿色广告积极社会效应的认可和支持。通过绿色广告积极进行环保宣传,使绿色意识成为融进企业生命的文化基因,为企业形象赋予可靠、高效、有担当和真诚等特质。

塑造担负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的“绿色”形象。时代的发展、资源的合理使用、道德伦理的不容践踏,呼唤更多企业自觉自愿加入到担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阵营中,而绿色广告则是其中重要的助推力。绿色广告让优秀的社会和道德风尚得以弘扬,使人们对自身发展能有更多的反思。另外,绿色广告更是企业爱护环境、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形象工程,它让消费者在改变消费观念后自然成为企业产品的拥护者,企业的品牌则成为绿色生活的代名词,从而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4]70

基于塑造企业形象的绿色广告传播策略

绿色广告对企业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具有正面推动的作用,而广告的正确定位、广告内容的真实可信、传播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其对企业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如何有效利用绿色广告的自身优势和传播效力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现实而有意义的话题。

(一)树立“绿色化”广告定位

凸显绿色使命的传播目标。2006年是环保元年,绿色营销顺势迅速成为主流,绿色广告也如同一股股清泉喷涌而出,被大众所熟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升温,很多企业都将普及环保意识、和谐理念与承担社会责任、凸显时代价值作为自身的义务,将企业打造成具有时代使命和公益责任的积极形象。而制定凸显绿色使命的广告传播目标,能为企业和品牌提供一种更健康、更环保、更积极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及其消费意识。

在制定广告目标时,必须首先考虑到消费者固有或潜在的对企业形象的认知,并在广告传播中引导消费者重视生活环境及生活品质,增强责任感,明辨是非,用绿色消费行为进行回应。同时通过广告目标的精准定位,宣传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绿色行为,不仅使消费者建立绿色理念,而且将企业形象与绿色品牌形象融为一体。

诉求点蕴涵绿色理念。广告传播是吸引消费者实施购买行为的过程,想要吸引消费者、引导消费者、拥有消费者,广告诉求点的选择就必须合理有效。绿色广告将环境保护、生态维系、人性与爱、健康和谐等理念进行传播,但应注意绿色信息的诉求不能肤浅直白、夸大其词,特别要避免官腔语调、形式主义。可着重强调企业或产品某一具体的特征,如企业“对废弃物的积极处理”、“对健康自然的追求”、“爱护公共设施的优秀传统”,产品“利于资源再生”、“可回收利用”、“水质的27层进化”等,绿色特征要真实、具体、有说服力。

但同时,它又不是公益广告,其商业目的必须随着绿色广告的传播而让消费者接受。通过蕴涵绿色理念的广告诉求,一方面增强了消费者的好感和信任度,另一方面也通过绿色理念的传递提升了企业形象和产品购买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广告思想

掌控广告的信息传播方式。绿色广告,是一种“人类生态广告”,它集商业性与公益性于一身,它重视宣传对象的生命意义、生存价值,是站在维护人类生存利益的基点上推销产品的广告,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不仅是单纯的产品或服务信息,还包含对生活方式、行事方法或某种观念的推崇或引导。因此,在传播产品绿色诉求点和绿色特性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的广告思想,要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健康度,避免虚假广告、媚俗广告、伪道德广告的传播。

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重视消费者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尊重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用绿色广告理念和形式来打动消费者、影响消费者,通过绿色广告及其理念的有效传播,能够将企业的良好形象输入到消费者心里。同时,广告诉求的着眼点应立足于消费者利益而非空泛的说教,应突出保护环境需要依靠每个消费者的努力,购买绿色产品是一种有利于环保的行为。[6]广告只有把握住受众需求这条脉络,与受众进行有意义、有情感、有价值的沟通,才可能传播企业积极、健康的形象。

体现广告的人文价值。广告给大众留下的印象常常是商业化、功利性,而向绿色广告转型就是要淡化促销色彩,强调人文关怀和情感诉求。首先,每一个广告主和商都应该具有“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这样的广告理念,在绿色广告创作上一定要坚持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文观和发展观。其次,在绿色广告创作时还应着力于广告的趣味性和生活化,体现出广告主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社会效益达到和谐统一,竭力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最后,绿色广告的传播,也应充分考虑到广告的审美功能,其视觉传达也应有作品意识和环境意识,不能造成新的视觉、听觉等环境污染。

(三)提供切实的绿色创意与视觉传达

广告创意必须要贴切。对于绿色创意,其贴切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本身。如果产品本身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就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修饰,过多的修饰会造成表达的混淆,使创意难以理解。对于这类产品,广告创意应尽可能质朴简单,让其本身具有的感染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二是广告中背景的选择。若产品不具备极强的感染力,广告主应选用合适的背景或参照物来衬托产品的特性,使产品的绿色特性得到衬托,通过背景的刺激,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视觉传达需体现审美性。广告最重要的是视觉传达的审美性。通过“绿色”所表达的寓意,消费者能受到某种特定情绪的感染,直接领悟到绿色广告所要传达的主旨,因此在绿色广告中应以自然健康为表现重点,除了信息显示的清晰度外,还要多采用图示、色彩、声音等,使消费者容易与企业绿色形象、绿色产品之间构筑起交流的平台。比如农夫山泉的广告中画面出现的是清新的人、秀美的山和纯净的水,并配以“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的广告语,使人在欣赏广告情节的同时也感受了美的熏陶,并通过广告语增加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了解和信任,帮助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商业形象和社会形象。

(四)媒介选择遵循“绿色”原则

中央电视台提出的“绿色收视率”与“绿色收入”的发展理念,以及隆重推出的“绿色广告标识”,都显示了主流媒体在绿色理念指导下正在进行媒体自身的积极调整。绿色广告的投放和媒介选择,也应积极体现其“绿色”优势。“绿色广告宣传要适量,因为大量的广告本身就有悖于“绿色”原则,造成额外的资源浪费。”[6]要挑选适合的媒体平台,不盲目求“高”求“大”,要充分考量企业自身的经济、市场地位、竞争优劣势等状况;还应根据绿色广告的受众定位、区域定位、广告内容以及受众收视习惯等选择区域目标受众覆盖率较高、成本相对较低、善于传递绿色信息、具有绿色经营理念的媒介作为投放媒体;在选择媒体或媒体组合时,要注意有效地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告传播的组合能效。

结语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前提下,绿色广告在企业形象塑造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它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帮助企业营造和谐健康的形象,提高企业信誉度,利于企业文化的传播,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目前,针对绿色广告和绿色营销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随着市场和广告业的发展,如何发挥绿色广告的优势,为企业自身发展推波助澜,使企业建立起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象,不仅需要学界更深入地研究和实验,也需要业界更规范的管理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皓,哈彦峰.绿色广告效果研究[J].新闻界,2007(4).

[2]李学栋.企业形象[eB/oL].省略/2009/142447.shtml.

[3]孔德新.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25.

[4]俞龙,叶志成,郑秀蕾.论绿色营销与广告策略的实施[J].福建论坛,2011(2).

[5]康勇.绿色广告的营销模式[J].中国商贸,2011(8).

[6]唐黎标.房地产绿色营销之我见[J].上海房产,2011(5).

绿色生产的重要意义篇10

【关键词】恶意绿色壁垒防范国际经济与贸易

当今,随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有关环境的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种大的国际背景为绿色壁垒的形成提供了契机。一些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借绿色壁垒之由,行贸易保护之实,即实施恶意的绿色壁垒。发达国家通过推行恶意绿色壁垒,不但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提高了竞争优势,还可以获得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的美誉。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在设置恶意绿色壁垒方面总是乐此不疲。恶意绿色壁垒阻碍了国际经济的发展。极大地破坏和扭曲了公平贸易的行为理念。因此,恶意绿色壁垒应该受到世界范围的抵制和讨伐。

一、恶意绿色壁垒的简述

绿色贸易壁垒,Greentradebarrier,分为善意绿色壁垒和恶意绿色壁垒,善意的绿色壁垒是应该提倡的,我们反对的是恶意的绿色壁垒。如果进口国以环境保护为名为保护国内贸易,倚仗先进的技术阻止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即认为是恶意的贸易壁垒。

二、恶意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1.对特定国家的相同产品实施双重标准

进口国针对特定国家的产品或特定国家的特定产品实施歧视性环保标准,有别于其他国家另搞一套,其目的是进口国为了减少国外商品的进入本国市场,减少对本国商品的冲击,其真正意义在于以严格的高标准阻止特定国产品的进入,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这显然是违背世贸组织中的非歧视原则。苛刻的准入制度

发达国家利用其繁杂的绿色技术标准、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产品检验检疫方面不断增加项目、扩大范围、提高苛刻程度,来自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往往因受制于多项指标技术参数而顾此失彼。发达国家制定的一系列严格且繁琐的卫生检疫制度,实行贸易歧视,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繁杂的进口手续

以我国输日冷冻菠菜为例,以前一箱冷冻菠菜到日本一个星期左右就可获得通关,但2004年7月后拖延到了35天,原因是日方新增了原本没有要求的材料审核。而且日方要求输日菠菜必须同时附带大批书面材料,用于记载菠菜从种植到出口每一个环节的详细情况,而这些仅是以通关前让日方判断我国冷冻菠菜是否有资格获得检查,并不代表材料齐全日方就一定会检查。检验检疫部门认为,大量的附加劳动给出口企业增加了成本,以前山东每年出口日本的冷冻菠菜为4万-5万吨,而自2004年7月以来每年1万吨的出口量都无法实现。庞大的认证体系

以日本的制度为例。自2003年起在日本全国推行“大米身份认证制度”,即凡进入日本国内市场的大米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否则不允许销售。此外,日本在采取全面禁止进口措施的同时,强化对进口商的处罚,除增加罚金外,还公布进口商的名称。这实际上通过加强对进口商的约束,提高对进口产品的要求,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造成很大障碍。

三、恶意绿色壁垒的影响

1.恶意绿色壁垒对中国的影响

(1)响我国的对外贸易,使我国贸易产品数额和范围减少。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其制定的环保技术标准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我国来说,有些是难以达到的。

(2)损害我国的国家利益。一方面近年来,由于部分发达国家实施恶意绿色壁垒措施,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中国不可避免的因为环境问题同发达国际或经济组织产生贸易摩擦,有损中国良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推行恶意绿色壁垒,在这些国家已经被限制或淘汰的重污染产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环境,使我国国家利益受损。恶意绿色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繁琐的标准,苛刻的要求,增加了贸易的成本,不利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2)由于各国对国际标准的理解不同,必然会涉及到经济利益的得失,形成激烈的贸易冲突。(3)由于发展中国家与环保相观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这就是得发达国家有机会将高消耗和污染性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四、应对恶意壁垒的措施

面对国际上日益严重恶意绿色壁垒保护主义倾向,我国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要以开放的视角,哲学的思维,对绿色壁垒问题重新审视和定位,充分利用我国的优势,积极参与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与合作,努力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1.利用wto的平台,积极对抗恶意贸易壁垒

对我国的恶意绿色壁垒,要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据理力争。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充分利用环境条约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原则,通过采取双边磋商,谈判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我国而言,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变耗能大,污染大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意国际动态,打破恶意绿色壁垒

认真研究国际贸易壁垒的动态,把握其发展趋势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打破恶意绿色壁垒。增强环保意识,企业应以长远利益作为出发点

我们应该明确环境污染、自然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将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要从自身找原因,建立和谐社会。企业应将环境因素作为同资本、劳动、资源等要素同等重要的生产那要素。推行清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五、结论

并不是所有的绿色壁垒措施都对贸易发展不利,相反,善意的绿色壁垒能促进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恶意绿色壁垒才是需要防范的,我国应当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认真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恶意绿色贸易壁垒的经验教训,充分利用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机遇,努力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共赢。

:

[1]论国际贸易中的恶意绿色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