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工培训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0:18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1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环节;异种材料焊接

创新精神是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南昌航空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独立的创新实践训练环节来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探讨了以“异种材料焊接性”科研项目为驱动来实施创新实践训练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异种材料焊接性”实践训练项目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2010年7月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校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身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实践环节。在此背景下,南昌航空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三个学分的创新实践训练必修环节,要求学生在学校期间必需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或从创新实践环节项目中选题来获得学分。研究异种材料的焊接是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难点也是热点。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工程系近年来在异种材料焊接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获得了航空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企业的合同项目等多项课题的资助,对钛/铝、铝/钢、铜/钢、镁/钢、铜/镀镍钢片、铁素体不锈钢/渗铝板以及异种不锈钢、异种铝合金的焊接进行研究。学校结合这些科研课题设置了相应的创新实践训练项目供学生选题,课题涉及到焊接方法、焊接工艺、焊接材料等多门焊接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学生需要通过查阅文献确定方案、选用合适的焊接方法进行焊接、对接头进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检测、对试验方案进行评定和改进等多个环节来完成课题。因此,课题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异种材料焊接性”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的实施

整个实践环节的实施包括指导教师课题和各子课题的任务书,学生选题、立项、组成课题组,学生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和计划进度,教师宏观指导、监控,学生提交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教师对总结报告进行评阅、考核等环节。具体方案如下:

1.指导教师课题、任务书。结合创新实践训练环节课题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各子课题的指导教师制定各自课题本年度的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填写课题任务书,由焊接工程系统一向学生。

2.学生选题、立项。学生根据个人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的子课题,并自由组合成课题组(人数为3-4人),自行协调人员构成和各自的分工,确定1人为课题负责人。

3.课题的实施。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和计划进度,由课题负责人结合子课题的任务书起草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组成员之间对开题报告进行讨论修改后提交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审阅开题报告,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和计划进度进行把关。学生按照通过审核的开题报告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

4.课题总结。课题研究工作结束后,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并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5.考核和成绩评定。学生需要通过提交指导教师认为合格的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并进行答辩方可获得成绩。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层次,成绩为合格及以上者可获得培养计划规定的创新实践训练环节的学分。

三、“异种材料焊接性”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的教学效果

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工程系对以“异种材料焊接性”科研项目为驱动来实施创新实践训练环节的全过程和效果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

1.创新实践训练环节的选题均来自于教师的科研项目,完成该课题的很多设施和条件均依赖于教师的科研设备和设施。通过学生对课题的实际参与,促进了科研设施用于教学,改善了实践教学的条件,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2.通过该创新实践训练环节的实施,学生可接触到很多实验课上涉及不到的焊接方法、焊接设备和一些先进的特种焊接技术,一方面可以做为焊接专业课程实验的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奠定基础,提高这些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3.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所提高。在首届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中,南昌航空大学的学生以异种材料的焊接为选题获得了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得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资助的数量也翻了一番。

四、结语

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工程系通过在培养计划中设置创新实践训练环节,以教师在异种材料焊接方面的科研课题为驱动,设置相应的课题供学生选修,利用先进的科研设备并通过严格的培养程序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洪贲,殷德顺,郭娟,周爱花.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10,28(3):13-16.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2

 

1、前言

 

最初,我国的燃气管道绝大多数为钢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pe材料的相关工艺不断进步,我国城市燃气管道也较多地开始采用pe管材。如今,中低压燃气管网中绝大部分均已使用pe管材。无论燃气工程采用何种材质的管道,其主要的连接方式都是焊接。燃气工程管道的焊接质量直接影响城镇燃气工程质量,工程管道焊接质量管理是燃气工程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燃气工程施工团队应严格把控管道焊接质量,进而保证城市燃气工程质量。

 

2、严格控制燃气工程管道焊接质置的重要性

 

管道焊接质量管理是燃气工程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燃气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管道网络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年限。然而,在实际燃气管道施工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影响燃气管道的施工质量,如: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焊接所用设备等。一般情况下,燃气公司会监督并控制燃气工程的整个过程,从图纸设计、招标到最终燃气工程的竣工验收。对政府和人民而言,燃气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工程。社会不断进步,燃气公司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重视燃气工程的质量管理,尤其是燃气工程管道的焊接质量管理,从而保证燃气工程的安全使用。但是,施工方经常因盲目缩短工期而忽视燃气工程的焊接质量管理,因燃气管道焊接质量造成的工程事故举不胜举。

 

2005年湘江大道发生的“2.13”燃气爆燃事故给附近居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约损失20万元。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管道焊缝因质量问题发生开裂。燃气施工时,施工团队没有重视对焊缝进行质量管理,导致焊口对管偏差较大,错边长度占焊口总长的三分之二。

 

2007年长沙“1.24”省国土资源规划局发生燃气泄漏,此次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pe63燃气管道焊接存在问题。pe63管道不可进行热熔焊接,而此燃气工程却将阀与pe63管道进行热熔焊接。

 

3、人员管理

 

焊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对燃气工程管道的焊接质量具有关键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燃气工程管道的焊接质量,必须加强对焊工的培训及考核。

 

3.1焊工培训

 

应对燃气工程管道的焊工进行定期培训,每年最少举行一次,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定期理论知识培训可由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除此之外,焊接责任师应不定期对焊工进行焊接理论方面的辅导,从而使焊工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焊接知识。关于焊接技能的培训,公司可委托焊培站完成。大规模燃气工程开工前,可将管道焊工送至焊培站进行技能培训。

 

3.2焊工考试

 

燃气工程管道的焊工必须通过考试方可上岗。焊工考试工作由公司技术部门配合焊培站完成。针对燃气工程需要,焊接责任师需提前向技术部门提交“考试培训表”以确定考试项目,随后技术部门再将该表格提交至焊培站。考试结束后,成绩合格者可取得焊工合格证,技术部门可将所有焊工的合格证交由公司档案室保管。档案室应给所有焊工建立档案,记录其考试资料及成绩。技术部门还需向焊接责任师及公司其他相关部门反馈焊工合格项目。

 

4、钢材管道焊接工艺

 

燃气管道在地面的连接通过转动管接头实现,其在地下的连接则通过固定管接头实现。固定管的焊接位置随环形不断移动,因此焊工必须随焊接位置而进行移动,这是施工中的难点。操作不当便会造成气孔、焊瘤等缺陷。由此可见,固定管的焊接工作是燃气工程管道焊接的难点。

 

4.1组对定位焊接

 

接头的组对定位焊接对燃气管道的焊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对接头进行组对定位焊接时,将定位点固定,口径较大的管道则需使用对口器配合完成对口。为了保证管道焊接质量,焊工需认真检查焊缝,如若发现焊接缺陷,则需将其铲除并重新焊接。首先焊工需将焊缝修为两端呈缓坡状的焊点,运条到达焊缝时,借助电弧熔完成焊接,随后将运条缓慢送至另一端,并使其熔合。定位焊会产生大量熔渣和飞溅物,焊工必须将这些废物清除干净。

 

4.2大管径管道焊接

 

大多数燃气管道的直径为150-400mm,直径大于400mm的管道即为大管径管道。焊接大管径管道常用的管姿为平焊、立焊和仰焊。首先将环形焊缝分为两个对等的半圆形,然后按平、立、仰的先后顺序进行焊接,还需注意的是,管道的起弧和收弧都应该位于半圆中心10mm左右处。

 

5、钢材管道焊缝的质量评定

 

提高管道焊接质量不仅要严格控制接头焊接,还需保证焊缝质量,我国焊接质量标准要求如下:焊缝需耐腐蚀、连接处要完整、不能出现气泡、渣滓等。另外,焊接表面要比管道表面高出1.5mm,且与母材的过渡要圆滑。焊缝内部质量需满足GB50236Ⅲ级标准。此外,施工单位还需对焊缝进行检查,并对不合格的焊缝进行返修,返修工作需严格遵守返修要求。返修合格后方可开展压力试验。

 

6、pe管道电熔焊机的要求

 

pe燃气管道的主要连接方式是电熔焊接,而这种焊接方式需通过电熔焊机来完成,因此,pe管道电熔焊机符合要求是保证pe燃气管道焊接质量的前提。电熔焊机需满足以下要求:

 

(1)电熔焊机外壳的防护等级必须在lp54以上,且配备防碰撞措施;

 

(2)电熔焊机的输入电源、能量补偿等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要求;

 

(3)电熔焊机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尤其要十分重视绝缘保护、电阻值等方面。

 

(4)pe管道具有特殊性,其要求焊接数据可追溯,即焊熔机不仅可以完成焊接工作,还可保存焊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语:

 

燃气工程管道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是管道焊接质量管理。企业需从人员、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后质量评定等方面加强燃气工程管道的焊接质量管理。施工单位需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全方位确保管道焊接质量。此外,施工企业还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协调,从而提高燃气工程管道的焊接效率,并提高管道焊接质量管理水平。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3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20―0029―01

近年来,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院校检验教学水平、提升办学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成才的重要平台。我校焊接专业在技能大赛中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不仅在历年的省市级大赛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积累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经验,提升了焊接专业的教学水平,已成为我校最有活力的品牌专业。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技能大赛内容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1.建立有效的学生管理机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坚持以“育人先育心”、“做事先做人”为学生管理理念,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建立学生管理机制,以紧扣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重点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培养、对企业及社会的认知力度培养以及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等工作逐步渗透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和企业实习教学过程中。比如,在焊接一体化教学中加入学生礼仪活动,将尊师爱幼品德、诚实守信行为、安全文明意识、吃苦耐劳作风、爱岗敬业精神等内容贯穿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学生管理和教学效益同步提高。

2.做好焊接人才需求调研工作,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校每年走访相关机械制造企业,并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计划。通过市场调研,我校已形成较系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案,逐步构建了“多层次和多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合理定位技能培养目标。培养的基本方案为:第一学年,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二学年第一学期,专业课的学习,采用模块教学法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第二学年第二学期,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并选拔组建焊接精品班(如管道班,压力容器班,钢结构班等),并开展订单培养,期间采用“工学交替”的运作模式,即“学习+生产”合二为一;第三学年,推行各具特色的顶岗实习,上学与上班相统一。

3.确立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形成有效的课程内容。我校焊接专业从反映企业典型的产品制造工艺出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如,压力容器班的教学,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压力容器相关国家制造、检验、验收标准,并通过产品工艺要求,确立典型的工作任务并转化为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其次,由学习任务确立课程标准;最后,建立工学结合教学评价和监控机制,以随时诊断课程实施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正。

4.发挥教师的职业综合能力,创造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活动,体现教师的职业综合能力是关键。我校以焊接专业课内容为核心建立了一体化教室。在一体化教室里,教师在讲授每一个焊接项目的理论依据、工作原理、操作方法时都能通过操作焊接设备清楚地体现,并指导学生反复实践。

二、结合技能大赛硬软件要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师的缺乏,大赛训练和日常教学常常顾此失彼。为此,学校通过进修培训、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资格考核认证等方式构建教师培养计划;敦促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提高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技能比武,在大赛的磨炼下快速成长为专业教学骨干。

学校通过调研,为焊接专业实践教学拓展实训基地、完善实训条件,使教学设施逐步走向焊接前沿。2014年,学校完成焊接精品课程项目建设,现有焊接实习车间2个,焊接实训工位22个,焊接切割设备30余台,共包含10余种焊接切割方法,可满足100余种焊接实习项目的技能训练。2015年,学校完成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现有焊接检测实验室、有色金属焊接实验室、焊接机器人实验室已投入使用。目前,学校焊接实训基地已高效率利用,学生技能项目实习、技能大赛选手训练和企业职工短期培训等任务有步骤分阶段交替实施。

三、结合技能大赛机制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焊接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4-0032-01

在我国的现代制造业当中,焊接技术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焊接是经济建设当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技术。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焊接行业的进步,社会和企业对焊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对焊接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高职焊接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极为必要的。

一、我国焊接人才的需求现状

依据我国产业的类别,焊接被应用在多个领域当中,如压力容器、锅炉、核电设施、管道、铁路、造船、发电设备、石油化工、汽车、航空航天、水利设施、工程机械、医疗器械及精密仪器,等等。在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当中,上述领域涉及面极为广泛,且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其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依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已经高于2亿人,其中制造业登记注册的人数已经有3300万人。我国的钢产量在46894.36万吨,相关数据显示:全球钢铁产量中50%~60%利用焊接工艺来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转变,如金属构架、航空航天、压力容器及桥梁,等等。可以推断,当前我国从事焊接行业的人员已经远远高于1000万人。由此可见,我国对焊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极大,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对焊接人才的需求也将逐年增加。

二、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策略

通过上述对我国焊接人才需求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进一步加强对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极为必要的。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想有效提升焊接专业学生的焊接技术与素质,必须对焊接专业教师进行培养,加大投入,建设一支具备较高专业水平与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是一项极为关键的工作。

(1)组织一些专业教师参加“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培训或进修。[1]一般而言,组织骨干教师进修的具体途径有两个:①组织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一般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较好,但实践水平有待提高,因而可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方式,组织焊接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际生产,进行有效的脱产进修,最大限度地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②组织专业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高职院校可选择一些思维活跃、业务水平比较高的专业教师到对口高校学习,有效运用对口高校的资源,掌握先进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水平。

(2)组织教师到有关单位或企业进行定岗实践。高职院校应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有效培养,并且强化“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带动作用,应当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选择青年教师到企业或单位开展顶岗实践。在实践过程当中,青年教师可以带着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去企业,向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咨询与讨论,然后把自身所学习到的知识、技术再传授给高职生,达到教学和实践有机融合的最终目的。此外,教师还能在企业中宣传自身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对企业中的技术研发与生产进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3)在校内营造“双师”培养的机会。高职院校在不断扩展校外双师培养途径的过程当中,也不能对校内的双师培养工作掉以轻心,可自主开展培训活动,亦或通过校办工厂对教师进行有效培养。

2.优化教学方式。我国的高职教育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讲究方式方法,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对高职焊接专业而言,要想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就应当坚持“实用”、“实践”、“实际”的基本原则,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高职院校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实践教学法等三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2]一般而言,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采取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结合教学的内容与特点,选取适合的案例,利用通俗易懂、生动幽默的语言,为学生讲解、分析有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加入教学活动当中,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通常采取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焊接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当中,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且对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在高职焊接专业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结合专业教学的内容与特点,选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且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联系,方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方能有效提升高职生的学习水平与实践操作水平。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高职院校应充分运用各种社会资源,且在互赢互利的前提条件下,构建大量的、相对稳定的、与专业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进行科学、有效地安排,将其作用充分展现出来,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贡献。高职院校应当依据企业生产的具体状况,对焊接专业的课程与教学安排进行科学调整,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一方面,校外实训基地可无条件或以优惠的方式,给学校提供实训的基本设施与材料,有效解决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缺少资金的问题;企业无条件地为高职院校提供实训场地与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一同参与实践教学当中,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有效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校内实训教学安排的巨大压力;[3]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教育的关键作用,且已经将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的开发,当做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下去的一个关键性标志。企业与学校合作之后,高职生完成学业就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降低企业在人员培训上的开支,为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另外,高职院校还能充分展示自身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和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承接企业的一些任务,如在职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及技术服务,等等。

综上,焊接专业技术人才不但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该领域当中的操作技术。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教学方式,时刻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焊接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涛.浅谈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的模块化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5

摘要:本文围绕国家骨干校建设中的焊接结构加工工艺核心课程建设,结合满足现代高职高专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并尝试建设了具有创新性的“工学结合”的焊接结构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库,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核心课程焊接结构工学结合教学资源

传统的学科教学所用到的教学资源相对简单而且独立,只有传统的教材、课件、专业教室、实训场所以及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等。而要完成“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任务,这类教学资源是远远不能达标的。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其特有的优势,已得到了普遍认可,正逐渐被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所采用,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相比也有其自己的特点。为此,要建立满足新模式教学资源的各项内容。

一、建设新模式下焊接结构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的意义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是笔者学院部级骨干校建设中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焊接结构加工工艺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是一门对核心专业能力起主要支撑作用的“理实合一”的课程。

在整个课程体系当中,《焊接结构加工工艺》这门课程也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课程,它综合运用到《熔焊过程及缺欠控制》《焊接工艺》以及《焊接检验》等多门课程,也是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因此,该门课程起到了焊接专业知识汇总及承上启下的作用。

焊接结构加工工艺课程在改革之前叫做《焊接结构生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只是将整门课程分为《焊接结构生产》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焊接结构生产》课程设计几个部分进行。虽然在整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涉及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但是并没有做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很好的融合,不能达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目的。因此,我们需要将这门课程进行改革,使其真正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的理念。

我们按照“以职业定岗位、以岗位定能力、以能力定课程”的思路,重构课程体系。以典型焊接结构的生产过程为载体,对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进行重构和集成,并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基于焊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配套开发具有鲜明工学结合特色的教学资源。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1.教学资源的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根据教学指导方案,设计若干以学生为中心的、运用先进教学法的一体化课程,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建设课程。

(2)教学方法设计。根据典型案例设计教学情景。在焊接结构加工工艺课程中一共设计了包括焊接结构件制造基础知识、焊接结构加工应力与变形、焊接结构件的备料加工工艺及设备等九个教学情境,其中又分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

(3)电子教材、教案和配套教学课件。根据新模式下的课程标准,重新修订了《焊接结构生产》教材,教材体例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同时还选用了一些先进的工艺及新照片来完善教材内容。

(4)项目动画库。电子版动画库包括生产操作案例等。由于焊接结构加工工艺课程涉及很多结构的加工过程,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些实际操作过程受到各方面原因的限制而不能实现。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与动画公司合作制作了很多课程动画,以满足教学的要求。

(5)试题库。内容包含历年考证试题库及答案、在线测试。由于建立了网络教学资源,因此可以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尤其是在考试前期的准备中,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入在线测试系统,对焊接结构加工工艺课程的掌握程度进行在线测试。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积累。

2.教学资源建设的突破性进展

焊接结构加工工艺课程建设包括项目课程的设置、学习情境的设计等多方面。首先,该课题制定了满足“工学结合”的全新的课程标准。其次,由于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方式发生改变,在传统的班级教室进行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所,因此,应当根据不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为学生建立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传统的学科课程的教学场所虽然有很多种,但每一种只具备单一功能,学生在每种教学场所中来去匆匆,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很好结合。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不再明确划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因此,需要将教学场所设计成集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为一体的“一体化学习站”,并划分为教学区、讨论区、试验区和实操区等,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二为一。

该课题中一项重要的突破便是完成了焊接实训基地进行部分改造,形成了既能满足一体化教学,又能满足实训需要的多功能实训车间。多功能实训车间也是一体化教学场所的一种,只不过更加突出了一体化教学的生产实践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内容相对复杂、要求更加全面的综合性“生产任务”。

三、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社会影响

许多毕业生在刚刚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往往都有“不知道从何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干活”之类的问题。这样,用人单位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对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也就是面对一个毕业生不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问题。

在经过对众多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我们确定了该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了焊接岗位职业标准,以学生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将过去的《焊接结构生产》理论课、《焊接结构生产》课程设计等课程进行组合与重构,并以典型焊接结构产品制造工艺为主线,将理论知识学习、工艺编制、产品实作、生产组织管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缩短毕业生就业试用期、拓展毕业生长远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建设项目组中诸多企业人员的参与,为焊接结构加工工艺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大量企业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精神,为该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外,该课题所完成的成果通过网络资源库的形式体现,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与其他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为课程建设乃至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小结

总之,不同于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资源,服务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能否成功实施且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工作。为此,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统筹安排、扎扎实实做好具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现代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继中.关于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有效性的解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6

项目项目教学法汽修实训教学

一、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通过完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而解决具体问题,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项目教学法不仅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能培训学生的关健能力而备受推崇。

二、什么是项目

通常理解的项目是制作一个完整的产品,如生产一辆汽车。但是,在汽修实训教学中,我们对项目的理解没有必要局限于此。掌握一项技能也是项目,如“拆装发动机”“检测发动机传感器”“维修车门踏板”等。因此,项目没有必要非得是完整的产品。一般地,项目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

2.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学习行为。

3.有具体的成果展示。

三、项目教学实施的基本过程

1.咨讯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项目,制定项目目标。项目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以后应实现的最终行为,是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个有效的学习目标能够说明:学习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学生要想达到要求必须做什么。

项目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教师在教学前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备课,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围绕项目引导学生学习实施项目所需的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

2.计划

学生分组,设定行动方案。根据课题需要和学生人数,采取自愿结合的原则分成小组。划分小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力争各小组成员在性别、能力特点方面平衡。如理论成绩不同、动手能力不同的学生的搭配,以保证项目实施。各小组在明确任务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找出工作要点,组内成员分工。

3.决策

学生自我信息收集。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方法,根据项目要求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有关资料,如查阅手册、图表、网上搜索、现场调查等。学生可在查资料和教师讲解中获得完成这个项目所需的知识。讨论方案时,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给学生以框架性指导,教师只提示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自主找出解决办法,优选项目实施的最佳方案。

4.实施项目

每组根据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现场操作,完成项目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退到幕后,进生实时观察,了解各小组工作进度,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必要的解释和指导。

5.检查

完成阶段性工作或在阶段性目标后,首先,学生要相互交流工作成果。之后,教师要对各组的成果进行点评,给学生以独立学习的空间和平台,达到发展学生关健能力的目的。

6.评估

评估形式有两种,即小组评估、教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两方面:(1)各小组对于计划的执行情况、目标的达成情况、工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等。(2)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健能力的评估。其中,关健能力包括工作和方法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责任心等。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评分,提出改进方向和整改措施。

评估的目的是肯定成绩、查出问题、总结经验,不仅限于给每个小组和成员划定等级。

四、项目教学案例:(学生12人,时间:五天)

项目:维修一块变形破损的车门踏板。

教学目标:学生能维修车门踏板。

学习内容:砂轮切割机切割、弯板机弯板、敲、打、磨,点焊、二氧化碳保护焊、刮腻、喷漆实践操作。

学生已有知识:对负吸整形、敲打整形、点焊、二氧化碳保护焊、刮腻、喷漆知识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1.明确项目目标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坏损的车门踏板,引出项目教学的目标――维修车门踏板。

2.将学生分成a、B两组。制定小组方案,收集信息,讨论方案。

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以及网络查询等方式,多渠道广泛收集相关知识和信息,制定实施的最佳方案。两组同学选择了两个不同方案:a组计划对车门踏板整形、刮腻、喷漆;B组计划切割下坏的部份,制作新的车门踏板替换。

3.讨论方案

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本组的项目方案进行展示,并说明方案的制定原则和可操作的可能性,其他同学对其方案可提出质询,宣讲者给予解答。师生共同论证两组计划的可行性,由任课教师对各组的方案进行综合点评。最后师生共同决定本次实训采用B组方案,并且师生对B组方案再共同讨论、修改。制定出最终方案。

主要内容是切割下坏的部分,每人制作一块新的车门踏板,每组中选取好的一块,补在车上,再整形、刮腻、喷漆。完成车门踏板的修理工作。

需实施的工艺有:

(1)砂轮切割机切割。

(2)弯板机弯板、敲、打、磨。

(3)点焊、二氧化碳保护焊。

(4)刮腻、喷漆。

4.项目实施

每组根据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现场操作,完成项目任务。教师观察指导。

5.检查

每天下课前半小时,各小组相互交流工作成果,并由教师做点评。

6.评估

项目实施后,各组实行交叉检测并给予相应评分。最后由任课老师对项目整个过程讲评,对每个学生进行评分,提出改进措施。

经过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估后,表扬某组同学在最后的刮腻、喷漆步骤做得细致;某组同学点焊、二氧化碳保护焊环节做得漂亮,并且非常注意安全施工。教师又对同学们在这几天中哪些环节中出现的失误做了点评,提出改进措施,并对每位学生的关健能力以表格形式作出评估。

五、汽修专业实训中使用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学习内容不同

传统的汽修实训教学往往以“某个知识点”作为授课内容。比如,学习“二氧化碳保护焊”时,就只作这一方面的实训。学生不能将这一技能与实际的汽修挂钩。使用项目教学,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学习的是如何完成哪个汽修项目,不仅在过程中学会的是哪些单个知识点,更是直接与工作相连系,培训出的是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蓝领工人,是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的操作技术工人,这正是中职学校培养的目标。

2.教学形式不同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7

abstract:Basedonthestatusofgraduatesemploymentofweldingmajorinvocationalcolleges,analyzedtheproblemsexistingintrainingmodeofvocationalweldingprofessional,putforwardthatweneedaclearandscientifictalenttrainingprogramtocultivatethehighlyskilledpracticaltalentsmeetingthesocialneeds,andproposedtheconcretemeasuresaboutmakingscientificpersonneltrainingprogram.

关键词: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weldingprofessionals;personneltrainingmode;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245-02

0引言

近年来,高职焊接专业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根据我国202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及我国焊接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在今后5~10年内焊接结构用钢比例将达到65%,焊接自动化率达到70%,汽车年产量将超过800~1000万辆,造船年吨位约达到1000万t以上[1],焊接量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数倍以上,而且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也不断涌现,国外专家认为:“到2020年焊接仍将是制造业的重要加工工艺。它是一种精确、可靠、低成本,并且是采用高科技连接材料的方法。目前还没有其他方法能够比焊接更为广泛地应用于材料的连接,并对所焊的产品增加更大的附加值。”因此,为焊接专业人才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但是,我国目前焊接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需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实行通才教育政策,使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偏离实践越来越远,而技校教育过多注重实践操作,理论知识不能满足对焊接专业人才的要求。这就为高职焊接专业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企业所需的焊接职业技术人才奇缺,大多数企业仍处于焊接人才的饥渴状态。另一方面国家培养的大量焊接专业高职生找不到工作或转行到其他专业。这不仅造成了高职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对高职教育焊接学科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的影响。

高职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其原因很复杂。有社会、经济大环境等客观原因的影响,究其深层次、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还是在于高职院校在确立教育理念、专业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还差强人意。

因此,如何培养大批量的不同层次、适应现代焊接生产发展和技术要求的新型高素质焊接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如何确定符合高职教育特点,适合高职焊接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1目前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1.1培养方向模糊,定位不清职业教育是以工业化为基础,以技术技能教育为中心,以突出实践为方式,有别于我们以学习基本知识为中心的常规的教育体系,其特色就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2]。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应该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针对高职焊接专业实践操作能力高的要求,学生应具备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在焊接专业建设、构建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时要找准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要具有针对性。而这正是我们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短板,使得其焊接专业培养方向模糊,定位不清,受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不能清晰地界定其培养的焊接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多数高职院校提出了培养目标宽广,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焊接人才,使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与企业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脱节。

因此,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必须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到相关岗位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弄清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到底需要焊接专业什么类型的人才;反复论证高职焊接专业所针对的岗位群是哪些,这些岗位所需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高职高专的焊接人才的定位是什么等等,弄清这些内容以后,在人才培养规划中,就能够建立起科学的高职焊接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内容。

1.2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建设滞后,实践性教学欠缺社会对焊接专业实用型人才的需要,使得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成为了一个热门专业,而一些学校为了吸引生源,不顾及开办焊接专业需要投入大、消耗高、专业性强等因素,缺乏严格而科学的论证就盲目设置专业,由于焊接设备有限,焊接工位少,学生多,实训条件不具备,环境差,专业师资严重缺乏,师资水平有限,现有师资大多数从材料、热加工、机械加工或其他相关专业及企业工人调派,其中一些老师所学专业基本上和本专业相近,理论多而实践少,另一部分老师是通过自学或者其他的有关焊接专业的研讨会或培训来获得这些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从企业来的技术工人在实践中只会操作却不会讲解,其知识储备大多相对于焊接专业来说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够实用。

对于高职焊接专业的教材建设还不够完善,大部分沿用本科教材,适合高职教育理实一体的教材几乎很少。在课时设置上,理论课时占用学时多于实践课时,而且课程设置随意性很大,有些将现有的材料和热处理专业及一些短期培训焊接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特性。

在实践环节中,实训设备数量少,学生人数多,实践操作课时得不到保障,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这些因素极大的制约了焊接专业实训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毕业生缺乏有效的学习和实践,从而造成毕业生专业功底欠缺,表现在专业知识上不如本科生,实践操作能力上不如技校生,学生知识面窄,实践可操作性不强,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差,这极不符合企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由此使毕业生缺乏有效的学习和实践,从而造成毕业生专业功底欠缺,表现在专业知识上不如本科生,实践操作能力上不如技校生,学生知识面窄,实践可操作性不强,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差,这极不符合企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以上原因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发展,如果不能扭转这种局面,寻求一条可持续性发展的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找到一种适合高职焊接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效、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会造成高职院校对焊接专业人才培养丧失信心,从而失去专业发展的推动力。因此,若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寻求一个最佳的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2建立焊接专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它是高职院校每一个专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保证学生更好就业重要途径。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摸索出适合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新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明确培养目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等特点。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但高职人才的培养过程不同于职业培训,而是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过程。体现培养什么样的实用型人才,是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思考的问题。焊接专业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我校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全面素质的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加强和专业技能的巩固提高,也就是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宽阔的视野、较高的职业综合技能、能胜任企业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2.2以市场需求为向导设置专业就业岗位群教育是为社会各行业服务的,特别是高职教育直接面向行业的第一线,更应体现其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因此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就应建立在对本行业广泛的人才需求的调查基础上,只有通过充分的调查,才能了解专业人才本行业的岗位和能力素质要求。近四年来,本院组织专业教师在南方各三角洲地区近百家企业对焊接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和就业岗位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表明:焊接专业人才在各大企业是一个庞大市场,专业人才奇缺,如造船业、汽车、桥梁工程等,目前以焊接加工操作为主,还有焊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焊接质量的检验与分析、现场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焊接自动化操作等,特别是焊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人才短缺。根据这一目标,学院组织以企业技术与管理专家为主体,进行专业岗位能力分析,根据岗位要求确定毕业生明确的理论、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教学实践环节中,构成合理的教学、实践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知识、实践能力素质结构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并形成焊接基本专业操作训练、焊接专业技能强化实训、焊接专业顶岗实践的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实践环节。

2.3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和实践并重构建课程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焊接专业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重组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高职焊接专业特点,我们进行了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把必须讲授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训过程中去,根据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的新特点,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按工作过程、按职业证书所要求的能力设必修课,按专业岗位群知识结构要求设置部分选修课。学生明确工作角色和定位,极大地提高了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

首先,按工作过程设课。焊接专业培养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焊接操作技术、焊接工艺的制定、焊机的维护与维修和焊接质量的检测与评定等技术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其次,按职业证书要求的能力设课。鉴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必须从职业证书角度为其度量和设置课程。学院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职业证书的获得,这正是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学院规定本专业必须取得相应的中级焊工资格证书或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所以按此思路将课程设置为焊接基本操作实训焊接技能提高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的层次,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扩展,又有利于学生考取职业证书。再次,按专业方向设置选修课程。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能够打破学科体系束缚,根据各个企业性质与管理机制的不同、市场对人才素质的专业要求、尤其是针对不同的就业岗位群设置选修课程。

在选修课上设置不同就业方向,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来选修不同的课程,分别设置焊接加工操作、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焊接质量的检验与分析、焊接自动化操作四个专业方向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自和选择权,为学生今后发展作好铺垫。

2.4以能力为本位确定教学方法近年来,通过课程组的研讨、相互交流教学经验等方式,教学方法得到了不断地改进,由原来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扩展为现场教学、虚拟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强调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实际操作经验,突出创新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变革教学方法,应适当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技能性、实用性的实验实训。

2.5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的实践教学途径和方法

2.5.1实现实践教学程序上的“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即按照焊接基础实践、焊接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个阶段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基础实践阶段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主要包括实验课、社会调查和认知实习等。通过基础实践,使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基本技能得到训练。专业实践阶段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专业调研、第二课堂活动等。通过专业实践,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社会实践阶段要求学生在校外结合专业参加实际生产、管理和经营,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使学生的综合实践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提高。

2.5.2在校内创设产学结合的环境广泛开展生产、教研、科研活动,通过学院的研究机构、工业加工中心或校办工厂等,既可以进行技能训练,又可开展课题研究;既可进行实验、实习,又可进行岗位实践;既能承担焊接类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和鉴定,又可模拟仿真加工过程;另外还可以启动对外的生产加工业务,如焊接自动化技术开发与服务、模具设计与制造、各种材料焊接加工和冶金机械设备研制等,这样既可以为学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可以锻炼教师队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5.3建立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设一批专业对口而且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且要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使企业优质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一方面,校外实训基地无偿或优惠提供实训设备及实训材料,有效解决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不足的矛盾;无偿提供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锻炼,缓解了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实现了实训条件的社会沟通。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不少优秀企业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把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后劲的一个重要标志。合作教育的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免除先培训后上岗的麻烦,减轻了企业在培训方面的开销,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同时可发挥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主动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承担企业的技术服务、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任务。通过合作企业,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专业的建立与可持续发展重要保证,我们要根据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以培养企业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建立起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育人环境和素质培养体系,才能培养出综合型、知识型、技能型和实用型的高级焊接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菲森,文申柳,陈玲.高职焊接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电焊机,2009,(3).

[2]楼世洲.职业教育与工业化.学林出版社.

[3]李建求.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4).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8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入项目教学法

电子产品制作是中职校电子电器专业电子技能训练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室边教边做,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激发学生潜能和合作方面比较欠缺,效果不理想。

在实践中,笔者摸索出项目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实践项目进行动手、研究和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潜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协作与实践。教师甘当“指导者”“辅导者”与“助手”。项目教学法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主体的作用。

二、构建项目教学法的软硬件环境

构建软、硬件环境,是保证项目教学法顺利开展的前提。

1.营造交流讨论的软环境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讨论以及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作,笔者把14电子电控班30名学生分为5个小组。接着教师创设学习情境,积极营造小组讨论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共同探求电子产品制作的方案和方法,互相学习,协商制定各种设计方案,解决整机测试和调试的难点,讨论分析和寻找故障的排除方法。如此形成教师、学生、实训资源(或工作环境资源)之间的互动。

2.构建训练设施的硬环境

项目教学法要求有充足的训练设施和设备。笔者学校在实训场地的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经费,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硬件环境。实训室备有:多媒体设施,便于观察相关图像,分析电路情况;46台智能平台,便于学生分组进行protel软件的设计和pCB图的设计与制作,智能平台备有交、直流电源;示波器、万用表以及焊接装配的各种工具和材料;小黑板,可以供学生在分组讨论时进行记录;pCB制板的整套设备;电子产品制作所需的电子元器件。合理的实训室布局和完备的硬件设施设备,便于项目教学法的开展。

三、设计工序模块,实施项目教学

1.设计项目模块和实施方案

笔者根据整个产品设计和制作流程,把电子产品制作工序分为5个项目模块,按顺序渐次推进,5个项目模块都设计了实施方案和时间安排,保证了整个产品制作的顺利完成。项目模块和实施方案如下图所示。

2.实施项目教学

在教学实施中,要以各工序模块的小项目为中心任务,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训练,集学生学习、讨论、操作、思考与创新为一体。在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动手、踊跃讨论,培养了兴趣,增进了交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1)pCB设计。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对整机电路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所制作产品的电路原理。介绍电子元器件结构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同时要测量元件的体积和尺寸等,以便在设计中确定元件所占的面积、焊盘的距离和焊盘的大小。在学习protel软件设计的基础上,对电子产品进行pCB设计。分组讨论、设计,筛选出最佳方案。

(2)pCB制作。采用分组流水作业,完成曝光、显影、腐蚀、钻孔等实操过程。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技能和兴趣。

(3)整机的组装与焊接。组装与焊接是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学生一要掌握元件的分类与测试,能正确使用仪器测试元件和筛选元件,同时要弄清标注的读法等;二要掌握元件组装的步骤和工艺要求;三要掌握焊接工艺,焊接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版面的美观,不能出现虚焊、假焊和漏焊现象。

(4)电子产品的调试、按要求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调试和检测。学生在电子产品调试中遇到故障,就采用研讨方式让他们自行分析并排除故障。如果调试中没有遇到故障,可以由教师在电子产品中设置故障,或者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互相设置故障,然后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故障排除,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说明排除故障的过程和原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组与组之间参与竞争的热情,活跃了气氛。

(5)考核办法。电子产品制作的实训考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rotel软件的辅助设计能力、pCB图制图工艺、组装与焊接工艺、使用仪器检测能力、分析和排除故障的能力、制作过程的实训报告和体会。

在以上六个方面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等手段和方法。同时结合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度、活跃度、协作能力和互动、沟通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四、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效果

由于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具有将实践融入教学过程的突出优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的发挥。通过互动和讨论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实践项目,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和创新精神。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9

生产工人专业培训与技能考核规划(草案)中国入世以来,全球500强企业纷纷抢滩登陆,建立制造基地,欲变开放中国为“世界工厂”;加上近几年来民族工业的稳步增长,使得国内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以至于人才市场上“灰领”走俏,价位飙升,带来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空前红火。公司高层领导调整以来,随着博盈实业渐入佳境,技工奇缺的状况也日益突出。为此,公司决定6-8月份利用相对淡季狠抓职工教育,举行大规模的“技能充电”和技术比武活动。一期工程安排在6月底至7月初,主要项目是分工种理论培训和操作考核。现将规划构想及开支预算概述如下,请公司领导审定批准。一、指导思想通过大规模“技能充电”举措,体现公司领导以人为本、科技兴厂的经营思想,引导博盈员工自觉钻研专业技术,努力提升技能水平;借助“第三只眼”评价公司技工队伍,组织公平、公正的理论测试和操作考核,为重新调整岗位技能工资提供科学依据;分工种选拔1-2名优胜者为“技术带头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博盈职教工作深入开展。二、规划项目1、对车、铣、磨、钳、焊、电等六大工种,按高级工教程速成讲授,各4学时。2、对车、铣、磨、钳、焊、电等六大工种,按技师要求进行操作指导,各2学时。3、在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技师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对各工种分别进行理论测试和操作考核。理论测试2小时,操作考核4小时。4、测试和考核结果装入员工个人档案,并依此调整岗位技能等级工资。5、根据理论成绩、操作技能和工作表现综合考核,选拔出各工种“技术带头人”1-2名。三、保证措施1、师资保证己与荆州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第一技工学校接洽,拟聘请高级技师(或高级讲师)以上的专业职教人员进行理论培训、操作指导,并全程主持理论测试和操作考核。2、组织保证为提高工作效率,拟成立临时项目组。组长:冯启泰副组长:廖盛婕组员:李政再潘贞发呙林春蔡海清张新阶3、时间保证6月20日以后,所洽师资才方便到位,本公司也进入相对淡季。以上项目争取4-5天内完成,最长不过一周。作为中心任务,须协调各部门给予支持配合。四、开支预算1、教师课时单价初议为40元,专项开支40Ⅹ6Ⅹ12=2880元;2、生活招待按每餐120元,预计开支120Ⅹ2Ⅹ5=1200元;3、教师交通由总经理办派专车接送;(预计开支750元)4、考务及其它开支150元。以上合计开支预算为4980元。五、日程安排(见附表,待与受聘方沟通后定案)

人力资源部2004-06-03湖北博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专业技能培训考核日程安排表时间项

目地点主授教师组织人预计参加人数6.24上午高级车工理论培训技术展厅李张74高级钳工理论培训四楼教室廖潘20高级铣工理论培训三楼会议室蔡呙346.24下午车工技师实践指导后方车间李张74钳工技师实践指导后方车间廖潘20铣工技师实践指导后方车间蔡呙346.25上午高级磨工理论培训三楼会议室李张25高级电工理论培训四楼教室廖潘11高级焊工理论培训技术展厅蔡呙216.25下午磨工技师实践指导后方车间李张25电工技师实践指导后方车间廖潘11焊工技师实践指导一分厂蔡呙216.26上午车工理论测试技术展厅李张74钳工理论测试四楼教室廖潘206.26下午车工技师操作考核后方车间李张74钳工技师操作考核后方车间廖潘206.27上午铣工理论测试技术展厅李张34磨工理论测试四楼教室蔡呙256.27下午铣工技师操作考核后方车间李张34磨工技师操作考核后方车间蔡呙256.28上午电工理论测试技术展厅廖潘11焊工理论测试四楼教室蔡呙216.28下午电工技师操作考核后方车间廖潘11焊工技师操作考核一分厂蔡呙21*与师资方沟通后定案;临时变化由项目组协调。湖北博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专业培训考核及技能比武日程安排表时间项

目地点主授教师组织人对象设备6.28上午高级车工理论培训技术展厅廖、潘74高级铣工理论培训四楼教室李、张34高级磨工理论培训三楼会议室李、张256.28下午高级钳工理论培训技术展厅廖、潘75铣工理论测试2--4点四楼教室李、张34磨工理论测试4--6点四楼教室李、张25高级电工理论培训三楼会议室蔡、呙116.29上午车工理论测试8-10点展厅、教室廖、潘74二处考场钳工理论测试10-12点展厅、教室廖、潘75二处考场高级焊工理论培训三楼会议室蔡、呙216.29下午电工理论测试2--4点四楼教室蔡、呙11共用考场焊工理论测试2--4点四楼教室蔡、呙21共用考场铣工技术比武后方车间李、张6铣床2磨工技术比武后方车间李、张6磨床66.30全天铣工技术比武(上午)后方车间李、张6铣床2磨工技术比武(上午)后方车间李、张6磨床6焊工技术比武一分厂蔡、呙6焊机3电工技术比武待定蔡、呙57.1全天车工技术比武后方车间廖、潘9车床4钳工技术比武热处理车间廖、潘9钳台5*与师资方沟通后定案;临时变化由项目组协调。生活、后勤联络:史春香工艺、检具联络:谭爱军

生产工人专业培训与技能考核规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10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工程化;焊接工程师;职业资格培训

为了适应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焊接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需求,我校早在1985年就率先在石油高校中设置了焊接工艺及设备本科专业,到目前为止已培养22届、1200余名毕业生。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时期的到来,特色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特别是地方行业院校更应注重特色建设。近年来,我校针对焊接技术知识领域涉及到材料科学、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多门基础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的特点,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进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将理论教育与就业前培训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工程教育相结合,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课程纳入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对在校生开展“学历学位教育+职业资格认证”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使在校生可以提前获得从业资质,不仅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素质,而且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培养国际化焊接技术专门人才,满足石油石化行业和陕西地方经济建设对国际资质焊接技术人才的需求,提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实践教学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一、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方式

国际焊接工程师(internationalweldingengineer,简称iwe)是国际标准iSo14731-焊接管理、任务和责职(等同于欧洲标准en719-焊接监督:任务和责职)标准中所规定的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与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可从事产品的结构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保证、研究和开发等各个领域的焊接技术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是国际焊接学会(internationalinstituteofwelding,简称iiw)针对焊接过程类人员进行的培训与资格认证。中国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委员会在2000年获得国际焊接学会(iiw)正式授权,在我国实行国际统一的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作为其首家授权的培训机构,从2000年开始开展包括国际焊接工程师在内的各类国际资格焊接人员的培训、考试及资格认证工作。按照有关规程要求,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有过渡期资格转化培训、可选途径培训和标准途径培训三种方式。其中,2000~2004年底,针对我国已具备国内相关技术资格及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进行了国际焊接工程师过渡期资格转化培训工作;2004年开始,我国在职人员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主要是可选途径培训,而高校四年制工科本科毕业并且取得学士学位学生则可以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标准途径培训。

二、在校培养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内容

为满足在高校内针对在校生开展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及认证的需求,根据国际焊接学会(iiw)和(iiw)授权中国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委员会(CanB)的相关规定,由CanB严格制定了针对高校在校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培训大纲,并组织编写了培训教程,确定了培训的最低要求。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上,主要设立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焊接结构与设计、焊接生产及应用四大部分,除基础理论内容外,特别突出了与焊接技术及生产相关的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e)、德国(Din)和中国(GB)的标准内容,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突出实用性,并汇集了国际上先进的焊接技术和国内著名专家的科研成果与生产应用。基础课程模块由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焊接结构与设计三门课程组成;实践课程模块由常规焊接方法实际操作和特殊焊接方法演示组成;主课程模块由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焊接结构与设计、焊接生产及应用四门课程组成。按照规程要求,正规工科院校焊接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大四在校生或材料加工工程(焊接方向)专业在校硕士生进行iwe培训,由于其在校学习期间已修完规程要求的基础课程内容,因此,入学考试(即中期考试)成绩合格后,可直接参加实践课程和主课程部分的培训。考试包括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焊接结构与设计、焊接生产及应用四门课程。考试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形式,笔试试卷由多项选择题构成。四门课程考试成绩均合格者为通过考试,在取得学士学位后,可颁发iwe资格证书。

三、在校培养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实践

西安石油大学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为了进一步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石油石化行业和陕西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与国际授权的培训机构——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合作,从2010年开始针对在校生开展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工作,通过“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内容与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有机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条件建设,培养具有一定焊接工程经验、熟悉国内外标准的,得到国际焊接学会(iiw)认可的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实践表明,其教学效果良好,不仅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目前,学校成立了负责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专门机构,建成了符合有关规程要求的专用实习实训基地,由于我校有关专业培养方案中部分课程与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内容相同,经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协商,我校国际焊接工程培训课程设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培训,包括焊接工艺及设备56学时,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38学时,焊接结构与设计40学时,焊接生产及应用64学时。第二部分为焊接技能实训,包括氧乙炔气焊与切割技能操作训练10学时,手工电弧焊技能操作训练10学时,tiG技能操作训练10学时,miG/maG技能操作训练10学时,其它焊接方法参观演示20学时。2010年、2011年连续举办了两期,共有8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参加,60余名学生已经获得由iiw颁发的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证书,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的学生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肯钻研,吃苦耐劳,为人诚实,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同时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有许多毕业生都已成为本单位的技术骨干,有的已担任部级重大工程项目技术主管,在科研、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随着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及其它行业对外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展和快速发展,在石油石化等工程建设领域仅仅依靠对有关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已远远不能满足其对国际焊接工程师的需求,对在校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员和企事业单位普遍认为,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与在校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入、更系统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为将来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满足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不断增长国际化工程化焊接技术人才的需要,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有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常凤华,张岩.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与高校工程化人才的培养[J].电焊机,2009,(3).

[2]钱强.国际资质焊接人员培训规程及实施[J].焊接,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