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6:20

早产儿护理方法篇1

【关键词】早产儿;常规护理;特殊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质量不足2500g,身长在46cm以下的婴儿[1]。据统计,我国的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为了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高其生命质量,对早产儿及时实施有效的特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卫辉市新乡医学院一附院住院早产儿126例,男72例,女54例,体质量1320~2500g,胎龄为30~36周,出生后均表现为吸吮能力差、自主呼吸弱、适应环境能力差、不能保持正常体温。

1.2结果本组124例早产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特殊护理,124例健康出院,2例家属因患儿胎龄小、预后差,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护理

2.1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娩出后的保暖非常重要。早产儿病房室温应保持在24℃~26℃。根据患儿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应用保温箱,先将保温箱内温度调节至26℃,每小时调节1℃,最终箱温保持在32℃~36℃,并测量体温,根据体温情况调节箱温,更换尿布或衣服时动作要快,避免由于暴露婴儿引起体温大幅度变化。

2.2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早产儿的呼吸肌薄弱,胸廓和肺组织缺乏弹性,呼吸浅快而不规则,常出现呼吸暂停或青紫。护士必须仔细观察,及早发现,及时清除口鼻腔粘液及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喂奶前后发现青紫或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每分钟1~2L,一般不超过3d,对呼吸暂停的给予托背,弹足底。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变化及缺氧改善情况,一般6h呼吸平稳后停止吸氧,避免早产儿氧中毒,造成医源性后遗症。

2.3合理喂养早产儿由于胎粪开始排出及排尽较迟,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若喂养不当,易发生呕吐、腹泻,且易发生坏死性肠炎。因此笔者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法,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可使用套有橡胶管的滴管喂奶。喂奶时,使患儿呈仰卧位,抬高其头部,喂养前先刺激早产儿吸吮反射,轻压患儿下颌,用滴管置于口角,让其自行吸入。喂奶后将患儿竖直抱起,自上而下轻拍背部,以减少溢奶和吐奶的发生。对于吞咽困难,容易溢乳或因呛咳厉害而喂奶困难的早产儿,笔者采用鼻饲喂养,选用一次性新生儿胃管测量长度后涂石蜡油,由一侧鼻孔插入,确定在胃内,用胶布固定。每次喂奶前用干净注射器抽取胃中残留奶量,残留量超过上次喂奶量的1/4则考虑减奶量,再将准备好的母乳缓慢注入,最后注入2ml温开水,每隔2~4h喂母乳1次。每次注入时注意观察有无呕吐及腹胀现象,直至患儿能自行吮乳则拔除胃管。

2.4预防感染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易受各种感染,且早产儿抵抗力低,即使轻微的感染,也可以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后果[2]。因此笔者非常重视早产儿用品的消毒、工作人员的管理及病房管理。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d,2h/次,每月空气培养指标均达标。所用的衣物、床单、被套、毛巾等物品均高压灭菌后再使用,并且用物专用。所用的奶瓶、奶嘴、配奶用具,均用高压、煮沸及消毒柜消毒后再用,配奶前后认真清洁、消毒双手并戴口罩。病室地面及物体表面均用1∶1000的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d,并登记。凡接触早产儿的医护人员,用流水洗手后再用手消毒剂擦手,方可接触患儿。做好晨、晚间护理,包括皮肤、口、眼、脐、臀部护理,防止继发感染。

3讨论

引起早产的原因多种多样,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稳步上升。经过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患儿,耐心的喂养,所收治的126例患儿中,除2例因胎龄小、体质量轻、愈后差,家长主动放弃治疗外,其余124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出院时常温下体温维持在36.5℃~37℃,无呼吸暂停发生,吃奶耐受良好,无腹胀发生,无胆红素脑病及感染中毒症状,使早产儿的生命质量有所提高。因此,合理的母乳喂养和护理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早产儿护理方法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01/12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早产儿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250~2500g,平均(2135.3±548.3)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分娩时间分为观察组(2012~07/12)和对照组(2012~01/06)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早产儿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1)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无窒息史;(3)家属知情同意且配合治疗者。

1.4排除标准(1)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畸形及需氧气支持患儿;(2)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3)原发性呼吸暂停;(4)失访患儿。

1.5方法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院内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不采用连续性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连续性护理,内容包含院内家长培训、早产儿建档和出院后家庭随访。

1.5.1院内护理早产儿出生后,送人暖箱进行护理,暖箱温度模拟子宫环境,使患儿腋温36.5℃、肛温37℃。暖箱内湿度根据早产儿日龄进行调节,自80%缓慢调至6o%.做好隔离。暖箱定期清洁和消毒,患儿每日行1次擦浴和脐部护理,3次抚触护理,每次抚触时间10~15min,可同时播放轻柔音乐,抚摸过程中同时以温柔的声音跟患儿说话,以目光与患儿交流。抚触自头面部、经胸部、脐部、背部、上肢、直到下肢。

1.5.2院内家长培训了解主要照看早产儿的家长(一般为早产儿母亲),通过问卷调查其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程度等,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出院前给予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方法、护理目标、常规护理记录、护理操的动作、怀抱及抚触动作、异常情况观察等。

1.5.3早产儿建档建立早产儿档案本,院内护理由护士记录,院外护理由责任护士与患儿家长共同制定家庭护理的项目、方法、频次和要求等,并要求家长对相关护理内容及时的登记到档案本中。包括:(1)日常护理,如皮肤、脐部、臀部等护理,体温、皮肤颜色、脐部情况、大小便等的观察方法和异常表现特点,体温测量和保暖措施,呼吸的观察,保护性隔离方法等;(2)明确免疫、体检、复诊时间;(3)喂养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指导母乳不足情况下如何喂养,及如何应用鱼肝油等辅食给患儿补充营养;(4)感观刺激,包括抚触、音乐播放、对患儿说话、眼神交流等。

1.5.4家庭随访患儿出院后,隔日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家庭护理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疑问,督促家长对患儿进行按时、按需的各项护理。每周上门随访,仔细观察患儿皮肤、呼吸、发育等情况,测量体质量、头围、身长,检查有无黄疸,根据患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家庭护理计划。于两组早产儿纠正胎龄达4o周时进行生长发育情况比较,记录护理期间疾病情况。

1.6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早产儿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早产儿护理以往常常局限于院内,当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护理不受控制,由于家长对于早产儿基本特点、护理手段等了解不足,家庭护理可能存在不科学、不细致、无针对性等问题,不仅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存在影响,还可能引发各类疾病,给患儿带来痛苦和不安全因素。

目前连续性护理尚未具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连续护理是指在不同的医疗服务机构间实现无缝隙衔接,为患儿提供连贯的健康照顾,形成患儿与专业医疗机构的持续联系。连续护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模式转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将住院护理延伸到患儿出院后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帮助患儿完善自我管理。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连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方式,可以提高缓患儿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儿的再住院率。

早产儿护理方法篇3

关键词:抚触护理法;早产儿;喂养;体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688X(2014)02-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feedingandweightinfluenceandcliniccurativeeffectofprematurebabyusingtouchnursingmethod.methods86casesofprematurebabieswererandomlyclassifiedintocomparisongroupandtouchgroupwith43casesineachgroup.thetouchgroupweretreatedwithtouchnursingmethodonthebasisofgeneralnursingmethod,andthecomparisongroupweretreatedonlywithgeneralnursingmethod.ResultsFeedingtimesandweightincreasingforprematurebabyintouchgroupareobviouslymoreexcellentthancomparisongroup,thedifferencesbetweentwogrouptakeonstatisticsignificance(p

Keywords:touchnursingmethod;prematurebaby;Feeding;weight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也称为未成熟儿[1],其出生体质量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身体的各部分机能低下,且均低于足月儿,死亡率较高[2]。因此早产儿的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成为早产儿护理的一个难题。

婴儿抚触护理法是通过对皮肤及各相关部位的良性刺激,达到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的目的[3-4]。为了寻求更优的早产儿护理法,使早产儿尽快发育强壮,以更好地适应环境,作者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86例住院的早产儿的护理进行了对照研究,应用抚触护理法与常规护理法相结合,并对喂养次数及体质量增长两个指标进行系统的观察与分析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86例患儿均为作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分娩的单胎无器质性病变的早产儿住院患者,并均符合以下条件:胎龄≥30w,并且≤35w;出生一般情况好,无窒息,无消化道及腹部病,出生体质量≤2500g,apgar评分1min、5min均≥8分。将86例住院早产儿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抚触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抚触组男28例,女15例,入院日龄0.5~24h,出生时平均体质量(1820±321)g,身高(44.13±2.55)cm,头围(31.89±2.56)cm;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入院日龄0.5~24h,出生时平均体质量(1825±324)g,身高(44.15±2.58)cm,头围(32.05±2.62)cm;两组患者性别、入院日龄、出生时平均体质量、身高及头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护理对照组全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主要采用的常规护理方法如下:①体温稳定护理:将早产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根据早产儿体重及日龄调节暖箱适中温度,维持早产儿体温在36~37℃,体温差小于0.8℃;②营养护理:尽量指导父母用母乳喂养,对吸吮能力差的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采取滴管喂养或者鼻饲喂养,喂奶后取右侧卧位;③呼吸道护理:取侧卧位以清除口鼻分泌物,避免出现呼吸暂停,尤其是生后3d的婴儿[5];④预防感染:做好感染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病室实行湿式清扫。更换1次/w暖箱,彻底清洗消毒。

1.2.2抚触组的护理该组早产儿的护理是在采用对照组所采用的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再配合抚触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其中抚触护理如下:①抚触方法:采用头面部、胸部、腹部、腿部、背部、臀部的抚触方法,遵照国际通用的抚触手法进行[6]:②抚触时间:早产儿抚触时间应放早产儿未吸氧,无呼吸暂停,病情稳定时;2次喂奶之间,宝宝情绪稳定,没有哭闹和身体不适;先从5min开始,然后延长到15~20min,2次/d;③抚触的注意事项:抚触时,手的力度应以做完后孩子的皮肤微微发红为宜;抚触时就避开婴儿的和脐部;切忌在婴儿过饱、过饿和过疲劳时抚触;抚触者应剪短指甲,摘掉配饰。

1.3观察项目在护理过程中,观察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每位早产儿喂养次数及体质量增长情况,并按照设计的统一观察记录表格进行记录,以用于分析研究。

1.4数据处理方法将所有数据利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指标以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并且假设检验水准α=0.05,p

2结果

对照组和抚触组都是选择的是43例早产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两个指标进行对比,分别是早产儿的喂养次数和体质量增长指标进行对比。在对照组中,婴儿的喂养次数平均为(8.12±1.86次)/d,而抚触组的喂养次数为(10.12±1.98)次/d,从数据中可以看经过抚触组的护理后,喂养次数平均增长了2次/d左右,从而反应出抚触组能提高婴儿的消化速度,促进婴儿加速代谢成长。在体质量增长指标中,对照组平均增长为(24.3±2.1)g/d,而抚触组平均增长为(30.5±3.6)g/d,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抚触组在婴儿体质量增长上大概高出对照组6.2g/d,最高的高出11.9g/d,平均增长达到25%以上,增长明显。

3讨论

本次所有86例早产儿中,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成两组,护理前两组早产儿在各项性能指标上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早产儿住院期间的喂养次数及体重增长情况进行系统观察,结果显示,抚触组早产儿喂养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早产儿管理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3):188-191.

[2]邵肖梅.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715-718.

[3]madelineGleeson,Fionatimmins.areviewoftheuseandclinicaleffectivenessoftouchasanursingintervention[J].Clinicaleffectivenessinnursing,2005,9(1-2):69-77.

[4]邹泉.抚触干预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39-41.

早产儿护理方法篇4

早产儿是指孕周不足37w的新生儿,生育器官不成熟,生活能力差,影响正常的正常、发育。一旦该过程中出现危险性病症,将危害生命安全[1]。调查报告显示,将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用于早产儿中,可加快生长、发育速度。为进一步的判定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将我院早产儿的资料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1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早产儿中挑选120例,按分娩时间分成不同组:干预组60例,男性、女性分别22例、38例,孕周27~36w,平均(30.2±0.2)w;体重1240~2465g,平均(1856.2±12.2)g;常规组60例,男性、女性分别23例、37例,孕周28~36w,平均(30.3±0.3)w;体重1242~2468g,平均(1856.4±12.3)g。120例早产儿均不存在遗传性代谢疾病、先天畸形等,且两组早产儿的孕周、体重等临床资料无区别,p>0.05。

1.2方法临床给予常规组早产儿基础性的护理,如: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制定饮食、环境等措施,叮嘱早产儿父母给予其关心、爱护;干预组早产儿则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包括:①鸟巢式护理:将早产儿放于蓝色绒布上,并将其制成鸟巢形状。当然,该鸟巢夹层需放置高弹力棉,于底层放置水垫。使用前期需将其放于保暖箱中,待温度处于35℃左右后再放置早产儿;②抚触护理:抚触早产儿3次/d,15min/次,抚触前期需用润肤霜湿润双手,并播放轻缓型音乐,用温柔语言和早产儿交流,抚触方法:头部、面部抚触[2]。用双手拇指从早产儿的前额中央部位逐渐滑向两侧,然后再从下颌的中央部分向两侧滑动,使其形成微笑状;双手手掌面从早产儿的前额发际处向下、后滑动,直到到达后发际线,停靠于两耳乳突处,轻轻按压;胸部抚触。双手放于早产儿两侧的肋骨边缘,左手向对侧的方向缓慢滑动,直到到肩部,恢复原样,右手按照同样的方式抚触;背部抚触。将双手平放于早产儿背部,从颈部缓慢向下移动,然后用指间轻轻抚触脊柱的两侧肌肉,从颈部向顶部迂回;上肢抚触。轻轻挤捏上臂、手腕,揉搓肌肉群和相应关节,用双手拇指指腹按照先后顺序抚触拇手指,并提捏手指关节[3];下肢抚触。轻柔抚触早产儿大腿、消退、膝盖等部位,轻柔挤捏大腿至脚踝,然后抚触脚踝、足部;③父母参与: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鼓励早产儿家属积极参与到该活动中,将早产儿包好后放于父母胸前,让其感受到父母的心跳,促使其在得到父母照顾的同时,增加父母好感。此外,临床出院前期,护理人员还需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训,便于促使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加快生长、发育速度[4]。

1.3评定项目评定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奶量摄入、住院时间,并统计临床疾病病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使用版本为SpSS14.0的软件处理数据,疾病病发率属于计数资料,体重、奶量摄入、住院时间属于计量资料,分别用%、(x±s)表示,并分别实施χ2、t检验,p

2结果

2.1临床体重、奶量摄入、住院时间评定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奶量摄入和住院时间有区别,p

2.2临床疾病病发情况评定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的疾病病发率有区别,p

3讨论

早产儿护理方法篇5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散瞳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7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未血管化的视网膜由于缺血、纤维增生、血管的新生以及视网膜的脱落等原因引起的增殖性的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患儿失明[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并采取措施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此次主要针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随访及护理展开分析和研究,并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7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5例、女93例,胎龄28~36周,平均胎龄(33.1±4.3)周,出生时体质量为1000~2200g。其中单胎174例、双胎4例。

1.2方法

1.2.1筛查方法出生后2周确定和统计诊断为必须实施眼底检查的患儿,将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1793)滴入患儿眼睛以起到散瞳作用,而后对患儿进行眼部的麻醉,开睑后检查眼底和视网膜,并对患儿眼底状况采用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拍照[2,3]。

1.2.2护理方法①疾病宣教:向家属宣教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同时为家属解释该病进行筛查和护理的必要性,让家属明白该病对患儿的危害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告知家属该项检查是由本院经验丰富的眼科大夫亲自检查,操作过程中不会对患儿造成伤害,以消除家属的疑问[4]。②检查前的护理:检查前护士要详细的将患儿的身份进行核对,并且注意患儿是否有吸氧史,在抱出患儿时要充分的做好保暖措施,护士动作要迅速而且p柔,以防对患儿造成伤害。③检查中的护理:护士在医生进行检查操作的同时要做好各项护理措施,用双手固定患儿的头部,但不能用力,采用恰当的技巧以防止患儿颈部和颈椎受伤,同时采用专用的开睑器进行检查。护士要严格观察患儿面部颜色、呼吸和心率等,提醒操作者不能捂住患儿的口鼻以发生窒息,检查结束后可采用具有抗感染的滴眼液以预防发生感染[5]。④检查结束后的护理:待操作完毕后立即将患儿包裹好放入保温箱,并检测患儿的体温变化,检查后的3d内要为患儿滴入抗生素滴眼液,此外,还要观察患儿的眼部情况,包括是否有眼部充血和分泌物增多的现象,如发生感染则要立即处理。⑤出院患儿的护理:如患儿出院要做好出院后的宣教,嘱家属定期来院检查,a.如未发现病变或者1期病变要2周检查一次,到视网膜血管发育到周边即可停止。b.对于2期病变患儿需要1周检查一次。c.3期病变患儿需1周检查2~3次。d.对于阈值病变的患儿要立即采取激光治疗,直到视网膜的血管发育完全[6]。

2结果

经过早期的筛查,结果显示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儿有19例、发生率为10.67%,其中需要激光治疗的阈值病变患儿有4例(8只眼)、发生率为2.11%。见表1。

表1178例早产儿筛查结果(n,%)

病变发生率激光治疗发生率

1910.674(8眼)2.11

3讨论

在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检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扩瞳,早产儿会因为反射作用不容易将药液滴入到眼睛,因此,护士要配合医生轻轻的翻开患儿的上下眼睑,充分将扩瞳药滴入到结膜囊,以达到散瞳的效果。其次在操作过程中护士要提醒操作者动作轻柔,以防捂住患儿口鼻而造成伤害[7-11]。在筛查过程中采取护理措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检查之前向家属进行筛查目的地宣教,以取得家属的配合,而在检查的过程中护士要辅助医生做检查,同时为患儿做好防护措施,以避免患儿在检查过程中受到伤害,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的变化,并且要用技巧固定患儿的头部和颈部以方便医生操作。检查后则需要护士进行后续的治疗和护理[12-15]。研究证明,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儿进行早期筛查和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极大的降低了患儿致残率。

参考文献

[1]宋霞梅,钟春霞,韦素松,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41-42.

[2]陈瑞萍.护理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作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222-223.

[3]潘兰香,吴惠平,李巧红,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配合.全科护理,2015,(13):1205-1206.

[4]陈锦秀,李春华,余慧英,等.激光消融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2):38-39.

[5]马小青,李倩.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238-240.

[6]李芳.视网膜病变筛查早产儿家长对疾病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7):119-120.

[7]王莉聪,冯小芳.niCU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的护理配合.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39-40.

[8]陈秀荣,熊燕,王艳红,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重庆医学,2010,39(2):210-211.

[9]温秀娟,刘凌,洪文,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护理.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1):85-86.

[10]刘业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58-59.

[11]荆永杰.临床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护理.健康必读旬刊,2012(6):155.

[12]周贵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1,8(37):205-206.

[13]杨小燕,王虹,叶志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临床护理杂志,2013(3):27-29.

[14]邸玉兰,王宗华,马斌超.275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5):1821-1822.

[15]董思杞,董宇,杨威,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配合.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548-550.

早产儿护理方法篇6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38-02

随着医疗设备和新生儿重症救护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大大提高,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早产儿的发生率并不低,我国每年出生的婴儿中,大约有4%~5%为早产儿。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机体调节功能低下,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因此只有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才能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和生活质量。我科自成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以来,对早产儿采用六关护理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2月~2007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48例,男32例,女16例,根据住院阶段分成观察组23例(六关护理法),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法)。两组患儿一般临床情况如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入院时间、基础疾病均相近,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包括生后立即护理,日常护理的一般护理,保暖,供氧,防止低血糖发生,维生素及铁剂的供给、喂养和预防感染。观察组采用的六关护理法包括呼吸关、感染关、体温关、黄疸关、喂养关和神经系统关。

1.2.2观察指标通过治疗后观察患儿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继发感染和后遗症发生率,见表1。

1.2.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和c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t=3.31,p<0.05、并发症(c2=10.10,p<0.01、继发感染(c2=4.41,p<0.05)和后遗症发生率(c2=4.68,p<0.0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护理方法和讨论

3.1呼吸关

早产儿因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常不规则,甚至出现频繁的呼吸暂停或呼吸衰竭。这是因为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引起呼吸调节障碍。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少,容易出现肺泡萎陷,通气降低,易发生肺透明膜病,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导致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d,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拍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为预防呼吸暂停的发生,早产儿应保持体温稳定,在给早产儿喂奶时必须密切观察,预防呕吐或奶汁返流引起的呼吸暂停。在护理早产儿时切忌枕头太高,因颈部向前弯或气管受压时也易发生呼吸暂停,用面罩吸氧时,面罩下缘应放在颊部,如放在颌下可使气管受压而导致呼吸暂停。因此,保持气道通畅也是预防呼吸暂停的关键。

3.2感染关

新生儿皮肤黏膜薄嫩,易被擦伤,成为细菌侵袭的通路;脐部为开放的伤口,细菌易繁殖并进入血液;部分免疫球蛋白虽可通过胎盘由母体进入胎儿,但与胎龄有关,胎龄越低,免疫球蛋白水平越低,故早产儿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甚至败血症。为减少患儿感染应从以下六方面着手:①为他们营造相对无菌的环境,为早产儿建立相对无菌的新生儿室,这有利于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的生活。②防止交叉感染,医院的新生儿室是不允许外人随意进入的,以避免交叉感染。③照看早产儿的人,不仅应有一定的照顾孩子的经验,而且应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给新生儿喂奶或做其他事情前,应换上清洁的衣服,洗净双手。换完尿布后,要妥善处理好尿布,并及时洗手。④早产儿使用的用具应严格消毒,如食具、衣物、尿布等。⑤重点护理容易感染的部位,如皮肤、脐部、眼部、口腔等。⑥抗菌药物的预防作用:伴有合并症的早产儿,如有过硬肿症、窒息、使用过呼吸机的早产儿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通过以上六方面的护理使患儿的继发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3.3体温关

正常体温是机体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出现肢端发冷,硬肿,哭声低弱,吸吮差,心率降低,甚至休克、肾衰、肺出血等危及生命。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2~4次。一般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体重大于2000g在箱外保暖者,还应给予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早产儿汗腺发育不全,散热的机能差,在高温环境中体温会随之升高,发生高热,应注意经常在腋下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过高或过低,都要采取措施,使其体温恢复正常状态。

3.4黄疸关

胎儿在子宫内由于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生成的红细胞数较多,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红细胞相对过多,多余的部分被破坏,并代谢成胆红素,加上早产儿对胆红素的转运和代谢能力差,生理性黄疸较重,持续时间长,易引起核黄疸。另外,早产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高,胆红素容易从血液侵入脑组织,并对脑组织产生损害。因此,为预防核黄疸的发生,给予光照疗法,使胆红素浓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3.5喂养关

早产儿各种消化酶不足,口舌肌肉力量弱,消化吸收能力差,胃容量小,而每日所需能量又比较多,因此我们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法。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可使用套有橡胶管的滴管喂奶。早期喂养可防止低血糖、减轻黄疸并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在护理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早产低体重儿吸吮和吞咽反射的调节尚未健全,且胎龄愈小,呼吸和吞咽的协调作用愈不完善,常常造成呕奶,加上贲门括约肌较松弛,易发生呕奶、消化和吸收能力差[1]。故在喂养中奶量不宜过多,应循序渐进,按日和体重科学地增加乳量,同时密切观察大小便,腹部情况,体温及原发病情况,若出现腹胀、呕吐明显应及时报告,减少或暂停喂养,不应硬性执行医嘱规定。尤其是生活能力低下的早产低体重儿在喂养护理过程中易出现胃食管返流[2],奶液误入气道,胃内潴留甚至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因此应采取小量、间歇喂养或用滴管授奶。喂养后置婴儿于右侧卧位或俯侧卧位,有助食物自胃内进入肠腔,减少胃内剩余奶[3]。如危重早产低体重新生儿胃肠喂养受限伴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消化道畸形或部分肠功能障碍等,采用部分静脉营养与胃肠道喂养相结合的营养护理支持,两者同时使用,既可获得完全的营养支持,又可减少肠道刺激,维护肠功能,通过营养护理支持能抢救无数患儿生命,是提高成活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不能被其他治疗取代。

3.6神经系统关

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常伴有脑发育不全,可因为缺氧、出血、感染、惊厥等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脑细胞损害,引起脑发育障碍,导致智力低下;早产儿的低血糖、呼吸暂停、低血钙容易引起惊厥;早产儿血脑屏障不健全,容易出现胆红素脑病、中枢系统感染。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为减少患儿后遗症的发生,我们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早期干预是指对月龄不同的婴儿通过翻身、爬行、走步等主动练习,以及让他们做婴儿操、按摩等方式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临床研究发现,早期干预对防止脑瘫具有显著效果。所以,对脑功能和神经系统发育均差的早产儿来说,越早干预越能促进脑功能的发展和代偿性康复,最大限度挖掘大脑潜能,开发智力,预防及减轻伤残的发生。早产儿的神经系统早期干预其方法有两方面。一是在出生后1~2个月内坚持对早产儿进行抚触,每日1~2次,每次10~15min左右。监护期间主要由医护人员执行抚触,住院后期和出院后则由医护人员教会产妇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由婴儿的母亲对早产儿继续进行抚触。二是自出生后1个月起可在医生指导下,为婴儿制定智能发展和训练计划,开展肢体运动,并利用丰富的视听环境促进婴儿感知觉,运动、语言发展,使早产儿的智能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与足月儿一样得到快速发展。

总之,通过早产儿护理的六关护理法,使患儿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继发感染和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使早产儿的生命质量有所提高,对早产儿的康复有利,且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云,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

[2]廖清奎.小儿营养及营养性疾病[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

[3]徐琦新.危重新生儿的营养支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1):654.

早产儿护理方法篇7

【关键词】早产儿;家属;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37-01

早产儿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胎龄在28~36周之间出生的活产婴儿,他们由于先天不足,出生时往往需要经过严密监护、保温、吸氧以及对症支持等医院各种治疗和完善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其度过危险期[1]。提高院内护理只是早产儿保健的一部分,出院后大量的保健任务要靠父母、家属等早产儿照护者来完成,早产儿出院后存活的质量仍需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同时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本研究以本院收住120例早产儿及其各自家属中一位固定照护者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分组观察,为期六个月,六个月后评估早产儿发病率,体重增长率等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早产儿选择

选择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120例早产儿为实验对象。胎龄28~36周不等,出生时平均体重2193±530.50g,出院时平均体重2430±430.50g,其中男61例,女59例。此120例早产儿性别、胎龄、出院体重、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早产儿照护者选择

对120例早产儿家属〔主要为早产儿母亲〕进行集体调查问卷,采用闭卷单独完成的形式,试卷回收率百分之百。

1.2方法

将以上配对好的120对早产儿及其照护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早产儿均达到出院标准[2],现对选定的对照组早产儿照护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早产儿照护者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对其实行一对一系统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不同形式的沟通式教育

针对不同家属对象由责任护士和家属共同参与,对早产儿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找出共性及个性的健康问题,再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包括早产儿日常护理知识、特殊生理状态护理、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视力筛查)、抚触、发育评估、常见疾病的诊疗原则和预防措施及预防感染、用药知识等,然后对个性问题由责任护士重点进行一对一讲解。

1.2.2护理操作的示范性教育

对选定的实验组早产儿照护者,在出院前几周,找时间让其在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后到床旁探望,由责任护士在旁耐心指导及演示一些技术性的操作,使家属把握住操作要点,动手参与,提高操作的准确程度。

1.2.3其他辅助健康教育方法

可通过图片、电视录像、发放早产儿育儿书册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给早产儿家属,来丰富实验组早产儿家属的育儿知识,另外在健康教育时护士应注意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实施过程中重视信息沟通的双向性[3]。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出院后患病情况比较(见表1)

表1显示出院后对照组有3例发生肺炎(1例发生吸入性肺炎、2例感染性肺炎),肺炎发病率为5%;2例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病率为3.3%;3例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其发病率为5%;对照组总发病率为13.3%。实验组仅有1例发生感染性肺炎,发病率为1.67%。两组患病率比较,X2=4.32,p

2.2两组早产儿出院后营养情况(以体重为指标)比较(见表2)

表2显示出院6个月后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增长率为279.4%,而对照组早产儿体重增长率为207.8%,t=14.3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早产儿体重增长。

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方法分析后,可以得出:早产儿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3讨论

早产儿由于过早地离开母体,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差,需要医生、护士、家属共同参与支持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但是在早产儿早期住院期间往往被迫进行母婴分离治疗,这容易给早产儿家属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4],本实验以120例早产儿及其家属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对家属系统健康教育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在本实验中系统健康教育组早产儿家属在掌握保暖喂养、消毒隔离、预防接种、异常情况处理等方面知识较熟练,在早产儿照护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请教责任护士并处理。这说明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丰富了早产儿家长的育儿知识和护理经验,提高了早产儿的被照护水平,提高了满意度。故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减少发病率,增强早产儿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应用到临床中。

参考文献:

[1]董会娟,刘淑艳,葛丽娜,等.对早产儿照护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99-3700.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193.

早产儿护理方法篇8

【关键词】音乐疗法;新生儿护理;早产儿;重症监护室

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新生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住院时间,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在36孕周或以上时提供氧气、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1]。孕28周或更早出生的婴儿,经历疼痛的操作较多,早期妊娠导致血液中的皮质醇水平和行为应激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2],这些可能改变早产儿的基础应激反应系统。与29-32周出生的婴儿和足月儿相比,孕28周出生或更早的婴儿暴露于阳性异常刺激时的唾液皮质醇水平较高[2]。对相同发育阶段的婴儿进行干预,引发愉快的反应,niCU护理出现的疼痛可改变其觉醒调定点,从而能够更好地自我调节。有研究表明在音乐刺激干预下,利用行为措施可提高早产儿的血氧饱和度,且出院较早,疼痛操作后的内环境稳定较早,体重增加[3]。我们对niCU中的早产儿进行了音乐疗法干预,旨在探讨特定的音乐治疗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

1患者和方法

1.1患者本研究所选患者均来自漯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1——2012年入院的经临床确诊的早产儿,告知患者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书。筛选标准:早期的超声或Dubowitz评分确定的32-36周出生的婴儿,出生时体重

1.2方法将筛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niCU护理,实验组接受音乐治疗直至出院。音乐刺激选取愉悦、轻松的音乐,20min/次,3次/d,音量60dB,播放时尽量控制周围环境噪音。观察患者住院时间、日增体重、出院时体重及睡眠时间。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进行t检验、anCoVa方差分析,p

2结果

共有142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平均出生胎龄为278.2±28.7d,平均出生体重为1757±367g,男女比例为88:64,两组间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如表1所示,音乐刺激后,实验组出院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3讨论

目前,早产儿的护理模式主要集中于通过降低环境噪音水平减少刺激,集中护理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有效睡眠时间,并尽量减少婴儿保温箱或婴儿床的移动。一些研究表明,增加辅治疗如音乐疗法对早产儿是必要的[3]。我们研究发现音乐刺激后,实验组出院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总之,音乐疗法可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时间,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niCU标准护理中添加音乐疗法对促进早产儿的发育是安全和低成本的干预措施。因此,我们建议在niCU的早产儿护理中可适当进行音乐疗法。

参考文献

[1]齐红.早产儿的护理诊断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2):905-907.

[2]蔡璇,赵奕怀,展爱红.早产儿血糖及皮质醇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227-1229.

早产儿护理方法篇9

【关键词】早产儿;发育支持性护理;效果观察

发育支持性护理是改变niCU环境和照顾方式,从而预先保障早产儿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的护理方法[1]。它要求护理人员能预先估计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应激压力,给予支持性的措施,缓解压力,促进发育。为了提高早产儿的长期生存质量,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早产儿的发育支持护理研究,并广泛应用。本院于2006年5月至2007年9月对入住niCU的42例早产儿实施了发育支持性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收集本院niCU自2006年5月至2007年9月早产儿病例84例,出生时伴有窒息19例,并发早产儿肺炎11例,并发早产儿肺透明膜病7例,胎粪吸入5例,颅内出血6例,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4例。将84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2组患儿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2]。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采用发育支持护理

1.2.1.1适宜的环境、温度早产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并根据早产儿的体质量、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另外提供同步综合感觉刺激训练,在患儿醒时播放轻音乐,在患儿暖箱或床头放置色彩鲜艳的玩具,护理人员穿粉红色的护士服等。

1.2.1.2减少刺激①减少光线刺激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早产儿室,夜间及暖箱内用15w灯泡照明,治疗需要开大灯时,暖箱用深色布罩遮光,避免灯光直接照射早产儿的眼睛,建立24h的昼夜循环模式,为早产儿模拟一个类似子宫的幽暗环境;②减少噪音刺激护理人员说话、操作尽量轻柔,不高声谈话,不敲打暖箱。吸痰时先关掉呼吸机的报警,对监护仪、输液泵等的报警及时反应,避免突发高频声音,控制室内声音强度

1.2.1.3“鸟巢”护理用红色卡通图案的绒布制成形似椭圆形的“鸟巢”,大小依早产儿大小定,整个“鸟巢”的夹层放高弹力棉,底层为水垫,使用前先将“鸟巢”放暖箱预热5min,再将早产儿放入“鸟巢”,摆放为四肢中线屈曲位,促进手-嘴综合能力的发展。

1.2.1.4早产儿抚触一般沐浴后再进行抚触,调节室温为24℃~26℃,胎龄小、体质量轻、体温不稳定的早产儿在暖箱或红外线床上进行抚触。抚触时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进行抚触的护理人员不能有指甲,洗净双手后在手上涂强生BB油,用指腹依头面部、胸腹部、背部、上肢、下肢的顺序进行抚触,早产儿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抚触的同时用温柔的语言与早产儿沟通、交流。2次/d,每次10~15min,并在抚触中严密观察早产儿的神志、哭声及皮肤温度等,如出现异常如呕吐、哭闹不止等现象立即停止抚触并对症处理。颅内出血及胎龄

1.1.1.4母婴接触早产儿病情基本稳定后,护理人员指导母亲喂奶,并让婴儿与母亲皮肤接触,进行袋鼠式护理,将婴儿包好尿布放在母亲的胸前,让婴儿听到母亲的心跳,得到母亲的抚慰和陪伴,产生安全感。

1.2.2对照组传统常规护理:即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未制定24h护理计划,操作、护理时无有意识的减少噪音、光线及疼痛的刺激,无“鸟巢”护理及早产儿抚触,父母可看望婴儿但不进行袋鼠式护理。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观察组平均每日体质量增长、进奶量较对照组多,平均黄疸指数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呼吸机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01

3讨论

早产儿由于在宫内发育时间不够,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而niCU的环境远不如子宫内环境幽暗舒适,光线和声音的刺激最多最随意。niCU24h便于观察的明亮光线尚无证据表明其强度在安全范围内,而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光线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性照明能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3]。niCU噪音水平一般在50~120db,超出执业安全与健康管理部门80db的标准[4]。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不良反应,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波动,还可带来长期的后遗症,如听力缺失、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等[5]。早产儿在niCU中须接受多种检查和侵入性操作,大部分操作和检查都有疼痛,这些不良刺激可导致早产儿缺氧和产生不良生理反应,长期发生会对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发育支持性护理考虑需要个体性,制定24h照顾计划,使早产儿建立昼夜生理规律,注重环境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尽可能排除环境中防碍生长发育的因素,减少环境和医疗护理获得给患儿带来的有害刺激,使刺激适度,从而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采用“鸟巢”护理,周边用绒布围成椭圆形,使早产儿有边界感和安全感,可达到抚触和固定的效果,摆放的四肢中线屈曲位与胎儿在宫内姿势[6]相似,可促进身体的伸展和屈曲的平衡,使其感觉更舒适、安静,减少哭闹和机体能量的消耗,使体质量增长加快。婴儿在发育过程中有被触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早产儿抚触可使早产儿体质量增加快,摄入奶量多,睡眠时间长[7],同时能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和应激力,并能降低婴儿黄疸指数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8]。而实施袋鼠式护理,让母婴直接皮肤接触,能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消除niCU环境引起早产儿与母亲分离而产生的不安全、隔离的感觉,有利于早产儿日后社会行为发展。

参考文献

[1]ClohetyJp,StaraR.DevelopmentalSupportiveCare.manualofneonatalCare.(1Sted).Lippincorrwilliams&wilkins,2003:151-153.

[2]金汉珍,黄得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3.

[3]SissonRC.Hazardstovisioninthenurery.thenewenglandofjournalofmedicine,1985,313(7):444-445.

[4]GadekeR,DoringB,KellerF,etal.thenoiselevelinchildren′shospitalandthewake-upthresholdininfants.actapediatricScandinavica,1969,58(2):164-170.

[5]thomasKa.HowtheniCUenvironmentsoundstoapreteminfant.americanJournalofmaternalandChildnursing,1989,14(4):249-251.

[6]吴红燕,康文清,赵磊.鸟巢护理应用于早产儿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5,20(23):14-15.

早产儿护理方法篇10

[关键词]新生儿智护训练;早产儿;视听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7(a)-0107-03

新生儿智护训练是通过与新生儿的情感互动,对其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训练,促进新生儿的全面、健康成长[1]。目前国内外认为智护训练是促进新生儿各项功能发育的最自然的一种方法[2]。产科引进新生儿智护训练将是一种必然趋势[3]。本研究探讨新生儿智护训练在提高早产儿视听能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2013年5~12月收治的2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家属自愿申请新生儿智护训练的150例早产儿为实验组,另外家属未申请新生儿智护训练的13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实验组男82例,女68例;胎龄28~35周,平均(33.8±2.2)周;体重1100~2400g,平均(1750.7±214.5)g;住院时间29~100d,平均(45.0±12.3)d。对照组男71例,女59例;胎龄27~36周,平均(34.1±1.9)周;体重1200~2300g,平均(1805.4±202.6)g;住院时间32~98d,平均(44.0±10.7)d。两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和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智护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2.1智能训练

1.2.1.1视觉训练在早产儿清醒状况下,医护人员手拿红色海绵球在婴儿眼前吸引其注视,红球与婴儿眼睛间的距离应>20cm,初次时间为20s,之后逐渐增加至1~2min[4],中途婴儿出现打喷嚏等任何疲劳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训练。

1.2.1.2听觉训练为婴儿播放温柔舒缓的轻音乐;在耳朵两侧交替轻摇沙锤,引导婴儿转头,沙锤与婴儿耳朵间的距离应>20cm,每次持续时间为1~2min。

1.2.1.3视听结合训练医护人员呼唤婴儿,左右90°引导婴儿移动头、面部,医护人员与婴儿间距离应>20cm,吸引婴儿追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婴儿的表情变化,有疲劳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训练[5]。

1.2.2体格训练

1.2.2.1全身按摩双手覆于眉弓处由内向外至太阳穴和从鼻翼两侧鼻根部向下进行面部按摩;从胸部中部由内向上成环进行胸部按摩;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对手心和足心与手指和足趾进行按摩和揉搓。

1.2.2.2肢体被动活动上肢活动,握住婴儿腕部,先平伸,再屈曲;下肢活动,握住婴儿踝部,向上弯曲,再伸展。

1.2.2.3俯卧抬头医护人员双手托住婴儿腋下,慢慢托他抬头,每次1~2min。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早产儿的视力、听力筛查结果及其出院后家属的满意度。由专业护士采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对两组早产儿进行视力筛查,由保健医生采用德国mB11全自动快速脑干分析仪对两组早产儿进行听力筛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出院时视力、听力筛查结果的比较

实验组早产儿出院时的视、听筛查均通过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p

表1两组早产儿出院时视力、听力筛查结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早产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早产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

表2两组早产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早产儿是指胎龄

早产儿刚出生,比一般新生儿更加脆弱,因此,医护人员在智护训练中应十分小心,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①密切关注婴儿的反应,一旦婴儿出现打哈欠、哭闹等任何疲劳表现,应立即停止任何训练[7];②视觉、视觉和视听结合训练时间均不宜过长,以防婴儿形成习惯,而不是对图像、声音的反应;③按摩时间、力道要适宜,要在婴儿吃奶后1h进行按摩,按摩力道切勿对婴儿造成任何不适反应;④微笑、温柔进行各项智护训练,将婴儿视为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⑤邀请婴儿家属全程参与智护训练[8],提高他们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总之,早产儿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精心护理。

新生儿智护训练是通过与新生儿的情感互动,对其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训练,促进新生儿全面、健康成长。智护训练能够提高婴儿的体格、运动和智力发育[9]。马红明[2]对实验组新生儿进行智护训练,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1个月后的体重、身长和头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对早产儿采取智护训练模式,除了能够提高婴儿的体格、运动和智力发育外,也能够提高婴儿的视、听能力,对于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和婴儿家属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秋,杨克敏,王绘新,等.智护训练依从性对0-1岁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4,(4):333-334.

[2]马红明.产科病房开展新生儿智护训练的体会[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1):80-81.

[3]梁小玲,聂去燕.新生儿智护训练在产科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4):488-489.

[4]周勤燕,彭新颖,周卫英,等.新生儿智护训练的做法与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10-1011.

[5]冯绵云,张红侠,赖国玲.实施新生儿智护训练的效果与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3(12):1508-1509.

[6]王国琴.早产儿护理现状与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8-90.

[7]汤秀芳.开展婴儿智护训练的护理探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1):42-44.

[8]王梅娟,李桂平,柳海燕.产科母婴同室开展新生儿智护训练的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a02):370-371.

[9]元秀.婴儿早期智力开发[m].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07.

[10]黄美兴,李金华,李素丽,等.智护训练在婴儿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56-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