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业发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8:09

金融产业发展报告篇1

2009年1月,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耒阳调研时提出了金融要加大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指示要求。并进一步要求,基层人民银行要根据地方经济实际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支持经济发展。根据这一精神,在武汉分行、长沙中支的指导下,衡阳市中支党委将金融服务创新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结合,全国首创了油茶林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贷款模式,推动林权流转,解决资金难题,大力支持油茶林产业发展。最近,总行郭庆平行助在耒阳考察调研时,高度评价了衡阳金融支持油茶林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发展的路子走对了!”。4月30日,《金融时报》以“百里油茶百里富,一方产业一方兴”为题进行了长篇报道。

为总结试点经验,综合评析油茶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进一步拓展林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思路,加大金融创新支持油茶林产业发展力度,衡阳中支近期对油茶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进行了全方位调研。调查中发现,从地方党政部门、银信部门到油茶开发企业、加工企业,乃至广大的林农,他们无不洋溢着对现实改变的激动之情和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人民银行推动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正在发挥核心支撑作用,党的富民政策正在农村勃发生机。耒阳油茶林权抵押贷款试点成功说明,金融服务创新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结合,已经走出一条金融创新支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光明大道。调查中也发现,金融支持油茶林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急需配套解决的问题,人民银行基层行忠实履职、深入落实党的富民政策面临着挑战。

一、衡阳市油茶林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情况

全国油茶林近5000万亩,其中湖南1800万亩,占全国总面积36%。衡阳市现有油茶林340万亩,年产油茶1.5万吨,油茶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被誉为“湘南油海”。

通过近二年的发展,衡阳在油茶主产区垦复改良50万亩,新种植20万亩,中粮集团、金拓天、南天山等40多家油茶加工企业进驻衡阳油茶产区,从事油茶加工和种植,油茶产业链得到不断完善和延伸。过去对油茶的加工只有简单的压榨取油,现在既有成品油的加工,还有茶枯、茶壳素、茶精油等的深加工。2010年,全市油茶产业产值逾10亿元,受益农民200多万人。

目前,衡阳市金融支持油茶林产业发展主要有五种模式,全市油茶林贷款2011年3月末余额达3.78亿元。

一是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以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抓住“明晰产权”这一核心,通过“分林到户”方式为农户颁发林业产权证,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油茶林木所有权具体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农户除可申请小额农贷外,还可凭林权证向金融机构办理抵押贷款,获得开垦种植油茶林所需资金。该模式下的银行贷款目前余额5700万元,占全部油茶林贷款15%的比例。

二是大户承包经营模式。在充分明晰林农产权基础上,通过签订规范的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促使油茶林向有能力、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大户流转,实现油茶林集约化经营。承包大户可凭林权流转合同向金融机构申请大额农户贷款,获得规模经营的大额资金。承包大户模式下的银行贷款余额2600万元,占比7%。

三是油茶合作社经营模式。农户以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统一开发、统一管护、统一采摘、统一销售,所得收益按股份统一分配。参与合作社的林农分别凭林权证向金融机构办理抵押贷款,再集中、统筹使用,促进油茶林产生规模种植效益。如西岭镇桐江村234户农民以油茶林权作价入股,自愿加入油茶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合作社模式下的银行贷款余额3000万元,占比8%。

四是公司租赁林地经营模式。公司直接与林农一家一户签订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以租金形式支付林地承包款。公司可凭林权流转合同向金融机构申请油茶林产业发展贷款,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公司可优先获得信贷资金。如湖南江山生态农林发展公司投资3000万元,银行贷款1000万元,承包林地1.3万亩,租赁期限50年,现已成片营造油茶林5000亩,并建成百吨油茶专用肥料生产基地和300万株良种油茶苗木繁育基地,形成了制肥、种苗、种植、科研全流程作业。据调查,公司租赁模式下的金融支持力度最大,信贷投放最多,目前的贷款余额已达1.7亿元,占到全部油茶林贷款的45%。

五是公司加农户联合经营模式。农户以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油茶开发企业共同经营。公司通过建立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开展高产油茶栽培技术培训,与农户签订油茶籽定向保底收购协议等,形成基地示范、农户参与、企业加工的油茶发展模式。如南天山茶油业公司与400余户农民签约,平均每户入股土地近5亩,已建成2000多亩油茶高产林基地。公司加农户模式下,金融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方式最灵活,既有农户小额农贷、林权抵押贷款,又有公司产业发展贷款。目前,该模式下贷款余额为9500万元,占比25%。

二、油茶林权抵押贷款创新效应评估

(一)建立了政企银联动机制,经济金融双赢效应显现

衡阳中支在金融创新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央行推动、政策扶持、金融助力、部门联动、民资介入”的科学发展之路,建立了地方政府、基层央行、金融机构分工合作,以及信贷、保险、财政资金共同参与支持油茶产业的科学发展机制,促使了银政企农多赢局面的形成,呈现出地方经济金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耒阳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多个文件,采取设立油茶产业发展基金、预算拨款、财政贴息等方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支持油茶产业发展。

耒阳试点在衡阳市产生了示范带动效应,一些适宜种植油茶的县(市)纷纷加入到这一新兴产业中来。据统计,衡阳市近二年仅用于油茶种植和垦复的各类投入达到2.5亿元,茶油加工企业增加8家,年加工能力增加1000多万公斤。全市林业部门优先做好油茶林权的勘界、测量、办证等工作,耒阳市共为8.1万户农户和公司发放油茶林权证面积78万亩,发证率达100%;常宁、衡东等县市的发证面超过85%。建立林权登记和评估机构,为林地流转以及贷款抵押创造条件,目前已评估、流转油茶林地18万亩。常宁、衡东等县市纷纷制定《油茶产业发展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油茶产业发展,近几年已累计直接补助5578万元,其中耒阳3178万元、常宁1500万元、衡东900万元。常宁、衡东引进的油茶种植和加工项目10个,已完成投资总额超5000万元。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总结、推广耒阳市油茶林权抵押贷款模式,湖南省有浏阳、湘乡、麻阳等35个县(市)开始选择试点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油茶林权抵押贷款试点的“示范效应”得到进一步显现。

(二)完善了绿色信贷服务机制,涉农银行自我发展效应显现

为解决农业生产“无抵押、贷款难”的金融服务难题,有效撬动信贷资金介入油茶产业的统筹发展,衡阳中支与涉农银行机构商定制定了《油茶林贷款管理办法》,对贷款期限、利率、程序、方式等进行明确,此《办法》分别被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和湖南省农村信用联社转发,为后续扩大投放打下了体制基础。《办法》规定,油茶林权抵押贷款期限一般为5-8年,利率最多上浮30%。贷款程序按照“林业局提供种植大户名册和确权发证――借贷户申请――银行机构考察授信审批――林权抵押登记――发放贷款”操作。金融机构则按照每亩1000元的标准安排信贷资金,贷款方式根据不同情况有林权抵押、物产抵押、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等,贷款从受理到办结一般不超过3天。

信贷绿色机制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林农,同时也为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2011年3月末,全市油茶林贷款余额3.78亿元,从目前的结息情况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能按时结息,贷款未出现风险苗头。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充分保证了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有机统一,显现出良性发展效应。

(三)深化了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油茶产业社会效应显现

耒阳市煤炭资源丰富,是湖南最大的县级能源基地,近年来开采量加大造成煤炭储量大幅下降,2009年被国务院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资源消耗型产业的调整和转型,是耒阳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难题。无污染、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油茶产业,在人民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支持推动下,逐渐成为耒阳经济转型发展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

油茶林贷款助推油茶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之后,大量的社会资金不断跟进,尤其是从煤炭资源产业转移的资金纷纷参与进来。如耒阳市煤矿业主谢利芽,投资1000万元在竹市、夏塘等乡镇承包山地营造高标准油茶林5800多亩,并安排了大量返乡农民进行种植;神龙科技有限公司从煤炭、房地产、酒店等产业向油茶林产业转移资金6500万元,租赁12万亩林地进行精心耕作,目标要打造中国油茶种植标准,建设油茶林生态公园。据统计,耒阳目前有46家公司与农户签订林地租赁协议,面积达10多万亩,前期投资额达1.5亿元,后续投资5亿元左右。

(四)拓宽了农民增收增效机制,林农财富效应显现

由于金融服务创新思路、方法的对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到位,贷款方式的灵活多样,林农贷款更方便了,生产积极性更高了,林农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用工增加,拉动了农民工资上涨,同时,茶油价格和土地流转价格的上涨也让林农的收益增加了。去年茶油价格由2009年的40元/公斤上涨到80元/公斤左右,涨幅达100%,按照全年产量800万公斤计算,仅茶油一项就可为林农增加收益3.5亿元。再加上茶枯的销售等,总计增加收益超过5亿元。林地租赁价格也由过去的10元/亩/年上涨到25-30元/亩/年。据统计2010年林农年均增收1000元左右。

三、金融支持油茶林产业的制约性因素

从两年来的金融创新推动工作来看,金融深入支持油茶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

(一)信贷权限有待放宽。目前,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权限基本上都集中在省、市两级,而金融服务“三农”一线的县级支行非常缺乏创新试点的权限。如果其他银行机构不能适时跟进创新产品和服务,那么在今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规划收紧的形势下,农信社恐难以独力担当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重任。

(二)贷款期限有待延长。油茶栽种后前2年为生长期不结果,第3~4年为初果期基本上没有经济价值,第5~7年的结果可榨油但产量不高,第8年后才进入盛产期。油茶开发经营前期的清山、整地、种苗、栽种和抚育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为有效防范信贷风险,金融机构在油茶林权抵押贷款的期限管理上较为谨慎,普遍控制在5年以内,与油茶林生产的资金需求期限不匹配,束缚了基层行的手脚,油茶林栽培前期很难得到贷款。

(三)贷款担保有待创新。由于油茶生长周期长、前期投入大,以价值相对较低的新种油茶林办理抵押贷款,难以有效满足林农生产资金需求,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扩充林农贷款的抵押担保方式。

(四)贷款风险有待控制。虽然目前油茶产业发展形势较好,林权抵押贷款运行安全稳定,但贷款风险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纵深推进。一是自然风险。油茶虽然抗寒、抗冰、抗旱,但油茶林如果放任不管或管理不善,将面临山火风险。由于林业保险刚刚起步,还难以为林权抵押贷款安全提供保障。二是林地处置风险。虽有林权流转平台但未形成交易市场,流转机制不健全增大了金融机构管理、处置抵押物的成本,影响贷款积极性。三是食品安全风险。国家尚无规范的食用茶油生产标准,单个企业的食品质量问题将造成油茶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四是投资者道德风险。调查发现,个别大户、公司等投资者利用当前国家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通过与农户签订林权流转合同获得林地、投入少量前期开发资金等手段,套取国家财政、农业、林业等部门转移支付的油茶林建设补贴资金,同时还想方设法获得金融机构贷款。信贷资金一旦到手,便荒废林地任杂草丛生,银行贷款面临很大风险。

四、促进金融支持油茶林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夯实金融创新基础。建议在“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改革成果基础上,继续进行微观经营组织的构建、林权流转交易平台的健全、林业资源资产评估的规范、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的建立等相关配套措施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平、公正、透明的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制度体系,降低林权抵押贷款的处置风险,为金融服务创新支持油茶产业规模经营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完善林权贷款制度,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建议总行信贷政策指引商业银行统一制订办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等新物权纳入贷款抵押物范畴,让基层行更好地创新信贷产品、享受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油茶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根据油茶林的生长特点因地制宜创新信贷服务方式;健全贷款风险管理机制,如林权抵押不良贷款核销制度、信贷员非道德因素免责制等,激发基层行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支持油茶林产业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同时,尽快完善林业保险制度,可采取政策性、商业性林业保险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方式,或组建政策性保险机构、政策性银行开办林业保险,或政策鼓励商业保险开展业务,构建合理的油茶林贷款风险分担机制。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投入信心。建议财政加大对金融创新支持油茶林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如涉农贷款贴息、增量奖励、损失补偿、担保费用补贴等。同时,对经办林权抵押贷款的银行机构,根据其业务量在税收方面(主要是营业税和所得税)给予减免,以弥补其让利于林农的收益,增强金融创新支持油茶林发展的主动性。

金融产业发展报告篇2

深化改革适度竞争

这份报告提出,在增强涉农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继续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进一步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利用邮储银行的网络优势,拓展服务范围,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当前我国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远未形成。因此,建立分层次、有特点、优势互补、相互联系的农金服务体系,形成强大的农金服务网络十分必要。体系健全,适度竞争,对于“三农”再好不过。

现代农业农金重点

央行的报告认为,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支持“三农”的重点,也应由主要针对农户生产性周转贷款,转向以支持农业科技发展、开发中低产田、农业产业化生产以及农业风险管理等为主。

过去金融支持农业发展主要满足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生产所需要的资金,而对于现代农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基本处于空白。当下的“三农”已经从低水平重复的发展模式中起飞,因而农村金融亦应改变思路,跟上时展步伐。

离农脱农不利发展

这份权威报告指出,目前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离农脱农”倾向,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倾向于“做大做强”,取消基层法人,其金融服务有脱离农村、远离农民的倾向,不利于经营优势发挥。

最近国务院副总理对商业银行一味求大状况的批评,对于农金机构来说有同样的指导意义。为“做大做强”,丢掉责任,抛弃优势,“离农脱农”,到头来说不定就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民间资本准入受限

报告承认,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准入政策逐步放宽,但市场开放程度仍需逐步提高。一是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仍受到限制,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受到众多约束。

政策制定者本身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那么离解决就不太远了。只有多倾听来自基层的意见和老百姓的呼声,政策的制定才不至于滞后太多,才能达到引导、规范和激励的作用。

农金生态仍需改善

该报告强调,当前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突出表现在缺乏资产评估、担保公司、征信登记等金融中介机构,金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广大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对金融的认识和自身金融意识还比较薄弱。

信用建设是发展农村信贷的基础。建立一套针对“三农”特点、行之有效的定价机制,开展农信评估、担保、评级工作十分必要。较之单纯的金融教育,最关键的是让农户树立信用观念,并在信用中得到红利。

农金教育第次展开

金融产业发展报告篇3

关键词财务报告;会计环境;发展趋势

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报告条例》指出,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根据2006年2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30号》,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附注等。

在西方,财务信息的披露经过了以账本披露为主体(12世纪到15世纪)、以财务报表披露为主体(15世纪到20世纪)和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三个时期,财务报告的产生及每一次发展变化无一不是会计环境变化的结果。当经济、法律、社会文化、政治、科学技术以及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同时也对财务报告的实质内容及形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他们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或早或晚、或多或少,使得财务报告不断发展变化。以更好地适应财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一、会计环境的含义和内容

财务报告在现实应用中的缺陷是它不能够满足环境的变化。会计环境是指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各项条件的综合。它包括存在于会计主体内的会计内环境和存在于会计主体外的会计外环境。生产实践中与会计相关的内容称为会计外环境,而会计实践则称为会计内环境,会计环境是会计内环境与会计外环境的有机结合。内环境决定了会计本质、职能、程序和方法;外环境决定了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影响会计的程序和方法。

二、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局限性

现行财务报告披露偏重于财务信息的披露,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不足。

由于企业间竞争的加剧,诸如产品销售渠道、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及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企业管理能力、职员结构及主要职员素质等非财务信息显得越发重要。非财务信息不仅是企业管理者有关政府部门了解企业并加强对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也是投资人、债权人等其他利害相关者分析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所必需的信息。缺少了这部分信息,他们对企业未来的盈利分析必然会受到影响,也就难以达到财务报告真实公允反映财务状况的目标,从而无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揭示,所以企业应该将相关的非财务信息作为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行财务报告偏重于反映企业历史经营活动的财务信息。而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披露不足,缺乏前瞻性财务信息对经营业务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反映。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信息,缺少有关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风险与报酬机会以及种种不确定性的财务信息的披露。缺少能够对决策有用的、体现企业现在及未来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预测性信息的披露。这使得现行财务报告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由于顾及和判断的客观存在,“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

现行财务报告很少涉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忽视了企业与周围自身环境方面的信息。只侧重于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兼顾经济的增长与社会责任的承担。要求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损耗、人员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核算和计量。并对这些信息予以披露。而这样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企业财务报告中应加入经济责任观念。从会计角度来讲。较为系统地研究作为“可持续发展”问题核心之一的自然资源形成、开发、运用、存储、保护和再生产的经济效益核算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变化。而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会计环境的变化诱致了新的会计信息需求,在这一需求的拉动下,会计披露得以发展。因此会计披露发展的动因在于不断满足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扩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增加对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的披露,使财务报告由解释有形资产为主向解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并重转变。从现有的情况看。无形资产在企业持续经营中的地位至少在目前还没有重要到可以完全取代有形资产的地步。因此,会计系统在解释无形资产的同时不能忽视有形资产的计量显得十分必要。鉴于当前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为解决信息使用者的燃眉之急,可以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准则委员会(1aSC)在金融工具问题上的做法:首先着重解决相关信息披露问题,暂时绕过确认与计量问题,待时机成熟之后再研究确认与计量的实务操作。在未解决之前,可以遵循充分揭示原则,即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需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使用户易于理解。

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量,提高非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及数量。现行财务报告仅仅对财务定量信息予以揭示,不能够完全分析出给企业长期价值创造带来影响的具体因素。现行财务报告体系自财务报告中揭示了大量包括定性信息在内的非财务信息,但并不是说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了这些非财务信息,这只是借助非财务信息来辅助说明和解释财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理解与运用财务信息,从而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未来的会计应在拓展财务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为增加财务信息的价值服务。

加强披露财务预测信息。可以增加预测性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由解释事后信息为主向解释事后信息与前瞻性信息并重转变。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财务报表基本上是一张历史数据记录的汇总表,是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预测性财务报告是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反映企业下一年度或未来期间的主要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另外,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也只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它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以增加使用者决策和评价的相关性,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借鉴西方许多企业编制并对外公布的“预测财务报告”,它采用与传统财务报告相问的报表形式。这种做法无论从编制角度。还是从使用角度来讲都有极大的好处,特别是便于对比,从而进行差异分析,充分发挥预测性财务信息的作用。超级秘书网

金融产业发展报告篇4

[关键词]金融创新;新金融工具;会计制度;措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创新成为当今世界竞争与发展的显著特征。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建立,新的金融工具如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掉期交易等层出不穷。解决好金融创新中的会计问题,对确保金融稳健运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发挥金融创新活跃市场的作用,笔者将就金融创新中的会计制度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进一步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一、中国金融会计制度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始终保持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金融会计制度不断完善,对金融业稳健运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于现代经济对金融发展的要求而言,中国金融会计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金融会计制度不适应性的几个表现

1.对金融业特殊性不够适应。其主要体现在制度规定过于笼统,强调金融业同其他行业会计制度的一致性,在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规范上,会计科目过于概括,尤其是忽视了银行业支付清算业务的特点,带来了现行会计科目在实务操作中可行性差的共性问题。

2.对账务处理规范性不够适应。主要是制度规定不细致,账务处理随意性较大。现行金融会计制度在不少金融业务会计处理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模糊现象,易造成会计人员理解上的差异和操作上的无所适从或随意性,不同系统或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受到影响。

3.对会计电算化不够适应。现行金融业会计制度主要是基于长期以来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设计的,需要根据会计核算手段的变化进行重新设计。这一滞后使得目前各行会计资料异常复杂和不规范,会计基础数据难以实现标准化。

4.对稳健性要求不够适应。主要体现在会计制度支撑不足。一方面稳健性原则执行不到位。贷款呆账准备的提取没有按照贷款的质量状况和贷款的风险度进行提高,贷款风险分类在会计核算上的体现不全面。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限制较死,易造成企业前期虚增利润、资产超期服役的现象。另一方面,金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机构设置上缺乏权力制衡机制,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会计体系不完善,时有滥用会计科目、账务核对制度执行不严的问题发生。

(二)新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带来的新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衍生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带来了金融市场活跃发展的局面。一方面,衍生性金融产品大多具有以小搏大的高杠杆效应,十倍或数十倍的巨额收益吸引着大量的投资者;另一方面,新金融工具筹资成本低,融资手段多样化,既为资金需求者提供廉价的多种融资手段,又为投资者提供防范和规避投资风险的多种选择。新金融工具自身的特点,对传统会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1.要求规范相应配套的会计制度。新金融工具的出现,使金融会计面临着确认、计量和揭示的新问题,尤为突出的是缺乏与金融衍生工具相配套的规范的会计。这些新的金融工具发展较快,种类繁多,不同种类金融工具的性质、条件、金额、期限均不相同,风险程度也不同,金融会计对它的反映、控制能力不足,造成相当部分新金融工具被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这些资产负债表外项目对报告使用者构成了隐藏的潜在隐患,存在资产负债表外损失的风险。

2.要求改变传统的会计原则。传统会计的主要任务是报告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客观性、稳健性、历史成本等相关原则。而新金融工具会计的主要任务是预测性报告尚未发生、将来发生后才能精确核对的经济业务,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就带来了会计制度设计基点上的分歧,传统的会计制度在原则上受到影响。

3.要求改变传统的会计计价基础。传统会计主要以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所有会计要素的计量均采用历史成本,在客观形成的基础上对已经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因而计量模式讲求精准,计量结果具有确定性。对新金融工具会计要素的计量,由于不存在历史成本问题,因而改变了传统会计的计价基础,更多地依赖经验数据和知识性、规律性预测,其计价基础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4.要求改变传统的会计报告体系。传统会计报表主要报告会计主体源于过去的交易及事项的会计信息,报表体系、报表内部结构及其项目均无法完全满足新金融工具的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就要求对传统会计的报告体系从结构设计、项目内容和关联性等方面进行大的调整,否则将难以体现报告体系的实际价值。

5.要求改变传统的会计要素构成。在传统会计制度下,所有资产和负债确认的基本前提条件是要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对其未来经济利益的测算,从企业的流入和流出都必须来自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对新金融工具来说,其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则来自双方签定的契约,规定的是未来的经济活动,不能据以确认购销业务。传统会计要素已经不能适应新金融工具会计对信息披露的要求。

由上可知,金融产品创新对传统会计带来的挑战是原则性、根本性和全方位的,需要对传统会计制度从设计原则、计价基础、报告体系和会计要素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调整,逐步建立体现金融创新特点的会计制度。

二、金融会计制度创新的思路

(一)把握金融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点

1.强化理论基础支撑。金融会计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哲学、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等方面。其中,哲学作为方法论,是构建会计制度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基石;经济学和管理学作为会计学的基础学科,是构建会计制度目标的两大支柱;法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构建会计制度思想的支柱。经验表明,任何一项会计制度都是一定环境的产物,不同环境造就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会计制度,产生了法典式、规章式、混合式和社会式等会计制度模式。从中国会计环境出发,应该继续坚持规章式会计制度模式。

2.体现制度设计的多重性。不同层次的会计制度,其设计主体也不尽相同。规章级会计制度的设计主体可以是财政部、国务院其他部委或地方人民政府,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主体是企业本身。

3.坚持科学性与有效性相结合。在会计制度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包括符合政府要求、考虑企业特点、采用综合导向、实施国际协调、坚持稳定适用、供求平衡以及遵循成本效益等方面。

金融产业发展报告篇5

    中国人民银行一份题为《中国房地产发展与金融支持》的报告建议,大力发展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形成具有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的房地产二级金融市场,以分散银行信贷风险。

    由央行研究局日前完成的这份报告指出,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以债权融资为主,股权融资比例较小,其融资格局较单一。根据统计估算,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商业银行信贷。而在成熟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上,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融资不仅有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基本形式,且在债权和股权融资一级市场以外,还存在着发达的证券化二级市场。

    报告同时指出,在继续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大房地产信贷监管。央行应密切关注信贷集中度问题,及时引导各商业银行拓展其他信贷业务。

    报告还提出,将房地产资金信托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信托。此外,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加快土地管理模式的转变。有效界定和规范政府行为。

金融产业发展报告篇6

关键词:金融危机;传媒业;影响;契机;对策。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传媒业的影响我国的传媒业采取了与西方传媒业相似的运营模式,即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创造广告收益、兼营其他项目的一种产业化运营模式。但二者的性质不同,我国的传媒业是事业性质。因此,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但是金融危机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创造契机。

(一)金融危机给传媒业造成的消极影响。

第一,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陷入低迷状态,发展滞后,传媒投资融资也因此严重受挫。金融危机导致那些主要依靠银行投资或者是海外投资进行运作的传媒企业资金紧张。同时,动荡的国内外股市使20多家上市的新媒体公司的股价下跌,众多的中国传媒上市公司不可避免地受到纳斯达克大盘影响,损失严重。国内的一些传媒机构由于资金短缺,将“超市”分时传媒、迅雷网络、展架媒体、易取传媒等上市融资计划纷纷搁浅。但由于中国的传媒企业较少,并且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市场化程度,因此在市场方面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

第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及蔓延,中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传媒产业的媒体广告收入逐渐减少。一些企业由于对市场没有充足的信心,在经营和销售上也面临很多难题,从而减少了广告的投放费用。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的房地产、汽车、通讯等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而传媒业的广告主要在于这些行业,同时中国媒体广告收入占据了比西方媒体更大的行业比例,因此媒体广告收入逐渐减少,给中国传媒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中国传媒业以广告为主,经营模式单一,势必会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这次金融危机促使中国报业重新洗牌,随着媒体广告收入的逐渐减少,媒体竞争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激烈。但是由于金融危机使美国纸质涨价,而中国是从美国进口废报纸的,又加上广告收入减少,因此传媒业中的报业在竞争中受到了最为严重的影响。为应对报价的提升、减少经费开支,不少报纸发行总量萎缩,还相应地减少了报纸版面,导致报纸信息量也随之减少了,中国报业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二)金融危机给传媒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第一,重视新媒体。传统媒体过度依赖广告,这使得它更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将广告投放转向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以此来缓解经济压力。近年来,我国新媒体在技术和运营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在金融危机时期,人们具有比以往更加强烈的信息需求,对信息的及时性的要求更高。而新媒体凭借其及时、便捷的优势,满足了人们在特殊时期的心理需求。因此,金融危机给新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娱乐产业发展迅速。尽管部分电视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这并不影响娱乐产业的总体发展。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电影行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仍然迅速,电影产值首次排在全球前十名之列。电影票房稳居全球之首,连续两年增幅至26%以上。以往的经验表明,人们在金融危机时期往往不会过分追求收入和物质,而是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娱乐业不仅能够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娱乐和放松,还能调节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紧张的情绪。通过正确把握危机时期人们的心理特点来创作出优秀的、符合人们期望的作品,娱乐业定会在金融危机时期获得巨大的发展。因此,金融危机给娱乐产业提供了一次新的发展机会。

第三,加速媒体的重组与并购。由于金融危机,媒体的广告收入逐渐减少,但是媒体竞争却越来越激烈。中央电视台于2008年11月18日举行了2009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获得92.5627亿元的招标总额,同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2.3299亿元,增幅大约为18%。因此,虽然广告市场发生萎缩,但这并没有影响强势媒体的广告投放。相对来说,一些中小媒体在竞争中不可避免地处于劣势,有的企业无法正常经营,甚至出现破产或被兼并的情况。弱势媒体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有的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而强势媒体却能在顶住金融危机压力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强势,这恰恰推动了媒体之间的并购与重组。强势媒体通过兼并那些竞争力较差的弱势媒体使自己变得更强,从而提高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合理的重组与并购适应了媒体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媒体的发展壮大。

二、我国传媒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发展策略。

金融危机从美国波及到了中国,虽然对我国的文化产业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中国传媒人必须提出有效策略应对此次危机。

(一)政府的政策性支持。

政府的支持是传媒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美国政府一直都在积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来推动传媒业的发展,同时还及时修改和推出各项法律法规,保障传媒产业的顺利发展。因此美国的传媒业能够如此发达,与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当前的金融危机势必会在各个方面影响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应在政策上对传媒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扶持,抓住机遇,努力促进传媒业的发展。此外,中国传媒业的发展长期受到资金匮乏的制约,此次金融危使中国媒体的资金匮乏问题愈加严重。据统计,政府对影视产业的投入较少,产业获得的社会资金也不多,其融资来源大部分是自有资金。目前我国的传媒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多具有事业化的性质,其中的民营企业也只占较小的比例。而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传媒业开始出现重组与合并的现象,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如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基金会等,适当地为资金紧张的传媒企业或有价值的文化产业项目提供风险融资,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二)改变经营理念。

中国传媒业将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抗风险能力较低,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传媒业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与西方的盈利模式有很大不同。

西方传媒业的经营采取多元化模式,所谓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其中的产品或劳务的基本经济用途并不相同。多元化经营在积累资本的同时,提高了文化企业的抗风险的能力,在传媒业核心业务发展中有效利用多元经营的资本。美国传媒业由于采用这种多层次、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因此在发展中打造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如美国的迪斯尼公司,他们主要依靠影碟出版、度假区、电影、主题公园以及制作与销售文化衍生产品等业务来获得收入。比如电影,好莱坞的电影更多地依靠DVD、网络版权、衍生产品授权等电影后产品开发获得经济效益,而不是过多地依赖票房。而中国的电影产业则主要是靠票房获得收益。好莱坞每一部影片的制作都进行了包括市场分析和调研、效果跟踪、媒体广告等一系列的营销策划。以美国的电影《哈利·波特》为例,不仅包括影片发行,还包括一系列产品的销售,如图书、DVD、服装、玩具及家居产品等。而我国则主要采取广告和宣传的方式来进行电影营销,其收入也主要在于票房。后期的产业链不够成熟,盈利模式相对单一……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传媒业应在扩大产业链的基础上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媒体业间与行业间的合作。

金融危机不仅使媒体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也减弱了单一的传媒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媒体间应积极利用这个契机进行并购与重组。媒体间的相互合作,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势互补,还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另外,从传媒资本的方面考虑,中国传媒明显加快了市场化改革进程,国家有关政策也出现了松动,不再严格控制传媒业进入市场,开始允许其有限制地进行市场化改革。政府还应积极鼓励传媒业拓展其他领域,将区域及行业的限制打破。我国传媒业要做到不仅经营核心业务,还要尝试涉足音乐、音像、动漫、游戏、电影、通信及体育等其他领域,对文化及创意产品进行开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传媒业的综合竞争力,还可以使领军式企业做强做大。

(四)不断进行内容创新,积极扩大市场。

金融危机使经济陷入低迷状态,人们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在这种状态下降低。大部分企业出现资金困难的问题,有的甚至面临倒闭,这种局面增加了人们的就业心理压力。在过去发生经济危机时,人们在物质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往往会去追求精神消费,在精神文化产品中寻求心理安慰。

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人们在特殊时期往往通过去电影院看电影来使自己忘却烦恼,使紧张的情绪压力得到缓解。鉴于此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此次危机使媒体获得了精神文化产品开发、促进文化消费发展的机会。我国传媒业者要善于掌握危机中人们的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进行电视电影剧本的编写,开发适应观众需求的电视栏目,争取广大的受众。另外,人们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急于知道经济危机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应对经济危机,想要获得更多的经济动态及信息。在图书销售市场上,《货币战争》、《次贷危机》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的畅销书籍。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各类电视、报纸、杂志及网站的经济类信息的频道及栏目。因此,传媒业者应再进一步深度挖掘及开发经济类的节目,使广大受众在特殊时期的需求得到满足。总之,目前我们还无法预期此次金融危机的持续时间以及对我国传媒业的影响。在这次危机中,中国面临的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因此,中国传媒人应积极研究对策,将危机转化成为机遇,使中国传媒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1]李楠。金融风暴:传媒业的危险与机遇[J].中国传媒科技,2009(1)。

金融产业发展报告篇7

一、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是由其自身特点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所共同决定的。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对传统披露模式的冲击

衍生金融工具派生于传统金融工具,是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行情趋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跨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工具等交易形式的新兴金融工具。其主要特点是:契约性和未来性、杠杆性、高风险性和价值变动性等。衍生金融工具的固有特点,使得传统会计理论无法对这一新生事物作合理科学的解释并对其准确计量和充分披露,其必然结果就是按照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将无法充分披露极为重要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因此,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必须改变现有披露模式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会计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二)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原则的要求

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原则要求:“对影响投资者决策的所有重大信息都应给予充分披露”,所以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会计信息应纳入表内披露。

1、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客观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衍生金融工具的契约性和未来性导致其不符合财务报表“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不能作为表内正式项目反映,而只能以表外形式存在,使潜在风险得不到充分披露,没有客观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违背了相关性原则要求,最终误导投资者决策,损害投资者利益。

2、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衍生金融工具持有期内的价值与利率及汇率的变动有内在联系,金融市场汇率、利率、价格的频繁波动使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也随之波动频繁,加之交易频繁、金额巨大,企业可能由于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存在而具有极大的潜在风险。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动性导致即使财务报表披露了资产负债表日的市价信息,但等到报表获得通过并最后公布出来时,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早已发生变动,报表上的市价信息不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此种情况下,报表披露的信息将对有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严重误导,该信息不再具有相关性。

3、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具有预测价值。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很大的杠杆性和高风险性,有些衍生金融工具往往只需交纳少量的保证金,就可操作10倍甚至20倍的金融资产或形成同等金额的金融负债(权益证券),这种“以小搏大”的活动,报酬是诱人的,但风险也是惊人的。衍生金融工具不仅风险大,而且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也十分复杂,当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失败遭受巨额损失,就会给投资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害。在现行披露模式下,会计信息无法披露这些巨大的潜在风险,使得投资者不能据以作出正确决策,严重误导投资者预测和决策。

二、建立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思路

随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如国债、期货已在我国金融市场大量涌现,致使我国会计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急需制定。

会计信息披露的核心在于揭示将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影响的全部经济信息,目的是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及时、正确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以便他们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决策。显然,现有财务报告体系并不能完全满足充分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需要,相关项目要么游离于表外无法反映,要么必要的公允价值、风险等信息无法披露。

作者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制定对我国建立衍生金融工具财务报告披露准则有相当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首先,随着我国加入wto,必然要求我国制定的相关政策尽快与国际接轨,作为会计领域前沿问题的衍生金融工具,其会计准则更应该吸收国际通行的《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先进做法,使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更好地满足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其次,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各国正在不停地加快本国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步伐,作为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中国,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中更不应落后于人。适当的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将会加快我国会计改革的步伐,节省宝贵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让我们在建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时少走弯路。有鉴于此,作者认为,我国在建立关于衍生金融工具报告的财务报告披露准则时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

(一)财务报告的内容

打破传统会计要素对“资产”、“负债”的定义仅限于过去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的限制,而将之扩展到正在发生和未来发生的交易事项,使衍生金融工具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得以纳入财务报表,作为表内正式项目反映。

(二)财务报告体系

参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第五辑《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应包括四个组成部分: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注释、辅助信息、财务报告的其他方法:

1、财务报表-该部分是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表内披露内容应包括:①符合金融资产或负债的衍生金融工具的面值、合同或名义上的金额,在合约买卖双方分别确认为一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②缴纳保证金的金额和支付的期权费的金额,确认为企业的一项金融资产;③上述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在报告日的公允价值。

2、财务报表注释-进一步披露每一份合约的金额。表外揭示的合约金额是对表内列报的必要补充,同时还应说明表内确认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3、辅助信息-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别及性质。对于企业在报告日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应说明其所属的类别,如金融期货、期权、互换等,并进一步披露其所属的小类,如利率期货、外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等;在揭示类别的基础上,还应说明企业持有该项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质,如属于金融资产还是金融负债,其本身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若在场内交易,则无信用风险可言)如何。

第二,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目的。对于企业在报告日所持有的每一项衍生金融工具应详细说明持有目的,即出于套期保值还是出于投机目的。对于因套期保值和以投机为目的而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应分别揭示不同的信息。

第三,相关风险及风险管理政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伴随着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重大风险,因此也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相关信息予以披露,具体包括:a、由货币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组成的价格风险;b、由金融工具的一方不能履行责任从而导致另一方发生融资损失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披露需要说明衍生金融工具合约中,如果另一方未能履行其义务可能带来的最大损失额,以及企业的防范信用风险的措施(如取得担保)和有关信用风险的重要约束。风险管理政策包括对避险的净投资项目性质的说明及用于避险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

第四,价值的相关信息。提供对尚未确认的衍生金融工具有用的计量基础,并且为已确认的金融工具提供有关的计量基础长期共存的情况下,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金额披露,无论是在表内确认的还是在附注中说明的,均应列明各自的计量基础。对公允价值的取得,一般以有效运行的市场中金融工具报价为准。如果这一价格难以取得,可以通过各种估价模型或方法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但也应对估价方法加以说明,包括运用该方法的重要假设等。对于无法取得公允价值或因管理者的目的而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的,应列明事实并披露与该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如账面价值、实际利率、到期日等。

第五,市场价格预测信息。对于企业在报告日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应揭示其市场价格在未来的可能变化。

第六,未来现金流量预测。对于报告日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应揭示其在未来可能引起现金流量波动的风险。

4、财务报告的其他方法-补充说明财务报表项目、反映不符合当前会计政策要求的重要信息、附加说明。其中,附加说明包括:①对现在的状况和期间的可能性经济活动更详细的信息;②市场价格的可能性变化对企业权益及每年收益的假定性影响;③在报告期期末,企业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价值以及在报告期期间的平均风险价值;④已确认的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年度内的账面总平均金额,未确认的衍生金融工具年度内的合约金额或其它类似金额的总平均金额,以及所有衍生金融工具年度内公允价值的总平均金额;⑤衍生金融工具的持续期间。

(三)收益确认

对于为交易而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区分是否为套期保值的情况分别确认如下:

1、不构成套期保值关系组成部分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因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已确认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未指定为套期保值工具的衍生工具,其损益也应在当期损益中确认。

2、构成套期保值的,只要套期保值有效,被套期保值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应对被套期保值项目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计入当期损益。对预期取得资产或负债交易的套期保值,应当取得该资产或负债时,套期保值工具的损益留在权益中,之后应在该资产或负债影响当期损益(如折旧费用、利息收益或费用、销售成本计入收益)时,将该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四)财务报告的时间间隔

随着计算机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由账户数据转化为财务报告数据的复杂运算过程已被编入计算机,作为设定的程序。财务人员的账务处理一经完成,计算机就能立即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实时财务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实,传统定期财务报告因时间间隔引起的信息失真性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三、结语

衍生金融工具发展迅速、变化万千,在给市场参与者带来巨大获利机会的同时也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的特点对财务报告披露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应会计准则没有及时出台所致。中国要在国际金融舞台的竞争中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借鉴国际上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成果,及早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以规范我国金融市场秩序,将衍生金融工具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减到最低,为我国在国际挑战中赢得更多机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载《会计研究》1995年12月和1996年1月,第39号载《会计研究》1999年6月和1999年7月

[2]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会计准则》第105号,第107号,第119号,载《商品期货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附录

[3]朱小平、杨郊红:《金融工具会计管理》1997年5月第1版企业管理出版社?159-255

[4]葛家澍:《当前财务会计的几个问题—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和不确定性》载《会计研究》1996年第1期-4-9

金融产业发展报告篇8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现行财务报告无法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典型表现在于对一些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以及一些潜力巨大的公司的巨额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不能得到反映。从而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预测的需要。

我们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仅将重心放在硬性资产上,而对一些前瞻性、不确定性的信息,则通过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可靠性原则等将其排斥在财务报告之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类信息却是最重要的信息。按照现行会计准则,企业只允许对在购买与合并时形成的商誉予以计量报告,而对那些在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综合作用下所获得的,超过正常报酬率而形成的自创商誉,不能在现行财务报告中予以计量反映,从而使得不少公司的潜在价值被严重低估,这也是一种财务报告信息的失真。由于现行会计报告模式无法反映此类重要信息,势必会使投资者转而寻求其他信息来源,从而增加了信息搜寻成本和信息风险,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会计提供信息的功能。联机实时报告系统(oLRt)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计量;企业的网络化,使得会计不再是个封闭的子系统,它除了提供历史的财务信息外,还可以提供非财务信息、经营管理信息、分析性和预测性信息。与传统会计相比,信息技术时代的会计空间大为拓展,如果会计不迎合这种变化,势必导致会计功能的萎缩。

此外,由于现行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事项必须以货币计量为基础,而对于一些非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如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职工智力等无法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得到充分的揭示。而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经济活动最主要的资源,劳动者付出的主要是智力劳动,产品或劳务的价值构成中知识含量占相当大的比重,知识资本成为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

(二)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风险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披露的要求

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企业风险和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参与其他行业经营而导致的风险;二是由于所从事行业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市场风险;三是企业交易过程中选用不同金融工具所形成的交易风险。

特别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金融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衍生性金融工具的采用,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也不断地得到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涉及到金融业务的各个领域。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不仅翻新速度快、数量大、品种多,而且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金融衍生交易也越来越多。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时可能为给企业带来巨额的金融利润,但有时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损失。英国巴林银行的破产,以及我国上交所“3.27事件”,都是典型事例。这种巨额的金融风险已越来越引起投资者的重视。但是,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受传统会计理论的制约,不能完全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及报告等问题。

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出发,企业财务报告应当充分披露这些风险信息。但按照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指标内涵及其计量原则,企业面临的未来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的重大事项则受到严重的制约而无法得到充分揭示。

二、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是信息需求者需求变化的要求

财务会计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化。前者要求财务会计不断地将新的、变化了的经济业务反映出来,以体现和强化会计反映的基本功能,后者则要求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在使用者经济决策中的作用,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长期以来,上述两个方面的变化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着财务会计不断地向前发展。当今,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又对传统会计提出了挑战。

早在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专门委员会,通过对大量的职业投资者、债权人和他们的顾问人员的调查研究后,发表了题为《改进企业报告——客户导向》又称Jenkins的报告,该报告对使用者需要的信息类型和改进现行报告的建议等作了全面阐述。根据该报告,用户信息需求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注重未来预期信息

过去,信息使用者往往以财务报告提供的历史交易信息评价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费成果,并影响着他们所作出的各种决策。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历史交易信息与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正在日益减少,有些甚至毫无用处。而现在人们完全可以而且很容易从电脑数据库中获得越来越多的着眼于提供预测数据的信息。另一方面,许多与企业未来发展休戚相关的经济业务如衍生性金融工具、信息技术资产、人力资源价值等都未能在财务报告中得到有效地充分披露。财务报告的有用性正在日益削弱。在这个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变化得迅猛的世界里,未来预测性信息的价值已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重要。

(二)格外关注不同机会和风险的企业分部信息

分部报告信息,对于确定和分析从事多种业务的企业的机会和风险是一个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有助于投资决定是否投资、信贷等经济决策。

传统的财务报告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没有充分披露分部信息,但随着经济环境变化,使用者越来越认为分部信息与企业整体信息同等重要,表现在按行业提供的分部信息能深入说明一个企业的机会风险,给投资者提供企业横向之间的有用信息;按地区提供的分部信息能够分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及各个企业的机会和风险,给投资者提供企业纵向之间的有效信息;而对于债权人最为关心的法律实体提供的分部信息,则给债权人提供了法律实体的财务和经营活动。

(三)关注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量和信息范围

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信息使用者提供一定数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然而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要求与期望不断发展,使用者已不满足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现状,他们希望能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定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企业分部信息等。就现行财务报表的结构和性质而言,已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三、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改革

(一)财务报告的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财务报告只是财务会计系统中加工与生成信息的一个程序,任何对财务报告的重大改革或改进,都要考虑财务会计系统的改革。例如,为了能反映企业经济的真实性,就必须对一些现有财务报表中未列入的项目进行充分披露。如自创商誉、衍生性金融工具创新、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价值等,这就要改变传统财务会计只确认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的做法,需要重新对资产、负债进行定义。因此,现行财务报告的改革应遵循财务会计改革为先导的原则。

(二)财务报告模式改革的方向

未来财务报告的改革与改进,其目标在于促使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有用,不断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要求。这主要可从三方面加以设想。

(1)拓宽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范围。现行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以财务信息为主,其披露的范围也只局限于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交易和事项。未来的财务报告应在突破上述限制的条件下,拓宽信息披露的范围,不仅揭示财务信息,还应扩大到非财务信息,应当将与信息使用者有关的非财务信息、社会责任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管理会计信息等纳入披露的范围,提供“管理当局分析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分部信息”、“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信息”等;同时,对现行财务报表不能反映的一些“表外项目”也能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披露,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财务报告”的名称也需要更改,因为到那时已不仅仅是“财务”的报告了。

(2)未来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应当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体系。现行财务报告是在以历史成本属性为主的前提下建立的,因而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相关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尤其在信息技术时代必将受到排挤。未来的财务报告应在历史成本属性之外,针对不同项目,允许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特别应注意“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计量属性,促进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现有的价值。

(3)增加未来预测的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来说,企业未来的信息才是最相关的,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模式应增加一些企业未来预测信息,如企业“前瞻性信息”、“创新金融工具信息”、“企业管理信息”等,这对提高财务报告整体有用性大有帮助。

(三)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步骤

要使财务报告的改革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必须循序渐进,采取分步改革、逐步完善的策略。从近期来看,应当结合我国实际,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先对其作一些适当的改进。

(1)应当重视企业分部信息的披露。近年来,我国集团公司的迅速崛起给企业报告体系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为了满足用户对分部信息的需要,应当针对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我国分部报告,形成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

(2)结合我国具体的经济环境,拓宽财务报表附注提供的信息量。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原因,我国会计报表附注现阶段主要侧重于对表内项目的解释,而对于表外企业未来的机会风险、表外融资方式、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太少,改进后的会计报表附注应包括这些内容。而重要事项的揭示应主要包括已承诺的事项、或有事项、期后事项和其他重要事项等。

金融产业发展报告篇9

银监会《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改进市场准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6月23日,银监会《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改进市场准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取消及下放一系列审批权限。《通知》明确,对“机构筹建延期和开业延期审批;机构降格和临时停业审批;机构由于变更名称、股权、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等前置审批事项而引起的修改章程审批;非银行金融机构变更组织形式审批;信用卡章程审批;中资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开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审批;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同一机构内部平级调岗转任任职资格审批”等事项,将不再审批,改为报告制管理。《通知》指出,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应简化报告内容,规范报告行为,不得设置前置性审批条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同一机构内部平级调岗转任时,实行事后报告制,填写备案登记表,无须提交原岗位离任审计报告。在下放审批管理权限方面,《通知》明确:“中资商业银行分行级专营机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除信托公司之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开业核准由所在地银监局审批;城市商业银行省内新设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新设不跨省的二级分行由所在地银监局审批;银监会已规定由银监局审批的高管人员,其个案审批不再报上级准入部门核准;消费金融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任职资格由所在地银监局核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开办信用卡收单业务和使用统一品牌开办信用卡业务由所在地银监局审批;政策性银行二级分行高管任职资格由银监局下放至银监分局核准。”央行《2013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2013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报告》认为,2013年,中国金融业运行总体稳健。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有所上升,流动性状况总体稳定;金融机构在定价策略、贷款投向等方面积极调整;四个部级金融改革试验区结合区域特色推进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2013年,中国货币信贷平稳增长,结构继续改善。全年贷款投放节奏较为均衡,各地区行业贷款集中度有所下降,高耗能行业贷款得到有效控制,贷款对“三农”、小微企业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增强。2013年,中国在区域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方面也有成效。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东北农业强区地位进一步巩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改革创新步伐也在加快。《报告》认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持续推进,区域经济具有较大的互补和回旋余地,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地区经济仍有望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报告》同时也提醒,当前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些低效率部门和企业大量占用资源,影响了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使总量政策效果受到影响。此外,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隐患也值得关注。《报告》表示,2014年中国将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流动性、内控和风险管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稳定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编辑王鸿雁

金融产业发展报告篇10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缺陷

1、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侧重反映企业历史经济活动而缺乏预测性信息。现行财务报告主要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提供的大多数是历史信息。而决策者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而公允的描述,更希望得到关于企业未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预测性信息。并且企业的不少经济活动具有不确定性,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的财务报告难以对不确定性经济活动作出及时、恰当的披露。同时,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不能反映物价变动与经济环境的变化。

2、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主要反映经济事项货币化数量信息而缺少非财务信息。由于货币计量假设的存在,目前财务报告体系所提供的信息大多数是货币化数量信息。而决策者除需要知晓企业大量的货币化数量信息以外,还须知晓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的背景信息、经营环境等,可以帮助决策者判断企业的经营战略与企业的经营环境是否相适应,对预测企业的未来有着很重要的帮助作用,但现行财务报告未能充分披露这些信息。

3、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对无形资产计量与披露存在较大缺陷。企业的大多数无形资产由于客观原因不便计量,或者由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原因不予计量,使得企业的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无法得到正确的反映,尤其是知识产权与自创商誉的计量与反映最不合理。在日常会计活动中,由于谨慎性原则的存在,会计人员往往把那些能够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给企业带来收益的支出列作当期费用,使企业的知识产权不能得到合理地确认和反映,这种现象在技术密集型企业更加明显。现行会计准则只允许企业在购买与合并时计量商誉,自创商誉是不允许计量与确认的。这样,在实践中就会带来企业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一致的问题。

4、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缺少企业人力资源信息。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巨大财富,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揭示,有利于决策者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发展后劲。但在现行财务报告中,人力资源的价值却得不到反映,而且按照传统会计理论,企业人力投资作为费用而不是作为资产进行核算,使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失真,往往给报表使用者传递这样一种假象:越是重视科技开发和人力投资的企业当期收益越少,获利能力越差,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5、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缺少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由于金融创新,大量名目繁多、不确定性愈来愈高的衍生金融工具日新月异。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和使用,不仅给加强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现行的财务会计如何确认、计量和充分报告创新金融工具及其连带风险提出了新的课题。但由于受传统会计理论的诸多制约,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反映显得困难重重。

6、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没有报告社会责任的有关情况。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企业都难以做到这一点。究其原因,应归结于对企业信息占有的不对称性以及社会监督乏力两个主要方面。因此,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企业公布社会责任报告可以使政府得到更多有关企业的信息,从而便于对企业加强管理,纠正其危害社会的行为。但现行财务报告未能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

二、改进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建议

1、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一是机会和风险方面的信息。机会和风险来自于若干方面,如替代产品或劳务的产生、客户和雇员等讨价还价能力的变化、与企业权利和义务相关的或有利润或有损失。对于决策者来说,充分地了解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决策者对企业的评估或对信贷风险的判断。二是企业计划方面的信息。企业计划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不仅是企业未来的导向性指示器,也是企业面临机会和风险的驱动因素。对决策者来说,发现影响企业计划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信息非常重要,能够及时洞察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

2、适当增加报表附注,揭示非财务信息。企业非财务信息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自然以及相关环境所产生的效应,它有助于决策者正确评价企业管理水平,满足用户需求。这些信息一般包括:企业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当局分析评价、背景信息。在报表附注中,还可以披露企业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以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不能反映物价变动与经济环境变化的不足。同时,还可以披露关于企业知识产权及自创商誉的信息,从而正确估计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抗风险能力。

3、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和增值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反映企业职工人数、平均工资、职工培训、人力资源开发及公益性捐赠等信息;编制增值表,可以揭示企业增值额及其分配信息,便于评估企业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