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特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1:09

初中数学特色篇1

关键词: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特色;品牌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体系的不断推进与完善,对于教材的编写也存在较高的要求。教材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教材的建设能力与水平也能够反映出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教材的编写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内容体系,在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之后,都初步形成了江苏教材的特色与品牌,从而为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作出了贡献。

从目前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编排内容来看,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生活数学为主线进行内容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注重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以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江苏省的数学教育水平。

一、以生活数学为主线进行内容设计

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所体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数学“生活化”,通过对一些生活实例的观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教材中,不仅通过情境的创设,增强了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活动性和逻辑性,而且还能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将数学知识产生和形成的整体过程向学生展示出来,促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

教材提供了生活中的两类情境:数字与生活和图形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种情境来合理展开教学。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大多都是所有同学所熟悉且容易理解的,因此应尽可能选择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至所教内容上。其次,以生活数学为主线进行内容设计还选择了较为有价值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把握探索的深度,切实关注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将实践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这也成为教材的主要特点之一。教材主要通过“想”与“做”的关系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先做后想到先想后做,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比如,在“空间与图形”有关章节当中,教材中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对图形进行变化操作,由于学生生活在三维空间当中,对于立体物体的平面展开图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即使教师再详细地描述,在学生的脑海里也只是较为单纯的想象,所构建出来的图形也比较抽象,并不能够完全让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各个点和面进行充分掌握。因此,教材中设计了让学生亲自动手的环节,将图形进行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操作,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体以及点、线、面和一些简面图形。

通过对这些几何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认识,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化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自动手实践,来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知识,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活动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并且通过实践练习将课堂中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合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三、注重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注重教学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便成为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新教材把数学思想方法充分渗透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开发学生内在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其在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认识的时候,将数学思想充分融入其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好地成为其发现数学、了解数学和体验数学的过程。

比如,在方程组、不等式以及函数等章节中,教材主要以“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出现,结合所教的具体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创设有关的情境,继而建立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实际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数学知识来对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注重过程教学不仅能够充分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达到标准中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阅读”栏目中,还渗透了“过程”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四、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宗旨是从多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数学的学习过程并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还是情感的体验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在为学生设计一个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的基础上,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空间,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实际操作与想象思维充分地结合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开发。

比如,在“轴对称”章节中,教材中设计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等内容,在教学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自动手体验其对称性,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中除了对基础知识的介绍之外,还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交流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对基础知识进行充分掌握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更全面地对教材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已经基本完成修订。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江苏地区的教育水平,就必须将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色和品牌建设重视起来,力争以教材自身的特色和创新,以较高的质量更好地为初中数学课程的改革服务,进一步推进江苏教育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林伟.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色与品牌建设[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0(6).

[2]徐慧.例说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12).

[3]倪小红.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适用之体会和建议[J].文理导航:上旬,2012(7).

初中数学特色篇2

-高中招生参照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学业考试成绩全面衡量

-报考重点高中至少两个市级考查学科成绩“良好”,其他考查科目“合格”

-部分区县建立市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

-特色高中自主招收艺体特长生

本报讯(记者孙刚)为积极推进本市初中课程改革,从今年起,本市开始试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逐步改变以升学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录取标准的做法。近日本市出台了《天津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试行)》,该方案适用于2005级及其以后入学的初中学生。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将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从今年起,高中阶段招生要参照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报考市重点高中的考生,在市级考查的地理、生物、思想品德、历史4个科目中,至少有2个科目的成绩达到“良好”标准,其他科目应达到合格标准;区县级考查科目的成绩应全部达到“合格”标准。报考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和中职类学校的考生,市级考查和区县级考查科目的成绩应达到“合格”标准;在学业考试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参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考查学科的成绩择优录取。

初中数学特色篇3

杭州中考新政正式,与往年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是所有的招生录取工作均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进行。

二是优质普高名额分配生(原保送生)比例从2021年(2018级初一年级)起由50%提高到不低于60%(六城区2021年为60%)。

三是从2022年(2019级初一学生)开始,名额分配生将逐步向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倾斜,民办初中当年自主招生学生数按不高于50%的比例计入应届毕业生数。

如某民办初中2019年招生计划为300人,按政策其40%的计划即120人为学校自主招生学生数,这部分人数将按50%的比例计入该校2022年的应届毕业生数,即该校2022年用作名额分配计算时的毕业生数为240人。因此按毕业生人数分配的该校所获得的名额分配生数将相应减少。

据内部消息:南京中考政策也将在近期出台,或将调整指标生比例,但最终以政策为准,请大家安心等待。

《杭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杭州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1.这次杭州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背景是什么?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教基(2017)122号)相关规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建设“美好教育”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18]81号)精神,我市深入调研,结合杭州实际,广泛听取意见,历经一年多时间,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杭州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2.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到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和高中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3.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适用对象具体是怎样的?

除文件中已明确说明具体实施时间的,如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名额分配招生向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倾斜从2019级初一学生开始实施等,其他均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试成绩计入相应学科总分。

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相关政策调整在该年级学生就读初一前就已公告)。

现就读的初三、初二年级学生不受本次改革影响。

4.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是怎样的?

杭州全市范围实施。其中,六城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招生录取工作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和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的招生录取工作由各区、县(市)教育局分别组织实施。

5.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和计分?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和体育与健康等六门为统一考试科目,成绩纳入录取计分。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作为考核科目,成绩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各考试科目分值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均为120分,科学为160分,社会为50分,体育与健康为30分,总分为600分。

6.英语听说能力人机对话和科学实验测试何时开始实施?

探索开展英语听说能力人机对话和科学实验测试。待条件成熟时,开展英语听说能力人机对话和科学实验测试,测试成绩计入相应学科总分。

7.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哪些方面有变化?

一是实现“两考合一”。将现行的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合并为一次考试,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二是规范考试对象。所有初中毕业班学生均需参加学业水平考试。

8.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是所有的招生录取工作均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进行。

二是优质普高名额分配生(原保送生)比例从2021年(2018级初一年级)起由50%提高到不低于60%(六城区2021年为60%)。

三是从2022年(2019级初一学生)开始,名额分配生将逐步向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倾斜,民办初中当年自主招生学生数按不高于50%的比例计入应届毕业生数。如某民办初中2019年招生计划为300人,按政策其40%的计划即120人为学校自主招生学生数,这部分人数将按50%的比例计入该校2022年的应届毕业生数,即该校2022年用作名额分配计算时的毕业生数为240人。因此按毕业生人数分配的该校所获得的名额分配生数将相应减少。

9.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比例有无变化?

改革后的特长招生和特色招生政策与现行政策基本无变化,特长招生原则上不超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特色招生中只有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如杭州第七中学的美术特色班,经批准才可酌情增加招生计划数。

10.中考加分政策如何调整?

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和加分分值。从2021年开始,取消体育、艺术、科技等奖励类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各区、县(市)教育局(社发局),各直属学校(单位):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教基[2017]122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建设“美好教育”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18]81号)要求,现就进一步推进杭州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改革目标

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加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全面发展情况,切实改变单纯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来录取学生的倾向,到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和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进一步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合并为一次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初中毕业班学生均需参加学业水平考试。

1.考试科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简称为“社会”)和体育与健康等六科作为统一考试科目;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由市教育局制定考试标准和要求,学校组织实施,成绩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考试命题。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的命题以《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命题实施细则》为依据。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重点,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对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科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的考查,改进开放性试题命题和评分方式,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采用闭卷方式,社会学科可采用闭卷或开卷方式。各学科试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0至0.75之间,体育与健康考试项目及标准另行制订。

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分值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均为120分,科学为160分,社会为50分,体育与健康为30分,总分为600分。探索开展英语听说能力人机对话和科学实验测试,测试成绩以分数形式计入学科总分或以等第形式呈现(如英语听说能力人机对话成绩以分数形式计入英语总分,则替代听力),并作为高中招生录取时决定同分考生投档先后位次的依据之一。

3.考试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的考试由市教育局组织,市教育考试院及各区、县(市)教育局(社发局)具体实施。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和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六城区)的体育与健康考试,由市教育考试院组织实施;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以下简称四区)和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以下简称三县(市)]由各区、县(市)教育局组织实施。

(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1.评价要求。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初中学校组织实施。各校应根据杭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有关要求(文件另发),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应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民主、公开、透明,保证评价内容客观、真实、可用。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2.结果应用。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中的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初中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在高中学校自主招生中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前置条件。

(三)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1.合理编制招生计划。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普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各地要科学编制并实施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其中市教育局统一编制六城区招生计划,四区三县(市)教育局分别编制本区域招生计划。

2.完善招生名额分配。进一步完善优质示范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从2021年(2018级初一学生)开始,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比例为不低于学校招生计划数的60%;省-级重点普通高中分设的校区及领办的分校、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等名额分配招生比例原则上不超过省-级重点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比例,具体由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确定(六城区学校由杭州市教育局确定)。招生名额以初中毕业生人数为依据基本均衡分配,根据当年名额分配生总计划数和各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数,确定各初中学校名额分配生可推荐名额。名额分配将逐步向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倾斜,2022年(2019级初一学生)起,民办初中当年自主招生学生数按不高于50%的比例计入应届毕业生数。

3.单列自主招生计划。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符合条件的高中学校可向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申请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包括特长招生(招收在艺术、体育、科技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特色招生(招收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学校自主招生计划应报教育主管行政部门核准(六城区学校由杭州市教育局确定)后方可实施,其中特长招生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经批准的特色招生及特长招生总数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20%。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经教育主管行政部门批准(六城区学校由杭州市教育局批准)可酌情增加特色招生计划。

(四)探索多元录取机制

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逐步扩大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制定学校招生标准,建立名额分配招生、自主招生和统一招生为主的多元录取机制。

1.名额分配招生。六城区初中学校根据分配名额及名额分配生推荐实施方案,在学业水平考试前确定名额分配生推荐名单。

学业水平考试后,市教育局根据相应录取批次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划定该批次基础控制分数线,招生学校在达到基础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名额分配生中,按不低于95%的要求,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四区三县(市)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可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及学生志愿择优录取。名额分配录取向农村初中学校倾斜。

2.自主招生。特长招生和特色招生应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前置条件。特长招生应根据学校面试或术科测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一定权重进行考核录取,其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所占权重不低于30%。

特色招生可按特长招生方式由学校录取,也可由学校先组织相应术科测试,测试成绩合格作为招生录取前置条件,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纳入统一招生择优录取。

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可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前置要求,根据职业院校考核评价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定权重进行考核录取,其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所占权重不低于30%。

实施自主招生的高中学校应分别制定相关自主招生实施方案,详细列明自主招生的类别、数量、条件、程序及录取标准等内容,报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备案后提前向社会公布并实施。

3.中外合作项目招生,经省教育厅批准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原则上按特长招生方式由学校自主招生录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申请可在全市范围招生。

4.统一招生。积极探索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相结合的统招生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开展两者有效结合的改革试点。中职学校招生分别纳入六城区和四区三县(市)同一招生平台有序进行。中职学校与高等院校一体化培养的专业,可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职业院校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机制。中职学校跨区、县(市)招生由市教育局统筹安排。

(五)加强招生管理

1.严格按计划招生。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应在本地范围内招生,未经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不得跨区域招生。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按省教育厅相关规定执行。普通高中学校要严格执行取消“三限生”、“借读生”规定,严禁挂靠学籍,做到“人籍一致”。

2.严格招生秩序。招生录取工作一律在学业水平考试后进行,严禁擅自提前招生,确保正常招生秩序。特长招生、特色招生、中外合作项目招生的术科测试,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的院校考核评价可在每年5月中旬后进行。未经市教育局批准,省外中职学校不得在我市举办分校或教学点并招生。省内中职学校涉及跨设区市招生的按省教育厅有关规定执行。

3.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和加分分值。落实“减项、降分”要求,从2021年开始,取消体育、艺术、科技等奖励类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三、保障与监管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各区、县(市)要建立健全考试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招生录取工作的领导。各级教研机构要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和指导。各级考试机构要加强考务组织、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各地要加强各类高中学校招生的统筹管理,确保考试招生所需的设备和经费。

(二)深化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

(三)完善“阳光招生”运行机制

积极推进考试招生“阳光工程”,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安全有序。推进信息公开制度,依法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四)加强监督检查

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招生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严禁以不正当手段争抢生源、违规招生等行为。要加强对招生中违规违纪行为的检查和处罚,重大违规违纪事件查处情况应及时向社会通报。

区域内发生较大规模违规违纪事件,取消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年教育发展业绩考核优秀等级评定资格。

(五)做好宣传引导

初中数学特色篇4

关键词:数理化评价;色彩设计;色彩心理学;遗传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5840-02

theColorintelligentdesignBasedonDigitalevaluation

RonGXiao-nian1,YUanShi-jin1,GaoLin-guo2

(1.SchoolofSoftwareengineering,tongjiUniversity,200331Shanghai,China;2.JiangxiCeramic&artinstitute,Jingdezhen333001,China)

abstract:BasedonthemoSpencer'saestheticformulaaboutcolorcoordination,thefitnessfunctionispresented,itisprovedreasonablebyexperiments.anditisusedtothesolutionoftheadaptabilityprocessingeneticalgorithms,theinitialpopulationisgeneratedautomaticallybasedoncolorpsychology,sotheintelligentprocessispresentedtoachieveasolution.atlasttheeffectivenessofthismethodisverifiedbyexamples.

Keywords:colorevaluate;colordesign;colorpsychology;Geneticalgorithm

面对二十一世纪各种新材料的开发,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消费心理的不断变化,对一般性的生活需求品已趋于饱和,更多的需求是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而色彩是这一需求的首选,因此色彩设计的CaD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尽管色彩设计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其大部分基于形象思维,许多描述是感性的、模糊的,数理基础较差,很难模型化,这是阻碍计算机辅助色彩设计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引入色彩调和的美度公式进行色彩方案评价函数设计,从而实现色彩方案的数理化评价。

1评价函数设计

用数理方法解释色彩调和的本质,把数理化的工程手段应用于色彩调和,对色彩方案的优劣进行数理化的评价,提出色彩调和的美度计算公式,借以评价色彩调和的美度。

由色彩知识可知色彩与其临近色的色距越大越突出,因而本文对设计方案进行实用性评价时即以用户要求突出的重要色区与其各临近色区的色距之平均值来设计,以下是其求解过程:

步骤1:根据用户要求确定是否有需要突出的重要色区,如果有的话获取设计方案中重要色区的RGB值(用(R0,G0,B0)来表示)及其相临色区的RGB值(分别用(R1,G1,B1),(R2,G2,B2)…等来表示)。

步骤2:计算重要色区与第i个相临色区的色距Di,公式如下:

(1)

步骤3:计算主色与其临近色的平均色距值用D表示,由下面的公式(5)求得

(2)

网页色彩设计方案中对特殊色彩的符合参数用e来表示,具体的含意就是色彩设计方案中各色区的平均值(R,G,B)与特殊色彩的色值(R0,G0,B0)差相对特殊色彩的色彩值的比例关系。对它的求解公式如下:

(3)

显然上述两个实用性指标有一定的矛盾性,因为当e值大时,既各色区对特殊色彩的符合度都较高时,各色区将趋于同色,也就不能很好的突出重要色区了。因此把对特殊色彩要求的符合度和对色彩设计方案的重要区域的着色是否得到突出进行综合考虑作为色彩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参数U。

U=p1*e+(1-p1)*D(4)

其中的p1是依据用户自己对特殊色彩及对重要色区得到突出两个要求权衡考虑由用户自己设置的。

最后,综合考虑色彩设计的美度及其实用性,根据不同用户对两者的侧重不同,系统须由用户设定一个色彩的实用性比重p,从而得到色彩设计方案的评价函数f由下面的公式(8)求得:

f=(1-p)*m+p*U(5)

2色彩智能设计

以上述的数理化评价方法为基础,本文运用了遗传算法来进行色彩的智能设计。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自然选择和遗传机理的随机搜索优化算法。但它不是简单的随机比较搜索,而是通过对染色体的评价和对染色体中基因的作用,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来指导搜索有希望改善优化质量的状态。

有了上述的数理化评价方法为基础,可以把上述的数理化评价函数直接转换成个体的适应度函数,使得遗传算法的进化过程不再需要人为的参与,从而实现了智能化的设计过程,也充分发挥了遗传算法的优势。

2.1初始解的产生

色彩千变万化,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白色光,经过分析在色带上可以看到,它事实上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色。各颜色间自然过渡,其中,红、黄、蓝是三原色。三原色通过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各种颜色。色彩与人的心理感觉和情绪也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实验心理学家的研究,虽然色彩引起的复杂感情是因人而异的,但由于人类生理构造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共性,因此在色彩的心理方面,也存在着共同的感情,这种共性成为了色彩设计的一个指导思想。如表1是一些典型色彩的情感对应关系。

色彩设计的情感意识主要通过色彩方案的主色来表达,而一般来说色彩设计都会首先确定一个主色,它是色彩设计里最重要的一环,因为这将决定整个色彩设计的主题。把色彩代表的情感意识的关键词及RGB值通过一个二元组进行对应,并把它存进色彩情感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只要在色彩情感数据库中找到与设计者的情感表达愿望想符的色彩值便可得到色彩设计的主色。

在主色确定之后,对于非主色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的是其与主色的协调设计。在进行色彩非主色的设计时,只要按照在色立体中垂直、内面、斜内面、圆周、斜横内面、螺旋、椭圆等七种几何关系进行选色一般可获得协调的色彩。因此在色彩设计方案主色调确定之后,对初始解中非主色的选择就可以依据这七种调和关系来获得。

为了得到遗传算法优化所需足够大的初始解群,同时满足各初始解中主色对于设计情感的表达功能及非主色与主色的协调设计。本文在得到一个初始解后,为了得到其它初始解,将在其基础上获得先随机产生主色调,在随机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其色相不变,故而采用按照一个区域内的随机数来同步的改变其主色的RGB值。图1是初始种群产生的流程图。

2.2遗传算子优化求解

得到色彩设计初始解后,分别运用遗传算法中的选择、交叉、变异算子对其进行优化求解。在本文中选择操作采用比例选择,即选择概率正比于个体的适应度,这就意味着适应度高的个体在下一代中复制自身的概率大,从而提高了种群的平均适应度;交叉操作通过交换两父代个体的有效模式,从而有助于产生优良个体;变异操作通过随机改变个体中某些基因而产生新个体,有助于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尽可能的搜索解空间,避免早熟收敛。

依据以上操作,本文运用遗传算法基于数理化评价的色彩智能设计过程如图2所示的设计流程图。

3结论

由上可见,用本文方法设计后的设计方案色彩协调,重点突出,既达到了人们对色彩方案的审美要求,又充分体现了实用性,从而充分说明了本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同时由于本文遗传算法设计过程无需人为参与,在设计效率上也远高于以往方法。

参考文献:

[1]蔡波,陆长德,余隋怀,等.计算机辅助色彩设计系统的构造方法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18(3):48-490

[2]张玲莉,鲁东明,潘云鹤.计算机辅助色彩协调设计系统[J].计算机工程,1999,25(10):77-79

初中数学特色篇5

关键词:初中教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前言

对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而言,考虑到初中数学的重要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发展,满足新课标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不但要对初中数学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应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把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原则,采取具体的教学措施,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初中数学教育阶段,应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以具体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在的内动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也就是说:"乐学之下无负担"。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数学本身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并且其难度较大,在学习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感觉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从而产生厌学的现象,影响其整体成绩的提升。基于这一考虑,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应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全面培养和提高,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堂问题

考虑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设置特色问题,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2、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选择课堂教学重点

初中数学在课堂内容选择上,要突出教材的实际作用,应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使课堂教学内容既能满足教学大纲要求,有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老师应采取积极措施活跃数学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置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但是如果从他们自已的切身体验出发去研究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令人感兴趣,都有一种去探究出最后结果的欲望。学习目标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目标越具体,兴趣越浓厚,合适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当然学习目标的设置还应该稍高于已有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产生适当的内部紧张状态,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目标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来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下几项内容:

1、初中数学教学应充分满足教学大纲要求

在教学大纲中,对初中数学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主,使整体教学目标围绕着教学党纲进行,满足初中教学的现实需求。

2、初中数学教学应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

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应明确所需完成的教学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能够取得积极效果,达到促进初中教学发展的目的。

3、初中数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

实行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实际能力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应贯彻这一原则,将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四、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参与精神被极大的抹杀掉。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懵懂期,好奇心较强,参与热情高涨,热衷于体验新奇的事物。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应了解并利用学生的这一个性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并营造数学课堂的参与氛围,使学生能够广泛的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

为了保证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努力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起师生共同参与的模式,使学生在与老师互换的过程中,从老师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过程,把握课堂教学原则,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3、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兴趣能够得到全面提高,达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五、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注重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

初三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一个题目,可以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证)法,也可以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以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思维活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学为思。但是,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多给学生时间,多鼓励,多表扬。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还要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任何一个科目的学习中,思维方式都是决定最终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注重解题方法教育

要想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就要从解题方法开始,应对解题方法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用具体的定理和例题,为学生重点讲解解题方法。

2、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保证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能够与时俱进,充分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

3、对学生现有的思维方式进行培养和创新

要保证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思维,就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全面的培养和创新,满足初中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六、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进行积极的课前测试

所谓课前测试,主要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之前的一小段时间内,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与评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根据评测情况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基于这一考虑,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应进行积极的课前测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课前测试的过程中明确测试目的

为了保证课前测试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应在课前测试的过程中,明确测试目的,捋顺测试的整个过程,为提高测试的整体质量做充分的准备。目前来看,课前测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则表明课堂教学的策略选择正确,否则,就要改变现有教学策略。

2、在课前测试的过程中选择科学的测试内容

要想取得积极的测试效果,就要选择科学的测试内容,而不是进行盲目的测试。在测试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应根据课后习题和重点定理以及知识要点等,对学生展开全面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作为最终依据,保证学生的实际能力能够在测试中发挥出来,起到积极的作用。

3、根据课前测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如果课前测试的整体情况较好,说明现有的教学策略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如果课前测试的整体情况不理想,就需要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对教学欠缺的地方进行重点弥补,保证教学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

七、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阵地,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训练学生思维和进行积极的课前测试等几个方面,认真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达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翔宇;;浅谈数学教学语言的特性[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2]邹景生;;班主任应如何掌控课堂氛围[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3]鞠梅花;;发掘潜能,全面进步[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年03期

[4]王昭海;;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初中数学特色篇6

关键词:特色库;图书馆;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文字识别技术、检索技术、扫描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本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建立特色数据库。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独创性。所建特色库如果上网,形成网络资源,为更多的用户会快捷方便获取系统资源,这对形成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和整体化无疑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然而就笔者对吉林省所属11个高校所建特色库的网上调查得知,实际的状况不是十分乐观,问题很多,感觉大多数学校的特色库反而不“特”。

1、吉林省高校特色库建设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已全面启动特色数据库建设,在局部、个别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高校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发本馆的特色资源,建立形式多样的数据库,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很多,特色不突出、很少把自己的突出的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作为建库的重点,70%以上学校自建的特色库还是处于自建自用的状态,不能被外网访问,没有实现资源共享,纸质文献的数字化没有深入加工,数据更新、维护停滞表现出特色库发展并不是沿着可持续发展势头进步,整体上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建设体系、共享体系和服务体系。

2、图书馆在建设特色库中存在的问题

2.1数据库的学科特色只限于纸本文献的转换,学科、地域特色不够突出

目前数据库的选题还只停留在学位论文、科研成果、学科导航层面,没有把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地域特色作为选题的重点。

2.2建库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较差

通过对能够访问的4所高校调查,特色库建设中存在许多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经访问得知,建库的标准不够规范,高校自选软件,建库过程都是依据软件自身所带的标准建库,对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检索、数据传递、数据交换以及数据维护等标准各异,没有采用的国际标准,建立兼容i生强、标准高的数据库。在访问这些数据库时,我们遇到很多问题:由于文本格式不规范,数据下载困难或不能下载;由于检索令不规范,同一系统中出现有多个检索命令;由于标引不规范,文献信息检索经常出现误检、漏检现象等。

2.3重建轻用现象普遍,数据库联网使用率低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虽然发展的很快,但调查得知,11所高校图书馆上网率不到36%,而实际联通率还要更低,多数高校进行ip网段封锁,外单位用户应用搜索引擎检索很难查询到高校的自建数据库,即使检索得到,绝大多数数据库也没有权限访问,特色数据库仅供校园网用户内部使用。

2.4共享和市场化理念亟待提高

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其目的是为不具备本地资源的用户提供研究资料,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建立特色库的宗旨所在。而大多数图书馆是重藏轻用或者把资源封闭起来,不是积极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投入偌大的人力物力建起的数据库,仅供少数人使用,是违背建库初衷的,如何像清华大学的CnKi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报刊资料那样,能够被98%的高校利用,走向市场化,是需要一定的促销手段。

3、建议

3.1标准化,规范化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应制定和遵循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标准,主要包括:通信标准(tCp/pi)、码标准、标准通信置标语言/可扩展置标语言(SGmL/XmD、元数据)met标准、检索语言标准、安全标准等。CaLiS在特色数据库子项目建设中采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项目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元数据标引格式规范、文献著录的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各高校在建设特色数据库时有必要参照使用。

3.2突出特色

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数据库中,要集中有重点地开发某一领域或某一品种的数据库,选题必须是在馆藏基础上充地域特色、学科特色、专题特色,表现出独一无二。

3.3完善的检索工具

充分吸收成熟而先进的建库技术和完善的检索技术,能适应脱机、光盘、联机和网络检索,直接获取一次文献。多设置检索点,在检索途径上,应初级检索与含有布尔逻辑算符高级检索并行以充分挖掘数据库资源。

3.4适度宣传

初中数学特色篇7

澳大利亚小学的学制一般为“1+6”年,第一年为学前班学习。孩子通常从5岁开始到小学接受正式教育。小学里开设的课程有英语、数学、社会常识、初级科学、音乐、艺术、体育、卫生等,还有一些选修课程。教师主要依据本州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在这里,课本并不是必须的教学材料。甚至有的学校还不提倡使用课本。在这些学校看来,学生的发展是不同的,不应该用一本课本、一种进度和同一要求去约束他们。多数学校的教师除了音乐、体育、美术和第二语言这样的课程外,什么都教。教学有趣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教师总是挖空心思把教学内容融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之中。

蒙特维尤小学(mountViewprimarySchool)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当地一所知名的小学。笔者在这所学校听了一节学前班的数学课,学习内容是“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该班有17位学生,执教的女教师毕业于澳大利亚八校联盟校之一的莫纳什(monash)大学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

上课伊始,教师逐次拿出红色、绿色等不同颜色的纸,让孩子们辨认颜色,并跟读表示相应颜色的英语单词。老师在纸上并排画出几根小棒,边画边让孩子们数数。接着,老师将颜色纸按照3人一组分给孩子们,并交代下一个活动要求:记录公路上与自己小组的颜色纸色彩相同的过往汽车辆数。可以按照老师刚才画竖线的方法在纸上记录。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操场围墙边。墙外公路上,不时有汽车从孩子们的面前驶过。孩子们选定合适的观察位置,贴着围墙的铁栅栏,专注地观察属于自己小组颜色的车辆,并迅速地记录。

几分钟后,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成果回到教室,席地而坐。在他们的面前是一个电子白板。

老师开始用电脑动画演示与刚才类式情境:画面上两个孩子正在自家楼上窗口往下点数马路上行驶的各色汽车。电子白板上显示出了一幅方格统计图(如图1):纵轴上标自然数,横轴上的坐标用红色、黄色等不同的汽车图形代替。

一辆红色的汽车伴着音乐从统计图上方开出。老师问孩子们:“这辆红色的车该放到哪个格子里?”几位孩子举起了手。一位孩子到屏幕前指示该车应放到标有“红色”汽车的格子里。紧接着,统计图上方一辆接一辆出现了不同颜色的汽车。在孩子们的指点下,它们被分类放进了统计图里。老师让孩子们根据统计图点数各类汽车辆数,并回答“绿色车多少辆”、“红色车多少辆”、“最多的是什么颜色的车”、“最少的是什么颜色的车”等问题。

接下来,老师要求同学们汇报各组统计的汽车数。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按照颜色分类写出车辆数。随后,老师从教具柜里拿出一叠印满小汽车的图纸发给大家,让孩子们为这些小汽车涂色,所涂颜色和辆数要与自己小组统计车辆的颜色、辆数相同,并把涂好了色的汽车图剪下来,贴到白纸上(如图2)。

孩子们起身回到自己课桌边的坐位上。从桌上的工具盒里拿出剪刀、胶水等常用的学习用品,开始专心地涂色、剪纸、贴图。老师则来到一位不会英文的新移民小孩旁坐下,耐心地进行个别辅导。

下课了,孩子们起身,各自把剪贴作品放进了属于自己的作业盒子里。今天的数学课就此结束。

这节数学课看起来很随意,也很好玩。孩子们整节课围绕“点数汽车的辆数”的问题情境,有序地进行一个又一个活动:辨认纸张颜色、实地记录各种颜色汽车数量、观看教学片学习不同颜色汽车数量的统计方法、点数车辆数并比较多少、汇总各组记录的数据、填充和剪贴与自己实地记录的汽车数相同的汽车图。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串”中,兴致勃勃、轻松自如。

在任课教师看来,数学课中语言、数学、自主学习、好奇心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都是重要的。这节看似随意的数学课,实际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设计思想和教学特点。

一、关注学生学,创设贯穿始终的问题情境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是一节“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的数学课。这类课的基本结构一般是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与提供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评价学习效果[1]。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初步学会点数10以内数,初步了解10以内数的含义为知识目标,创设了“点数汽车的辆数”这样一个贯穿教学始终的数学问题情境。并提供了配色彩纸、观察地点、教学短片、汽车图画、填图卡纸以及剪纸的工具等学习资源与信息素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活动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包括分类(按照颜色分类)、统计(收集、整理数据)、数数(分类点数、一一对应)等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小组合作和教师个别辅导,构建协作学习的环境。通过“按数找物”的填图、贴图活动,让孩子们反思自己对数及数学符号表达的含义的初步了解。贯穿始终的问题情境,使孩子们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成为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

二、关注数学本质的渗透,创设学习活动“串”

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孩子们活动的基本线索是分类、收集整理数据和数据的简单分析与表达。这个活动本质上是在为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奠基。

(一)通过分类活动初步感知集合

我们知道,自然数起源于数(shǔ),即一个一个地数东西。由此而产生的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就叫自然数[2]。用有限集合的基数来解释自然数,即“自然数是一类有限的等价集合的标记”,称为基数[3]。基数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计数的数。比如,m={a}是一个集合,所有能和m构成一一对应的集合如“一只小鸟”的集合,“一棵树”的集合,“一个人”的集合,“一个班学生”的集合等,它们都能彼此一一对应,是等价集合。从这样一类有限的等价集合中将其共同属性,即集合中的元素“都是1个”抽象出来,用数“1”表示,“1”就是这类等价集合的标记。“1”既可以表示数量上是1的事物,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建立数概念是非常困难的,人类形成“1”的概念,经历了十万年[4]。学生经历数的抽象过程,理解数的实际含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开端。皮亚杰认为,数概念的发展不会早于类(分类结构)的发展。分类就是把具有同一属性的事物构成一个集合。这就是说,小学生先有分类形成的集合观念,然后才能形成自然数的概念。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辨析颜色纸,并在课外实地观察中,以颜色为标准对过往汽车辆数进行分类统计,使学生在对汽车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感知集合:即“相同颜色的汽车”构成一个集合。同时,学生对同类汽车一辆一辆进行记录,也可以进一步获得对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感知。

(二)通过统计活动初步感知数的含义

小学生掌握计数(数数)的过程,是把被数物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中的元素建立一一对应的过程,也是掌握初步数概念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儿童计数的发展,需要经历“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的过程。儿童从口头数数发展到按物点数,通常会经历一个“手口不一”的过程。而说出总数的发展晚于按物点数。计数时,只有会说出总数,才标志着儿童开始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本节课设计的利用卡通片去再现实地统计汽车辆数的情境,让小学生把多媒体画面中出现的不同颜色汽车归类填入统计图,并进行数数练习和数量多少的比较,使学生直观感知数的形成(即一个数添上1,即得到一个后继数),训练学生用视觉感知数目的多少,并进一步将口头点数发展到按物点数,然后说出总数,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数技能。

(三)用不同方式表征数,渗透数守恒概念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活动,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在实地观察活动中记录到的汽车颜色和辆数,在一张画满小汽车的图上涂色,并剪贴在自己的作业纸上。通过“由形到数,由数到形”的转化,呈现了数的不同表征方式(实物、图形和数字符号等),并渗透了数守恒的概念。我们知道,学生在判断物体数量时,往往会受物体大小或排列形式的干扰。这种情况说明学生还没有数的守恒的观念。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关注到物体的数目,这要求学生能将数从它的具体对象的各种外部特征中抽象出来,这需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皮亚杰认为,儿童能否具有数守恒的能力,是衡量是否具有数概念的标志。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悟汽车排列方式和形状大小的变化,体会数守恒的概念,有意识地渗透了抽象能力的培养。

有研究认为:小学生初步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有几个标志:①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包括10以内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在判断物体的个数时,能不受物体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干扰,正确确定物体的数量(即数的守恒)。②认识10以内数的相邻关系,理解自然数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③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初步认识数的结构,初步具有按群计数的能力,为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5]。本节课通过一个个主题清晰的数学活动“串”,把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渗透在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遵循教育原则,体现“现实数学”思想

“现实数学”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重要数学教育原则。他认为,“数学现实”是客观现实与人们的数学认识的统一体,是人们用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总体。其中既含有客观世界的现实情况,也包括个人用自己的数学水平观察这些事物所获得的认识。强调客观现实材料和数学知识两者密不可分[6]。对于本节课而言,小学生从给定的“点数汽车的辆数”的具体情境中,通过分类、统计、对应(数与形,数与物)等方法去感知和建立数概念,使学生对于“数的认识”与各种“现实”材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现实数学”的思想。同时,孩子们在这些涉及数学、美术、音乐、语言等多领域学习以及户外活动、统计、填图剪纸等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数的有关知识。

笔者认为,教师精心设计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数学,教学的着眼点是学生如何学,而不是教师如何教。教师走进儿童学习的真实世界,结合学生的实际,尊重孩子的天性,遵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儿童数学学习的心理发展规律而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这也许是这节课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士锜,张晓霞,金成梁.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2]金成梁.小学数学疑难问题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1.

[3]张奠宙等.小学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8:1.

[4]黄燕,何昕.从“小用”到“大用”——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学[J].人民教育,2011,(16):14-16.

[5]金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2-175.

初中数学特色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师角色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式为人诟病的地方主要在于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极大地禁锢了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发展,把学生置于一个知识容器的位置。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却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了自主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与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这种理论和策略对于教师角色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它既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把持课堂,又不能停留在把问题抛给学生后任其自然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并参与其中,引领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并和学生一起探究、发现。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总结如下,多有瑕疵,望大家不吝赐教。

首先,教师应该是合作学习的总体规划师。众所周知,合作学习中任何一项学习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都与分组策略、目标设置、过程设计、学习评估等多个课堂因素紧密相连。而这些课堂因素的科学与否,与教师的组织能力有直接而巨大的关系。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科学分组,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体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对于课堂学习进程进行准确预设并有效化解课堂突况。此外,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评估,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等都关乎着课堂合作学习的成败,对于能否通过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生生互动的形式达成数学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譬如,当前的合作学习中多数采取了异质分组策略,以期能够生生交流、互补达到一个理想的学习效果。但小组交流中却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组内讨论由个别优秀生主导着学习的走向,而多数学生只是听从组长的分析,成为合作学习活动中的陪衬。那么教师就应提前有所准备,告诫他们任何一个学生的表现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任何一个学生也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我们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讨论过程中的倾听、质疑、分析、总结的有效进行。

其次,教师应当是艺术课堂的总导演。有人说,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更讲究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表面上看,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极为轻松,基本上不说话,面带微笑地欣赏着学生精彩纷呈的表演而已。其实不然,这种表面上的轻松是建立在教师具备深厚的数学素养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教师参考了数学专业知识与教学教法资料的前提下的。相比传统意义的课堂,新形势下的教师付出更多,对他们的要求更高,如果说当前的数学课堂是一门艺术,那么教师就是这种艺术形式的总导演。

譬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一节的内容中,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中的重点,笔者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首先出示了四道计算题:(1+2x)(1-2x);(2a+3)(2a-3);(100+1)(100-1);(x-6)(x+6)。老师首先动员学生自主思考之后进行小组交流,寻找这四道题存在怎样的规律,然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交流自己小组的发现,并最终推导出本课的重点内容:平方差公式。仅从课堂上看,教师似乎很轻松,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思考,然后是小组讨论,殊不知,在这样的表面之下,教师需要寻找典型试题,设置有效导语,对课堂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预设,并要多重考虑小组成员分配、学生个性、课堂走向等因素。可以说,看似轻云流水、水到渠成的数学课堂其实浸染着教师的良苦用心、默默付出。

最后,教师应该是合作学习的具体研究者。老师们都知道,任何一次课改理论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它总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我们作为具体的数学教学工作者,不应被动地等待别人将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送上门来,而将其不辨真伪地全盘应用,而应当主动投入到合作学习教学理论的研究中去,结合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地方特色、学生水平等,逐步改进并完善已有理论中,并总结下来,形成一定的科学认知。这样总结出来的课改理论,应该说比相关专家学者的理论更高效,更实用,因为它是建立在具体的学情认知基础上的,更具有针对性。

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是多重的,较之传统的角色定位更为复杂,我们应不断地寻找差距,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长为专家型的初中数学教师。

参考文献:

[1]王东凌,于宝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与作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0)

初中数学特色篇9

本学年初我们就明确提出“用我们自己的力量办好我们自己的学校”,其目的是立足于本校校情、学情、教情,搞好自己的管理和教育,形成自己的特色办学观和特色教育观。我们认为,搞特色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保持学校特色,就必须不断增加特色内涵,提高特色办学质量,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演绎“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现将我校实施特色学校规划的具体作法汇报如下:一、创建特色项目:管理特色--单元式管理教学特色--分层教学现在人们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称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提出"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速度,向管理要质量"。可见,管理是如此重要。可以说,科学管理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质量和效益。旧的管理模式强调管理职能,以制度约束人,管理人,没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协作性、创造性,教育质量徘徊不前。根据教育形势的发展,人们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期盼,作为学校管理者,加强对学校管理科学的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校进行"二次创业"的根本出路。分层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的思想。我校地处乡镇,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更为严重。按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哪有力气长高拔尖?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或是"消化不了",又怎能健康成长,迎头赶上?家长的呼声,优秀学生的流失,更加坚定了我校实施分层教学的决心。因此,学校将以改革为动力,以新的管理促发展,以落实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推行"单元管理、分层教学",形成竞争、协作、共同快速发展的工作氛围,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校改革与发展的生命线,使"单元式管理、分层教学"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有效促进学校快速发展,使学校从根本上发生变化。二、加强组织领导我校成立了"单元管理、分层教学"办学特色研究小组,组长:王苏玉副组长:李江波何荣周李海星组员:建占军李春平张建锋樊虎强杨天平三、单元管理:(1)单元式管理的具体方案,就是将每个年级分成平等的a、B两个单元,(一年级1--5班为a单元,6--10班为B单元,二、三年级1--4班为a单元,5--8班为B单元)(2)学年初选聘单元长,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校长选聘中层领导6人为单元长。(3)将学年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各处室工作任务分配给各单元,实行捆绑式管理,权、责、利相联,将人事聘任、考核评价、奖金分配等下放到各单元。(4)在单元管理中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办学合力①继续推行“专家治校、名师治校、学生治校、家长治校、社会治校、民主治校”的治校方略。②加强家校联系,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学生参与评教、评学活动。③进一步加大专家指导,社会督学力度,发挥教代会的积极作用。④自觉接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治领导和业务指导,严格管理,规范办学。四、分层教学:1、"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在初一初二年级,我们进行课内分层,根据学生单科学习能力状况和学习目标的不同,每一学科一般分为基础层次(a层)、普通层次(B层)、优良层次(C层)三层)。在初三年级,要求走班分层,即根据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的不同,可重新组班,分为a层、B层。具体一点说,就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面向全体,区别层次,教学的难度、浓度着眼中等生,适当照顾差生与优等生,下大力气辅导差生转化,同时促成优等生的智能升华。作业用一套大题、两套小题,形象一点说,是一个大灶,两个小灶。最终实现三类学生"递进"的目标在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过程中,对低层次学生采用"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层次学生采用"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对高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并在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安排、掌握知识要求和作业布置等各个教学环节上进行落实,使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欢乐。对困难学生,该校给予特别的"偏爱",采取开"小灶"或提醒、赞扬、优先回答和面批等方法,使他们蕴藏的能量经过教师科学而又富有艺术性地点拨发挥出来。2、结合分层教学,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践的学习模式①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加强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建立和健全学习常规,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②重点加强对预习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③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区分、辨别和处理能力和知识的接受、消化、迁移和创新的能力。3、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个案教育①贯彻分类辅导、分别要求的方针,推行以“培优补差促中”为核心的包教制度。②树立每位学生都是重点的教育观,特别重视引导教师与潜能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转化潜能生与培养优秀生纳入到同样的高度来认识。③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

计划和培养目标,实施个案教育。五、制定"单元管理、分层教学"量化考核细则,探索特色管理与教学的新的评价体系单元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造就一支具有"团结、奉献、务实、创新"的教师队伍,开辟初中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尽快使我校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本着"多劳多得,优质高酬"的原则,通过制订了考核细则。其原则是依据学校每次考试划拨奖金总量,(指学校自筹部分)按4:4:5投入至各个年级;各年级依据涉及相关数据计算出本年级两个单元先后顺序,优胜单元奖金占年级总奖金额110%,落后单元占年级总奖金额90%,尔后再依据个人校内工作量化考核方案计算出个人奖金总数。六、特色管理,初见成效创建特色教育一年来,我校取得一些较好的成绩:在上期峡市举行的初二三科联赛中,我校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数学、英语两大学科位居全市第一;全市举行的中学生信息技术比赛中,我校参赛选手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人数上全市的四分之一;在本期市组织的新课程优质课竞赛中,我校参赛6位老师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3人。总之特色建设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出特长人才,创办特色学校,我校将向着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色、育人有特色的方向迈进,使学校特色向更高、更优层次发展。

初中数学特色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问题;有效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的精神和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应该积极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对自己的个性进行了解,并在有针对性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是合作学习呢?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

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和组织,开展“自主自学”“小组合作”“班级合作”等方式的学习,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而合作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刻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借助他人和团队的力量来实现问题的解决,进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具体说来,合作学习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主体性特征。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学习情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进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知识体验、探索、理解和总结,都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口、试验才能实现。第二,互动性特征。合作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发挥激励学生去探索问题的作用,学生就会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获取一定的能力和知识。第三,合作性特征。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和理解问题并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完成的,需要在小组内部和外部的共同互动中得以实现。通过互动和交流,学生新颖的想法可以在小组或者全体学生面前得到重视,因而提高了完成任务的效率,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当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当前的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自身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没有发挥教师的不同合作学习阶段的作用,阻碍了合作教学效率的提高。

首先,在小组合作的事前准备环节,很多教师没有做好引导,学生几乎对要解决的问题全然不知,因而也就不会提前搜集资料和做好思考准备了。

其次,很多教师在实施合作教学模式的时候,对于学生分组、目标设定、分组组织形式、任务分工、教学评估等各个阶段缺乏精心的安排,表现为任意分组、缺乏细化目标和总体目标、小组组织形式死板、人工分工不具体、重叠性强、教学评估缺乏总体性和具体性评估,这就使得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质量受到消极的影响。

最后,很多初中数学教师没有认识到开展合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目的,在合作学习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和锻炼,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例如倾听、表达、相处、协调的技能,因而使得很多学生在合作教学中不知道怎么与人合作,导致合作学习效率受到影响。总体来说,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在指导合作性教学的时候,没有发挥自身作用,采取的是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缺乏针对性。

2.分组不合理引发合作不和谐现象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性,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还处于不断成熟的阶段,因而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劣势和不足,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分组不合理导致了合作不和谐的现象产生。在分组不合理现象中,容易发生以下不和谐现象: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观点立场、个性特征等具有较大差异,但又因为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合作学习过程中缺乏宽容与理解精神,观点和意见很难统一;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技能都不一样,而合作学习中没有注重到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全体学生很难在同一层次中发挥自身作用,因而导致了学困生不思考、不参与和不动口,阻碍了学困生的健康成长;还有的学生个性特点比较张扬和调皮,在合作学习中不专心,注

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较差,喜欢喧闹和说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进而影响了小组合作的和谐。

三、提高学生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合理发挥教师作用

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对于提高合作学习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在合作学习课程启动的时候,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课程之前做好资料准备和思想准备,并教给学生一定的合作学习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对于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了解,并在合作学习中注重自身的行为和语言,加强与同学沟通和合作,

互相理解和包容。此外,在课程启动中,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具有较强的参与欲望。

其次,在合作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一方面,教师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对于合作学习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在学生分组、目标设定、合作模式、任务分工、教学评估等方面做好设计和安排,特别是要针对初中数学教材特点、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开展合作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参与者和指导者的作用,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给予指导,促进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发挥。总之,无论是哪一种教师角色,教师都应该将组织、协调、促进学生活动作为中心,真正彰显合作学习的意义和精神,确保合作学习有效性得以发挥。

2.科学合理地分组,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

合作学习中,学生合理的分组是学习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合理的分组能够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特长得以发挥,进而促进合作学习任务高效完成。要做到科学合理地分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明确分组的原则和依据,确保学习小组的构建科学高效。第一,遵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内部的成员在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特长爱好等方面应该不同且互补,进而通过优劣互补、互相帮助和鼓励,发挥小组的优势;而小组与小组之间应该在各方面保持基本一致的原则,确保公平竞争。第二,遵守明确分工、互相配合的原则。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内部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布置相应的任务,明确每一个组员的具体责任,进而促进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实现良好互动与合作。第三,小组合作形式多样化原则。小组的合作形式往往采用的是面对背的坐席方式,这阻碍了小组合作效率的提高,应该采取圆桌方式、面对面方式进行合作,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

总之,在初中数学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加强合作技能指导,实现科学分组,促进合作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倪建恩.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浅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3).

[2]李序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