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腿痛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十篇大腿痛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十篇

大腿痛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3:48

大腿痛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针灸;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射频手术;疼痛综合评分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22-02

腰腿疼痛作为临床综合征的一种,疾病症状主要体现为腰部疼痛以及腿部疼痛等,属于医院骨伤科一种普遍性疾病。患者腰炎症、肌劳损及脊柱退行性病变之后,表现出缠绵不愈以及病因复杂的特点,最终疾病往往发展为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1]。为探讨针灸治疗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临床效果,本文将我院收治的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观察组76例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成功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综合评分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52例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男51例,女25例;年龄为37~69岁,平均年龄为(42.59±5.15)岁;病程4个月~12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5.23±0.19)年;表现出抽痛感症状的患者20例,冷痛感症状患者35例,腰腿沉重感症状患者15例,麻木感患者6例;对照组(76例):男53例,女23例;年龄为39~71岁,平均年龄为(42.62±5.19)岁;病程4个月~13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5.25±0.22)年;表现出抽痛感症状的患者21例,冷痛感症状患者36例,腰腿沉重感症状患者11例,麻木感症状患者8例;观察两组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的基础资料,均衡性明显(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选择射频手术的方法对患者加以治疗,在患者椎间盘周围的位置,选择射频针对患者实施穿刺,与此同时选择射频仪对患者实施消融治疗,在保持受热的条件下,确保患者椎间盘表现出突出回缩状态,同患者的神经根进行远离,将患者的疼痛症状进行有效缓解[2]。

1.2.2观察组选择针灸的方法对患者加以治疗。在对患者实施针刺的过程中,主穴主要选择患者的腰俞穴、秩边穴以及腰阳关穴;在选择配穴的过程中,主要对患者继发下肢症状进行观察分析,合理选择具体的相应点,作为针刺过程中的针刺点。患者的选择俯卧位,利用毫针(28号3寸)对患者的气海俞穴进行针刺,确保针感顺着患者的下肢进行放射[3];选择毫针(28号3寸)对患者的秩边穴进行针刺,确保患者的针感继续延伸,直至患者的足部。按照常规对患者的其他穴位进行针刺,根据患者的得气为度。控制对患者留针的时间为0.5h,每间隔10min,对患者实施一次针刺,将10次的治疗定为1个疗程,之后要求患者进行为期3d的休息,休息后准备对患者实施为期第2个疗程的治疗[4]。

1.3判断标准

①显效:对所有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完成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全部消失,患者可以正常活动,在出院时间小于1年内,未表现出疾病复发的情况;②有效:对所有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完成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得以显著改善,能够参加大部分活动,在劳累状态下,疾病表现出轻微发作的现象;③无效:对所有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完成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未获得任何改善,无法顺利进行相关活动,疼痛症状等未获得任何缓解[5]。

针对所有慢性腰腿疼痛C合征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实施评分,主要利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有效完成,评价总分为10分,最终获得的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疼痛症状越轻微。

1.4统计学方法

临床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有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数据实施分析,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治疗总有效率实施χ2检验(以%表示),关节疼痛评分实施t检验(以x±s表示),当p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76例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中,显效、有效、无效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2例、21例、3例以及96.05%;对照组76例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中,显效、有效、无效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33例、26例、17例以及77.63%;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

2.2关节疼痛评分

观察组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关节疼痛评分为(7.85±0.99)分,治疗后为(3.02±0.32)分;对照组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关节疼痛评分为(7.89±1.02)分,治疗后为(5.29±0.35)分;在关节疼痛评分方面,两组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

2.3疼痛综合评分

观察组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症状评分为(5.05±1.39)分,体征评分为(5.92±1.95)分;对照组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症状评分为(2.89±1.55)分,体征评分为(3.99±1.82)分;在疼痛综合评分方面,两组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

3讨论

对于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在实施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为了将患者的腿部压力以及患者腰臀部肌肉压力进行有效缓解,有效避免出现损伤的情况,防止对患者的神经造成刺激,最终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给予针灸治疗,主要对患者的气海俞穴等系列穴位进行刺激,针对患者的神经活动可以进行有效调节,针对神经冲动传递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将患者的腿部压力以及患者的腰臀部压力进行显著改善,针对组织新陈代谢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针对血液循环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针对神经阻滞微循环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避免对患者的神经根造成进一步刺激,将患者的疼痛症状显著缓解,将患者的疾病情况加以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治疗方法选择针灸,可以将患者的神经炎症反应加以有效消除,将患者的神经微循环显著改善,将疼痛症状显著缓解,最终显著提高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风林.针灸联合腰腿痛丸治疗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J].中国当代医药,2014,6(26):127-128,131.

[2]淡继红,薛春雷,薛春丽,等.针灸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8):90-91.

[3]全晓艳.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作用机理及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4119-4120.

大腿痛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中医内治;中医外治;腰腿疼痛;临床分析

腰腿疼痛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典型症状,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引发患者腰腿疼痛的病因较多,通常是患者的腰椎间盘、坐骨神经等组织发生了病变,进而在病变的作用下表现出腰部或者下肢疼痛。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腰腿疼痛属于中医学中的“腰痛”、“痹症”、“腰股痛”等范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3年6月-2015年4月接收了116例腰腿疼痛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56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9.5±5.6)岁,病程1-14个月、平均病程(5.9±2.1)个月;30例表现为右侧大腿放射性疼痛、46例表现为左侧大腿放射性疼痛、20例表现为腰部以及双下肢疼痛、20例表现为腰部疼痛。

1.2方法采用中医内治结合中医外治的方法,具体如下:

1.2.1中医内治主要采用我院自拟的四物二藤木瓜汤,基本方中包括当归15g、熟地10g、川芎15g、木瓜10g、白芍15g、独活15g、甘草10g、海风藤10g、细辛10g、怀牛膝15g、络石藤15g、威灵仙10g,将以上中草药用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上述基本药方中,根据患者的中医病证分型,加入相应的中草药,偏热患者,可加入秦艽5g、肿节风10g;偏寒的患者加入千年健10g、透骨草15g;湿气较重的患者加入苍术10g、薏苡仁10g;肾虚患者加入狗脊10g、杜仲10g;关节屈伸疼疼痛患者加入伸筋草10g、丝瓜络10g;气虚乏力患者加入党参15g。连续服用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间隔1d,治疗时间为6个疗程。

1.2.2中医外治中医外治主要采用的是针刺以及刺血疗法,针刺治疗主要选择患者的阿是穴、委中穴、肾俞穴、大肠俞穴、腰夹脊穴等,此外对患者的承扶穴、承山穴、昆仑穴、悬钟穴、环跳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风市穴、上巨虚穴以及下巨虚穴等进行针刺治疗。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对患者的相关穴位进行针刺,其中患者的腰部穴位刺入1-1.5寸,臀部穴位刺人2-2.5寸,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实施针刺治疗,1次/d,连续针刺3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刺血治疗选取的穴位主要是阿是穴,在针刺治疗结束后,对阿是穴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然后使用三棱针迅速进行点刺出血,并对出血部位拔火罐4min左右,再次对皮肤进行消毒处理,指导患者做好防感染,刺血治疗间进行1次/2d,连续针刺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主要有:①患者的治疗效果;②患者治疗前后腰腿疼痛的生活质量评分。

1.4评价指标根据中药新药治疗腰腿痛的临床指导原则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患者腰腿疼痛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腰腿部正常功能基本恢复;有效:患者腰腿疼痛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腰腿部正常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患者腰腿疼痛临床症状、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腰腿部正常功能基本无改善或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对于患者腰腿疼痛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的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定,其中涉及到疼痛的程度、日常活动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社会活动、旅行等。每个项目分值0-5分,其中0分表示没有任何功能障碍,5分表示功能障碍最明显,总分在0-45分,分值越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5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x±s)表示,组间率比较采用f检验;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率(%)表示,对比以p

2.结果

2.1治疗效果116例患者经过中医内外结合治疗,评定为显效的80例,所占比例为68.9%;有效30例,所占比例为25.9%;无效6例,所占比例为5.2%,治疗总有效率为94.8%。

2.2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所有腰腿疼痛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从表中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比较可知,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p

3.讨论

腰腿疼痛属于临床常见症状,在不同的年龄段均可表现,但是主要以中老年人群为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腰腿疼痛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及时改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腰腿疼痛患者意义重大。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腰腿疼痛属于“痹症”范畴,造成腰腿疼痛的病因主要与患者的肾虚、腰部扭转以及寒湿入侵等因素有关,具体的就是患者的肾气、血气、精气不足,进而造成筋络失荣,寒气入侵,侵入到督脉之后可引起腰痛;此外,患者腰部出现的损伤、肾虚等容易造成气血瘀滞,痰湿阻于脉络,筋脉失养,相应的会反反复复出现腰痛症状。腰痛的发作会逐渐的引发患者肢体麻木、肢体疼痛等。根据《内经》中的记载,有:“风寒湿邪杂至合而为痹”的说法,这些都是腰腿疼痛的病理病因。随着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将腰腿疼痛已经分为了湿热型、肾虚型、风寒湿痹型以及气滞血瘀型等不同症型,这样更加便于从中医学角度进行治疗。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腰腿疼痛的病理病因,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采用补肾活血、通络止痛、舒筋止痛、通络止痛、清热利湿、理血化瘀等中医内治方法。不管采用的是那种药方,最终均是围绕这些病理病因开展的治疗。在中医外治方面主要是通过外敷中药、中医针灸、推拿按摩、中药熏蒸以及刺血疗法等。当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中医内治与中医外治均有一定的优缺点。

本次研究中对116例腰腿疼痛患者采用的是中医内治结合中医外治的治疗方法,其中在中医内治方面主要是内服中草药,中医外治采用的的针刺以及刺血疗法。中草药采用的是四物二藤木瓜汤基本方,然后根据患者症型的不同加入其它中草药。在基本方中的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止痛的功效,川芎具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以及活血止痛的功效,木瓜具有疏通经络、驱风活血的功效,细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怀牛膝具有活血止痛、活血祛瘀、清热除湿的功效,这些药物的联合作用与腰腿疼痛的病因具有一致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的狗脊具有祛风湿、补肝肾以及强腰膝的功效,杜仲具有补肝肾的功效,因而对于肾虚型腰腿疼痛患者可在基本方中加入上述药物,当然其它不同的症型也需要加入对应的药物。在中医外治方面采用的是针刺以及刺血疗法.针刺治疗通过穴位针刺使得患者内部脏腑组织器官之间保持平衡,促进经络疏通、气血流畅,进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刺血疗法则是通过将患者体内的血液排出达到驱除邪气、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进而促进患者脏腑生理功能的恢复,消除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临床腰腿疼痛症状。

大腿痛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症;综合疗法;中药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4-0848-02

笔者自2002-2005年,运用大推拿手法为主配合中草药汤剂口服的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80例临床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经及椎管造影确诊为腰间盘突出症。80例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19~68岁,平均40.5岁;病程5天~1年72例,1~5年46例,5年以上18例。体力劳动者71例,非体力劳动者9例。有腰部外伤史28例,无明确显外伤史52例。单纯腰疼26例,单纯坐骨神经痛23例。腰痛并放出射至下肢31例。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69例。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异常52例。胫前肌等肌力减退31例。跟腱反射消失9例。单纯L3~4突出2例,L4~5突出46例,L5~S1突出16例。L4~5、L5~S1突出15例。L3~4、L4~5、L5~S11例。属中央型突出39例,偏左19例,偏右22例。诊断标准参照杨克勤《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1]关于腰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症状:腰痛、坐骨神经痛、或马尾神经症状;体征:腰椎侧突、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腰部Ct:L3~4间盘突出,L4~5、L5~S1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

2治疗方法

2.1硬外麻及椎管内硬膜外注药病人经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通过硬外管注入康宁克痛-a50mg加维生素B125000μg、维生素B1100mg混合药液。拔管后送回治疗室行牵引推拿。

2.2牵引床牵引首先让患者进行30min多功能牵引床牵引。牵引前嘱咐病人消除紧张恐惧感,牵引重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准,牵引重量约30~40kg,时间分配:持续牵引10min,间歇牵引10min,解开牵引带,电热按摩10min,牵引过程完毕。

2.3大推拿应用三位七部法进行大推拿三位即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七步是①牵抖法:患者侧卧,手卧床头缘,术者立于病人足侧,双手握病人踝部,牵引下提起患者并在空中抖动动作,重复4次。②扳腿法:患者侧卧,术者一手按于病者腰椎旁,另一手托膝,使腿伸并外展30°,双手同时反方向用力提按。左右重复动作3次。③俯卧运腰法:术者一手托起病者双下肢,一手放于病者腰部,顺逆时针摇动双下肢3圈并用力按压腰部。④侧扳法:患者侧卧,术者一手放于髂嵴,另一手放于肩前,使躯干晃动扭转并突然交叉双手用力。左右重复动作3次。⑤盘腰法:患者仰卧,屈膝屈髋,术者双手扶膝使之贴近胸前,推膝作顺逆时针旋转数次,并在旋过程中一手按肩前,另一手反方向推膝向外,重复动作2次。⑥直腿抬高法:患者仰卧,将一侧下肢作直腿抬高,在高位时用力向下按压足部,使足背伸,左右重复动作3次,使下肢肌肉牵拉,可松解神经根的粘连。⑦仰卧伸腿法:术者双手紧握患者踝部,先屈膝屈髋,然后猛然用力蹬直下肢。左右重复动作3次。

2.4平卧硬腰板床患者行大推拿术后返回病床,戴腰围保护腰部,平卧硬板床1周。

2.5药物治疗①大推拿术后,用20%甘露醇250mL静滴,每天1次,连续3天。②内服活血化瘀,消肿通络止痛中药汤剂。处方:续断30g,川牛膝30g,土鳖虫15g,没药15g,血竭15g,白芍10g,木瓜10g,甘草10g,伸筋草20g,独活20g,秦艽20g。每天1剂,连服1周。

3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按《中医证治疗效标准》[2],治愈(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0°以上,腰部Ct:突出间盘完全回纳,能恢复工作)41例,显著进步(症状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腰部Ct:突出间盘大部分回纳,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明显减轻,可恢复工作)24例,好转(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较前改善,腰部Ct:突出间盘少量回纳,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减轻,可担任较轻工作)13例,无效(症状体症无改善,腰部Ct:突出间盘无变化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2例。总有效率97.5%。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中医腰腿疼范畴,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最主要症状是腰腿疼痛,多发于20~50岁之间的青壮年。发病原因以外伤为主,如反复腰部扭伤导致腰椎间盘内侧纤维环损伤或持物过重,椎间盘受力过大导致纤维环破裂;也有少数病人无明显的外伤史,只因受寒着凉或积累性劳损而发病,临床主要症状,轻者腰部腿疼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重者腰部及下肢功能严重受限,不能坐立行走,咳嗽、大便时疼痛加重、夜寐难安,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金贵翼》曰:“瘀血腰疼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疼,一身三腰,屈身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脉,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是也”这说明本病主要是外伤所致的气血凝滞,经脉痹阻,气血不通不荣而致的腰腿经络疼痛;如外感风寒又可致病情加重或复发,采用牵引、大推拿治疗是以行气活血,舒筋活络,理筋整复的治疗原则来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松弛紧张痉挛的肌肉,达到舒筋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牵引配合推拿可以加强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粘连得以吸收,使受伤的神经根得以恢复,减轻或消除疼痛,本方诸药具有舒筋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方中续断、川牛膝补肝肾、强腰脊、壮筋骨,善疗跌仆损伤,化瘀通络,为君药,又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土鳖虫、没药、血竭活血化瘀为臣,使瘀去痛止;佐以白芍、木瓜、甘草酸甘化阴,柔筋止痛;伸筋草、独活、秦艽疏风止痛。诸药相合,共奏补肝肾、强腰脊、活络疏风、化瘀止痛之功,故获良好效果。方中川牛膝、白芍、独活用量宜大,少则力逊功微。但脾虚宜泄者,白芍宜减量。多数病人10剂内即可收到明显效果,并于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映。

大腿痛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4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18~70岁,平均34岁,其中26例发病前有扭伤史,病程10天~3年,平均1.8年。中医分型:寒邪阻络15例,瘀血阻络16例,风湿阻络10例,肝肾不足9例。

诊断标准:腰痛或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下肢前外侧或后侧皮肤感觉减退,X线片排除其他腰椎病变,腰椎Ct或mRi显示腰椎间盘突出。

病例排除标准:①年龄>70岁;②合并有其他疾病者(脊椎结核、腰椎肿瘤等);③经Ct或mRi确诊为侧隐窝、椎管严重狭窄,神经根重度受压,需手术治疗者。

治疗方法:①辨证分型:综合患者的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寒邪阻络:腰腿局部疼痛,痛势剧烈,怕冷有拘急之感,苔白,脉弦紧。瘀血阻络:腰腿疼持续剧烈,痛处拒按,咳嗽、行走时症状加剧,卧侧缓解,舌质紫暗、瘀斑,脉涩。风湿阻络:腰腿沉滞困痛,肌肤麻木不仁,苔腻,脉弦紧。肝肾不足:腰腿疼缠绵不愈,痛向下肢放射,遇劳则甚,卧则减轻,腰膝无力,舌淡白,脉弦细。②中药治疗:治疗以口服中药为主,配合功能锻炼。基本方:杜仲15g,独活12g,寄生15g,淫羊藿15g,当归10g,川芎10g,桂枝9g,细辛3g,木瓜16g,土鳖虫9g,全蝎9g,苍术12个,薏米15g,茯苓15g,怀牛膝15g,甘草6g。加减:寒邪阻络者加入制乌头10g,元胡15g,瘀血阻络者加桃仁10g,香附15g,制乳没各10g,湿邪阻络者加泽泻15g,秦艽10g,肝肾不足者加补骨脂20g,狗脊15g,兼气血虚者加黄芪20g,熟地15g,伴肌肉萎缩者加芡实20g并重用黄芪30g/50g,以健脾生肌。以上药物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口服,10天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观察疗效,治疗期间会出现轻度腹泻,若无其他不适,属正常反应,无需停药。治疗期间需卧硬板床,避免体力劳动,同时进行适度的腰背肌功能锻炼。

疗效判断标准:①优: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恢复工作;②良:腰腿疼症状基本消失,残留轻度不适,可恢复工作;③可: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或改善,症状好转,但仍不能正常工作;④差:主要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结果

治疗结果:本方治病一般5天后渐见好转,急性患者尤其明显。有一患者服药6天后,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嘱其停止服药,注意休息,建议锻炼腰背肌。治疗2个疗程后又有4例痊愈,治疗3个疗程后,经总结统计出的结果:优8例,良24例,可18例,差0例。总结有效率达100%。

例1:患者,男,43岁,患者因扭伤后,腰腿疼半月,2010年9月25日就诊,患者腰痛伴右腿困麻,不能站立行走。查体:L5~S1间偏右压痛明显,局部叩击时,疼痛向右下肢放射,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均阳性。腰部活动受限,跟腱反射减弱,舌质紫暗,苔白,脉弦。腰Ct显示,L5~S1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右侧侧隐窝狭窄。辨证:瘀血阻滞经脉,治法:化瘀舒筋止痛。治疗给予基本方加上穿山甲10g,红花9g,桃仁10g,10剂药后,患者复诊,已能下床行走,随照基本方又取10付药,再复诊时患者已能从事体力劳动,3个月后随访,药到病除,一直未犯。

例2:患者,女,30岁,2011年5月15日初诊,左下肢困痛1年余,加重半个月,疼痛自腰部沿股外侧呈电击样向下放射,累则加剧,甚则左足不能履地,行走困难,怕冷,食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沉弦。腰椎X线平片显示,腰椎侧弯,L4~5椎间隙变窄。中医辨证:寒湿阻经。治法:温经痛经,祛风化湿。治疗上给予基本方加制乌头10g,威灵仙10g,取10剂,10天后复诊时,患者自述服上药5剂后,已生效力,疼痛减轻,服10剂后症状明显缓解。继服原方5剂,复诊时,疼痛大减,已能独立行走,仍感腰腿隐隐作痛,左下肢酸胀,随去乌头、威灵仙,按腰腿疼方再取10天,症状基本缓解,嘱患者注意腰背肌功能锻炼,避免受凉、劳累。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讨论

《医学心悟·腰痛》“腰痛,有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瘀血、有疾饮,皆标出。肾虚其本也”。《内经》指出“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肝肾亏虚,肾精不足,不能荣养筋骨或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邪着经络,以致经脉不和。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而致腰痛。病因病机多为肝肾亏虚,筋骨受累。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外力损伤,素体虚弱,肝肾亏虚,外感风寒湿邪有直接关系。故治疗上应搜风除湿、化瘀通络,理气止痛,以制其本。益肝肾,补气血以扶正祛瘀。笔者在自拟方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结果,随症加减。

自拟方中独活、寄生、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并祛下焦与筋骨风寒湿邪。淫羊藿壮阳补肾,并除冷风劲痹。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桂枝、细辛温经通阳利脉,搜剔筋骨风湿止痛,合木瓜加强舒筋活络之功。土鳖虫、全蝎虫药走窜之性,能破血逐瘀,通经活络,祛风止痛。苍术、薏米、茯苓健脾燥湿,利水消肿。怀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兼能强壮腰膝。甘草酸甘缓急,调和诸药。

大腿痛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5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等任何形式的异常狭窄而导致的神经或马尾的压迫综合征。本病以腰腿疼痛、麻木为主,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老年人,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椎管内疾病的第2位[1]。笔者多年从事腰椎管狭窄的中医临床研究,认为肾虚为其根本,风寒湿易于侵袭。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有:“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肋下与腰脊相引而痛,髋髀如别。”《诸病源候》有:“夫腰痛者,皆由伤肾气所为也。”腰部为足太阳经循经所过之处,寒湿之邪侵袭人体,由皮毛而至筋脉,寒凝气滞,络脉痹阻,不通则痛。《医林绳墨》说“大抵腰痛之症,因于劳损而肾虚者甚多,……盖肾虚而受邪,则邪胜而阴愈消,不能荣养于腰者,故作痛也。宜以保养绝欲,使精实而髓满,血流而气通,自无腰痛之患。”临床上本病中医分型多见为肾精不足型、风寒湿阻型、气虚血瘀型三种,治疗宜补肾益精、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之法。

1中医辨证论治

1.1肾精不足证:多见腰部酸痛,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形羸气短,肌肉瘦削,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治宜补肾益精,方用左归丸加减,药选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牛膝等。

1.2风寒湿阻证:多见以腰腿酸胀重着,时轻时重,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缓,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紧。治宜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寒重者以麻桂温经汤为主,湿重者以加味术附汤为主。药选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防风、细辛、秦艽、当归、党参、川芎、地黄、白芍、茯芩、甘草等。

1.3气虚血瘀证:腰痛不耐久坐,疼痛缠绵,不能久行久立,下肢麻木,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舌质瘀紫,苔薄,脉弦紧。治宜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选黄芪、当归、川芎、牛膝、桑寄生、五加皮等。

2证候施护

2.1腰腿疼痛

2.1.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2.1.2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腰托加以保护和支撑,注意起床姿势,宜先行翻身侧卧,再用手臂支撑用力后缓缓起床,忌腰部用力,避免的突然改变。

2.1.3做好腰部、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2.1.4遵医嘱腰部予中药贴敷、中药热熨、拔火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2.1.5给予骨盆牵引,牵引重量是患者体重1/3~1/2左右,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牵引重量调节。

2.1.6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2.2肢体麻木

2.2.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2.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2.2.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2.2.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中药塌渍、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2.2.5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

2.3下肢活动受限

2.3.1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对肌力下降及步态不稳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它意外事件发生。

3疗效评定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笔者对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如下。临床治愈:腰腿疼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腰腿疼痛及相关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明显改善。好转:腰腿疼痛及相关症状、体征减轻,肢体功能改善,但病情不稳定,有时严重。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4.结语

中医药治疗是目前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非常有效的方法,中药汤剂和膏方的疗效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与肯定。除了临床治疗,中医护理也非常重要,对于腰腿部的疼痛、下肢麻木、腰部活动度、下肢行走功能等的观察,有利于临床医师分析、评估病情的变化;中医护理特色技术,可以协同临床治疗;健康指导与饮食指导,可以帮助患者配合临床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同时也可以防止病情复发,显得很有意义。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疗法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作用还将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谭红略.中医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机理[J].中医正骨,2003,15(11):53-54.

大腿痛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物理康复;颈肩腰腿痛;热敷;中频电疗;中医

[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5-165-04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valueofdifferentphysicalrehabilitationtherapyontheneckandbackpain.methods200casesofneckandshoulderpainpatientsfrommarch2014toJuly2015wereselected.accordingtodifferenttreatmentmethod,theyweredividedintomediumfrequencyelectrotherapygroup,Chinesemedicinetherapygroup,mediumfrequencyelectrotherapycombinedwithtCmtherapygroup,hotcompressgroupwith50casesineach.Differenceoftreatmentoutcomeofthefourgroupswereobservedandanalyzed.ResultsefficacyandsatisfactionwithtreatmentofmediumfrequencyelectrotherapycombinedwithtCmtherapygroupwasbetterthanthatofothergroups(p

[Keywords]physicalrehabilitation;neckandshoulderpain;Hotcompress;middlefrequencyelectrotherapy;Chinesemedicine

导致患者出现颈肩腰腿痛的原因较多,包括无菌性炎症、慢性劳损等,患者的主要疾病特征是患病部位存在疼痛、肿胀甚至功能受到限制的情况[1-2]。颈肩腰腿痛患者的常见疾病包括肩周炎、肩峰下滑囊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3]、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腰肌劳损等,多数患者起病较为隐匿,且其临床症状并不典型,甚至可自行缓解,因此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并不重视疾病,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4-5]。物理康复疗法在颈肩腰腿痛患者治疗中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本研究对颈肩腰腿痛患者接受不同物理康复疗法治疗的价值作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颈肩腰腿痛患者200例,时间为2014年3月~2015年7月,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即中频电疗法组、中医疗法组、中频电疗法联合中医疗法组、热敷法组,每组50例患者。所有颈肩腰腿痛患者均经mRi、Ct、X线等检查,排除骨科病变患者,其中25例患者伴有颈椎病,15例患者伴有颈椎间盘突出,25例患者伴有腰椎管狭窄,85例患者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患者伴有腰肌纤维组织炎,15例患者存在肩周炎。纳入标准:疼痛评分(采用VaS疼痛评分进行评价)等级为2级或者3级,且其发病原因均明确,包括软组织慢性劳损、软组织急性损伤、过敏因素、风寒湿因素、免疫因素等。排除标准:疼痛评分等级为1级或4级患者,或者不能明确分级的患者,接受止痛药物治疗的患者;哺乳期、孕期患者,对电刺激存在过敏的患者;合并严重原发疾病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资料不全或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中频电疗法组:男女之比为32∶18,平均年龄(56.9±10.2)岁;6例患者伴有颈椎病,4例患者伴有颈椎间盘突出,7例患者伴有腰椎管狭窄,21例患者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患者伴有腰肌纤维组织炎,3例患者存在肩周炎。中医疗法组:男女之比为30∶20,平均年龄(57.6±10.5)岁;5例患者伴有颈椎病,5例患者伴有颈椎间盘突出,6例患者伴有腰椎管狭窄,20例患者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患者伴有腰肌纤维组织炎,4例患者存在肩周炎。中频电疗法联合中医疗法组:男女之比为31∶19,年龄均值为(56.8±10.0)岁;8例患者伴有颈椎病,5例患者伴有颈椎间盘突出,5例患者伴有腰椎管狭窄,20例患者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患者伴有腰肌纤维组织炎,4例患者存在肩周炎。热敷法组:男女之比为33∶17,平均年龄为(57.5±10.2)岁;6例患者伴有颈椎病,6例患者伴有颈椎间盘突出,6例患者伴有腰椎管狭窄,19例患者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7例患者伴有腰肌纤维组织炎,6例患者存在肩周炎。4组颈肩腰腿痛患者的资料、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中l电疗法组:采用Cm2000a型电脑中频电疗治疗仪进行治疗,将治疗的频率设置为1000~100000赫兹之间,为患者实施脉冲电流治疗,每天实施中频电疗治疗1次,每次时间为20min,一个治疗疗程为12d。中医疗法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推拿、拔罐、针灸、中药、正骨等,其中针灸的主要穴位为腰痛穴、肩痛穴、颈痛穴、踝痛穴以及膝痛穴,对患者的颈肩腰腿痛进行治疗。为患者实施推拿治疗是以活血化瘀、解痉止痛、松解粘连等为主,通过理筋整复的手法治疗。拔罐治疗是根据患者的疼痛范围、部位以及相关穴位进行多罐疗法进行治疗。为患者实施正骨治疗时,医疗人员采用旋转复位法(脊椎定点)为患者实施治疗,在正骨的过程中,应将重心放置在患者的单侧关节突出关节上,使得患者的脊椎处于失稳的状态(暂时性),之后对偏歪棘突进行拨动,医疗人员通过拇指复位,使得其患椎对旋转分力以及直拉力进行承受,根据杠杆原理来达到正骨的目的。中药治疗则是采用膏药贴(德润堂风湿骨病治疗中心)的方法进行治疗。以上中药治疗均以一周为1个疗程,在疗程结束后,休息一周,再次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中频电疗法联合中医疗法组:其中频电疗法治疗措施为中频电疗法组一致,中医疗法与中医疗法组治疗措施一致。热敷法组:主要药物成分为羌活、草乌、穿草、独活等各40g,寻骨风30g、伸筋草60g,透骨草60g,海风藤30g,乳香30g、没药30g,将以上药物进行碾磨至细末,同时将400g大青盐放置于铁锅中炒热,将药物细末与热盐放置于布袋内,同时制备2个成药盐布袋进行备用。成药盐布袋采用适当的清水洒湿,时间为142min,之后将药袋放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箱中进行加热,时间为3min,药盐包温度设置为50~70℃之间,将成药盐布袋放置于患者的患处,时间为30min,每天热敷1次,以10次作为1个治疗疗程,之后休息2d,患者再次进行下1个疗程的治疗。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对4组颈肩腰腿痛患者治疗的疗效、满意程度以及相关指标(CRp:C反应蛋白,采用北京中兴科技贸易有限公司检测试剂盒进行检验,正常范围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4组患者疗效比较

中频电疗联合中医疗法组颈肩腰腿痛患者的疗效优于其他组(p

2.24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不同组别之间的aLB、Ca、p、CRp等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4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中频电疗联合中医疗法组颈肩腰腿痛患者对

治疗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颈肩腰腿痛是患者的多种疾病共同作用出现的症状,患者的疼痛主要为牵涉痛、放射痛以及局部痛,治疗的主要方法为解痉、制动以及止痛[7-8]。导致患者出现颈肩腰腿痛的原因较多,包括软组织慢性劳损、软组织急性损伤、过敏因素、风寒湿因素、免疫因素等[9]。本研究为颈肩腰腿痛患者实施中频电疗法联合中医疗法的效果最佳,主要原因可能是两种治疗方法可以对患者经脉系统以及血液循环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患者实施中频电疗法治疗,可以起到镇痛的作用,促进患者骨骼肌的锻炼以及血液的循环,对瘢痕进行软化,同时可以松解粘连。中频电疗法治疗可以将患者局部皮肤的痛阀值提高,促进淋巴循环以及局部血液的循环,使得骨骼肌可以较好的收缩,其具有痛苦小、收效快、疗效持久以及副作用少等特点[10-13]。针灸通过巨刺取穴、远道取穴、定位取穴、交叉取穴等原则,对患者的颈肩腰腿痛进行治疗,具有见效快、取穴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推拿治疗则主要是根据力学效应对患者治疗,可以促进血流循环的加快,使得血管内外物质交换增加,纠正并调整生理以及代谢紊乱的情况,阴阳平衡、气血流畅,从而促进症状的缓解以及消失[14-15]。中医正骨则可以通过杠杆原理起到康复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频电疗联合中医疗法组颈肩腰腿痛患者的疗效、对治疗的满意度优于其他组(p

综上所述,中频电疗法联合中医疗法为颈肩腰腿痛患者实施物理康复治疗,可促进其症状的缓解,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林宏燕.对疗养员物理治疗的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9):825-827.

[2]myrtveit,Solbjorgmakalani,Sivertsen,etal.adolescentneckandshoulderpaind-theassociationwithdepression,physicalactivity,screen-basedactivities,anduseofhealthcareservices[J].theJournalofadolescenthealth:officialpublicationoftheSocietyforadolescentmedicine,2014,55(3):366-372.

[3]赵艳,王艳艳.中药分极直流温热导入治疗颈肩腰腿痛127例近期疗效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6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125-127.

[4]黄金波.常见推拿手法意外及对策[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5):38-39.

[5]DeamorimCSm,GracitellimeC,marquesap,etal.effectivenessofglobalposturalreeducationcomparedtosegmentalexercisesonfunction,pain,andqualityoflifeofpatientswithscapulardyskinesisassociatedwithneckpain:apreliminaryclinicaltrial[J].Journalofmanipulativeandphysiologicaltherapeutics:Jmpt,2014,37(6):441-447.

[6]李若和,许兵,吴倩,等.中药热奄包对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康复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1):35-36.

[7]过怿S,吴敏,卢建平,等.远红外磁疗贴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临床对照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4,30(2):129-132.

[8]朱保科.tF-Vi型中医多功能治疗仪研制及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15):147-149.

[9]叶海英,张飞雄,易碧莹,等.颈肩腰腿痛病人的物理康复方法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2):1545-1546,1549.

[10]经振兴.颈肩腰腿痛的中医药治疗策略[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5):144-146.

[11]任天平.脊柱保健操联合椎间孔电针刺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6):473-474.

[12]范志勇,黄伟昌,关德斌,等.查和萍教授治疗急性椎间盘突出症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5):752-752.

[13]崔结美.颈肩腰腿痛物理康复方法研究[J].北方药学,2015,12(10):176-177.

[14]马若兰,何勖簦凌小燕.两种物理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4(12):1845-1846.

大腿痛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5-0048-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非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主要的有效方法。2006年12月~2008年10月间,笔者采用针刺加火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均经腰椎X线拍片、Ct扫描以及临床体征症状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35岁~65岁,平均45岁;病程1周~4年,2例有外伤史,4例有手术史。Ct检查报告病变部位b~L428例,L4~k525例,L5~S19例,其中左侧31例,右侧25例,中央6例。

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结合临床拟定。全部患者均有腰痛、腰部活动受限或腰痛向一侧或双侧沿大腿外侧放射至小腿后外侧或足背外侧之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病变腰椎间盘棘突旁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伴有明显神经根压迫症;腰椎x线拍片、Ct检查报告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之诊断。

3 治疗方法

3.1 针灸治疗 ①取穴:主穴取肾俞、大肠俞,配穴取患侧环跳、委中、承山、阿是穴。②针刺方法:取健侧向下、患侧向上的健侧侧卧位,如为双侧发病的中央型则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直刺进针进入皮层后,调整针刺方向,使针体与皮肤呈75°斜向脊柱中轴方向缓慢进针,当达到一定深度(随患者胖瘦不同而不同,一般为2~3寸)后,如患者局部有“针感”(麻胀、触电感)扩散并向同侧下肢远端放射,此为“得气”的标准;如不“得气”,多为针尖未达病所,此时稍继续进针,当针下有触及硬物(骨膜)的阻力感,提示针尖可能触及横突或椎弓根,即应稍退针,于上下左右调整针尖方向,以探求上下椎体之椎间隙近椎弓根部的脊神经根处直至“得气”。“得气”后行小幅度捻转手法或用大拇指在近脊柱侧针刺处按压,使“针感”向下肢放射,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针刺环跳时要求针感达下肢并过踝关节。委中与承山穴使患者仰卧位,医者抬起患肢,直刺进针后行提插法,令针感传至足。

3.2 火罐治疗 于针刺时同时拔上,主要取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等。

3.3 时间与疗程 针刺30min/次,火罐20min/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工作、生活恢复正常,下肢功能及神经感觉无障碍,半年后随访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下肢功能及神经感觉无障碍,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有效: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减轻,但病情不稳定,活动后症状加重,对日常工作、生活有一定的影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或治疗期间转用手术或其他的方法治疗者。

4.2 治疗结果 治愈20例,显效29例,有效9例,无效4例,治愈显效率为79.03%,总有效率为93.54%。

5 典型病例

张某,男,50岁,于2007年11月18日初诊。主诉腰及右下肢因搬物扭伤,致疼痛z年余,时轻时重,3天前受寒加之劳累,现腰及右下肢疼痛较剧,不能行走,不能直腰,咳嗽尤剧。查体:L5~S1右侧3cm处压痛及放射痛阳性,右委中、承山穴压痛,右直腿抬高30°(+),加强试验(+),屈颈试验(+),“4”字试验(+)。经Ct检查示L5~S1椎间盘向右突出,压迫右侧神经根。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上述方法治疗3次症状明显改善,治疗10次以后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

6 讨论

大腿痛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梨状肌综合征中药熏蒸推拿浮针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73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19-01

梨状肌综合征是因梨状肌的急慢性损伤而引起的梨状肌水肿、痉挛、肥厚等病理变化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及其他骶丛神经、臀部血管等,从而引起以下肢放射痛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祖国医学认为梨状肌综合征属中医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多因扭伤、外感风寒湿邪,或感受湿热之邪,或感受寒湿之邪,郁而化热,又或年老肝肾亏虚,筋骨经脉失养,为慢性累积性劳损和外力损伤致局部经络失和、气滞血瘀引起。我科经过多年探索和临床研究,采用中药熏蒸、推拿浮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梨状肌综合征患者60例均经检查确诊的门诊病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8-50岁;病程一般为10-20周。

1.2临床症状: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多有外伤史,慢性劳损史或长期在较寒冷环境工作史,臀部酸、胀、疼痛并沿坐骨神经走向放射,引起大腿后面、小腿外侧疼痛,小腿外侧及足趾麻木。严重者疼痛可呈刀割样、跳动性剧痛;翻身困难,间歇性跛行。体征:强迫,走路跛行。腰部无阳性表现。(通过临床检查和医学影像学诊断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患者臀部可触及梨状肌紧张、肥厚的条索状物、有明显压痛,可向足背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超过60°时疼痛又可减轻。

2治疗方法

2.1中药熏蒸。中药熏蒸疗法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行气通络解痉止痛。方用:桃仁,红花,川芎、桂枝、当归,赤芍,川牛膝,乳香、没药、木香、伸筋草、路路通、姜黄、赤芍、荆芥、防风、羌独活各30克、全蝎、蜈蚣各10条等,熬成中药汤装瓶备用,用天山雪莲与全蝎、蜈蚣泡酒备用,再将中药汤和天山雪莲酒按4:1放入桑拿洗浴桶蒸汽发生器,使中药蒸汽沿小腿、坐骨神经至腰背方向对患者进行全身封闭式熏蒸.每天1次,5次1疗程。

2.2推拿疗法。沿患者臀部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的疼痛部位采用按、拨、推、擦、揉、牵引拔伸等手法进行治疗每次15―2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

2.3浮针疗法。主要作用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引起的局部疼痛和臀-腿放射痛。方法:首先患者俯卧床上,在臀部寻找压痛点,并用医用记号笔做出标记,在距离痛点50-70毫米处用碘伏消毒皮肤,用一次性浮针从痛点上方,针尖向下对准痛点,进针后退至皮下;或从痛点左右侧进针,在皮下做弧形扫散3-10分钟。要求:进针后针尖距离痛点10-15毫米。治疗中,隔5分钟检查患者疼痛的缓解情况并在旋摇按摩患者下肢同时,做浮针弧形扫散。一般通过治疗,患者主要痛点疼痛都有明显缓解或马上消失。运针扫散要求动作轻柔,治疗后要求埋管24小时。浮针疗法隔日1次,5次1个疗程。多数患者经1个疗程综合治疗疼痛缓解。

3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疼痛消失。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疼痛未改善。

本组60例患者中,显效54例(疼痛症状消失、持续性剧烈痉挛疼痛消失)无效6例。总有效率90%。

4讨论

4.1祖国医学认为梨状肌综合征属中医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多因扭伤、外感风寒湿邪,或感受湿热之邪,或感受寒湿之邪,郁而化热,又或年老肝肾亏虚,筋骨经脉失养,为慢性累积性劳损和外力损伤致局部经络失和、气滞血瘀引起。由于梨状肌损伤压痛较深,需采用中药熏蒸、浮针、推拿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单独用其中一种疗法治疗都达不到理想疗效。浮针疗法治其标,迅速缓解疼痛症状,中药熏蒸,推拿治其本,才能使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达到稳定满意的疗效。

4.2临床诊断时,梨状肌综合征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神经炎相鉴别,三者都可表现出坐骨神经压迫引起的疼痛,梨状肌综合征表现为臀部酸、胀、疼痛并沿坐骨神经走向放射,引起大腿后面、小腿外侧疼痛,小腿外侧及足趾麻木。严重者疼痛可呈刀割样、跳动性剧痛;翻身困难,间歇性跛行;但腰椎Ct或磁共振均无异常。直腿抬高试验超过60°时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又可减轻。而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其临床表现与梨状肌综合征有相似之处,但腰椎Ct或磁共振均可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的不同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直腿抬高试验超过60°时疼痛不会减轻,疼痛会随着角度抬高而加重。所以在临床上,梨状肌综合征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诊断准确,才能达到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亚平.中医特色疗法浮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2]周文学.浮针疗法的临床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

大腿痛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9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症;开窗术;椎板切除术;半椎板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3)16-171-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目前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先对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有10%左右的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有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和全椎板切除的突出髓核摘除术。我院2006年3月~2011年6月共手术治疗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随访调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6年3月~2012年6月来我院进行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患者56例,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8~66岁,平均(46.5±10.4)岁,病程6个月~21年,平均(6.3±2.3)年;有明显外伤史者23例,有26例下肢放射痛,腰腿痛同时发作,有2例出现主观麻木;12例患者出现剧烈腰腿痛症状,生活不能自理;39例患者直腿抬高和加强实验阳性;大部分患者L4及L5椎旁压痛,呈放射状,且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踝反射减退32例,12例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分析跛行原因是因为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根使神经根充血水肿及炎性反应。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逐渐扩张,加重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引起缺氧而出现症状,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患者经牵引、药物、推拿、针灸等保守治疗无效后,从而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2]。

1.2手术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该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和临床表现。手术和非手术疗法各有指征,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能经非手术疗法治愈。对于骨科医生来说,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身体,熟悉有关特殊检查项目,诸如肌电图、X线检查、椎管造影以及Ct和mR检查等,只有这样才能对其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我们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和影像学检查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年龄较轻的和侧隐窝不狭窄的患者采用开窗法或半椎板切除,50岁以上患者,病史较长且Ct及mRi提示有侧隐窝狭窄者进行椎管扩大机神经根管减压术,术后进行钉棒系统固定椎板后方植骨[3],其中采取椎板间开窗术34例、半椎板切除术12例和全椎板切除术10例。术中记录有侧突型37例,中央型19例,6例有破裂的椎间盘游离在椎管内。手术应注意事项:(1)术前及术中定位要准确;(2)如有侧隐窝狭窄必须行扩大术;(3)如有神经根黏连,不要彻底分离黏连组织[4]。

1.3疗效判定标准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判定[5],参照macnab手术治疗后疗效评价标准:(1)腰痛伴一侧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症状时轻时重;(2)有腰椎侧弯等腰形改变;(3)有直腿抬高试验、腰伸屈位加压试验、臀上神经压迫试验、胫神经弹拨试验均阳性;(4)X线造影、Ct和mRi检查为腰间盘突出或膨出;(5)患侧下腰部L4或S1根性感觉、肌力和反射异常。

疗效评定标准如下。优:原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下降2级以上,腰及下肢功能恢复正常,直腿抬高试验>70°。良:原有症状、体征部分消失,下降1级以上,腰及下肢功能逐渐改善,直腿抬高试验>45°。差:原有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直腿抬高试验无好转。

2结果

本组56例患者,全部进行随访,开窗髓核摘除术34例中,术中硬膜损伤及脑脊液漏3例,修补硬脊膜,伤口愈合良好;2例术后第1天出现患肢麻木加重,考虑术中减压时神经根牵拉时间过长所致,其余29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5.2%。半椎板切除术3例术后仍有轻微腰痛及下肢麻木,效果差,其余9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为75.0%。全椎板切除术中2例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改善不明显,直腿抬高试验无好转,其余8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为80.0%。

3讨论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当由于外伤、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就称为腰间盘突出症,多发于30~60岁,占骨科门诊1/3,疼痛痛门诊1/2。据国内一项调查22%的工人有腰腿痛[3],80%的成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受到腰腿痛的困扰,目前诊断扩大化、治疗多元化,如非手术、微创介入、手术治疗三大类,仅微创介入可达数十种之多,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日渐增多,目前尚无确切优先治疗方法[6]。如何研究开发一种安全、高效、方便、价廉的针对性实用性的治疗方案已成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切入点。

腰间盘突出症治疗主要有三步[6]:(1)早期患者尽量采取保守治疗,如服药、理疗、针灸等。(2)如果经过2周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则进行微创介入治疗,微创治疗的方法很多,患者应该谨慎选取合适的方法。(3)如果微创介入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则需要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毕竟椎间盘是有功能的,而手术的破坏性较大,故走第三步要慎之又慎。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生活、工作、休息受到严重影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7]。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增多与提高,腰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也越来越高。极少数患者需采用全椎板切除术,大多数患者只要采用半椎板或开窗突出髓核摘除术就可以有效治愈。其中开窗突出髓核摘除术基本不会破坏脊柱的稳定性,治愈率也很高[8]。

[参考文献]

[1]丁文元,申勇,曹来震,等.腰椎退变性测凸患者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像学观测[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10(8):673-676.

[2]赵成毅,刘少喻,李青,等.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1):1-3.

[3]杜怡斌,裴少保,刘艺明,等.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症疗效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4):373-375.

[4]余跃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171-172.

[5]吴宗辉,虞乐华,蒋电明,等.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9):1080-1082.

[6]马恩元,常文华,梁志国,等.腰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47-49.

[7]怀德生.综合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6):264-265.

大腿痛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10

【关键词】自拟加味四物汤;治疗震后腰腿痛

“腰腿痛”属“痹症”、“腰痛”范畴,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并伴肌肉酸楚、麻木,腰部及双下肢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笔者以自拟加味四物汤治疗震后腰腿痛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6例均为本院的门诊患者,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30~40岁10例,40~50岁14例,50岁以上22例。以上病例皆因受“5·12”地震房屋毁损,而住进临时过渡板房和帐篷,并参加紧张的灾后重建引起。共同症状都有:腰腿疼痛,伴麻木、酸楚和轻度关节屈伸不利及气血亏耗之症。

1.2治疗方法

自拟加味四物汤组成:当归15g,川芎15g,生地20g,白芍15g,黄芪30g,川牛膝15g,木瓜15g,蚕砂15g,威灵仙15g,独活15g,五加皮15g,伸筋草20g。每日1剂,日3服,连服7天为1个疗程。

2结果

经一年临床观察,统计疗效结果,服药最短为2个疗程,服药最长为7个疗程,临床治愈31例,显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2%。3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