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5:10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新措施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也有了一些改革并有了一定的成就。但就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来看,数学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其需要,并且与当前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作为一位初中数学教学老师,应适应时代的需要,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制定出改革的新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具备一定的能力,为其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依据

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显示,由于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都处在半成熟阶段,特别是其思维也处在具体到抽象过渡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在这个时期可塑性比较大,并且对知识的渴望比较强烈,因此该阶段是教育的黄金阶段。而在该阶段,青少年的自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持久力不足等弱点。但作为教师就应该按其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不断重视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如,采取提兴趣、引导得法等措施,就可以得到预期的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措施

2.1把握新措施教学的大方向。新措施教学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在一定意义上讲它就是一种教育改革。正如刚建国时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教学改革也不例外。首先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完全理解数学课程标,然后结合自身教学具体情况来对初中数学教学方面做出一些改进,通过循序渐进,不断地总结与改进,这样就能把握新措施教学的大方向。

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来说,它要求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以及态度等方面集中表现在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措施,最终目的是要完成引导学生思维以及发现问题能力,然后激发学生主动通过学习,达到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可以具体通过以下措施:(1)有机会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在授课过程中,要因材施教,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某些方便的不足,并能发挥其特长;(3)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结合起来。

2.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我国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非常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填鸭式教学,却常常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这也导致了学生自己思考时间和相互交流思考的时间大大降低。这种情况具体表现为: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活力;并且形成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在于教师所教多少的模式。这些表现严重违背了我们所要求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基本原则。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从而使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将导致学生厌学现象的发生。如果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应该给学生多留出一些自主学习和讨论的时间,使他们能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乃至发表各自的意见。

(2)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不断指引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对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来说,就是把数学思维活动进行展开,而作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的思维活动就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传道授业解惑也,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体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2.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想要是学生能够学习不断地进步,就需要有基本的学习方法作为指导。作为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来给学生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1)可以根据每个教学环节的基本特点,来制定出具体的措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还要根据数学学科和学习阶段的具体特点,来对学生进行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使其自身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透彻掌握知识,从而形成能力。除了让他们亲自体验之外,还要对知识进行深化处理,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4大力发扬民主精神,转换师生角色。只有师生之间彻底实现了民主,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很有热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地位以及关系发生了改变,于是学生就很愿意主动去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就会主动地去学习,这时的教师也不再是一个威严的传授者,而是作为学生教育过程的组织者以及平等的参与者。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在一个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当然也就失去了权威的地位,和学生变成了平等关系。这样学生如果遇到很棘手的问题,就可以很愿意地去请教老师,从而使学生更愿意去解决问题。

三、经验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需要有新措施,而新措施最重要的就是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就能使学生不仅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为将来更好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做准备。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新措施进一步拓宽,将其应用到更多的教学中去,使这些教学改革的新措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使受益的学生更多。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

[2]王华.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影响[J]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措施创新教学

众所周知,数学是中学科目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也从传统教学的枷锁中挣脱出来,有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初中教学效果的加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究。纵观初中数学的发展现状,有一些改善是值得欣喜的,但是当前教学方法虽有所更新,仍存有一定问题。这些问题间接或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呈现。笔者从以下从几个方面展开了分析。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育现状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学习场所,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氛围中展开学习。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学效率跌落到了低谷。广大教育工作者们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完善和优化。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的目标变得务实和长远,不难看出,措施改革的优化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表现带来很大的助力。在这样关键的时刻,不能忽视个别问题的解决和培养。

二、初中数学中的问题及措施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数学是一门极具严谨思维和周密计算的科学科目,对学生的思维运转提出了高要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技巧练习,强调记忆却不加强理解、强调模范却不鼓励创新,这些不完善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数学这门颇具趣味性的学科变成了一门“难学的课”、“枯燥的课”,最终让教学变得枯燥沉闷,严重缺乏热情和活力。

面对这样的课堂,教师如不从深处入手,很难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正所谓“教学相长”,对于教师来说,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更是传递信息的纽带。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新事物的包围中,享受着物质生活带来的乐趣,忽视了学习知识所带来的快乐。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发现学习乐趣的眼睛,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改进教学。

例如,在教学案例几何的方法求证中,无论是课本教材还是板书讲演,都有枯燥难懂的特点,并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很多教师往往对此束手无措,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新的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现下,中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比较大,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讲述的方法,将几何求证做成ppt、FLaSH动画等新颖的形式。带给学生带来新鲜感。

(二)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培育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教师要不断发挥自主创新的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和兴趣养成。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教学的学习方法是一个难以掌握和理解的问题。有些教师甚至摒弃和忽视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育,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对具体知识、结题技巧的训练比较突出,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而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也过于注意解题的技能经验,对教学深次的方法不能很好地归纳和总结。学生对数学方法的运用是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价值的方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更好的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所以说教师对知识归纳方法的积累至关重要。

在教育意义之中,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和“渔”的比喻恰似数学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不同的渠道达到数学学习的加强。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合相关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这些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思维的运转。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估算不同类型的三角和内角度数,然后逐个计算,得到结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细分的实验验证,让学生剪出各式三角形的纸片,等边、直角、锐角三角形不限。运用“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的方法,拼成一个平角。在后期实验的部分,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我创造,根据一种三角形的计算方法,即可得出不同类型三角的内角度数。教学中,学生很好的接受了数学学习方法的渗透,为自身知识的深入和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于此可见,智慧来自于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只有学生经过自身的实践,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独特的收获。教师选择的方法要科学有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变换不同凡人教学方法。

在目前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一般处于对教学内容的考虑,单一的运用某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和枯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各种方法进行组合搭配,比如,对比法和和归纳法,完全可以搭配起来运用,将带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初中数学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构建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真正做到“课上的师生、课下的朋友、课后的亲人”。学生出现疑问的时候,教师要耐心细致的进行讲解,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童莉.初中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中学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基层教育工作者应大胆更新观念,大力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但农村由于学生适应素质教育的能力和学校的硬件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教学效率低下。这要求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本人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存在教学分析

1.农村学生的劣势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大部分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知道较少,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较低。另外,家长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对知识的重要性还不很在乎,也不懂怎样好好教育儿女。这些最终导致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

2.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相对较低,从而提不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因此,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数学专业水平,爱护和关心学生,优化课堂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3.课堂气氛较差

农村中学由于受到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性格内向的居多、再加上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还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些学生的思想开小差,造成的结果是老师教的很辛苦,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4.教学观念存在问题,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很多农村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学观念存在很大的偏差,其结果只能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其不知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的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观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心理上会产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二、提高新课程下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1.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数学课程的改革给数学课程注入了新的知识资源,现行的教材已将旧教材中陈述性强、过分注重演绎推理的知识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闯题情景展示出来。数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强化练习,积极创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兴趣

在农村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学分离现象”较为严重。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因此,作为教师,要提高认识,在课堂上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扬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

3.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标,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涵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5.促进发展,全面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包含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以便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改革;教学模式

数学是初中三大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初中学生在学习时最容易感到困难的学科。为此,近些年来我们不断地推进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以期使广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无论是教育部门、学校还是广大奋斗在一线的数学教师都为进一步推进数学课堂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数学教学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进步,但是,当前初中的数学课堂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课堂改革进展缓慢

课堂改革进展缓慢是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一大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数学课堂改革进展的不平衡上。一方面是地区上的不平衡,发达地区的数学课堂改革推进较快,欠发达地区的课堂改革则推进较慢;另一方面是同一地域不同学校之间的推进程度也不相同。一般来说,教学质量好的学校改革推进的比较快。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思想方面,在发达地区和质量较好的学校中,人们的思想往往更加开放,更容易接受新鲜的思想,所以数学课堂的改革更容易被广大教学人员所接受,并更好地进行融会贯通;二是资源的倾斜,发达地区和优质的学校往往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这种教学改革方面的不平衡就导致许多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和普通学校在推进数学课堂改革时进度缓慢,不利于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二)教学方式不灵活

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另一问题。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最为普遍的,被大多数的初中数学教学所采用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方式。在教学手段上也没有采取一些比较新颖的手法,这就导致初中数学教学枯燥、艰涩,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种模式则是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学习法、“情景探疑”等方法,但是很多学校只学习到了表面,而没有学习到其内在的精神,盲目地使用这些新模式,导致数学教学看起来很热闹,但实际上学生却学不到什么知识。

(三)学生自主性不够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当前我们进行数学课堂改革的重要目的。首先,我们发现在很多进行过课堂改革的学校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没有提高,相反学生为了提高数学成绩需要进行课外辅导或是做大量的练习题,成为了学生和家长的一个负担。其次,很多学校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方面并没有用心,只是盲目地学习别人的模式,没有针对自己学生的模式,这些都导致学生的自主性难以发挥。

二、创新初中数学教学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重点,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点。因此,我们在课堂改革的过程中仍应将其放在核心地位。首先,教师应发挥适当的指导作用,初中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习数学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引导学生学习,不仅要有通用的学习方法,还要有具体的针对每一个不同的知识点的学习方法。其次,也应加强对学生认识上的引导,初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对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产生困惑和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这时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对他们的帮助,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在学生的配合下,数学课堂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是数学课堂改革的重要手段,我们在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时应当视情况而定,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使用课件,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解平面几何和函数图象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来进行,既方便了教师,也节约了课堂时间,同时还能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灵活地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初中数学课堂改革更加高效地进行和开展。

(三)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式

不同的教学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当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每种方式的优点。例如,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比较适用于难度不高、学生可以自主进行的课堂;小组讨论则适合应用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能够对其进行讨论的情况。同时要明白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在运用得当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因此,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篇5

【关键词】创新思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措施

在信息时代,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教育领域,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是保证人才培养素质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基本前提。在初中阶段,数学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学科,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体制的束缚,教师在实践中,虽然也会不断地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实际落实上却徒有形式,难以触及教学改革的内核,例如在许多地区,教师依然以牺牲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代价来确保数学成绩的稳定,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时,束手束脚,难以从学生的客观需求出发等,这些教学中的僵化行为显然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创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刚踏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对探索世界充满了好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初中生在思维发展上的“冲劲”,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激发起学习的热情,例如在“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摄影作品展示”情境,让学生以某一样家具为拍摄对象,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拍摄,从而让学生在作品讲述中,自主理解立体图形在不同角度的视觉效果;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利用开放式的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并在具体的D像中,抽象出平面图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二、鼓励参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了关注,即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不应该以学生是否掌握了概念、公式,是否能够解开习题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而是应该从体验学习过程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情感、思维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在参与中实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思想交锋,从而扩大学生的思考范围、为创新学习提供更多的思路。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传统教学对统一的过分强调,使得课堂成为了小部分优等生的“主场”,而那些学习能力相对欠缺的学生只能被不断的边缘化,而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从差异教学、公平教学的角度出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目标,并利用层次化的问题调动学生参与,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重视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

学习是需要方法的,初中生虽然逐渐开始了自主思考,并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维,但是由于逻辑思维和自律能力的缺乏,其在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还有所欠缺,还需要教师的系统指导。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强调学习时间的重要性,利用系统的预习、教学、复习环节,让学生提高利用时间、安排时间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中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要利用课上或课下时间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交流,以突破学习障碍;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成日埋头苦读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基于此,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从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数学知识本质出发,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加强合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普及,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应该积极构建课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从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角度,对学生讲解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科学分组,奠定合作基础;其次,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在小组中的作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合作效果,强化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追求的不仅是课堂知识的容量或者教学环节的推进速度,它追求的是“综合效益”,即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重目标的要求下,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囿于传统教学理念,而是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加强合作,并在自主探究中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潘久清.探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J].科技展望,2016,30:222.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现状措施

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思想比较传统,使用了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通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更新,快速提高课题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成效.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数学基础的夯实以及能力的提升都十分关键.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是数学教育的发展重点.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首先,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教师的教学思想,可谓是教学设计的支撑.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但是,许多初中数学教师没有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仍然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将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自身教学成效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这些教师往往会选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无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更很少在课堂中进行师生互动,影响了数学知识的高效传授,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比,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难度明显有所提升,一些学生便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学习自信心,认为自己学不会这些相对复杂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死板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部分学生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认为一切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是为了满足家长与教师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导致课堂学习积极性不足.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法

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快速提高.

(一)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多媒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多媒体,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与形象的法宝.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形象,易于理解.加上多媒体可以利用声音、动画、图片与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视觉与听觉冲击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兴趣爱好,找到学生兴奋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解《轴对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观察形象的轴对称图形之后,对轴对称的概念进行总结.在多媒体的引导下,让学生探索数学概念,远比让学生直接理解课本上的数学概念要简单得多.丰富多彩的课件内容,有利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利用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学知识,会让数学课堂乐趣有所提升.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出发,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的时候,教师只给学生一种图形,让学生通过一种图形的平移、旋转去绘制一幅他们认为具有美感的图画.这样的活动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初中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深入到数学学习中,全面理解数学知识.

(三)利用反思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反思,对于课堂效率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问题可以很容易地在课堂中解决,但脱离了教师,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很有可能找不到解题思路.如此可见,学生对教师形成了过强的依赖性.而引导学生进行日常总结与反思,有利于学生将更多的课堂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数学知识,以此提升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时候,经过课堂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失误与不足,积极总结,认识到自己学习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反思成果,对于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较为重要.

三、总结

综上所述,关注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思想的更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是让数学教学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只有教学效率得以保障,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加丰硕.

【参考文献】

[1]张春峰.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12).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篇7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一方面,很多教师把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的传授放在首位,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应用题的文字冗长而复杂,很多教师认为分析它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虽然教师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教学改革,但对数学应用题教学目标的认识、对应用题教学关键点的认识,以及为学生设计开放式的应用题等意识仍然有所欠缺。

二、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改进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解数学应用题的信心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惧怕应用题的心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分析题目入手,适当地降低难度。对于较难的应用题,教师可以设置过渡性问题,让学生层层递进地分析题目。好奇心、自信心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教师可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拓宽建模思路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形成了思维定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他们的多向思维,拓宽建模思路。数学建模问题都有假设条件及目标,这种联系是多向的,要完成它,学生不仅要运用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还需要多向思维。如在解答一道应用题时,教师应强调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一种解题思路,而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拓宽建模思路。

3.丰富生活阅历,增强阅读能力和建模意识

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理解有关,各类数学问题的表述与表现方式都有其特殊性,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符号和数学用语的意义,才能顺利地解决数学问题。数学应用题中的问题往往不是单纯的数学问题,还会与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生活问题相关。所以,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广泛阅读资料,收集信息,拓宽知识面,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生活阅历。

4.注重对数学应用题的题型归类

在讲解应用题时,教师应注意归类处理题型,使学生能根据某种规律来建立数学模型,找出变量与参数间的数学关系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以“身临其境按秩序,顺列方程不转弯”作为求解初中数学应用题的重要理念,以“顺列方程、规范找标准量设未知数”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5.注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较弱,所以教师应注重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提倡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恰当的教学工具,巧建数学模型,再现数学的抽象过程,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会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主动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敏锐地洞察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

6.注重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不应立刻给出方程或函数,而应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思考,提出另一个对应的问题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指出的解题方法与思路为: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篇8

一、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和谐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就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为此,每节课教师都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形体动作来营造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课堂上.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使之自觉地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2.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识也将会更牢固.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理解必然是深刻的.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3.用教师的行为和情感来影响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包含着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为朋友.教师的品格,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师生情感越融洽,学生就越喜欢老师的课,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就越高.反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积极性就无从谈起.

二、中差生的转化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差生,对差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学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三、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1.平时教学始终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即实事求是,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即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如平时对应用题,一般可采用图表法来分析题意,列出方程而求解.其次还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数学思想方法,重视能力培养,加强“联想、想象、转化”思维训练.如今年中考最后“压卷题”学生做得较好,这都与平时注重数形思想的强化分不开的.“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以课本为主线,严格按照大纲要求,狠抓双基、重视训练,同时,还强调学生解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把这个“准”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精”即要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评.不搞题海战术,但不练习、不强化也不行,这就要认真备教材、教法、学法,使之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把握方向,立足实际,稳步扎实地分阶段地进行复习

紧扣《大纲》与《考纲》,明确复习目标,合理安排“三轮”总复习.

①第一轮复习双基进行归纳复习,全面巩固知识点,适当系统归纳,适当强化“双基”训练,力争后进生“脱贫”.

②第二轮复习时,系统梳理各单元知识、综合训练,做到重点问题重点练,难点问题分层练,易混问题对比练,克服定势灵活练.注意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多题一解培养化归思维.

③第三轮紧扣“重点”,力求突破.如何解好最后二道题,是本科成绩好坏之关键.因此,需掌握解题方法、解题规律的解剖,联想、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的训练.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这就是我们的做法和体会,尚有欠缺,望得到大家的指点,更进一步提高本人的教学水平.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个着力点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215128蔡曙英

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下,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探索提升数学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改进观念,以生为本

意识决定行为.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要想提升教学效果,首先就必须改进我们的观念,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亦不能例外.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哪些观念的改变呢?笔者认为必须改变“师本位”陈旧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师本位”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法指导.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宏观调控学生的探究方向,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探究,陪同学生一起发现规律、感悟数学思想.

二、细致地分析教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目前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如何备课呢?是不是简单地选择例题让学生在接触概念后就大规模训练呢?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备课应该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分析,教材分析的过程是找概念间联系的过程.分析教材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完成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细致地分析教材的构架,涉及到哪几部分内容,教材中的几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怎样的,涉及到什么数学思想.

例如,勾股定理是苏科版八年级上的一节内容.教材的重点内容有两个方面:(1)认识勾股定理;(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材将这2个方面的内容分了4个部分,构成链式的知识结构,有序铺开.教材从一枚邮票的设计导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接着安排一个探究活动和一个实验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最后设置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勾股定理,实现知识的内化.

这节课涉及到的核心数学思想是转化法.

(1)转换的思想.每节数学课都应该有数学味,应该富含数学思想和方法.勾股定理这节课,在邮票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发现三角形边长与正方形面积存在的数学关系.从数学关系出发,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探究面积的数量关系间接得到边的数量关系.

此外,探索图1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这里面涉及到的也是转化的数学思想,借助于“割”或“补”,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进行面积关系的计算,同时也渗透了整体和局部的意识.

(2)数形结合的思想.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讨论和交流,学生自主得到结论――勾股定理,这一过程从图形出发,由数到形,再从图形联想到数量关系,整个过程建立在观察、猜想、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3)渗透方程的思想.在教材最后一个环节,知识的简单运用,就一个具体的三角形,已知两边求第三边.这个问题的思考实际上就是从勾股定理出发,结合已知条件建立方程,求出未知量.在简单运用环节,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将原始数学问题抽象为直角三角形模型.

三、注重情境创设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类似于知识收纳箱,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对于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去做,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全然不知,自然也就无法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从生物学史的发展来看,任何一个知识、方法都是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分析、总结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本身就具有一个“探究”的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可能让学生回复到科学家从无到有的发现过程,那个太漫长了.不过我们应该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接近主要的知识及其所包含的科学元素、科学精神.同时自己发现规律的过程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感,实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这节知识内容时,笔者为了避免教学干巴巴的,过于呆板,因此借助于电脑设置了一个情境:“蚂蚁在数轴上运动”,借此引导学生感悟“有理数乘法法则”.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理解了数学概念.

有时候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可能思维卡壳,这个时候也需要我们老师适当地追问,设置台阶让学生的思维拾级而上.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二次根式”时,有这样一题.

例1已知实数x、y满足条件:y=1-2x+2x-1-3,试求xy的值.

这道题让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到一筹莫展,思维卡壳了怎么办?直接灌输正确的答案肯定是不行的,为此,笔者再次追加问题,设置情境,帮助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

追问1:怎么就能解出xy的值?

追问2:要求x、y两个未知量,一个方程够不够,如何解决?

通过这个点拨,学生很自然地去思考从这个等式中有没有其他方程可以挖掘.细心观察的话,就可以看出两个根式下的代数式互为相反数,加上又都在根号下,根据被开方数非负,从而建立不等式组,如此将学生的思维带上路.学生能够求出x,继而求出y,求出xy.

四、注重知识的延展性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分析学生学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与新知识有哪些联系,科学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引伸,做到温故而知新,发现、探究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间的结合点,使得对新知识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比较容易地抓住学习中的重点,突破其难点,有序构建出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与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例题要具有启发性,学生通过思考能够有效联系原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和学生学习“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时,笔者选择了如下一题.

例2一条抛物线y=ax2+bx+c,经过两个点(0,0)和点(12,0),且已知抛物线最高点的纵坐标为3,试求出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这道题的解法很多,如何更为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笔者尝试着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与解题相关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设计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

设问1:如果用三点式y=ax2+bx+c,如何来确定解析式中的a、b、c的值?

设问2:如果用顶点式y=a(x-h)2+k,如何确定对称轴和顶点的坐标?

设问3:如果用两根式y=a(x-x1)(x-x2),则x1、x2分别是多少?

除了激发学生去想解决问题有哪些方法外,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练习题要注意变式训练,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可拓展性.

五、关注学生思维过程

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其真实的思维过程.我们要关注过程,而不要一味的要求学生得到正确的结果.在出现错解时,要分析出错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呈现正确的解答,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比较,实现对知识认识的深化.

例3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且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成50°的锐角,试求∠B多大.

典型错解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如图2所示,因为∠1=50°,mnaB,所以∠a=40°.因为aB=aC,所以∠B=∠C=12(180°-40°)=70°.

错因分析学生在解题中,忽视了aBC顶角∠a可能为锐角,也可能为钝角,所以除了图2的这种几何图形外,应该还有几何图形如图3所示,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对几何图形不惟一性的忽视导致了错误.

正解当∠a为锐角时,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如图2所示.

因为∠1=50°,mnaB,所以∠a=40°.因为aB=aC,所以∠B=∠C=12(180°-40°)=70°.

当∠a为钝角时,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如图3所示.

因为∠1=50°,mnaB,所以∠a=140°.因为aB=aC,

所以∠B=∠C=12(180°-140°)=20°.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主动提问培养措施

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日益显现,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效地实施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我们老师进行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目标,课堂教学提问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心脏,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核心,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优化课堂教学,就要对课堂教学进行重视,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课堂提问是我们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

一、开展课堂提问的注意要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方式千变万化,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和课堂实际情况来进行问题的设置。我们要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多样化的应用,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比如我们可以运用发散式、探究式提问方法,比如我们在进行勾股定理教学的时候,要证明一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进行研究,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延伸学习,拓宽他们的学习范围。

老师要注意对问题进行反馈,无论问题的难易,老师都要不断地思考和改进,当老师提出问题以后,不要急于要学生给出答案,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因为学生如果急于说出答案就会失去对问题的全面考虑。其实数学的思维是要让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不只是思考小的方法,更要注意到小的细节。老师在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要尽量减少重述,重述过多会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去认真听讲,会形成让老师进行反复讲解的习惯,这样可以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活动。

对于问题的分布情况要进行设置,所设置的问题要在学生的兴趣点上,还有就是从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进行问题的设置,在知识发散点上来进行问题的设置。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要掌握好难度,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进行问题的设置,对问题的密度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问题的提问效率。

二、提问策略

(一)课前精心准备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也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其实不光是学生,任何人都是有其自己特有的惰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不愿意自己进行思考,因此,老师就要在课前勤于思考,对课堂的提问内容进行精心准备,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老师的提问,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的格式比较单一,总体来说,现在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日记来进行反思的,这些反思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很多数学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对于反思的总结是“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这很像清代的八股文。其实教学反思可以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来对老师的教学反思进行推广,调动一切教学资源,不断进行思维拓展。因为知识是要不断地进行变化和发展的,网络是老师进行学习的一个很好平台。还有就是不同地区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心得体验来进行互动交流。老师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自己的课堂提问方法进行改进。

(三)拓展教学方法

精彩的方法变化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拓展。比如我们在进行问题引导的时候,通过课外知识导入法来进行提问,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思路更加开阔,阅读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三、通过教材灵活布置问题

教科书虽然是老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但在教学中也不可能是万能的东西,有时候会脱离一些实际情况,脱离学生的认识需求。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不要照本宣科,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正确地引导学生去活学活用教科书,使教学活动更具体化、更实用化,增强课堂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趣味性。

(一)贴近生活经验来让学生提问

教学要贴近生活经验,这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内部因素。“学生中心”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主要强调教育的基础就是儿童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活动得到的实际经验。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之前已就有了一些生活和学习经验,教师要学会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进行领悟,能够达到同化的效果,即要求把课外知识引入到课内,又开始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延伸,引导学生们把日常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的事例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凭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去理解、吸收新的知识。要完成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关心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已有的经验、兴趣爱好、学习倾向等,用最大的努力来迎合学生,给课堂教学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变得更有趣有味。

比如,老师在讲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时,若只是按照课本内容去讲解,就会发现学生们不太感兴趣,所以就不可能把这些知识记下来。于是老师改变思路说:“请诸位同学思考一下:人在正常情况下走路,每一步的长度是一样的吗?”这时同学们就会感兴趣,就要开始讨论了,什么样的说法都有。教师就给学生说明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用准确的数字来对问题进行表述,所以就要引入近似数的相关概念。学生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就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感觉有兴趣才会认真地听课,知道近似数是因为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之后教师又一次提出:把三个苹果分给三个学生,每个人可以分几个?如果把一个苹果分别分给三个人又会怎样分呢?在解决这个问题以后,就可以引出“近似数”的相关概念,其实“近似数”也不是什么非常特殊的数字,它是在很难得到准确数,或者没有必要使用准确数的时候,可取一个和实际数字相近的数值,有效数字就是指近似数的一个精确度。这样听起来就很有趣味,本节课中的难点“有效数字”的问题就解决了。老师开始这样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思维,当学生能够对基本的知识进行理解以后,就会在思考中相互提问。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把小组中的问题进行罗列,通过统一提问的方式让自己对知识点有一个深化了解,还有在小组统一讨论中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的提问方式和思考方式,让自己的思路更加开阔和深化。

学生平时对他们个人生活的实际环境比较感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尽量从学生的兴趣、能力、情感需要等方面出发,活学活用教材来调动他们的主动提问能力。比如在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社会环境等内容来引导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拓宽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放松的心态对教材知识进行活学活用,这样就不会因脱离实际产生厌学心理。

(二)利用“倒序”的教学法

平时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每次讲解一个数学定理、概念时,大都是先探究定理,如果总是依照这样的顺序来讲课学生就会难以接受,失去了听课的兴趣,产生一种压抑感、被动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就不容易理解和记忆。作为老师应该意识到这些,要注重学生的切身体验,让教材的内容更有实际的含义,更有学习的价值,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纳,学起来才能够顺意、轻松。所以在这方面老师应用“倒序”提问法,即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把教材的顺序重新进行一次组织和加工,先讲解清楚这些枯燥的数学定理以及概念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到这些有趣的数学定理、概念价值,并对它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来探究他们对于知识的来源。在学生了解了定理的情况下,老师再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如在讲角平分线性质的时候,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它就会感觉很陌生。而在生产、生活、工程中,平分线应用很广泛,因此非常重要。老师要指导学生收集大量的材料,学生就会思考在交叉公路上怎样确定加油站的位置,生活中菜地的位置确定等相关案例。在课前把这些资料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角平分线的重要性,利用好角平分线能够解决生活、工程设计中的问题,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劳动力。老师通过先给学生题目,然后让学生根据提问探究定理的方式,如此能够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产生了要学好数学知识的想法,可以持久地坚持下去,这对新知识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至今对我们现在的教学依旧有指导意义。教师更应该去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想要学习。

总之,不能老是依照教材的编排去上课,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来说,哪一部分比较有趣、比较熟悉,就要先讲解哪一方面,老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以趣、以疑、以需导课,适应学生的认知心理,尽量让课堂内容的安排倾向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心理认识顺序,努力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了解问题设定经常会出现哪些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开展具体分析,通过老师提问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学生比较懒惰,不喜欢主动地进行思考,所以课前进行预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预习来自己设置问题。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就可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杭军.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J].科技信息,2012(34):3-5.

[2]何勇刚.探索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21).

[3]邵月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7).

[4]唐进力.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微探[J].新课程研究,2009(03).

[5]况达,余静.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4(02).

[6]李兵,王静.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究[J].学周刊,2011(06).

[7]修华英.初中数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探析[J].科技信息,2009(32).

[8]尹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3-5.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篇10

1.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假如老师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会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例如,教师一般会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鼓励,一般有:教师肯定的眼神、赞赏的话语,等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这样学生就会有主动融入课堂教学的兴趣。正如“马太效应”中,学生在感受到自己价值的同时,会更加朝向优秀的方向发展,并将这种优秀持续。同时,在高效率课堂上教师一般对学生采取积极鼓励,对学生的错误也能理性看待,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批判教育时,教师更注重对评判方法的把握,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学生和强调学生的过错。这样的教育方法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其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同样,在这样的积极状态下,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的发挥。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建设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模式。教师一味的学术灌输,只能做到“授之以鱼”,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抹杀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限制了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数学研究领域,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体学生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下,主动地建构对客体。所以,在建设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力的不断培养,同时,对实效性的强调还有利于学生保持勤于思考,在思考中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提高初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方法

1.方法教学

这里的“方法教学”强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不能一味的只是让学生求得题目,不能是“为做题而做题”的目的。而是要教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数学学习方法的获得远远比解决某个问题更重要。在实效性课堂建设过程中,教师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积极主动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在课堂中更好的实现自己,我们知道学习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更好的解决问题。同时,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形成一种开放性思维,真正的“会学”,这样学生也就能够独立发展逻辑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独立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尤其要抓住机会联系现实生活案例,并渗透数学知识在教学知识中的发生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也是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强调。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及时向学生分析目前和数学思想融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只有注意对学生思想方法的分析,教师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进程,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这也是符合数学教学的规律,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把握。

2.丰富教学模式

在初中教学工作中,要建设实现性数学课堂,就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丰富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科规定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初中生由于处于性格形成阶段,其注意力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数学课堂中,老师仅仅采用单调的板书教学模式,那么学生则会在集中学习一段时间后出现思维停顿或者是不能专注于课堂教学。在实效性数学课堂建设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在立体几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动手亲自制作立体模型,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中,更加有效的把握空间图像的抽象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学生提问、学生解答、学生归纳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确保其学习的高效性。

3.新教学工具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的成功也广泛的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熟练的掌握多媒体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工具参与教学,有利于将平面固定的模式转化为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线条感等一系列感官活动有效把握的生动画面。在这种形象、直观的视觉展示中,使学生更加有利的对问题进行把握,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思维更加活跃。这样当教学中出现难题时,学生可以有效的把握其重点和突破点,最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效果就得到了优化,进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