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5:18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行为;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192-01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能在采取原来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了,而是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采取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目标意识、问题意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分析意识,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扰寿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胜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人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2.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识教学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晴境、为学生更深人地、具体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较强的学习迫切性,并产生积极思维的心理气氛。但在教学中还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实现短期效果,仍然是使课堂教学变成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学生没有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更谈不上探究、自学、讨论。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变成一听就懂,只会模仿例题来做,当时的效果看来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检查学生,却是连当时认为简单的都不会了,个别会做的却是用当初他自己想出来的方法才能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经历动脑思考探讨的过程、没有动手练习巩固,就不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要求老师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学为主体"的思想,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积极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全员参人、全程参人。坚决废除"注人式"、"一言堂","满堂灌"。

3.熟悉教学反思的内容

3.1反思成功之处。教师上每一节课总会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包括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对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对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都应该及时地详细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把它们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

3.2反思失败之处。任何一节课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即使教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也可能会出现意外。如:对教学中突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这些做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今后教学的教训,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3.3反思教学疑难。这里的疑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难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疑问,但是课堂上无法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疑难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能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3.4反思教学所悟。每节课之后,经过深思熟虑,教师总会摸索出一些教学规律和教法的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纳和取舍,写出新的教学设计。这样可以为自己下一年的教学做准备,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处在实验阶段,难免出现问题,就好比新生事物在开始会遇到阻力,但最终能战胜旧事物。我们必然经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反复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每一次学习和培训,都会有明显的收获,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并与此为契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四海,赵春哲.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中国科教研究杂志,2012年第3期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反思;作用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而初中数学知识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应用性,教学完相关知识后,应进行积极反思,看看是否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能否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等等。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确保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学进步的阶梯。下面笔者就教学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百密也难免有一疏,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完成了相关数学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积极进行反思,以有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如:教学“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完成教学后,却发现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知识的运用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弊端。教师反思后就能发现,原来是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够。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认识到这些问题后,教师在往后的教学中便会有效地将知识与实际进行结合,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二、积极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反思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之余,还应认真观察并分析师生间的沟通是否到位、是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通过对课堂教学反思,相信教师会明白,有效的课堂应是师生间积极有效的沟通,通过师生的多边交流,师生都能享受到增长新知识及发展新技能所带来的益处,最终积极促进教学相长。

三、成功彰显自我

其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无疑就是进行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的一个积极思考。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发挥自身的自主性,从而成功彰显自我。具体来说,师生在反思中都应客观认识到自身的进步与不足,进一步彰显自我,凸显主体。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是极有必要的。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最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唐福坤.浅谈课后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0(22).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师优秀教师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44

进入新时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也肩负着更加重要的教学任务,如何做一名优秀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值得每一个教师思考。初中阶段是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思考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也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思考该如何做一名优秀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就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与大家分享。

一、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传统的一些教师理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不仅难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

为了有效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领会新的教学理念的内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很好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深切的体会到,新时期想要很好的展开教学活动,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二、具有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

不管是现代教学还是传统教学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引起了高度重视,时代在不断发展,数学这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也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时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的讲解,还要能够有效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例如:创新能力是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就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而就目前初中阶段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重视,教师依然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的讲解。鉴于此,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就一定要对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起重视。

三、具有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意识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对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够通过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具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识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同时初中阶段的很多学生都处于叛逆期,因此,学生的学习道路也是十分不平坦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如果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那么,势必对学生的学习及人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意识,对于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成绩更上一层楼;对于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成为数学优等生;而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帮助学生转优。

四、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新时期成为一名优秀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要标准。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单一的讲解法,讲解法虽然对教师有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传授有很大帮助,但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的讲解法势必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也为了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想要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时期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方法,这些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相适应,与现代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如果教师能够有效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势必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学习多种多样新的教学方法,并积极的与实际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五、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应该是机械、盲目进行的,否则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使教师个人的教学更加高效。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反思能力培养

反思能力,简单来说,即就是学生以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为基础,通过不断复习巩固,从而建立起知识框架、扩展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反思能力对学生知识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数学等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习。学生只有具有自主探究意识,不断的对已学知识进行反思,培养数学思维,才能真正的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然而,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身反思意识不足等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今后数学学习带来很多困难。基于此,笔者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展开探讨,提出以下策略。

一、激发学生反思能力

(一)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就必须先要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传统教学中,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作用,无法结合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创设良好的学习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思”。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情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有针对性的完成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有目的的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思考探究,借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

比如,在讲到“相交线和平行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立一个问题情境,“找出教室中能看得见的相交线和平行线,说出缘由。”学生身处在教室这个环境中,组成一个巨大的立体空间,空间中存在着很多线、面。当教师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就可以用自己对“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理解去寻找能看的到的答案,不乏有很多学生追求与众不同、创新发现,将桌、椅都纳入其中。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答案,指出学生答案中的不足之处和差错点,学生就需要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答案的正确与否,强化自己的反思意识。

(二)体验成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知识都比较简单、形象,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数学基础理解其中的逻辑思维,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w思维,教学生在勇于探索的同时,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带来的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不断的在成功中拓展思路,一次次总结数学学习经验和方法。

比如,在讲到“矩形、菱形与正方形”这一章节时,要证明图形是正方形、菱形还是矩形,方法不止一种,有些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也能找到解题思路,学生会想出“证明对角、对边”等等方法,这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自己的方法进行肯定和鼓励,然后,结合书中所讲的知识,共同寻找到一种最简单、便捷的证明方法,加深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师在总结一种证明思路后,就可以借一种思路,鼓励学生多思路、多角度的进行证明,并组织全班交流,构建起数学模型,在体验成功时,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扩大时空

传统的数学课堂都是“书本――黑板――学生――教师”组成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去学习知识,将数学学习范围扩大化,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渗透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数学思维。教师在教学之余,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学会用发现的眼光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用书本所学的数学思维解决生活常见的问题,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比如,教师在讲完“数据的收集和表示”后,就可以结合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收集小区老人、中年人、年轻人、小孩休闲娱乐方式,并做出统计,然后根据自己的这份原始统计数据,整理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就自己统计的数据分析反映了怎样社会问题。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数学学习方式,养成爱思考、爱探索的好习惯。

二、培养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

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多数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正是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基础,因为对知识存在困惑,就会产生不解和反思,教育心理学称之为外部刺激与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形成的差距,而利用这种差距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探索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巧用这种差距,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并在教学之余,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提升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水平,养成独立的反思习惯。只有学生通过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思考,才能让自己的数学思维更开阔。

三、结语

荷兰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培养初中生的反思能力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还需要学生自己能够在教师悉心引导下主动反思和学习。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正确、悉心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孟瑞.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

[2]张艳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8).

[3]李建军.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30).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5

(一)转变原有的教学思路

对于初中生来讲,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不成熟。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枯燥无趣的数学容易厌烦,并且对教师通过板书的讲解和灌输式的说教方式比较反感,再加上数学知识中的公式和定理都比较难理解,使得原本就乏味的课堂变得沉闷,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思路,让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提问的教学方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课堂气氛不再沉闷,调节好课堂气氛,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距离,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依靠教师讲解,将数学知识的定理和概念灌输给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这样不仅容易让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数学课程比较反感,而且达不到教学目的,大大降低教学效率。但是,现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都参与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数学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教师在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数学意识渗透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寻求新的知识。比如,在概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做小游戏,进行简单互动,可以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装着几只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分别摸球,他们摸到的球的颜色有相同,也有差异,教师可以以此向学生提问:这是属于哪一类事件?随机事件还是确定事件?那抛硬币是属于什么事件?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什么事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比较常见例子进行列举,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学生的提出的问题上,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自由发挥想象,进而学到数学知识。

(三)增加问题的趣味性

初中数学中的一些定理和公式对于初中生来说,枯燥不容易理解,以往教师提问的问题也都是关于定理的定义和公式的讲解方面的,很难激发学生兴趣。现在,教师可以通过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吸引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增强问题的趣味性。比如,初中生一般容易被有趣的故事吸引,那么教师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将数学问题故事化,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在进行有理数的教学时,可以引入一个翻牌游戏的故事,假如桌上有9张正面朝上的牌,每次翻动任意2张,可以重复翻动,让正面向上的牌向下,反面向上的牌向下,这样一直下去,提问:能否使所有的牌多反面向上?通过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在问题中学到数学新知。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运用的实践思考

(一)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重要工作,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得到了激发,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学生是在教师的带领下投入到学习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具有鲜明的特点,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尤为关键,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就与教师的教授方式和思想观念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传道授业解惑”方式。在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依据现实的情况进行提问,其次是教会学生有意义问题的提出方式,做到“授人以渔”,支持和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

(二)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反思性学习作为数学问题式教学方式之一,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而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关键就是在于教师教学内容设置的巧妙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且应该研究和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和习惯。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利用设计巧妙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有的收获和失败的经验,对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其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反思的关键意义,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亲身体验从迷茫到顿悟的感觉。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内在的思考和外在的行为的结合。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教学质量

近年来,国际上的数学教学理论在不断的尝试与改革,我国的教学也正在摸索改革当中。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新的教育理念正一步步进入每一位教师的心中,使教师和学生将所认识和理解的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高中的数学教学理论的的研究也必须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和初中均处于义务教育基础阶段,学习要求不是很紧张,然而,高中的教育处于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过度的关键时期,高中教育也面临紧张的升学压力,因此,大多数的地区都采用传统的“一言堂”和“填鸭式”,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采用题海战术。这种情况在城市高中和农村高中都普遍存在。

1.初高中之间的衔接不到位

高中数学突出“难,深,广”,初中数学凸显基础教育,这个跨度比较大,以致学生步入高中后,认为高中数学偏难,跟不上老师的步伐。而且,初中教学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许多内容,例如,不等式的解法作为了向高中学习的过渡内容,但是初中阶段的老师不会讲到这些内容,学生也没有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所以很多高中学生数学听不懂,学不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基础不好,不能理解高中数学以此为基础的数学知识。

2.教学的实施缺乏良好的环境

大多数人认为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很少能用到,毕业之后,这些知识基本上没任何用处。这种“数学”无用论思想是相当不利的,容易导致学生学生氛围不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认为数学的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学校作为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场所,数学学科的教学水平取决于学校对数学学科的时间精力和重视程度。然而,很多学校老师,甚至是学校领导,在数学的教学中都是“只追高分,至于教学方法无所谓”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为教书而教书,和学生一样为考试而学习,这种学习氛围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3.教学和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想脱节

我国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一直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堂为核心,多数教师仅仅只注重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不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因而,很多高中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缺少激情,觉得学习枯燥无味。根据之前的调查研究发现:只有一般的高中学生的情感优良,某些高二学生的情感品质的内化程度还不如高一年级的学生。因此,高中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水平与学生的认知情感的培养有很大的差距,教师应重视对高中生的数学情感的培养。

(二)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不断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经验和只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解决课堂问题和课堂决策能力的过程。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林崇德说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1.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理智的对待自己的教学观以及所采用的的教学方法,在反思自己教学法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反思,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次是对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整体的计划和设想。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已有的只是经验,重点和难点,教学目的等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要对比和反思这些思考和设想与教学的实际进程是否相符合,发现成功和不足之处,并加以分析原因来改进教学。最后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师“教什么”与学生“学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能否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合理灵活使用教科书。

2.对教学策略的反思

我们总是听到教师这样说:“这个问题我讲了多少次了,怎么还不会”,这表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存在一定距离。课堂教学也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无论是再优秀的高中数学老师还是再成功的教学,过程中难免有瑕疵。教师应采取反思策略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写数学教学反思日记,记载教师,学生,教学方法的内容,找出课堂中的发光点,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同行交流也是高中数学反思的重要策略,数学教学教研活动是把课堂中最典型的数学教学现象集中起来进行全面的解析,研究和提炼,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数学教学模式和环境。

(三)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和评价体系都难以满足越来越高的时展的要求,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我们应采取方法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1.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

心理学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了现代教学教育的改革理论,高中数学的教学需要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支持,高中数学教师唯有认真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才能切实有效的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著名数学教学大师张奠宙教授,特级数学教师张兴华曾多次强调,只能这样,数学的真正内涵才能凸显,脱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数学教学是经验主义的教学。

2.注重初高中的知识的链接

初中教育为了实现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内容都比较简单,直观,高中是要通过高考向大学输送优秀的人才。因此初高中数学就拉开了很大的差距。一些知识初中要求降低,高中要求熟练,比如:分式的运算,字母系数的方程式解法,方程与方程组,空间几何等。这些知识都贯穿在高中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校都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在新学期穿插部分内容,不要盲目补充。帮助学巩固已有的知识,还能查知识漏洞。由于高中的数学课时是相当紧张的,不能为了补充来补充,导致学生对所补充知识掌握不牢,而高中知识也没有学好的,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美”

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看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高中数学的美展现在外显与内隐的结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美,从而学会欣赏数学美。在数学美的环境中熏陶和感染,才能向“乐学好思”的意境迈步。数学美是含蓄和抽象的,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具有数学内涵的内心,因此,数学教师的职责除了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数学美。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J].数学通报,2010

[2]夏炎,宗晓牢.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初探[J].苏州:中学教学,1996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综合能力有效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化的不断加强,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上,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这个大环境下,学生的德智体美要全面发展,只有高端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高科技信息时代。那么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教学更有效呢?

一、培养和重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能力

在初中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的弊端。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学生遵循的是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模式;课堂下,学生练习和做作业的陈旧模式。这种教学制度下学生形成的是很呆板的学习思维思路,很多学习技能得不到提升。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很多时候都是潜移默化的。

教师要积极推行新的教育改革制度,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和重视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下,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更要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人和人之间都存在差异,教师要督促和帮助学生在不同阶段上的提高。素质教育不仅是针对个人也是针对整体的,注重个人爱好的发展的同时,同学之间学会互相帮助也是教学要求中的一部分。学生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想要比别人更好,那么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和不断的进步。

其实很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初中生接触的事物相对于成年人要简单很多,但是不代表他们不可以理解成年人所要处理的事情,有的学生的智商是很高的。人类的潜力是无穷的,比如数学里面经常有奥林匹克竞赛,这个是需要教师平时注重的培养学生的高难度的思维模式,学生才能以敏捷的反应力快速的解答这些数学题。社会上也存在这样的数学知识竞赛,不受年龄的限制的。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增强,去完成一些一般人不能完成的事情。

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本的基础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

二、注意数学教学的过程和质量

初中是进入社会前很早的学习阶段,初中生对社会的认识比较肤浅,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在处理一些看到或遇到的问题上就显得比较摇摆、脆弱,甚至是冲动、偏激。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学会去解决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时注重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学习数学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尽可能多的给予帮助,提高学术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激发他们在数学上的求知欲望。

数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思路要清晰才能解答出其中的一些难题。在这个过程中,一道数学题牵涉的数学知识点可能不只一个知识点,而且解答的方法也有可能多种多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担当着主导的角色,辅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解答的方向。教师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并正确的引导学生。初中学生的承受力处于很弱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困扰。如果方向找对了那么会觉得豁然开朗,如果方法用错了就会如进入死胡同,处于迷茫的状态。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关注学生的进度,注重每个阶段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并尝试解决,在不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配合并促进他们解决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要开展一些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是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充分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创新意识。数学教学是教师运用数学语言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教学的时候要准确的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再加上初中生大部分都希望尽可能多的向身边的人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经常的积极的交流,才能够提高学生在数学上的概括能力、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探索和反思教学方法并及时创新

时代在不断进步,科技在日益更新,国家对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只有不断更新的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才能铸就符合时展的复合型人才。数学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会不断的创新从而想出不一样的解决方案,教师在遇到这些不定状况下提出的问题时就需要去研究出新的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合这样的数学知识点,改进并创新是同步进行的,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不仅要帮助学生进步,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有很多方面是需要反思的,不仅要反思现状,也要反思教学的成功所在和不足之处;不仅要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也要客观的从实际上解决问题。总之,初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想要有效的进行教学,必须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在反思的过程中探索新方法,及时修正,从反思中感悟,不断的创新,在实践中真正的运用起来。只有不断的创新,教学质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得到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有效的进行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和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很重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利于未来的自我发展。教师要及时的关注学生的进度,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总之,初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在反思的过程中探索新方法,只有不断的创新,数学教学质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童莉.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李志彦.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8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洗礼进入高中,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想把高中课程学好,像初中一样精彩。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普遍感觉高中数学不容易学,感觉枯燥、乏味、抽象等。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其中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笔者有幸在2006年至2007年到初中锻炼,和初中数学教师共事,与他们进行了许多的探讨,尤其是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初高中在数学学科上各自的特点

(一)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特点。

1.少概念多直观。初中数学很少用严格的定义,多是“像……叫做……”,“类似……叫做……”。比如像单项式与多项式、空间图形中的柱体锥体等都是如此。这样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辨别。

2.空间图形的认识加强。在立体几何部分强调了要会作三视图,同时也要求能正确作出空间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这对以后高中的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非常有益。

3.在平面几何部分有平移旋转的知识点。这给出了几何的动态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图形变化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4.强调概率统计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会计算简单概率问题;加强了统计图表,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图表。

(二)高中数学的特点

概念规范抽象;内容多,坡度陡,节奏快;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知识难度加大。这些都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三、存在脱节的主要方面

(一)知识内容脱节。

初中数学教材通俗易懂,侧重于形象直观、定量计算和证明等;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逻辑推理、空间想象与数形结合等,是比较动态的过程。

(二)学习方法脱节。

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走,缺少积极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缺乏归纳总结能力。高中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高中新生往往还是习惯于初中学习方法,在学习时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面脱节。

初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都用较多时间反复强调、反复练习;而高中教师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反复强调反复练习,习惯于初中教师教法的学生进入高中后,一时难以适应这一教法。

四、衔接问题的对策

课改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但现在的初中课改后则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在课堂中更加注重在情境中创设问题,把数学知识融入在其中,更加关注学生在知识探究中的体验。教师的职能也发生变化,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学习者。在此情况下,高中的数学教师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

为了使学生快速平稳地度过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过程,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研究教材,填补初高中脱节的数学知识点和思想方法。

1.做好初高中数学教材中脱节知识点的衔接,补充数学思想和方法。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特殊方程的解法、根式的运算等。教师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化归和类比推理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初高数学知识点的衔接。

2.从实际出发,补充适量所缺知识点方面的习题。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编一些所缺知识点方面的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所缺知识点。

(二)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1.开始放慢教学速度,然后逐步加快,循序渐进。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此,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2.创设问题情景,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过程,让学生学会把研究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揭示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本质,最终形成数学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解决,回头再反思总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推理能力。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题后反思。一道习题解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想想是否有别的解法,有无规律可循或改变条件或结论,让学生探索这一命题,并就新命题的正确与否加以论证。长此以往,学生可培养探索精神推理能力,逐步达到触类旁通,同时也锻炼思维的严谨性。

(三)研究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抓好预习、听课、消化、整理、反馈、巩固等几个环节,对问题要独立思考。在学生遭遇挫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分析,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注重加强个别指导,激发学习兴趣。

2.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教师应紧紧依靠新课改的要求,在平时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中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应用等基本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演绎推理定量定性的计算等能力。

3.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教师要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这是教之根本。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心理。高中数学知识不仅仅在课堂上,还需要课后认真消化。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钻研问题的学习习惯。

(四)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学生往往因为认可一位教师而认可这门学科。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心理交流,可让学生信任教师,教师也可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思,做到对症下药,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毅力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积极进行数学活动。

初高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新课改下的老问题,在高中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教师要分析和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从而更有效、更顺利地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素养;能力培养;教学效能

思考是人们进行问题解答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思维能力水平进行体现的重要途径。反思是思考分析的重要表现方式,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解决问题技能的提升、思想素养的增强,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众所周知,教师在教学活动通过反思自身教学活动环节、方式、过程,达到“更进一步”的效果,学生通过反思学习新知、解答问题等活动,及时改正,达到技能、素养、效率的再提升。但长期以来,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重视了学生学习知识、解答问题过程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分析、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和环节,导致学生学习效能提升不够明显。而教育学认为,教师教学效能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二者之间都需要反思活动作为支撑力和推动力。因此,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将学生反思能力素养培养,作为教与学双边互动效能提升的重要抓手,开展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要求的有效教学活动。

一、重视学生反思时机的设置,引导学生反思

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反思能力未能得到提升和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忽视学生反思时机的设置,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进行及时性、针对性的自我完善的思考分析活动。而教学实践学指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在长期锻炼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树立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吝惜教学实践,能够对教学活动的整个环节进行有效设置,预留出学生进行自我剖析的思考分析的时间,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刚才学习活动、解题活动、学习表现进行剖析,为有效反思提供充足时机。

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活动中,教师为了激发起学生“质疑”的内在潜能,在导入环节,设置了“现在有2厘米、4厘米、6厘米三根木棒,你能用这三根木棒拼接成一个三角形吗?”的问题情境,学生此时动手探究的欲望得到激发,纷纷动手操作起来,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无论如何操作也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此时学生产生了“疑惑”。这样,教师就为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营造了浓厚氛围。

二、强化学生思考过程的指点,教会学生反思

问题: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CaB,aD=8,BC=10,则梯形aBCD面积是多少?

上述问题是教师在“相似形的性质”教学巩固环节所设置的一道问题案例。教者在该问题案例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学生探究、教师指点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问题条件进行探究分析活动,学生在探究分析问题过程中,初步认识到该问题案例条件主要是关于相似形性质的运用,在解答该问题案例时,学生对构建等量条件关系发生了卡壳,此时,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发挥指导点拨作用,要求学生对问题条件所展现的内在关系进行再次分析,并且找出这些条件关系中,哪些与问题解答要求密切相关。此时,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点拨下,认识到该问题解答的策略是:“如图所示,作ae∥DC交BC于e点,由RtaBe∽RtCBa,依次算出Be、aB的长,最后求出ae的长,即可求出梯形面积”,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策略。

通过上述问题教学过程,可以发现,教师将问题解答的过程变为了教会学生解答分析问题的过程,实现了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活动,实时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够对解题过程所存在的不足有及时深刻的认识,又能够对解题方法策略有准确全面的掌握,从而为学生有效反思提供方法论支持。

三、注重学生辨析问题的训练,推进学生反思

学生反思能力素养的养成,需要实践和锻炼的时机,从而实现思考能力素养的有效树立。初中生在一定时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步养成了初步思考分析的习惯和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舞台,在教学活动的练习反馈环节或评价辨析环节,设置具有辨析特性的数学问题或解题过程,要求学生在解答问题基础上,进行反思辨析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解题经验,对他人解题过程和自身学习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评价活动,实现学生在问题辨析的活动中,借助于反思手段,达到思维能力素养的有效进步和提升。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1解读反思性学习

反思就是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再认识。反思行为是个体和群体思维成熟的重要标准,人类自古以来就有反思精神,比如,“扪心自问”“总结经验”等就是反思精神的直接体现。反思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的中,个体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不断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从而形成再认识,不断促进学习活动的发展。反思性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突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培养目标。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经验的积累,是体验、是构建的过程,需要主体不断总结经验,获得超越,在这个过程中,反思就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是思维得到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的反思,学习主体才能真正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反思性学习实施的现实必要性

新课改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要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进行反思性学习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措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和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反思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学生个体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3反思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疑问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疑而思,不断引导学生的反思行为,使学生不断探究思考,获得认识,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比如在《分式》教学中,在讲完分式的概念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代数式,使学生判断这些是不是分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整式和分式的比较,需要不断进行判断,学生就要应用比较反思法进行断定,学生的反思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另外,教师还可以创设合作探究的情景,使学生进行合作反思性学习。

3.2进行反思性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反思实践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只有在实践中应用才有其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习惯,就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在初中数学中用到的反思性学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错误反思法。错误反思法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方法,在学生的数学作业和考试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错误指出了,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做题过程,反思自己错在哪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错,以此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避免新的错误的产生。第二,比较反思法。这种反思方式对系统认识事物具有很大的作用。初中数学知识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系统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的相关性引导学生进行相互对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有理数的运算与小学四则运算进行比较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比较学习;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对比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实践,比较反思能力可以得到锻炼。第三,批判性反思。批判是科学获得创造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批评,科学就没有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打破思想的枷锁,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向教师、同学、权威质疑,不断发现,培养学生的怀疑批判精神,使学生能够在质疑中、在批评中不断创新,获得成功开拓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利用一切条件,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能力。比如,在习题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如图所示,这个平面图形能够卷成什么几何体?

很多学生都会想到可以卷成圆柱。教师进一步问学生,这个答案确定吗?一定会卷成圆柱吗?有些学生就会想,不一定能够卷成圆柱,如果要想卷成圆柱,这个圆的周长就要和长方形相等,但是否真的相等,还要进行进一步测量。教师要对学生的这种批判精神进行积极的肯定。只有教师不断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批判性反思,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发现,不断进步。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和反思能力,这既是新课改精神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获得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检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这样才能有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