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5:57

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药物疗法;依达拉奉;血栓通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27-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方法:所选择的48例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发病时间在48h以内,入选标准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确诊,并排除了大面积脑梗死者,并发严重的心、肺、肾功能不全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年龄39~71(57.8±7.9)岁,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对照组年龄38~72(60.9±7.4)岁,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并发症及病情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控制血压血糖应用活血化瘀通络药物、抗血小板剂及对症支持等;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注射用依达拉奉8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治疗方法则在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通冻干粉200mg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2周为一疗程;在治疗两周后进行随访,选用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3疗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病例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为基本治愈;46%~89%为显著进步;18%~45%为进步;

1.4统计学处理:本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治疗疗效采用U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见表1,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表1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比较

组别n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248105195.8对照组24459675.0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2,两组痊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表2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x±s)

组别n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组2425.64±4.3217.24±4.962对照组2424.78±4.839.56±5.23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

3讨论

中医学认为,急性脑梗塞归属“中风”、“卒中”的范畴,认为系气血运行不畅,阻滞脉络而成。活血化瘀可以改善病灶周围的血液循环及其微环境,缩小组织梗死的范围,增加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促进侧支循环开放和毛细血管网增加,使梗死区的血液供应更加充足。中药制剂血栓通冻干粉的主要成分系三七总苷,血栓通的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甙,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三七总皂苷是利用提取、分离技术从三七中提取有效的药用成分,包括20多种皂苷活性物质、蛋白、丰富的维生素、多糖等,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有保护作用,能保护细胞不受高脂血清的影响,还可以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降低血粘度,使血流速度增加,增加心脑循环血量。还可以通过与Ca2+拮抗作用,扩张脑血管,增加脑细胞膜及血管膜的通透性,保护脑细胞不受细胞毒性水肿的损伤,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从而有助于恢复脑梗塞后的神经功能;还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SoD的水平,清除血液中的自由基,进而减轻神经的损害恶化和神经元的迟发性坏死。三七总皂甙作用缓和,更重要的是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临床效果显著。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差异的比较发现二者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两药通过各自不同的药理作用,能更有效地改善病灶部位的血液循环状况,从而使脑梗死区或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功能得以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本资料可以说明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群.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95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

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中医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049-02

1前言

急性脑梗塞具有发病急、病因复杂、难治愈等特点,临床上的说法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死亡率高、痊愈率低”。在疾病突发初期,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死亡率和瘫痪率。近年来,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方面更注重对内风、邪热、痰浊、血瘀、腑实等标实的治疗上,我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选取我院5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联合治疗的办法,对照组采用包括脑活素及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综合疗法,对其疗效进行评判。具体报告如下。

2病患纳入标准

2.1病患入选标准。

①患者全部病症与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塞的诊断标准相符,并且经mRi和脑Ct检查排除了脑出血情况;②患者年龄段在35~80岁之间,性别不限;③发病在48h内;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者;⑤经中医诊断符合淤血阻络型;⑥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10分。

2.2排除标准。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③经检测证实患有脑外伤、脑肿瘤、脑寄生虫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代谢障碍及其它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35岁以下、80岁以上患者;⑥患有严重原发性精神病患者;⑦有卒中病史而且有遗留后遗症患者;⑧正行急性期溶栓治疗患者。

3资料与方法

3.1临床资料。

将按照标准选出的56例病患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6±7.3)岁;当天发病入院者20例,发病48h入院者8例。脑梗塞重、中、轻型分别为9例、12例和7例,其中脑栓塞7例,脑血栓形成12例,腔隙性脑梗塞9例。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58±8.5)岁。当天发病入院者18例,发病48h入院者10例,脑梗塞重、中、轻型分别为8例、17例和3例。其中脑栓塞5例,腔隙性脑梗塞8例,脑血栓形成15例。

3.2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共同治疗。16ml黄芪注射液注入250ml生理盐水作静脉滴注。每天1次。12mg川芎嗪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每天1次。联合用药10天为1疗程,共两个疗程。对照组使用脑活素及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综合疗法。

3.3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得资料采用SpSS12.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验证,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

4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

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标准分四个等级,具体如下:

4.1.1基本治愈:患者四肢活动自如,语言表达清晰,生活自理;

4.1.2显效:患者四肢活动功能明显恢复,语言基本清楚;

4.1.3有效:患者四肢活动的范围和功能有进步;

4.1.4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善。

4.2结果比较。

观察组基本痊愈10例(35.71%),显效13例(4643%),有效3例(10.71%),总有效率为92.86%,而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2142%),显效7例(25.%),有效4例(14.28%),总有效率60.7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5讨论

脑梗塞具有发病急、病因复杂、难治愈等特点,急性期治疗最关键,疗效也最佳。脑组织是人机体氧代谢最活跃的器官之一,但也容易发生梗塞问题。临床资料显示,人体在发生脑梗塞后,由于局部缺氧缺血,造成人体脑组织里不断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导致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被严重损伤,进一步促使脑组织的细胞功能和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发种种神经症状。急性脑梗塞在中医上又称为“中风”,属于缺血性中风范畴,多由人体精血不足、气血两虚、肾气不固以及痰瘀阻络等造成,故也认为是血瘀症候。多年的临床验证,中医使用活血化瘀治疗缺血性中风病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通常中医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方法是以改善脑组织缺血状况、保护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减少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修复受损神经细胞为原则。联合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这两种重要治疗急性脑梗塞是我院临床的主要药方,经上述实验研究证明,观察组使用该方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总有效率达92.86%,相比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

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联用,是一味益气活血的补阳还五汤。药方中的黄芪重补气,服用可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功能,降低梗塞区缺氧缺血的严重程度,而且参与到核酸代谢的过程中,起到抗氧化作用,能够改善脑部的神经结构和功能;而川芎嗪可以扩张脑血管,减少脑血管阻力,同时降低患者全身血小板的凝聚指数和血液的稠度,这样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及时补充脑部血液,配合黄芪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

总的来说,黄芪能够补中益气,川芎能够活血化瘀,该研究中联用黄芪注射液与川芎嗪,可起到化瘀活络、益气活血的目的。因此两者常用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上,而联合使用更能发挥其修复神经组织的功能,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泰,吕玉宝.中医治疗急性脑梗塞方法多[n].中国中医药报.2007-07-26.(006)

[2]秦若飞,谭璐璐,刘泰.急性脑梗塞临床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02)

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急性脑梗塞

社会进入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脑梗塞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主要采用溶栓和抗凝药物治疗。在早期及时进行溶栓治疗能够有效的组织疾病的发展,但是很多患者都错过了溶栓的最佳时机,不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组研究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42013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8.9±7.3岁,其中多发性脑梗塞8例,大脑动脉脑梗塞16例,脑干梗塞9例,研究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7±7.1岁,多发性脑梗塞6例,大脑动脉梗塞22例,脑干梗塞5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两组患者均无血液疾病、消化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两组患者其性别、年龄、梗塞类型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样、血压、对有脑水肿患者进行脱水治疗,均给予胞二磷胆碱(长春大政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208,规格:2ml:0.25g)0.75g与0.9%生理盐水250ml混合静脉滴注,日一次,治疗15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北京曙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1028,规格:0.5g)0.75g/d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规格:化学药品,1.0ml:5000aXa单位)5000U于腹部皮下注射,日2次,治疗5-7d,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1.3疗效标准[2]: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疗效标准进行判定,在治疗后5d、15d、30d、60d,进行评价,基本痊愈:患者治疗后患者病残为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患者的病残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患者生活能够自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低于18%,或是增加在18%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增大18%以上或死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9%,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80;p

注: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神经功能缺损变化: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脑梗塞是老年人群中高发疾病,可以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的病理性变化[3]。急性脑梗塞发生后,患者的全身处于高凝状态,加快了对脑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的消耗,因此加速了脑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凋亡,并且为不可逆的[4]。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加重脑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损害[5]。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给予溶栓治疗,恢复脑血流量,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阿司匹林主要用于治疗血管栓塞性疾病的经典药物,具有能够抑制血栓素形成的作用达到抗栓的作用[6]。但是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其临床疗效并不理想,本组研究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其总有效率为63.6%,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肝素钙进行治疗,其总有效率为87.9%,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挺刚,胡玲玲,孔亮等.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87-3389

[2]欧昌峰.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59例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2,16(11):1687-1688

[3]豆冬霞.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05):48-50

[4]王进强.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09):5877

[5]刘建军.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6):74-75

[6]郭茹,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2):89

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篇4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脑梗塞;临床效果;急性发作期

脑梗塞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且致残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也叫做血栓形成性动脉硬化脑梗塞,指的是脑部血栓形成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后,脑部血管管腔发生闭塞或狭窄,进而导致脑组织急性供血不足,最终造成脑组织局部缺血性坏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脑梗塞通常会在患者处于静态状态时发病,因而该疾病虽然不如脑出血发病速度快,但也是一种临床急重症,且该疾病患者的预后情况通常取决于患者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本次临床实验对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临床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60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0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6.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塞临床诊断标准,经过脑Ct、mRi、mRa检查,均确诊为急性脑梗塞。所有患者发病至入院治疗的时间间隔均在24h以内,且患者均存在合并脑出血、心脏衰竭、糖尿病和肝肾功能障碍等临床并发症,发病时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机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并保证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第一,一般治疗,即患者以半卧位,纠正酸碱、电解质和水平衡,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瞳孔散大、意识改变等症状,加强血糖和血压的监测,连续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情况,吸氧鼻饲(可删除),并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顺畅。第二,如果患者存在颅内高压状态,则需静脉加压滴注125ml的20%甘露醇,每次用药1次,每次间隔8至12h,(每日1-3次)以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的目的;如果患者尿中见管型或存在血尿症状,则需依据患者病情,适量降低药物用量甚至停止用药。第三,静脉滴注2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实验组患者在上述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静脉滴注2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加入20ml的醒脑静注射液(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32020563),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周。

1.3疗效评定方法依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估,具体评定方法为:100%×[(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其中,11%以上为有效,11%以下为无效甚至死亡。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如p

2结果

2.1临床疗效经过临床治疗,两组患者的各项体征和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43例有效,7例无效,无死亡病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患者中38例有效,12例无效,无死亡病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2.2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且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血电解质和血尿常规等临床检查结果均无显著异常。部分患者病情有所恶化,但检查结果显示,醒脑静注射液的应用与患者的血生化检查异常无直接联系。

3讨论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属于中医学中“中风”的范畴,该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气血逆乱,痰、疲、风、火上犯至脑部,引发脑脉痹阻[1]。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标实,因而其临床治疗原则应以祛邪之法为主,主要治疗措施应为行气化痰、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祛痕通络等[2]。

醒脑静注射液是由安宫牛黄丸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静脉注射液,该药物的主要有效成份包括郁金、冰片、桅子和麝香等[3]。其中,麝香是一种回苏醒神的药物,该药物具有较为理想的通闭开窍至功效,其走窜能力较强,且性味辛香;冰片具有较为理想的清热解毒、开窍醒神、辟秽化浊的作用,能够与麝香共同作用,达到通诸窍的效果,因此,上述二药合用,能够走窜经络、内人脑髓,共为该方的君药;而郁金破痕、行气、解郁的功效较为显著,与上述二药相互协助,能够通络开窍,因而可为臣药;桅子能够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性味苦寒,具有解因痰癖热邪化所生诸毒之功效,因而可为佐药[4]。上述诸药合用构成的醒脑静注射液,具有清解毒邪、清热凉血、化痰通癣、醒脑开窍的作用,利用药物的辛香走窜力,祛除伤脑髓之邪毒[5]。

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与单纯的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相比,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临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加快患者的意识恢复速度,且治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杜光.脑苷肌肽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4(1):126-127.

[2]林卓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今日医学,2010,20(7):44-45.

[3]唐亚青.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Ct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10,19(4):218-219.

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篇5

[关键词]尿激酶;急性脑梗塞;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5(a)-0105-02

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是脑血管病,而在脑血管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则是脑梗塞。急性脑梗塞多发于中老年人,其特点为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溶栓治疗是降低急性脑梗塞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措施之一[1]。为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该院于2010年8月―2012年3月开展了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研究,对45例发病于6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并与38例应用常规综合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为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3例,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中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并均经头颅Ct证实;发病均在3~6h内,均符合溶栓治疗适应症,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以及严重精神障碍者等。全部患者对该研究均知情,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8~75岁,平均(56.5±3.7)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49~76岁,平均(57.1±3.8)岁。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降颅压、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凝、改善微循环、处理并发症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尿激酶2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行静脉滴注,于30min内滴完,1次/d。两组均以14d/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h、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根据相关文献[3]拟定疗效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得到91%~100%减少,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得到46%~90%减少,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得到18%~45%减少;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得到17%以下减少;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2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组治疗后24h、14d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3例出现皮肤黏膜出血,未经特殊处理自行消退;全部患者均未见颅内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

3讨论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急性脑梗塞的发病率亦随之逐年上升,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寻找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亦是降低急性脑梗塞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有文献表明[4],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越短其疗效就越好,神经功能损伤超过一定的时间则不可恢复,因此,溶栓于发病6h内开始为最佳。有研究[5]显示,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总有效率可达90.0%。而在该研究中我们选择的病例均为发病6h内,结果显示,应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为68.4%,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的治疗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3.3%,与上述研究的结果相近。从该研究结果可看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尿激酶是自人类肾组织培养液制取或自尿液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够使血栓中的纤溶酶原得到直接激活而起到血栓纤溶作用,又能够使循环中的纤溶酶原得到激活而起到表面纤溶作用,从而达到溶解血栓,再通梗阻血管,挽救缺血脑组织,恢复受损的神经细胞功能的目的。另外,尿激酶还能够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裂解纤溶酶原催化为纤溶酶而使纤维蛋白凝块和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得到降解,从而发挥溶栓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银生.静点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20例临床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18(2):48-49.

[2]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33.

[3]樊宏,程建平.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J].陕西中医,2011,32(2):149-150.

[4]唐国文,张国锋,吴晓雯.急性脑梗塞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23):32-33.

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篇6

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100名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仅采用脑梗塞治疗),试验组(脑梗塞治疗加上康复护理治疗),严格观察和记录两组病人的恢复情况,并通过记录的数据作出比较分析。

结果:试验组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两组病人的肌肉萎缩程度差异明显,两组实验满足严格的对照关系。

结论:康复护理能够帮助急性脑梗塞病人更好的恢复其肢体功能,并且能够减少治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在对急性脑梗塞病人的治疗上应该重视对他们的康复护理治疗。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病人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恢复情况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78-01

脑梗塞是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脑部疾病,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脑部供血器官功能异常而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脑部缺氧而引发的一种疾病,以致死率,致残率高等特点成为了医学上的一个难题。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不可否定我国大部分医院在治疗此类疾病时,往往只重视对患者的抢救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患者整个治疗期的康复治疗,没有过多的关注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肢体残疾的概率。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院在2011年3月6日到2012年3月6日这段时间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名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康复护理的比较治疗,通过对照的方法证明了康复护理的有效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6日到2012年3月6日这段期间的100名急性脑梗塞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并保证每组的50名患者中有35名男性,15名女性,且每组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为68岁,总体平均年龄为81岁左右,另外要保证100名脑梗塞患者都是在发病之后一天内住院治疗的。治疗之前100名患者中有2名患者处于意识模糊状态,22名患者处于嗜睡状态,76名患者保持清醒。

1.2方法。对对照组的50名患者仍然采取以往的治疗形式,只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治疗,不要过多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治疗,而对试验组的50名患者,从住院伊始就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要先积极控制其病情后,再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治疗。康复护理要采取被动和主动两种形式,开始要由护士帮助病人按摩,并搀扶病人活动,接着待病人的情况有些好转后,就采取病人主动运动的形式。在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病人的恢复情况并作出比较分析。

2讨论

在对病人进行康复护理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2.1注意对患者肢置的摆放。具体的肢体摆放包括平卧,健卧侧位,患侧卧位等几种,要注意轮换摆放病人的肢体,使肢体各部位有充分的运动,同时要每两小时左右帮助患者翻身变换肢体姿势,防止产生褥疮,另外可以依靠改变床头床尾高度来帮助患者运动。当患者处于平卧的时候,可以用软枕头或软被褥帮助支撑患者的头部,腰部,膝部,踝部等关节。除此之外还需注意两点,首先就是要保证患者的肩关节处于外展状态,前臂要伸直并外旋。这有助于患者肢体的恢复,并防止肌肉痉挛。其次要使患者侧髋关节置于内收状态,膝关节也要处于伸展状态,脚踝要处于90度的状态,并且要使患者勾脚背,保证其脚背垂直于床面。

2.2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状态。病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其恢复程度,当患者精神心理状态良好时,其神经兴奋度最高,调节效果也达到最好,因此观察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问题也是康复护理的关键过程,这不但可以增加病人的信心同时还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当病人病情不稳定时,病人的情绪和心理容易发生变化,这时医生和护士应该想办法稳定患者情绪,为以后的恢复治疗以及肢体训练奠定基础。

3结论

康复护理治疗能够提高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程度,提高治疗成功率,提升急性脑梗赛患者治疗之后的生活质量。通过本次调查可以有力的证明康复护理是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是时不可缺少的一步,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以提高对急性脑梗塞病人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荣东.超早期康复意识的建立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2):118-119

[2]崔欣,吴谓虹,欧阳荔莎.脑卒中并存假性球麻痹病人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3):73-74

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血塞通;三磷酸胞苷二钠;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1(b)-0100-03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病,在临床上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1]。疾病急性发作极容易造成患者局部脑组织梗死,即使患者经治疗能逃过死亡威胁,还是会发生偏瘫等后遗症[2],给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变患者脑细胞从缺血状态向坏死状态发展的进程,进而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使其缺血性半暗带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本研究主要通过比较不同组别的患者使用不同种类的药物的临床效果来探究血塞通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3],即患者首次患病,或者之前有脑卒中病史,但痊愈后无并发症和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血压为100~200/60~100mmHg;患者在入院前未曾接受过抗凝、溶栓的治疗;患者经脑部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且入院时处于发病时间≤3d。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有活动性出血倾向或已出现活动性出血状况的患者;颅脑疾病或者脑出血患者;意识障碍患者;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和孕妇。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1~77岁,平均(63.1±4.9)岁,其中,60岁者22例;发病时间为6h~3d,平均为(25.3±6.9)h;其中经脑部Ct检查确诊为基底节梗死的患者25例,脑叶梗死4例,多发性梗死9例;合并高血压19例,合并糖尿病1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36~75岁,平均(62.3±5.6)岁,其中,60岁者20例;发病时间为5h~3d,平均为(27.1±6.7)h;其中经脑部Ct检查确诊为基底节梗死的患者23例,脑叶梗死4例,多发性梗死11例;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糖尿病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患病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ml(加入血塞通0.4g)和5%的葡萄糖盐水250ml(加胞二磷胆碱0.75g)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5%的葡萄糖盐水250ml中加入三磷酸胞苷二钠40mg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止使用具有溶栓、抗凝、降纤作用的药物,但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降糖、降压药物以及脑保护药物,脱水剂(如甘露醇,可用于脱水降低颅内压,控制脑部水肿状况),利尿剂等,保持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并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半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3观察指标

两组的临床效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

1.4评价标准

按照1995年召开的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度进行评分[4-6]:31分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

按照《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7]: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视为基本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视为显著进步,病残程度为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视为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视为恶化。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基本治愈6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1例,无效10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68.4%;观察组基本治愈10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临床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的比较(分,x±s)

2.3两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原因引起患者脑血管管腔狭窄或者闭塞,从而导致脑组织局限性或者广泛性出血,继而出现脑细胞缺氧、坏死,相对应的神经功能缺损[8]。急性脑梗死患者大都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通常认为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大量促凝血因子被释放,暴露出的胶原组织在炎细胞的趋化下促使血小板活化,黏附活化的血小板释放的促凝血物质与纤维蛋白交联,形成血栓。

血塞通和三磷酸胞苷二钠在临床上都是用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但两者也有不同,血塞通是中药三七的提取物,从中医的角度讲[9],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心、肺、大肠经,其具有散血定痛、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作用;从西医理论讲,三七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是三七皂苷,一方面其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可以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减少和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灌注量、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心肌和脑部缺血的症状,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另一方面,其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防止血小板聚集,避免出现血黏滞性和高凝状态;同时,其还具有阻滞钙离子通道的作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与脑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有关,血塞通的应用可以针对病症进行有效改善。另有研究证明,血塞通还可以控制脑组织缺血时局部梗死的范围,这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提高有重要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

三磷酸胞苷二钠是核苷酸衍生物,能够穿过血-脑脊液屏障,是脑磷脂合成与核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和能量来源,在提高神经细胞膜性结构的稳定性和重建能力、支持神经细胞存活、延缓细胞衰老死亡、提高神经细胞抗损伤能力、促进神经突起生长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其作用在于防止神经细胞的损伤或者脑细胞缺血后的继发死亡,促进血管硬化引起的心肌与脑组织的营养、修复和再生,通过使用三磷酸胞苷二钠可以对坏死的神经进行有效修复[10]。

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两种药物联用的情况很多,如血塞通与奥扎格雷、血塞通与依达拉奉、血塞通与脉络宁等,但是多数情况下,两种药物发挥的作用类似,如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血塞通与脉络宁组合,脉络宁的主要临床作用也是扩张血管、增加心肌灌注量、改善心肌和脑部缺血,同时清除自由基,改善微循环,与血塞通的药理作用十分相似,但从血塞通与三磷酸胞苷二钠的机制不同,但能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在治疗上具有一定的顺延性,治疗效果也更加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见血塞通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血塞通,两组在治疗期间虽然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但就治疗效果而言,联合用药的有效率达89.5%,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的68.4%,这与其他医护人员的研究结果相近。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也可关注机体内相关因子的水平变化,如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在患病期间其随病情发展出现相应的变化。C反应蛋白在患者发病期间的水平通常高于正常参考值,作为炎症反应的时相蛋白之一,说明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在临床上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报因素,而纤维蛋白原是凝血酶的底物,是重要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可以反映血液的黏稠度与血小板聚集性,所以,其可以作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这些指标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参考标准,对病情的进展起到辅助观察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的观察目标,本文并未涉及,在此不加以展开探讨。

作为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也随时间的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这与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条件等息息相关,而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今后的生存质量成为治疗的重点。血塞通与三磷酸胞苷二钠联合治疗很好地完成了从追求单一治疗效果到注重患者长期生存质量改善的过渡。

总之,血塞通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俊芳.血塞通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0):128-129.

[2]王新颖.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7)11:4622.

[3]王成章,王胜,吴平,等.纤溶酶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1):58-59.

[4]孙洪兰.奥扎格雷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6):58-59.

[5]黄晓红,王正中.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3,24(32):3018-3020.

[6]匡颖文,尹维林,许俊.黄芪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120例[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1):89-90.

[7]盘锡斌.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3(17):69-70.

[8]胡春林.丹红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0,8(2):198-199.

[9]臧莉,臧涛,冯辉.血塞通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5):94-95.

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篇8

[摘要]目的研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1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病症资料进行统计,观察患者的病症特点及治疗时的并发症等因素。结果21例患者均为中老年患者,9例患者为心脏广泛前壁梗塞,3例前间壁梗塞,4例下壁梗塞,4例前壁合并下壁梗塞,1例下壁及后壁梗塞。患者的心功能分析中,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6例;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发生脑梗死,其中脑干梗塞4例,腔隙性脑梗死6例,基底节区脑梗死6例,多发性脑梗死3例,脑叶梗塞2例,诱发脑梗死因素较多。21例患者中,主要为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病史,患者的血液黏度较高。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或低血压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护,并作好防治工作,预防脑梗死病症的出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临床特点;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6(c)-0180-02

心肌梗死及脑梗死均为临床高危病症,都可能造成患者死亡,临床患者发生合并症时,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死亡概率增高。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较为困难,临床研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提前做好治疗准备工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1-2]。本研究主要针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1例合并症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患者的发病因素及临床注意事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整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1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52~73岁,平均64岁,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病史,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关联因素或是临床并发症等方面的内容。

1.2方法

通过对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发生合并症前后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时间、合并脑梗死后的检查结果、既往病史等进行记录,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归类整理分析[3]。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归纳分析方法,将患者年龄、性别及临床病史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并采用归类法将患者的病史、病症发生前表现进行综合整理,使用表格的方式表示。

2结果

在21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中,按照患者的心肌梗死病症进行划分,其中9例患者为心脏广泛前壁梗塞,3例前间壁梗塞,4例下壁梗塞,4例前壁合并下壁梗塞,1例下壁及后壁梗塞。患者的心功能分析中,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6例,低血压休克3例;合并心律失常13例,其中室性期前收缩7例,房性期前收缩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室颤2例,房颤8例,各种心脏传导阻滞11例(表1)。

患者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脑梗死均为心肌梗死出现后1周内发生,按照患者Ct检查结果,其中脑干梗塞4例,腔隙性脑梗死6例,基底节区脑梗死6例,多发性脑梗死3例,脑叶梗塞2例。21例患者的过往病史中,13例患者有高脂血症,12例患者有高血压病症,6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5例患者有明确吸烟史,18例患者有饮酒史,21例患者的血黏度均较高,临床患者的主要发生情况和病史见表1。

经过临床治疗后,21例患者死亡11例,偏瘫3例,7例患者在治疗后具有一定程度的语言障碍及咳嗽。

3讨论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是临床高危病症,患者的临床死亡率较高,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多为心肌梗死之后发生脑梗死,合并症状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非常低,通过临床患者的表现情况,当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预防治疗,加强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合并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4]。

在本次研究中,21例患者均为心肌梗死治疗的1周内发生脑梗死,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总结,患者的主要发病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血黏度、高血糖、高脂血症,存在脑动脉硬化、动脉狭窄及血管内不稳定斑块、血管内皮功能不良等病变;②患者在患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率降低,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单位时间内左室射血减少,血流缓慢,血液黏滞度增高,同时由于出现心律失常及扩冠药物应用引起低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等症状[5];③患者在患心肌梗死24h后出现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心律失常情况。

这些因素都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合并症状,引发脑梗死,加重患者的临床危险性,在临床治疗期间须要对这些方面的因素提高关注度,一旦患者发生上述情况,就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处理。

针对上述研究,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治疗期间,主要须要加强对患者上述因素的预防治疗,降低患者脑梗死合并症的出现,包括降血压、血脂治疗,禁烟酒等,当患者出现房颤、心律失常等情况时,需要及早进行处理治疗。通过本研究,结合文献资料,本文整理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治疗时的如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①如果患者具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方面的病症,在治疗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防治措施,治疗心肌梗死的同时,注意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治疗,降低由于这些方面因素对患者造成的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体内的血液黏度[6];②临床加强对患者的监护程度,做好患者生命体征、身体指征等方面的检测,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处理治疗,一旦患者发生头昏、头痛、乏力状况,及时对患者进行检查,做好脑梗死的防治措施;③完善患者的检查,在患者入院后,增加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增加脑部Ct检查,了解患者的脑部神经系统情况,做好脑梗死的防范工作。

综上所述,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只有严格地检测、控制和治疗,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临床合并脑梗死后,患者的临床死亡率较高,为了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临床加强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防范工作非常必要[7]。

[参考文献]

[1]郭家奎,侯冬芬,郭恩吉.“调神通络法”治疗中风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9(9):87-88.

[2]沈梅,于勇.27例侧脑室引流并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31-33.

[3]田德元.高原地区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特点及治疗(68例分析)[J].高血压杂志,2011,4(4):35-36.

[4]杨巍巍.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同时致脑梗死心肌梗死1例[J].中国校医,2008,1(1):34-35.

[5]岳金华.癫痫发作诱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报告[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4(4):78-79.

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篇9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35-01

脑梗塞的症状大部分表现的都不尽相同,多数轻微,患者很容易忽略。脑梗塞在发病早期和脑出血的治疗是迥然不同的[1]。因临床上缺乏一种较为实用的治疗方法,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术后通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效地管理呼吸道通畅,控制脑血管细微病理变化,积极预防并发症等治疗与护理。本次研究选取我院96例糖尿病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现调查有96例,发病6h内的颈内动脉系急性脑梗塞患者18例,96例病人中,男55例,女41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8岁。临床表现:深昏迷2例;浅昏迷或者偏瘫7例;意识清醒、言语不清、偏瘫19例。头颅Ct扫描排除了脑出血的干扰。

1.2治疗方法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所有患者是经皮行股动脉穿刺,导管沿导丝送入脑动脉,确定病变部位,然后经导管局部注射溶栓剂尿激酶。首次剂量为35到55万U,溶于50ml0.9%氯化钠中,微量泵1h内输入,观察50min进行造影。如果效果不显,可逐渐追加尿激酶用量,2h尿激酶总量可至70万U。此法导管要选精确,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疗效较全身用药显著。溶栓后给予全身适量肝素,以防血凝。

1.3结果96例患者中89例症状明显改善,7例出血性脑梗死,无治疗相关性死亡。溶栓后再通率为92.7%。

2急性脑梗塞的动脉溶栓治疗

2.1缺血脑组织的病理损伤呈渐进性发展,溶栓时机有时间限度[2-3]。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目的是在处于缺血半暗带中的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损害之前及时再通闭塞的血管,因而溶栓是关键,溶栓越早疗效就越好。

2.2溶栓治疗主要有静脉滴注和局部动脉内灌注两种途径。①静脉滴注:用溶栓剂静脉滴注的方法治疗脑梗塞。②局部动脉内灌注:就是将特制的导管经股动脉插入后放至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基底动脉或其主要分支,使灌入的溶栓剂直接与血栓接触。动脉内溶栓需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设备及动脉放射技术人员,花费较高,但临床治疗更有效果,有效地降低了致残率。

3动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3.1心理护理

急性脑梗塞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发病突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感觉障碍,日常生活方式改变,常导致心理障碍,产生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4]。护士在平常的治疗工作中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注意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通过自身努力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术前要耐心细致的对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溶栓治疗的目的、方法、效果,可以通过结合已有病例的成功范例,让患者建立充足的信心。术后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3.2术前护理

3.2.1立即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1)树立急救意识,迅速准备好相关的器材如导管、导丝、穿刺设备、造影剂、心电监护仪、急救药品等;检查相关器材是否完备、正常,并调试好仪器的报警范围(2)建立输液通道,确保甘露醇的滴注(3)心电监护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等。

3.2.2术中护理配合:(1)协助医生取出导管、导丝等器材,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擦拭好;(2)重视巡视,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对于病人刚进手术室会出现紧张、恐惧心理,护士要及时安慰病人的波动情绪,使其情绪迅速恢复平稳,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或给予镇静剂使其安静;(3)血压的监测至关重要,急性脑梗塞患者70%均有高血压。降压时要平稳降压,避免过快,血压水平一般维持在18.7~21.3kpa/10.0~12.0kpa较为适宜。血压较低者需在严密监视下缓慢升压;(5)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3.3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病人临床体征变化。若临床体征减轻或消失说明溶栓有效,若临床体征加重或减轻后再次出现,意识由清醒转向昏迷说明病情恶化,需要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4早期指导

脑梗塞的恢复治疗和预防再发需长期行.通过医生和护士的配合工作[5]。我们力求做到让大程度地保护病人的健康。随着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趋于年轻化,以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疾病之一,其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脉溶栓是一种见效快,患者痛苦少,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方法。此方法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还需有专业训练的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和严谨的观察护理技术。

参考文献

[1]郭新病人或家属对该病的基本过程,饮食,药物和功能锻炼的作用等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以利最平,杨瑞民,李奋保.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的护理配合[J]2007,20(6):571-573

[2]彭慧萍,李秀文.急性脑梗塞的动脉溶栓治疗及护理措施[J].健康必读杂志,2013,3:160

[3]吴晓萍.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2):1142-1143

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篇10

【摘要】30例疗效分析。从临床上检测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发病4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同时将26例相似脑梗塞以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疗后较疗前有所延长。结论:在脑梗塞早期给予抗凝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脑梗塞复方丹参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素。低分子肝素钙是从普通肝素通过酶学或化学降解产生。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钙引起出血的危险性小而抗凝效果更好或相似,所以广泛用于治疗脑梗塞。我院自2007年3月开展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塞研究,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Ct证实。(2)发病小于48小时,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栓塞。(3)Ct排除脑出血或出血性脑梗死。(4)无严重全身性疾病。(5)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符合以上条件的病例子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范围52~78岁,对照组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范围55~79岁。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醣酐,复方丹参针等静滴,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壁皮下注射,Q12h,连用10天,其他治疗同对照组。

1.3疗效评定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标准[2],于治疗前、治疗后10天,21天各记录一次。疗效评定标准:(1)基本痊愈:nDS减少91~100%;(2)显著进步:nDS减少46~90%;(3)进步:nDS减少18~45%;(4)无变化:nDS减少或增加17%以内;(5)恶化:nDS增国17%以上;(6)死亡。1.4实验室检查,于治疗前后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

2结果

2.1治疗前后nDS评分两组病人治疗前后10天和21天评分见表1,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均为p<0.05,但治疗后患者nDS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15例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2例无效,总有效率93%,对照组4例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进步7例,无变化6例,恶性化3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6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2实验室检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延长(p<0.05)其他各项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治疗组有4例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期间在皮下出现轻度瘀斑,经局部热敷5d后基本吸收,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急性脑梗塞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大多因脑部动脉系统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局部脑组织坏死,梗死坏死灶先在缺血区中心区形成,周围则形成缺血不完全半暗带,如治疗不当,病灶由小变大,症状由轻变重,有时发展到顶峰需数天时间,我们选择病程在48小时内患者,其缺血灶尚在发展变化,此时抗血栓治疗,对梗死灶已失去治疗机会,但对周围缺血区还有较好疗效,抗血栓治疗可能由于通过限制栓子向缺血半暗带扩展和维持这个区域血液而减少梗死量。在急性脑梗塞中,许多学者认为溶栓治疗是首选措施,但由于其严格的治疗时间窗,局限的适应症及并发症等副作用,使许多患者在就医时已失去溶栓治疗时机。低分子肝素钙是从普通肝素经化学或酶促解聚后分解成一些由较短的多糖链构成的,分子量在4000~6500u之间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Xa作用和较弱的抗Ⅱa作用,从而起到抗凝作用,限制脑梗塞发展,阻止临床症状进一步恶化,抢救部分脑组织并恢复其功能。本组资料显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发病48小时以内的脑梗塞是有效的,起效快,疗效好,且不增加出血的危险性,是佐治急性脑梗塞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