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8:14

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篇1

【关键词】文案调查;物流行业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行业的发展成为了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成功破除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行业。因此针对物流行业的相关研究日益突显出其重要意义。在针对物流行业调查研究的各种方法中,以文案调查法进行物流管理的研究是一条非常奏效的渠道。通过文案调查法分析我国物流企业及市场,内部和外部现有的动态、静态资料,尤其是从动态角度搜集各种反映变化的历史和现实资料,对于系统的研究我国物流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案调查法的基本理论

文案调查法又称资料查阅寻找法、间接调查法、资料分析法或室内研究法。是一种通过调查、分析、研究调查对象内延与外延相关资料的见解调查方法。从文案调查法的基本要求看,物流管理研究使用文案调查法的核心在于:

1.广泛性:“对现有资料进行广泛的搜集,搜集必须周详,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方式大量搜集我国物流管理行业各方面有价值的资料。”一般说来,既要有宏观资料,又要有微观资料;既要有历史资料,又要有现实资料;既要有综合资料,又要有典型资料。只有广泛的搜集我国物流行业相关信息,才能全面的认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与现状,从而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机遇。

2.针对性:在对材料进行整理、筛选和摘录过程中,要重视收集与整理那些紧密联系物流行业的资料。这一过程必须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从专业的角度对收集来的物流行业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类,去除无用信息以及从冗杂的数据中,萃取出有用的信息与数据,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好准备。

3.时效性: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以及时效性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的价值。因此通过文案调查法研究物流行业发展,必须考量收集资料所耗费的时间以及收集到的信息有效性、时效性,看其是否能保证物流行业调查研究的需要。

4.连续性:要注意所收集的物流资料在时间上是否具有连续性。连续性的物流行业资料有利于动态比较,有利于研究物流行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掌握物流行业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具有连续性的资料,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物流行业多年来的发展变化,通过分析连续性资料,我们才能分析、研究出一条适用于中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模式。

二、物流行业研究中采用文案调查法的优势

文案调查法是动态的,活跃在社会调查方法中。从文案调查法的特点来看,在物流行业研究过程中,采用文案调查法的优势有:

1、文案调查可以发现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重要参考。根据调查的实践经验,文案调查常被作为调查的首选方式。文献调查是实地调查的前期准备和基础,实地调查是文献调查的现实检验与考量。因此,文案调查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文案调查可用于经常性的物流行业调查。实地调查更费时费力,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同时由于涉及物流公司内部的相关机密信息,常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而采用文案调查,则乐意使调查人员提前进行精心的策划,使调查具有较强的机动灵活性,能随时根据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调查信息。研究物流行业的发展与未来,并不是通过几次有针对性的调查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文案调查的经常性对于物流行业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文案调查不受时空限制。从时间上看,文案调查不仅可以掌握物流行业现实资料,还可获得实地查所无法取得的历史资料。从空间上看,文案调查既能对物流行业公司内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还可掌握大量的有关物流行业外部环境方面的资料。尤其对因地域不同,条件各异,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以及应对办法,采用文案调查可以解决大量的资金与时间问题,为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供保障。不受时空限制,正式文案调查法相对于其他调查方法最突出的优势,这一优势将充分为物流行业研究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4、证实各种调查假设。文案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可用来证实各种调查假设,即可通过对以往类似调查资料的研究来指导实地调查的设计。在研究物流行业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查假设以及假设构想,同时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资料来证实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而文案调查在证实调查假设方面的巨大优势,让我们不可避免的要采用文案调查这种形式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帮助。

三、物流行业研究应用文案调查法的局限性

1、历史资料对于新变化反映不够及时--文案调查依据的主要是历史资料,其中过时资料比较多,现实中正在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地反映。而在针对物流行业研究过程中,文案调查法的这一缺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理行业研究的准确性以及时效性。

2、所搜集资料与调查目的往往不相吻合,解决问题不能完全适用,收集资料时易有遗漏。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物流企业往往由于商业机密问题,导致文案调查往往无法获取企业内部的真实信息与数据,难以了解到企业相关的详实信息。文案调查的这个缺点,影响了其应用于研究物流行业发展时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3、对调查人员水平要求比较高--文案调查要求调查人员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较深的专业技能,否则在工作中将力不从心。此外,文案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精准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由专业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采用是否科学的方法。文案调查的这个缺点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文案调查时,必须采用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员,提高收集文案的准确度,同时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收集整理的文案进行加工与总结,尽量减少推算与估计的使用频率。

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文案调查法对于研究物流行业的优势以及局限性。采用文案调查法可以增加物流研究者在物流领域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极大的增强研究工作者的自豪感、自信心,激发进行物流研究的活力与激情。我们在使用文案调查的过程中,应该正视文案调查的优缺点,辩证的在研究物流行业过程中使用文案调查,从而为整个物流行业的研究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立宏.市场调查实务教程(六)文案调查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J].北京统计,1999(6):36-45.

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篇2

关键词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andthinkingonVocationalteachingmethodsReform

undertheConceptof"Basedontheworkprocess"

astheexampleofpublicationsmarketResearchandanalysis

ZHoUCaimin

(Hu'nanmassmedia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Changsha,Hu'nan410100)

abstractCurrentlyinChina,highvocationaleducationreformanddevelopmenthasenteredanewstage,underconceptof"basedonworkprocess"coursesreform,highvocationalcollegeactiveandenterprisecommunication,commoncooperationdevelopmentcourses,undertechnologyareaandprofessionalpostsofservedrequirements,referencerelatedofprofessionalqualificationstandard,reformcoursessystemandteachingcontent,whileinteachingmethodandmeansforimprovementatthesametime,integrate"practice,learning,teaching"inone,thisarticletakesthe"publicationmarketsurveyandanalysis"course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forexample,conductedapreliminarythoughtandinquiryontheteachingmethods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

Keywords"publicationsmarketResearchandanalysis";basedontheworkprocess;teachingmethods

作为职教课程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过程”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已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实际上是想让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精心整体化感悟和反思,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其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收到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学方法也应依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进行改进。

1根据高职教学宗旨,更新教学理念

高职教学旨在培养“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任何一方面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不得偏离,教学方法也同样如此。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是进行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首要的是更新教学理念。

第一,“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要与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相关联,学习知识,获得实践技能并会运用这些技能,发展自己的通用能力。第二,“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应该以能力为本位,强调能力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去寻找得到结果的途径,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结果,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第三,“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以发展为目标,不仅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可持续性终身发展。

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是高职院校出版与发行专业的一门专业必须课程,是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出版与发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以出版物市场调查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与出版发行企业共同开发设计的。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正是依据以上理念,教、学、做相结合,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考、动手的综合职业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等具体情况实施教学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课程,其教学方法是将知识融入工作过程,使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开展能反映出出版物市场调查全过程,展现工作对象、工作主体、工作方法、组织方式与工作要求等实际状态运作,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2.1项目教学法

“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项目教学法,是教师将项目以需要完成的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进行,通过直接的了解观察与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这些项目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工作项目,是仿真或者真实的工作流程,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安排工作的机会,通过小组或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

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这门课程设计了出版发行企业市场环境的调查、书店的商圈调查、出版选题调查、图书阅读和购买情况的调查、读者调查、书报刊零售店调查、书报刊宣传与推广调查等小项目,将学生组建为每组4~8人的项目团队,每个项目团队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项目对应的具体工作任务,最终合作完成整个项目。实训项目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形成具备内在逻辑关系的实训体系,项目操作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边学边做,逐步提高。

2.2任务驱动教学法

“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任务驱动法,是教师设置一个个任务,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任务同样是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是企业实际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务的体现。

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出版物市场调查工作的工作流程设计:明确出版物市场的调查目标――制定出版物市场调查方案――选择出版物市场调查的方法――设计科学合理的出版物市场调查问卷或提纲――收集所需出版物市场信息资料――整理分析出版物市场调查资料――撰写出版物市场调查报告。这个工作流程实际上就是七大任务,每项任务之下又包含有诸多小任务。例如制定读者调查方案、设计读者调查问卷、选择读者调查的方法等,围绕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问题、难题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

2.3头脑风暴法

“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头脑风暴法,是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环节或工作任务、工作对象等工作要素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应用所学知识,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设计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中“图书阅读和购买情况调查”的任务时,针对出版物读者图书阅读的偏好、方式等,图书阅读能反映的出版物读者、图书阅读者与图书购买者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就可以设置不同的讨论主题,要求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创造性思想的过程中。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进行讨论或提出批评。各抒己见,大胆分析,所有意见均放在最后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最终找到解决方案。

2.4案例分析法

“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案例分析是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根据工作实际所需选取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价值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分析、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然后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类,对学生的案例进行评价与总结,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不是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提升。例如:上海《新闻报》为了了解自己报纸的读者情况,提高报纸发行量,就曾在1997年委托神州调查公司做过一次市场调查。此次调查是一个很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此案例的分析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认识问题、深入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以及用清晰的思路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书本知识是理想化了的原则,解决问题必须联系实际,需要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智慧,死搬书本是行不通的。

2.5情景模拟法

“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情景模拟法,是为了使学生在接受技能训练或者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能够置身于未来从事职业的社会系统之中,扮演某种角色,可以把繁杂的文字叙述、规定、要求等融入模拟训练中,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感悟未来职业岗位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中就会模拟出版物市场调查现场,根据出版物市场调查所需要的角色,让学生扮演出版物市场调查中的项目经理、督导员、访问员、被调查对象等等,模拟这些场景中与实际相同的功能、部门及工作过程。活动是模拟的,实际上是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在此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一般来说模拟教学应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来安排。

3实施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从实际出发。就高职教育而言,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教学实际之间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和教师素质进行优化整合、合理改造。我们所实施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化了的教学方法,这不是要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如传统教学方法的讲授法,有其千百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华,应该取其精华,加以继承和创新。

第二,应注意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的关系。高职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但在教学实际中,学生的这种主体作用被放大了,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能够有大量的机会参与项目操作、参与案例分析、参与问题讨论等等,能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但是教师应有的作用却没有发挥出来,比如教师怎样引导、怎样激励、怎样评价、怎样总结等等,这些重要的环节发挥的关键作用决定整个方法是否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带来了教学的诸多不确定性,如何应对这些不确定性,灵活处理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体现的一个方面。

第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模(下转第57页)(上接第14页)式下,高职教学由于教学主体的多样性、课程类型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复杂性以及学生实际的多样性,决定了高职教学方法较之普通高校而言,更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受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教学方法改革因为受制于各种因素和条件,这就需要对实施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考虑所受的制约和所需要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课题项目:本文是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是102705a05-6

参考文献

[1]李全文.高职教育方法研究及案例选编[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

[3]高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马树超,郭杨.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篇3

我认为,在审判实践中,有三大类证据最容易出现非法证据的现象,那就是物证、书证,鉴定结论和被告人供述。

物证、书证作为七种证据之首,在某种意义可以说是不说话的证人,特别是原始物证、书证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其证明作用不言而喻。www.133229.Com因此,在实践中,无论是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都会对物证、书证予以高度重视。但是,在实践中,一些司法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又往往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使得本来具有极强证明力的物证、书证成为非法证据而被排除在证明体系之外。《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自第210条至223第对公安机关扣押物证、书证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不按照这些规定去做,就有可能使得公安机关提取的物证、书证丧失了合法性。因此,我们在审查物证、书证时,首先不在其关联性、客观性,当然关联性、客观性很重要。根据“规定一”第6条的规定,我们首先要审查的是物证、书证的合法性问题。第一,必须认真审查物证、书证的来源。在实践中,一些侦查人员往往会向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移送一些物证、书证。但是,有时往往忽视用提取笔录、扣押笔录、搜查笔录等形式说明这些物证、书证的来源,对物证、书证提取情况缺乏清楚的记载,导致物证、书证的来源不清。在我们看来,查清物证、书证的来源,有助于判断物证、书证的真实性。当控方将一把刀呈上法庭进行质证,证明此刀是某案的凶器时,如果我们不认真审查此物证的来源,也就无法查明凶器的真实性问题。1995年8月发生在云南省富源县凉水井“陈金昌等抢劫杀人案”在真凶出现后,证明是一起冤案,其中,陈金昌一审被判死刑。案中被告人姚泽坤在刑讯逼供之下,供出他在作案后将“凶器”——一把锤子放在他姐姐家中。公安人员即找到姚泽坤的姐姐姚美莲家,反复搜查没有发现姚泽坤供述所谓的铁锤。公安人员询问姚美莲无果后,认为姚美莲不老实,将姚美莲拉到烈日下,勒令跪在稀泥里,威胁如果不交出锤子就永远跪在那里。姚美莲被逼无奈,只好提出到邻居家借一把行不行。公安人员表示可以。于是,姚美莲在邻居家借了一把铁锤交给公安人员。公安人员将该铁锤作为物证移送检察机关提供给法庭。这把锤子竟然成为查实无误的铁证放在法庭上,成为重要的定案依据。这一物证虽然有提取笔录,但是在被告人翻供喊冤后,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均没有对物证的来源产生怀疑并对物证的来源进行复核,以致酿成冤案。其实只要检察人员、审判人员找到姚美莲对铁锤的来源进行复核,是不难发现问题的,毕竟这物证的来源是不清不白,可惜我们的检察人员、审判人员没有认真对待,错失纠正错误的良机,想必也是追悔莫及。第二,必须认真审查物证、书证收集程序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在收集物证、书证时,如果违反相应的程序,可能造成物证、书证成为瑕疵证据或者无效证据使得物证、书证的证明力受到影响或者无证明力。在下列情形下取得的证据我们就可以认为是有瑕疵的证据:1.收集调取的物证、书证,在勘验、检查笔录,搜查笔录,提取笔录,扣押清单上没有侦查人员、物品持有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物品特征、数量、质量、名称等注明不详的;2.收集调取物证照片、录像或者复制品,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未注明与原件核对无异,无复制时间、无被收集、调取人(单位)签名(盖章)的;3.物证照片、录像或者复制品,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没有制作人关于制作过程及原物、原件存放于何处的说明或者说明中无签名的;4.物证、书证的收集程序、方式存在其他瑕疵的。

对于死刑案件中,根据“规则二”第10条的规定,“物证、书证的取得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否则,该物证、书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如果物证、书证出现了“规定一”第9条第2款所规定的情形,其处理原则有三,一是“经勘验、检查、搜查提取、扣押的物证、书证,未附有勘验、检查笔录,搜查笔录,提取笔录,扣押清单,不能证明物证、书证来源的,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二是“物证、书证的收集程序、方式存在瑕疵,通过有关办案人员的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可以采用。”三是“对物证、书证的来源及收集过程有疑问,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该物证、书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就给我们对物证、书证的合法性审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处理非法物证、书证或者瑕疵物证、书证的基本原则。

在刑事诉讼中,对于提取的物证、书证以及其他事项,为了查明案情,解决案件中的某些专门问题,往往都会指派、聘请具有鉴定资格的人进行鉴定,所作出的结论就是鉴定结论。〔3〕鉴定结论是随着证据科学化的进程而得到发展的,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进一步地推进证据的科学化进程。〔4〕由于鉴定结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往往被司法人员誉为新的“证据之王”,鉴定结论也日益得到司法人员的重视。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鉴定结论毕竟也是由人作出来的,鉴定结论固然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因此是重要的证据;同时偶尔也可能成为危险的证据。也正因为鉴定结论是一种证据,所以鉴定结论的证明力最终是由法官来评价的。〔5〕而在司法实践中,恰恰普遍存在着司法人员对鉴定结论过分依赖,而疏于对鉴定结论审查判断的现象,这是很危险的。在笔者看来,对于鉴定结论的关联性、客观性问题的审查当然很重要,但是,由于司法人员受法医学、法医生物学、痕迹学、司法精神病学等知识的局限,要真正审查出其客观性问题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6〕因此,作为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对鉴定结论的审查首先应当突出对合法性的审查。而这恰是审判人员的强项,如果你对鉴定结论客观性存在的问题在审查中没有发现,可能得到人们的理解或者同情,但是如果在合法性审查方面出了问题,就不容易得到相应的理解和同情了。

那么,对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审查主要审查什么呢?笔者认为应当重点审查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当审查鉴定人员有没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应当回避的情形很多,比如与案件当事人有没有利害关系等,特别是如果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后,一般都会引起审判人员的注意。但是,有一种情形则往往被办案人员忽视,那就是侦查人员同时作鉴定人时。现在一些地方的公安刑侦技术人员被提拔为刑侦队的领导,他们往往既当侦查人员又当鉴定人,这种情形在我省高级法院审判的死刑案件中就发现过多起,我们一般认为这种鉴定结论不具有合法性,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将案件发回重审,要求侦查机关或者重新鉴定,或者重新侦查。第二,应当审查鉴定结论的形式要件。由于电脑科技引入日常办公活动,因此,鉴定结论报告书现在一般都是电脑打印的,而鉴定人往往忘记在报告书上签名并加盖鉴定技术章。这样在形式要件上就使得该鉴定结论成为无效证据。这样的情况在我省发生过无数次,其中有一个中级法院在一个月之内就因此被我省高级法院发回5件死刑案件。更有甚者,发生在我省的一起非死刑冤案中,在定案的证据当中,公安的法医学尸体检验报告书、物证生物学鉴定结论报告书就没有签名盖章,这种鉴定结论实质上是无效证据。但是我们的检察人员就凭着这样的证据起诉,审判人员就凭着这样的证据判案。这起冤案的发生当然有许多主客观原因,但是,就凭着这样的让诸如此类的无效证据走完诉讼程序,就应当追究司法人员的责任,一点都不冤枉他们。对于这种情形,一般而言,审判人员可以提请检察人员补充解决,或者审判人员找鉴定人解决。〔7〕第三,应当审查鉴定的程序、方法、分析过程是否符合本专业的检验鉴定规程和技术方法要求。笔者还是书记员的时候,曾经和一位审判人员办案,当时只有血型鉴定,鉴定结论是刀子上有a型血痕,与被害人血型相同,认定该刀子为凶器。但是该审判人员在二审时就发现,该鉴定的程序、方法、分析过程不符合该专业的检验鉴定规程和技术方法要求,因为没有做联苯胺试验,而做人血血型鉴定的第一步就是要做联苯胺试验,确定该血痕是不是人血。后来经过重新鉴定发现,联苯胺试验呈阴性,该刀上的血不是人血,将该物证排除在定案的依据当外。第四,应当审查检材的来源、取得、保管、送检是否符合法律及有关规定,与相关提取笔录、扣押物品清单等记载的内容是否相符,检材是否充足、可靠。这个问题也是经常被司法人员忽视的,往往有鉴定,但是检材的来源不清。检验一把刀,刀上有被害人的血迹,但是这把刀检材的来源、取得、保管、送检情况如何不清。这当然与上面说的物证收集中存在的问题有关,但是也是司法人员在审查鉴定结论时所必须注意审查的问题。

“规定一”第24条明确规定了,在死刑案件中,下列情形的鉴定结论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是无效证据:1.鉴定机构不具备法定的资格和条件,或者鉴定事项超出本鉴定机构项目范围或者鉴定能力的;2.鉴定人不具备法定的资格和条件、鉴定人不具有相关专业技术或者职称、鉴定人违反回避规定的;3.鉴定程序、方法有错误的;4.鉴定意见与证明对象没有关联的;5.鉴定对象与送检材料、样本不一致的;6.送检材料、样本来源不明或者确实被污染且不具备鉴定条件的;7.违反有关鉴定特定标准的;8.鉴定文书缺少签名、盖章的;9.其他违反有关规定的情形。这些情形也都是司法人员在审查案件时特别应当注意审查的。司法人员在审查死刑案件时,如果对于鉴定结论有疑问的,应当依法通知鉴定人出庭作证或者由其出具相关说明,也可以依法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被告人供述是对犯罪最直接的证明,在传统理念中被称作“证据之王”。正是由于被告人供述的这种价值,一方面,侦查机关非常重视获取被告人的口供,有时甚至不惜刑讯逼供。事实多次证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刑事错案,多与刑讯逼供直接相关,刑讯逼供不一定导致冤案,但是冤案后面一定有刑讯逼供。〔8〕因此,司法人员,特别是审判人员,对被告人的庭前供述的合法性审查至关重要。

“规定二”在程序上解决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基本规则,明确了法院对非法言词证据进行调查的责任;明确了启动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的初步责任;明确了应当由控方对被告人庭前供述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和相应的证明标准;明确了讯问人员出庭作证的情形。这些程序性的规定,对被告人庭前供述合法性审查有了程序性保证。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些程序性规定并不能保证就一定能审查出案件是否存在对被告人有刑讯逼供的问题。事实也多次证明,如果存在有刑讯逼供,在法庭上是不可能调查出来的。试想,查明侦查人员有刑讯逼供,是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事情,怎么可能在法庭上通过某种判决形式认定侦查人员有刑讯逼供。以往对刑讯逼供案件的查处,往往就是两种情形可以被查出来,一是犯罪嫌疑人在审讯时被刑讯逼供致重伤或者死亡;二是冤件被发现时,如佘祥林案、赵作海案,无不是冤案事实已经发生后才查出来有刑讯逼供的。因此,笔者认为,只要审判人员高度怀疑公安侦查人员存在刑讯逼供时,或者说刑讯逼供不能排除时,就可以考虑该庭前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对于刑讯逼供问题的调查,往往不能在法庭上解决。笔者审理了好几起死刑(包括死缓)案件,由于发现刑讯逼供不能被排除而致被告人重获自由的案件,这些案件对是否有刑讯逼供的问题就是采取庭外调查发现的。笔者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方面去审查:第一,必要时调取被告人进出看守所的健康检查记录、笔录,此法屡试不爽。因为各级看守所对关押在其中的人犯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被关押在看守所的人犯出现非正常死亡是会被追责的。因此,看守所的工作人员,对于侦查人员送押的人犯都会认真检查其身体状况。笔者审理的湖南东安王某某案时,被告人口称被刑讯逼供,并称看守所狱医有记录,本人即调取被告人关入看守所时的身体健康检查记录,发现记录本上记载被告人在入监时,遍体鳞伤,人犯吃了近一个多月的云南白药才伤愈。而笔者在审查时没有发现有证据证明王某某被抓前是受过伤。此外,还有同监人犯证明王某某入监时一身的伤。最后在我们调查侦查人员时,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打还是打了,只是出于“义愤”。据此,刑讯逼供不能排除,王某某的有罪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又没有其他直接证据证明王某某犯罪,王某某后被释放。〔9〕笔者在办理死刑案件通过这样调取看守所狱医日志查证刑讯逼供不能排除的情形就有3件。最高法院证据规则出台前在全国进行过调研,在最高法院召开的相关座谈会上笔者曾经就提出过从这一方面查证。从“规则一”第28条第(4)项的规定来看,是采纳了笔者这一建议的。第二,应当认真审查审讯的时间、地点,从中发现刑讯逼供的线索。一个人的生理周期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因此,以让犯罪嫌疑人长时间得不到休息的手段而逼取有罪供述的情形时有发生。为此,当被告人提出审讯人员在庭前审讯时,有长时间连续审讯,不让休息的辩解时,我们应当注意审查审讯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审讯的时间长短,而这只需要查证看守所在提押票上的签字时间或者审讯笔录上的记录的时间就可以查明。对于连续审讯时间超过12小时的情形就要引起审判人员的高度重视,对在此情况下作的有罪供述的合法性表示怀疑。当被告人提出有提外审进行刑讯逼供时,审判人员在审查时就要查明庭前审讯是否存在提外审的情形。凡发现提外审的,就应当引起审判人员的高度重视,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除因侦查工作需要,提人犯出所辨认罪犯、罪证或者起赃的和开庭审判之外,是不得提外审的。笔者曾经审理过1件死刑案件,发现被告人一被提外审就作有罪供述,一回看守所就作无罪辩解,引起笔者对庭前审讯得到的有罪供述高度怀疑,加之作案时间存在疑问、其他物证不能直接指向被告人,最终经过几个回合,被告人被无罪释放。当被告人称庭前供述是刑讯逼供的辩解时,如果经审判人员审查发现该供述是在看守所内取得的话,根据现在看守所的设施情况,我们可以认定该辩解不能成。因为,现在大多数看守所的设施已经将犯罪嫌疑人与审讯人员进行了物理隔离,审讯人员根本无法触及到被审讯人员对死刑案件的审判事关当事人生命,不能不慎之又慎。作为司法实务人员,我们应当抱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认真审查判断死刑案件证据,做到万无一失。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层面上、从理念层面上、从操作层面上对死刑案件证据真正做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死刑案件上不发生冤案。

【注释】

〔1〕南英:《大力夯实刑事案件审理的证据基础》,载2010年6月30日《人民法院报》。

〔2〕《人民法院报记者》王银胜:《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最高人民法院等五部门就两个《规定》答记者问》,载2010年5月31日《人民法院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是鉴定结论,在“规定一”中却称为“鉴定意见”,不知为什么?笔者在此还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称谓。

〔4〕[日]松尾浩也著,张凌译、金光旭校:《日本刑事诉讼法(下卷)》(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8~109页。

〔5〕同注[4],第95页。

〔6〕当然也有一些审判经验丰富并且十分精明的审判人员在审查案件时发现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存在问题并提出重新鉴定而推翻原鉴定结论的案例。笔者曾就此写过四篇被称为《洗冤新录》的文章分别刊登在《湖南法医通讯》(1993年第1期、第2期,1994年第2期)和《法庭科学杂志》(1996年第1期)上。

〔7〕那5件发回中院重审的案件,其实高院不是不能解决,但是,有1件案件在一审开庭时,辩护人当庭提出质疑,认为此证据是无效证据时,检察人员居然说“我们这里就是这样的习惯。”此话被书记员记录在案,一审审判人员对此不予评论。为了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我省高级法院对发生同样问题的5件案件一起发回重审,并写出司法建议,这是199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不久发生的事。这样的情形直到2007年还有地区发生过。

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篇4

abstract:onlyfindingouttherealreasonforfire,canwedealtwiththepersonwhohasresponsiblefortheaccidentaccordingtolawandoffsetlossofaccidentafterfire.But,howtocollectevidencetoascertainthefireisanarduousproblemtofireworkers.Combinedwithownmanyyears'workexperience,theauthoranalyzedrelatedproblemsofcollectingevidenceininvestigatingfireaccident,andputforwardsownviewonhowtocollectevidencesoastoprovidediscussiononcolleagues.

关键词:消防火灾;调查;火灾证据

Keywords:fire;survey;fireevidence

中图分类号:X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324-01

0引言

提起火灾,人们脑海中容易浮现出消防战士奋力扑火的画面,以及房屋被烧成废墟漆黑一片的场景。人们很少关心这些事情:怎样核实火灾的起因?火灾的损失应该由谁来赔偿?由于现场已被破坏,要真实地查明火灾原因,还原火灾发生前的情形,以核实受损物品价值绝非易事。而要做到这些,需要消防官兵在火势被控制后第一时间走进火灾废墟、寻访目击证人,从中查出火灾原因,这项工作就是消防工作中最艰苦、最细致、最复杂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1火灾证据的分类和特征

火灾案件依据导致的危害程度有行政案件以及刑事案件两种。一般,按照证明力的标准可将火灾案件的证据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可以单独、直接地无需推理或借助其他条件证明火灾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大多是言词证据。间接证据不能独自证明火灾案件主要事实,它只能证明案件的某些情节,不得不通过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在诸多侧面分别来证明火灾案件的情节。

在收集时,若使这些证据在证明火灾事实时有效力,则其要具备合法性、关联性与客观性三个基础属性。

1.1证据的客观性发生火灾,必定在客观外界会有各种痕迹及映象。比如火灾报警人,起火的方位、火灾发生发展状况等反映客观情况的情形就是我们要收集的证据。之中也包含提取、鉴定痕迹等,调查人员以此揭示出火灾事故的真相并且查处火灾事故的责任。

1.2证据的关联性证据是客观事实,同火灾有内在联系。易言之,一定要查明火灾起因、分析火灾造成的损失以及了解火灾性质、明确灾害成因有直接与间接联系的客观事实。同时我们再收集证据时,一定要对调查并了解到众多客观事实进行仔细甄别,同火灾事故无关的客观事实不可以作为证据。

1.3证据的合法性证据作为定案的依据,一定要同法律的要求相一致。证据一定要通过公安消防机构调查人员进行依法收集和认定。这样才能够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才具有法律效能。

2火灾证据收集的基本范围

①以起火时间、起火方式、起火点、引火源、起火物等要素为中心,收集有关证据,认定起火原因。②以火灾中的直接财产(设备财产、房屋建筑等)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火灾施救、清理火场等);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伤亡人员的医疗、丧葬、抚恤等)为中心,收集证据,对火灾直接经济损失进行统计。③以火灾报警、人员疏散与初起火灾扑救情况;火灾损失、蔓延情况;和火灾损失、蔓延扩大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与消防技术标准及消防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事实为中心,收集相关证据,对灾害成因进行分析,为关系到违反法律法规的刑事责任追究与行政处罚提供依据。

3火灾证据收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步骤

3.1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

3.1.1及时主动火灾现场情况比较明确也比较固定,但火灾现场很容易被破坏,而收集证据的时间性特别短,对大量火灾事故调查实践进行总结可知,火灾发生后的72小时内是最佳的火灾调查时区,是否能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与火灾是否能查清有直接关系。

3.1.2全面客观对于有关火灾事实的证据调查人员要做全面收集,以证明火灾事实的所有要素。

3.1.3深入细致为扩大线索,调查人员收集证据时到第一线去对那些不易被发现或特征不易被判断的证据予以收集、研究和分析。

3.1.4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在收集证据时,调查人员要对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以充分利用。如电镜扫描放火嫌疑人的毛发、指甲抽样;提取附着在玻璃、墙壁的烟尘,并通过色谱、质谱分析仪器对其阻燃剂成分进行分析等。

3.2收集证据的方法步骤证据的收集方向与范围基于的是案情假设。火灾调查人员至火灾现场后,按照了解到的基本案情以及证据提出案情假设,进而以勘验检查、询问、调取、模拟实验等方法进行收集证据的活动。

4火灾调查的证据证明方法

调查人员直接或间接取得了火灾中的证据。这些能够独立对案件予以证明的某一事实的一个或多个证据,形成了证据环,大小不一的证据一环接一环,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即证据链。证据链能否形成火灾事故认定的是否准确密切相关。

所以调查人员应该要掌握综合分析证据,进而组合证据链的方法。主要的方法有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相互印证法与综合分析法,实际工作中,较常用的是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是调查人员在采用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等证明方法的基础上,全面综合分析及判断证据调查的全部证据及火灾事实的每个情节,最终认定火灾事实的方法。

如一案例:某地临街一销售二手旧空调机的商铺发生火灾,死亡一人。调查人员根据发现人的指认及火灾蔓延痕迹,很快就认定了起火点,并在起火部位提取到二根带铜线的插脚,插脚经鉴定有电热熔痕。

若认定此起火原因是“插脚与插座接触松动拉弧,引燃周围可燃物并蔓延成灾”。证据链最少要包含:一是起火点处有插座的证据;二是火灾发生时有用电器在使用的证据;三是起火点有能够被电弧引燃的可燃物的证据。则调查人员要综合收集①言词证据(询问、讯问笔录等)②物证(烧毁物品残留物等)③视听资料(视频监控等)④专业机构的检查、鉴定报告(火灾物证、尸检报告等),以此对上述的证据链要点做全面分析、印证。

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篇5

【关键词】食物中毒;调查处置;三亚市

【中图分类号】R15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0075-02

为了进一步做好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置工作,不断提高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置水平,现对三亚市近年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及调查处置中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以后食物中毒调查与处置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1 调查处置常见问题

1.1食物中毒报告不及时: 报告不及时的原因: (1)接诊医疗单位未履行法定报告义务; (2)消费者缺乏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不知道报告或是想通过私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在私下协商不成的情况下才举报; (3)经营者为了维护自身信誉往往也愿意私了而不报告; (4)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对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法定报告单位不履行报告义务并无严格的处罚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也仅对“发

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规定了报告程序和法律责任。

1.2病例定义难于确定: 在《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中,对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作了明确规定[1],而未明确食物中毒患者的诊断标准, 再加上患者不能提供客观数据,夸大病情,虚报腹泻次数等,最终导致中毒人数难于确定。

1.3调查对象不全面: 在食物中毒的调查中,没有按照流行病学的方法(病例-对照调查)进行调查,有的调查人员仅调查病人进餐情况,不调查同餐进行食未发病者的情况,缺乏足够的样本数量。

1.4个案调查资料不全面: 在收集个案资料和填写个案调查表时,往往只重视病人怀疑的中毒餐次的食谱调查,而忽视中毒前72h的食谱和中毒症状、体症的具体情况,有时还不注意收集病人的临床检查、治疗及效果等相关资料。

1.5调查取证过程中存在问题: (1)治疗单位取证:当疾控工作人员赶赴患者救治单位调查采样时,患者多已用药,呕吐物、排泄物的采样已失去意义,检验结果不能准确为定案提供依据;(2)案发单位取证:案发单位没有保护好现场,尤其是没有留样或剩余食物已销毁,导致无法采样或采样阳性率大大降低,失去意义;(3)患者取证:近年来食物中毒多发生于家庭聚餐,在调查中,经常发现有患者在家中自行服药现象较多,接报后采样已失去意义[2]。

1.6样品收集不全,中毒病因难以确定: 食物中毒病因由多种因素组成,因此,采集的样品也应由多种成分组成。包括:中毒食品、可疑中毒食品,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血液等,中毒场所被污染的工用容器、环境的涂抹样,留样食品、剩余食品及原料,食品操作人员肛拭子等有关样品。

1.7实验室检测手段落后: 由于实验室检测技术、设备滞后,多起食物中毒无法取得实验室诊断数据,再加上没有取得充实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无法定案。

综合以上几点原因,即使在病人的吐泻物中检出致病菌,有时也很难确定为该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这就给确定中毒病因及确认中毒餐次、肇事单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3]

2 建议

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篇6

依法规范推进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生规律,科学判断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系统评估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和防控效果,不断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控水平,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职责分工

(一)县畜牧水产局负责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制定和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全县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确定专人负责,设立县级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组,承担技术指导和现场调查,汇总全县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数据,开展分析评估,组织起草流行病学调查评估报告。配合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县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三)各乡镇、开发区要依据本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同时要做好辖区内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评估工作,定期报送流行病学调查信息。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我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纳入动物防疫和疫控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必要的时间、车辆和工作经费,保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协调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相关单位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2、协调指导,形成合力。县畜牧水产局积极协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提供畜牧业生产和检疫监管数据,保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顺利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保强化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有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评估工作。

3、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广泛宣传流行病学调查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采取请进来、派出去、办班讲课、以会代训、模拟演练等方式,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重点培训调查方法、技巧、信息报送等内容,切实提升乡镇、开发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队的整体能力和业务水平。

4、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县畜牧水产局按照本工作方案要求,建立健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评估和工作报告机制,系统、科学、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当地畜牧业养殖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际情况,具体细化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准确报送信息,定期开展分析评估,为动物疫情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5、善于总结分析,及时反馈信息。流行病学调查后,组织实施机构人员要认真总结分析,做好分析评估,积累资料,及时反馈有关调查信息和检测结果,交流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意见,指导被调查的养殖企业有效开展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

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10日前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半年度和年度动物流行病学总结与分析报告。

四、调查方式

依据不同调查目的和任务,设置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常规流行病学调查、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等调查方式。

(一)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1.紧急情况

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由县畜牧水产局及时上报上级兽医主管部门,并组织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会同市级流调专家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及时填报紧急疫情调查表。

1.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狂犬病;

1.2猪瘟、新城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1.3小反刍兽疫、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

1.4牛瘟、牛肺疫、马鼻疽等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的疫病再次发生;

1.5较短时间内出现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的疫病,或怀疑为新发病的。

2.目的任务

2.1界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提出控制措施建议,提高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2.2探寻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疫情发展规律,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评估控制措施效果,增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

3.工作程序

3.1各乡镇、开发区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快速赶赴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县畜牧水产局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赶赴现场开展全方位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上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2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按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的要求,详细、全面、准确收集相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3.3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和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3.4县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必要时,由市级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进行复核确认。

4.工作要求

4.1县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结论进行审核,审核意见作为重大动物疫情封锁与解除封锁的重要依据。

4.2疫情解除封锁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将流行病学调查表、现场调查评估报告及县级动物流行病学专家组的审核意见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3各乡镇、开发区要明确专人负责动物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填报工作,并建立系统档案封存。

(二)常规流行病学调查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各地畜禽饲养情况分病种设立流行病学调查点,定期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主要禽病,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主要家畜疫病,布病、结核病等主要共患病调查,并结合本地畜牧业生产、动物免疫、屠宰加工和畜禽流通情况,分析辖区内疫情发展趋势。

1.主要禽病调查

1.1调查目的。分析禽群主要疫病种类和经济损失,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等主要禽病感染发病情况,分析病毒遗传演化趋势,评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效果,提出防控措施与建议。

1.2调查范围。综合考虑家禽饲养数量与分布,选择在双墩、造甲等家禽(肉鸡)饲养集中乡镇,作为县级禽病调查地区,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等主要禽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1.3调查方式。选择2个乡镇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

1.4承担和参与单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开发区。分别于5月上旬和11月上旬根据需要开展一次调查,每次随机选择1个种禽场、1个商品代养禽场、2个行政村。在每个养禽场采集30只家禽的血清、拭子和羽髓样品,20份新鲜家禽粪便样品。在每个行政村选择5个以上的家禽散养户(家禽养殖数量少于100只)采集30只禽的血清、拭子和羽髓样品,20份新鲜家禽粪便样品。

2.猪疫病调查

2.1调查目的。掌握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等疫病流行动态、分析发病趋势,评估防控效果。

2.2调查范围:选择水湖、朱巷两个生猪养殖密集乡镇作为重点调查点。根据工作需要,必要时调整增加其他乡镇作为调查点。

2.3调查方式与时间。

⑴种猪场疫病流行动态调查。每季度开展1次种猪场疫病流行动态问卷调查,在部分种猪场采集血清样品,了解种猪场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疫病流行态势。

⑵猪群疫病监测。①临床健康猪群监测。选择1个屠宰场开展采样检测,采集15份组织样品(淋巴结、肺脏、脾脏等)5月、9月各实施一次。②发病猪群监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平时要收集、冷冻保存发病猪组织病料(每年不少于10份),分别于4月底、10月底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并同期报送猪群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3)配合市中心做好家畜疫苗临床应用效果调查。调查疫苗种类包括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经典毒株猪蓝耳病疫苗、猪瘟脾淋苗、猪瘟原代细胞苗、猪瘟传代细胞苗、亚洲i型-o型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o型口蹄疫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合成肽疫苗)。主要调查猪瘟脾淋苗中细胞苗掺加情况、其他细胞源活疫苗的支原体、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圆环病毒等外源微生物污染情况,以及招标疫苗的使用情况、副反应、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等。

3.布病与结核病调查

3.1目的:了解牛、羊和猪布病、牛结核病的感染和发病情况,分析流行特点和风险因素,指导“两病”防控。

3.2范围:双墩、造甲作为动物布病与结核病流行病学调点乡镇。每年选择2个奶牛场、1个羊场和5个散养户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必要时调整增加其他乡镇作为调查点。

3.3调查内容与方式: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根据各乡镇牲畜饲养情况,有重点地开展调查工作。调查指标包括:牛场与羊场能繁母畜的流产率与空怀率、母牛胎衣不下率、个体抗体监测阳性率与场群阳性率,结核病畜阳性检出率、病畜无害化处置情况、人间新病病例数。

严格按照农业部“两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每年春秋两季普遍开展牛布病与结核病检疫监测工作,评估我县“两病”致病因子,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3.4调查时间:5月至11月间。

3.5承担和参与单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开发区组织人员实施。

(三)专项流行病学调查

针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遇到的特定问题,启动专项调查研究,为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指导动物疫病防控与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1.养殖场环境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1.1目的:了解环境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开展分离菌株的耐药性研究;分析环境微生物与动物疫病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

1.2范围:我县选择规模养殖场、专业户各2个,定期采集畜禽饮用水、饲料、土壤和空气样品,进行相关致病微生物检测分析。

1.3时间要求:养殖场环境致病微生物采样检测工作,可与疫病调查工作同步开展。

1.4承担和参与单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开发区组织人员实施。

2.仔猪腹泻疫情专项流行病学调查

2.1调查目的:了解仔猪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分布、各乡镇所采取的防控措施及效果,分析主要致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2.2调查范围。相关乡镇,以水湖、朱巷为主。必要时调整增加其他乡镇作为调查点。

2.3调查内容和方式。采取养殖场免疫情况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调查:

2.3.12010年以来的疫情流行现状及特点;

2.3.2当地在疫情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及防控效果;

2.3.3采集样品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相关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开展主要致病原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3.4调查时间。2012年3月、12月各进行一次。期间如发生此类疫情,应及时开展现场调查。

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篇7

1.1纪检档案的定义

纪检档案,顾名思义,就是纪检监察机关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档案。它将纪检监察机关在工作中处理好的、具有保留价值或者对后续工作有借鉴意义的事件(如机关重要会议、检查审议活动、典型群众信访事件处理、执法、党务等等)进行真实的记录,并按照归档制度以及一定的整理方法进行集中的保管。

1.2纪检档案的分类

根据档案产生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纪检档案分为文书档案和案件档案。其中,文书档案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是一般性文件或者通用文件,如会议纪要、通知、通告、决定、命令等公文,它真实的反映了纪检监察机关的日常工作。纪检监察机关的文书档案的产生以及整理、保管方法,与其他机关的文书档案的管理方法没有太大的区别;案件档案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在进行纪检工作的过程中,产生于违纪案件(即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章党纪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进行组织或者党员检查、受理党员相关案件)中,有保留价值或有典型意义的案件资料。它主要包括审理、检查以及信访等方面的案件。它为纪检监察机关进行相关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处理模板,为一些案件的复审提供了前期材料,有助于党史的研究。

2纪检档案的特点

文书档案与案件档案属于不同类型的档案,故在分析纪检档案的特点时,将两者进行分开叙述。

2.1文书档案的特点具体表现

(1)拥有较强的政策性。文书档案一般为各类公文,其充分反映了与纪检监察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它是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日常活动的依据,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违背,具有一定的行政约束力。

(2)文书档案的传达信息的形式多样,但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时间要求。公文的撰写一般都有具体的写作要求,不同的公文其写作要求、模板都是不同的,同时,根据所需传达的内容以及紧要程度的不同,会选择相应的公文类型,故其具有针对性。并且,公文都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颁布的,其效果的发挥是有期限的,处理日常事务的公文实施期限短,关于国家政策法规的公文实施期限长。

(3)记录的历史性。这是文书档案最本质的特征。它通过具体的公文来形成机关以及特定人物的工作事迹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以及研究价值。

2.2案件档案的特点体现

(1)政治性强,这是由纪检机关的工作性质以及特点决定的。纪检机关主要从事全国的监察工作,对政府各部门以及公务员实施监督、检查,对违纪部门或者人员执行纪律,促使政府官员能够廉政守法,依法办事。案件档案充分反映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内容,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真实记录,所以,案件档案的政治性较强。

(2)较强的专业性。案件档案的专业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案件档案反映的是案件的处理过程,体现了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活动。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为:受理对官员违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同时,对官员的违纪行为进行调查、求证等;其次,案件档案记录了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案件的程序。处理案件的程序,一般先根据检举线索进行暗中调查取证,当确认该官员违纪行为属实时,就进行立案调查,之后通过调查报告来阐述官员的违纪行为。当官员违纪现象严重且对国家造成严重损失时,移交相关司法部门进行处理。在案件档案中,必须体现案件过程;最后,案件档案拥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3)保密性。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对于检举人以及控告人的资料进行保密。首先,纪检监察机关在调查取证时,大多数情况下,群众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注意对举报人资料的保密,很容易给举报人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必须严格保密检举人、控告人的资料,如姓名、住址等。其次,纪检监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其搜查的资料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资料都必须进行保密,防止内部泄密或者被调查官员的干扰等现象的发生,以保证案件的顺利进行。案件档案中涉及到检举人、控告人的资料以及案件的办理过程,所以案件档案有很强的保密性。

3纪检档案的整理方法

3.1科学分类

在选择分类方法时,必须根据本机关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档案的数量以及类型,需要注意的是分类方法一旦确定,就不能经常修改。机关档案的分类有年代~机构、年代~问题两种方法,但纪检监察机关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年代~问题这种方法。文书档案大多数情况下,是按照时间先后即年代进行分类的,并且,文书档案的数量多、内容杂、书写类型多样,其反映的问题几乎没有共同点,因此,文书档案一般不按照问题特征进行分类。年代~问题分类一般存在于案件档案中。

纪检监察机关的案件档案如果按照年代进行分类,可以从立案时间或者结束案件的时间进行分类。但是,在实际的办案过程中,由于现实的复杂性,可能会导致按照单一的年代划分案件档案是不可取的。如,同一个人因为不同问题进行调查时,可能会有多次的立案以及结束案件的时间;而且,对于同一个人的同一个案件,也会因这个人的多次申诉有多个立案与结束案件的时间。这就导致引入年代~问题分类方法,但这又会导致这样几种具体的分类方法:按照第一次办案时的立案时间进行归档;按照第一次办案的结束案件的进行归档;按照最后办理案件的结束案件的时间进行归档;最后一种办法是案件结束后,按照每一次案件的结束案件的时间进行分开归档。之前的三种归档方法都是将同一个人的案件材料统一整理到同一个年代,便于同一个人的资料的查找,但同时也会导致归档年代因同一人不同时间案件资料的插入而导致档案混乱,不利于档案的稳定性。最后一种方法,它按照每一次案件结束的时间进行归档,这最大程度保证了案件档案的年代稳定性,这便于与文书档案共同编排档案目录,有助于档案的后期管理。但是这就使得同一个人的案件资料分散在不同年代的档案里,不利于个人案件的查询,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些诸如人名索引条以及案件索引条等,来帮助工作人员的检索、查阅。

3.2进行特征组卷

目前,关于特征组卷有问题特征组卷与人物特征组卷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的选择,都必须以案件为单位进行组卷为前提。随后,需要根据案件档案的自身特征来选择组卷方式。就一个案件档案来说,其所具备的特征也不是仅仅只有问题或者人物特征,只是为了区分这些案件的需要,而着重按照其的某一特征或者某些特征的组合进行组卷。如一案多人多卷,在第二层次可以按照人物特征进行组卷。当一个案件涉及到多问题,而每一问题又涉及到许多人,这在组卷时,第二层次可以按照问题特征组卷,在第三层次可以选用人物特征进行组卷。

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篇8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8-0039-02

高血压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病,我国患病人数估计超过1亿,但在高血压人群中血压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1],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Complianceinpatientswithantihypertensivetherapy,Cpat)指患者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国内外研究结果均显示,Cpat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Cpat是有益的,面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要切实有效的在社区开展大规模的高血压随访干预,只有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拟定随访计划,督促提醒随访才能真实、有效的确保更多的高血压患者按时接受必要的健康干预,提高患者的Cpat,从而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上海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7年开始依托信息化平台为高血压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开展持续有效的健康干预等综合管理措施,现对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管理的部分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相关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简单抽样法抽取闵行区古美街道3个居委中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年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在每个居委会抽取700名患者,共计2100人。发放调查表2100份,回收1610份,应答率为73.70%。1610名调查对象中,男708人,女902人;平均年龄(67.4±6.2)岁,其中65岁以下占53.6%,65岁及以上46.4%;初中及以下占55.3%,离退休人员占77.4%,医疗费支付方式中医保支付占86.9%。

1.2方法

1.2.1一般情况调查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医药费支付方式等;2)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情况。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担任调查员进行面对面调查,并用标定过的水银柱式血压计以标准方法测量2次血压,将血压平均数作为患者的血压值。

1.2.2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Cpat)调查

采用morisky1等报道所推荐的Cpat调查表(表1),此表共4个问题。4个问题回答为“否”,即依从性良好,4个问题只要有1个及以上回答“是”,即为依从性不佳。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两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

2结果

2.1高血压Cpat评估结果

采用morisky推荐的Cpat调查表,4个答案均为“否”的994人,占患者总数61.7%,将其评定为依从性“佳”;2或3个答案为“否”者553人,占34.4%,可将其评定为依从性“中”;仅1个答案为“否”或答案均为“是”者63人,占3.9%,将其评定为依从性“差”(表2)。

2.2影响高血压服药依从性的因素

在影响高血压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中,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对自身疾病的关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而对抗血压药物的了解少、家属关心和参与不够是影响高血压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见表3。

3讨论

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防治是社区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治疗依从性“佳”的患者占总数的61.7%,明显高于morisky报道的43.0%和Shea[3]报道的43.2%的水平。

有文献报道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开展规范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是提高患者Cpat的关键[4]。通过社区医生定期随访、测量血压、指导非药物治疗、进行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和督导是提高患者高血压治疗依从性,提高高血压管理率和控制率的重要手段。

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开展规范的高血压社区管理,建立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高血压信息化管理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实现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流程确保患者定期接受监测和督导:1)为高血压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根据高血压三级管理要求拟定随访管理计划,定期提醒家庭医生随访,降低漏访率。2)随访期内患者门诊就诊(无论是否因高血压病就诊)信息系统会自动显示随访界面,督促医生在诊室完成监测和督导教育,所有内容均需记录在信息系统内。通过门诊医生参与患者的监测督导,对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及Cpat均具有积极的效应。3)通过信息平台统计随访工作指标,所有的指标均与医生绩效挂钩,通过体现医生工作的价值,激励医生在数量和质量上更好的完成健康教育工作。调查人群中至少每月监测1次血压的患者比例达98.9%;定期接受医生随访率达99.2%,可见通过信息化管理拉近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加强了患者对疾病的关注度,提升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从而明显提高Cpat。

参考文献

[1]黄煊,范启勇.电子健康档案对实现慢性病目标管理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08,6(8):863-864.

[2]鲍勇.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石(一)[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1-2.

[3]SheaS,misraD,ehrlichmH,etal.Correlatesofnonadherencetohypertensiontreatmentinaninner-cityminoritypopulation[J].amJpublicHealth,1992,82(12):1607-1612.

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篇9

一、证据调查学的缘起。证据调查学是研究证据调查方法、规则和规律的学科。由于证据调查普遍地存在于各种司法活动和执行活动之中,所以证据调查学是一门应用范围广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适用于刑事案件,也适用于民事案件、经济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它不仅适用于侦查人员的工作,也适用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律师及其他执法人员的工作。然而,由于我国具有“重刑轻民”的法律文化传统,所以长期以来只注重研究刑事案件中的证据调查,而且多从侦查破案的角度加以研究。至于民事案件、经济案件、行政诉讼案件中的证据调查问题和刑事案件中辩护律师的证据调查问题则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证据调查学的研究对象。一门学科的建立必须以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研究对象为基础。证据调查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证据调查的方法。

证据调查学是在总结证据调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体系,因此研究证据调查方法必须从证据调查的实践经验出发。证据调查活动存在于一切案件的诉讼过程之中。无论是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还是行政诉讼案件,都离不开证据调查活动。而且,证据调查的主体具有多样性。不仅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侦查人员要进行证据调查,审判人员、公诉人员和律师也要进行证据调查。此外,公证、仲裁、内保、纪检、监察、海关、工商、税务等人员在其相关的工作中也要进行证据调查。虽然不同案件中的证据调查方式和重点有所不同,虽然不同主体的证据调查活动各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它们在基本方法上有着本质的共性。正是这种共性或内在的统一性使它们共同组成了证据调查学的研究对象。由此可见,证据调查学既要研究各种证据调查活动的一般方法,也要研究各类案件中证据调查活动和各类主体证据调查活动的特殊方法,(2)证据调查的规则。

证据调查是司法活动或执法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以实现有关法律任务为目的的,其行为必须遵守有关法律的规定,因此证据调查学要研究这些法律规定。而这些法律规定也就是证据调查必须遵守的规则。作为证据调查学研究对象的法律规则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有关程序的法律规定,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等法律中有关证据调查的规定;二是有关主体的法律规定,如《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等法律中有关职业行为规范的内容;三是有关各种行政执法活动的法律规定,如《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规中有关调查取证的内容。此外,每一种具体的证据调查措施或方法也有其必须遵循的规则,如询问证人的规则、现场勘查的规则、物证鉴定的规则等,这些也是证据调查学必须研究的内容。(3)证据调查的规律。

证据调查学必须在全面总结证据调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这种调查活动的规律。证据调查的规律也具有多层次性,既包括一般认识方法和思维活动的规律,也包括具体调查措施的运作规律,还包括各种调查活动的特有规律等。准确地揭示证据调查活动的各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创建相应的理论体系,这正是证据调查学的根本任务。

三、证据调查学的体系。一门学科的内容是由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我认为证据调查学的内容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证据调查原理,包括证据调查的概念、方法和原则;证据调查学的对象和体系;证据调查方法的历史沿革;证据的性质和种类;证明的对象和程度;证据调查的思维方法等。(2)证据调查步骤,包括证据调查的一般途径和基本步骤;如何分析已知本证和反证的内容及可信度;如何确定待查问题并提出假设性推论;如何收集新证据;如何评断和使用证据等。(3)证据调查方法,包括证据调查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原则;

人证调查方法;物证调查方法;书证调查方法;视听证据调查方法;科学鉴定方法等。(4)证据调查实务,包括证据调查的技能和策略;

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篇10

为了顺利完成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我县成立了以县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各中心林业站站长、局机关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并从全县林业系统抽调--名森林病虫害方面的业务骨干组成了专业普查队,为了更好、更方便的开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将全县分为--片区、--片区、直属单位3个专业调查组,分片实施。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万元用于购置设备、差旅费、人员补助等。同时印发了《--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为普查工作的规范进行提供了技术依据并于200-年-月底,对抽调的普查人员进行了为期-天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普查人员基本上掌握了调查所需的技术和方法,为全县顺利开展普查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严格按普查内容、方法及技术要点精心操作

(一)普查内容详实

1、寄主植物普查:普查对象危害的森林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花卉、草本等)做到了查到种,对不能确定的种类,采取采集完整的标本送专家鉴定,对同种有害生物危害的种类超过20种时,按照不同科、属列出主要的--种。

2、普查对象分布地点统计:以乡镇(场、所)为单位统计。对新发现的或发生区域小的,记录到县、乡、镇、村、社以及小地名。

3、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及统计标准:有害生物发生的经济林(果园)、花圃、苗圃、温室等,按危害寄主植物的实际种植面积计算;其他各类林木、草地等,以林业小班计算发生面积。发生面积按普查对象分别统计,发生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4、对危害木(竹)材的(包括原木、板材、木质包装材、垫脚木和人造板等)有害生物,按种类、危害量(以立方米为单位)及危害程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填入危害木(竹)材有害生物普查汇总表。

5、对外来有害生物来源进行调查:采用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记录有害生物的传入地、传入时间、传入途径及方式等,以及对当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影响进行调查。

(二)普查线路及方法科学合理

根据省厅安排,普查工作以市州为单位进行,县级参与,我县在-个中心林业站、-个直属单位抽调了--名业务骨干分成--片区、--片区、直属单位3个专业普查组开展普查工作。根据全县森林资源类型及分布特点、地形地势、交通状况、病虫害发生历史、现状、外来引种栽植等情况确定全县普查线路为--至--的--铁路,--至--的省道---线--段;--至--的--公路;--地区;--地区;木材集散地、木材加工场所、苗圃等--条线路。

(三)技术要求规范

1、踏查:按照不同的森林类型(人工林、天然林)设置了踏查线路,踏查线路坚持人工林多于天然林,并在每年的4—5月、8—9月各进行了一次踏查,对部分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适当增加调查线路和调查次数,及时将调查结果填入线路调查表.

2、样地调查: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当发现不明危害症状的可疑性有害生物时,设置样地或样方作详细调查,林地或种苗繁育基地每个样地或样方调查株数为30株,(其中人工林样地累计面积不少于0.5,天然林不少于0.2。调查木材危害状时,抽样率不少于3)在样地内进行详细调查,弄清其种类、数量、危害及损失情况等。同时采集标本(病虫标本及危害状),拍摄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和危害状的照片(包括光学照片),并将调查结果填入样地调查记录表和标本采集记录表。

3、外来有害生物及新发生物种的来源调查:在初步了解为外来入侵物种或不明物种时,进行了详细调查并记录其传入地、传入时间、传入途径及方式、发生原因等,及时将结果填入传入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汇总表。

4、外来有害生物危害性的调查:在线路调查时发现有外来有害生物时,及时调查其对当地经济、生态、社会的影响程度,并分析在本地潜在危险性。

三、普查工作坚持六大原则

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坚持了以专业队调查为主,群众参与、社会举报相结合的原则;以历史资料为基础、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以质量优先、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以先行试点完善方案,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外来有害生物为主,本土有害生物为辅,以危险性病虫为主,有害植物调查为辅,弄清发生种类(特别是新发生种类)为主,危害程度为辅的原则;以人工林(特别是引种造林)为主,兼顾原始林为辅的原则。

四、普查成果丰硕

全县共设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代表面积--亩(其中--虫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松毛虫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蜀柏毒蛾调查线路--条,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华山松疱锈病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华山松大小蠹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核桃长足蟓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核桃举肢蛾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马尾松松针黑蚧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油橄榄病虫害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苗圃-个,调查面积--亩;调查木材加工厂-个,调查木材--立方米.其他树种病虫害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

普查结果表明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为大柏毛虫、马尾松毛虫、蜀柏毒蛾、华山松疱锈病、华山松大小蠹、核桃长足蟓、核桃举肢蛾、马尾松松针黑蚧、柏树普通叶螨、落叶松红蜘蛛、松赤枯病、以及苗圃地的核桃尺蛾等,发生面积--亩(其中大柏毛虫--亩,马尾松毛虫--亩,蜀柏毒蛾--亩,华山松疱锈病--亩,核桃长足蟓--亩,马尾松松针黑蚧--亩,核桃举肢蛾--亩)。共采集各类标本--套,拍摄照片--张。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普查人员的精诚合作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和不足:

1、普查工作经费短缺,普查所需的工具不够完备,人员经费与其它调查必须的药品、车旅费以及内业整理费用均无保障,制约了普查的高质量开展。

2、由于所抽调参加普查的人员,大都缺乏森林病虫害方面的专业知识,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掌握普查技术,从而导致普查质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