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技能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20:01

茶艺技能培训方案篇1

关键词:中职教育;旅游专业;职业素养;茶艺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旅游专业人才。大多数旅游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并不以成绩单与个人经历为主要依据,而更看重面试者的职业素养。中职类旅游专业学生在求职时面临的最大难题并非是专业知识与经验的不足,而在于职业素养方面的欠缺。而一个职业人的职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源自职业的培育,因此,在中职旅游教学中不仅要培养中职生的专业技能,还要重视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使其成为合格的旅游人才。茶艺课是中职旅游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本文以茶艺课为例,探讨在茶艺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

一、新时期培养旅游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

职业素养是指能遵循一定的潜在文化氛围做事,在职场上每个人都能用相同的语言沟通,用相同的行为与道德准则来办事。这是一种态度,更强调自我约束,更是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文明礼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职业养成教育则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其核心是价值观的培养。

很多中职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心理,自认为学习成绩不好,自制力差,厌学心理严重。同时,受传统观念中天子骄子思想的影响,容易产生自卑感与失落感,对待学习非常消极。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也是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对中职生今后的人生有着重大的影响。茶艺作为旅游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主要体现了儒家和的理念,而茶艺表演的过程则充分体现出中和之美,也是和、静、怡、真的思想境界的体现[1]。通过茶艺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淡定闲逸的优雅气质,从而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茶艺学习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手段,中职生在沏茶、赏茶、品茶、饮茶的过程中得到新的感悟,使自己的自我修养与内在品质得到新的提升。因此,要将茶艺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让中职生在茶艺这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下,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与道德情操。

二、茶艺教学中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一)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职业院校要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强,素质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茶艺专业也不例外。可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从大型茶产业公司、知名茶艺馆等相关单位邀请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客座教师,优化师资力量,力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中职生的就业能力。同时,积极鼓励茶艺教师考取茶艺师职业资格证,并有计划地安排部分茶艺教师到茶叶公司、茶厂、茶艺馆等单位接受锻炼,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更新其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使茶艺教学更符合企业要求与人才培养要求。

(二)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中职教育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作为茶艺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必须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让他们对茶文化产生强烈的兴趣,对中国茶艺精髓有更深刻的领悟。比如,在开展乌龙茶茶艺表演项目教学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他们根据乌龙茶的冲泡程序,利用相关资源完成茶艺表演,并上台汇报。在汇报表演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歌舞、乐器、绘画等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茶艺表演中。这将有效避免学生对教师的机械模仿,也能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领悟到我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茶艺的神韵。

(三)丰富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训教学相结合

茶艺是传统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艺课涵盖的内容较多,包括了泡茶、品茶、识茶、服务、营销等知识。当前,不少中职学校将茶艺作为旅游专业、烹饪专业的选修课。加上硬件配套设施不足,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学习茶艺表演,提升茶艺技能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花一番功夫,丰富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有所获。根据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下列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法

茶艺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示范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边讲解边示范,或者观看茶艺视频资料,让学生熟悉茶艺表演的技巧与表现手法等。同时,指导学生多次模仿练习,打好基础。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即小组合作学习法,是茶艺教学的重要手段。由教师给出具体的任务,如表演型茶艺、实用型茶艺、接待型茶艺、展销型茶艺等内容,再由每个学习小组自主完成任务。各学习小组可根据任务要求,选定一个主题,并提出具体的方案,以讨论的方式确定最终方案[2]。随后,做好分工安排,进行实训练习。最后,每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表演。

3.项目导向法

这是最能激发学生茶艺潜能的教学方法,操作方法如下,为学生指定某一茶类、某一活动,要求其编排茶艺项目,并完成策划活动方案。比如,可让学生为周末茶吧、校园品茶日、茶艺技术培训等活动编制茶艺项目,并做好相关方案。通过这样的实训方式,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茶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满足项目要求的新节目。久而久之,学生的个人素养以及茶艺技能均会得到明显提升。

(四)建设茶艺社团,培养浓厚的校园茶艺氛围

中职院校在不断改进校本茶艺培训课程外,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建立茶艺社团、茶文化研究社团等,营造良好的校园茶文化氛围[3]。社团内部可分设茶文化研究小组,负责组织与茶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并学习茶文化与各种茶艺技能。比如,绿茶、红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等不同茶类的冲泡技艺,茶艺舞蹈方法与技巧等。还可建设茶艺表演队,学校要经常组织校内茶艺活动,为茶艺表演队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此外,每年组织一次“校园茶文化节”与“校园奉茶会”,由学生自行组织策划。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展示学生的茶艺技能,更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校内要建设相关的实训基地,如模拟茶馆、模拟茶文化馆、模拟茶专卖店等,开展模拟实训。其次,采用校企合作方式,选择茶产品企业、茶文化单位作为实训基地,让学生到企业定岗实习[4]。最后,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到有就业意向的相关单位实习,并完成实习报告。通过上述“三级跳”的实训模式,能极大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也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三、结语

总之,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日益重视,茶艺师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职业。如何培养业务技能强,职业素养好的茶艺师成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课题。对此,职业院校必须更新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改进茶艺教材与课程安排,完善相关教学硬件措施。茶艺教师也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使其职业素养也得到新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章丽丽.论中职教育视阈下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以茶艺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2014,34(2):24-27.

[2]崔玲玲,沈硕,梁晓琳.浅谈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J].新校园(中旬刊),2013,18(11):55-55.

茶艺技能培训方案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旅游服务类专业群茶艺课程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出现了“高就业率”和“高离职率”并存的现象。究其原因,高职院校毕业生虽然拥有“双证书”,解决了眼前的就业上岗问题,但是他们在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欠缺,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来。可见,高职教育不但是对生产者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还蕴含着对人才培养目标更全面的要求,尤其是对文化素质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高职茶艺课程的开设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效融合,同时,进一步拓宽旅游服务类专业群学生就业机会。

1茶艺在旅游服务类专业群目标岗位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休闲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许多酒店、旅游景区等地纷纷设立饮茶、品茶的场所和经营项目。茶主题餐厅、茶主题酒店层出不穷,一些主流的高档酒店和餐厅除了菜单还提供茶单。同时,茶文化旅游异军突起,如颇受热捧的贯穿川滇藏的茶马古道旅游线路;以茶为主体的旅游商品也同样具有多样性,甚至出现了“旅游茶”的概念。

面对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职旅游服务类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高职院校培养的将不仅仅是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2茶艺课程现状分析

传统的高职旅游服务类专业的茶艺课程以教师传授茶文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实操以及参观相关博物馆和茶楼茶企业等环节完成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依据茶艺师的国家职业标准。然而在强调职业标准的同时,忽略了“专业性”和“岗位特征”,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未能真正地、深入地引导学生成为一名懂专业,会运用,具有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课程的考核通常会采用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以抽签的形式从已学习的实训项目中抽取考核项目。这种考核方式因为只是选取一部分实训项目,具有相当的随机性,所以以此来评价课程的效果并不科学。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地域、行业紧密挂钩。《杭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纲要中指出:未来十年,杭州将重点培养和开发现代服务业人才、休闲旅游人才等六大类重点领域人才。浙江省内有近二十家高职院校设有旅游服务类专业,形成自身特色是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旅游服务类专业的茶艺课程也需要不断创新建设。

3旅游服务类专业群茶艺课程创新建设与实践

3.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3.1.1根据岗位群开展教学内容的组织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是以教学团队开发的《茶艺服务实训》为实训指导和理论主线,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酒店和旅行社业务转化的项目任务而展开,同时又结合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

3.1.2遵照茶事接待服务的规律进行教学安排

以茶事接待服务转化的项目任务为主线,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利用实训项目和情景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茶事接待服务一般性知识、主要岗位的业务流程与操作技能,形成了由教引导、由学知会、由做掌握、以做为主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3.2课程教学实施

3.2.1课程教学实施注重职业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贯穿于全部教育活动之中的根本原则和教育理念。从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角度来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专业教育也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茶艺的内涵不仅仅是茶,它承继了历史渊源,文化沉淀深厚。学生在实践实训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和修养,是一门实践素养课。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实现两者有机融合。

3.2.2因材施教,课程教学实施注重专业性

学生因专业、文理知识结构、对茶的认识程度和他们各自“质材”(如性格、境遇、素质、天赋、气质等)的差异和不同,他们接受课程教学内容的途径和能力表现不一致,如果忽视这一情况而施以相同的教学,其效果会打折扣。依据专业和岗位能力要求的不同,设计实训项目的侧重点,在提高文化涵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3.2.3课程教学实施注重学生的自我展示

课程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课堂教学形象化,以自身娴熟优雅的动作进行示范,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更愿意展示和表现自我,提高自信心。

3.3课程考核与评价

3.3.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一是采用日常考核记录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过程考核。其中期末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方式,主要考核技能操作无法直观展示的专业知识,如茶文化的基础知识等,检测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积累程度;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结合职业行为规范的实际操作、现场问答等方式,检测学生的专业技能。二是采用通过获取茶艺师(中级)的职业资格的鉴定来替代课程考核,真正做到“岗、证、课”三融通。

3.3.2课程评价

茶艺课程的评价体现客观性、可行性和专业性。课程评价在主体上改变单一性,实现多元化,建立由学生、行业、企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评价过程互动全面,主要有学生互评、师生自评互评、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情况、学院教学评估、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评估等。通过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自己的职业心理、习惯;承认学生的兴趣、性格的多样性与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特征对学生进行“教人以渔”的教学法,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茶艺课程教学研究探索的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达成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目标。

4.2建议

(1)在现有的学生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建议建立以社团为载体的学生第二课堂,丰富实践内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扩展学生在茶艺方面的技能,使茶艺课程成为专业群的一大特色和亮点。(2)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提升素养的同时,拓宽旅游服务类专业群学生就业面,使学生走入社会后,在工作中更具竞争力。(3)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由行业和政府举办的茶艺师技能大赛。这既是展示学生风采的窗口,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途径之一。(4)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依据国家茶艺师工种职业技能标准,编写既能突出“岗位特征”,又符合“项目化教学”要求的教材(5)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尤其是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鼓励教师在专业职称和职业技能资格提高上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茶艺技能培训方案篇3

关键词茶艺专业专业建设教学体系培养模式

一、茶艺专业建设背景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茶叶消费量从10年前的人均每年200g增至现在的每年800g。茶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特别在近几年尤为突出。同时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也不断出现许多新兴产业,茶产业中的茶艺产业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例,仅就安徽省而言,近年来城市与村镇茶叶企业、茶馆、茶坊,茶艺馆在各地如雨后春笋纷纷开业。茶艺产业目前技能型人才数量极度短缺,现在各茶叶企业普遍希望招聘具有专业知识的茶艺人才,我院的茶艺专业就是适应新形势而开设的。如何办好这一专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该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茶艺专业建设思路

(一)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

茶艺专业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新专业,目前在茶艺专业教学方面大部分院校还没有完整的教材,教学仍处于摸索阶段我校顺应发展的形式,建立茶艺专业,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和办学理念,采取“双理论双实践”结合2+1的培养教育模式,以茶艺技能,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企管理及营销、茶叶品牌设计与推广、茶叶种植、加工、产品的包装设计、茶园管理、茶文化与旅游、茶叶连锁管理等为核心的高水平专业教育,重视“实践”教学的过程,以此来完成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茶艺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茶艺师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提出茶艺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系统掌握茶叶科学、品牌营销、茶艺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具备茶艺和茶饮料的开发与营销,茶叶品牌的策划、包装与推广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并根据目前的就业需要有区别的针对男生和女生各自的特点,分别培养,培养和塑造女学生,让她们为传统艺术代言,而将男学生培养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实现学历。

(二)专业建设模式。

1.着力推广、加大宣传、构建模式。茶艺专业为新兴专业,社会、考生及考生家长对于此专业不够了解,为不断提示茶艺专业的知名度,拓宽生源,茶艺专业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强专业宣传力度,目前已有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合肥都市频道等新闻媒体对茶艺专业做过相关宣传报道。此外组织艺专业学生全程参与了安徽卫视六安瓜片纪录片的拍摄。于此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宣传策略,积极向外推销展示茶艺专业,利用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茶艺比赛的机会,与茶叶企业、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向外展示出优秀的专业形象,社会活动的积极参加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目前安徽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安徽大业茗丰茶叶有限公司、安徽省天方茶业集团、安徽齐山六安瓜片有限公司等多家茶业企业均对我校茶艺专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自专业成立首批招生以来,茶艺专业学生就业率情况良好,学生遍布祖国各地。

2.精心打造、强化师资、完善体系。目前茶艺专业全部为青年专业教师,全部教师都具有研究生学历,但理论知识有余,实践技能或企业需要的岗位技能了解或掌握程度相对欠缺,针对这一情况,茶艺专业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3.良性循环、实践为本、开拓市场。目前茶艺专业在2+1的培养教育模式下提出“双理论双实践”的培养方案,前2年学生在校内完成基本公共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与此同时茶艺专业的校内学习过程中还穿插两次生产和教学实习,第一次实习为第二学期的生产实习,此次实习为期两周,实习地点为省内大型茶叶企业的生产基地,两周的生产实习要使学生要熟悉并掌握茶叶从种植到采摘再到加工及包装全部的生产流程,实习结束后回校继续理论课程的学习,有了实践,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与专业相关新知识也更易于掌握;第二次实习为第三学期的茶馆及茶叶企业门店实习,实习时间一周,此次实习地点为合肥市内各大茶叶企业的门店或茶艺馆,实习过程中学生要熟悉并理解茶艺馆和茶叶企业门店的经营和管理流程,并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茶艺技能。

4.深入实践、健全基地、拓展视野。企业是打造高技能人才的熔炉,校外实训基地是产学结合、实习就业结合的最好场所。重视校外实习,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课程体系的重要实施措施。目前茶艺专业已与安徽天下国茶有限公司及安徽龙王井茶业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正在与多家茶企就校企合作事宜进行深入洽谈,校企合作逐步加强。校企合作的不断加深有利于在校企之间建立起了信息沟通链、人才培养链和就业链,在产学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

茶艺技能培训方案篇4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摘要:基于2011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课题的指导实践,针对西山农家采制茶与企业开展交流与研讨、赴杭州开展考察、进行中级茶艺师考证实践、积极开展茶艺表演等实践创新,取得系部对茶艺课程的重视,以茶艺表演参加院系重要活动以扩大影响,提高学生学习茶艺的兴趣和未来从业信心,并据此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依托团队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把握高职院校创新的实践基点等三条结论。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创新;茶艺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26-03

2011年6月,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4名学生成功申报并顺利结题江苏省教育厅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以采制茶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茶艺服务能力的实践探索”。对其进行理论提升,有利于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指导,也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科学研究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和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实践

大学生实践创新,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来完成课题,且实践必须有创新性。根据申报书要求,学生和笔者对框架目标进行了整体设计,共设计了5个项目。

如图1所示,制定出学生须完成的5个项目即:去西山考察采茶制茶,了解碧螺春的来源;到茶文化博物馆考察,了解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去社会茶馆了解茶的冲泡技法;参加茶艺师资格考证,获取从业资格;在各种场合参加茶艺表演,扩大项目影响,增加受益面。

这五个项目贯彻一个共同原则——立足实践、以学生为主体。

(一)西山农家采制茶考察

说到茶,苏州人首先想到的是碧螺春。2012年4月8日,课题组成员与指导教师等8人前往西山茶园进行采制碧螺春茶的实践活动。活动中,成员体验了苏州碧螺春茶采制的整个过程。如图2所示,成员在各环节的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绿茶的认知,为提高绿茶冲泡技艺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活动中学生进行了爱自然、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情感体验,道德品质得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与企业开展交流与研讨

在茶艺商业化开发上,环秀晓筑养生度假村内的挹翠堂是一处雅致的竹林茶苑,于2011年7月份开业。目前,它是苏州茶馆行业中档次最高的,翠鸟密竹,宁静雅致。这里不仅风景好,茶更好。每位服务员都经过严格培训,具有专业职业技能证书。2011年10月20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茶文化交流活动,见图3。

欣赏完优美的环境后,成员还兴致勃勃地与茶馆高级茶艺师相互切磋茶艺冲泡技法。首先,茶艺师冲泡了红茶金骏眉作为迎客茶接待学生。学生身处雅致茶室,细细品尝名贵红茶。后来,茶艺师又冲泡了乌龙茶。

在高雅茶艺氛围影响下,成员大胆地现场展示学校所学台式乌龙茶冲泡技法。通过企业和学校两位茶艺人员的表演,大家发现挹翠堂茶艺师们茶艺冲泡技法与自己在学校所学存在异同处。不同点:手法上差距较大,企业比较注重效益、重茶汤品质,学校则是侧重表演性和观赏性。共同之处:一是冲泡流程基本类似;二是对茶艺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同。

这激发了成员对不同技法的学习热情,大家总结研讨两者优缺点,并很快学会了挹翠堂茶艺冲泡手法,学生茶艺服务技能得到提高。

(三)赴杭州开展考察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为了了解更多的茶文化,2012年6月5日,课题组成员赴杭州对中国茶叶博物馆和青藤茶馆展开调研。在茶叶博物馆,除了能欣赏到专业的茶文化展示外,还能拓宽视野,感受浓浓的茶文化氛围;在青藤茶馆,了解到了社会茶馆的功能与运营。

(四)中级茶艺师考证实践

对职业院校来说,行业从业资格培训是一项重要内容,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日渐走俏。目前,苏州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茶艺或相关课程,社会上也有一些专门学习或培训茶艺的机构。旅游系是苏州市茶艺师技能鉴定点,为提升学生竞争能力,课题组提出开展相关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证活动。

为备战考证,除了每周两次社团练习外,课题组要求成员对茶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感性基础上,而要对其有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对茶文化精神有着充分了解,而茶文化的重点是茶艺。故每天中午都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茶艺培训,教学生泡每一种茶——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等,以使成员掌握茶艺冲泡基本技能,更多感悟茶文化精神。

2012年5月8日,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旅游系首届中级茶艺师职业资格技能考证活动,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试。

(五)积极开展茶艺表演活动

课题组成员积极投入校内外的各类茶艺表演活动。2012年4月,参与了旅游系会展专业展示会的茶艺表演;2012年5月,参与了院礼仪风采大赛的茶艺表演活动;2012年6月,参与了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的茶艺表演活动。

定期开展茶艺汇报表演活动,有助于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活动热情,使成员学以致用,提高茶艺活动在全院的影响。

项目收获

(一)系部对茶艺课程的重视度提高

“调酒与茶艺”是2010年我立项建设的院级精品课程。但在实践中发现,调酒和茶艺的实践训练内容有矛盾的地方。茶艺是我系最有特色的一项实践活动,在2007年学院评估时在全校做过汇报表演,2011年全院领导参加了茶艺公开课。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受经费限制,学生茶艺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未受到充分重视。但通过这次课题取得了如下成果:

首先,提高了茶艺在学生中的受益面。2012年,2012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茶艺师列为学生毕业所需资格证之一,并延伸到旅游管理专业和会展管理专业,为今后提高大学生茶艺水平打开了一扇大门。

其次,组织实施了茶艺师考证活动。2012年5月8日,我系首次组织茶艺师资格证考试——这在苏州市也是首次进行,极大地提高了我系茶艺活动在苏州市的影响力。师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全年级就有40多名学生和5位教师报名参加茶艺师考证。

(二)以茶艺表演参加院系重要活动,扩大影响

定期开展茶艺表演活动,可使学生在活动中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超越自我,个人的审美情操得以提高。在以往的表演活动中,学生只注重茶艺表演流程的完整性,忽视了舞台观赏性。经过几次活动展示后,学生在服饰、妆容、音乐、茶席布置以及茶具搭配等方面都加强了学习和实践:学生会为每次演出挑选切题背景音乐、设计舞台灯光效果;为自己精心化妆,准备得体服装。

总之,学生会尽力让每次表演展现出自己最美一面,让每次表演都能获得观众认可。

(三)提升了学生对学习茶艺的兴趣和未来从业信心

项目的完成加深了学生对茶叶基础知识的理解,完善了自身理论知识结构。教材中原有的茶理论知识相对比较零散,不利于学生提高茶艺服务实践能力。

学生参加这次实践活动后,能将书本理论知识形象化,使知识更加便于理解,更重要的是,在体验过程中,还学到了许多实用性知识。这样,完善了有关绿茶部分理论知识结构,十分有利于日后学生对碧螺春茶的推介和冲泡。

学生原来对茶艺只是出于爱好,现在通过课题实践活动,学生了解到了茶艺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良好的就业前景,茶艺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还将为学生未来就业和提升生活情趣发挥作用。

结论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题进行中,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对于推进课题的完成至关重要。

在课题进行中,学生提出项目任务,教师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项目结题时,学生独立完成了五个报告:采制茶叶综合实践报告;有关茶艺社团杭州调研的研究报告;茶艺表演实践报告;有关茶艺社团中级茶艺师考证的研究报告;有关茶艺社团与挹翠堂专业交流活动的研究报告。

(二)依托团队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优秀学生团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建设好学生团队对大批创新人才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首先一个团队必须有一个核心领导人,能担任核心的人首先要了解团队成员,理顺成员间的关系,规划团队的任务。

其次,团队之中还必须有若干个精英,在团队中起示范和带头作用。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各自的特长和兴趣。

小组负责人同时担任古兰茶艺社团社长,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与组织能力,品学兼优,喜欢钻研与探索,对课题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课题组成员兴趣广泛,喜欢不断创新与挑战,工作认真踏实负责,对学习和科研有极大的热情,善于独立思考与创新。成员基本都是茶艺社团成员,都有三次以上茶艺表演经验,拥有较为扎实的实践能力,对本课题十分感兴趣。

(三)把握高职院校创新的实践基点

培养创新人才核心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创新教育以实践为基点较之一般高校更为重要。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一般而言对理论创新缺乏兴趣,加之理论知识功底不深,如果以一般高校基础理论层面上的理论创新作为重点和基础,往往起不到很好教育效果;另一方面,高职大学生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能够较快地在实践教学中学到新东西。从学校师资力量而言,高职院校往往也具有很多具有良好工作经验的教师和一定基础的实践教学平台,这些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实践创新条件。

参考文献:

[1]袁志华.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过程浅析[J].教育与职业,2012(21).

[2]杨天平.科学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础[J].高等教育研究,2010(5).

[3]王永利,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江苏高教,2011,(2).

[4]朱昌平,通过团队建设促进it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

茶艺技能培训方案篇5

关键词:茶叶审评技术;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

2008年,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茶文化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茶叶审评技术》是我国茶业行业中的一门主要职业技能课。从2003年该专业开办以来,学院就把茶叶审评技能作为茶文化专业建设的重点。多年来,该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教学思想,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注重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培养模式,按照国家评茶员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行业标准规范对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职业态度的协调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确立课程改革思路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改革是教学模式创新的核心和落脚点。2004年,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提出职教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让学生经历接受任务、有产出地独立工作、展示成果和互评总结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要求保持课程学习中工作过程的整体性,按照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在典型工作情境下,学生通过获取直接的工作经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案例和整体化的学习。在此背景下,我们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实施了改革。

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

课程定位《茶叶审评技术》是高职茶文化专业骨干课程之一,是面向评茶员职业资格岗位技能培训及考证的重要综合性专业技术课,是一门研究茶叶品质感官鉴定的应用型课程。它是茶叶生产、收购、营销、外贸、商检、科研及产业升级中进行茶叶品质鉴定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茶叶审评技术》课对促进学生掌握评茶员职业能力,培养高技能评茶人才,起着支撑作用和决定作用。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茶叶专业理论知识,能适应评茶员工作岗位要求、具有创新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行业,贴近企业,符合茶行业与三峡地区特色发展需要,达到高级评茶员职业资格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茶叶审评技术》课程目标与达到目标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等确定课程内容。在“以能力为本”课程观的指导下,根据课程开发中的职业工作分析获得的能力要求和标准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知识的选择应紧紧围绕能力要求进行组织,既包括学科理论知识,又包括工作过程知识,知识的组合不是简单的各门理论课程的叠加,而是以工作能力需要进行有机的整合。

课程内容设计我们在市场调研、听取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建议、征求业界行家的意见后,对茶叶审评技术进行课程设计,2006年,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将茶叶生化、茶叶检验、饮茶与健康及茶树栽培与制茶等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更强调了教学内容的职业化、工作过程化,保证了教学的针对性。架构出课程内容:从评茶环境和设备要求开始,结合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和六大茶类品质特征,重点突出审评方法和技巧要素训练,加强对茶叶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及应用,强调评茶技能的学习、体验、实训与岗位实践,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达到高级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课程内容实施在教学内容上,以评茶员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优化课程模块,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实训效果。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训练,重点体会评茶员的工作流程,融教、学、做于一体,边学边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从而掌握评茶员工作过程的综合职业知识、技能,养成从事评茶员岗位工作的良好职业素质。教学中,以技能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特别是学生根据实际工作,不断提高审评鉴别的能力。理论知识包括评茶基础知识,茶叶品质形成、茶叶品质特征、茶叶标准样及茶叶感官审评操作等五部分。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判别出品质的优次,鉴定品种的优劣,认定加工工艺的正确与否,能评定出该茶的等级和价格,为茶叶生产、加工、贸易提供科学的依据,为茶产业升级服务。

实践性教学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评茶技能,我们改革了茶叶审评技术技能教学方法,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实训,注重在工作过程中提高学生评茶技能水平。一是到校外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企业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的工作中学习评茶技能。二是在校内茶叶审评室进行实训教学,加强学生对色、香、味形成的规律性变化的认识,为感官审评的准确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按工作过程导向,实训教学确定了主题、过程策划、评茶准备、技能实操、互评总结、提高练习等六个环节,使学生具备样品接收、评茶准备、感官品质评定、审评培训指导、茶叶评比活动的组织实施、咨询及指导等七种能力。教学实施由浅入深,评茶技能逐步提升。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茶叶审评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发现法、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视频及多媒体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茶叶审评理论水平。

在实训教学中,按照评茶员职业岗位的特点,建立了包括教学实习实训、寒暑假试就业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为主体的实训体系,工学交替,在实际岗位工作中学习评茶,实现从课堂到工作岗位的转换,使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岗位工作“零距离”对接,真正掌握评茶员必备的工作能力。按照评茶员工作流程实施任务教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确定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审评内容,要求学生策划准备,鼓励大家通过讨论确定活动方案,分工负责,实施完成,同学互相评价,教师对任务完成过程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建立开放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改革实施和进一步完善的依据,在确立课程评价的质量标准时,要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兼顾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要求评价体系的开放性和方式的多元化。在校内建立了以学院教学督导、系、教研室、课程建设小组为主体的评价机构,同时结合职业资格过级率进行检测;校外以茶企业和行业学会、协会为主体,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和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等信息反馈,进行综合评价,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

茶艺技能培训方案篇6

一、完善保障和服务机制,提供文化改革发展有力支撑

(一)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培训工作。

开展文化人才分类分岗培训,抓好演艺人才、文物文博人才、基层文化骨干的培训。

(二)全面推进“三区”人才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程。

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选派2名专业人员到国家文化部参加“三区人才”培训班培训,同时,在本系统选派了25名优秀文化工作志愿者到23个乡镇提供综合文化服务,各帮扶单位分别制定了帮扶计划项目书,制定详细帮扶计划。

(三)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文化重点项目、专项工作的投入。

加强与省、市对口部门的衔接,及时掌握国家投资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争取国土、规划等部门要对各类公共文化建设项目的支持。

(四)积极运用网络以及新兴媒体,加大文化改革发展宣传力度。

(五)精心编制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

二、以完善体系、提高效能、促进公平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改善提升工程,切实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工作。

1、完善文化设施,扎实推进城乡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

协助县委宣传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选择12个行政村的祠堂进行重点打造,既有统一建设标准,又突出本地特色,集宣传文化、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农民群众的又一精神家园、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张新名片。

对已建成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加强监督,进一步提高管理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不断推进“狗牯脑茶文化沙龙”主题馆软硬件建设,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对读者开放。该主题馆以丰富详实的资料充分展示了狗牯脑茶的发展历史、品质特征、制作技艺、所获殊荣、各式茶具、茶艺茶道,以及反映狗牯脑茶文化的书画作品、书籍、音像等,成为展示XX狗牯脑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进一步推进县级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全面提升XX县工农兵政府旧址陈列展览质量和讲解水平,多批次圆满地完成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的接待讲解任务。

影院设施设备得到更新。电影公司筹资20余万元改造更新县电影院观映厅座椅、空调等设施,观映条件获得较大改善。

2、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正式实施,峨峰台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实施工作,我局已与县广电网络公司协商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与厂家的设备采购协议已经签订,设备已经到位,正在组织安装。

为解决峨峰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农村广大群众无法收看XX台电视节目的问题,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局着力抓好峨峰发射台数字设备改造工程的建设,组织人力、物力加紧施工,在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工作任务。2015年元月,峨峰广播电视发射台如期开始无线发射XX台广播电视信号,同时发射中央一套、中央七套节目信号,并发射两套广播节目信号,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广播节目和XX电视台广播信号。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了我县未开通有线电视信号的边远乡村大部分能够通过无线信号收听收看XX台广播电视节目,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充分肯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赞誉。

峨峰台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发射机房的维修已完工;值班房的改建工程已完成征地工作,房屋建设地堪、图纸设计、图审等工作已完成,即将进入招投标程序;配电和给水工程将于值班房改建时配套实施。

(二)进一步加快培育各类社会文化组织,加大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

推进政府购买,鼓励社会力量购买文化服务。严格执行上级文件要求,按照“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满意”的原则,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作用,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将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服务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承担,加强了对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管理,切实解决了农村群众和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生看电影难问题。通过公开招标选出有相应资质的省级、市级、县级的文艺院团和民营院团,为全县各乡镇提供“送戏下乡”服务,让农民看好戏,极大的活跃和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免费开放免费培训,“三馆一站”规范管理。

继续做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制度。相继制订《XX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免费开放工作方案》、《XX工农兵政府旧址免费开放突发事件紧急预案》、《XX县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方案》、《XX县文化馆免费开放艺术培训工作方案》、《XX县文化馆免费开放应急预案》、《XX县图书馆开展免费开放“全民阅读”活动计划》、《XX县图书馆免费开放应急预案》等。

创建“免费艺术培训”品牌。县文化馆认真对照免费开放的标准要求,积极完善服务设施,创新服务内容,创建了“艺术培训中心”,在该中心先后开设了书画室、器乐室、舞蹈室、老年培训室、少儿培训室等活动场所,购置了桌椅板凳、笔墨纸砚、乐器、剪刀彩纸等专业用品,并免费提供音响、茶水等服务,为我县广大群众提供了健康、有益、舒适、专业的文化活动场所。策划组建了文化馆“中青年合唱团”,开展免费的纯公益艺术培训,提供宽敞舒适的排练场地及聘请资深音乐教师对声乐爱好者进行系统的合唱训练。

三、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文化市场监管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积极推行行政审批承诺制度,切实降低行政审批准入门槛,推进人性化服务,实行场地勘察“时点预约”制度,切实把服务工作做到“家”,真正做到行政审批服务的公开、公平、公正、高效。按上级要求简政放权,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逐一进行了梳理,共精简、取消、暂停行政审批事项21项。目前仅保留了20项行政许可。本着“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服务最佳”的原则,逐项逐事完善“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行政服务指南服务及流程图,提高了行政服务效率。

2、强化文化市场内容监管。全面推进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扫黄打非”工作机制。推进文化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建立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建设,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开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

(二)完善内设机构,在发展文化产业上谋求更多创意

1、我局内设机构中新设立了文化产业股,文化产业工作有专人负责,有专人做好文化产业工作统计平台和文化产业统计体系的数据报送。

2、制定了关于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促进文化与金融合作,积极探索文化与金融合作新形式。近年来争取上级单位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发展文化产业工作文件,如2013年3月24日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文化事业建设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2013年7月23日县委宣传部印发《XX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县财政每年拿出4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文化产业的发展。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部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和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XX省文化厅、XX省财政厅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相关意见要求,积极协调XX邮政储蓄银行等各大银行与各文化企业的金融合作,努力帮助解决文化企业资金问题。

3、积极推动我县狗牯脑茶文化产业发展,升级打造“狗牯脑”茶文化品牌。以狗牯脑茶为代表的茶文化成为了我县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建成了狗牯脑茶文化街、茶博园,成立了狗牯脑文化产业园等;以茶文化为素材的电影《神茶》,歌曲《神茶狗牯脑》等艺术创作不断发展;举办茶文化节、品茶会、博览会等茶事文化活动带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兴旺;以XX吉贡茶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民营茶叶企业抓住机遇,把狗牯脑茶文化产业经营辐射到全国各地和国外部分地区,为我县的狗牯脑茶文化品牌推荐、宣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也为XX县文化产业经济的大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建立了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联动机制,积极挖掘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推动书法、剪纸、根雕和农民画等地域文化产品的拓展提升。吉贡茶文化园、豪迪工艺品、星河影院、百线影院、根雕、石雕等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文化富民、产业助民的新产业,文化创意新兴产业逐步兴起,成为文化工作的新亮点。

5、积极参加了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举办了招商推介会、座谈会,引进数字影院——百线影院,成为我县首个标准五厅3D影城,促进我县影视业发展。

6、积极抓好重点文化企业和项目的调度,做好文化产业园区及文化示范企业申报工作。

茶艺技能培训方案篇7

农民培训计划6600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3600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000人,转移农民就业2400人。

二、工作措施

(一)抓好培训体系建设。一是健全组织协调机构。调整县“千名干部当教员、十万农民提素质”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平,分解落实工作职责和任务,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农民教育培训的强大合力。二是要抓好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管理机制,加大对培训基地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县农民培训工作规范》和《县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机构不良行为和黑名单记录制度》,定期公布定点培训地的培训合格率与转移就业率,对于一些培训程序不规范、培训质量欠佳、受训学员意见较大的定点培训机构将勒令停课整改,甚至取消培训资格。三是抓好培训信息平建设。充分利用“农民网”等信息平,促进培训与就业信息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培训就业率。

(二)加强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主要以农村中的生产能手和乡村科技以及能工巧匠为培训对象,通过培训,提高其实用技能;农村创业人才培训,主要以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领办者、行业协会带头人、家庭工业创办人、小企业经营主、农家乐经营主、农村经纪人等农村经营能人为培训对象,通过创业技能培训,带动更多的农民转移就业、增收致富。真正将这道“农民点菜、培训机构下厨、政府买单”的惠民大餐深入民心,培养出一大批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三)继续加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形势下,按照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的要求,注重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农业专业技术的培训,开展全程式、系统性的农业专业技能培训,把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的经营方式及时传授给种养殖专业农户,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鼓励农民参加农学类成人学历教育,根据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的要求,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增加文化课学习内容,使参训学员同时获得相应学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

(五)深入组织实施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主要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开展以计算机、电工、电焊工、钳工、车工、育婴师、商品营业员、数控车工、机械维修、SYB(创业)等专业技能为主的理论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为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转移就业服务。按照我县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中长期培训专业,培训后考证率、就业率达到80%以上。抓好培训劳务品牌化,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瞄准对岗位技能要求较高的特殊工种开展战略型培训,适时、有重点的拓展一些有基础、有特色的行业工种,培训内容分类化,按照市场各行各业的需求和企业需求,着力提高农民培训针对性,提升培训档次,促进农民就业。鼓励成职技校与杭州绿城集团订单式培训(石梁滑雪场员工培训),探索培训学校走进企业培训模式。

(六)加强培训管理工作。整合现有培训学校的资源,以“上门服务、技能培训、政府买单”的市场化培训格局,充分调动各类培训学校的积极性。重点从规范培训标准、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学员动手能力和实际技能入手,推进培训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同时进一步完善培训经费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培训经费的激励作用,使有限的培训经费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

(七)突出特色,狠抓精品班培训。20xx年,我们将继续与大学、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合作,拟举办“农业农村综合改革专题研修班”、“农业管理干部现代农业发展知识更新培训班”、“村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农家乐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茶艺(茶道)中高级培训班”、“高级评茶员专题培训班”、“来料加工经纪人高级研修班”、“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高级研修班”、“茶叶营销师”等精品培训班。

三、主要工作安排

1、三月上旬,分解落实培训任务,科学编制对乡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三月上旬,与旅游局联合举办导游高级研修班;三月中旬,组织举办扶贫干部高级研修班。

2、四月上旬,修编农民培训日常工作规范;四月上旬,组织举办农家乐经营业主高级研修班;四月下旬,组织举办村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

3、四月—11月中旬,指导七个山区乡镇开展专题培训;抓好日常培训管理,配合做好各培训班次的考试考核工作。

4、五月上旬,组织举办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高级研修班;5月中旬,组织举办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社长高级研修班。

5、七月,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半年度检查。

6、7月中旬,茶艺(茶道)中级培训班。

7、八月中旬,组织举办来料加工经纪人高级研修班。八月下旬,组织举办中级评茶员专题培训班。

8、九月下旬,组织举办第二期新任村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

9、十月下旬,组织举办农业管理干部现代农业发展知识更新培训班。

茶艺技能培训方案篇8

[关键词]校企合作;包装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8-002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8-014

[本刊网址]http://

一、教育政策改革下的必然趋势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将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1999年之后全国600多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回到以前的职业技术教育类型。国家教育部倡导的高校转型,调整培养目标,着重凸显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以前的职业技术教育有着本质的差别。我国大学现在的发展模式基本为高职院校升本科院校,本科院校通过更名大学升格为研究生培养院校,单一学科院校向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发展,这些实则都是走的研究性、学术性教育模式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性的技能教育,因而导致我国目前市场上技术性人才的稀缺。所以,教育部主张的现代教育转型是指做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培养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满足当今市场对高级技工和技术性技能应用人才的大量需求,解决大学生就业和企业的用工荒问题。

信阳师范学院虽说是河南省一所办学时间较久的本科院校,历来以“教师之摇篮”著称,师范教育是我校的特色,为河南省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教师人才。虽然我们不在此次教育部划定的高校转型改革名录之列,但是高校的现代化转型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我国高校培养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如若不根据政策导向和市场动态做出迅速反应,我们势必被其它高校和时代现实抛在身后。我校是一所综合类院校,有相当一批学科属于非师范教育,这部分学科的培养目标定位都是技能型为主的育人模式,我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就是其中之一,属于与市场紧密结合的非师范类技术技能型应用专业。因此,我们的学科结构和当今的市场情况要求我们同样要紧跟时代步伐,结合社会和我院实际,更新学科培养目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化设计教育。

二、校企合作的现实必然性

信阳师范学院地处三线城市信阳,因地理原因,学校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尤其是在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的引进方面有着不可逾越的瓶颈,这也是我校发展的致命缺陷。鉴于这样的问题,只能从现有的硬件资源和师资条件中寻觅出路,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打造地方品牌。

信阳系大别山区,自然条件优越,茶叶资源丰富,有着号称十大名茶的信阳毛尖,这是信阳的优势地域资源。而茶叶作为商品具有特殊的自身属性,必须以包装的形式才能面向市场。并且,信阳毛尖作为农产品在外形上几乎所有品牌的产品基本一样,所以商家在品牌打造的过程中必须以包装的视觉形式在消费者眼中呈现出品牌文化、定位及产品特性的不同。这便促生了包装行业的市场现实需求。而我院设计艺术专业属于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新型应用性专业,需要以市场导向实时调整培养方案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鉴于此,我院决定创办包装设计专业,重点凸显在茶叶包装方面我们的专业性、特色性,争取在河南省内创办特色专业品牌。

通过深入茶包装企业公司,我们发现包装有着严格的硬件要求,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院创办包装专业的初衷是服务地方经济,把吸引来的实体项目引入课题,教师带项目团队,负责整体项目的实施和运作。同时,让学生能够时刻与市场紧密结合,能在与市场实体客户沟通的基础上与专业课程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产学研的完美结合。但在运行的过程中问题出现了,包装的前期设计基本都可以在电脑上完成,但是后期的包装打样、印刷工艺、盒体成型就遇到了重重困难。并且,包装设计不仅包括了前期市场调研、中期设计,还包括后期制版、印刷、后工,尤其后工是我们无法完成的。如果完全外包给外面的企业,那么我们的专业便失去了设计实训的目的,也就与教育部产学结合、凸显应用性的培养目标相违背。所以,如果想让学生学到知识,得到实惠,我们必须组建自己的实训场地,但这又遇到了资金的瓶颈。包装设备从印刷机、制版机、打样机、腐蚀版机以及大量的后工设备,如果整个置办齐全动辄上千万。而每年学校给我院拨付的设备购置款与此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所以,要想将包装创办为我们的特色专业我们必须寻找外援。在学院的积极努力下,我们与信阳有着二十多年茶包装制作经验的云龙包装公司一拍即合。设计资源是我们的优势资源,但这是云龙包装最为匮乏的资源。而场地和设备资源是云龙包装的强势但又是我们的弱势。所以,双方经过协商,在云龙包装公司成立了茶包装实训基地和包装研发中心,这达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我院实现了设计实训的目的,企业也克服了设计创意人才缺失的问题。

三、学院育人机制的蜕变

(一)将自身特点与市场和企业需求结合,灵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作为以技能型为主的现代职业教育院校应时刻围绕市场需求,培养出真正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而作为校企合作的我们,同样应该保持与市场的紧密联系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因为企业是市场的温情表,对市场的变化反应的最为灵敏和迅速。并且企业具有庞大的营销团队,时刻将市场信息带回到企业,企业的新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关注点。所以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以说是我们在市场领域开启的一扇窗户,我们只有通过企业才能及时快捷的了解市场的风云变幻。

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方针和策略,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透露出院校的专业发展目标和未来人才的培养趋势。过去的培养方案基本都是按照理论课、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模式进行安排的,中间只有少量的实践考察课。对于学生的授课模式上基本都是虚拟训练的模式,这缺少了实体客户的沟通过程和市场实地调研的过程,对于虚拟的客体的理解都是基于作者个人的立场,同时给出的包装定位也是个人知识和阅历的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并且,这样的设计最终只能是一个提案,没有真正实现设计为他人服务的宗旨。换言之,就是设计的过程没有完成。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中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真实世界的探索精神,对于整个学科构建和专业发展都极为不利。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一定要灵活、实用,真正符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我院在人才方案的修订中,与合作企业云龙包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根据双方需求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在课程设置上,基于课程体系与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目标的映射关系,重点凸显专业特色,砍掉陈旧的一些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并对一些课程进行合并,如我院将各大院校至今一直在沿用的包豪斯一百年前开创的三大构成设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题构成》)的教学模式,根据社会变化和现实需要合并为《设计构成》;将《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合并为《字体与标志设计》,并且根据市场变化和形式发展,培养更具实用性的新型人才,增设《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课程,体现设计是一个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大系统。将压缩出来的时间全部给我们的包装特色专业,增加包装设计课时,并且将《包装设计》课程做深度上的挖掘,开设《结构设计》《造型设计》《材料设计》《印前设计》《包装实物制作》等课程。在理论课设置上,结合专业特色增设《茶文化研究》课程,增加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以便在设计的时候能更好地给出茶包装的设计定位。在提高学生审美方面,我院对于包装设计专业学生开设《中国画》《水墨技法》等课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进行包装设计提供了设计技法保障。

(二)项目化的分组研习机制

教师在专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但现在各大院校招聘政策都是要求高学历,而设计又是个新兴学科,同时具备高学历和高实践水平的人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研究生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单位工作,作为教师本身来讲就缺少与市场接触的机会,缺少实践能力,课堂的讲授基本处于理论层面和基础知识的传承。鉴于这样的情况,让“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增强企业与学校教师的交流”这些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以此提升教师业务素质,进而提高教育质量。我院与云龙包装签订协议,设计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在云龙包装学习包装后期的制作和印刷工艺,并且参与云龙包装与客户的直接沟通过程,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这样一来,我们教师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为我院包装专业实行的“项目化的分组研习机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项目化的分组研习机制”前身是在我院推行多年的“研习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在的“项目化的分组研习机制”指的就是实行公司化的运作模式.将社会实体项目引入包装设计专业的课堂,专业按照教师分组,分成几个项目组,每个教师为项目组的设计总监兼市场指导。最终目的是培养这部分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其向专业化、特殊化方向发展。最后,以点代面调动整个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探索能力。

云龙包装负责承接业务,将业务分给我们,设计教研室主任负责业务分配。每个项目组出具一套设计提案,被采用的云龙包装会支付项目组设计费用。此部分奖励大部分作为教师和学生的酬金,一小部分作为研究经费,作为带领学生外出考察和参观所用。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每个组挑选二名学生作为总监助理,负责项目洽谈记录和项目具体细节的沟通。从项目的市场调研、企业考察、客户沟通、设计方案的过程修改、定稿打样以及制作工程环节,项目组总监和助理都全程参与,实现了学校和产业深度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终结了我院人才培养与市场不对接的扭曲格局,回归了设计教育的本质,毕竟社会需要更多的是技术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

四、企业运作模式的调整

(一)建立教师工作室制

云龙包装为了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效果,在企业内部专门为我院教师设立了设计工作室,以此实现沟通的便利性。教师具有双重身份,上课期间就利用学院提供的实训室培训学生,课余时间就是企业的一名设计师,在企业进行各项设计活动。只有深入企业才能真正地了解企业,教师工作室的建立为教师设计活动的进行提供了稳定性。从设计的前期客户沟通、中间设计到后期的印刷制版,教师可以很方便地跟进,有利于加深对市场和设计工艺的更进一步了解。

由于教师长期参与企业与客户的对接活动,使设计出的包装作品真正被客户所认可。截至目前,我院教师带领的团队已经成功为多家企业成功设计了包装产品,如信阳德茗茶叶、信阳广义茶叶、南阳山茶叶等。

(二)举办设计大赛,以赛促合

云龙包装有限公司在强大的市场效益形势下,自己本身设计部门的设计力量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尤其每年春茶上市前,各大茶企业都需要进行新的包装设计和品牌策划,市场部门签订的大量设计合同就堆积到一起,不能保证按时、按质完成,所以,作为专门服务茶企的云龙包装急需要设计创意。而我院具有数量庞大的学生设计群体,每年都在进行大量的包装设计训练,但一直都是纸上谈兵,缺少实体项目的锻炼和市场的检验。这样的供求关系下,双方签订协议,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每年举办一届茶包装设计大奖赛。云龙包装负责收集各大茶企业的包装设计需求,而我院教师负责分组带队进行实体项目的设计工作。大赛还成立了大赛委员会,负责大赛各个环节的协调与统筹工作。在作品评审过程中,云龙包装灵活调整评奖制度,请的并不是学界的评委,而是将全国各大茶企业的负责人邀请来担任大赛的评审。这不单单是评审,而是演变为一种拍卖,将各大茶企业看好的作品以拍卖的形式直接进行现场订购,使用作品的企业承担设计费用。

随着政府的支持和媒体的关注,大赛知名度逐年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的加入。企业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创意,是任何一家设计公司一个设计部所无法比拟的。并且学生的参赛年级逐年在变,所以设计的创意也是层出不穷。伴随着大赛的举办,云龙包装将从全国邀请来的企业家聚到一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茶品牌营销的博弈平台,举办茶品牌高峰论坛,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经营的一些理念。在此过程中,企业得到了知名度和利润,而我们院校得到的是真正的实训机会,双方可以说在大赛的合作机制中实现了互利共赢。

(三)建立双方互教互学机制

我院与云龙包装公司在就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与合作、培训、文化等环节或领域开展全面合作,目的就是想最终建立起双方互利共赢的可持续的合作机制。在日常的合作过程中,我院经常邀请云龙包装的高层以及负责市场营销领域的经理到我院举办学术讲座,与师生展开互动。这样,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触市场,了解市场的实时变化和真实需求,对于日后的包装设计能给予一定的方向指引。同时,双方都各尽所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我院教师也经常去云龙包装开办讲座,讲解基础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审美。这样的合作模式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也增进了彼此的交流。我院还为云龙包装定向培训设计师,以弥补三线城市人员流动频繁

的企业发展瓶颈;双方在科研上也展开了合作,去年由双方共同申报的“河南省茶包装研发中心”已经挂牌成立。校企合作是双方进行互利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载体,在这过程中实现了“产、学、研”的现实结合和理论成果向市场成果的迅速转化。

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具有与市场和社会紧密联系的特点,只有市场才能检验我们的育人质量。我院包装设计专业进行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有利于艺术设计教学团队人才的培养,形成“市场、企业、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也适应了新形势下企业对于人才的新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树立了善于思考的精神,增长了专业知识,为步入社会提前迈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l]李云吉.实施校企合作战略,创建名牌高职院校[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1).

茶艺技能培训方案篇9

一、茶叶工作

今年全县茶叶生产出现了“三增”的喜人局面。茶叶总产量__吨,比__年增__吨,增幅达__%;总产值__万元,比__年增长__万元,增幅达__%;全县__万茶农收入人均增收__元。茶叶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1、茶园基地建设步伐加快

针对逐年来茶农、企业投资开发新茶园热情高,茶业局组织人员深入茶园地头,做好技术服务和茶园规划。今年总计新开发成片茶园__亩,其中百亩以上有__户。零星栽植、补缺、补棵面积在__亩以上,老茶园改造__亩。

2、品牌宣传及建设继续加强

(1)完成了__等地茶展示活动。由市茶叶行业协会组织的__茶会、__茶叶暨旅游推介会,我县都组织了强大的阵容参加。县茶业协会、__公司、__茶场成功地协办了“__茶叶暨旅游推介会”,中央电视台对我县的展示活动进行专题报道。参加了省政府组织的__农展及省农委组织的__茶展。通过参展活动,广大茶企扩大了视野,广交了客商,增强了开拓市场的信心和能力。

(2)完成了__茶叶商标申报工作,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审批公示。为发挥__茶叶商标更大的效益,规范了__茶叶市场的统一管理。

(3)深入挖掘整理__茶传统手工技艺资料,制作宣传片,将__茶手工技艺作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申报,为宣传和保护、历史名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组织了省市等多家媒体赴__茶叶产地报道采访。省台第一时间和__卫视等媒体到现场专访,介绍__茶叶专题片。

(5)完善了名茶网建设。为打造中国一流的茶叶网站,增设了服务栏目,加大了对名茶网信息量更新,全年共新信息、各类技术资料__条,点击率逐步提高,点击地理范围扩大到国内外多个地县和国家。为宣传__名茶,使更多的人了解__名茶起到平台窗口作用。

3、科技培训力度加大

为全面提升全县茶农茶叶生产的技术和茶叶产品质量,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乡镇、村、组,开展茶叶无公害、有机茶生产、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项技术培训,培训茶农__人次,发放技术资料__份。

实施了茶叶质量体系建设。目前茶叶质量安全已成为__品牌茶能否继续做大做强的关键环节,针对少数茶农科技意识谈薄,启动了茶叶质量体系建设,开展了茶叶质量安全年活动,成立了组织制定了实施方案,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活动。

4、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再掀高潮

今年茶业建设继续成为外地客商和本地企业的投资热点。__公司投资__万元与__茶厂建立__茶叶加工厂。引进__公司在园区建立茶食品及旅游食品加工基地。美国__公司也进入我县投资兴茶。

茶业项目建设也是较大的一年,__公司争取了国家重点产业化项目__万元规划,建立__条茶粉生产线。还在省、市争取各类茶叶建设项目近__个。投入资金近__万元。预计共计达__万元。

二、农业产业化工作

1、完成了县农业产业化分行业规划评审。组织了市县各行业专家对茶叶、竹业、药业、渔业、蚕桑业五大产业规划及全县农业产业化“十一五”规划纲要进行了评审。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我县产业规划符合实际,前瞻性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对我县将药业资源列入规划,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扶持协助__公司在我县的茶叶基地建设工作。一是从__引种五月甜、七月蜜两个品种__亩,初步获得成功,目前正在繁育扩大面积。预计明年发展到__亩;二是与省茶科所联系,帮助__公司在__村试制茶粉获得成功。为下一步实施千吨茶粉加工项目奠定了基础。

三、机关日常工作

1、完成了

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了政务公开、效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围绕年初制定的相关性工作:招商引资、信息提供、来信来访接待等鉴定目标责任书,并跟踪检查,强化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完成县委、县政府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2、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

与科技局协同开展__茶叶机械研发,与__农业大学达成研究设计合作协议。与__茶校就茶农的培训达成合作协议。

组织协会会员外出参观、学习,就有机茶生产、茶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四、茶业及农业产业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面控制茶叶农残工作,任务艰巨。五大产业的龙头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五、来年工作打算

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茶业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认真抓好茶产业的发展。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强力推__工程。计划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在茶叶方面:

1、做好茶园新基地建设,开发新茶园__亩;2、做好__家名优茶厂的优化改造升级工作;开展__茶叶机制示范工作;3、做好茶产业的科技培训工作,重点抓好无公害,有机茶生产技术培训;4、完善茶叶质量体系建设,筹集资金完成茶叶农残检测中心建设。5、集中力量,搞好服务,协助__公司茶粉的生产基地建设;支持今年已拟定的茶叶投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和加快建设步伐。6、开展__茶叶品牌整合完善工作。6、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茶叶合作组织的建设。7、继续抓好茶叶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完成__万目标。8、认真组织好市里组织的__茶展会;协助__集团办好茶叶文化节。9、来年茶叶产量预计新增__吨以上,茶叶产值突破__元大关。

茶艺技能培训方案篇10

我县自二一年被列入日本政府对华粮食增产援助项目以来,已连续实施了四年。在省农业厅、商务厅国际合作处及市农业局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以及项目成员单位的紧密配合下,项目资金到位非常及时,项目实施进展相当顺利,项目实施所产生的效益十分明显,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项目区农民的高度赞赏。一、项目实施后所取得的成效我县运用日援资金在长界乡茅坪村建立了茶叶示范场,通过对项目区茶园的低产改造、品种改良和扩大规模以及引进先进设备、加工工艺流程的改进,不仅使项目区农民得到了好处,而且通过示范带动,促进了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茶叶面积扩大了。该项目区九十年代有茶叶1000余亩,但后来由于资金短缺,忽视培管,致使90%的茶园荒废。几乎无茶叶可采摘。二二年我们运用外援项目资金在长界乡茅坪村建立高标准茶叶示范场后,通过三年的努力,对该乡的老茶叶进行全面垦抚、改造,对劣质品种实行了品改。截止目前,全乡拥有可采摘茶叶面积600余亩。实行品种改良100亩,新开发良种茶园150亩,共计850亩。在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全县改造低产茶园2000余亩,新扩良种茶园1200亩。2、农民种茶认识提高了。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技术培训,农民看到了种茶的希望,学会了生产管理技术,一部分青年农民在茶叶加工厂还学会和掌握了加工制作技术。今年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大为高涨,他们自筹资金新开发茶园50亩。他们感慨地说:“有农业局的技术和茶叶加工厂,我们种茶无顾虑,一不愁技术,二不愁销路,这真是一条致富路。”3、各级领导的观念转变了。通过项目的实施和各级领导到现场视察和指导,他们看到了示范场所起到的应有作用,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上发生了变化。把茶叶列为我县五大特色农业之一,成立了茶叶指挥部。建立了发展茶叶产业的良好机制。尤其是乡村领导,他们主动来农业局申报茶叶产业项目,积极要求对老茶园实行改造,愿意提供良好地外部环境。他们说:“只要农业局愿意来,一切都好说。”4、农民收入增加了。项目建成投产仅三年,项目区农民每年通过劳动用工得到收入,据不完全统计,茅坪村1100农民三年累计收入39万元,人平增收354元,基本摆脱了贫困。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的粮食也相应得到增加,完全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难。农村的社会治安也相对稳定,社会治安案件比前些年下降60%,农民的衣食住行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通信覆盖率达55%,单骑摩托近100辆。村委会对孤寡老人也有能力照顾,确保了一方平安。5、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转化。该项目实施后累计投工投劳(包括农民采茶)57000多个,按一个劳动力每年平均劳动280天计算,相当于200多个劳动力就业。一些在外打工的中年男女自愿回到当地参加茶园开发、采摘、加工等。同时把自家的几亩稻田也种好了,粮食产量也提高了。又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全村共饲养生猪1500余头、山羊1000余只。6、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自茶叶示范场建立后,通过我们的宣传发动,讲清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和作用,农民认识提高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了,砍柴、砍树少了。农民的沼气池增多了。全乡已建有沼气池56口,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7、茶叶产品质量提高了。在高级农艺师谢长清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的茶叶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评比中荣获新品名茶金奖,在成都举办的30多个国家的茶叶评比中获世界名茶银奖,在中国星沙杯评比中获金奖。在示范场的带动下,2008年全县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0万亩,其中茶叶3万亩,已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茶叶)产品认证5个,弘沅茶场选送的样茶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具备了有机茶的标准。同时省农业厅确定将弘沅茶场定为环境监测点。茶叶无论从外观还是内质均受消费者的欢迎。8、确保了农业局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项目建成投产后,农业局本身也得到了一定好处。一是通过销售得到了收入,三年总产值达到108.7万元,实现利润30.4万元,为弥补行政事业经费不足发挥了作用。二是通过项目实施所产生的效益,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增加了对项目的投入。近两年财政拨入支农资金30万元,用于扩大规模,实施农民技术培训。与此同时财政也增加了我局农业事业经费。三是干部职工对茶场入了股,也实现了分红计划。因此干部职工对办好茶叶示范场也充满了信心,促进了农业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领导、干部、职工、农民同心同德抓产业开发的良好氛围。二、认真扎实工作是完成项目计划的重要保证日援粮食增产项目是我县第一个农业外援项目,为了严格按照《湖南省日本政府对华粮食增产援助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实施该项目,我们在工作上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1、迅速组建项目领导小组。项目计划批复后,我们及时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业、财政、计划、审计、外经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日援粮食增产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长兼任。四年来由组长牵头,每年定期组织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深入项目区实地调研和指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实行不定期审计。县四大家领导也分别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2、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为使日援项目在沅陵发挥真正效益,我们召集全县相关科技人员深入农村调查,选择项目适宜地,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专业技术人员意见,进行反复论证,大家一致认为,茶叶是沅陵的优势产业,一是沅陵产茶历史悠久,有“唐代贡茶”之称。二是面积大,全县茶叶总面积已达3.8万亩。三是技术力量雄厚。四是有项目资金作保障。五是效益显著。在合理规划上,我们始终坚持“突出特色产业,突出农民利益,突出科技先行”的原则,把项目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作为实施项目必须达到的目的。确定长界乡茅坪村为项目区,既符合日援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又符合沅陵实际。3、建设高标准茶叶示范场。按照项目的要求,一是在项目区改造低产茶园共600亩,实行品种改良100亩,高标准新开良种茶园150亩;二是新建高标准名优茶加工厂房560平方米,引进国颁标准有机茶加工机械40台件;三是投入饼肥350吨,用于茶园培管,提高肥力;四是架设高压电线路1000米,建蓄水池3个60立方米,铺设水管1600米,修工作道1500米,示范场水电路畅通。有效地保证了项目正常实施。4、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增强项目区农民的科技意识,运用科技致富手段。我们在项目区及全县举办了不同类型的科技培训班。一是在项目区举办茶农培训班3期,参训达1160人次,主要培训内容是名优绿茶发展前景及其市场,新茶园开发的标准与质量,低产茶园改造和品种改良的作用极其操作技术,怎样采茶,茶叶加工的基本操作程序,茶叶育苗技术要点。二是举办全县各大茶场加工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2期,参训135人次,主要培训内容为:茶叶机械的性能及操作规程;茶叶加工的标准质量要求;茶叶包装及贮藏技术。三是项目管理人员参加了农业部外经中心在昆明举办的外经项目申报与资金管理的培训班。四年共投入培训资金5.7万元,印发资料2100份。通过培训增强了茶农科学种茶的意识,提高了种茶积极性。提高了加工人员的技能,基本统一了全县茶叶加工的标准和质量。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的能力。5、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按照《日援粮食项目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在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上坚持“无偿援助、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的原则。一是设立项目专账,由日援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专账。建立wFp专户,坚持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人专账管理,一支笔审批。二是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分期投入。到二四年底止,省拨项目资金222万元。自筹资金30万元,我们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期投入办法,保证项目资金足额到位,项目实施顺利进行。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92万元。三是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报请县审计局审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真正做到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四是按要求完成循环资金回收60万元。6、树立形象品牌,创造一流质量。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否关键靠运用科技手段,创造一流质量,企业的产品质量就是生命。在省厅的关心支持下,在高级农艺师谢长清同志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从源头抓起,禁止施用无机农药、肥料,排除一切污染源,防止加工期间的二次污染,引进全套不锈钢加工设备,杜绝包装过程中出现的第三次污染。工艺进一步改进,对加工生产的茶叶坚持分级标准,对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入库。确保产品质量安全。7、积极推行产品质量认证。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我们在抓好全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同时,积极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弘沅茶场率先送茶样到省检测中心,经检测各项指标合格。于二四年获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在示范场的影响下,全县有5个茶叶生产企业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今年我们又申报了“QS”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为茶叶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三、存在的问题根据《湖南省日援项目管理办法》对照我县日援项目实施情况,我们认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实施后,规模效益不十分明显。日援项目在我县实施虽然在项目区产生了一定的效益。但在示范、带动辐射全县茶叶产业发展问题上还缺乏广泛性,如何做强做大全县茶叶产业其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效果不十分明显。2、示范场经营机制滞后,缺乏战略性转变。由于经营机制滞后,一时难以形成龙头企业。对整合全县茶叶企业就难以发挥应有的带头作用。企业本身效益较低,就更难带动全县茶叶企业的发展。3、资金投入的回报率不是很高。四期项目资金总投入达到万元,而三年的茶叶产值仅108.7万元,与高效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四、今后的打算与请求1、巩固日援增粮项目成果。运用项目所产生的效益鼓励农民自筹资金发展茶叶产业,扩大良种种茶面积,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增加茶叶产值,提高农民收入。2、完善经营机制,搞活流通。提高茶叶市场占有率,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3、整合茶叶企业,树立茶叶优势品牌的形象。建立产值过500万元的龙头企业,逐步实现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0%以上。4、请求省厅继续支持。在日援项目结束后,利用其它外援项目予以扶持,使之我县茶叶产业得到更大发展,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沅陵县日援项目领导小组沅陵县农业局二五年六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