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21:29

微生物分析报告篇1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结果;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是医学临床常用的诊断方式之一,可以用于感染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3]。但是由于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操作时,由于受检验人员水平差异、操作不规范、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提高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可以针对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减少检验误差[4-5]。本文笔者特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微生物检验报告进行分析,以求找到影响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改进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微生物实验检验报告中随机抽取1600份,其中血常规检验报告400份,生化检验报告400份,脑脊液试验报告200份,蛋白定量200份,细菌和霉菌培养试验200份,其他检验报告200份。其中2014年度和2015年度出现检验报告误差的有292份,2014年误差的有144份,2015年误差的有148份。1.2调查内容。主要对选取的微生物检验报告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并研究讨论对生物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人员、标本等有关因素。1.3统计学处理。将本次入选的生物检验报告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来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以χ2检验法对本次研究资料进行分析,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微生物检验报告准确性分析。对本次抽取的检验报告进行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差强人意,其中检验准确性最高的为86.25%,而检验准确性最低的为76.00%,说明生物检验准确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如表1:2.2影响检验质量因素分析。对2014-2015年度生物检验报告误差报告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由4个方面因素所导致的,包括人为因素、标本因素和操作规范、其他因素等,如表2:

3讨论

对本文选取的微生物检验报告回顾性分析可知,检验的准确性没有达到90%以上,所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并且准确性的高低还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只有消除这些影响因素,才有可能使我院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显著提高:(1)首先,应提高我院生物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因为个别基层医院存在检验人员素质水平偏低的情况,并且部分医院还实行检验人员在其他部门轮岗,导致检验员专业性不强、责任心欠缺的情况,所以在进行检验操作时,常常出现操作失误、或检验水准低的情况,导致检验结果准确性大打折扣。(2)其次,要规范医院的送检程序,对检验标本的质量要严格要求。因为如果检验标本不达标,就可能造成较大的检测误差。所以在进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要掌握相应的技巧,知道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的技巧。标本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送检,避免出现标本污染。要明确血液采集的环境,了解是否受到了时间、温度和患者是否服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检验科工作人员还应和临床医生多沟通交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采集高质量样本进行化验,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疾病治疗。(3)监控减压环境,规范检验操作流程。为了确保生物检验实验室的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24小时监控,避免不相关人员进入而对样本造成影响。并且,检验人员在进行生物检验时,要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操作。在进入到实验室前就要按规定穿着消毒隔离服,戴手套等,操作的每一步骤都要按规范流程操作,操作要合理,要杜绝因操作错误而导致检验结果出错的情况。定期对实验室的废弃样品和药品进行妥善处理,无菌实验室要定期进行消毒,从而最大可能地确保检验环境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医学临床上进行微生物检验中,其检验结果准确性和诸多因素有关,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准,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物检验的质量水平,从而确保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陈蓉蓉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吕建春.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9):76-77.

[2]王进富.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及控制策略[J].心理医生,2015,21(20):227-228.

[3]杨金艳,甄志强.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2016,29(16):181-182.

微生物分析报告篇2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回顾;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药层出不穷,由此药品引发的不良反应问题广泛受到各界重视。为更好地了解和发现aDR的发生分布情况和特点,现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8月收集的82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分析,以供临床医师借鉴,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09年1月~2013年8月我院上报的827例aDR报告中分别按照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aDR所涉及的药物种类、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项目利用excel电子表进行统计与分析。

2结果

2.1性别与年龄分布827例aDR报告中,男性372例(占44.98%),女性455例(占55.02%),男:女=0.817:1。患者年龄7个月~92岁。见表1。

2.2给药途径引发aDR的分布827例aDR报告中,静脉给药1189例,占94.97%,口服58例,占4.63%,肌注3例,占0.24%,皮下和直肠给药均1例,各占0.08%(见表2)。

2.3aDR所涉及的药物82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16大类207个品种,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例次最高,构成比占46.12%。其次为中药制剂,构成比为19.94%。抗肿瘤药物居第三,构成比为18.67%(见表3)。

2.4aDR所涉及的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涉及aDR的药物种类构成比中,前三位分别为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占比36.74%,β-内酰胺类占比21.32%(见表4)。

2.5aDR涉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827例aDR报告中,涉及aDR例次最多的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临床表现以各类皮疹、瘙痒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临床主要表现为各类胃肠道反应(见表5)。

2.6aDR事件结果及分级827例aDR报告涉及的病例,经过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或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其中治愈593例(71.70%),好转234例(28.30%),属一般aDR662例(80.05%),新的、一般的aDR134例(16.20%),严重的aDR31例(3.75%)。

3讨论

3.1性别、年龄与aDR的关系发生aDR的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女性稍高。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人群,21~40岁及41~60岁年龄段发生aDR比例相对较高,这与该年龄段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强,机体对aDR应答能力较强有关[1]。儿童≤10岁发生aDR有101例,提示我们儿童也是不良反应监测重点,对于儿童应该严格掌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并且根据儿童特点,选好给药途径[2]。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即使用药出现不良反应,也会认为原有疾病所致,故老年人aDR构成比不高(见表1)。

3.2给药途径与aDR的关系94.97%的aDR报告均为静脉给药,与文献报道相符[1,7]。静脉给药后,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无首过效应,快速发挥疗效,但由于受注射液的pH值、渗透压、不溶性微粒等内在因素以及药物配制、浓度、滴速等外在因素影响,最易发生aDR[2]。因此选用合理的给药途径是减少aDR的有效方法之一,按照wHo提倡的尽量减少静脉给药[3]。

3.3aDR与药物种类的关系827例aDR报告中,引起aDR的药物主要为抗微生物药(46.12%)、中药制剂(19.94%)。以及抗肿瘤药(18.67%)。

3.3.1抗微生物药物占报告总例次的46.12%。在抗微生物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36.74%,其他β-内酰胺类占21.32%,喹诺酮类占14.56%。由于头孢类抗生素应用广泛,临床治疗用药时剂量也越来越大,产品质量也有所不同,杂质含量各异,这就造成即使同一种类不同批号的药物、同一种类不同厂家生产出的药品,也易发生过敏。其他β-内酰胺类药例如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比第一代头孢菌素更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应用日益广泛,故引起的aDR也多。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耐受良好,而且该类药物结构和作用机制特别,故与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耐药性,抗感染也表现出多方面的优越性,成为治疗各种感染的常用药物。喹诺酮类药物近年发生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多,2011年1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5期通报指出,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的统计结果,喹诺酮类药品严重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量位列各类抗感染药的第三位,和我院情况相符。皮肤过敏反应是喹诺酮类药物典型的不良反应,主要由光敏反应产生,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皮肤症状[4]。我院aDR发生率较高的品种为左氧氟沙星针剂。临床上要充分认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药物相互作用,掌握其适用范围、科学配伍、合理应用,对过敏体质或者有药物过敏史、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患者慎用该类药物,对肾功能障碍患者、老年患者应注意调整用药剂量,未成年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避免使用本类药物,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5]。

3.3.2827例aDR报告中,中药制剂仅次于抗微生物药物,占19.94%。目前我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的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中药注射剂成为严重不良反应"重灾区"。因此在使用中应重视中药制剂aDR[6],一是加强临床用药监护,严格按照适应症和禁忌症使用,尽量避免与其他药品混合配制,并避免快速输注;二是补充进行系统的临床安全性再评价,淘汰安全性差的、有替代治疗方法的品种,并同时要求医院慎用中药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

3.3.3抗肿瘤药物占报告不良反应18.67%,居第三。由于受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癌症患者日益增多。与其他治疗药物相比,抗肿瘤药的治疗指数小而毒副作用强。在治疗疾病时,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基因组学来指导临床用药[2]。

3.4aDR的临床表现分析我院上报的的827例aDR报告中,aDR涉及最多的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临床表现以各类皮疹、瘙痒为主(59.89%),其次为消化系统(13.82%)。各种皮疹主要由变态反应引起,①机体属于特应性体质,②人体于抗原二次接触后引起变态反应[7]。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呃逆等症状,这些容易察觉和发现,故上报例数较多。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在临床相当普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已于2004年3月15日正式颁布实施。我院已有专职资深药师深入临床,广泛开展药物aDR的监测,监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临床医师、护理部门合作尽量避免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国华,李庆,葛红星.我院16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8):122.

[2]李大魁,张石革,张继春,等2011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236.

[3]谢小菊,2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12):1634.

[4]郝正华.825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0).

[5]《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微生物分析报告篇3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临床;现状;思考

疾病预防控制是通过对伤害、残疾、疾病加以预防和控制,为人类营造健康的生存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疾病预防控制将“以疾控为中心、以人才为根本、科研为依托”作为宗旨[1]。深入对疾病预防及及控制的策略、措施的研究,组织好各类疾病预防及控制工作,将妇女儿童、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健康相关产品安全、职业安全、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在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应急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我国医学生物学、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我国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临床感染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但我国医学微生物学检验工作仍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本文就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现状进行综述,并总结解决方案。

1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现状

我国培养箱、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均质机、菌落计数器、pH计等医学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的仪器设备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不少医院目前正在使用质量良好的商品药敏纸片、细菌编码鉴定卡、培养基等。从我国检验人员结构上分析,以往以中专毕业生为主力的检验队伍正向研究生、本科生和大专生为主的检验人员结构转变,随着对生物检验的重视加强,陆续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微生物专家出现[3]。在国内、国外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临床微生物领域全面质量监管及医学实验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认证等概念得到检验界认可和接受。经过十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各地方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不断进步,使得生物检验水平得到极大提高[4]。

2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的问题

2.1微生物标本采集欠规范

标本采集由微生物检验采集员进行,实验室和临床沟通较少,医护人员不够了解微生物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对采集前的准备工作,采集的部位、采集量、时机、次数、消毒方法等问题不够了解,且多数医院并未在这方面做出明确文字规定,导致不合格标本的产生,降低了致病原菌检出率,即使能分离出某种细菌,但不一定是致病菌,这种情况下不但无法提供病院信息,而且可形成误导[5]。例如标本无法反映病变部位信息;例如怀疑发生呼吸道感染,在留取标本之前让病人漱口,之后用力咳出;也可能怀疑发生厌氧菌感染,却使用绵拭子进行采样。而正确的取材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避免接触空气,防止被正常菌群污染;深部组织标本采集需用碘酒行皮肤消毒,注射器穿刺针头准确病变部位深部,将抽出的数毫升样本排出一滴,滴到酒精棉球上;病灶处标本量过少时应先用注射器抽吸还原性溶液(1ml),再抽取标本。厌氧菌培养标本与一般细菌不同,多使用针筒抽取等特殊采集法。

2.2标本保存、运送欠规范

维持病原菌活力并防止非病原菌大量繁殖是微生物标本的保存及运送原则。不同病原菌的保存和运送要求不同。例如,夏天留取患者粪便或尿液进行细菌培养,若不及时送检则可使非致病菌大量法制,检验结果可能将正常的中段尿误诊成菌尿或判断为其他情况[6]。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因其对低温敏感,因此在冬天时更应在室温条件下快速送检,才能保证检出率[7]。

2.3还需加强检验质控

尽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细菌检验质控工作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在日常标本、质控物上的严格程度不一致。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具有谨性、高技术性、高干扰性和高风险性,因此必须加强对这类高难度的复杂工作进行严格的质控,尤其是对药敏的质控[8]。

2.4检验报告方式欠规范

检验报告作为重要医疗凭据,能提供关键的临床诊疗信息。但是,如果在痰液标本检验结果中并不报告涂片所见却只报告培养结果,则难以对肺部感染和分离菌的关系作出准确判断[9]。因此,应对检验中所见及最终结果进行规范的全面描述,加以分析。对检验报告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增加其规范性。

2.5实验室缺乏与临床的沟通

在实际医疗工作中,临床抗感染和细菌检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加强检验科人员与临床抗感染医生的学术交流可增加双方的专业性。而目前双方的沟通较少。当细菌分离培养报告中出现“正常菌丛”时,试验室工作人员觉得正常,但临床医生则觉得报告不明确,医生希望看到的答案是“无菌”或“有菌”,若检验室不讲耐药基因或耐药酶的耐药含义,可能导致少数医生不加重视[10]。

3关于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思考

3.1建立并健全临床微生物检验规范性法规

专业检验人员及学者应在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文献,共同研究并制定出适用于我国国情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法规。进行严格且[a1]全面的质控,将检验报告的内容、方式、解读进行统一规范[11]。制定出的规法应同时具备可行性、科学性、先进性和法规性。

3.2规范标本采集、保存及送检

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通过沟通和协商,根据检验科的操作规定,共同制定适用于本院的临床生物检验标准,并对标本的保存、运送做出细节规定和要求。并进行大力宣传,将其落到实处。建立并不断完善标本的验收制度,坚决退回不合格标本,并说明不合格原因,并重新采集标本,再送检。医护人员应将标本的详细采集要求告知检验室工作人员,减少沟通不良导致的造成检验解读差错[12]。

3.3加强检验室与临床医疗的沟通

微生物检验人员应主动与临床治疗医生进行联系,并对报告的形式、报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进行解说,使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报告进行正确理解,以对临床进行真确指导。例如对于各种细菌耐药酶的检验,应将其含义和在抗生素选用上的意义向临床医生和护士进行讲解,真正发挥生物检验报告的作用[13]。

3.4加强微生物检验质量监控

加强微生物检验室室内质量管理,对问生物检验各方面工作进行质量监管。从病人准备到报告解释、临床应用,均应进行严格质量管理和监控。使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步骤进行,保证标本的质量和报告解读的正确。

3.5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国内、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增加了生物恐怖事件、感染疾病的发生率。临床微生物检验室应就这些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相应理论准备,做好技术培训以应对突发事件,将风险降到最低[14]。例如以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非淋病性尿道炎的发病率上升,目前埃博拉病毒感染人群的增加,都要求院方不但要做好细菌检验工作,还要加强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的检测或培养,创造应急条件,此外还必须提升微生物检验室安全管理[15]。参考国外相关突发事件处理办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共同商讨并制定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做到未雨绸缪。

4小结

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重在准确、快速的诊断感染性疾病,为临床抗感染及感染疾病的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给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报告,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微生物检验工作,加强质量监控是各院及检验人员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上述问题是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的几大突出问题,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上述解决方案。将微生物检验结果在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应加强临床与检验室的沟通,才能发现问题并总结出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石春莉.关于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问题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25(12):745-746.

[2]顾兵.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转运系统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12(10):732-735.

[3]徐超.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0(8):85-85,86.

[4]易虹,易权华,鲜胜等.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及对策[J].海南医学,2013,24(10):1530-1530.

[5]陆德胜.新形势下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3,31(8):117.

[6]潘丽娟.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改进[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4):351,354.

[7]郭玉萍,窦志远.葫芦岛市连山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动态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8):764-765.

[8]姚伯程,王怡云,何庚声等.微生物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在卫生监督领域中的作用[J].甘肃医药,2012,31(10):774-778.

[9]陆德胜.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3,05(11):157-157,164.

[10]刘宇,穆毅敏,徐萍等.某市2012年实验室诊断布鲁杆菌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7(25):259-259,260.

[11]杨洋,王松旺,张英杰等.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3,22(8):53-56.

[12]陈伟红,戚小艳,周国祥等.江苏省昆山地区乡镇医疗机构检验人员现状调查与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8(7):864-865,868.

[13]parlapani,F.F.,neofitou,C.,Boziaris,i.S.etal.microbiologicalqualityofrawandprocessedwildandculturedediblesnails.[J].JournaloftheScienceofFoodandagriculture,2014,94(4):768-772.

微生物分析报告篇4

关键词:抽样样品检验检验数据处理检验报告

食品检验报告的质量不仅能反映出检测机构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而且还关系到一个产品乃至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由于食品组成结构复杂、品种繁多、检验的项目多、涉及的标准多,在当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加关注的形势下,食品检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食品检验中的工作流程,把检验差错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证检验报告的精确性、公正性、可控性,从而保护企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要保证检验报告的质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控制:

一、抽样过程的控制

抽样是食品检验工作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关键工序,如果抽取的样品没有代表性,检验数据再准确,结论也不可能准确。因此,抽样工作直接影响到检验报告的准确度,应注意:

1、抽样前根据不同的产品,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明确抽样依据及方法、地点、数量、封存、运输方式,抽样人员至少2人,应亮明证件,填写抽样单,被抽样单位确认后,双方签字、盖章。

2、加强对抽样人员业务素质及道德品质教育,如对抽样方案进行认真培训,掌握要领。抽样时还要坚持原则,不弄虚作假。

3、食品抽样一般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但要在批产品中上、中、下几个位置取样,取样工具应清洁,不得引入任何有害物质。同时,为满足微生物检验,取样时要保持样品原有微生物状况和理化指标,保证样品不受污染,特别关注运输、贮存温度的要求。

4、抽样人员不得参与检验,做到抽检分离。

二、食品检验过程的控制

(一)指定有资格及能力的检验人员

1、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熟悉检验流程:

收取样品登记编号下达检验计划领取样品样品制备二次编号(盲样)样品前处理(按检验项目不同分别处理,微生物除外)按项目分别进行试验(理化分析、仪器分析、微生物检验)数据处理并提交原始记录汇总编制检验报告按规定审批、盖章发放检验报告

3、熟悉产品标准及标准中规定的检验方法,及时关注产品标准的更新,深入学习领会新方法、新技能。

4、检验必须做平行试验,同时做空白试验。必要时,通过测定回收率进行验证。

5、微生物检验时,应注意保持整个检验过程处于无菌状态。

(二)样品制备是要保证样品均匀性

l、液体样品在检验前要混匀。如检测酱油、醋中可溶性无盐固形物以外的项目,需将样品振摇混匀,而检测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时则应充分振摇后,用干滤纸过滤。

2、固体样品要粉碎、混匀。如检测大米、挂面的水分及茶叶的各项目都需要粉碎后取样。

3、其他要求,如冷冻饮品对混合型的产品在制备样品时要求取有代表性样品的主体部分;

保健食品中的胶囊要按要求取胶囊的内容物进行检验;啤酒在检验浊度时要除气但不过滤,而检测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总酸等项目时,要除气过滤后测定。

微生物检验,一定要保证样品的完好性,按规定保存样品。如需冷藏或冷冻的样品,按温度要求贮存。防止样品污染,使检验结果偏离。

(三)使用有效的检测方法

1、使用食品标准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检验方法,并随时更新,保证其有效性。

2、标准中有两种以上方法时,首选第一法(一般为仲裁法)。

(四)仪器设备要求

1、选择标准中必备的检验仪器设备,其精度和性能应满足检验标准规定的要求。如: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仪就不能检验“婴幼儿奶粉”,因其最低定量限为

2、仪器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不得超周期使用。

3、仪器设备使用频繁时,应进行期间核查。

(五)标准物质和试剂的要求

1、选择相应的标准物质和试剂,其纯度和有效期必须满足规定要求。

2、标准物质要索取标物合格证书,有可追溯性。如果是进口标准物质,通过实验室比对进行验证。

3、按要求贮存标准物质和试剂,防止失效。

(六)环境要求

检验室环境指室内的温度、湿度、气压、空气中悬浮微粒含量及污染气体成分等。

其中有些参数影响仪器的性能,有些参数直接影响样品测定结果。例如:温度过低,使天平的变动性增大;湿度过大,使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的性能变差;空气中的微粒和污染成分对微生物检验影响很大。因此,天平室、标准溶液室温20℃左右宜,仪器室一般温度应在18℃一25℃为宜,微生物检验室为无菌室(一般为100级洁净)。

三、检验结果质量的控制

检验结果质量的好坏常以准确度来衡量。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通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即,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要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必须考虑在检验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些误差减小到最小。减少系统误差常采取措施:空白试验;回收率测定;校正仪器;对照试验;比对试,其中对照试验或加标物测回收率是最有效的方法。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在一般的食品分析测定中,测定次数为2次。如果没有意外误差发生,基本上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如果有意外时,可将测定次数增加到6~10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判定精密度。因操作事故引起的“过失误差”,如读错刻度,溶液溅出,加错试剂等,在计算算术平均值时,此种数值应予弃去。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需要的准确度选择测量手段(仪器与方法)。

四、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和正确出具检验报告

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检验人员要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和正确处理检验数据。原始记录内容包括:样品名称、规格、数量、检验项目、相应的检验设备名称及编号、相应的检验方法标准号、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大气压)、样品状态描述、检验过程(称样量、标准溶液浓度、样品处理过程)、仪器谱图(包括仪器条件等)、计算公式、计算结果等,应描述与食品检测有关的一切信息、数据和现象,完整地描述检测操作的全过程,检验数据的处理应按GB8170《数值修约规则》的规定进行。检验报告结果判定规则:检验项目全部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时,判该产品为合格;检验结果有1项或l项以上不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时,则判该产品为不合格。

总之,出具—份高质量的食品检验报告除做好以上几方面工作外,还需要有—个规范的制度为基础。针对检验报告所制定的制度,应涉压从抽样到报告出具整个过程,每个环节应制定相应的细节条款,使整个检测过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应严格按照法定资质出具检验报告,坚决杜绝超范围检验和出具虚假检验数据的行为。加强管理是确保制度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在长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大对检验报告质量的考核力度,设立明确的考核指标,制定详细的考核方案,责任到人,奖罚分明,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不断提升食品检验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微生物分析报告篇5

临床微生物学是一门较为前沿的学科,其涵盖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以及预防医学,同时临床微生物学还是检验医学发展的一个专业。临床微生物学需要微生物学医师与实验技术工作者进行联合工作,同时临床微生物学工作人员不但要完成实验室中的工作,而且还要完成与临床相关的一系列工作。文章将以临床微生物学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关键词:微生物学;感染控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34-02

1微生物学与临床联系密切

目前,很多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医院感染的病原谱以及药敏谱均有一定的改变。在检验单上总会出现一些少见的微生物,药敏试验的手段、受试种类以及结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些临床医师很难掌握及使用临床微生物检验资料。针对这一情况,临床微生物工作人员与临床进行交流,解决医师在判读微生物检验及报告单时所存在的困难,让其了解正常菌群与感染菌之间的差别、少见菌或罕见菌的意义;培养阴性时的基本成因;药敏试验结果的硬性指标;个别耐药细菌的耐药性等。

一般的临床感染性疾病都会涉及到很多病原体,目前还没有一个单一的试验可以查出所有潜在病原体。所以,临床信息为选择试验方法的核心依据。医生在填写化验单时要写出关于病人的预测性诊断,这样可以方便实验人员选择最为有效的试验方法,同时还可以引导临床采集标本;在实验室测出实验结果时,我们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临床医生,这样临床医生可以重新拟定诊疗方法。

近年来外国很多医院都制定了临床微生物检验会诊以及咨询制度。这样可以在检验开始时检查出涂片所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检验医师和临床进行沟通,双方一起讨论涂片所存在的问题。

2微生物学在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

有效的标本采集是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这需要临床医生精准的采集可以体现感染部位的临床标本,利用容器、保护性拭子与培养基,防止标本因环境因素而死亡。

掌握体内正常菌群是细菌检验的先决条件,要掌握正常菌群的基本形状、种类以及分布,同时要了解致病菌和菌群失调症的基本知识,切勿把标本分离出来的细菌都当成致病菌,同时也不能忽视正常寄居菌所造成的内源性感染。

虽然现在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依然是病原学检测的硬性指标,不过这种“以活菌生长”为根本的常规的细菌学鉴定手段速度偏慢,同时还无法适应临床的实际需要,我们现在缺少以标本的直接检查,比如染色、形态、抗原检测、pCR以及16SrRna分析,要将侧重点放在快速诊断上。

尽可能将实验室参数有效的转化成有用的临床信息,病原微生物诊断参数要实行分层报告机制,也就是在得出涂片与培养阳性结果时第一时间作出报告。

临床微生物试验室一定要深化质量控制,确保不同标本的检验品质,为临床给出有效的依据,同时还要满足临床需要的检验项目。目前临床微生物室要按照实际情况加设检验内容,其中包括: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筛选以及半定量培养措施;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寝袭性真菌的快速检测以及药敏试验;免疫抑制与器官移植病人特殊病原体测检。

3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临床微生物在感染控制中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如果走出实验室,那就要与临床之间保持良好的联系;做好一般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全面深化标本的培养阳性率,减少结果的报告时间,从根本提升检验结果和临床治疗结果的匹配性;要深化宣教,在医务工作者中普及临床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同时对检验的结果给出科学的解释,辅助临床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吕小林,曹先伟,廖晚珍,等.医院环境中曲霉菌监测及同源性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17(04):425-426.

[2]索继江,陈世平,朱士俊,等.建立医院环境卫生微生物学检测标准中的问题及对策[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17(02):214-216.

[3]张莉雅,张新玲,王惠芹,等.胸外科暴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调查分析[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13(05):498-503.

微生物分析报告篇6

[关键词]检验科;微生物室;安全防护;检验报告单

检验科微生物室集中了医院送检的大量标本,这些标本大部分均带有致病微生物,在检验过程中容易引起环境及工作人员的污染。为防止医院感染,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点讨论医院感染的控制。

1、加强微生物室生物安全防护

1.1微生物室布局设置合理

微生物室的布局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为前提。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各区的洁具专用,严禁乱用,同时控制非本室操作人员的进入。

1.2医疗废物的处理

1.2.1检验样本。废弃的尿、便等体液标本,连同其一次性容器,应放入盛有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的大容器内浸泡半个小时以上,用黄色塑料袋等装好扎紧,贴上“医用危害”标签,由医院统一收集进行焚烧处理。

1.2.2一次性医疗用品。为了确保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不流入社会造成医源性感染,必须先进行消毒毁形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贴上“医用危害”标签,由医院统一收走进行焚烧处理。

1.2.3工作中废弃物。微生物室所用的棉签、一次性接种环、培养基、生化鉴定管、细菌鉴定药敏板等20~30min,取出未溶化部分放入黄色垃圾袋,贴上“医用危害”标签,由医院统一收集进行焚烧处理。

1.2.4工作结束后仪器排泄废物。排泄废物排入医院专用的医用废弃液体处理管道,由医院统一做好消毒处理。

1.3标本流程的管理

工作人员对标本检验前、中、后的处理制定出安全的防护流程表,张贴在室内墙壁。对标本以及培养物的外溢、溅出或者由于器皿破损造成的污染,应立即采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洒于污染的表面,作用时间30~60min[1]。

1.4工作环境的消毒

(1)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别进行常规的清洁消毒处理。(2)污染检验报告单送出前使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消毒,也可用卫生部批准的专用甲醛熏蒸消毒。(3)室内空气选用循环风动态消毒法消毒处理,对污染区内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特别是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含有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是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但应注意及时更换滤器,定时检查滤效。(4)实验台的消毒用1:250的“84”消毒液擦洗工作台和仪器设备等,同时每天要对操作台面进行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为30min,分别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和工作结束后。

2、检验报告单的管理

具有传染性的微生物气溶胶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而检验报告单的污染很容易引起病原微生物感染。由于传统的检验报告单与申请单为一体,经过多个环节传递后很容易受到污染,成为医院感染的危险隐患。目前本院的检验报告单由电脑打印,未受到污染,但有些基层医院没有电脑打印的检验报告单,明显被标本直接污染或由操作人员受污染的手持检验报告单而污染,这些受污染的检验报告单未经过消毒就直接发出。为了减少检验报告单成为污染的隐患,非打印的检验报告单要消毒后才发给病房和患者。检验报告单的消毒方法可用紫外线照射、甲醛熏蒸消毒、戊二醛熏蒸或微波消毒等[2],各医院可酌情选用。检验报告单发放最好有专人管理,分门别类,建立检验报告单查询制度和网络平台[3]。

3、加强工作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

3.1建立健全的网络监控系统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全面领导下,参照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i)医院感染评审标准,并根据我国卫生部对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要求,组建微生物室网络监控系统,对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监控,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提供可靠地依据[4]。随着医院感染管理以及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医院信息化管理[5]。

3.2提高自我安全防护

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认真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微生物室标本处理流程”等,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标本。工作人员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过手传播的感染途径,是预防感染的最经济、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3.3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加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广大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感染的知识培训,确保所有工作人员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6]。

4、结束语

检验科微生物室是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疫源,医院必须高度重视微生物室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督促监督微生物室各种预防措施的落实,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于没有按规章制度执行的,严格给予处罚。认真学习国内外医院感染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检验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强化无菌操作观念,并进行岗前的相关医院感染和自身防护方面的培训和考试,考试通过后方可上岗,从而有效预防检验科微生物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与法规[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

[2]张彩萍,李时敏,白晓兰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

[3]袁勋.谈现代医院信息化管理[J].当代医学,2011,17(16):38-39.

[4]傅根莲.加强护理管理有效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16.

微生物分析报告篇7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aDRreports:analysisof100casesinourhospital

maGuang-li.Departmentofpharmacy,LongFuHospital,Beijing10001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haracteristicsandregularityoftheadversedrugreaction(aDR)occurredinourhospitalsoastoensurerationaldruguseandclinicalsafe.methodsByaretrospectivestudy,atotalof100aDRcasereportscollectedfromourhospitalfrom2007to2008weresubjectedtoastatisticalanalysisinrespectofpatients’ageandsex,routeofadministration,drugcategoriesinducingaDRs,theorgansorsysteminvolvedandtheclinicalmanifestationsetc.Resultsofthetotal100aDRcases,68.0%wereinducedbyintravenousadministration,and51.0%wereinducedbyanti-infectivedrugs,followedbydrugsusedfornervoussystemandcardiovasculardisease.ConclusionaDRmonitoringshouldbestrengthenedandtherelatedaDRreportingandanalyzingsystemshouldbeevolvedtoensureclinicalsafeandeffectiveuseofdrugs.

【Keywords】adversedrugreaction(aDR);Reportsandanalysis

作者单位:100010北京市隆福医院药剂科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是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自20世纪60年代始,wHo和各成员国相继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其监测工作,一方面可以保障用药安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水平。现对本院2007~2008年的100例aDR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为今后的用药提供更安全、更科学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07年至2008年于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上报的100份aDR报告。

1.2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采用卫生部aDR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评价。

1.3统计学方法依照aDR报告表,分别对发生aDR人群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方面进行频数分析。

2结果

2.1aDR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100例aDR中,女64例(占64.0%),男36例(占36.0%),患者年龄为11~93岁。发生aDR的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aDR患者年龄分布

年龄(岁)病例数(n)构成比(%)

0~1811.0

19~604747.0

>605252.0

2.2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共68例(占68.0%)。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见表2。

表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推注静脉滴注肌内注射

病例数(n)292681

构成比(%)29.02.068.01.0

2.3药品种类分布100例aDR中,涉及药品4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引发aDR最多(占51.0%),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用药。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见表3。

表3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药品种类涉及药品种类(n)病例数(n)构成比(%)

抗感染药165151

神经系统用药112626

心血管系统用药999

中药制剂222

消化系统用药233

血液系统用药233

抗肿瘤药122

激素类药133

营养、输液类药111

合计45100100

3讨论

本次调查的所有不良反应中,女64性例(64%),高于男性的36例(占36%),这可能与女性肠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比男性敏感有关[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血浆与药物结合能力、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不同,致使引发aDR的几率、严重程度均不同。从年龄分布来看,患者年龄最小11岁,最大93岁。由表1可见,以老年人(60岁以上)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52例,52%),这主要与本院以老年病为主的就诊人群年龄分布有关。同时也提示伴随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临床开展对老年患者aDR的监测工作将成为aDR研究领域的重点[2]。从给药途径结果分析,以注射剂静脉滴注产生aDR。表2示,100例aDR报告中,有68例为静脉滴注用药引起。静脉滴注给药相对于其他给药方式更易引发aDR,主要由于该方式将药物直接输人血液,同时静脉注射液的渗透压、pH值、微粒、内毒素等均可能成为引发aDR的因素。除了药品内在因素外,还与药物配制、药物浓度、药液放置时间、滴速等密切相关。因此,从合理安全用药的角度出发,应遵循尽量应用口服途径给药的原则,对某些细菌感染性疾病也应提倡序贯疗法,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当今国际上倡导口服给药,控制注射途径给药,目前wHo已将注射剂人均用药次数作为评定合理用药的重要标准之一[3]。由表3可见,抗感染药所引起的aDR发生率和涉及品种均居各类药物首位,这与抗感染药物的广泛应用有密切关系。而在既往按文献研究中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中存在着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也容易造成抗感染药物的滥用和患者的不良反应增多。近十年来,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有所增加,原因可能因为中药注射液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而加大了不良反应的出现频率。中药注射液aDR高发生率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中药注射液所含有效成份复杂,与西药注射液对某种成分制定统一含量标准不同;②处方组成以复方居多,即便是单方成分也比较复杂;③部分注射液中的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微粒在体内不能正常代谢,可引发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血栓、组织坏死、过敏反应、热原反应和肿瘤样反应。另外,药物与溶媒液体混合后也可使微粒增加。由此可见,中药注射液中杂质是否去除干净,微粒含量、溶解性及稳定性等对aDR的发生都有直接影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多见。在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包括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等。中药注射液多用于危急重症,经常和其他药物合并使用,而多药合用往往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中药注射液aDR的预后较好,只要早期及时发现,积极治疗,绝大多数可以治愈。中药注射液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物质量、患者年龄、体质等。建议加强中药注射液应用的临床监护,促进合理用药[4]。

4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药物因素、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也与临床能否合理用药有关,因此在分析和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一定要综合考虑,另外医务人员也应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aDR监测人员应经常深入临床科室,监督医生护士正确填写aDR报告表。定期检查病案,了解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发现漏报的aDR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努力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而临床上如能对发生的aDR做到及时报告,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将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及医疗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张爱琴,白玉国,刘翎.我院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5):6171.

[2]何伟珍,吴丽兰,应小飞,等.2004年5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房,2005,16(10):7741.

微生物分析报告篇8

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综合素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健康服务专门人才。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综合素养的培育元素,对培养“检真验实,有责任担当”的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1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医院或第三方检验机构从事临床标本的检验工作,毕业一年后可考取临床医学检验技士或技师资格证书。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与医技人员行为规范、医患关系、医疗行为中的伦理道德是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从业基础,是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准则,也是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在校期间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此部分内容[1]。除了在《医院管理》等特定课程中重点学习各项条例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将相关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融入微生物学检验等专业课程中,如讲授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评审与报告时强调危急值报告制度。检验危急值是指某种或某些检验结果出现时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状态,此时,若临床医生及时得到检验报告并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有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菌血症是患者临床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血培养阳性结果是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危急值之一,当血培养仪器出现阳性报警时,应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危急值三级报告制度,直接涂片镜检阳性后立刻通知临床医师或相关人员,并按照规定将通知日期、时间、检测结果、报告者及接受者等具体内容做详细记录。临床医师可在得到通知后立刻进行临床干预,最大可能地提升患者的生存率。该步骤可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一部分学生扮演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一部分学生扮演临床护士或医师,通过模拟危急值的报告过程,加深学生对行为规范的理解。在讲授临床标本的采集规范时,提醒学生及时发现标本采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如临床送来的痰液标本应尽快进行显微镜下涂片观察,若发现每个低倍视野中鳞状上皮细胞>25个,每个低倍视野中白细胞<10个,提示痰液标本中混入了唾液,取样质量不合格,应按照《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3]中国专家共识及时退检,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2沟通能力

门急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需要与患者直接接触,负责门急诊标本的采集与检验报告单的发放等,医学检验技术人员良好的沟通技巧可提升医患关系,降低患者的投诉率。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也是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桥梁,在给出临床标本质量评价、危急值报告、检验结果的解释、进一步检验项目建议等时,均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具备与临床医护人员良好的沟通能力。例如,前文提到的痰液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退检,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应主动和临床科室取得沟通,不指责,不埋怨,及时告知正确取痰方式,并请临床护士或护工协助患者取样,在重新采集标本后尽快送检,缩短标本周转时间,提高患者的诊疗及时性,避免因标本送检延误患者病情。

3生物安全素养与环保意识

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检测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实验室是医院易发生获得性感染的场所之一,如结核分枝杆菌等可通过呼吸系统传播,也可因检验操作过程中引起的气溶胶传播,尤其是病毒等高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可能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引起医学检验技术人员感染。另外,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标本,还可能通过试管破裂、离心产生气溶胶、针刺或玻璃割伤等方式引起职业危害,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安全相关知识[4]。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中应加强生物危害防护操作相关知识的学习,把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防护服的穿脱规范、生物安全标识、样品洒溢处置、潜在传染风险的生物标本转运规范等内容融入实验过程[5]。课程中可模拟生长有致病菌的培养基摔落地面,造成培养基破裂,微生物溢洒,形成污染区域的处置场景,进行现场演练。提醒学生务必掌握整个处置过程的相关知识,如通知生物安全员、启动生物安全应急预案、设置生物危险标识、相应位置覆盖消毒液、工作人员撤离现场、生物安全员着双层手套等防护衣物进入事发现场、碎玻璃钳入利器盒的正确操作、消毒液自外向内的擦拭顺序、高压灭菌或消毒液浸泡相应物品、脱防护用品、洗手、填写异常事件报告表、报告院感科等。学生分组进行整套流程演练,未进入流程演练的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注意发现操作问题,互相指出处置失误环节,提高学生对生物安全规范流程的掌握。另外,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与取样工具等也是院内感染的因素之一,在课堂上要提醒学生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有微生物泄露风险的实验操作,养成日常常规消毒操作台面、取样箱等,及时对检验医疗废物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习惯,建立环保意识,时刻注意防范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注意洗手方式、防护服的穿脱顺序与动作等,动作要轻柔,避免沾染在防护服上的病原微生物在脱去过程中产生气溶胶污染干净衣物,导致病原微生物随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手、衣物等传播到医院环境中,造成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感染,甚至医务人员自身感染。

4劳动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的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未来从事检验工作,其劳动技能是未来工作的支撑[6-7]。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课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多训练学生的劳动能力,如培养基配制、分区划线、生化管接种、药敏纸片的粘贴等基本操作实验,争取每人1组,每位学生都有操作机会,提升每位学生的劳动技能。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需要准备的实验用具、耗材、仪器等较多,教师制订整个实验学期的值班表格,将学生分组,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与课前实验准备与课后实验整理,如课前配制试剂、分发培养皿、生化管、比浊仪等实验用品,课后整理并消毒实验台、高压蒸汽灭菌带菌实验材料与实验废物、清洗可重复使用的实验用具等。在准备与整理实验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体验,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由于肩负全班学生的实验准备,学生们的责任心也明显提升,配制试剂时更仔细,多人核对,避免失误。同时由于劳动成果得来不易,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也学会了节约实验试剂与耗材,以及简单的成本核算。细菌接种等操作视频可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反复观看,琢磨标准操作方法与技巧可明显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8]。本专业在录制操作视频时让学生参与其中,请操作规范的学生或在各类技能竞赛获奖的高年级学生进行操作,并邀请学生负责录制与剪辑,添加字幕等,当视频在教学中使用时,表扬录制学生,并在视频的最后加入参与学生的名字,通过这些方式增加学生的劳动荣誉感。另外,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还涉及很多的菌落形态、镜下形态、生化管变化等的观察,实验报告书写过程中可要求学生以画图的方式完成这部分结果的描述,既加深学生的印象,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菌种鉴定错误、污染杂菌、细菌不生长等各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报告的讨论部分仔细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的原因,如无菌操作技术不过关、接种环过热、菌种挑取不纯等问题,引导学生仔细梳理实验过程,发现实验问题,提出后续需要注意的操作细节,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可能遇到各种情况,如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采集的标本,有临床症状但无阳性培养物,或病原微生物发生变异、耐药菌的产生等。及时发现临床问题,并迅速提出解决方案是优秀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必备能力。鉴于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与检验能力[9-11],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过程中引用案例教学方式,专业教师与临床兼职教师一起编制难易程度适中、循序渐进的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案例,课程最初由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案例分析的思维与流程,掌握分析原则后,教师在课前案例,并请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课上分组报告,通过学生间相互提问及教师总结,提升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主动发现问题、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责任担当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勇于担当的使命感是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一直秉承的宗旨,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涉及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在特种疾病的高发季节,引导专业学生开展疾病预防与卫生宣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微生物学检验教师在讲到流感病毒等呼吸系统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与痢疾等消化系统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检验部分时,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制作预防呼吸道与消化道传播疾病的宣传手册与宣讲ppt,带领学生进入公园、社区、学校等机构,通过专业的讲解与组织生动的游戏,科普洗手、戴口罩、勤通风等活动在呼吸与消化系统疾病预防中的必要性,帮助民众建立疾病预防知识。在特定日子如艾滋病防治日,组织学生开展防艾健康小知识宣讲,解释疾病传播途径,帮助民众克服恐艾心理,并宣传坚决抵制吸毒等违法活动及避免不安全等高危活动。学生在制作宣讲材料及举行宣讲的过程中获得了运用专业知识的充实感与自豪感,同时提升了对专业的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

7实施效果

综合素养培育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已应用3年,每学期末通过给在校学生、实习毕业学生及实习、就业单位发放问卷调查、电话咨询等形式了解学生及单位对该措施的应用效果评价,并根据建议不断调整授课方式与内容。在校学生对综合素养的接受程度从最初的78%提高到92%,实习和已毕业的学生高度认可在校期间综合素养培育对检验实际工作的帮助,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尤其是对学生在责任心与沟通能力方面的满意度也逐年提高。

8结语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为例,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开展综合素养培育,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生物安全与环保意识、沟通能力、劳动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后将在坚持实施的基础上拓宽实施深度、广度与温度,努力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马佳红,李建兰,林涛.医学检验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30(14):134-136.

[2]张长新,王迎新.浅谈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2):134-135.

[3]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eB/oL].(2017-01-01)[2020-02-05].

[4]宋敏,陈亚霜,杨葵,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情况调查分析[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0,37(2):86-88.

[5]温秀芬,郭娇敏,胡桂平.生物安全教育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J].生物学教学,2020,37(8):24-27.

[6]朱梅,杨继忠,朱志军,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安徽医药,2019,23(9):1902-1904.

[7]张煜,邓玉婷.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科学衔接背景下中职劳动教育的研究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35):351-352.

[8]杨丽萍,刘晓庆,黄芳秋,等.微视频制作在“检验小技师”训练过程中的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10(7):215-216.

[9]崔学青,付玉荣,伊正君.案例教学在临床免疫学检验课堂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2):160-164.

[10]冯络珠,付玉荣,伊正君.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医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38(3):408-413.

微生物分析报告篇9

关键词:细菌培养;解读;沟通;学习

医院微生物室日常主要工作是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其目的是使用体外试验的方法检测临床标本,找出可能导致疾病的病原菌并给以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临床医生针对某一特定的临床感染提供依据,实施个体化针对治疗,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基层医务人员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标本采集、实验室检验、临床医生结果误读、检验科与医院各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等各种原因,许多本可避免发生的问题引发了更多其它的问题,导致了检验结果与实际感染的病原体不一致,影响了医生对患者及时正确的处理,造成治疗效果不佳,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1在日常微生物室工作中以及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1临床医护人员没有认识到标本采集的重要性一份不合格的标本送至检验,所得的结果往往会给医生以误导。标本采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标本取材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但是临床医护人员对这部分不是很了解,对标本的最佳采集时间,采集方法,采集部位都有局限,有部分医护人员也知道标本采集的要求,没有很好的与患者沟通,以致实验室经常收到不合格标本。

1.2微生物工作人员技术水平需要提高由于是基层医院,工作人员不足,每一个工作人员微生物检验、生化检验、免疫检验、临床基础检验都必须会做,不能做到术业有专攻,微物物检验技术水平不足。相对于其它检验学科,微生物学检验要求从事人员理论知识功底深厚,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出现,新仪器的引进,都需要微生物检验人员加强学习,经常查看相关杂志论文。

1.3临床医生理论不足部分医生对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抗生素种类等理论不熟,当实验室提供报告有预报某种抗生素敏感或耐药时,不能做出正确的处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告诉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单用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无效时,竟然没有反应。无菌部位标本在取样过程中污染条件致病菌做为致病菌处理;有菌部位的定植菌不熟悉。一些临床医生看不懂报告单:药敏报告提示BLaC(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不知什么意思;肠球菌报高浓度庆大霉素增效不知有什么意思;很多药物在报告单上有名称却没有实验结果。

1.4临床对细菌培养认识不足认为不需培养,有经验用药就可;不知药敏试验的局限性:体外报告敏感的药物体内治疗不一定有效,而体外报告耐药的药物体内治疗不一定无效。培养阳性不一定都需要用抗菌药物治疗,任何结果必须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分析,临床疗效才是金标准!培养阳性不等于感染,所报告细菌可能为污染菌或定植菌。想用的药物没有做药敏、送的是脓液培养,培养结果却是阴性;不知细菌实验室选用的药物依据的是临床的需要,细菌的特性、基本常规性选药分组的规定选用有代表性药物做试验,不知可能是天然耐药或者可能是药物的敏感性被其他药物所预报。

1.5检验与临床沟通不足现代医学要求各个学科,各个科室之间相与配合,共同发展。一个检验项目的完成需要经过开具检验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运送、接收与处理、检测分析、报告审核和等多个环节[1],涉及到的工作人员有临床医生、护士、z验人员等,环节众多,各个人员的要求与疑问没有得到很好的交流与处理。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仅要快速、准确地检测发现病原微生物,进行药敏实验及耐药性监测,而且要满足临床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需求。由于长期以来存在微生物检测时间长、体内和体外药敏结果不一致、对检验结果认知不对等现象,临床医师与检验人没之间产生隔阂与抱怨[2]。因此,加强微生物检验医师与临床医师的有效沟通极为重要。

2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的措施

2.1制定标本采集手册,依据《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根据不同标本培养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标本采集手册,包括:标本采集前注意事项、标本送检指征、标本采集容器、标本采集方法、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标本的保存,避免标本采集的不合格,制定标本运输流程,做好要及时送检或者有特殊处理的标本知识的宣传,针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做到检验前质量合格。

2.2举办全院讲座就标本的采集运输,细菌的培养鉴定过程,以及培养结果的解释,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做出具体的解读。加强临床对微生物检验知识的学习,让临床了解微生物检验,让微生物检验走进临床。

2.3加强微生物室工作人员的学习作为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具备一定的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知识。需要通过交流、阅读、培训等方式加强业务学习,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完善微生物检验工作者的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结构,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者的技术水平,确保微生物检验工作者能够进行严格规范地操作。只有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够帮助临床,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游刃有余。依据《临检操作规程》,完善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程序和标准操作规程,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及时准确的提供培养情况和发出检验结果报告,做到检验中的质量合格。

2.4加强与临床的沟通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服务[3],一位医学检验工作者必需要能够很好的与临床沟通,及时处理临床的各种疑问,而且工作中遇到需要咨询的临床问题,也要与临床沟通。一个医学检验工作者,没有同临床沟通和对话的能力是不能生存的[3]。随着医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临床医学对检验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仪器设备的引进,开展的检验项目越来越多,检验质量也越来越高。这也要求检验科加强与临床沟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水平。

医院日常工作对细菌耐药的产生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临床医生的抗生素滥用尤其是重中之重,微生物实验室对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能起到关键的点睛作用,基层医院因为各种原因在这些方面做得特别不足,滥用抗生素非常普遍。为了更好的为临床服务,避免更多的抗生素滥用,要提高微生物检验水平,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如何做到实验室与临床的无缝联接,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陆德胜.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3(11):157-158.

微生物分析报告篇10

针对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对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通过优化实验内容,丰富实验材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放遗传学实验室,建立实验评价体系等途径,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地方院校;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

遗传学实验是高等学校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通过遗传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遗传研究能力,以及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1],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以验证遗传的基本规律为主,缺乏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多数遗传学实验经历时间长,一次实验课仅有约3学时,许多实验操作不得不由教师代替完成,学生真正动手操作时间较少,很难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教学手段上以一台显微镜打天下,实验内容多局限于细胞遗传学范围内;实验成绩评定上,不管实验过程和结果,只要实验报告写得好,实验成绩就高.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2-5].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必须改变实验教学的传统思想和观念,开辟实验教学新思路,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为此,我们针对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对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1优化实验内容,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遗传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遗传学实验与生物专业中的很多学科的实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对实验体系和教学内容做了如下改革.

1.1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遗传学实验教学既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又要尽可能反映本学科的特点.对遗传学实验的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建立了“验证性→综合性→研究性”逐层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从生物的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和群体水平等方面确立了5个教学模块,有利于系统培养学生的遗传研究技能,拓宽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6-7].

1.2实验内容优化整合

将遗传学实验内容整合为以下5个教学模块:经典遗传学实验模块.以果蝇或玉米杂交实验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从实验方案的制定、杂交组合的选择,到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显著性分析等全过程.目的在于验证和分析遗传的基本规律,学习杂交技术.该模块实验项目有果蝇杂交综合性实验,玉米杂交综合性实验.细胞遗传学实验模块.以根尖、花蕾或骨髓等细胞制片技术为基础,学习实验材料的培养和处理方法,细胞制片技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观察,核型分析方法.该模块实验项目有植物核型分析,动物核型分析等综合性实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制片技术,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技术和人类X染色质观察等.分子遗传学实验模块.通过动植物、细菌Dna的提取、纯化、扩增和电泳,得到Dna标本,为进一步研究Dna的功能奠定基础.该模块实验项目有Dna提取及纯化,pCR扩增技术,Dna电泳技术等研究性实验.遗传毒理学实验模块.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遗传毒性把对比试验法、假说演绎法等科研方法运用于实验中;人工诱发多倍体,为多倍体育中奠定基础.该模块实验项目有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术,植物多倍体诱导技术等设计性试验等.群体遗传学实验模:通过人类aBo血型或ptC尝味调查和分析,计算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经假设性检验,判断是否达到遗传平衡.该模块实验项目有人类aBo血性分析,群体遗传平衡分析(ptC尝味)等.在上述5个教学模块中,验证性实验占40%,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各占30%.要求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在每个模块中至少选1~2个实验项目.这5个教学模块的特点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学习研究生物遗传的方法;除个别实验项目开成单独实验外,其余大部分实验均开成综合性或研究性实验,把几个内容上联系紧密的实验开成1个综合性或研究性实验.如把根尖制片技术、有丝分裂观察、核性分析3个实验综合为植物的核型研究.综合性或研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完成从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到动手操作到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全过程.在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成果,请有关老师参加实验成果汇报答辩,对实验进行总结,提出建议[8-9].最后,根据实验报告、答辩情况综合评出实验成绩.实践结果表明,综合性或研究性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技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方法、独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10-12].

2丰富实验材料,提高实验教学的创新性

传统的遗传学实验,由于实验材料的局限性,常常选择操作方便、容易得到实验结果的果蝇或洋葱做实验材料.选择单一的实验材料,不仅影响学生对遗传规律的普遍性的全面理解,而且也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实验中,要求每次实验至少准备3~5种不同的材料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己采集实验材料.有了丰富的实验材料,要求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材料,甚至有的学生另外选择材料进行观察.如核型分析实验,实验室提供的材料是植物材料如蚕豆、大蒜、洋葱、黑麦,动物材料小鼠、牛蛙,有3组同学还分别选择了铁皮石斛、川贝、宽体沙鳅等经济价值很高的材料做核型分析.丰富的实验材料,不仅能完成实验任务,达到实验目的,而且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新知的创造能力[13].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遗传学实验从材料准备到实验结果,时间长,有的几天,有的几十天,学生很难通过讲解理解实验的全过程.有些实验现象、仪器操作等用讲解的方式教学,不直观、不形象,学生难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能图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很容易使学生理解.因此,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实验效果.

3.1录像技术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采用数码摄像机或稍好一点的手机等记录整个实验过程,再对实验全过程进行编辑处理,制成视频报告.学生提交的视频报告,既能反映实验全过程,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又不失实验的真实性.例如,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实验,从蚕豆发根,染毒处理和对照处理,恢复培养,根尖固定、解离、制片,以及实验结果,都让学生定期拍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制成视频资料提交.视频资料不仅记录了从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准备实验,到观察到实验结果的全过程,而且实验结果客观真实,还能发现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14].

3.2多媒体技术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观察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实验中,学生难以观察到各时期的分裂细胞,对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缺乏整体认识.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及数据处理功能,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结合在一起,将细胞分裂的各时期图像按先后顺序制成Flas,连续播放全过程,增强了学生对染色体动态变化的理解,为学生创造了全方位的学习途径[15-16].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地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14].

3.3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由数码显微镜、局域网、投影仪实物展示平台等组成,不仅能展示每个学生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显微摄影,记录实验结果,将实验效果好的展示在投影屏幕上,让全体同学都能观察到.而且还能进行师生交流,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例如用数码显微系统做多线染色体观察实验,实验难点是不易辨认立体显微镜下的唾液腺,将显微镜下的果蝇唾液腺和唾液腺染色体图像及时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看到实在的唾液腺和唾液腺染色体,增加感性认识,互相学习,大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4开放遗传学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创新意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遗传学实验室的开放对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学生科研,毕业论文等实验项目.开放程序:学生根据教学和科研要求,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提出实验申请,经指导教师和实验员同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进入开放性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实验材料的培养和准备,药品的配置,方案的实施,到最后写出实验报告等全过程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核型分析、果蝇杂交和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实验中,实验周期较长,过去由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学生实验只是进行结论的验证和练习操作技术,很难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植物细胞核型分析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中,从资料查阅,方案的制定,根尖的培养、固定、解离、制片、观察、摄影,染色体图片分析等操作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去处理,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又如果蝇的杂交实验中,学生参与培养基的配制、果蝇的饲养、果蝇的分瓶及果蝇形态的初步观察,杂交组合的设计,处女蝇的收集,观察记录,数据处理等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14,17].实践证明,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开放实验室,积极开设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13].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喜欢的实验内容,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以科技论文的格式提交实验报告,既增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为今后毕业论文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以量化考核为重点,建立实验评价体系

遗传学实验效果评价是否客观、科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目标是评价的依据,又是评价所致力于达到的终极结果.通过多年的实践,根据教学目标将遗传学实验效果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5.1形成性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与考勤等环节进行评价.每一次实验满分100分,实验预习占10%,实验设计方案占20%,实验材料、仪器、药品的准备占10%,实验检测、观察、记录等实验过程占20%,实验结果及分析占20%,实验报告占20%.实验预习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上写出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前抽查.实验过程包括材料准备、药品配置、仪器使用和操作程序等.实验结果是交玻片标本、图片或数据及处理等.实验报告要求工整、规范,内容包括实验预习内容、操作步骤修正部分、实验结果照片或绘图、实验数据及其处理、分析与讨论、心得与建议.考勤上,每次实验进行中按桌点名,不参加实验者无实验成绩,必须补做实验后才有成绩.一期内实验缺3次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研究性实验要进行报告和答辩的实验,报告和答辩各占20%,其余环节占60%.

5.2终结性评价

遗传学实验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单独考核,实行满分百分制,形成性评价占50%,其中基础实验占20%,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各占15%;期末考试占50%,二者合起来作为这门课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不仅强调过程,突出动手能力,结果真实,而且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加大考核力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5,18-19].期末考核试题内容涉及实验目的、原理,药品配置,材料培养和处理,操作程序,仪器使用方法,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室独立完成)等方面.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遗传学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式的遗传学实验教学,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这对培养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正义李兴霞单位: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熊小勇,程正则,蒋冰峰.在物理实验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J].咸宁学院学报,2005,25(3):44-46.

[2]易乐飞,王萍,程汉良.遗传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7(45):22-23.

[3]姬俊华,翟智卫.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0-92.

[4]罗红兵,王林辉,刘雄伦.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2):133-135.

[5]肖建富,吴建国,石春海.遗传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及实践[J].遗传,2009,31(7):763-769.

[6]吴瑞娟.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与初探[J].教改创新,2012(4):35-36.

[7]黄元射,何绍红.地方高校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师策略,2013(14):201.

[8]柴新义.高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4):120-123.

[9]姬俊华,翟智卫.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2(2):90-92.

[10]闫绍鹏,王秋玉,王晶英.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75-277.

[11]王娟,黎双飞,余少文.遗传学实验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精细与粗放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244-245.

[12]宋喜悦,张玲丽,胡甘.《遗传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提高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152-154,157.

[13]陈灵,彭成红.加强研究性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202-204.

[14]张晓,齐志广,郭光艳.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生物学杂志,2011,28(1):99-101.

[15]高宁,赵文深,马力,等.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增):55-60.

[16]胡绍彬,赵明国,罗云.石油工程实验现代化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9(4):54-55.

[17]魏俊杰.高等院校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