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研究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22:56

产品研究方案篇1

一、产品设计课程开展案例研究教学的必要性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高年级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建立产品设计的系统观,并结合实践过程构建整体化的设计思维。掌握有效的设计方法,是专业课程的深入阶段。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其内容不但涵盖了所有前期所学的专业课程的知识(造型、色彩、人机工程和用户研究等),而且着重训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由于产品设计的课题内容极为广泛,不同的产品设计课题会涉及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需要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收集和分析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从课程性质来说,产品设计课程具有开展研究性和实践性教学的内在要求。最理想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带领学生在合适的项目中边学边练,但这样的理想状况在实际操作上受到教学环境和外部条件的限制,周期长、成本高,往往难以实现。因此,案例研究和模拟课题设计就成为比较接近现实设计过程的一种情境化教学手段。开展案例研究教学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融汇与综合

相对于理论与实践分离,着重讲授知识点的传统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教学在帮助学生从应用的视角出发,综合消化所学的专业知识方面具有优势。优秀的案例可以拉近学生与现实问题的距离,带领学生进入接近实际的情境中。相对于抽象的教条化理论知识,案例的丰富性能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进而对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研究的过程需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够从具象的事件中发现现象,提炼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从案例中归纳出关键的因素,并发现其内在的相关性。通过案例研究,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研究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开放性。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通过相互的讨论,学生们可以了解不同的观点,转换视角,通过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四)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收集、甄选和编写优秀的案例是开展案例研究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教师要以组织者、引导者、答疑者和参与者的不同角色贯穿于案例研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编写优秀的案例以及这些角色的自由转换要求教师具备丰富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推进案例研究教学也是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有效手段。

二、案例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产品设计课程中案例研究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如何处理案例与课程知识内容的关系问题

产品设计课程教材知识体系的编排一般是按照理想化的设计流程分章节展开的。而产品设计的实际案例则很少是理想化的流程。因为在实际的设计操作过程中,由于设计的对象,设计面向的用户群以及设计所能调动的资源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具体的流程会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很多环节往往是不断迭代或同步进行的,而且在进行某个环节的设计时,常常要涉及其他各个环节的问题和要求。案例研究在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具体性与教条化的课本知识体系是很难同步的。因此,如何处理好案例研究和课本知识体系的关系,编排好教学内容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考验着教师对课程知识的整体把控力和综合判断力。

(二)如何组织好案例研究的教学过程问题

案例研究教学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会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具有更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同样的案例,在相似的教学情境中也常常会引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开放性思考。这时候需要教师要特别处理好基础知识点和深入探讨之间的关系问题。课堂的教学过程需要保证案例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基本知识点和实践要求,对于更深入地讨论和分析,则更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利用课外的时间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但可以在课堂上不定期的开展交流活动以促进研究性教学的深入开展。

(三)如何处理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问题

在案例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得到凸显。而教师最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不断转换角色,帮助学生,推进教学过程。这和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不但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训练和提升自己,而且对学生和整个教学评价和监督体系都要求有所转变。综上所述,要在产品设计课程中有效开展案例研究教学,教师首先应理清这些基本的教学特点,并相应的在教学氛围、策略和方法上进行调整和规划。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学氛围的转变:从封闭的线性课堂到开放的研究性课堂。

工业设计行业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知识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由于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会关系到多领域复杂的衔接和协作,书本上分条缕析的纲领性知识只代表了一种理想化过程,而在现实的情境中,经常要求设计师根据实际的条件和要求灵活运用知识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需要设计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管理能力。而要达到这种要求,沿袭传统课堂的线性讲授知识的方式只能是事倍功半。而案例研究的优势正是将学生带入接近实践的设计情境中,通过案例的讲述,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设计为实践训练手段,让学生在真实的设计氛围中思考-实践-再思考-在实践,经过这种反复迭代不断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构建和强化知识的结构。但应用案例研究的教学方式也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会出现知识点和实践过程的相互交错,这往往需要学生根据案例的需要自主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很可能是来自不同的环节甚至跨学科的,而不是事先学习的系统知识。从设计方法的发展来看,边做研究边做设计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常态。传统的设计方法是将整个流程分成清晰的若干环节,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每个环节的任务,再以时间轴的线性方式将每个环节串接起来。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模式只适合于少数设计对象简单、外部环境相对静止的状况,当遭遇复杂的产品系统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时则会难以驾驭。而这种复杂和变动性正是产品设计面临的真实情景。从很多产品设计案例可以反映出今天的组织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中常常采用更为灵活的目标-团队模式,面向开发目标招募和组织工作团队,参与到整个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在设计、实施、测试、再设计的多次迭代中优化设计方案。案例研究强调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围绕课题主动学习,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自主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要让这个学习过程发生作用,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观念,摒弃封闭式、线性化控制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更为灵活的以案例研究、讨论和快速学习新知识为导向的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的转变:从标准化、单一化到柔性化、多元化。

标准化、线性化、单一化的传统课堂和专业教学方法主要是传承了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专业分工和标准化流程的体系。以细分的方式讲授知识,并针对每一部分的知识展开专项的实践训练。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传统的工程类专业的学习,但套用到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就显得不伦不类了。从专业实践的角度来说,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在理论上并不复杂,特别是基本环节上许多设计理论都是差不多的。实际上,关键的差别都是体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从案例研究的教学中可以更清晰的体现出这种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差异性。因为每一个案例从时代背景、设计对象、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视角综合来看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设计的对象,设计面向的用户群以及设计所能调动的资源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具体的流程会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进行某个环节的设计时,常常要考虑到其他各个环节的问题和要求。在这种情境中,很难按照标准化的流程来安排教学过程,而是要因时因地,根据学生的思考和理解特点来灵活调整教学方案,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搜索和学习相关的知识,应用到设计中去。综上所述,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更加“柔性化”。这表现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即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更多的针对案例展开独立的思考,这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发散性的。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抓住学生思维中闪现的兴奋点,以此为契机,将一些相关的知识加以阐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更深的思考。从这个过程来说,很多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讲授可能不会像传统课堂那样标准化和顺序化,而是从实际的情况出发,以点带出面,让学生在反复交流、思考中更深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我们发现,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虽然不再是显性的主导型角色,但其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而是强化了,只是表现得更为隐性。首先,教师要参考各方面的资料,对案例进行尽量全面和客观的描述。最关键的是,要将案例发生的背景以某种情景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带领学生进入接近现实的情境中思考问题。其次,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案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会在课堂行为上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学生自行阅读、研究和讨论都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合理利用课上和课下时间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事先做好组织工作,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得到训练。第三,教师必须具备比较好的随机应变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是开放性的,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可能再完全遵循标准化的程序,教师要适时地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思考点,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入的研究层次。

三、案例研究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几年来的课程实践和观察比较,我们认为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对于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果案例选编得当,教师引导有方,可以明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交流互动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将僵化的教条转化为活的知识。从2010年该课程开展案例研究教学以来,和传统的教学过程相比其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也出现了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继续研究的问题。

(一)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升

通过开放性的案例研究的训练过程,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更加开阔。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状态相比,相同基础的学生们,在经过研究学习的训练后,往往在课题设计实践中表现出对现实设计情境中的异常和问题有更好的敏感意识,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对产品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素质。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探究和研讨更加积极,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开放式的课堂氛围和面向实际案例的讨论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兴趣,而且能够通过讨论将问题带入更加深入的层面进行思考。比如有的小组通过结合案例研究,将原来的设计问题引向非实体产品的设计层面,展开了服务设计的解决方案。这些设计实践过程中的进步与学生在案例研究中的深入思考以及思想的解放有着密切的关联。

(三)案例研究性学习学时占用较多,原有的课程实践学时有所压缩,实践能力的训练有待加强

产品研究方案篇2

论文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方案选择,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为了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吸引顾客,必须提高其产品作为商品的价值。为此,要对产品各原理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新产品方案的选择评价是一个群体决策问题,其决策思路是先分别求出每一个方案的所有决策者的偏好意见的集结值,然后对其排序进行决策。在国内的研究中,产品方案选择的方法一般有直接评分法和确定方案系数评价法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事物进行量化且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层次分析法是为解决复杂问题评价而产生的,它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适合于解决产品方案选择等量化和评价问题上。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中,进行方案比较排序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把复杂的决策问题层次化,把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子目标、评价标准、直到具体措施的顺序分解为不同层次的结构;上一层元素对相邻的下一层次的全部或部分元素起支配作用;然后利用求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办法企业管理论文,求得每一层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权重,然后通过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求出最低层(供选择的方案或具体措施)、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对最低层各元素进行优劣等级的排序。

1、构造出层次结构模型各层次的判断矩阵

依据aHp原理和程序,聘请有关专家,自上而下对产品各构成部件指标进行两两重要程度判断比较,构造判断矩阵。为了使因素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得到量化的判断矩阵,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提出:人们区分信息等级的极限能力为7±2,引入1~9的标度,如表1所示。根据标度表构造产品各构成部件各层级指标的两两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表1标度值表表2层次分析法中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1

1

1

标度

定义

1

i因素与j因素同样重要

3

i因素比j因素略重要

5

i因素比j因素较重要

7

i因素比j因素非常重要

9

i因素比j因素绝对重要

2、4、6、8

为以上两种判断之间的中间状态对应的标度值

倒数

j因素比较i因素得到的判断值为

2、根据判断矩阵依次计算下列各项:

(1)

(2)

(3)对向量归一化,得即为权重向量。

(4)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

(5)一致性检验

Ci=

Ri由表3查得,得CR=Ci/Ri。若CR<0.1,则认为排序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如未能通过一致性检验,则需要重新调整矩阵元素直至通过检验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表3修正值Ri

标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Ri

0.00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三、层次分析法在产品方案选择上的应用

方案评价的科学性关系到方案选择的正确性。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将克服价值工程中传统定量分析方法缺乏一致性检验的缺点,做出更为科学的判断。假设企业总目标是选择某产品的设计方案,以实现降低成本,维持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根据企业的总目标分析,可采取以下三个准则来评价备选方案是否合理。其主要评价因素分别是成本B1、功能B2、外观B3,为了实现这三项子目标,有四个可供选择,分别是方案C1、方案C2、方案C3与方案C4。

(一)构建其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目标层

准则层

方案层

(二)建立判断矩阵,并用特征值法求出权重

(1)建立判断矩阵a-B(相对于产品方案选择,成本、功能和外观准则间的相对重要性比较)

a-BaB1B2B3wi

B11350.6370Ci=0.0193

B21/3130.2583CR=0.0332<0.1

B31/51/310.1047

(2)建立判断矩阵B1-C(相对于产品成本准则,各产品方案之间相对重要性比较)

B1-CB1C1C2C3C4wi

C117340.5737Ci=0.0355

C21/711/21/30.0744CR=0.0394<0.1

C31/32120.2036

C41/431/210.1483

(3)建立判断矩阵B2-C(相对于产品功能准则,各产品方案之间相对重要性比较)

B2-CB2C1C2C3wi

C11520.5816Ci=0.0019

C21/511/30.1095CR=0.0033<0.1

C31/2310.3089

(4)建立判断矩阵B3-C(相对于产品外观准则,各产品方案之间相对重要性比较)

B3-CB3C2C3C4wi

C211/61/50.5816Ci=0.0429

C3611/20.1095CR=0.0739<0.1

C45210.3089

(三)求出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优先等级

由a-B判断矩阵求出三个子目标对总目标的权系数,其他三个矩阵是求各措施方案对各子目标的优先等级企业管理论文,或实现各子目标的重要程度,有了各方案对各子目标的权重,又有了各子目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就可以通过加权的办法求出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优先等级。

=

式中:——第i项措施对总目标的权重;——第i个子目标对总目标的权重;——第j项措施对第i项子目标的权重;用矩阵表示如下:

=

由此,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层次总排序,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层B1B2B3方案层总方案

次0.63700.25830.1047排序权重排序

C10.57370.58160.00000.51571

C20.07440.10950.58160.08434

C30.20360.30890.10950.24802

C40.14830.00000.30890.15203

四、结论

通过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知道,对于企业选择产品方案,所考虑的四种备选方案的相对总排序权重为:方案C1为0.5157;方案C2为0.0843;方案C3为0.2480;方案C4为0.1520。因此,企业应选择方案C1作为产品方案的设计。层次分析法可以用于企业产品方案的选择问题,同时它还可以较好地解决目标的矛盾性、决策人的偏好等因素带来的决策难点。另外,在应用层次分析法时应注意判断矩阵的维度不要太高,维度≤6为最佳;可以对同一问题建立若干个层次结构,然后将其产生的不同结果反馈给决策者,征询他们对不同层次结构分析结果的满意度,进行取舍;还可以采用群体决策,并用判断矩阵评分算术平均法、判断矩阵评分几何平均法、权重算术平均法来进行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1].彭勇行.管理决策分析[m].科学出版社,2000,10

[2].钱颂迪.运筹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产品研究方案篇3

关键词:单片机;驱动芯片;pwm控制

引言

在产品同质化越趋严重的市场上,家用电器为了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与竞品拉开差异,通常会在操作显示界面上作一些炫丽的显示效果,通过界面上LeD灯的不同明亮程度来显示特定的效果。然而,家电产品由于微处理器本身资源的限制,只能做少部分LeD的亮度调整。如果让整个操作显示都带有独立的亮度调整,将变得非常困难,需要增加专用的显示驱动芯片及复杂的级连电路来实现。但这种方式成本高,不适合应用在家电产品上。本方案通过微处理器与一个普通的显示驱动芯片组成简单的电路搭配,通过软件控制微处理器实现特殊的扫描方式,不仅实现整个显示界面各LeD独立的亮度控制,还可以扩展成数码屏或数码管与LeD共同运用的场合。

1设计原理

一般家用电器上的显示,都由LeD通过排列组合成不同的图形,再通过面板上各种印刷的图案显示出来。而LeD的亮度,一般由输入的电流大小来决定。通过控制流过LeD的电流大小,即可实现LeD的亮度调整,如图1所示。由于家用电器的微处理器资源有限,普通的i/o口只能实现高、低电平的转换,只有特殊的几个i/o口才有控制不同级别电平的能力。在调整LeD个数较多的应用上,显得力不从心。通过外设增加一个pwm的驱动芯片,此芯片与微处理器通过通信协议方式相连,微处理器可以通过扩展的pwm驱动芯片,输出多路可控控不同级别电平能力的驱动信号,可以满足显示界面全屏亮度可调的效果。

2硬件电路设计

硬件电路方案设计如图2所示,控制方案由单片机和pwm驱动芯片组成,显示为LeD矩阵,由m列与n行组成,m和n为大于1的自然数,LeD可组合为数码管或数码屏。驱动芯片输出列信号,每列的占空比可独立调节,其显示的行驱动由单片机i/o口直接输出。单片机与驱动芯片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单片机控制驱动芯片每路输出的pwm占空比,即列信号Segpwm1~Segpwmx,单片机输出的行信号驱动三极管Q1~Qx来实现大电流的供给,x为大于1的自然数。为开发出更适合于家用电器产品的设计方案,解决所有LeD亮度单独调节问题,本方案采用LeD矩阵的显示方式,行驱动用单片机i/o口独立控制,并通过三极管Q1~Qx共x路驱动,单片机行驱动信号每次只开通一个三极管,依次扫描,当开通三极管的同时,单片机通过通信协议,输出列扫描信息到驱动芯片,驱动芯片按接收到的信息,送出列pwm扫描信号,实现了此行各个LeD灯亮度都可调节的效果。具体实施例如下:1)Com1~Comx全部输出高电平,此时三极管截止,关闭所有显示;2)单片机控制驱动芯片输出Segpwm1~Segpwmx信号,针对第1行的LeD灯分别送出pwm,然后Com1输出低电平,此时Q1开通,第1行每个灯分别显示不同亮度;3)微处理器单片机控制延时一段时间delay(x);4)Com1~Comx全部输出高电平,关闭所有显示;5)单片机控制驱动芯片输出Segpwm1~Segpwmx信号,针对第2行的LeD灯分别送出pwm,然后Com2输出低电平,此时Q2开通,第2行每个LeD灯分别显示不同亮度;6)微处理器单片机控制延时一段时间delay(x);依次直到Comx输出低电平后,再重复循环,驱动信号如图3所示。本设计方案可运用在所有家用电器显示界面上。除LeD灯外,数码屏或数码管通常应用到显示界面上,由于数码屏或数码管也是由LeD灯组合而成,其效果与本设计方案相同,也可以通过微处理器单片机通过i/o与驱动芯片pwm控制组合,调节其亮度级别。LeD灯与数码屏或数码管的硬件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

3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家电产品显示控制方案的设计,通过微处理器单片机与扩展驱动芯片组合控制,使用单片机的i/o口配搭驱动芯片的pwm信号,实现整个显示界面所有LeD灯的亮度调节。此方案也适用于数码屏或数码管与LeD的组合显示,使整个显示界面实现明暗不一的亮度调节,形成丰富多变的界面显示,在成本较优的情况下,解决了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升了家电产品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慧熙,安康,王琦晖,等.亮度可调大功率白光LeD驱动电路设计[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5):429-432.

[2]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殷瑞祥.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产品研究方案篇4

【关键词】情景分析;多功能;音响;设计

在商品种类繁多的今天,单纯的功能主义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对产品设计的苛刻要求。深入研究并应用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有助于设计师挖掘用户需求,产生更加优质的解决方案。情景分析法能够帮助企业或者设计者分析产品的使用条件,预测新产品的使用情景,使得设计过程更加客观有效,因此值得被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老人这一特定群体的消费行为、生活状态、情感诉求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目前产品设计中所存在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一种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形成了概念设计方案。

1产品概念设计中的情景分析法

1.1情景分析法含义

情景分析法(Scenarioanalysis)又称为脚本法,是指在假定某种现象或某种趋势将持续到未来的前提下,对预测对象可能出现的情况或引起的后果进行预测的方法。它是一种多因素分析方法,要求结合设定的各种可能情景的发生概率,研究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可能对预测对象产生的影响。情景可以直接使用历史上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景,也可以通过统计分析风险要素的历史数据变动得到。

1.2情景分析法在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应用

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产品的价值离不开其使用情景,设计师只有将产品置于一定的使用情景中,考虑使用情景中人、产品的行为状态,才能够充分发掘需求。本设计案例中,运用情景分析法进行创新设计的流程是,首先确定设计的主题并定位目标人群,其次通过对产品设计中所涉及的“人”和“场景”进行分析预测,探索主要问题,再利用快速草图Sketch的方法进行解决方案的探索,最后利用3D打印及效果图对设计的最终方案进行展示。

2基于情景分析的多功能音响设计过程

2.1设计主题及目标用户定位

应用情景分析法进行产品概念设计首先需要确定设计的主题。主题的确定能够帮助设计者明确设计的目标,缩小设计的范围,同时所设定的主题应避免过于具体,以免对设计师的思维产生限制,本次概念设计的主题是“一款听音乐的设备”。在确定了设计主题之后,需要定位产品的用户群体并将设计目标具体化。目前市场上用于听音乐的产品多种多样,常用有mp3、智能手机、CD、头戴式耳机等,但研究发现这些设备的针对人群大都是年轻人。老年人由于生理状况和消费能力均低于年轻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被市场所忽略。当前的老年人音乐播放设备市场混乱,充斥着设计简陋、价格低廉的相关产品,给老年人的购物选择及日常生活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困扰。此外,考虑到与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相对较多,且比独居的老人购买力更高,综合考虑之后本项目将目标人群定位为:和家庭其他成员住在一起的老年人。本案例旨在设计一款老年人和其家庭其它成员都可以使用的音乐播放设备。

2.2使用环境调研及需求分析

(1)用户深度访谈情景分析法要求通过对同类产品当下的使用情景进行调查,预测新产品可能所处的使用环境。本案例针对年龄在50-75岁之间,且有听音乐习惯的老年人群进行了抽样调查。调研地点选择在苏州,方式以深度访谈为主。调研的过程是先从和老人闲聊开始,逐渐将话题引至其生活娱乐方式,直到清楚地了解老人的家庭状况、听音乐的所用的设备、对设备的反馈等信息为至。调研部分详细信息如下表所示。(2)产品使用情景分析情景分析法要求设计师对产品在不同环境中的操作方式、携带方式、放置形式进行考察,以此来预测新产品可能的使用情景。在本案例中,以一款市场已经存在的同类产品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索。探索结果表明,一款听音乐的设备,其可能的放置形式、携带方式、操作方式如下图所示。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和整理,本文提取出了以下三个关键的设计目标:①充电方便。②歌曲容易更新。③放在家中的时候容易发现。④避免设备的浪费。

2.3方案概念设计

在确定了设计的目标之后,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对创新设计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用快速草图的形式予以表达。其过程如图1所示。经过对创意方案的探索,结合前期的调研结果,本文得出下面的创意方案:将普通家庭音响与可移动音乐播放器整合成为一个系统,形成一种即可当作家庭音响,又能用于外出携带的多功能的音乐播放设备。其具体创意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该方案的概念可以基本概况为:多功能音响>=便携式播放器(a)+重低音音响底座(B)。当a和B在一起的时候,两者作为一个一体的家庭音响整体使用,且底座B能给便携式播放器a自动充电,并利用无线蓝牙技术自动更新a中存放的歌曲。和普通音响不同的是,便携式播放器a可以随时被取下来,方便老人外出时携带。

2.4设计方案呈现

(1)3D打印方案验证3D打印是一种新兴的快速成型技术,利用该技术能够拓宽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便于设计方案的呈现、评审和交流,并有望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本案例在得到设计方案模型之后利用该新型技术进行了设计方案的验证。将用3Dmax所建的模型导出并用3D打印机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打印,对所得到的模型进行结构、形状的分析,如图3所示。分析结果表明,概念设计阶段所产生的造型是可行的。(2)概念设计效果图展示效果图是对设计方案的精确呈现,它能够表达方案的预期效果,是产品创意设计中的必要环节。本方案最终的方案效果如图4所示。

3结论

本文从情景分析法的相关研究开始,着重介绍了情景分析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并将其与产品概念设计流程巧妙结合,通过用户调研、产品使用场景分析、草图设计、方案呈现等阶段,完成了一款创新型产品的外观概念设计。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最明显的是,调研过程存在调研群体太小的问题,容易使得设计师对需求的判断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就设计方案本身而言,某些同领域设计师反馈该方案中底座音响部分的扬声器垂直向上,可能影响产品的音效。因此,本次设计只是对当前存在的若干问题的一种探索,其中所涉及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相关人员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赛男.试论台式音乐播放设备的设计[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04):126~127.

[2]刘兰兰.情境故事法在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应用[D].无锡:江南大学,2008.

[3]赵琳.基于使用情境的家庭影院音响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4]杨艳石.3D打印技术驱动产品设计新模式[J].设计,2015(19).

[5]甘冲萍.音乐播放产品设计的发展设想及可能性概念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

产品研究方案篇5

(上海微波设备研究所201802)

【摘要】降低军工科研生产产品的成本,是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中长期经营发展目标,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文章通过对军工单位的科研产品和生产产品两类产品的成本控制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加强军工产品成本控制的思考建议。

【关键词】军工 产品 成本控制

一、军工科研产品的成本控制

科研产品的特点是批量小、品种多、流程复杂,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产品基本的技术功能为目标,以最优的设计为成本控制的启动点,规范科研产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方案确定阶段、产品研制阶段、产品定型阶段的成本支出。通过对产品技术指标的梳理,结合产品功能的实现,建立成本预算模型,合理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以目标成本对外引导产品的市场营销,对内明确产品的成本控制目标。

1.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本控制。科研产品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研究论证,进行必要的性能试验,初步确定产品的技术功能指标、总体研制方案、研制经费预算、研制周期和必要的保障条件。在本阶段,产品的整体计划、技术实现和质量安全三个方面对成本的影响较大。产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受产品能否立项,技术瓶颈能否突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成本支出的不确定性较大。财务人员在产品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及时介入,与科研技术人员一起,对技术应用进行梳理,通过对同类技术产品成本进行类比,对产品成本开展预决算分析,形成产品的成本估算,分析产品经济技术的可行性。对于由单位总部牵头,若干下属单位共同参与的大型产品研制,成本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更为重要,需要总部组织,下属单位配合,自上而下,上下结合,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单位全体成员应当牢固树立一体化思路,对内模拟市场化运作,坚持成本领先竞争策略与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并用,实现大型产品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本控制。

2.方案确定阶段的成本控制。科研产品方案确定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可行性研究后,根据产品研制总要求,开展产品研制方案的论证和验证,形成具体的产品研制方案,以合理的价格与客户签订产品研制合同。在本阶段,应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本估算结果为基础,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详细的计算,形成产品目标总成本。设计出两套或多套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在不影响产品技术性能、质量和完工进度的情况下,选择成本较低的方案。一般来说,军工单位承接研制的产品技术为部分创新、部分继承,处理好技术创新与继承的比例关系是本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继承性技术的产品成本控制,可以根据前期产品的实际支出情况分析进行;创新性技术的产品成本控制,可以根据国内外相关性能指标类似产品的价格资料分析进行。

3.产品研制阶段的成本控制。科研产品研制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完成产品设计、试制和试验。产品全过程的详细设计和各种测试、试验均在本阶段完成,本阶段是产品成本控制的主要阶段。成本控制应采用挣值管理等方法,挣值管理是用与进度计划、实际成本和成本预算相联系的三个独立的变量,进行绩效测算,通过比较计划工作量、实际完成工作量与实际成本支出,以评估成本、进度和绩效是否符合原定计划的一种方法。将产品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同研制内容紧密结合,制定合理的年度成本预算,明确责任主体,严格预算执行,不仅关注目标总成本的结果,更关注产品研制过程成本的控制,特别关注设计方案的变更。如前所述,产品设计方案在大的方面决定了产品的成本,产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被设计出来的。设计方案一旦变更,成本也会随之变更,变更前支出的成本可能会成为沉没成本,较大地影响了产品的成本控制。单位普遍在本阶段存在较多的因购买的材料性能过高而导致购买成本过高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由于军工单位新材料采购审批流程繁琐,手续复杂,而购买已使用过的材料的审批手续相对简单。因此部分科研人员习惯地申购已用过的材料,但此材料可能性能和规格大大超过本次研制产品所需,为保研制产品进度,科研人员往往会忽略成本使用高规格的材料。(2)研制产品的设计工作量较大,部分设计人员尽可能使用已用过的成熟设计,不针对该产品的性能需求进行新的合理的设计,产生了因设计规格过高而带来的配套成本过高。(3)部分科研人员因职称等原因过于看重技术的创新,希望多创新多出成果,在需要创新的地方进行创新,在不需要创新的地方也进行创新,导致成熟产品因不必要的创新增加了大量的研发成本和维护维修升级成本。

4.产品定型阶段的成本控制。科研产品定型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完成产品的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设计定型是对科研产品性能和使用要求进行全面复核,确定已经达到了研制合同约定的各项性能指标。生产定型是对产品生产条件和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全面复核,确定单位已经达到了大批量生产的条件。本阶段的产品成本控制重点是做好产品的实际成本支出和成本预算之间的比较分析和成本评价,建立已定型产品的成本数据库。

二、军工生产产品的成本控制

生产产品的特点是批量大、品种少、流程单一,是经研制和技术鉴定定型后进行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从流程上看,研制产品经定型转为生产产品,生产部门根据研制部门转入的相关设计文档和技术方案进行产品零部件器材的采购齐套,形成物资采购齐套清单并形成定额成本。从技术上看,生产产品的技术较为成熟,可以将产品分解为较小单元的成熟技术和成本模块进行成本控制。1.生产产品成本的定额控制。根据生产产品技术、内部组成、成本支出等方面变动较小的特点,可以建立单位产品成本定额对生产产品成本进行控制,通过分析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成本。单位产品定额成本应细化到产品的最小单元,将生产产品最小单元成本固定,建立和完善成本定额数据库,为产品的研制和生产过程的成本预算提供依据,也为单位销售产品向客户报价提供成本方面的支撑。

2.生产产品成本的材料控制。按照销售合同建立产品生产的工作令号,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相应的工作令号归集领用和耗费的材料。因生产产品的交货周期较长,客户的需求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动,造成订货数量或交货内容的变动,建立清晰的工作令号是防止材料成本核算因变动而串项的有效方法。加强对材料的管理,物资领料严格按照工作令号进行。材料管理部门应明确职责,不仅对材料采购的质量、周期负责,也要对材料价格负责,对超定额领用材料加强监管,避免材料的浪费。生产部门应严格按工艺定额使用材料,加强在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控制。

3.生产产品成本控制的优化。生产产品购买材料量和外包外协量较大,产品技术性能要求与研制阶段有较大区别,因此有较多的产品成本优化的空间。如对容易报废、价格昂贵、禁运、独家供应商的材料,可以寻找替代材料或替代方案;可以与供应商协商调整材料订货起点费、佣金、运费、整理费等中间环节费用;可以与外包外协的厂家协商调整运费、管理费等相关费用的价格;可以在筛选性试验中的振动试验选用更大的振动台同时做调试而避免振动试验和调试分开做;可以扩大合作供应商的范围和合作内容,共同降低材料器件的成本和价格;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来实现优化生产成本的目的。

三、对提高军工产品成本控制的思考

1.建立健全产品成本控制的组织机构。为切实加强军工单位产品的成本控制,可以成立专门的产品成本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技术组和经济组,技术组由产品科研生产负责人牵头,由产品科研生产骨干组成。经济组由单位财务负责人牵头,由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产品成本委员会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介入成本预算,将成本分为创新类成本和继承类成本,前者按类比法测算成本,后者按历史成本法测算成本。在产品方案确定阶段,委员会根据产品成本总体方案和产品科研生产计划,测算产品的总成本,并将总成本细化分解到最小单位。在产品研制生产阶段,财务部门将委员会订立的目标成本录入财务软件系统,以会计电算化为工具,抓好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管控,制定成本标准和控制流程,完善产品成本超预算的预警机制。在产品定型阶段,委员会的技术组和经济组联合对产品的经济技术指标进行评审,分析总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制定本次产品的成本标准定额,逐步完善本单位的产品成本标准定额库,以健全的组织机构促使产品成本降低。

2.加强对材料费和外包外协费的控制。在军工单位的产品中,材料费和外包外协费占了总成本的70%以上,可见加强对材料费和外包外协费控制的重要意义。对于材料的选购,应坚持合适的原则,根据产品的技术性能要求,不降低选购材料的标准,也不拔高选购材料的标准。积极引导培育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消除独家供应商供货。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积极推行招标、询价机制,促使产品材料费和外包外协费降低。在外包外协方面,我们要紧紧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明确不能外包外协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软件的范围,防范自己科研产品技术成果的空心化。应当刚性规定核心的东西不准外包外协,再难也要自己攻关解决。否则,不仅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会降低,同时也培育了自己的竞争对手,而且价格还会受制于人,导致单位战略成本的增加。在保证产品技术功能的基础上,大量采购货架化、社会化的成熟材料器件,坚决不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发研制类似材料器件。建立对大额材料采购、外包外协合同进行财务评审会签机制,财务评审具有一票否决权。材料费和外包外协费控制必须是事前和事中控制,按照成本支出与完工进度的相匹配的原则,以全面预算为抓手,在产品科研生产的全流程中降低成本。

产品研究方案篇6

关键词:产品伤害危机;扩散因素;媒体扩散

中图分类号:F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4-0127-04

1.引言

近年来产品伤害危机从发生频率、发生次数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几年年均约发生200起产品伤害危机,平均每个月接近20起(数据根据新浪财经消费专题统计得出)。产品伤害危机发生后,引发了消费者的心理恐慌,再通过口碑传播及大众媒体的扩散之后,给企业声誉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在产品伤害危机发生后,身处危机之中的企业往往反应各异,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有些措施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一系列次生事件,更多的媒体追踪报道,危机的扩散速度及扩散范围大大增加,对企业的不良影响进一步加大,最后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弄清哪些因素会影响产品伤害危机在媒体的扩散?如何影响?目前该方面的研究极少。

由于媒体扩散方式是产品伤害危机发生后的一种重要信息扩散方式,可以肯定危机在媒体扩散的时间愈久、范围愈广,对企业愈不利。而企业的一些合法的积极措施有助于将危机影响降到最小,甚至将坏事变成好事。因此,通过对产品伤害危机中扩散因素与媒体扩散趋势的关系研究,有助于企业在发生产品伤害危机后,预估危机在媒体的扩散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行之有效的危机处理方案。

从国内外文献查询的情况看,传染病扩散及产品伤害危机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等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集中。

Siomkos等在1994年发表的论文“thehiddencrisisinproduct-harmcrisismanagement”中定义营销中的“产品伤害危机”是指偶尔出现并被广泛宣传的关于产品是有缺陷的或是对消费者有危险的事件。

目前国外学者对产品伤害危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伤害危机发生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及影响消费者对危机原因判断的因素等方面。研究认为,产品伤害危机事件及其处理方式和过程会对消费者产生很大的影响,已有研究检验了其对品牌资产、消费者的抱怨责备行为、消费者对产品危险性感知及其对事件企业的其他产品的购买意愿的影响。另外,国外对产品伤害危机的研究显示,由于企业的原因造成产品伤害危机或产品的失败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并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下降。在对产品伤害危机产生的原因认识上,mayer研究了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在危机发生后的危机归因的不同(2005),DanielLaufer、KateGillespie研究了男性消费者与女性消费者在危机归因上的差异(2004),Heerde、HelsenandDekimpe研究了产品伤害危机发生后对危机修复所需投资如何进行评估的方法(2006)。

国内学者在产品伤害危机上的研究较为少见,只有王小玉、吴纪元、晁钢令、方正基于中国消费者实际,进行了产品伤害危机及其处理过程对消费者考虑集、购买意愿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另外,吴国斌、王超在“重大突发事件扩散的微观机理研究(软科学,2005)”一文中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路径、扩散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将重大突发事件扩散分为了孕育期、爆发期、完成期三个阶段。具体事件阶段与扩散动力来源关系情况参见图1所示。

2.对研究问题的界定

2.1对“产品伤害危机扩散”含义的界定

Siomkos等在1994年发表的论文“thehiddencrisisinproduct-harmcrisismanagement”中定义营销中的“产品伤害危机事件”是指偶尔出现并被广泛宣传的关于产品是有缺陷的或是对消费者有危险的事件。

扩散,最早用来描述一种物理热运动现象,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相互接触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相互渗透的现象(辞海,1996)。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把扩散问题的研究扩展到营销领域,研究营销组合变量对新产品扩散的影响。

根据以上对产品伤害危机及扩散的定义,本研究将“产品伤害危机在媒体的扩散”界定为偶尔发生的,由于产品是有缺陷的或是对消费者有危险的事件通过媒体传播的全过程。

2.2影响产品伤害危机在媒体扩散的因素

通过对四川省营销学会部分专家的非正式访谈及企业处理危机事件的情况分析,本文认为影响产品伤害危机在媒体扩散的因素有:产品的知名度、产品与消费者关系的密切程度、产品的销售量大小、产品的替代性情况、企业的知名度及生产规模、危机大小、企业对待危机的态度、危机的性质等。但是在众多影响因素中,产品的知名度、产品与消费者关系的密切程度、危机产生原因、企业处理危机的方式这四方面是主要影响因素,而危机产生原因对企业的影响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产品的知名度、产品与消费者关系的密切程度、企业处理危机的方式这三大影响因素与媒体扩散趋势之间的关系。

2.3产品伤害危机在媒体扩散趋势的衡量标准

本文利用广告在媒体的覆盖衡量指标作为理论基础,浓缩出产品伤害危机在媒体扩散趋势的三个衡量标准:产品伤害危机在媒体的扩散速度、扩散时间、扩散范围。产品伤害危机在媒体的扩散速度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上出现的伤害危机报道数量的增减变化程度;在媒体的扩散时间指从媒体开始报道该危机到不再报道之间持续的时间长短;在媒体的扩散范围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各媒体报道产品伤害危机的总次数。

3.案例研究

经数据收集及整理(数据通过互联网及CnKi重要报纸数据库搜索、统计得出),本文将案例实证中扩散阶段的划分以5天或15天为一周期,统计产品伤害危机在媒体扩散的情况。

3.1“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及“光明回产奶事件”

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国家卫生部在一次产品抽检中发现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的碘含量超标,这有可能导致儿童甲状腺肿大。问题出现后,雀巢公司选择了回避并抵赖的态度,明确表示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同时声明称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是安全的。

光明回产奶事件:2005年6月光明乳业郑州公司被发现将变质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事件发生后光明董事长王佳芬断然否认了这一事实,并在官方网站上刊登了《诚告消费者书》,明确表示郑州公司从未有过该行为。

在该组案例中,雀巢和光明的危机都源于消费者对牛奶奶质的质疑,在发生危机后两企业处理方式相似,两个产品与消费者关系都比较密切,唯一不同的是产品知名度,前者知名度高于后者。两企业伤害危机发生后的媒体扩散情况见表1。

依据表1数据绘制两企业产品伤害危机发生后各自在媒体的扩散趋势见下图(图2):

a曲线代表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B曲线代表光明回产奶事件

从数据表和图中可以看出: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媒体关注度一直高于光明回产奶事件,前者在媒体的扩散速度更快,扩散持续时间更久,扩散范围更广。从该组案例反映出产品知名度越高则伤害危机发生后在媒体的扩散速度越快,扩散时间越久,扩散范围越广。

3.2“立顿速溶茶氟超标事件”及“SK-ii事件”

立顿速溶茶事件:2005年3月美国专家发现美国市场上销售的立顿速溶茶氟化物含量超标,之后我国各大超市的立顿速溶茶也随即陆续下架。危机出现后,该产品所属的联合利华公司立即从中国市场上随机购买立顿产品送往农业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立顿产品含氟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立顿产品又回到了各大超市的货架上。

SK-ii事件:2006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卫生部联合发表声明指出,从9种SK-ii化妆品中检出禁用物质――铬和钕。事件出现后,SK-ii化妆品所属的宝洁公司采取了发表声明、回收产品、退款等一系列措施。

在该组案例中,危机性质、企业处理危机的方式、产品知名度均类似,但立顿速溶茶是一种适于大众消费的冲调品,消费群没有SK-ii局限,立顿速溶茶比SK-ii与消费者关系更密切些。两企业产品伤害危机发生后的扩散情况见表2。

依据表2数据绘制两企业产品伤害危机发生后各自在媒体的扩散趋势见图3:

从数据表和趋势图可以看出,在危机发生后,前者在媒体的扩散速度更快,扩散范围更广,但后者的扩散持续时间更长。该组案例反映出产品与消费者关系越密切伤害危机发生后在媒体的扩散速度越快,扩散范围越广。

3.3“亨氏苏丹红事件”及“巨能钙双氧水事件”

亨氏苏丹红事件:2005年3月亨氏公司旗下产品被查出苏丹红(一号)超标。问题出现后,该公司当日即召开了记者见面会,亨氏公司做出了回收问题产品、停止生产和销售问题产品的承诺,同时通报了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及其后续调查处理计划。在公司的积极回应后,大量媒体纷纷以“退款”、“回收产品”等醒目标题报道亨氏苏丹红事件,对亨氏责难、批驳的报道少了,很多消费者都认为亨氏是一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巨能钙双氧水事件:2004年媒体披露巨能钙含双氧水并可能致癌的消息后,面对消费者、媒体、政府的多重压力,巨能集团一开始否认媒体报道的事实,称巨能钙成分中没有含双氧水,接着又通过数据说明含量在一定限制范围内是没有危害的。公司前后矛盾的危机反应使得巨能集团陷入质疑之中,巨能钙辛苦打拼积累起来的信誉瞬间倒塌。

在以上两组案例中,品牌知名度、产品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程度、危机性质基本类似,两事件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发生产品伤害危机后亨氏积极面对,而巨能钙集团却否认逃避。两企业伤害危机发生后的扩散情况见表3。

依据表3数据绘制两企业产品伤害危机发生后各自在媒体的扩散趋势见图4:

从数据表和趋势图可以看出:巨能钙事件媒体关注度高于亨氏苏丹红事件,前者在媒体扩散持续时间更久,扩散范围更广,但两者的扩散速度差异不大。该组案例反映出企业处理危机的方式越消极则伤害危机发生后在媒体的扩散时间越久,扩散范围越广。

4.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4.1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非正式访谈及案例研究,在界定了“产品伤害危机在媒体的扩散”内涵及媒体扩散趋势衡量标准的基础上,对影响产品伤害危机扩散的因素进行了筛选,并通过案例研究初步探讨了产品伤害危机中扩散因素与媒体扩散趋势的关系。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4.1.1影响产品伤害危机在媒体扩散的因素有产品的知名度、产品与消费者关系的密切程度、产品的销售量大小、产品的替代性情况、企业的知名度及生产规模、危机大小、企业对待危机的态度、危机的性质等。而其中产品的知名度、产品与消费者关系的密切程度、危机性质、企业处理危机的方式等四方面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4.1.2对影响产品伤害危机媒体扩散的扩散因素与媒体扩散趋势的关系通过案例进行了实证。案例实证表明,产品知名度越高伤害危机发生后在媒体的扩散速度越快,扩散时间越久,扩散范围越广;产品与消费者关系越密切伤害危机发生后在媒体的扩散速度越快,扩散范围越广;企业处理危机的方式越消极(否认危机、不作回应)伤害危机发生后在媒体的扩散时间越久,扩散范围越广。

4.1.3本文根据三组案例描绘的产品伤害危机扩散趋势图与吴国斌、王超在“重大突发事件扩散的微观机理研究”中的研究成果不吻合。产品伤害危机的实际扩散图形更为复杂,危机不同扩散图形可能不同,但其具体扩散规律尚需进一步研究。

4.2管理启示

依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企业在危机管理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4.2.1将产品伤害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从前面的研究可以看出,一旦产品伤害危机发生后企业必然遭受较大的经济、声誉等有形与无形的损失,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是企业管理的第一要务。

4.2.2一旦产品伤害危机不可避免地发生,企业首先应了解危机发生的原因及背景,预估危机可能的扩散趋势,为企业制定下一步正确而有效的行动方案奠定基础。企业经过预估如果认为该危机在媒体的扩散有限,对企业的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不应盲目回应媒体,以免引起危机进一步扩大。当然企业内部的整顿是必须的,这有利于防止企业今后再发生类似危机。

4.2.3在预估产品伤害危机的媒体扩散趋势对企业将造成极大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及时应对伤害危机,这是防止危机进一步扩散、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步。否认和逃避只能加重危机,很容易使企业处于被动地位,所以企业应及时建立相关组织,与媒体适时适度沟通,采取可行的、企业力所能及的措施减少消费者损失,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姿态在媒体亮相,虽然企业可能在短期内经济利益受损,但长期看企业声誉不致受较大损失。

总之,危机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不知道如何化解危机,只要措施恰当,企业就可以在面对危机时变被动为主动,降低损失。

参考文献:[1]Heerde,HelsenandDekimpe.”managingproductHarmCrisis”[D].erasmusResearchinstituteofmanagement.2006:12-16.

[2]Dombrowsky,w.R.againandagainisadisasterwhatwecall“Disaster”?Someconceptualnotesonconceptualizingtheobjectofdisastersociology[J].internationalJournalofmassemergenciesandDisasters,2003(13):241-254.

[3]RichardChoularton1ComplexLearning:organizationalLearningfromDisasters[J].SafetyScience,2001,39:61$70.

[4]KathrinSele.”marketingethicsinemergingmarkets-copingwithethicaldilemmas,”[m].iimBmanagementReview,2006.

[5]王小玉,吴纪元,晁钢令.产品伤害危机及其处理过程对消费者考虑集的影响-基于中国消费者的实证分析[C].中国营销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1).

[6]辛德强.浅析扩散理论在新产品营销中的运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4,(11).

[7]王超,佘廉.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6-291.

[8]吴国斌,王超.重大突发事件扩散的微观机理研究[J].软科学,2005,(84).

[9]方正.论不同消费群体对产品伤害危机的感知危险差异[J].社会科学家,2006,(5).

产品研究方案篇7

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Study)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体现,是投资者进行项目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构成

第一,总论。总论即项目的基本情况。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中,这一部分特别重要,项目的报批、贷款的申请、合作对象的吸引主要靠这一部分。总论的内容一般包括项目的背景、项目的历史、项目概要以及项目承办人四个方面。

第二,基本问题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问题研究,是对各个专题研究报告进行汇总统一、平衡后所作的较原则、较系统的概述。主要内容为:市场情况与企业规模;资源与原料及协作条件;厂址选择方案;项目技术方案;环保、节能方案;工厂管理机构和员工方案;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方案;资金筹措;经济评价;论等。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1)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对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所以必须设计研究方案,才能明确研究对象。

(2)内容真实,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的内容以及反映情况的数据,必须绝对真实可靠,不允许有任何偏差及失误。其中所运用的资料、数据,都要经过反复核实,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

(3)预测准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4)论证严密,论证性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要使其有论证性,必须做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做宏观的分析,又要做微观的分析。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用途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项目方需要知悉,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单位需要具备资格,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用途主要分5种: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报告。

(5)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建单位

三、项目背景

四、项目投资概况

1、拟建地点

2、建设规模与目标

3、项目投资资金及效益情况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第二章市场分析

一、行业发展情况

1、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1.1行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1.2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不断增长

2、行业生产技术情况

3、行业进出口情况

二、市场竞争情况

1、行业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s)

1.2劣势(weaknesses)

1.3机会(opportunities)

1.4威胁(threats)

2、行业竞争发展趋势

三、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1、产品市场供需情况

2、产品市场分析

2.1国外市场应用现状

2.2产品市场预测

3、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项目投产后生产能力预测

五、该项目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分析

六、项目企业综合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

2、技术领先优势

3、销售渠道优势

4、有完善的营销和服务体系

七、项目产品市场推广策略

第三章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第四章项目地区建设条件

一、区位条件

二、气候

三、基础设施

四、投资优惠政策

五、社会经济条件

1、经济总量

2、农业

3、工业

4、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5、固定资产投资

6、国内贸易

7、对外经济

第五章技术方案设计

一、总平面布置

1、总平面布置原则

2、生产车间

3、办公及生活用房

4、道路及运输

5、绿化

二、产品生产技术方案

1、项目技术来源

2、产品生产方案

2.1产品生产组织形式

2.2工艺技术方案

2.3主要生产设备

三、辅助公用工程及设施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

一、环境保护

1、设计依据

2、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2.1项目建设期环境保护

2.2项目生产期环境保护

2.3绿化设计

2.4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二、节约能源

1、节能原则

2、节能措施

第七章职业安全与卫生及消防设施方案

一、设计依据

二、安全教育

三、劳动安全制度

四、劳动保护

五、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六、消防设施及方案

第八章企业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

一、企业组织

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2、管理机构组织机构图

二、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一、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土建工程

2、设备安装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项目招投标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的依据

二、项目总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估算

2、建设期利息估算

3、流动资金估算

三、资金筹措与还款计划

第十一章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一、财务评价

1、评价依据

2、评价内容

3、财务评价论

二、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1、项目对当地政府税收收益的影响

2、项目对当地居民收入的影响

3、项目对相关产业的影响第十二章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一、政策法规风险

二、市场风险

三、技术风险

第十三章可行性研究论建议

一、论

二、建议

附录:

1、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2、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3、企业组织机构图

4、项目实施进度表

5、项目招标计划表

6、项目总投资分析表

7、项目投产后原材料费用估算表

8、项目投产后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9、项目投产后利润估算表

10、项目不确定性因素评价

11、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

12、项目流动资金估算表

13、项目固定资产折旧表

14、项目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5、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16、项目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7、项目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产品研究方案篇8

摘要:本文在界定企业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评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企业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管理过程中缺乏对企业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管理意识的现状和问题,构建了全过程的企业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评估体系,从而为企业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科技产品专案项目风险评估

一、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的内涵

一般而言,项目风险是指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RiskisUncertainty)与事故发生遭受损失的机会(RiskistheChanceofLoss)。根据韦伯(webster)字典的定义,项目风险为possibilityofLossorinjury,由此可知,项目风险包含了机率(probability)与损失(Loss)两个变量。陈济尧(2005)认为项目风险可区分为主观与客观的项目风险两类。主观的项目风险是指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RiskisUncertainty)及损失的不确定性。主观的项目风险强调的不确定性是属于一种个人主观的观点,偏重于个人的内在心理状态。而客观的项目风险是指事故发生遭受损失的机率。所以企业、团体在活动过程中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与机率,可以以或然率来评估,或然率为0则表示不会遭受损失,若为1则表示必定会有损失。故此类定义是项目风险是可以被客观地测量。

基于风险的内涵,诸多学者对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的含义进行了研究。alanwebb(2013)将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定义为与预期后果相反的结果,可能是财务的或实体的,导因在于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过程中所做的决策,或是源于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存在的环境。

二、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的识别

有效的风险管理必须透过事先一连串的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级来进行风险分析;另外,应于项目管理计划中制定风险计划,研究风险解决办法以减缓风险发生时的影响,进行风险控制活动,并且不断地进行风险监督一直持续至项目结束(Boehm,2012)。在此过程中,风险识别是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实施的步骤,要想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这是必须要完成的步骤,它是整个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能够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辅助作用。

三、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采用wBS方法,将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分成几个较小、可处理的项目工作项目,每个项目工作项目再利用项目工作细项分类表,依照工作属性细分为多个工作细项,然后将每部分利用Lindawallace风险因子表加以详细分析及判断,以找出最可能的风险事项,从而寻求出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因素的构成体系。

四、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的评估方法

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的评估主要采用定性之方法,并根据其定义来对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的风险评估取决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其次,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后,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事件的状态评估。

1.风险概率评估。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的风险概率,主要是要用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的风险概率来描述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上述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上述各种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

2.风险影响程度评估。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风险影响程度,揭示了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的风险一旦发生,则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将会对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预期要实现目标影响程度的高低。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影响程度的评估可以用0~10之间的数值来加以系统性的度量。同样地,在0~10的数值范围内,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影响程度的评估可以分为5个等级,即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极低、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低、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中、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高和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极高。

3.风险事件状态评估。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事件状态是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概率与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影响程度二者之乘积。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的大小用其来衡量,所以一定要综合考虑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影响程度的大小以及其概率。具体而言,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可以划分为如下等级和状态:第一,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影响大,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可能性大;第二,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影响大,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可能性小;第三,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影响小,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可能性大;第四,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影响小,高科技产品研发专案项目风险可能性小。

参考文献

[1]陈建名.浅议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05(8)

产品研究方案篇9

[关键词]档案;著作权;保护

[作者简介]员宁敏,广西大学校长办公室副研究馆员,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4-0137-03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指申请研究生学位的学生(硕士、博士),为获得不同级别学位资格,在导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结合科研实践活动,经过大量的创造性思维劳动撰写的学术研究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是指在学位申请活动中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包括学位申请书、答辩通过的学位论文以及论文开题、评审、答辩等材料。研究生学位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情报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对这一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何使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得到有效的利用,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服务,同时又确保其著作权不受到侵犯的问题。探索研究生学位论文归档管理的有效途径,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著作权内容

著作权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一经形成,便包含了作者的人身权与财产权。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著作人身权。研究生学位论文著作人身权是与作者人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权利。具体有以下几种:(1)发表权。即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或著作权人对尚未公开的档案有权决定是否将其公之于众的权利。(2)署名权。即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在学位论文档案上署名的权利。署名权具有永久性,作者终生享有,不因作者生命的终结而取消,不因著作财产权的转让和继承而发生变化。(3)完整权。即任何人不得违反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的意愿,对档案内容进行歪曲、篡改、断章取义等实质性的变更。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著作财产权。研究生学位论文著作财产权分为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具体包括:以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权利,以及许可他人以上述方式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的著作权归属

确定著作权人,即谁依法享有著作权,是保护著作权的重要前提。《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著作权人是指创作作品的作者和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完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著作权人也因此而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著作权完全归论文作者享有。《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如果从论文的开题、构思、写作、修改到最后定稿,主要由学生本人完成,其论文的来源既不是导师的科研项目,也不是学校安排的科研任务,并且论文内容的获得没有主要利用学校的物质条件,指导教师虽然也给予指导、修改,但没有参加直接创作,这种情况下学生是《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人。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作者仅享有部分著作权(如论文的署名权),其他著作权归学校所有。《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造的作品是职务作品。其第二款规定: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为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

研究生参加由学校主持,指导教师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许多科研成果便成为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这种情况下,从论文的选题到创作思路及最后定稿均由指导教师完成,凝聚着导师大量心血,不仅是由所在高校主持并承担全部责任和风险,而且还完全利用学校的各种物质条件、技术条件完成,利用了学校的资源(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研究生学位论文只是实现对该项目研究过程和智力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反映科研项目成果的载体。教育部《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第九条规定:由高等学校主持、代表高等学校意志创作、并由高等学校承担责任的作品为高等学校法人作品,其著作权由高等学校享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具备著作权人的条件,不能成为权利主体,法定著作权人是该生所在的高等学校。

(三)在职申请学位人员只享有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所在单位享有。《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在高等学校学习、进修或者开展合作项目研究的学生、研究人员,在校期间参与导师承担的本校研究课题或者承担学校安排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及其他技术成果。除另有协议外,应当归高等学校享有或持有。一般情况下,这类人在攻读学位其间开展的研究往往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在履行工作职责的同时,利用工作单位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完成研究工作,其研究当属于职务作品。

三、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的合法使用

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的利用从法律角度审视可分为合法使用与非法使用。档案的合法利用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学位论文档案管理部门在开发利用工作中,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侵权行为,必须准确理解著作权合法使用的范围、界限、条件等,在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合法使用研究生学位论文。

(一)超过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的开发利用情况。我国《著作权法》对一般作品的作者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的完整权实行永久保护,而对作者发表权与复制权、获酬权等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后50年。已经超过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除人身权永远属于作者外,可不经作者授权,不付报酬地查阅、复制或在网络上传播等自由利用。

(二)著作权保护期内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的开发利用情况。这里就有一个合理使用的问题。所谓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他人可以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许可或同意,不向其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他人著作权作品的合法行为。合理使用规定了三个必备条件:第一,仅适用于已发表的作品,未发表的作品不属于合理使用范围。第二,合理使用的目的仅限于个人学习、研究、欣赏或为教学、科研、公共文化利益等12种利用情况。第三,合理使用的“量”必须有严格限制,只能“少量”或“适当”,否则视为侵权行为。

(三)无论著作权保护期是否超期。合理使用的方式必须合法。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人身权等其他权利,并且必须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

称。已存档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有相当部分是未发表作品,按《著作权法》的规定不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笔者认为,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从未发表作品不具有公示性的方面考虑,但是制订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对著作权行使的限制,界定是否合理使用的关键在于使用作品的目的,高校作为非赢利目的使用者,应充分享受著作权这一立法实质,应将这一宝贵的资源纳入合理使用范围。

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法律责任

所谓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是指既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又无法律认可,擅自对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行使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使权利人合法利益受到损害的违法行为。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利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侵犯著作权人权益的法律事实的发生。

学位论文档案管理部门在利用活动中容易发生的侵权行为有: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以各种方式(包括网络传播)公布学位论文档案,侵犯了著作权人享有的公布权;改变作者的署名方式,对作品内容进行歪曲、修改,侵犯了著作权人享有的署名权;以合理使用为名,利用保管作品档案的便利条件大量复制学位论文档案并赢利,侵犯了著作权人享有的复制权;擅自对学位论文档案进行编辑、出版、发行,侵犯了著作权人享有的出版、发行权。在赢利模式下未经著作权人授权,未支付其著作权人报酬使用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学位论文,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财产权。

用户在利用学位论文档案中容易发生的侵权行为有:以合理使用为名,剽窃、抄袭他人学位论文档案;以合理使用为名,蓄意歪曲、篡改、下载他人作品的名称、内容等;擅自将未公布的学位论文档案公布;超出合理使用权限等侵权行为。

《著作权法》第五章对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根据侵权的严重程度,对作品档案的侵权分为一般侵权和以赢利为目的侵权两种。侵权行为不严重的,侵权人应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侵权行为较严重的或以赢利为目的的侵权行为,除承担上述民事责任外,可给予没收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产品研究方案篇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5-0032-02

[作者简介]董杰(1983-),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食品安全,环境安全,档案管理等研究;范烨(1972-),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与研究。

[基金项目]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14LG15);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F201217);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项目编号:51408169)。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民众的知情权,食品安全对保护消费者至关重要,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共政策议程之一。食品安全需要相互协作,涉及技术或非技术的相互作用。过去,美国政府通过对食品供应链的监管来确保食品安全。然而,2009年,美国提出食品安全系统的新思路,将食品安全推向公众关注,而不仅仅是政府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工作组将消费者、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机构组织在一起,建立一个透明的食品安全档案系统。其遵循三个原则――优先预防、加强监督和执法、改善应对和反馈措施。美??食品安全机构颁布了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和FSiSHaCCp的检验模型项目。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新的政策将食品安全的方向从事后反应转向预防,这样的系统更加复杂,传统方法和标准的效率降低。在复杂的、动态的环境中,食品档案信息往往包括间接信息。目前的政策倾向于通过规则和标准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从农田到餐桌过程中,许多关键点都超出了规则和标准的范围。食品安全检查集中指挥和控制存在局限性,如何管理食品安全档案信息成为进一步实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新思路。

二、食品安全档案信息检查和质量控制的作用

食品质量检查是保护消费者的主要措施。检查通常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测量、判断、行动和反馈。测量是系统的“眼睛”,使其能够形成对于决策的感知和识别;判断是系统的“大脑”;行动通过减少或消除缺陷及其负面影响来作出判断;反馈,负责将缺陷食品安全档案信息传播给相关决策者采取纠正措施。负责食品安全检查并采取纠正措施的美国主要机构有:卫生和福利部(HHS)、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美国农业部(USDa)、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谷物检验粮食检查包装及畜栏管理机构牲畜饲养场管理(GipSa)、美国家禽史学会(apHS)、农产品销售局(amS)、国家农业统计局(naSS)、经济研究局(eRS)、农业研究局(aRS)、环境保护局(ep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国家海洋渔业局(nmFS)。

有三种类型的检查――判断、信息和来源。判断检查是将产品判断为合格和不合格,这种方式经常被批评为浪费。食品安全档案信息检查涉及统计质量控制和连续检查,通过在不同供应阶段并入档案信息循环来改进判断检查。当发生缺陷时,信息被传送到更早的阶段纠正错误信息。来源检查试图建立“产品质量第一”系统。自我检查,要求每个工作单位进行检查,并对自己的结果负责,是实施来源检查的一种方法。然而,工人在检查他们自己工作的物品时可能会放松警惕,他们偶尔会忘记自己进行检查。因此,食品安全系统中的所有各方仍然需要进行判断和档案信息检查。

三、基于市场的食品安全档案信息检查

基于市场的食品安全档案信息系统令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供应商和公共机构)能够根据情况进行各种检查(判断、信息和来源)。基于市场的食品安全档案信息检查使用正式和非正式(社交媒体)沟通来实现消费者保护的目标。因此,基于市场的食品安全档案信息检查被认为是一个介入的系统,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参与协作的环境,目标是检测和纠正食品安全带来的危害,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检查,使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满意。当涉及诸如安全性的信任属性时,食品安全档案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可能减少对系统的参与。然而,允许消费者和生产者将其目标整合到基于市场的食品安全档案系统的机制将抵消减少的参与。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使这种方式成为可能。

食品安全档案信息网络中的一个重要信息是消费者信息。公共机构必须保护消费者免受不完全甚至不准确食品安全档案信息的影响。农产品企业面临着传递和提供信息的挑战,确保食品安全档案信息系统所有参与者档案信息的准确性。然而,技术创新显示出更多的挑战和优势。一方面,这种联系使经济发展规模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这种联系增加了技术上可分离的接口,偶发事件和错误信息的负面影响引起不确定性。通过监控,检查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性。检查将供应和需求联系起来,可以影响观念和期望,实现市场创造,恢复经济福利。在这个系统中,检查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主动整合供给和消费行为,并直接创造客户价值。

四、新技术和社交网络促进食品安全档案系统的建立

随着网络经济迅猛发展,通信技术以更高效和更有效的方式传播信息和知识,改变人们彼此的沟通方式。新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互联网等)使信息流动加速,任务独特性增强,使监管干预更有效,运用社会信息推动协作(例如通过口碑效应、消费者互动、时间信息供应等)。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手表、平板电脑和头戴式显示器,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现实,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障碍,并从关系建立过程中产生了创造价值的机会。在这种日益连接和互动的环境中,出现了新媒体和通信渠道,促进了食品安全档案信息共享。协作创新的食品安全档案信息共享是保持多样性,同时促进合作的另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中,确定了一个集体议程,其中具有不同背景的成员具有共同的利益。食品安全档案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了一个机会,以促进相互理解和资源共享,并建立社区意识,因为安全和清洁的食物是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