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现状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23:05

幼儿教师现状分析篇1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5-0042-04

教育部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了合格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并强调幼儿园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出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职后教育是幼儿园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加强幼儿园教师的职后教育,提高职后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有利于加快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进程,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整个幼儿教育的质量。基于此,研究者以江苏泰州市为例对幼儿园教师的职后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以泰州市9所幼儿园的教师为研究对象,了解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基本状况。问卷主要包括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类型、目的、内容、需求等,共计30个题目。其中29个封闭性题目,1个开放性题目,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

本研究主要从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工资待遇、编制六个方面描述泰州市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情况。具体来说,泰州市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1.年轻教师多,教龄较短,整体呈梯形分布状况

接受调查的150名幼儿园教师中,40岁以下的占94.6%,其中,20.1%的教师在25岁以下,31.5%的教师为26~30岁,43%的教师为31~40岁;85.3%的教师的教龄在15年以下,其中,34.3%的教师具有5年以下的教龄,24.5%的教师具有6~10年的教龄。26.6%的教师具有11~15年的教龄。这说明,接受调查的幼儿园教师整体来说较为年轻,教龄也较短,其年龄和教龄结构呈梯形分布状况,不同年龄和教龄的教师比例较为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之间开展交流与学习。

2.现有学历以专科和本科为主,半数教师没有职称

调查显示,95.5%的教师现有学历为专科和本科,基本能够达到《教师法》规定的相关学历要求。150名教师中,第一学历为专科及以上的教师占52.7%。这说明很多教师是入职后参加职后学历教育的。与学历情况形成反差的是,这150名教师中,有66.9%的教师没有职称。

3.民办园教师工资待遇明显低于公办园教师

150名幼儿园教师中,49.7%的教师每月工资低于1500元,这部分教师全都没有教师编制,是民办园的教师或者公办园的自聘教师。相对来说,具有教师编制的公办园教师的待遇较好,本调查中90%的公办园有编制教师每月工资在2000~3500元。

(二)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现状

1.职后教育的主要类型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当前泰州市幼儿园教师参加过的职后教育主要有自考或函授、短期培训、听学术报告、导师带教、网络远程培训这几种类型。

从图1可见,自考或函授仍是当前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主要类型,其次是各种短期的培训。值得关注的是,只有33.1%的教师参加过网络远程培训。进一步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民办园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关部门组织的网络远程培训。

2.职后教育的主要目的

幼儿园教师参加职后教育的目的多样,其中81.33%的教师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学历水平,其次是为了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和加深对学科专业知识的了解。有一部分幼儿园教师参加职后教育是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或评定职称(详见图2)。

3.授课方式

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授课方式与其职前教育的授课方式有所不同。数据表明,专题讲座是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主要授课方式,其次为现场观摩(详见表1)。这两种授课方式也许可以更为集中、灵活地解决幼儿园教师入职后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所以更能被幼儿园教师所接受。

4.职后教育的主要内容

表2显示,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所占比率最高,是当前职后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次是儿童心理发展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相对来说,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在职后教育内容中占的比率较低。

5.幼儿园教师对职后教育内容的需求

本研究进一步调查了幼儿园教师对职后教育内容的需求。如表3所示,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最想通过职后教育提高的能力,其次是教育科研能力和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

6.职后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及面临的困难

调查显示,96.6%的教师认为职后教育“重要”或“非常重要”,97.3%的教师认为职后教育“迫切”或“非常迫切”,93.3%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幼儿园的领导“重视”或“非常重视”教师的职后教育。这几组数据表明,幼儿园教师在主观上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职后教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53.8%的教师认为职后教育与工作考核相关联,31.1%的教师认为职后教育会影响到其职称评定及职务晋升,这说明幼儿园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在考核教师时已关注到其职后教育情况。此外,有43%的教师认为当前职后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有足够的时间。33.3%的教师则认为是经济负担较重。

三、问题与建议

(一)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办园教师职后教育的机会较少

与公办园教师相比,民办园教师接受职后教育的机会较少。大部分民办园的教师除了参加过自考或函授,基本上没有参加过其他类型的职后教育。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因为民办园经费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民办园教师流动性较大。正如一位民办园园长所说:“我们幼儿园原来也有过这种情况,幼儿园出钱让教师参加一些培训,这样的确会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但是,我们留不住优秀教师。花了钱和时间培养出来的教师稍微有点资历后,都会跳槽,后来我们就很少这样做了。”一方面,民办园不愿意负担教师职后教育的费用,另一方面,民办园教师的待遇又较低,这应是许多民办园教师没有参加职后教育的主要原因。

2.职后教育类型较为传统

自考和函授作为传统的职后教育形式,是幼儿园教师入职后提高学历的主要途径,也是目前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主要形式。网络远程培训、听学术报告这些较新的职后教育形式其普及程度并不高,完全脱产或者半脱产的职后教育形式基本没有。

3.职后教育的频率不高

职后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实际上幼儿园教师接受职后教育的频率却不高。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28.4%的幼儿园教师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职后教育,58.1%的教师接受过1-3次职后教育。

4.职后教育经费不足

幼儿园教师进行职后教育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而当前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职后教育时而临的一大困难就是缺少经费。条件比较好的公办园会资助部分教师参加职后教育,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参加职后教育需要自己负担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加职后教育的积极性。

(二)提高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质量的建议

1.整合职后教育的课程内容

当前,理论知识仍然是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客观上幼儿园教师最需要的是提高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虽说提高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需要幼儿园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但这里的理论主要不是书本上的概念与原理,而是一种实践性学识,是教学理论的具体运用。这种理论并不是只通过倾听别人讲述就能获得的,而需要通过观察他人的实践活动,并思考这种实践活动背后的理论支撑而获得的。因此,单纯的讲授、观摩并不能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的目的,必须引导教师在观摩后不断反思、讨论、归纳和总结。

2.大力帮扶民办园教师进行职后教育

与公办园教师相比,民办园教师接受职后教育的机会较少,为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努力为民办园教师提供免费的、形式多样的职后教育。比如,安排公办园骨干教师到民办园进行带教活动,“手把手”地教民办园教师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制订相应政策,鼓励民办园教师去公办园参观、听课、学习;利用节假日安排民办园教师去当地高校参加相关职后教育活动,等等。

3.制订并实施教师职后教育规划

当前,有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对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进行相关规划,有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则在确定职后教育内容时,只考虑学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这导致幼儿园教师或很少有机会接受职后教育,或通过职后教育所获取的知识与技能缺乏一定的连贯性。有些地方即便有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相关规划,但很多幼儿园以及教师并不了解这些规划,大多是接到通知后。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去参加相关培训的,这样的职后教育效果往往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教师职后教育进行完善的规划,确保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内容成系统,确保职后教育解决教师的实际需求和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还应该定期公布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全年计划、半年计划等,让幼儿园根据教育内容、时间、地点等灵活安排教师参加职后教育。

4.设立教师职后教育专项基金

幼儿园教师进行职后教育的两个主要困难是“时间”和“金钱”,它们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师参加职后教育的积极性与职后教育的效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设立专项基金,让幼儿园教师定期参加免费的职后教育,鼓励教师带薪进行脱产学习,从而切实提高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瑞瑾,忻州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2010,513(9):169.

幼儿教师现状分析篇2

论文摘要:近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正在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据调查,肩负着基础教育之根本的幼儿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职业的发展,而且由于幼儿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幼儿,所以无疑对幼儿的发展也产生着不良的影响。因此了解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引起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积极采取措施,增进和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出于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更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幼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研究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

走进幼儿园,当你听到孩子的欢声笑语,看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时,自然会想到生活工作在其中的幼儿教师,也一定充满了快乐与自豪。因为正是教师充满爱心的看护和教育,才有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幼儿教师,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才发现其实这是一个身心充满疲惫的群体。幼儿园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地付出,才能完成保教任务。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时常听到来自幼儿教师的抱怨声:“工作真没劲”、“这些孩子太调皮了”、“太吵了”、“家长素质太低”、“园长水平太差,无法调动我们的积极性”等等,“烦死了”“累死了”几乎成了口头语。据了解,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幼儿园里,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表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学者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评定,发现有20.8%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状况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压力大等等。由此可见,要完成幼儿园的保教双重任务,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已势在必行。

二、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教师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首先是物质需要。教师的物质需要大致可分为生活物质需要和工作物质需要。前者如工资待遇、住房条件、饮食条件等,后者如教具、教材等。虽然不少教师受传统文化崇尚节俭等观念的影响,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及工作作风,习惯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其他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的物质需要也在“水涨船高”,对于一些“高档”生活用品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工作上的物质需要受到了比较大的刺激,要求改善教学条件,丰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要日益强烈。事实上这些需要在很多幼儿园都得不到满足,甚至还有部分幼儿教师低层次的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经常发生侵犯教师权益,拖欠教师工资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难免在教师中产生脑体倒挂,酬不抵劳的不公感和社会地位的相对反差,导致了部分教师心理失衡,心态欠佳。其次是自尊需要,主要集中在社会对自己的业绩、形象给予认可方面。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幼儿教育这个职业要求教师具有强大的责任感,耐心和爱心,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心血。但是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存有偏见,相当一部分人仍然把教师等同于保姆、服务者,这种不公正对待也使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产生了不平衡感和自卑感,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发展。第三是教师的成就需要。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教育成果不能用学业成绩来体现,幼儿园管理者和家长对教师教育成果的评价有时有失公允,使教师的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另外有的幼儿教师所担负的工作同她的工作兴趣爱好、能力等不适合,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等,都会使幼儿教师的成功需要得不到满足。使之产生挫折感和心理疾病。另外如果当成就需要强烈而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时,如,教师对自己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或环境所允许的条件,或幼儿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过高造成过重压力时,都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失败感。长期以来,教师一直被视为甘于奉献的人,教师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烈的自尊需要、荣誉需要和成就需要,只求能得到社会的关注与认可,“无求益之,唯忌损之”。而有这些需要的教师也正是那些具有强烈责任感和创造需要的教师,当他们的创造成就被忽视、否定、抹杀时,往往使心灵深处造成创伤,引起消极的后果。

2、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问题。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与幼儿,同事,幼儿园管理者及幼儿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作为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遇到矛盾冲突,处理不好,因此产生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有碍心理健康。在讲求民主、开放的社会里,人际间必须互相尊重、平等、坦诚相待,而有些教师在与人相处时,却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与能力,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因此产生身心失控的现象,导致人格异常。

3、教育内部的“大锅饭”制度依然存在。“能者多劳而不多得,庸者少劳或不劳而均得”,这个滋生惰性的温床使教育失去内部活力,使教师丧失了进取精神。

4、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一些来自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法不断涌入,观念的更新,课程的改变,大有让人目不暇接之势。目前保教第一线的幼儿教师多数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她们在校学习期间依然沿用传统的课程标准,重“三学六法”及“音、体、美”技能技巧训练,能力结构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加上有些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难以掌握,使幼儿教师深感原有的知识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这种难当其任的感觉给部分幼儿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如再不更新知识,充实与提高自己就无法胜任教学岗位,因此,教师心理的焦点、困惑日渐增多。

5、家长的高期望给教师构成了一定的压力。在我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被看作是重中之重,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伴随着家长文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早期教育、早期智力开发等一些新观念的影响,他们不再把幼儿园当作是临时照顾孩子的地方,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一入园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相应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自身素质等也有了较高的期望,这种高期望在幼儿教师身上的投射就变成了一种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主观因素。

1、自信度。部分教师对自我情感、意志和能力难以把握,低估自身价值,丧失自信心,缺乏参与竞争的意识,事事以失败者的心理去接受市场的冲击。在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就会有不思进取、消极怠工等被动的表现。

2、上进心。部分教师不安心教育,教育意识淡薄,再加上不准确的社会横向攀比,个别人对幼儿教师职业存有的偏见,使得整日“孺子可悲”、“夫子可怜”,自我心理与师生感情、敬业精神远远脱钩,出现教育上的“烧不熟心理”。

3、抱负水平。常言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部分教师在生活中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能力和社会角色,事事好高骛远,该属于自己的或不该属于自己的,能达到的或不能达到的一律兼收,以致碰得头破血流。

4、耐挫折能力。社会上每个人都可能随时受到挫折,但并非人人都会产生挫折感,这是由于每个人对挫折的容忍力不同的缘故,容忍力的大小受生理、思想境界、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身体强壮的人,思想境界高的人,经历坎坷、阅历丰富的人,更能容忍挫折。同样的情境,有的人可能认为是严重的挫折,而有的人则可能认为是无所谓的事情,这是由于价值观不同的缘故。而幼儿教师的主要挫折,来自于教学工作的不顺利,不同人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和热情不同,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不同使之感受也不同,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5、心理素质。个体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持健康的心理的一个基本前提,在心理素质中,人格威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人格威信的大小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心理健康的水平。感情是制约教师威信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和幼儿之间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联系,彼此就能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相互间的吸引力就比较大,幼儿就会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实践证明,良好的感情关系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人格威信较低的幼儿教师,幼儿不愿亲近,其他同事也不接纳,更得不到幼儿家长的认同,以至于使教师本人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无法维持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最终可能导致心理障碍。

三、增进与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无论是幼儿教师本人,还是幼儿园管理者,都应该充分了解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效地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总的来说,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全力关注和努力。

首先要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政府部门要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幼教师资培训机构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令,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尤其要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保证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包括工资待遇、住房福利、在职进修、休假晋升等,使千千万万的幼儿教师能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幼教事业,而且不断取得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机会,为培养人格健全发展的祖国接班人做出毕生贡献。

其次幼儿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幼儿园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保护意识,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使每个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特别是还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此外,要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哪怕是给予一点点精神上的关心和经济上的帮助都会使她们感激万分,并且重新振作起来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幼儿教师现状分析篇3

【关键词】幼儿园;转岗教师;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3-0035-05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显著提高,但是受我国学前教育现有发展水平限制的影响,各地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对此,国务院在《关于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为尽快改变幼儿园师资严重匮乏的现状,一些地区已有相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已经或者正在转入学前教育,在中西部地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如此。

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是前我国面对基础教育基本形势作出的一种有效应对策略――部分中小学由于生源减少,教师开始超编,出现一定的闲置中小学教师,将超编教师转移到师资不足的幼儿园,既避免了闲置,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缺乏的现状,但与此同时,转岗教师也面临着众多挑战。我们认为切实了解转岗政策的实施状况,分析转岗教师转岗的原因、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对策,能促进转岗教师更好地发展,促进学前教育体制与机制的完善。

二、调查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地调查江苏省南京市和镇江市的转岗教师状况,透视江苏省转岗教师的政策实施状况、转岗教师的生存状态、专业状态、转岗条件、培训状态、面临的挑战及内心的需求,发现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为转岗教师更好地适应幼儿教师岗位提供必要的政策建议和制度保障。

三、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

通过前期问卷调查了解转岗教师的转岗背景、原因、转岗前后的培训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等,了解在转岗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初步分析原因。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其中镇江28份,南京22份),回收有效问卷41份。

(二)个案研究

对个别转岗教师的深度解读和剖析,可以发现鲜活的转岗教师形象,同时与面上展开的问卷调查研究形成点、面两个维度的研究,使调查结果更具科学性。通过询问、聊天、听课、访谈、自行观察等形式深入调查研究教师的转岗背景、转岗原因、生存状态、培训状态、职业认同、面临的挑战等。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转岗教师基本情况

通过表1可以了解到,转岗教师基本年龄层次都在40岁以下。有68.3%的转岗教师拥有六年以上的中小学教学经验,有70.7%的转岗教师的学历为本科,可以看出转岗教师在文化程度和教学经验方面具有相的优势。只有26.8%的转岗教师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而且63.4%的转岗教师幼儿园的教龄在2年以下,转岗准入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得到落实。

(二)转岗教师生存状况

从调查结果(见表2)可以发现,转岗教师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满意度并不高,有24.4%的教师表示不满意或者不太满意,58.5%的教师表示基本满意,高达72.2%的转岗教师有较大或很大的工作压力。转岗教师想要参加进修学习,大多数的情况是得不到支持的。在培训方式上,他们更希望能到示范园实践学习,或者听专家的讲座。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转岗教师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他们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自身学习发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教育行政单位、机构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和帮助。

(三)转岗教师转岗原因

从调查中发现,南京市和镇江市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有以下三种情况:1.部分在中小学有编制的转岗教师,被政府优惠补偿政策所吸引,主动申请转岗到幼儿园工作。例如,丹阳市政府承诺为申请转岗的教师提供一年的免费培训,并且可以将工作档案调到城里,拥有到城里工作的机会。转岗教师考虑到进城工作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且城里学校的教学质量比较高,对自己孩子的发展有好处,于是主动申请转岗。2.部分转岗教师,由于在中小学任教时没有编制,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不满意,希望通过转岗到幼儿园后能争取得到编制的机会,有更好的发展。3.其余的转岗教师则是由于原任教学校教师富余,服从上级调动到幼儿园工作。

(四)转岗培训状况

南京市的转岗教师正在接受和已经接受的培训时间和次数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转岗教师在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情况下就直接到幼儿园工作,有的则长期在接受教师培训。虽然转岗教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但是他们普遍对教师培训存在很高的热情,渴望更多的学习。

2010年,镇江市被批准为江苏省13个大市中唯一一个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区。镇江市政府为落实“关于做好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镇江市教育局在各小学超编教师中遴选出28人作为首批学员,从2011年10月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脱产转岗培训。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两周,到幼儿园跟岗实习一周的模式,非常强调实践性。培训的出发点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实现“现学现用”。同时,培训期间还邀请外聘教师开展一系列的讲座,通过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开展教育活动、学习科研方法和幼儿园管理等拓展转岗教师的素质。转岗教师普遍对培训课程和培训教师较满意,但对培训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多期待。从镇江市的转岗培训教学计划表(见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培训非常重视转岗教师基本素质中技能方面的学习,音乐、琴法、美术、手工、形体及玩具制作与环境创设的课时加起来占总课时的55%,而理论的学习却只开设了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保育三门课,只占总课时的20%。

对于此次培训,转岗教师反映:普通话课程多余,转岗教师在中小学时已经拿到一乙或二甲的普通话资格证书,没有必要再进行普通话的学习;练琴条件较为艰辛,学校没有琴房,只在统一大教室里放有若干木板钢琴,希望在硬件设施上有所改善;培训都是总的课程理论的培训,例如儿童心理学、儿童卫生学等,而没有专门的分科教学法的学习,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等,建议这方面可以改善;希望培训中可以增加转岗心理调整的课程,尤其是关于以前所学专业的再利用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辅导;部分以“正式上岗”身份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幼儿园和培训学校之间不停的奔波,面临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任务繁重而且身心俱疲,她们希望能够改变这种“正式上岗”的身份,在培训完了之后再正式上岗,或者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幼儿园。

五、存在的问题

(一)转岗准入条件未落实

依据江苏省下达的文件,申请转岗的教师必须接受过幼儿教育方面的学习,而调查中却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的遵照文件的转岗要求,很多教师并没学习过幼儿教育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一般在编的小学教师主动申请转岗到幼儿园工作都会被接受。不同地区对转岗教师的年龄限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转岗培训模式质量待提高

培训采取每上两周课去幼儿园见习一周的模式,不过转岗教师们反映,实习都是靠自己观察,指导教师并没有加以指导,而且上交的见习报告指导教师不会看,也没有后续反馈。培训模式所希望的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的初衷并没有实现,也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没有满足转岗教师的培训需求。对于培训课程设置,在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所占比重的科学性以及课程内容选择的合理性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三)转岗培训压力大

多数转岗教师脱离学习多年,接受转岗教师的培训对他们来说相于重新担任学生的角色,这对很大部分人来说存在困难,尤其是年纪较大者。一方面,培训课程容量大、时间紧,转岗教师受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注意力、记忆力、适应能力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压力大;另一方面,家庭经济负担、社会舆论等外界因素增加转岗教师参加培训的身心压力。

(四)教育理念未转变

在部分转岗教师的观念中,小学教师用专业知识上课,做的是脑力活;而幼儿教师需要付出很多的体力,包括制作教具、环境布置等,做的是体力活。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幼儿教师就是哄着孩子,实行各种“坑蒙拐骗”,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从事幼儿教育需要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就保育和教育的关系,转岗教师存在严重的重“保”轻“教”的错误认识。调查中发现,多数转岗教师过分关注幼儿的保育和安全问题,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会产生极端的想法,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而忽略幼儿在园的教学活动和其他活动。转岗教师内心的这种焦虑和由此产生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会严重阻碍转岗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身份认同迷失

对于培训中没有相关幼教背景的转岗教师来说,抛弃原有的专业去从事一个陌生的工作是非常大的挑战。原有专业知识的荒废,这在一方面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会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和挫败感,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转岗教师认为自己在中小学的工作时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备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而在幼儿园却得不到重视,也没有相应的工作考核标准,无法评估工作的质量。这些都会使他们的工作价值感下降,产生自我身份认同的迷失。

(六)职前情绪低落

调查发现,经过一年的培训,一些转岗教师却由一开始对幼儿教育工作充满期待和憧憬,转变为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失望,甚至抵触到幼儿园工作。接受完幼儿教育理念方面的培训,以及到幼儿园实习的实践活动并没有使转岗教师树立信心,热爱幼教事业。相反,这些准幼儿教师非常厌烦幼教工作的繁琐,惧怕与家长和同事的相处,过分焦虑承担安全责任。

六、解决的对策

(一)严守转岗准入条件

在转岗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应周全考虑和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长期性,严格遵照文件的转岗要求。要依据年龄和幼儿教育背景两个标准进行筛选,只有切实符合年龄要求和拥有学前教育背景的教师才能申请参加培训并到幼儿园工作。调查中发现,部分转岗的中小学教师在中专或大专学习过学前教育,毕业后直接到中小学工作,有关部门在进行人员筛选时,应该考虑优先鼓励和接收这部分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他们曾经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在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方面更有优势,也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工作。

(二)提高转岗培训质量

转岗培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硬件条件方面,要完善硬件设施的配置,保障转岗教师有充足的学习资源。一方面,要为转岗教师提供专业知识方面的教材和期刊等阅读资料,让他们接受正确教育理念的学习。另一方面,要为他们的技能训练提供足够的材料、场地、乐器等,硬件设施的完善是提高转岗培训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在师资方面,应该为转岗教师配备优质的培训教师队伍。培训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首先,培训教师应该让转岗教师了解幼儿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巨大差别、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在入职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其次,在转岗教师到幼儿园的实习时应给予专业指导,让学员利用好时机领悟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于转岗教师的培训总结和心得,指导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予反馈,切实做到对学员负责。最后,培训教师要经常与转岗教师交流,及时了解转岗教师的想法,加强心理调节和心理管理方面的辅导。

在培训模式方面,各地在培训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和个人需要,采取不同方式和内容的培训模式。例如,对于专业基础较差、经验匮乏的转岗教师,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适应幼儿教育工作,应该把培训重点放在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增加入园见习和实习的机会;而对于专业基础扎实,教育经验丰富的转岗教师,他们对专业成长有更高的追求,可以把培训的重点放在科研和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学习。

(三)优化转岗教师资源分配

在进行转岗教师的工作分配时,一方面,针对转岗教师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的问题,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可以依据年龄合理分流,为他们建立专门的人才档案。基于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在教学经验、学习能力、工作精力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实行老教师与年轻教师一起搭班的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另一方面,还应该考虑转岗教师原有的专业背景,充分发挥转岗教师的专业优势。鼓励并支持转岗教师将原有专业知识与幼儿教育内容相结合,开创有特色的教学的同时,专业知识的再利用也可以使转岗教师树立信心,提升自我价值感,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从而发挥最大效益。

幼儿教师现状分析篇4

一、河南省幼儿园发展现状分析

1.乡镇及农村幼儿园发展严重滞后

按照“普三”指标,设若到2020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必须新增在园幼儿数165.87万,其中农村增加在园幼儿数116.1万人,按照一所幼儿园平均191人的标准,我省农村需新建幼儿园6078所,每年需新建幼儿园675所。可以看出,我省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从数量上要符合“普三”指标,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同时,我省的乡镇及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也存在突出的问题。结合《河南省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征求意见稿)》文件对幼儿园办园条件的要求,“幼儿园生均占地面积要不低于15平方米,其中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不小于4平方米,绿化用地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从幼儿园的设置规模、规划设计、建筑用地、生均面积以及各项设施设备的配备等出发,对乡镇及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进行检视,发现有大量的幼儿园办园条件不合格。从园舍条件上来讲,有0.9%的农村幼儿园建筑存在危房现象,有近20%的农村幼儿园园舍不能满足保教工作的需要,同时,还存在生均占地、室外活动场地、绿化用地面积不足,幼儿班级活动用房基础设施设备配备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农村适龄孩子难以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进而影响农村学前三年教育的高质量普及工作。

2.民办幼儿园普遍缺乏普惠性

按照“普三”指标,民办幼儿园的比例会逐步降低,但是政府要积极支持各地举办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并给与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为此,河南省财政厅教育厅于2011年12月31日专门印发了《河南省财政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旨在扶持普惠性、低收费民办幼儿园发展。然而,现有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却离普惠性相差甚远。

民办幼儿园办园目标的多样化,带来民办幼儿园收费上的参差不齐现象,这种收费现象造成民办幼儿园出现豪华型幼儿园和作坊式幼儿园并存的局面,豪华幼儿园无论从园所建筑用地、生均面积,还是从教育教学设施的满足度上来讲,都有着优越的办园条件,而作坊式幼儿园的办园条件(面积、设施、生均、卫生等)要落后得多。因此,我省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呈现两个极端,前者“可望而不可及”(高额的托费将多数孩子推之门外),后者“可及而不可靠”(低劣的办园质量保证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种良莠不齐的现象值得关注,而各级政府一定要做好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督和管理,使民办幼儿园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样为我省“普三”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管理机制。

二、河南省幼儿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我省幼儿教师数严重不足

按照“普三”对师幼比的指标要求,到2020年,我省幼儿教师的数量约为25.39万,我省现有教师数11.2万人,教师缺口数约为14.19万,那么,到2020年,我省每年要新增幼儿教师数1.58万人左右。而我省每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足万人,毕业生到省域外就业的比例也逐年提高,那么,要想满足幼儿教师师资数量的要求,在现有学前教育招生规模的基础上,政府必须适当进行转岗培训,扩大在职招生规模,使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供需达到平衡。

2.幼儿园师资专业化水平不足

我省现有幼儿教师数为11.2万,其中专科以上教师有7.5万人,按照普及标准中专科以上教师占95%的比例以及到2020年教师数达到25.39万的标准,到2020年,专科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达到24.12万人,我们还要继续培养专科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数量为16.62万,即便之后新培养的教师(即教师缺口数14.19万人)全部为专科以上,那么要想满足师资要求,还需对现有的专科以下幼儿教师进行学历培训1.43万人。

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我省幼儿园教师除了学历需要提升之外,还需要专业化素养提高的过程。本研究通过个别访谈和实地考察,发现我省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存在专业知识不系统、专业能力不扎实、专业思想不稳定、以及专业信念不成熟等诸多问题,同时还发现有39%的教师对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满意,认为自己的业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以上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科学性、适宜性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和谐的发展。

1.逐步落实幼儿教师编制。我省现有幼儿教师数11.2万人,要有效达成“普三”的师资指标,每年要新增幼儿教师1.58万名左右,其中,公立幼儿园约需要6000人左右,因此,各地政府要在幼儿教师编制上给与政策支持,保障每年新增幼儿教师数的六成能够获取国家正式教师编制;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学富余教师经过转岗培训后到幼儿园任教。

2.提高幼儿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研究制定保证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和待遇的实施办法,使民办幼儿园教师以及公办幼儿园的合同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待遇持平,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满足感,使幼儿教师职业逐步成为吸引人及有较高素质群体志愿参与的职业,更好地提升幼教质量。

3.将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我省农村现有25岁以下的幼儿教师占60%,学历在中专、高中以及初中及以下的幼儿教师有72%。必须加快提升教师学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切实重视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培训,实行园长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各地要高度重视国家及各地的幼儿园教师及园长培训工作,即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等,大力支持各项培训任务,对我省现有专科以下约1.43万幼儿教师进行学历培训,进一步提升我省现有幼儿园园长管理水平和师资专业化水平。

4.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我省幼儿园现教师缺口数为14.19万,按照普及标准,到2020年,我们还要继续培养专科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数量为16.62万,每年培养专科以上幼儿教师数为1.58万左右。因此,需逐步扩大学前教育专科以上的招生规模,进一步保证每年学前教育毕业生人数基本达到一万人左右。同时加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障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

幼儿教师现状分析篇5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生数学学习教学策略

一、幼儿师范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分析

从我国目前幼儿师范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来看,总的趋势还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探讨和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提高幼儿师范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关键所在。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普遍存在学习方法上的不足。具体表现为:(1)在数学教学中的知加工方面,学生语言知识和数学知识缺乏、认知结构模糊混乱、逻辑性差。例如,部分学生存在记忆障碍,也就是在识记(包括观察、注意阶段)、保持、再现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上存有薄弱点,学习时不能主动建构,而多是机械记忆模仿;部分学生想象力贫乏,缺少全面深入思考的能力,对复杂图形或式子的分析、转化的能力弱等。(2)在解题过程方面,思维单一机械、杂乱无序,不能整体把握思维过程。比如,有的学生思维欠缺、不敏捷,不善概括,在从具体事物、表象进行提升中有障碍,在抽象数学概念、知识规律时抓不住本质。(3)元认知方面,不了解要解决问题中的材料以及自身所具备的认知能力,不能独立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数学知识、能力、方法基础不足,推理分析能力差,数学运算能力低,没有反思的习惯与能力。

2.学生对数学课兴趣不大,对学好数学课信心不足。有几个老师在几个班级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49%的学生都说自己不太喜欢数学,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与其它课程相比,数学课最难,而且枯燥无味。由于对数学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学生学习中战胜困难的动力和勇气不足,也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不少学生学习上没有明确目标,不求进取,得过且过,数学课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3.对数学课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不少学生认为,幼儿师范的学生不用为考大学而努力拼搏,在学习上对所的学科都往往会产生一种求知欲上的堕性。学习上,他们往住存有一种“差不多”的思想,认为最重的是把毕业证弄到手,有了文凭就能实现就业的目的。为了以后就业的需要,学学音乐、舞蹈、美术,以胜任以后的工作,数学课学好学不好问题不大。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数学课学生的到课率明显降低,迟到和早退现象比较严重,在作业上相互抄袭现象常有发生,且有不少学生经常不能完成数学作业。还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就是因为对数学课的认知产生偏差,造成数学课的成绩偏低,让数学老师感到十分遗憾。

4.学生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现代的青年人,因为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困难和挫折,大多养成了一种只能一帆风顺的习气,尤其是在数学课的学习上,一遇到困难不是迎难而上,刻苦钻研,而是遇难则退,不求进取,也是他们学不好数学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学策略的优化

1.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想取得教学的理想效果,老师不仅要想办法启发和调动学生的认知因素,同时还必须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这种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对所学课程的喜欢、热爱、兴趣感等健康的情感。因为大多数幼师基础不太好,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要想尽快地提高其学习成绩,老师就应想方设法在教学中突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用以提高其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我们常常说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抓住学生的心,调动起学生的内在动力。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妨采用“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小故事、小幽默”等形式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好数学课的积极性,并注重合理运用网络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教学氛围,构建特定的教学情境。还可以结合幼师学生的特点,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学模型。由于幼师学生普遍对手工制作比较感兴趣,而且还可使学生在学习上收到直觉的效果,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收和理解,同时在开发学生智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是大有好处的。

2.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互动。幼师的学生都是成年人,比起少年学生,她们本身具有更多的知识获取的潜能,对这种潜能的开发和利用,必将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老师不能只管讲述,要废止一言堂,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上的主体意识,培养其独创的思维习惯和模式。但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就是有些人可能片面地理解“以学生为主体”,不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知识基础如何,完全忽视老师“教”的作用,这就会使教学工作走上另一极端。在学生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低下,甚至产生了厌学的状态下,只讲“以学生为主体”,只靠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不去认真讲授,必然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们说的以“学生为主体”实际是以老师如何讲和学生如何学两者的有机结合为前提和原则的,这里还有一个因人制宜的问题,不可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应在教师主导下,联系学生实际,逐步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精心设置练习,突出练习题的趣味性和层次性。数学教学要由易而难,搞“低起点,慢开头”。精讲之后要根据专业、学科特点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练习,设计融科学和趣味于一体的练习题,习题要难度适宜,份量适当,具有启发性、典型性、针对性和代表性,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只有把教与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坚持“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做到学有所用,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程亚焕.数学教学观与数学差生[J].数学教育学报,2001,(01).

幼儿教师现状分析篇6

1.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

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

3.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 

4.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5.促进我国城乡幼儿园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建议 

6.聚焦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发展:问题、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

7.《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定位——兼谈幼儿园教师专业觉醒 

8.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问题与对策 

9.普惠性幼儿园的内涵、衡量标准及其政策建议 

10.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对策 

11.幼儿园等级评估制度现状考察与批判——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 

1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背景、指导思想与基本特点

13.幼儿园课程方案内容现状及分析

14.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问题探析 

15.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启示 

16.完善我国非公办幼儿园教师政策的思考 

17.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比较

18.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19.公立与私立幼儿园教师工作价值观的比较

20.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定义、内容与生成

21.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研究 

22.长株潭三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3.西部农村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变革

24.幼儿园环境创设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张掖市幼儿园为例

25.幼儿园与社区互动行为类型及其推进策略

26.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问题分析及其改善策略

27.河南省不同地区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其改进建议

28.制定幼儿园评估标准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29.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及其干预策略 

30.“人事”:一种非在编幼儿园教师人事管理的新模式

31.初任幼儿园教师入职适应状况及其对职业承诺的影响 

32.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质量比较 

33.山东省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34.国外幼儿园装备规范的比较研究 

35.美国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定及其启示

36.学前教育的质量与表现性评价——以幼儿园过程性质量评价为例 

37.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以湖南省部分示范性幼儿园为例 

38.不同体制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河南省为例 

39.新形势下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40.农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及效用的现状调查 

41.珠海市私立与公立幼儿园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42.郑州市不同区域幼儿园营养教育现况调查分析

43.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4.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与1992年幼儿园质量状况比较 

45.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46.扬州市幼儿园空间布局优化探讨

47.幼儿园半日活动情境下的师幼互动研究——基于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的观察分析 

48.开封市幼儿园地表灰尘重金属积累及健康风险 

49.幼儿园环境创设“华丽转身”的背后

50.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51.幼儿园收取“赞助费”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52.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基于SCL-90量表研究的元分析

53.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研究综述 

54.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文化性与生活性 

55.我国幼儿园教师地位政策的可行性、执行情况及效用度分析 

56.幼儿园教师专业认同的基本结构与理论模型 

57.《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专业化理论基础 

58.中美幼儿园教师数学领域教学知识的比较

59.幼儿园生活事件的教育意义 

60.小规模民办幼儿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61.幼儿园教师工资差异决定机制分析 

62.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意义、困境与对策 

63.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64.幼儿园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及其改善 

65.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的解读 

66.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教学策略 

67.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 

68.我国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69.英国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特点及启示 

70.幼儿园价值观领导的意蕴、过程与实现方式 

71.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构建原则与基本内容 

72.香港政府非营利幼儿园系列资助政策分析及其启示 

73.一起因幼儿园供水不合格导致行政处罚案引发的思考 

74.参与式幼儿园空间营造设计框架与实践——基于儿童权利、能力和发展的视角 

75.工作投入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态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76.郑州市幼儿园信息化硬件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77.关于幼儿园管理工作创新的对策研究 

78.湖南民办幼儿园课程自我评价现状与模式建构 

79.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心目中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形象 

80.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儿童膳食营养供给现状分析与评价

81.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82.基于Dea模型的我国东部城市幼儿园办学效率分析 

83.课程改革: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 

84.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85.我国现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核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86.论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

87.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 

88.幼儿园课程能力建设的内涵与路径探索——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课程的要求 

89.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 

90.湖南省幼儿园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91.提升办园品质彰显办园特色——幼儿园发展规划研究 

92.1996-2013年我国幼儿园学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93.基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园长培训课程构建 

94.幼儿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95.某城市幼儿园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

96.学习智慧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97.20世纪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98.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研究综述 

99.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社会质量理论的视角

100.不同类型幼儿园办学经费中地方政府分担比例及投入差异——基于3省25县的微观数据 

101.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建

102.不同主体视野中“好幼儿园”标准的比较

103.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培训的科学规划——基于在实践中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思考

104.幼儿园:儿童的花园

105.微信公众平台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与开发 

106.民办幼儿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政策的视角 

107.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支持系统研究 

108.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兼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109.广州市幼儿园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和相关因素

110.幼儿园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11.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编制与现状分析 

112.困境与出路:民办幼儿园发展问题探究

113.陈鹤琴“活教育”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 

114.浅谈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理想建构——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思考

115.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问题与对策

116.对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的理性思考 

117.武汉市幼儿园降尘pb污染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

118.幼儿园安全管理现状与防范体系的构建 

119.对把家长满意度作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最主要依据的质疑

120.规模与质量:集团化幼儿园发展的现实诉求

121.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困境及解决策略

122.从“虐童事件”看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性

123.关于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的分析 

幼儿教师现状分析篇7

[关键词]社会退缩幼儿师幼互动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66-02

社会退缩,是指孤独的行为,泛指跨时间、情境,在陌生与熟悉的社会环境下表现出独自游戏、消磨时光的行为。[1]目前较为公认的是asendorpf提出的三种亚型:安静孤独、沉默寡言和活跃孤独。[2]第一种是安静孤独型(Solitary-passive),又称主动退缩,表现为在同伴环境中主动离开群体的行为。这类幼儿喜欢独处,宁愿独自进行建构游戏和探索性活动。第二种是沉默寡言型(Reticence)的行为,又称抑制行为,表现为跨情境的旁观行为和无所事事的行为。第三种是活跃孤独型(Solitary-active),又称为被动退缩,表现为频繁的、夸张的独自游戏,包括喧闹、重复和多动的行为以及夸张的戏剧性表演。

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程度的心理的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3]美国High/scope课程认为,真正的师幼互动是指成人在与幼儿游戏或是交流中所表现出的语言或者非语言的行为,并且在互动中,成人与幼儿都对互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4]

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影响师幼互动和师幼关系的因素有幼儿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和教师自身的特征。[5]幼儿自身的特征就包括幼儿的气质倾向、行为特征、幼儿早期的人际经历等。教师自身的特征就包括教师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反省能力等。在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活动中,退缩幼儿大多性格内向,具有害羞、抑郁、焦虑等内隐问题行为,在互动中非常被动;而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和保育方面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了丰富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互动技巧,这就为有效改善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从幼儿教师方面来讨论造成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现状的原因。

一、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的现状

采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法和量表法,结合师幼互动的概念化分析工具,研究者(李娜,2006)总结出了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的现状和特征: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开启的互动事件数量明显多于一般儿童,但互动常常得不到社会退缩幼儿的反馈;绝大多数社会退缩幼儿的师幼互动事件为非对称相倚型,教师在互动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与一般幼儿相比,社会退缩幼儿更加容易拒绝教师开启的互动事件;教师与社会退缩的互动主题以照顾生活和指导游戏为主,教师较少关注社会退缩幼儿情感和态度需求;在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中,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的态度以不满、厌恶等负向情感为主,社会退缩幼儿的情感体验难以引起教师共鸣。[6]

二、影响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的教师因素分析

(一)研究方法

以访谈法为主,结合问卷调查法。[7]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西安市和北京某地区公立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共访问幼儿教师8名,其中3年以下、3-5年、6-10年、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各两名。发放问卷70份,有效回收66份,有效回收率为94%。

(三)分析工具

本研究主要以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师自身特征(叶子、姜勇,1994)为分析工具,从教师的个性特征、观念行为、知识经验、反思能力四个方面[8],结合社会退缩幼儿的特点来进行原因分析。

(四)研究结果

1.大多数幼儿教师为外倾型人格,且情绪情感状态不稳定。

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测得78.79%的幼儿教师为外倾性人格,即性格外向、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乐观随和等。

幼儿教师外倾性的性格在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中存在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喜欢交际、乐观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特征更容易感染社会退缩幼儿,影响其情绪情感状态,使其更加主动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但是另一方面,外倾型的幼儿教师往往情绪情感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访谈中,30.77%的外倾型教师认为自己“比较容易被激怒”,36.54%的外倾型教师常“对周围的人和事有厌倦之感”,53.85%的外倾型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情绪会时起时落”。

显然,这样一种不稳定的情绪情感状态是不利于幼儿教师与社会退缩幼儿互动的。在互动中,社会退缩幼儿经常处于焦虑、紧张、害怕、被动的心理状态中,常常对教师开启的互动没有明显的反馈。要彻底改变他们的这种消极状态是非常艰难的事情,需要教师长期、稳定、持久的努力。不稳定的情绪情感状态很容易导致教师对退缩幼儿的行为和态度反反复复,时好时坏。这样不仅不利于幼儿教师与社会退缩幼儿之间的互动,甚至会破坏已有的互动效果,使得退缩幼儿更加远离教师和集体。幼儿的这样一种状态又会反作用于教师,于是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关系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中。

2.幼儿教师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观念。

幼儿教师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内容、价值、方法等的认识是否科学合理,制约着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的发展、社会性认知、交往和行为的发展等方面。[9]在调查中,54.53%的幼儿教师认为“儿童的交往能力对其发展最为重要”,这表明大多数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但是通过访谈,发现幼儿教师对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认识比较单一、片面,认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就是学会遵守规则、学会与他人交往;幼儿教师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多为成人模式(如,讲道理、严格要求、不断提醒),没有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幼儿教师并没有从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深刻、系统地思考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而只是停留在浅显、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层面上。

社会退缩幼儿是存在内隐问题行为的特殊儿童,他们的社会认知、交往、自我意识等社会性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同龄的孩子,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儿童社会性发展,而且要掌握系统、科学地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方法。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退缩幼儿遵守班级规则,经常自己玩耍或偶尔与同伴交流,并以此来判断这些孩子并没有严重的社会性发展问题,因此不会给予过多的关注,更不会制定特殊的指导方案,不会根据退缩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来安排教学和活动。一些教师表明会关注到社会退缩幼儿,但是更多的是将自己的理解强加到退缩幼儿身上,方法简单而粗糙,并没有认真想过退缩幼儿需要的是什么。因此,使得教师与社会退缩幼儿之间的很少互动或流于形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幼儿的退缩行为。

3.幼儿教师缺乏有关社会退缩幼儿的知识经验。

教师的知识,特别是教师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知识,会影响教师对儿童认知及行为的理解和对待方式。社会退缩幼儿在心理表征和行为表现上有其独特之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主动了解和学习社会退缩幼儿的身心特点,对社会退缩幼儿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进一步的干预和治疗得以实现。但是在调查中,74.45%的幼儿教师表示对社会退缩幼儿这一概念“了解很少”,13.23%的人表示对社会退缩幼儿这一概念“有一些了解”。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到,幼儿教师关于社会退缩幼儿的知识很少并且主观性、经验性知识占主导,对社会退缩幼儿没有一个科学、客观、全面的认识。这样教师开启的互动很少或者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认为退缩幼儿缺乏生活能力和交往技能,互动以照顾生活和指导游戏为主,不能正确认识儿童的心理需求,导致儿童拒绝教师开启的互动。

随着时间的累积,教师在与儿童的不断接触中,积累了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性、阶段性和特殊性,敏锐地观察和掌握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特点,从而对有特殊需求的幼儿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调查表明,幼儿教师的教龄越高,对于社会退缩幼儿的认识越为全面深刻,并且通常有具体的干预和治疗幼儿退缩的方法。相反,教龄低的幼儿教师缺乏经验,对社会退缩幼儿的认识肤浅而片面,且常常无法有效改善幼儿的退缩行为,在互动中常常出现失落、厌恶、不满等负面情绪。

4.幼儿教师的教育反思能力有待加强。

关于教育反思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在这里采用庞丽娟等人的观点,认为教育反思就是“使两者连接起来,把原因和结果、活动和结果结合起来”。具体是指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发展的手段。[10]幼儿教师的教育反思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反思的知识、反思的内容、反思的方法和策略、反思的动机、反思的连续性。教师的教育反思能力直接影响其教育观念和知识经验的更新与进步。

调查发现,51.52%的幼儿教师对反思型教师的了解“很少或有一些”;84.85%的幼儿教师表示在工作中“较多或经常”进行反思;53.37%的幼儿教师经常对“教学方法或班级管理方法”进行反思,19.70%的幼儿教师对“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反思;17.9%的幼儿教师采用“记日记”的方式进行反思,53.6%的幼儿教师采用“群体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反思;51.52%的幼儿教师进行反思的主要原因是“领导要求或工作需要”;43.8%的幼儿教师在工作结束后进行反思。

这表明幼儿教师在反思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经常进行反思,但是缺乏科学、系统的有关反思的知识;反思的内容多为教学方法或班级管理等外显教育行为,较少涉及到教育理念、儿童行为特别是儿童问题行为;反思的方式主要是“群体案例分析”,缺少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心理和行为的反思;反思的动机多为外部动机,缺乏进行反思的内驱力;幼儿教师主要是在教育实践后进行反思,缺乏对教育活动的预见能力。

幼儿教师的教育反思现状对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非常不利的。幼儿教师主要针对群体进行案例分析,反思的内容较少涉及到儿童的问题行为,缺乏反思的内驱力等都会造成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的忽视;缺乏反思的知识以及主要在问题发生之后进行反思,导致教师不能及时调整与退缩幼儿之间的互动过程,影响互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淑杰.学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亚类型及其行为适应[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

[2]叶平枝.幼儿社会退缩的特征及教育干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5]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21;23-30.

[4]廖丽英.高瞻课程中的师幼互动[J].早期教育,2011,1.

[6]李娜,张福娟,叶平枝.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特征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11).

[7]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室.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59-279页.

[8]叶子,姜勇.论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师自身特征[J].学前教育研究,1997,(4).

幼儿教师现状分析篇8

为客观公正开展评选活动,首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组评选。现将评选结果公告如下(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研究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李 琳(华东师范大学,指导教师:李季湄)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胡丽园(华南师范大学,指导教师:郑福明)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及其与儿童数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

张 燕(西南大学,指导教师:刘云艳)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对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华南师范大学

李 春 父母对3~7岁儿童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高 华 故事讲述与扮演的结合对幼儿叙事能力的影响

廖 莎 父母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研究

西南大学

魏 燕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结构的研究

赵丽君 社会支持对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刘智成 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件的个案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公办幼儿园为例

王志成 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的个案研究――以重庆市三所幼儿园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吕晓 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a幼儿园为例

本科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左慧慧(中华女子学院)熟手――新手型教师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语言使用的比较研究

张 怡(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行为研究

王微丹(首都师范大学)幼儿园教师对专家型教师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的认知

韩佳伶(首都师范大学)关于家长对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培养情况的调查研究

王剑琳(上海师范大学)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性别差异

何海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流动儿童的文化自尊研究

熙(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基于现场的观察研究

李 莹(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园师幼言语交往的现状及思考――以宁波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博聪幼儿园为例

江扬帆(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省幼儿园网站栏目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黄 俊(杭州师范大学)材料对幼儿自主游戏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张菊芳(杭州师范大学)4~6岁学前儿童心理压力源的访谈研究

许大龙(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市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中华女子学院

张 娣 5~6岁幼儿面积守恒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

向亚玲 幼儿园数学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史秀芳 对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设计的研究陕西师范大学

王迎双国内外幼儿插图比较研究

许倩倩 高教育背景父母指导亲子阅读的现状调查

王 楠 陕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本科生就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

徐仲卿上海0~3岁社区婴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俞洁静 幼儿园小班支持性游戏环境的初探

仇 芸 基于0~3岁低收入家庭学前儿童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与实践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任 蕾 “抒情型”童话与学前儿童审美教育

朱丹丽 对三套幼儿园教材(中班)艺术活动目标的比较研究

俞 洒 受欢迎幼儿的个案研究

王子 师幼互动中幼儿对教师影响的初步研究杭州师范大学

毛美君 幼儿美术教育中范画价值的初步研究

吴奶儿 学前儿童对死亡认知的调查研究

严倩颖 短期训练对小班幼儿手指精细动作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西南大学

唐 赢 陈鹤琴儿童游戏思想述评西北师范大学

路 娟 关于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教育现存问题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鼓励奖:

王海霞 吴爱梅 刘丽娜(中华女子学院)

沈笑英 杨欣琳(陕西师范大学)

张 俊 姜 飞白云 陈 佳(首都师范大学)

张 颖 陈 夏 金爱萍(杭州师范大学)

陈 琳 张洁琼 陶 涛 邱莹莹 胡巧红 吴海燕

郁蕾 谢巧玲高乐丹(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王 卓(湖南师范大学) 刘 冉(西南大学)

吴丽玲(华南师范大学) 陈竹君 钱舒琴(上海师范大学)

专科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张婷婷(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关于2~3岁幼儿早期阅读倾向的调查

胡 静(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在数学活动中建构有效互动行为的认识与思考

邹 英(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体态动作在中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覃小秋(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幸福

吴锦婵(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

赖慧珍(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中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与幼儿色彩运用能力的关系研究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

杨 媛 浅谈角色游戏与幼儿生活

许丽连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失败

蒙小华 幼儿散文的教学与研究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谢莉莉 中班幼儿快乐感、同情心的研究

王爱萍 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调查研究

吴霞花 中班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庄碧云 大拇指翘起的度――附属幼儿园家庭赏识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忠明关于合肥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张 芸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设与利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唐翔燕 关于幼儿园开设兴趣班情况的调查

宣杨杨 幼儿园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之现状调查

卢 静 关于小学生感恩心理的现状调查

鼓励奖:

马丹荔 王 茹 王燕茹 马 静 王亚楠 汪 霞

余琼瑶 杨 蕾(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 群 周 卉 容 秋 李梅花 蓝 艳(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

吴桂婷 主子吟肖雅 林 玲 林李为(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为更好地将这项社会公益性学术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切实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全面客观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更有效地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在充分总结首届评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主办单位决定。第二届(2008年)评选活动将提前至2007年12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08年4月30日。从第二届评选活动开始,评选过程将采用严格的“双盲”评审方法。第二届评选结果将及时于2008年5月31目前揭晓。

幼儿教师现状分析篇9

新老两代家长对幼儿期望的比较研究

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

混龄教育过程考察

百年中国幼教改革中的故事活动研究

幼儿园家长志愿者的研究

幼儿园教师教学风格研究

上海高校附属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资源的研究

呼和浩特市民办幼儿园的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西安市幼儿园教研工作现状调查与研究

幼儿园家访的研究

五年制幼儿师范课程改革的研究

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研究

新城区幼儿园保教结合及其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幼儿园“教育过度”的问题研究

山村的述说

基于混合学习的《学前英语教育》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自然发展”视域下的学前美术教学探索

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

生态学视野下的蒙台梭利环境探析

当代英国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研究

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

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研究

中国和柬埔寨幼儿交往中礼貌行为的对比研究

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评价研究

内蒙古边境牧区—苏尼特右旗幼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研究

城市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幼儿园科学教育园本课程—回归生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农村幼儿园教材使用状况研究

流动儿童早期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跨个案研究

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幼儿园社会教育中幼儿体验式学习研究

幼儿园托班教养经历对3-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成效研究

农村幼儿园一日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0-3岁婴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研究

我国幼儿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农村3-6岁幼儿早期教养的生态学研究

透过幼小的“课”看幼小衔接

大班幼儿对天气现象的理解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商品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适应性设计研究

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整合研究

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呼和浩特市早教中心发展的研究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文本分析及实践研究

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游戏研究

幼儿教师现状分析篇10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8)

[摘要]依据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和督导要求,参照我国教育统计与评价指标体系,参考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构建了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和各地区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近年来呈现人数逐年递增的趋势;总体上东高中低,尤以配置和待遇最为明显,同时省际差异明显,沪京最高而桂渝最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的改善。

[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教师地位;教师政策

幼儿园教师承担着保育教育儿童和服务家长、社会的双重任务,高素质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核心和保障。本研究尝试构建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进行测算评价,以为全面客观地描述和比较我国各地区幼儿园师资队伍的现实状况,为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一)建构依据

1.分析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和督导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要以补足配齐为重点,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严格实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待遇。《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指出要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等方面的督导评估。可见,补足配齐教师、优化教师结构、落实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师资公平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也是我国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的主要标准和重点要求。

2.参照我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我国学前教育现有可得的统计数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有关幼儿园教师的统计指标包括了城市、县镇、农村及总体的教职工数、代课教师数、兼课教师数及教师学历、职称情况。《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试行)》关于教职工的统计指标包括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高级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专任教师任职年限、学生与教职工比、生师比等。可见,师资配置、教师结构、教师待遇、教师素质及师资公平是目前我国师资队伍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方面。

由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方面的教育统计基础比较薄弱,有些统计指标数据并不全面,有些数据指标需要通过计算得出。例如衡量教师待遇的指标包括工资待遇、办公条件、工作时间、职务晋升、社会权益、师资培训、保险情况、评价奖励等内容,但目前缺少全国和各省份的相关统计数据,只能根据教师的工资福利支出除以教师数量得到当地教师的工资福利;根据教师的办公室面积除以教师数量得到师均办公室面积,并根据这两个指标反映当地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情况。

3.参考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目前有多个国际组织在其公布的教育统计报告中包含了师资队伍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的《全球教育统计摘要》中的师资队伍评价包括了生师比、教师合格率、教师性别结构、受训练教师比例等内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每年出版的《教育概览-oeCD指标》中的师资队伍评价包括了生师比、教师薪水及变化、教师的教学时间等指标。近年来,国内外有些学者也进行了师资状况指标体系的研究,如有研究者认为师幼比和教师学历两个结构性指标可以反映学前教育质量;唷研究者从数量结构、教师配置、教师素质和条件保障对我国与其他国家中小学教师发展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还有研究者选取了生师比、班均教师数、高学历教师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和教师年平均工资等指标考察中小学教师发展水平。呵见,目前研究者们建构的师资队伍评价指标体系各有侧重,但都重点关注了师资配置、师资结构、教师待遇、教师素质、师资公平等指标。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衡量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的一级指标包括五个:师资配置、师资结构、教师待遇、教师素质和师资公平,每个一级指标下有2-4个二级指标(见表1)。

师资配置,包括每万人口教师配置数量、生师比、班均教师数量、学生与教职工比等,而生师比、班均教师数量是反映师资配置的最重要指标,本研究拟选择这两个核心指标来反映幼儿园教师配置状况。

师资结构,包括专任教师比例、代课教师比例、兼任教师比例、教师年龄结构、不同性别教师比例等代表性指标。本研究拟选择专任教师比例、代课教师比例两个指标反映幼儿园师资结构状况。

教师待遇,体现在工资待遇、办公条件、工作时间、业务培训机会等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缺少有关教师工作时间、业务培训机会等方面的统计数据,本研究拟选择工资待遇、师均办公室面积两个指标反映幼儿园教师待遇状况。

教师素质,包括教师的学历、职称、获奖情况、受培训情况等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尚没有公布全国及各省份幼儿园教师获奖情况、受培训情况等方面的数据。本研究拟选择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和已评职称教师比例两个指标反映幼儿园教师素质状况。

师资公平,主要包括教师配置、教师结构、教师待遇和教师素质等维度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地区差异、校际差异、人群差异等方面。为了使幼儿园师资公平指标的选择具有代表性,本研究拟选择师生比城乡差异、专任教师比例城乡差异、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差异、幼儿园教师工资与小学教师工资差异等指标反映幼儿园的师资公平状况。

(三)各级指数得分的计算方法

上述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评价指数的测评方法,主要借鉴了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测量方法,基本思路是根据每个二级项目指标的上、下限阈值采取阈值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来计算单个二级项目指标指数,再根据每个指标的权重合成师资队伍的总指数。此种方法测算的师资队伍指数不仅横向可比,而且纵向可比;不仅可以比较各地区师资队伍的相对位次,而且可以考察每个地区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研究认为师资配置、师资结构、教师待遇、教师素质及师资公平5个一级指标对于师资队伍来说同等重要,因此赋予这5个一级指标同等的权重,即分别为1/5。幼儿园师资队伍指数可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出来:

幼儿园师资队伍指数=1/5X(师资配置指数十师资结构指数+教师待遇指数+教师素质指数十师资公平指数)。其中:师资配置指数=1/2x(生师比+班均教师数);师资结构指数=l/2x(专任教师比例+代课教师比例);教师待遇指数=1/2x(教师工资十师均办公室面积);教师素质指数=1/2X(教师学历合格率+已评教师职称比例);师资公平指数=l/4x(生师比城乡差异+专任教师比城乡差异+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差异+幼儿园教师下资与小学教师工资差异)。

二、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情况分析

近年来,由于对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发展策略选择的不同,造成了地方差异也比较大,但各个地区间的幼儿园师资队伍发展状况如何,以往仅凭经验判断,或依据生师比、学历达标率、教师待遇等单一指标进行描述。本研究通过构建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评价体系并进行发展指数的计算,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的发展趋势,并比较东、中、西部地区和各省份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差异。

(一)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水平逐渐提高

根据构建的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评价体系,使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中的数据,对我国2005-2013年的幼儿园师资队伍总指数及一级指标指数进行计算,结果显示2005-2013年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总指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见图1)。对5项一级指标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师资结构、师资素质、师资待遇和师资公平指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师资配置指数呈现波浪式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出台了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建立了幼儿园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建立了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待遇;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不断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期间,教育部批准升格了9所幼儿师专,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投入11亿元,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29.6万名。这种种努力使得近年来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稳步发展,但同时由于入园率快速提高,在园儿童数不断增加,也使得许多学历较低、未评职称的教师进入了幼儿园教师队伍,导致师资配置指数在2011年有所下降,不过在2011年以后又逐渐提升。

(二)总体上东高中低,尤以配置和待遇状况最为明显

本研究测算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幼儿园师资队伍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中部地区师资队伍水平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5项具体指标来看,东部地区的5项指数均是最高的;西部地区的师资配置、师资结构和师资公平指数最低;中部地区的师资待遇、师资素质指数最低(见图2)。

我国政府一直对中西部地区实施特殊倾斜与经济扶持等各项政策,如“十二五”期间,中央安排500亿元实施了四大类七个学前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师资队伍的发展。怛东中西部在师资结构、教师素质、教师待遇等指标上依然存在显著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按照“雪中送炭、抬高底部、倾斜薄弱、补齐短板”原则,将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要认真做好国家培训项目,重点关注农村教师培训提升,努力提高幼儿园师资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实现全国师资队伍的协调均衡发展,并最终推进整个社会的公平和谐。

(三)省际差异明显,沪京最高而桂渝最低

对我国31个省份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的综合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按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指数大小可以将各地区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分为三组(见图3):幼儿园师资队伍发达地区(0.65以上)5个,包括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内蒙古;幼儿园师资队伍比较发达地区(0.55-0.65)19个,包括江苏、西藏、甘肃、河北、辽宁、新疆、吉林、陕西、黑龙江、广东、宁夏、山东、四川、山西、湖南、云南、湖北、福建、河南;幼儿园师资队伍发展一般地区(0.55以下)7个,包括海南、安徽、贵州、江西、青海、重庆、广西。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文化氛围、整体教育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我国各省市、甚至同一个省市的不同地市、县区之间的幼儿园教师发展政策都有所不同,因而各地区也走上了不尽相同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道路。例如,黑龙江省为保障新增幼儿园师资需求,省编办制发了《黑龙江省幼儿园机构编制管理实施办法》,三年来全省新增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9655人,在编教师总数达到13455人,比2010年增长了82.5%。喷州省制定了“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5000名公办幼儿园教师的目标任务,三年来全省新增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16400人,是2010年公办幼儿园教师总数的两倍多。成都市对公益性幼儿园教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缴纳部分给予40%的补贴,已有8100多名教师受益,对稳定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幼儿园师资队伍发达地区要继续探索培养培训新模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幼儿园师资队伍欠发达地区要实行教师奖励计划、设立幼儿园教师专项补贴等,不断创新教师激励机制,让优秀教师能“下得去,留得住”。

(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的改善

从各省份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指数与其人均GDp的关系来看,人均GDp最高的北京、上海、天津等省份,其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得分也较高;人均GDp较低的贵州、甘肃、广西、云南等省份,其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得分也较低。以人均GDp为自变量,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人均GDp对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指数的回归系数为0.76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