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0:15

初中学习方案篇1

关键词:数学课堂;复习课程;教学方案;策略探讨

所谓初中数学复习课,就是指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帮助下温习以前学过的课程,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扎实基础、深化学生对数学教材的理解。初中数学复习课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虽然初中数学复习课有很多好处,但是,有一些潜在的问题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现针对这些问题,对于初中数学复习课程教学的新方案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夯实基础,扎实基本功

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对于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显得尤为重要。数学问题可谓变幻莫测,面对变幻莫测的题型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在复习过程中,只要掌握了问题的核心知识点,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学生无论面对怎样新颖的题型都会迎刃而解。

二、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经济迅速发展。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思维。当然,创新思维对于数学学习过程来说同样必不可少。因此,在复习课上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自己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实施分层作业,综合评价学生

复习课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所以,综合评价学生,让学生在复习课中自由发挥,有自己的思考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实施分层作业,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复习课上感受自己的价值、获得自信、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

初中复习课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看似简单,但是,其间有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指导学生正确有效的复习时有许多新的方法值得我们注意,所以,我们需要有效掌握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初中数学课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江燕红.论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和方法[J].中国人民论坛,2003(1).

初中学习方案篇2

【关键词】个性化初中数学创造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也在逐渐提升。为提升学生学习的创造力,各个学校的老师都在做出不懈的努力,可是毕竟每个学生的资质不同,对学习的领悟能力也不同。所以,作为从事多年数学教育工作的初中教师,笔者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案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现在讲述出来,与大家一起品评。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数学已经将几何、代数合二为一,成为统一的初中数学教材,对初中学生来说,许多学习内容都是重新开始学习的,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航程。目前的教学是一个老师带一个班级的学生,教学资源匮乏的地方,一个老师可能要带几个班级的学生。对于有些基础好,头脑灵活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案明显耽误他们的学习能力。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从头开始,对于学习的创造力,也会有所变现,像这样的群体学习,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利。如果能够为每个学生都定制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培养方案,相信对提升初中数学学习的创造力是十分有利的。

二、个性化培养方案对初中数学创造力的培养

所谓个性化培养方案,不是提倡个别对待,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符合他们自己的培养方案。这是一个老师与学生相互配合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初中数学来说对学生学习创造力培养是非常有利的。由于教师所教授的学生不止是一个,所以,可以首先把学生进行分类,比方说,对数字比较敏感的学生分为一类,对图形比较敏感的学生分为一类。再比方说,有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分为一类,有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分为一类。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先将学生划分出不同的类别,然后根据不同的类别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最后根据不同的学生对培养方案稍作调整即可。

创造力的培养,是不能让学生在墨守成规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下面是一组对比实验,相信可以给各位同仁一些启示:

以甲乙两个班级为例,甲班采取的教育方式是传统教学,而乙班则采取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制定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当课程讲述到初中数学因式分解部分时。甲班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这样的:首先,由老师对学生讲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内容以及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在这期间,学生没有问题提出。讲述完这几项理论基础后,便给学生讲解相应的习题。最后留出作业,让学生回去后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很少。几乎是由老师完全主导,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这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教学模式。

而乙班采取的教学方案则不同。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思维特征做出分类。在课堂上,首先由学生在预习好课程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最终由学生提出学习的内容与相应的问题。教师在这个课堂上所做的工作,不是对学生讲解课程的主要内容,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式学习。以因式分解为例,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因式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回答,而根据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内容,教师就可以知道学生对因式分解的概念理解程度是哪个层次的。然后再由教师根据学生对于此概念的理解进行详细的讲述。当然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理解十分透彻,那就完全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学生已经自学有成的内容上。

这对比甲班的讲课状态就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于甲班的学生来说,不论他们对课程的理解是何程度的,都会有老师告诉他们标准的概念是什么,这样就局限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乙班的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的理解内容已经达到了较为成熟的水平,那么教师做的就是让学生进行解题练习,如果某些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有偏差,教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理解问题做出相应的记录,在布置作业时会予以相应的调整。这样就可以体现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前文提到过,个性化教学方案,并不是在于个别教育,而是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在这里,没有人们所理解的单独式教学。

在基础理论的学习结束后,接下来的步骤就应该是例题讲解。在乙班中的例题讲解,是由学生自己组织进行的。而根据学生特点,教师可以把他们划分为各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请出一个代表,讲述他们对例题的理解,这样把多个小组对于例题的理解都讲述出来,就会形成多种思维方式的融合。这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开阔思路的教学圣餐。学生根据自己对例题的理解,可以找出相应的问题,而另一组学生对于例题的理解思维,可能恰好就帮助了前一组学生解决问题。当所有的学生对例题讲述完毕之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讲述进行分析总结。如果仍有未解决的问题,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教师可以不做任何提示,学生在思考之后仍然无法解除困扰,教师在这个时候给出一些思考的思路即可,不必完全将问题的解决方式直接告知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自我思考的时间,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也是十分有利的。

对于作业部分,教师根据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进行个性化作业布置。根据每个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对学生布置做的难度与多少也不同。有些教师认为布置作业是每个学生应该必须有的学习内容,对于复习和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内容是有好处的。但是笔者认为,对于对课程已经理解透彻的学生来说,布置作业只能是让他们的时间被一些熟悉的事物所占据,倒不如让学生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一些可以开阔思路,创造事物的事情上好的多。这样做,既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的作用,也没有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其思路更加开阔。

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比结果则是,在同样的时间,不同的教学模式下,甲班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乙班略有不同。在同样难易程度的测试中,甲班学生的成绩多在基础分数左右,也就是说,他们的基础学习比较扎实,而开阔性思维稍差,对于基础测试部分,成绩不错。而对后面的扩展性习题,学生的答题能力就略显不足。乙班的学生普遍对于基础测试部分,成绩都很优异,而对于扩展性习题的解答,各自有着不同的思路。解题方式的不同,而结果却是相同的。这样的结果对比,就可以看出,乙班学生的创造力明显要比甲班优越。

三、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点建议

事实上,对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力的培养来说,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是有一定帮助的。所以笔者希望各位教师可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这样对于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提升都会有所帮助。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有所蜕变,因为初中数学很多学习内容都是重新开始的。不要对学生的过去有所介怀,要知道对数学这一学科来说,重新学习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他们的教学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是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也是对他们未来负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进行个性化教学是对学生学习创造力的培养,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并不是教师单独对学生进行授课,而是根据学生素质的不同对于教学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希望各位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老师们,可以认同并推广这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付洋.学习策略对初中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张美玲.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及其与策略意识、思维风格、数学学业成绩关系[D].温州大学,2012.

[3]黄静.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初中学习方案篇3

课题研究方案

区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改造研究是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局申报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初中改造教学过程项目研究”的子课题,“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是其研究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全面落实《济南市历城区初中教学工作基本规程》,贯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综合提高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水平,特制定此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1、课程改革背景(宏观领域)

2001年,我国教育部在全国开展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轮改革,是历次课程改革以来力度最大、内容最深刻的一次。新课程实施至今,许多难题、瓶颈问题亟待攻关,特别有待于实践层面的理论研究与验证、反思。新课程语文教学,也是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面临着系列新问题。尽管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施了这么多年,许多矛盾仍然没有解决,更不要说新课程开辟的新的教学领域。本课题所研究的正是这类问题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基本点。

2、教学的实际情形(微观领域)

考试的内容和样式成为强有力的隐性目标,怎么考试就怎么教,教育的功利目的太强势,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因此教学和考试之间到底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矛盾逻辑关系,要认真研究。

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考试评价,主要受高利害的中考、高考的影响,教师在这个领域严重失语,而这类高利害的考试还处在摸索阶段,需要听到一线教师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建议和诉求。

3、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情形

一是同类型的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考试评价方面,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关的指导纲要,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多数人能够认可的实施方案和示例性成果。第二是缺乏整合,缺乏以实践为基础、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认真研究与实验的平台。

4、区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改造的要求

2008年8月,历城区教育局制定了《济南市历城区初中教学工作基本规程(试行)》,规范初中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同时提出:让教学成绩成为教学过程改造的自然结果的基本理念,要求塌下身子改造教学过程,继而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在《规程》的引领下,全区开始了改造教学过程的实践探索。

2010年8月区教育局开始建设规范的学科教学活动,在修订《规程》的基础上,颁发了新修订的《济南市历城区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主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体,将规程落实在学科教学的过程,目标是建立各学科教学的规范体系。区域初中教学过程改造研究方案强调:教学过程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辅导、考试评价与反馈五部分构成,因此,对“考试评价与反馈”的改造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011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初中阶段新的课程标准,为规范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其根本目的是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2012年3月30日,在教育局规程和语文教学工作评价方案的引领下,“语文学科改造教学过程系统策略研究方案”制定,为语文教学在“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的可行性上提供了保障。

纵观历城区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存在以下问题:

1、不能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适切的学习目标来科学命制试题,试题难度过大,科学性不强。

2、检测试题命制粗糙、随意,形式单一,内容单板,缺乏创新性和探究性。

3、试题结构模式化,试题材料陈旧化,题型设计单一化,试题答案标准化。检测试题很少根据学生实际设置选做题。

4、许多试题没有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不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5、阅读试题的考查中出现考点重复,试题设计不科学,开放性试题没有处理好“放”与“收”的问题,出现了毫无边际的主观试题。试题形式只要以简答的形式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关注不够。

6、阅读试题的设计中也严重出现了“就此文出此题”的情况,缺少对学生迁移拓展能力的考查。在试题题干的设计引导上缺少语文特有语言魅力,没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上述问题,影响了教师检测所应该达到的效果,不利于更好地开展语文学科的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严重制约着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提高检测试题的命制水平,正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二)意义

语文教学与评价一直是难以解决的一对矛盾。按照新课程精神教学,又怕考试成绩不理想,迎合考试又阻碍国家新课程的实施。这对矛盾,长期困扰着学校、教师和学生,引起无数家长的不安,也是社会对基础教育意见的热点问题。本课题研究,目的在探究语文新课程的教学规律,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功能,并在二者之间寻求能够缓解矛盾、两全其美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之路。从而为区域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整体改造画上圆满的句点。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对语文教学过程的认识。

教学过程的根本属性是人类智慧复演的过程,教学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教与学统一和学科规律。对语文学科而言,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明确的定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同时规定: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即教会学生会读书,能写作;丰厚其文化和精神;构建起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课堂要尤其注重学生对教学重难点部分学习方法的构建、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和语文思维的培养;尤其注重指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语言的品味和赏析,形成个性化体验。语文教师要努力把握整个学科规律,自觉敬畏课程标准。

(二)研究目标

基于对课题“语文学科改造教学过程系统策略研究”的理解,本课题研究力图达到以下目标:以现代教学论基本观点为指导,基本建立语文新课程标准统领下的语文教学过程规范体系,研究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紧密结合本校教学实际,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学生合作学习中薄弱环节的改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通过对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带动对中考语文试题的研究扩展到对初中语文考试命题的性质和作用、结构和功能、程序和要点、原则和导向等理论层面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我们教师平时测验和考试命题的科学性,提高学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考试命题的“科学性”界定为试题设计的情境性、层次的基础性、智能的自觉性、题型的开放性、选材的规范性和教育的综合性。如语文试题的教育性不能是赤裸裸的说教,而是在测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考查其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水平,即命题中的德育渗透。

教学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是环环相扣的,对考试试题的研究必然会引起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其他四个环节的审视和研究,这些研究是相辅相依的,该课题的研究是以考试试题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四个环节质量的提高,以之提高学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以此使教研组成员的专业自身发展更上一层。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评价改革进行综合研究。包括中考这样的高利害考试和平时学业合格性的考试、诊断式考试、过程评价式考试等等,如何科学实现科学评价,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学习阶段,什么样的评价内容,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对语文课程教学起到正确导向、积极督促的作用,使考试评价客观有效,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评价的育人功能。

根据本课题的实践性质,列出如下10个子课题:

(1)语文字词积累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2)语文古诗词积累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3)语文综合性学习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4)语文名着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5)语文古诗词赏析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6)课内文言文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7)课外文言文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8)语文说明性文章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9)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可按体裁进一步分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10)写作教学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这些子课题从教学和考试结合的角度切入,较为生动具体地体现了总课题的基本研究领域,主旨明确,提出了一线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冲击力,受到老师们的普遍欢迎,觉得做这种课题是在做自己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这个课题的最大特点,是与常规教学同步,不会造成“额外负担”。

到目前为止,以上10个子课题,都由本校语文教师专项承担,定点突破。

现在的问题是,课题立项后,该怎么做。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进行本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和研究层面上要着重注意哪些问题,或者说从哪些方面探索,才可能让这个课题做得有意义,这需要我们共同思考。下面我列举一些在本课题研究领域内需要重点探讨的系列问题。

(1)检测如何体现对过程的评价,是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诸多难点的有效的钥匙,如何测评阅读过程、写作过程,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等等,都应作为研究重点。

(2)写作教学要把写作教学做成学生发展的一部分,成为学生成长的需要,生命的需要,这样的目标只能通过有创意的表达、个性化的表达路径才能达到。研究和实践如何把作文同学生的理性世界、感情世界真正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把写作文做成一种技术活,只在作文方式方法上做文章。

(3)综合性学习是新的教学领域,要研究怎样设计和实施才能接近课程设计的理想状态。

(4)语文知识教学怎样走出误区,怎样使这种过去的无效教学真正能够具备支撑学生阅读和写作功能,能够发展学生智慧。

(5)什么样的考试是合科学、合人心,真正实现考试功能的?

(6)怎样兼顾语文测评中显性的近期效益和远期的隐性效益,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运行方式及步骤

(一)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辅以实验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资料分析和比较法、调查问卷法、经验总结法等。

实证研究法即通过试题命制过程中大量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在教学事实中发现问题,然后对教学事实的分析归纳,寻找改造教学问题的规律、方法,在新的教学事实中运用得出的规律和方法,验证改造的效果,这是本课题实证研究的基本路径。

行动研究法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使研究与推进工作紧密结合,落实于改造教学过程的实践上。

(二)课题研究的运行方式。

1、全区维度。教研室从全区的层面基于学科对教学过程改造进行研究;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员以突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主线,进行语文学科改造教学过程系统策略研究,构建学科教学过程的行为系统和学科建设的评价系统。

2、学校维度。学校以语文学科改造教学过程系统策略研究为主线,进行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的研究,构建学科教学过程的行为系统和评价系统。

3、级部维度。以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的研究为主线,研究适合各级部学生特点的维度,以更好的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总负责人:陈允红陈法国赵延勇王孝珍

负责:(1)设计总体计划、安排人员分工;联络指导机构,保障经费开支。

(2)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协调各项研究工作。

(3)设计研究方案,搜集研究数据,分析研究情况,撰写阶段性成果或研究报告。

2、各年级负责人:谷立华王元勋张甲芳

负责:(1)督促本级部人员按照分工开展语文命题的课题研究

(3)整理并总结本级部课题实施的相关资料(数据成果教育随笔论文等)

3、阶段实施者:谷立华王加梅宗西涛梁伟马长英陈允红李善红王燕伟王元勋

冀翠萍陈法国庞立莲王孝珍赵延勇王英张立华孟祥国张甲芳王吉东

负责:(1)按照分工开展语文命题的课题研究

(2)整理并总结所研究课题的相关资料(成果、教育随笔论文等)

“初中语文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课题研究

内容及分工

序号

子课题名称/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

1、语文字词积累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张立华

2、语文古诗词积累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梁伟王加梅

3、语文综合性学习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谷立华赵延勇

4、语文名着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马长英陈法国

5、语文古诗词赏析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王燕伟王元勋

6、课内文言文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陈允红李善红

7、课外文言文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冀翠萍宗西涛

8、语文说明性文章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庞立莲王吉东

9、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检测试题(可按体裁进一步分类)的命制研究王孝珍张甲芳

10、写作教学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孟祥国王英

(四)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4、2、17---2014、3、2)

(1)学习(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以及《规程(2013)》和《历城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方案(2014)》中对试题命制的相关要求

(2)全组认真学习近五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试卷试题,研究学考动向,学习市统一阅卷情况及评分细节处理和注意事项。

(3)各子课题明确研究任务、方向,形成可预测的系统的研究策略。

形成各研究子课题规范的策略,并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验证,各子课题进行阶段性报告。

初中学习方案篇4

一、集中学习

(一)总体安排

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紧扣“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拟分5个专题,利用10个半天时间集中学习研讨。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不断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的理解,确保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新进步、达到新高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二)学习时间

9月1日至10月1日。

(三)学习专题

专题一:深入学习关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论述。

9月2日(周二)上午9:00开始

1.同志领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开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同志领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三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十二章“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3.同志领学《谈治国理政》(第一卷):①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9月7日(周五)上午9:00开始

4.同志领学《谈治国理政》(第二卷):①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②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5.交流研讨:章国华同志重点发言,党委班子其他成员交流发言,章国华同志总结发言。

专题二:深入学习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

10月1日(周二)上午9:00开始

1.章国华同志领学2017年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章国华同志领学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10月1日(周二)下午14:30开始

3.章国华同志领学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

4.交流研讨:章国华同志重点发言,党委班子其他成员交流发言,章国华同志总结发言。

专题三:深入学习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

10月1日(周五)上午9:00开始

1.章国华同志领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九章“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第十三章“建设美丽中国”。

2.章国华同志领学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10月1日(周五)下午14:30开始

3.章国华同志领学《求是》第11期: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4.交流研讨:章国华同志重点发言,党委班子其他成员交流发言,章国华同志总结发言。

专题四:深入学习党中央关于中美贸易斗争重大决策部署。

10月1日(周二)上午9:00开始

1.章国华同志领学中央有关中美经贸斗争情况通报。

2.章国华同志领学《正确认识中美经贸斗争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学习材料。

10月1日(周二)下午14:30开始

3.章国华同志领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十七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交流研讨:章国华同志重点发言,党委班子其他成员交流发言,章国华同志总结发言。

专题五:深入学习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

10月1日(周五)上午9:00开始

1.章国华同志领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十八章“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第十九章“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0月1日(周五)下午14:30开始

1.章国华同志领学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3.交流研讨:章国华同志重点发言,党委班子其他成员交流发言,章国华同志总结发言。

学习研讨的主要做法、特色经验,要及时报总行指导组。

二、个人自学

(一)学习内容

1.党的报告和党章;

2.《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3.最新重要讲话;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

5.关于农业银行的重要批示精神。

6.周慕冰在中国农业银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二)学习要求

1.认认真真学原文、悟原理,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强本领。

初中学习方案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学案导学教学方法

在我国实行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原有的教学方式早已无法使用当前的教育需求,因此应该转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用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对于学生的指导,使得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当中,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方法,能够对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尤其对于初中体育特长生的英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当中引入学案导学教学方法,转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师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对英语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有利于实现初中英语课堂高质量教学,是促进教育进步的有效方式。

一、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对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的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对英语词汇、句型的讲授以及学生听、说、读、写、练能力的培养,初中英语为日后英语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差、反感背诵英文词汇、英语成绩较差等等。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问题。学案导学教学方法的出现,使得我国初中英语教学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利用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辅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学案导学教学方法是我国初中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引入到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中,能够有效启发初中体育特长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是促进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成绩进步的有效手段。

二、学案导学教学方法的优点

1.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引入到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当中,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初中体育特长生对英语的学习情趣。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主动的去思考,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英语知识的局面,显著提高了初中体育特长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2.提高教学效果。将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引入到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当中,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的掌握英语技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学案导学教学方法需要进行课前预习,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有一个比较全面而又清晰的认识。在课堂上,要修学生记录学习的所有英语教学内容。在课后需要对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行为,可以逐渐加深初中体育特长生对英语技法的认知,加深记忆。

3.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案导学教学方法非常重视对于教案自己学案的设计工作,所以英语教师应该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转变。因此英语教师的备课内容有过去的知识点准备,转变为不仅仅备知识点,还需要对方法、过程等相关方面备好课,这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要求。另外,初中英语教师还应该具有一些未成年人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知识,更好的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自主学习能力决定了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实施的效果。学案导学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独立学习的空间,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正面影响。但是对于那些自学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虽然教师会做出具体的讲解,但是他们由于缺少自学能力,也不见得会掌握知识点。这就造成学生成绩好的更好,坏的更坏,朝着极端化的两个方向发展。

2.发言过于集中。学案导学教学方法能够使语言表_能力较强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发言和表现的机会,而其他学生则更多的是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即使是总结发言,也依然是那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那些学生。因此得到锻炼的总是那些少数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仅仅是听众,无法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3.课堂秩序混乱。由于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使用小组合作模式,会造成课堂秩序比较混乱,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四、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实现本校化发展。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作用的充分发挥,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依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学案和教案的编写,包括初中体育特长生的身心特点、初中体育特长生的年龄特点、初中体育特长生的专业特点等等,注重对学案导学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有效解决,将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与其他优秀教学方式相结合,综合使用。

2.引导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第一,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对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内容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二,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对初中体育特长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于初中体育特长生的自学能力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由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自学能力就比较薄弱,尤其是初中体育特长生更加活泼好动,因此初中英语教师主导非常重要。初中英语教师可以使用学案中的自学提供,利用指引、设置疑问、启发以及评价等诸多方法,帮助初中体育特长生翻阅教材以及思考提供方向。

3.学案导学教学方法要分层教学。我国初中体育特长生的知识水平具有差异、身体素质具有不同,对于英语学习的能力具有差异,所以想要良好的发挥学案导学教学方法的作用,就必须要对学案导学教学方法的层次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学案当中的问题,应该设计的具有梯度性,使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初中体育特长生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的对英语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通过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不断引导初中体育特长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此外,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够充分启发初中体育特长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能够提高初中体育特长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得英语成绩普通的学生具有学习的动力,使得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感受到挑战的压力,帮助那些英语成绩不好的初中体育特长生也能够获得鼓励。

4.处理好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关系。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实施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其主要的目的在于鼓励每个人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使得人人都能够尝到成功的喜悦,但是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注意,在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该处理好成绩优异学生和成绩落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适得其反,获得相反的效果,使得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更好,成绩落后的学生成绩更差。所以,第一,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鼓励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去,勇敢的去尝试,即使是失败了也是没有关系的。第二,在小组内部,初中英语教师安排成绩优异的学生做示范,同时帮助后进生学习,在英语教师的鼓励下,和优等生同学的帮助下完成英语的学习。第三,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学习指导的过程当中,应该将学习成绩差的初中体育特长生作为重点指导对象,对他们的身体情况和思想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帮助初中体育特长生找到容易出现的错误,同时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辅助初中体育特长生解决学习当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最后,使用异质分组的方式,保证小组和小组之间最大程度的实现均衡。

5.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构建一套规则,由于学案导学教学方法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会使得课堂教学氛围空前的活跃,在激发初中体育特长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给英语教师维持课堂的教学秩序带来了难题,这非常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氛围看起来非常活跃,其实非常混乱的情况。因此需要初中英语教师构建一个既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又能够使得英语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教学常规,同时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变成初中体育特长生的一种课堂习惯。

6.合理控制英语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就当前的初中英语教育情况而言,一节英语课的时间是45分钟,想要在这45分钟里,实现初中体育特长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以及探索学习的时间,再加上英语练习的时间,可以说时间是非常的紧迫的。此外,由于学案导学教学方法的预习内容比较多,也占用了初中w育特长生大量的课下时间,这也就在所难免的会减少初中体育特长生课外活动的时间,增加了初中体育特长生的课余负担。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对英语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

五、结语

将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当中引入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体现了初中英语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核心地位,也将初中体育特长生的主体地位呈现了出来。在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下,应该实现初中英语教师、教材以及初中体育特长生三者之间的交互,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初中体育特长生对于英语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此外,学案导学教学方法背景下,可以启发初中体育特长生的英语思维模式,提升英语素质,实现提高英语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标。本文对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对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了介绍,阐释了学案导学教学方法的优点,分析了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实际应用当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提高初中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保强,肖夏.我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8:47-49.

[2]祝弘平.导学案+:初中课堂教学新样态的实践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17,01:37-38+31.

[3]张燕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分析[J].英语教师,2015,21:59-60+92.

[4]李红.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词汇教学分析[J].学周刊,2016,12:68-69.

[5]都慧慧.高校排球普修课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以阿坝师范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06:37-38+74.

[6]吕德权.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4:29-30.

[7]乔乐.初中数学课堂“微视频”与“导学案教学”的结合[J].学周刊,2017,04:159-160.

[8]樊忠军.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07:69-70.

初中学习方案篇6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化学转变观念成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38-01

教改的实行,推进了初中化学的改革制度的加快进行,国家为了推进初中化学课堂的成效性,把重点落在了初中化学导学案的方面,要求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利用导学案建立一个高效、自主、合作的成效化学课堂,但由于推行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初中化学课堂的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1初中化学课堂现状

对于初中化学课堂现状,想必最了解的非任课教师莫属了。初中化学本身作为学生以前不甚涉及的科目,就让同学们望而却步了,加之教师讲课方式过于传统,初中化学老师的讲课方式只是使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老师讲的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点,学生只要了解知识点,掌握考试的重点即可,其本质还是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得不到一定的指导和发掘,与我们新课改中提倡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方式恰恰背道而驰,导致学生课堂的效率低下。当然,学生自身的缺点不可忽视,上课时交头接耳、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层出不穷,使得学生化学成绩不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教改,也就没有办法促进化学领域教育的全新发展,导学案的作用也就凸显不出来。

2导学案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思想观念传统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化学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初中化学教师认为考试的重点就是平时课上的重点,使得教师教学、学习学习都是为了考试而考试。教师的思想观念传统,认为导学案的作用在大,终究还是化学教师才知道重点,导致导学案推行取得的效果不显著,导学案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2.2学生的学习习惯差

学生在传统教学体制下,没能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局限于课本知识,局限于教师的传授方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再者,学生们接受这种传统的教育体制改革十几年,又怎能轻易改变,这都造成了导学案推行困难的直接原因。

2.3课堂活跃度低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学生虽然是课堂的主体,但却只是扮演一个聆听着的责任,没有发挥主体的作用,更不用说带动课堂气氛,形成活跃的高效课堂了。

3导学案教学的实施策略

3.1转变师生观念

要想推进导学案的加快实施,首先就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这需要学校和师生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达到。因此,转变师生观念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大背景下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次辩论赛,正方为教师代表队,辩题:新课改背景下,转变师生观念的优点;反方为学生代表队,辩题:新课改背景下,转变师生观念的缺点。这样通过辩论我们就能了解转变师生观念的重要性,以及导学案在课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教育体制的发展。

3.2充分重视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引领的作用,可是又不同于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是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被动的接受新知识。而导学案的作用则是在课前、课中、课后以实践的方式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是时时刻刻存在于学生的周围,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警醒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导学案的优势,在课前,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思路,有意识地学习新知识,课上时,教师可提问关于导学案的相关知识点的问题,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导学案的优势得以发挥,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点,促进成绩的上升。

3.3自主合作学习,创建高效课堂

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讲课的一方,在当节课给同学们相关的信息,同时化学老师也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精力去收集资料。学生自主掌握了知识点后,化学老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与切磋,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深化课堂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合作式学习无疑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捷径。“众人拾柴火焰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合作的力量无限大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教师可以随机将课堂分为三组,就导学案中“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酸碱盐”为主题,根据导学案的课程步骤,让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然后,在课堂上比较三组的收集成果,评价出最优秀的一组,再让学生讲讲自己收集和学习的过程,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既有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4化学课堂教学中推行导学案的意义

针对当前社会教育体制的弊端,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国家、学校将导学案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导学案打造初中化学成效课堂也成为了初中化学领域的重中之重。

化学课堂推行导学案,首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利用导学案学生可以做到课前预习,课上有重点的听课,课后复习的一整套科学的学习计划,合理规划学习任务。并且,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自主学习,使知识点更牢固。因此,推行导学案有利于学生学生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创建高效课堂,更有利于推进初中化学教育领域的制度改革的全面实行。

5结语

初中化学利用导学案教学的方法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经途径,因为这是实践和经验的总结。证明了导学案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实用性和广泛性。同时,国家将导学案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就要保证其顺利实施。国家要完善相关的教育教学体制,注重导学案的积极作用。可以在各个初中针对化学课堂应用导学案的优点,进行名师讲座,促进学生对导学案的重视,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在国家建设和未来教育体制进程中,导学案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召芳.利用导学案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2]张建祖.利用导学案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J].甘肃教育,

初中学习方案篇7

教育学指出,案例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抓手”,学生学习技能素养锤炼的有效“平台”。笔者以为,数学案例,不仅要成为教与学活动效果提升的有效“平台”,更要成为激发学习对象能动学习意识的重要“载体”。初中生在解析数学问题案例的过程中,其能动意识都是在建立良好积极的学习状态基础之上。通过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整体研析,可以发现,现行的教材内容以及案例,生动性更为显著,现实感更为丰满,趣味性更为浓厚,探究性更为明显。这些特性,为初中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有效树立,提供了有效条件。因此,数学案例应成为教师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能动学习意识的有效“抓手”,充分挖掘数学案例所具有的生动情感因素,做好数学案例的设置工作,结合教材内容、主体实际和认知特点,设置生动、趣味、真实、贴切的数学案例,让初中生改变对数学案例的“畏惧”思想,产生能动积极的学习意识,推进解析案例进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案例教学中,教师利用该知识点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通过设置“象棋比赛中,每局赢得2分,平各记1分,输记0分,现在知道四个算熟分数分别为180,169,178,187,计算参加比赛的选手人数”事例,将抽象数学知识转变为直观贴近的现实案例,为初中生展示了生动真实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初中生保持积极情感探析实践。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案例的生动特性,培养初中生数学能动探析情感,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以此促进和提升初中生的数学问题探析情感。

二、利用案例探究特性,培养初中生探究实践能力

教育实践学指出,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围绕解题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探知、解析和归纳数学案例的实践过程。学生在分析案例、解答问题和思考案例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经验,进行问题的探究分析实践活动。探究特性,是数学学科数学案例的根本特性之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延伸数学案例教学的发展过程,放大数学案例的探究特性,组织和指导初中生根据问题的解答要求,开展问题条件内在关系、解决问题思路以及解答数学问题方法等方面的实践探析活动,通过组织初中生探究、分析、解答、归纳等实践活动,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探究实践能力。

三、放大案例多变特性,培养初中生思维创新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艺术”。思维是学习探知数学学科知识的主要活动。案例具有学科知识概括性和集中性特点,不同数学知识点之间总是存在密切的关联。在解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转换解题的思维角度,利用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就可以找寻出解决数学问题的不同方法和途径。这就为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思维创新能力,提供了载体和条件。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切实运用数学案例所具有的发散特性,善于创新和加工数学案例,设置和呈现不同形式或内容的数学案例,让初中生在开放性的数学案例解析中,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如在“二次函数的图像”案例解答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解析问题活动,得到其解决二次函数问题的方法。此时,教师利用该案例数学知识点的深刻特性,进行案例创新,设计了变式问题,组织初中生进一步解析问题案例活动,学生在解析案例、探寻思路、归纳方法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深刻关联,其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四、结语

初中学习方案篇8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

革新教学方法是新时期时展的必然趋势与要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是在教育改革进程中逐渐兴起的一种力求将学习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里,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学案是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能力、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编制出的一套学习方案,此方案编制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其一,作为个人发展、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已然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具备的品质。在全球经济逐渐迈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各个国家在知识经济时代相互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且主要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初中学生进行培养,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变得十分必要。其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和目的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着重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正好与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推行的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组织引导作用理念相符合,也就是说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其三,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把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一种内在学习需要和驱动力,即“我要学”“我能学”。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智力水平并不能代表全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在其中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正是挖掘学生潜在能力,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自身成长需要。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案设计与编写原则概述首先,明确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之间的关系,确立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给学生提供和创造出更多自主探究学习的实践平台和机会,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地将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即与学,让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其次,编制的学案要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引导性,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为编制的标准和目的,在教师以其为依据开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既能得到“鱼”,也能学会“渔”,即让学生能够通过学案同时掌握学科知识和学习的方式方法。最后,在编制学案时应保证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针对认知理解能力、智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不同层次学生编制不同的学案,使学案能够满足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即统一协调好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二者之间关系。

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一)习题化问题及应对对策分析作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构成部分,学案编制的是否科学合理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得以实现直接取决于学案质量。但很多教师仍然会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而过分注重分数,无意识地在学案中加入大量练习题,让学案导学课变成了习题课,完全背离了最初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初衷和目的。针对此种情况,第一,应该先转变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理念,摒弃以往教学中只注重分数和成绩的弊端,让教师清楚意识到用大量习题对学生进行轰炸式题海战术不仅不会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起到促进作用,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打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能只以分数来衡量和评价学生,要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综合评价。第二,教师编制学案期间可以在完成个人备课后将编制好的导学学案在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时拿出来与组员分享,在相互沟通交流中互相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相互补充和借鉴。第三,为避免习题数量过少或过多,教研组长可将学案编制中习题的数量做明确规定,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有限的习题变得更具针对性和适宜性。(二)反馈评价的模式化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评价反馈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从某些层面来看,教师的反馈评价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会因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价值观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但当前大多数教师在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反馈评价却日渐趋于模式化,不是批改学案、进行考试,就是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每一环节中的表现做及时的反馈评价,前者太过简单,存在片面性,且与新课标中避免使用终结性的单一知识考试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的标准不符;后者是一种线性评价方式,既单一,又较为模式化。针对此种情况,第一,采用面批、谈话、在学生学案和试卷上写评语或准备观察记录本记录学生成长等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第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应创新评价形式,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内部组员互评、组与组间互评和教师与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来丰富评价主体,让评价更全面合理,更具说服力。通过这两种方式相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三)学生的差异化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很多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积极性及分组满意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导致他们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效果上也有所差异。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在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时让每个小组学生通过讨论为自己所在小组设计名字和口号,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让他们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

四、结束语作为近年新兴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此种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初中学习方案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导学案;有效性

一、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实施,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始对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教学模式便是其中之一。在中学教育中,尤其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学案教学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学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导学案教学形式一般为由教研组全体教师集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个人的见解与经验分析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这种教育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要求学生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与探究。导学案教学使学生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与主导,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学案教学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许多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局限于死板的记忆,但是导学案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些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初中的历史教学较为枯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的作用较为局限,导学案教学拓展了教学的形式与手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开拓。历史教学的导学案深化了学生的思想教育,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导学案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中,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全面型人才,在初中历史教育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将情感价值观建立在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导学案教学的方式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实效性,他将知识的传递转化为生动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欲望。

首先,在历史上课前教师会为学生提供导学案,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产生个性化的问题。导学案由教师精心编制,对照书本上的历史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对与难点与重点的问题也会产生不同的思考与理解,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其次,在课堂中,教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环境。教师需要对学生说明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是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依旧要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教师的点拨与讲解帮助学生形成了全面的知识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最后,在课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前的预习与课堂的笔记进行复习。根据导学案与笔记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在导学案的中对学生的课后复习与巩固联系也要进行设计,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在导学案中对课后联系题的设计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以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漏洞进行指正,即使弥补学生的历史学习的盲区。

三、提升导学案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

导学案教学已经成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模式,他为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都带来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根据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对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其在教学中还有待完善的地方阐述了一些想法。

第一,从教师的备课环节开始加强导学案的教学有效性。导学案需要由全体备课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对历史内容的设计要进一步强化,设计更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已经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真正设计出良好的导学案需要不断地实践,在经验的积累中确立合适的导学案模式。完美的导学案并不会真正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反而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面面俱到的导学案对教师的编写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压力,这就失去了аО附萄У母本优势,合理的编排才最重要。

第二,在历史教学课堂中积极运用导学案教学,提升导学案的有效性。在许多学校的教育中,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了编排并使用,但其作用程度较小。许多教师有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教学方式,对导学案的内容使用很少甚至几乎不使用,这就导致了导学案的失效。对于历史学习中的重难点可以在导学案教学中进行标注,增加一些课外信息,丰富学生的视野,积极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导学案中的内容进行讨论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良好的教育的效果。在期末复习时,导学案将是学生复习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提高了导学案的有效性。

第三,在课后反思导学案的实际教学效果,不断地完善导学案教学内容。导学案教学在引入初中历史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得到很多收获,也还存在许多地方有待改进,我们要把每天做得好的记录下来,下次继续采用,同时也要把需要改进的地方记录下来,及时完善。在日积月累中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将更加有效,教师不断成长的同时,导学案教学所追求的师生共同发展也会变成现实。

四、总结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曾出现过许多难以克服的教学难题,这些教学难题推动了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也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完善。导学案教学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提高导学案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文俊,中学导学案点评[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

初中学习方案篇10

关键词:运用;初中政治教学;案例教学法

引言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初中政治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以及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将教学与实际充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十分重要。

一、初中政治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初中政治教师在引入案例进行教学时,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有充足的实践机会,从而实现教学的学以致用[1],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二)针对性原则

初中政治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一定要遵循针对性原则,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确保教学案例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让教学能更加贴近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引入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认同,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案例,学习案例中的教学知识,总结案例经验并且吸取教训,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方向性原则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很多初中生由于认知能力、辨别能力较差,导致在面对是非对错时经常会出现不知所措,甚至行为偏差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初中政治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坚持方向性原则,在选择案例上重点选择正面、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案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是非辨别能力,正确指引学生的健康发展方向,同时通过一些反面案例有效警示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的形成,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时效性原则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对新鲜事物、外界环境或者学习都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遵循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坚持时效性原则,引入时下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实时案例,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政治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拉近政治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有意识地自主学习政治知识。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钻研教材,合理选择案例

教师是初中政治教学的实际执行者,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2]。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在实施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尽量选择与初中生有关的教学案例,确保案例的有效指向性,通过自己编写、新闻收集等方式引入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案例,让学生可以在与教师一起分析案例后更加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可以从案例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思想教育,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例如,在教学初中七年级上册《学会控制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马加爵案例,马加爵因为在校期间受到同学的歧视,产生了焦虑、忧郁、愤怒三大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日积月累使马加爵形成了扭曲的性格,最终他情绪失控,不仅亲手毁掉了室友的一生,也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学生在听完这个案例后,更能激发自身的共鸣,不仅会对情绪控制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同时还会对同学歧视、同学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及反思。教师在与学生简单分析案例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会控制情绪,学生在听完这个案例后会更加积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还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和警示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二)找准教学时机,适当插入案例

目前,虽然很多初中政治教师能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案例教学法,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插入案例时机不够精准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初中政治教师想要在教学中最大化地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就必须要找准教学时机,适当插入案例,让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充分结合,避免教学出现脱离理论、脱离实际生活的现象,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打破传统案例教学过于形式化、机械化的弊端,从而真正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初中七年级政治《对不良诱惑说“不”》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教学疑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暴力行为、网络游戏、活动等不良诱惑?”要求学生思考自己遇到过的不良诱惑并且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在学生互相分享后,教师要在这时适当插入有关不良诱惑造成犯罪和伤害的负面案例,以此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拒绝不良诱惑的重要性,在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解后,教师要“乘胜追击”继续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该如何做到彻底抵制不良诱惑的侵蚀呢?”在学生思考并回答了这个问题后,教师抓准这一时机再次引入一个有关拒绝不良诱惑的正面榜样案例,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让学生能在正面榜样案例正确思想行为的熏陶下,提高拒绝不良诱惑的良好意识。在这种抓准时机引入案例的教学中,案例与教材理论知识融合到了一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掌握,也促进了学生从了解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迁移。

(三)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分析案例

分析案例是初中政治案例教学法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重视分析案例,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政治学习环境,通过设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中来,与学生一起全面分析案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3],提高教学互动性。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分析案例活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增加对学生分析的关注度,对于分析思路有偏差的学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学习的方向正确;二是教师要多运用赞扬、激励性的语言,增加学生案例分析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能全面展现自己,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