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0:23

初中生学习方案篇1

一、初中生英语学习掉队的原因

很多老师认为,只要对学生的思想加强教育,让学生明白英语的重要性,自己很认真地备课就能达到预期效果,但结果是上课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学生的厌学程度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很多教师也无可奈何。我认为初中生在学习英语方面掉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虽然对英语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初中英语和小学英语相比,难度有所提升,一般学生都会在心理上产生厌烦,如果学生一直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那么他对英语的兴趣就会完全失去。

(二)现在的英语教材大都是根据大城市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编写的,而且这些教材在程序的编排、内容的设计上都和我国大城市的生活环境比较相近。对于比较偏远的小城市及农村的孩子来说,这些教材上的东西都是和他们的生活没有关系的,即使记下来了,在生活中也是没办法使用的。学到的知识却不能在生活中实践,学了等于没有学,长此以往,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就掉队了。

(三)很多教师不愿意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不愿意寻找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致掉队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讲课,从来不和学生进行互动,而学生也只有被动接受,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提起兴趣,反而难以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与技能。

(四)一部分学生本身就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上完初中后,不愿意再升学,所以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在英语上花费大量时间。

二、解决对策

(一)认真分析学生掉队的原因。

我认为,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英语学习掉队的原因,然后寻找方法来解决。有可能是学生对于英语单词的背诵感到厌烦,对语法不理解,没有及时巩固复习,或者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不坚定。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一旦遇到困难,不是第一时间想办法解决,而是立刻对英语失去兴趣,导致英语学习越来越难。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没有转变教学观念,依旧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所以教师一定要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同时让学生慢慢对英语产生兴趣,这样可以有效减缓学生掉队的情况。

(二)尊重热爱学生,营造好的教学氛围。

要和学生和谐相处,前提条件就是尊重热爱学生,如果学生能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尊重他的个性发展,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对英语学习自然会产生兴趣。研究结果显示,教学能力及专业水平相当的老师,学生会比较喜欢。尊重、热爱、关心他们的老师,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热爱与尊重,会主动认真地学习,也促使老师好好地教授英语。所以,教师要与学生和平共处,互相尊重,老师热爱关心学生,学生尊重老师,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亲密的联系。

(三)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就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内心世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学生着想。第一,教师一定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关心;第二,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维持好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把自己的积极态度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三,教师要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成就要多多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注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和学生交流最重要的场所就是课堂,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轻松、无拘无束。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尽量少批评,并给予正确的指引,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下展示自己的才华,力争全方位的发展。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学生的成长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指导家长在家里为孩子提供学习英语的机会,帮助孩子找到学不好英语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让孩子感到家长对自己的关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

(五)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

教师要正面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等方面,关心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及自信心,而且要多给学生鼓励,让他们不掉队。

初中生觉得学习英语非常困难是很正常的,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个问题,并想办法找出解决方案,从而解决学生学习英语掉队的问题。

参考文献:

初中生学习方案篇2

关键词:“学案”;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初中语文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是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

一、初中语文“学案导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等同于“习题”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所谓的语文学案只不过是教学内容变成“习题”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讲课之前进行练习,实质上起到的是一种“预习”作用。这严重曲解了“学案教学”,学案不仅仅是作业、练习,其应该是一套具体的学习方案,学生应用学案学习语文的过程即是语文教学的过程。

2.学案设计偏“整齐”

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学案设计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但现实情况下,不在少数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学案设计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层次“差异”,导致设计的学案内容、难度等缺少层次性、阶梯性,不同学生个体使用的学案几近相同,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

3.学案就是“提问题”

“问题”是初中语文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用问题来引发、引导学生更多的思考。但是在进行实际的学案设计过程中,部分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肤浅,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但最大的问题是设计的问题过多,将学案设计的过程理解榻教材内容转化为“问题”的过程,所谓的学案设计只不过就是“提问题”。

4.学案变成“小教材”

随着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上课不带课本,而是只拿着一份学案,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案”实施教学,完全把学案当成了课本、教材。教学的过程也由传统的讲解课本成了讲解学案,学案作为课本、教材的替代品出现在课堂上,学案俨然变成了一本“小教材”。

5.教师地位“虚化”

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则由“听众”变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教师不在是“主角”,但教师在课堂中不是没有作用了,而是去发挥“指导”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居然“隐退”了,课堂变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场所,教师地位被“虚化”,非常不利于学案教学的科学开展。

二、“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改进建议

1.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将学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掌握“学法”,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自主学习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习题、问题式的应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奠定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基础。

2.学案设计上注意“分层递进”

将学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借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其前提是“学案”的个性化,是在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同学习需求基础上,对学案的内容、难度等进行分层次、递进式的设计,使其适用于每位学生、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递进实际上蕴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分层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设计的学案能够尽可能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会因为课程过难或过易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递进的内涵是学生在不同学习状况之间的过渡,在达到较小目标之后能够出现一个帮助学生继续提高的关卡,达到一个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学习状态,从而全面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3.内容“细读文本、注重生成”

学案内容上要避免变成“提问题”,更要避免将学案变成“小教材”。对初中语文学案内容的设计,坚持以深入、细致阅读相关文本为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发现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点”,注重问题的“生成”,而不是机械化的将教材内容变成“问题”,切实保证学案内容质量。

4.强化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但并不等于学生“自由发挥”,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传统课堂环境下,教师更多的作用是“传授知识”,而学案教学环境下教师的作用则是“传授方法”,教师同样“主导”着学案教学的开展,其地位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变得更重要了。

5.重视学案反馈及评价

学案教学毕竟还没有非常规范的模板,目前许多老师的学案教学模式多多少少存在一点纰漏或不足之处,这都需要教师做好关于学案的评价。学案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的错误以及完善学案本身,通过督促学生预习课文,协作思考问题并标注在学案内,使教师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下一步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教师在评改学案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意见,完善学案并做好订正与总结。

总之,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会学能学的一种好的教学手段,但是教无定法,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导学案,同时及时化解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让导学案成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生成课堂互动和问题探讨的抓手。那么,运用导学案教学一定能让学生轻松愉悦而有效地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初中生学习方案篇3

一、学案设计原则

1.在进行学案设计时要遵循主体性原则

素质教育中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而学案导学模式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是由学案、学具、学生和教师共同构成的,但其主体仍然是学生,学生是整个教学模式实施的受益者,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水平是采用学案导学模式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内容时,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在进行学案设计时要遵循启发性原则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未弱化教师的启发作用。教师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扮演好辅助者的角色,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设计学案内容时,教师要注重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设计开发性的教学问题,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可采用科学的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进行学案设计时要遵循发展原则

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要将学案与历史教材有效整合,以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内容时,要适当地拓展历史教材,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延展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学案导学―以导助学―形成网络情境下历史教学模式探究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所采用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利用学案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预习,在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辅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构建历史网络体系。

1.学案导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第一步便是教师在课前将准备好的学案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利用学案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本课的历史教学内容。学生在接收学案后,要以学案为依据来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以加强对历史教学内容的熟悉度。学生要根据教师所准备的教学学案中的要求,找出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并做好记录。这种利用学案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避免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盲目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

2.以导助学

初中历史学案导学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便是以导助学,它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有效地课程预习后,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前预习的开展,让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重难点内容有所了解,因而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告知学生本单元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其所学的这阶段历史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在此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活动,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做出适当的点拨;在学生被困难较大的问题激发求知欲望时,教师可精讲知识点,具体分析此问题,以消除学生的疑惑之处。

3.构建历史网络体系

历史是具有阶段性的,是一个整体,要学好初中历史,则要求学生在心中构建明确的完整的历史结构体系。而创建一个完善的历史网络体系,则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分散学习的历史事件进行整合,抓住历史事件的线索,明确历史主线,发现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构建全方位的具有层次性的历史网络体系。例如,教师在讲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课时,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关知识,来阐述“弱国无外交”的含义,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升华学生的思想。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次革新尝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保障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敬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包明霞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初中生学习方案篇4

关键词:学案式教学模式;初中数学;应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自己动手,获取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对实际问题予以分析,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且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学案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以师为本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片面地认为课堂教学就是全程的讲授,自己就是主角,认为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这样的教学模式非常容易误导学生,无法让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进行探讨,并且老师讲解占据了课堂的大多数时间,没有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一定的空间与时间,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缺乏互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缺少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即使采取了一些互动形式,也非常单一,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在此形式下,老师无法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就无法全面展开教学内容,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机械练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练代学的现象,通过大量机械化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与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

二、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其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教材与学案的有机结合,实现良好的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并且学案也和传统教案有着一定的差异。传统教案更加重视教学能力,并且具有不透明性,只有老师手中有教案,学生无法得知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只是进行机械化的学习,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学案则不同,其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的结合,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学案是可以对外开放的,是老师与学生共同拥有的教学资料。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式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三、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教学组织准备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重视学案式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就是在正式教学之前,老师一定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才可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老师还要为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学生展开全面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强化层次教学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帮助学生启发思维,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参考文献:

初中生学习方案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导学案;有效性

一、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实施,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始对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教学模式便是其中之一。在中学教育中,尤其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学案教学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学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导学案教学形式一般为由教研组全体教师集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个人的见解与经验分析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这种教育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要求学生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与探究。导学案教学使学生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与主导,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学案教学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许多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局限于死板的记忆,但是导学案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些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初中的历史教学较为枯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的作用较为局限,导学案教学拓展了教学的形式与手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开拓。历史教学的导学案深化了学生的思想教育,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导学案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中,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全面型人才,在初中历史教育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将情感价值观建立在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导学案教学的方式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实效性,他将知识的传递转化为生动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欲望。

首先,在历史上课前教师会为学生提供导学案,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产生个性化的问题。导学案由教师精心编制,对照书本上的历史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对与难点与重点的问题也会产生不同的思考与理解,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其次,在课堂中,教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环境。教师需要对学生说明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是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依旧要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教师的点拨与讲解帮助学生形成了全面的知识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最后,在课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前的预习与课堂的笔记进行复习。根据导学案与笔记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在导学案的中对学生的课后复习与巩固联系也要进行设计,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在导学案中对课后联系题的设计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以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漏洞进行指正,即使弥补学生的历史学习的盲区。

三、提升导学案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

导学案教学已经成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模式,他为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都带来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根据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对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其在教学中还有待完善的地方阐述了一些想法。

第一,从教师的备课环节开始加强导学案的教学有效性。导学案需要由全体备课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对历史内容的设计要进一步强化,设计更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已经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真正设计出良好的导学案需要不断地实践,在经验的积累中确立合适的导学案模式。完美的导学案并不会真正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反而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面面俱到的导学案对教师的编写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压力,这就失去了аО附萄У母本优势,合理的编排才最重要。

第二,在历史教学课堂中积极运用导学案教学,提升导学案的有效性。在许多学校的教育中,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了编排并使用,但其作用程度较小。许多教师有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教学方式,对导学案的内容使用很少甚至几乎不使用,这就导致了导学案的失效。对于历史学习中的重难点可以在导学案教学中进行标注,增加一些课外信息,丰富学生的视野,积极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导学案中的内容进行讨论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良好的教育的效果。在期末复习时,导学案将是学生复习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提高了导学案的有效性。

第三,在课后反思导学案的实际教学效果,不断地完善导学案教学内容。导学案教学在引入初中历史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得到很多收获,也还存在许多地方有待改进,我们要把每天做得好的记录下来,下次继续采用,同时也要把需要改进的地方记录下来,及时完善。在日积月累中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将更加有效,教师不断成长的同时,导学案教学所追求的师生共同发展也会变成现实。

四、总结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曾出现过许多难以克服的教学难题,这些教学难题推动了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也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完善。导学案教学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提高导学案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文俊,中学导学案点评[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

初中生学习方案篇6

关键词:运用;初中政治教学;案例教学法

引言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初中政治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以及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将教学与实际充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十分重要。

一、初中政治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初中政治教师在引入案例进行教学时,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有充足的实践机会,从而实现教学的学以致用[1],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二)针对性原则

初中政治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一定要遵循针对性原则,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确保教学案例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让教学能更加贴近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引入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认同,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案例,学习案例中的教学知识,总结案例经验并且吸取教训,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方向性原则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很多初中生由于认知能力、辨别能力较差,导致在面对是非对错时经常会出现不知所措,甚至行为偏差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初中政治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坚持方向性原则,在选择案例上重点选择正面、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案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是非辨别能力,正确指引学生的健康发展方向,同时通过一些反面案例有效警示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的形成,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时效性原则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对新鲜事物、外界环境或者学习都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遵循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坚持时效性原则,引入时下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实时案例,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政治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拉近政治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有意识地自主学习政治知识。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钻研教材,合理选择案例

教师是初中政治教学的实际执行者,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2]。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在实施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尽量选择与初中生有关的教学案例,确保案例的有效指向性,通过自己编写、新闻收集等方式引入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案例,让学生可以在与教师一起分析案例后更加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可以从案例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思想教育,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例如,在教学初中七年级上册《学会控制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马加爵案例,马加爵因为在校期间受到同学的歧视,产生了焦虑、忧郁、愤怒三大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日积月累使马加爵形成了扭曲的性格,最终他情绪失控,不仅亲手毁掉了室友的一生,也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学生在听完这个案例后,更能激发自身的共鸣,不仅会对情绪控制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同时还会对同学歧视、同学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及反思。教师在与学生简单分析案例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会控制情绪,学生在听完这个案例后会更加积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还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和警示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二)找准教学时机,适当插入案例

目前,虽然很多初中政治教师能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案例教学法,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插入案例时机不够精准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初中政治教师想要在教学中最大化地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就必须要找准教学时机,适当插入案例,让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充分结合,避免教学出现脱离理论、脱离实际生活的现象,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打破传统案例教学过于形式化、机械化的弊端,从而真正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初中七年级政治《对不良诱惑说“不”》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教学疑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暴力行为、网络游戏、活动等不良诱惑?”要求学生思考自己遇到过的不良诱惑并且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在学生互相分享后,教师要在这时适当插入有关不良诱惑造成犯罪和伤害的负面案例,以此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拒绝不良诱惑的重要性,在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解后,教师要“乘胜追击”继续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该如何做到彻底抵制不良诱惑的侵蚀呢?”在学生思考并回答了这个问题后,教师抓准这一时机再次引入一个有关拒绝不良诱惑的正面榜样案例,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让学生能在正面榜样案例正确思想行为的熏陶下,提高拒绝不良诱惑的良好意识。在这种抓准时机引入案例的教学中,案例与教材理论知识融合到了一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掌握,也促进了学生从了解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迁移。

(三)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分析案例

分析案例是初中政治案例教学法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重视分析案例,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政治学习环境,通过设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中来,与学生一起全面分析案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3],提高教学互动性。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分析案例活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增加对学生分析的关注度,对于分析思路有偏差的学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学习的方向正确;二是教师要多运用赞扬、激励性的语言,增加学生案例分析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能全面展现自己,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初中生学习方案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自主学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95-01

“导学案”是沟通教与学的优秀载体,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建立的三维一体的导学方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导学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谈谈几点看法,同为抛砖引玉。

一、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及必要性分析

所谓的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指的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和学习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师生共同协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形成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科学地运用数学研究方法进行自主、协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及主体意识的变化作为评价标准,将课堂教学的关注点从教师的“教”引向学生的“学”。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导学案”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虽然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比一味的讲、听要有趣味得多。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导的课程观、教材观和知识观,改变了课堂学习的方式,也改变了学习的价值观与评价观,把学生从课堂教师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真正意义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经历探究、归纳以及拓展数学知识的过程,这样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将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分析

1、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突出,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出现,有效的转变了这一局面。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解几个定理和几道相应例题就可完成教学任务,“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准确把握章节重点,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要注重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要学会弯下腰来和学生一起交流学习。这样一来,“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和谐了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学生在自主研究、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渐渐掌握知识,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学习兴趣异常浓厚,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所提供的适当抓手,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助学”及“支架式”的帮助,有效的利用好“导学案”开展教学,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而这些问题应围绕学习重点来设计,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处理。提出问题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内容进一步深入提问,直到学生把课堂内容融会贯通,串联起来。例如,在讲“垂线段最短”时,可以首先提出问题:把河里的水引到李庄,怎样挖沟渠最节省劳力?画图说明。学生一定会回答:沿着直线挖。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接着问学生,要最节省劳力,那么挖的沟渠要最短,怎样最短?提示学生画垂线段的方法。这种来回踢足球一样的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3、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经验、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在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中往往不能理解某些知识不是很到位,同时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不够多样化,因此,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合作学习必不可少。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一来,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在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能力,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值得教师注意的是,虽然新时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将主体还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要淡出课堂教学,而是要淡化教师的“权利”,适时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学中,无论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交流学习,我们教师都应积极的参与其中,在学生学习的需要处、疑难处给与适当的点拨和帮助,这样更利于“导学案”教学模式意义的发挥,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既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需要,更是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总结,不断发掘新的教学模式,完善“导学案”模式,促进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生学习方案篇8

【关键词】学案式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转变了教学观念,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逐渐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新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模式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学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把教材和学案相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质量。

一、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案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和学案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进行教学,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它具有透明性,即不仅老师可以看见学案,学生也能够了解学案,师生共同拥有相同的教学资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也能事项了解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因此,学案式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

二、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做好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

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好课堂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教学。因此,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准确掌握知识点[2]。

2.根据学案进行合理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具有主导作用,能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教师对学生的合理引导,能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向,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案式教学模式是通过让学生对学案的了解进行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中,让学生通过学案进行自学,但由于学生的知识有限,理解能力也不高,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不是对所有的学生和对所有的知识点都进行引导,而是要通过对学案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引导,针对性地教学,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思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一步步地自主学习,最终掌握知识点。

3.展开讨论,自主解疑

学案式教学模式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案内容和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后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疑问[3]。例如:在对《四边形》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学后可以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梯形等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断定理,但对各种四边形判断定理的推论可能还存在疑问,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根据其学到的基础知识进行推理,最终通过自己的推理得到结论。

4.做好知识总结和评价工作

教师对知识的总结和评价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补充,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点。同时,教师要做好对知识的总结和评价工作,根据学案进行知识总结,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适当地讲解和评价,为学生解疑。在评价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他们所运用的好的学习方式要提出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消极学习的同学也要进行适当地批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案式教学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运用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教学前做好学案教学的准备,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合理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讨论,自主解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后还要做好对知识的总结和学生的评价工作,使学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永德.探析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4(7)50.

初中生学习方案篇9

下面对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进行探讨.

一、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组成

1.明确的学习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在设计导学案时,要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哪些具体内容.学习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而定,同时内容要具体,目标数量不要太多.

2.合理的预习导学

设计合理的课前预习导学,要求教师应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与本节课要讲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自主解决教学要求的基础问题.指导学生对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然后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疑问等.通过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将一些简单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内化,对有疑问或困惑的地方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让老师帮助共同解决.这样不仅省了不必要的讲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探讨问题,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去听课,为掌握新知识提前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3.重点强化,精讲点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定理和概念,首先教师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清楚的分析,使学生对定理和概念有着清晰准确的理解和认识,还要按照教科书要求,把其中的精华部分挑选出来进行精讲.作为教师对要对导学案的设计进行优化,强调重点、难点和疑点,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信心.

4.增强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一同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5.设计有效的自我测试和课堂检测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达到了导学案的要求,可以通过做一些习题来检测.老师在编写自我检测题的时候要注意内容与习题目标是否对应.其次,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编写的检测题也要有梯度,使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都有不同的收获.

二、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设计导学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探究性原则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将课堂中要讲的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导学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做到要求具体、目标明确、操作方法实用、明了.

4.设计问题的梯度性原则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预设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设计的内容要体现梯度性,逐步深化,不宜过于复杂.

三、初中数学导学案使用要注意

的问题

1.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他们先认真预习,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再对导学案进行改进.

2.在数学课堂上使用导学案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求新知识,对学生不懂的知识和难点,要敢于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去发现.同时,作为教师也要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探讨研究.

3.在课堂上运用导学案的同时还要结合教科书内容,把其中的重要部分挑出来进行详细讲解,加强练习.把重点放在疑点和难点上,让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初中生学习方案篇10

【关键词】初中地理导学案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56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中明确指出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注意改变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准备导学案,充分发挥导学案“导学”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都不是特别的大,因此,教师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利用导学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可是,现实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的教学问题,这就促使教师进一步反思如何高效科学的实施导学案。

一、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

导学案的制定过程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由科室主要负责人进行导学案的初步制定,然后科室所有教师进行集体商议,针对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接下来进行导学案的二次制定,之后将修改过后的导学案发给每一位任课教师,教师再一次根据所带班级的学习情况制定符合本班的导学方案并最后根据教学实情做课后修订。由此,通过导学案的制定过程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在导学案的制定或是实施中对个别教学情况重视不够的话,那么,导学案就无法与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起来,有效促进教学。此外,部分地理教师缺乏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导学案的使用中不认真对本班的学情进行合理的分析直接将导学案拿过来进行授课,这样的话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

一方面,如果导学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那么,教师则无法从导学案中获得想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导学案设置的内容难度过大,极容易挫败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导学案也无法有效呈现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教师课堂教学没有任何的帮助。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利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对本班班级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将学生学习实情和导学案两者结合起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认真检查和总结

初中地理在中学阶段所占的地位并不是特别高,因此,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不够,由此导致教师对工作不认真、不重视,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更是敷衍了事。这样的教学情况导致导学案的批改和反馈成为制约导学案发挥其积极作用的“绊脚石”。导学案的制定是经过教师多次的商量和修改之后制定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引导材料。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那么,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准备充足的学生才能取得成绩的进步,因此,学生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导致导学案的不认真完成是急需改变的教学现状。我们说,初中生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引导,由此决定初中地理教师应该重视此类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那么,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手段来进一步监督和帮助学生呢?检查是约束学生,激励学生加强学习的良好的手段,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视导学案的批阅和批阅情况的反馈。

如今,部分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不认真,有些时候为了督促学生及时、高效的完成作业,教师会采取上交作业的形式来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可是,收上来的作业教师只是放在一边,不进行批阅,那么,教师也就无法给予反馈,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学生的学习就无法及时进行改进,学习积极性就会受挫,由此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导学案的批阅,并及时将导学案的批阅情况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为将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将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地理教师在导学案的制定和修改中将部分内容加进导学案中,此类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但是,结合学生的学习实情,这类知识并不适宜在本节导学案中呈现出来,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达不到,那么,其检测的目的就无法实现,那么,教师也就无法从导学案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此外,针对部分拓展延伸的知识,教师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链接或是加油站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二次指导,从而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的设置与研究。此外,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教学的沟通,通过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导学案问题设置的看法,这样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为教学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将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依据课型合理编制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