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实践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0:42

社区医院实践总结篇1

调研地点:xx镇中心卫生院

采访人物:周医生

调研目的:了解当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当地民众看病带来的影响。

调研结果:

医院基本信息:xx县xx镇中心卫生院于1999年在xx乡前畈村河西组成立,在编医生31人,其中职业助理医师1名,占地5000多平方米。现有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急诊科、五官科、儿科、理疗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彩超、c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型臂等大型设备10余台。在全乡镇卫生院中,医疗水平处于前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所实施的一项保障制度,实行村民筹一点、集体贴一点、政府补一点的集资办法,本着互助共济的原则,共同承担疾病风险,为生病群众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减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出现。

该镇XX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合作医疗基金由财政资助、农民个人缴纳、集体扶持和社会捐助等筹集而成。当地自愿参合农民缴纳60元筹资款,中央、省、县三级财政按照实际参合人数每人每年补助280元,参合居民每人每年参合资金合计为340元。到了XX年,当地新农合参保人数占农业人口比例已经达到98%。到目前为止当地新农合覆盖率几乎达100%。

通过走访我们得知,刚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时,当地居民因为认识水平有限等原因,对政策不是很了解,政策的推行遇到了一些阻力。而且当地外出务工现象比较常见,在户籍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却不能在居住地交,很不方便,对接存在困难,所以第一年只完成原定计划的70%。后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进行宣传,居民逐渐认识到了政策的好处,普及率逐年提高。

自从普及新农合之后当地居民享受到了实惠,对于缓解当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极大的帮助。比如:当地的大病救助,乡镇一级的卫生院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已经达到了85%,县级医院(目录之内)可报销70%,县外医院可以报销60%。以治疗阑尾炎为例,医药费大约需要2500元,实施新农合之后个人只需要承担350元。村民们普遍反映报销比例很合理,实实在在的减轻了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天堂寨中心卫生院还落实其它一系列民生工程,以解决当地看病难、看病贵、有病无经济实力治疗的问题。比如:65岁以上的老人(现在已经普及到60岁以上的老人和6岁以下的儿童),每年免费体检一次;为预防宫颈癌,当地已婚妇女每年免费体检一次;慢性病随访一年四次。这些费用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一部分,医院自己出一部分。

xx中心卫生院承担着当地17000多居民和当地风景区游客的医疗卫生,接待任务也相对较重,所以医疗器械、资金投入情况在全县中心医院中稍好一些。但是该院目前依然面临着负债较重,难以满足当地的实际医疗需求等等现实情况。乡镇卫生院基础条件差,开展辅助检查能力不足,只能满足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疑难杂症、大病的治疗还需要请专家会诊或者转诊到大医院。

周医生建议政府首先应该加大投入,尤其是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基础条件。在走访中我们也实际了解到该院一些基础的设备投入有待加强,比如,xx镇中心卫生院目前仅有一辆救护车,是省财政厅拨款15万用于应对意外事故配置的,对于一个人口相对较多且外地游客较多的镇来说,肯定是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其次要加强人员培训力度,该院临床医生职业医师紧缺,职业助理医师仅有1名,无论是数量和还是水平上还是远远不足的。在走访中我们也实际观察到,因为卫生院的医师和护士数量有限,很多时候病人需要自己负责看病过程中的一些事情,这对于提高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水平是不利的。最后是要提高新农合报销的比例,推出更多的民生工程,让农民们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缓解当地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有病无经济实力治疗的问题。

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xx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的成功反映出这项政策给基层百姓带来的实惠,为农民们撑起了一把健康的保护伞。在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特别是偏远的山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展依然落后。卫生事业投入有限,乡镇卫生院总体装备简陋,人才匮乏,卫生防治能力薄弱,医疗条件水平还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是山区医疗卫生发展的真实现状。“中国梦”是医疗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的“民生梦”,实现全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加大对山区等落后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是重中之重。没有8亿农民的健康保障,就谈不上农村的全面小康。

在全社会不断深化改革的潮流之下,我们相信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一定会取得新的进步。硕士团支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日活动总结

2019年暑假会计社会实践总结

初中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科技大学暑假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卫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计划活动总结

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活动总结

2019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城管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总结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八礼四仪’”活动总结

税务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总结

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农业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工作总结

社区医院实践总结篇2

1.1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医全科医学生临床教学实践体系主要是在强调本科生掌握基本中医医疗基础和技能的同时,善于与患者沟通,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疾病预防体系,真正做到中医所说的“治未病”。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带教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总结病案,并利用教学基地的优势,相互学习,分享经验,提高学习效率。体系的构建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学生医德医风的修养;②加强在三级医院临床轮转的学习能力,提高对各专业的认识;③深入社区医院,在带教教师引导下学习常见病的诊治能力,培养与患者沟通的能力;④与带教教师一起建立社区患者基础服务医疗体系;⑤加强各教学基地间的学习交流;⑥建立相对完善的临床实践评估体系。

1.2临床实践构建存在的问题中医全科医学是一门新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在发展初期会遇到诸多问题,譬如:①其临床实践不像其他专业学科一样拥有完善的临床教学大纲,需要在探索中学习、总结和完善;②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患者可能不会配合临床教学;③经验缺乏的带教教师无法选择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中医全科医学;④学生在现阶段教学模式干预下无法更好地实现对本身的定位,进而全身心投入到全科医学的学习中。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分阶段或总体对中医全科医学临床实践的评价机制。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快速而充分地解决这些问题,以便中医全科医学适应医疗卫生体制,发挥中医特色,提高中医全科医学的教学水平。

2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1医德医风修养的提高几千年来,中医所提倡的医德伦理都是以“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为根本,注重“德才兼备”,历代医家言传身行,故而经久不衰。中医学生对医德的学习有利于言行标准的确立,突出中医的人文特征和思想基础,有利于继承、发扬古代医家千百年来的高尚医德。明代医家龚廷贤《医家十要》第一要为:“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告诫医者必须有“仁心”[3]。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能关心和同情患者,为患者着想,这也正是中医全科医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临床实践中把医德医风修养放在第一位也源于此。没有了医德,再好的医疗技能、方法都无从谈起。因此,一方面要求中医全科医学本科生不断学习医学伦理和思想政治道德课程,学习古代医家勤奋钻研、不虚假伪善的精神,一方面也要鼓励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将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课程内容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向带教老师学习,努力培养正确的医德医风。此外,以多种形式对医德医风进行考核,使每一名学生都不放松对医德医风的学习和培养,为其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全科医学工作者打下基础。

2.2三级医院临床轮转对专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技能培养中医全科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一个重要的实习环节是三级医院的临床轮转。与其他专业的中医学生相比,全科医学本科生没有专业科室的限制,在轮转学习中需要掌握和理解的东西更多。全科医学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社区和卫生院工作,要面对不同的患者,遇到各种各样的病症,在转诊之前要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这个能力在毕业前的临床实践中应该得到很好的训练。首先,需要在科室轮转效率上下工夫,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转科,加大各种技能的学习,尽可能创造动手机会,增加交流,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紧急救治的科室,轮转时间可适当延长。其次,带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能一味的填鸭式灌输,要让学生先讨论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再到具体科室进行学习,回来总结,如此反复,强化记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定期开展专题学术讲座和培训,提升学生对临床疾病的深入理解。另外,培养中医全科医学本科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中医全科医学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很多,仅靠短暂的临床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后工作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2.3通过社区医院常见病的学习加强沟通能力传统中医一般在特定范围进行治疗,治疗人群相对固定,多采用深入家庭的诊病方式,这与现在的社区医院很像。中医全科医学本科生同样需要到基层社区医院进行学习。现在社区开展“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和针药并用的治疗手段最能发挥中医的特色。此外,慢性病治疗、“治未病”、养生保健等也是中医所擅长的。为此,应注重本科毕业生在实践中运用中医药方法与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中药熏蒸等技术,增强中医药治疗意识。在社区医院,学生不单单应学会诊断、治疗,还应具有社区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结合中医特色,体现中医全科医生基层服务水平。中医全科医学临床实践进社区,可以进一步了解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地域分布、发病特点、发病时间、治疗用药等相关知识,结合自己的全科专业知识,更快、更系统地掌握基层疾病诊疗特点。在带教教师引导下学习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结合中医特有的诊断手段进行辨证论治。

2.4与带教老师一起建立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由于工业进程快、人口密度大、工作压力激增、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等因素导致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及亚健康人群高发,使医院长期就诊的患者增加,医患矛盾时有发生。随着医改步伐的加快,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所逐渐被患者接受。中医全科医生可以“因地制宜”,着眼区域性疾病特点,长期综合干预、治疗以及服务患者。中医全科医学本科生应学习带教老师建立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经验,在与患者沟通及实施治疗的同时,建立患者档案,从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和干预,对疾病进行治疗。同时,结合中医特色,对患者的饮食起居、运动锻炼、心理状况等进行多方位管理,在中药治疗的同时从生活其他方面进行干预。学习如何帮助慢性病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精神病等患者,从生理到心理上恢复健康,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而这些单单依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靠社区医务工作者认真细心的照顾来完成的。一个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光靠带教教师也是不够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需要一届一届的实习生共同努力去实现。为此,学生应加强对各种慢性病治疗手段的学习,同时在与患者接触时特别留心学习与患者的沟通和注意事项,以便在毕业后更快地适应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

2.5教学基地学生的交流与学习中医全科医学本科生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相互学习和交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①积极开展临床病例讨论,将日常积累的病例特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带教教师则对典型病例和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联系临床上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以加强学生对临床病例的认识。②在信息技术极度发达的今天,利用互联网途径来补充临床实践中的知识欠缺点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以学校网络为基础,建立中医全科医学论坛,上传与临床实践相关的短片和电教片,便于学生查询。学生通过论坛一方面可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问题放到论坛中共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③运用网络视频工具,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参加不同教学基地的临床病案讨论,共享文档、演示和操作,扩大学生接触面,增加学习提高的机会,解决教学基地病案单一、数量不足等问题。④以年级为单位建立网络微信平台,学生可通过微信平台将自己的疑问上传,其他各学科老师和其他医学工作者共同学习、讨论、解答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疑问,提高针对性和时效性。

2.6探索建立并完善评价机制目前,中医全科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还没有一套系统的评价机制,不能对学生和带教教师的临床实践效果进行很好的评估,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因此,确立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是做好临床实践教学工作、提高临床实践效果必不可少的。首先,中医全科医学带教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职责,强化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其次,倾听教师意见,量化带教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建立薪酬奖励机制,完善带教教师考核制度,提高带教教师综合水平。第三,对实践学生进行分点、分阶段考核,考核成绩直接计入总成绩,保证制度的严肃性,敢于对毕业学生说不。分阶段考核可以在不同临床实践阶段进行,转科实习阶段以科室为节点进行专业和临床技能考核,合格的学生方可去社区基地实习。社区医院实习阶段,可以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分,包括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常见病的处理能力、中医技术在社区中的服务能力,以及社区医疗体系的构建能力等等。特别应对病案讨论中主动提问的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学习质量。最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临床实践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实践制度,保证社区临床实践工作的顺利完成。

3结语

社区医院实践总结篇3

关键词:探索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体会

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型的面向家庭及社区,集人文社会科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于一体的医学专科,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最佳表现形式[1]。全科医学教育是一种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模式、实习场所与传统临床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别,从全科医学发展趋势来看,社区实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在社区,全科医护人员才可真正领悟到全科医学的综合性、可及性、连续性;在社区实践中才可学到对患者以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的照顾[3]。本文就进行建立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的优势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25位医学生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2.4±10.8)岁;其中医生17例,护士8例。对照组25位医学生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4-47岁,平均年龄(31.9±10.2)岁;其中医生16例,护士9例。两组医护人员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开展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培训的具体方法:

1.2.1取得领导的高度重视、逐渐完善社区实践基地的建设:

培养能够应用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开展融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为一体的医疗技术人才,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及卫生改革需要是全科医学的教育目标。全科医学的社区培训基地承担者社区实践培训的艰巨任务,是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实践场所。我院成立科、院两级督查小组,严抓教学质量关,层层抓,落实良好的带教氛围[4]。

1.2.2加强社区师资团队建设、逐步提高师资水平:

全科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的标准,建设社区师资队也同样是社区实践教学的发展标准,提高和优化师资水平势在必行。我们需将能力建设作为核心,将岗位需求作为导向,加强对社区卫生全科医护人员的岗位培训。所以,我们采取请进来、送出去、互助提高、自助培训、继续教育、专家咨询等方式配合全科医学的师资培养。我院还制定了有关社区卫生全科医护人员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以培养教学师资队伍、社区卫生服务人才为目的,组织在职人员岗的位培训,加强规范化培训、骨干培训、岗位培训。

1.3突出社区实践特色、促进社区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建立社区教学实践基地的可使医学生做到“在学习中服务、在服务中学习”,使其全面学习全科医学并得以实践,掌握社区治疗及护理的服务技术、基本理念、实践模式,提高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技能。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带教任务,结合其工作实际,并参照实纲的要求,征求医学生的意见后,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从“医疗康复护理、预防保健、慢病管理、入户巡访”等方面带教,将健康教育、沟通技巧、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另外,教学领导小组还需定期检查和督导带教老师的工作,检查大纲完成情况、实习进度、理论教学、医疗文书的书写、技术操作、综合素质考评、出科考试等情况。

根据社区教学基地的独特性,制定独特的教学计划,带教过程中要突出以家庭为单位、以人为中心、以情感为纽带的服务特点,培养学生的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同情心。通过入户调查、收集、整理社区健康资料,建立家庭成员健康档案,家庭访视、健康指导、儿童智能干预,大型义诊、宣传查体等带教工作,可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健康教育宣传能力[5]。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医护人员对全科医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整体素质,采取评分制对两组医护人员的三项指标进行评价,最高分10分,最低分0分,分数越高代表对全科医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越深,实践能力越强,整体素质越高,分数低则相反。

由表1可见:两组医护人员对全科医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整体素质等分差异明显,p

3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建设及人才的培养是所有发展城市中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缺乏高素质全科医护人员已成为使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受到制约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一是工作和学习的矛盾较为突出,社区工作人员少,患者量大,难以保证学习时间;二是教学经验及教学师资力量缺乏,虽然具备一支可进行社区实习带教工作的师资团队,但这支队伍的教学能力及整体素质偏低,在某种程度上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和教学水平受到影响[6]。

要想建立行之有效的社区全科人才培养机制,就要建立健全的教育、考核、晋升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保障,结合培训、职称晋升、年度考核为一体;师资配备及培训上充分体现出群体合力精神,发恢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学,营造和谐、积极的课题研究、教学研究氛围,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研讨活动开发综合实践的活动课题,将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必备条件。

总之,全科医护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核心力量,是全科医疗的实施者,是提供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佳人员。实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培训与教学相结合是师资队伍必须掌握的技能,综合性附属培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都应将全科医疗的需求作为主导,培养出真正可以胜任社区工作的全科医生。

参考文献:

[1]薄海美,田春雨,李建民.加强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222-223.

[2]郭化山,徐杏,李香英,等.专科层次全科医学教育实践教学研究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5-7.

[3]沈海英.全科医生社区实践基地建设的探讨[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20):80-81.

[4]方小衡,刘茂玲,王兴旺,等.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社区实践基地卫生人力资源现状研究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7):491-492、519.

社区医院实践总结篇4

【关键词】民族地区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018-02

以右边江民族医学院为例,新时期民族地区医学院校构建新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职业道德教育新模式

右江民族医学院位于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和滇、黔、桂三省(区)交界的百色市(是当年邓小平领导著名“百色起义”的地方),是全国唯一冠名民族的医学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占70%以上。学校自创建之始,50多年来始终把为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作为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199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在莅临学校视察时,对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吸取经验,开拓创新,加强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应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构建职业道德教育新模式,为民族地区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改革伦理学教学模式,构建“一主两翼三结合”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应改革以往的伦理学教学模式,把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开展研究与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按照“一主两翼三结合”的思路,探索和建立伦理学教育教学新的模式。“一主”是指伦理学课堂教学,“两翼”是指医德实践基地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三结合”是指课堂教学活动、基地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而在“一主”即课堂教学中又重点推进教学方法和学生成绩考评考核办法的改革。

在进行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改革中,始终坚持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原则,依据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依据教学目的。即选择与教学目的相适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如组织学生到医院进行医德“床边见习”教学活动,让学生与病人交谈,主要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效果,了解病人对医院医务人员医德行为的评价和对当代医学生的期望。其次是依据教学内容。由于教科书各章节内容不同,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几个伦理学难题”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伦理有关争议问题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及口头表达能力。最后是依据学生情况。由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多数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基础知识较薄弱、交际能力较差。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重点抓好医德案例教学,采用典型案例专题讨论法、结合理论举例法、课外安排作业分析法、案例考试检查法等,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思考和独立分析。伦理学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应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符合学生接受的可能性等,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探索职业道德教育寓专业课程教学,拓展职业道德教育空间,发挥教师教书育人功能

教师应充分认识搞好民族地区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寓专业课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首先,搞好民族地区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寓专业课教学,是为民族地区培养德才兼备高级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其次,搞好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寓专业课教学,是继承民族地区医学院校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最后,搞好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寓专业课教学,是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客观要求。同时,应认识到现行医学院校由于受学时少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限制,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伦理学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效果难以显现。在进行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医德教育内容,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实际效果,而且对提高医学生医德水平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学生对专业课教师比较尊重,尤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在学生中威信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学校在寓职业道德教育于专业课教学上具体可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第一,学校党委制定教师教书育人“一票否决制”,即把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核,以激励教师重视教书育人,做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第二,学校教学督导员在听、评课的过程中,也把教师在课堂上贯穿德育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内容之一。第三,在开展评先评优、晋升晋级过程中,把教师教书育人表现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四、建立医德教育实践基地,拓宽职业道德教育渠道,提高医德教育实效性

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建设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建立医德教育基地,可结合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和百色革命老区,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办学目标,着力推进医德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在基地建设中应遵循“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指导方针,坚持互利互惠与双向受益原则、因地制宜与勤俭节约的原则以及相互理解与自愿结合的原则。在学校附属医院、市区及周边地区敬老院、老革命红军村等地建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学校把伦理学实践教学活动列为教学计划,总共36课时,其中理论课30课时,实践课6课时。安排学生到附院开展医德见习课一次(3课时),到医德教育实践基地――敬老院开展医德见习课一次(3课时),还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三下乡”活动,引导践行“大医精诚”校训,强化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作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五、探索毕业实习生医德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应对毕业实习生的医德行为表现进行调查及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探索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方法和途径。具体而言,可从以下方面加强毕业生的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实习生医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信念;二是加强学生交往能力培训,强化沟通能力;三是带教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四是加强实习前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五是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六是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实习生的医德教育工作:一是把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医德表现列为考核重要内容之一,制定考评具体指标;二是学校在检查实习的过程中,把实习生医德表现列为检查工作的重要任务;三是学校每年召开实习医院实习工作会议,把如何加强实习生的医德教育作为重要议程进行总结。

六、融职业道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拓宽职业道德教育渠道

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学校团委、社会科学部、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应密切配合,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及卫生部制定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要求,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培养人才目标和医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一)将医德教育的研究融入校园文化活动。首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医德教育专题讲座、先进人物报告会、举行医德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举行“感恩之心,报恩之情,铸就大医”的征文和演讲比赛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其次,结合医德教育系列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到医院、社区和农村开展医德医风、医疗卫生保健和农村卫生现状等专题调查研究活动,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和论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搞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发挥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和育人功能,建立医德教育网络,开设职业道德先进人物、医德案例等栏目。

(二)将医德教育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在新生入学期间,充分利用广告橱窗、广播、宣传报道和网络,大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参观校史展,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并在新生开学典礼上举行庄严的医学生誓言宣誓仪式,以坚定学生的信念。学院领导可亲自给新生校、校训和校歌的教育,鼓励新生把爱校、爱国与弘扬百色起义精神和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右医精神结合起来。

(三)将医德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的成员积极配合学院团委认真指导学生开展集邮协会、演讲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理论”研究会等社团组织活动。学生自愿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年献血总量连年居百色市之首。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家乡和熟悉社会,增强对人民群众健康、对社会、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11FZX004)

社区医院实践总结篇5

2011年3~5月笔者对秦皇岛市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走访,发放调查表,调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现况与发展情况[1]。通过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现场访谈、获得详实资料,为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提供依据,为创新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实用新型社区卫生人才提供参考。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1.1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情况秦皇岛市区内共有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坐落在市区内9个不同的街道社区。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5家国有医院承办,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民营医院承办,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由乡镇卫生院转换。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营状况较差,门诊量少,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不接受,患病后首先进入大型医院就诊,使社区服务中心很难做到转诊分流作用。这与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及时按有关政策拨款,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关。

1.2人力资源现况与人才需求情况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岁以下医护人员较多,占47.42%;55岁以上占16.90%;中初级职称占52.13%;初级以下占9.95%;副高级以上职称占16.12%;医护人员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占71.57%,仅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科学历人员达到15名,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有1名硕士,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累计占69.04%[2]。

调查问卷中专门设计了一道试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对医生与护士的需要最多,占人才需求总数的52%。检验师、药剂师、中医师等10个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总计占48%,其中需求最多的是检验师和药剂师,各占6.15%,最少的是营养师和按摩师,各占1.03%。从以上结果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生与护士的需求较大,对其他医疗技术人员的需求较少。

2讨论

调研结果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较小,职称偏低,学历不高。而国家中长期卫生规划中大力提倡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所以医学院校应加大社区卫生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改革教学模式,对全科医学专业以外的在校生进行必要的全科医学教育,为全科医学人才的成长做贡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3]。

2.1全科医学理念引入课堂全科医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医学学科,它与高度专科化的生物医学模式不同,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根本,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全科医学的内容包括通科医疗实践经验;医学学科中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全科医学专业的新观念、新方法、新知识和新技术[4]。全科医学理念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初级保健服务,是一门注重艺术胜于技术,是把个人的健康作为第一位、疾病作为第二位,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医学学科。全科医学理念是一个全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技术人员从根本上树立整体医学观,把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融入健康服务的全过程。我国虽然有全科医学专业,全科医学的课程设置与其它临床专业课程设置类似,全科医学毕业生不能全部到相应岗位工作。国家的中长期卫生规划中对社区医学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但目前的医学教育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量能为社区医学事业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随着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医生应为人类的健康负责而不是为疾病负责,认识到每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应得到全面认识和保健。因此,在对医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引入全科医学理念,发挥院校教育的优势,可拓宽知识面。在医学生中引入全科医学理念,就是引入整体医学观。整体医学观也就是从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中出发认识人体功能,学习人体疾病,进而干预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维护人体健康。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医学基础课,还是医学专业课,都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介绍,不孤立每一个器官、系统的学习,使医学生对人体整体有一定了解。这一理念的引入,对医学生成长为实用新型社区卫生人才会有很大促进作用。

2.2社区卫生实践引入教学社区卫生实践活动是医学院校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使学生“直观社会,反思自我,健康成长”,“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最佳途径[5]。社区卫生实践将院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理论学习与社区卫生服务,课堂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医德医风高尚、专业知识丰富、具有整体医学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我国医学生的社区卫生实践主要在各本科医学院校设置,如第三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院校。在高职医学院校开展社区卫生实践工作的院校较少,而高职医学生毕业后往往面向基层工作,更需要掌握社区卫生工作的特点。把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社会卫生实践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高职医学生通过社区卫生实践,将进一步了解社区医学知识,增加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整体认识,帮助学生树立完整的整体医学观,了解为健康服务的重要意义,对培养实用、全科医疗卫生人才有一定的作用。

2.3开展短期全科医学培训在调研中,通过访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了解到岗位上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定期、短期培训,及时学习诊疗技术新进展。有个别负责人提出希望把培训课堂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即不影响工作又可以实地学习并能实地解决社区卫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高职医学院校可以举办一些短期的与社区卫生工作密切相关的技术培训,通过这种短期培训可以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打造一支社区卫生教育的师资队伍。教师把全科医学内容再融入到学校的学历教育中,培养适合社区卫生工作的毕业生。

2.4加强适合社区卫生工作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学历教育过程中,要加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走访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过程中,对于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都不满意,特别是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视自我、不能吃苦耐劳,总是认为收入太少,工作太多、太累。他们往往从自身出发考虑工作与问题,不能公正、平和对待收入与工作量的关系。也有个别毕业生仅考虑工作量,只要工作量少,少劳动,别的什么也不考虑。因此,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很紧迫,也很重要。让他们养成吃苦精神、感恩情怀,这样才可能胜任社区工作。在走访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毕业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与特定群体的沟通,如老年人、慢性患者、儿童。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建立具有一定创新点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医学院校教育与社区人才培养的对接,打造办学模式新亮点,进一步发挥医学院校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砥柱作用。

国家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事业的目标。医学院校特别是高职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实用新型人才,应发挥高职医学院校在卫生事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优势,培养大量的具有全科医学理念的毕业生,不仅能为国家卫生事业尽力,也可以增加毕业生就业率,提高院校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吴春容.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卫生人才,2006(4):20-22.

[2]尹文强,傅华,严非,等.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与素质现状评价.中国卫生资源,2005,8(6):256-258.

[3]梁万年.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全科医学,2004,7(11):769-770.

[4]郑建宙,卢春梅.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探讨.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1):129-130.

社区医院实践总结篇6

关键词:社区居民医学生健康教育普及程度调查

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关乎个人健康,更是家庭,社会的责任。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1】。“未来的医疗保健着重强调自身负责、自身预防和自身保健”【2】。在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的社会,亚健康变成一种新的流行。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必然产物,社区开展健康讲座是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3】。针对辖区内开展有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是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4】。新世纪的健康观念是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安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6】。本文通过温州鹿城区120名进行了健康知识,医疗保险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和保健知识的实施程度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唤起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寻求社区健康教育的正确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4月对温州鹿城区120名各个年龄段的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医疗保健知识的调查。

1.2方法选取温州鹿城区不同年龄段的120人,每人单独填写一份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1)家庭背景:不同的家庭背景是否使人对医疗保健知识的态度有所不同(2)知识:对常见病,多发病知识的了解,危害健康因素的了解(3)对保健知识的态度:保健知识的来源渠道,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对社区定时定点健康知识教育的支持程度(4)行为:是否有常备药箱,有意识的搜集医疗知识

2结果

2.1家庭背景使人对医疗保健知识的态度有所不同

在受调查的120人中有14人本人或家人中有从事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占被调查人数的11.6%,相比较而言这些有医疗背景居民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健康意识比普通居民强。

2.2保健知识的来源情况在120名社区居民中,多数通过电视和网络获取健康方面知识。电视为54人,占45%,网络为55人,占45.8%,报纸为40人,占33.3%,医院为34人,占28.3%,社区宣传栏为14人,占11.6%。

2.3健康意识在120名社区居民中只有16人有订阅医学报刊或医疗保健方面的杂志,仅占总人数的13.3%。在调查家中是否有家庭药箱时,有专门的药箱仅10人,占8.3%,零散有一些常用药的有74人,占61.6%,没有药箱的有28人,高达23.3%。

2.4社区宣传,社区防护方面在被调查的120人中有60人表示社区没有举办过有些健康教育方面的讲座,占50%,有28人表示不清楚,占23.3%,仅有32人表示有举办过讲座,占26.7%。

2.5对疾病的态度在受调查的120位居民中,有52人反映没有定期体检,占总人数的43.3%,有68人定期体检,占总人数的56.7%,反映出鹿城区居民对定期体检的意识还不强。而在定期体检的68人中,25人完全出自个人,占36.8%;有19人是有单位负责定期体检,占总人数的27.9%;仅7人是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占10.3%;另有17人,选择其他,说明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居民定期体检,自我保健上宣传力度不强,在调查中也有居民反映有些调查反馈工作做得不到位,居民无从得知调查结果,社区在体检方面做得不够任需努力。

在受调查的120中只有68人有定期体检的习惯,52人没有定期体检,占总数的42%。在调查到平时体检的组织机构,完全出自个人有44人,工作单位有32人,而来自社区居委会仅12人,更有数人弃权。表示社区居民对自己的健康意识不够,对疾病意识不强。

2.6对医疗保险知识的了解在被调查的120人中有45人对温州社保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有所了解,仅占37.5%,多数不知道。有48人知道温州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三级,占40%,有43人知道2011年度的温州市区城镇居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标准,占35.8%。表示温州鹿城区社区居民对医疗保健知识了解严重不足。

医学生下社区与社区健康教育

3.改进

3.1医学生下社区暑期实践与社区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温州医学院组织09级,10级,11级学生进行1个月的社会实践和社区见习志愿活动,通过去医院,下社区,提前接触医疗方面的知识和社区,医院的人事。最后所见习的相关单位进行评价并撰写相应报告。每年由学校或各大社团通过招募从中优选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与到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中组织暑期实践队进社区义诊,向过往群众发放医疗保健传单、向周围居民发放免费的防暑药品、向广大群众宣传义务献血的好处。

3.2医院和医学生合理组合,组建健康志愿团队。此健康志愿团队是一个有临床医学,护理,公共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团队,定时为社区居民服务,团队各组成员发挥自身的学科特长,以社区居民,病人为核心相互协作,同时行使各方面的,重叠的职责,从而形成一个紧密,高效的多学科协作链。支援团队的人才资源和培训条件依托于高等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的专家。培训内容包括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慢性病防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服务学习、沟通技巧等。每次活动结束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分享彼此志愿活动的经验和体会。

4建议

4.1合理的健康知识来源建议定一些可信的健康报刊,定时参加医院、社区组织的健康知识讲座。对于电视,网络的宣传理性对待,目前有不少“专家”、“秘方”,最好咨询专业人士再做选择。每天保证一定量的运动,提高免疫力,调节心身,缓解工作压力,加快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

4.2开展各项活动1)社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利用宣传材料报纸杂志,健康门诊咨询,切实地讲多发病,常见病,流行病,正确引导社区居民自己关心、自己学习、自己保健的意识产生,2)政府努力建设社区医院,便利居民,从调查的数据看,社区医院大有发展空间。3)定期组织健康体检,开展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使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确保诊断结果落实到居民,逐步建立起一个合理完善的社区保健。

4.3专家咨询制 1)每个社区可长期邀请1-2位社区医生定时定点给社区居民讲座,解答疑问。2)居民可以尝试私人医生,专人负责,了解病史,有利于长期观察病情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建章.医学社会学[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530

2H.恰范特,蔡勇美,刘宗秀,阮芳赋.医学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410.

3孟祥臻,觑庆峰,刘晓冬,等.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10):793-795

社区医院实践总结篇7

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搞好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下简称“学习实践活动”),根据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全市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学组发〔20xx〕41号)和中共**北部新区工委《关于印发〈北部新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工委发﹝20xx﹞66号)精神,结合北部新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自提出以来,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按照中央和市委以及区党工委的要求和部署,新区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积累了经验。

当前,**北部新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发建设正进入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是认真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国务院《关于推进**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号)和市委三届三次、四次、五次全委会精神,推动城乡统筹改革发展,加快“五个**”建设,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今年以来,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新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新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回升势头日趋明显,但是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切实做好经济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不稳定因素,全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团结带领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要深刻认识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社区(村)、中小学校和医院在推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在这些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每一个基层组织、扎根于每一个党员头脑,对于巩固和拓展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确保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三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委会精神,促进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以及区党工委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断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本领,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把“五个**”建设落到实处,把建立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每户群众、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的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以下简称“三项制度”)等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和阶段安排

(一)总体要求

新区深入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要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以及区党工委关于在新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和“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总目标,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内陆开放示范区”为主题,以“密切联系群众”为主线,以“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建设‘五个**’,推行‘三项制度’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实践载体,通过“大培训、大宣传、大普及、大实践”,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全局工作的指导思想、领导干部的从政准则、广大党员的思维方式和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把学习实践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针对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类型多、党组织情况差异较大;党员数量多,行业分布、职业构成多样等特点,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取得实效,更加注重简便易行,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强化基层,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更加注重取得实效。要紧紧抓住解决突出问题这一关键,引导广大党员从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联系身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开展学习、深化理解、提高认识,普遍受到一次生动的科学发展观教育;从本单位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工作作风和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及基层党建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扎实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加快“五个**”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从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出发,执行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化民怨的实事好事,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针对基层情况复杂的实际,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工作。要注意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把握有关政策,妥善处理好涉及民族、宗教、社会治安、征地拆迁、民主选举等方面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更加注重简便易行。要在坚持中央、市委以及区党工委关于学习活动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参加活动单位和基层党组织的实际,从实际效果出发,灵活安排学习实践活动时间,科学设计学习实践活动的内容、程序、形式和载体。学习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基层党员的文化水平,更加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活动安排要结合基层单位实际,灵活多样、便于实施。实践载体对党员要有吸引力,让广大群众都能参与。要充分尊重基层和党员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基层单位探索好操作、易落实的活动主题和实践载体。在推进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力戒形式主义。

更加注重分类指导。要针对“两新”组织,社区(村),中小学校,医院等不同类型单位,分别找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着力点;区别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以及广大普通党员的不同职责,分别提出具体要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加强具体指导。村、社区是重头,要下功夫抓好;“两新”组织和流动党员是难点,要采取切实措施突破。对“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流动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年老体弱的党员等,在坚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他们参加活动。各参学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各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注意保护广大党员推进科学发展的积极性。

更加注重强化基层。要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牢固树立党建工作的主战场在基层、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基层的“国家大事”、教育组织服务党员群众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职能等三个理念,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围绕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强化组织功能,创新活动方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要着力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四大机制”,即以“三项制度”为重点的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党组织领导的村(居)民自治机制,党组织教育、组织、管理党员群众机制,基层党建“有人理事、有钱办事、有阵地议事、有制度管事”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支撑体系,加大经费投入、资源整合、政策支持和结对帮扶力度,把基层党建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以“科学发展争先、组织建设争先”为主要内容的“双争先”、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争当科学发展先锋”创先争优活动,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科学发展中的执行力,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政权建设和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更加注重统筹协调。要加强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协调联动,把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形成的科学发展共识、惠民富民政策、体制机制成果等通过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到基层,把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普遍性问题纳入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整改落实后续工作的内容,切实加以解决,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整体效果。要统筹安排学习实践活动与本单位中心任务和日常工作。加强城乡、条块和基层单位之间的协调,积极探索通过结对帮扶、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等方式解决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参加对象和阶段安排

新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在范围上要突出“两新”组织党组织,在对象上要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基层单位党员负责人为重点,相关单位全体党员参加。入党积极分子以适当方式参加。新区第三批参加单位主要是:党组织关系在北部新区党工委的“两新”组织、社区(村)、中小学校和医院等,共有基层党组织552个,党员10589名。其中,党委33个,党总支23个,党支部496个,“两新”组织党员4863名,社区党员4138名,农村党员710名,中小学校党员758名,医院党员120名。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从20xx年9月开始,到20xx年2月基本结束。集中活动时间4个月,2个月时间用于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活动正式开始前,礼嘉镇党委,各街道党工委,区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工委(以下简称“两新”工委)、教育工委要分类帮助指导所属基层党组织扎实做好准备工作;并安排专门力量,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掌握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初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及时进行整顿,调整充实领导班子,配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区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要结合新区实际,编写通俗易懂的实用教材或辅助资料;及时调整、组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组织好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工作骨干的培训;制定实施方案,对“两新”组织、社区(村)、中小学校和医院等各类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具体的安排部署;设计符合实际、有吸引力的活动主题和实践载体;组织开好动员大会,由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作动员报告,有针对性地搞好思想发动。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从现在开始到10月底结束。主要抓好学习讨论、调研走访两项工作。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11月初至12月初。主要抓好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两项工作。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20xx年12月初至20xx年1月中旬。主要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解决突出问题两项工作。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适时组织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群众满意度低的地方和单位,要认真分析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补课”。

20xx年1月中旬初至2月底,为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时间。要把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及时运用到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去。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纳入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培训、党员教育、组织生活等具体工作中,落实到日常业务工作中,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经常化、制度化。在抓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后续工作,确保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三、“两新”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安排

(一)参加活动领导关系

“两新”组织,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的难点,要作为新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要以“两新”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组织负责人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入党积极分子以适当方式参加活动。注意邀请党外出资人、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参加有关活动。

“两新”组织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关系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由新区党工委统一组织领导,“两新”工委统筹实施。镇、街党委(工委)所辖的“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未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参加党组织关系所在社区(村)党组织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由街道(镇)党工委(党委)统筹组织。

(二)具体目标要求

区“两新”组织学习实践活动,要以“扩大组织覆盖面、促进与党一心、坚持守法经营、推进科学发展”为主题,努力实现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要求。

1.强化党员的党员意识。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及党建理论、典型案例、党员先进事迹,使党员准确理解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作用,支持党的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

2.促进“两新”组织与党一心。开展“致富思源铭党恩,富而思进求发展”教育活动,教育引导“两新”组织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与党一心,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证“两新”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

3.引导“两新”组织依法经营、科学发展。广泛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则、职业道德,促进“两新”组织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实现健康快速科学发展。

4.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两新”组织实际,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四大机制”。坚持一手抓组建、一手抓作用发挥,重点抓好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确保年度目标圆满实现。加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员队伍、活动阵地建设,打造“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理建工作发展思路,制定党建工作发展规划,找准党建工作载体,切实发挥好“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推动发展、服务员工、凝聚人心、培养人才、促进和谐等“六大作用”。

5.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引导和督促“两新”组织按时签订和执行好劳动合同,帮助落实员工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促进建立科学的工资增长机制;积极反映员工所思、所盼、所求,搭建员工利益诉求平台;引导和配合“两新”组织积极开展“关爱员工行动”,帮助党员和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热情关注社会,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其他重点、热点问题。

(三)方法步骤

活动正式开始前,各“两新”组织要做好准备工作。认真学习中央和市委以及区党工委有关精神,摸清基本情况,进行专题研究,争取业主支持,确定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实践主题和载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安排,组织召开动员会,由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作动员。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主要抓好学习讨论、调研走访工作。

认真抓好学习讨论。坚持从实际出发,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中央和市委有关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对有阅读能力的党员,要组织学习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对其他党员,可运用听报告、看教育片等形式组织学习。要把组织学习与“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技能大比舞”、“技能大练兵”等活动结合起来,吸引群众参与,增强学习效果。要大力开展“科学发展在身边•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党员。要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组织党员群众重温党的执政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要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采取集中学、分散学、轮班学等统分结合的方式,尽量不影响“两新”组织正常生产和运行。对党员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不作硬性规定、不作检查。对文化程度低、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党员和流动党员,采取上门辅导、网上交流、qq互动等方式进行帮学、送学。在学习基础上,要紧密联系“两新”组织实际和党员员工思想、工作实际组织讨论,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深入开展调研走访。要以大力推行走访员工、排查困难、化解矛盾“三项制度”为载体,在“两新”组织深入开展调研走访活动,让党员在服务员工中锻炼党性作风,密切党群关系。一是走访员工制度。党组织班子成员、党小组长、能够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遍访一次员工,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引导,全面准确了解和掌握员工所急、所盼、所思、所想,切实增强党组织在员工中的影响力。二是排查困难制度。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定期深入生产经营一线,掌握情况、排查困难、分析原因,帮助想办法、出主意、寻对策、强措施;党员要深入服务对象,主动跟踪服务、上门排忧解难。三是化解矛盾制度。党组织和党员要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矛盾一线,及早了解、掌握“两新”组织中存在的用工、劳资等突出矛盾,及时协调、化解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业主之间、员工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纠纷,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主要抓好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分析检查两项工作。

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两新”组织党组织要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请全体党员参加,可邀请业主、部分员工代表列席。专题组织生活会围绕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这一主题,精心分析检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整改方向。要引导党员查找思想认识、党员意识、工作作风、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为“两新”组织发展献计献策。设党委的“两新”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可结合实际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进行分析检查。要围绕“三问”集智慧,以“问计于员工、问策于员工、问需于员工”为核心,组织开展“我为科学发展献一计”活动,积极主动征求党员、员工的意见建议。要开展“五查”找差距,一查党员思想认识深不深,二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大不大,三查党建工作的思路明不明,四查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清不清,五查服务发展的措施实不实。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要分类梳理,采取适当方式与业主做好沟通,向党员、员工公布。“两新”组织党组织要形成简要的分析检查材料。分析检查材料要重点明确发挥党组织作用,促进“两新”组织科学发展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分析检查材料要广泛听取业主、业务骨干、一线员工等的意见,认真修改完善。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主要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措施、解决突出问题两项工作。

制定整改落实措施。“两新”组织党组织要制定整改落实措施,按照查找出来问题的轻重缓急,提出整改落实的目标和时限要求,落实具体责任,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整改落实措施形成后,要以适当方式向党员、员工公布,做出承诺,接受监督。

解决突出问题。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业主关心、员工期盼、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解决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要集中进行整改;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限期整改;对由于条件限制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向员工群众说明情况,积极采取措施逐步解决。要深入研究、切实解决“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活动难、发挥作用难等问题,坚持一手抓组建、一手抓作用发挥,下大力气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基层党建工作“四大机制”。在加强自身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帮助“两新”组织建立完善增产增效、开源节流、激励创新、规范运转等方面的制度措施。

集中活动基本结束后,要抓好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做好总结工作。要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思想共识、实践成果和成功经验,运用到具体实践中,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经常化、制度化,促进生产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四、社区(村)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安排

(一)参加活动领导关系

社区(村)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关系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街道(镇)党工委(党委)统一领导所辖社区(村)的学习实践活动。在外建立的流动党员党组织中的流动党员,经与流入地党组织协商可纳入当地的学习实践活动,流出地党组织积极协调配合。长期在社区(村)生活的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经与党组织关系所在单位协商,参加居住地社区(村)的学习实践活动。入党积极分子以适当方式参加活动。注意邀请社区居(村)委会中的党外成员和非中共党员大学生“村官”参加有关活动。

(二)具体目标要求

社区(村)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以“加强基层、夯实基础,促进和谐稳定”为主题,全面推进、深化完善“三项制度”,大力推进科学发展观进基层、进院坝、进楼栋、进家庭,努力实现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要求。

1.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深化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员意识,增强组织观念,自觉参加党的活动,履行党员义务,保持党员先进性。

2.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结合开发建设中征地拆迁工作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农转非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就业创业问题,落实好社会保障。同时,要结合当前开发建设快速推进的新形势,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和举措,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后撤村建社区的工作,加快建设富裕幸福新社区,逐步改善和提高居民生产生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3.全面推行、深化完善“三项制度”。党组织书记定时定点公开接待,“两委”班子成员轮流接待,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深化和拓展班子成员走访活动,组织社区(村)“两委”班子成员、居(村)民小组长、大学生“村官”、驻社区(村)干部以及在群众中威信高、会做群众工作的骨干党员,在活动期间分片走访一次辖区群众家庭,建立民情档案或信息库。完善上下联动处理问题机制,及时办理群众意见,定期反馈。健全“三项制度”五簿册。

4.强化社区(村)“两委”领导班子建设。及时调整充实“两委”班子,提高整体素质。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治理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居(村),进一步明确社区(村)党组织和社区(村)居民委员会的职责,规范社区(村)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监督程序,完善居(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全面推行党务、政务、财务、事务公开,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村)民自治机制。加强社区(村)党风廉政建设。

5.加快推进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加大力度建设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和社区“红岩家园”党员服务中心。已建成的活动阵地,进一步完善功能,加强管理,发挥作用,真正把基层党组织的旗帜打起来,把基层政权的形象树起来。

6.解决一批老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推进新区未开发完成的村人畜饮水、交通路网、教育卫生、文体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实施社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丰富文化娱乐活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落实有关政策,做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工作。加强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主要抓好学习讨论、调查走访工作。

认真抓好学习讨论。学习形式要做到“六个一”:请上级党组织负责人作一次辅导报告,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一次动员讲话,请先进典型介绍一次经验,看一场介绍科学发展经验和做法的教育片,就近组织一次科学发展的实地参观,给每一户党员、群众送一套(张)宣传科学发展观的张贴画。对文化程度低、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党员和流动党员,要采取送学、帮学和寄送学习资料等方式组织好学习。根据就近就便、务求实效的原则,在不影响党员生产、工作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和安排学习时间。要充分运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红岩家园”党员服务中心、现场教学点、社区夜校、网上论坛等学习阵地,发挥党小组长和党员中心户带动作用,通过院坝会、小区会、楼宇会召集周边党员参与学习。要把组织学习与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结合起来,吸引群众参与,增强学习效果。要挖掘培育一批站得住、叫得响、可信可学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典型,大力开展“科学发展在身边•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党员。要普遍向党员、群众家庭印发形象生动的科学发展观张贴画,推动科学发展理论进家入户。对普通党员撰写读书笔记不作硬性规定、不作检查。

深入开展调查走访。组织社区(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小组长、居(村)民小组长以及能够做群众工作的骨干党员认真落实“三项制度”,广泛开展走访活动。走访时做好五件事:了解群众家庭及其成员的基本情况;掌握每户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具体需求;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在脱贫致富上帮助出主意、想办法;教育引导群众、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其他党员可结合自身实际了解民生、听取民意。充分利用走访中了解掌握的信息,建立民情档案或信息库,作为基层组织管理社会的重要基础资料。要采取社情民意恳谈会、乡村“夜话”、社区“龙门阵”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组织党员群众讨论,找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主要抓好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两项工作。

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社区(村)“两委”领导班子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要紧扣发展实践,对照检查班子集体和个人的主要差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注意吸收居(村)民代表列席。街道(镇)党工委(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列席联系社区(村)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社区(村)中的所有党支部要组织全体党员参加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党支部书记要围绕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这一主题,结合征求到的群众意见进行分析检查,其他党员要对群众意见和党组织的分析检查进行评议讨论,通过分析检查、评议讨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员意识,明确整改方向。

撰写分析检查报告。设党委的社区(村)领导班子要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反映本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系统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要召开党组织扩大会议充分讨论,并以适当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其他社区(村)形成简要的分析检查材料,并在党组织全体党员会上宣读,为制定整改落实措施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主要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解决突出问题工作。

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设党委的社区(村)“两委”领导班子要对前期征求到的意见和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研究形成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方案要列出需要整改的具体事项,明确整改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的具体措施,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其他社区(村)党组织要制定整改落实措施。整改落实方案和整改落实措施要通过居(村)务公开栏、活动简报等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做出承诺,接受监督。注意对群众需求作合理引导,防止做不切实际、无法落实、难以兑现的承诺。

解决突出问题。根据整改落实方案和整改落实措施,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要抓住劳动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生态、社会治安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重点问题以及带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分类排查,及时解决。村要重点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上下功夫,力争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解决一、两件群众普遍期待又比较难解决的突出问题;社区要重点解决社区治安、民事调解、环境卫生,以及帮助居民就业、帮老助残、便民利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围绕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切实解决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做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完善社区(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理清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思路和措施。村重点从完善议事程序、推进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化解矛盾纠纷以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建章立制;社区重点从完善居(党)务公开、畅通居民诉求渠道、矛盾纠纷调处、外来人口和出租房屋登记管理、突发事件处置、志愿服务等方面建章立制。着力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四大机制”,即以“三项制度”为重点的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党组织领导的居(村)民自治机制,党组织教育、组织、管理党员群众机制,基层党建“有人理事、有钱办事、有阵地议事、有制度管事”保障机制,努力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适时组织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要把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及时运用到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去。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纳入社区(村)“两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党员教育培训、组织生活等具体工作中,落实到为民服务的实践中,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经常化、制度化,不断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五、学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安排

(一)参加活动领导关系

中小学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关系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新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直接领导辖区中小学校学习实践活动,由教育工委统筹组织。中小学校学习实践活动以学校领导班子和党组织负责人为重点,全体教职工党员参加,学生党员参加部分活动。入党积极分子以适当方式参加活动。注意邀请本校党外负责人,民办学校党组织要注意邀请党外出资人、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参加有关活动,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

(二)具体目标要求

新区中小学校学习实践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进校园,兴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切实把学习实践活动办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工程和促进工程,努力实现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要求。

1.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完善学校发展思路。着眼于培养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的合格人才,引导中小学校广大党员,从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立足于所处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岗位,普遍受到一次生动的科学发展观教育,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和把握,在中小学校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切实转变发展观念,明确学校定位,理清发展思路,修订完善学校发展规划。

2.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协调。认真落实教育部与**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基础教育突出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职业教育突出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增强适应行业需求、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公平与协调,有效满足群众不断提高的教育需求。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运用党员承诺、学生评价、家长评议、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规范从教行为,强化教师责任,切实端正教风,倡导师德示范。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深化继续教育,改善教师学历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中小学校的实际出发,正视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牺牲学生学习兴趣为代价进行知识灌输等问题,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实施“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将体育、音乐、哲学、情感、礼仪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化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把推进科学发展观进校园作为中小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目标任务,使中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小学生感知科学发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感。

5.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等“五个校园”建设,着力优化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推进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中小学班额、初级中学容量、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配套设施及小学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整体实力。

6.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夯实党在学校的组织基础。结合中小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四大机制”。整顿少数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调整充实领导班子,配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坚持和改进组织生活,健全党组织工作制度;探索建立“结对支教、主动送教、济困助学”等学校党组织联系服务师生的“三项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凝聚师生、促进和谐、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主要抓好学习讨论、调研走访工作。

认真抓好学习讨论。在学好中央和市委规定必读书目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和上级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精神。要结合中小学校实际,根据务求实效的原则,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采取分级分层分片方式对中小学校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中小学校可结合实际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编发生动解读科学发展观的“口袋书”,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要注意发掘树立身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党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党员参加学习,扩大学习覆盖面。对退休教职工中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要采取送学、帮学、寄送学习资料等方式组织好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下基层作辅导报告,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法规等。鼓励党员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但不作硬性规定。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以“解决影响和制约中小学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主题,通过举办讨论、辩论、论坛等方式,广泛开展解放思想的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学校进一步科学发展的共识。

深入开展调研走访。结合学习和讨论的成果,各中小学校要组织班子成员开展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探索推行联系和服务师生的“三项制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师生、深入家庭,开展调研走访,广泛听取师生员工、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找出制约学校进一步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在调研走访中,帮助困难学生家庭解决一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实际问题。有条件的中学校可结合实际确定与学校科学发展相关的重点课题,深入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主要抓好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材料工作。

中小学校召开党支部(党总支)专题组织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分析检查在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突出问题,着重查找办学理念、教育质量、教学改革、工作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要围绕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这一主题,精心分析检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整改方向。

要形成分析检查材料。分析检查材料要突出分析检查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这个重点,要对调研走访中征求到的意见进行认真梳理,系统梳理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总结和提炼学习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新认识,提出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努力方向和主要举措。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要召开学校党组织扩大会议进行充分讨论,并以适当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其他中小学校形成简要的分析检查材料,为制定整改落实措施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主要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措施、解决突出问题两项工作。

要制定整改落实措施。整改落实措施要以适当方式向党员、师生、群众公布,做出承诺,接受监督。整改落实方案和措施制定过程中,要组织广大党员和教师开展建言献策活动,提高广大党员学习实践积极性的同时,使整改措施切合实际,容易操作。

把解决涉及群众和师生切实利益、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突出问题。要切实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为师生和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好事。整改落实进展情况要及时向党员、师生、群众通报。要做好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着力建立完善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组织健康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规章制度,探索建立师德师风监督、教职员工激励、学生党员发展等方面的制度措施。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适时组织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群众满意度低的学校,要认真分析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补课”。

各中小学校要把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正确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和改革措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中小学校的全部工作之中。

六、医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安排

(一)参加活动领导关系

医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关系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新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直接领导辖区医院学习实践活动,由所在街道党工委、镇党委统筹组织,社发局参与指导。医院学习实践活动以医院党组织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入党积极分子以适当方式参加活动。公办医院党组织要注意邀请本单位党外负责人,民办医院党组织要注意邀请党外出资人、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参加有关活动,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未建立党组织的医院的党员参加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

(二)具体目标要求

新区医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健康新区”为主题,努力实现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要求。

1.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以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实施《部市共建统筹城乡卫生发展试验区合作协议》为契机,用科学发展理念扭转传统发展模式的思维定势、行为定势,转变市场化运行机制,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职能,明确医院的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

2.加强党员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建设,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加强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医院党员宗旨意识;积极组织党员医护人员开展上门出诊、上街义诊、下乡巡诊活动,切实为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牢固树立救死扶伤、以人为本的行医理念,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教育党员医务工作者成为遵从医德的模范、服务患者的标兵。

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严格执行医疗规程,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监管体系,合理规范用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4.加强医疗能力建设,不断满足群众需求。对照县级医院、街镇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建设标准,进一步解决医疗设备陈旧简陋、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中西医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切实改善就医环境,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5.加强内部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完善方便群众就医的业务流程、适应病人需求的工作制度,规范和透明收费项目和程序,优化服务环节,认真办理患者投诉,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上见到新成效。

6.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和推动医院科学发展。结合医院实际,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四大机制”。整顿少数医院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调整充实领导班子,配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发展骨干医护人员入党。运用党员承诺、群众评议、社会监督等方式,充分发挥医院党组织的服务保证和广大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为推动医院改革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多作贡献。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主要抓好学习讨论、调研走访工作。

认真抓好学习讨论。通过上党课、形势报告、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知识竞赛、技术比武、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网络媒体等阵地,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国务院3号文件和“五个**”建设相关内容,学习中央和市委以及区党工委有关重要会议文件精神、重大决策部署和惠民政策,学习有关业务知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加强对医院党员的医德医风、宗旨意识、群众观念的教育。要注意发掘和宣传医疗卫生系统的先进典型,通过“诚信医院、优质服务窗口、温馨病区”和“优秀医务人员”评选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科学发展在身边•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党员学习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技术。学习培训要从医院实际出发,务求实效、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党员参加学习,扩大学习覆盖面。对医院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和流动党员,要采取送学、帮学、寄送学习资料等方式组织好学习。对党员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不作硬性规定。

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科室一线、病房进行走访,听取单位职工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查找本单位在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就医、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认真组织、扎实开展“万名医师下基层,送医送药送健康”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探索建立党员干部定期免费上门出诊、上街义诊、下乡巡诊等“三项制度”,竭力为群众服务,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中的实际困难。医院要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定期对病员开展追踪回访,了解病情和医疗需求,提供咨询和健康指导。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主要抓好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材料工作。

专题组织生活会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紧扣近年来医院的发展实践,深入查找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工作作风和医德医风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医院科学发展的共识;要围绕医院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这一主题进行分析检查,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员意识,明确整改方向。

形成分析检查材料。要对调研走访中征求到的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形成简要的分析检查材料,为制定整改落实措施打好基础。分析检查材料要充分反映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系统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和主要举措。分析检查材料初稿形成后,要召开党组织扩大会议充分讨论,并以适当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主要是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工作。

制定整改落实措施。整改落实措施要根据查找出来问题的轻重缓急,明确整改的具体措施,明确相关科室、人员的责任。要以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做出承诺,接受监督。

要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通过努力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根据整改落实措施,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切实解决一批群众期盼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绩效、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问题,多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要做好医院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着力建立完善医疗事故责任追究、畅通患者诉求渠道、医德医风考核评价、医疗人才培养以及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制度措施。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适时组织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群众满意度低的医院,要认真分析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补课”。

各医院要把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正确的从医理念、发展思路和改革措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医院的全部工作之中。

七、切实加强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和指导

各单位要继续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各项要求落实到基层。

(一)要落实领导和指导责任。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关系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新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街道(镇)党工委(党委),区“两新”工委、教育工委要统筹组织所属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加强对所属基层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各领域的党委(工委)班子成员都要结合实际,选择一定数量的基层党组织建立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各基层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要注意把党组织加强领导与上级有关部门加强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活动的同时,“两新”组织党组织要注意邀请党外出资人、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社区(村)、中小学校、医院党组织要注意邀请本单位党外负责人参加有关活动,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

“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负责人,要积极争取业主支持,投入足够精力和时间,亲自组织研究学习实践活动重点工作,发挥示范表率作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要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员,指导“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两新”组织党组织中流动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原则上由流入地党组织负责,流出地党组织协助。注意组织好短期外出学习务工经商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

街道(镇)党工委(党委)直接领导所辖社区(村)的学习实践活动,要统筹组织所辖“两新”组织、社区(村)和医院的学习实践活动,要加强对所辖基层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分类指导、检查、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在深入村开展“三进三同”活动中,要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

(二)要加强检查指导。新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将派出五个指导检查组,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分类指导和检查。同时将大学生“村官”、“三支”人员、驻村干部中的党员和参加“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计划”的支医人员中的党员作为所派驻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员。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要建立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街道(镇)党工委(党委),区“两新”工委、教育工委也分别要组织力量,加强对所属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的检查指导。街道(镇)党工委(党委),区“两新”工委、教育工委和区各指导检查组在指导检查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指导检查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推行“三项制度”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情况。要加强统筹协调,注意合理安排,防止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增加基层负担。

(三)要强化舆论宣传。根据基层单位和党员群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要尊重新闻宣传规律,把握宣传节奏,用具体事例、生动细节、精彩画面、鲜活语言,增强宣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提高宣传效果。

“两新”组织、学校、医院要根据自身特点,分别运用校报校刊、院报院刊、广播、互联网、宣传栏等媒体和载体,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宣传中央、市委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示精神;宣传中央、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党工委管委会促进“两新”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反映科学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宣传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宣传各行各业特别是“两新”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新经验。

社区(村)要根据党员群众的特点,充分运用广播、网络、墙报、宣传栏、口袋书、小读本、张贴画等媒体和载体,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宣传中央和市委以及区党工委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精神,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宣传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系列惠民惠农政策。要不断改进创新,增强宣传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注重用群众的话语教育群众,用“唱读讲传”等活动来吸引群众,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积极探索创新。各基层党组织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内陆开放示范区”为主题,创新活动载体。要结合实际,灵活安排活动时间,把落实规定动作与做好自选动作有机结合,注重简便易行,充分尊重党员的首创精神,在具体主题、实践载体、活动方式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围绕全市开展的基层党组织“科学发展争先、组织建设争先”“双争先”活动和广大党员“争当科学发展先锋”活动,充分发挥各领域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

“两新”组织党组织要在具体主题、实践载体、活动方式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特别是要积极探索解决“两新”组织中生产经营一线党员、农民工党员、临时聘用人员中的党员如何参加活动等难点问题。要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以“服务党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服务员工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服务企业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服务社会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为主要内容的“四服务四增强”主题实践活动;在新社会组织中开展以“对党忠心、与民贴心、服务诚心、让组织放心”为主要内容的“四心”主题实践活动。

社区(村)特别是要积极探索解决外出务工经商党员、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如何参加活动等难点问题。区别居(村)“两委”成员、骨干党员、流动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等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党员的实际,分类进行指导。要对社区(村)特别是社区中未亮出身份的党员和流入党员进行摸底排查,组织好他们参加学习实践活动。

中小学校要在学习内容上注重贴近师生教学实际,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喜闻乐见。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学校基层党组织大胆探索,确定切合实际的活动主题和实践载体。要根据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类别,区别对待领导干部、教学骨干、后勤保障人员、学生等不同岗位党员。

医院要按照简便易行的原则,科学安排活动时间,合理设计步骤,探索自己的具体主题、实践载体和活动方式。要根据公办医院、民办医院类别,区别对待党员领导干部、中层管理人员、医疗技术骨干、医生护士、后勤保障人员、临时人员等不同岗位党员,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

(五)要强化保障。要采取有效措施,为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供条件。要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积极搭建各基层党组织联手共建的平台,促进辖区基层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整体推进。要坚持厉行节约,讲成本、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区“两新”工委要妥善解决“两新”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工作经费,不增加“两新”组织的负担。街道(镇)要结合实际,对社区(村)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给予一定经费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所属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帮助克服。各基层党组织也要结合实际,落实好本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活动经费和工作力量。

社区医院实践总结篇8

关键词:社会实践;专业优势;育人模式;常态化平台

社会实践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长本领、磨炼意志、汲取能量的重要途径。为此,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加强实践育人,在教学任务中提高实践教学占比,将社会实践育人的作用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1,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3,4]。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培养全方面人才的作用,文章以笔者所在的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研究范本,对依托专业背景的社会实践育人模式进行探索。

一、学院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

如何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真正做到认知与实践相结合十分重要。学院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的育人功能,加强教育引导,坚持把实践和志愿活动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渠道,积极探索常态化的实践育人机制[5]。学院依托广西区内23个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联合培养基地以及实习就业基地等平台,坚持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推进课堂与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整合资源,结合学院专业和学科特点,设计和延续传承育人项目,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基层,并且每年广泛开展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与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以让学生亲身参与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接受教育、增长才干,推进科教融合,从而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6]。

(一)打造暑期社会实践常态化平台,开展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1.举行座谈交流,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建设组织学生在暑期组建团队到广西的基层医院、贫困县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医院信息一体化建设调研座谈,熟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模式,对基层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信息部门人员配置以及绩效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应用建设情况、信息安全建设情况、信息化未来发展规划等情况进行详细交流,了解基层医院发展和信息化的建设情况以及当前基层医疗信息化发展面临的瓶颈,参观医院病案室、信息科、远程医学中心等部门,学生经过一线了解交流,多走多看,了解各地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现状,明确数字化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认可度,增强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2.开展医疗信息化应用实地调研通过发放问卷和走访病患及家属等形式,针对群众医疗基本知识、医疗信息化、信息安全等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基层群众对医疗信息化的认识、对移动医疗知识的知晓情况及移动医疗服务的使用状况,再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给予实际建议和指导,并向病患及家属进行医疗信息化及信息安全知识普及,鼓励更多居民多利用信息化手段享受方便、高效、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3.发挥专业优势,开发健康知识宣传平台app了解到目前基层地区群众存在医疗基本知识薄弱、信息化应用能力偏低等问题,学院志愿者结合专业优势,针对居民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开发健康知识宣讲app,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宣传,以视频、图片或者漫画形式进行趣味化宣传,搭建网络健康知识宣传平台并进行普及推广,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4.开展医疗健康知识普及和义诊服务学院“翡翠丝带”协会(乙肝防治宣传)、急救协会、it联盟、信息安全协会等学生社团与所在地区居委会进行对接与志愿帮扶活动,利用自身专业背景优势,走进基层和社区、养老机构等机构,为群众开展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普及宣传慢性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管理知识,宣传《中国健康素养66条》;免费为群众开展基本的义诊健康服务,提供血压检测,以及乙肝治疗咨询等服务;急救队向居民生动细致地讲解溺水急救、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相关知识,演示具体操作方法,提升群众自身的急救能力。

(二)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的总体实施蓝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实践能力的原则。这就需要高校在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中积极搭建实践平台,拓展实践形式,丰富实践内容,着力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社会实践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吸收实践新知识、增强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创业奠定扎实的实践基础。

(三)坚定专业思想,提高大学生学习紧迫感和自觉性大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之余,深入工农业生产、社会服务第一线,一方面,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参与生产生活、社会服务等活动,在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对本专业的自豪感,坚定学好本专业的决心。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参加工农业生产、社会服务中也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课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了学习本专业知识的渴望与需求,提高了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增强了完善自我,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自主意识。

(四)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社会实践育人1.组建活动团队,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青年学生是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学院在开展实践活动前,由学生自主报名、筛选、组队,开展活动策划、资料整理,组织协调等过程,这些环节都需要学生自主规划、沟通、协作和探究,可以有效锻炼学生自主规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也有助于增强学生自觉参与实践育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2.实施本科导师制,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充分发挥专任教师在实践育人中的指导作用,实施全程、多维度、个性化导师指导计划,组建“导师+专业+学工+朋辈”的本科生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充分发挥专任教师在学生专业学习、自我认知、成长成才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既可以指导学生参与“未来学术之星”“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等科学研究,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社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研究、撰写实践报告、熟悉网络宣传技能等能力,推动学生的人格塑造、专业知识探索、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有机结合。3.建立师生长效激励机制实施学院社会实践育人机制的总体规划,制定加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育人的工作方案,将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选修课计算综合素质学分,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作为入党推优、评先评优、保研推荐等重要依据,同时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纳入教评评优评先和绩效考核积分。4.注重实践育人的多元评价和成果展示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育人。为此,应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采取过程性和差异性评价,充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并关注学生参与的全过程以及过程中的情绪情感、投入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同时,利用学院大学生多媒体中心的如易班、微党园等微媒体平台,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的宣传报道和成果展示,及时报道活动内容,开展交流分享,及时总结活动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新思路。

(五)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之一。首先,通过与专业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拓宽师生社会视野,也能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的有机结合;其次,通过与专业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前景、行业发展的了解,能够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学生自觉学习意识,有利于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塑造。

二、学院社会实践育人工作成效

学院始终坚持理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做法,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接触基层的机会,学生纷纷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提升综合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只有积极参与实践、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之路。

(一)提炼实践成果,营造实践氛围每次社会实践结束后,都会以班级主题班会的形式举办主题实践分享交流,或举行社会实践摄影作品展、活动心得征稿、短视频作品评选等活动,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形象化,提升实践亲和力,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二)利用专业推进智慧团建,拓展青年成长阵地利用学院多媒体平台及时宣传报道社会实践,加强党建带团建,推进智慧团建是学院利用专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特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利用易班、微党园、QQ说说等微媒体进行线上线下联动,时时发送活动进展、心得体会,及时沟通交流相关信息。利用微媒体平台开展社会实践的系列推文,及时宣传推广实践活动的成效,充分发挥了微媒体在团建中的重要作用。

(三)强化专业特色,及时实现活动成果转化,引导学生在技能实践中成长结合专业特点,在暑期社会实践开展中到基层医院实地考察和参观学习,获得了有价值、有意义的体验、认知和数据,并且还及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假期空余时间实现调研和考察的成果转化,参加诸如“创青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未来学术之星”等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专业竞赛项目;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通过系列培养,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学院还积极动员,鼓励学生多次参加专业实习实践活动,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到具体实践中去,成员涵盖各年级,学生参与率达到70%以上。

(四)团队合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作为有主题、有组织性的团队活动,活动策划、组织环节都需要成员的参与和协同,学生通过合作、互助,相互取长补短并发挥好团队力量,团队成员间能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极大地增进了学生参与集体、融入团队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五)实践活动促进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学生在基层社会实践中,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为群众提供知识宣讲和普及移动医疗便利,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安全、健康观念,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学生们也在传播知识过程中增强了参加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了家国情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增强知识获取和更新的动力和能力,增强了献身于基层、服务于社会的信念。每年笔者所在院校都有十余名毕业生主动到基层工作,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学生报名数量位居学校前列。

(六)毕业生质量提升,扩大了专业的影响力实践活动能够将实践育人与专业优势相结合、与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相结合,育人工作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攀升,学院的学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8%以上,继续深造率保持在30%以上。历届毕业生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良好的开拓精神和扎实肯干的作风,得到了行业内众多单位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认可,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专业认可度。

(七)构建社会实践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通体系首先,高校应改变以往社会实践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而从学生专业特点出发,构建起适应不同专业学生需求与发展的社会实践体系,从而实现社会实践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其次,将社会实践作为必修环节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制定社会实践课程和大纲,突出学生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从制度上确定社会实践地位,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一项常态工作。最后,高校要统一制订社会实践计划,如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师资打造、科研基金及配套措施等,切实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社区医院实践总结篇9

摘?要: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的城乡社区基层医务人才,笔者学校对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科学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系统,取得了明显成效,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改革方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面向城乡社区?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

课?题:课题系河北省高等教育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GJJG037。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国家要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适应基层医疗的实用型医学人才。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的城乡社区基层医务人才,笔者学校自2013年以来对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现将学校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报告如下。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按照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需要,新的培养目标应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重点,培养能在城乡社区提供医疗、保健、预防、康复综合卫生服务的实用型医务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实用特色,着重加强“三种意识”“三种能力”“三项技能”的培养。“三种意识”即专业思想意识、服务农村意识和综合卫生服务意识;“三种能力”即健康教育能力、预防保健能力和卫生管理能力;“三项技能”即基本诊疗技术、基本护理技术和常用仪器操作技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中,把城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社区康复、健康教育等作为教学的重点,同时兼顾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增设和删减,重组后分为四个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职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异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对基础课程进行了整体优化。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急救医学、全科医学概论、皮肤性病学、五官科学、农村社区常见疾病防治与管理、中医学概论、预防医学、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常用护理技术、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增设了适合工作实际的急救医学、全科医学概论、皮肤性病学、五官科学、城乡社区常见疾病防治与管理等课程;增加中医学概论和预防医学学时,从而增强学生对老年病、慢性病的防治和预防保健等方面知识的深入学习。增设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常用护理技术等实践课程,以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开设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学等课程,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教学模块即顶岗实习。

二、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专科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以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原则,筛选和优化教学内容。基础课理论教学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根据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要求和专业课的需要,删除基础课程中与基层社区卫生工作无太大关系的内容,整合、重组课程;实验课减少不必要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验,在实验内容上注重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课教学则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突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实践能力,强调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避免各课程为了强调自身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导致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增加临床实用操作实训课,如三大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快速末梢血糖测定、常见病的X线片拍摄等。

三、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1+2模式。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设计问题或病案,运用案例式、讨论式、演示法、模拟法等方法开展教学,实施早期接触临床,让学生在第一学年到医院见习。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区卫生实践,熟悉城乡社区卫生环境和城乡社区医生的工作程序。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医疗卫生调研、健康咨询宣教,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二、三学年专业课教学以工作描述为基础,基于工作过程重组教学内容,以患者来院诊疗的临床场景或病案分析方式导入授课的内容,使学生在仿真医院场景中,模拟临床医疗工作岗位,以“准医生”的角色与患者沟通,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案分析,并作出初步诊断,制订治疗方案。临床课以附属医院为基地进行临床现场教学,实行工学交替,采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做”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学校丰富的实验、实训资源,加强各学科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训练;引进了标准化病人技术,强化诊断学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操作练习。顶岗实习除在医院学习外,必须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习两周,了解城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学习城乡社区常见医疗问题的处理技巧,训练城乡社区卫生工作的各种能力,以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在城乡社区胜任工作。

四、改革教学评价系统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为此制定出符合城乡社区临床医学专业的考核方案及考核评分标准。以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大纲、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大纲为导向,设计考核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理论考核内容加大了临床思维题和辨析题的比例,以突出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践考核内容则加大了基本技能操作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删除以往验证性实验、实训的考核,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方式分知识考核和实践考核。知识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各占50%比例)来进行,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的学习态度、到课率、平时作业、实践技能操作等;终结性考核采用笔试进行。实践考核单列,并将实践技能的考核成绩纳入毕业考试总成绩。成绩不合格者补考或重修。

五、改革成效

新的教学改革方案在学校2013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对2013级740名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初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过的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满意率为98%;在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学生满意率为100%;学生对实验、实训教学满意率为97%。经教学管理部门统计,学生各课程知识考核成绩及格率均达95%以上(以往各课程理论考核成绩及格率均在80%左右),实践技能考核合格率均达98%以上。通过对专业课教师、医院专家和基层医务工作者调查,认为新的教学改革方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从经济和社会效益上看,由于医学教育的目标同卫生服务需求紧密结合,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对基层卫生资源的利用。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探索,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教学改革方案,为城乡社区培养更多实用型医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卢东民,张红,沈志坤.“校地共育”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2]赵锡荣,程卫兵.农村社区医学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社区医院实践总结篇10

至2010年,内蒙古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836413人,占总人口11.48%;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56%,内蒙古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健康问题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2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护理

2.1人口老龄化对社区护理工作的需求

美国护理学会将社区护理定义为护理学与公共卫生学理论相结合,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深入人心,老年人对护理的需求持续上升,护理内容也不断扩展。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影响其对社区护理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抵抗力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增加、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丧失,老年患者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指导和护理,更好地应对疾病,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社区护理作为医疗机构之外的重要组织,可为其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

2.2社区护理现状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是“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社区服务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相关政策尚未完善,宣传力度不够,社区护理还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理解。全国各大城市虽然逐渐建立集护理、保健、医疗及健康教育于一身的综合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但在发展的同时问题也突显出来。侯淑肖等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平均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1.2%,医护比例为1.6∶1;社区卫生护士平均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3.3%,医护比例为1.5∶1,而wHo提出社区护士与社区医生的比例应为2∶1或4∶1。此外,我国社区护士学历结构以中专为主,占52.6%~76.9%。

3社区护理教学面临的挑战

3.1社区护理教学现状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面开展,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无法满足现代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国务院提出的“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的要求。我国社区护理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学校教育中社区护理课程只占护理专业课程的5%左右,所涉及知识面及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社区护理的需要。我国社区护理教育方式主要有学校教育和岗位培训两种。大部分学校没有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实践较少导致培养出的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识不全面,未真正了解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此外,护生对国家有关社区医疗政策了解较少,不重视社区护理工作。

3.2社区护理缺乏就业吸引力

3.2.1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愿调查

采取整群抽样,在参考国内相关调查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内蒙古医科大学312名已进行社区护理实习的护生进行调查。仅23.1%(72/312)护生有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这个比例较此前相关学者在其他地域的调查结果略低;98.7%最理想的就业地为大型医院,1%为学校,0.3%改行。

3.2.2社区护理就业缺乏吸引力原因

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愿处于低水平。首先,职业期望影响社区护理就业意向,护生目前主要的就业关注点还是大型医疗机构,可能与当前医院护理人员的待遇、福利较社区护士好有关,由于国内社区护理发展起步较晚,社区卫生机构设施简单,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医疗服务范围有限,工作开展难度比较大,福利保障不足等不容乐观的现状使护生对社区工作信心不足。

4人口老龄化下的社区护理教学改革

4.1确定社区护理培养目标

当前社区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根据2007年卫生部颁发的关于《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通过培训逐步转变学员服务理念,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和高情感性护理服务的基本技能,达到社区护士岗位的基本要求”。从前单纯的临床护理已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全方面护理的需要,当代老年社区护士不仅需要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及娴熟的护理技术,还需要通过系统化培训增强社区护士综合能力,使社区护理人才具有足够的人文、心理学、社会学知识、人际沟通能力、管理协调能力、职业道德、奉献精神等。当前较合适的社区护理培养模式是从常规临床护理培养模式中进行社区护理专业“方向化”,使社区护理体现自身特色创造自身效益,推动社区护理学教育及自身建设。在社区护理培训体系的研究中,完善并及时更新社区护理教材、师资配备及专门的培训基地。

4.2完善课程结构

推动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有人口老龄化、家庭独子化、生活小康化、保健需求多元化等,护理人员将逐渐成为初级保健的主要提供者。社区护理、公共卫生护理、家庭护理等培训成为重要部分。相比以往的理论教授大于实践,应注重教学与实践相衔接,重视当代老年人的护理特点,关注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合理设置课程,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整合公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和特色人文课。如对必修课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整合,选修课开设以技能和知识的专业需求为依据,开设老年心理学、老年伦理学、老年康复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满足老年人对高等护理人才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紧密结合教学与临床实践,重视学生专业个性化的发展。

4.3依托基层社区强化社区护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