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十篇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十篇

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3:04

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篇1

【关键词】准教师;一线教师;音乐教学实践

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正处在一个不断完善探究的阶段。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如何能够更好的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使之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各大师范类院校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究。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在注重培养音乐教师综合素养的同时,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在校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学生积极的参见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本文通过对部分学生在中小学的实习过程进行观察,总结“准教师”和“一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互补实践,来说明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搭建起校内外教师沟通的桥梁,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一、“准教师”与“一线教师”的概念和特点

1.“准教师”的概念和特点

“准教师”是师范类院校尚未毕业的学生到中小学校实习时的身份称谓。首先,“准教师”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所谓理论,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知识或者认知,经由一般化与演绎推理等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它的突出特点就是知识性和合理性。所以理论对音乐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从两个方面对在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准教师”进行了指导。从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开展的不同课程来看,包括最为基本的教育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中外音乐教育法等。学生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涉猎,对教育的基本理念、概念、方式、方法,从理论整体和框架方面有一定的认知。另一方面,“准教师”接受了系统的音乐理论教育,如乐理、中外音乐史、音乐赏析等。以音乐出发,扩充音乐的理性认识,它完全符合本学科的专业特点。这些音乐理论是发展良好音乐技能的基础,它能提高“准教师”的音乐审美、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

其次,“准教师”在教育技能上有所匮乏。在音乐师范教育中普遍采取的是“一对一”个别小课。这是针对不同在校学生的专业特点而特别开设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技术能力、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等不同方面进行教授。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经过这种针对性的教育,“准教师”在学生阶段结束时,会更加的专业化和个性化。但是,学生在进入实习,成为“准教师”时,却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

总之,对于在校的“准教师”而言,无论是理论还是将来自己教学时需要用到的教学技能知识,都是从师范学院的教师或者其他教学资源处获得的间接体验,并没有真正的接触到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实践。所以,“准教师”自身的智识水平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由表及里。当然,由于教育方式上多是采取单独授课的形式,“准教师”毕业时在自己的音乐技能上已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有个别优秀的学生,已有能力开办属于自己的音乐会。客观而言,“准教师”可以说是理论和技能的综合体,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经验上的缺乏,理论知识并没有完全的转化成为能力。

2.“一线教师”的概念和特点

“一线教师”则是指已经在教学岗位上任职,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并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水平的学校的正式认可教师。首先,“一线教师”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学能力。著名的美学家洪毅然先生曾对音乐教育的教师做过划分,他认为:“一流的教师演唱演奏好,教学也好;二流的教师教学好但演唱演奏一般;三流的教师演唱演奏都不好。”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教学能力比专业表演能力更为重要。“一线教师”是在社会各个院校的在职多年教师。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方法。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能力。音乐教育需要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以把抽象的音乐理想具体化为易懂的语言符号。由于多年授课、备课的积累,他们能够运用浅显易懂并生动的语言让音乐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第二,组织能力。一堂完整的音乐课,需要把握课堂整体的秩序和节奏,避免单调和枯燥的音符破坏音乐的美好观想。如何把握课堂整体的效果,就需要教师有效的组织能力。“一线教师”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能够充分的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和学生进行沟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第三,教材解析能力。教材是教师授课的基本和知识来源。好的音乐教师要能深刻的把握教材所要传达的教育理念和艺术审美。“一线教师”在备课与授课中,通过反复讲解和与学生的教学相长,对教材的熟悉和认识程度较高,完全可以从教材的不同角度把握对音乐的艺术性、审美性、思想性。

其次,“一线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教学实践可以分为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校内实践就是课堂上的授课经验,校外实践就是“一线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强调“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美育。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这一精神,中小学频繁开展文化活动,比如学校组织的社团、兴趣小组、每年举办的艺术节等。在这些活动中,“一线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担任指导工作,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教育素质,锻炼了教育实践技能,还提高了组织与沟通能力。

从上述对“准教师”和“一线教师”的特点分析来看,“准教师”欠缺“一线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当然“一线教师”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比如知识储备陈旧、教育中缺乏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等。从二者的基本特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准教师”和“一线教师”可以在两个方面实现互补,一是“准教师”的理论优势和“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优势的结合互补,二是“准教师”自身专业技能与“一线教师”教学经验的结合互补。

二、教学中“准教师”与“一线教师”的能力互补及其实例

1.“准教师”理论与“一线教师”实践的能力互补

综上,“准教师”的优势在于: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和最新的信息量;接受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比较快,头脑清晰灵活;对理论方面的认识带有整体性和结构性,敢于创新。劣势在于:缺乏实践操作和运用的能力;可以发现问题,但是解决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不够。“一线教师”的优势在于:实践能力强,都是从师范高校走出来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在自己的岗位中已历经多年的磨练;有利的教学环境,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丰富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究和体验过程;无论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技能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实践让“一线教师”的个人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劣势在于: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会缺乏时间和精力关注知识的最新发展,忽视了知识储备的更新;经验虽然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可以操纵自如,但是音乐教育实践需要发展与创新。他们往往常年习惯于一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因此,通过互补,“准教师”和“一线教师”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

实例1: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08级“准教师”在北京苹果园中学实习实例为例。实习教学课题是《钢琴欣赏・肖邦》,曲目为《英雄波兰舞曲》。“准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肖邦的音乐特点,课前亲自展现了她本身钢琴专业的优势,现场弹奏曲目。让在场学生叹为观止,并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在聆听音乐后,她在教学上大胆的创新,把橘子运用到课堂当中。利用橘子在钢琴键上滑动简单的旋律,试着让学生上来模仿演奏。师生间不仅达到了很好的沟通效果,而且整个课堂气氛随之带动了起来,教学本身就要寓教于乐。但是,整堂课每个步骤衔接的不是很好,学生太过积极,使得“准教师”不能驾驭现场的情况,反映出“准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能力的不足。在“一线教师”马小萍的指导下,重新整理修改,再次授课时,就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准教师”自身专业技能与“一线教师”教学经验的结合互补

当代“准教师”的专业技能非常突出,他们在获取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所长,如钢琴、声乐、二胡、古筝等。在校期间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专业方向,并配有专业的老师来一一指导,从而实现了专业技能突飞猛进的提高。相比之下,一线的教师通过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总结了长年的教学经验,能够在教学上对“准教师”进行指导。在音乐教学上,“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一线教师”的经验指导得以良好的结合互补。

实例2:还是以首都师范大学08级音乐教育专业“准教师”在北京苹果园中学实习的课案为例。08级刘艺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是在苹果园“一线教师”马小萍的指导下进行。课题是《非洲音乐》。在整个的教学当中,他运用了很多教学方法,比如让学生感受、聆听、体检、创造等。这些都让学生融入并了解到非洲音乐的美妙。他巧妙的运用了自己的专业特长:手风琴,配上音乐旋律让学生进入音乐当中打节拍,并回顾课堂上所学的节奏型。刘艺老师运用自己的专业,在一线教师教学经验的指导下,实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聆听音乐的美。

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篇2

关键词:专业音乐软件;多媒体技术;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从理论上来讲,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软件的相互结合对音乐教学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但由于在音乐教学中要求输入大量的五线谱,从而将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拒之门外,他们依然按照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法,在面对这种现状时,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专业音乐软件同时引入音乐专业理论的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在传统的音乐理论教学中,尤其是与作曲技术理论相关的课程在教学方法的局限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听觉方面

在音乐欣赏和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大量的音程、和弦以及旋律音响效果,在教授过程中,特别是和弦、音程的快速转位在黑板上的多种演示以及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传统的音乐教学需要由教师通过钢琴的演奏才能使学生获取各种各样的音响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钢琴演奏能力较高,因为教师的钢琴演奏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没有音响的音乐理论课程,使实践脱离了理论,很难调动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2.视觉方面

在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专用的五线谱黑板,这种黑板在出厂前就把一排排标准的五线谱规范地印在黑板的表面,教师便可在上面进行理论讲解和谱例的演示,否则就得在课堂上当场绘制五线谱,不但耽误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会因为绘制的五线谱缺乏相对的规范性,从而使学生在一些音乐理论概念上出现认识上的错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质量。

3.感观方面

一些音乐符号和标记仅仅用说教的方法,很难使学生明确的理解其真正含义,比如琶音、颤音、渐强和减弱等音乐表情,只是依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体会和感受到他们实际的演奏效果。当教师需要学生欣赏一首钢琴曲中的一段乐曲时,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去欣赏,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将听觉与视觉结合在一起,有的学生甚至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睡觉休息的课程,这一现象的出现给教学方法的改革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专业音乐软件走进课堂的必然性

目前国内针对于专业音乐软件走进课堂的说法,既有支持者,又有反对者。一方面,专业的音乐软件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音乐教学与时俱进,从而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同时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实施这一教学方法,必定要提供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尤其是音乐教师对音乐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够顺利地将音乐软件引入课堂。因此,从社会的需求来看,音乐软件走进课堂存在其一定的必然性。

1.运用音乐专业软件,例如encore4.5、Finale等,可以把乐谱谱例书写的更加高效、美观和规范。在运用音乐专业软件的同时,不需要采用专业的五线谱黑板,在投影等成像设备上就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各种复杂而又规范的音乐谱例。音乐专业软件中包含着各种美观而规范的音乐记号和五线谱,不会再出现以前手写过程中会有的各种书写错误。对于学生们来说,有利于他们正确树立五线谱的各种记号概念。

2.音乐软件还可以表现速度变化的不同效果。例如,针对于同一个谱例,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速度进行演示,由此可以看出速度在音乐中的突出作用。当同一段音乐谱例采用不同的速度被播放的时候,就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音响效果,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速度的提升往往会受到教师钢琴演奏水平的制约。

3.音乐软件中的多媒体视听功能也是其一大优势,这个功能摆脱了对专业视听设备的依赖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视听同步,因为在Finale和encore4.5等制谱软件中,都包含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音序功能,可以一边展示谱例,一边播放谱例的音响效果,除此之外,它默认状态下的钢琴音响效果也比较好,在一般谱例的音效示范中,也完全可以达到真实钢琴的演奏效果。还可以播放多声部的音乐形式,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不同谱例的音效。

4.音乐软件可以实现谱例的快速转换。在传统的音乐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谱例的快速转换是不可能的事情,教师需要在黑板上书写、讲解后才能完成谱例的转换,这个过程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而利用音乐专业软件,我们就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提前输入需要讲解的谱例,在课堂上只需要直接打开就可以进行讲解,这样,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就可以节省出来,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给教师进行讲解和学生的思考。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谱例之间的快速对比转换。

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篇3

摘要 音乐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如何上好音乐课,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与技能的方法a因为它是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合理的应用旋律线、音乐的色彩,听后感,音乐表演等音乐教学方法,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彰显音乐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 音乐课堂 创造性思维 有效教学

一、用旋律线凸显音乐课堂魅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常常遇到一些教学难点,用语言来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反复说教学生又觉得枯燥,此时运用形象、生动、直观的旋律线,就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这些恰到好处的旋律线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既让孩子们注意了旋律的起伏和快慢,节奏的特点,又让他们高度注意了旋律的进行。

1.旋律线的运用增强了乐曲的理解力。许多学生对欣赏课不感兴趣,高年级学生听不懂,老师讲得多;低年级学生听不懂,老师讲得更多。不是老生常谈,就是高谈阔论,与孩子们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相差甚远。“知之愈深,爱之愈切。”旋律线能增强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力。根据旋律的走向画旋律线,用连绵的旋律线表现舒展、宽松的节奏及较慢的速度与优美的情绪特点,动荡的旋律线则表现了紧密、活跃的节奏及较快的速度与快乐的情绪特点。这种以本学科为主的,根据音乐与美术在艺术上的异同,有机地将美术与音乐整合,巧妙地设计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学习音乐或美术的同时将两者迁移与转化,有利于学生视觉与听觉审美能力的同步提高,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运用画旋律线法来理解音乐,既简单、明了又迅速。学生通过画旋律线来表达乐曲中音高、力度的高低,情绪的不同。它既能有效地表达学生对音乐各要素的聆听体验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还能逐渐培养学生专心聆听的习惯。通过形象直观的线段,学生便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理解的高度,从而达到了教学效果。

2.旋律线传递音乐的感染力。恰当而准确的旋律线常常是一种音乐语言的升华,与音乐紧紧相扣的旋律线,把音乐的情与景用显见的线条表达出来,既直观又开阔,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活力与魅力。在课堂中巧妙运用旋律线,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的学习中来,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二、用绚丽色彩展现音乐课堂魅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乐于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音乐情感与音乐情绪又是相辅相成,音乐情感的强度映衬着音乐情绪的色彩。音乐教学中情感色彩的体验课,是音乐教学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探索中了解音乐,增强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探索思考、学会聆听音乐、学会感受音乐、学会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

《忆江南》一课导入时,我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听一听,感受歌曲情绪。我播放宋祖英的《又唱江南》,并配以剪辑后的苏州风景影视画面。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欣赏到了江南小桥流水、摇橹而行、雨打芭蕉、桃红柳绿、白墙黑瓦及错落有致的园林等,在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中,学生感受到精致婉约的江南,无不让人心驰神往。此时我让学生用色彩来表达欣赏后的情绪,生说:清清淡淡的绿色。通过教学,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江南民歌的特色:温婉细腻、含蓄优美、委婉流畅。

三、写“听后感”显现音乐课堂魅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学生们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要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我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自身的这一特点,通过让学生说、写“听后感”的方法来激发想象,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一首乐曲带给我们的想象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然后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独立的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

欣赏《北京喜讯传边寨》时,先让学生充分聆听音乐,感受乐曲情绪,然后在丰富的内心体验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课后布置学生写“听后感”。学生一写道:听到喜讯后,山寨顿时热闹了起来,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吹起牛角号传递着喜讯,山寨呈现出一幅热烈喜悦的画面;学生二写到:画面中有的老人激动的留下喜悦的泪花,一边擦着眼角的泪水一边对着身旁的小孙子说:“终于盼到了今天,好日子来了……”大家在听赏过程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个体感知在群体感知中得到统一和升华。

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篇4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五线谱识谱教学的意义

五线谱由中世纪的纽姆谱逐步演变发展而成,是一种相对准确、完美的记谱形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国音乐记谱和教学中。学好五线谱不仅能够更好地学习借鉴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也可以把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推向全世界。

传统音乐课堂中五线谱的识谱主要依赖黑板和粉笔,并且只能通过唱谱的方式感受五线谱的旋律和音节。利用多媒体设备能够更加便捷地制作歌谱,实现课前打谱,节省了备课时间;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在课堂上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歌谱,提高了课堂效率;利用多媒体设备还可以将乐谱改编成适合不同基础学生演奏的多声部乐谱,因材施教,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多媒体设备还可以将乐谱各声部的视听效果展示出来,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在音乐课上进行五线谱识谱训练的具体方法

1.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唱歌课上进行五线谱识谱训练

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唱歌课可以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唱歌课的基本要求除了掌握歌唱的技能以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五线谱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记谱法在很多方面优于简谱,如更直观形象,从线与间的位置可直接表示音的高低,从横向线条可直接观察到旋律的进行方向,从纵的方向可直观地看出和弦是密集还是开放排列,也可看出和弦各音间的音程关系及协和程度。运用多媒体设备在唱歌课上辅助五线谱识谱教学,可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比如《牧歌》是初一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中的一首作品,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长短调和装饰音等。长短调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族调式,然而要体会其特点,视唱五线谱谱例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视唱让学生体会长调音乐节奏自由、旋律舒展的特点。装饰音鲜明地体现了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对于初一的学生,装饰音的演唱并不容易,所以建议五线谱视唱练习分步骤完成。

第一环节:利用多媒体打谱软件将装饰音和同音连线去掉,也可将切分音和符点节奏简化后作为视唱前的准备练习。

第二环节:利用多媒体音频设备剪辑原唱并欣赏,体会原唱与视唱曲调的异同后,再利用多媒体设备打出原谱请学生视唱。

第三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歌曲的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请学生体会音乐的表现力。

这样分步完成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五线谱视唱练习,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速度、力度等音乐记号对歌曲风格的重要作用。运用多媒体设备实现以上步骤,不仅可以大大丰富谱面的直观性,让各种力度、速度等音乐记号一目了然,还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器乐课上进行五线谱识谱训练

器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基础课,通过器乐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识谱和演奏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精神,学生在演奏活动中享受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五线谱识谱能力是器乐演奏的重要基础,器乐课堂也是进行五线谱识谱训练的重要阵地。利用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创设情境、打谱、录音,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乐谱进行不同难易程度的改编,更好地因材施教,大大提升了器乐课堂上五线谱识谱训练的实效性。

比如单声部口风琴演奏《划船歌》,这是一首五指以内的乐曲,节奏规整,中速,乐句对称。孩子们在演奏乐曲之前,一定要先来唱谱,将节奏、节拍、时值等音乐要素唱准确,才能保证演奏的正确。首先运用多媒体设备将歌谱展示给学生,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节奏、音准、速度、力度等要求;然后通过规范的视唱,掌握诸多音乐要素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将学生们的演奏过程录制下来,让学生欣赏自己的演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如二声部器乐曲《快乐的哆嗦》,这是一首由彝族民间舞曲改编创作的器乐曲,乐曲热烈、奔放、活泼。为了让学生了解这首作品的文化背景,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剪辑了一段彝族风情的音乐短片,通过欣赏短片学生了解了关于彝族节日、民歌、舞蹈等方面内容。这样生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了作品的风格。针对学生演奏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笔者采用了将个别声部简单化的方式。首先用打谱软件将各个声部的乐谱进行改编,做到了难易不同;然后利用多声部输入功能将乐谱在课前输入好;最后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并进行视唱和演奏。这样的方法便捷而直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欣赏课上进行五线谱识谱训练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欣赏音乐作品的核心环节是对作品主题进行分析,主题的分析离不开五线谱识谱,所以具备一定的五线谱视唱能力是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更好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课堂活动的形式,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

初一年级第三单元是草原牧歌,本单元通过欣赏民歌《嘎达梅林》,使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1)导入部分:利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电影《嘎达梅林》的片段,通过视听手段创设意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背景和蒙古族文化风情。

(2)新课部分:首先,通过多媒体视听功能让学生完整地欣赏歌曲,直观地体会歌词内涵、曲调结构以及速度、力度和情绪等音乐要素特点;其次,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歌谱展示出来,带领学生进行五线谱视唱,解决音准和节奏问题;最后,利用多媒体打谱设备将力度、速度、装饰音等音乐记号在谱子上逐一标注出来,再带领学生完整视唱。通过以上环节既能使学生充分体验蒙古族长调音乐的特点,也培养了学生的五线谱识谱能力。

(3)结束部分:请学生思考本课的要点“什么是民歌”。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论据支持,笔者利用多媒体打谱设备编辑了我国不同地域代表性民歌的谱例并带领学生进行视唱,最终学生不约而同地得出了结论:民歌是产生于生产、生活中口传心授的歌曲。

三、结束语

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篇5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五线谱识谱教学的意义

五线谱由中世纪的纽姆谱逐步演变发展而成,是一种相对准确、完美的记谱形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国音乐记谱和教学中。学好五线谱不仅能够更好地学习借鉴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也可以把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推向全世界。

传统音乐课堂中五线谱的识谱主要依赖黑板和粉笔,并且只能通过唱谱的方式感受五线谱的旋律和音节。利用多媒体设备能够更加便捷地制作歌谱,实现课前打谱,节省了备课时间;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在课堂上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歌谱,提高了课堂效率;利用多媒体设备还可以将乐谱改编成适合不同基础学生演奏的多声部乐谱,因材施教,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多媒体设备还可以将乐谱各声部的视听效果展示出来,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在音乐课上进行五线谱识谱训练的具体方法

1.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唱歌课上进行五线谱识谱训练

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唱歌课可以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唱歌课的基本要求除了掌握歌唱的技能以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五线谱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记谱法在很多方面优于简谱,如更直观形象,从线与间的位置可直接表示音的高低,从横向线条可直接观察到旋律的进行方向,从纵的方向可直观地看出和弦是密集还是开放排列,也可看出和弦各音间的音程关系及协和程度。运用多媒体设备在唱歌课上辅助五线谱识谱教学,可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比如《牧歌》是初一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中的一首作品,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长短调和装饰音等。长短调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族调式,然而要体会其特点,视唱五线谱谱例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视唱让学生体会长调音乐节奏自由、旋律舒展的特点。装饰音鲜明地体现了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对于初一的学生,装饰音的演唱并不容易,所以建议五线谱视唱练习分步骤完成。

第一环节:利用多媒体打谱软件将装饰音和同音连线去掉,也可将切分音和符点节奏简化后作为视唱前的准备练习。

第二环节:利用多媒体音频设备剪辑原唱并欣赏,体会原唱与视唱曲调的异同后,再利用多媒体设备打出原谱请学生视唱。

第三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歌曲的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请学生体会音乐的表现力。

这样分步完成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五线谱视唱练习,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速度、力度等音乐记号对歌曲风格的重要作用。运用多媒体设备实现以上步骤,不仅可以大大丰富谱面的直观性,让各种力度、速度等音乐记号一目了然,还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器乐课上进行五线谱识谱训练

器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基础课,通过器乐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识谱和演奏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精神,学生在演奏活动中享受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五线谱识谱能力是器乐演奏的重要基础,器乐课堂也是进行五线谱识谱训练的重要阵地。利用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创设情境、打谱、录音,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乐谱进行不同难易程度的改编,更好地因材施教,大大提升了器乐课堂上五线谱识谱训练的实效性。

比如单声部口风琴演奏《划船歌》,这是一首五指以内的乐曲,节奏规整,中速,乐句对称。孩子们在演奏乐曲之前,一定要先来唱谱,将节奏、节拍、时值等音乐要素唱准确,才能保证演奏的正确。首先运用多媒体设备将歌谱展示给学生,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节奏、音准、速度、力度等要求;然后通过规范的视唱,掌握诸多音乐要素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将学生们的演奏过程录制下来,让学生欣赏自己的演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如二声部器乐曲《快乐的哆嗦》,这是一首由彝族民间舞曲改编创作的器乐曲,乐曲热烈、奔放、活泼。为了让学生了解这首作品的文化背景,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剪辑了一段彝族风情的音乐短片,通过欣赏短片学生了解了关于彝族节日、民歌、舞蹈等方面内容。这样生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了作品的风格。针对学生演奏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笔者采用了将个别声部简单化的方式。首先用打谱软件将各个声部的乐谱进行改编,做到了难易不同;然后利用多声部输入功能将乐谱在课前输入好;最后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并进行视唱和演奏。这样的方法便捷而直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欣赏课上进行五线谱识谱训练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欣赏音乐作品的核心环节是对作品主题进行分析,主题的分析离不开五线谱识谱,所以具备一定的五线谱视唱能力是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更好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课堂活动的形式,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

初一年级第三单元是草原牧歌,本单元通过欣赏民歌《嘎达梅林》,使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1)导入部分:利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电影《嘎达梅林》的片段,通过视听手段创设意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背景和蒙古族文化风情。

(2)新课部分:首先,通过多媒体视听功能让学生完整地欣赏歌曲,直观地体会歌词内涵、曲调结构以及速度、力度和情绪等音乐要素特点;其次,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歌谱展示出来,带领学生进行五线谱视唱,解决音准和节奏问题;最后,利用多媒体打谱设备将力度、速度、装饰音等音乐记号在谱子上逐一标注出来,再带领学生完整视唱。通过以上环节既能使学生充分体验蒙古族长调音乐的特点,也培养了学生的五线谱识谱能力。

(3)结束部分:请学生思考本课的要点“什么是民歌”。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论据支持,笔者利用多媒体打谱设备编辑了我国不同地域代表性民歌的谱例并带领学生进行视唱,最终学生不约而同地得出了结论:民歌是产生于生产、生活中口传心授的歌曲。

三、结束语

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篇6

许多音乐教师在制作音乐课件时都有在课件中加入简谱或者五线谱的需要,以往在计算机上制作简谱或者五线谱通常是直接从书本上扫描,但是扫描出来的乐谱的显示效果会很呆板、模糊不清,而且有些歌曲的谱例,特别是校本研修的歌曲在歌本上比较少。同时,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还经常发现手头上的音响资料中的音乐伴奏风格、歌曲的曲调和节拍速度等与学生的课堂需求不一致。这些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tt作曲家》简谱智能作曲软件(本文以下均简称为《tt作曲家》)来有效地解决。

《tt作曲家》是由中音公司出品的专业的音乐记谱软件,它是在多媒体教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以及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对计算机音乐软件迫切需要的情况下,中音公司的专家们研制和开发出来的。

一、《tt作曲家》的主要功能及其应用

《tt作曲家》的主要功能有:简谱与五线谱的制作与打印,歌词与标题的输入,音乐伴奏的制作,多种音乐风格与主旋律音色的选择,支本文由收集整理持标准的midi格式输出。

1.简谱与五线谱乐谱的制作

用《tt作曲家》可以进行完整乐谱的制作,从基本音符的输入、歌词的输入与歌曲标题的输入都可以在软件的界面上完成。

《tt作曲家》最突出的优点是:简谱、五线谱共存,决定了《tt作曲家》更适合于作为各学校音乐创作教学的辅助工具,它更具大众性、普遍性。它的最大特点是简谱、五线谱共存,适合我国各学校音乐教学的现状。

这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无论是备课、课堂教学、出音乐考试卷,还是在校园乐队中制作总谱、分谱都十分的简单、实用。

2.歌词与标题的输入及乐谱打印

在《tt作曲家》中输入歌词十分容易,只需要在软件的“歌词编辑”模块中操作即可,这个功能有效地解决了中小学音乐教师输入歌词的难题。同时,在“打印乐谱”状态下,可以完成乐谱的标体与副标题的输入,当乐谱、歌词和标题都输入完毕后,一份完整的乐谱就制作好并可以打印了。

3.音乐伴奏的编配

在《tt作曲家》中,有100种的节奏风格可以选择,这些节奏风格包括了常用的一些音乐类型,例如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儿童音乐、民歌、摇滚、游戏、艺术歌曲、颂歌、舞曲等等100种节奏风格,1000个音乐片段。在《tt作曲家》中,提供了128种gm音色可以选择:竖琴、木琴、排箫、萨克斯等等。采用不同的节奏风格,就会使乐曲产生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课堂的需求,采用不同的音乐节奏风格,制作成不同风格的音乐伴奏。结合实际的一些乐曲进行演奏,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提高了,例如《长江之歌》,可以选择小提琴的音乐,弦乐的音色会更能表达长江奔腾的气息,还有《茉莉花》,主旋律的音色可以用钢琴来演奏,表达轻盈剔透,洁白无瑕的茉莉花。

二、《tt作曲家》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tt作曲家》将乐谱、实际的演奏效果有机结合为一体,在音乐教学应用中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它不仅能提高音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1.提高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tt作曲家》的应用,解决了音乐教师制作简谱、五线谱的难题,解决了给乐谱选择合适伴奏的问题。同时,它制作出的简谱可以反复利用也省去了更多的书面备课,必然更加省时高效。乐谱配上多风格的伴奏音乐,可

转贴于

以自由自在地、轻松地欣赏音乐作品。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tt作曲家》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使得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比较枯燥地将音乐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弱,学生也都比较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唱一首歌曲,都是通过教师自身范唱,钢琴伴奏,学生跟着演唱或者听录音、cd一遍遍跟着模唱,整堂音乐课下来,学生的就会感到枯燥无味。《tt作曲家》的使用直观形象,将视、听融为一体,改变了音乐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枯燥单一的状态。它可以对乐谱进行片段化的分割,使视觉与听觉完美结合,降低学生的欣赏分析难度,使学生对作品的注意力相对提高。同时,对乐谱进行快速编辑、对音调、速度、音色等进行快速设置,简便的操作优化了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音乐情境、营造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鼓励学生积极联想、想象,感受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对知识点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并且给予学生情操的陶冶、思想的启迪。

三、《tt作曲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tt作曲家》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参与表演,甚至还能够创造音乐。该软件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成功运用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首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首要性,这是由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所决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首要性,体现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本质,实施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方式,以及实现人生美好价值取向。《tt作曲家》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情操,开拓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次,“过程与方法”的核心性,就音乐教学来说,音乐体验和感悟的过程,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甚至比音乐教学的结果更重要。《tt作曲家》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就很注重音乐学习的过程。音乐的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实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奏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本文由收集整理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最后,“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性,音乐是一门学科,具有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系。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识谱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识谱是十分必要的,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音乐实际的内容,使音乐更趋于理性,这也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要求,简谱便能满足学生对基本音乐作品的学习和知识的掌握。

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篇7

一、培养学生对识谱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人的认识活动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本身年龄较小,正是活泼好动的阶段,兴趣能够激发他们对事物学习、探索的欲望。所以,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线谱教学,要首先培养学生对五线谱的兴趣。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往往是音乐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音乐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如爱玩好动、喜欢做游戏等,把线谱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原本枯燥的线谱学习富于趣味性。

1.利用游戏教学,学习音符的唱名、时值。例如,在进行线谱学习时,可以将doremifasolasi七个音符写在卡片上,把同学进行分组,分别上台前抽取卡片读出音符,看哪一组的同学做的最好。给予表扬,对其他组的同学要给予鼓励。通过认识唱名、音名后,可以进行听音联系。

2.利用游戏进行识谱的辅助练习,学生可以自己创编旋律。把游戏加入到识谱练习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接受兴趣。老师根据授课年级的不同,根据识别谱曲的节奏,在原有谱曲上进行创作,可以通过填空的方式进行新的创作。老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之后,对优秀作品进行识谱练习。

二、多样灵活的线谱教学

(一)先熟悉音乐旋律,再进行线谱学习

通常,我们会发现,歌曲听过之后,我们会有一定印象,有时不自觉就哼唱出来。其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教学。例如,对小学音乐第五册《七个小兄弟》这首歌曲的学习中,学习之前教师先把歌曲放几遍,让学生多听一听,几遍之后学生就能跟着哼唱出来。学生先学会了唱《七个小兄弟》这首歌,在进行曲谱试唱,有利于学生在曲谱上对于一些音符的低音、高音进行识记。

(二)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进行线谱学习

识谱教学包括了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与节拍训练。学生们通过听唱学习歌曲的旋律之后,更加便于学生对整首歌曲节奏、节拍强弱的掌握。以此为基础,教师在进行线谱教学时轻松许多,学生接收的更为容易。例如,《音乐是好朋友》这首歌曲的学习,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感受三拍子强弱节拍。学生用拍手、摇晃身体的方式体会音乐的节奏,找一找歌曲中有几次出现了5、3、1三个音。之后,全班同学一起围成圈唱这首歌曲,老师也可以适当教学生一些小手势、小动作。边唱边做动作,加深印象。

(三)选择歌曲时从简单到复杂

在线谱教学中,对学音乐的孩子来说,识谱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但对于很多不学乐器的孩子来说,存在着一定困难。所以,针对基础弱的学生,如果方法太难的话,接受不了,会导致学生失去兴趣。老师适当选择一些简单的歌曲作为线谱学习的入门课程,之后再逐渐深化线谱学习的内容。

三、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提高识谱能力

听觉能力如何,影响到学生学唱乐谱效果的好坏。通过听的方式,多听之后学生能够找到音高的感觉,对于音准问题也能很好的掌握。所以,音乐教师在进行识谱教学时应重视对学生“听”的教学,并不是单一的听一种形式,尽量多变化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同时强化听觉。例如,在《木瓜恰恰恰》的学习中,可以先听一听《卖汤圆》这首歌,它也是属于叫卖歌,让学生感受一下叫卖歌的音调、感觉。在正式开始学之前让学生先听一下《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感知、体会。之后老师范唱歌谱,学生注意听并跟着学习。

四、结束语

线谱学习,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有重要作用。线谱学习是进行音乐学习的基础,要想使线谱学习更加有效,首先要掌握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爱玩、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让线谱学习富于趣味性,加入一些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线谱知识,提高识谱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加入新的教学方式,让音乐课堂“活”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线谱教学获得最佳效果,进而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婵.小蝌蚪游走在五条平行线上的律动――浅议五线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学习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教学刺激

我国目前各高职(专)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承担当前我国教育战略所提出的关于向前延伸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三年学前教育教学任务的专业性师资。而对于学前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开发孩子智力潜能、启蒙其心智和激发拓展其思维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人生关键期。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教师们,是要以广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过硬的艺术技能(弹琴、唱歌、舞蹈、绘画、视唱、手工等)为职业拿手,并在教学中以游戏教学、兴趣教学和艺术培养等多种教学手段为施教模式来进行学前儿童的综合智能开发训练。但是,目前各高职(专)院校在对高中起点、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设置的视唱练耳技能课的教学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识谱的基本能力和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水平,因为他们并非是在高中阶段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文化生考进大学本专业的。其所具备的可能只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课堂上所遗留的一点点音乐知识;其二,当前高职(专)院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课程的课时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多数高职(专)院校在对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视唱练耳课程的设置时间是一学年时间,且每周2课时并和音乐理论课平分秋色。这也就难怪现在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根本不敢拿起乐谱视唱,甚至都有点“谈谱色变”的感觉。因此,重新审视并注重目前各高职(专)院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技能课的学习状况,并施以恰当的、科学的教学手段是提高当前高职(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识谱视唱技能的掌握、培养合格学前专业教师的必要的条件。

一、重新修订目前的对于三年制高中起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计划

“视唱,不仅是把乐谱一般地读出来或哼唱出来,而且要求音高、节奏和节拍准确无误,能按乐谱上有关速度、力度、表情等音乐术语和记录的提示,有旋律感地进行视唱。”①而要到达到这样一种状态要求,对于当前各高职(专)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在视唱练耳课程所设置的仅有的两个学期的时间内并且是一周两个课时其中还要拿出一节课给音乐理论课,实际上就是一周一节视唱课的课时量的教学计划――一学年内若按40来周计算(这也就是最大时间了,因为每学期了的各种假期、考试,或者各种客观原因而造成的停课等),这才是仅仅能唱40个课时。这种教学安排,对于当前各高职(专)院校没有多少音乐基础知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练就成视谱即唱的真本领,是无论如何不容易做到的。因为在这门课里,对于节奏型的认知和掌握、对于乐谱在大脑中条件反射的建立,以及对于音高和音准的把握都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根据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我们可知:每一项条件反射的建立,都是在连续不断地刺激条件下产生并形成的。因此,在对目前各高职(专)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安排上,必须做出相应的切合当前学生的实际调整情况。若仍以当前的一学年设计课时的话,那就要相应地增加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周课时数,以便学生能够在间隔时间很短的学习状况下,形成连续的对于同一知识的认知过程;如果仍然沿用当前的教学周课时安排,那就要相应地延长教学学期时间,可以将视唱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到专科段的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只有这样设计视唱练耳课的教学,最终才能够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将该科的教学技能驾轻就熟,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

二、充分调动视唱练耳课堂上的多种教学手段强化教学刺激

五线谱记谱法,由于它的相对科学性而为当前世界各国所共用,并成为我国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要记谱方式。但是由于其具有五条线和四个间的九个基础音位,以及由于上下加线而形成的增加音位,再加上各类音符的不同标记形式和各类谱号的所重新规定的各线及间的新音位等复杂情况,经常使得学生有些望而生畏。相比起对简谱记谱法的学习来说,五线谱的学习是一定要学生们拿出更多的时间来,不间断地在大脑中进行同一信息的反复强化记忆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变化教学手段,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对于五线谱记谱法的连续反射刺激,才能够使得学生们牢固地认识并掌握住它。在我国,由于简谱记谱法的历史性原因,和其记谱方式的简单可操作性,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简谱记谱法开始(尽管简谱记谱法是一中逐渐被淘汰的记谱方式),让学生们凭借着对其的耳濡目染和储存在大脑中的粗略记忆,首先掌握好这种记谱方法,以便于学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当学生们对于这种记谱法达到很熟悉的程度并能够进行简单视唱的时候,再引进五线谱同时教学。在讲课中,教师可以借鉴通过两种记谱法的对比教学来让学生们在两种乐谱之间进行相互的翻译转化练习,以达到巩固两种记谱法的目的。这个过程要相对长些,因为五线谱的谱表种类多,再就是每一种谱表还有5条上加线和5条下加线。因此对于每一类谱表的认识并要达到很熟悉的程度,没有一定的连续强化的持续训练是做不到的。就如同小学生写生字一般,要让学生们真正地耐下性子,一段一段的进行乐谱的翻译,并在翻译过程中,要不断地在一种谱表里进行音组的移位训练,以便于学生牢牢记住每一种谱表的上下加线的各个音位的音名。同时要结合视唱的训练,可以在每次课的视唱中先安排简谱的视唱曲目,随后跟进线谱的视唱曲目。内容安排可由易渐难,并且两种记谱方式的乐谱视唱要同时训练,并要在视唱中逐渐引进各种谱表的视唱训练,以至于最后达到一节课里学生能够视唱各种谱表,从而通过相互的对比和影响来达到加深巩固对各种谱表的记忆的目的。在训练学生音高音准和节奏的同时,还要加大学生对于五线谱的认读速度的练习。在训练的强度上,要采用适时的调节方式,通过不断地加速,训练学生们对于各类谱表的反映的敏感程度。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们的记忆,还要和键盘的实际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写、读、认、唱、弹的持续的强化训练刺激模式。通过这种多方式、多渠道的相互影响和借鉴,学生们就能够轻松地在视唱课的天空里自由飞翔。

综上所述,只有对目前的各高职(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进行改革,才能够使得该专业的学生对视唱课的学习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并在将来的教学中学以致用,也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准学前教师。

注释:

①王克,杜光主编.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9月北京第19次印刷,第50页.

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篇9

乡土音乐文化的内容、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总是与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有着鲜明的区域特征,是其它文化无法替代的。在课题实施之时应重视“乡土音乐”资料收集,可利用平常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等。参与人员可由教师或学生到各地走访邻里乡亲、民间老艺人、民间文艺团体及文化馆工作人员等。搜集方面可根据县城乡土音乐的特点进行。如连城童谣、客家山歌、提线木偶戏、客家十番音乐、民俗活动中十番锣鼓的演奏技巧及锣鼓经、在申请世遗中搜集到的各种连城特色的文化遗产等。在形式上,可走访个人、可参加民俗活动、社区活动、观看文艺团体演出、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等。如在该县文化馆活动场所(每周三、周六晚上)及各个民俗活动(如游龙游灯、走古事、庙会、祭祖、还愿、做寿等)深入了解十番音乐,通过观看连城木偶剧团在本县城的各个演出活动(如正月十五的文艺演出),了解和学习木偶表演艺术。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等。如到连城芷溪观看“游花灯”并进行录像,了解了十番锣鼓的演奏形式及它在我县民众活动中的运用。到连城隔川观看客家十番演奏会,收集了他们演奏的录像二十八首,到连城莲峰镇东街社区参加十番音乐表演,收集他们演奏的十番音乐曲谱及多首演奏视频等。

二、选择课程资源,改编“乡土音乐”

选择改编适合的素材,激发学生探索乡土音乐的兴趣。乡土音乐虽然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乡土音乐都适合学生。关键在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要鲜明、生动,所描写的内容应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思想感情要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首先,挑选浅显易懂,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精挑细选,合理挖掘优势,筛选乡土音乐课程资源,把内容扩展到孩子的生活中,可与游戏相结合,使小学乡土音乐教学成为开放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和文化背景。如童谣――《灯盏糕》、《上冠豸》、《捉迷藏》这些用方言朗读的民谣,诙谐有趣,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透露出民间艺人在文字编排上的深厚造诣。歌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易学便记,可边玩游戏边朗读,学生在欢歌笑语中领略了人生生活的真谛、美好,产生对音乐活动较为持久的兴趣和向往,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审美愉悦的机会。

其次,挑选学生感兴趣具有教育作用的素材。音乐教育是用音乐打动和熏陶学生的心灵,引导儿童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我们在选取教材时注重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多方面协调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为一生打好基础。例如木偶戏的传统曲目《西门豹》、《沉香救母》、《火焰山》等都具有宏扬民族正气,激发人们勇敢、善良、勤奋等良好的品质。又如童谣《萤火虫》中,押韵的儿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读书要用功的道理,《植树歌》是教育孩子要爱劳动。这些资源既蕴涵着许多文化艺术知识,又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其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体验其中的乐趣。

第三,改编适合学生学习、表演的素材。各个地方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及特定地理环境的作用下,都会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只不过这些音乐文化资源有的不适合我们直接拿过来进行教学,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艺术的处理改编,并加入一些学生喜欢的东西,让这种“乡土音乐”带个面具出场,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达到了传播“乡土音乐”的效果。如一些木偶剧,它的唱腔是采用闽西汉剧的唱腔,里面的唱段大部分都音域较高,不适合小学生,我们把它改编成旋律流畅的汉剧小调来演唱,便于学生边唱边演。

第四,编写出具有长效的乡土音乐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根据此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其内容包括教科书、提纲讲义、教学参考书等文字材料和视听材料。《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阐述中明确:要重视音乐实践,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在过程与方法中要求:要重视探究,要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对于我县乡土音乐教材编写来说,笔者认为应该以文化为主线,注重可行性与开放性,突出培养兴趣,让传统与现代视野结合这四个原则。乡土音乐资源在教学中有其特殊性,有一些音乐很难用谱例教唱就能完成,我们在编写时是从多层次去考虑的,如客家十番音乐编写入教材时,根据它是器乐演奏的特点主要是以欣赏为主,童谣与山歌我们可以教唱,并且可以改编创作,提线木偶戏可以欣赏及实践来完成。

根据以上几点,我校教师编写出了《莲韵乡土》这一既具有我县乡土音乐特色又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材,让我们的乡土音乐课常态化、课程化有了保证。

三、形式多样开展活动,让“乡土音乐”扎根

(一)营造氛围

营造浓郁的氛围,对学生进行乡土音乐的熏陶。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学校的广播、专栏、黑板报、校级报纸“小莲蓬”等营造氛围,便于学生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了解本地民俗音乐文化。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熟悉靠的是多听。校园广播除了在课前课后播放一些乡土音乐内容,还专门在每周二和每周四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播放乡土音乐内容,有些是学生学唱过的,有些是欣赏过的,经过反复播放,学生对乡土音乐更加熟悉,更热爱演唱乡土味浓郁的家乡歌曲。在我校的校园宣传专栏、校级报纸“小莲蓬”上还经常有乡土音乐的课题活动报道、演出活动剧照、乡土音乐介绍等,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接触乡土音乐文化。

(二)立足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音乐课堂是乡土音乐常态的、适合本土学生教学实际的、具有时效性的教学途径。应注重每个课时教学的研究,把课题实验真正落在课堂教学实处,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探索本课题的教育研究。它可以是专门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是穿插在音乐教材中进行。如在上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童年的回忆》时,就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有没有看过木偶戏,如果有就可以叫学生来说说当时的感受及对它的了解,并让学生观看视频:提线木偶课本剧《狼来了》、《寒号鸟》等。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六课《京韵》时,教学内容要求介绍京剧的各行当,我们便在让学生了解了以上内容后增加了木偶剧的行当介绍,对比记忆让学生了解得更加清楚。我们从二年级着手,在教学中结合音乐教材进行“连城童谣”的教学。如第一单元为《春天来了》就加入了春天郊游《上冠豸》这个童谣进行教学,第二单元为《难忘的歌》就加入了没有零花钱买《灯盏糕》的童谣,第三单元为《童趣》就加入了《捉迷藏》这个童谣进行教学。

在校园及音乐课堂宣传的基础上,学生对乡土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许多学生对它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及兴趣,于是学校在“周三快乐50分”成立校本课程“提线木偶班”及“连城音乐”班。因木偶有一定的重量及高度,周三快乐50分提线木偶班,由三、四、五年级的学生自愿报名。在班级成立后,我校音乐教师不仅自己搜集提线木偶戏的各种资料进行教学,学校还聘请了县木偶剧团的骨干到我校教学,有木偶戏文化艺术特长的教师参与指导、学习,课前认真设计好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课件,准备好教学用具(如木偶),课中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教授,使学生掌握了表演提线木偶的技巧。在课中还不时地请“木偶书法”表演大师李明卿、华南虎木偶倒写书法大师吴景荣为学生表演,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表演技巧。

(三)延伸课外

学校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指导学校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教师的职责,要制定每学期、每年的全校课外音乐计划。乡土音乐课程不仅要在音乐课堂中教学,课外活动更是不可缺少的平台。

社会、社区是大学校、大舞台,号召学生走向社会,主动学习,利用课外时间,向邻里乡亲、民间老艺人、文艺团体的著名演员等了解连城童谣、提线木偶戏、客家十番音乐、客家山歌,经常观看文艺团体在本县城的各个演出活动及民俗活动,延伸课堂学习空间。如:我县经常在传统节日,特别是每年的元宵节,举行民俗演出活动,那时必定会有各类乡土音乐的参与演出,学校便通知学生,请家长带他们去看,而且要让每位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等等。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表演技巧后,学校利用课外时间,组织排练出一个又一个的节目,在排练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有了一定的舞台演出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见识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及团队精神。如我们排出的偶狮表演、木偶课表剧表演、童谣、山歌演唱等乡土音乐节目,不仅各个节日在我校演出,还“走出去”带领学生到福利院表演,参加市、县的文艺调演、省的曲艺大赛等,获得了省、市、县奖。让学校学生亲身感受乡土音乐的风格特点和浓浓乡情,让更多同学喜欢上乡土音乐,让乡土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篇10

一、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音乐教学要注意律动性。

儿童天性好动,我在音乐教学中把“动”引导到课堂上来,改变传统的坐着不动上音乐课的单一形式,强调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节奏入手,以语言、动作、舞蹈、表演、音乐游戏等方式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去解释和再现音乐。如我教沿海版教材第三册第六课《小毛驴》这一课时,我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解决新知识十六分音符的认、读、拍、唱、奏,难点是按乐句统一换气并要求用轻松活泼的歌声去演唱。为了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难免因单纯乐理知识教学所带来的枯燥性,我在教学中尽量让所有学生“动”起来,创造一个愉悦轻松、人人参与的课堂气氛。一开始,我就设计了“比一比,看谁模仿动物最形象”这一活动。

二、针对好玩的特点,音乐教学要重视情趣性。

针对小学生好玩的特点,寓音乐教学于各种游戏中。如教《音乐名称》这课,由于内容比较抽象,我便编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并根据这个故事组织学生扮演角色。

三、针对好奇的特点,音乐教学要提倡探索性。

好奇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门径。音乐教学要不断向学生提供新的刺激,以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对未知因素的探索。例如,为了让学生想象哪些动物能形象地比喻七个音?同学们展开想象,自由地探索。同学们是这样想象的:啄木鸟,好医生,飞到树上吃虫子,啄啄啄(dododo),下加一线来唱do,小猫唱歌咪咪咪(mimimi),喜鹊喜鹊比作si……。大家积极地思索,七嘴八舌地讲了许多动物来比喻五线谱线上的音。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出歌词,定出节奏并编上曲。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把个人编的儿歌唱出来。老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所编的儿歌,使他们知道好的儿歌好在哪里。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儿童的好奇心理,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探索,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