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5:39

建筑行业的发展篇1

关键字:建筑行业现状前景展望

abstract:theconstructionindustryhasbeenapillarindustryinChina,anditspositioninthedevelopmentprocessofChina'sindustrializationandurbanizationcontinuestobeenhanced,andhasnowbecomeanimportantpartofthestablesocialandeconomic.thearticleatthisstageihadthedevelopmentstatusoftheconstructionindustryasimplestatementatthisstage,areasonableoutlookontheprospectsfor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itself.Keywords:constructionindustry;thestatusquo;outlook

中图分类号:tU-0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建筑业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状态,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的地位也在不断加强。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内部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建筑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国外先进的技术进行了借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外的建筑行业也给我过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目前建筑行业不论从招投标还是进行现场施工,不仅面临国内的竞争,也面临国际承包商的挑战,这都是我过建筑行业先在的发展现状。建筑行业本身还具有自己的特点,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并且建筑行业生产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生产周期较长,同时他也是不可复制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环境的约束。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1.1总体发展成良好态势

建筑行业包括的范围广,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行业的企业集中度不高。在我国众多的建筑业企业中,仅上市公司就达三四十家,小型的建筑企业尤其是承包队更是数不胜数,仅从这一个方面来讲,行业内之间的竞争就足够激烈,,但也正是这种竞争保证了我过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2011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高达117734亿元,比2010年增长22.6%。2011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比2010年增长23.8%,扣除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6.1%。2011年我国新开工项目332931个,比上一年增长431个,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62亿平方米,增长19.5%,201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1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住宅投资44308亿元,增长30.2%,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1.8%。按施工面积统计,房屋施工面积50.80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8.84亿平方米,增长23.4%。房屋新开工面积19.01亿平方米,增长16.2%;住宅新开工面积14.60亿平方米,增长12.9%。房屋竣工面积8.92亿平方米,增长13.3%;住宅竣工面积7.17亿平方米,增长13.0%。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5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中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3197亿元,增长25.5%;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2936亿元。

1.2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尽管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有着较大的反战前景,但是不口否认的是,建筑行业本身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2.1经济效益不高,企业负担沉重

施工行业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一直维持在2%~3%,在现有的国民经济产业中属于低利行业。而资产负债率却高的惊人,在第二产业中则是最高的,比全国第二产业资产负债率的产业高出越10%,由此可见,由于债务负担过于沉重,建筑业的良性发展受到了制约。

目前建筑行业面临一个令社会头疼的问题就是工资拖欠问题,这也使得该行业的债务负担雪上加霜。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积累和运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不合理的压价让利竞争、回扣等不正之风,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

1.2.2人均资本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相对于其他行业,建筑施工业资本含量是相当低的,2005年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与第二产业的其他工业行业相比,由于人均资本水平低,建筑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自然也相对较低,在40个行业中排到了倒数第8位,人均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为11.7万,远低于全国工业人均23.9万的平均水平。

1.2.3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行业收入水平低

由于建筑行业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也较低。据相关了解,建筑施工业技术人员比率仅为4.6%,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等三个行业,排名倒数第四。

同时建筑施工行业收入水平较低,2004年职工年收入为14338元,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和住宿餐饮业,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5%.

1.2.4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将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建筑施工业微利和高负债率,是导致整个行业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根本原因。此外,建筑行业在依靠专有技术以及企业标准领先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大多数企业只是对于现有资源进行整合,追求现有的经济利益。许多建筑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技术竞争优势不强。建筑施工企业之间或与科研机构、相关院校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同时政策方面缺乏对建筑施工业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够。这些将在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

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2.1材料节能化

随着近年来低碳环保概念的提出,建筑行业对建筑材料的节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其中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近些年来城市建筑中的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相关部门做了强制规定。虽然央视新址以及上海大火给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蒙上了阴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建筑正在朝着节能的方向发展,这不仅符合我国建筑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划,也符合我国的社会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主观需求。材料节能化将会伴着我国的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移一直发展下去。

2.2建筑智能话

由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向建筑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早在1984年美国康乃狄格州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办公大楼,随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相继建起了自己的智能化建筑。于此同时,对智能化大厦群的构想以及智能街区智能化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陆续出现。我国对智能建筑的建设始于1990年,迄今为止已建成的能够称之为“智能建筑”的大厦不下数百座。其中较成功的智能建筑是上海博物馆,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达到了先进水平。我们认为,建筑行业中智能建筑迅速崛起,标志着建筑领域跨入了一个新时代,建筑智能化在时间上是一个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在空间上应分为不同层次,不应只是一种模式;智能建筑也必然是一个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或绿色建筑。建筑智能化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应努力把更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建筑行业中来,为祖国和人民设计和建造更多的智能建筑来。

结束语

建筑业想要有长足持续的进步,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升级建筑行业的产业结构,坚决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设计中积极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使建筑施工企业都能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业要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1)戴美议;胡文彧.贯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水平[J].工程质量,2008,(20)

建筑行业的发展篇2

abstract:thenetworkdevelopmentofconstructionindustryistheeffectivemeansfortheincreasingofenterprisecompetition,promotingnetworkautomationoffice,digitalconstructionandthecomprehensivedevelopmentofe-commerce.thepapermadetheanalysisandcomparisionbetweentheinternationalanddomesticconstructionindustrynetworkdevelopmentandsummarizedthesuccessfulexperienceofforeignconstructionenterprise'snetworkdevelopmentandstartedthetotallynewexplorationofChina'sconstructionindustrynetworkdevelopmentwhichishelpfulforthestandardizationofChina'sconstructionenterpriseindustryorder,greatlyoptimizedtheenterpriseresourcedistributionandimprovedenterpriseoperationlevelandgraduallybeinlinewithinternationalmarket.

关键词:建筑行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Keywords:constructionindustry;network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283-02

0引言

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依据互联网发展企业的综合管理成为市场越来越频繁运用的手段,互联网的包罗万象、涵盖广泛、应用便捷、高效传输使之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强有力竞争模式。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认为,只有引入互联网发展企业电子商务才能使企业结构设置合理、各项工作运转连续、企业决策传达高效、工作开展扎实、完备,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就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用崭新的全局战略化目标大力的开展基于网络的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从而真正的帮助企业实现在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霸主地位。

1国外建筑行业互联网发展与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

依据建筑行业工作的特点及交易对象我们不难看出,行业中的企业对企业(以下简称BZB)之间的电子商务为其主要的运营方式。随着建筑企业往来事物的进一步扩张,全球建筑企业间开展的网络BZB业务与日俱增,目前已有近百家的BZB建筑网站登上了全球性的舞台,成为BZB网站中最具实力的应用行业。这一数字有力的说明,建筑行业的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可喜的态势,尤其在国外发达国家更是发展的如火如荼,涉足了装修材料、建筑辅料、水泥钢筋、建筑设备等领域。据建筑在线网的调查显示,目前由于沟通不及时、文件丢失、单项管理造成的施工成本增加事件屡有发生,缺乏统一网络管理平台的建筑企业其施工成本要比利用互联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多出20%-30%。同时,由于采用了网络化的管理模式英、美等大型建筑企业迅速回笼资金,使施工工期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而据两家知名的美国网站统计,每年将互联网引入建筑市场所节省的项目成本可到达30%以上。美国的麦克姆贝公司就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该公司通过企业联合成立了“互联网建筑项目管理”网站。在行业内所有与该公司合作的单位都可以通过该网站在线设计平台功能,实现企业间的现代化通讯与工程项目的科学化设计,这为该企业的合作伙伴提供了项目开发的便利,大大节省了工程建设的周期,实现了伙伴间的实时通讯与并行设计。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效益,项目各方均会积极的参与到建筑网络平台中进行共同设跨时空的设计,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

2我国建筑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

2.1我国建筑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起步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开展虽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通过自主研发占领行业先机的楷模,他们充分抓住自身的行业优势,推出了建筑网络平台,行业信息资讯库、网上营销、决策分析与客户服务等项目。然而,我国更多的建筑企业却没能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促进企业的个性化发展,他们要么采用单机版软件管理企业、没有形成网络式的办公体系;要么仅建立内容看似丰富的网页,为企业拓宽宣传渠道,而网络在他们的手中则变成了单一信息的工具,与通过网络交流、集成的行业管理方式相距甚远;要么便是不厌其烦的重复性建设,没有对互联网的众多功能做广度与深度的开发。

2.2有效的应对策略鉴于以上不良的发展现状,我们只有充分的认识到建筑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发的工程,才能真正将网络信息技术得其所用,实现对企业内部的策划、经营及外部的交流与公共管理。目前,基于我国的消费水平、网络基础设施构建状况及社会整体环境的规范,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BZB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可以制定分阶段的构建计划,利用网上、网下同步开展的业务方式,通过互联网了解企业信息、与企业进行联系并实施网上结算等环节,同时,利用网下的拓展逐步将供应链引入电子化管理中,采用一对多的运营模式,使供应商与销售商统一联合,逐步建立网上采购的体系。另外,我国的BZB建立应以建筑行业的专业网作为切入点,依据国家标准选择适合网上销售的产品,将现有的批发市场组建专业网络,扩充建筑行业的网上营销体系。同时为了使建筑企业更好的开展招投标工作,我们应建立统一的招投标管理平台,使招标单位在合理的价格范围中实现交易成本的低优化,从而有效的防止暗箱操作、招投标工作环节不透明、有针对性招标现象的发生。

2.3电子商务应用的前景目前,一些国外的建筑企业网站具有独特的网上服务功能,一些网站将建筑材料的订货、处理全部通过网络完成;一些企业则通过建筑产品多样的分类广告宣传进行在线的库存拍卖;还有一些企业通过自主设计、归纳总结将信息化建筑管理专业的精品流程方案汇总并为用户提供有偿的下载服务,这种运营模式大大节省了有流程参考需求的企业自主研发的时间与成本投入。虽然,互联网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容忽视,与电子金融、通讯等行业相比,建筑业勇于创新,采用新鲜事物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还相对缓慢,行业内没有通过统一的部署规范网络运营秩序、协调制造发展中的困难,各种语言数据的混乱、架构的孤立阻碍了建筑业互联网发展的步伐。针对这一现状一些发达国家做出了全新的尝试,研发了XmL的全新网络数据格式并逐步完善,同时,日本也将CaLS/eC作为公共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点研究对象,使互联网在建筑行业信息平台中的权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3结语

本文从建筑行业国际及国内互联网发展现状的两个着眼点入手,重点分析了建筑行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创新方式,对规范我国建筑行业秩序,促进互联网有针对性的在建筑企业中的全面应用、优势发挥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建筑行业的发展篇3

关键词:信息化原因;数字化;网络技术普及;市场导向

引言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检测系统的广泛运用,建筑施工过程的精确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借助于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也得到加强,并使得建筑企业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建筑企业得以实现网上竞标、招标,这不但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还有助于通过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支出和成本的监控,有利于优化建筑施工过程。

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原因

1.客观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传统的以人工计算工程造价的计算方式、手工描绘工程图纸的设计方案以及单纯的依靠人工体力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行为,以无法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在建筑施工方面,引进高科技信息技术对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施工生产方式和施工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是市场经济环境对建筑施工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主观原因

我国加入wto之后,为了增强国内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破传统的“以政府分配项目,建筑公司承包”的建筑施工模式,促使我国的建筑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对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采取了“投标竞争”的形式,以谋求在建筑施工领域有步骤有层次的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意识。进而促使建设施工企业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

但是,虽然国家在建筑领域内的这些改革,提高了我国建设施工企业的竞争意识。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参与实际的市场竞争时,也遇到“投标中标难、回笼资金难、验收结算难、项目低价中标后成本控制难”的难题。并且,由于我国现阶段市场竞争机制的还尚未完善,这一社会现实更加大了建筑施工企业解决这四大难题的难度。由于社会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既然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改变市场竞争体制,为了寻求企业自身更好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从改善自身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入手,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体而言,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从创新和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经济结构、投资方式等方面入手,建立包括办公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四部分的建筑企业信息管理体系。这四部分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建筑企业内部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通过建筑施工企业的这些改革创新的举措,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抗风险能力,从而促使建筑施工企业更好的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施工企业中,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对建设施工实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渠道,使施工企业从产值效益型转变为管理效益型的有效途径。

三、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趋势

1.全面数字化的趋势加强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筑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程度也得了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在国内建筑施工行业中,全面数字化和网络化趋势已经渗入到了建设施工的资源配置、建筑施工的财政管理、建筑施工的人员利用、建筑施工的日常安排等各个方面。其中,我国国内的很多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商机,打赢这场现代市场的信息战。更是充分地利用企业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建筑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方面,不仅引进了先进的信息高新技术和设备,为施工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硬件环境。并且,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建设施工企业更是注重了数字信息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软件环境。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这不但为包括建筑企业在内的众多生产经营部门实现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且还为这一趋势的推动提供了必要性。谁先掌握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谁就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抓住机遇。

2.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的发展

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机遇。这主要表现在借助于互联网,建筑施工能够得到更便捷的信息数据支撑,而且对于建筑项目的管理来说,网络同样提供了信息处理和存储的有效途径。此外,在信息交换方面,借助于内外部网络则实现了对建筑施工信息数据的无障碍交换和共享,并且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建立,为便捷的检索相关信息提供了可能性。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和现代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电子商务也成为建筑施工的重要发展趋势。

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操作性强、可复制和存档的便捷性也在建设施工企业的企业重组,企业合作中凸现出来。传统的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注重了“人”的主观地位,人才的流失可能导致整个建设施工企业无法正常运行。而网络及电子商务的运用,加强了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即使没有当事人的参与,整个信息系统由于自身完善存档工作而保证企业高效的运转速度,也能在短时间内,综合有效地信息,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也降低了人的主观重要性。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实现,节约了建设施工企业出门洽谈业务的经费,节约了企业资金。

3.信息里用的科学化趋势加强

建筑施工企业统一的工期信息可分别为生产计划、材料供应、预算等方面。建筑施工统计部门从各自的需要出发进行检索,而数据库规模和种类的增加,使施工人员不但可以及时掌握施工项目自身的信息,还可检索到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与管理规定,获得全面的信息支持。此外,检索结果还可加工为各种需要的格式输出,支持办公自动化。在信息利用方面,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引入科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基础信息进行自动深加工,进一步产生支持决策的有效信息。例如,可提供工期、质量、成本分析工具软件,分析比较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排定下一阶段生产计划;发现质量通病并查找原因;及时汇总成本,找出节支或浪费发生的主要环节。

4.市场导向性趋势加强

施工建设企业为了应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形式,常常根据中标项目的水准完善市场价格数据库。与此同时,根据市场人工机械成本,主材、周转材消耗水平建立市场定额库,进而修正企业内部定额数据库,另外在建设施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完善企业技术资料储备。建立基于企业内部定额及市场价格基础上的投标报价分析决策系统;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在不同标的、交易规则、业主、对手构成特定市场条件,分析不同市场环境对投标人及投标技术、价格的影响,分析价格变动因素,对照企业成本价格,得出工程结算利润的变动规律,再根据测算竞标对手出价范围,结合几率分析判断修正报价。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拓展企业自身的信息渠道,以真正做到以市场发展为企业发展的标杆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依据市场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市场应对策略,促进建设施工企业的长足发展。

四、结语

目前,我国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时代。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引进高新信息,不仅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工程建设管理、施工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也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往来的速度。进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方杰;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1(02)

[2]马智亮,陈娟.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施工技术,1998,(04).

[3]高友弟.论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7,(10)

[4]张奇伟;浅谈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2)

[5]甘雄锋.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探索[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09)

建筑行业的发展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检行业;发展

一、建筑工程质检行业的概述

建筑工程检测行业的发展已历经近20年,行业规模逐渐变大,工作类型走向综合化,检测市场逐步规范化。当前数量众多的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这些机构是为了保证自身产品的质量而设立的,开放程度较低;另外依据政府背景设立的各级监督机构检测室具有政策上的绝对优势,在规模和检测能力方面有突出特点,成为主要的检测力量;科研院校在检测业务上不断加大投入,转型为第三方独立法人检测企业,依靠已有的国家投入,在检测技术、硬件设备和办公场所拥有较大的优势。

检测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政府政策调节建筑工程行业的手段之一就是对检测机构进行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检测市场的大小由政府政策直接决定。建筑工程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型很强的行业,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会根据地方实际制定管理需求,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检测行业处于政府垄断之下,没有自主运行的管理模式,缺少科学的工作管理体系和经验,据此,一般的检测机构在硬件投入和硬件配备方面处于低水平状态。

二、建筑工程质检行业的现状

建筑工程质检行业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而逐渐被人重视,但是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日益复杂多变。检测行业是受国家政策影响程度很高的行业,其产生、发展都是政策导向的结果,故此该行业首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政策风险问题。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检测的标准也会随之改变,质检规范的制定与执行也会有所修正,我国原有的质检设备、技术力量、检测方式方法也会出现较大变动。检测行业必须面对政策的变动带来的风险,及时作出调整

当前工程质检行业中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必须认清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建筑工程检查市场化还没有完全实现,政府规范指导还存在盲区,市场十分混乱,很多建设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意识的认识仍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极少主动寻求质量检测,多是被动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很难处理好经济关系和工作检测的关系,致使检测市场上对检测单位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不是严谨客观,而是能否灵活方便开展检测工作。在如此的市场环境中,是不可能培育出权威性的检测单位的。很多检测的单位的技术人员都是兼职人员,很难及时到现场进行检测,无法完整、准确、系统地进行工程质量监控。检测的内容多限于目测,结构尺寸的测量等简易手段,对建筑工程各种材料多凭经验测验,未使用仪器进行测试,检测结果不具有真实性、准确性。

三、建筑工程质检行业的发展对策

(一)提高质量检测意识,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目前,我国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普遍存在检测质量意识不高,内部质量管理经验缺乏等情况。国内检测单位应积极学习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根据我国和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摸索质量管理模式。检测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完整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建筑材料质量检验工作的进行提供制度保障。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到土建二级试验室的统一规划、协调管理,明确上级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各自的职责,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依据检测行业的特点,建立从质量申诉处理、质量事故处理、检测过程与质量保证、试验人员技术保证、仪器与测试环境保证五个方面详细设计检测标准、检测项目等内容,保证工程质检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实现检测的公正性。

(二)培育人才,加强对工程质量工作的监督管理

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的各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的检测市场最缺乏的就是专业人才,当前我国工程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普素质较低,大专院校没有开设检测专业课程,单纯依靠检测单位的工作机制培养专业人才具有极大的局限性。提高检测行业的质量,人才培养是重点,必须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加强单位内部培训机制,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应对检测行业市场化需求。在人才管理上,要注重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对检测人员每年要进行一次考核,调整工作岗位,推动从业人员对所有的检测项目都能熟练掌握、游刃有余。岗位轮换制度能促使检测人员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测水平。检测中心必须建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监督管理体系,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能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定期进行检测工作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评估检测工作的达标情况。对于检测单位来说,质量保证是其发展的基石,以质量创造信誉,让检测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畅。检测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离不开检测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道路。强化质检学习,提高质检质量,培育专业人才,推进检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制度,对检测人员进行有效培训,提高质检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质检质量,发挥i监督管理职能。

(三)规范质检资料,建立质检档案

建筑工程质检单位做好检测工作,必须建立在完善的质检资料之上。总体上来说,质检资料必须具备规范性、真实性、准确性的特点,工作人员在检查质检资料时要做好整理核对工作,要求送检单位提供翔实的资料,不能单纯为了业务量而对明显不符合质检条件的企业做出质检合格的决定。质检资料在工程建设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定期整理建筑工程质检资料,整理分析质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准确的报告,同时对全面、细致评定工程质量工作也有重要作用。独立、完整的工程质检档案,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整理分析,总结问题防范处理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工作方法。做好质检档案工作对今后的管理工作也有大有益处,当工程出现问题时,应立即考虑在建设过程中故障发生的地方,减少故障排除实践,尽快恢复工程进度。

(四)树立服务观念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质检行业要做大做强,获得权威性,就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树立服务观念。检测工作的特性就是为施工企业提供服务,工程质检是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凡是服务型工作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重视服务质量,但是质检行业事关工程使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质检服务必须在保证检测公正性的前提和基础上去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而不能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罔顾质检的基本标准和原则。质检单位必须树立高质量的服务理念,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质检单位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获得发展,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善于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和利用各企业的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只有质量检测行业真正引人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才可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川徐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做好质检机构的调整工作[J].工程质量.2002(8).

[2]王惠荣、蒋中和.建筑工程质检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土建建筑学术文件.2008(10).

建筑行业的发展篇5

关键词:建筑行业;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建筑业利税总额增加明显,1992年-2002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0,建筑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二、我国建筑行业的品牌策略

中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建筑业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业的综合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它的形成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品牌是又一个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标识,它不能被企业的规模和业绩所替代。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及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甚至可以说,品牌必然是未来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地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第二,“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系统的理论可供参考,所以许多企业不仅塑造品牌的方式盲目跟风,连做广告也盲目跟风,致使大量的广告费“打水漂”不说,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塑造进程。第三,应该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品牌塑造和管理。品牌塑造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营销、广告、传播,而是由内往外的企业综合力量的持续传递,它应包含建筑企业的一切内外行动因素;而且品牌塑造是协调与平衡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看法、具体做法和客户看法的管理工具和商业系统,能帮助建筑企业定位的落实、控制、持续、平衡与发展,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我国建筑行业中建筑企业的问题及其对策

1.社会职能难以摆脱,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我国国有建筑企业的社会职能长期以来难以彻底摆脱,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企业统筹外支出绝对数额居高不下,企业需要分流的人员,特别是富余人员数量偏多,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员工队伍规模偏大,整体素质普遍不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没有真正确立端正的市场观念,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普遍不强。

2.技术创新相对滞后目前国内众多建筑企业在同一层次竞争,企业技术水平档次差距不大,技术特点、特色不明显。对建筑业来说,通过降低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来提高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已经在逐渐缩小。强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提高竞争层次,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提高建筑生产的附加值,与高新技术接轨,己经成为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融资能力普遍较弱没有融资能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必定会影响建筑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融资能力将决定企业的发展后劲。随着建筑业对外开放和运作的国际化,对开展国际工程承包更要求承包商要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按照一般的国际惯例要求出具银行保函或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并在工程初期垫付使用。而我国建筑企业在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开具保函时,往往由于企业的财物状况不佳,或企业产权不清,无法得到银行保函,错失良机。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的主要途径:(1)寻求银企合作的办法,通过企业与银行建立伙伴关系,解决企业资金问题;(2)开展企业合作,使资金得到有效地运用;(3)通过优势企业上市等办法,向社会筹集资金;(4)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操作Bt、Bot等方式,通过滚雪球的办法提高自己的资金运作能力。

建筑行业的发展篇6

关键词:建筑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方向

人力资源是知识时代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资源。企业的发展,要靠人才,要靠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现有人才储备和技术能力,都和世界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要想在建筑市场的搏击中发展壮大企业,必须变革现有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方向,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文对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方向作一些探索。

一、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

1、人力资源组成复杂

在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中,有实践操作能力高但学历低的老工人,也有高学历但缺乏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还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引进的专家型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正是这些不同层次的人才拥有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价值目标构成了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复杂性。

2、人力资源的流动性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是以工程项目。其特点就是没有固定的生产场地和生产部门,有较高的流动性强。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建设者的身份,依据每个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灵活的变化其组织管理机构来适应地域情况、规模大小等的变化。其生命周期仅限在这个项目,当开始下一个项目的时候,机构有开始了新的调整。这些都决定了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和布局分散性的特点。

3、有关的人力资源评价信息的收集困难

因为施工行业自身的特点和国际市场的开拓,目前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除遍及国内,还涉及到国外。同时,许多的工程项目地域偏僻,基础设施落后,虽然我国目前信息传输比较发达,但是因为以上原因还是难以及时传递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使得信息的获得有明显的滞后性。这对及时全面评价人力资源的管理情况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角色转变的滞后

在许多人印象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是既不懂技术、又不懂管理,他们甚至也不用关心企业业务发展状况。在计划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是被动地执行命令,由于不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其影响业绩的原因,所以提不出建设性意见,不能从企业经营目标背景下来思考和研究问题。

2、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游离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人力资源部门往往对企业存在问题、发展方向、面临挑战和机遇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从而也难以为其他各业务部门提供有益帮助。特别是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忽略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内容,游离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内容,很多人根本未认识到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总体战略起着巨大支持和推动作用。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型和经验型

与国外著名大企业越来越多地将行政事务委托由专业化公司运作相比,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大量从事的是具体行政事务性工作,管理还是停留在传统模式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是传统的行政支持,因而,其不能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合作者。

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探索

1、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观

经济学认为,在技术系数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的某一要素投入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收益递减的趋势。要提高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长期性、重要性、艰巨性的认识,把人力资源看作宝贵的资源,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以人为本”。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思想,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基石。坚持以人为本,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要依靠人,激励人,培育人,关心人,不再是将人看作是实现企业经济的主体和目的。还要把员工的个人价值和企业的价值融为一体,为员工良好智慧、才能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施展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同时顺应人性,尊重人格,激发员工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

2、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仅是职能的分工组合,而且包括战略层面的全局把握以及操作层面的科学管理。第一,要清楚企业经营宗旨以及远景规划;第二,根据企业的长中短期目标,确定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第三,以人力资源部门为轴心,构建内部统一的结构体系。

3、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1)建立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机制。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加,知识的“创新周期”、“物化周期”、“更新周期”日益缩小,新科学、新工艺、新工业、新产品层出不穷,知识与人才的老化进程也日益加快。因此,必须加快现有人力资源的知识更新,强化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实施终生教育机制,使现有人才“保质、增值”。

(2)建立人力资源竞争择优机制。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既决定于自身的内在动力,又取决于外在的竞争压力。现代社会的发展表明,竞争有利于增强人才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有利于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必须加快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大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要将竞争上岗与岗上竞争结合起来,将社会评价和技术测评统一起来,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才的竞争择优机制。通过竞争择优机制,引导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人才素质提高,使各类人才在竞争中流动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单位和岗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建立人才资源分配激励机制。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需求已呈现出“双高”趋势,人才既有较高的精神追求,既追求事业成功和自我价值实现;也有较高的物质追求,既追求优良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生活待遇。这种趋势与过去传统的“精神追求高,物质要求低”的状况有了本质区别。为此,这就要求我们将人力资源开发同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分配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在促进人才与事业合理结合的同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分配制度的分配方式,使人才的知识、技术投入能获得合理的报酬。

(4)建立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机制。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既包括在建立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的存量开发和结构调整,也包括依托外部劳动力市场进行人力资源的增量补充和优化配置,实现高速成长中保持企业规模和人力成本最优。

对体制内补充的人力资源必须在科学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准确进行需求预测和专业配置,适当丰富招聘渠道,确保将宝贵的进人空间真正用在急缺、核心专业的补充上。同时,应将新员工作为企业的新鲜血液和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预备队,从源头入手扩充核心专业人才储备力量,有效缩短新员工培养周期,努力提高新员工入职培训质量,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前瞻有序的人才储备。

除了体制内补充渠道,为适应当前跨越式发展需要,必须创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从体制外寻求突破,解决人力资源增量补充渠道问题。

4、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提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新和创造性,通过在全体员工中倡导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建筑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加强对员工的思工作,使之在精神上、心理上属于企业,为企业的兴盛而努力工作,为谋求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奉献,形成人与企业之间的认同感,从心理上与企业融为一体。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体系。“以人为本”的管理是需要聪明和艺术的,更需要和谐健全的企业文化体系,需要对“人性”需求作合理的调动和利用。

5、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革新。一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给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首先,企业管理者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得有关人员管理的信息,这可以使高层管理者和部门经理明了企业的人员状况、人才需求标准,有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员工管理水平。其次,对于员工来说,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有关自己的考勤、薪资、培训记录等信息,并可以自己来维护这些信息,还可以实现在线报销、在线申请休假、在线查询等工作。

四、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人的思想、心灵,不可能用一个标准或用一个固定框框对待所有的人,建筑施工企业有着分散性和流动性的行业特点,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我们应探索新时期下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力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紧结合,达到企业增值、员工增收的效果。

建筑行业的发展篇7

据2015年《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中国民用建筑综合面积为545亿平方米,其中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我国目前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仍高达16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以如此建设速度,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如果再不注重建筑节能设计,改变建造方式,加强“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建筑的使用,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我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也明确指出:“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

因此,下一步建筑业的重点任务就是“推动建筑工业化”。建筑门窗幕墙行业作为建筑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快建筑门窗幕墙工业化的步伐,实现建筑门窗幕墙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社会意义。

一、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性

建筑能耗如此之大,高能耗建筑如此之多,建筑工业化就成为建筑节能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筑工业化就是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应用”的方式,改变传统建筑业的生产方式。

首先,与发达国家的现状进行对比: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在70%以上,我国的比例尚不足7%,可见装配式建筑未来的市场规模还是非常可观的。

其次,我国人口红利已不在,以密集劳动力为主要作业工人的建筑模式已很难持续,新型的建造方式既是时展的召唤也是发展的必然。

再次,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的高污染、高耗能已不满足我国对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要求。国家在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方面也给出了明确的指标,总理2016政府年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

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优势

从政策上讲:根据《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的要求,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5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加入到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大军中。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前,钢铁工业的发展水平滞后,产量有限,钢结构的应用受到限制,致使钢结构及其知识的普及远远不如钢混结构,以致我国已成为世界钢产量第一时,一讲装配化就是钢混结构,忘掉了与生俱来就是装配式建筑的钢结构。这一点应该引起建筑业界的高度关注。

从社会环境讲: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带来城镇快速发展,意味着大量的建筑需求将持续,而建筑工业化契合了节能减排的需求,传统的高能耗建筑方式必须改变。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越来越严重的建筑人工紧缺和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带来建筑业对提高劳动生产率需求的提升,从而使过去制约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建造成本高的制约逐渐消失。

从节能优势上讲:据统计采用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的一次节能就能带来可观的效益:即无须搭设脚手架,不用传统木模板、木方,节约木材90%;节约用水65%左右;节约钢材5%-8%;节约混凝土10%左右;减少现场施工垃圾90%;施工阶段,现场基本无粉尘污染;减少现场施工场地50%左右;减少现场作业人员50%以上;减少现场生活垃圾50%以上。

三、未来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关键点

1.注重系统研究和专门人才的培养

创新是生命,人才是关键。未来科技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型建筑工业化研究机构,主动和高等院校、设计、研究机构联合,开展专门的工业化技术研究,建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机制。财政科技经费也要支持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科研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等工作。同时要高度关注人才的培养,我们既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也要培养管理经营人才,同时不能忽视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

2.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同时调和标准化与多元化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我国目前建筑行业标准的监管存在缺失,制定的标准体系尚未出台行业强制性准则,产业链中很多环节并未实际按照标准执行。而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实现建筑产品的大批量、社会化、商品化生产的前提,也是大幅降低工业化成本的必要条件。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讲,标准化体系的建立能够极大地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因此在未来制订工业化建筑全过程、主要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尤为重要;而建筑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技术体系与通用化接口技术研发也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要需求。

另一方面,目前标准化体系设计方面还处于设计定型、构件统一、规格少且强调标准化与通用化阶段,而现在消费者需求的是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在今后标准的设定中应更多的注重灵活性以及解决标准领域的制约瓶颈问题,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3.注意结构体系的完备性

目前,社会上普遍缺少对结构体系的认知,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人们对钢混结构了解较多,对钢结构知之甚少。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钢结构、组合结构,使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的“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落到实处。

4.注重工业化发展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依赖于研究、施工、设计、生产、监督、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共同进步,如传统的建筑业中“建筑设计”属于独立的行业,因此设计时无需考虑施工的工艺流程,施工对设计阶段的影响也有限。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是采用信息化的方式协同设计、施工、部品建造与装饰装修紧密的结合。从部品生产角度,很多部件需要附加在构件上,需要大量产业链环节之间接口集成的问题,这不是一家企业的事情,需要标准化设计企业、部品生产企业、建材企业、安装施工企业等一起配合完成。因此建筑工业化必须是全产业链的工业化,建筑从设计出图、生产制造、运输配送、施工安装、到验收运营的全过程都要实现工业化。

四、建筑门窗幕墙的工业化

在建筑领域,我国门窗每年有五亿平方米的产量,它的产值超过了两千亿元人民币;幕墙每年有八千到九千万平方米的产量,产值超过一千亿元。就产业化程度而言,幕墙相对比较高,大型建筑和公共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单元式幕墙使用率80%,一般幕墙安装方式无法实现。而门窗作为一种工业化产品,工业化的生产、加工、安装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建筑门窗幕墙工业化的定义就是采用现代工业的生产和管理手段替代传统的、分散式手工业的生产方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目的。其特征在于以门窗幕墙系统的设计标准化为前提、工厂生产集约化为手段、现场施工装配化与标准化为核心、组织管理科学化为保证。在建筑门窗幕墙系统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建筑门窗幕墙的工业化,进而达到产品化的目标,是建筑门窗幕墙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门窗企业的工业化发展

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大环境下,门窗需要设计系统化、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工艺化;施工机械化、装配化,这样的发展模式对于门窗企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门窗企业要注意工艺标准化、设备标准化使产品性能更加稳定并且得到提高。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标准规格的门窗产品整樘出厂。对于建筑标准规格外的门窗采用标准附框或专用附框进行安装。附框内口的宽、高构造尺寸应与门窗洞口标志尺寸一致,在洞口装修阶段或装修完成后采用标准的方法进行整体安装,从而最大程度的解决标准化与多元化之间的矛盾,使门窗产品更适合于建筑工业化发展。

在生产过程中,建立智能化工厂。将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生产与柔性定制化生产相结合。满足后工业化时代不同层次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2.幕墙企业的工业化发展

应对建筑工业化,幕墙企业要从设计、生产、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寻求发展与突破。从设计开始,Bim作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贯穿于幕墙工程始终,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设计与产品生产中注重研发,推广单元式幕墙的应用,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使部件、附件的通用性和可置换性得以提高。同时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注重预制建筑节点的延性和防水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施工管理的水平。从而达到各环节整体发展,提升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进行的速度。

总之,人类社会发展要走可持续之路,建筑业发展要走绿色化之路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和必然选择。新型建筑工业化就是建筑业绿色发展的首选之路,她为门窗幕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产品的创新,技术的进步,绿色的需求等等,只有抓住机遇、走在前列的企业才能成为舞台的主角。

建筑行业的发展篇8

1发展非国有建筑经的趋势研究

“十二五”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重点任务。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产生积极的作用。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可以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又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保持年增长率16%,私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十二五”阶段我国必须注重对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引导,促使其健康稳定的发展,把非国有建筑企业的发展与百姓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应该为提高我国城镇化率做贡献,把质量优先摆在工作突出位置,真正让广大老百姓能够买的起房住的起房[1]。我国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国有建筑企业做出贡献,更要发挥非国有建筑企业的作用。

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国有经济是为国家赚钱的,而私人企业是为私人赚钱的。导致非国有建筑经济没有很好的引导,发展过程处于不协调、不平衡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在国家经济增长、改善民生、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制定适合其发展的规章制度,才能提高非国有建筑企业的积极性,更好的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做出更大的贡献。“十二五”阶段我国非国有建筑经济依然需要积极的引导,促使其改变过去的传统模式,不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建国以来我国对国有建筑经济投入资本高达2000亿,而对非国有建筑经济投入几乎是零,从国有建筑经济与非国有建筑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看,我国存在严重投入和产出不平衡问题[2]。“十二五”阶段必须把二者协调起来统筹发展,才能真正把房地产行业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才能真正解决当前出现的“高房价”问题,广大人民才能真正享受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国民的幸福指数才能逐步提升。

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行业特点,建筑业可以看成是一般性竞争行业,竞争性行业的特点要求非国有建筑经济必须全面发展,才能保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行业的发展才能更加规范。“十二五”阶段我国需要制定有关政策,从根本上要求一些国有建筑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改善非国有建筑企业的发展环境,促使非国有建筑经济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只有如此房地产行业才能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建筑业具有劳动密集性特点,这为非国有建筑经济进入建筑市场创造了条件,非国有建筑经济拥有良好的竞争环境,其生命力会更加强大,非国有建筑企业才能构建良好的行业环境。“十二五”我国城市化进程依然在向前推进,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也是时代的要求,但是必须通过相关的政策引导,促使建筑行业处于健康问题的发展局面。

2“十二五”阶段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的措施研究

“十二五”阶段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必须政策的宏观政策引导,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高房价”问题依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改善民生必须解决“高房价”问题,当前在一些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状态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必须靠政府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促使房地产行业处于健康发展状态,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与非国有建筑经济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非国有建筑经济必须从自身角度出发,不段提高管理水平,积极贯穿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各项政策,从根本上提高建筑行业发展水平。市场作用在非国有建筑经济发展同样产生重要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是无可置疑的,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通过市场调节,才能促使其地位准确[3]。非国有建筑经济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经营策略,才能更好的协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的新环境需要每个行业的企业来适应,非国有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市场竞争问题,从企业自身角度看,一方面需要把握国家的政策导向,积极把行业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需要与市场紧密结合,市场与企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实现非国有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

“十二五”阶段我国要保持非国有建筑经济处于健康发展状态,必须从工商、税收、工程质量监督、审计等方面采取必须的措施,对行业进行正确引导。进一步规划建筑市场秩序,在保持行业稳定发展同时,需要运用市场、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对非国有建筑经济行为进行规范,从根本上消除非国有建筑经济在以往发展中出现的偷工减料、掠夺经营、偷税漏税、忽视质量等现象,保证非国有建筑经济向规范化、合法化方面发展。“十二五”阶段必须改变非国有建筑经济落后的经营模式,经营模式的改变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也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房价”问题。从非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结构看,以往都是处于单一化状态,对企业全面发展降低成本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十二五”阶段我国非国有建筑企业必须改变单一化的产权管理模式,逐步向股份制产权管理模式迈进。多元化的产权管理经营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很多中间的不必要环节可以直接省略,把企业的重心转移到质量和服务上来,真正是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统一。

“十二五”阶段我国非国有建筑小企业必须从规模上进行改进和升级,从以往以小企业为主要发展模式逐步转向以集团化为发展模式的非国有建筑企业。当前我国非国有建筑企业还是被归纳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必须把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着技术性企业方向转变。技术密集性企业的建立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生命力,对整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国非国有建筑企业在“十二五”阶段必须改变以往一家一户的资金积累模式,逐步把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融入到企业融资模式中去,促使非国有建筑企业实现多元化融资渠道,为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资本保证[4]。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建筑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非国有建筑经济是建筑行业重要的经济形式,需要从各方面对其进行政策引导,保证非国有建筑经济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3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方向研究

非国有建筑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方向研究必须从实践出发,建立非国有建筑经济发展策略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只有通过制度保证才能引导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国非国有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依靠国家的扶持和帮助,只有国家给予必须的支持,非国有建筑经济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职能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因此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方向必须按照政府的政策导向路线前进,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前途。

建筑行业的发展篇9

(一)国有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国有建筑经济的主要问题是一部分建筑企业管理层损公肥私行为严重,阻碍了建筑经济的发展。一些国有建筑企业高层管理者以经济改制为名义,对国有资产进行重组,将新成立的建筑公司的管控权移交给自己或亲属,将利益丰厚的建筑项目交给重组后的新公司来完成,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将多数利益分配给自己或亲属,严重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浪费,使国有资产变成私有资产。一些国有建筑企业的项目领导者不顾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经营现象混乱,大肆贪污,牟取私利。

(二)私营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私营建筑经济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缺乏有利的法制环境和经营规模小。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经济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私营建筑企业经常受到建筑相关管理部门乱收费、乱罚款等处罚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规模不大,经营形式单一,分布零散,缺乏抵御风险的实力,加上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整体处于发展低迷状态,建筑项目所需资金数额庞大,使得私营建筑企业融资渠道缩小,融资能力相对较弱,追求短期利益,不考虑企业长期发展规划。

(三)建筑经济管理理念薄弱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建筑企业管理者缺乏积极的经济管理意识,管理理念相对比较落后,对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缺乏一定的预见性,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成本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通常是在出现了问题之后才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一些管理者在建筑企业的运营发展过程中,目光比较短浅,仅对现阶段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没有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与发展情况进行动态经济管理,缺乏动态管理意识。缺乏全面性成本管理观念,管理者只对建筑材料、施工人员工资进行成本管理,对因工程质量问题返工、设计发生变化而造成的隐性成本缺乏系统全面的管理。没有建立高素质的建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缺乏专业管理知识、自我学习意识,自身的责任心不强,一旦出现了问题,企业管理者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现有的建筑经济企业管理者人才队伍还无法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建筑经济管理水平相对比较滞后。

(四)技术水平落后,市场开拓能力较差

我国建筑行业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一些建筑企业缺乏专业的建筑设备和技术手段,自动化水平较低。建筑企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的发展规模,将更多的资金成本浪费在人力成本上,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重视高技术人才的积累和培养,技术创新能力较差,不利于建筑市场的开拓,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有待提高,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与国际同行业的竞争能力较弱,在对外发展的过程中问题重重,面对严峻挑战的竞争形势应对能力较弱,无法有效地与全球化建筑行业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相融合。

二、加强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一)深化国有建筑

企业改革我国应深化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将产权制度作为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改革的重点,积极探索公有制多元化有效实现形式,把握改革指导思想,推动国有建筑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形式,大力发展国有、集体、个人等多种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形式。明确国有企业产权,不断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改革经验,结合我国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组建股份制合作制经济,对国有小型建筑企业进行合作、兼并、股份制等形式,将小企业转变为大企业,不断壮大发展规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建筑企业实力。加强对国有建筑经济的监管力度,通过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相结合的形式,有效提高工程质量,落实相关建筑经济发展政策,防范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行为,促使国有建筑企业健康发展,为我国私营建筑经济提供一个有效的发展空间,增强我国国民整体经济发展力量。

(二)大力发展私营建筑

经济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私营建筑经济的转变认识,正确处理好我国国有建筑经济与私营建筑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要深刻了解到国有建筑经济与私营建筑经济之间并非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共同促进的关系。加强法制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私营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为私营建筑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提供全面的指导服务,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水平。鼓励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规模逐渐向公司化、集团化模式发展,提高经济实力,促使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状况更为稳定、持续。

(三)加强建筑经济管理理念建设

对建筑经济管理要具有前瞻性的意识,采取有效、合理的建筑成本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对将要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并及时采取风险预防措施,减少由于风险防范应急预案不足带来的经济损失。定期对建筑工程的初始投建、施工、竣工收尾等全过程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将经济成本的预算管理观念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中,确保经济管理真正落实到工程项目的动态发展中。加强建筑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优化资源配置水平,把建筑成本控制到最低点。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

我国建筑企业应加强经济管理人才的引进制度,定期对经济管理人才进行理论知识培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实践管理能力。经常组织参与建筑经济发展讲座活动,与其他企业相互沟通、讨论、学习,借用互联网系统,广泛搜集信息,及时跟踪、掌握我国政府经济政策动态和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市场发展形势。与时俱进,根据建筑行业经济变化不断调整经营战略,吸引就有新技术、新材料的国际企业合作,积极发展国际市场,提高建筑技术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不断推动建筑行业走向规模化、国际化,提升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占有率。

(五)积极发展国际建筑经济市场我

国国内建筑经济行业应积极发展国际市场,调整企业战略结构,扩宽经营渠道,通过工程、贸易、劳务等与境外建筑企业相结合的经营发展模式,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规模、资金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国内建筑企业还可以与我国其他行业强强联合,走向全国,利用国内相对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吸引国际企业合作。或者与国际具备先进科学技术、新型材料的知名建筑承包商共同合作,增加相关科技投入量,共同发展国际经济市场,有效的应对市场经济变化莫测的发展趋势,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实力。

三、总结

建筑行业的发展篇10

关键词:建筑经济发展对策

我国建筑业的成长与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制度出发产业发展和产业效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整体上建筑业产水平提高收效甚微,因而就需要着眼全局,从产业发展研究和产业政策做出新的突破,以此来促进建筑产业的成长与发展。笔者以资身从业者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并对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和建筑经济效益提高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建筑行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和经营是一个系统化较强的过程。建筑行业的生产主要是以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为基础,强调为社会提供所需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设备的安装工作。同时依靠生产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建筑需求,其中包括:影剧院、运动场、商场、医院等。城市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其象征着社会和人类文的进步,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基垫,但近年来城乡发展十分迅速,房屋建设规模逐步扩大,使得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广泛的空间,所以说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也是必然的。2010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以达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4038亿元,增长32.9%,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5%,其中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达40.55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6%;房屋新开工面积16.38亿平方米,增长40.7%;房屋竣工面积7.60亿平方米,增长4.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12亿平方米,增长2.7%。

二、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1、利用国有建筑企业资本向市场经济转变

我国国有建筑企业应进行资本结构的优化,使国有资产向大企业并拢,并吸纳非国有经济的社会资本,以此来放大国角资本的功能,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把国有资产向国资控股或国有独资模式发展,使得国有建筑企业具有市场经济效能,能够参与市场经济的直接竞争。另外,国有建筑企业的资本还可以逐步的淡出国有建筑企业,把企业改为私有建筑企业,以顺应激列的市场竞争。

2、强化私营建筑企业的自主自强意识

私营建筑企业应以市场经济为出发点,突出自主自强的意识,以此来促进企业在改革中的发展。私营建筑企业要明确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特点,逐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的发挥私营建筑企业的优势,利用市场经济这一特殊机遇,把私营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打破束缚私营经济发展的种种制约,做好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企业的自身管理,以管理要效益,以改革促发展,使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3、私营建筑企业的指导与监督

私营建筑企业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政府也要做好私营企业的指导与监督工作,以使其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在指导与监督过程中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参与企业在工商、税务、城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审计等方面的管理,充分的利用现有政策消除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漏洞,例如:偷税、漏税、质量不合格、偷工减料等,通过政府的指导与监督,帮助建筑企业良性发展。

三、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

1、完善行业标准

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于大规模发展阶段,行业标准是确保稳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想提升建筑经济的整体效益就需要在建筑标准上下功夫,在研究、论证、实践、检验的过程中,逐步的制定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建筑行业标准,并予以颁发,以此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筑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划分,其中包括: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内控标准、质量标准、监理标准等,通过不同的标准划分,来监督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确保建筑能够满足社会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

2、优化建筑的节能模式

优化建筑节能,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受建筑节能工程初期投入成本高的影响,建筑企业对建筑节能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从长远利益考虑,节能建筑在能量功率方面会创造出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与节能建筑的一次性投资性比,建筑节能收益却是一长期的持久的过程。除此之外,就建筑的规划设计而言,节能建筑节省了锅炉供热设备和采暖系统建设的投资,并且在建成使用后可以节约能源支出,节约运行管理费用,进而降低建筑投资成本,实现建筑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杜艳华,杨德钦.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政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