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经络治疗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6:16

颈椎病经络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中医刮痧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综述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各类型中诊断明确、临床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颈部的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伴神经根受压产生的根性症状,如受压神经支配范围的肩背上肢的麻木、电掣样放射痛以及感觉过敏等症状[1]。刮痧疗法是借助特制器具,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相应的手法在体表进行刮拭,以出现皮肤潮红,或红色粟粒状,或紫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斑、血泡等出痧变化,从而活血化瘀、祛邪排毒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法[2]。目前,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临床上有诸多方式,主要包括刮痧结合手法治疗、刮痧结合中药治疗、刮痧结合针灸治疗以及综合康复疗法等,本文综述了刮痧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干预效果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更为精准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1刮痧结合手法治疗1.1刮痧合整脊治疗

整脊疗法又称“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是一套治疗手法,是以分筋弹拨、按压疏理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以促进督脉气血通畅,使病椎恢复正常,从而治疗脊椎损伤及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现已有七十多种疾病与脊柱力学平衡失稳有关,采取以手法治疗为主要方法恢复脊柱力学平衡而达到治疗目的,已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3]。向氏[4]巧妙地将刮痧与整脊结合为干预手段进行研究,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刮痧合整脊组、刮痧组、整脊组各20例,同时设正常组对照组20例。结果显示:刮痧组无效4例,有效16例;整脊组无效2例,有效18例;刮痧合整脊组有效2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由此可见,刮痧合整脊推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并优于单纯的刮痧疗法和单纯的整脊疗法。

1.2刮痧结合火罐治疗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郭氏[5]研究将火罐与刮痧相结合,选取106例临床颈椎病患者,其中男60例,女46例。治疗方法分为两种,第一种方式单纯刮痧疗法,每周2次,两周为1个疗程;第二种方式结合火罐疗法,患者取端坐位,暴露出颈背部及上肢部,选用合适的玻璃罐,进行闪火火罐并留罐10min。隔日一次,两周为1个疗程。将火罐与刮痧相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总有效率达到了99.06%,说明中医传统自然疗法结合中医护理,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副作用小,操作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3井穴放血配合刮痧

井穴刺络放血是中医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之一,它是以三棱针等针具刺破手十二井穴,放出少量血液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古典医籍多有记载[6]。吴氏[7]研究观察62例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井穴放血合并刮痧,颈椎牵引采用数字程序控制颈椎牵引机,取舒适坐位,颌枕带间断牵引,角度为颈前屈20°,牵引重量自5kg开始,近似于患者体重10%,每次半小时,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刮痧颈椎牵引后行刮痧治疗,选择合适的刮痧板,井穴放血在刮痧后进行,采用点刺法;对照组刮痧合并颈椎牵引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占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占93.55%。可见治疗组在牵引和刮痧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井穴放血,这三种方法相结合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可发挥协同的作用,达到缓解和解除神经根性疼痛,从而提高疗效的目的。

1.4平衡刮痧疗法联合牵引治疗

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韦氏[8]研究巧妙地将二者结合,选取59名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颈椎牵引)24例,治疗组(平衡刮痧疗法联合牵引)35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18例,临床控制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4.3%。对照组显效9例,临床控制3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7.5%。由此可见,平衡刮痧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更为显著,联合应用优于单一颈椎牵引。

2刮痧结合中药治疗2.1刮痧配合中药内服

刘氏[9]选取150名门诊患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113例,颈型颈椎病37例。治疗方法包括充分暴露患者颈部及肩部,将正红花油或刮痧油涂于颈肩部,医者手持刮痧板(水牛角制)与皮肤成45°角进行刮拭,重点刮拭风池、颈夹脊、大椎、肩井及督脉之颈段,每次刮拭半小时,颈部由上向下、肩部由内向外,均匀用力,直至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或痧斑。隔2日1次,4次为一疗程;中药内服治疗自拟通痹活络汤处方日1剂,10日为一疗程。结果显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15%。由此可见,刮痧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见效十分迅速、操作简便,疗效较好,尤其值得在基层卫生机构推广使用。

2.2苗药马桑狗帮油刮痧治疗

马桑狗帮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在苗族民间配合刮痧法治疗风湿病、肩背痛、腰腿痛等疗效显著。夏氏[10]研究选取18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刮痧治疗结合茶油组)和治疗组(刮痧治疗结合马桑狗帮油剂组),各9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苗药马伤狗帮油剂刮痧治疗、茶油刮痧治疗。刮痧部位为头部(督脉及其旁开2、4寸循行线上)、颈背部(督脉及膀胱经循行线上)、肩背部(天宗至秉风连线直至肩胛下角),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由内向外进行刮痧。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占92.05%,治疗组总有效率占100%。说明马桑狗帮油剂刮痧治疗对风寒阻络证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明显疗效,且可靠安全,与常规茶油刮试相比,马桑狗帮油剂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尤其在改善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上疗效明显。

2.3舒筋活络膏配合刮痧治疗

李氏[11]研究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名,在刮痧治疗前,取一定量舒筋活络膏涂抹于颈肩背部,擦至皮肤发热,使其充分地吸收,再行刮痧治疗。用水牛角刮疹板与皮肤表面呈45°角从颈部由上向下进行刮拭。结果显示,本组40例患者,治愈9例,好转26例,治愈率达22.50%,总有效率87.50%。由此可见,舒筋活络膏配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简便的方法,具有标本兼顾、疗效肯定等特点,值得向临床推广应用。

3刮痧结合针灸治疗3.1针刺配合刮痧治疗

针刺手法是针灸技术中的核心技术,属于针灸技术的高精尖部分,也是提高针灸治疗临床疗效的关键[12]。张氏[13]研究选取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遵循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及经外取穴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选取手三阳经、督脉、膀胱经腧穴。结果显示,痊愈12例,显效22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说明针刺配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为显著。

3.2针灸联合刮痧治疗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左氏[14]有机地将二者结合进行研究,选取40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组使用刮痧联合针灸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对患者痛侧肩贞与天宗、大椎、天井穴、曲池、颈百劳、双侧风池进行针灸治疗,进针后留针半小时可将针取出,后于患者颈肩部位涂抹一层刮痧油。同时使用刮痧板于患者颈部到肩部单方向刮痧;对照组使用推拿联合tDp治疗,使用治疗仪器于患者上肢与颈肩照射半小时,通过治疗仪治疗后,再于患者上肢与颈肩软组织行推拿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可见,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和刮痧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病症,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向临床推广应用。

3.3针推刮治疗

冯氏[15]研究选取86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针刺法主穴取双风池和病变椎体附近相对应的夹脊穴3~4对;病人先俯卧位,推拿法取针后,医者用滚法沿颈项正中,颈项两侧到肩背部来回进行10min,充分放松局部肌肉;刮痧法患者取坐位,滴上刮痧油,再用牛角刮痧板,分成3条线(中线从风府到至阳,颈夹脊到肩井,两边线从风池)刮,刮到皮肤出现红点为止。结果显示,本组治疗中,治愈61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70%。由此可见,将针推刮三者有机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向临床推广应用。

4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刘氏[16]研究将1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加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循经刮痧、颈椎操、葛根汤加减口服综合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0%,对照组为89.80%。说明采用颈椎操、循经刮痧、葛根汤加减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值得向临床推广应用。

目前刮痧合整脊治疗、苗药马桑狗帮油刮痧治疗效果最佳,总有效率达100%,这两种方式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值得向临床推广应用,但缺乏大量的研究对这两种方式的确切性进行验证。

临床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有诸多方式,然而公认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仍需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朱毅,徐曼文,黄艳,等.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12):1413-1418.

[2]丁欢,陈宇婧,李玮彤,等.刮痧疗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4):537-540.

[3]孔力,邵明宇,徐炯.浅谈整脊疗法[J].吉林中医药,2005,12:37.

[4]向开维,范宏元,谭维选.刮痧合整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6):226-229.

[5]郭美霞.刮痧结合火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中医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6):205,207.

[6]李秀军.近10年井穴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概况[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20):2689-2690,2692.

[7]吴加勇,陈鸿钦,陈开珍,等.井穴放血配合刮痧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观察[J].福建中医药,2010,41(4):15-16.

[8]韦运浦,杨柳.平衡刮痧疗法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9例临床疗效观察[J].大众科技,2016,18(9):59-61.

[9]刘树声,崔建宝.刮痧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椎病150例[J].河南中医,2006,2:61-62.

[10]夏景富,崔瑾,吕岑,等.苗药马桑狗帮油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6):2808-2811.

[11]李小军,柏玉荣,陈剑峰.舒筋活络膏配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5):36.

[12]谈太鹏,贠晓艳,张静,等.浅谈温针灸结合针刺手法的临床应用及适应症[J].黑龙江中医药,2018,47(6):221-223.

[13]张丽华,苏同生,万兆新.针刺配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3):284-285.

[14]左军.针灸联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1):157,161.

颈椎病经络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颈椎病;畅气通络;针刺;百会穴;血流速度

[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6(a)-0082-05

Curativeeffectof"Changqitongluo"manipulationcombinedwithacupunctureinBǎihuìacupointinthetreatmentofcervicalspondylosisanditsinfluenceonthebloodflowvelocity

LinGYaoquan1YanGRenxuan1DenGCong1LiaoXinglong2GaoJie2GUoChengxiang3YUBaonan1wanGweicong1

1.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ZhuhaiBranchofGuangdongprovincial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angdongprovince,Zhuhai519015,China;2.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ZhuhaiSecond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angdongprovince,Zhuhai519125,China;3.Guo'smedicalCareinstituteofGuangdong,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101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Changqitongluo"manipulationcombinedwithacupunctureinBǎihuìacupointinthetreatmentofvertebralarterytypeofcervicalspondylosisanditsinfluenceonthebloodflowvelocity.methodsninetypatientswithvertebralarterytypeofcervicalspondylosisadmittedto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ZhuhaiBranchofGuangdongprovincial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romoctober2014tooctober2016wereselectedasresearchobjects,and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bydrawmethod,with45casesineach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wasgiven"Changqitongluo"manipulationcombinedwithacupunctureinBǎihuìacupoint,thecontrolgroupwasgivenbasicwesternmedicine.thesymptomscores,cervicalrangeofmotion,andmeanflowvelocity(Vm)ofleftvertebroarterialartery,rightvertebroarterialartery,basilararterybeforeandaftertreatmentbetween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aftertreatment,thesymptomscoresofheadache,dizziness,tinnitus,blurredvision,neckpaininthetwogroupswereall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beforetreatment(p<0.05),andthesymptomscoresofheadache,dizziness,tinnitus,blurredvision,neckpainintheexperimentalgroupaftertreatment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ftertreatment,thecervicalrangesofmotioninthetwogroupswerehigherthanthosebeforetreatment(p<0.05),andthecervicalrangeofmotionintheexperimentalgroupaftertreatment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ftertreatment,theVmofleftvertebroarterialartery,rightvertebroarterialartery,basilararteryinthetwogroupswerehigherthanthosebeforetreatment(p<0.05),andtheVmofleftvertebroarterialartery,rightvertebroarterialartery,basilararteryintheexperimentalgroupaftertreatment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Changqitongluo"manipulationcombinedwithacupunctureinBǎihuìacupointinthetreatmentofvertebralarterytypeofcervicalspondylosishasobviouscurativeeffect,which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cervicalrangeofmotion,relievetheclinicalsymptoms,itsmainmechanismmaybeassociatedwiththeimprovementofVmofvertebroarterialarteryandbasilarartery.

[Keywords]Cervicalspondylosis;Changqitongluo;acupuncture;Bǎihuìacupoint;Bloodflowvelocity

近年来,随着网络普及和高度信息化,以及办公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颈椎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1]。颈椎病是一种以椎间盘组织退行性变为基础的疾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其中一种常见类型,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占颈椎病的20%~31%,且近年来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2],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物不清、颈痛及颈部运动功能受限等,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3]。目前西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比较局限和单一,口服止晕及消炎镇痛等药物,甚至采取手术治疗,远期疗效不佳且副作用多。临床研究表明,推拿和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笔者发现临床运用“畅气通络”手法联合针刺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更佳,且安全性高。本研究选取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畅气通络”手法联合针刺百会穴对患者症状、运动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效果及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康复科2014年10月~2016年10月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18~65岁,平均(45.92±9.82)岁;病程1~10年,平均(5.43±2.25)年。对照组男19例,女26例;年龄20~68岁,平均(45.98±9.90)岁;病程1~10年,平均(5.40±2.3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依照2012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本病属中医“眩晕”证范畴,分为五型,即痰湿中阻型、瘀阻脑络型、肝阳上亢型、肾精不足型及气血不足型,本研究证型以肾精不足型及气血不足型为主;②年龄18~68岁,且颈椎病程病程1~10年;③临床以头痛、眩晕、耳鸣、视物不清、颈痛为主要症状;④可伴有恶心、呕吐、猝倒等症状;⑤有旋颈实验及颈部运动试验等阳性体征;⑥影像学显示节钩椎关节增生或椎体不稳定;⑦椎动脉彩超或椎动脉造影可见椎动脉有迂曲、变细及压迫现象;⑧mRa检查可显示椎动脉形态。

1.3排除标准

①骨性疾病(骨结核、骨髓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②头颈部肿瘤;③严重脑、心、肺疾病者;④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等);⑤有高位脊髓压迫症;⑥合并感染或出血、过敏体质者;⑦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1.4方法

1.4.1验组

实验组给予“畅气通络”手法联合针刺百会穴治疗。

1.4.1.1“畅气通络”手法具体如下:①患者先取俯卧位,术者先用法及掌根揉法放松背部、颈项部肌肉,再用双手拇指指腹分推颈项部三线,在颈背部寻找硬结点、压痛点或肌肉绷紧处,如在风池、风府、大椎、肩井、天宗等穴附近进行点揉。②患者然后仰卧位,用双拇指在颈椎两侧横突处点穴通络,重点对肩井、缺盆等穴点按。③调整颈椎小关节及颈椎牵拉手法:术者先用双手顶住棘突,从颈胸椎关节交接处开始,逐一向上推揉至风府穴,使颈椎生理曲度得以改善,最后术者一手托住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托患者头枕后,先左右轻柔旋转颈部,等颈项部完全放松后,瞬间纵向牵拉颈部。④整理手法:患者取坐位,用拿捏等轻柔手法放松颈项部、肩部及搓揉上肢结束。每日1次,每次约20min。随症配穴:伴头晕加太阳、百会;伴恶心呕吐加足三里、中脘;伴耳鸣、视物不清加听宫、四白。1次/d,6d为1个疗程,休息1d进入下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1.2针刺百会穴手法治疗后,坐位选定穴位后,常规消毒,沿皮刺入1寸左右,得气后留针20min,在此期间每5分钟行针1次,1次/d,6d为1个疗程,休息1d进入下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2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基础西药治疗,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扬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905580,规格:5mg×20粒),用法:5mg/次,qn,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急性发作期可给予苯海拉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对症治疗。

1.5观察指标

①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对头痛、眩晕、耳鸣、视物不清、颈痛五方面进行观察,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为0、1、2、3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5]。②采用颈椎活动度评定患者颈椎运动功能。按照如下正常标准[5]:前屈45°、后伸45°、左右侧屈40°、左右旋转70°,共为310°,记录治疗前后活动度总和。③采用白胜DU6彩超,频率为5.0~1.0mHz,分别测量两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然后进行比较。

1.6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眩晕、耳鸣、视物不清、颈痛等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头痛、眩晕、耳鸣、视物不清、颈痛等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颈椎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m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本病的发病原因与颈椎退变有直接的关系。展嘉文等[6]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失稳、颈椎错位、颈椎椎间盘突出、椎动脉壁交感神经受刺激等因素有关,以上不管是一种还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椎动脉血管痉挛、迂曲、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武文鹏等[7]发现椎动脉血流速度可以客观地反映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其血流速度的快慢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密切相关,通过治疗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脉血流速度的检测能够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提供依据。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检查方法,目前主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诊断仪即彩超,李龙等[8]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应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符合率高,且经济、无创、无痛、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临床报道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针刺疗法和推拿疗法均是推荐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9]。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往往需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穴位组合,研究发现目前临床针刺取穴的规律大致分为寻经取穴、局部取穴和经外取穴,取穴较多,暂时没有统一的规范[10]。研究发现,百会穴是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用穴,且常常作为单一穴位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因其取穴少,操作方便,效果显著[11-12]。百会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又名“三阳五会”。《灵柩・胃气》记载“气在头者,止之于脑”,经气到头部都与脑有联系,而百会穴与脑关联紧密,是调节大脑功能的重要穴位。针刺百会穴可以调节督脉与膀胱经气血的功能,又可以振奋阳气,生精益髓,活血化瘀。丁宁等[13]研究发现针刺百会穴可以使针刺效应直接作用于头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血流通畅,改善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杨文霞等[14]研究针刺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结果显示,针刺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m,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所以本研究只选取百会穴作为针刺治疗的穴位,取穴少,操作简便,效果确切。然而单纯针刺疗法颈椎失稳、间隙变窄、椎骨错位等调整不足,为了较好地调节颈椎内外力学平衡,常需与相应的手法相互配合,改善颈部软组织状态[15-16]。临床研究证明推拿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手法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颈椎病所引的症状,如头痛、头晕、上肢麻木、活动不利、颈部酸痛及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17]。吴绍彬[18]研究证明针灸和推拿治疗可有效舒缓颈背部肌肉痉挛,纠正错位关节,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降低小动脉特别是微小动脉血管中的外周阻力,使动脉舒张压减低,脉压差增大,从而使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加快,患者脑的灌流量增加,临床症状得以缓解。

郭程湘老师[19]的“畅气通络”推拿手法源自四川峨眉派功法。该手法主张武禅医三者结合,平常注重医者加强练功和内外兼修,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痛”。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时手法讲究“阴阳平衡、以意带气”,双手用充沛浑厚“内劲”为原动力,以按、揉、点、拿、捏、拍施以患者的经络穴位上并配合颈椎纵向牵拉拔伸等手法,从而“畅气通络”,使经络气血运行更加通畅[20-21]。本研究分析“畅气通络”手法配合针刺百会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及作用机制。实验组头痛、眩晕、耳鸣、视物不清,颈痛等症状积分,颈椎活动度,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m均优于对照组,表明“畅气通络”手法配合针刺百会穴治疗效果显著。“畅气通络”手法配合针刺百会穴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m有关。

本研究采取“畅气通络”手法联合针刺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共同发挥了手法和针刺疗法两者的独特优势,并弥补了两者的相对不足,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内在结构和功能失衡产生了良好的干预和促进作用。笔者长期临床跟随郭程湘老师,发现该手法操作时注重患者的舒适,特别是颈椎拔伸和牵拉复位手法,在仰卧位下复位,使患者能够充分放松,安全性高,与一般传统手法和针法相比,更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梁美爱,段权,黄伟添,等.百会压灸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1905-1908.

[2]罗川.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2):51-52.

[3]Chenw,HouX,ChenJ,etal.mRipainmatrixregionalhomogeneityincervicalspondylosisofnecktypetreatedwithacupunctureatmultipleacupoints[J].ZhongguoZhenJiu,2015,35(10):1005-100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88-189.

[5]alanmiller.the3-minutemusculoskeletal&peripheralnerveexam[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2-14.

[6]展嘉文,詹红生,张开勇,等.定位仰卧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7):9-12.

[7]武文鹏,谷栩萌,孙兴华,等.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经颅多普勒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2):34-36.

[8]李龙,张学,阳晨,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3,12(3):1959-1960.

[9]杨h,阳伟红.中医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对比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282-286.

[10]刘海越,武林,王威,等.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17-19.

[11]李佳诺,孙忠人,曾祥新,等.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近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4):91-94.

[12]胡静,周愚,赵中婧,等.大椎及百会穴压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1):1042-1043.

[13]丁宁,李涯雪,程|,等.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7):20-22.

[14]杨文霞,时国臣,何风,等.针刺百会穴、颈后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10(9):24-26.

[15]吴茂文,张柏林,李静,等.定位定向顶提正椎手法对椎-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影响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0(15):2239-2242.

[16]窦为民.脊柱推拿微调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9):27-28.

[17]王冠.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0(6):207-210.

[18]吴绍彬.温灸器温灸百会、四神聪穴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6):36-37.

[19]刘万鹏,杨仁轩,郭程湘,等.峨眉派“畅气通络手法”治疗颈椎病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9):186-187.

[20]刁鸿辉,杨仁轩,关铭坤,等.郭氏“畅气通络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9):42-44.

颈椎病经络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针灸治疗;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586-01

颈型颈椎病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以颈部症状为主,表现为颈、肩枕部不适,酸痛,胀麻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压痛点及颈部呈僵直状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现代医学认为,颈型颈椎病是颈椎椎节处于不稳状态,但又没有造成压迫的阶段〖1〗。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其中针灸和推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现将近年来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针灸推拿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针灸疗法作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法

李氏〖2〗采用远端针刺后溪穴配合局部(斜方肌压痛最明显压痛点)刺络放血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疼痛患者30例,取得满意效果。张氏等〖3〗针刺双侧风池穴和大杼穴、病变相应的颈椎节段夹脊穴,得气后接电针仪,总有效率为86.5%。郭氏等〖4〗采用薄氏腹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总有效率96.8%。鲜于景华〖5〗选取颈外夹脊穴为主穴,配穴为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向穴位内注射药液同时释放高频静电火花治疗颈型颈椎病106例,总有效率96%。瞿氏〖6〗运用X线片测量定位来进行针刀松解治疗颈型颈椎病168例,总有效率100%。朱氏等〖7〗选取百劳(双侧)、肩井(双侧)、阿是穴,采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结果发现:近期疗效评估比较时,苍龟探穴组疼痛分级指数评分显著低于电针治疗组;在远期疗效评估时,苍龟探穴针法组痊愈率和疼痛分级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电针治疗组。谢氏等〖8〗采用浮针联合枝川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疗效(总有效率96.7%)。袁氏〖9〗采用针刺配合湿热敷治疗颈型颈椎病145例,总有效率为98.6%,优于对照组(口服颈复康配合牵引治疗)。王氏〖10〗采用针刺全息颈穴、靳氏颈三针、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90例,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口服颈复康冲剂)。蒋氏等〖11〗采用三步针罐疗法(远道平衡针刺、夹脊电针和局部刺络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320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疗效及各证型疗效、疗程均较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

2推拿疗法作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法

彭氏等〖12〗用一指禅推法、揉、拿捏、点压、弹拨、摇、扳、拔伸等手法,施与百劳、上百劳、风池、风府、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膏肓、天宗、肩贞,颈项部、肩胛区,治疗颈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为98%。张氏等〖13〗使用温热、按摩、挤压足太阳膀胱经的办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结果:治疗组在改善颈部活动度、缓解枕下及颈椎周围软组织压痛优于对照组(场效应治疗仪配合无针针灸按摩仪)。刘氏等〖14〗采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结果:治疗优良(痊愈+有效)率优于对照组(非甾体类抗炎药英太青胶囊50mg)。张氏〖15〗采用揉捻法、滚动法、旋转复位法、提端法、摇晃法的推拿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颈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为94.28%。晨氏〖16〗采用按摩结合牵引法治疗颈型颈椎病89例,总有效率为97.95%。赵氏等〖17〗采用手法配合中药热敷(该院协定方热敷散)治疗颈型颈椎病,同样也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3针灸推拿疗法结合作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法

李氏〖18〗把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颈型颈椎病100例,其中94例治愈,6例好转。白氏等〖19〗使用针刺并手法整复治疗颈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为92.3%。

4体会

综上所述:从以上针灸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现状不难看出,针灸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是行之有效的好疗法。同时,针灸不单纯是体针的运用,也可以是电针、腹针、浮针、针刀、水针的灵活运用;推拿手法可以是常规推拿手法,也可以整复、复位等手法。

针灸推拿是治疗颈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但不是唯一首选的方法。颈型颈椎病治疗的原则是以保守治疗为主〖20〗,除了针灸、推拿之外,颈椎牵引、理疗、药物、围领、颈托及医疗体育和自我疗法等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如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消失甚至反张的患者,可以考虑结合颈椎牵引来治疗;对于虚寒、气滞血瘀的患者,可以考虑艾灸、理疗和刺络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廖俊星,周良安.颈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J〗.新医学,1997,28(5):232

[2]李亚军.针刺后溪穴配合局部刺络放血法治疗急性颈型颈椎病3o例〖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3(9).

[3]张必萌,吴耀持.电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1).

[4]郭元琦,陈丽仪,符文彬,等.腹针治疗颈型颈椎病63例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5,23(3).

[5]鲜于景华.高频水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

[6]瞿群威.X线片辅助定位下针刀松解治疗颈型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2003,24(3).

[7]朱晓平,文幸,李勇.苍龟探穴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5).

[8]谢朝晖,唐晓勇.浮针联合枝川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2004,10(1)

[9]袁金兰.针刺配合湿热敷治疗颈型颈椎病145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oo4,20(7).

[10]王乐琴.全息疗法并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3).

[11]蒋戈利,李坚将,夏喜云,等.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华北国防医药,2002,14(1).

[12]彭旭明,潘伟达,邵瑛,等.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60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7,23(7).

[13]张秀芬,俞杰,权伍成,等.按摩足太阳膀胱经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2007,20(增刊).

[14]刘志坤,眭承志,肖红,等.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

[15]张宗明.推拿配合内服中药治疗颈型颈椎病35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11).

[16]晨阳.按摩单牵引法治疗颈型颈椎病89例临床体会〖J〗.按摩与引,2005,21(12).

[17]赵显,雷亮,冯润,等.中药热敷加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2).

[18]李亚军.局部针刺配合按摩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3(10).

颈椎病经络治疗方法篇4

[关键词]舒筋通络颗粒;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3)21-105-0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由于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所致,以颈项疼痛、僵硬、上肢麻木、肌力减弱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1]。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舒筋通络颗粒,在缓解疼痛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52例;年龄35~68岁,平均(47.9±6.8)岁;体重46~87kg,平均(62.58±5.33)kg;病程1~52个月,平均(11.3±2.7)个月。均有颈项疼痛、伴上肢放射痛、麻木、肌力减退等症状,受压神经根皮肤区域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椎间孔挤压试验结果为阳性。颈椎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可见椎体、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小、神经根管变窄。

所有患者均经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证,症见头晕耳鸣、肩颈僵痛、肢体麻木、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口唇紫黯,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沉、涩。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颈椎肿瘤、结核、骨髓炎、病理性骨质疏松症者、脊柱外伤、先天性椎管狭窄、颈椎畸形、局部严重皮损、脊髓型颈椎病等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实验,知情同意,随机分组需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符合伦理学原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58例,B组59例。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a组患者接受牵引、推拿等常规治疗,患者取坐位,采用枕颌带角度牵引。牵引力为3~5kg,治疗时间为30min/次,1次/d。牵引治疗完成后患者取坐位,颈部自然放松,采用按、揉、滚法等手法放松颈部软组织5min。以肘部托住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提拉。隔日1次。

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舒筋通络颗粒(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Z20050612,规格:12g/袋,)治疗,1袋/次,3次/d[2]。

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

1.3评价指标

1.3.1疼痛程度评价采用疼痛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设定0分表示完全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极度疼痛。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自行划出数值。VaS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剧烈[3]。

1.3.2总有效率评价显效:颈项疼痛、上肢放射痛、麻木、肌力减退等症状消失,对正常生活和工作无影响;有效:颈项疼痛、上肢放射痛、麻木、肌力减退等症状较治疗前改善,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稍有影响;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疼痛程度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发现,两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其中B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总有效率比较

与a组比较发现,B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8,p=0.0365

3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导致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使其相应支配区域发生缺血、缺氧、水肿等炎症反应,并与周围软组织发生粘连,引起臂丛神经刺激而出现一系列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症状[5]。

中医学典籍中未找到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对应的病名,其症状属于“痹症”“项强”等范畴。中医学理论认为其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亏虚为本。当肝阴不足以制约肝阳时,导致肝阳上亢,发为眩晕。肾主骨,藏精生髓,当肾精不足时无以生髓,导致脑髓失充。以瘀血为标,肝肾亏虚时则无以运化气血、疏泄气机,使瘀血痹阻于脉络。气血亏虚则无以荣养筋脉,而发为疼痛、麻木。治则以补益肝肾、养血荣筋为法[6-9]。

舒筋通络颗粒是将骨碎补、怀牛膝、川芎、天麻、黄芪、威灵仙、地龙、葛根、乳香等9味中药材采用现代科学工艺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纯中药制剂。功擅补肝益肾、活血舒筋。舒筋通络颗粒方中以骨碎补、怀牛膝共为君药,取骨碎补强肾补骨、续筋止痛;怀牛膝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使肝肾二脏强健,气血充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骨碎补双氢黄酮苷、骨碎补酸等活性成分可刺激骨关节软骨细胞发生代偿性增生,部分改善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怀牛膝提取物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等作用。川芎为臣药,乃血中之气药,功擅活血祛瘀、祛风止痛,辅助君药发挥活血通络之功效。其所含的川芎嗪可促进局部微循环,川芎内酯还具有一定的解痉作用。天麻长于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祛风通络,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均可治。天麻苷具有明显的镇痛、扩张血管作用。黄芪为补气之要药,可补中益气,佐助君药扶正固本。威灵仙功擅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对肢体麻木、筋脉拘挛效果较好。地龙通行经络,对痹症肿痛具有良好的消除作用。葛根解肌退热、解颈项强痛。葛根总黄酮可扩张血管、解除肌肉痉挛、消除水肿、增强肌力、改善小关节紊乱。乳香活血行气、消肿止痛,其树脂、挥发油等成分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肝肾、祛瘀通络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舒筋通络颗粒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有效缓解疼痛,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立国,高景华,李金学,等.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验证[J].北京中医药,2011,30(4):254-247.

[2]李艳敏,韩华,孙晓冬.舒筋通络颗粒治疗颈椎病172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8):278-281.

[3]赵喜,詹松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方法[J].颈腰痛杂志,2009,30(4):359-361.

[4]胡广芹,陆小左,冯其金.颈腰止痛药配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病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9,26(5):364-365.

[5]徐腾,王诗忠,陈水金,等.桂枝加葛根汤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2):2095-2097.

[6]梅荣军,赵虎,宋兢民,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症状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2,29(3):138-139.

[7]王秋生,白玉.中药熏蒸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3(8):101-102,112.

[8]周骥,王得志,王轶稀,等.定点牵引侧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6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100-102.

颈椎病经络治疗方法篇5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原文系指伤寒多日,表证未尽,邪人少阳而见表里同病,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而成。现在临床上常用以治疗颈椎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疏风,只要病机贴切,灵活加减运用,效如桴鼓。

1 柴胡桂枝汤治疗颈椎病的理论依据

1.1 颈椎病病变部位恰好是太阳少阳经脉循行之部位:《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髀内,挟脊,抵腰中……;三焦手少阳之脉……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胆足少阳之脉……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少阳太阳经脉循行都经过颈项肩背部,而颈椎病的主要病变部位恰好在颈项肩背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桂枝汤疗太阳中风,柴胡桂枝汤治疗太少合病,所以柴胡桂枝汤能治疗颈椎病有经络依据。

当代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也多用此方疗肩背疼痛,刘老认为:“太阳经脉走循人体之颈项后背部位,太阳经脉不舒时,多出现颈项以及背部的僵直不舒感,甚至出现疼痛。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要采用解肌祛风、生津疏络的治疗方法,依据有汗无汗而出两方,有汗者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者用葛根汤。如颈项背部与两肩部同时出现疼痛,则上述两方的疗效就不甚理想。因为两侧不属于太阳经脉循行的部位,而是少阳经脉所过之处,宜用小柴胡汤疏利少阳经脉,用桂枝汤疏利太阳经脉,太少两经之经气运行正常,则肩背疼痛自止。此即柴胡桂枝汤治疗肩背疼痛的机理所在。”

1.2 病机相合:颈椎病中医当属“痹证”之范畴,乃素体虚弱,外感风寒湿邪趁隙入侵,阻滞经络,以致气血阻闭不通,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阻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桂枝汤调和营卫,宣畅气血,枢机转则闭自展,营卫调则血气安,所以柴胡桂枝汤宣通郁闭,调和气血,能治疗颈椎病。

2 临证心得

2.1 抓主症:笔者在临床治疗颈椎病时主要抓一主症“颈项肩背部疼痛”。有其症而用其方。这是张仲景《伤寒论》对一些疾病治疗的经验,也可以成为今天我们应用经方治疗疾病的依据。虽然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和分型与祖国医学不同,这并不影响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

2.2 基础方随症加减: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先明确诊断为颈椎病,颈椎病的诊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有颈椎病的一些临床表现(头晕、头痛、颈项肩背部及上肢酸痛、麻木等);②影像学显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改变;③影像学征象必须与临床表现相一致。在诊断明确的条件下,选用柴胡桂枝汤为基础方化裁应用,对于头晕明显的病人加大柴胡的用量,可用到60g;上肢麻木明显的病人加天麻20g;项背僵直明显的病人加葛根30g;疼痛明显的病人加姜黄20g;酸痛明显的病人加秦艽、羌各活10g;恶风寒明显的病人加防风10g。临证数年,每用必获良效。

颈椎病经络治疗方法篇6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方式的改变,电脑的普及,汽车的广泛应用,颈椎病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涉及人群较广且越来越年轻化。其中以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约占颈椎病的60%[1],而且往往是其它类型颈椎病的早期表现,其临床症状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给人们带来了身心痛苦,增加了生活及社会负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近五年来,中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多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牵引、药物治疗或综合疗法,现就将针灸、推拿、药物治疗本病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针灸治疗为主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用方法,通常以局部取穴法为主,选穴以颈夹脊、风池、阿是穴频率最高,以毫针、电针、水针、针刀及其它治疗方法为常用,也有腹针等新疗法,亦有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张铁英等[2]根据病变累及的经络采用辨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0例,各经主穴分别为手三里、天宗、消泺、极泉、天柱,痊愈率为58.9%,且疗程缩短。吴扬等[3]用腹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天地针(中脘、关元)、商曲为主穴,60例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传统的针刺法。熊晓燕[4]采用电针加水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显效率达95%。李明钊等[5]采用针刀加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3例中治愈(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101例,平均治疗2.3次;好转(疼痛明显减轻)27例,平均治疗3.42次;无效(疼痛未减轻)5例,平均治疗2次,有效率96.2%,1a后随访复发2例。张凯等[6]采用三步针罐疗法配合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组40例,痊愈27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0例,愈显率为95%,总有效率为100%。陈丹等[7]采用傍刺加电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结果疼痛及颈部功能情况均有一定改善(p>0.05)。赵敏等[8]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总有效率97.14%。彭冬青等[9]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其证型采用贺氏针灸三通法,结果表明本法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减轻局部疼痛,疗效确切。何常春等[10]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针刺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各30例,对比观察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经筋针刺组比传统针刺组更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刘公望等[11]采用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明显减轻疼痛,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明显优于颈夹脊穴针刺法,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2 推拿牵引治疗为主

治疗神经根型颈推病,通常急性期用推拿按摩手法,可解除肌肉痉挛,松解关节囊和韧带挛缩,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无菌性炎症及致痛物质的吸收;缓解期则可通过手法的治疗,起到松解神经根与组织的粘连,改善狭窄的椎间隙,增加椎间孔直径,减小对神经根的压迫,疗效显著。蔡西国等[12]采用mcKenzie法结合推拿、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采用mcKenzie法结合推拿、牵引疗法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推拿、牵引疗法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张海雁等[14]将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依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运用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常规组运用物理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黄皖生等[16]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龙氏手法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以物理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7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 药物治疗为主

中医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药物方面,处方中大都遵循“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并治”的辨证思想,以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应用补气、活血之药,气血兼顾,以达到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疾病的目的。赵昌林等[20]将16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用白芥子散外敷,对照组口服颈复康,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34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88.8%,高于对照组71.3%的总有效率,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

吕方华[27]采用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推病42例,对照组36例用茶普生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 小结

目前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牵引、药物等,均为保守治疗。临床中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以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已成为主流方法,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如果使用烦乱则增加患者的医疗开支。如何围绕提高临床疗效,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为临床提供疗效肯定、可信度高、切合实际、操作规范、易于推广的综合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爱秋.颈椎病治疗近况与展望[J].湛江民族学院学报,1996.18(1):77.

[2]张铁英,孙琳.辨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推病360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5):18.

[3]吴扬扬,鲍安珍.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7.

[4]熊晓燕.电针加水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4(1):19.

[5]李明钊,李立.针刀加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0):1535.

[6]张凯,蒋戈利,邢军等.三步针罐疗法配合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J].中医杂志,2008.49(6):527-528.

[7]陈丹,王友军,吴荣华等.傍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量化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219-221.

[8]赵敏,李雪,李华.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8例[J].人民军医,2009.52(5):271.

[9]彭冬青,董玉喜,刘云霞.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6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9.50(3):231-234.

[10]何常春,尹林玉.经筋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15(4):66.

[11]刘公望,王秀云,孟向文等.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5-28.

[12]蔡西国,刘青松.mcKenzie法结合推拿、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7.19(9):10-11.

[13]史全刚.角度牵引配合定点旋转手法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6.22(7):7-8.

[14]张海雁,何颖.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现代临床医学,2008.34(2):96-97.

[15]穆刚,孔令勤,张君涛等.矫正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症,2006.15(3):259.

[16]黄皖生,潘长青.龙氏手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6):1254-1256.

[17]陶世明,刘延华,周肆华.旋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9例[J].西南军医JournalofmilitarySurgeoninSouthwestChinaJan.,2008:10(1):84.

[18]詹文吉.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2):126-127.

[19]吴健康,熊爱民,詹红生等.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3例临床分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3):42-44.

[20]赵昌林,陈孝银.白荞子散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6.27(8):34.

[21]陈宏贤,赵新梅,林道庞.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7.28(11):1865-1866.

[22]杜晓军.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6):50-51.

[23]郎然,王晓平,杨朦.根痛平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6.18(11):49.

[24]马勇,周建中,周临东等.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4):27-28.

[25]杨富坤,任丰河.七里散加六味地黄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4例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6.34(4):448-449.

[26]陶缨,王志刚.颈椎灵口服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1):17-19.

[27]吕方华.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6):359.

[28]宋杨.口服壮骨片及舒络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65例临床观察[J].药物与临床.2009.6(14):83.

[29]任婕,邹季.盘龙七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5):50-51.

[30]杨洸,杨耀洲,赵玛丽等.白芍木瓜灵仙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8.20(2):9-10.

[31]卢世魁,孙渊.痹麻痛消汤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8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5):38-39.

[32]吴平.补肝强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7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5-116.

[33]杨国谋,吕巧儿,贺灵慧.补阳还五汤合弥可保治疗神经根麻木型颈椎病[J].中医药学刊,2006.24(4):726.

[34]宋琪,姜淑洁.固本舒筋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2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7.26(9):595-597.

颈椎病经络治疗方法篇7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9.41

摘要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联合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患者施以经筋排刺法,同时口服自拟中药方,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治愈55例,显效28例,有效3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2%。结论:经筋排刺法联合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经筋排刺法中医药神经根型颈椎病

Clinicalobservationofnerveroottypecervicalspondylosistendonsrowneedlingcombine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maHuijun,Hanshukai,Zhangtongxin

wangduChinesemedicineHospitalofHebeiprovince,072450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clinicalefficacyoftendonsrowneedlingcombine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nnerveroottypecervicalspondylosistreatment.methods:120patientstreatedwithneedlingbytendonrow,andtakeself-prescriptionoralatthesametime,observeclinicalefficacy.after2weekstreatment.Results:55casescuredafter2weekstreatment,28caseseffectivemarkedly,30caseseffective,7caseshavenoeffective,thetotalefficiencywas94.2%.Conclusion:thetendonsrowneedlingcombinedChinesemedicinenerverootinnerverootcervicaldiseasetreatmentgetansatisfactioneffect.

Keywordstendonsrowneedling;Chinesemedicine;nerveroottypecervicalspondylosis

资料与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颈椎病患者120例,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35~71岁,平均(49±2.1)岁,病程5天~5年,平均治疗时间(5±3.5)个月。85例颈项疼痛,75例棘旁压痛,67例上肢放射痛、麻木,55例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阳性47例,45例肩胛区疼痛。X线检查结果显示:89例骨质增生,54例椎间隙变窄,35例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诊断标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是依据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1]。①患者的麻木、疼痛症状出现在颈脊神经支配的区域内;②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压颈试验阳性;③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一致;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⑤排除颈椎外病变导致的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病[2]。

治疗方法:①经筋排刺法:选择患侧手三阳经五腧穴,使用0.35mm×13mm毫针,以垂直刺入肌腱浅层为宜,在两穴的连线上刺3~5针,每针之间相距1~2寸,施以雀啄捻转手法,行针1分钟。留针30分钟,1次/日。②自拟方药组成:黄芪20g,水蛭9g,熟地黄15g,桑寄生15g,白芍10g,葛根10g,僵蚕10g,威灵仙10g。随症加减,将上述药物煎至200ml,分早晚2次服用。

疗效判断标准[3]:①临床治愈:患者最初临床不适症状完全好转,能够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②显效:患者最初入院时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不适症状只是在天气突变或是过于劳累时才出现,能够正常地工作和生活;③有效:颈痛等相关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改善,但是停药后存在症状复发的现象,病情不稳定,影响患者正常的体力活动;④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未发生改变。

结果

120例患者中,无效7例,有效30例,显效28例,临床治愈55例,总有效率94.2%。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项痹”、“筋痹”范畴。

按照临床症状的不同,可以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变机制分为3种,包括气血亏虚、痰瘀阻络以及筋脉失养。其中气虚是发病之本,从而“不荣则痛”;痰瘀为致病之标,从而“不通则痛”;络阻为复发之关键,“络以通为用”,故治疗宜采取补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本方中以黄芪补气,水蛭活血,僵蚕通络,3药共为君药;葛根、威灵仙生津祛风除湿,为臣药;熟地黄、桑寄生补肝肾、祛风湿、壮筋骨,为佐药;白芍养血滋阴,濡养筋脉,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化痰通络、强健筋骨之功。

通过对120例患者的疗效观察表明,总有效率94.2%,临床疗效满意。

(第一作者简介:马会军(1975年-),河北望都县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宇,陈琅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医学杂志,1994,19(2):156-168.

颈椎病经络治疗方法篇8

东阳广福医院 浙江省东阳市 321000

【摘 要】目的:探讨银针联合推拿疗法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单用银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拿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1.74%,观察组npQ颈痛量表积分、VaS积分及ppi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病中医治疗中,针推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颈部疼痛,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针推综合疗法;临床效果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功能障碍综合征,具有极高发病率,主要由颈椎长期劳损、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骨质增生等引起,分为颈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1]。该症临床症状复杂,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本研究对92例患者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针推综合疗法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2.7±3.1)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1.2±0.8)年,类型:23例为颈型颈椎病;34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27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为混合型颈椎病,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Ct检查、肌电图检查及颈椎病试验检查后确诊[2]。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其他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好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单用银针银针治疗,具体方法为:找准病变颈椎节段,在其两棘突旁开0.5寸的位置进行直刺,得气后立即出针,在病变处进行多次针刺,采取平补平泻法针刺,20min/次,每次间隔1d,25d为1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推拿疗法,具体方法为:患者取坐位,在推拿头部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推拿其督脉、足少阳胆经,推拿300s,然后以擦、推等形式推拿其头部两侧和后枕部,推拿5min,频率为50-80次/min,隔天1次,25d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npQ、VaS、ppi积分进行观察,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作对比分析。

1.4疗效判定

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颈部疼痛消除;有效:经治疗,患者症状及体征好转,颈部疼痛缓解;无效:经治疗,患者症状及体征无改变甚至加重;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讨论

颈椎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近年来该症发病率呈增长趋势。颈椎病治疗方法较多,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改善症状,颈椎病形成同气血瘀结、筋络不通有关,可通过银针及推拿疗法进行治疗。相关研究发现,同西医治疗相比,运用中医治疗方法,能取得更好治疗效果。而相关报道已经证实,采用针推综合疗法,对于疼痛缓解,活血通络效果优于单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npQ、VaS、ppi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银针可通过刺激局部穴位缓解颈椎病患者肢体障碍和疼痛等症状及体征,推拿疗法具有舒筋活络、活血祛淤的功效,可纠正椎体移位,消除局部组织肿胀,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和脊髓功能。但有学者认为,部分颈椎病患者(如脊髓型颈椎病)不宜使用推拿疗法,以免加重病情,造成截瘫。综上所述,在颈椎病治疗中,银针联合推拿能有效缓解不适症状,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颈椎病经络治疗方法篇9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12.027

中图分类号:R274.91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6)12-0109-02

临床上,颈椎病以神经根型为常见,视受累神经节段不同,其所表现的症状也迥异。目前,针灸对本病多为辨病论治,即对受累神经节段不同而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多采用相同穴位,缺乏辨证论治的理念。笔者在总结前人取穴基础上,将循经辨证论治用于本病的治疗;并结合脊神经定位诊断技术,在明确受累颈脊神经节段后,有针对性选取相应节段的颈夹脊穴,配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1],取得满意疗效。

1脊神经定位诊断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以颈椎结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脊神经根而引起,以根性痛及伴随的感觉、运动、反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颈脊神经共有8对,分别支配不同部位,故视受累节段不同而症状各异,其特点是病变部位与受累的脊神经根分布区域相一致。

因病变颈椎节段、受累脊神经根、区域性的疼痛及感觉运动障碍之间存在对应关系[2-3],故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资料,确定受累脊神经根,从而选取相应节段的颈夹脊穴治疗。根据相关文献[4],可以总结出颈脊神经根受累时的主要症状、体征及与颈夹脊穴的对应关系。见表1。

2手三阳经循经取穴

针灸治疗所具有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特点,为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了依据。根据《灵枢・经脉》及《灵枢・经筋》有关手三阳、手三阴经脉及经筋的循行分布、病候,结合表1可以整理出不同颈脊神经根受累时病患部位与手六经经脉、经筋循行分布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1],见表2。

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项目(Qn2014-14)

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均分布于上肢,循经取穴时只需选用手三阳经而非手六经。其依据是:①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上肢远端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沿手三阳经分布区域的疼痛或麻木[5];有研究显示,基于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选穴规律,发现取穴以诸阳经为主,选穴总频率依次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6]。②可选用手三阳经的络穴偏历、外关、支正,用以治疗相表里阴经的病症,即窦汉卿《针经指南》所谓“络脉正在两经之间,若刺络穴,表里皆治”。如手三阳经在循行过程未过拇指及中指,但《灵枢・经脉》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肺手太阴之脉……出大指之端”,又“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合心主”,“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循中指,出其端”。据此可选用手阳明大肠经络穴偏历、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外关,分别治疗拇指、中指所出现的疼痛、麻木。③由于同时需要针刺颈夹脊穴,患者常采用俯卧位或俯伏坐位,而手三阳经经穴方便针刺操作。

手阳明经证见颈部疼痛伴肩峰前方(肩k)及上臂外侧前廉、肘关节外侧(曲池)、前臂桡侧、示指、拇指等部位疼痛、麻木。手少阳经证见颈部疼痛伴肩峰后方(肩s)及上臂外侧、肘尖(天井)、前臂伸侧尺桡骨之间、环指、中指等部位疼痛、麻木。手太阳经证见颈部疼痛伴肩胛部(天宗)、上臂外侧后廉、肘关节内侧(小海)、前臂尺侧、手掌尺侧、小指等部位疼痛、麻木。

现代文献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三阳经选穴有以下规律:手阳明大肠依次为曲池、合谷、肩k,手少阳三焦经依次为外关、中渚、肩s、会,手太阳小肠经依次为后溪、天宗、肩贞[6]。据此,再分别配以手三阳经的络穴:偏历、外关、支正。详见表3。

3小结

“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将现代医学脊神经定位诊断技术、影像学检查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诊疗,可精确定位受累神经根。通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三阳经经络辨证及循经取穴治疗,可对不同临床表现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个体化诊疗,体现了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证施治,发挥针灸治疗循经传导、气至病所的特点。总之,该法是将现代科学技术与经络辨证相结合,提高了针灸临床诊疗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金牛,冷钰玲,孙儒.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J].中国针灸,2014,34(9):877-878.

[2]朱庆三,顾锐.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与治疗方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2):93-95.

[3]于天源.按摩推拿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12.

[4]中华中医药学会.神经根型颈椎病[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78-80.

[5]陈建辉.颈三针配合分经辨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J].中国针灸,2011,31(10):927-928.

颈椎病经络治疗方法篇10

【关键词】颈椎病;麻桂温经汤;颈椎牵引;按摩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maguiwendanDecoctionandtractionmassageoncervicalspondylopathy.[method]126casestaketCmdecoction,cervicaltractionandmanipulation.[Result]74caseswerecured,45werebetter,7werenotcured,andthewelltransferredratewas94.44%.[Conclusion]maguiwendanDecoctionandtractionmassagehavegoodclinicalcureeffectonspondylopathy.

Keywords:spondylopathy;maguiwendanDecoction;cervicaltraction;massage

我院门诊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麻桂温经汤煎服,配合牵引、手法按摩治疗颈椎病12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男54例,女72例;年龄32~72岁,平均(47.5±8.6)岁;神经根型64例,椎动脉型39例,交感神经型23例。病程3个月~1年45例,1~5年40例,5~10年22例,10年以上19例。临床表现颈肩部疼痛不适者72例,前臂及手指麻木、持重物或转头时加重者6例,眩晕者21例,头痛或偏头痛者25例,视物障碍者9例。全部病例均作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X线摄片检查,显示颈椎屈度变直者31例,钩椎关节增生者97例,颈椎侧弯者29例,屈度反张者14例。75例经颈椎间盘Ct扫描,显示椎间盘突出者16例,椎间盘膨出者19例,后纵韧带钙化者7例,钩椎关节增生者47例。全部病例均排除其它可能的疾病。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治疗方法

2.1中药治疗麻桂温经汤:麻黄9g,桂枝6g,红花12g,白芷12g,细辛3g,桃仁9g,赤芍15g,甘草3g。上肢麻木者加桑枝10g,蜈蚣2条;头痛或偏头痛者加羌活6g,独活6g,全蝎6g;视物障碍者加菊花15g;颈肩部疼痛者加葛根15g。1剂/d,水煎早晚2次分服,15~20d为1个疗程。

2.2颈椎牵引采用张家港市兴鑫医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YX系列电动颈椎牵引椅,患者端坐在牵引椅上,头后伸约10~15°,将头部套在颌枕颈套内,用尼龙搭扣搭牢,调整颈部前倾角度的受力点在后颈部,然后启动电动开关。牵引重量为5~8kg,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时间为25~30min,15~2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5d。

2.3手法按摩施术时,患者正坐,术者立于患者背后,左手扶住患者额部,右手以拇、中指轮换点阿是穴、天柱穴等,有手臂、手指麻木或疼痛者,加点风池、肩井等穴各1min;头晕、头痛者,加点风池、大椎、四神聪、百会等穴位各1min,手法由轻渐重,再由重渐轻。继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对握痉挛的颈肌,作拿捏手法。隔日1次,7~9次为1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1]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126例中治愈74例,占58.73%,好转45例,占35.71%,未愈7例,占5.56%。治愈好转率为94.44%,从以上治疗结果分析,采用上述方法治疗颈椎病,疗效满意。

4讨论

颈椎病是在颈椎退行性改变基础上发生的疾病,多于中年以后发病。当颈椎间盘及其它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造成脊髓、神经根、椎动脉或交感神经损害引起相应临床症状与体征。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项强”、“眩晕”、“痹证”等症。中医认为本病系外感风寒湿邪,阻滞经络,以致气血阻闭不通,不通则痛。气血阻滞,则经脉失养,肝肾亏虚,而发生头昏、头痛、上肢麻木等。麻桂温经汤,用麻黄、桂枝祛风散寒、燥湿,温经通络;桃仁、红花、赤芍活血祛瘀止痛;白芍芳香上达,祛风止痛;细辛祛风散寒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通经活络去瘀之功。根据临床表现,随症加减使用,对各型颈椎病均有明显治疗效果。

颈椎牵引能限制颈椎活动,减少对受压脊髓和神经根的反复摩擦和不良刺激,有助于脊髓、神经根、关节囊、肌肉等组织的水肿和炎症的消退,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甚至解除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解除肌肉痉挛,恢复颈脊柱的平衡,降低椎间盘内压,缓冲椎间盘四周的压力,牵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恢复颈椎间的正常序列和相互关系,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展,改善椎动脉的血供,使颈椎管纵经拉长,脊髓伸展,黄韧带皱折变平,椎管容积相对增加。[2]手法按摩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解除局部肌肉痉挛、松解黏连等作用,但必须注意,使用按摩手法切忌粗暴,松解局部肌肉组织手法要轻柔、舒缓,术者一定要熟悉颈椎不同部位的解剖特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