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关于数学史的心得体会十篇关于数学史的心得体会十篇

关于数学史的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6:48

关于数学史的心得体会篇1

  关于党史的学习教育心得体会1

  这次党史的学习让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10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对此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党历史》由党史出版社出版,本书第一卷编撰了从1921年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第二卷编撰了从1949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在这57年的历史中,党为国家的独立统一付出了无数的鲜血与汗水,无数的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的未来臵生死于不顾,为了祖国的明天而付出宝贵的生命与辛勤的汗水。自从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在这风雨飘摇的时代走过了一段艰辛而漫长的路,牺牲了一批批优秀的革命党人,自身也变得成熟与强大。从1927年8月的八七会议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这中间有着多少艰苦抗战的战争年代;从1945年4月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到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中间无数的党员为国家的发展出谋献策。

  我们当代大学生需要学习我们党员为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我们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关心国家未来,为国家兴亡付出自己的一份力。虽然我们只是社会中渺小的一份子,但我们绝不小看自己,我们的党和国家都需要想我们大学生一样无数默默奉献的有志青年。

       关于党史的学习教育心得体会2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曾经说过:“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古往今来,世界一切民族和国家都极其重视自己的历史,都会善待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沧桑,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博大精深。正确认知中华民族历史,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正确认知中华民族历史,才能以史为鉴,才会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在这100年的时间里,高举信仰的旗帜,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两万五千里长征,从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到七九年自卫反击战争,将一个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国家,建成了经济总量第二的国家。领导干部要树立历史的眼光,不忘初心,从国史和党史中读懂我们国家、民族和党的发展历程,从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中不断汲取营养、吸取经验,才能在前进的路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开启新征程。

  学习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历史之中饱含智慧、历史之中富有营养,要照好历史这面镜子,要善于总结和汲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做到以史修身、以史资政,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新时代交出合格的答卷。

  现在,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方面上更加注重,除了加大力度打黑反腐,进行精准扶贫,力争全国脱贫致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政策越来越利民,也越来越得到群众的拥护。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我不禁在想,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又是什么模样?我们又过的怎样的生活?我不敢想像,我只知道,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是让每一个国人都感到  骄傲的国家。这是对国家的支持,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在这样一个政党的领导下,我坚信祖国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关于党史的学习教育心得体会3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重在通心”。党员干部多读史书,特别是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除了开阔视野,增长自身学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获得更大收获。

  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是一部恢弘巨著。从1921年建党至今已近百年,党在这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无数风雨,战胜无数困难,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更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学习党史,就是要深入了解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复杂问题,明白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从党的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取得巨大成就阶段,都有巨大的价值值得去挖掘,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更能进一步增强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新中国建立72年,在历史长河中虽然只是短短一瞬,但取得的成就却是中国几千年从未有过的辉煌。一部新中国史,是全体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创造一个个不朽奇迹的历史,取得的伟大成就堪称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传奇史诗。党员干部学习新中国史要同党史结合起来,追根溯源,深刻理解取得伟大成就背后的本源,进一步理解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深刻,进一步明白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关于数学史的心得体会篇2

【关键字】数学史;教学实效;数学素养

对于数学史的运用在当下的课堂成了一种时尚,有人说它是数学教育的一只眼睛。新课标指出,教科书中应当包含一些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的辅助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在中专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有机地穿插在教材的章节后面,让数学史很好地融入中专数学课堂教学,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本文就数学史如何融入中专数学教学的进行探讨。

一、拓宽数学史渠道,丰富教材的数学史容量

在数学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原教材上的数学史不够丰富,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因此有必要对教材上的数学史渠道进行拓宽,丰富教材的数学史容量。

1.合理利用。合理运用数学史,引导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延伸开发。通过对教材的整理分析,不难发现:一些相关的数学史内容在教材中没有编排,仅仅依靠教材中所提供的史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提高数学素养的力度不够显著,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挖掘、开发和填补。

二、增加数学史储备,提高教师数学史素养

从对老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广大教师的数学史知识是非常缺乏的,对数学史的了解极其不足,也就是说教师缺乏基本的数学史素养、教学意识和史料储备。在这种状况下,对于广大数学教师来说需要增加与数学史有关的课外阅读量,拓宽培训渠道,给自己多充电。

1.理论学习。阅读相关的数学科普书籍,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这样的科普书国内有不少,比如《数学家的眼光》、《数论妙趣》等相关书籍。国外的译著也有很优秀的,《数论妙趣》,把高斯称为“数学之皇后”的数论描写得生动有趣,读来真是一种享受。

2.教学实践。提升教师数学素养,增加中专数学史料的内容,把它同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中专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在《九章算术》中有记载,介绍给学生理解面积的计算很有价值.如邪田(梯形)的面积的算法是“并两邪而半之,以乘正从(高)”。就是说:梯形面积=上底与下底之和的一半再乘高。

三、利用多样化形式,促进数学史教学实效

数学史知识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焕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帮助学生了解产生数学灵感的心理过程。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数学史方面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多角度接触数学史,提高数学史教学的实效性。

1.探访数学名题、趣题。①探数学名题。在数学课上适当安排古今中外数学史上的一些名题,让学生做相关题型,可拓宽思路,丰富知识容量,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其巧妙的解题思路可以吸引学生,启迪他们的心智,让他们的视野变得开阔。②做数学趣题。数学趣题与课堂上讲的数学题不同,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训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寻找规律,这样他们对知识的体会就会更深刻。

2.指导数学史的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网站或图书,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课外阅读获取信息,丰富学生的视野。并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使学生了解数学的概貌以及知识的来源等,理解数学的重要作用及其实际社会价值。①阅读数学家的故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因特网中的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故事中的数学家们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态度,屡遭失败、永不放弃的意志,身处逆境、矢志不渝的精神,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鼓舞作用,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②阅读有关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数学的发展是富于创造的艰辛历程。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的数学发展史,使数学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承。

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数学史在课堂上的讲解是很有限的。有时需要结合班会、数学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加强数学史知识的学习氛围。比如,开设数学角、数学信箱等,征集学生感喜好的数学史知识予以学习交流。而写数学日记和办数学小报是一种绿色的数学教育,可以丰富数学课堂文化,同时也是数学史教育的有效途径。①写数学日记。撰写有关数学史的数学日记,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数学家的人格魅力和科学探索,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进而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这无疑是学生德育的良好机会。②办数学小报。办报需要学生具备版面设计、信息收集、美工誊写等能力。为能使小报吸引读者,学生会想尽各种办法充实小报内容,如:收集数学家的轶闻、介绍数学学习方法、选编数学趣题等。通过办报,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关于数学史的心得体会篇3

独立学院的学生与公办院校的学生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比如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和自我控制力都比较差,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在讲述知识点之前适当补充相应的数学史,为学生构建一个该知识点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平台,使学生明白:这个知识点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是由哪位数学家推导出来的,以及该知识点对当时数学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学生把这些都弄明白了,再给出相应的结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了了解数学事件、数学人物和数学成果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我们在讲述微积分时,可先给学生讲一下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十六世纪,欧洲正处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从而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科学对数学提出了四个核心问题:(1)求变速运动的瞬时速度;(2)求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切线;(3)求最大值和最小值;(4)求长度、面积、体积、与重心问题等。一门学科的创立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业绩,而是经过多少人的努力后,在积累了大量成果的基础上,最后由某个人或几个人总结完成的,微积分也是这样,牛顿和莱布尼茨两人分别从不同的问题出发,经过大量的研究开创了微积分理论。不幸的是,由于人们在欣赏微积分的宏伟功效之余,在提出谁是这门学科的创立者的时候,竟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造成了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和英国数学家的长期对立。英国数学在一个时期里闭关锁国,囿于民族偏见,过于拘泥在牛顿的"流数术"中停步不前,因而数学发展落后了整整一百年。高等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穿插该类数学史的介绍,不仅能缓解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枯燥,而且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2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某件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求知和探索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在课堂上适当的给学生讲解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典故或者名人故事,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我们在讲到定积分的应用时,求心形线的周长,说到心形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勒内•笛卡尔。他是心形线的创始人,在笛卡尔游历欧洲各国时,认识了瑞典一个小国家的公主克里斯汀,并成为了公主的数学老师,渐渐地彼此产生了爱慕之心,但是在国王的阻挠下笛卡尔被流放法国,体弱多病无法抵挡日夜的思念,在给公主寄出十三封信后便与世长辞,第十三封信仅有一个公式,那便是心形线的起源。随着教师在讲授心形线来历的过程,学生潜移默化的记住了这条曲线的方程,以及相应的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精炼和简洁,高等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点的编排顺序一般都是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定理或者公式的产生都是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证明-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这一思想在数学史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这里以微积分的发展为例。数学首先从对运动(如天文、航海问题等)的研究中引出了函数的基本概念,接着提出了四个核心问题:(1)求变速运动的瞬时速度;(2)求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切线;(3)求最大值和最小值;(4)求长度、面积、体积、与重心问题。在十七世纪这四个问题引起数学届的极大关注,牛顿和莱布尼茨两人分别从不同的问题出发,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证明开创了微积分理论。通过介绍数学史,使学生明白,数学中任何结论都不是固有的,而是数学家们在生产实践中逐渐推导出来的,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数学思想,这种思想使人的思维方式更加合理,更加严密。

4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美学修养

关于数学史的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美国数学家和数学史学家m・克莱因指出:“每一位中学和大学数学教师都应该知道数学史,因为数学史是教学的指南。”1972年,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成立了“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关系”国际研究小组,2005年在中国召开了“第一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会议”。由此可看出,充分发掘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数学史的功能、发掘数学史的方法和如何贯彻其应用原则等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对这几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1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研究能力

数学的发展、创新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是需求和质疑。自然科学的发展需求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和新学科的建立,例如微积分的发明、概率与统计学的建立等。对数学问题的质疑也常使数学有新的发现、提高。例如:罗巴切夫斯基由于对欧氏几何公理的质疑而建立了罗氏几何―非欧几何,并由此推动数学完善了公理系统,使数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高端的数学研究人员只有了解了数学的发展过程,具备了正确的数学研究思想,才能明确研究方向,正常掌握研究方法,才更有利于出成果,而中学和大学的数学教育是高端数学研究人员的摇篮。因此,在中学和大学教育中融入数学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研究能力的作用便显而易见。

1.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由于数学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使数学常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通常是在理解和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后进行解题,对数学学科毫无情趣,进而感到身心疲惫,使一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如果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知识,使学生了解数学演化发展的过程,认识发现过程中偶然中蕴含着的必然,体会到科学思想及数学形式的美仑美奂,就会使数学变得有了生命,有了吸引力,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中学复数教学中融入数学的发展史,便能使学生看到诸如一元二次方程等问题在复数范围内得到完美的解决,体会到数学的和谐性和完备性的美。在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中,融入杨辉三角等数学史知识,使学生不仅体会到数学的形式美还能使其在探究机理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3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方法、思想的理解

由于其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使得人们对数学的概念、方法、思想等理解难度较大。例如:中学中的复数概念若按其系统讲授、定义有序数对的运算及运算律等条理是很清楚,但学生接受起来就会很困难,而结合数的发展史来讲授,从实数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切入,逐渐深入,经过概括、抽象出本质,则学生会学得津津有味且易于接受。大学中的概率几何原理等亦是如此。

1.4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我国古代数学家伟大成就的相关内容,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祖恒原理、杨辉三角等,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我们的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对人类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还要指出由于种种原因近代我们的科学技术落伍了,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民族的热情。

2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

2.1从时间上通常有讲课前的系统讲述和教学过程中的穿插讲述两种,以穿插讲述为主

通过对某一数学科目课前的介绍及大学数学系新生入学后对数学发展过程的系统讲述,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责任意识。在教学中,对新知识、新概念通过追踪历史起源,穿插融入数学史知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

2.2从方法策略上有故事策略、追踪历史来源策略、揭示思维过程策略等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知识要讲究方法策略,不要牵强附会。做到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选用史料宜短小精悍,引入要平滑自然。结合所讲内容,在备课时就要有意识地策划所选用的方式方法。运用故事策略可以补给学生的感性认识,协调大脑思维活动,使印象更加深刻;追踪历史来源策略可以补充学生相关历史知识,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以及探索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在必要时采用揭示思维过程策略,就是以数学史知识带动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数学思维过程的快乐并体验数学严密的逻辑思维美。

3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引入的史料应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涉及的知识概念要准确无误,既不能道听途说更不能随意编造。结合数学发展的时代背景,正确介绍史实。特别在讲授中国的数学史,实事求是更能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关于数学史的心得体会篇5

摘要:数学史是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的工具。人们要弄清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增长对数学的通识,建立数学的整体意识,就必须运用数学史作为补充和指导。

关键词:高中数学史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应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之中。“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对社会的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教育部将数学史正式列入高中数学选修课程。

由于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核心和本质,是数学思想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数学史课程应透过历史集中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生、发展予以总的描述,并从中揭示数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以及数学发展与社会和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数学史与数学哲学、科学哲学,与社会中、文化史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内容涉及什么是数学。数学与人类思想的革新、数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关系。数学和社会进步等方面,不仅具有沟通文、理的性质,而且有助于深刻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对于培养文、理兼通,“学、才、识”兼备的数学专业人才有重要意义。“学、才、识”即知识、能力以及见识和思想,其中“识”更是引导知识和能力走向何方的根本性问题。如果数学教育只停留在数学理论本身的学习上,甚至对数学理论的实质也没有深入探究,学生就不可能理解依托于数学知识体系之上的数学思想和信仰,贯穿于数学研究活动中的科学精神(包括科学的实证精神、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和数学的美感及鉴赏能力,与数学的社会功能密切相关的伦理准则等数学文化的底蕴,更不会形成“才”与“识”。因此,学习数学史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数学教育的内在要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数学观念、数学能力、数学整体意识有特殊意义。

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应通过生动的史料知识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函数概念的产生背景。并从中获得深刻的理解。可通过瑞士数学家约翰柏努利对函数概念进行了扩张,把“由变数X和常数所构成的式子,叫做X的函数”。再后来欧拉将可以“解析表示的量”称为函数。此后又经过了三次扩张,才得到如今中学教材中函数的概念。只有当学生了解函数的多次扩张的发展史,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它。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史教学,已不仅仅是融人数学教学,而是要更多地起到“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传播“数学文化”的作用。因此,讲授数学史的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对数学史知识的观念和教学态度,不能仅仅只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趣味故事,罗列数学的发展历史,将数学史课当成历史课,而是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和教学要求,通过大量阅读数学史料,领悟数学史料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来充实自身的数学史知识,将数学史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授给学生。例如m・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李文林的《数学史概论》等等,都是很好的数学史方面的材料。

一节新课,好的引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运用数学史知识导入新课。能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代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来引入。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定能高涨,也就有可能进入学习状态。一堂课的收尾也会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譬如陈景润的老师在讲完整数的性质后这样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这是一颗金光闪耀的明珠,你们谁能把这颗明珠摘到手呢?”正是老师的这番话在陈景润心中播下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种子。《标准》指出:“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方法,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生产、生活为基础,创造一个实用、新颖、相对合理的问题情境,在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反思,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享受数学思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因此,恰当地运用数学史知识作为教学结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其“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关于数学史的心得体会篇6

1.数学史与数学教学

数学史主要是对数学的历史、数学的目的以及教育的目的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探究,在这三个方面中“教育的目的”是数学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数学史与数学的教学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很好地应用数学史在实践教学中有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也有利于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教育通过教育活动的实践来研习与总结教学经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就谱写了数学史,同时数学史也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数学教学以及教育的发展,所以说,数学史占据着数学教育的重要比例,对于数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数学史在小学数学中的现状分析

在当下的数学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史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应用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入进程在推进的节奏上也是相对缓慢的。还有一些数学教师对于数学史融入的教学观念以及在教学理念的理解上存在问题,导致这些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数学史的融入不重视,有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本不提数学史,有的数学教师只是形式上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将数学史的融入一带而过或者过于片面的介绍。另外一方面,小学生由于心智以及身体都在成长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知识面上也相对狭隘,心智也没有发育完全,很多的想法不成熟,在心理上也表现不稳定。小学生的这些明显特征也造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史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上在实践操作中相对困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数学教师不断研习教学方法,发掘教材中关于数学史的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心理与心智发展的阶段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更好地将数学史教育融入进课堂教学中,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3.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

3.1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学习的基础数学知识,这些基础数学知识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奠定良好的基础,须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地将数学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个数学史中的故事,小学生对于故事比较感兴趣,通过故事的讲述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如对于圆周率的学习,圆周率是在数学学习中较为基础的知识,其定义是指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比例,国际上用“π”这个符号来表示圆周率。接着教师对于圆周率的定义进行介绍后,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未必完全明白其中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率,数学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圆周率的故事来加深学生对于其概念的理解,通过故事的引入将一些分散注意力的小学生又无形中拉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继续与学生分享一个数学史上的故事:我国在古代时的数学水平在世界上是较高的,对于数学水平的衡量可以通过一个国家中的数学家对于圆周率的计算精确程度上看出,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较为精确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学家,祖冲之几千年前就将圆周率精确计算到了第七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国家在古代的数学发展水平。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了解了圆周率的数学发展史故事,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荣誉感,对于数学的价值以及意义也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引导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发生浓厚的兴趣,甚至励志将来要做一名数学家。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发挥数学史的价值,挖掘更多的数学史知识,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3.2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材中还是有很多的数学概念以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需要小学生学习与应用,尤其是数学概念都是语言的浓缩与升华,极为精炼与概括,这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却不利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理解与应用。数学史中会讲述有关的数学知识或者是数学概念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以及其他的理论性数学知识。

例如,三角形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将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学生对于三角形角度的认识与理解过程中,对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理解,由于“稳定性”这个概念相对较为抽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其形象化。教师可以举例,如老式的凤凰牌自行车有一个三脚架,这个三脚架可以提高自行车的稳定性,在使用过程中更好掌握平衡。生活中很多的三角形物体很难挤压变形,而四边形却很容易变形,学校的推拉长铁门就是无数的四边形组成,推拉中可以伸缩,也说明四边形没有较强的稳定性,然而三角形却可以固定很多物体,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通过人们在生活中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的发展历史过程的介绍,可以将很多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其实也是人们数学智慧在生活过程中的演变与发展,也是一种数学应用史,有助于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3.3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是其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素质教育过程中很重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人文素养的培育。数学史在教学中更好地融入进去,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数学知识,也拓宽了知识面,积累了很多的人文故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很好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的提高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数学问题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人文素养的提高,可以让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态度,培育较好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3.4数学教学发展须要融入数学史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在重要成长阶段的重要教育阶段,也是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在这个成长与教育阶段,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基础教育知识,对于小学生后期的学习与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形成独特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以及独特个性的重要阶段,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也具有重要影响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般可以通过教学的课程内容、数学概念的学习、数学证明方法的学习以及习题的配置与练习等各个教育与教学的环节中融入数学史的教学内容,让小学数学教学在内容上更加地丰富,也更加充分发挥数学史的意义以及应用的价值。

关于数学史的心得体会篇7

一、通过学习历史感受的征文征信活动收集统计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北师大版历史教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学生反映最多的是汉文化和他们思想习惯上的差异

在北师大版本的教材中根据汉族的思维编排教学活动,少数民族学生根据自己民族思想去理解,可能就会造成很多问题。思想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不能根据教材中的材料,推测相关历史史实或者总结某人的思想意识。在地域、社会发展等因素不同的条件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与汉族地区的学生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就一般情况而言都是经济水平较差的,因此也就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与汉族地区的学生在基础教育、个人阅历方面都有所不同,也就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在学习历史时存在诸多的障碍。

2.师生沟通不是很灵便,心理距离过远等问题明显

因为少数民族的学生有些内向思想,他们对外界的东西很感兴趣,但是与人之间的交流上由于语言的差别,沟通不是很便利,教师甚至不能从浓浓的乡音中听清楚学生的想法,这就导致两者产生很大的心理隔阂,若没有得到改进,双方的心理距离也就越加远了。教与学方面都将无法顺利有效进行。

3.民族习惯带来的差异性,使得少数民族的学生民族意识更加强烈

所谓的民族意识就是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因此对于历史的发展状态,少数民族本身对其就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因此,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意识方面或多或少有不同之处,也就意味着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无法运用思维进行有效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少数民族学生对历史课进行有效的学习,也就导致教师所上的历史课无法发挥它真正的作用,教学效果不高。

4.少数民族学生传统经验与书本知识不能正确取舍

书本知识和他们接受到的文化传统经验有很大出入,导致学生怀疑知识,不敢相信教材上的部分内容,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从上述问题中我们能看出,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和生活上的经验是息息相关的,语言、习惯、思想、态度等都是和当前学校学习气氛有所区别的,他们想要改变,融入集体的愿望很强烈。

二、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双语对话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历史

1.简单进行双语的对话练习

不仅把汉文化融入课堂,同时把少数民族的口语也纳入课堂,鼓励学生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引导汉族学生用少数民族的思想进行探索分析,提高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课堂学习的欲望和能力。交换思考位置有利于促进不同思想文化的认同。

2.培训师生的语言、交际、思想素质方面的内容

培训语言工作做好,能顺利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中的交际问题,能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得到改善,思想方面的培训可以让学生思想更加开放,接受新鲜的事物知识,能培养学生相互理解等素质。这些培训是开展历史教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学生心理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便于少数民族学生解决当前生活上的孤单状态,从而促进学习心态的转变。

3.顺应课程变革,提出策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历史

关于数学史的心得体会篇8

根据章程,研究委员会一届4年。在第一届届满之时,请允许我再次回顾研究委员会设立、发展之历程。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教授在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二十载,在白先生个人努力和带动下,逐渐凝聚起了一批致力于从事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的学者。2008年9月,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了“首届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在这次的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呼吁成立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会,并由中央民族大学牵头,成立筹备委员会。

成立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会的设想得到了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2009年6月6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新闻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通过讨论和表决,同意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筹备组建“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白润生教授为会长候选人。论证申报材料准备齐备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报送国家民政部后,不曾想白润生教授年龄已超,不符合国家民政部规定的社会团体分支机构负责人不得超过70岁的条件。为使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领域有学术交流平台,更好地推进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凝聚全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力量,以免白润生教授及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者、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会的发起单位、中国新闻史学会的诸多努力付之东流,中国新闻史学会提议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另择他人作为会长人选。经过讨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推荐副院长赵丽芳副教授为会长人选,继续筹备学会申报工作。2010年6月,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的“第二届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上,组委会将此事通报给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会的发起单位代表,大家以推进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为重,一致同意推举赵丽芳为会长候选人。

2010年11月26日,在厦门召开的中国新闻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上,批准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赵丽芳为“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会长候选人。随后再次经过材料准备,经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报送国家民政部后于2011年7月获准成立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负责人为赵丽芳,秘书处设在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年12月3日,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成立大会,并在第一次理事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章程,选举产生了领导机构。中国传媒大学益西拉姆教授、河北大学白贵教授、西北民族大学牛丽红教授、民族学院周德仓教授当选为副会长、常务理事。新疆大学帕哈尔丁教授、中南民族大学高卫华教授、大连民族学院于凤静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刘立刚副教授当选为常务理事。中央民族大学刘立刚副教授担任学会秘书长。白润生教授为学会名誉会长。2013年,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的会员大会上增补兰州大学张硕勋副教授、贵州民族大学颜春龙教授为常务理事,西北民族大学副会长变更为刘俭云教授。2015年,在中南民族大学召开的会员大会上增补内蒙古日报社《新闻论坛》主编陈玉文高级编辑为常务理事。会员单位集中在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除以上会长单位和常务理事单位外,还有西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延边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新疆石河子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宁夏大学、内蒙古大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红河学院等,此外,还有来自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个人会员。

在少数民族新闻史二级分会第一届届满之时,请允许我代表学会对以白润生先生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新闻史书写者、研究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对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白先生为学会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批学者的努力改写了中国新闻史的书写方式,让民族地区的媒介史研究得以有一席之地。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赵玉明教授、前任会长程曼丽教授对二级分会抱以厚望,对设立之事给予多次指点;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处刘书峰、邓绍根老师为准备申报材料,忙前忙后,尽心尽力;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会对分会设立之事予以周全考虑和支持,内部虽有不同意见,但大多数理事还是投了支持票。对研究会发起单位、会员单位多年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会员规模虽然不大,但相对稳定,辨识度较高,认同感较强。对学会成立以来承办会员大会、常务理事会及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的中央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云南红河学院、中南民族大学以及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中国新闻史学会其他分支机构相比,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规模较小,是一个相对边缘的学术共同体。但它在当下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更加不可或缺。学会也正在通过学术研究,智库发声,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研究会成立4年以来,较好地发挥了全国性学术组织的领军作用,团结全国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为促进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推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向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成立大会之外,分会还举办了4次会员大会暨“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2014年,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举办“民族新闻传播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分论坛。可以说,研究委员会近4年主要开展的工作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方面。

进入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日益繁荣,影响力不断扩大,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的学者构成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中坚力量。4年以来,研究委员会理事单位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集团军,呈现出了多中心、多面向的研究特色和良好发展态势。以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为代表的西北高校社会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以民族大学为代表的陕西高校媒介史研究、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代表的南方高校的民族志传播学研究;以大连民族大学、延边大学为代表的东北少数民族媒介史研究;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新疆地区高校的单一民族媒介史,中亚传播研究;内蒙古高校的蒙古文媒介史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的新闻传播与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研究,民族语言媒介史等均产生了一批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是西北民族地区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将民族志传播学作为重点科研方向,张硕勋、张利洁、王芳、刘晓程等团队成员专业背景以民族学、人类学、新闻学为主。张硕勋副教授多年关注黄河上游藏区生活变迁中的媒介角色研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等学科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专著《大众传播与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变迁――以甘肃藏族地区为例》。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多位中青年教师也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其中李克副教授的专著《冲击碰撞下的交流与融合――西北民族地区大众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朱杰副教授的专著《徘徊与踌躇中的抉择――西北民族地区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是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近年来这一领域的成果体现。

民族学院(2014年更名为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社会发展的重大背景下准确寻找坐标,以新闻传播为研究主题,构建学科特色,在新闻传播史、中国藏语报刊史及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领域成果丰厚,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周德仓教授是这一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在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0周年院庆之际,又出版了《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文集以及《涉藏文献索引》。

云南大学是南方高校进行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基地,在用民族志方法进行传播学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科研团队。郭建斌教授在《独乡电视》后,又以云南迪庆、四川甘孜和昌都藏区为考察对象,研究农村电影放映员的社会角色及其变迁,以及国家话语、精英话语、民间话语对藏民认知的影响,出版了《寻找格桑梅朵――昌都地区流动电影放映田野研究实录》;孙信茹、杨星星、陈静静等中青年教师也将研究投向少数民族传统乡村社会,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是中部高校进行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区域中心。中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传播研究”学术团队以高卫华、陈峻俊、黄迎新等教授为中坚,相继出版《民族文化传播与地方社会发展研究报告》《现代媒介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报告》《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等。武陵山区民族文化传播的调研报告也多次得到湖北省领导的批示。西南民族大学李谢莉副教授对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新闻媒体关注较多,林晓华副教授对新媒体与民族地区信息传播关注较多,均有多篇相关。

大连民族大学研究重心在于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格局与区域史,于凤静教授是主要的研究者。延边大学朝鲜语媒介史的研究同样具有区域优势与学科特色。

河北大学白贵教授、金强老师的回族身份,使他们将中国近现代回族报刊史纳入研究视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回族报刊史》以优秀结项。

内蒙古高校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的蒙古文新闻媒体研究为主要代表。乌云教授是主要的研究者。但因为研究主要以蒙古语文进行,和新闻传播学界的交流较为困难,研究成果与传播受到一定限制。

新疆大学处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富矿中,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传播研究也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论研究、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团队,较早期有阿斯买・尼亚孜教授、帕哈尔丁教授,近年金玉萍教授成为新生力量,其专著《电视实践:一个村庄的民族志研究》对一个维吾尔聚居的村庄进行民族志调查,探讨村民的日常生活电视实践及其意义。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与民族地区社会变迁是学科重点建设方向,在白润生教授引领下,已经形成了一支中青年教师为主的研究力量,在继续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论领域的研究之外,还着力研究民族地区媒体的传播效果、功能与受众,研究民族地区新媒体发展,并与日本学者、台湾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拓展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研究视野与资料搜集渠道。史论方面,白润生教授集结多年研究出版了《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既有对以往研究的回顾,也有对新问题的思考;王晓英副教授的专著《民族新闻传播简论》是多年讲授民族新闻理论的结晶;赵丽芳副教授专注于民族语言媒介历史与功能的梳理,已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王斌老师多年关注、新疆的电视传播效果与影响力研究,著有《少数民族地区电视传播效果研究:以、新疆地区为例》。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方面,岳广鹏副教授著有《冲击、适应、重塑:网络与少数民族文化》,范小青副教授多篇论文关注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在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开办30年之际,最重要的转向与结构调整,体现在新闻学(藏语基地班)的开设。面向藏区招收母语为藏语的学生,培养“懂国情、厚基础、宽视野、强双语、重实践”的藏汉双语新闻传播人才,既是国家战略之急迫,民族地区之需求,也是学校办学、学科建设之特色的体现。

内蒙古日报社《新闻论坛》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民族地区新闻媒体的建设与发展多有关注,专设栏目,刊发了大量的相关论文。在陈玉文主编及编辑部的努力下,内容质量大幅度提升,已经成为继《新闻与传播研究》《当代传播》之外,刊发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论文的主要平台。

以上例举难免挂一漏万,有待更全面的综述研究产生。作为一届会长,本人尽自己最大力量投身学会的各项工作,尤其学会初创阶段各种规章制度尚未形成,头绪多,问题多,基本疲于应付各种事务性工作,很多设想中的工作尚未开展。虽然在以上梳理中,近4年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初具规模、初有成果,但与早期少数民族新闻史的研究成绩相比,尚未产生新时期的具有学会特色的标志性成果。各会员单位也还是以自己的行政单位为大本营开展工作,学会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学科共同体凝聚作用,对此深表歉意。

关于数学史的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数学史;学生;教材;对数函数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引入往往作为阅读与思考部分位于新课内容后,讲述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数学史料,作为了解内容而缺乏教师及学生的重点关注。长此以往,数学的人文性和历史性被人们逐渐遗忘,对于从事与数学相关不大工作的人们而言,数学更是是晦涩难懂且没有必要学习的。近年来,随着数学国际比较研究热潮的袭来,对数学史的比较研究广泛展开,通过介绍数学发展史及其应用和趋势,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其内在对数学的研究兴趣已成为当前一种重要发展趋势。

本文选取国内几种有代表性的教材,针对对数函数这一节相关数学史的引入进行对比分析,旨在通过各个版本在内容特征、编排顺序、学习要求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更好地促进对数函数的教学。

二、对数函数数学史的教材分析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化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变化现象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研究。例如,在自然条件下,人口的增长,细胞分裂、人体内碳14含量的衰减等变化规律,可以用指数函数模型来研究;而像地震震级的变化规律、溶液pH值变化规律、根据死亡生物体碳14含量判定死亡年限等,可以用对数函数模型来研究。可见对数函数的教学至关重要,而在教学安排上,是先教授指数函数,再引出对数函数,而像对数函数这种高中新引入的函数,学生们是感觉晦涩难懂并难以接受的,那么从指数到对数的过度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方式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是很重要的,因而,对数内容的数学史引入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了解对数的发明由来、发展历程、社会作用、历史地位等,更助于学生加深对对数的理解,进而有兴趣学习对数函数的相关内容。

三、关于对数函数数学史引入几种教材的比较

下面对比2004年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教材、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以下简称“人教a版”、“湘教版”、“北师大版”),在内容选特征、编排顺序和学习要求等方面的异同。

1.内容特征

三个版本相同之处是都介绍了对数发明的时间、人物和目的和历史影响,即16、17世纪为顺应社会发展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对数,并以恩格斯称对数的发明、解析几何的创始和微积分的建立并称为17世纪数学的三大成就来奠定了对数的历史影响。最后,三版教材也都指出指数与对数的关系,即欧拉阐述的“对数源于指数”,而对数的发明先于指数。

不同之处是人教版以“对数的发明”为题目引入相应对数史,介绍了对数发明之前的历史基础,三角函数积化和差方法已广泛应用及德国数学家斯蒂弗尔的《综合算术》的广为人知,显然,对数的发明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此后,并给出纳皮尔用几何术语阐述对数的一个引例,介绍了由于对数用起来不是很方便,纳皮尔的朋友布里格斯与其商定改进,进而使对数广泛流传,而对数计算尺也顺应发明出来。

文章末尾特意强调对数发明过程的启示。

苏教版是以“对数小史”为题目,文章是从纳皮尔的研究天文学角度出发,因其处于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时代,而为简化有关天文观测数据,对数顺应而生,并介绍了纳皮尔首先发明的计算特殊多位抵间乘积的方法,辅以表格说明和文字解释。接下来又从简化计算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对数发明之前为简化计算而进行探索发明的先辈们。

北师大版以“历史上数学计算方面的的三大发明”为题目,将对数与阿拉伯数字、十进制三者以社会发展为主线穿联,为研究自然数而面临计数法和进位制问题,十进制产生了,而为简化计算纳皮尔发明了对数,相应的介绍了三者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2.编排顺序

人教版和湘教版都将数学史引入放在《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章节前,而北师大版是放在第三章章末,其中人教版占一个半篇幅,湘教版占两个篇幅,北师大版占一个篇幅。人教版是以总分总的形式介绍对数史,先是说明对数的发明时间,人物、历史地位及影响,再举例说明,最后总结对数的历史影响。湘教版主要由两个主线,一是介绍对数发明者纳皮尔的发明历程,而是介绍其他先辈为简化计算进行的探索,最后在右侧小字说明对数发明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北师大版是以社会发展为主线,由对自然数的研究到十进制的产生,再到为简化计算对数的产生。

3.学习要求

三个版本都强调对数的历史地位及影响,而人教版侧重强调数学的发展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一项新的发明是在许多前人发明以及历史基础的前提下产生的,而不是凭空来的,并且每一项发明都可能为新的发明奠定基础。湘教版侧重强调人们往往是为了某种研究而产生了新的发明,说明每个发明的产生是有目的性的,而一项发明是历经几代人,各个国家的人潜心研究才得以完善的,通过列举多位数学家、天文家乃至钟表匠让我们看到,对数学的研究是不分国界,不分职业的,生活处处有数学,需要我们去研究数学.而北师大版侧重强调对书的整体地位和影响,将其与阿拉伯数字、十进制联系起来,让我们看到每个数学知识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对于数学的探索也就是无止境的。

四、思考

教材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深入细致的了解

教材中的内容是教师必备的前提,对于知识点的传授,不再是工具式的记忆与运用,需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体会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感受数学的美学价值,崇敬数学家的严谨且锲而不舍的研究态度,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其内在对数学的研究兴趣,通过历史性和人文性的渗透方可使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数学的踪迹,追随前人的步伐,顺应社会的发展去热爱数学、发现数学、钻研数学,推动我国数学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文林.数学史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朱风琴,徐伯华.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模式的国际研究与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

[3]刘超.高中新课标教材数学史内容比较研究――以人教a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教材为例[J].课程与教材(高中版),2011:23

[4]王嵘,章建跃,宋莉莉,周丹.高中数学核心概念教材编写的国际比较――以函数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

(6):6

[5]张小明,汪晓勤.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行动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4):90

关于数学史的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评价

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历史学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非常清晰且庞大的知识脉络,内部所承载的人文内涵也是高中教育的核心与关键。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并不重视,加之历史学科的教育理念、方法以及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历史学科的真正作用也无法得到凸显。因此,基于素质教育视角,对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一、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定义也随之发生改变,应试教育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素质教育正在我国全面兴起,因此,教师需要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对于历史教师来说,需要转变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社会认知能力。作为教师,也要明确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意义,改变传统的应试心态,注重教学成果,而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只有从根本上更新教育理念,历史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运用创新的教育方式

在应试教育视角下,教学课堂普遍以教师或课本为中心,教师所扮演的是课堂主体角色,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很少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教育方式过于陈旧与死板,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必须得到转变。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出发,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本知识相融合;也可以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转变为鲜活的图像,在还原真实历史的同时,消除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抵触心理。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一些讨论活动,如演讲、辩论等,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能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需要学生在传承文化的同时,铭记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素质教育的视角下,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以课本为基础进行扩充,与时展相结合,将学生关注的时政知识引入历史教学中,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古板的教育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分数是决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指标,这是应试教育留下来的弊端,长期以来只注重分数的教学评价会使历史教学走入歧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在乎学生的分数,而忽视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脱离了课本,学生便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这种做法丧失了历史教学的真正作用与意义。因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教学评价需要更加全面与客观,评价时要注重过程,而并非只看结果。在进行历史学科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标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使评价的整个过程更加动态化,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只有这样,高中历史教育才能真正朝着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实际上,历史记载着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奋斗,还是抗争,它都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学习历史,不单是为了继承中华文化,更是为了学习经验,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基础。重视高中历史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历史教育在高中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综上所述,我国历史教育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理念上比较古板、教学方法上相对滞后、教学评价上片面单一,这使得高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效果欠佳,其真正的作用与意义得不到充分发挥。而素质教育的步伐已经在我国逐步推进,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高中历史教育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革新,更加重视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各方面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将历史学科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尹高兵.“鱼与熊掌”的兼得: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05):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