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制度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7:00

班级制度建设方案篇1

关键词:高校;班集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07-02

高校学生班集体即大学班级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共同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基层组织之一,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是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基地。加强高校班集体建设,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东北农业大学充分认识到班级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加强班集体建设作为提高育人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班级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一、加强班集体建设的主要做法

1.出台制度,统一思想认识,规范并指导班级建设

2012年9月,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学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发挥班集体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学校出台了《东北农业大学关于深入推进班级建设的指导意见》,阐明了班级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学校开展班级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建设目标,同时,从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与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五个方面细化了班级建设内容,明确了相关工作要求,为学院开展班级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各学院也十分重视班级制度建设,能主动结合学院和班级实际,制定相关的班级建设制度。如理学院实施班级目标管理,制定了《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班级自我建设目标管理与达标考核办法》,着重突出“三化”特点:即考核目标量化、考核过程程序化、考核等级设置合理化;水利与建筑学院逐步建立和健全了《班委工作制度》、《班委任免制度》、《班委考核制度》、《文明班级评比制度》等,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班级建设管理的标准规范和量化考评机制,使班级管理有章可循,不断夯实班级建设的制度基础。

2.积极推进、探索建设模式,组织并落实班级建设

在深入推进班级建设的过程中,各学院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探索尝试班级建设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形成了一些具有学院特色的建设模式。如园艺学院建立的“发展型班集体”模式是以学风建设为中心,根据班级成员实际需求制定班级阶段性工作的指导规划和工作方案后,细化工作,将班级内全体成员按照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并按月按主题开展活动,每个成员都是班级具体活动的实施者和组织者,营造人人参与班级建设、人人争做班级带头人的良好氛围;动医学院则结合学院学生特点及专业具体情况,摸索出分年级三位一体培养的教育模式,即一、二年级以全员参与为重点,以文化活动为支撑,培养集体主人翁精神,三、四年级以实践创新为先导,以网络平台为后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毕业班以毕业取向为模块,以就业小组为依托,增强学生自主择业能力。

3.总结交流,展示建设情况,学习并借鉴班级建设

为了进一步完善班级建设体系,及时总结和深入挖掘符合班级建设发展要求的有效途径及方法。校、院积极实施班级建设考核工作并开展交流活动,如资环学院、理学院等很多学院每年都开展“班级风采大赛”等班级间的交流学习活动;艺术学院的军校共建班级、校企共建班级、学院党委与班级共建以及标兵班级创建的多载体建设模式独具特色。此外,学校还通过评选先进班集体、制作宣传板、召开事迹报告会、交流展示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典型创建经验。

二、高校班集体建设实践探索的思考

1.准确把握班级建设内容是班级建设有序推进的基础

通过实践,我们的体会有:一是制度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点,科学有效的班级建设制度是班级管理的依据和管理水平提升的保障,如班级内部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而班级考评和交流展示机制则为提升学院整体班级建设水平提供平台。二是组织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点,班级建设任务的落实和建设目标的实现必须有人力作保障,因此建立和培养一个素质高、执行力强的班级领导集体即班委会、团支部的组建尤为重要,班干部队伍汇聚起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正能量能很好的带动班级成员共同进步。三是思想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方向标,思想具有先导作用,思想建设就具有先导性,班级建设目标的确定、建设理念或思路的形成、建设内容的设计、建设活动的开展等都影响着班级风气的营建,因此班级思想建设的效果好将有利于班级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健康成长成才。四是学风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根本点,同时也是创建先进班集体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开展学习竞赛、课题研究、学习交流等富有实效性的学习活动有利于积极引导和教育班级成员增强学习动力,从而重视学习,进而有效促进班级成员学业发展和素质能力提升。五是活动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切入点,班级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即班级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开展能使班级成员个体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开阔视野并提升能力,为满足学生除第一课堂外的成长需求提供了有效载体,同时,更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进一步增强提供可能。

2.班级纸介和网络等档案建设是班级建设成长足迹的见证

班级档案建设是班级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班级建设需要有完备的班级档案,包括班级纸介档案和班级网络档案两个方面的建设。班级纸介档案建设方面,汇集班级建设目标和计划、班级成员信息、班级课堂考勤表、班级会议记录、活动记录等内容的《班级工作手册》能记录下班级发展建设的基本情况,通过对班级综合评定成绩和各类评奖评优、奖惩、班级活动等的资料建档工作,为班级总结班级建设和下一步班级发展提供依据。班级网络档案建设方面,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班级的网络建设也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着其独有的作用,班级的QQ群、博客、微博、公共主页、成长电子相册等快捷、直观、储存量大、方便查阅等特点使得其在班级开展教育、管理、服务中弥补了纸介档案的很多不足,班级纸介和网络档案的建设更全面的记录着班级建设足迹。此外,班级档案的建设还能为若干年后班级成员的再相聚提供很多美好的回忆。

3.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理念是高校加强班级建设新的有益补充

心理健康情况对人的长远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在其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得到高校和学生个体的重视。对一个班级集体来讲,可能绝大部分成员都是心理健康的,有人认为只有有心理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或辅导,因此很少有人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理念融入班级建设中。但积极心理学主张,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和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培育和强化人的正向能量,进而发挥人的正向或积极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的更好的发展。因此在班级发展建设过程中,应通过设立心理委员并对这一群体开展专项培训、对班级成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阳光心理进班级”等主题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化和实践。事实证明,班级建设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并实践的班级,能有效促进班级成员整体心理素质的提升,能推动其成员在自我认知、人际关系交往、情绪调控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班级制度建设方案篇2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东西湖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队伍建设工程方案》,积极实施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我校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我们围绕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密切联系当前的新形势和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具体实际,制定了《吴一小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并力求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长效性。

   一、开展前期调查,了解队伍现状。

   学校现有(06—07学年)班主任36人,其中女性班主任占97%,72%的班主任年龄在30—40岁之间,88.8%的班主任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班主任工作平均年限为13年,本科学历为39%,大专学历为58%。获市优秀班主任为2.7%,区优秀班主任为33%,三年内德育论文获得区级奖以上的教师为27.7%。

   为了解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工作难度、学习需求、身心状况、工作建议,学校根据区教育局安排,组织开展了班主任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中,85%的教师认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在于班主任政策不到位(如选聘、培训、考评、待遇等),身体状况亚健康的班主任占56%,96%的班主任最大的困难与烦恼是繁杂琐事多;关于班主任培训,78%的班主任认为,最需培训的内容是班级建设的有效策略,74%是心理健康辅导,最喜欢的培训方式依次是:自身学习、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占56%,有经验的班主任手把手实践占37%,系统地进行岗位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占30%。班主任的选聘有74%的教师认为应该体现教师意愿。

   从整体上看,我校班主任队伍是一支年富力强、处于发展期、学历层次较高的队伍,拥有较大的发展潜能,是深化我校德育改革的优势所在。但也存在着教师性别、学科比例严重失调、教育科研活动不够普遍,部分教师反映负担重、待遇低,有职业倦怠感等不利因素。

   二、学习市区文件,明确三个结合。

   一是与上级要求相结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我们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及市、区教育局关于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通过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也进一步明确了班主任工作的职责。

   二是与学校办学思想相结合,确保方案的长效性。我们认为班主任队伍是学校践行办学思想、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力量。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方向。为此,我们认真学习了学校的“生本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及“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德育模式,让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队伍建设体现学校特色。

   三是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方案的针对性。通过对学校班主任现状的分析及问卷调查的分析,了解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基本情况,了解班主任的思想、需求、烦恼、建议,增强方案的针对性,从而使方案在实行中收到实际的效果。

   三、制定学校方案,分步组织实施。

   明确目标: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初步构建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班主任队伍管理和培养模式,造就一批具有鲜明个性、勤于实践、乐于研究、敢于创新的优秀班主任。

   创新机制:确保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方案的长效性。

   一是组织机构。学校成立实施“班主作队伍建设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教科室、工会、少先队大队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是经费保障。确保德育专项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把班主任培训、工作津补贴和奖励部分纳入预算。

   三是抓学习、培训。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确立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内容和要求。制定班主任专业发展规划,通过举办讲座、骨干培训、开展交流、外出学习等方式,组织开展班主任专业培训,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的“责任和爱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建设策略等专题学习与培训。对德育分管干部、班主任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

   四是制度管理。制定一系列班主任工作制度,如《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制度》、《班主任工作职责》、《家访制度》等,建立每年一度的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制度,每项制度都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有相应的评价考核措施,以保证制度的落实。

   五是选聘上岗机制。把对班主任的选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择优选聘班主任。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各项工作的安排先给班主任工作让路,真正把那些有热情、善于管理的骨干教师选聘上来。

   六是规范考评机制。对班级的常规管理,包括教室、包干区的卫生状况,班级纪律,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两操”,路队等,依照班级管理量化考核方案,完善“四个一”制度,即“一日一检查,一周一通报,一月一小结,一学期一总评”的制度,与班主任当月奖励工资、学期末评优评先挂钩。

   七是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的经济待遇,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班主任评优、考核、晋级、福利等方面,首先向班主任倾斜,关心班主任身体和心理健康,使班主任的地位有较大的提高。

班级制度建设方案篇3

一、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机制的科学内涵

从党政领导班子的决策角度来说,民主决策机制主要是指用于规范党政领导班子决策行为,通过预定的程序、规则和方式,确保决策能广泛吸取各方意见、集中各方智慧、符合本地区实际、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制度设计和程序安排。它主要是由制度设计、程序设定、规则设立、机构设置有机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从其含义来看,民主决策机制主要包括决策制度、决策规则、决策程序和决策机构四个要素。决策制度是民主决策机制的核心内容。民主决策机制大量的内容体现为制度形式,并通过制度来规范和保障这一机制的有效运行。作为要素的制度主要有:调查研究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民主集中制,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等。决策规则是民主决策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制度运作的相关规定和实施细则。规则通过对决策的范围、主体、原则、纪律、方式、方法等作出具体规定,使制度得到进一步细化,为制度的具体化、操作化提供有力的支持。作为要素的规则主要有:议事规则、表决规则、工作规则等。决策程序必须经过一系列相互衔接、环环相扣而又相互作用的环节和步骤。这些环节和步骤是民主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关节点,起着坚实的支点作用,哪个关节被省略、简化或颠倒,都将造成程序要素的不完整和缺失,最终导致机制的功能受损。作为要素的程序至少有六个前后相继的环节和步骤: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深入调研、形成预案,咨询论证、综合评估,集体研究、会议决定,组织动员、决策实施,监督反馈、修正完善。决策机构是民主决策机制的载体,制度、规则、程序的要素都要依托机构这个载体才能运作,机构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作为要素的机构主要有:决断机构,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班子;决策辅助机构,如调研机构、咨询机构、论证评估机构等。

二、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的有益探索

我省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在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1.在议题提出环节,拓宽渠道,广开言路。议题的提出,是决策民主化的重要前提。我省各级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在重要问题、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十分重视议题反映的民意,对许多事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事关群众生活中的迫切问题、事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其决策议题的提出基本上都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渠道反映出来的。比如,南平市委、市政府就解决“三农”问题,向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解决“三农”问题的议案;请一些派、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干部对“三农”问题提出思路看法;请许多身处基层一线的干部、党员群众反映“三农”问题。此外,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信息专报关注“三农”问题。广泛吸收采纳了大家的意见,形成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南平机制”。

2.在预案谋划环节,深入调研,多方论证。预案谋划是对议题提出的发展,是一个由调研论证、预案准备、酝酿讨论组成的决策环节。近年来,我省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在决策过程中,大多能针对提出的议题,组织人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广泛的咨询论证,以确保预案提出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以调研论证为例,在决策过程中,普遍坚持实行决策预案调研论证制度。在对问卷中题为“在研究决策重大事项前,是否有开展深入的调研论证”的回答中,认为“有”的占30.6%、认为“大部分有”的占52.3%、认为“大部分没有”的占15.4%、认为“没有”的占1.7%。

3.在方案确定环节,集体研究,会议决定。方案确定就是在多个预案中经过研究,确定一个最佳的方案,它是民主决策的关键环节,也是决策是否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调研中大家反映,我省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在对重要问题、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大多能坚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坚持集体研究,对多个决策预案进行筛选,从而确定一个最佳决策方案。譬如,龙岩市新罗区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每家企业的改革方案都是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提出多个决策议案,提交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后实施。2003年以来,该区共改制企业53家,置换职工6467人,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民益。

4.在方案实施环节,跟踪反馈,及时纠错。在决策形成后,我省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普遍重视贯彻执行,并在决策执行过程中,注重掌握信息反馈,及时修正和完善决策。调研中了解到,许多地方都经常性地组织督查组,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的记者等对上级和本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程等贯彻落实情况,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督促跟踪检查。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探索,我省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党政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意识不断增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调查问卷情况看,在回答“对现行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决策运行机制的总体印象”中,回答“完善”的占6.3%,回答“基本完善”的占45.3%,回答“需要完善”的占47.2%。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普遍建立了有利于民主决策的相关制度,基本形成了实行民主决策的规则、程序,初步完善了服务民主决策的组织体系等方面。

虽然我省在推进民主决策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各地的探索和实践侧重于决策制度、决策方法等方面,从机制需要的各个部分或环节之间能够相互作用的内在要求看,仍然存在着不健全和不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群众、专家参与决策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在回答“当前影响专家或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主要原因”时,认为“缺乏制度保障”的占42.6%,认为“渠道不够畅通”的占33.5%,认为“民主参与意识不强”的占16.2%,认为“决策议题不够透明”的占7.7%。一把手在决策中的责权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从调查问卷情况看,当问及“当前有些地方在民主决策时仍出现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时,有63.2%的人回答“一把手权责不明确”;有13.4%的人认为“一把手民主意识淡薄”;有19.5%的人认为“过分强调一把手负责制”;有4.1%的人回答“监督制约不够到位”。一些民主决策程序不够周密、规范。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对民主决策程序规定得比较笼统,缺少细化的标准化的内容,容易变通和简化。实际操作中,表面上看好像每一个重大事项决策都能按照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政府工作规则规定的程序进行,但实际上只是做表面文章。此外,不少制度系统性不够、操作性不强,评价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等。民主决策机制存在的不健全不完善,对推进民主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有些一把手独断专行,决策随意性较大,决策失误时有发生,部分决策难以反映民意需求,决策失误得不到追究等。

三、坚持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从近年来各地的探索和实践看,当前,改革和完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机制,要着眼于完善决策制度、规则和程序,充分考虑决策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并通过各个子机制的有效建立,形成完善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从而确保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实现。

1.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机制。正确的决策离不开全面准确的信息。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机制,是确保民主决策的前提。信息收集要坚持调查研究制度。在决策信息收集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调研活动要紧紧围绕决策议题展开。在调研中,要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群众和下级党委政府的意见,集思广益,使调研结论实事求是、清晰明确、可信度高。信息收集必须开阔视野、广泛涉猎。凡是对决策有启迪、推动和促进作用的,包括各种有用的情报、资料、数据、知识及经验的信息,都应当及时、准确、充分、系统地收集。既要广泛收集,又要突出目的性。拓宽信息收集的各种方式途径。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调查网络,加强体制内民意反馈渠道建设,创设有效的社情民意反映平台。建立信息收集责任制,注重第一手材料、最前沿信息,对各种编假造假应有一整套预防、发现和惩处的制度。

2.建立健全决策方案咨询论证机制。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决策方案的咨询论证机制,这是确保民主决策的重要步骤。(1)建立专家咨询论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是扩大决策咨询面,提高决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对重大事项决策、重大工程项目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提交专家咨询论证。(2)实行决策方案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除的决策之外,应当全过程公开,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接受社会的监督。在社会公示制度方面,要以法规或制度的形式明确社会公示的范围和原则;确定负责社会公示的具体部门和监察部门;规定社会公示具体程序;把握公示的内容;明确社会公示的方式。(3)建立多种方案的比较制度。“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见。”多种方案的比较是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方法。因此,重大决策应当请有不同背景的咨询机构或专家参与咨询论证,提出多个决策方案;决策时应当有两种以上的方案可供选择,不提出多个方案不决策。对不同决策方案的利弊应当公正客观地进行分析评估,条件许可时还应组织由各种机构和专业人士参加的论证会,使决策论证建立在有所比较鉴别的基础之上。

3.建立健全决策方案讨论确定机制。建立健全决策方案讨论确定机制是确保民主决策的重点。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重要问题、重大事项的决策制度,切实解决和防止一把手独断专行等问题,做到择优确定决策方案。(1)明确决策方案的议事范围。就地方党委班子而言,其决策方案的议事范围主要有:制定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指示和本级党代会决议、决定的措施;本地区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改革方案和重大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等事项;本地区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事项;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部署,以及政法、群团、武装工作等需要党委班子决策、决定的事项;干部任免事项,包括讨论决定本级党委管理的干部任免,推荐后备干部的建议人选和需要提交依法选举或任命的人选。就地方政府班子而言,其决策方案的议事范围主要有: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本地区财政预算;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社会管理事务;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大型项目等重大事项。(2)规范决策方案讨论确定的规则。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在对决策方案进行讨论确定时,应做到:按照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方案讨论确定的规范程序。在讨论确定前,要把经过咨询论证的二至三套预选方案的详细材料提前送到与会人员,确保与会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充分讨论;在讨论确定中,与会人员对决策事项意见比较一致时可进行投票表决,对主要问题的意见分歧较大时,应暂缓表决,会后继续修改完善、沟通协商,并待下次会议讨论时表决。(3)改进决策的表决方式。调研中,有些地方反映,要改变表决时只是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表决方式。在政府重大决策中,主要领导否定多数人意见做出的决定,应当在记录别予以注明;有的还提出,在传统的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和记名投票等表决方式中,实行无记名投票和记名投票效果最佳,其中,在干部人事问题上,应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4)建立讨论确定情况记录备案制度。党政领导班子讨论决定事项,应当如实记录各种意见和主要理由,对于表决的结果应有严格的统计,并将表决结果和表决方式记录在案。

4.建立健全决策纠错改正机制。建立健全决策纠错改正机制是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在民主决策过程中,除了对民主决策前、民主决策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外,重要的是要对决策后方案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要通过决策方案实施过程的跟踪、反馈等途径,及时修改、完善决策方案,确保民主决策更加客观实际,决策方案实施收到更多实效。比如,实行决策方案执行过程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会议讨论确定的决策方案,要在适当的范围内分层次进行公示。实施决策执行跟踪反馈制度,重点跟踪决策是否不折不扣执行、是否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是否需要对决策进行调整修正,等等。建立决策实施过程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党政领导班子而言,对自身决策实施情况的评估,不仅要收集党政系统内的信息反馈,而且要视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自身决策的反映,并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策中的失误。一方面,要改进人大、政协的决策评价机制。另一方面,要引入公众评价机制,必须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决策成效的根本标准。

班级制度建设方案篇4

(一)班级成员个性化凸显,集体意识不强

心理学家认为,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青年的初步定型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从少年向成年的典型过渡期。伴随着网络信息的冲击,受多元文化影响较大,当前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自我设计、自我张扬的愿望,具有突出的自我个性,在思想上比较独立,行动上也喜欢独自相处,集体意识不强。

(二)家庭对班级建设的影响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与其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的教育中,很多学生父母为了让孩子一心一意读书,考上重点大学,除了学习方面的事情,其他事务很少触及,这些学生缺少与人相处的经验,不知道如何过集体生活,如何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

(三)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当前部分大学生在顺利进入苦苦奋斗的大学之后,在学习上便没有了目标,感觉已经实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最高追求。家长及学生本人都认为已经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从此丧失进取心,挥霍生活随意而为,在班级里形同散沙一般,不利于管理。

(四)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或辅导员通常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规范学生各种行为及思想,矫正各种不合要求的不良行为,班干部只从事督促的活动以满足老师,班级其他成员只关心关系到自己的那部分事情。这种管理制度和方式不利于个体发展,致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减弱。

(五)集体生活之外的“吸引力”生活繁多

如今的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团、运动等传统单一的集体生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现在有电脑、网购、旅游、KtV,有宅生活、“两个人的世界”、打工生活、小团体生活等。这些“吸引力”生活方式繁多且杂乱,很多学生不能辨别哪些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班级的归属感渐行渐远。

二、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整的班级管理制度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的建设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级制度包括日常行为规范制度、班规、民主参与制度、班干部守则等。制度一经建立,必须强制执行,使其成为班级成员的行动指南,要引导大家把被动的遵规守纪变成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良好行为习惯。班级制度的落实需要所有成员参与,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这就需要班级建立监督考核小组,监督大家遵规守纪情况,及时考核反馈,形成良性循环。在用制度约束学生行为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第一,制度要有可操作性,简单精练可行;第二,制度是为管理服务的,要做到全面公平,使班级管理目标规范化。

(二)组建班级成员满意的学生干部队伍

班级的整体建设,必须依靠一支班级成员满意的学生干部队伍,这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组织保证,能促进班级管理的高效运行。一方面班级内部设立各种干部角色,使每个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管理任务,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另一方面,将心理委员正式纳入班委会中来。心理委员作为基层心理工作者,以班集体为单位开展心理活动,使同学们在集体参与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想、观念,进行人生探索、自我成长探讨、学会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等,同学们的积极表现必然会支撑班级的进步发展。同时,建立班级成员成长档案,包括学生家庭情况档案、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社会实践档案,汇总每个人的信息,来辅助实施班级和个人绩效的管理及动态评价。

(三)建设班级特色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长期积累的具有较普遍意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其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无形的。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能激发班级成员的进取精神,利于班级凝聚,便于班级管理。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身心愉悦,学习效果明显。为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通过设立班徽、班歌、班训等具有特征符号的概念强化学生记忆,使学生产生班级认同感;也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网页、微博、QQ群等方式加强班级同学交流,动员学生积极构筑网上精神家园,每周或者每日定期开展网络交流,畅所欲言;亦可采取轮流班委的方法,强化班级每位成员的主人翁意识,让其感受不同职责所要求的不同素质概念,使其自觉投身班级建设的队伍中。班级文化的建设方式多样,需要班级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四)狠抓学风建设

为把班级建设成为团结向上、学习优秀的良性集体,学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广泛提高教育教学服务水平,狠抓学风建设,建立良好奖评激励机制及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措施,多角度、多手段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广泛依靠学生家长,共同督促学生成长进步。对于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如沉迷网络游戏,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学生,他们对班集体的消极的辐射作用会很大,班级应高度重视,积极联系班主任单独教育帮扶。

(五)开展班级特色活动

在学校举办各种活动之余,各班级应该开展具有自己班级特色的活动,积极动员所有学生参与进来,这对提高班级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班级整体精神风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活动应该做到形式多样,覆盖范围广泛,要有班级联欢、素质拓展、团体郊游等文体活动,也要有心理主题班会、专业研讨学习沙龙等学习活动,从多个方面广泛培养学生兴趣,提高相关技能水平,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及集体意识。久而久之,班级所有成员就会自觉产生一种集体归属感。

(六)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有效指导

班级制度建设方案篇5

一、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关系分析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指师生在校园范围内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物质、精神以及制度等方面。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的关键部分,其是对校园文化的微观反应[1]。一般班级文化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与校园文化存在紧密联系,其是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生活方式,能够有效塑造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师生支架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念。

二、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班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其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班级文化建设核心目标缺乏。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而言,其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缺乏核心明确,导致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班级缺乏凝聚力。在开展各项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时,学生没有全面清晰了解到活动的本质,无法发挥出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二是班级文化建设过于概念化和简单化。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仅仅只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教师的一项任务,导致文化建设缺乏精神支撑,流于形式,难以对班级管理产生映射作用。三是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效果评价。中等职业学校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方法,没有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出发,导致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低下,无法自觉主动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影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在管理过程中,采用全面开发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但是由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难以提高自我管理的效果[2]。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必须要将自身的组织和指导作用加以充分发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情况,打造出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合理设计和规划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案,确保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不断完善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如文艺晚会、演讲比赛、运动会等,从而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增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校园文化制度的完善

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基础,而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制度的完善。学生具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提出自身的见解和看法,从而加强自身对班级的归属感。中等职业学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发挥出教师的榜样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导向,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校园文化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三)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明确

班级制度建设方案篇6

根据总公司的工作部署,为加强公司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切实解决公司领导人员队伍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公司效能建设,经公司党委研究,就在公司各级领导班子中开展以“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为主要内容的“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各级关于开展效能建设的决定精神,坚持求真务实,以推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为要求,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六种能力,着力提高各级领导人员的十种能力,把公司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坚强领导集体,努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公司领导班子形象,系统规划,创新载体,改进方法,分步推进,为我公司实现新一轮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创建目标和基本标准

“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的目标是:2005年打基础,2006年争“四好”。2005年制定创建“四好”班子实施方案,进行宣传发动,理顺关系,制定整改措施,健全各项制度;2006年公司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明显改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明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力争达到“四好”标准(“四好”标准详见经XXX委2005(14)号文)。

三、工作部署

根据总公司的部署和我公司的创建目标,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分动员部署、争创实施和申报考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05年8月)

1、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组织学习XX公司关于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2、公司党委对创建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创建活动进行公开承诺,表明态度,接受全体干部和群众的监督。

3、制定《公司“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实施方案》,报总公司备案。

第二阶段争创实施阶段(2005年9月-2006年10月)

1、全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进一步完善领导人员学习培训制度。

3、不断深化“双优化”工作机制。

4、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作风建设。

5、进一步完善决策和监督机制。

6、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7、深入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工作。

8、进一步完善服务职工的工作机制。

9、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10、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第三阶段申报考评阶段(2006年11月-2006年12月)

1、召开专题评议会和座谈会,开展“基层评机关、群众评干部、干部评领导”,组织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议工作。

2、对“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进行自查总结,整理创建活动资料,上报自查总结材料,接受总公司的考核验收。

四、考核评价标准

定期进行考核评价,是开展“四好”创建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创建成效的重要手段。

班级制度建设方案篇7

一、进一步提升值班和信息报告水平

1.牢固树立值班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始终把值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值班工作中存在的值班力量不足、制度落实不严、信息报告质量不高等问题,构建职责明确、定位清晰、运转高效的值班工作体系。

2.督促各级、各类值班室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清晰工作流程,配齐必要设备,改善值班条件。加强对值班和信息报告工作的检查指导与调研,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3.加强对政府系统值班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4.严格规范值班信息报告标准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信息报告员制度,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筛选审核、分析研判和趋势预测工作,提高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把握能力,及时提出防范应对措施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二、进一步提升应急防范处置能力

5.修订完善《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督促完成全县县级应急预案的修订计划,抓好预案修订、审核、备案等各项工作落实,强化对县级专项和部门预案修订的指导,提高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全面总结2011年度全县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的基础上,研究提出2012年县级预案演练计划,并督促抓好落实。

6.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县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运行机制。

7.在2011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健全完善风险隐患、物资装备及应急救援队伍信息数据档案,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提高应急防范能力。

8.做好应急专家组协调服务工作,调整充实应急专家组成员,适时召开专家组成员会议,定期组织专家组开展应急管理调研,充分发挥专家组成员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作用。

三、进一步推进政府应急平台建设

9.加快推进县政府应急平台建设,根据市政府应急平台建设技术规范,尽快启动县政府应急平台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分布实施的原则,督促指导各乡镇(办)、县直有关部门加快应急平台建设。

10.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对全县的基本情况、重点防护目标(危险源)、各类应急救援装备物资、救援队伍及其他应急资源进行统计梳理,建立应急平台数据库。

四、进一步做好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11.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及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集中轮训或业务培训,年内举办全县应急管理知识培训班,培训邀请高层次应急管理专家授课讲座,覆盖到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

12.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外应急管理交流培训活动。

五、进一步强化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

班级制度建设方案篇8

(一)领导班子廉政建设的教育基础还不够扎实有效。一是重点对象的教育缺失。20*年以来,省委宣传部共举办领导干部学习报告会61场,中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能按要求参加的仅有四分之一,有的同志接到通知却安排下属工作人员代替。二是教育方式方法缺少创新性。廉政教育内容与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实际结合不紧,教育形式、载体创新不够,致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三是教育缺少约束性。由于领导干部个体廉政教育的效果不够有效,致使领导班子整体廉政建设的基础不够扎实。

(二)领导班子廉政建设的制度约束还不够健全管用。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纪委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但一些新兴领域的法规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缺少系统性;一些法规制度“好看不中用”,缺少可操作性;在贯彻执行上不够严格,缺少应有的刚性约束力。比如,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申报制度已实行多年,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流于形式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领导班子廉政建设的监督措施还不够完善到位。一是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措施还不够有效。二是对领导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监督不力。三是党内民主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20*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一把手”违纪案件1056件,占立案案件总数的14.15%。四是党员群众的监督权力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据调查统计,目前我省有8个市(地)没有开展党务公开,未开展率达62%;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92个没有开展党务公开,未开展率达71%。

(四)领导班子廉政建设的改革保障还不够规范有力。从今年我省党风廉政建设民意问卷调查来看,群众认为最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前三位人员是:县处级干部(占23.0%)、地厅级干部(占14.3%)和省部级干部(占14.0%)。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在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矿产资源出让、产权交易等领域的问题仍然很多。从我省今年党风廉政建设民意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26.2%的群众认为收受礼金仍是突出的问题;有21.5%的群众认为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亲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问题突出。近年来,学校、医院、文化、出版和广播电视等部门,不断出现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问题。从问卷看,群众认为腐败现象比较突出的行业居于前五位的依次是医院、公安、法院、学校和交通。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廉政建设的思考

(一)要加强对执行政治纪律和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切实保障科学发展观等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落实。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政府资金管理使用以及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等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沿边开放带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重大部署的落实情况,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要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增收减负、劳动力输出和转移、就业援助、城市特困群体救助,以及城市低保、农村低保等民生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两棚一草”改造、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以及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建设等民生工程推进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三农”工作、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及扶贫开发、节约保护耕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恣意违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脱离实际,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工作效率低下、作风拖拉,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环境;作风粗暴、随意践踏党内外民主;贪图享受安逸,讲排场、比阔气;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干扰和阻挠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等行为,坚决遏制住作风问题滋生蔓延的势头。三是进一步强化监督措施。第一,要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的跟踪监督。第二,建立领导班子廉政问题预警机制。今年,我们送发《廉政提示书》266份,对92名新任职的省管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第三,要加大群众监督力度。今年,我们加强了廉情监测点建设,在全省聘请了200名党风监督员,重点监督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第四,要加快实施行政问责制。目前,大兴安岭、哈尔滨、牡丹江、七台河等市(地)已先后实施了行政问责制。

(二)要坚持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为途径,努力从源头上解决制约领导班子廉政建设的深层次问题。一是围绕规范权力,推进源头治腐,由解决权、钱、人等重点领域的共性问题,向解决部门权力运行中存在的个性问题深化。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十项制度。三是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预防领导班子不廉洁问题。第一,要由主要依靠道德约束向注重运用市场机制规范权力转变。采取网上招标、无标底招标、合理低价中标等科学机制。扩大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和领域,把市场机制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第二,要由主要依靠纪律手段反腐向注重运用经济手段防腐转变。已经实行的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等办法较好地发挥了防治腐败的作用。要积极推进电子货币、财务联签制、财产申报、领导干部离职后限制从业范围等措施的落实。第三,要由主要依靠觉悟保持廉洁向注重权衡利益引导转变。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市(地)进行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省农垦系统推行了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通讯费等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要坚持以教育为支撑,夯实领导班子廉政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一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论灌输和法纪强化。今年,我们以各级党校和行政院校为依托,普遍建立了“党风廉政教育培训基地”。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分类系列教育。今年,我们集中开展了分层分类廉政教育,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廉政勤政、执纪为民”主题教育,在掌管“人权、财权、事权”的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岗位廉政纪律教育、廉政示范教育、廉政风险教育。三是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今年,我们对七台河市原市长孙升昌受贿案等五起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进行了通报,收到了较好的警示教育效果。四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今年,我们通过开展赠送廉政格言警句、在办公室悬挂廉政提示语等活动,不断扩大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和教育面。

班级制度建设方案篇9

二七年我镇的德育工作主要以全面贯彻落实《农安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XX年年德育工作要点》精神。以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创造为信托,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为保障,全面开展,互相促进、互相融合,共同提高。下面,简单把二七年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

1、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六个一”活动情况。

本学年,我校各班及各村小班级,首先,根据县教育局开展学生“六个一”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写好计划,并在平时活动时做好“六个一”活动记录,每学期末有总结。

除此之外,我校各班级也开创性的开展“六个一”活动,如,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课前进行一分钟演讲;每天记一句名言警句;每天跟父母交流一次等等,把“六个一”活动具体化,并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

学校各班设立了“六个一”活动成果角,自己班级设立六个一活动角,所有成果自己保留,以备中心校检查评比。(中心校检查,每学期两次或两次以上,其检查结果,做为老师评价的依据。)

本学期开始,运行星级班级管理评价,各班每周的团队检查结果,做为班级星级管理评价的依据,按星级评价,期末汇总,算出各老师的班级管理星级分。记入老师的班级管理星级考评分。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方面。

本年度,学校加强了德育制度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升、降国旗制度;主题班团队会制度;家长会制度;家访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等。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执行。收到较好的效果。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情况。

本年度,学校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基地(图书室、实验室、校外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各项活动有检查、有活动记录、有总结。

通过班团队会、演讲等多种形式,使主题教育活动各有侧重,构成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特别是结合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主题中队会观摩活动,全镇教师全员参与,受到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

4、德育队伍建设方面。

本年度,根据县德育工作要点的要求我校围绕开展“德育领导、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各项活动与教育、教育相融合,整合,共同努力,共同提高,真正收到实效。

5、学校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本年度,根据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农安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把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扎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信箱,学生心理咨询档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变化,给学生提供心理释放的“绿色通道”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困惑。强化德育的质量和效果。

6、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本学年,我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基点,以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为核心,以促进形成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为目标,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制度建设、文化活动建设,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凝聚师生情感的校园文化。

本学年,学校继续实行值周班级和班级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和学校管理,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自主发展,通过搞好班级布置,增强班级的文化气息和氛围,通过学生办班报、手抄报,出黑板报、墙报,等多种方式,活跃和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7、家长学校创建方面。

根据农安县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章程,并按章程的要求,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成立班级家长领导小组,由3—5名家长组成,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二次会议,听取家长代表对学校工作的反馈意见,让家长参与学生重大决策。家长通过联系卡,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工作。

8、电影系列化教育活动情况。

班级制度建设方案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县教委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我校本学期工作目标为指导,以首都农村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北京市德育整体工作纲要》,以养成教育为基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校园礼仪和和社会礼仪为重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把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有机结合,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设适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积极创建追求实效,育人为本的德育校。

二、工作目标

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帮助学生认知美丑,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提高文明素养,确立自信心和奋斗目标。工作重点为养成教育和理想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明礼仪的合格中学生。

三、工作思路:

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以育人为工作中心;以全体学生为活动主体;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校训、校歌、校徽等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奥运年”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情系奥运,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主题教育活动,从奥运礼仪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学生思想体验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体验,在参与中发展。

四、本学期常规工作

1.落实市县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德育工作的创新。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开展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以和谐班风促优良校风。

2.落实全员德育,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校实际,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主题,面向全校教职工开展教育论文和成功教育案例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3.加强学校德育信息化建设,创设校园德育网页,发挥网络德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构建师生思想、情感交流的平台。

4.加大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力度,加强问题研究,执行班级、年级、学校三级管理,落实帮教活动,开展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研究。

5.加强住宿生管理力度,使住宿生管理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使住宿生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6.加强对班干部、团干部培训,提高班、团干部的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向教育性、愉悦性方面发展。

8.加强常规管理,促进养成教育。

(1)继续加强班级量化管理,推行月红旗班、进步生、优秀生、及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

(2)继续办好“知心信箱”和“面对面”的咨询工作,提高学生的咨询率、面询率,注重实效。

(3)坚持和完善家访制度,深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4)严格升降旗制度,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5)办好广播、板报、橱窗,充分发挥宣传作用。

(6)规范班主任素质工作手册的使用。

五、本学期重点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及《密云且中学班主任工作条例》,加强规范化管理。

(2)开展“学生最爱戴的教师”评选活动,促进形成全员德育工作氛围。

(3)以我县开展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为契机,充分发挥县、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的作用,加经强验交流和表彰,以推进我校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

(4)进一步推进新型班集体文化建设,加强对班干部、团干部的培训,充分发挥班干部、团干部的作用,加强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使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二).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1.以“3.5日学习雷锋”活动为为契机,组织全体中学生成立学雷锋小组,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公物、团结互助、文明礼仪等方面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与班级文化建设为相结合,以“清明节、劳动节、科技节、青年节、母亲节”为契机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以“情系奥运,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心内容,抓实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1.拓展学生“十个文明习惯”的培育形式,帮助学生认知美、丑,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提高文明素养。

(四)加强法制教育和珍爱生命的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1.通过落实法制校长定期讲座制度、每两周一次举案说法制度和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光盘、录像等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2.加强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1)建立学校不良行为学生的总体档案和个体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进一步明确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职责,从思想、行为、学习、交友、家庭环境等各方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本学期进行成功案例征集与评比。

(3)贯彻县教委《关于加强严重不良行为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见》(2005年11号文),认真落实六项制度,即:不良行为学生不到校追踪制度,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制度,学期转化情况上报制度,法制校长定期讲座制度,帮教人和政教处定期与不良行为学生谈话制度,定期案例评析制度。要严格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管理,明确各自职责。在发挥导师帮教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同伴帮教的作用,对极个别严重不良行为学生还要确定民警帮教人,不断增强转化效果。

(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方面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作用,通过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另一方面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做好学生个体、不良行为学生、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