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8:20

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内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审计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为了使自身仍然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是必由之路。内控制度逐渐变成对一个企业的业务活动、经营活动成败与否的衡量准则。企业出现的不合法经营、会计信息偏离事实以及经营失败等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缺乏内控机制或者内控机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由于进出口公司也不例外,因此,对进出口公司内控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改进策略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即企业自身为了确保业务以及经营活动行之有效以及资产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及时发现、防止或者纠正舞弊以及错误,力保会计信息完整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而有针对性的在企业内部所制定并且执行的一系列程序、措施以及政策。内部控制最重要的目标即将虚假会计信息降到最低水平,确保资产得以完整以及安全,内控之基本目标是尽其所能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公司治理旨在确保公司按照正常轨道高效运行,防止经理或者董事等人对股东利益造成损害。公司只有使治理制度不断完善,才能够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提供有力保障。构成一个完整的内控机制的要素应当和管理者对企业所采取的运营方式紧密相联,并且和管理过程息息相关,具体来说,包括控制活动、内部监督、风险评估、控制环境、信息以及沟通。实施内控的基本途径为: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审计控制、实物控制、风险控制、授权批准以及组织规划控制等。

二、进出口贸易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进出口贸易公司所制定的内控制度能够对财务以及进出口业务环节里特别摘要的控制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在公司运行、经营以及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思想上并未对内部控制有足够的认识,使得内控机制还不够健全,某些操作仍然沿袭着以往的习惯做法,并未形成有条理、有系统的规章制度,缺乏固定的、科学的流程。而各种制度以及条例是使内控机制得以落实的根本保障,如果制度自身就不够完善、科学、可行,内控机制就仅仅是一纸公文,成为摆设而无法发挥内控的实效,这对企业长足发展以及日臻完善无疑是一种障碍。

(2)内控观念较为淡薄

由于会计业务不断发展,为了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得以稳步发展,有力预防金融风险,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制度。但是有些进出口公司会计人员却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业务操作并未遵循应有的规则,缺乏责任感以及事业心,轻易相信他人,认为同事之间应当相互信任以至于不讲原则,将自己业务上对应的各种密码以及口令等都全部告知他人,相互之间都对彼此的业务以及公司财务状况了如指掌,使得内控机制的建立与对应的考核之间相互脱节;更有甚者使得内控机制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并未真正贯彻执行,形同虚设,有令不禁以及有章不循现象较为严重;少部分公司更是忽视内部控制,并未建立对应的机制,使得业务流程无章可循,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此外,有些公司管理者也缺乏必要的内控意识,这样就使的公司所建立起来的内控制度并不严格,并未形成一种良好的公司内控的氛围。上述种种情况都可能使公司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

(3)对业务流程缺乏有效控制

进出口贸易公司对应的业务流程主要涵盖进出口前相应的准备、对进出口合同进行商讨、报验以及备货、信用证的改正、审证以及催证、租船订仓、办理报关以及保险、议付等一系列环节。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进出口贸易公司并未针对上述流程制定相应的内控规则,难以对这些流程进行有效、准确的控制,不仅不利于交易顺利完成,使经营目标难以按照预期实现;甚至可能给对方可乘之机,利用对方国家严苛的法规条文造成贸易壁垒,抑或提出某些不合理要求,致使我方蒙受大额赔偿损失。进出口贸易公司相应的业务流程控制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单证管理较为薄弱。单证管理决定了索赔、议付以及进出口合同相应的履行方式等环节能否顺利实施,是公司对应的进出口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当前很多公司对单证管理并不严格而且非常松懈,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传递不快、职责不明、报关不严、流程不畅、处置不当等问题,造成业务流程缺乏应有的控制,给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风险。

第二,业务人员全程包办整个流程。进出口业务自身对应的整个流程和那些制造业有所区别,制造业各个环节分别对应着各自的操作人员,而进出口业务往往是将所有业务以及整个流程全部交由相关人员,这些包办行为使得公司流程、订单、客户等资源载体日益呈现出个人化特征,使得公司不得不过分依赖业务人员,而缺乏对业务流程应有的约束以及控制。

第三,对国际结算方式缺乏严格的控制。进出口贸易中,国际上常见的结算方式为银行保函、汇款、备用信用证、信用证以及托收等,而信用证为举足轻重的方式,由改证、审证以及催证等环节组成。但是,很多公司并未对上述环节实施严格控制,因此难以觉察订立信用证过程中对方设置的某些陷阱条款以及软条款,使进出口公司时常蒙受信用证欺诈带来的损失。

(4)风险控制缺失

很多进出口公司对风险缺乏有效管理以及控制,表现为风险信息滞后、分散、缺失,风险决策的方法以及机制落后,且交易决策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缺乏科学、积极、可行、有效的规避风险对应的措施,财务、经营等部门之间互相冲突、互相脱节。因为管理措施滞后以及管理手段落后,使不少公司遭受了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三、强化进出口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1)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在公司各级工作人员中,审计人员对内控占有特殊而又至关重要的地位。公司内部审计作为内控机制的组成部分,发挥着对内控机制其他环节进行监控之重要作用。现代公司管理中,内部审计者肩负着新的使命以及职责。所以,审计部门对应的工作不再仅限于监督公司内控是否得以落实,同时还应当协助组织经营软控制环境,协助内控机制设计。管理者应当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促使员工在业务活动中自觉向职业道德以及办事标准看齐。进出口公司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尽量完善其内控制度,对境内外相关结构经济管理以及财务活动定期的监督、评价以及检查,建立重要经济指标对应的偏离预警报告机制。为了使财务监督切实有效,对境外机构对应的管理人员的离职,实施离任经济责任对应的审计,而对某些对外合作项目以及合同等,实施单项审计,监督、评估机构所设立的内控机制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是否行之有效,努力健全内控机制,确保公司圆满完成其预期的目标。

(2)对业务流程加强控制

强化对业务程序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进出口贸易公司所制定的内控机制是否行之有效。业务进出口业务持续时间长、环节复杂并且风险大,所以,公司必须强化对业务各个环节的控制,从根本上改变所有业务都有业务人员全程包办的局面,减少交易决策不科学的盲目性以及主观性。如,在出口业务中,针对出口前一系列准备工作、办理保险、租订船舱、签订合同、报关储运、收汇核销、合同磋商、安排生产等环节,公司应当将其所对应的责任层层落实,明确规定其相应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责任部门以及不同环节间互相协调以及衔接等事项,如对逾期却未退税或者未核销的报告和相应处理措施予以明文要求,制定防范套汇、逃汇、骗汇以及骗取出口退回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交易进行井然有序,摆脱公司对相关业务者过分依赖,对交易实施有效管理以及控制。

(3)健全内控制度

制定内控机制旨在确保公司内部相应的经济业务能够依据既定计划顺利落实,防止公司内部易于出现的舞弊行为或者差错,使会计资料保持完整与真实。第一,使凭证流转流程规范化,加大内部牵制力度。财务管账时,对审核、开票、记账、经办以及审批收付款等财务工作进行严格分离。对于收款凭证,财务人员应当开票之后再审核,之后收款,最后记账和制单。对支出凭证来说,应当报批之后再经办,经审核以及审批之后付款,最后将其交由会计人员进行记账以及制单。第二,对授权批准进行控制。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必然会对所有经济业务予以相应的授权,尤其是在货币资金支出方面一定不允许超出审批权限,必须得到领导审批才能够允许那些大额资金以及货币支出,使资金以及货币流动完整并且安全。第三,内部会计机制必不可少。对会计记录准确性以及完整性、会计凭证予以明确规定。对内部会计职责、具体分工、权限以及组织形式明确规定,规范报表、复核账簿、审计凭证的方法。

(4)强化风险管理

进出口公司对应的风险具有复杂性以及多样性,且渗透于业务流程的方方面面,因此,风险控制对进出口公司完善内控机制十分必要。首先,对风险控制点予以准确确定,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一是为客户建立资信档案,甄别优质客户,保证交易安全,为进出易打好基础;二是为业务交易建立跟踪档案,规范审核合同之流程;三是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及早预防。再次,主动采取措施,积极防范风险,重点在于对合同予以严格评审,对合同条款中的细则进行推敲,对其理解进行理性评审。

参考文献:

[1]欧秀英.中小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6).

[2]桂未名.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国际商务财会,2008,(12).

[3]郑兴铎.完善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1,(10).

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中美关系;贸易逆差;成因;解决途径

[Doi]10.13939/ki.zgsc.2015.23.053

1中美经贸关系简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美贸易关系的确立,中美之间在经贸方面逐渐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这也增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中美贸易额在不断扩大,这也代表着中美两国就经贸关系已经逐渐达成共识,且在目前两国的政治关系不会对双方的贸易关系造成影响。然而,对于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也存在另一种看法,尽管中美经贸关系带有一定的互补性与相互依存性,但是这种经贸关系却较为脆弱,且在对外贸易上,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相比,中国更加依赖美国。这种看法与美国一直重视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却不相符。从事实上而言,美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与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程度相等,特别是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存在的优势,一直是美国发展经济所依赖的对象。比如,美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将是以中国为加工基地,并依靠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来生产商品,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如果失去中国市场和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则美国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经贸纠纷也是一种经贸关系。经贸纠纷引起经贸摩擦,而经贸摩擦对加强经贸关系有很大帮助,比如中美贸易关系就是如此。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在这种市场大环境下,美国制造商只能采取一些方法解决这种局面,以求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在发生贸易纠纷后,贸易双方应依据平等协商原则和建设性态度,对贸易纠纷予以解决,以便达到互惠互利的目标。近年来,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中美贸易关系也一直是当今世界几对比较受重视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的存在一直被有些人认为是造成制造业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面对这种现象,贸易双方必须要避免因情绪化产生的贸易摩擦,以免贸易双方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

2中美贸易逆差的产生原因

2.1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

中美贸易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这主要体现在劳动、技术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等方面。据统计,2000年中对美出口价格在10亿美元的商品主要有5种,即鞋类、玩具、皮革制品、服装和塑料制品;而中国从美国所进口的商品往往是以飞机、石油设备、电子产品及电站设备等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中美双边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是依靠产业结构的互补性,而中美贸易逆差作为体现产业结构互补性的主要对象,其所反映的不是竞争力的强弱,而是美国得到了大部分的实际资源。根据比较利益原则分析,美国增加进口不仅能够加快部分传统产业的淘汰速度,也能够达到节约本国资源的目的,这对贸易双方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有很大帮助。

多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发展及中美贸易关系中,美国对中国一直是采取出口管制政策,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虽然在共和党执政以后,美对华的高科技出口管制逐渐被放松,但是美国依旧对“战略性”物资等资源实行严格出口管制。中美双边贸易发展中,中国所需求的是技术产品,特别是高科技产品,而美国在对华贸易出口中就极大地限制了这类产品的出口,这也导致中国的需求无法得到真正满足。与美国相比,日本与欧盟都逐渐取消了对中国的出口管制,而且中国从日本引进技术的金额逐渐超过了美国。

2.2从服务贸易角度分析

美国是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且该国的服务业产值也在逐渐增加。在这种经济发展环境下,服务贸易顺差会对其他行业造成影响,并使得其他货物贸易出现逆差现象。这种贸易逆差不是因对外贸易影响产生的,而是代表着美国服务业对其他行业所造成的影响,所以即便中美贸易逆差现象不存在,美国的贸易逆差现象仍会产生。在美国市场上,对中国产品造成冲击的不只是中国产品,还有其他国家的产品。比如,在中美贸易中占有较大比重的鞋类商品,美国的生产规模已经逐渐变小。现如今,在美国进口贸易构成对象中,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也代表着中国产品已经逐渐取代了其他国家的相关产品。

在中美双边贸易中,服务业在中美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比货物贸易低,这是因为在中美贸易中,美国服务业占有绝对的优势。自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服务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开放,中美双方的服务贸易也在不断加深,而这也逐渐成为了美国解决货物贸易逆差的主要方式之一。

2.3从直接投资角度分析

直接投资对于双边贸易的平衡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投资的合理性往往会受到投资企业贸易结构的影响,比如出口导向型的投资企业,对于增加东道主国家的国际收入有很大帮助;属于进口替代型的投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将会降低东道主国家的进口。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是以出口为主,进口为辅,比如部分外资企业所生产的部分商品必须要返销国际市场,严禁在国内市场内进行销售,这也体现了我国的外资企业类型,大部分都属于出口导向型或进口替代型。这类外资企业的存在可以极大地缓解中美贸易逆差问题。

3中美贸易逆差的解决方法

中美贸易逆差问题是因中美贸易关系而产生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则必须要从中国和美国两个方面进行解决,以便确保中美贸易能够取得更好地发展。

3.1从美国角度分析

从美国角度分析,美国应重视国际分工,不应逆势而动,对中国的制造业产品进行进口管制,这不仅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发展极为不利,也会影响两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美国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具备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以便使自身的经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美国所生产的产品,有很多是中国所迫切需要的,并且中国也愿意大量进口,如核电站设备等,这种贸易可以有效地缩小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然而,其他类型的高科技产品,如人造卫星、超大型计算机等具有较高价值的产品,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往往比较小,甚至是不愿意出口。这也是美国制裁其他国家所一贯使用的手段,即利用技术出口管制对其他国家进行制裁。中国是美国出口管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不仅没有缓解,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迹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美国大多数政客认为未来中国会对美国造成威胁,所以必须要利用出口管制对中国的发展进行控制。事实上,技术出口管制政策在限制中国发展方面根本没有发挥作用,从“两弹一星”的制造到送宇航员上太空,中国并没有依靠美国。因此,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的解决,不能只靠中国,美国也有责任和义务解决这一问题。

3.2从中国角度分析

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的解决不只关乎美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更大。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应对经贸摩擦有一定的认识,这也是中国要想融人世界经济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美国对中国实行进口和出口管制后,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就已经形成且在不断扩大,但这对中美贸易关系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中美贸易关系具有极强的依存性和互惠互利性,如果中美之间发生贸易战,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应受美国部分政客的几句话的影响,而应对贸易纠纷的实质有一定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的有效方法。

对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等问题有准确的了解和认识,可以有效地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巨额贸易顺差以及高额的外汇储备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中所取得的成果。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与我国国民储蓄的结合,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外汇缺口问题,也能够提高我国抵抗和预防金融风险的能力。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如果某些国家不限制的积累贸易顺差,则会使整个贸易体系失去平衡,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高额外汇储备也会对经济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此外,对贸易政策进行改进,并坚持走效益型外贸道路,可以有效地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我国的贸易观念对贸易顺差比较重视,比较排斥贸易逆差;这是因为该观念认为逆差是坏事,顺差是好事。因此,在这种贸易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坚持走低效益的数量型道路。在国际市场中,我国出口商品所包含的技术成分比较低是事实,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货物贸易出口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国内的很多企业都是为一些国际巨头品牌做加工。同时,因为我国经济发展过度追求出口创汇,以至于国内出口企业之间的竞争极为激烈,这也导致我国商品出口很难获得太多的利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企业应重视对自主品牌的创立和研发,要加快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进行培育,并坚持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效益型发展道路,从而确保中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贸易安全;国际竞争;综述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09)11-0019-05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但是,居安思危,对外贸易安全问题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风险从理论变为现实,这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思考所面临的贸易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对我国学者对贸易安全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贸易安全的含义

虽然贸易安全对贸易发展和国家经济稳定至关重要,但我国学者对于什么是贸易安全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观点。

一类观点认为,贸易安全体现为一种能力,即在对外贸易发展面临风险或受到冲击时,一国的对外贸易有一种抗击风险、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能力。如有学者认为,所谓贸易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在面临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冲击时,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和加强国际合作牢固地控制或占有国内外市场,使本国产品拥有较强的抵御或抗风险能力,从而为本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外生存环境[1]。夏兴园认为国家贸易安全是指一国的对外贸易在受到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冲击时,依然能够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或具有足够的抗衡和抵抗能力[2]。何传添认为,贸易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及其为本国带来的相应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地位[3]。

另一类观点认为,贸易安全表现为一种状态,即在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在面临各种各样的国内外环境的情况下,一国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状态。如有学者从国家经济安全的定义加以引申,认为贸易安全即一国的贸易利益不受侵犯,比较优势能充分体现,有能力抗御其他国家对本国对外贸易的侵犯和打击,本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份额不断增加,对外贸易体系正常运转、不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4]。吴英娜认为,国家贸易安全是在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一国的国际贸易交易得以顺利进行,国际贸易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的状态[5]。邹时荣指出,贸易安全是我国全面开放市场、实施贸易自由化后引起人们关注的新概念。贸易产业安全是指一国能够抵御内外冲击,保持市场秩序和贸易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的状态,以及维持这种状态所需的贸易制度、市场运行规制及竞争力[6]。

尽管学者们的表述不同,但是他们的观点在实质却是接近的。归纳起来,贸易安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国家的贸易发展和贸易利益不受外部和内部的威胁和侵害。第二,国家要为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第三,避免国家利益来自贸易要素的影响而损失,或使本国的经济受到来自贸易要素的过大打击。第四,保障国家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贸易能维护国家的利益并争取优势地位,及其能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经济增长。第五,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促进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

二、我国贸易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际方面

(1)加入wto的消极影响

加入wto是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事实证明,加入wto对我国的贸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学者在分析加入wto对我国贸易安全的影响时指出,加入wto有利于我国的贸易安全,但是,入世也会对中国的贸易安全带来消极影响。第一,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中国贸易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第二,国际贸易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受世界经济波动影响增加。一是加入wto,围绕市场、资金和资源分配的争夺战加剧,原本属于国家经济范畴的有关政策、制度和法律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中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自主性方面将受到制约。二是中国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增加,固定资本投资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依赖也会增加。三是我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在中国入世之后不会消失。第三,我国的民族工业将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在基本失去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中国的一些幼稚产业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3]。

(2)国际贸易摩擦频发

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带来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但另一方面也对国际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因此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有学者认为,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日益频繁和加剧的贸易摩擦对我国贸易安全产生很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①对华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②贸易摩擦造成了失业人口增加,为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③贸易摩擦破坏了与其他国家良好经济关系,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④贸易摩擦具有“溢出效应”。总之,频繁的贸易摩擦恶化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贸易摩擦使我国减少乃至丧失对有关国家市场的占有率,影响了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给出口的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甚至会影响我国对外经济政治关系[7]。

3.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波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对世界市场尤其是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有学者指出,日美经济形势对我国外贸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日美经济上的任何波动都将对我国外贸造成强烈的冲击。当前日美经济的形势及前景不容乐观。(1)从近期和中长期来看,日本经济发展仍非常困难。(2)美国经济不利因素依然存在。首先,虽然美国经济已经走出衰退的阴影,但失业人数却依然在增加。其次,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和亚洲国家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大,在最近仍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再次,美国大公司爆出的丑闻、股票市场的不稳定及国内紧张的安全形势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这将使美国经济的复苏因投资的减少而突显乏力,最终将影响我国产品向美国市场的出口。最后,反恐战争及对伊战争使得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缺口不断扩大,这有可能使美国经济重新陷入衰退[8]。

2.国内方面

(1)贸易依存度高

近些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即外贸依存度年年攀高。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高,一方面表明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另一方面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也意味着中国受到国际经济冲击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外贸风险也随之增加[9]。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高出口依存度,导致了贸易条件的恶化。②战略资源的高进口依存度,缩小了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回旋余地。③新技术的高进口依存度,影响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④对外贸易流向过于集中,加剧了我国外贸风险和外贸摩擦的发生。⑤加工贸易出口的高外贸依存度,影响了我国外贸竞争优势的实现。⑥对外资的过度依赖,降低了我国外贸发展的自主性[10]。

(2)我国贸易国际竞争力弱

与我国贸易依存度过高相伴而生的是我国较弱的贸易国际竞争力。夏兴园指出,我国贸易竞争力不强,后劲不足。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而我国低附加值产品独特性低,抗危机能力差,出口商品竞争力不强,关键时刻难以起到稳定出口的作用。该学者进一步指出,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是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这些产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成本低,市场容易进入,从而也很容易引起投资过剩,投资过剩又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能力过剩最后导致供给过剩,供给过剩就必然会出现恶性竞争,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中国企业。我国贸易竞争力弱是因为以下原因:①缺乏新的优势主导产业。②贸易体制改革滞后。③国内出口商之间的恶性竞争[2]。

(3)贸易结构不合理

有学者认为中国外贸结构存在问题,包括贸易伙伴集中;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集中;加工贸易产品出口集中;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大;石油及其他资源的进口更趋集中。而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问题会给中国外贸带来结构性风险。如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依存度高不仅会限制对外开放的回旋余地,而且容易在主要贸易伙伴内部形成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环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集中使出口国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加工贸易出口集中造成与贸易伙伴的贸易不平衡,容易使我国在对外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能源、矿产资源、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大更容易使本国的经济命脉受制于人[11]。

(4)对外贸易流向过于集中,

对外贸易流向过于集中,加剧了我国外贸风险和外贸摩擦的发生,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将更加直接地受制于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稳定与发展状况。这些国家政治或经济上的动荡都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进出口状况,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波动与风险。比如2006年中国对美国的外贸依存度就高达21%,如此高的对美贸易依存度,成为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的频率越来越高的根本原因,近年来中美之间愈演愈烈的反倾销、纺织品贸易争端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以及美国频频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便是最好的证明[10]。

(5)对外资的过度依赖,降低了我国外贸发展的自主性

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工作成绩显著,外资对我国贸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生产的核心技术是由外方掌握的,我国只负责生产链条中技术含量较低的环节,外资企业的投资强化了我国的静态比较优势,相对延缓了动态比较优势的发展。而且出口渠道由外方控制,我国缺乏发展外贸的主动权。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外资企业会快速撤资,从而对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严重的冲击[10]。

此外,学者们还从其他方面分析了我国贸易安全面临的问题。如有学者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贸易不安全的根源在于制度非均衡[4]。有学者认为我国对外贸易制度不统一对维护我国贸易安全造成许多障碍[2]。

三、实现贸易安全的对策

在对我国贸易安全面临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学者们对如何实现我国外贸安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1.全面履行wto的各项规范,构建与wto相一致的市场经济体制

有学者认为,全面履行wto

的各项规范,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1]。我们应当将世界市场经济和wto的一般原则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重新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贸易体制。一是为贸易运行提供法律保障。二是通过wto的条款保护民族产业。三是适时进行贸易体制改进,使加入wto后在降低关税、减少进口配额限制、放松外汇管制的同时,对外贸易的变化不至于对国内产业冲击过大[8]。

2.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外贸发展,改变贸易增长方式

我们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贸易发展模式,把贸易强国与优化贸易结构作为贸易发展战略和根本途径,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更加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来提高质量、效益与竞争力[1]。现在各地、各部门政府均制定年度对外经济发展总量目标。片面追求量的扩大不仅造成外贸效益不能与外贸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步增长,而且也造成低效外贸和低质量外资过多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应当制定对外经济的质量指标体系并依此来约束领导干部[11]。

3.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有学者指出,国际竞争力低下是我国大型企业与世界500强的最大差距。为此,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首先,缔造我国大型跨国公司。由于我国目前仍缺乏大型跨国公司,致使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受到制约,从而使贸易安全乃至经济安全受到挑战。其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突显并增强,才能真正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转化为较强的贸易竞争力[2]。我们应当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内地的贸易竞争力;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为契机,提升我国重工业的国际竞争力[8]。

4.扩大内需,降低贸易依存度

若一国外贸依存度过高,过分依赖其贸易伙伴,一旦有一方出现政治或经济上的动荡,另一方都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为适应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国内市场潜力大的特点,要实现以内需为主的长期方针,减缓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兼顾内外两个市场的平衡协调。扩大内需应该是拥有13亿人口大市场的中国今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可能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最好选择和出路,是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条件之一。保持强劲的国内需求是经济的原动力,提高国内市场需求才是解决生产能力过剩,安排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积累国民财富和提高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根本之策[1]。

5.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目前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占据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但是我国加工贸易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的普遍缺失,自主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严重缺乏,产品档次偏低,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高创汇的加工贸易项目相对较少,市场仍过于集中在美国、日本、香港地区,而且国内加工贸易企业自身营销能力较弱,易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今后我国加工贸易应走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路子,大力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增强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1]。

6.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实现贸易平衡

有学者指出,我们应当推进市场多元化进程。实现贸易平衡发展,适当降低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依存度,大力拓展欧洲市场,并逐步向拉美、中东及非洲一些新兴市场进军,防止单项产品的出口依存度过高以及集中在个别国家,避免双边贸易摩擦[10]。

7.建立健全贸易保护体系

我们应当依照国际惯例适当保护本国产业。在降低关税水平和非关税壁垒关税化的情况下,仍要重视发挥关税应有的保护国内产业的作用。也就是说,随着关税总体水平的降低,要依据有效保护理论和关税结构理论,利用wto规则关于允许保护国内幼稚产业的例外条款,并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不断合理调整关税税率结构,形成“从原材料到中间产品到最终制成品”、“比较优势明显产品到比较优势不明显产品到缺乏比较优势产品”的由低到高的梯级关税税率结构,以体现对产业的不同保护,使国内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源,在国家的比较优势中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2]。

8.合理利用外资,优化投资结构

外资的利用必须从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角度出发,提高技术引进的先进性,引导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改变传统的引资模式,优化投资结构。同时,落实“国民待遇”原则,建立一个对内外资企业真正公平的商务环境,通过抬高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来提高外资质量,并降低对外资的过度依赖,从而提高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主导权[10]。

(九)重视战略资源和高新技术战略,减少贸易安全隐患

政府应加强矿产资源开采和出口的监管,禁止出口钨、镁、铝、锑和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鼓励企业选择低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走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缓解国内战略资源的供需状况。同时,加快制定和实施境外资源利用战略,综合运用贸易、对外投资、对外援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跨国经营,进行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拓宽能源进口渠道,防止能源单一进口途径受国际政治环境影响。为化解高新技术密集型产品过度依赖进口带来的风险,政府应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加大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力度。提高国内自主研发能力,减少关键技术设备对国外的依赖,增强我国的整体进口替代能力和水平[11]。

(十)培养人才

入世后面对激烈的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培养科技人才及精通国际经贸法规的人才都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根本途径。除了自培养人才之外,还需要借重国际智源,聘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精通国际贸易法规和了解争端机制的人才为我所用[3]。

(十一)加强国际合作

针对美国贸易单边主义政策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风险,有学者指出中国必须与其他贸易伙伴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双边与多边自由贸易关系,减少美国贸易单边主义政策给我国国际贸易带来的风险。中国必须充分认识到借助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谈判约束美国单边主义贸易自由化战略的艰巨性与失败的可能性,在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与美国进行斗争之外,更加需要主动出击,以“公平自由、互惠互利”原则为基础,与其他贸易伙伴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双边与多边自由贸易关系。我国还应当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为平台,积极敦促美实

行开放的地区贸易自由化[12]。

四、贸易安全的其他问题

1.贸易安全的衡量指标

有学者建立了一套评价贸易安全度的指标体系,并对我国的贸易安全做了粗略估算。该指标体系包括:第一,国际市场参与程度,包括外贸依存度、进出口商品结构、外贸的集中度、关键产业进出口占其总量的比重、关键资源进出口的依赖程度、走私品占国内市场的比重、贸易竞争力。第二,国际经济关系,包括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关系、与区域贸易组织的关系。第三,国民经济受贸易的影响程度,包括国际贸易带动的就业人口、外贸对GDp的贡献、外贸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外贸对产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第四,国家的贸易政策,包括外汇政策、扶持出口的政策、本国政府对他国市场的影响程度、对进口的控制和监管程度。该学者还依据上述指标,对我国的贸易安全度进行了估测,结论是我国贸易安全度属B级,表现为较不安全的状态[5]。

有学者从定性的角度指出贸易安全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一是国家是否为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使本国的贸易利益不受外来威胁或冲击。二是国家是否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与外国产品竞争时争取优势地位。三是国家是否建立起保障本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制度体系,在遇到突发事件袭击时能够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12]。

有学者针对出口贸易,提出了衡量贸易安全的指标:(1)贸易竞争力指数。即(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正数则表明该国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2)出口商品国际市场占有率。(3)出口纯收益率,即出口商品换汇额-(出口商品生产成本+国内流通费用)/出口商品换汇额。(4)进出换比率(出口平均价格指数/进口平均价格指数),等等。此外,外贸依存度也是贸易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需要将其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10%以下或是40%以上都属于危机状态[2]。

2.贸易安全的主要特征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贸易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其他方面如金融安全、产业安全等一起,日益成为各国所关注的问题。当前形势下,国家贸易安全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其一,受经济自由化趋势影响。其二,随着国际分工深化,国家贸易安全日益突出。其三,国家贸易安全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其四,国家贸易安全与政治相关联。其五,国家贸易安全的核心是国家的整体竞争力[2]。

3.贸易不安全的表现形式

有学者把贸易不安全归结为以下8种表现:进口国在进口大宗商品中遭受出口国的低价倾销;大宗出口商品受到进口国反倾销投诉;歧视性的贸易法案和条款对国际贸易的不平等限制,造成国家出口贸易受阻,出口企业大量倒闭和大量工人失业;发达国家利用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有利地位,阻挠发展中国家获取平等的贸易地位的倾向;不公平贸易如零部件倾销,后期发展产品倾销,第三国倾销对民族产业的威胁;恶性欺诈造成国家利益巨大损失;国际贸易中的恶意抢注商标,造成巨额贸易流失;走私与骗汇、逃汇、套汇等[4]。

五、简要评论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目前,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的文献较多,但是专门研究贸易安全的文献比较少,还没有发现贸易安全方面的专著。我国学者对贸易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安全的含义、我国贸易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等方面。除此之外,还对贸易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贸易安全的特征、贸易安全的表现形式、我国加入wto对贸易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总体来讲,我国学术界对贸易安全探讨的不够充分、不够深入,在这方面还没有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现实和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如到底什么是贸易安全、贸易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关系、贸易安全与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的关系,贸易安全的层次问题,即全球贸易安全,国家贸易安全和企业贸易安全,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贸易安全有何影响?其他国家维护贸易安全的经验,等等。此外,贸易安全的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这些理论问题不搞清楚,贸易安全问题研究就难以深入,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在研究中,不少学者都将我国贸易依存度高列为我国贸易安全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们姑且不论贸易依存度指标的合理性以及贸易依存度是否真的偏高,仅从贸易依存度的含义来看,贸易依存度高只能说明我国的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高,如果贸易出现问题,影响经济稳定,这其实是一国经济受对外贸易影响的程度问题,是一个经济安全问题,而不是贸易安全本身的问题,这就是没有搞清楚贸易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关系所造成的。

参考文献:

[1]汪素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产业安全问题[J].国际经贸探索,2005,(4).

[2]夏兴园,王瑛.论经济全球化下的国家贸易安全[J].经济评论,2001,(6).

[3]何传添.加入wto有利于中国的贸易安全[J].国际经贸探索,2002,(1).

[4]郑通汉.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90.

[5]吴英娜.国家贸易安全评价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08,(7).

[6]邹时荣.中国市场全面开放后的贸易产业安全思考[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2).

[7]汪大兰.我国的贸易摩擦与贸易安全[J].现代乡镇,2008,(5).

[8]项义军,尤涛.当前我国贸易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5,(13).

[9]石静,张永胜.外贸依存度与贸易安全问题分析[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10]赵立华,陈海燕.基于外贸依存度视角的我国贸易安全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11]傅钧文.外贸依存度国际比较与中国外贸的结构型风险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4).

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中国;老挝;双边贸易;关系;分析

引言:中老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好邻居、好伙伴”[1]。建交五十多年来,两国在各个方面都展开了友好合作,尤其是两国的经贸往来虽然出现过危机,但依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尤其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在此基础上,两国的贸易合作也进入了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

一、中国与老挝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中国与老挝贸易的发展现状

1.双边贸易量

老挝属于东盟成员国,是东盟中重要的国家之一[2]。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就贸易合作方面达成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东盟10+1”、“东盟10+3”等,这些都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沐浴着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春风,中国与老挝之间的合作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两国贸易合作的不断加深,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也在不断增加,中老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两国之间的合作是一种互利的合作,二者也从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当中获得了诸多福利。

2.进出口商品的结构

中老两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相比,老挝的发展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下[3]。受此影响,中老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其中两国之间贸易在商品结构方面存在的特点是两国贸易发展中的重要特征。从下表中可以清晰地发现,在老挝的经济发展当中盐、啤酒、水泥等占据了重要地位,受此影响,中老两国之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主要分布在这些领域。

3.贸易合作的区域

老挝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下,再加上老挝人口众多,农业占据重要地位并且资源丰富,因此,老挝对中国的出口主要分布在粮食、矿产资源等方面,与此同时,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对老挝的出口主要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业品。

(二)双边贸易发展的关系及特点

贸易发展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在发展当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制约,下面本文就中老两国在贸易发展中的关系以及特点进行分析。

1.老挝和中国的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与其他东南亚国家不同的是,老挝处在中南半岛的内陆地区,国内拥有种类多样的各种自然资源,其中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是老挝国内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里面还拥有数量众多的珍贵树种[4]。除此之外,老挝还拥有规模可观的矿产资源,比较常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铜、铅等。而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老挝丰富的自然资源则可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支持。除此之外,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比较高,老挝的工业化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中国廉价的工业品也是老挝所需要的。综上所述,中老两国在贸易发展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

2.中老两国具有良好的贸易合作环境

中老两国地理位置比较接近,是传统的友好国家,当前中老两国不存在边界争端问题,这就为两国的合作提供了和平环境。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伟大战略,“一带一路”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大发展,这将会惠及到中老两国之间的合作[5]。与此同时,中国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为中老两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将会促进中老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

3.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不平衡

中老两国之间的贸易虽然在不断增长,但是,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存在着不平衡发展的状态,最为明显的就是中国对老挝的出口量在不断增加,除此之外,中国在两国贸易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中老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使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不均衡性以及不稳定性。中老两国在贸易方面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老两国之间贸易的不协调性,这将会对中老两国之间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中国和老挝贸易发展出现的问题

(一)贸易结构出现偏差

从下表可以明显地看出,近年来,虽然中国和老挝之间的经贸合作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中国与老挝之间的贸易结构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状况,这种不合理状况主要表现在中国对老挝的出口额不断增大,这种问题在短期的发展中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但是随着长期的发展,势必会影响两国之间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然而,造成中老两国贸易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两国商品结构不合理是最重要的原因。

(二)贸易政策

虽然中老两国贸易取得了极大发展,但是在两国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老挝方面的贸易政策而导致的[6]。首先,老挝在对外贸易中对商品征收很高的关税,除此之外,消费税和营业税也是增加两国贸易成本的重要方面。此外,贸易壁垒也是影响中老两国之间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贸易壁垒也给中老两国之间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三、促进中老双边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对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进行调整

在两国贸易发展中,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老挝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粮食、橡胶等自然资源,而中国则主要将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业品出口到老挝,为了促进两国之间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这种不利状况。一方面,老挝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深加工,将出口木材改变为向中国出口家具等一些初级加工商品;另一方面,中国也可以将一些高技术产品出口到老挝,从而缩小两国对外贸易的差距,促进两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促进两国贸易的规范化

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盟地区一个重要贸易组织,对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提供了一系列管理标准,中老两国作为东南亚重要的合作伙伴,也需要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标准为准则,促进两国贸易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推动两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老挝是中国的邻国之一,近年来,两国贸易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两国贸易在发展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推动两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两国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解决两国贸易发展当中的问题。(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ChanthaphilithChiemsisouraj,陈红升.发展中的中国与老挝贸易[J].东南亚纵横,2013(10):26-28.

[2]唐志华.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合作的比较分析[J].中国商贸,2013(24):133-133,134.

[3]张建中.新形势下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关系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2(1):29-33.

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防范对外贸易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国际贸易中还存在不少风险。中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往来频繁,在国际贸易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何在国际贸易往来中把风险降到最低,从而获取最大的利益是我国对外贸易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

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8667.6亿美元,比上半年增长6.2%。其中出口20498.3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增长4.3%;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扩大48.1%。

1.贸易伙伴的多元化更加明显。我国与传统贸易伙伴的贸易比重在下降,对东盟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比重在提升。2012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5460.4亿美元,下降3.7%,占我外贸总值的14.1%。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4846.8亿美元,增长8.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5%。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4000.9亿美元,增长10.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0.3%。

2.国内贸易区域的布局更加均衡。2012年广东、江苏等7个省市对外贸易合计占8成,中西部外贸出口较快增长。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占我外贸总值的25.4%。而同期中西部地区的重庆、河南、贵州、云南、安徽、广西、四川等7个省市外贸进出口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6.7%,增速都在23%以上,提升了1.6个百分点。

3.对外贸易的主体结构更趋合理。民营企业进出口的增速明显快于同期,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赖在减弱。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13.4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31.6%,提升了3.5个点;而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比重为49%,下滑了2.1个百分点。

4.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在继续升级。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机电产品的出口2012年同比增加了8.7%,占出口总值的57.6%,较2011年提升了0.4个百分点。而同期“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则下降了7.4%。

5.进口商品的结构在进一步优化。2012年我国进口消费品增长了12.7%,而同期进口的能源资源类的产品增长了10.5%。进口的消费品、能源资源类的商品增长较快。

6.国家对外贸易的方式更显得灵活。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的比重在减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的货物在快速增长。2012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2%,下滑了0.9个点;加工贸易进出口占34.8%,下滑了1.1个点。

7.质量提升、效益提高。2012年我国外贸出口价格总体上涨了2%,而同期进口价格总体下跌了0.7%,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02.7。出口价格总体在上涨,进口价格总体在下降。

二、我国的对外贸易承受的压力或者是不利因素

世界经济增速长期低位徘徊,致使制约我国外贸稳定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

1.外需的疲软、订单的下降。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持续萎缩,失业率屡创新高,拖累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市场的需求明显不足。

2.贸易摩擦持续增加。在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很多领域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呈日益增多的趋势。同时,我国自身在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容易诱发贸易摩擦。

3.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我国面临的外贸环境恶化。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在频频效仿,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涉及的产业在不断扩大,这使我国面对的国际贸易环境也趋于恶化。

4.我国的内需走弱,进口的动力不足。国内经济自主的持续减速和直接利用外资规模的下降,导致了对进口需求的抑制。2012年,如果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我国实际进出口的物量仅增长了5.7%,这比2011年回落了5.9个百分点。

5.能源资源安全问题凸显。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我国能源供应受国际制约较大,经常因价格变动遭受巨额损失。

三、国际贸易风险防范途径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应积极应对,重点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协调增长。努力完善出口退税等财税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培育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提高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开展跨国经营的能力;要有针对性地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外贸经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完善反危机的贸易机制。大力增强在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组织中的话语权,适当降低经济发展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维持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合理比例;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外贸伙伴,特别要适当减少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份额,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3.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我国要把发展对外服务贸易作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生产业,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同时加快国内服务业开放的步伐,逐步放宽金融、电信、保险等服务行业市场准入限制,加快发展旅游、建筑、运输等优势服务业出口,大力发展服务加工贸易,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4.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出口品牌发展战略,建立有效的出口品牌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同时要规范外贸经营秩序,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自律作用,引导企业合理安排进出口。

四、结束语

我国外贸是大而不强,虽然进出口规模大,但整体利益比较少。所以要推动我国的贸易发展,今后不仅要研究当前我国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更主要的是要致力于加强和改善大国经贸关系,妥善处理各种贸易摩擦,努力维护和扩大与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高建明.国际贸易中风险的预见及规避方法研究[J].中国市场,2010,(28)

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不平衡贸易差额

一、中美贸易发展现状

从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往来发展迅猛。中美两国在对方的对外贸易中都占据重要地位。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仅次于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顺差来源地。根据美方的统计,2007年中国仅次于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伴伙,中美间贸易额占美国贸易总额的12.4%,仅次于加拿大的18%,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还首次超过加拿大成为美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6.5%(加拿大以16%列第二)。同时,中国也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占美国总出口的5.6%。中国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从表1可以看出,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猛增至2007年的3020.83亿美元,短短28年时间增长了140倍之多。特别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双边贸易额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2004年的增幅最高,为34.27%。到2006年美国成为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国,中国则是美国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市场。纵观中美贸易差额在这28年间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愈发明显,并且中美贸易的不平衡状况以1993年为界明显地分为了两个阶段。1979-1992年间,中国为中美贸易中的逆差国,美国为中美贸易中的顺差国。自1993年起,美国开始成为中美贸易中的逆差国,而且随着中美贸易规模的扩大,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二、中美贸易失衡深层次原因分析

1、中美统计技术差异因素。中美两国所采用的统计标准的不同是造成统计数据不一致的制度性因素。如在统计范围上,美方统计采用总贸易制,以国境作为统计界限,对进入美国境内存入自由贸易区和保税仓库的货物均列入统计;而中国采取专门贸易制,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存入保税仓库的货物不作为统计。因此造成美方统计范围略大于我方,加剧了贸易失衡的规模。另外,美国确定货物原产地所采用的方法,也导致双方统计上的差异。尽管美国的海关统计中有关原产地统计的规则有所改进,但由于缺乏国际统一的原产地规则,在判定进口货物原产地时往往存在随意性。而且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原产地原则的局限性愈来愈清楚地暴露出来。

2、国际分工和中美比较优势。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7年中国对美出口排在前五项的商品分别是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7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640亿美元,增长2.8%;玩具、游戏或运动用品及其零附件261亿美元,增长25%。从以上数据来看,中国近年来对美出口以纺织服装为主的经贸格局己经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通讯类产品的出口份额在上升。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48.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高出全国外贸进出口增幅5个百分点,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流仍然是加工贸易方式,具体说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额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61.52%,因此中国对美出口实质上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美对华产品出口明显属于高技术设计与营销为主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

3、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增加。美国大规模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以及亚洲国家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这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由于美国大规模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美国跨国公司把原本由本国生产或出口的大量商品及服务转化为在华子公司的巨额生产和出口,并相应地增加了美国公司从其在华子公司对美国的进口。这是导致中美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亚洲国家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中美贸易逆差。

4、服务贸易被忽略。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国,美国2007年的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4792亿美元,服务业已成为美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根据UStR的统计,2004年美国服务贸易对华出口增长20%,而其总体增长仅为11%,中国已成为美国第10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多年都是顺差,2006年对华出口已达到106亿美元。然而,在谈到中美贸易逆差时,美方却往往只强调货物贸易而忽略服务贸易。如果把服务贸易计算在内,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将会减少。特别是随着中国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具有强大实力和竞争优势的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出口将会获得更大增长。

5、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美国出于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不愿向中国出口超大型计算机、数控机床、卫星技术等中方需要的产品,甚至连一些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产品也有限制,军工产品更是在其限制之列。另外,技术管制的特殊性使得它容易被美国的国内政治斗争所利用。高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保密性,普通百姓很难明辨是非,而且此类问题还会“涉及国家安全”,所以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又会经常成为美国党派间斗争的手段。技术贸易面临的这种变幻不定的政治环境,极大地遏制了美国本来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不但使美国厂商每年在中国要丧失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贸易机会,而且也对美国在中国高技术领域的投资带来不利影响,成为制约中美经贸进一步合作的主要因素。

三、中美贸易失衡对中国的影响

一方面,贸易顺差规模扩大,是2005年中国经济取得9.9%较高增长速度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也给中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外汇储备约1/3用于购买美国国库券,中国以巨额出口退税补贴美国消费者,大量中国对美贸易盈余的好处重新流回美国,等于支持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GDp增长也是一种巨大损失;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导致中国对美经济依存度远远高于美国对华经济依存度,这种不对称的经济依存关系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对美外交的主动权,使中国在处理与美摩擦时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四、我国改善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措施

1、完善统计制度和规则。由于统计制度的原因,中美双方在贸易失衡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原产地原则和服务贸易的统计。而我国原产地规则的不完善和落后,已经不能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应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原产地规则的制定,不断完善原产地规则,减少由此引起的双边贸易失衡的人为夸大。同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与美方协商,尝试建立服务贸易统计体系,设立对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

2、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从长远来看,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层次,突破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现状,是缩减中美贸易失衡的一条出路。因此,我国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技术资本优势的产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这种战略调整,不仅有助于避免我国在出口中过于强调劳动力成本优势,忽略出口结构中的非价格因素,同时也将使更多的企业因此而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损失。

3、扩大内需,带动进口增长。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同时要从恢复国内平衡入手。国内经济存在的结构问题、总量问题不解决好,国际收支也不可能平衡。在全球经济失衡的总格局中,我国属于储蓄大于投资、对外贸易长期顺差、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的一方。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保持一定水平的投资仍然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政策重点,通过扩大内需并带动进口,具体到中美经贸关系上就要尽量增加对美国的进口。

4、大力发展技术贸易,促使美国放松出口管制。技术贸易能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对平衡美国的贸易逆差有重要意义。中美双方应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发展技术贸易,不仅有利于改变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中美贸易关系,这是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的现实出路。建立健全透明、高效的技术交易市场,鼓励各国在对华技术出口方面展开公平、公开的竞争。

5、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贸易失衡问题。中国加入wt0后,世贸规则成为中美贸易交往中的指导原则。在争端解决机制的框架下,协商解决两国的贸易失衡问题,中国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面对的市场环境也会得到改善,这都有利于提升我国产品的竞争能力。在中美两国因贸易失衡问题而产生纠纷时,尽量把握主动权,具体评价美国所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充分利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中美贸易中中国的正当权益。同时,中国政府应继续努力,如期履行对wto的各种承诸,按照wto规则进行对外贸易,以增强全球竞争力。

6、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加大对美国等国的直接投资。实行“走出去”的战略,鼓励我国有条件的企业到有市场潜力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是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走出去”各项业务的发展。而且要加大对美国等国的直接投资,这不仅可以避开美国的贸易壁垒,大大减少中美贸易的不平衡,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

五、结束语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反映出一种客观必然性,未来一段时间,美中贸易逆差还会继续扩大或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在中美贸易状况的决定因素中,统计方法的差异,政策性的因素起到了更为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推动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逐步开放服务业市场,大力发展与美国高科技产品的技术贸易,才是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实出路。为了中美两国贸易更为健康的发展,中美两国政府都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以双赢为目的,以互惠互利为目标,为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而努力。

(注:本文为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立项资助项目《美国经济失衡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编号08SKLY20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朱晓丹、王爽:中美贸易不平衡原因及对策探析[J].财经界,2007(6).

[2]杨益民: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失衡[J].今日科技,2004(2).

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贸易融资问题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2

本文首先从我国外贸中小企业出发,以小见大再到全球国际金融不景气环境下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有利于缓解外贸企业融资下压力大的难题、促进外贸融资发展、推动出口贸易增长并加速我国经济复苏。进行金融不稳定环境下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环境分析,给出目前企业的贸易融资需求;计算出世界金融危机状况下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成本和主要贸易融资风险的大小,主要预测和规避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以中国外贸中小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分析近些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说明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结合实际条件例如国家政策机关、银行机构和外贸公司等多个主体,提出解决当前国际金融动荡环境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经济与金融的全球化步伐加快,各国间贸易发展迅速,我国对外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我国成功加入wto后,随着关税水平的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国内市场逐步对外开放,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2007年美国次级债抵押贷款危机的爆发引起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全球金融环境处于动荡状态,全球经济严重受创,我国的出口贸易增长速度也出现明显下滑,对外贸易发展形势严峻。我国市场主体是由大量中小外贸企业组成,存在机会与挑战,经营状况十分严重,融资出现困难,这就使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阻力。

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难的现状

在我国,中小企业指的是注册资金小于500万元,总资产在2000万元以内、年销售收入总额小于4000万元的企业。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不断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占我国企业总数绝对数量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为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放开了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外贸经营的限制,从而大量的中小企业有权利进行外贸经营。可是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在改革开放以后成立,最多不过40年的历史,资金原始积累比较少,在发展业务过程中经常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继续发展的瓶颈。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经营方式转变和市场开拓要比大企业灵活方便,可是融资能力要比大企业差得多。

银行不断开发新的融资产品和加大工作力度,银行总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贸易收入,很多商业银行也开始发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进行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进行融资。

二、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问题产生的原因

国际贸易融资是的基础是国际结算,在国际结算中提供资金融通,进出口商选择通过选择一定的结算方式就是选择相应的贸易融资种类和一定的贸易融资操作流程,结算环节中的融资使企业资金周转加快,解决了企业应收账款和对外付款出现的难题。国际贸易融资大多以国际贸易作为基础,它涉及到国内和国外两个贸易市场、不同法律规则和很多复杂环节,而且涉及到与进出口相关的银行和商业两种信用。不同于大型国企,中小企业的贸易融会产生大量风险,也会面临更多困难。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其中有中小企业内部问题,银行体系的原因,外部政策影响等,下面就来分别介绍这些原因:

1.中小企业内部自身问题

我国现在有大量中小企业进行进出口业务,但数量并不等于质量,虽然数量众多但总体效益不是很好。其中有部分企业常年亏损,管理存在问题,内部混乱,资信状况不佳,当出现资信问题就采取押汇、打包贷款等融资方式去银行套取资金。这些企业长期占用银行短期融资,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并使其他更需要贷款的企业无法获得资金,同样也给银行带来经营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问题。在开展国际贸易经营中进行投机性经营,根据国内外市场价格差投机买卖。当一些商品的国内外存在较大差价时,很多国内贸易商大量进口此类商品转而在国内销售获得价差。可是当这些商品在国内市场价格下降时,会形成存货积压,货款自然难以收回,给银行带来资金安全问题。

国际上的进出口贸易包括谈判、签约和履约,都商业信用行为。在信用评定上,看重的是进出口双方企业的资质信用状况、经营管理能力、进出口货物价格优势、质量水平、交货完成日期、市场行情变化和汇率浮动状况及企业生产销售能力多方面因素其中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贸易的完成。这当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使经营失败,产生贸易纠纷和贸易损失索赔,造成贸易风险。例如,很多机电设备进口项目,中小企业由于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持,当进口来的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没能达到使用客户的技术要求,导致使用客户拒绝付款,产生风险贷款问题。

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在资金融通中产生收益。其中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保持流动、安全性和盈利。根本目的是盈利性,基本前提安全性。在经营活动中,商业银行特别关注的是资金的安全,杜绝资金亏损和短缺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采取一种谨慎的态度,只对资质特别好的企业贷款。

2.银行体系的原因

进口国和出口国双方银行对促进贸易的顺利完成起很关键的作用,国外银行一般都是按照商业化经营原则经营,当出现经营不善的问题时,商业银行会随时倒闭。我国中小企业选择国外银行时,没有专业的能力和水平,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很难对行细致深入研究和全面了解,缺少和国外行长期合作的经验,在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贸易时,不太了解这些国家对外贸易政策、金融惯例、外贸管理条例等,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贸易结算时出现无理拒付的现象。国内商业银行缺少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财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发展缓慢,担保体系不够健全。我国制定的金融政策和现有融资体系大多以国企央企为对象设计并实施的,商业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中关于中小企业的评价规则也较少,大多是参照大企业标准制定的,对中小企业考虑较少,使很多有融资需求的小企业无法获得贷款。这就要求对我国中小企业应该结合其自身特点,量体裁衣,解决它们的融资困难的问题,使融资模式更有效。

3.外部政策影响

外部政策对进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发展对贸易往来起到保障作用,健全的法律有利于保护贸易双方的利益,外汇和贸易管制的严格程度是贸易是进行的标杆。国际贸易融资涉一般涉及不同国家间债权、债务的清偿与支付,当贸易输入国存在政局不稳的情况,出现外汇管制和制裁等问题,会造成贸易合同履行失败,进一步使银行的贸易融资遭受损失和风险。因此,要重视国家政策和政治风险,控制风险,减少风险贷款。

三、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应采取哪些对策

建成多个方位、多个层次的国际贸易融资体系,能使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困境得到改善,提高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政府应该联系当前实际,在宏观政策中解决企业当前贸易融资困难并提出解决对策。围绕我国金融机制和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建成多个层面、多角度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体系。把国家宏观政策连同金融机制并结合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情况,联合在一起解决问题,用全面的方法和观点处理事务。

1.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它们的贸易融资的经验并吸取经验教训。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业务有几百年的历史,国际贸易发展程度较高,融资业务开始早、发展迅速,有很多好的经验需要我们学习:

(1)国家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我国产品出口。发达国家一般都采取出口融资用于购买本国产品。

(2)审查和贷款分离。对出口信贷及担保项目严格审查,确保贷款的偿还。美国在处理贷款时对每笔贷款都要进行调查和处理,查看外国进口商的财产状况及信用。

(3)融资资金来源于多个渠道。融资资金一般以国家预算资金为主,通过其他方式多方面筹集资金。例如西方国家出口融资主要来源就是国家预算,另外,也包括私人资金和地方资金。例如意大利的出口信贷和担保业务大部分依赖国家预算资金,不足的部分通过在国内外市场发行债券进行资金筹集。

2.促使中小企业提升他们的信用级别。实行政策要具有预测、稳定和连贯的特点,能够预测是重点。严厉惩戒不讲信用行为,把讲信用何不讲信用的人区别对待,讲信用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实惠和收益,这样讲信用才会变成企业间推崇的行为,能够自觉实行,增加不讲信用的损失成本;中小企业想要获得银行贷款,基本是由企业自身决定的,企业要努力发展好自身,做出良好的成绩。

3.加强资金供借方和贷方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我国信贷业发展不发达,中小企业的贷款大部分来源于银行,银行应该充分了解需要贷款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未来走向,企业也该重视建立自己的信用记录,按照约定时间支付利息并还款,保证一个好的信用记录。中小企业要密切关注银行的贸易融资相关业务和审条件、相关过程和审核的重点,通过银行贸易融资来扩大中小企业业务发展量。同时,银行要了解企业企业对于融资需求的特点,设计并推出有针对性的能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贸易融资产品。

4.改革我国现有贸易融资体制。银行要对信贷体系进行改革,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金融服务进行多元化发展,多针对中小企业开展贸易融资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帮助。制定出台有关贸易融资的法律和法规,提升监管能力并建设完善的信用体系,给民营担保机构创造利于生存的环境,促使民间资本为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服务,发展民间借贷。要成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完善与国际贸易融资有关的制度,尽可能解决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立法部门是制定法律法规的部门,对一个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把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看重发展,对它们有一定政策性优惠,以我国基本国情为基础,参照国际上先进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一部与世界接轨的法律。作为开展贸易的主体,银行和中小企业是法律法规的实际作用者,对他们来说是十分有用的工具和准则,因此要认真学习里面的内容,吃准吃透,注重对国际惯例的分析并深入研究我国现在的法律环境和存在的问题,给出意见和建议,设计出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设计出合理的操作程序,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规避。

5.加强对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相关人才的培养。银行和外贸企业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金融理论、法律法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使他们对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有很好的了解,做好对各类产品的理解;然后从业人员还要具有风险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对经验教训的总结,积累成功经验,从业人员最重要的就是熟悉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和精通运输保险业务,对国际贸易市场动态有深入了解,关注商品的行情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观察力,加强风险识别的能力。

6.对银行融资中风险较低的福费廷业务大力发展。银行应该向企业推荐合适的融资品种,帮助制定理财规划。为中小企业设计出适合它们的业务,国际贸易融资需求要不断创新,不断改造,提供金融服务,改造传统产品,做出创新性。例如打包贷款业务,进口业务采取转开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等手段,实现中小企业多元化面融资需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还可以采用政府采购封闭授信、票据衍生业务等方式融资,都非常适合中小企业。

参考文献:

[1]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9).

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篇8

汇率与贸易关系之争的焦点与学术探索

此次汇率与贸易关系研讨会分别从私营部门公共部门国际组织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汇率与贸易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讨"根据wl,网站对于此次会议的报道¹,表2列出了此次研讨会的演讲人及其演讲题目等情况"(一)私营部门从私营部门来看,由于一些企业的风险对冲能力有限,汇率稳定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是如此"由于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汇率对冲能力定价能力等都要弱于一些大的企业,因此小企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更大"确叮总干事拉米也在会议开幕致辞时指出,汇率问题对小企业影响很大"当经济不景气时,小企业往往最先受到经济放缓带来的影响"如,28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经济放缓需求下降,一些中国南方小企业的经营受到显著影响,甚至有些小企业纷纷破产"私营部门比政府更能直接地感受到汇率问题的影响,同时由于企业实力所处行业与政策环境的不同,企业受到汇率问题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例如,虽然巴西和南非都声称汇率问题影响了其国内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了本国经济增长,但哥伦比亚比索近几年升值了25%,出口却增长了3倍"所以贸易不平衡问题的解决不能依赖于汇率问题,企业真正的竞争力来源于自身结构的转型对于技术创新的投资等方面"wto关于汇率与贸易关系的讨论对于私营部门来说,其意义也许并不在于确定汇率对贸易是否存在影响,而在于帮助指导私营企业如何更好地应对汇率错配和汇率波动等问题"(二)公共部门尽管从欧元区的经验来看,欧元保持了基本的稳定,经常账户也基本平衡,因此得不出太多关于汇率与贸易关系的有用经验"同时欧盟委员会代表也承认对于汇率错配对贸易的影响并未达成一致,长期来看没有影响,短期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型的选择和假设条件"但是他们依然认为汇率是导致全球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一些亚洲国家采取干预性的政策阻止货币升值以获取出口上的优势,因此汇率是解决全球失衡问题的方案之一"土耳其经济部经济研究和分析司代表指出,土耳其学术界对汇率和贸易的关系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大部分观点认为汇率与出口有较为明确的关系,但汇率与进口的关系则不太明确"土耳其更倾向于认为其贸易量的增加主要源于贸易结构的变化与效率的提高"为加人欧洲关税同盟,土耳其努力增加对内投资,吸引外来直接投资,企业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私营部门也通过改革提高效率,因此提高了土耳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与欧盟委员的观点相类似,加拿大也认为一些新兴国家对汇率采取的干预措施和资本管制使得他们从出口导向战略中获得了成功,新兴市场外汇储备大量累积"加拿大认为汇率与贸易量是肯定存在关系的,而且主张wll,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期汇率报告后对出口补贴进口关税加以规范"同时,加拿大还较为偏激地指出,那些就汇率与贸易的相关性产生争议的都是从根本上强烈抵制汇率变化的人"从欧盟委员会和加拿大代表的观点可以看出,关于汇率与贸易关系的讨论很难完全地局限于学术层面,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三)国际组织如果说公共部门对于汇率与贸易关系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之间利益的博弈,那么国际组织的观点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术研究的观点"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些实行非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家的案例表明,实际有效汇率与经常账户变动之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关系;而对于一些实行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家,实际有效汇率与经常账户变动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因此,实际有效汇率对于贸易收支是有影响的,但同时有很多其他的影响因素,如贸易条件等因素可以使实际有效汇率和经常账户差额同方向变动"由于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使得人们难以得出汇率与贸易之间的明确关系,以及汇率作为单一要素如何影响贸易收支"全球经济再平衡是必需的而且是重要的"只有实现再平衡才能实现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保证流动性和国际需求,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多边机制而非单边调整"2.世界银行实际汇率低估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焦点,如果汇率低估确实扭曲了全球贸易,那么汇率政策的国际协调机制能否提高全球福利水平?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¹为什么有的国家愿意维持实际汇率的低估?实际汇率低估可以通过贸易促进经济的增长〔.],低估可以促进出口增长,从而带动投资和技术进步,最终促进经济的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如此,贸易部门受到政府和市场失灵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低估可以成为一个促增长的工具"但是低估只有在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才可以有效地促进增长:名义工资没有随汇率增长而增长;不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生产的国内投入比例较高"º低估是否会促进出口?汇率变动对于贸易的影响效应是模糊的,其影响取决于以下因素:出口商对外国汇率风险的对冲程度产品的定价货币选择出口产品中的进口构成汇率传递大小以及FDi的作用"汇率低估在短期内对于低收人国家的经济增长来说可能是有效的,同时对于集约边界(intensivemar-gin)国家来说是有效的,而对于广延边界(extensivemargln)国家来说可能是无效的,即汇率的低估可能会促进同一市场原有贸易的增加,但对于新市场的开辟和新产品的出口来说则可能是无效的"汇率低估的成本巨大不可持续且效用递减,如外汇储备的过多积累造成巨大的机会成本,不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投资;还会带来流动性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压力,特别是对经济融合程度高的国家;对货币政策也构成约束;实际上是对贸易消费品进行征税;难以退出;在对冲时要求发行债券,造成财政的压力"影响汇率的因素很多,如金融发展水平落后封闭经济容易出现汇率低估商品价格自然资源以及人口因素(如人口老龄化比例)"对于评估汇率错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使用三种测量方法,但计算结果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很难评估政策引导的错配和外生变量引起的汇率变化,在实践中也很难对汇率错配给出客观的评定"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目前关于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并未达成共识,没有一致的方法测算汇率错配程度,关于汇率波动以及汇率错配对贸易流量的影响也没有达成共识"原因在于:(l)全球生产链条件下的很多国家出口中的进口中间投人比例较高;(2)产品的价格弹性不同;(3)价格传导机制在不同市场和不同产品之间存在差异,不仅农产品和工业品之间存在不同,而且还取决于哪个国家向哪个国家出口什么产品;(4)企业之间的汇率波动对冲和其他风险管理实践和管理水平不同,不同规模的企业风险对冲的能力和做法也存在较大差异"综上所述,此次在研q,o框架下的汇率与贸易关系的讨论,原则上并不涉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讨论的问题,如汇率的决定因素汇率安排或汇率制度的最优选择不同汇率制度的影响,以及汇率政策与国际失衡之间的关系等"会议虽未得出实质性的进展,但是足以说明wto以及一些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且对于未来wto处理贸易与汇率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四)汇率与贸易关系之争的学术探索汇率与贸易之间的关系是国际经济领域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学派以及新古典学派对这一问题分别提出了多种解释并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然而,就这一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仍然缺乏广泛的理论共识,基于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也难以对某一种理论提供可靠的佐证"实证研究中关于汇率与贸易的关系估计模型的基本形式通常为:X=F(Y,e,Z)其中,被解释变量X可以是总量贸易数据双边贸易数据部门和分产品贸易数据,贸易又可分为进口额和出口额;解释变量Y可以表示进口国的收入,还可表示出口国的收人,或者是所有贸易伙伴的收入;解释变量e可以为汇率水平,或者是汇率水平与汇率波动都包含人模型;作为剩余的解释变量集Z,则因理论模型的不同而拥有名目繁多的内容,如在引力模型中包括双边贸易中两国间的距离贸易壁垒是否共有边界是否有相同的信仰是否有相同的语言等变量"对于上述模型所包含变量及模型的设定汇率波动与均衡汇率的测度方法的选择样本区间和研究对象的选取以及计量方法的选择等,都可能导致实证结果存在差异"1.汇率波动与均衡汇率的测度关于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汇率波动的测度"经济学家们大多认为汇率波动的原因是不确定的,因此并没有一种公认的汇率风险(即汇率波动)的测度方法"根据麦肯齐(mcK-enzie,1999)f-]的总结,实证文献中通常使用的汇率波动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九种:(1)汇率的绝对百分比变动,即K二.e-一e-一,,e:一,;(2)前期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绝对误差的均值,即K二艺)二,,大一,-e:.n;(3)即期汇率围绕其趋势(ine:=币"+中,r+小2t2+e,)的波动;(4)汇率标准差的移动平均,如科拉伊和拉斯特雷普斯(Korayan骊trapes,-98)〔7〕所使用的K=[(-m)#乏几.(zt+卜1一zt一2).].;iXt一群l尸其中鲜指均衡汇率;(6)在+门.几qL+(5)汇率的长期不确定性,即矶ma咒X:_二一而nX:_二一定区间内的汇率年度变化率的标准差;方法"nx:(7)mi几丫{aRxma模型的残差;(8)非参数方法;(9)aRCH模型关于汇率错配对于贸易的影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汇率错配的识别与衡量"谈起汇率错配,就需要明确汇率对于何种基准的错配,即均衡汇率的概念"实际上,当前研究对于均衡汇率同样并没有达成共识,对于汇率失衡的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常采用三种汇率失衡的测度方法:(l)均衡实际有效汇率法,即基于实际有效汇率的方法,考虑一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包括相对生产率对外净资产贸易条件政府消费率贸易自由度与发展水平等变量);(2)宏观经济余额法,即基于经常账户的方法,考虑宏观经济的基本要素和政策(包括财政余额人口结构对外净资产人均收人等变量);(3)外部可持续法,即基于外部稳定性的方法,在假定经济增速通胀率等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考察为维持一国可持续的对外净资产余额所需的经常账户差额"因而,对于汇率波动的测度和汇率错配的识别方法的不同都不可避免地导致实证结果存在差异"2.样本区间的选取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从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向浮动汇率制度的过渡,不同国家由于发展水平的不同,针对本国经济发展特定选择了不同的汇率制度,如浮动汇率制爬行钉住制货币局制度等"因此,横向上看,不同国家由于汇率制度的不同,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会受到汇率制度的影响;纵向上看,一国可能在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不同的汇率制度,因而对汇率与贸易关系的研究会受到所使用数据的时间跨度是否涵盖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的影响"一些实证研究将时间区间划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个区间分别加以估计,估计结果表明在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下,估计系数一般是存在差异的"此外,由于各国的发展水平不同,以及经济体制贸易结构等很多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各个国家汇率对贸易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存在差异,关于汇率与贸易的关系并不存在一种普适的结论"关于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存在很多合适的实证方法进行估计和衡量,如vaR方法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和CaRcH模型等,不同实证方法的选择都可能使实证结果存在差异"除去上述一些影响实证结果的影响因素,诸如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选择变量的平稳性问题解释变量的外生性等问题同样影响着实证结果的可信度"总之,当前关于汇率与贸易的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都未能得出二者之间存在确定方向和程度的关系"。

对此次研讨会的基本判断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一)对汇率与贸易的关系研讨会的基本判断从主要职能来看,wl,主要负责的是关税,在汇率讨论方面并没有类似零关税和承诺关税等参照标准"在目前的wto的规则中,仅有第巧条第4点对汇率问题做出规定,即成员国禁止通过汇率行为,不履行wto协定中的规定"因此,在wto框架下对汇率问题的讨论尚不多见,继续讨论汇率问题也需要多方的协调和合作"从wto决议的形成过程看,首先进行议题讨论,如果可以达成共识,则进人研究议题阶段;研究后如果再次达成共识,就会纳人wto的谈判议题,并且进人具体的谈判阶段;谈判成功才可以最终形成决议,并进人具体的实施过程"此次经巴西提议的汇率与贸易的关系研讨会只是一次由专家学者参与的学术会议,尚未进人研究议题阶段,离形成决议相去甚远"此外,从当前世界各国经济的现实情形看,各国利益存在分歧,很难在汇率与贸易的关系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在wto框架下讨论汇率与贸易的关系并未产生实际性的结果,仅仅在有关wto的会议中作为非主要的议题之一进行讨论,然后在各方利益难以平衡的矛盾中被搁置"若想将汇率问题最终写人wto的议题和规则中,过程将是非常漫长的"(二)中国的政策选择目前中国的问题在于大量的外汇储备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以及封闭的资本账户等,这些因素成为人们判断人民币汇率低估的依据"虽然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仍在施压人民币升值,但是应该看到中国已经发生的变化,中国自2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超过3%,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也更趋合理"2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逐步降至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211年中国经常性账户差额与GDp的比率已经降到2.8%"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12)[-〕预测,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以及中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在近期会进一步出现小幅下降"虽然有人指责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下降为周期性的,而非结构性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正在逐步改善"鉴于人民币汇率在美国大选中的政治筹码作用,以及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面临着高失业率的较大压力,美国巫须找到转移内部压力的方式"因此,美国针对人民币汇率的话题将会依旧比较集中,人民币汇率问题仍将是中美关系对话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中国未来应该继续坚持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的原则,基于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而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继续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向创新型经济体转变"同时,继续关注wl,对汇率与贸易关系的讨论,深化对人民币汇率与贸易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升自己在这一话题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本文作者:王旭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的论文题目是《我国汽车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这篇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刘文华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段时间里,刘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下面我将这篇论文的写作研究意义、结构及主要内容、存在的不足向各位老师作简要的陈述,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及这篇文章的研究意义。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我国汽车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的汽车出口贸易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中国汽车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引起了世界对中国汽车业的关注。中国的自主品牌已成为国际汽车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的时代,中国现已成为具备完整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的生产大国,汽车产品出口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呈现出自主品牌出口占主导地位的新特点。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缺乏规模经济、产品科技含量低、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制定中国汽车出口的长远发展策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中国目前汽车出口的现状,根据汽车出口贸易的总额和特点,研究分析当前中国汽车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有利于中国汽车出口贸易向一个良性的趋势发展,有利于中国对外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塑造我国对外的一个更好的形象。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我的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海关总署汽车出口贸易总额的数据,分析近几年来汽车出口贸易的特点及其出口优势。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表现在:汽车产品及整车出口加速;自主品牌汽车成为出口主力;出口市场多元化态势;出口规模加大、向发达国家延伸;我国汽车出口贸易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后发优势、低成本优势、企业产品出口意识不不断的增强。

第二部分找出了汽车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综合各种贸易总额数据和各种文献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中国汽车出口贸易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缺乏规模经济;缺乏自主品牌;服务体系不健全。

第三部分是基于问题提出的对策分析,主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分析。

政府方面的对策主要有:加快国内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济;整顿出口秩序,规范出口行为;引导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加强物流业发展。企业方面需要主要是:提升自主的研发能力;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

我的论文结论是:我国汽车出口贸易存在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们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好汽车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一步提高我国汽车出口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文章存在的不足。

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虽然从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自己学识浅薄,认识能力不足,在理解上有诸多偏颇和浅薄的地方;也由于理论功底的薄弱,存有不少逻辑不畅和辞不达意的问题;加之时间紧迫和自己的粗心,与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这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出口价格;利润空间;生产成本;贸易纠纷;定价权

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材生产国和消费国,已占据全球近40%的钢材产量。资料显示,从1996年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中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伴随着我国钢材进出口贸易量和贸易额的不断扩大,钢材业也成为国了际贸易保护和救济措施的“重灾区”,迄今为止,钢材业受到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等贸易救济措施的诉讼案件居高不下,涉案金额数亿美元,涉及多个国家,其中以美国和加拿大为最多。

一、我国钢材的进出口贸易概况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一个钢铁进口大国。如表1所示,1980~2005年的26年中,中国净进口钢材为2.95亿吨,净进口金额1474.14亿美元。2006年,我国第一次成为钢材净出口国,由以前持续几十年的钢材净进口国一举变为净出口国,当年我国净出口钢材2450万吨,钢材贸易顺差64亿美元。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我国出口钢材平均单价为610.2美元/吨,进口钢材平均单价为1071美元/吨,价差为461美元/吨。这说明我国钢材出口的附加值很低。钢材出口附加值低、出口价格低这一问题在国际贸易中又会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比如说反倾销、反补贴案件的增加等。

我国钢材进出口贸易中存在问题如下。其一是总量方面存在问题。从2006年起,我国首次在钢材国际贸易中实现净出口结余,2007年、2008年至今,我国钢材净出口总量一直呈加速上升趋势,这个结果会导致我国钢铁企业对出口依赖过大。其二是价格方面存在问题,相比我国钢材进口平均价格,我国钢材出口平均价格过低。从2000年到2008年,我国钢材出口价格相比进口价格,一直存在很大的价格差,而且这个价格差额呈现除了递增的趋势,这大大缩减了我国钢材出口的附加值,缩小了我国钢铁企业的出口利润空间,导致我国钢铁企业在出口贸易中没有获得应有的利润和优势,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这又引发了国际上对我国钢铁企业反倾销、反补贴等一系列的诉讼,影响了我国钢材对外出口贸易,所以,出口价格的问题是我国钢材进出口贸易问题的关键。

二、导致我国钢材进出口贸易问题因素分析

导致上述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钢材出口量大导致出口价格难以提高

根据经典西方经济学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当一种商品的厂商扩大生产供应,而使这种商品供给数量增加,但需求没有变化时,这种商品的价格就要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