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9:54

教育培训汇报篇1

我县共有党政干部1800人,专业技术人员4578人,其中县级领导干部33人,科级领导干部115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338人,占68%;中专、高中的1275人,占20%;初中以下的765人,占12%。

近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县干部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以干部需求为导向,以大规模培训干部为首要任务,以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为目标,以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和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五年来,共培训党政干部1895人次,专业技术人员4686人次,基本达到每名干部普遍轮训一遍的要求。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当前,我县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氯碱项目为龙头的盐化工业和以“五个一”工程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基于这一认识,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把干部培训作为一项“素质工程”,放在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中审视谋划。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了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和政府一名副县长担任,县委宣传部、农工部、党校,县人劳局、教育局、司法局、财政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主要成员。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六次会议,专门听取培训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主管抓总”的职能,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宏观管理和具体指导,初步形成了县委组织部主管,县级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县、乡联动培训的良性机制。

三是安排部署到位。制定出台了《**县2002年—2007年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提出了“重点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紧缺干部加紧培训、年轻干部全面培训”的工作思路,认真组织实施。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部署、有检查、有督促、有考核,有兑现。

(二)强化措施,坚持“六学并举”

当前,随着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不断出现,给我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县立足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干部大教育大培训新格局。

一是坚持领导干部“带”学。县委常委会、中心学习组把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禁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理论作为重点学习内容,每月坚持不少于2—3次的学习。

二是举办培训班“精”学。近年来,我们按照干部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的要求,精选学习内容,不断加强对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的力度,先后举办了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新提拔干部培训班、年轻干部培训班、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乡镇“五制”干部培训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公务员法》培训班、《行政许可法》等培训班128期,培训干部6758人次。在举办好各类班次的基础上,我们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出精品、创特色”的思路,着力抓好一年制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的培训。我们从13个乡镇、46个县直部门中按照单位推荐,组织把关的原则,挑选了69名年纪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在县委党校进行了一年制培训。培训采取集中辅导与专题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外出参观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教师辅导与远程教育相结合,并建立了一支内外结合的教师队伍,先后邀请了省委党校经济研究室教授和市委党校的教授进行辅导授课,重点学习了马克思哲学、社会主义市场概论等12门课程。通过培训,使一大批干部迅速成长,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县委本着“边培养、边使用”的原则,先后有38名领导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

三是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互”学。我们针对选调生文化素质高,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作风实等特点,成立了以选调生为主体,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共同参与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搭建了年轻干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全面进步的平台。学习采取专题讨论、个人演讲,自选内容,轮流授课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县委书记亲自为学习小组辅导讲座,县政府县长在财力上大力支持,县委组织部长经常深入学员中间,询问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情况,着力为年轻干部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同时充分发挥理论学习小组的示范作用,在全县机关中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带动了党政机关青年干部涌跃加入学习小组,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是强化干部在职自学。我们采取制定干部必读书目,编印自学辅导材料,调阅自学读书笔记,评比自学成果,建立干部自学档案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增强干部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同时,为了保证干部在职自学经常化,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干部日常管理规定》,对干部在职自学进行了明确规定,并把单位集体和个人在职自学作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是鼓励干部学历教育“深”学。我们积极鼓励干部参加党、干校以及各类高等院校开办的学历教育,严格把好质量关,进一步提高干部的学历层次和学识水平,使之成为某一方面具有一计之长的专业人才。目前,有28名在职干部获得研究生学历,680名干部获得大学学历,1986名干部获得专科学历。

六是发放资料“送”学。我们针对偏远乡镇干部学习无资料的现状,购买了中组部编印的全国干部学习读本100套、1200册发放乡镇干部手中,保证干部学习有资料。

(三)注重管理,健全五项制度

一是建立学员考勤制度。对学员到课情况采取课前课后点名的方式,严格考勤登记。对因事因病不能到课的必须履行请假手续,请假一天的由县委党校批准,请假二天以上的必须由县委组织部批准,凡未办理请假手续的视为旷课。旷课连续三次的,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

二是建立跟踪问效制度。通过召开学员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培训内容、方式、时间进行回访,针对学员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进行调整、改进和提高。

三是建立“述学、评学、考学、督学”制度。由干部按照培训以及在职自学的内容和目标要求,客观公正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讲述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由干部群众对学习情况进行评比。每次培训都要组织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试考核,检验学习培训情况。

四是建立培训工作汇报制度。规定每次培训结束后,县委组织部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县委党校以及负责培训工作的同志作培训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好的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五是建立学习培训档案制度。坚持把干部学习培训时间、学习内容、考核成绩以及参训鉴定存入本人档案,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奖惩、培训、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四)成效显著,凸现“五个”变化

一是干部的文化结构有了新的变化。乡镇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由原来的52.6%上升为68.2%;县级单位的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由原来的57.6%上升为76.8%。

二是干部的专业技术结构更趋合理。党政机关单位的熟悉党务、经济、政法、农业、行政管理、城市建设等专业技术的干部有了新的改善,知识互补、专业配套更趋合理。

三是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新的提高。通过比较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培训,进一步夯实了干部马克思理论基础,增强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提高了干部的理论修养、思想修养、政治修养、文化修养和能力修养,增强了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促进了全县整体工作。通过抓培训,干部素质大幅度的提高,全县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抓经济,聚精会神谋发展的局面,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五个一”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以氯碱化工产为为龙头的大式业战略加紧实施,一个榆林南部经济强县正在崛起。

五是为今后干部培训工作提供了经验。通过不断创新思路,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为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地提高干部的素质,适应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提供了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难”:

一是思想认识难。主要表现在一些干部对培训工作认识不足,存在“重工作、轻培训,重实践、轻理论”的问题。

二是因人而异培训难。由于干部存在年龄、经历、岗位以及能力的差别,决定了干部培训必须因人而异,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干部培训机制仍然停留在过去那种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的做法。

三是学习情况考核难。当前对干部的评价主要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对干部的学习情况只作了原则性的要求,没有具体细则,使考核把握难。

教育培训汇报篇2

xxx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汇报文章作者:zhshxin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8日10:10南漳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汇报南漳县是全省38个山区贫困县之一,辖11个镇(区),277个村,58.75万人。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部队伍的素质”精神和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要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目标,不断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利用行政和市场两个杠杆,优化配置县内县外两种资源,建立了以党校为主渠道的系统培训,以内地与沿海对接为目的的外出培训,以部门培训基地为主体的专业培训和以争创“学习型机关、知识型干部、复合型人才”为主要形式的在职自学的多元化教育培训新格局,为对接的外出培训针对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工作方式上、知识视野上,与新形势发展要求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我们适时组织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学习、考察、锻炼,提*部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一是围绕经济发展确定外出培训对象和内容。在外出培训对象的确定上,按照突出重点,分批选派的原则,选派业务骨干到信访局、招商办等单位挂职锻炼、选派经济综合部门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基层年轻干部到上级党政机关学习,选派党政机关干部到农村、企业、重点建设项目突击性工作等岗位进行综合能力培养锻炼。在外出培训的内容上,我们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企业民营化两大发展主题,组织干部到上海、江苏、折江等发达地区进行培训,并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除了继续抓好农业、工业等传统培训内容外,重点抓好了旅游、城建、环保、管理等特色培训。二是不断创新培训方式。由一般性参加考察向专业化深造转变,由考察学习向挂职锻炼转变,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选派干部到外地有关单位对口挂职,让他们在关键岗位和复杂环境中接受锻炼,强化对干部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此达到尽快提*部综合素质的目的。近几年,我们采取上挂、下派、*、组团考察、招商引资等形式,组织各类人才走出南漳,涌入市场、进入沿海城市、发达地区、出经验地方学习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先进经验,缩短了知识周期。目前全县已有518人次到沿海发达地区、中央、省、市机关挂职锻炼、学习培训。仅今年,先后就有153位不同层次干部到县外进行招商引资、学习培训。县委组织部将在镇工作的9名选调生分批安排到组织部挂职锻炼,每人不少于3个月,以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直接培养选调生。三是强化实践锻炼。在县内,干部的使用突出了实践锻炼,让各类人才在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已。重点采取轮岗交流锻炼、重点培养锻炼、选派基层锻炼、艰苦岗位锻炼、专项工作锻炼等形式,加强对有一定培养前途,年龄较轻,文化素质较高,但又缺乏全面领导经验、需要提高领导水平的党政领导人才的实践锻炼。有计划出台重大项目、专项工作或中心工作,安排各类人才参与实施,将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他们,让他们在基层一线接受锻炼。先后开展了“说事”、“*联创”、“三重四新”、“一建双联”、“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联双助”、“二建三引”等系列活动,千余名干部到农村社区、街道学校、厂矿企业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同时,我们将组工干部分批安排到镇任组织员3个月,丰富组工干部阅历,使其在基层锻炼成长。三、适应干部知识化、专业化的新要求,积极开展部门为主体的专业培训整合社会培训资源,整体联动,是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坚持以“党校培训为依托,其它培训为支撑”的思路,构建了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格局。一是主题培训。近年来,我们围绕客观科学评价各部门培训基地办学行为和教学质量,加强对干部培训基地的监督、检查、管理,促进培训基地的全面建设和教员素质能力提高。重点抓好了县直部门拥有的县财校、县进修学校、司法培训中心等16所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质量评估。对于评估合格的基地,进行资源整合,实施分类培训,承担相应的培训任务,仅2004年,先后就有宣传部、计划生育局、教育局、县人事局、档案局、统计局、保密局、安监局、司法局、公安局等单位利用已有的培训资源对3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特种行业人才、理论骨干实施了培训。在实施部门培训中,我们坚持了培训审批制度,做到了宁缺无滥,规范了培训市场。县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严格干区)党委书记、执法单位负责人共计300多人进行了《行政许可法》的培训。党的16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及时举办了宣传理论骨干培训班,对全县115名宣传理论骨干进行了关于能力建设的集中培训。此外,在县委党校开办了“水境大讲堂”,利用周六学习日组织县直单位干部集中学习。针对镇党校撤销,县培训基地有限实际,开办“网络党校”,采取送课下乡、英特网、远程教育、电化教学、在电视台举办讲座等形式,扩大培训覆盖面,增强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和法纪意识。3、强化保障措施抓考评。成立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对2007年前的干部培训工作作了总体规划。建立了“述学、评学、考学”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在述职报告中要客观求实地反映自学和参加党校(党组)中心学习组的学习情况,在干部考察时,要对干部理论学习的书目、笔记、心得,有关记录材料进行认真抽查审核,在考察材料中被考察对象的学习情况要作出评价,将干部学习培训情况与年度考核、任职、职称评审挂钩,作为提拔晋升的重要条件。文章出处:【大中小】【打印】【关闭】

教育培训汇报篇3

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发出《关于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培训工作引向深入的通知》后,我市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学习,专门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中央《通知》精神,现将我市贯彻落实《通知》精神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及时组织学习《通知》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上来。按照中央16日作出《通知》要求和2月22日省委先进办召开的全省先进办主任、督导组长会议提出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学习动员阶段延长10天时间的会议要求,我市迅速抓好贯彻,于24日召开了全市先进办、督导组长会议。会议由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李嘉同志主持并传达省会议精神、总结我市前段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情况,部署下一步近20天的工作。市委书记刘日知亲自参加会议并在会上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继续抓好学习;二是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自觉学习、带头抓先进性教育活动、带头边整边改,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三是要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自选动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四是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做到边学边改;五是要抓住薄弱环节,加强督促指导,扩大覆盖面,解决活动不够平衡的问题。省委督导组易敬典同志还提出要正确处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与促进各项工作、正面教育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内教育与发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党员领导干部抓先进性教育工作与发挥表率作用、集中力量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确保活动取得更大成效。各级党组织和各单位认真领会中央《通知》和省、市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到延长学习动员阶段时间,目的是为更好地深化学习培训工作,为提高学习成效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及时把《通知》精神和省、市委会议精神传达到基层党组织和每位党员,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精神上来,增强了做好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采取有效措施,将学习培训覆盖到全体党员。为把学习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均制定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阶段的具体工作方案,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把每个党员都组织起来,参加学习培训。首先市委领导班子作好表率,带头参加学习。2月16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市委刘日知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市委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讨论会,刘日知书记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四个带头”(即带头坚定信念,带头勤思善学,带头干事创业,带头廉洁为民)做到“三有一好”。2月21日市委举行了全市党员干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学习报告会,市委书记刘日知在会上作了“理想、责任、能力、形象”为主题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党课专题报告,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争创“三有一好”,不断把我市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同时,由优秀共产党员干部集体代表、市委副秘书长翁永卫和丰顺县民政局局长徐风娇两位同志分别作〈〈经受考验、磨练意志、树立形象〉〉和〈〈披肝沥胆为百姓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先进事迹报告。其他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按照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安排,在月底前将陆续到自已所挂钩联系点或所在党支部开展上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2日市委刘日知书记还带领自已所在的市委办综合信息科党支部成员与联系点梅县调研室党支部党员一起过先进性教育主题党日活动,交流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学习心得体会,并提出我市先进性教育活动关键要做到三句话、十二个字(即:触动灵魂、积极整改、群众满意)。2月22日,市委邀请8名来自各领域、各行业基层的优秀共产党员与领导班子座谈,由优秀共产党员介绍他们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事迹和体会,通过座谈,使领导干部进一步理解共产党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内涵,明确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增强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和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宗旨意识。2月24日,市委邀请省委党校丘立才教授作《开放梅州开放强国之路》的形势报告。2月25日市委专门召开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学习心得交流会。二是突出重点,抓好重点活动。市委先进办按照省委先进办提出的“四会一课一测试”(即专题学习讨论会、先进事迹报告会、形势报告会、学习心得交流会、党组织负责人上一党课和开展百题测试活动)要求,及时把通知转发到各地各单位,要求结合实际积极组织落实好“四会一课一测试”的工作。目前县(市、区)学习讨论会、先进事迹报告会、形势报告会和书记上党课、参加百题测试活动已组织开展,市委领导班子“四会一课一测试”活动于25日上午全部开展完毕。全市2394个党支部,党员52417人全部参加了百题测试活动,参考率达100,答卷回收率达98、8,平均成绩99、5分。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均将在近期召开学习心得交流会。三是采取各种灵活措施,确保每个党员均参加学习培训。我们利用新闻媒体如梅州日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百题有奖竞赛试题,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竞赛,增强学习效果。在认真进行调查摸底基础上,对特殊党员群体(即因病、出差、下岗、离退休居住在外党员和流动党员)开展“送学”和“补学”活动,对因病、下岗、离退休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党员由党支部送上有关学习资料,帮助他们参与学习,在“梅州党建”开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知识解答专栏,供流动党员、远离组织的党员、“口袋”党员、撤销机构后还未找到工作的党员等流动党员参与“网上”学习,进行及时“补学”,确保学习培训覆盖全体党员。同时认真开展“回头看”活动,对照“四会一课一测试”活动进行查缺补漏,保证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均按省、市委提出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规定动作”要求,落实好“四会一课一测试”活动。

三、制定学习时间安排表,确保学习培训时间。为确保我市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40小时”的要求,市先进办专门制定了《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学习动员阶段“四会一课一测试”的时间安排》,对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门制订《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四会一课一测试”活动的工作日程安排》。春节前,市委先进办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开展自学必读书目,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学习年”。春节期间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坚持做到每天的中央、省、市新闻必看、报纸必读,至少抽出1小时学习政治理论和必读篇目,做好读书笔记,做到“三多三少”,即多学习,少应酬;多听取群众意见,少娱乐;多下基层,少上酒楼,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受到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好评。梅县的领导干部利用节日时间,边学边写,每位党员向党组织献上一份厚礼----撰写3篇学习心得体会文章或读书笔记,20名县领导共撰写读书笔记或体会文章63篇。大埔县专门制订春节期间开展42小时的学习内容和制作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笔记本,促进学习的深入开展。目前我市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员学习培训时间普遍达39小时以上(其中春节前夕每位党员参与所在支部集中学习半天,即4小时;春节期间每天人平自学1小时,共7小时;参加“四会一课一测试”中形势报告和学习心交流会未开不列入计4个半天16小时,另外了召开优秀共产党员座谈会半天共20小时;春节后第一天开始每天个人自学1小时,共8小时)。为确保今后20天学习阶段工作的落实,市委先进办结合实际制订了《梅州市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学习动员阶段延长10天的学习培训工作安排》,将学习培训工作进行细化,量化,提出在近20学习培训时间里,着重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张德江书记党课报告录相片和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报告录相片;观看刘日知书记党课报告录相片和梅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报告录相片。开展学习原兴宁市水口镇国土所长陈宏东所长优秀事迹活动。组建20个参赛队(其中8个县(市、区)队和市直12个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知识竞赛,选拔出优秀队伍参加省里组织的决赛,组织基层党员观看知识竞赛实况

转播,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四、认真组织开展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的大讨论,将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向深入。为确保学习取得成效,按照省先进办提出在全省党员开展“百万党员大讨论”活动的要求,我市结合实际,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五万名党员大讨论”活动。紧紧围绕“四个梅州”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结合各自不同领域各个不同岗位的实际,通过举办学习论坛、专题组织生活、主题党日活动、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谈先进性活动,组织党员参加“五万党员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讨论,提炼出既符合要求,又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不同群体特征、符合行业实际和“四个梅州”发展战略实施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在本地本单位广大党员中形成共识,使党员在分析评议时有具体标尺,在整改提高时有明确方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行为准则。讨论活动形式采取多样化,充分利用各级宣传媒介和现代互联网开展学习讨论,如在“梅州党建”网和梅州日报、梅州电视台开辟“五万党员大讨论”活动专栏,力求使每一个党员都参加到讨论活动中来。同时,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由各地各系统各行业各单位,结合本地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提炼出符合本地本系统本单位的主题实践内容。市、县各级党组织开展挂钩扶贫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活动,认真实施“民心工程”,高度关注困难群众,采取结对帮扶等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好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困难;组织党员参加“百名党员救治百名特困病人”、“五在农家”、“民情日记”等活动,扩大已有载体的影响,并努力建立健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工作的长效机制,让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他们不断看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

教育培训汇报篇4

1、基本情况

(1)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今年是村干部换届选举年,根据《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农经办[20*]12号)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方案》(赣农字[20*]76号),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据各地上报数字,20*年我市全市应审计3507村,现在已完成审计有3233村,正在审计的有246村,未开展审计的有28村。审计的主要内容是:①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②财经法纪执行情况;③集体资产处置;④债权、债务管理;⑤集体山林、水塘等发包、承包;⑥专项资金管理;⑦财务公开;⑧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其它问题。

(2)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农民负担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是否到位,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是否落实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是否取消村级招待费;二是“一事一议”筹资是否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是否按政策规定程序报批备案,是否按筹资范围开展筹资,是否突破限额,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三是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在规定环节、范围和标准内收取,特别是在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外出务工、计划生育等方面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四是涉农经营服务性收费是否按自愿、公平、等价相符原则收费,特别是在农业供水、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畜禽防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五是税费改革后乡村有无发生新的债务或借口偿还债务增加农民负担,是否向农民收缴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尾欠。

今年,我市对188个20*年审批的“一事一议”进行了审计,没有查出违纪违规使用资金的现象;在农民外出务工检查中查出乱收费行为5起,查出违纪资金12.36万元,责令清退4.8万元,处分5人;在农民建房收费检查中查出乱收费行为32起,查出违纪资金22.247万元,责令清退11.847万元,处分1人。

2、问题与建议

(1)发现的主要问题有:①少数部门对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少数地方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没有真正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②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与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一直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是法律、法规赋予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可是长期以来,县乡两级农经现状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够,有的乡镇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农经干部,或者被抽调去搞其它中心工作;二是经费难保障,没有专门的办公经费。③审计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实践的审计工作中,很多地方经常抱怨说在农民负担等审计工作中不知道应该遵循那些具体的法律、法规,在审计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很难把握尺度。④审计质量有待提高,审计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2)因此我们建议:①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的法律、法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快出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法规,使农村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真正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农村审计的权威性和稳定性。②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审计工作。③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二、农村基本政策培训与农村财务会计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

(1)农村基本政策培训。根据赣市办字[20*]42号文件的要求,由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农业局承办的第四至第六期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基本政策培训于20*年11月19日至28日在*举办。20*年的农村基本政策培训是20*年培训的延续,培训对象是没有参加20*年培训的另一半县乡两级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骨干。培训分三期在*宾馆举行,计划培训人数349人,实到331人,参训率94.8%。同时,各县(市、区)也根据赣市办字[20*]42号文要求积极开展了农村基本政策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20*年,我市县级共举办基本政策培训班40期次,培训干部3*0人次。农村基本政策培训的主要内容是:①中央、省、市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规定;②农村土地承包政策;③农民负担政策;④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基本知识;⑤农业产业化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关知识。

(2)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全省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农字[20*]14号)要求,我市及时下发了《关于下达全市农村财务会计人员指导性培训计划的通知》(赣市农管[20*]6号)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布置。各县(市、区)也相继发文进行了详细的布置,并举办了培训。20*年,全市共培举办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班52期次,培训农村财务会计人员4018人次,其中:市本级举办培训班3期次,培训人员400人次;县级举办培训班49期次,培训人员3618人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①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集体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有关政策;②集体财务会计业务知识;③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办法及调账技巧;④财务管理电算化和农村管理信息化知识;⑤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知识等。

2、成绩和经验

(1)取得的成绩有:①提高了贯彻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农村基本政策培训,在内容上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教师授课兼顾了理论性与实践性,整个培训指导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学员们普遍反映在以往的工作中,是上级怎么说就怎么做。只知道该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农村基本政策的培训,使参训学员进一步弄懂弄通了政策的精神,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但知道该做什么,还能清楚地知晓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增强了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及贯彻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②激发了学习各项农村政策的热情。农村基本政策代表党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主张,是党对农村工作规律性的总结,有其自身的系统性。此次培训,使各地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学习农村政策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农村政策的热情。学员们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要加强学习,继续提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升,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中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③提升了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通过省、市专家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村政策的系统、全面讲解和培训班印发的辅导教材的学习,广大基层干部加深了对农村政策的理解,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认识,提高了贯彻执行农村政策的能力。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培训,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增强了他们做好农村工作,发展农村经济的信心。④强化了农村会计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贯彻落实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通过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极大地强化了广大农村会计人员对农村财务管理、审计、电算化知识,特别是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掌握和运用。⑤树立了农业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农经部门的地位,激发了基层农经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各地一致反映,通过这种大规模的培训,特别是农村农村政策培训,县乡两级领导对“三农”的重视提高了,对农经部门的职责更明了。各地还普遍反映,经过这样的培训之后,各地的农经工作也更好开展了,领导的支持程度提高了。

(2)得到的经验有:①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办好培训的前提和保证。开展农村基本政策培训必须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一是年初我们就将培训事项向市委农工部和市委组织部进行了汇报,他们都非常支持和配合;二是起草了培训经费请示报告,并得到了市委农工部的同意和批准;三是在师资和教材等方面,我们得到了省农经处的大力支持,省处领导还亲临*给学员授课。②积累了经验,掌握方法,促进了工作。我市的培训工作,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省处领导的称赞,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得益于市农业局充分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得益于市农业局特别是农经科做了大量的工作。培训举办前我们就聘请和准备了多位农村基本政策方面的专家领导为授课老师,编印了内容丰富并切合实际的培训教材。培训期间,从报到、上课、考勤、吃饭、住宿到人员的接待等各方面,会务组都安排有专人负责,确保了整个培训期间有人管事,有人做事。

3、问题与不足

(1)培训经费紧张,学员积极性不高。

不少地方反映培训中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县财政拨付经费不足,组织培训难;二是上级拨付的经费有限,缺口较大;三是有些乡镇农经干部参训费用乡镇政府不解决,只好由举办单位垫付;四是少数经济薄弱的村无法支付参训费用,导致一些村的村会计不能按时参训。

(2)少数地方和单位对参训事项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少数地方没有把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上级的培训通知不够重视,不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对组织人员参训不够严格认真及时等。

三、下步工作计划与打算

教育培训汇报篇5

一、基本情况

我们认真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在强化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业务水平方面下功夫。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会议精神,完善移民政策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根据我市移民工作实际,今年我们组织了两次有我办全体干部职工和乡镇移民干部参加的大型学习培训,重点培训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我市自谋职业移民和集镇移民安置补偿补助标准公布的有关政策解释,共计参加人数150余人次,投入经费4000余元;二是结合当前移民稳定工作实际,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和乡镇移民干部集中学习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1号)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对新政策的出台可能引发的问题予以充分的估计和高度的重视,真正领会政策精神实质,把握政策界限,做好宣传,并及时了解、掌握情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移民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移民稳定工作的关键是领导重视,研究工作规律,注重工作方法,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帮助移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共计参加人数100余人次,投入经费3000余元;三是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的有关要求,在机关内部积极开展《公务员法》的学习培训,使全办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掌握《公务员法》的相关知识和现代公共管理知识,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提高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四是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重点学习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通过学习强化党员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局观念。

二、主要做法

一是充分利用每周一上午的政治学习时间、班子集中学习会时间、中心组学习时间,坚持集中培训、自学与聘请老师辅导相结合;二是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章制度,认真组织、积极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次调训任务;三是从认识上改变对学习重视不够或“讲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的现象,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克服一般化的灌输,结合机关特点,采取理论辅导、专题讨论、相互交流、具体实践等方式,起到了解疑释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长才干、提高工作水平的目的。

三、今后的打算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471号令,宣传移民安置条例。

教育培训汇报篇6

一、做法与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落脚点,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的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方式。中小学校和教师对校本培训拥有充分的自,提高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组织、开展、参与校本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是实施校本培训的关键。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举办校本培训专题研修班。我们先后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及校本培训组织管理者围绕《校本培训的理念与方案设计》、《校本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的管理与评价》等专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培训;其次,提供校本培训学习材料。我们为全县中小学校推荐了《校本培训实施指南》(首都师大出版社出版,张祖春主编)一书,做为各校组织学习的主要材料,同时编印《校本培训知识问答》,围绕广大中小学教师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们经常在中小学校长会议、教务主任会议及参与各校教研活动等活动中,积极宣讲校本培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研讨,许多中小学校长及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校本培训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统筹规划,明确职责,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

校本培训工作得以持续开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实效。为避免出现“轰轰烈烈搞培训、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确保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良好开局,在认真总结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教训、深入中小学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宁德市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县教育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该《通知》遵循“加强领导、上下互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原则,对校本培训的目标和意义、组织与领导、实施与管理、条件与保障等方面做了的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知》指出:“县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培训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各校要将培训内容向县教师进修学校申报”、“培训方案须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通知》进一步明确:各中小学校长是校本培训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各校要根据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校本培训工作,中学以校为主,各乡镇小学以中心校为主体开展此项工作”,要求各中小学校长要结合校情提出校本培训的思路和构想,充分发挥校长在校本培训中导向和引领作用。按照《通知》要求,全县中小学校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网络。

3、立足校情,突出重点,科学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

校本培训的内容应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联,与教师的工作相伴而行。近年来针对许多教师对于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等仍感困惑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为校本培训的重点内容,围绕这一重点,许多学校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把握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计划。如牙城中心小学以“重读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为培训主要内容;*中心小学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为培训主题;县一小以“教师角色转换与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为培训主题;海岛中心小学以“复式教学如何体现课堂新理念”为培训专题。总体上看,我县各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内容大多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重点,在关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4、创新模式,研训一体,促进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有机结合

先进的培训理念,只有外化为具体的培训形式,才能有所依托、落到实处。实践经验表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上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校本教研是前提和基础,校本培训是手段和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研训一体,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才能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为此,我们在校本培训形式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在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工作中,积极尝试以活动为载体,以校际交流为媒介,以实践反思为突破口,以竞赛评优为动力,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推动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如沙江中心小学通过开展“朝阳工程”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溪南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课改三星”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热情;水门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自我研读”活动,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解决问题。通过定期举办校际协作交流研讨活动、教坛新秀评选活动、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课堂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展示各校风采,提高培训效益,扩大培训成果。由于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本身的特点不同,各校校本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也表现得不尽相同。如许多学校广泛采用的基于校际协作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堂观摩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专题讲座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题引领的校本培训形式。*年随着我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一些学校还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的校本培训形式的尝试。*年初我们受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委托,承办*年市校本培训现场研讨会,分别在*中心小学、十八中开展基于课例研讨和案例分析的校本培训的尝试,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5、关注过程,讲求实效,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

校本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业务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必须要有一个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做保障。为此,我们主要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在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前提下,要求指定具体召集人,明确承办部门。我县各中小学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室、教务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管理机构,初步建立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霞浦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建立了校本培训申报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估制度等。许多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一些学校还制定和完善了专题讲座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师徒结对和名师帮带制度、骨干教师示范制度等等,这些既为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增强培训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

6、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考试评价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教学实践遇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从而使许多教师在新课程面前感到茫然和困惑,这使得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成为必须,同时也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角色转变及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尤其是在校本培训中引领示范、参与合作、评价指导、服务推广、沟通互联等作用的发挥。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建立校本培训试点校,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了四所层次不同、特色各异的中小学作为市级校本培训试点校,通过试点校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其次,通过组织研讨会、深入中小学巡回辅导、帮助分析诊断校情、指导制订计划等方式为中小学提供帮助指导。第三,经常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参与教学研讨等,努力做到培训资源共享,培训优势互补。

二、问题与困惑

1、认识不足,观念模糊

虽然从整体上看,校本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所接受和重视,但认识不足、观念模糊等情况仍较普遍存在,一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训的认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认为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应集中精力抓考试成绩、升学率的提高,而校本培训是可有可无的,可以忽略或不必开展,存在降低要求,流于形式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把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写入了学校的工作目标,列入了年度的工作计划,而更多的情况下是抓而不实、流于形式的。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这是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此外一些教师困于沉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没能把参加培训学习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联系起来,对校本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是搞形式,是增加负担,因而对培训存在抵触情绪,参加培训学习自主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2、内容单一,形式泛化

虽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校本培训,但究竟什么是校本培训、怎样培训、培训什么,许多学校还不是很清楚,缺乏对校本培训的理性思考。一些学校把校本培训的简单理解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经验介绍、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等,因此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内容陈旧、模式僵化、缺乏新意。主要表现为:第

一、培训目标缺乏科学性。一些学校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过多考虑学校的工作安排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却忽视了教师的培训需求,缺少针对性、层次性,特别是对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需求有何不同,如何在保证通识培训需要的前提下,满足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需要方面。有些学校前后年度的培训计划几乎完全不同,毫无联系,缺少连续性。第

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多数学校的校本培训内容过于集中和单一化,注重理论观念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忽视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科知识的拓展培训。学校在选择和确定培训内容时存在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的随意性,难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学习需要和个体成长需要。第

三、培训形式泛化。有的学校用常规教研代替校本培训,认为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适时开展课堂观摩、组织优秀论文评选等便是校本培训,培训缺乏层次性、互动性,形式单一,培训低效。常常是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同时听一个报告、一个讲座,其效果可想而知。陈旧落后的培训方式,低劣的培训手段,常常造成教师被动的接受培训,自我培训动力不足,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培训的效果。

4、资源不足,管理滞后

目前,我县的校本培训工作仍存在管理滞后的问题,配套的考核、奖惩机制仍未建立,无法评定优劣,难以激发学校组织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培训设施落后,培训资源缺乏,专业指导不力等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本培训的开展以及培训质量的提高。就我县校本培训工作进展情况看,许多学校反映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缺乏培训师资和学科带头人,加上资料、设施和经费等客观方面的困难比较多,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开展及其效果。如培训师资问题的解决,如果一味外聘势必受到学校财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一味的校内开发则一所学校中的名师毕竟有限,而且容易出现“近亲繁殖”、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5、经费短缺,研训分离

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分工协作机制的缺乏,人为造成了研训分离。目前就我县来说,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学教研室尚未整合,就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来说,仍分设小学教研室与培训处。其次,在师训经费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深入中小学指导推动校本培训,以及提高研训人员专业素质等工作动力何来,能持续多久。高质量的教师培训需要现代化的培训手段、良好的培训环境,没有一定经费投入是难以运行的。就目前的校本培训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微乎其微,大多的情况是学校自筹资金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组织培训活动。

三、认识与感受

1、实施校本培训,提高认识是关键

要使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长的认识是关键,必须强化“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中小学校长应在校本培训工作中,努力成为学习研讨的积极参与者、专业引领上的平等研究者、财力支持上的主动服务者。应从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校本培训工作。要充分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工作对于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校本培训的内涵和实质,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特点和优势,正确处理好校本培训工作中近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规范和自由等方面的关系。

2、实施校本培训,形成氛围是前提

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自主性的特点,能否形成有利教师研讨、交流、对话的工作氛围;能否给教师提供民主、开放、自由的空间,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显示个性的舞台,是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校本培训才能生机勃勃地持续开展起来。学校管理者要积极营造了宽松、参与、互动、整体推进的培训环境,搭建专家、校长、教师对话、交流的平台。校长应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与教师合作探究新的教学机制与教师一道攻克难关;校长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激励教师教学创新和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良好个性发展和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为教师的成功和成长创造机会。要着力于建设注重学习、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积极在学校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学校教师共同发展,建立学习工作一体化机制,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让教师在交流与合作、沟通与对话中,共同分享、共同提高。

3、实施校本培训,关注课堂是重点

课堂不仅是教学的时空场所,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舞台,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阵地。以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的校本培训,应以关注课堂,分析课堂,优化课堂为重点。问题是教师学习与成长必经的过程,因此,校本培训不仅不应回避问题,而且应主动地回到每一个教师的课堂中去寻找问题,在研究课堂的同时研究教师、学生,从而加以总结、提升,以此作为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只有当教师的培训回归到真实的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情境下的具体问题,才能吸引和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所以,校本培训必须植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聚焦课堂教育教学实践,贴近课程改革实际,选择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培训内容,将教师在教育过程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作为培训的起点,以问题得以解决作为培训的归宿,引导中小学教师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研究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实施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保障

校本培训的针对性、自主性的特征,对校本培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实施校本培训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一套校本培训的计划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考核评估制度以及学时登记制度,是校本培训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当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及时研究制定政策,确保中小学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应将学校校本培训开展情况作为年终评估检查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校本培训开展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设立专项资金解决校本培训经费的不足。各学校在年终考评时应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优、评职、晋级挂钩。

5、实施校本培训,专业引领是支撑

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但要开展好校本培训,仅仅依靠各个中小学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小学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来组织校本培训,培训工作常常会陷入低层次、低效率、低格局的状态。实践表明,专业研究人员的介入是校本培训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和专业引领,校本培训就会处在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所以说校本培训要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取得可持续地发展,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是一重要支撑。教师培训机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通过确定校本培训试点校,实行教研员挂校指导,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第

二、深入研究校本培训的规律、特点以及操作层面的问题,积极开发培训资源,定期深入基层学校,为基层学校有效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帮助和指导;第

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作用,有计划地培训辅导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一个逐级负责、纵向贯通、横向辐射、协调高效的立体的培训网络格局。

教育培训汇报篇7

一是干部工学矛盾日益突出。县乡机构改革后,各单位领导和人员职数较少,再加上山区稳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干部参加培训的工学矛盾更加突出。

二是师资十分匮乏。目前培训干部主要依靠县委党校,而党校师资力量单薄,举办诸如干部迫切需要的"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基础设施和旅游带动"知识等专题培训难以胜任。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因本地缺师资,授课质量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参与的热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因师资匮乏难以举办。

三是培训经费难以保障。一方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出现多头,培训资源没有有效整合,造成资金浪费。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主管部门与人事部门之间存在着多头培训,又各有上级部门的文件依据,有的干部一年中参加同一类别的重复培训,浪费了有限的经费。不少行业部门都成立了培训中心,根本没有师资力量,实际上就是机关招待,以获取部门利益,浪费了培训资源。

四是干部培训的目的与个人参训动机接轨不够。大多数干部简单地把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理解为培训与提拔相结合,而没有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培训与干部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没有认识到提拔是使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也是使用。一些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经过培训后而没有得到提拔,就片面地认为没有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进而导致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扎实,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

五是培训基地建设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机制比较单一,培训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加上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基本上都是“官办”的,办学质量的优劣、培训质量的高低与其自身的生存状态无关,缺乏应有的“市场意识”和“服务观念”。此外,现在干部的文化层次也越来越高,他们对授课老师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六是教育培训与能力提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普遍存在培训内容相对滞后,缺乏实效性,干部教育培训基本上还是“计划式作业”和传统的“填鸭式”单向灌输授课模式。想让干部什么时候培训就什么时候培训,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受训干部基本上没有主动权和发言权,更谈不上教学互动了。“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齐”、“一个方子吃药”,培训形式和方法长期单一,缺乏新的教学手段。

针对以上的矛盾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实现"两个转变"

干部是带着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具备一定的自我知识体系进入培训课堂的,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是一种经验学习模式。他们接受培训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学习和培训解决他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解决目前培训中"学用脱节"的问题,培训教师在培训理念上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告知真理"向"发现真理"转变。要注重从学员的工作生活实际事例去归纳总结提炼出规律性东西,开发学员经验智慧,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对经验的提升,从而在培训中对干部进行思维方式的启迪,增强"发现真理"的自觉性。二是在培训方式上要实现从单向传授为主向双向互动交流为主转变。干部培训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其知识主要是被发现的而不是传授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授课方式要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教师学员双向互动交流为主,从课堂讲授转向学员自主性学习,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员为中心,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信息互补,经验共享,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组班方式上要针对工作实际,把不同层次的干部分层次分类别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板块进行集中培训,如各单位股级干部及一般干部各组成一个板块学习。同时要运用"交流"、"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做到"研讨、课堂、考察、实践、调查报告"五个培训环节,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培训环境中总结经验,发现知识,开发潜能,提高素质。

(二)整合资源,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必须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围绕降低培训成本和增强培训效果两个目的,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的培训办法,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县内外各种有效资源,以克服县内资金、师资、设施等相对不足,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一是要加强党校及行政干部学校建设,发挥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上级党委要整合培训资源,建议严格培训资格认证,撤消行业部门的培训中心,加大投入,把县委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建设成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从源头上避免多头培训,节约经费。同时,县委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可以聘请校外、县外或者市外的专家学者来讲课,引进师资,以及建设远程教育网,运用现代教育培训手段,把党校、行政学校建设成为教学、科研和咨询三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二是要利用高等院校加强干部的专业技能培训。高等院校具有师资优势和教育培训的阵地优势,因此,上级党组织要加大高等院校与区县联姻的力度,把一些农科院所作为区县干部培训专业知识的基地,开设一些专业性强的培训班,以改善干部的专业知识结构。三是借助来县专家培训干部。要以县内外重大项目为载体,聘请县外专家学者为顾问,让他们在项目建设中边干边培训一批年轻干部。聘请他们举办节假日专题培训班,培训一批业务骨干,从而使实施项目成为培训干部的又一个重要渠道。四是在合作交流中培训干部。要紧紧抓住与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教育等社会事业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组织事业单位管理者和企业家通过挂职、互派等方式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三)要正确理解“训”与“用”的辨证关系,注重培训结果的使用

“训用结合”是教育工作面临的普遍难题,随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怎样将干部的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让训与用发挥出最大的叠加效应,实现共振共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训与用在相互联系、运动发展中始终存在主次定位。如以“训”为主导,即是以“训”定“用”;如以“用”为主导,即是以“用”定“训”。

以“训”定“用”,就是要以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来影响甚至决定干部的选拔任用,这是训用结合的“结合点”。

要明确“训”的基础性作用。“训”是“用”的前提和基础。不抓干部教育培训就不可能全面提高干部的素质能力,就会直接影响到干部的使用效果;干部在各级岗位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我们的事业就没有领导者、执行者,也就不可能成功。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必须成为干部形成正确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的殿堂,成为干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加油站,成为干部成长的阶梯。

要动态掌握干部教育培训情况。为了动态掌握教与学的全过程,客观、真实反映干部教育培训情况,进而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依据,需建立完善三项制度:学员的“述学”制度。教育培训结束后,学员须就所知、所获写出学习报告并交培训管理者,以使培训管理者及时掌握干部的学习、收获情况和教学情况;教学机构的“评学”制度。培训结束后,教学机构须组织考试,并对每一位学员的在校表现作出评价,同时将考试成绩和表现评价交予培训管理者;培训管理者的“管学”制度。培训管理者要对参训人员进行动态跟踪考察,了解参训干部的现实表现。

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体现教育培训作用。时代要求干部教育培训成为整个干部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干部教育培训还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拓展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的功能。将干部教育培训信息详细录入干部人事档案当中,包括干部需要培训的内容和时间、已培训的内容和时间、未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以及每一次培训中干部的学习报告、考试成绩和现实表现等;同时将此信息与相关干部处室共享,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依据,进一步延伸干部考察的途径和空间。另一方面,建立择优而用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干部学习和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的情况,作为选拔、考核、任用干部的“第一道工序”,使学习真正成为各级干部提升素质能力的内在需求和不懈动力。实践中,针对现职领导干部,要加强管理与引导,将其学习表现、学习收获作为干部调整、使用或表彰、批评的重要依据;针对后备干部,要做到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使用,培训效果不佳也不使用。

以“用”定“训”,就是要以能否真正提高干部素质能力为目标来设计干部教育培训,这是扩大训用结合的“结合度”的问题。

要突出“用”的导向作用。“用”是“训”的目的和归宿。干部教育培训只有遵循“切合实际,因势利导,按需施教”的原则,以能否真正提高干部的素质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才有出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工作需求为先导,以优秀师资为平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要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能。中心和大局,是一切工作的总导向。当前,就是要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以培养造就一支能担当新时期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实际,以分析、解决社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重点,结合岗位职责和干部队伍实际,科学设定教育培训内容。

(四)突出“三个结合”,加强“三项制度”建设。

加强培训结果的使用,实行训用结合,这是我国干部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培训工作行之有效的经验,也是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同时保证培训得以落实的关键措施。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重点突出“三个结合”:一是按需施教,突出培训主体与发展需要的结合。举办各类培训班都要与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中心工作合拍,做到既紧密结合工作需要,又超前于当前工作。二是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根据干部岗位需求、知识结构和从事专业等情况,认真搞好培训内容设计,有针对性地分类、分层次开展培训,使干部切实能够“缺什么、补什么”,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方子吃药”的旧模式。三是灵活多样,突出灵活性和实效性的结合。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对政治理论培训,采取集中辅导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以考促学;对业务知识的培训,坚持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以单位自行组织为宜。对领导干部要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方式,实行集中辅导,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积极拓宽视野;对中青年干部,实行课堂教学、讨论交流等方式,在艰苦的环境中放手培养锻炼干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教育培训汇报篇8

20__年以来,市妇联认真贯彻落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实施意见》,不断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把增强党性作为第一任务,将理想、信念教育与能力建设贯穿始终,以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法律法规和党风党纪教育、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等为主题,努力培养一支素质高、作风实、能干事的党员干部队伍。

一、基本情况市妇联妇联机关党支部现有党员23人,其中在职党员干部13人,退休党员干部8人,流动党员2人。5年来,在职党员干部参加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培训14人次,市直机关工委党建类培训10人次,妇联系统业务培训120人次,其他部门举办的业务类培训65人次。参加继续教育学历类培训6人,其中3名干部获得硕士学位。退休党员干部积极参加老干局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确保教育培训稳步实施。

市妇联党组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把它当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

一是制定教育培训计划。严格实施一年24次理论学习制度,落实经常性教育培训目标。通过分期分批选送党员干部参加集中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了党员干部工作水平。支持党员干部参加继续教育学历培训,保障学习时间,并按规定报销部分学习费用。

二是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安排、全面管理,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严格执行学习登记和考勤制度,对学习的内容和人员进行登记,并将干部培训工作纳入部门每年工作目标责任制,纳入干部年终绩效考核内容,并作为干部奖励、晋升级别、职务的重要依据。

三是营造全员学习氛围。推进“修身储能思奋进”读书活动,组织“学有所悟”读书征文、读书心得分享等活动。要求每名党员干部参加集中学习培训后,要认真消化学习内容,为全体党员干部上党课,达到学习提升、全员分享的目的,形成了领导带头学、全员参与的良好学习氛围。

2、区分层次,突出重点,确保教育培训有的放矢。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市妇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干部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一是区分层次,抓好各类干部的教育培训。领导班子成员主要是抓好理论学习制度的落实,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强化政治理论教育,提高理论素养和领导水平。其他党员干部则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播放电教片等方法进行,提高一般干部的业务素质,强化教育培训的效果。

二是突出重点,保证培训质量。重点抓好政治理论培训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的十精神等,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深入浅出理解精神实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讲大局、讲正气,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政治立场,自觉遵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3、与时俱进,创新载体,确保教育培训彰显实效。

在教育培训中,市妇联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培训途径,不断改进培训方法,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在注重培训实效上下功夫。

一是坚持集中培训与在职自学相结合。在抓好干部集中培训的同时,注意引导广大干部坚持在职自学各种理论业务知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邀请各类专家学者为妇女干部和机关党员干部面对面培训,组织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家庭教育等专题培训50余次,全面拓展学习领域。在选送机关党员干部参加外出各类培训的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培训,在__大学组织妇女维权业务培训班,在上海交通大学组织妇女干部培训,选送部分党员干部赴清华大学学习。

三是参与中心工作与跟班学习相结合。先后选送党员干部20人次参与党代表选举、绩效考核、干部考察等中心工作,选派两名干部到省妇联跟班学习。

四是“网上学”与“网下学”相结合。创新学习载体,创建党员干部QQ群,及时交流学习体会,网络党建平台成为党员的网上精神家园。选送三名干部参加党员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学习,清华大学等知名教授远程授课,实现了学习资源效益最大化。创新党性教育活动形式,将每周五下午定为“党员学讲堂”,组织党员上台讲党课、谈体会,激发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1、树立教育培训新观念。

当今社会已进入学习型社会,教育的社会化、终身化已成为时代的特征。树立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注重社会效应,注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注重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干部的创新与发展能力;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帮助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由理论培训教育、一般知识培训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不断强化对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教育培训汇报篇9

近年来,xx县紧把时代脉搏,以培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的新型农牧民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突出重点、创新方式、强化保障,积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依据省市文件安排,结合全县农牧产业发展和农牧村劳动力队伍建设实际,研究制定了年度《xx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对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成立了以县委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全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组织、人社、财政、发改、农牧、国土、工商、金融等30个部门单位的具体职责,形成了政府主导、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采取以会代训、远程教育、集中办班等方式,组织各乡镇主要负责人、科技副乡(镇)长和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就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开展了专题培训,增强了各责任单位做好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的主动性。将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纳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单位年度目标责任书考核范围,全面落实相关责任人的直接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各项工作统筹协调开展。

二、突出重点,认真开展遴选调查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从高山细毛羊标准化生产、牛羊舍饲养殖、优质牧草种植、设施蔬菜栽培、玉米制种、药材、红提葡萄种植、小杂粮生产等优势产业和农业机械维修,畜禽繁育员、村级防疫员,农村合作组织经纪人等服务领域开展了新型职业农牧民遴选调查工作。经县、乡、村三级自下而上审定,先后从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中遴选从事农牧业生产、有一定经济基础、文化素质较高的年龄在55岁以下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对象950名,并以乡镇为单位,同步建立了遴选台账。

三、结合实际,科学实施培育培训

按照“农民自愿、逐级审核”的培育对象申报程序,通过村、乡(镇)、县三级审核,对遴选的950名培育对象从培训需求、主体产业、经营规模、收入现状、务农意愿、发展策略等与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建立培育对象档案资料。先后详细制定了年度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对象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办班、远程教育、现场指导等形式,分行业、分类型、分步骤、分段式的开展了系统培训。2013年完成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160人,占任务数的160%;2014年完成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441人,占任务数的112.5%;招收中职生70人,占任务数的140%;2015年完成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307人,占任务数的102.3%;修订完善了《xx县新型职业农牧民资格认定管理办法》,明确了认定条件、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和认定主体,先后完成新型职业农牧民资格认定634人。同时,通过现场检查、电话抽查、走访培训学员、查看培训台帐等方式,及时了解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确保了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工作的稳步推进。

四、创新方式,不断提升培育培训实效

培育工程实施以来,紧紧围绕我县新型职业农牧民成长和学习特点,分类分层实施培训,不断提升培育培训实效。一是在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提升依靠科技致富能力。组织县乡农业科技人员成立科技服务小分队,分赴7个乡镇重点开展细毛羊标准化生产、牛羊舍饲养殖、饲草料配制、疫病防治、农机维修、农作物、中药材种植技术、电子商务、合作社运营等实用技术培训,将培训课堂搬进农牧村院落、田间地头和牛棚羊舍,现场示范,现场解答,让先进技术和新产品直通农牧村、直达农牧户、直送农田棚舍,并与700名新型职业农牧民签定培育联系卡,建立跟踪服务关系。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农牧业信息平台,帮助群众找信息、觅商机,使农牧民的“手”更巧,“心”更亮,科技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二是在确保培训实效上下功夫提升市场竞争力。以生产经营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为重点,采取举办专题培训、印发资料、巡回宣讲、现场指导、赴外实践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强化农牧业高新技术培训,突出抓好以中药材种植、农产品电商销售等特色产业开发新技术推广培训,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生产、细毛羊标准化生产、农机维修、牛羊育肥为主的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了农牧民运用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在产业致富带头人上下功夫提升产业引领能力。立足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发展农牧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业合作社打造成新型职业农牧民提升培训的主阵地。利用各类专业合作社采取入户指导、集中办班、“菜单”选学、典型示范、现场操作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配套服务。并抽调合作社技术骨干、采取现身说法的方式深入牛棚羊舍为职业农牧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职业农牧民解决生产难题,进一步增强了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服务能力、带动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在创新工作特色上下功夫提升培育培训实效。紧紧抓住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行“一业一训”、“一技一训”,分行业、分类别、分层次确定培训对象,在坚持集中培训、现场指导、以会代训等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取“请进来”教“派出去”学的方法,做到农闲季节以集中讲授、赴外实践培训为主,农忙季节以现场示范指导为主,采取“培训服务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模式,实现了科技培训服务与职业农牧民的零距离对接。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职业农牧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实现了“要求职业农牧民参加培训”向“职业农牧民要求参加培训”的有效转变和长足发展。

五、多措并举,详细制定扶持办法

为了更好地将中央和地方政府现有的农牧业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向新型职业农牧民倾斜,制定出台扶持新型职业农牧民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管理制度。我们在广泛征求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通过领导小组和各成员单位的共同酝酿探讨,制定了具有我县特点的扶持新型职业农牧民成长发展的《xx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扶持政策》,并将现有的特别是新增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牧民倾斜,形成了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

六、完善措施,不断夯实培训基础

立足我县区域特色经济、农牧优势产业发展实际,按照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牧民的总体要求,在现有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师资库、培训示范基地、培训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加大培训师资力量建设。通过聘请省、市、县农牧、科技等部门单位和甘农大、河西学院专家教授组建“专家师资库”;聘请农牧村致富能人、科技能人、产业带头人、农牧民合作经济领办人组建“乡土师资库”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涉及各行各业的县级部门、乡镇、村三级培育培训师资队伍。二是在现有农牧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确定皇城镇细毛羊改良及标准化生产培训基地、白银乡设施葡萄种植实训示范基地等23个示范基地作为我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劣实了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的基础。三是结合我县农牧业生产实际和产业发展现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围绕细毛羊标准化生产、舍饲养殖、疫病防治以及牧草种植、饲草料加工、蔬菜栽培、设施葡萄种植、农机具维修等实用技术和涉农政策法规,编印了《肃南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实用技术手册》,进一步提高了培训质量。

教育培训汇报篇10

摘要:我国“十二五”规划就“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也提出,要“优化干部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更好地科学发展”。近两年来,我国有关学者把“世界咖啡”式汇谈引进并优化,用于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卓越企业家培训、企业创新发展的探讨、人们社会心理健康咨询、政府智囊决策咨询之中。结合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方法、步骤和应用规律,探讨世界咖啡式汇谈及其应用,可以为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的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一定的智力和理论动力支持。

关键词:咖啡论坛;教育培训;方法创新;头脑风暴;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D6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11)06-0042-03

2011年1月21日,第十二次全国干部教育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强调指出:“要按照总书记要求,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继续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深入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更好地为科学发展和干部健康成长服务。”“要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办学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实效,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1]为破解当前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难题,本文探讨世界咖啡式汇谈的培训方式的应用,目的是为我们提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一、世界咖啡式汇谈形式及程序

“世界咖啡”式汇谈(worldCafe,简称“世界咖啡”),也叫“咖啡论坛”,是一种以象形借喻的有效的集体对话、面对面交流的汇谈方式。世界咖啡式汇谈的主要精神实质就是“跨界(Crossover)的交谈”。从1995年开始,美国、欧洲等国家或机构组织利用这种世界咖啡式汇谈形式,对组织高层人员进行培训,或者是对某些战略措施进行专项“会诊”。如一家全球型消费产品公司,对组织自三十多个国家的高层管理人员使用世界咖啡式汇谈构建了新的全球营销战略;墨西哥政府和公司将世界咖啡式汇谈应用于情境管理;瑞典将世界咖啡式汇谈运用于“斯德哥尔摩科技挑战大奖赛”的活动中,建立一个六十多个国家的地方社区领导者参与的交换经验、交流思想的平台。

美国当代著名管理学家朱安妮塔•布朗和戴维•伊萨克在合著的《世界咖啡:创造集体智慧的汇谈方法》一书中指出:“世界咖啡式汇谈是一种启发和开展建设性合作对话及思考的特殊谈话方式。”[2]它在真诚互利和共同学习的精神下,营造好友们在一起喝咖啡聊天的情景和气氛,让深藏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让参与者针对特定的问题展开对话,充分共享及拓展每位朋友的思维力、想象力、创新力及能动力。当代著名的世界管理学家、《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认为:这种“汇谈、系统思考、建立共同愿景”的世界咖啡式汇谈,是“我们关于组织学习和变革工作的基石”,是目前“最可靠、实用、能激发共同思考,进入集体创造最可靠的方式之一”。[2]4可以说,这种世界咖啡式汇谈提供了将分析转变为深刻变革的工具和将天才人物紧密相连的结构。

“世界咖啡”式汇谈的程序和步骤是:就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分析。设定4-8人组成一个小组为宜,大家一起讨论、研究一个确定的问题,并用文字、图画等方式记录下重要的观点和看法。其他组也在同时讨论相关的问题,也同样用文字、图画等方式记录下重要的观点和看法。然后,每一组除组长外所有人多次换到不同的小组,和新的人坐在一起,结识新朋友,汇报自己的观点,并与新的组员进行讨论,交换不同的想法。当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时,就会迸发灵感,创新思维也会随之显现。“世界咖啡”式汇谈的过程需要主持人(即培训教师)承担“导演”角色,主持人的主要任务是:(1)制定汇谈主题和把握汇谈计划;(2)组织引导整个研讨过程;(3)控制时间进度,把握研讨节奏;(4)对分组研讨结果进行总结提炼;(5)调动研讨气氛,把握研讨导向等等。

“世界咖啡”式汇谈是所有对话者参与并分享所有对话者的智慧,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共识的交流活动过程,是产生集体智慧的过程。世界咖啡式汇谈的运用,对战略构想、知识创造、快速创新、利益相关者参与以及大规模变革,都有着立竿见影和实用的启示。世界咖啡式汇谈将解决问题作为有效的平台,有助于我们选择更满意的方式参与到谈话中去,能够达到促进个人和组织共同发展的独特效果,因而受到了管理培训领域人士的普遍关注。

二、世界咖啡式汇谈的功能特点

国外一些参加过多次“世界咖啡”式汇谈的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发现,这种战略性对话的简单方式不仅激荡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以新的方式共同思考,而且能够凝聚群体智慧,帮助实现组织目标并迈向群体愿景。这种汇谈方式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使团队明确会谈的主题内容和目的;第二是创造热情友好的汇谈氛围;第三是探索相关热点、难点及疑点问题;第四是鼓励参加者的投入及智力贡献;第五是吸收多元文化,接受不同观点;第六是共同审议不同的模式、观点和深层次的问题;第七是收获、分享共同汇谈成果。世界咖啡论坛运用在组织和团队教育培训的环节中,有着明显的特色:

1.有利于优化学习型组织的行动结果。世界咖啡论坛在协作对话、分享知识、创造学习行动的过程中建构交流的最佳平台。汇谈、讨论、系统思考、建立共同愿景,这些一直是组织学习和变革工作的基石。“世界咖啡”作为交流工具,能够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和集体深入会谈。对于一个不断追求卓越、创新发展的组织来说,它对提升自身修养、收获集体智慧、改善组织效率、凝聚团队精神,甚至解决群体争端和探索组织未来发展,都会有较强的能动作用。

2.有助于有效破解难题。解决社会难题是世界咖啡式汇谈的主要特点之一。“世界咖啡”意味着每一条意见和建议都可能产生实际的效果,从而使参与者充满信任感和责任心去积极地参与问题探讨。朱安妮塔•布朗认为:“我们通过汇谈将知识内嵌并相互分享。从这个角度说,汇谈就是行动,就是社会系统的血脉和心脏,像组织、社群一样互动。”[2]22在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项目中,咖啡论坛的问题来自组织,一般是某省、某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发展的热点或难点问题。学员通过研究问题,进行讨论,提交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效果验证方案的形式解决问题,有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3.有助于个人和团队发展。“世界咖啡”式汇谈倾向于选择能够发挥参与者优势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在平等的原则下鼓励开放式探讨,从而打破了阶层或等级的定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彰显参与者的个性,发挥每一个人的潜力。小组成员在咖啡论坛的过程中,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应变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咖啡论坛可以带动组织内部浓厚的学习气氛的形成,使学员用开放豁达的心态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锻炼协调和沟通技巧,提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这将促进个人的不断成长,进而有助于组织的不断成熟发展。

三、优化世界咖啡式汇谈,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提供有效创新驱动

面对新形势新局面,现代干部教育培训需要一种创新驱动的思维。近两年,为顺应领导干部培训的发展新趋势,世界咖啡式汇谈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已经被我国的教育培训机构接受和应用。从2007年开始,中组部培训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和有些省级党校、行政学院,以及一些大型企业的培训机构,先后将世界咖啡式论坛应用到干部教育培训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然而,大多数人对其了解还很肤浅,亲身经历过咖啡论坛的更是少数。我们要借鉴优化世界咖啡论坛方式,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性。

第一,正确认识并合理开发世界咖啡式汇谈培训功能。“世界咖啡”式汇谈与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相比有着一定差异性。因此,开展咖啡论坛,需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对其进行本土化的改良,使之符合我国当前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行政体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符合我国国情、党情、世情、社情,符合我国干部成长规律和培训规律。为此,一方面需要对该方法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已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和宣传,增强参与组织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要根据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优化改良,使其更加有操作性和针对性。

第二,精心设计世界咖啡式汇谈的讨论主题。确定咖啡论坛的主题,是决定咖啡论坛成功的关键。培训机构可以通过研究地区发展战略规划、深入调研和组织间磋商等方法,寻找地区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定咖啡论坛的主题。根据确定的培训项目主题,可选择相关部门的管理层和执行层不同级别的干部或与该问题相关的业务骨干、专家学者参与培训。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职务的学员组成,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和研究问题,也有利于将培训的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措施。

第三,细化世界咖啡式汇谈的步骤。每个论坛专题最好设定2名教师或骨干学员分别承担a、B角色做主持人,一个主持人负责调控汇谈程序,另一个负责汇谈成果概括总结。主持人把学员按照不同学历或经历每4-8名分为一组,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善于概括归纳的记录员(或者叫小组秘书),并按照所分组入座(最好是圆桌式的面对面)。如以“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如何利用微博提高执政能力”为主题设计研讨项目,分四组来研讨这个主题,相应拟定4个主题词语。第1组讨论“(1)微博提高领导力功能作用”;第2组讨论“(2)你对微博的传播观的认识”;第3组讨论“(3)领导处理不好微博的负面影响”;第4组讨论“(4)提高领导驾驭微博等新媒体之文化自觉的启示”。

主持人宣布本汇谈要讨论的主题,并宣布汇谈规则。汇谈总时间约2―3个小时,可以分为3个时段。第一时段,学员分组讨论所规定的问题,各小组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二时段,小组其他成员换组讨论(如1组成员到2组讨论第2问题,2组到3组讨论第3问题,3组到4组讨论第4问题,4组到1组讨论第1问题)。各小组记录员原地不动,先向新的组员简要汇报上组讨论的主要成果,然后组织新的成员讨论,并作记录。第三时段,进行第二次组员换组研讨。第四时段,进行第三次组员换组研讨。第五时段,4个组分别推选代表(或者记录秘书)第1组报告4个组关于第1个问题的汇谈成果;第2组代表报告4个组关于第2个问题的汇谈成果;第3组报告4个组关于第3个问题的主要汇谈成果;第4组报告4个组关于第4个问题的主要汇谈成果。其他成员也可以有新的补充意见。第六时段,主持人对4个关联题的研讨结果进行总结提炼,这样,本次咖啡式汇谈的成果就诞生了。如果必要,还应对咖啡论坛的成果进行物化整理。

第四,积极开展世界咖啡式汇谈经验交流研讨。由于世界咖啡式汇谈是一种新的研讨方式,因而需要在这方面的培训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经验传授和实战指导。有关培训机构可以召开咖啡论坛行动学习式研讨会,进行问题分析和方案测试,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限度确定召开研讨会的次数;对已有的经验进行质疑,提出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第五,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为了取得实际效果,从项目的启动到最后的评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化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机构的教师及培训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现代培训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包括对咖啡论坛的理念、方法以及思维工具的运用的学习。在咖啡论坛项目结束后,培训机构应组织相关人员应对其产生的物化成果,在组织绩效提升、个人绩效改善等多方面的成效进行评估。评估人员除了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外,应包括学员的上级领导、小组辅导员、汇谈主持人和教员。

鉴于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阶段和干部调训规律,在世界咖啡式论坛法培训的应用与实践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其所能为组织带来的绩效,应当对其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导入方式、应用模式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以充分发挥该方法的优越性,使之成为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