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9:56

乡村旅游建设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相关扶贫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加强项目管理,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公示制、合同制规定,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并发挥效益。

二、项目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南部,距县城20公里,离镇政府10公里,国道247线纵贯全村。全村共辖6个村民小组,413户2001人。有耕地8232亩(其中水浇地3000亩),人均耕地4.1亩。种植全膜玉米和水地玉米2000多亩,紫花苜蓿留床面积3000多亩。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近年来,村结合本村实际,按照群众发展意愿,将肉羊养殖业确定为全村主导产业之一,并规划建成肉羊集中养殖小区1处。目前全村共有肉羊养殖户176户,肉羊饲养量4860多只。通过集中养殖加分散养殖相结合的模式,逐年壮大肉羊养殖规模,力争今年全村发展集中养殖户50户,分散养殖户150户,全村肉羊饲养量达到7000只以上,仅肉羊养殖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可达到3500元以上。

三、项目名称:县镇村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项目

四、建设单位:县镇人民政府

五、建设地点:县镇村

六、项目建设内容

1、新建停车场1处,新建大门一处,新建1.6米宽游步道650米;载砌道牙580米。

2、镇政府根据贫困户和发展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现状,推荐农家乐1户。

七、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经概算,项目需投资34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3万元,1户农家乐补助资金1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资金。

八、建设期限

2020年6月-2020年10月。

九、项目效益分析

该项目实施后,将有413户2001人受益,鼓励和支持贫困户通过多种旅游扶贫途径助力贫困人口脱贫,鼓励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旅馆、销售农副土特产品获得经营性收入,鼓励贫困人口到景区景点、旅游企业打工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鼓励贫困人口通过资产入股、资源入股等形式获得财产性收入,激发贫困人口参与发展旅游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持久内生动力。2020年预计将有50户贫困户直接获得收益,该项目将带动贫困户栽培旅游观光牡丹、种植草莓、蔬菜务工等覆盖贫困户40户,2020年预计户均增1.5万元;通过发展农家乐覆盖贫困户10户,2020年预计户均增1.3万元。

该项目全面落成后,将进一步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有力推动乡村旅游和绿色产业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中部综合旅游区旅游承载能力,全力加快旅游文化城市建设进程。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靠实责任。为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镇上成立镇村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处理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项目质量监督组,具体负责工程质量及签证工程工程量的核算工作;成立项目验收组,待工程竣工后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

乡村旅游建设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全会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乡(镇)、村为载体,以开发建设特色乡村旅游景区(点)为抓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立足特色,培育精品;典型示范,逐步带动;强化培训,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一批独具县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和优秀乡村旅游示范点,全面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年实现“135”目标,即每个乡镇着力打造1个以上乡村旅游点,全县建成3条乡村旅游线,创建具有接待能力的乡村旅游点5个以上。到年,创建3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乡(镇)、村,全县形成一乡一主题,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格局。

(三)基本原则

1、加强引导,示范带动。积极融入省、市发展乡村旅游大局,以科学规划引领,以项目建设带动,以典型示范引导,以宣传促销造势,努力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不脱离农民、不脱离乡土、不脱离当地资源条件、不脱离旅游消费水平,突出特色、狠抓重点、扶持典型、培育品牌,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

3、市场导向,注重效益。根据客源市场需求,重点开发建设吸引力和生命力强的乡村旅游精品。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以人为本,持续发展。拓宽乡村旅游公共服务领域,建立以游客为中心安全、周到的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旅游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加快“两区四线”乡村旅游景点建设。以旅游区、生态园景区建设为重点,尽快打造一批有亮点和接待条件的乡村旅游产品。全力推进沿国道、省道、和以设施栽培等高效农业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农村体验旅游。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活动。充分利用乡村旅游现有条件,按照“月月有主题,季季有活动”要求,对全县乡村旅游资源、产品进行整合,科学设计乡村旅游线路,组织开展以赏花游、体验游、休闲游、文化游等为主题的乡村游活动。

(三)建立功能配套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着力治理村容村貌;结合乡村规划,合理布局“农家乐”饭店、农副产品销售点、公厕、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县城区重点加快旅游购物市场、餐饮和娱乐设施等建设。

三、实施步骤

(一)资源普查阶段

在县旅游部门具体指导下,各乡镇抓紧开展乡村旅游资源调查摸底工作,重点对资源特色、民族风俗、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等基础资料进行全面普查,并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初步发展方向,组织项目申报,为下一步规划编制、开发建设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二)规划编制阶段

由县旅游部门牵头,根据资源普查和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情况,组织并指导各乡镇抓紧开展旅游乡镇、旅游特色村的规划和项目开发建设方案编制及评审工作。

(三)开发建设阶段

按照“分期开发、分类指导、成熟优先、持续推进”的原则,在县旅游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各乡镇按照审定的规划方案,抓紧开展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力争在短期内打造一批有亮点和接待条件的乡村旅游产品。

(四)验收评比阶段

结合县综合目标考核,县旅游局牵头,分别对各乡镇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情况进行验收评比,对全县乡村旅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和建议。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要性的认识。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作为农村新兴产业,乡村旅游既有调整产业结构、引领农村服务业发展和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也有沟通城乡居民和谐交往、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富裕、文明、开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独特功能。发展乡村旅游,意义十分重大。为加强对乡村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县乡村旅游工作的开展。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制订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

(二)加强协调配合,构建乡村旅游联动合作推进机制。县旅游局作为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谋划好全县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重点做好规划定位、资源整合、信息服务、业务培训、产品包装、宣传推介、组织协调、考核评比等工作。各乡镇政府作为乡村旅游发展主体,要统筹好本乡镇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抓好资源发掘、规划编制、项目开发、基础建设、引资融资、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等工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重点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基础建设等方面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要加强协调配合,用足用好新农村建设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积极向上争取乡村旅游政策扶持和发展专项资金;要将乡村旅游工作融入全县“三农”工作大局,整合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县乡村旅游发展。

(三)加强宣传推介,拓展乡村旅游开发市场空间。一方面,要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建设项目,从项目储备上为扩大引资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搞好宣传推广。不仅要加强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更要鼓励、支持开发企业或个人开展乡村旅游形象营销活动,多渠道、多平台、多方位把乡村旅游做响做亮。要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和旅游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土地流转、参股、控股和农村居民参与等方式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拓宽引资渠道,以优惠配套政策,吸引有实力的集团、企业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投资经营,不断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

乡村旅游建设方案篇3

(一)围绕幸福美丽新村实施方案,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制定了区旅游外侨局《2015年幸福美丽新村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星级农家乐,积极组织旅游节庆活动,加大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坚持产村相融,围绕新村培育成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进一村一品,促进新村与产业互动。

(二)积极创建星级农家乐,打造精品特色业态经营点。共对15家农家乐进行了贴息贷款,银行贷款金额达500万元。按照《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加大农家乐、乡村酒店星级创评力度。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指导21家农家乐申报创建省星级农家乐。指导申报创建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

二、建设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一)认真做好项目编制、包装、申报,并积极争取中、省、市各类扶持资金支持。今年在“2015国际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上,新签约资金达20亿。截止月底旅游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8亿元。

(二)整合部门各类项目资金向幸福美丽新村倾斜,投入幸福美丽新村项目资金量的比重占部门争取的各类项目资金量60%以上。加快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积极开发旅游活动项目,发掘农业的休闲旅游综合功能,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通过用举办节庆等方式,烘托乡村旅游资源,提高知名度,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组织保障措施情况

(一)组织、人员、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制发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相关文件,工作制度健全,部门通力合作,责任明确。

(二)按时完成区新推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各类工作任务,及时上报有关工作推进的统计数据、规划方案、总结材料等。

(三)举办区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实用人才培训班。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乡村旅游企业、农家乐业主共计140余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区乡村旅游经营业主及服务人员提高旅游素养、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开发特色浓郁高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建设方案篇4

关键词:农村旅游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

农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百年以上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新西兰、爱尔兰、法国等国家把乡村旅游作为稳定农村、避免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的重要手段,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加拿大、澳大利亚、东欧和太平洋地区的许多国家,都把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国家旅游局从2006年开始大力推介“中国乡村游”或“中国和谐城乡游”,旨在推动城市和农村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共同繁荣,这对促进城乡交流和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已建成的三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据测算,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2亿元人民币。本文就这一形势下如何进一步重视发挥好农村旅游的功能,解决好农村旅游目前所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农村融入到现代旅游大潮之中,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探讨。

1农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众所周知,农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农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最大受惠者应该是农村,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1.1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农村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发展旅游业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农村地区发展农村生产的重要内容。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农村生产的内容,还能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有些乡村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农民自愿退耕还林还草,治荒治污,出现田园风光与山水风光浑然一体的景象。有些乡村对农产品等资源进行深加工,生产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商品、纪念品和工艺品,还为城市宾馆直供绿色农产品。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同时照样发展种植业,但都产生了附加值,有力促进了生产发展,拓宽了传统农业的内涵与外延,农民由种粮为主转向种养植业全面发展,由务农为主转向农商并举。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第一产业、推动了第二产业、拉动了第三产业,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2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旅游开发可为旅游目的地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有关研究表明,每1美元的旅游收入可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2美元-3美元,旅游业1个直接就业岗位能带来5个间接就业机会。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贫困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不少地区土地贫瘠,耕地较少。发展旅游业是其脱贫致富的一种必然选择。同时农村旅游具有劳动密集、人员需求多层次性等特点,且投资较少,收效较快。这就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容易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如云南大理、丽江一些村镇的农民,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的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当地农村的就业人员比发展旅游业之前以前增加了8-10倍,实现了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就地市民化,旅游经营户的收入平均达40万元以上。

1.3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

旅游业属于现代服务业,乡村旅游同样需要对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配套发展,在产品运作过程中需要使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进行产品设计、营销及规范化服务,搞好内部管理和经济核算,处理好各种分配关系。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和现代管理概念的引入使农民自主决策、民主决策意识增强,一些农村纷纷成立各种协会,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管理,加强了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明建设。

1.4有利于农村形成先进文化与文明风尚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旅游业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农村文明的重要手段。旅游不仅带来人流、资金流,还带来信息流、观念流,发展旅游业能促进农民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树立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促进农民参加各种培训、外出学习参观,参加技能比赛,从而使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促进农民主动学习旅游服务、礼仪礼节、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种养、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农民在与外来游客交往中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提高农民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素质、文明素养和旅游审美情趣;同时旅游者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文化知识,从而促进了乡村地区与城市的交流,对于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人们观念的转变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农村良好的文明风尚。

1.5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村旅游使人们走进自然、认识自然,促进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增强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乡村旅游消耗资源少,环境成本低,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改变大量消耗资源支撑经济增长的传统方式,形成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当地珍贵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村乡镇,通过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使广大农民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当地环境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

2.1统筹规划,政府引导。

发展旅游确实可以促进新农村的全面发展,但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够发展旅游。为此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旅游,不能一哄而起,无序开发。同时政府应该认识到旅游业的重要作用,对城镇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引导:第一,通过宣传引导改变城镇居民落后的旅游消费意识,树立新的消费观念。第二,通过有关媒体的宣传,使人们全面了解旅游业,了解旅游产品的丰富性。第三,不断完善健全有关的旅游法规,规范旅游经营行为,以法治旅,为居民出游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第四,做好法定假期的落实工作,如条件允许,还可适当延长带薪假期。第五,联合组织编制辖区内的农业旅游开发规划,指导本地农业旅游健康发展,防止农业旅游开发的冒进现象发生。

乡村旅游建设方案篇5

激发乡村旅游潜力,有利于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但目前,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走出一条“好路子。

存在的问题:一是定位狭隘,旅游模式雷同化。乡村旅游常被大众错误定位为农家乐,而事实上,两者之间并不能简单画上等号。目前,不同地域不同村庄为游客所提供的乡村旅游模式大同小异,多为采摘瓜果蔬菜、垂钓、爬山等一系列体验式活动,各处乡村旅游高度雷同化。且多数人选择乡村旅游的目的在于感受别于城市的乡土气息,过于单一的体验让乡村旅游发展困于瓶颈。二是重视自然资源开发,缺乏文化挖掘。田园风光确实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卖点,而本土文化却是乡村游的亮点。当前,大多乡村旅游仍然缺乏特有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的传达,影响乡村旅游长远持续发展。除了有别于城市的美景之外,游客更多是体验不同风土人情和农耕文化,如江西婺源的“篁岭”、陕西咸阳的“袁家村”就是乡村旅游的成功典型,每年接待的游客量达数百万之多。三是乡村建设“无差异化”。乡村建设缺乏大胆创新执行力,当某乡村建设模式获得成功,大家便一窝蜂的照搬照抄式的模仿,导致“千村一面”。

对此,建议:一是要“定好位”,全面整合当地资源。立足实际,明确当地发展乡村旅游所要达到的目标。邀请专业人才,制定全镇乡村旅游专项规划。进一步全面摸排、梳理全镇乡村旅游资源,结合道路基础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地方特色文化挖掘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建设各具特色、亮点突出的乡村旅游功能景点,尽可能防止低水平发展,避免同质化开发和无序竞争。二是要“布好局”,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找到当地旅游资源的最优配置,最大程度释放政策、资源红利,做到既引得来游玩的人,又留得住游玩者的心。通过合理定位乡村旅游主题特色,进一步发展一批乡村特色民宿、休闲街区、采摘基地,培育形成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三是要“造好势”,利用好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结合时下最流行的即时社交和短视频平台,把本地乡村的美景更快更好地向外传播。积极运用新媒体、报纸、视频等手段,吸纳“粉丝群”,利用抖音等宣传平台,上传短视频,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提高传播的效率和范围。结合自身特色、吸取优秀经验做法,积极策划对外宣传活动方案,如采摘节、文化节等。增加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旅游对外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激发乡村旅游潜力,有利于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但目前,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走出一条“好路子。

乡村旅游建设方案篇6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打造优质旅游产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加快推进长江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及配套完善,园区已完成投资4900万元,并形成《内江市东兴区长江农业示范园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期汇报稿),建成占地1000亩,集赏花、采摘、生态垂钓、中餐、火锅、特色烧烤、趣味种植、迷宫、儿童乐园、认知教育、真人CS、体育运动、水幕电影、激光水柱、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长江田园”生态农业运动休闲主题公园,并配套建设旅游厕所、停车场、休息亭椅等设施设备。千缘书房文化度假村项目已完成投资3200万元,已建成环湖公路4000米,并对1000米进村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建成20万株观赏类苗木培育基地1个、人工湖1个。千草中医药康养文化村项目已选址于田家镇尹井村、双桥村,目前,正在修改完善项目策划方案初稿。小青龙河休闲绿道二期工程,正在修改完善景观方案。以上各项目进度均已达到年度目标任务的50%以上。

二是奋力实施旅游扶贫,助推建成全面小康。提升、完善双流村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已完成双流村内天荷旅游度假区外部旅游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正在制作、安装村内旅游标识导览系统,全面提升双流村的可达性和观光、游览、休闲指数。继续推动慈花村、红林村、芋河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慈花村已发展李子树种植1100余亩,预计年产量20余万斤,年销售额100余万元,已注册“慈花李”旅游商品商标,乡村旅游特色不断突显;建成储量300吨的冷冻储藏中心、250㎡的旅游商品购销中心,硬化6公里的通村旅游公路,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红林村将水产养殖、红林生态鸡基地、水果种植区连片开发,正在进行200余座民房的提档升级工程,以乡村旅游产业、民宿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芋河村以蚕桑为主,种植桑园面积1100亩,成立桑椹种植专合社,通过桑果采摘、土特农产品销售吸引游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达标户建设,已选址确定高梁杨岭村和新店双流村两个村进行民宿打造和提档升级。

三是强力开展宣传营销,提升东兴旅游形象。大力开展借势营销。积极借助2018西安丝绸之旅国际旅游博览会、2018山东(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四川省特色旅游商品评选大赛、2018年“5·19”中国旅游日宣传活动等会议、活动平台,强力推介、广泛宣传我区旅游产品。举办旅游节庆活动。今年已成功举办“甜城游·山水情”内江山水之旅——2018·内江市乡村文化旅游节暨“花开东兴”旅游季、隆新苑第四届桃花节、高梁镇杨岭村第四届荷花节、新店天荷旅游度假区首届荷花生态文化旅游节、长江田园欢乐游园会等活动5场,切实提升了我区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四是全力抓好行业监管,营造良好旅游环境。开展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利剑行动-1’”、“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景区’”、“2018年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月’”、“全区景区(点)地质灾害隐患专项排查”、“旅游包车专项整治”、“汛期及暑期旅游市场秩序暨安全工作专项整治”、“农家乐(民宿)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切实维护广大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强化日常检查。以联合检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旅游市场整治、旅游安全检查等活动15次,开展消防、防汛应急演练2次,督导全区各涉旅企事业单位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活动,落实旅游安全事故防范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全方位营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快速推进。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统揽,紧紧围绕全市旅游发展“138”计划、“358”方案和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点多级支撑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三大战略,自加压力,努力推进内江长江现代农业园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

二是乡村旅游节会活动层出不穷。认真抓好旅游宣传营销,实现旅游市场多级联动。大力实施“山水之旅、文化之旅、美食之旅、乡村之旅”四大旅游品牌,积极配合办好“甜城味幸福年”2018·内江美食之旅活动,成功举办“甜城游·山水情”内江山水之旅—2018·内江市乡村文化旅游节暨“花开东兴”旅游季开幕式。支持和指导举办双才隆新苑桃花节、高梁“荷花谷”荷花节、天荷旅游度假区首届荷花生态文化旅游节及暑期水上世界等各类涉旅节会活动,不断增强东兴区旅游吸引力。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我区旅游产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尚未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支柱产业还有待时日。一是部分景区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理清,受编制、资金约束,部分旅游景区管理机构体制未理顺、机制不健全、人员不稳定,存在多头管理、管理不到位或无人管理的问题。二是旅游发展要素保障有待进一步强化,我区需要建设的重点旅游及旅游配套设施项目较多,区级财力有限,建设资金紧缺,同时旅游项目招商优惠政策和旅游企业发展扶持政策欠缺,尤其受规划调整、土地保障等因素制约,项目落地困难、发展后劲乏力。三是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区内部分旅游景区(点)、餐饮、住宿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不专业、不细致,不能满足人们对个性化、高品质旅游服务的需要。

乡村旅游建设方案篇7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劳动力转移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0-0115-03

1概述

现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民众衡量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标准,旅游业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旅游业作为与第一、二产业快速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10%左右,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产业。贵州也将旅游业定位为服务第一、二产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自十以来,党中央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升到国家战略实施层面,在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贵州省,扶贫攻坚的“当头炮”已经打响。而今,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的方兴未艾,旅游业逐渐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新动力和新机遇,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有助于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还有助于提升贫困群众的文明素质,有助于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小康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成为建设美丽乡村主要原动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成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的新路子、新举措。

2旅游产业的战略定位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政策保障

2.1国家层面对旅游产业的战略定位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到“十二五”末期,把我国的旅游业初步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的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2.2贵州省对旅游产业的战略定位

2012年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贵州建设成“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贵州旅游业的战略方向,并把“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支柱产业来培育。贵州省委省政府已经确定: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推动贵州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服务业,使贵州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同时还确立了“十二・五”时期将贵州省建成旅游大省,到2020年建成旅游强省的“两大战略目标”。“十三五”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山地旅游大省、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的新部署,把旅游业列为全省“三大长板”之一。

旅游产业战略地位的提升,不仅得益于旅游业对GDp的贡献,更得益于旅游产业链的扩展壮大,对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就业率的提升和发展绿色经济的贡献。

3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为实施精准扶贫提供坚实的依据

3.1近三年旅游业对全国GDp的贡献

2000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旅游产业规模、接待能力和发展实力不断提升。

2014年,国内外旅游37.28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约3.25万亿元人民币。

2015年,国内外旅游人数达40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

2016年上半年,国内外旅游人数达22.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47%,旅游总收入2.25亿,增长12.4%。旅游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3.2近三年旅游业发展对贵州经济发展的贡献

近年来,贵州省旅游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4年贵州接待游客3.21亿人次;旅游接待总收入2895.98亿元,旅游业增长在全国名列前位。2015年贵州省接待游客3.76亿人次,同比增长21.30%,旅游总收入3512.82亿元,同比增长17.12%。2016年上半年,贵州省接待游客2.5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

2241.35亿元,同比增长41.10%。其中仅2015年一年,贵州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593亿人次,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42%,旅游收入705.9亿元,年均增长31.7%。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旅游总收入已位列全国15位,接待总人次位列全国17位。旅游战略支柱产业地位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建成旅游大省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而今,国家从战略层面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务实有效地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为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一缕春风。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大发展的一股生力军,不仅有利于带动GDp的增长,还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

据《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乡村旅游正成为促进农民就业的主渠道,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径,推动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和实现农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4现阶段发展乡村旅游已有的措施及成效

今年,国家旅游局会同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十二部门正在制定《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2.26万个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全国各省纷纷针对旅游扶贫特别是乡村旅游扶贫频频出招。

通过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旅游电商推进、万企万村结对帮扶、乡村旅游创客、旅游扶贫人才素质提升等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推广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为旅游扶贫在全国的推广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型。

目前,贵州省深化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各项工作逐步完善。100个景区建设将陆续竣工;全省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景区景点打造进一步深掘;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省际、省内高速公路、高铁的迅速拓展,为发展乡村旅游,吸引省内外游客提供了根本保障。

伴随着旅游供给侧改革成效的初显,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已突破3000个。近5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贵州近64.7万人脱贫。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打赢扶贫攻坚,助力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民生的关键,也为生态保护、脱贫攻坚插上了旅游的翅膀。

同时贵州通过构建以产业为基础、园区为平台、企业为龙头、农民为主体的总体思路,构建的“园区+”的发展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得到试点推广。

目前,全省农业龙头企业2686个,农民合作社31434个。省级工业示范园区385个,从业农民484万人。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10家。为贵州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推动精准扶贫提供了良好示范。

5乡村旅游扶贫仍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瓶颈

5.1游客的井喷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矛盾

2015年贵州乡村旅游共接待1.593亿人次,乡村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然而,游客的激增使旅游地的承载能力受到严重考验。为应对猛增的游客数量,大量对游客预期数量估计不足的经营户不顾长远利益,以提供价高质低的产品和服务应对扑面而来的游客。

同时,对游客预期的估计不足,导致乡村旅馆严重超载、餐饮质量大打折扣;随着私家车出游的人数增多,乡村旅游地停车位的容载量也经受严峻考验。旅游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引致游客的不满,对乡村旅游地品牌形象的塑造、增加游客二次旅游的兴趣等方面都带来不利因素。

5.2游客需求的多元化与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升的矛盾

乡村旅游形式的主要以农家乐、农产品采摘、、垂钓等方式经营。单一化的旅游产品使得乡村旅游虽在一定程度上占据地理位置等优势,但伴随着游客需求的多元化,复杂化,单一的旅游形式已不足以吸引游客。

同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的欠缺,导致服务质量不能达到游客的预期,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及单一化的旅游产品成为制约乡村旅游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5.3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与旅游扶贫思想认识不到位的矛盾

由于部分地区特别是贵州部分地处偏远的山区,经济发展滞后,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战略及措施的认识不到位,致使部分地区缺乏发展乡村旅游及开展旅游扶贫的政策支持、自然条件和发展动力。少数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户和商户也由于缺乏大的范围和政策环境、处在自主化经营、简约式经营的境地。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导、农民从事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也不高,经营的产品难免同质化、单一化。加之对外的宣传不利及经营手段的单一,导致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偏远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并以此实现旅游扶贫显得困难重重。

5.4对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不了解及乡村旅游宣传不到位的矛盾

发展乡村旅游、将旅游与扶贫有效结合、单靠农户、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迫切需要政府的引领和政策支持,现如今,贵州许多地方政府已将当地的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或支柱产业。实施供给侧改革,助力旅游扶贫,政府应充当“抬头兵”应“打头阵”,然而,部分地区处在产业转型的过渡期,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旅游经济的责任意识还不到位,政府疏于对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旅游扶贫措施的重视。

此外,部分地区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停留在过去对景区景点的开发和扶持上,而今,旅游产业发展已迈入新时期,因此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变革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成为实现旅游扶贫的新理念、新方式。

此外,部分地区虽坐拥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然而由于缺乏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整理和打造,致使旅游资源未能转化为经济效益;此外,由于缺乏对乡村旅游宣传平台和措施的打造,也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知识经济及信息爆炸的当下,“藏在深闺人未识”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营销宣传模式已不适用当下发展的需要,如何探索出一条既解决宣传成本又起到宣传效应的发展模式,成为需要深思的问题。

5.5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和剩余劳动力素质亟待提升的矛盾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步入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时代,旅游业相关产品借力电子商务进行营销和推广已成为宣传推广和营销的主流,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同步经营也成为旅游营销的发展趋势。

然而,乡村旅游的营销和推广由于从业者文化水平较为低下,对旅游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尚处于不了解状态,传统营销模式下的乡村旅游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旅游电子商务人才,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让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寻回乡愁、推动农民返乡致富、走一条既符合生态发展、又增加农村收入,推动贵州地方经济的发展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实现旅游扶贫必然要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面对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遇到的困难和瓶颈,笔者认为需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

6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旅游扶贫,助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及对策

6.1政府主导、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实力、深掘及打造好贵州旅游产业整体品质

随着贵阳到广州、长沙、上海、北京等地高铁的相继开通,贵阳已进入“高铁时代”,结合“县县通高速”的契机,政府可依托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建成,加强对外宣传及景点打造。以政府牵头、村民参与、企业加入等形式打造高速公路沿线景点,为推动乡村旅游开发和旅游扶贫做好基础设置建设。

同时,政府和企业利用大数据为基础对乡村旅游地游客量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监控,通过开展区域间的合作、互惠等方式,避免出现游客在知名旅游地区扎推的情况,提前做出有效预测、为游客的分流做好预案。

6.2打造运用好新时期网络平台建设,助力乡村旅游的宣传和营销

以“大数据”为基础,加强对农村地区旅游从业者的网络营销技能培训,利用大数据将贵州旅游商品、农产品、特色民主文化推向世界。同时,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新契机、加强对旅游网站、旅游app、旅游公众号等的维护和开发,联合农村淘宝、去哪儿、携程、地方电子网络营销平台等新的营销平台,为地方乡村旅游的营销和推广找准运营商,解决“走出去”的问题。

6.3树立“旅游+”的创新发展模式和理念,破解乡村旅游自主经营、独立营销的困境

贵州在近年的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了“旅游协会+农户”、“政府+公司+农户”、“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农村合作社+村民”等多种富有个性的,社区参与、民主管理的贵州乡村旅游模式,使乡村旅游成为贵州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之一。政府牵头,应将上述模式发展的经验和成果汇集成案例库和培育成示范点,在全省各乡村旅游地区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培训。

同时,可探索结对帮扶及合作交流等形式,开展区域之间发展乡村旅游的交流和合作、形成结对帮扶、合作共赢的良好态势。

6.4树立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

结合贵州“县县通高速”的契机,将原来分散各地的景区、景点集中连成一片,打破地域之间的地理限制,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旅游产业及企业的转型升级对发展乡村旅游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对乡村旅游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推广、通过寻找乡愁、美丽乡村、四在农家等建设,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助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6.5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乡村旅游地服务产品的研发,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和提升旅游地品味

通过免费向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发放《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知识读本》,分级分类定期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帮助从业者树立文明服务、主动服务理念,掌握接待礼仪礼节,更好地服务游客。夯实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

7结语

综上所述,要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必须走推动乡村旅游全域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服务国家扶贫战略,带动农民通过从事旅游脱贫致富、顺利完成剩余劳动力转移。

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旅游扶贫同时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旅游业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服务广大群众的有效方式,代表着今后旅游业及社会发展的大方向。

通过探索“大数据+全域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理念和方式,推动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通过旅游产业升级转型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旅游品质、通过提升旅游品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使农民的腰包真正鼓起来、农民的信心真正树立起来、农民的生活真正富裕起来,真正打赢脱贫致富这场大战。

乡村旅游建设方案篇8

一、活动开展情况

(一)抓发展,旅游开发成效显著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为进一步提高解放村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景区环境质量,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参观游览,在去年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全面完成了停车场、通组油路和连河路等基础设施;二是对村庄进行了集中整治,完成了243户房屋改造,拆除乱搭乱建及危房70户138间;三是完成了一边的沿河观光道,另一边正在紧张施工中。

2、完善了景观景点设施建设

一是完成了风雨桥、百步桥、逢水桥、水车等景观景点设施建设,风雨桥、百步桥、逢水桥全部采用本地青石所修建,古色古香,具有浓郁、古朴的农村风味特色。二是加快了绿化美化力度,在沿河两岸补种柳树500棵,对沿河两岸及村庄四周可视范围的500亩山坡进行了绿化。

(二)抓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1、大力培育和发展“农家乐”

为了解决解放村乡村旅游接待问题,洪水乡积极争取了县新农村建设项目和资金,大力培育和发展农家乐。并通过采取由政府每户补助1万元的方式,引导群众投入进行发展,每户投入不低于3.5万元,目前,解放村已发展9户农家乐,农家乐的各项设施全部达到省、地、县的有关标准,并由地区旅游局授予了农家乐的牌子。同时,县旅游局对各农家乐服务人员有关礼仪和语言行为进行了培训,县有关部门对农家乐服务人员进行了体检,并办齐了有关证照,提升了农家乐的接待能力,使解放村农家乐一次性能够接待400人以上。

2、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为了使解放村乡村旅游景区达到“村组道路硬化、村庄村寨绿化、河道沟渠净化、环境卫生洁化”的标准,村“两委”召开群众代表会,建立健全了环境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一系列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制度落实、人员落实和经费落实。同时结合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建立完善村庄环境管理村规民约,逐步形成村民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抓活动,推动乡村旅游热潮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乡村旅游的载体,后重的文化底蕴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因此,洪水乡把《2010贵州·黔西首届油菜花旅游文化节暨锦绣田园风景区首游式》活动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活动的各项内容。以花节活动带动乡村旅游,突出花与旅游、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示民俗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使本次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效益,打造黔西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品牌,扩大了黔西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扎实抓好开幕式,拉开解放村乡村旅游序幕

3月20日上午,正是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好日子。“相约花海·浪漫杜鹃——2010贵州·黔西首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暨洪水锦绣田园风景区首游式”在解放村拉开帷幕。地区政协工委副主任肖远福、地区老领导周长琦等以及地直相关部门领导与来自四方的宾客在解放村观看了开幕式的演出。在首游式活动中,游客乘着油菜花扬花吐蕊,满坡遍野布满金黄的时候,徜徉在花海之中,带着春天的童话,带着金色的梦想,领略花海的万种风情,品位菜花的芳香。在开幕式上,来自省内各地的上百名演员汇集解放村,尽情地欢呼,尽情地歌唱,为围观的上万名群众奉献了一餐文化盛宴。花香十里,山水同欢,人花同醉是开幕式的真实写照。

2、开展乡村旅游有奖征文活动

洪水乡同《黔西》刊社共同开展了乡村旅游有奖征文活动,活动要到6月30日结束,届时将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3、摄影书画展广为好评

在花节前,洪水乡邀请了黔西知名摄影爱好者李渡和黔西书法协会部分知名书法爱好者到解放村进行采风,对解放村锦绣田园风光进行了拍摄,制作成摄影作品和书法作品,并组织了50幅摄影作品和28幅书法作品在花节期间进行了展览,在开幕式当天,参观摄影展和书画展的高达数千人,有关领导和爱好者对这些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4、垂钓表演竟相竞技

于3月23日开展了垂钓表演,在解放村逢水河畔的鸡嘴,参加表演赛的30余名垂钓爱好者竟相竞技,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投身到垂钓竞技中,为油菜花节描上了一笔浓墨重彩。

5、游泳表演花样百出

3月27日,黔西冬泳协会组织了百名冬泳健儿竞技表演,使平常沉寂的逢水河一下喧腾起来,逢水河正在用自己的魅力向世人全面展示自己的秀美姿色、文化底蕴和旅游魅力。参加表演赛的有81岁的耄耋老人,有15、16岁的少男少女。在表演中,有方阵,有三才阵,有长蛇阵,在游泳姿势上,有蛙泳,有蝶泳,有仰泳等,游泳表演花样百出,竞技比赛热闹非凡。“真热闹!”观看游泳表演的一位老伯竖起大拇指。“好热闹!”看着沿河两岸穿梭不息的游人,毕节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由衷感慨。在这热闹中,人们感受到逢水河畔的快乐,感受到解放村乡村旅游的活力和魅力。(1)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

到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6、风筝放飞表演异彩缤纷

3月28日,天气晴朗,风高气爽,这天正是三月三的头一天,是正是传说中龙要准备抬头的日子。在解放村停车场和通组油路上,四五十个大人和小孩,拉着长长的线子,在蔚蓝的天空上,放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蝴蝶的,有蜻蜓的,20多米长的龙形风筝,在解放村停车场上,由五个人抬着,展示着各种各样舞姿,遗憾的是,由于解放村地理条件的限制,龙形风筝始终没有能腾空飞舞,没有能翱翔蓝天。

7、闭幕式为花节拉下帷幕

3月30日,以“赏油菜花海,游锦绣田园”为主题的“2010贵州·黔西首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持续了10天后,在解放村锦绣田园风景区圆满落幕。在千亩盛开的油菜花海映衬下,花节期间依次开展了锦绣田园风光摄影展、乡土书画展、垂钓表演、逢水河游泳表演、风筝放飞表演、乡村旅游有奖征文等精彩的文化活动,活动把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展现了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人前来赏花踏青。闭幕式上,前来游览的客人尽情享受一道道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盛宴。在夜幕下的停车场,上千名游客和群众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跳起优美的舞蹈,唱起欢乐的歌谣,干部、游客和当地群众融为一体,唱着,跳着,忙碌并快乐着,一直到晚上12点,人们才带着对篝火晚会的余味,带着对油菜花节的依恋慢慢散去。

二、活动取得的成绩

(一)各样活动井然有序

2010贵州·黔西首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活动前后持续了10天,在这10天中,洪水乡都严格按照活动方案的日程安排,开展各项活动。从起草活动方案到活动工作总结,从文艺节目的安排到文艺表演结束,从开幕式的拉开帷幕到闭幕式的落幕等等,对每一个活动内容,对每一个活动细节,都明确了责任领导和工作职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扎实、有序地开展,整个活动有松有紧,有张有弛,既考虑到活动的整体性,又保证了活动的连贯性,由而推动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接待工作标准规范

接待工作是整个活动的重心,接待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洪水乡在大力培育和发展农家乐的同时,把接待工作贯穿到整个活动的方方面面。一是要求所有参加接待的农家乐,各项设施必须达到省、地、县的有关标准,有地区旅游局授予了农家乐的牌子,服务人员身体必须健康,并且持证经营;二是县旅游局对农家乐服务人员进行有关礼仪和语言行为培训,规范了服务人员服务行为;三是认真制定《接待方案》,方案从活动报到、领导和嘉宾乘车、参观书画展、观看开幕式到就餐都作了详细的安排;四是对农家乐实行副乡级领导负责制,洪水乡党委、政府抽出了9名副乡级领导,从农家乐的后期打造,到开幕式的全程接待,均实行责任制。在花节前后,还抽出了45名乡干部和教师参与开幕式的接待工作,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了农家乐的接待能力,提升解放村乡村旅游新形象,受到地县领导一致好评。目前,解放村农家乐一次性接待能力达到了500人以上,农家乐实现了空前的火爆,有的一家一天接待300人次以上。

(三)宣传工作有声有色

在这次活动中,洪水乡始终把活动的宣传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抓好抓落实,对整个宣传活动进行了策划,精心制定宣传方案,使整个活动做到了报上有文,电视有影,广播有声,网络有页,为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1、节前宣传

在花节前,县旅游单位在贵阳召开了花节活动的新闻会,贵州日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今黔在线、毕节日报等新闻媒体对花节活动有关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为花节的空前盛开和成功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活动期间宣传

邀请了贵州日报、毕节日报、黔西刊社、毕节电视台、黔西电视台等近10家新闻媒体参加活动,并进行了适时的报道。贵州日报介绍了开幕式盛情,毕节日报在3月23日在一版作了刊发了开幕式消息,在4版配发了8幅照片,贵州电视台在新闻时间专题播放了开幕式和系列活动的新闻,毕节电视台、黔西电视台现场进行了摄制,并对全部活动进行了新闻报道等,新华网、中国网新闻中心、农业部全国农产品网、金黔在线、贵州希望网等10多家网站转载了花节活动情况。大量的新闻报道充分地诠释了解放村乡村旅游形象,使解放村乡村旅游在全省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使解放村成为黔西的一张金名片。

3、印发和制作宣传资料

为了使广大游客充分了解解放村,洪水乡在活动前印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乡村旅游建设方案篇9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始于1850年左右,后来铁路等交通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使乡村旅游开始流行。乡村旅游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导致城市居民对美好的乡间环境和宁静的田园生活无比向往。中国的乡村旅游在近年来获得了高速增长,研究的学者也不断增加,对乡村旅游的内容给予了准确的界定:首先,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这一内容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品位和质量;其次,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农民,农民应当全方位的参与到各项民俗特色活动中;最后,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从城市居民缓解城市压力、追求田园闲适生活的需求入手来设计相应旅游产品。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大会向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的持续发展。”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之后,才在世界各国中掀起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社会的浪潮。“协调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关系”的思想,是人类谋求新的发展模式的基础。

二、开发乡村旅游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1)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村农田的减少和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很多农民长期处于“隐性失业”状态,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对于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家乡实现就业。(2)增加农民收入。城市周边以及比较偏远地带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是开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所在地,农民在参与旅游业开发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农业的附加值提高,进而农民收入提高。(3)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乡村旅游市场想要扩大,必须要对餐饮、住宿的卫生状况、接待服务水平、旅游接待地居民态度等方面尤为重视,这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方面的投入,进而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缩小。

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

(1)经营管理不到位。问题主要体现为经营水平低,目前中国乡村旅游项目大多处在一个仅限于村镇和农户的基础上,许多当地的居民则成了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2)缺乏发展策略,呈现一窝蜂态势。乡村旅游具有季节性强、产品使用率低的性质,需要对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的能力进行客观的论证。地方政府和经营者往往缺乏对乡村旅游内涵、性质以及发展方向的理解,重复性建设和盲目招商引资的现象在很多地区大量出现。因此,开发乡村旅游的地区应当在资金投入前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进行专业性规划。(3)乡土文化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大部分的乡村旅游产品往往只是片面的强调自然资源,在中国的发展中忽视了对本土文化、当地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同时所发起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也只是停留在低水平的提供食宿和餐饮水平上,对于那些很强有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的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还显得十分不够,致使乡村旅游的游览方式主要还是观光旅游,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普遍缺乏。

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政策

(1)建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一个好的示范区具有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良好开展。示范区应当着重从前期规划、管理方式、营销方式等方面入手,按照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监控、管理。(2)加强管理,监督保障,建立乡村旅游接待的安全、卫生标准条例。国家应尽快明确行业管理的归口部门,避免出现监管者缺位的现象。对于乡村旅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明确的制度性管理,完善立管理规定、服务规范、质量标准、经营许可证等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3)研究、制定乡村旅游相关的政策体系。首先,应当出台振兴乡村旅游经济的有效方案,并出台相应保障实这些方案落实的政策体系。其次,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在财税政策方面可以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与经济功能,结合我国金融机构分布的特征和功能地定位,给与农民大力的资金支持。最后,借鉴国际经验对监管部门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部门可以从规划和管理两个角度入手,制订相应的政策与管理手段,

乡村旅游建设方案篇10

一、服务旅游企业,增效益

我市旅游局突出抓好“三促进一保持”,始终坚持尊重企业、关爱企业、多予少取、减轻负担,将扶持帮助企业发展的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一是广泛宣传《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和《关于试行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若干意见》,引导企业用足用活扶持政策;二是与从化市、昆山市等地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建立协调沟通会议制度,为所辖旅游企业联动搭建平台,与本市各旅游企业建立联系制度,及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切实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主动为企业排压减负;三是简化旅行社分社和门市部备案制度,由原来的向广州市旅游局备案登记变更为向该局备案登记即可;四是为方便旅游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和考试,争取到在我市设立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考点;五是组织全市旅游企业免费参加广州国际旅游展销会、“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香港国际旅游展销会等活动;六是规划全市旅游交通标识,为企业提供旅游标识的规划;七是坚决开展打击取缔“黑社”活动,8月中下旬,旅游局联合公安、工商部门依法取缔2家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的“黑社”,保障消费者和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的秩序稳定。此外,为迎合旅游发展需要,提高我市旅游接待能力,迎接亚运会的到来,市旅游局积极协助酒店进行星级评定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濠大酒店、悦来登大宾馆已于8月份晋身全市星级宾馆饭店行列,全市星级宾馆酒店增加到8家;大力协助白水仙瀑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目前《增城市白水仙瀑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方案》已初步制定。

二、“三联六帮”西湖滩村,促发展

市旅游局把开展“三联六帮”城乡共建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调研和探索,想方设法帮助农村解决就业、增加收入等。针对帮扶点西湖滩村坐落在增江河畔,生态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充足的特点,旅游局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村舍进行调研,与村干部、群众座谈,积极帮助西湖滩村寻找开发主体,促成岭南国旅、广东轻工集团、粤侨国旅等客商到村实地考察,洽谈合作事宜,为引进和扶持有实力、有经验的投资者到西湖滩村进行旅游开发建设投资作出最大努力。为了让村干部群众加深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旅游局专门组织该村“两委”干部及党员等40人到派潭、小楼、正果等地一些乡村旅游示范点参观学习。目前,《正果西湖滩村发展乡村旅游工作方案》已初步制定,旅游局委托广州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中心对村“农家乐”进行旅游规划。

三、抓好市场推广活动,促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