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41:34

英语学习方案篇1

选用与工作实际密切相关的实用教材,聘请专业老师在休息日或下班时间统一讲课,争取达到每周1-2节课,每节课课时不少于2小时。并采取定期测试、口语交流等活动,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2)

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自学。主要通过网上英语学习、英语光碟磁带教程、电视广播学习等途径,培养学习兴趣,转变学习观念,全方位、多角度地接触英语、学习英语、使用英语。(3)

进行单位内部交互学习并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活动。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开展英语演讲、英语知识竞赛、英语作文竞赛、英语翻译技能竞赛,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对竞赛取得优胜的人员进行物质奖励。2、活动步骤(1)

组织动员阶段。召开全机关党员干部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制定活动方案及应参加学习人员名单,提高机关干部职工对此项活动的重视。(2)

学习方法传授及基础理论学习阶段。针对机关干部现有英语水平的情况,此阶段集中学习英语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并讲授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规范参加学习人员的发音、拼写,掌握好的学习方法。(3)

英语实质学习阶段。系统、全面地进行英语学习。今年底,使机关三分之一以上人员达到能够用英语进行一般的交流;明年底,使机关三分之一以上人员达到翻译一般性的英文资料。(4)

英语学习方案篇2

学习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一、课题提出的的背景

随着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英语在各种场合的运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却出现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令人担忧的现象。教师多年一本教科书和一本备课本就能年头教到年尾,连哪个知识点在哪一页、哪一段、哪一行都能背诵出来,而我们国家与国际上很多国家都以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进行交流,很多外来词汇和科技新现象都等着我们去认知及运用。反思英语教学,著名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认为这样只能导致“教”与“学”的分离,师生关系也只能是压迫意识的表现。为此,他列举了“灌输式教学”中师生对立的十种表现:(1)教师教,学生被教;(2)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3)教师思考,学生被考虑;(4)教师讲,学生听-—温顺地听;(5)教师制订纪律,学生遵守纪律等等。

因此,我们在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令人担忧的现状的基础上,迫使我们急切呼唤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到来。新世纪初,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符合教学改革方向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正式列入我国的基础课程中。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创设情景,让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走进课堂,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要素,进行了“高中英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研究”的课题实践与探索。

我们把研究的突破口放在英语课堂教学上,重点是人教版新教材的教学,于2008年9月在本校高一年级重点实践,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情况也进行了局部的实践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新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科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倡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些学习方式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合作,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此次基础教育的关键一环,学习方式的变革变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此外,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thatstudentsdo,notsomethingthatisdonetothem.)

2.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既扩大了现代教学研究领域,发展了教学互动理论,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变“个人竞争”为良性的“集体合作”,变“阶段学习”为“终生学习”,有助于差生转化,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另外,还突出了课堂教学的情意功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情感,提高学生能力及实现英语课堂上主客体的统一,而探究学习在这场课程改革中,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新的教学实践给广大教师带来挑战和机遇,同时也给课堂增添了活力,给新时代的教育带来了希望。

3.课题研究的学习类型。通常根据组织形式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分为三大类,一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共同寻找信息,分析问题,解决疑点、难点,这一类探究学习最为常见;二是个人独立的探究学习,这类探究学习对学生的要求相当高——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查找信息、思考问题、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适宜在高年级段采用;三是个人研究与全班或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探究学习,这类学习方式最适宜在课堂上使用,因此这一类探究学习使用也较多。

四、研究本课题的条件

1.师资力量充分。本课题组成员有一名高级教师,三名一级教师,均教过多年高三,对旧教材有较深的体会,对新教材钻研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讲课水平较高,平时深受学生欢迎。

2.校园设备充分。本校有约4000名学生,65个教学班。80个课室内均配备有先进的多媒体电脑设备,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3.学校设立科研经费制度,对课题研究给予大力支持。

4.对比班级为两个快班108人和两个普通班110人,而且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均在同一年级,而且能够随班上高三,能够跟踪两年进行调研。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从2008下学年度规划课题在我校实践历时两年,到2010年结束。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采用边学习、边思考、边调整的原则,不断地解决实际操作模式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地开展了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2008年6~8月,准备工作阶段。确定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研讨总体教学思路,确定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预设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组织力量集体备课。对学生举办学校自主学习讲座,积极进行学法指导,掌握基本要领,主动配合本课题的具体实施。

2.2008年9月~2010年6月,实施阶段。课题负责人定期召集研讨会,协调有关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及时分析、总结课题阶段实施情况,随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修改教法,调整教学模式,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及阶段成果。

3.2010年6月~2010年7月,总结评价阶段。全面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及成果,召开学生座谈会并问卷调查,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撰写课题结体题报告,邀请主管部门及专家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方法

1.“教”的研究

要上好一堂高中英语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实用性、交际性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和英语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新课引入趣味化、讲解题形多变化、分析思路常规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

2.“学”的研究

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起作用,只有我们的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起来了,我们的教学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开展的“高中英语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研究”才能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这个目标。我们对“学”的研究的侧重点在于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实践研究:

(1)对学生进行高中英语自主、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学习专题讲座。什么是自主学习?开展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目的和现实意义是什么?开展学校高中英语自主学习教师、学生担当怎样的角色?对学习者有哪些新的要求?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其掌握基本要领。当然,学法指导单靠举办几个讲座是不够的,学法指导应融入课堂,贯穿在整个教学工作中。

(2)指导学生自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是教学成功的最高境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途径。指导学生自学,首先要培养好学生预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

(3)改变学生“学”的方式。在“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必须先于“教”,因此,我们必须突出“学”,使“学”更具“主体性、自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改变学生“学”的方式。我们课题组成员把指导学生科学地“学”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主动“学”的重要性,同时具备“学”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创设条件和环境的同时,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学法指导工作。从课前自学到上课到复习到作业,要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的要求,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合作学习中,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互助、互相依赖活动,在教师指导等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态度上和积极发展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把班内学生分成若干个异质小组,然后按照一定的合作程序,以小组为核心,结合组间交流、全班讲授、指导等方式,使每个学生既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又能利用共同资源,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完成学习课题,在此基础上又参照小组共同学习成果对学生予以激励和评价,促进进一步的合作。⑥

(4)发挥教法对学法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科水平、教学风格等对学生有很大的渗透性和影响力。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法,教师的教法必须科学、灵活,起到示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教师要尽可能展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的初始的、原汁原味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来体会,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3.教学模式及其操作

基于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以提高课时效率为抓手,同时考虑到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可接受性和教学的可操作性,在课堂教学预设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实践,确定了“高中英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的一般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五e模式:

engagement:吸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联系过去的经验,提出问题,引起思考,预测未来。

exploration:探索。引入概念,投入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倾听。

explanation:解释。解释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行为,学生做出自己的解释,再此基础上,教师讲解澄清。

elaboration:加工。质疑,复习,实践等加强理解。通过运用加深理解,获得更多的信息。

evaluation: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理解的程度,教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需要,重复某些教学过程。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文麦平,主要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和开题报告、中段报告、结题报告撰写工作。

组员:曾燕、李宇超、黄有良,主要参与对比班的材料组建和课题资料收集工作。

参考文献

[1]巴西.保罗·弗莱雷.顾建新,赵友华,何署荣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nationalResearchCouncil.thenationalScienceeducationStandard[m].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ypress,1996.

[3]吴效锋等.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

[4]王之江,沈昌洪,程亮.探究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

[5]蔡慧萍,蔡明德,罗毅.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

英语学习方案篇3

一、问题的解读

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是"345"高效优质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班额大导致小组成员较多,小组长的组织活动往往顾此失彼;部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不好,不能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组织能力有限,不能全面有效完成带领全组成员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其他环节占用时间过多,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时间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没有拓展到课外学习中,致使无法保持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的长效性等等。此种种原因,都将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不仅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培养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的目标,还将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将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当作偷懒的良机,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综合其原因,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不高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一)教师不注重小组建设。在合作学习之初,只是根据某一方面的依据(或成绩,或座次等等),将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任命学习成绩好或学习认真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而不注重分组的方式和方法,更谈不上小组的建设。从而致使小组管理混乱,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无法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不注重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方法的指导、实效的监控、评价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只是机械地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合作谈论得出结论,让学生进行展示。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只注重了合作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合作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最终造成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了一个或几个学生的"一言堂".好学生的观点得不到完善和升华,思路无法拓展,差学生被动接受,从而懒于思考,懒于表达,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我通过理论学习发现,现阶段国内对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有效性已经相当重视,许多组织和个人都进行了本问题或类似本问题的研究,有一些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系统。但对于"345"优质高效课堂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却不多,而且对于本问题的解决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

二、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做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界定: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善于合作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研究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学生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题合作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受课题教学氛围的影响很大,多种形式的小学讨论交流,是学生之间信息交流量增大,交流方式增多。这样有利于生动活泼课堂气氛的形成,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时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相互启发。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且指出,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在小组中具有不同智力水平和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相互团结的力量使小组成员互勉、互助、互爱。一个学生的成功同时会帮助别人成功,包括组内、组间存在着一种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关系。

依据以上理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探索合理分组的策略和小组长培养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依据以上研究目标和我校班级及学生情况,本课题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

1、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研究。

2、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

(1)优秀小组长培养策略的研究。小组长的选择和培养,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2)合理分组策略的研究。分析班内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对本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提高小组成员间参与学习和合作互助的效率的原始几率,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3)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3、合作学习建设的研究。

(1)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内容确定策略的研究。精心设计课内课外的合作学习任务,使合作学习的任务有层次性,进行合作学习任务设置的研究,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习惯的组员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交完租子,手有余粮".进行课内外合作学习内容确定策略的研究,正确把握合作学习内容与任务。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机制的研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研究,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长效机制,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课堂总体评价机制相结合,引入有效评价机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本校四年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中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在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2)文献资料法。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3)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进行理论学习,收听或收看有关的课题讲座,广泛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认真研究各地有价值的经验。提高理论素质,组织落实,论证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目的和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申报课题立项并完成开题工作。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踪教研为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与研讨交流工作,每周有教研活动,期末有总结交流文章。

这一阶段结束后,开展阶段评估工作,撰写学科组规范、实用的课题方案,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英语学习方案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主辅地位主动学习合作创新

一、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概念

《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发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高中英语教与学两方面的客观因素应运而生的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模式――cooperativelearning正是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互动合作等方式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顺应了外语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因此为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互动学习小组强调教学中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也就是各小组成员之间或组与组之间,以及各组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小组互动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英语学习中几项新的理念:1、运用语言的能力;2、在运用中说明语法,学习词汇;3、任务型学习;4、跨文化学习。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实际是学生只在课堂上学,课后没有充分的实践和练习基地,短期内看不到英语学习的意义,致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被动、散慢、消极的情绪,加之英语中大量的词汇和繁琐的语法,更使得很多学生知难而退。为了达到《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中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就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能做到做好的就是在课堂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得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三、目前小组互动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任务不明确。英语课堂上老师全英文式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对于一部分听力或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能及时听懂并做出反应还有一定困难,因此常常在老师布置完讨论的话题和内容之后,不少学生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等到老师去解释的时候,其他小组已经讨论很长时间了,选择合作互动就不能发挥其意义,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学生参与不主动。小组互动就是要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才能将问题得以解决,只有汲取各成员的知识、营养,小组才能拿出最优秀最丰硕的果实。而有些学生一直都是学“哑巴英语”,不敢说,不敢讲,害怕自己出口有误(小到语音大到句子语法),或只顾自己思考……这样的小组合作互动也只能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三)互动合作不充分。英语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把话题布置给学生小组讨论时,往往不敢给学生过多的时间,短短的一两分钟活动后,抽取个别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就匆匆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使得许多问题只停在表层,不能深入的理解与挖掘,小组互动合作也就成了走过场。学生也只会跟着老师跑不动脑筋,长此以往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由学习主动者变为被动者,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兴趣,老师也会缩短学生合作互动的环节,增加单向灌输教学的比重,使英语课堂枯燥无味。

(四)角色分配不理想。由于互动合作活动的随机性,每次在教师下达任务之后,不能一一地去安置各小组成员角色分工,这样层次不同性格不同,导致各组成员之间无话可说,无人引导,无人总结,待老师发问,各组总结发言或表演的时候出现冷场的局面,或是一部分成员过分热情积极,将自己的观点作为本组互动合作的结果向班汇报,这样未免出现其他成员陪同的现象,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如何有效实施小组互动合作学习

(一)做好铺垫工作

1.做好情感铺垫。众所周知,人只有在宽松和协、没有压抑的环境下,才能表现出积极活跃的状态,要实现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就必须使学生处于积极、热情的思维状态下,也就必须有一个能使学生感动无拘无束,敢想敢说自由发挥的教学环境。

2.做好知识铺垫。互动合作学习小组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形式。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主动的,纯粹的摸索过程,教师作为一外界力量,只能起到调节作用。关键还在与平时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积累,使得学生在摸索的过程中知道该摸什么,怎样摸。

(二)合理划分小组

1.小组划分的原则。成立互动合作学习小组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从而达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要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等新概念,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

2.小组划分的形式。实施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课堂应打破常规,根据合作学习的需要来确定学生座位和课堂组织结构。一般四人(前后两桌)或二人(同桌)比较科学。小组成员最好要按英语水平的层次均匀搭配,每组至少要有一人基础较好,以带动全组开展活动。也应该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各组里都应有性格较外向的学生,尤其四听说活动的时候,要有人能张口,善于表达才行。

五、老师的指挥和总结的作用

英语学习方案篇5

【摘要】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应将学案导学应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之中,以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果。本文以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探讨了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求为英语写作教学的发展创新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英语写作

一、引言

随着初中英语新课改的深入,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就英语写作而言,它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组织、运用、表达语言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传统英语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仍以教学成绩为导向,将听说训练作为初中英语教学重点,对写作训练重视不够,对写作教学缺乏深入思考,没有系统的写作教学安排,写作教学多为讲解范文、模仿范文写作,很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指导。另一方面,初中生的英语词汇贫乏,英语阅读量少,仅了解教材上的词汇;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差,名词单复数、动词时态等掌握不准确,这些都影响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此外,许多学生缺乏写作热情和英语思维习惯,英语写作常常是逻辑混乱、用词不当、漏洞百出,无法准确而清晰地表达思想;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不愿意到草稿,也没有修改的习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发展滞后,教学质量较差。因而,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重新审视英语写作教学,转变英语写作教学方法,以增加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二、简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辅助学生自学的教学辅导材料,学案不仅是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自学的学习方案,也是学生课后复习的重要依据。学案与教案有着很大差异,学案是学习方案,是互动的、开放的,教案是教学方案,是单向的、封闭的;学案以学生为中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依据,教案以教师为中心,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依据。学案导学,即用学案指导教学,是以学案为内容、导学为手段,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

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基本内容的“学案导学”,彻底改变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减少预习盲目性、提高学习目的性,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学案导学”更注重师生合作,教师从学案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改变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形成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学案导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讨论、合作、探究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因而,可以将学案导学运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之中。

三、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1.编写导学案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对教材、课标、教参、学生学习情况等进行分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编写英语写作学案,学案要重点突出、难易适度。例如,学习《topic1areyougoingtoplaybasketball》一课时,应突出“begoingto”句型,将之作为写作教学的重点。学案编写应围绕写作话题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型、范文等进行编写,突出学生动手写作环节,为学生进一步的写作扫清障碍。

2.提前下发学案

在编写好英语学案之后,应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预习教学内容,把握写作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提前复习写作话题相关重点词汇、短语、句型,了解文章结构,并将预习中的难点、问题记录下来,为课堂合作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3.写作课堂教学过程

①突破词汇、短语、句型

教师根据学案设计一些活动,如词汇游戏、小组竞赛、角色朗读等、情景对话复习相关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为合作学习提供基础。然后,教师应及时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为写作教学扫清知识上的障碍。

②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学案导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写作话题有关的词汇、短语、句型,并根据范文引导学生讨论范文段落结构,探究英语写作的具体方法。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③写作

当学生掌握了话题相关词汇、短语、句型、段落结构等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围绕话题进行写作,交给学生写什么,如何写,告知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明白英语写作和汉语写作的差异。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教学时,应强调“will+动词原型”、“will+not+动词原型”等语法重点,强调英语将来时态的意义、用法、特点等;还应向学生介绍英语叙述性话题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构思写作结构,丰富写作内容。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既定的话题进行英语写作。

④修改

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之后,教师应检查学生的英语作文,及时指出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对照和修改;还可以指导学习小组进行相互修改,找到英语写作中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修改作文,通过反复修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⑤评价

在写作教学完成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点评,请几组学生在班内公开朗读自己的写作,对较好的作文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写得较差的作文应指出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和写作建议。同时,应指导学生拓展思维,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英语写作,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案导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学案为载体的自主探究活动,在学案导学中教师应将学案制作作为核心内容,编写出适合学生的学案,并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认真记录,及时指导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红岚.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探索,2009,(7).

[2]苏光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学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学案导学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8).

[3]王雅芬.“学案导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2003,(12).

英语学习方案篇6

关键词:“导学案”的“案中案”;教材开发;自主学习;英语教学

一、以“导学案”为载体创造性使用初中英语教材的背景

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英语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主要在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和方法上,设计出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方案—导案学,并以它为载体,探究如何根据初中英语教学规律丰富完善教材,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2、喇嘛甸中学面对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生源的个性差异较大的教学现实状况,利用导学案的编写与运用方式的研究,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编写和使用适合每一位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的英语“导学案”,减少教师的预设学案,实践并研究“导学案”的“案中案”学习方式,探索具有特色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新途径。

二、相关概念的理解

1、“导学案”:“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实施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有效载体。它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的深化,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它体现的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和被优化了的过程。

2、“导学案”以“案中案”为依托,以“导学”为方法,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

3、“导学案”的“案中案”:一是教师的“导学”过程;二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三是师生课堂前后交流,教学相长的过程。三个过程集中于“导学案”。

三、英语“导学案”的编写特点和原则

1、“导学案”的编写的特点:

①全面性:面向全体学生,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和学习英语;英语学科的全体教师教研互动。

②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欣赏学生的个性学习特点。

③主体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导学案”的“案中案”的主要编写人。

④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

⑤生成性:教育即生活,有不可重复的智慧生成和情感体验。

⑥可评价性:体现学生自我学习评价的依据;学生评价教师“导学”的有效性;师生互动评价教学过程。

2、“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主体性原则:教学主要针对的是学生,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

(3)创新性原则:师生要创新教与学,营建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4)导学性原则:导学方法要有预习学习方法和课上学习方法(在导学内容右侧留白处标明学习方法,有必要课堂上教师指导方法,学生也可以写在留白处)。

(5)层次性原则。在尊重教学活动的特点、规律的同时,导学案编写应有层次性和梯度性。

(6)合作探究性原则:英语导学案的设计要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科学优化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英语导学案的设计要“情景互动探究教学”,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探究体验会更深刻,更有意义。

(7)情景性原则:英语导学案的设计教学情景,创设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将一个文本的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到的社会化、生活化的世界。

(8)精简性原则:一个模块分五课时,一张“导学案”一课时内容,经典又精简。

(9)文化性原则:体现英语语言文化特色。

五、“导学案”的课堂操作模式

1、英语“导学案”的组成部分:“导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知识拓展、互动探究、当堂测评、总结与反思等部分。“导学案”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2、“导学案”的编写步骤:(1)“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环节;(2)依“案”自学,进行以“案”导学课前下发“导学案”,学生据此进行预习再编写“导学案”,课上老师再引导学生预习加学生自我预习展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32-135.

[2]王才能.《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70-282.

[3]彭聃龄.主编《语言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黄远振.“自主学习的定位、策略与实践”[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

[5]袁昌寰.《中学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

英语学习方案篇7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应用

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是真正能够拉开学生学习层次的阶段,也是学生英语学习基础性的阶段,此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帮助他们建立英语学习的思维,以此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为后续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阶段应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对于确保初中英语教学的高质量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有效的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分析思考能力,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教育目标。

一、何为“导学案”教学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目前教育领域新兴起来的教学模式,通过近年来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其教学模式已经具备一定的合理性、效率性以及科学性。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自行设计教学方案,但是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需要教师适当的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不再是教学的绝对“领导者”,而是向着“引导者”的角色发展。教师对教案进行优化设计,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延伸等科学化的学习步骤。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势

初中英语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英语这门学科打基础的阶段,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生对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着厌倦感与抗拒性,机械的背诵单词以及语法等,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成绩自然不理想。通过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中,能够将英语知识融合在学案上进行展示。以此为基础开展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建立起英语学习的逻辑思维与知识框架,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学习素养。通过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进行初中英语教学,不仅改变了以往英语教学单一性的“满堂灌”教学结构,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对英语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共同实现理想化的教学成果。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师生通过对话沟通引导课程进度

此阶段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单词,熟练地完成拼写与发音任务,并且对单词的基础用法与课文有一定的了解。具体来说,首先需要教师带领学生熟悉课文,教师可采用领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明确文章中出现的新单词读音,让学生在课后学习中利用其他辅助教学工具纠正自己的发音并了解单词基本的用法。然后关注学生对于新单词的理解记忆情况,使得学生能够克服文章中的单词难关。然后让学生练习文章对话,并在对话中变住处自己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语句,在对话过程中思考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最后,教师在设计导学教案时需要严格的按照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行,并考虑到初中阶段的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设计出能够有效刺激学生提高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的导学教案,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教学模式。

2.学生借助学案开展自学模式

自学模式是初中英语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重点内容,能够促进英语教师教学的效率性。教师在整合课堂教学知识的时候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学案的形式,主要有句子语法结构、固定搭配以及新单词的基础用法等,通过对学生自学的内容进行规划能够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对后续课堂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进行预先学习,进而能够显著的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英语教师需要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词组、单词以及语法等内容都编写进学案里,便于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案开展自学。

3.小组合作进行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显著的提升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就是通过对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各个不同的小组进而开展教学活动一种教学手段。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时,在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基础上还能够适当的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通过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英文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我国新课标改革的响应。为了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教师应科学性的进行分组,使得每个小组的成绩都比较平均,在进行导学案教学时能够充分的发]小组教学的优势,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对知识进行当堂与课后训练

当学生理论学习完成之后,需要对所学知识通过及时的训练进行巩固。教师根据导学案选择难易程度合适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题中对知识点的灵活处理以此促进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以及单词用法等方面深入理解。教师在设计与选择学案练习题时,需要考虑到英语学生的差异性,题型的难度应由浅入深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练习题的需求。与此同时,练习题也不用设计过多,要注重练习题的质量,可以根据每节课的重点内容依据单词考察、词组搭配使用、句子结构分析以及语法的顺序进行设计,例如,可以现对学生考察“inform”这一单词的词义,然后考察关于“inform”的固定搭配短语在具体语境下的使用,还可以考察“informabout和informofsth”的不同用法等,通过这样的有目的性的考察能够帮助学生以单词为中心建立英语学习逻辑,进而为其后续的英语学习提供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学习阶段应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随着导学案的应用规模越来越广泛,导学案也会随着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进而更好地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性与科学性,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兴裕.论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7):165-165.

英语学习方案篇8

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在教学评估方面指出:“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估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在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尤为重要。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我们对学生的考评方式从以往的终结性评估方式改为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在形成性评估方式中,档案袋评价是很有效的一种评价方法。本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探讨档案袋评价的含义、作用、建立、评估准则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档案袋评价在大学英语评价体系中的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2、档案袋的含义及作用

档案袋(portfolio)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它可以保存供展示的所有的个人成果。随着个人的成长,档案内容不断更新。学生学习档案在教学上的应用便是进行评估的工具,一个可以记录学生成长、课堂变化、兼顾多种评估需要的工具。学生学习档案有多种形式,包括传统的作业、小论文、音频视频资料。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学生学习档案都有以下共同的特征:学生学习档案是教师和学生系统收集的资料。它们是评估学生努力程度、进步程度、学习过程及结果的依据。通过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反思,教师和学生可以就学生的长项或弱项及进步进行讨论,以便对学生有所启示。学生档案积累的材料更代表了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而不只是结果,它包括选择,比较,自我评价,交流和目标设置等,它们是证明学生成长的媒介。(罗少茜,2003)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assessment)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综合的评价。档案袋评价将学习的过程与学习的结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全面的评价。(黄艳芬,2008)

3、档案袋的建立、应用与评估

3.1档案袋的建立

建立学生档案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明确使用目的、确立档案袋目录和确定放入档案袋的材料的数量和放入时间。

明确使用目的。档案袋的建立是一个相当耗费时间与精力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努力,必须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档案袋的使用目的:是为了让其看到自身在语言学习上持续的努力,发现自身的长处与缺点并及时调整,激发其学习英语的自主性,重视自我评价与反思,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

确定档案袋目录。确定选择什么材料放入档案袋中至关重要。教师应给学生一张任务明细表,列出需要放入档案袋的材料。课程不同,任务表也会不同。以精读课为例,任务表可包括学生的读书笔记,喜欢的短篇小说,写作等等;听说课则可包括听力测验,听写练习,口语简述,口语活动的反馈等等。

确定放入档案袋的材料的数量及放入时间。一定要明确限定可以放入档案袋的材料的数量,如果随意增加材料的数量,则会导致个人档案袋难以整理并且为有效评价带来困难。根据课程情况,确立档案袋的更新时间,比如每个单元结尾,或者阶段性学习结束之时。帮助学生制定学习档案总结表,以便学生及老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进度以及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3.2档案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档案袋建立后,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而教师则可以根据抽查学生学习档案以及座谈等方法,调整教学进度,监督与帮助学生学习英语。

教师可以根据档案袋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进度并调整教学模式。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听力和口语的要求分别是: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在口语表达上,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由上可见,《课程要求》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在现行的英语四级考试中,听力占总分的三分之一。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可以给学生在学期开始时做一次四级真题测试,让学生了解听力测试的难度,每两周从课本上挑一些题给学生做测试,然后让学生互评,辅以听力技巧与策略的培养;指导学生课下做听写练习。口语方面,设置合适的口语任务,在任务前给学生在语言输入等方面给予指导,在任务中提供有效指导,任务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并在课后继续练习,必要的时候可以录音。学生每隔一周总结在学习日志中写出自己的学习总结,包括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的进步与问题。这样逐步积累,学生的听说能力就能获得比较好的提高。

3.3档案袋的评估性评估方式相比,档案袋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评价的机会。首先,在评价标准上,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再制定评分细则;评分细则可以是一个核查表,或是一个等级量表。其次,在评价方式上,除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之外,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两个层面获得自己的学习成绩。最后,在评价时间上,档案袋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更快捷有效。终结性评价往往带来教师反馈滞后与反馈质量不高的结果,而档案袋评价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英语学习方案篇9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即: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在教学中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根据这一要求,探索高职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优化配置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资源,科学地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遗憾的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公共英语教学的研究刚刚起步,大部分教师仍在教学中摸索前进,尚未找到一种有效的高职英语教学理论与模式,往往照搬本科或普通专科的教学模式,忽视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未来职业特征,没有建立起“实用为主、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公共英语教学仍然侧重于词汇、知识和语法结构,强调记忆和机械操练。过分强调英语学科知识结构常常会使教学中英语的实用性大打折扣,使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和生活脱节,与专业培养目标貌合神离,不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更不符合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发展的需要。

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能克服传统教学法的不足,通过行动导向使高职公共英语课与专业课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英语成为学生自我发展、职业能力成长的工具,使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必需的技能,加深对未来岗位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近年来,行动导向的概念在我国职业教育界被广泛提及,虽然理论成果还不丰富,但不乏职业院校主动接受、大胆实践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如刘洁(2008)探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子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归晓曼(2009)在行动导向型教学策略下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进行了个案设计;卢春梅(2008)论述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模式的具体方法,等等。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

“行动导向”一词源自德文Handlungsorientieurng,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诞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要求学习过程必须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职业工作任务贯穿教学环节,以便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主要有:(1)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指与专业知识不直接相关,但是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影响较大的技能。关键能力应通过实际行动获得和发展,即“在学中做,在做中学”。(3)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4)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积极、愉快的精神体验。

斯蒂尔(Stiehl)根据学习环境区分学习是否属于行动导向的学习。他认为,在真实环境中的教学(做中学、生产项目、企业实习、企业认识实习等)和在模拟环境中的教学(项目教学、案例研究、角色扮演、模拟游戏、实验等)属于行动导向教学,在符号环境中的教学(做报告、上大课、口头讨论及所有仅仅由课本支持的学习形式)都不属于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一套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如模拟仿真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一)模拟仿真教学法

模拟仿真教学法是在课堂英语学习中,教师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将来职业生活中担任的角色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含有真实事件的过程中,担任与现实世界中类似的角色进行语言交际,解决真实问题,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形成技能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仿真实训教师通过仿真实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突出仿真性,选用的素材必须是真实的或接近业务原型的。

1.步骤一:教师设计情境。以讲授汽车英语为例,教师根据汽车技术学院学生的英语需求和学习内容创设真实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这是课堂授课前的准备,如在讲解汽车维修服务内容时,教师设计一个外国客户因汽车出问题来到4S店的情境,要求学生用英语对客户的车辆进行问检和维修。

2.步骤二:呈现情境。授课之初,向学习者呈现需要研究的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放映一些视频给学生观摩,初步呈现4S店环境,让学生明确自己就是其中的某个角色,同时介绍一些基本的汽车英语语句和词汇。

3.步骤三:提出问题或任务。根据情境和当前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或任务,让学生解决或完成,如在了解清楚车辆的情况后,开具问检单据并出示店里规定的各项维修费用的报价让客户确认,开具施工单据并让客户确认等等。

4.步骤四: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根据情境和所学词汇、句型,扮成外国客户和维修员的角色进行表演。

成立模拟公司进行综合实训模拟公司就是按照实际公司的模式进行运作的公司,如利用模拟外贸公司讲授商务英语,模拟酒店讲授酒店英语,模拟汽车快修店讲授汽车英语等,学生作为雇员在模拟公司里工作,接受公司各方面的实践锻炼。这种模拟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二)项目教学法

基于行动过程的高职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以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出发点,以团队合作为基础展开教学内容,通过构建一个个完整的工作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习过程始终围绕任务的探究和解决展开,不仅可强化高职学生职业英语核心能力,培养职业角色意识,而且能培养高职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项目教学过程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定项目计划、开展项目活动、总结评估、项目检查等。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哈佛大学,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运用现实岗位工作中发生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就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寻找对策,从而加深对相关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认识,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案例教学法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增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积极创造精神的教学方式。

准备案例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是准备案例。winstontellis博士在《introductiontoCaseStudy》一文中将案例分成三类:一是探索性案例,二是解释性案例,三是描述性案例。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描述性案例比较适合课堂教学。教师应着手收集、设计与学生语言水平和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案例,案例必须是真实的或者是拟真的,虚拟的案例缺乏实际意义,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案例可以是书面的形式,也可以是网页、录像、ppt、VCD等多媒体的形式。案例的问题应是开放式的,答案应是多元化的,从而促进学生多种见解的形成。

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可以采用个人发言、分组讨论、集体辩论等方式。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维持课堂秩序,引导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案例分析结束后最好能形成统一的意见或认识。各小组可派代表轮流上台发言,交流案例分析结果,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案例的分析、辩论必须以英语为课堂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怕出错。

讨论案例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结果升华,一般由教师完成。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分析案例的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案例中包含的理论、主要解决的问题等。教师对讨论情况的讲评要思路清晰,并善于总结规律。

撰写案例报告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要求学生用英语撰写案例报告,对案例分析和讨论进行总结概括。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也可以促使学生对案例进一步思考。教师对案例报告进行评分,并记入学生平时成绩。

笔者以《汽车英语》课程为例,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汽车售后服务中用英语处理客户投诉的模块教学,先对客户投诉的案例进行选编,然后呈现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待学生了解了这些案例之后,再采用模拟教学法重演投诉和解决投诉的过程,以巩固这个教学模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行为导向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有效教学活动,教师应根据专业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英语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行动导向教学法也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提出了挑战,多数英语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而只有教师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掌握其具体要求,才能根据职业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情境、布置任务、收集案例、开展项目教学活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给教师提供更加宽松的条件,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获取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及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不断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Stiehl,H.Handlungslernen.Begriffe,Konstrukte,KonzepteDe-fizite.DerVersucheinerSystematisierung[a].passe-tietjen,H.Stiehl,H.(Htsg.):

BetrieblichesHandlungslernenunddieRolledesausbilders[C].wetzlar,1985,(S):86-108.

[2]耿娟,彭正文.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口译教学中的运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3]归晓曼,李凤.“行动导向型”教学策略下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个案设计与分析[J].科教文汇,2009,(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雷术海.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6]刘洁.“行动导向法”在电子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7).

[7]卢春梅.试论高职英语教学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

英语学习方案篇10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23-0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初中英语教师追求的目标。为了把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探索比较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从2015年5月28日开始,我们着手进行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14YQJK226)的研究。随着该教学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的角色也由“讲师”逐步转变为“导师”,由“演员”转变为“导演”,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转变。然而,取得可喜变化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实施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为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我校学习、借鉴多个先进学校的教改经验,构建了适合本校实际的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案”是指初中英语导学案。“三段”是指将一节英语课分为课前预习(预习提纲、预习自测、提出疑惑),课堂探究,以及课后延伸(复习巩固、分层作业、预习任务)三个阶段。“六步”是指“课堂探究”包括目标导学(导课揭题、重申目标)、预习检查、先学(自学指导、自主学习、检测效果)、后教(更正讨论、精讲点拨)、达标训练(口头训练、笔头训练)、总结评价(归纳总结、课堂评价)六个步骤。

二、实施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研究和实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学案编制缺乏层次性

每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基础、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都不相同。然而,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由于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导学案编制缺乏阶梯性和层次性,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同一个水平,完成相同的目标和要求。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制成有阶梯性的、层次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初中英语导学案。

(二)课前预习不到位

课前预习是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极其重要的一个h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导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关键环节。因此,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并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提纲、预习自测和提出疑惑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加上初中英语教师缺乏预习检查的有力措施,因而一些学生课前预习不到位。主要表现在:(1)有些学生没有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作业。(2)有些学生虽然表面上完成了,但都是从别人或教辅书上抄来的,并不是自己通过阅读初中英语课本进行思考得来的。由于学生课前预习不到位,课堂上学生展示交流缺乏基础,上课非常费劲。

(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英语成绩好、性格外向、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每次展示讨论结果时,发言的总是班上少数几名优秀生,而大部分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上只是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和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个应对策略,还有待于课题组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让该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导学案编制要重差异分层次

教师在编制初中英语导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编制,要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地学习初中英语。为了让中等生和后进生都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多编制一些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必做题;为了让优秀生“吃得好”,教师可以编制一些难度较大的选做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学习效果。

(二)课前预习落实到位的方法

1.告诉学生课前预习时要以阅读初中英语课本为主,教学参考书为辅。告诉学生要独立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中的练习题,不能抄别人或教辅书上的答案。

2.告诉家长要督促学生在家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作业。

3.当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并且不知道如何有效预习时,可以把预习放在课堂上进行。①初中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也就是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②让学生当堂预习并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提纲、预习自测和提出疑惑。③组长批改,更正错题,将检查情况记入学习小组各人的积分表中。④教师抽查导学案中的预习作业,了解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充分预习后,教师再按导学案上课。

(三)互帮互学,全员参与

教师采用“兵教兵”“兵带兵”的方法,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裴娣娜,1998)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每四人小组中结成强弱搭配的“一帮一”学习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优秀生与后进生、性格内向型和性格外向型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教师还要采取有利于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积极参与的激励策略,在小组内优先安排他们发言或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使他们更容易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展示交流中,要尽量做到“强者让、弱者上”与“正确让、错误上”,增强全体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有效避免群体犯习惯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