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营销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42:03

公益营销的特征篇1

[关键词]福利;品牌营销;社区市场营销;社区

市场营销在运营发展过程中,我国业属于公益性筹款产业,和其他产业相比,福利有着无法比拟的社会效益,“扶老、救孤、助残、济困”是其发展宗旨,大力发展福利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福利发展中必须同时兼顾公益性以及市场性,我国必须综合分析主客观因素,采取多样化措施不断加强福利市场营销,在提高福利运行效益的基础上,促使福利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

1新时期福利社区市场营销特征

1987年7月,我国福利应运而生,在发展过程中,福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效缓解了社会福利事业和国家财力等方面的矛盾,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社会事业的发展,比如福利、教育、环境,有效解决了其发展道路上出现的资金问题。当下,我国福利已经过了多个发展阶段,多样化的票种体系应运而生,比如数字型、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打造了无数品牌游戏,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有效满足了社会市场在福利方面的客观需求,福利发行量、销售量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同时,福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社会救助事业、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核心力量,有利于促进其不断向前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社区市场营销是福利的一大营销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独立社区连锁运营以及管理中心监管的模式。福利社区市场营销具体多样化的特征,体现在不同方面,目标消费者比较集中,直接面对福利的终端消费者,具有较高的信度,适合口碑营销等。在运营发展中,福利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营销效益明显,资金回收速度较快。福利社区市场营销有利于专业公司随时了解不同层次客户各方面反馈数据信息,以此为基点,全方位科学调整福利营销对策、营销方向等,借助多个社区实现连锁化经营,采取合理化措施统一管理福利,持续增加福利发行量、销售量,降低福利运行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促使福利在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准确把握发展机遇,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

2加强福利社区市场营销的策略及其建议

2.1高度重视,优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

在新形势下,我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客观地分析福利发展现状,站在客观的角度,全方位正确认识福利社区市场营销,将其作为福利发展的关键点。我国要多角度客观分析福利社会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优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构建全新的法律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多样化作用,有效规范福利市场秩序,为福利社区市场营销活动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范围,有效指导福利社区市场营销,不断增加福利发行量以及销售量,促使福利持续发展。

2.2做好宣传与公关工作

2.2.1做好宣传工作当下,在发展过程中,福利彩民消费者大都属于蓝领,白领特别少。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必须全方位准确把握福利特点、性质、优势等,结合福利社区市场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宣传工作。我国要采用多样化途径,巧妙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电视等,充分发挥其多样化作用,多层次大力宣传福利及其社区市场营销,促使不同层次彩民全面、客观认识福利,正确看待福利运行中的社区市场营销,尤其是白领,不断优化福利购买途径,为不同层次彩民消费者提供便利,促使更多的白领也参与到福利购买中,成为福利社区市场营销中一股重要力量。在此过程中,我国要针对新时期白领群体特征,进行针对性宣传,采取多样化措施促使企事业单位、机关单位的白领参与到福利中,不断发展壮大福利彩民队伍,进一步推动福利事业向前发展。此外,在社区市场营销过程中,我国要多层次优化社区福利宣传方式,要根据社区居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客观需求等,多采用他们能接受的形式来宣传福利,比如实物展示,可以优化创新传统板报、邮寄等宣传形式,围绕福利,结合社区市场营销特点,科学调整宣传内容,巧妙融入创新元素,便于有效吸引社区居民,使其在无形中更好地了解福利,成为福利彩民,不断增加福利购买者,确保福利社区市场营销活动顺利开展,提高福利运行效益。2.2.2做好公关工作在福利社区市场营销方面,做好公共工作尤为重要,必须将其放在核心位置,促使社区不同层次居民正确认识福利,大力支持福利社区市场营销。具体来说,公益性、娱乐性同样是福利的显著特征,我国要以此为基点,获取社区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到福利社区市场营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多样化职能作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借助多样化途径,大力支持社区开展福利营销活动。我国要正确认识媒体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要通过不同渠道得到媒体的支持,借助媒体的关键性力量,大力宣传福利社区市场营销,特别是对福利正面效应的宣传,促使社区居民全方位正确认识福利的社区市场营销,大力支持福利营销活动的开展。我国要借助公关工作,进行合理化策划,避免影响业主正常生活,让业主在理解的基础上,大力支持福利社区市场营销。要获取物业公司的大力支持,获取某些特殊化的资源,比如设备、空房子,有效降低福利在社区营销方面支出的成本,得到当地企业的认可,积极、主动参与到所开展的销售活动中,并赞助福利社区市场营销。以此,借助多方力量,大力开展福利社区市场营销活动。

2.3注重营业推广

在福利社区市场营销方面,我国要加大营业推广力度,安排专业人员,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构建合理化的社区档案,科学整理社区总人口、年龄结构、居民文化层次等信息,在归档、分析的基础上,随时动态更新档案信息,科学安排营业推广内容,确保营业推广活动有序开展。同时,在营业推广方面,相关人员要把握好营业推广的具体时间以及地点。由于社区居民大都早出晚归,白天社区老年人较多,而晚上、周末属于社区居民最集中、比较空闲的时候,相关人员要准确把握这一特点,明确营业推广的具体时间、地点,以节假日为主,巧妙利用社会大众娱乐心理,制定合理化的促销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科学设置福利销售区域,促使社区居民不断参与其中。社区和公共娱乐场所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福利营业推广活动时间要适中,避免打扰社区居民正常生活。

2.4鼓励专业公司和社区合作,注重品牌营销

在福利社区市场营销方面,我国要通过不同形式,多鼓励专业公司和社区合作,社区向福利专业公司提供所需的营销场地,而福利专业公司要做好其他各方面工作,比如资金安排、营销管理,最大化降低福利运营成本,要对福利中心负责,科学开展福利市场营销活动,提高福利经济效益。同时,我国要注重品牌营销,多层次塑造福利公益形象,要结合福利宗旨,采用多样化手段开展品牌营销工作,便于福利彩民都具有公益理念,促使福利在他们心中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打造品牌效益。

2.5做好新员工招聘与人员推销培训工作

在新形势下,专业公司要根据福利社区市场营销具体情况,做好新员工招聘工作,尽可能招聘社区居民,根据福利社区市场营销具体要求、性质、特点等,结合新员工各方面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化的岗前培训,使其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专业公司要以福利、社区市场营销为中心,优化完善已构建的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科学开展社区市场营销活动。在此基础上,由于福利销售都以终端形式进行,要对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推销培训,准确把握福利卖点,了解福利销售流程,科学处理营销中发生的危机事件等,确保福利社区市场营销工作有序开展。

3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我国必须运用发展的眼光,全方位正确认识福利具有的公益性、福利性等特点,在社区市场营销方面必须遵循对应的市场规律。在社区市场营销方面,我国要优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做好宣传与公关工作、新员工招聘与人员推销培训工作,鼓励专业公司和社区合作,注重品牌营销等。以此,在科学开展福利社区市场营销活动,降低营销成本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打造品牌效益的基础上,有效带动社区就业,解放剩余劳动力,不断提高福利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春媛.发行方式变革对管理机构管理职能挑战的探讨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

[2]钟新周.福利社区营销模式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5(32):187-188.

[3]赵进峰.有关福利营销创新策略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333.

[4]张增帆.我国销售收入的实证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J].产经评论,2013(3):86-92.

[5]李刚.传播学视角下中国购买者心理不健康成因及对策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1(2):26-35.

[6]张增帆.福利社会效应相对性评价研究[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5(12):12-16.

公益营销的特征篇2

关键词:博物馆;营销理念;公益双赢;

中图分类号:G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一、博物馆公益事业与文化事业并存

现代博物馆在市场和文化两者的冲击下,形成了公益事业与文化事业并存的复杂现象,既有公益本质特征,又有市场经济的商品特征。博物馆的公益本质是始终存在的,也是博物馆社会责任的基础,也是文化功能的体现。博物馆收集了大量的历史发展物证,属于人类智慧的共同财富,也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从社会角度来看,博物馆保护并传播历史文化,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为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服务。

博物馆的公益性,也没有完全阻绝博物馆的产业发展,从国家整体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公益性博物馆已经为社会和国家带来了不小的财政压力。现代博物馆多多少少会含有一部分的产业特征,具有商品性。博物馆产业在我国也是个新兴的产业,缺少明确的说明,整体上是以博物馆主要资源,从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产业。博物馆产业的形式主要有市场运作展览,开展有偿文化服务如技能培训等,开发纪念品等休闲服务。博物馆的文化经济,主要目标是价值补偿最大化,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商品性。

二、博物馆的公共产品采取社会营销理念

营销是企业的一种市场活动,也是对市场的研究,市场可以看作是对产业产品的具体需求。营销主要通过交易来满足需求,是一种综合性的经营销售活动。营销的主要目的在于供需双方产品的交换,这种交换实现的是一种互利效果。这种营销理念被普遍接受,从而产生了非盈利组织营销,营销学所研究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博物馆的社会产品在营销过程中就属于非盈利性营销,可以应用社会营销理念。社会营销可以说是非盈利组织营销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变革行为战略。早先社会营销的原理主张社会运动,后来逐渐发展到利用特定方法和手段提高产品受众的接受程度。社会营销利用市场细分和受众调查等一系列手段,争取得到受众最大程度的反应。博物馆社会营销的基本过程首先要对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其次要对受众群体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营销战略方案,组织、实施并控制相关的营销活动。

博物馆的社会营销从本质上虽不同于一般的商业营销,但是有着明显的传统营销手法,比如说都会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产品也需要根据市场环境有明确的定位,促销方式和效果监控等也具有一定的传统营销特点,可以说非盈利组织的营销仍然可以从传统营销组织学中汲取经验。

三、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营销可以采用企业市场营销理念

企业市场营销理念中也有适合博物馆文化商品营销的内容,服务营销和全球化营销理念的应用就非常值得博物馆重视。国家鼓励博物馆及其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更多的渠道来获取资金。博物馆的营销,也是伴随着博物馆产业诞生的,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博物馆的营销也属于商业营销,因此博物馆营销可以借鉴企业市场营销理念。

市场营销让我们对受众有更好的理解,让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减少多余的推销手段。市场营销不断发展,形成了现在多层次体系。服务营销的核心可以概括为:满足受众的需求、方便受众、良好的沟通性和预期的成本。这种营销模式以人为本,体现出人性化服务的核心。这种营销始终从消费者出发,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关键点制定营销方案。在市场体制下,买方占有较强的主导型,营销也不再是以单纯的销售为主,相反的要从具体的需求出发。博物馆是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与群众有良好的沟通,能够很好的了解公众的需求,博物馆的服务宗旨也是围绕工种展开的。组织理论告诉我们,组织形式依赖于具体环境,与环境的互动才是发展变得更有希望,所以博物馆产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改变博物馆现有的状态,发挥与时俱进的优势来加强与公众的联系。

全球化营销是市场营销发展的重要发展,是指企业在全球市场进行的营销活动。全球化营销从某种程度上将忽略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概念,强调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博物馆在应用全球化营销观念时,则要注重营销对象的国际化比较。博物馆收藏大量历史遗留物,是人类发展的文化结晶,地域文化往往在其他地区有更强的吸引力,所以按照优化原则,可以将文化产品面向全球市场,是博物馆产业发展值得考虑的。

四、公益事业和经济产业相互促进

马克思主义阐述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经济作为基础、文化是上层建筑”。博物馆的公益事业主要是科研、教育和收藏,主要还是针对文化,所以文化公益事业还是博物馆的根基和源泉。博物馆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这些经济收益则会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两者是并存的,且存在一定的促进关系。博物馆的社会产品中也蕴含着一定的经济意义,具体的经济产品也离不开公益效果,所以说博物馆要注意产品的社会性和文化性,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进行配合,以实现良好的促进发展关系。

博物馆事业灵魂是公益事业,也为经济事业提供文化资源,立足于传统文化特色,在资源有实质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如果博物馆产业没有文化标识,经济发展也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没有竞争的资本。市场受众的眼中,博物馆的精华都在于文化特质,就像是博物馆的门面,基础条件决定了市场中公众的关注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博物馆公益事业和经济社会营销,要充分满足群众的要求,在物质和文化上实现邮寄的融合,为两者赋予更高的财富价值,利用博物馆文化支持,发挥文化特色,文化与物质共同发展,公益事业与经济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黎波.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的几点思考[J].文物春秋.2009(02)

公益营销的特征篇3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品牌资产;普洱茶

1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概述及其对大益的适用性

1.1理论概述

整合营销传播imC是现代营销学一种重要的传播理论,舒尔茨教授所在的美国西北大学imC研究组从“战略性”的角度来定义和理解imC:“imC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是从消费者出发,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的传播的过程”。

imC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以消费者为核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全面的、一致化的营销。

品牌的整合传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由广告、销售促进、公关、市场生动化等环节组合而成,一般企业会选择其中一种为主要的传播手段,而以其他为辅助。有力的整合营销传播系统可以为打造品牌并建立品牌资产提供有力的保证,品牌意识、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和品牌形象是与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各种因素息息相关的。

1.2imC对大益普洱茶的适用性

由于茶产业的行业特性、产品特点,加上大益集团自身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进行营销体制创新。下面是其适用性根据:

(1)全国普洱茶品种繁多,大量劣质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很难对某个品种的普洱茶形成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通过整合营销传播来突出产品的特色,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2)大众媒体的传播效果下降,传播成本上升。消费者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一些老茶人消费群,单一的大众媒体很难有效地向不同的受众群体传达信息。同时单一运用大众媒体,相对于综合各种传播媒介,其传播成本也越来越高。

(3)博闻集团2004年收购大益的生产企业勐海茶厂,给大益集团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为王后大益进行品牌建设和营销开展提供了厚实资金。

2大益普洱茶的整合营销传播

2.1广告媒介策略

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媒体策略,就无法将信息通过合理的媒体组合全面传到给目标受众,并试图感动、说服目标消费者来购买产品。大益茶业集团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招标中,以5000万元夺得特a时段和焦点访谈提要后广告投放权,成为第一家在央视招标中亮相并获成功的茶品牌企业。大益茶业不仅站在企业自身的高度来做这个广告,就如他们的广告语传递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茶有益”,这是对中国茶文化的一种呼唤式宣传,这对于企业、行业来说都是意义重大,是一个品牌制高点。在中国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前夕进行央视黄金时间广告宣传,是个非常关键的品牌举措。

2.2公关赞助

(1)2005年:“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行”。2005年11月10日由云南省青少年展基金会主办,云南大益普洱茶业有限公司承办的“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行”大型公益活动的大益爱心大马帮从勐海县曼贺大佛寺出发,于2006年7月1日胜利抵达圣城拉萨。这不仅仅是一次重走千年茶马古道,再现历史鼎盛时期的茶马商旅之行,同时也是云南茶界回馈社会奉献爱心之旅、民族团结之旅、云茶与藏区人民之间的生命之旅,将千年茶文化与现代文明璀璨辉映,意义重大且深远。

(2)2006年:我的长征。2006年由云南大益普洱茶业有限公司赞助并提供公益支持的CCtV大益大型电视节目《我的长征》,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支持下,云南勐海茶厂和北京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共同发起成立了“我的长征——红色大益”爱心专项基金。红色大益基金筹措一千万人民币的资金,用于红军当年长征沿途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小学及助学、扶贫等项目,把爱心送到长征沿途的贫困地区,为《我的长征》电视行动增添社会效益。

(3)2007年:祖国不会忘记。2007年由云南大益普洱茶业有限公司赞助并提供公益支持的CCtV大益大型电视节目《祖国不会忘记》,自6月7日首集《沂蒙红嫂》公益活动开始,至7月7日最后一集《铁道游击队》结束,全程历时一个月,大益公益足迹东北至黑龙江漠河,西至新疆轮台,南到海南琼海,直接受益人群近万人,其中包括部队、地方、科研机构和学校等,既包括对寻访对象个体的直接慰问,也包括对相关群体的大公益活动。

(4)2007年:北京晚报“大益杯”北京高尔夫巡回赛。该比赛由云南勐海茶厂冠名举办,联手打造该比赛的有北京晚报、北京高尔夫球运动协会和云南勐海茶厂。巡回赛将一如既往地与慈善活动相结合。在每站比赛中都设立一个慈善洞,进行“大益普洱茶”慈善乐捐活动,所筹款项继续用于红色大益爱心基金的一系列爱心项目。

2.3市场生动化

市场生动化,就是要解决一些零售终端的问题,通过气氛营造、技巧陈列等手段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大益茶业由于采取经销商网络经营销售终端,而它接触消费者的大多是在茶博会和展会,在各地举行的茶博会、茶展会上,大益品牌的知名度和亲和力制造了排队品饮、排队付款买茶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在北京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即“茶博会”),大益就将“茶文化中心”搬进了茶博会。大益的“茶建筑”凭借独到的创意,吸引了众多过往观众驻足观看、上前咨询。现实中的建筑所包含的“皇茶会”、“养生茶宴馆”和“茶文化交流中心”一个不少地完全被复制到茶博会现场。这种实景式的展台以创新的情景体验模式,使参观者可以在融合丰富茶文化元素的空间内,如观看茶艺表演、品饮陈年普洱、聊茶评茶等。

2.4关系营销

三维营销理论认为,营销人员应该向消费者提供三候方面的利益:产品功能利益、过程利益和关系利益,当前营销人员普遍在前两个方面做的不错,但是第三个方面就做得不够好。也正因为如此,关系营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和利用,大益建立关系营销的具体措施有:

(1)皇茶会的成立。皇茶会以源源不断的高品质茶品服务会员,皇茶会的茶品均由拥有六十七年生产上等普洱茶的勐海茶厂独家供应,倾力打造最尊贵、最专业的中国茶文化会所经典品牌。对于专业收藏家会员,皇茶会还提供茶品交易平台,存茶服务、茶品鉴别服务及茶专业知识讲座等。正如大益皇茶会的宗旨:以“大气、睿智、融合”的精神特质吸引着社会精英、都市新贵、名流雅士、乃至国际皇室贵戚的莅临。

(2)北京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成立于2006年3月,总面积12000平方米。中心建筑风格由中央美院专家主笔设计,悠久的茶马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贯穿建筑本身。中心形成了一套传播中国茶文化的独特方式:专业精深的茶文化交流、轻松休闲的茶饮服务、钟鼓馔玉的养生茶宴、极致尊贵的皇茶体验,中国茶文化在这里存贮、发酵,向世界传播。大益茶文化交流中心集茶事与文化活动交流于一身,地理位置优越,是京城名仕儒商的雅集之所。茶文化主题是中心推广与服务的一大亮色,植根于中华千年茶文明,融合茶道、茶学、茶艺、茶饮。中心茶艺师及工作人员以茶人事茶之心,为客户提供精确到每一个细节的专业化服务。

同时,中心也被誉为“京城最富文化气息的会议场所”,以其独特的文化定位与优雅氛围,成为举办各类文化与商务会议、论坛、联谊活动的绝佳场所。中心更定期推出传统文化与艺术大师专题讲座及艺术品展览鉴赏活动,讲展结合,相得益彰,提供高品质的综合性文化体验。

2.5软性传播

太多的硬性广告会给人以戒备心理,而软性宣传却可以突破人们心理的防线,轻而易举地进入受众的心扉。这就是一些企业为什么设立新闻中心的原因所在。

大益集团官方主页设有新闻集萃(集团新闻和媒体聚焦)栏目,勐海茶厂主页设有资讯动态(大益新闻和媒体聚焦),皇茶会主页设有新闻资讯(皇茶快讯和大益动态),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主页设有新闻集萃(公司新闻和媒体聚焦),大益爱心基金会主页有新闻动态这一栏目。这些新闻中心网页对于消费者了解公司情况大有裨益,也拉近了消费者和公司之间的距离。

3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对大益品牌资产的作用

品牌资产是靠营销活动积累起来的,因此弄清楚那些营销手段对哪些品牌资产构成成分起作用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根据日后对品牌资产评估结果进行有效的完善,对症下药。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如何,几乎都可以从营销因素找到解释,下面着重看看各种营销因素对品牌资产所能产生的贡献,如图1:

4小结

综上所述,企业在要进行品牌建设过程中,在认识整合营销传播给品牌建设所带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认清它也是个耗时耗力的任务,要持之以行,从广告、销售促进、公关、市场生动化等各个环节落实措施,实现整合营销传播真正的价值,打造企业品牌,领跑竞争对手,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戴春山.整合营销传播在房地产营销中的应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1).

公益营销的特征篇4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土地增值税

税收作为企业成本,是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的。合理、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税收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而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步步紧逼,房地产业的利润被极度挤压,由“暴利行业”向“平利行业”转变,加之现在房地产企业数量众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房地产企业必须通过税收筹划的手段达到企业税收负担最小化,从而减轻资金压力,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打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为公司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特点及税负情况

(一)经营特点

对房地产公司来说,开发的房地产是他们经营的商品,在属性上与其他商品明显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经营特点:

1.开发经营具有计划性及复杂性。企业的经营业务囊括了从征地、拆迁勘察、设计、施工、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且从征用土地到建设房屋、基础设施以及其他设施、商品销售都应严格控制在国家计划范围之内。

2.开发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大。开发产品要从规划设计开始,经过可行性研究、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七通一平、建筑安装、配套工程、绿化环卫工程等几个开发阶段,少则一年,多则数年才能全部完成。

3.经营风险大。开发产品单位价值高,建设周期长、负债经营程度高、不确定因素多,一旦决策失误,销路不畅,将造成大量开发产品积压,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二)房地产公司税负情况

从行业角度看,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平均税负高于国内其他行业,根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税收收入共59515亿元,比上年增加5291亿元,同年年房地产行业的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地产营业税和房屋转让所得税等七项税收增收额共计1851.85亿元,占中国2009年全部税收收入增收额的5291亿元的35%。一年当中全国税收收入的增长额超过1/3来自于房地产业,增幅在各行中居首位;从税率来说,房地产行业的总体税率偏高。目前,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按销售收入的5%交纳营业税,按所得额的25%交纳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的税率是30%~60%不等。总之,房地产公司税收负担过于沉重,通过税收筹划,实现税负的减轻,是公司的唯一选择。

二、房地产公司涉及的税种

(一)前期准备阶段的税种

房地产公司在前期准备阶段需要缴纳的税种较少,主要是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在房地产开发中如果占用了耕地,就必须在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占用耕地之日起30日内按每平方米税额从1元~15元不等的金额一次性缴纳耕地占用税。购买土地时要按3%~5%的税率缴纳契税。

(二)房地产开发阶段涉及的税种

在开发阶段对营业额按3%税率征收的建筑业营业税;签订建设施工合同时,对合同金额按万分之三的税率交印花税;同时还要就拥有的土地面积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房地产销售阶段涉及的税种

1.营业税。对房地产出售方适用“销售不动产”税目的规定,以房屋售价的5%税率缴纳的营业税;针对房产租赁而言的,房产租赁业适用营业税中“服务业”税目,统一执行5%的比例税率。

2.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实行超率累进税率,增值多的多征,增值少的少征,无增值的不征,最低税率为30%,最高税率为60%。

3.印花税。房地产销售阶段的印花税,是在房地产交易中,针对房地产交易金额,适用“产权转移书据”税目,按照0.05%税率征收。

4.企业所得税。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如果其转让或出租房地产产生了净收益,就要将其收益并入企业利润总额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采用25%的比例税率。

5.房产税。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的商品房,在出售前,不征收房产税;但对出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或出租、出借的商品房应按规定征收房产税。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依据房产计税余值计征的,税率为1.2%;依据房产租金收入计征的,税率为12%。

三、房地产公司的税收筹划策略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是房地产企业的主要税负,因此也是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重点税种。

(一)土地增值税的筹划

公益营销的特征篇5

关键词:体验营销象征性消费消费行为营销策略

体验营销与象征性消费的基本含义

1998年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题为“欢迎体验经济”(welcometotheexperienceeconomy)一文。该文的基本观点就是提出体验经济(experienceeconomy)时代已经来临。这是由于科技、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与人们需求、欲望以及消费形态变化作用的共同影响的结果。体验营销正是适应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需求变化的一种理性选择。

从消费者心理学角度认知“体验”是研究象征性消费行为的前提。同时正确认识“体验”,首先要辨识“体验”与“服务”的区别。体验是个人的心理感受,是人们受个别事件的某些刺激的响应。它反映了一个人在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在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可见体验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超越于一般经验、认识之上的那种独特的、高强度的、活生生的、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的深层感动。所以体验通常是由于对事件的直接观察或是参与造成的,不论事件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体验涉及到人们的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也包括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以及身体的一些活动。

体验不同于服务。体验与服务都强调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但是,体验与服务并不等同。服务以生产者为价值创造主体,消费者的消费属于“被服务”;而体验则以消费者作为价值创造主体。或者说,体验作为产品才使营销成为真正意义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互动过程。

市场营销中一般把消费分为物质性消费与象征性消费(symbolicconsumption)两大类型。后者指的是消费具有符号象征性,更能体现体验营销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象征性消费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特别经营者的关注。由于象征性消费更能体验消费者自我与价值取向,因而它更能反映某个时期或某类群体的文化特色。新近营销理论(2004)也认为,从消费者象征性消费心理出发,以其真实感受制定营销策略的体验型公司在21世纪是最有发展前景。

象征性消费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消费的象征”。即借助消费者消费表达和传递某种意义和信息,包括消费者的地位、身份、个性、品位、情趣和认同。消费过程不仅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而且也是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其二,是“象征的消费”。即消费者不仅消费商品本身,而且消费这些商品所象征的某种社会文化意义,包括消费时的心情、美感、氛围、气派和情调。

在象征性消费情境下,消费者选择商品或品牌的准则不再基于“好”或“不好”这一理性认知观,而是更基于“喜欢”或“不喜欢”的情感态度观。因为消费者所追求的是产品或服务能提供的一种象征性感受价值,包括身份或阶层的象征、美的感受、时尚与先锋、好玩及趣味性、潮流或流行性等等。

消费需求的日趋差异性、个性化、多样化,使现代社会进入了重视“情感满足”胜过“机能价值”的时代。这一切表明我们正进入重视个性的满足和精神愉悦的象征性消费时代。当今新人类(在中国又称80年代后一代)的口号“我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消费由我做主”以及“世界因我而动”等充分反映出了新人类消费者对“个性”张扬的追求特点。可以说新人类消费者对商品的情感性、夸耀性及符号性价值的要求,早已超过了商品或服务的物质性价值。这不正是当代体验营销所追求的。

美国消费心理学家mJSirgy(1982)是最早研究象征性消费行为的。他从消费者角色、自我概念和自我形象的角度解读象征性消费,直到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他提出的自我形象与产品形象一致理论认为,包含形象意义的产品会激发包含同样形象的自我概念。也就是说,消费者自我形象是产品意义激发的结果,产品及其形象属性的价值将取决于所激发的自我形象。

象征性消费是体验营销的重要策略

据最新的市场调查表明(2004),中国人的消费与生活方式正日益被享受和自我发展型所取代。追求时尚与形象、展现个性与发展自我逐渐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愿望与需求。面对市场这一变化特点,我国的经营者也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了体验营销时期。这实际上是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作为体验营销的重要策略――象征性消费行为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现象。

传统的营销理念与策略是基于消费者对产品差异化和利益的认识上,而体验营销则认为消费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意愿,更多地受到消费者价值与自我的影响。所以,象征性消费行为不是基于产品差异化和利益分析上的决策,而是更多关注产品或服务对其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影响。

比如牛仔裤Levi’s&Lee的成功例子很好地说明体验营销正成为时尚与流行。消费者喜欢Levi’s的牛仔裤,更多是体验牛仔精神的美国文化。相信见过Levi’s商标图像的人都会浮想连翩――两匹马各拉着牛仔裤的一条裤管往两个相反的方向使劲拽――这是Levi’s和两匹马间的比赛。这不仅展现其坚固耐穿品质的胜利,更是表现了美国人坚韧正直的精神。而Lee在牛仔服装界,则更多地充当着时尚与先锋的角色。一百多年来,Lee开创设计潮流,成为时尚和前卫的典范。也引领着牛仔裤由实用向时尚的演变。Lee于1924年生产牛仔裤之初提出了“建设美国牛仔裤”的宣传口号。Lee又在世界上第一个大力发展女士牛仔服系列,并提出合身剪裁的牛仔裤理念,这在当时是创新而独有的营销观念。时至今日,Lee的产品始终在保持牛仔传统品质的基础上,又不断地注入―些前卫理念的阐释,不断地冲击、更新人们对牛仔的理解,其产品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从而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当今人们喜欢Lee品牌,早已超越牛仔裤本来意义,更重要的是体验到美国人不断创新与个性化的精神文化。

再看一看如今世界一流的精英企业,你就更明白领先企业,毫无例外。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为消费者创造卓越的体验。如拥有一辆哈雷摩托,并不仅仅是拥有一辆摩托车,还意味着超脱了日常生活的束缚;苹果电脑不仅仅意味着运算,还能帮助人们轻松开发前沿的未知领域。消费者购买的并不是纯粹的产品和服务,而是自由、冒险和健康。这些无形的体验因素不能被计量、量化,或表现为具体的特征和效用,而只能为消费者体验,并引领产品和服务提升到卓越,甚至是价值无限的层次。以上事例说明,消费中人们想要的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而公司成功的惟一途径就是要让消费者拥有这种体验。

体验营销表明,消费者体验是离不开价值,而表征价值的重要方式是消费者象征。一般认为,体验营销中价值主要由四个层次构成,它们是生理层次、情感层级、智力层次和精神层次。当消费者在各个层次上都受到冲击时,其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也就从最基本的生理层次,逐步上升到了一种复杂的、融合各层次价值观念的精神层次。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为了能在海滨边生活而情愿付出大把的钞票。

体验是非常复杂的,没有两种体验是完全相同的,人们只能通过一些标准将体验分成不同的体验形式。这表明,体验营销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性。有鉴于此,为了适应体验营销,企业营销战略与策略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这里举一个体验营销成功例子――美国启明烛饰店。1996年企业家沃利?阿诺德(wallyarnold)的启明烛饰店开张了,最初只有四家分店。然而令我们钦佩的不仅在于阿诺德的公司在其短暂的时期内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事实,如其旗下75家店仅在2001年度的销售总额高达1亿美元,然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它成功地影响了消费者情感与体验,使得蜡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早在创始之初,公司就确立了这样一个清晰的价值定位,即每一天都让烛光点亮灵感。其实质就是使人们从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中暂时摆脱出来,沐浴轻松,滋润心灵,把美带到生活中的每一处,并享受这一过程中的各种乐趣。从商店的氛围,到销售的产品,再到为员工能更好与消费者互动而开展的培训计划,启明烛饰店无处不显露出这一价值取向的精髓。

当你一踏进启明烛饰店,立刻就会被一种温馨怡人的氛围所包围。墙壁由各色不同的蜡烛装点,馨香沁人心脾,甚至还曾有位顾客因迷恋这种香味而停留半小时之久。精心排列、别出心裁制作的蜡烛也使顾客们重新发现了蜡烛在家居生活中的用途。这种把所有相关产品陈列在一块儿的展示方式很受消费者的欢迎。烛罐、烛台、蜡烛,以及各种季节性的饰品都摆在顾客垂手可及的地方,这就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组合出合意的家居装饰品来。如果消费者还有特殊的要求,店员们还会现场推荐不同颜色、形状和香味的蜡烛组合。

公司不仅仅着力于将烛光的价值传递到日常生活中去,更为重要的是,它不是消极地等待消费者自己去发现价值,而是积极利用市场营销策略,以确保每一个消费者都知道该公司的产品能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慰藉、感情的呵护和生活的温馨。

以上例子说明,通过体验营销传播价值可能产生双重效益。首先,消费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决定产品的哪些方面对他是有价值的。但你必须记住,价值总是因人而异的。其次,消费者能体验到消费过程中的那份情感满足,此时他体验到的一定是物有所值、物超所值。当消费者获得价值,企业也一定获得了更多的利润。后者才是真正检验体验营销的价值。

然而如何使体验营销真正表征象征性消费,这是对成功经营的最大挑战。因为消费者看重的东西在不断变化与演进。也就是说,随着人们对价值定义的不断变化与扩展,价值也在不断演进。比如中国人过去能有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地方就可以称得上是舒适。而今天,一套没有中央空调的房子甚至连舒适的边儿都沾不上。将来,大众化的舒适可能还意味着区域化的气温控制,就像今天豪华小轿车中使用的那种系统。由此可见,稀有物品变得普及,以及价值定义的改变与拓展都将导致价值的演进,它将影响象征性消费的内涵。

消费者心理研究表明:象征性消费与体验营销是否成功的心理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消费者的价值观与信念。因为消费者的价值观与信念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观念。第二,消费者的兴趣与情怀,特别是能为消费者带来额外的情感性利益。第三,消费者期望为拥有物所表现的行为。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与影响的。真正把握好这三个方面,还得要去了解当今的消费者,他们想成为什么,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要做什么,等等,而最关键的是他们体验到什么。这里蕴涵着消费动机、个性、价值取向、生活观念与方式等理论问题,也蕴涵着如何有效地制定营销策略以满足象征性消费的实践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公益营销的特征篇6

【关键词】大数据征信保险

一、保险行业发展瓶颈

(一)保险业务发展瓶颈

1.市场集中度过高,竞争力不足。截止2015年底,全国保险集团公司、财险公司、寿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共146家。市场价值最高的前三大保险公司(或集团)的市场集中度为34.3%,前十大保险公司的市场集中度为64.6%,行业整体竞争度不足。

2.产品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的产品都是照搬国外保险公司开发的险种,与我国的国情并不完全相适应。同时,各家保险公司主要产品涉及重理财、轻保障类,除了名字不同,保险品种结构雷同,费率设计,保险范围、条款设计都大同小异。产品往往没有特色,也缺乏系列性及差异性,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二)保险营销渠道瓶颈

1.个人营销效率低下。随着我国保险业务的不断扩展,个人营销员队伍也不断壮大,个人人制度自身的缺陷也不断暴露。营销员与保险公司签订的是劳务关系,社会地位低下,为了获得高额的收入,盲目夸大保险产品的优点,从而诱导投保人购买不实用的产品。

2.广告营销效果不明显。广告营销主要是通过如广告牌、电视等互联网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各家保U公司都纷纷在媒体网站或广告牌上不惜成本的大力宣传本公司的保险产品,大部分客户对保险产品并不熟悉。若该客户没有相关需求,频繁的短信、电话骚扰容易让客户产生质疑与反感;即使客户有相关需求,也被眼花缭乱的保险产品种类所迷糊,不知如何选择。

(三)保险行业信用瓶颈

1.整体素质不高,夸大保险责任。自2015年8月保监会取消各地的保险人资格准入之后,保险公司增员进入快车道。截止2016年第一季度末,中国保险营销员的数量突破了710万人,比2015年10月末的505万人增长了41%。保险营销员的快速增长,必然会拉低保险营销员的整体素质,盲目夸大保险责任、高手续费、高返还等不正当竞争也时有发生。

2.保险欺诈行为日益突出。第一,先出险,后投保。先出险,后投保是指投保人在被保险人出险之后再进行投保,一种典型的恶性骗保行为,严重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利益。一般情况下,被保险人出险之后由医院或医生修改出险、就诊时间,在保险合同生效之后,向保险人提出理赔要求。由于投保时间与出险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较短,保险公司对这种欺诈行为往往难以辨别,导致其在后期的保险理赔中出现较大的支出。

第二,冒名顶替,骗取保险金。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居民的投保密度仍然不高,在一个家庭或单位中,往往只有一部分人参加保险。一旦未投保的人发生事故,未参保人员借用参保人员的名义,冒名顶替骗取保险金。此类欺诈在健康险中最为常见,如非参保患者以其他参保人员身份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包括门急诊、住院、加床等,并已向社保经办部门申报费用结算或办理医保确认手续。

第三,无中生有慌称保险事故。这种保险欺诈常跟医院联系在一起。被保险人在购买保险后,明明没有生病住院,却通过跟医院的医生合作(或收买医院相关科室人员),让医生提供虚假病例、办理虚假住院手续,慌报和开出手术医疗费及住院费的单据,骗取保险金,从而造成保险公司的经济损失。

第四,故意制造保险事故。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以虚构保险标的、故意制造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索赔或给付请求的行为。此种欺诈行为通常在车险中发生,投保人与汽车4S店、交警队有关人员进行团伙作案,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以旧换新或骗取维修费用。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保险公司赔付成本上升,而引起的间接后果是保险公司在后期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提高保险费用,损害所有投保人的正当权益。

二、大数据征信在保险行业应用的优势

(一)精准营销,降低保险业务成本

1.大数据调研,准确市场定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基于不仅可以借助信息采集和数据挖掘技术能给行业研究人员提供足够的样本量和数据信息,而且还可以对原始数据及时更新,为保险公司的市场规模开发以及品牌的个性化定位,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提高企业品牌市场定位的行业接受度、满意度。

2.大数据分析,精准客户营销。第一,精准营销。相比保险公司以往常见的扫楼、陌生拜访、陪同拜访的传统营销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数据分析得出潜在客户的精准营销。根据客户的收入状况、消费记录、风险偏好,建立完整的客户数据图谱,应用大数据技术智能化分析细分客户的需求,实施精准化、有针对性的产品及服务推荐。

第二,交叉营销。基于大数据对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现有的客户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对其需求特点开展交叉营销,从而降低保险公司的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例如以短险客户开发长险业务,以法人业务开发自然人业务,以财寿险客户进行交叉销售等。

(二)信息共享,降低信息不对称性风险

1.建立投保人、被保险人信息库,减少反欺诈行为。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基本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库。可以通过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征信系统采集的信息主体基本身份信息相互验证,避免保险欺诈行为的发生。同时,拓宽了基本信息更新渠道,进一步提高基本信息的数据质量,降低信息不对称性风险。

2.建立保险从业人员信息库,减少失信行为。建立保险从业人员信息库,包括保险人、高级管理人员等信息。将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从业经验、违法违规行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库。通过与征信系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保险公司在人员招聘、绩效考核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有利于投保人在保险人营销产品时进行信息真伪判断,改善行业的整体信用形象。

(三)跟踪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1.动态监测。通过征信系统对保险公司现有客户资料信息进行跟踪调查,包括投保信息、身体状况、收入状况等信息。运用大数据模型对保险客户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对可能发生的险情,及时预警,降低保险风险损失。例如,通过医院就诊信息,对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测,向保险公司、投保人以及被保险人发出预警信息,避免被投保人的病情恶化,进而给保险公司带来风险损失。

2.理赔跟踪。保险理赔尤其是理赔时效、理赔金额、理赔程序等对客户满意度、保险公司赔付决策、保险公司盈利能力都具有重大影响。首先,将保险标的出险信息及时纳入征信系统,可以缩短保险公司调查流程,降低调查成本;其次,通过征信系统审批能够有效防止重复索赔事件的发生;最后,通过对保险公司的理赔速度和质量,以及客户满意度进行调查,可以对保险公司进行综合排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高保险行业的经营效率。

3.反欺p检验。征信系统与银行、保险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共享客户欺诈信息,拥有反欺诈征信平台。涵盖了黑名单比对、历史比对、逻辑校验、外部数据校验等类型的反欺诈检验,同时支持用户自定义反欺诈规则,从而协助理赔人员高效的侦破欺诈案件,提高保险公司经营效益。

三、保险征信服务及产品

(一)保前征信服务及产品

1.精准营销。第一,市场图谱。基于工商管理部门数据、行业管理部门统计数据等对当前保险区域市场进行调研,整理出当前区域保险公司的种类、规模、产品与服务种类,为保险公司的市场定位和深入发展提供决策化依据。

第二,客户关联分析图谱。通过专门的数据调研和采集获得,对客户的基本信息、家庭状况、收入状况、消费能力、消费特点、还款履约能力、公安信息等全方位、多维度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形成360度用户画像。根据不同的消费客体提供有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实现精准营销。同时,基于对客户的消费状况,为保险公司进行交叉营销、深入营销提供决策分析。

2.保险人员信用报告。第一,保险从业人员信用报告。保险公司基于大数据征信系统对保险从业人员进行信用评分,从而对其准入资格进行审查。保险从业人员信用报告包括保险人员业绩数据、性别、年龄、通讯地址、联系方式以及更换频率、入司前工作年限、其它保险公司经验等信息,行政处罚信息、法院信息等公共信息以及信用报告查询记录信息。

第二,客户信用报告。在投保人进行投保时,利用征信系统审查客户的资格审查,进而对向保险公司出示客户信用报告。一是投保人的资格审查。二是被保险人的资格审查。为防范一些有不良信用的社会人员进行欺诈行为,骗取保费收入,保险公司应该对投保人以及被保险人的信用背景调查。投保人本人证到征信系统打印个人信用报告并反馈给保险公司,个人信用报告应该包括:一般的银行版信用报告内容、被投保人的身体状况、就诊信息、违法违规记录等信息。由公司全面审慎评估做出是否签约的决定,有效防范了先出险,后投保现象的发生。

(二)保中征信服务及产品

1.行为评分。行为评分指征信公司通过大数据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个人信用活跃度、履约能力、信用历史、身份特质、身体状况、信用消费能力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先进的挖掘技术、方法和工具,建立数学模型,预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投保人或被投保人发生风险的可性。该行为评分从0分到100分,每个分数代表一个风险概率,分数越高代表风险越低。

2.客户流失预警。通过征信系统对保险公司客户的跟踪管理,包括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客户对保险产品细节增加的质疑情况,客户投诉与否情况、客户有无退保情况、客户是否有买竞争者的保险产品情况,进而得出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及时向保险公司发出客户流失预警。

(三)保后征信服务及产品

1.保险理赔报告。在大数据时代,保险公司通过征信系统的公共信息实时获得客户的出险信息,并及时主动联系保险客户提供理赔等服务,在客户没有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之前,主动向客户提供便捷的理赔服务。

2.申请反欺诈服务。保险市场与征信系统建立诚信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欺诈理赔案件资料库”。该网络通过在投保和理赔两个环节进行审查,根据索赔人的年龄、事故类型、涉及的交通工具类型以及医疗处理频率等评级,依据评级得分高低来确认该索赔是否有欺诈成分。

参考文献

[1]杨泽云.基于大数据的保险产品创新[J].金融创新,2015,(08):30-32.

[2]尹会岩.论大数据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J].金融创新,2015,(02):43-46.

[3]张新宇.保险大数据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金融电脑,2015,(04):15-19.

[4]郝彬凯.保险营销渠道创新探究―基于保险微信营销现状及其前景的调查[J].时代金融,2015,(03):30-33.

公益营销的特征篇7

××县煤炭市场依托临近晋煤的资源优势,便捷的交通优势和傍守华能石家庄分公司、大唐微水发电厂以及××钙镁特色行业的煤炭资源利用优势,发展成为200多家规模不等地经营业户,年交易量突破500万吨,成交额近七亿元,上缴各税700多万元的特色经营市场。伴随着市场的形成,其经营管理和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渐成为制约其健康、稳定发展的不利因素。为进一步分析掌握其经营管理和税收管理的现状,我们对该市场进行了调研。

一、煤炭市场的基本情况

(一)区域分布。××的煤炭市场的区域分布呈支脉型,一是依托××铁路9个货运站形成的煤炭运销纳税人,包括××煤站、××煤炭经销有限公司等8个年均交易量20万吨的大型煤炭发运站。其运输渠道主要通过铁路运输,而且其销售对象相对稳定,主要是××公司、××发电厂、××发电厂等大型火力发电企业。二是依托××国道、××和××两条国道形成的煤炭运销企业,如××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市××运输服务有限公司等40余家规模不等的企业,其运输渠道主要通过汽车运输辐射本地和临近省份。三是自发依托网络交织的县乡道路的交通优势形成的120多个体煤场,主要分布在天长镇、秀林镇、小作镇、辛庄乡、南王庄乡等毗邻山西的乡镇,其销售对象主要是零散的煤炭用户,部分业户也搭桥于规模煤炭营销企业的销售用户进行销售。此外还形成了以煤炭初加工为主的20多家洗煤企业,主要分布在小作镇、北正乡等乡镇,其产品销售对象主要是××矿区的焦炭冶炼企业。

(二)经营规模。从××煤炭市场经营者的经营规模看,8个大型发煤站和40余家的煤炭运销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在80%以上,年交易量约400万吨,交易额5.5亿多元;而零散的个体煤场的市场占有份额在20%以下,交易量约百万吨,交易额1.5亿多。

从其设备以及服务情况看,一类是拥有自备的铲车等装载机械、运输车辆、磅房以及为客户提供后勤保障服务,机制比较完全的纳税人,约占全部市场业户的30%左右,主要集中在交易量大,营销渠道比较固定的煤炭运销企业,如石市旭跃煤炭运销有限公司,拥有占地近百亩的几个煤炭集散场地,近200辆的运输车辆,而且年销售量近50万吨,销售额近亿元,实现各税200万元;一类是装载、运输、磅房以及为客户提供保障服务的机制不够健全的纳税人,约占40%左右;一类就是非常简单的小煤场,场地占用较小,交易量也相对比较少,平均每个煤场交易量不足千吨。

(三)管理水平。同等规模同等类型的煤炭营业户之间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业户间的差别更是千差万别。规模运销纳税人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核算比较规范,如河北工贸岩峰发煤站、南张村煤炭经销有限公司、河北吉运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石市金宇煤炭经销有限公司等纳税人,不仅有规模经营场地,而且有专门的营销人员和比较固定的销售渠道,同时其财务核算比较规范,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核实征收纳税人。规模较小的个体煤场的经营管理较差,没有稳定的购销关系,经营者变化频繁,而且其财务核算水平较差,同时其接受各方面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大部分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个人)所得税为核定所得率征收或者定期定额征收纳税人。

二、煤炭市场的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增量与其交易增量不相配。××煤炭市场的发展,不仅使××成为重要的煤炭集散地,而且带动了运输、汽配等相关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但其税收增量与其经营户数、销售规模的交易额以及收益额的增量不相配。据统计2003年煤炭市场税收为700万元,其中国税630万元,地税70万元。按其交易量和其收益水平,税收管理漏洞比较多,增值税、所得税的税负率较低。如一户个体煤场年场地租赁费3万元,雇员3人,根据调查的经营收入为150万元,收益7万元,应缴纳各税为10万元,但其2003年只缴纳2万元,相差8万元。说明税收收入并没有随着其规模扩张而稳定增长。

(二)税收管理手段与其经营机制不相配。

税收收入不能稳定增长,与其经营规模和效益的同步,表现在纳税人经营规模的扩张,税收管理措施没有及时到位,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办法,特别是地税部门对煤炭市场经营者中的大部分个体业户的经营状况的监督,存在难以把握经营收入和收益,进而导致管理侧重于突击清理,甚至部分业户的基础情况都掌握不准,100多户个体煤场,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不足60%,纳税人的经营变化也不能够适时掌握。

三、税收管理漏洞的透析

税收管理中的漏洞,导致煤炭市场整治的效果不能够坚持标本兼治,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规模经营纳税人的经营效益的监控缺位。在纳税人的实际经营中,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采取煤质搭配销售,如热量6000千卡的煤炭加入燃烧值较低的中煤,可以达到购货方热量5000千卡的质量要求,但中煤的供应渠道复杂,而且多无正规票据,对其购销数量的准确度难于核算,导致纳税人经营成果的财务反映差异会计信息失真,而我们在税收管理和税收检查中又往往只注重帐务核算,对其帐外的运行情况又由于情报线索的不全,而使应收税款而流失,如对8家规模经营企业的2003年度的财务核算调查发现,年均收入三千万元,只有2家企业盈利而且盈利数额较少,其销售利润率不足0.5%,48家各类煤炭经营企业,只有9户企业盈利,缴纳企业所得税34万元。

(二)、个体煤场的纳税人大多现金购销、无票购销、隐蔽交易,导致税收监控措施难以准确定位。如一部分业户虽设立煤场,但煤场内煤炭存量变化不大,而其主要采取煤源订煤,煤炭直销用户的形式,导致其销售量和销售水平以及盈利水平难以核定。既使在每次的整治中也只能采取粗线条核定,一次征收的办法,而且成效不大,如2003年天长分局在镇政府的协作下,组织20多人,数台铲车历时近一个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辖区内的个体煤场进行专项整治,只征收税款5多万元。

(三)、受煤炭供求矛盾的影响,税收管理的难度较大。在煤炭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经营者的煤炭销售渠道狭窄,采购方压价采购,经营业户为减轻资金压力也竞相压价,恶性竞争,除几家规模经营且销售渠道稳定的业户经营成果较好外,大部分业户收益水平较差,征收难度也较大;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经营者的煤炭采购和销售都成为瓶颈,大量的现金结算,又导致税源监控的缺位。如今年的煤炭市场走势受资源供应偏紧的整体影响,特别是山西煤炭企业安全事故频繁,停产整治周期长,煤源紧张。规模经营的8家企业受电煤比价影响和铁路运力的制约普遍亏损,导致税源减少。同时通过汽运销售的煤炭销售企业受购销双重压力,大量的现金交易,影响其税源的准确核定管理。

(四)、税收管理中的部门协作的不协调,也是导致纳税人管理不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地税的管理信息资源不共享,情报交换的不经常和不及时,导致煤炭市场经营者的增值税管理强于地税的监控,煤炭市场纳税人注重增值税纳税人资格审核认定和接受管理监督。而被动接受地税管理,一部分业户也不愿办理地税税务登记。市场经营业户销售开具的发票由国税管理,也是纳税人不愿接受地税管理的原因之一,导致地方税收监控难度增大,流失较多。同时与煤炭市场管理办公室、工商、经贸等部门的协作也存在不够协调的问题,导致经营者的情况掌握不到位,措施管理不到位。

四、完善税收管理的对策

(一)国地税的联合协作。煤炭市场的税收管理要形成合力,必须依靠国地税的联合协作,严格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一是加强煤炭市场纳税人的征收、管理、检查等环节的信息交换,准确掌握其增值税缴纳情况,分析掌握其地税税收的缴纳对比情况,按照其缴纳的增值税换算收入额,进而折算其应纳的所得税。二是对小规模煤场实行联合核定税款,按照其交易量、交易额和盈利平均水平进行综合核定。三是建立委托关系,由国税在代开发票时城建税、个人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地税部门按照规定付给手续费。四是对煤炭市场业户实行联合整治,形成合力,促进规范管理。

公益营销的特征篇8

[关键词]营业税税负转嫁房地产

一、我国营业税征收现状

营业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税种。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务院于1993年12月13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并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经营行为,涉及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这一广泛的领域。第三产业直接关系着城乡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因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营业税的收入也将逐步增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营业税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主体税种之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资料,2004-2007年,我国营业税收入分别为3581.97亿元,4232.46亿元,5128.71亿元,6582.17亿元,分别占到税收收入总额的14.82%,14.70%,14.74%,14.43%。

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为各种应税劳务收入的营业额、转让无形资产的转让额、销售不动产的销售额(三者统称为营业额)。在房地产领域,营业税以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的营业收入为课税对象。国家在房地产的建设实施阶段和销售阶段,分别按房地产项目建造、安装、装饰作业的营业额和房地产转让的营业额征收3%和5%的营业税,对从事房屋租赁业务的单位和个人,按其租赁营业额和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房地产业营业税收入在营业税总收入中占有较重的份额。

二、我国房地产行业营业税现状

营业税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的重要税种,但从营业税目前在房地产行业的征收范围来看,房地产行业营业税的免征减征范围仍较广,房地产行业的营业税还有较大的征收空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按销售额征收营业税。

但是,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对营业税的减税免税范围也会适当作出调整。1999年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1999]210号)规定:对个人购买并居住超过一年的普通住宅,销售时免征营业税;个人购买并居住不足一年的普通住宅,销售时营业税按销售价减去购入原价后的差额计征;个人自建自用住房,销售时免征营业税;为了支持住房制度改革,《通知》还规定,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按房改成本价、标准价出售住房的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对按政府规定价格出租的公有住房和廉价住房暂免征营业税;对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暂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05]89号)规定:2005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应全额征收营业税;将购买超过2年(含2年)的符合当地公布的普通住房标准的住房对外销售,给予免征营业税。

较大范围的减税免税,减少了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成本,促进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对整个国民经济起到了促进和带动作用。但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投机行为的破坏,较低的交易成本给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投资过热,导致住房价格急速上涨,扰乱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为了抑制投机和投资性购房需求,从2006年6月1日起,对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5年(含5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免征营业税;个人购买非普通住房超过5年(含5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售房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税务部门要严格税收征管,防止漏征和随意减免。

2008年为了刺激楼市需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12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4号),明确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优惠政策的执行细则,优惠政策将营业税征免年限从原2006年政策中的5年改为2年。具体调整为:自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2年(含2年)的非普通住房或者不足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2年(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2009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12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公布了调整后的营业税政策,其中明年1月1日起,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五年)的非普通住房或者不足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五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这已是2005年以来的第四次调整。

本次营业税政策细则的出台,有效地缓解了年底之前因政策恐慌而出现的集中过户对市场带来的压力,响应了2009年12月14日国务院国四条中提到的运用技术手段区别对待改善型置业和投资客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通过对不同的房屋类型征收营业税标准的不同,区别对待不同购房群体。支持居民正常的自住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抑制市场中的投资行为,打击投机性购房群体。

营业税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鉴于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和营业税的特点,分析营业税对房地产投资的冲击具有现实意义。以下主要从投资与收益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三、房地产投资理论分析

广义的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得预期效益,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资本)而不断转化为资产的经济活动。投资的主要目标是未来获得收益,预期收益的多寡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

房地产投资属实物资产的投资活动,是以资金作为资本,购建房地产物业,以图谋取收益的自主经济活动。房地产投资的方式,从一般意义上讲主要有基本建设式和楼宇购买式。

基本建设式,是指按基建程序进行报建的方式,建设自用的房地产项目。这种建设方式是在房地产开发市场化之前,房地产项目建设的主要方式。房产地开发市场化之后,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规章对基本建设方式进行的房地产项目建设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准入门槛较高。

楼宇购买式是投资人审查一家房地产开发商的资质、该房地产开发商所开发的楼宇的法律状态,并考查该写字楼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等状况,如认为符合投资人的意图,则投资人与该房地产开发商建立商品房买卖法律关系,通过商品房买卖程序获得楼宇的全部权利。这种方式最为简便,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

在某一特定阶段,投资主体将不断积累资本用于投资,直至最后一单位投入的成本即资金的边际收入等于其运用的全部资本的边际成本,即资金的边际收入等于使用成本,其中资金的使用成本是指企业拥有一笔资本的机会成本,包括融资成本、折旧成本。

融资成本即利息成本,是在通货膨胀为零的情况下,投资主体为获得房地产而借贷货币资金所必须支付的利息或企业用自有资金购置不动产而损失的利息收入。折旧成本是投资主体购置的不动产在一定期限内磨损的价值。

四、营业税对房地产投资影响分析

设投资主体的投资数额为q,投资的税前收益率为r,市场利息率为i,不动产的年经济折旧率为d,在不征收营业税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活动将会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投资收益等于投资成本,即:

qr=q(i+d)

当政府决定对不动产的销售、转让以及出租业务征收营业税时,设营业税额为y;

营业税属间接税,投资者作为纳税义务人纳税后,在税收的运动过程中,发生了税负转嫁,在投资者和最终的消费者之间进行了再分配,一部分由投资者承担,另一部分由消费者承担,如下图1所示:

设投资者和消费者承担的税收负担的比例为k,对任何一个纳税对象课税所形成的税收的直接货币负担,均由买方与卖方共同承担,其分担比例由税收客体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决定。

即:需求弹性绝对值/供给弹性=投资者负担税额部分/消费者负担税额部分可得,k的大小取决于房地产市场需求弹性绝对值|ed|与供给弹性es之比:

k=|ed|/es

另设t为单位投资所形成房地产的预期销售价格,则全部投资的预期营业额为qt,营业税是价内税,由上图1可得,营业税的税率为(p1-p2)/p1,,则:

y=qt.(p1-p2)/p1

房地产市场上,对企业或个人投资的房地产销售或出租收入征收营业税后,企业或个人的预期收益为qr-y[k/(1+k)],投资成本仍为q(i+d),企业的投资将会一直进行下去,直到预期收益等于投资成本,即:

qr-y[k/(1+k)]=q(i+d)或

r=(i+d)+ky/[q(1+k)]

其中:k=|ed|/es,y=qt.(p1-p2)/p1

由于房地产的开发周期较长,资产专用性较强,项目投资一旦开始就较难改变投资方向和规模,因此供给弹性es相对较小;而消费者购买房地产的支出占其终身收入的很大比重,房地产又属于耐用品,大多数房地产有较多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因而需求弹性的绝对值|ed|相对较大。这就使为房地产缴纳的营业税中,由投资者负担的部分往往大于由消费者负担的部分,即k通常大于1。换句话说,税款中投资者负担部分所占比重k/(1+k),往往大于消费者负担部分所占比重1/(1+k)。当部分过去免征营业税的项目现在征收营业税时,税负主要落在投资者身上;税率(p1-p2)/p1越高,投资者负担就越重,在投资成本不变时,缴纳营业税后净收益就相对越低。

五、结论

营业税作为流转税,其征收能降低投资的边际投资报酬率,缩小投资者的投资空间,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地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从目前来看,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最近几年发展过快,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投机行为,相对较重的营业税税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地产投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但从长期来看,较重的营业税税负却可能对正常的房地产流转造成损害,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有待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樊丽明,李文.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研究.税务研究,2004.

[2]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统计资料.2004.

[3]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公报.2004.

[4]李洪.中国税负归宿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7.

[5]周立新.国外房地产税制及其启示.财经贸易,2000,(12):42-43.

公益营销的特征篇9

[关键词]上海市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现状

在绝大部分体育市场中,体育商家的经营模式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除极少数垄断性的体育企业外,大部分体育企业的生存之道是要平衡股东、员工、消费者,以及社会4个群体的利益。而在平衡兼顾这四个利益群体的过程中,体育企业最终的利润来源于消费者。不言而喻,对任何体育企业而言,核心的经营目标就是不断对终端体育消费者特征实行分类,进而识别能为自身创造出最大机会的服务对象,然后有针对性的建设并扩大使其盈利的体育消费者群体。因此,细研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并据此进行目标市场细分对于指导体育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此,在上海这个庞大的体育消费地理市场领域内,有鉴于上海市职业女性逐年体育消费点数的日益高涨,笔者试图通过对上海市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探析或解惑其购买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根本驱动因素,以期为“锁定”体育企业最终目标市场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一、上海市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现状分析

1.消费层级以“品牌”消费为主要特征

在研究体育消费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要“认识”和理解谁是最终端体育产品与服务的买者。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往往复杂多变,很难掌握其消费的核心要素。然而,在认真校验各种影响体育消费者的消费因素中,例如,文化、社会、个人,以及心理等影响因素,经过持续的归纳总结,营销者也能慢慢“提炼”出体育消费者一系列的体育消费规律。据调查,在上海体育消费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上海市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职业女性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上海职业女性对体育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决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假如以层级代表职业女性的购买质量,其购买行为逐渐从较低层级转向较高层级之中。在体育有形产品消费上,职业女性更偏爱体育“名牌”的消费,并且往往会为自己所喜爱的体育品牌不惜一掷千金。在体育无形产品的消费上,职业女性更注重消费过程的消费体验和所获得的体育服务的质量。这种体育购买行为的变化,一方面说明了职业女性已经从传统家庭的购买模式中分化出来,另一方面,对体育营销者而言,要极其重视职业女性这一购买形式的变化,以便及时满足体育消费者的消费动机、需要和偏好。

2.消费主力以中青年体育消费者为主要特征

在体育消费领域,体育商家充其量构成了体育的行业,而各种消费群体的购买行为才能铸就体育消费市场。在行业和市场的关系流程中,体育商家把体育商品、体育服务和体育信息传送到消费者市场。在这个动态的传送过程中,体育商家采用各种营销组合持续扫描多种体育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在集中于建立以顾客份额占有率为导向的营销机制下,体育商家更致力于在某一特定消费者群体内取得领导地位,而不愿意接受所有大众化消费者群体中的第二流位置,这就促使了众多的体育商家聚焦上海职业女性这一消费群体。通过解构和还原的方式解剖、重构、继而了解、服务和满足上海职业女性消费欲望。根据统计资料显示,上海职业女性在付诸体育消费行为时,最大的消费者即能为体育商家带来最大利润的女性消费者往往以中青年体育消费者为主。这部分消费者的体育消费特征一是购买量大,二是很少要求相当多的服务和较大的价格折扣。这不仅增加了体育商家每笔交易所产生的利润,而且由于购买量较大也大大降低了体育商家的交易成本,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盈利率。

3.消费结构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要特征

综合归纳体育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主要分为实物型和娱乐型两种体育消费。通过调查发现,上海市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要特征。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消费支出占据了职业女性日常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并且这部分女性消费者以中青年体育消费者为主。此外,经过进一步的追踪调查发现,对娱乐型体育消费的支出职业女性消费行为呈现显著分化。年龄偏大尤其是临近退休年龄的职业女性,她们的娱乐型体育消费支出大多偏爱上海市各种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体育健身场所。而中青年的职业女性消费者更偏重于现场观赏各类体育比赛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以及体育沙龙等。这些数据说明,虽然老年职业女性任职期间的体育消费能力偏低,但随着越来越多职业女性的退休,上海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这部分职业女性对体育健身市场带来的商机亦是显而易见的,体育商家在瞄准最佳女性体育消费群体时,理应重视此类职业女性消费行为特征。

二、促进上海市职业女性体育消费发展对策

1.重视品牌效益制定品牌战略决策

品牌是一个体育商家主要的和可以长期拥有的资产,主要分为功能性品牌、形象性品牌或体验性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实际上代表了一组忠诚的顾客。因此,体育商家在经营体育产品和服务时,要特别重视体育品牌效益的巨大推动作用,根据特定的、占据主要顾客份额的体育消费者群体制定合理品牌战略决策。具体针对上海市职业女性大多重复购买品牌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特点,体育商家在制定体育品牌战略决策并对体育品牌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体育品牌实行恰当的定位。界定体育品牌的最基本属性,所要达到的品牌利益,以及体育品牌的信仰和价值。其次,要建立体育品牌的名称和识别。以便与其他类型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再次,要善于维护体育品牌和提升体育品牌的形象。在这里,体育商家可以通过建立体育品牌资源管理团队来管理其主要的品牌,也可以通过将体育品牌交给那些能够专注于体育品牌管理的公司,来维持和保护体育品牌的形象、联系和质量。

2.深化细分消费者群体吸引和维系盈利型体育消费者

伴随着数字革命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如今的体育公司正面临着在全球范围内空前的商业竞争,经营实力雄厚的体育公司为有效的应对竞争,早已从产品哲学和推销哲学转向了营销哲学,即从生产标准化产品――推销标准化产品――按照顾客需求定制个性化产品转化。也就是说,今天的体育公司已经摒弃了传统的以产品为导向的生产模式,业已转型成以顾客为导向的体育生产模式。然而,由于我国体育产业正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大多数国内体育公司仍然未能充分意识到细分体育消费者群体、建立以顾客份额占有率为市场导向的重要性。结果在全球体育市场的竞争中,我国的体育公司的竞争往往处于弱势。因此,对任何一个国内体育商家而言,欲想牢踞上海这个庞大的、利润可观的体育消费市场,必须深入细分体育消费者群体,查寻真正“有利可图”的体育消费者,也就是能给公司造就最大利润的体育消费者群体,进而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营销组合来吸引和维系这部分体育消费者。鉴于上海市职业女性逐年体育消费点数的日益高涨,在细分上海职业女性这一消费者群体时,务必严格区分盈利顾客和非盈利顾客的界限。对非盈利的职业女性,体育营销者可减少体育服务的支持。

3.采用现代化的营销信息系统提高消费者认知价值

众所周知,一个以体育消费者为中心的体育公司需要建设消费者队伍,而不仅仅是建设体育产品和服务。事实上,体育公司在吸引和留住消费者的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调动公司所有部门参与体育营销工作。过去在传统的体育市场营销模式下,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往往仅是体育营销部门的工作范畴。这种营销哲学从短期行为看,也许有助于销售业绩的提高,但从长期角度看,很难培养体育消费者的认知价值和“创造体育消费者”,体育消费者的认知价值通俗来说是指体育消费者评估某一体育产品和认知值的所有价值与所有成本之差。体育消费者在购买体育产品过程中,不单单是关注体育产品的质量,而是冲着某个系统而来,这个系统包括质量、服务、清洁和某种体育价值观等等。因此,体育企业在争夺上海市职业女性市场份额时,重点是收集职业女性的体育消费信息和测量她们的体育消费需求前景。为有效获取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的信息流,体育公司宜采用现代化的体育营销信息系统来完成市场调研。具体方法可以通过建设内部报告系统、营销情报系统、营销调研系统和计算机化的营销决策支持系统来完成具体的营销调研工作。

三、小结

首先,在绝大部分体育市场中,体育商家的经营模式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对任何体育企业而言,核心的经营目标就是不断对终端体育消费者特征实行分类,进而识别能为自身创造出最大机会的服务对象,然后有针对性的建设并扩大使其盈利的体育消费者群体。

其次,当前上海市职业女性的消费层级以“品牌”消费为主要特征,消费主力主要是中青年体育消费者,消费结构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要特征。

再次,促进上海市职业女性体育消费发展对策有:重视品牌效益制定品牌战略决策,深化细分消费者群体吸引和维系盈利型体育消费者,采用现代化的营销信息系统提高消费者认知价值。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著: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格里.约翰逊等著:战略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公益营销的特征篇10

关键词:微信;媒体平台;营销策略

从国外的Facebook到国内的微博,信息流营销依然是目前移动社交产品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而微信营销的出现不仅为微信媒体增添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同时也为企业主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流营销形式。这对媒体运营商和营销实施者来说自然大有裨益,但如何使各种广告行为获得微信用户的理解、接受和认可,则是此“生态圈”能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有必要对微信媒体平台营销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系统探讨。

一、增强营销活动与目标对象的利益相关性

营销作为一种商业信息传播活动,与目标消费者天然存在一种利益相关性特征,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竞争的营销环境下,如何增强营销活动对目标对象的价值诉求成为各个企业主思考的关键问题。传统媒介营销大都倾向于传播营销产品的功能价值,也即购买、消费该产品给目标消费者对象所带来的利益。这虽然能刺激消费者的需求,但在当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环境下,当所有的产品都以此为手段进行营销活动时,其实际的促销价值就变得十分有限。微信平台营销活动则可以借助微信平台个性化的媒介特征,创造出一种更具个性化和吸引力的利益相关性策略。腾讯旗下的“企鹅智酷”对6215名微信朋友圈用户所进行的调查显示:23.8%的人认为只要微信朋友圈营销与自己相关,便可以接受各类营销活动;23.3%的人认为比较倾向于接受“可参与优惠的活动营销”,22.7%的人认为比较倾向于接受“可领微信红包的福利营销”,还有13.1%和5.2%的人倾向于接受“生活服务类o2o营销”和“购物指导类电商营销”。这不仅说明利益相关性是微信朋友圈广告吸引目标对象最有效的策略,诸如活动型活动、福利营销、服务类营销则是建构此种利益相关性最有效的手段,理应受到各个企业的足够重视,以此为基础来策划和实施各类微信营销活动。

二、增强营销形式与内容的美感与趣味性

追求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是人的天性,而以信息传播、刺激需求、促进消费为核心目标的商业营销活动则更需要迎合目标对象此种心理与情感特征,由此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微博、微信中的信息流营销表现出明显的受众选择性强、主体意识高的特征,从而更需要企业在提高营销内容利益相关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增强营销形式视听觉美感、提高营销内容趣味性的角度进行营销策划、设计与实施活动,从而弱化目标对象对营销活动的排斥心理与抵触意识,使其在轻松愉悦、赏心悦目的情境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营销信息,并对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生良好的认知度与美誉度等。事实上,“企鹅智酷”对微信用户的调查结果也充分反映了微信广告这一特征,即37.1%的人认为无法接受微信营销的原因是“营销手段太烂”,21.5%的人认为无法接受微信营销的原因是“其中广告突兀僵硬”,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有48.5%和31.4%的人希望微信营销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能“提升营销内容的幽默性与亲和力”和“提高营销作品品质,使其更加漂亮美观,便于接受”。在此种选择性强、自主性高的自媒体平台上,用户对营销形式与内容的评价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其对营销内容的理解、接受与评价方式,甚至还直接决定其对营销作品的选择行为,无法在第一时间吸引目标对象眼球并使其产生良好兴趣的营销也就无法对目标对象进行深度诉求,从而也就无法实现更深层次的营销效果。营销形式与内容的美感和趣味性决定着广大消费者的第一印象,是企业在策划和实施微信营销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三、实施精准化营销设计与投放

如何根据目标对象特征进行精准化营销设计与投放活动一直都是诸多企业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由此既可以提升营销传播的针对性,提高营销传播效果;同时也可以避免媒介资源的浪费,节省大量的营销费用等。传统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媒体只能借助于特定频道以及特定节目的目标对象特征,进行“精准化”的营销设计与投放活动;网络媒体环境下,企业则是依靠特定媒介平台的用户对象特征进行“精准化”的营销设计与投放活动,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则使网络媒体“精准化”营销设计与投放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然而,由于所获取的对象信息十分有限,这些广告活动的精准化程度也就只能停留在相对的基础上,实际的精准化设计与投放效果非常低。微信平台是一个包括社交、新闻、广告、购物在内的综合性媒介平台,任何一个用户在账户注册和实际应用过程中都会或明或隐地留下大量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姓名、年龄、职业、手机类型、聊天关键词、检索和购买的商品信息等。这为企业进行精准化的广告设计与投放活动提供了有效的价值。基于此,在策划和实施微信营销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借助微信媒体的智能分析模型,加强对目标对象的分析、筛选与定位活动;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对大数据技术、LBS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深化对目标对象的分析,据此进行精准化的营销设计与投放活动,由此提高营销活动效果。这是企业在未来策划和实施微信广告过程中必然要采取的一项策略。

四、实施系统化的营销传播活动

正如上文所说,微信是一个综合性的媒介平台,不仅可以营销信息、展开营销活动;还可以进行产品展示、产品销售与产品使用评价活动等,由此很好地实现了特定情境下或是在特定营销氛围中“刺激需求”与“促进购买”的完美统一。这由此成就了微信媒体个性化的营销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目标对象的信息认知与产品购买行为等,从而也大大提升了此媒体平台中的营销效果。基于此,企业应准确把握微信朋友圈的这一优势特征,通过广告链接、企业公众号,甚至是通过用户个人推销的方式进行系统化的营销活动。这样,一方面,通过特定的营销信息和营销活动创造出特定的情境氛围,最大程度地深化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理解和认识,刺激其消费欲望;另一方面,能提品展示、产品推销、产品购买、产品邮寄与用后评价服务,由此顺利完成产品的销售活动,避免出现“营销”与“销售”分离所带来的产品信息遗忘、消费欲望弱化、购买对象变更方面的问题等。如2015年1月25日,微信朋友圈的首条广告“宝马中国”,采用图片配文字的方式,宣传了“越是期待已久,悦是如期而至”的活动理念。该广告的最大特征在于一是图片右上角有一个“推广”按钮,用户可以对其中各个文字图片广告作品进行点赞、评论,或是点击不感兴趣,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广告效果;二是在图片左上角有一个“查看详情”的链接按钮,向用户展示包括5系、X5、m3、i8在内的各类车型,甚至还配有详细的车型说明、性价比介绍、订购引导等信息。这是其他信息流广告不曾提供的服务,将广告与销售进行完美融合,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这也正体现了微信朋友圈所倡导的“不是广告太可恶,而是广告不懂用户”的广告理念。总体来说,微信作为当前最受欢迎的智能终端即时通讯服务,在短时间内所聚集起的庞大用户群体也成就了其潜在的巨大营销价值。然而,在策划和实施微信营销过程中,各企业一定要准确把握微信媒体特征,据此增强营销与目标对象的利益相关性,增强营销形式与内容的美感与趣味性,实施精准化营销设计与投放以及实施系统化的营销活动等,由此才能获得目标对象的理解、接受和认可,从而实现“营销”“口碑”与“销售”的多重活动效果。

作者:郑春武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鞠明君.微信: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革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