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经验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45:02

网络教学经验总结篇1

《网络营销》既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目前经济和技术环境下的一种前沿的、应用前景广阔的营销技能和方法。网络营销思维、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反映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低。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其他非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需求上也主要体现在对网络营销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二、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现状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同行对于《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有益的思考。如张秀英[1]总结了目前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主要存在教材选用不当、教学方法单一、实践实训环节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了选择实践导向的教材、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对策建议。李柱[2]提出要重视《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并进一步提出“选择好教学内容、设计多种教学过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等思路。高晓娟[3]重点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在《网络营销》教学中的运用。刘玲[4]提出在《网络营销》教学中采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于冰[5]提出一种“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设计,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以前后贯通的系列技能训练为依托”的网络营销教学思路。可见,《网络营销》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对于理论和实践有着双重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开展《网络营销》教学必不可少的两种基本的方法。

三、网络营销课程体系设计和改革的现实压力

相比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网络营销》在教材建设、研究历史、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还远不成熟,是一门年轻的新生课程。而相比《电子商务》课程,《网络营销》又具有明显的技术应用的专业化和深化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更高的要求。鉴于多年来对于本课程的教学和不断总结,笔者感到进一步深化和推进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最终熟练运用的能力,还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需要做。

四、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1.设计目标围绕《网络营销》的课程特征、网络营销环境,结合用人企业需求和学生的需求,根据《网络营销》教学创新和改革思路的指导,为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提供切实可行的案例、资料和方案设计,提高课程内容的精细化,为《网络营销》的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提供科学的体系和实施细节,提升学生的网络营销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系统系解决问题的能力。2.设计内容(1)《网络营销》案例教学体系.根据多年来使用过的案例,对案例进行分类总结,提炼案例的特点,发现规律,寻找解决这类案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项目导向教学过程及方案。通过实地调研,带领学生全程参与网络营销项目,撰写经典的网络营销案例库,进行案例分析,切实落实解决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评估和效果反馈。(3)《网络营销》实验教学体系设计。对实验部分进行更精细的设计,充分调研《网络营销》教学领域的所有的实验设计系统,并且分析讨论,选出经典的实验内容,并针对该内容进行重新的设计,提高课程实验的精细度和有效性。(4)《网络营销》教学平台开发。上述内容针对目前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夯实经典案例库及案例教学方案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方案、经典实验梳理和再设计及实验教学组织和实施方案、网络营销实训平台建设等工作,是在遵循科学的解决对策的基础上,做出的实质性的推进工作,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价值。3.保障措施从组织保障的角度来说,需要依托专业所在的教学行政单位,成立独立的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研讨小组,由担任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组成。鉴于实验系统在网络营销教学中的作用,研讨小组需及时向实验中心提供实验室发展相关材料,促进实验教学老师队伍与实验中心管理人员的联系。从制度保障上来说,需要制定正规的管理制度和会议制度。如定期开展网络营销教学研讨会;建立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和反馈制度等。从任务保障方面来说,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任务来保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现。如通过改革实施,进行成果汇编:《网络营销经典案例分类及分析》、《网络营销案例教学方案及实施》、《网络营销经典实验教学方案及实施》、《网络营销教学平台及应用》等。

五、结论

网络教学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知识链构建;两个层面、两次转变、三个阶段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59-05中图分类号:G642

1背景

从学科体系角度来讲,计算机网络既是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和协议工程等传统学科的基础,也是云计算、社会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重要基石。鉴于其在学科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全国各高校几乎都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课程。从学科特征来讲,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这要求计算机网络教育必须贯彻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同步并进的原则。从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展情况看,这一原则已经开始逐步落实。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网络教育工作者业已认识到实践教学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手段,而是应该摆放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甚至更高的位置。

虽然计算机网络二元教育模式已经得到行业的公认,但要充分发挥二元教育的作用仍有许多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究竟如何组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目前对此却鲜有讨论。为尝试解决该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种面向知识链构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组织模式,并将该模式运用到了南京审计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化教学中。

2知识链构建路径

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网络知识链的完善程度与强度。与其他课程相比,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点具有多、杂、难等特征,就初学者而言,其知识链通常很难一次构建完成,而是需要经过多次逐步反复与强化才能最终完善。基于该思想,我们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计算机网络知识链构建模式。整个计算机网络知识链的构建牵涉两个层面(理论教学层面和实践教学层面)、两次转变(静态知识向动态知识转变、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变)和三个阶段(知识链框架建立阶段、知识点有机关联阶段和知识链强化阶段)。

理论教学层面主要侧重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原理,重点传授网络分层思想和协议结构等静态知识,让学生从宏观上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方式,帮助他们搭建网络知识链的粗框架。

实践教学层面,其一侧重于网络动力学机理,从微观角度展现网络交互的行为模式,实现从静态知识向动态知识的转化,帮助学生在网络知识链粗框架内实现知识点的有机关联与无缝组合;其二侧重于网络工程,从工程化角度展现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动力学机理在真实网络中的作用范围与应用方式,实现从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的转化,帮助学生提升网络知识链的强度。

3课程组织模式

为了检验网络知识链构建技术在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效果上的作用,我们将其应用到南京审计学院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教学中。南京审计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审计类特色财经院校,人文学术氛围浓厚,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这门工学课程的接受度和兴趣度长久以来未曾出现过喜人的提升。学校原有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由两部分组成:前期54个学时的理论教学和后期40个学时的网络工程实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原先的课程组织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在网络工程实训中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等。如某个小组在做局域网组建实验时,单个主机可以与交换机pinG通,但主机与主机之间无法pinG通,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更为夸张的是,后来发现全班30多位同学尽然无一人能解决此问题。事实上,只要对计算机网络中VLan的工作机理有一丝了解的人,都能迅速判断出这是交换机划分了VLan的缘故。学生已经学习近90个学时计算机网络课程却不了解这个基本的网络动力学原理,主观能动性不足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暴露出我们先前采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给学生构建出的网络知识链存在断裂的现象。

为了帮助学生摆脱知识链断裂的困境,我们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了大胆调整。依据第2节提到的网络知识链构建模式,我们在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与网络工程实训课程之间新开了一门选修课――计算机网络高级实验课程(独立实验课程)。同时为保持总学时不变,我们将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从54学时降为48学时(砍去了原有6学时共3个课程内实验),将网络工程实训课程从40学时降为22学时,将抽取出的24学时分配给计算机网络高级实验课程。为凸显实验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实用性以及创新性,在这24学时的课程可操作空间内,我们以原有的3个课程内实验为基础,扩展编写出12个能够充分展现网络动力学机理的实验项目。

重新组合后的课程元素安排如下:

(1)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原理传授方面,我们仍将谢希仁老师的计算机网络(第5版)作为教材,重点关注该书的1-6章。精讲内容包括:第一章最后一节的网络体系结构框架模型部分,这是全课程的总纲;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的3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以及它们在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中的解决方式;第四章网络层是重中之重,ip划分、分组转发、路由选择都是重点;第五章传输层的可靠传输机理;第六章应用层的DnS、www和电子邮件等实用网络服务。整个课程自始至终向学生传授水平角度上的协议实体对等交互思想和垂直方向上的网络服务分层原则。

(2)在网络动力学机理方面,为了能够从微观层面上展现网络交互的行为模式,在计算机网络高级实验课程中我们采取了纵向阶梯式的实验教学体系,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总纲,围绕VLan划分、网络互联、地址安全、服务架设、灾难恢复等网络典型应用大做文章。表1展示的12个重要实验由下往上依次涵盖了tCp/ip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中的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4个核心层面,涉及包括负载均衡、链路冗余、三层交换、动态路由、访问控制、地址转换、动态主机配置、域名管理、万维网、网络备份等在内的网络高级应用技术。所有实验皆遵循应用需求描述、实验设计操作、关键机理讲解和课后自我提升4个教学步骤。所选用的实验工具是思科提供的CiSCopaCKettRaCeR,图2展示了基于该工具开展的路由选择动力学机理的探索过程。为确保考核过程可控性和考核结果可信性,我们制订了如下的考核方法: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全部实验项目,凡缺做1/3实验者必须在本课程考试前补做,否则不得参加考核。考核时以抽签方式确定考核题目,学生在抽到题目后,在规定考核时问内,按要求独立实验,具体评分依据实验结果、操作熟练度、创新能力等情况来综合确定。

(3)在网络工程方面,我们对先前网络工程实训课程的素材依据实用原则进行了大胆取舍。为了提高网络知识链强化的效率,我们采用了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自由组合,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整个实训任务。整个实训存在一个总任务(互联网服务架设)。为了在实现总任务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网络综合布线的最新知识和实际经验,我们将该总任务划分为9个子任务(见图3)。同时为了保护学生实训的积极性,防止团队合作中出现南郭先生,在成绩评估方面我们采取了二元考核制度:教师依据团队任务完成的质量和速度,以团队为单位统一打分;每个团队自行决定团队分数在内部成员间的分配,但不能平均分配。这样每个人的付出和回报就能初步结合起来。通过这种考核制度,学生能体验到如何做绩效评估和团队管理,如何衡量自己在团队中的地位和在别人心目中的分量。

综上所述,整个网络课程的组织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以网络体系结构为框架基础,以网络动力学机理为关联纽带,以网络工程实践为强化手段,以完善网络知识链为课程目标,借助理论传授与实践探索的互补实施与协同作用,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计算机网络实际问题的能力。

4模式实施效果

为了评估计算机网络课程组织模式的有效性,我们从课程不及格率、网络工程任务完成率、课程可接受度和毕业论文自由选题率等方面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课程重组后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接受度和兴趣度均有所提升(见表2)。

5结语

教学效果表明,通过帮助学生完善计算机网络知识链,能极大地提升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接受度和兴趣度。下一步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依据后期教学效果反馈对模式进行调整与优化,以促进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良性发展;其二是尝试该模式的校内推广,使其能够尽可能多地服务于具备二元教学特征的相关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任国英,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3):92-93

[2]张海洋,李现伟,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6):119-120

[3]姚琳,孙伟峰,吴国伟,等,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191:70-73

网络教学经验总结篇3

关键词: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训

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原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技术方向的基础上组建了网络工程专业。在组建该专业时我们对市场做了充分调研,并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等规范[1-3],结合我院原有的办学资源,制定并多次修订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特别对实践环节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并参考了兄弟院校的一些做法[4-6],制定出了相应的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许多的经验和体会,下面做一简要介绍。

1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建设思路

根据《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我院将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基本定位在“信息技术”型人才,需要考虑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综合应用,特别是要侧重实践和工程化。但同时网络工程专业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通讯相关的交叉、边缘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同时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技能,使得毕业生就业可以从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软件开发、网络应用等几个层面进行,从而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即学科基础课程应涵盖硕士生入学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本专业培养计划由通识课、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课(包括必修课、方向选修课及专业任选课)等组成,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应做到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应结合专业特点与社会需求,认真研究并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改革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加大与生产、科研、社会实际结合的力度;改革实习、社会实践环节的设置,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和相关社团活动。

总之,实践教学体系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

2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具体内容

从学科平台角度来看,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两大部分(如图1所示)。

(1)学科实践技能。包括:

学科基础实验及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完成基本的学科实践技能,涉及到的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逻辑、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一级学科平台实验及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完成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学生所必备的实践技能,本部分同本学科的其他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以下简称3个专业)的学生掌握的内容基本相同,设置中同时考虑实验和课程设计,某些课程还同时设有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涉及课程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概论、软件工程等。

(2)专业实践技能。包括:专业平台实验及课程设计――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体系上分为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网络程序设计等几块。

从课程形式形式上来看,可划分为以下几个系列(如图2所示)。

(1)实验系列(以下课程均包含实验内容):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web系统与技术、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数据库系统概论、软件工程、网站规划与实现、电子商务、J2ee企业级开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intranet组建与管理、计算机网络协议分析。

(2)课程设计系列:计算机程序设计(C)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C++面向对象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3)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包括校园网维护实习、网络施工实习等)、毕业实习。

(4)实训:专业方向综合实训、网络应用实训。

(5)认证培训:包括CCna、CCnp、网络安全认证等(可选)。

(6)毕业设计: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也为今后工作作好准备。

在课程与学时数上,以学科基础建立学科基础平台课,以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设立专业课,并辅以选修课作为专业课程的补充。根据“基本技能初步综合技能高级综合技能创新技能”的梯度模式,设置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实训,外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同时全程一直设有开放实验。其中,必修与选修学时占总学时的19%,加上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中的实践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1%。

在课程性质上,属于核心或主流技术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必修课;属于新兴技术领域的内容,采用选修课;属于能力外延扩展或深度提高的教学内容,采用课外的开放实验。

3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建设与管理

3.1实验室建设

我院原有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软件机房,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新建了网络实验室,综合布线实训室正在组建中。

3.1.1网络实验室

网络实验室有4组网络工程实验的设备,每组由4台路由器4台交换机和8个计算机组成,每组4人,总共每次可容纳32名学生。实验室还配置了实验管理平台,学生通过访问控制管理服务器可实现对网络设备的实验配置,实现在多个网络实验设备之间的平滑切换。教师可通过访问控制管理服务器对每个试验组进行方便、快捷的监控和管理,无须手工线缆插拔,以保证设备端口的使用寿命。

网络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有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管理、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协议分析、网络程序设计、intranet组建与管理等课程及课程设计、网络工程实训、网络应用实训、开放实验室、毕业设计等。

3.1.2综合布线实训室

综合布线实训室主要承担网络布线、网络测试、工程实习实训等课程的学习。综合网络布线是网络工程教学的一部分,是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才能够真正掌握的教学环节。“网络工程实训”、“网络施工实习”等环节就在本实验室完成。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工具使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训锻炼”培养学生按规范进行预算、设计、施工、测试、竣工等工程设计的习惯。学生只有养成了按标准进行工程实施的习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实践基地建设

目前我们已经和学校网络中心合作,以校园网和网络中心为实习基地,开展校园网络的维护、管理和应用工作。同时我校正在进行新校区的建设,其网络建设工程也是相当繁重的,我院正在与校方协商,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的建设当中。我们还与青岛本地较大的网络公司建立了良好联系,定期介绍学生到他们那里实习。

3.3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主要与青岛软件产业园建立了实训基地协议,学生在那里主要进行网络应用、网络程序开发等方面的实训。目前已完成了多批次的实训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资格认证

目前,国内计算机方面的资格认证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革,大大增加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参加一些资格认证方面的培训,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又可获得某一方面的资格证书,为将来走上社会提供一个更好的机会。

3.5师资队伍建设

如果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师工程实践经验较少,或者工程能力较弱,那么学生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大培训力度。为了锻炼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派教师到水平较高的高校参加某些课程的培训,派教师参加企业的专向培训,还鼓励教师参加在全国召开的与网络工程有关的各种会议或培训。目前部分教师获得了CCna、国家网络安全工程师等资格认证。

(2)科研融入教学。鼓励教师将科研融入教学,让学生能紧跟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前沿。网络工程专业教研室组建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和“无线自组网技术”等科研小组,便于集中精力从事专门领域的研究工作,促进教学。

(3)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我们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即“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让教师积极参加纵向、横向项目的申请和开发研制。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真题真做,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到青岛市软件产业园进行定期实训,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考取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3.6开放实验室措施

课堂上的学时毕竟有限,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将所有的实践环节全部照顾到,同时,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同,因此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完不成相关的实践环节。为兼顾好、差两类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网络实验室”和“网络布线实验室”以开放实验室的形式向计算机学院的所有学生免费全天开放。只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我们就提供实验环境。

4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特点

本实践体系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本专业的办学理念为注重理论、强调实践,突出能力,面向社会,采用“理论+实验+实战(实训)+综合设计”等多级强化教学模式。

(2)充分利用校内,最大化利用校外资源。充分发挥实验设备、实验室的潜能,选取尽可能多的课程在实验室教学。和学校网络中心合作,以校园网和网络中心为实习基地,开展校园网络(主要是学生宿舍)的维护、管理和应用开发工作。与青岛软件产业园等实习、实践基地联合,实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应用密切结合。

(3)最大化利用课堂外时间与资源。由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特性,要取得很好的成效难度更大。应用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仅仅靠计划学时内的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在课堂外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编程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为此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环节设置,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任务要求和必要的条件,例如开放专业实验室、建立科技活动室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条件。

(4)分阶段渐进式教学。实践教学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技能实践,第二阶段为专业技能实践,第三阶段为校内外工程化训练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体现了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遵循由易到难、由认识到应用、步步推进的原则。最后所有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完成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理论+实践)的总体检测和评估。

(5)层次化、模块化教学。从学科基础、专业平台、专业方向、专业选修等层次、模块组织实践体系的教学。每门课程的实验部分都包括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同时对于有重要实践要求的课程采用实验与课设兼顾的方式。为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特意设计了一个综合课程设计,它涉及的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程序设计等。对于每一个专业方向(主要包括网络应用、网络工程、无线网络等),我们都设计了一个5周的综合设计。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毕业生在今后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可从事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开发;开发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软件;从事信息网络安全工程的设计和维护等。

5总结

目前我们已在实践体系的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果,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了由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具体体现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建设了相关的实验室和基地,提出并实施了有关的执行和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1)继续组建新的实验室,如信息安全、协议分析等实验室;(2)选取部分实验教学比重较大的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即将实验室作为课堂,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效果;(3)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规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施晓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育,2008(12):35-37.

[5]肖锋,唐俊勇,容晓峰.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2):180-182.

[6]吴怡,蔡坚勇,洪亲.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及改革方案[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3):87-92.

ResearchandimplementationofpracticeteachingSystemfornetworkengineering

LiDao-quan,XUewei-hua,JianGmei,ZHanGJun-hu

(CollegeofComputerengineering,QingdaotechnologicalUniversity,Qingdao266033,China)

网络教学经验总结篇4

 

1概述

 

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网络信息安课程,该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并且教学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这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挑战。由于专业性质不同,为了使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符合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并且跟上信息技术瞬息万变的步伐,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探索。

 

2网络工程专业特点

 

网络工程是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而形成的新兴的技术领域,尤其在当今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网络工程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乃至信息技术界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迅速发展并且应用广泛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网络工程专业自从上世纪90年代起,陆续在我国很多本科高校中都有开设。

 

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网络设备的配置,深入了解网络的安全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网络管理能力,可以胜任中小企业的网络管理工作,并具备发展成为网络工程设计专家的能力[1]。以商丘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该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计算机网络课程现已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所属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被评为河南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校学生一二年级主要学好程序设计、网络原理、操作系统等专业基础课,三四年级主要学习网络设备管理、综合布线、网络组建、网络信息安全等专业核心课程。在学生学习的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关注学科前沿,鼓励学生利用好实验室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网络信息安全成为我校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结合网络工程专业特色,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多年来在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一直开设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3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开设现状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信息安全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我国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起点还较低,国内只有少数高等院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安全技术人才奇缺。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在信息安全专业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

 

目前,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开设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在学时分配上我们采用“34学时理论+18学时上机”的模式。在考核方式上采用“20%平时表现+80%理论考试”来计算总成绩。结合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不断更新教材,以求跟上时代和技术的潮流。我校先后选用吴煜煜[2]、周明全[3]、石志国[4]、袁津生[5]等人主编的教材,这样教师也在不断地学习最新知识和专业技能。由于该课程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学好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程序设计能力,过硬的数学、操作系统和网络知识。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级程序设计(C、C++、Java)、计算机网络(tCp/ip)、操作系统(Unix和windows)、数据库系统。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加密与解密、公钥体系、tCp/ip协议安全、应用层安全、攻击与防御、网络站点的安全、操作系统系统与数据库的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应用性很强的交叉性综合性课程。理论知识涉及面广且抽象,实践问题规模难度大。这样的特点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授课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该课程在我校是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既不能像信息安全专业开设的专业课那么详尽和深入,也不能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一样成为公共选修课那样浅尝辄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学时内将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最基本的原理、最常用的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解决最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成为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因此,必须结合网络工程专业特色和我校学生水平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和学的效果都达到最优化,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目前,现有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层次上。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性不强,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信息安全课程学习的兴趣不持久,实践能力不强,而且现有的考核方式已不适应课程的发展。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信息技术人才的角度来出发,我们尝试对网络信息安全课程进行改革和探索。

 

4教学改革与探索

 

4.1翻转式教学模式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6]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我们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中参考林地公园高中的经验:一、创建教学视频。我们根据上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使用录屏软件将课件和讲课声音录制下来,然后将课件或视频通过网络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先行学习并收集好学生反馈的问题。二、组织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这样学生先自我学习或通过讨论来掌握知识点,结合学生反馈的问题,在课堂上再由教师主导开展关键问题的研讨,安排相应的课程实践。该方法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徐明的论文[7]中提到,可以作为改革教学模式的一种方法来学习使用。

 

4.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授课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授课要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网络安全实验均在我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完成,学生上机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是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采用圆桌模式分为8组,每组8位同学,能同时满足64位学生做实验。我们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参考袁津生[5]等教材,安排了如下实验:①Vmware虚拟机与网络分析器的使用;②RSa加密算法的分析与实现;③加解密算法的分析与实现(DeS、aeS等);④Hash算法mD5;⑤剖析特洛伊木马;⑥使用pGp实现电子邮件安全;⑦X-SCanneR扫描工具;⑧用SSL协议实现安全的Ftp数据传输。除了正常安排的16个上机学时之外,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为对网络安全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网络信息安全原理和技术的认识,提高网络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加他们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另外,工学结合,引进第二课堂,创建实训基地,争取在网络安全相关的企业和公司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合作,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这是我们以后也要逐步探索的教学方式之一。

 

4.3教学方法的一些改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讲一些实例,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上课前提出一个问题再开始讲课。例如:假如你是一个公司新任的网络管理员,需要对某台路由器进行相应的配置,但是你不知道该路由器的enable密码,该怎么办?这样就能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完成任务的方法,主动学习。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避免“填鸭式”教学方法,做好师生互动。另外授课要尽可能地生动、幽默。

 

课堂知识、搜索引擎、论坛和专业站点、期刊论文(CnKi),这些都是学好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搜索引擎、论坛、期刊论文等,关注前沿的信息安全领域发展动向。

 

增加先驱课程知识的讲解。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我们参考裴定一教材[8]。例如,数据加密与认证技术的内容涉及到模运算、矩阵置换等数学知识,在讲解相应的数据加密知识时一定要将涉及到的先驱课程知识讲解清楚。

 

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认证考试。鼓励对网络安全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更加深入、更加专业的学习。

 

4.4加大投入、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专业实验设施

 

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平台[9]应该以网络为基础,将网络原理、网络程序设计、信息安全技术和网络实践类等课程集成在同一平台上,采用群组动态交互式实验方法,利用共享网络墙形成公共实验载体,实现网络实验从单设备组网到不断叠加和扩展,使学生从规模化的网络中理解路由协议和网络效率。在这样的实验平台下,利用共用服务器,各个群组组成网络攻防、信息战等实际场景,根据现场不断变化的信息实时设计技术方案,灵活应对网络的动态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与调整,以培养学生高度的应变设计能力。

 

4.5改革课时分配和考核权重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逐渐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为了增加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要合理分配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的权重,在现有考核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实践成绩的权重。在考核的形式上,综合卷面成绩和平时表现成绩,平时表现的成绩注重关注实验小组讨论的表现,个人实践的表现等。

 

5结论

 

网络信息安全的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信息安全课程也是一门发展变化很快的课程。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学习最新科学知识,关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前沿动态,结合课程内容,合理设计授课内容、授课模式以及考核方式。今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教学方式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也会逐步地应用到网络信息安全系列课程的教学上。总之,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革和探索。

网络教学经验总结篇5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化学;课堂教学

一、以高职学生为中心的网络环境下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理论基础

近代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所总结并发扬光大的,他对于青少年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学说,是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观念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进行研究。他认为:青少年是在与周边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更好的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从现代计算机理论和网络发展的趋势来看,网络环境云集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和动画等各种因素形成的生动活泼的交互系统,把抽象化的化学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具备了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对高职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内容更加容易。从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其认知规律也是从未知到已知,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以及从所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以自我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学习内容能够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平台环境,也正是这种主动接受信息过程中所需要的,也是教学材料循序渐进的理论基础。

二、以职高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的中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下面就从如下视角角度来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教师端的主导作用是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进行化学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思想,从化学教学的章节特点和本校学生实际水平出发,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交互沟通,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体验中理解知识点的由来和“创造”过程。学生因自我基础知识水平所异导致掌握能力有所差异,而网络平台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做到对高职学校的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天赋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引导和发展。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化学学习网络平台环境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提问老师外,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信息反馈等模块对自己或他人发现的问题或不足进行请教、讨论或辩论等,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之间能够进行无障碍的信息沟通交流和问题反馈,同时学生的提问、互答、辩论等方式均能培育提高他们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在每个章节的总结中,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讲课学生记录的框架,而是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知识点总结,老师分组进行点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补充,加之网络平台共享信息进行比较,最后得出总结。此环节的轮循,会对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有更高一层的锻炼和提高。帮助高职学生思考和创新。在网络化平台模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网络环境为学生建立了丰富的教育情境和学习条款,学生可以运用有效观察,数据采集,假设提交,证明等科学学习方法。我们将加强学生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互联网环境中所需的信息反馈,支持学生选择和决定科学的概念和方法,通过构建元素知识点和元素综合知识,完成思维创新和思维技能的发展。教师主动引导作用的体现在高职学院化学教育过程中,教师积极探索知识点,创造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展知识,及时沟通和反馈信息,以教师积极教学作用为例,同时探测学习包含对学生学习情境的反馈的影响。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探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供指导。通过在基于讨论的学习中披露信息,学生可以讨论知识点,发现新想法,及时评估学生的新想法,并以个人辅导学习为目标。教师在整个化学课堂学习过程中扮演设计师和合作者的角色。

三、化学网络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由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让所有学生获得完整的发展机会,“网络平台模型”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差异,问题设置的提供以及其他方面学生可以在探索过程中采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具有一般基础知识水平且无法学习内容的独立高就业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在进行独立探索时设定的步骤和内容分阶段学习。而基础掌握牢固、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基础内容外就自行探索遇到的问题,进入网络课程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师生均可参与讨论交流,并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点与同学进行协作并作出共同论证。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索,同时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协作,通过网络平台环境将各自的学习成果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对高职化学知识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同时通过网络测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入练习题的网页。每个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测试题,并独立完成测试。教师可以从学生系统中获得学生测试结果与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之间的实时区别。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搜索和访问与高等职业化学教育相关的网站,并阅读课堂知识的扩展方面,可以作为高职业化学课程的有效推广和帮助。

四、网络环境下高职化学教学模式的问题和思考

在高职学院的计算机网络平台环境中,教师是设计者,是教学信息资源的向导,学生是学习的推动者。化学教师应该基于他们广泛的专业知识来获得计算机网络技能和课件。教材的设计和规划需要整个研究小组和整个教育研究小组的合作,以及促进这项研究的协同努力。与此同时,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使得高年级学生很容易忽视他们在本课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导致网络课堂的松散和不确定性。虚拟实验室弱化了实验效果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化学实验,生动、形象、直观、安全、可重复性、可交互及随时中止回看等优点,甚至可以像技术专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可以进行一些在现实实验室难以进行的化学实验,使得学生可以获得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的经验,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虚拟实验缺乏具体的感觉反馈,例如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以及学生在实验方面的手工操作能力,这样长期的计算机模拟实验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对化学实验产生敬畏感和安全警惕性,在这种不“真实”的认识化学材料并以此为基础的化学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产生、认知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也同样会对高职学生的耐心、细心、事故预防和危险识别等方面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教学经验总结篇6

关键词: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络教学平台;跨区域设计;软件设计

引言

现代电子技术是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模拟电子线路和数字电子线路等电子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电子技术课程对实验教学的要求较高,需要完成较大课时的电子制作和电子测试等实验。当前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课主要是建立在面对面教学授课的实验环境中;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有效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平台,进行跨区域的网络实验教学,改善实验环境,提高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质量。为了提高现代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集成可靠性和智能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通用串行总线控制的跨区域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方法,进行实验平台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进行实验教学平台的系统测试和联调分析。

1网络教学平台的总体设计构架

1.1教学平台设计功能指标分析

本文设计的教学平台具有电子实验、网络授课和现场指导等功能。采用基于tCp/ip协议和C/S模型构建网络传输系统,进行远程教学信息传输以及跨区域的教学指导。教学平台的跨区域设计需要选择网络通信协议;在此采用了tCp/ip协议和UDp协议进行网络设计。该通信协议具有数据确认和数据重传的机制,并具有可靠、传输大小无限制等优点,适合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络教学的大数据量信息传输的需求。在教学平台的服务程序与客户机/服务器请求响应设计中,利用套接字(Socket)建立网络通信[1],为实验教学平台的使用者提供身临其境的视景环境,满足网络实验教学的需求。其中,网络教学平台客户机/服务器的进程通信机制描述如图1所示[2]。综上分析,本文设计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如下功能:总线传输控制功能、多媒体投影教学功能、输出显示功能和网络通信功能。结合上述功能分析,进行实验教学平台的总体设计和模块化开发设计。

1.2网络教学平台的总体结构

在multigenCreator3.2开发环境下进行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总体设计[3],系统以校园网、局域网和互联网为基础[4],中枢位以DSp为核心的中央集中控制器,实现教学平台与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和信息共享。基于基础的网络架构方法,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络教学平台下的各种设备的输入/输出端口得以规整集成,实现网络教学平台的远程的开机关机,教学电动幕布的启动、投影仪控制、电子实验器件的展示、实验教学步骤的传授等功能。网络教学平台包括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部分。其中,硬件模块采用microsoftVisualStudio开发组件进行集成设计[5],包括数据采集单元、主控单元、网络教学的显示单元以及人机接口单元,视频电动屏幕的接口采用13~16位数据线进行总线扩展,采用上升沿锁存电平,对串口进行正确配置,通过编程和接口调用软件设计包括串口接收控制程序设计、驱动配置程序设计和教学平台的监控软件设计。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络教学平台总体结构框架设计如图2所示。

2硬件设计

对实验教学平台的硬件模块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单元、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的主控单元、网络教学的显示单元以及人机接口单元。

2.1数据采集单元

数据采集单元是进行网络实验教学的多媒体课程教学内容采集,它们与a/D转换器、D/a转换器相连构成两级程控增益控制放大器,对SpCR1(串口接收控制寄存器)和SpCR2(串口发送控制寄存器)进行初始化。在实验教学平台的控制终端设定压控放大器,控制D/a转换器进行数/模转换。由D/a转换器输出开关控制电平或输出动态增益控制码,采集、处理整个系统的传输数据与上位机通信,在几个周期内完成增益调整,数据采集单元的电路设计如图3所示。

2.2主控单元

主控单元是实现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程序控制的核心模块。采用emB3803主控DSp芯片进行主控模块设计,由mux101多路开关进行程控放大,aDC要求稳定到14096,运算放大器稳定到11024的一半,主控单元的第二级选用VCa810,数据线的放大分贝数由DSp控制。根据多媒体教学平台的VGa输入/输出信号的形式,设计RS232芯片的控制串口接口,通过集中控制,实现了对系统的开关控制功能和教学多媒体资源回放。主控单元还能控制教学平台的电动幕布的升降、移动、分辨率调整,进行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实现跨区域教学。综上分析,得到主控单元的电路设计如图4所示。

2.3显示单元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络教学平台需要实现跨区域的输出显示和电子实验产品制作展示,在显示单元可以实现对教学课件的打包传输,课件拷贝等功能,有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采用8位和16位微控制器进行全息显示,实验平台的显示单元具有16位定点Stm32内核,核心处理器选择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32F101xx芯片[6],构建mi⁃fareRFiD卡识别系统,以提高教学平台的输出安全性和可靠性。显示单元的电路设计如图5所示。

2.4人机接口单元

人机接口单元使用低功耗的接口输出技术,采用现代moS技术构造人机交互模块的数据输出接口,采用Spi接口方式实现tRF7960与Stm32F101xx的通信。采用并行外设接口(ppi)构建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传感器模块[7]。它是半双工形式,网络教学平台的传感器模块的接口方式为串行,与嵌入式Stm32宿机连接。当应答器靠近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络教学平台时,应答器上的信号经过天线感应,与应答器进行数据交互,由此实现网络教学平台的跨区域信息输出和交互,得到人机接口单元设计如图6所示。

3软件设计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络教学平台跨区域设计的软件设计包括串口接收控制程序设计、驱动配置程序设计和教学平台的监控软件设计。采用通用串行总线控制方法进行教学平台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开发设计。采用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络教学平台远程控制系统,根据上述设计,得到电子技术实验的跨区域网络教学平台软件设计流程如图7所示。根据图7所示的教学平台的指针分布流程。输出接口通过与通用串行总线控制,通过功放系统的接口连接,构建视频电动屏幕的接口;根据实验教学平台的VGa输入/输出内容,采用RS232控制串口接口,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教学进程控制。

4实验测试分析

为了测试本文设计的实验教学平台的性能,进行系统调试分析。本系统的开发测试建立在计算机网络通信平台基础上,创建一个客户端,基于tCp/ip协议和C/S模型构建网络传输系统,构建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络教学平台远程控制传输终端,进行输出性能显示。在系统Filesystem的lib中建立起了现代电子技术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通用串行总线控制采集的根文件系统,进行远程教学的程序控制加载。在VisualDSp++4.5中进行软件调试和开发,程序控制模块的触发电平为2.5V,截止频率为12kHz。根据上述测试环境描述,以网络教学平台的输出数据保真率为测试指标,进行性能分析,得到结果如图8所示。分析上述结果得知,该教学平台能实现跨区域的网络教学,教学多媒体数据传输和收发性能较好,保真率较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5结语

网络教学经验总结篇7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152-02

目前,深圳及珠三角地区人口相对密集,对移动网络优化的要求日益增加,因此,网络优化工程师是高职移动通信专业的重点培养方向之一。通信网络优化课程是移动通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无论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还是职业素养的养成,都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1网络优化课程内容的深入开发

为了保证课程的教学内容符合实际网优职业岗位的知识与素质的要求,联合企业深入探讨,分析课程对应的主要岗位(如网络优化工程师,网络规划工程师,资源管理、数据分析工程师等),列出其工作岗位的目的、要求等内容,进而总结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其更有针对性。同时对毕业后有意向从事网优工作的学生也更适用,可更加迅速适应企业工作节奏与环境。以下以网络优化岗位为例,简述其岗位目的、要求等内容。

网络优化岗位目标:无线网络优化是通过对现已运行的网络进行话务数据分析、现场测试数据采集、参数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调整、网络结构调整、设备配置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确保系统高质量地运行,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以最小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网络优化岗位要求:在网络优化中充分理解网络质量、网络覆盖和网络容量三者的内在关系,从而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达到三者平衡关系。在网络优化过程中,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会审、实施后效果评估,完成相关文档的编写。

深入开发网络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从整体上分为五个教学阶段:

1)3G网络优化与规划概述(入门);

2)3G网络关键信令流程分析(基础知识);

3)3G网络测试方法与流程(网络测试技能);

4)3G网络性能分析与优化方法(网络分析技能);

5)3G网络优化的实践与优化报告的编写(测试、分析、文档处理等综合技能)。

通过校企深入合作、深度探讨,通信网络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取,基本符合实际网络规划优化工程师等相关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要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工作任务的形成

通过对实际工作岗位分析,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通信网络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学生职业岗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素质融合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结合理论知识,分解真实岗位任务,科学设计出学习性工作任务。

针对上述归纳的不同职业技能,总结教学中若干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以下按学习顺序列出几项主要的大任务,而每个大任务还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小任务。

根据基本技能,总结以下四项教学大任务。

1)熟练路测相关流程――任务一:熟悉路测的数据采集过程。

2)熟练专业测试软件和工具――任务二:熟悉各种测试方法,掌握测试中所需工具。

3)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能力――任务三:对实际网络故障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故障包括:掉话故障;导频污染;接入失败;覆盖问题;切换问题。

4)文档编辑处理能力――任务四:将制订的网络优化方案形成规范的文档资料。

网络优化是一种以实际经验为主的工程流程,而该课程通信网络优化引导学生对网络优化规划的理解与入门,后续的继续学习与实际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从工程案例中积累经验,形成一套独特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3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探索性研究、以练促学、分组讨论聊天等四种教学方法,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通有无,力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为将来步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具体实施四种教学方法,其中“案例分析”是尤为重要的核心方法。它贯穿于整个课程,使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体验到工程优化的案例分析,为学生确定学习的目的性,使学生体会何为“学以致用”。

从本课程的组织结构上看,“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来说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同时结合“探索性学习”“以练促学”与“分组讨论”这三种教学方法,互相结合、相辅相成。

分组讨论的教学手段行之有效,考虑机房布局和小组协作学习的特点,将学生分组。每组设组长一名(助教),负责帮助教师执行教学任务,协调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关系,相互帮助完成讨论小组的案例分析与方案的提交。

以练促学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量较大的理论基础的记忆与理解;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中体会另一种学习模式,从被动学习到主动练习,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探索性学习主要是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所增加的扩展性知识的探索与研究,包括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的网络优化工程与流程,为学生拓展知识量,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积累一定的技术优势。

案例教学作为核心教学手段,贯穿教学始终,协助学生理解各项知识点,并使学生在虚拟网络课堂中体验实际工程场景,养成良好的网络优化思路与分析方法习惯,为日后的网规网优职业发展积累实际工程经验。

这四种方法紧密结合,相信学生在结束本课程时会体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真正内涵的。

4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与实践

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中,本课程选择虚拟企业和虚拟项目的教学技术手段。所谓“虚拟企业”,即要求学生如同企业工程人员,按照课程的进度,结合实际工程实例,定期将相关的工作任务布置给学生,使其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提交工作成果。在虚拟企业(网络课堂上),学生需按规定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也需要进一步进修相关的学习内容,完成网络课堂中的相关测验,以达到企业员工进修的效果。在学习和测验中,学生可以多次尝试,多次自我测验,以达到较高的成绩,方为进修通过,在阶段考核中方可加分;否则,进修不通过,不可加分。

这种虚拟企业的模式,使学生提前体验企业的工作模式与节奏,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进修测验为考核,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所谓“虚拟项目”,即要求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工程团队的形式完成企业交给的工程项目。工程项目是由若干个工作任务有机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因此需设置相关的负责人,如项目负责人、小组长等,以方便教师对于工程项目的进度跟踪和质量督查。虚拟项目的设置主要源于企业的一些较为复杂的工程实例,是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商量、共同承担、共同完成的大型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每个工作环节的流程与重要性,同时也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以及团队意识。这种虚拟项目的模式是与虚拟企业模式紧密联系的,它们的实施与前面所介绍的“案例教学为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辅”教学模式相呼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实效。

网络教学经验总结篇8

关键词: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现状关系差异性

1.引言

网络成瘾症是一种无理由地过度使用互联网的行为。网络成瘾的概念于1994年由纽约市的精神医师Goldberg首先提出。概括起来,它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隐等现象”[1]。对于上网所带来的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以更新快、内容新、手段先进等优势极大地吸引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与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欲望[2]。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生活天地。而网络带来的好处在满足大学生种种需求之外,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难以自拔。

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学专门术语,专指“评估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3]。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生活质量都有满意与否或满意程度高低的不同评价,这些不同的评价与个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期望值有关。因此,它是由需要、认识、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4]。

笔者主要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分别在性别和城乡上的差异性。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从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抽取两个班级,共100名学生,年龄在20周岁到22周岁之间。收回有效问卷80份,效率为80%,其中女生79名,占总人数的79%;男生21名,占总人数的21%。

2.2测验工具

2.2.1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

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经多次临床测试,已在试用范围内取得了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此量表共有20题,40分以下的为非网络成瘾者,大于等于40分的为网络成瘾者。

2.2.2整体幸福状况量表

1977年由Fazio编制的整体幸福状况量表,是一个评价自陈式的主观幸福感的有结构的测量工具,此量表包括24个测题。其中前18题测验幸福感的高低,后6题用于检验此问卷是否有效。设每一题的最高分为10分,将每一题标准化,算出每一个选项的得分。总分小于104.17分属于主观幸福感高,大于或等于104.17分属于主观幸福感低。大学生样本在单个测题上的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8至0.78,分量表分数与总量表分数的相关是0.56至0.88,男生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女生为0.95,且此量表有较高的效度。

2.3结果统计

本次测验用不记名方式调查,只要求被试填写户籍所在地(城市或农村)、年龄和性别。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指导语进行团体施测,测验完毕后由主试统一收回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将有效问卷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网络成瘾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均采用原始数据记分法,运用皮尔逊相关来验证网络成瘾和主观幸福感是否相关,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来检验性别和户籍所在地的差异性问题,看性别和城乡在0.05或0.01水平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小于0.01属于极其显著性差异,在0.01和0.05间属于显著性差异,大于0.05属于差异性不显著。

3.结果

3.1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

3.1.1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总体水平

在收回的100份问卷中,有28人有网络成瘾的状况,占总人数的28%。由此看出,网络成瘾已经成为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被测的总人口中占了不小的比例。

3.1.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检验结果见表1。

表1网络成瘾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分析

由表1看出: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男生在网络成瘾量表中的平均分为41.54,女生为34.07。大学生网络成瘾在性别中的差异性是0.008,p

3.1.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城乡差异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城乡差异检验结果见表2。

表2网络成瘾在城乡上的差异性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城市人口在网络成瘾量表中的平均分为40.27,农村为32.82。大学生网络成瘾在城乡上的差异性是0.001,p

3.2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3.2.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水平

在100份有效问卷中,有28个人感到主观幸福感比较低,占总人数的28%,72个人感到主观幸福感比较高,占总人数的72%。由此可以看出,在当今社会,物质条件接近于小康状态时,还是有人在精神方面等不到满足。

3.2.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检验结果见表3。

表3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男生在整体幸福状况量表中的平均分为99.935,女生为88.284。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中的差异显著性为0.000,p

3.2.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性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检验结果见表4。

表4主观幸福感在城乡上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城市人口在整体幸福状况量表中的平均分为89.64,农村为94.0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城乡上的差异性为0.138,p>0.05,说明在城乡这个因素中的差异不显著。

3.3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见表5。

表5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注:表示及其显著

由表5可以看出:网络成瘾和主观幸福感二者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相关,相关系数是0.449。因为得分越高网络成瘾状况越严重,主观幸福感越低,所以两者是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4.建议

大学生网络成瘾不能简单归因于网络的出现和广泛使用。网络只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它与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一样,有着相同的功能和缺点,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化解它的负面影响。

第一,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而生活在大学校园中的莘莘学子也不例外,由于学习压力、考试压力、就业压力、学费等产生多种心理压力,使得大学生疲于应对,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自省,他们很容易发生角色错位和心理偏差[5]。而网络是一个充斥着各种思想和观念的虚拟空间,独特的虚拟环境,使任何网民都可以隐身在网上进行自由活动,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对主观世界的不满在此得以宣泄。因此,学校一是要引导学生创造和维持“主观幸福感”和乐观态度,使其具有积极的性情,遇事多看光明的一面;二是要通过不断的鼓励和肯定,提供克服困难的榜样;三是要讲授一些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应对策略,助其舒缓压力,解决问题。

第二,提高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和水平,为防范网络成瘾提供技术保障。我们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防范网络成瘾的成功经验:把大学生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行正确引导,趋利避害,有效地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把大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有利的方向上来[6]。一是要让他们充分了解网络的功能与特点,掌握其具体的操作技能,自觉地把网络当作学习、工作的工具而不是游戏和聊天的空间。如通过教学、培训、组织兴趣小组、网上知识竞赛、网络信息咨询、网络科技知识解答、网上新闻调查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提高使用网络的水平和技巧。二是要经常告知学生,在上网之前必须设定目标,有选择地进入各类网站,查找相关的资料,不能无目的地在网上漫游。

第三,重视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结合,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成才环境。从大学生产生网瘾的原因及成功戒除网瘾的实例可见,网瘾是过度使用网络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依赖和行为习惯,不像毒瘾那样可以用药物来戒除,网瘾必须通过心理治疗和教育等多种措施来解除[7]。为了戒除和防范网络成瘾,一是要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二是进行思想教育,融“主观幸福感”教育于大学生“三观”教育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同时应着力提升大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及水平。许多人不能感知自己所处的幸福情境,常常产生沉重感、负担感,主要原因就是感知幸福的能力低下。幸福能力是由感知幸福的能力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构成的。培养当代青年学生正确的幸福观,就必须加强素质教育,突出人文理念,引导学生追求崇高、完善人格,充分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这样可以减少对虚拟环境的依赖,从而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观世界中,主观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加。

5.结论

5.1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有28%的人有网络成瘾现象。对性别和城乡这两个因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在性别和城乡上的差异性是极其显著的。

5.2在80份有效问卷中,有28%的人主观幸福感比较低。对性别和城乡这两个因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是极其显著的,但在城乡上无显著性差异。

5.3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极其显著性负相关。

参考文献:

[1]梁朝云.网络成瘾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台湾教育,2001.

[2]吴汉荣,朱克京.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因素的路径分析.心理卫生公共,2004,11:63-64.

[3]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2000,4:23-28.

[4]张宏如.网络成瘾大学生动机与人格特质.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398-400.

[5]朱美燕,朱凌云.透视大学生网络成瘾综合症.中国青年研究,2002,6.

网络教学经验总结篇9

关键词:职业学校;网络;实验室;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0-7393-02

DiscussiononoccupationSchoolLaboratorynetworkSystemDesign

wUHai-feng,XieJun

(taizhoumechanicalandelectricalSorting,JiangsuUniontechnicalinstitute,taizhou225300,China)

abstract:aroundtheoccupationschoolnetworklaboratoryconstructionoverallgoal.Fromthenetworklaboratorytechnicalrequirement,experimentcontent,equipmentdemand,proposedtheoccupationschoolnetworklaboratorysystemindetailthedesignideasandspecificmeasures.

Keywords:occupationschool;network;laboratory;design

目前,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涉及的技术比较繁多,作为职业学校的网络实验室,应该做到模拟尽可能多的实际环境,同时体现尽可能多的相关重要技术,以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同时由于实验室的实验性质,尽可能将设备的投资降低。做到低投入、高产出。

1网络实验室建设总体目标

网络实验室的建设是为教学服务,综合考虑近几年ip技术的发展和数据承载网络的发展,我们建议按以下原则设计网络方案:

综合性:为基础网络实验与多种业务应用信息网络提供统一的综合业务传送平台。

支持QoS:能根据业务的要求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并保证服务质量,提供资源预留,拥塞控制,报文分类,流量整形等强大的ipQoS功能。

高可靠性:具有很高的容错能力,具有抵御外界环境和人为操作失误的能力,保证任何单点故障都不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作。

高性能:在高负荷情况下仍然具有较高的吞吐能力和效率,延迟低。

安全性:具有保证系统安全,防止系统被人为破坏的能力。支持aaa功能、aCL、ipSeC、nat、路由验证、CHap、pap、Ca、mD5、DeS、3DeS、日志等安全功能。

扩展性:易于增加新设备、新用户,易于和各种公用网络连接,随系统应用的逐步成熟不断延伸和扩充,充分保护现有投资利益。

标准化:通讯协议和接口符合国际标准。

实用性: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经济实用,拓扑结构和技术符合教学网络的特点。

易管理:为达到集中管理的目的,网络平台支持虚拟网络,并可与路由器、骨干和局域网交换机配合,整个网络可以进行远程控制。

2网络实验室技术需求

由于网络线路的复杂性及协议的多样性,要求网络实验室尽可能多的模拟这些环境。同时基于实际网络结构及应用的复杂性、多样性,网络实验室应具备能包含尽可能多实际应用环境的模拟。同时兼顾考虑教学和提供各个层次水平的培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实验室建设的情况。

2.1面向中职生的网络实验内容

1)局域网实验

目前,全世界的局域网中,80%以上都是以太网。以太网采用的基本技术是载波侦听/冲突检测(CSma/CD),同时以太网是一种发展很早的成熟的标准的网络规范,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局域网。同时二层交换技术也在向三层交换发展。考虑要将不同局域网互连的实际应用,网络实验室应建设2-3个局域网。

2)广域网实验

广域网是根据地域范围划分网络的一种分类方式。在现实环境中应用十分广泛,通常都是租用电信公司或运营商提供的线路,来完成跨区域网络的连接。电信公司及运营商通常会提供DDn、X25、FR等线路,我们可以通过路由器及背对背线缆来模拟广域网环境。

3)各种网络接口的应用

可以通过对网络设备接口的不同配置,让学生了解各种接口的应用及物理结构,增强学生实践知识。

4)网络管理实验

通过安装网络管理软件,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增强学生管理网络的能力。

5)网络应用实验

网络应用实验包括:域名服务器(DnS)配置,www服务器的配置及网站建设,电子邮件服务器配置,基于Socket的C/S编程,基于B/S编程等。

2.2面向高职生的网络实验内容

这部分实验内容主要面向高职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以及中高层次的网络技术培训。

1)各种网络协议的实验

可以通过网络设备自身包含的软件,实现各种协议的通讯及模拟实验。例如,针对以太网二层VLan以及三层VLan技术的实现、针对路由器的静态路由协议和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和分析等等。

2)网络安全实验

通过一系列的网络安全实验,深化对网络安全理论及其应用的理解。例如:防火墙设计与配置,加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安全认证实验,访问控制实验,入侵检测实验等等。

3)网络管理实验(二)

通过对网络管理软件的简单应用和开发,加深对网络管理知识的理解。

4)网络交换和路由设计实验

基于大型园区网络设计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

2.3面向拓展的网络实验内容

这部分实验与前面的验证和分析型实验不同,它面向拓展,面向技能竞赛。网络实验以研究为主,通过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进行跟踪和研究,并应用在所搭建的网络上。初步设想通过如下思路来达到:

ip+mpLS技术研究;

路由协议研究,包括oSpF、iS-iS、iGp、eGp、多播等;

二层协议研究,如ppp、HDLC、Lan\VLan、atmpVC、FRpVC、L2tp等;

Vpn技术研究,包括mpLSVpn、L2tpVpn、GReVpn等;

冗余备份技术研究,如:VRRp

隧道技术研究,如:mpLS、ipSec、GRe等隧道技术;

QoS技术研究,ipQoS和mpLSCoS技术,

安全技术研究,如:access-list、nat以及ipSec等安全技术;

网管研究,如QuidView等网管平台;

流量工程技术研究,如:mpLSte技术;

ipv6路由协议研究,如:oSpFv3

ipv6安全技术研究,如:ipSec技术

ipv6过渡技术研究,如:隧道技术,nat-pt技术等。

3网络实验室的设备需求设计

网络实验室的总体设计应当满足网络教学和拓展培训的需求;同时,网络实验室的网络系统平台的总体结构应该满足完备性,层次分明,便于网络管理、升级、扩展等要求。在本次网络实验室的构建中,主要模拟了宽带数据城域网及大型园区网的组网方式和业务思路。并可以根据业务需要构建多种类型的局域网和广域网。

根据实验内容要求,每组可以采用下列设备和系统:

路由器3台,包括相应V35背对背线缆和模块;

二层交换机2台;

三层交换机2台;

防火墙2台;

网管系统:整个网络通过一套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对全网设备进行管理。

语音网关(按实际需要、可选);

wLan产品(按实际需要、可选)。

可选网络应用设备包括Voip系统(1台语音网守、相应模块、2部ip电话)、网络安全系统(防火墙)、wLan系统(1台无线ap、2个无线网卡等)。

通过可选设备可以满足学生理解并掌握Voip、网络安全、Vpn、wLan等知识。

每组设备可满足4-6个工位,根据实际需求,1个网络实验室一般需至少提供8组设备。

整个试验网络可以满足学生理解并掌握网络的层次结构、网络拓扑规划、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的常识、网络设备的配置管理、网络间的基本技术协议以及目前处于网络技术前沿的ipv6应用技术。

4结束语

该网络实验室系统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经济实用,拓扑结构和技术符合网络教学的特点。方便教师采取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等教学法,融“教、学、做”三位一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精神,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常小燕.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规划与设计[J].实验室科学,2007(4).

[2]昌跃明.浅谈网络实验室的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6(09).

网络教学经验总结篇10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

当代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信息飞速更新,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因具有受众广、时效强、多功能、交互式、全球性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对于知识密集的高校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这就为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坚持加强校网建设与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第一,建设专门的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这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自1994年4月16日清华大学汽车系学生自发建立了一个名为“红色网站”的思想教育网站之后,我国国内相继有“马克思主义之家”、“红色

四、必须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网络技术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第一,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面对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系列挑战和要求,高校可以通过举办网络政工知识、技术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课件展示会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崇高的信息道德,从各个方面提高思政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要制定高效的培训计划和科学的学习制度,加强对思政工作者的岗前培训和在职教育,使他们既注重专业素质,又适应网络环境的特点,集知识、能力、技术于一体,不断探索和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适当引进专业精干的网络技术人才加入到政工队伍中,真正造就一支政治上过硬、技术上精湛、心理素质好的高水平政工队伍,学会并利用网络资源与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的价值观更符合时代特点;运用qq或者电子邮件等网络交流方式与大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使他们能切身体会到师长的呵护与关爱;为大学生释疑答惑,引导大学生培养文明的网上行为和道德,切实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以增强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

第二,要鼓励政治辅导员开设个人网页。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对大学生最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而个人建立的网页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更容易使大学生感到平等而被他们所接受。高校应从技术、资金等方面为辅导员开设个人网页或博客创造条件或提供便利,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他们从事网上思政教育提供便利。辅导员要善于利用个人主页这个网络创造的机会,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使网络成为师生倾诉苦乐、宣泄感情的一个重要场所。了解他们真实的情感,掌握他们关注的焦点,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很多经验都值得总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结合大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既要发挥传统优势,更要运用网络载体的特有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开拓创新,从而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商树松: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陈华伟、周艳球、汪传信:基于心理需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