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学期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48:16

计算机的学期总结篇1

会计电算化实训报告1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管理的不断深入,实现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代会计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因此培养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加强、提高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地位与质量是符合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同时也是缩短我们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的关键环节。下面我对这次的综合实训想简单的谈一下!

一基本内容

1、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证明文件,其主要作用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填写原始凭证的内容为: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说明,如购买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2)、记帐凭证:记帐凭证是登记帐薄的直接依据,在实行计算机处理帐务后,电子帐薄的准确和完整性完全依赖于记帐凭证,操作中根据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的内容: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科目内容等。

2、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帐。

日记帐一般分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他们都由凭证文件生成的。计算机帐务处理中,日记帐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日记帐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出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帐供出纳员核对现金收支和结存使用。要输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要求系统初始化时,现金会计科目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必须选择“日记帐”标记,即表明该科目要登记日记帐。

3、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

明细分类帐薄亦称明细帐,它是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开设帐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一种帐薄,输入记帐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帐。

4、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帐计算产品成本。根据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5、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也由凭证文件生成,其编制方法为对用户输入需汇总的起止日期则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时间段的科目汇总表。

6、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

根据得出的科目汇总表操作计算机,计算机产生出对应的总帐。

7、对帐(编试算平衡表)。

对帐是对帐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帐是否正确,以及帐薄是否平衡。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总帐与辅助帐数据来完成帐帐核对。试算平衡表就是将系统中设置的所有科目的期末余额按会计平衡公式借方余额=贷方余额进行平衡检验,并输出科目余额表及是否平衡信息。一般来说计算机记帐后,只要记帐凭证录入正确,计算机自动记帐后各种帐薄应该是正确的、平衡的,但由于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回造成某些数据被破坏,因此引起帐帐不符,为保证帐证相符,应经常进行对帐,每月至少一次,一般在月末结帐前进行。

8、根据给出的相关内容编制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将十二月月初数视为年初数,本月视为本年数编制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一种会计报表,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损益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把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从而计算出报告期的净损益数。根据具体要求操作计算机得出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

二、心得体会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于是,我们乐于参加了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会计实习。

在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非浅。仅仅的一个月实习,我将受益终生。

会计电算化实训报告2一、实践目的:

会计是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他们的有关数据资料,通过加工处理转换为用户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会计工作在提高经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前者是更根本的动力,它决定了对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时代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恰当写照。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里,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学习好会计工作不仅要学好书本里的各种会计知识,而且也要认真积极的参与各种会计实习的机会,让理论和实践有机务实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实践内容: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一学期的专业学习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后,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书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从而加强自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运用会计财务管理的技能水平,为今后的会计工作做铺垫。

实践期间,我主要是了解公司正在使用的财务软件系统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并做一些简单的会计凭证。在这学期的在校学习与参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备考过程中,我已经初步了解了手工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电算化。为了更好的了解实际工作中的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流程,我充分利用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去体验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公司采用的是金蝶财务软件,从编制记账凭证到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结帐都是通过财务软件完成。我认真学习了正规而标准的公司会计流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公司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掌握了金蝶财务软件的操作。实践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记账工作。在这次实习中不仅让我深刻的感受到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对会计工作的重大意义还让我知道了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以下是我的实践望老师予以指正错误之处。

三、实习体会:

⒈会计电算化的定义及其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经济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飞跃,是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它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以及发展的需要。近些年,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与普及,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但不容忽视的是它对传统的会计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⒉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以及数据传输和通讯设备作为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完成从原始数据的搜集,以及经由记录、验证、分类、登记、计算、汇总、报告等一系列会计工作,因此,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只进行一些辅助性的操作,即只需把会计数据以规定的要求输入处理系统,计算机即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自动完成会计数据处理,并将最终结果---财务报告打印出来。会计电算化是把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科学与会计理论和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货币计量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的输入、存储、运算和输出,以现代机器工作取代手工操作,实现会计工作方式的变革和人的解放,提供计划和控制经济过程需要的会计信息。

会计电算化系统使得会计人员从财务账册中解放出来,但并未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另外,系统的信息处理一般都是对手工会计职能的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是面向任务和职能的,这对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来说已经足够,但在业务流程的监控和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性上还需要加以完善。当企业发生危机时,它又总是首先反映在财务危机上,不是缺少现金,就是缺乏持续经营所需的资本。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eRp系统成了企业的一个新选择。

五、实践总结:

计算机的学期总结篇2

【关键词】用友eRp-U8;实践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核算已逐步脱掉手工方式,进入了计算机时代。为适应这一发展,各高等院校、高等职业学校都相继对课程进行了改革,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核心、主干课程。笔者所在学院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一直以用友eRp-U8为例,至今已有十年时间,伴随着用友eRp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教学实践中所讲解的财务管理软件的版本也从V811升至目前的V861版本。笔者结合多年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经验,尤其是对采用用友V861版本后,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教学的难点和学生常遇到的问题分别从系统管理、总账、UFo报表三个模块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对用友软件的初学者有所帮助,同时借此与同行们分享和探讨。

一、系统管理模块

(一)初次登陆系统管理,账套选项为空,且出现“切换到”窗口,提示无法登陆

这是由于每台机器的计算机名与数据服务器名不一致。目前高校机房通常采用机房管理软件,重新安装软件时往往是先安装好一台机器,以此机器作母机,通过克隆方式传给所有机器,而后再通过机房管理软件自动分配每台机器的计算机名。这就造成了机房内的各台机器计算机名不同,而数据服务器名因是克隆复制的而完全相同,所以无法登陆。解决方法:点开始程序用友eRp系统服务应用服务器配置,将数据库服务器名改为本台计算机名,而后重新登陆即可。

(二)权限管理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当以账套主管身份注册系统管理或企业应用平台时,对应的数据源或账套为空,无法注册。这是因为没有将该操作员设置为账套主管。在用友软件实践教学中,通常需要设置2-3个操作员。其中账套主管的设置一般在建新账套的过程中完成,即在建新账套时,通过下拉菜单选择该账套的主管,若建账时忘了此步操作,系统将默认主管为demo。而真正的账套主管则没有任何权限。解决方法:以admin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点“权限”“权限”,选中要设置为主管的操作员,而后在右上角对应账套的账套主管前的方框内打√。

问题二:当以一般财务人员身份注册企业应用平台时,待选账套中没有其对应的账套,无法注册。这是因为给操作员赋权时,没有将右上角的对应账套选为新建指定账套,将此操作员的权限设给了其他账套。解决方法:以admin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点“权限”“权限”,选中右上角的对应账套,再选中要赋权的操作员,而后点“修改”,增加相应权限。

(三)科目编码方案的调整

在建立新账套时,许多同学在确定分类编码方案时,会计科目编码级次是322,且无法修改成实验账套要求的4222。这是因为在建立账套的过程中,在核算类型窗口,对其中“行业性质”选项没有设置为“新会计制度科目”,而是选成了“工业企业”。解决方法:以账套主管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点账套修改,在核算类型窗口,将“行业性质”选项设置为“新会计制度科目”,而后点“完成”。

(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时会因误操作,系统提示“××人××操作被系统锁定”

解决方法:以admin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点“视图”“清除单据锁定”,在打开的窗口中选中相应锁定,单击“确定”就可以实现解除锁定了。

(五)账套引入时无法在目标文件夹找到备份的账套

目前高校机房为了保护机器、防范病毒,通常都安装了硬盘还原卡保护C盘。因新建账套默认路径为C:\U8SoFt\admin,当重新启动计算机时,原有账套将被清除。这就需要每节课下课前,学生都要把当前账套输出到没加保护的磁盘中(如D盘)备份,下节课先将账套引入,再继续操作。有的学生上节课已通过账套输出功能进行了账套备份,但要引入时打开目标文件夹却发现是空的。这是因为在备份时,只是选中了目标文件夹没有将文件夹双击打开,备份数据并没有装入目标文件夹内,而是存放在上一级文件夹中。解决方法:在原备份目标文件夹的上级目录下寻找,可以找到丢失的备份文件,然后将其复制到目标文件夹中。

二、总账模块

(一)基础档案设置时,只有机构人员一个子菜单

这是因为学生忘记了启用总账系统。解决方法:以账套主管身份登陆企业应用平台,点“设置”“基本信息”“系统启用”,而后启用总账系统即可。

(二)无法增加客户或供应商分类

这是因为建立账套时,没有选择客户或供应商分类。解决方法:以账套主管身份登陆系统管理,点“账套”“修改”,进入“基础信息”窗口,在客户或供应商是否分类前的方框内打√。(注:如果科目维护时,外币核算选项为灰色,则是建账时没有选择有外币核算,解决方法同上。)

(三)外币设置中已录入了汇率,但使用时却显示汇率为空

这是因为录完汇率后没有成功保存就退出了。解决方法:进入外币设置窗口,重新录入汇率,而后点一下回车或将光标在别处点一下,即可保存。

(四)设有辅助核算项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金额错误且无法调整

这是因为该学生在做科目维护时,忘记定义辅助核算,而直接录入了期初余额。录完余额后,发现忘了选辅助核算,在没有删除余额的情况下,直接把该科目设置了辅助核算,又录入了辅助核算项的期初余额。因此该科目的期初余额金额错误且无法调整。解决方法:删除辅助核算项的期初余额在会计科目设置中把该科目的辅助核算属性去掉在期初余额录入中将该科目原来输入的余额删除在会计科目设置中重新设置会计科目的辅助核算项在期初余额录入中正确录入该科目辅助核算明细余额。

(五)制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保存凭证时提示“不满足借方必有条件”等提示。这是由于学生制单时选择的凭证类别错误,不符合凭证类别的限制条件。例如:赊销业务应做转账凭证,而很多同学都选择了收款凭证,因而无法保存。解决方法:选择正确的凭证类别再保存即可。

问题二:制单中遇到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时,提示“不能使用应收(或应付)系统的受控科目”。这是由于在会计科目维护时,应收(或应付)账款在设置客户(或供应商)往来辅助核算时,受控系统选成了应收(或应付)系统,而本账套没有启用应收(或应付)系统。解决方法:进入会计科目维护窗口,把应收账款的受控系统修改为空即可。

问题三:制单时遇到有辅助核算的科目时,提示“××的部门(或客户、供应商等)不能为空”。这是因为该科目的辅助核算信息没有录入。解决方法:鼠标指向该凭证的备注栏即辅助核算信息栏,当鼠标指针变成笔型时双击,弹出输入辅助核算信息的对话框,输入相应的辅助核算信息保存即可。

问题四:凭证全部做完才发现用错了制单人。电算化实践教学中,为使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每个操作环节,所有的操作人员(包括账套主管、制单人员、审核人员、出纳人员等)均由学生一人完成。所以经常会出现操作员错位的现象,即用错了操作员制单。解决方法:在总账的“设置”“选项”“权限”中选中“允许修改、作废他人填制的凭证”。以正确的制单人身份登陆企业应用平台,进入总账系统中的填制凭证窗口,将用错制单人的凭证全部作废,再恢复。这样制单人就可以改成正确的操作员了。 (六)做出纳签字,显示“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

如果学生确实做了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款凭证,那原因就是没有指定现金、银行总账科目。解决方法:在会计科目维护窗口,点“编辑”“指定科目”,而后将“现金”科目选为“现金总账科目”,将“银行存款”科目选为“银行总账科目”,再进行出纳签字即可。

(七)期末自动转账时,生成的期间损益结转凭证有误

这是因为在生成期间损益结转凭证前,没有自定义结转、对应结转、汇兑损益结转、销售成本结转等自动生成的凭证记账,从而造成结转损益时相关损益类科目发生额错误。这一错误还将直接影响到UFo报表系统中的资产负债表,使得资产负债表无法平衡。解决方法:将已生成的错误的期间损益结转凭证作废、整理,将前面自动生成的所有转账凭证进行审核、记账,而后再重新进行期间损益结转凭证的生成。

三、UFo报表系统

(一)资产负债表资产年初数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年初数不等,但期初余额试算平衡

这是由于有些同学在录入期初数据时,粗心大意造成了串行,这种错误通过试算平衡校验无法检查出来,但最终还是会在资产负债表这个环节中暴露出来。解决方法:记账后,期初余额是无法修改的,所以要先恢复到记账前状态(即反记账);再修改期初余额;而后再将当月凭证记账,重新计算报表即可。

(二)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和年末数相等,利润表为空

这说明本月没有记账。解决方法:记账后再重算报表。

(三)资产负债表年末数不平

说明本月填制的凭证有误。如漏做凭证、凭证科目或金额错误等。还可能是上面提到的期末自动转账时,生成的期间损益结转凭证有误。解决方法:将漏做凭证补上,或取消记账、审核,修改错误凭证;而后再审核、记账,重新计算报表。

以上是笔者总结多年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经验,对用友eRp-U8管理软件V861版本的部分常见问题和错误的分析,还望同行多加指正。

【主要参考文献】

[1]何日胜.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操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7-120.

[2]潘上永.会计电算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91-195.

[3]徐晓鹏.浅议企业eRp财务软件体系的结构[J].会计之友,2005(05):79.

计算机的学期总结篇3

一、实习的目的

在当前经济迅速发展及企业业务的多元化与复杂化加剧的情况下,企业实际需要对于会计人员做账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手工做帐既费时间又费人力而且容易出错,已不能满足企业需要。因此在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会计手工操作已逐步被计算机取代。计算机操作即会计电算化,它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代替一部分由我们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它是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理论学习的实践环节,也是我们财务管理专业和财务会计专业学习和提高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流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实践课程的学习,我们要基本掌握实际企业账务处理流程、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财务软件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对企业业务进行会计处理。通过对电算化的学习,可以为明年毕业后做会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

(一)用友财务软件系统管理

财务软件系统管理这部分,主要学习了系统管理的相关概念,功能及基础设置。系统管理是用友财务软件(erp-u8)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该软件管理系统的各个产品进行统一的操作管理和数据的维护,具体包括账套管理、年度账管理、操作员及权限的集中管理、系统数据及运行安全的管理等方面。

(二)用友财务软件总账管理

通过实验掌握了总账管理系统的概念、功能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设置控制系数、设置基础数据、输入期初余额等内容。总账管理系统是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的核心系统,适用于各行业账务核算及管理工作。总账管理主要功能有:初始设置、凭证管理、出纳管理、账簿管理、辅助核算管理和月末处理。总账管理系统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其他管理如:工资管理、固定资产、应收应付款、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存货管理等都是在围绕着总账管理来运作的。总账管理系统最后一步是期末处理,主要包括银行对账、自动转帐、对账、月末处理和年末处理。手工做账数量不多但是业务种类繁杂时间紧迫,而在计算机操作下许多期末处理具有规律性,不但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加强了财务核算的规范性。

(三)用友财务软件ufo报表管理

主要学习内容是对ufo报表系统概述,了解ufo报表与其他系统主要关系、业务处理流程等。用友erp-u8软件的ufo报表管理系统是报表事务处理的工具。他与用友账务等各系统有着完善的接口,具有方便的自定义报表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内置多个行业的常用会计报表;此系统可独立运行,用于处理日常办公事务。报表的格式定义、公式定义和报表模板、报表数据处理、表页管理以及报表输出和图表功能都是ufo报表管理的主要操作处理内容。

(四)用友财务软件薪资管理

用友软件薪资管理即工资管理,这章主要学习了工资管理系统的相关环节的概述和日常业务处理两大块的内容。

工资管理是用友erp-u8管理软件的一个子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有工资类别的管理、人员档案的管理、人员数据管理和工资报表管理。工资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是由工资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和日常处理以及期末处理来组成的。计算机处理工资程序基本类似于手工,只是用户要做一次性的初始设置,如部门类别、工资项目、公式、个人工资、个人所得税的设置,银行设置、各种表样的定义等,每月只需对有变动的地方进行修改,系统自动进行计算,汇总生成各种报表。由此可知,工资管理系统对员工的按类别分薪、自动扣税、期末结转等处理比手工计算和处理简单易行的多了。

(五)用友财务软件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的学习包括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相关概述以及其日常业务的处理等内容。用友erp-u8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企业固定资产这一板块的日常业务的核算和管理,生成固定资产卡片,按月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原值变动以及其他变动,并输出相应的增减变动明细账,按月自动计提折旧,生成这就分配凭证,同时输出一些同设备管理相关的报表和账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系统管理共享资源,主要是将固定资产相关项目的调整、变动等数据通过记账凭证的形式传输到总账管理系统并保持固定资产账目与总账的平衡。其业务处理流程由初始设置、日常处理和期末处理组成。初始设置通过控制参数的设置和基础数据的设置并输入期初固定资产卡片来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日常处理主要包括资产增减、资产变动,资产评估、生成凭证和账簿管理。最后的阶段就是期末的处理了,这个阶段主要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准备、计提折旧、对账以及月末结账等内容。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本期不结账的话讲不能处理下期的数据。结账前必须要进行数据的备份,否则数据一旦丢失将无法挽回。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

四周的短学期实习到这时候也算是告一段落了!与去年的手工做账及生产实习相比来说,这次的实习是简单一些的,主要是在计算机上完成操作。因此,相对来说不是轻松的的。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我们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下面我就这对次实习中自己的相关收获与体会做以下简单的总结陈述:

1.实习收获:

计算机的学期总结篇4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人员;建设

[作者简介]黄秀娥,广西中医学院财务与资产管理处会计师,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1-0077-03

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会计电算化以来,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现代化财务处理方法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随着会计电算化应用的不断普及,单位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减轻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错误造成的人为差错等。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会计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职业道德不佳及业务技能不精等问题,不能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很好地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加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对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会计人员除要精通本专业外,还要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然而现阶段,从知识结构来看,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不系统,知识老化、更新慢等问题,会计人员对会计以外的经济、法律、高新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认识不足,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办法不多,从而制约了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发展。

据某市某一行业对会计人员学历结构和专业技术职称进行的实际调查,结果如下:

被调查的430人中硕士研究生9人,占总数的2.09%;本科生98人,占总数的22.79%;大专生187人,占总数的43.49%;中专生58人,占总数的13.49%;高中生及以下人员78人,占总数的18.14%。高级会计师10人,占总数的2.33%;会计师133人,占总数的30.93%;助理会计师176人,占总数的40.93%;会计员72人,占总数的16.74%;无职称39人,占总数的9.07%。从以上资料得知:大专学历的人数最多,但是大专以下会计人员多于大专以上会计人员;助理会计师及以下人员明显偏多,会计师以上人员明显偏少。说明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短缺,反映了会计人员总体结构失衡,对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和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影响。

(二)会计人员自身认识不足,观念落后。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不仅可以使会计人员从单调烦琐的报账、算账、记账工作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经济分析、预测工作,还可以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减少误差。但是有一些会计人员(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不主动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很陌生,不能对会计信息、决策信息进行分析、为单位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及规划;有的会计人员还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产生质疑;有的会计人员甚至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由“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账面比较漂亮而已。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开展。

(三)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薄弱。20世纪70年代前的会计人员一般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计算机知识,只是参加过短期的电算化培训,他们只懂得怎样去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更谈不上利用计算机的先进功能为财务管理服务。

(四)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会计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一般只知道怎样使用财务软件,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极其有限,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就束手无策、寸步难行,只能求助于软件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即使是那些通过了会计电算化考试的会计人员,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来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有些会计人员电算化知识贫乏,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等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忽视信息安全教育,随意与互联网和业务无关的终端连接,使电脑感染病毒,甚至遭到人为非法破坏。

二、加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未来的电算化会计人员不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娴熟的实践技能,而且要有较好的综合素质,能够熟悉单位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充分运用会计软件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为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支持。因此,加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和国民的共同目标。会计人员要主动适应形势需要,更新认识、更新知识,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掌握新的工作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的功能,为单位的财务管理服务。充分认识实行会计电算化是单位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重视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会计电算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而向前发展的,环境不同,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也不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培训可采用以下方式:

1.参加行业协会、后续教育培训单位统一组织的集中培训。

2.自行聘请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到单位给会计人员有针对性的授课。

3.利用互联网资源参加远程教育,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也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问题。

4.选送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或业务骨干到大专院校进一步深造,既可以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以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促进其他会

计人员业务的提高。

5.由于在职会计人员文化程度和年龄存在差异,培训可以考虑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通过初级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一些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的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通过高级培训,使一小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进行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

(三)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是迅速普及电算化技术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捷径,给会计人员提供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机会,真正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终身学习理念落到实处。如果长期将会计人员固化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容易导致处理问题能力下降,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轮岗,有利于促使会计人员尽快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强会计各岗位间的协作,克服对不同岗位工作的偏见;有利于堵塞会计电算化中的漏洞,增强会计人员的竞争与风险意识;并且也可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性人才造就一个良好平台,使会计人员能“干一岗位,精一岗位”,业务技能、职业道德水平都能得到提升,全面打造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四)改善会计人员知识、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知识结构要合理。会计业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做到深广结合。除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外,还要掌握相关的经济、法律、税收、金融和审计等知识。把具有不同知识、不同专长的会计人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其知识互补,在总体的知识结构上达到或基本达到电算化环境下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2.学历和职称结构要合理。从上述对某市某一行业会计人员学历结构和专业技术职称进行实际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会计人员比例较低。应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广泛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行列,鼓励在职会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参加职称考试,并实行工资、待遇等与技术职称、学历挂钩的办法,以此激励会计人员发奋进取、更新知识。

3.年龄结构要合理。自然规律和工作的连续性,要求既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会计人员,又要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青年会计人员构成,这样才能发挥不同年龄段人员各自所具有的优势,实现年龄互补,在不断发展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最佳的综合效能。

(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保障。会计职业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经济工作,是一个集许多利益主体的利益为一身的职业,掌握着一个单位的钱财事务。在电算化环境下,财会人员要面对各种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而这些数据都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实际价值的数据;这些计算机会计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会计人员一旦不约束自己的行为,丧失法制意识,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使其感染病毒瘫痪或遭到篡改、泄密和破坏,将给单位和本人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作为会计人员应该做到:

1.重视信息安全教育,不越权上机操作,不连接互联网和业务无关的终端,对使用的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保证自身不危害单位经济信息的安全。

计算机的学期总结篇5

1.1参考Chai[8]的研究成果,出口贸易引起的碳排放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式(2)中带撇的变量表示该变量在研究时序内的变化量,等式左边表示由出口引起的碳排放变化量,右边的第一项表示我国出口贸易的结构效应,即在总出口额和部门碳排放强度不变的情况下,由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碳排放量变化;第二项为技术效应,即在出口总额与出口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由各部门碳排放强度变化引起的碳排放量变化;第三项表示规模效应,即在出口结构和部门碳排放强度不变的情况下,由出口总额变化带来的碳排放量变化。

1.2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中的工业分行业增加值、分行业能源消耗量以及出口贸易总额数据均来源于2005年、2009年和201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分行业出口贸易额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分行业出口贸易额选取的是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出口贸易额。为了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分别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平减出口贸易额和工业增加值数据。鉴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借鉴前人文献的分类方法,将中国主要工业分类归并调整为14个行业,具体如表1所示。

1.3行业碳排放量测算为计算各主要工业行业的碳排放强度数据,进而计算出口贸易影响碳排放的技术效应,有必要经测算获得各工业行业的行业碳排放量数据。本文将采用方程(3)所示的计算公式,通过一次能源消耗量及其碳排放系数来估算各主要工业行业一次能源消费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C为行业碳排放量,e表示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行业消费量,F为一次能源的碳排放系数。通过搜集不同机构研究确定的能源碳排放系数,取其平均值,确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的碳排放系数F分别为0.728,0.549,0.416。

2出口贸易对碳排放量影响的因素分解分析

2.1结构效应根据模型(2)的计算方法,将2008年相对2004年、2012年相对2008年各主要工业行业的出口份额变化量,分别与2004年和2008年该行业的碳排放量相乘,加总后即得到出口规模和碳排放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在2004~2008年和2008~2012两个计算期内,主要工业行业由于出口结构变动而引起的碳排放量变化,计算结果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由图1、图2和图3可以看出,在第一个计算期内,我国工业行业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出口份额下降较多的行业有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纺织业,由此带来的碳减排量分别为142.002万吨和1536.27万吨。值得注意的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出口份额的减少量虽然不是最多的,但其对我国工业碳排放量的增加发挥了最大的抑制作用,减排量为299.28万吨,此外,一些加工制造业出口份额的小幅降低也为碳减排起到了积极作用。出口份额增长较快的行业包括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中,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这种行业的能源利用率高且碳排放量低,即使出口份额增长很快,带来的碳排放量占总量的比重并不大。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加工制造行业,由该行业出口份额变动带来的碳排放增量最多,多达21006.23万吨。总的来看,在2003~2007年这一计算期内,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使碳排放量增加了20140.03万吨,结构效应为正。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工业行业的出口贸易结构处于从轻纺制品行业向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品行业转变的过渡阶段,出口商品结构已经在朝着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从图4、图5和图6可以看出,在第二个计算期内,出口份额增长较快的行业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这些年里逐步发展了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品的出口,由此带来的碳排放增量分别为819.425万吨、154.5555万吨和274.29万吨。由于这些行业本身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低碳行业,所以由此引起的碳排放增量并没有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出口份额减少的行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金属、非金属矿采选业和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其中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口份额的调整对降低碳排放做出了巨大贡献,碳排放量减少了17810.1万吨。2007~2011年处于“十一五”规划期间,总的来看,在这一计算期内,工业行业出口结构不断向低碳低能耗转变,工业行业的碳减排起到了成效,减排量为167.81万吨,结构效应为负。由此可以说明,此计算期内,我国始终坚持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为主的出口结构,把减少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作为优化出口产业结构的主要方向。结合这两个计算期来看,在第一个计算期内,我国初步确立了工业碳减排意识,但减排成效尚不明显。在第二个计算期内,各主要工业行业已基本实现了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结构转变,并取得了较显著的碳减排成效。

2.2技术效应碳排放强度也称碳强度,是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那么说明该国就实现了一个低碳的发展模式。鉴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各主要工业行业,因此这里的碳强度是指单位工业增加值中包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据模型(2)的计算方法,结合两个计算期各主要工业行业的行业出口额与碳排放强度变化量,二者相乘再加总便可得出主要工业行业出口对碳排放影响的技术效应,计算结果如图7、图8和图9所示。由图7、图8和图9中的碳强度数据可知,2004~2008年和2008~2012年两个计算期内,碳排放强度都较大的行业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其制品和造纸印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这些高碳排放行业以资源密集型和加工制造行业为主,其生产效率和排污处理水平较低,伴随着能源消耗而产生的碳排放量也较大。碳强度维持在较低水平的清洁型工业行业主要包括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服装鞋帽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总的来看,各主要工业行业的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资源密集型和重度污染行业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其制品和医药制造业表现尤为显著。具体而言,第一个计算期内碳强度下降最多的行业依次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非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其制品和医药制造业,由此带来的碳排放量分别减少了191.1万吨,215.83万吨,34.01万吨,295.23万吨和327.04万吨。在第二个计算期内,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仍保持着碳排放强度的大幅减少并跃居减幅量首位,给工业行业碳减排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到第二个计算期结束,14个主要工业行业中有13个行业的碳强度水平已经降低到每亿元1万吨以下,表明我国在节能技术上的进步,使得工业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减排效果,一些行业如各类机械、设备和器材制造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已经接近每万吨0万吨。综上所述,由于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在第一个计算期内碳排放量减少了1233.08万吨,技术效应为负,在第二个计算期内碳排放量减少了1809.81万吨,技术效应为负。这说明在过去这两个计算期内,我国工业生产的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了,工业生产的节能减排技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应用,对国家的碳减排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2.3规模效应根据模型(2)的计算方法,将2008年相对2004年、2012年相对2008年各主要工业行业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与2004年和2008年该行业的碳排放量相乘,加总后即得到出口结构和碳排放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在2004~2008年和2008~2012两个计算期内,主要工业行业由于出口规模变动而引起的碳排放量变化,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在第一个计算期内,除金属、非金属矿采选业外,其余主要工业行业的出口规模都大幅增加,其中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增长率均超过了100%,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更是高达730.01%。因而在该计算期内,由于出口规模的变动而带来的碳排放增量大大超过减排量,总计2230144.01万吨,规模效应为正,但一些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品行业的出口行业的出口规模显示出大幅度的增加。在2007~2011年也即第二个计算期间,各主要工业行业的出口规模均大幅缩小,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非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制品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出口增长率分别下降至-60.02%、-64.07%、-1.80%和-18.51%,由此带来的碳排放减量分别为792701.55万吨、37204.81万吨、352.78万吨和339860.07万吨,为工业碳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计算期内,主要工业行业碳排放减少了204136.20万吨,规模效应为负,说明“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坚持走信息化道路,扩展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品行业的出口,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了排污控制,工业碳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3.4总效应综合来看,主要工业行业出口贸易的碳排放量变化是出口结构、生产技术和出口规模共同作用的结果。由表3可知,在第一个计算期内,主要工业行业出口对碳排放影响的总效应为正,其中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导致碳排放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给碳减排带来了积极作用,结构效应虽为正,但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出口结构已经处于向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清洁化方向转型的过程中。在第二个计算期内,总效应为负,其中出口规模的减小是导致碳排放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技术进步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出口结构的变化给碳减排起到了积极作用。

3结论与建议

计算机的学期总结篇6

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时代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恰当写照。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里,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学习好会计工作不仅要学好书本里的各种会计知识,而且也要认真积极的参与各种会计实习的机会,让理论和实践有机务实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为此,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我专门到一家已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此次实习的具体内容为:大学排名

一、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证明文件,其主要作用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填写原始凭证的内容为: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说明,如购买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2、记帐凭证:记帐凭证是登记帐薄的直接依据,在实行计算机处理帐务后,电子帐薄的准确和完整性完全依赖于记帐凭证,操作中根据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的内容: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科目内容等。

二、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帐。

日记帐一般分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他们都由凭证文件生成的。计算机帐务处理中,日记帐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日记帐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出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帐供出纳员核对现金收支和结存使用。要输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要求系统初始化时,现金会计科目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必须选择“日记帐”标记,即表明该科目要登记日记帐。

三、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

明细分类帐薄亦称明细帐,它是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开设帐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一种帐薄,输入记帐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帐。

四、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帐计算产品成本。根据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五、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也由凭证文件生成,其编制方法为对用户输入需汇总的起止日期则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时间段的科目汇总表。

六、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

根据得出的科目汇总表操作计算机,计算机产生出对应的总帐。

七、对帐(编试算平衡表)。

对帐是对帐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帐是否正确,以及帐薄是否平衡。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总帐与辅助帐数据来完成帐帐核对。试算平衡表就是将系统中设置的所有科目的期末余额按会计平衡公式借方余额=贷方余额进行平衡检验,并输出科目余额表及是否平衡信息。一般来说计算机记帐后,只要记帐凭证录入正确,计算机自动记帐后各种帐薄应该是正确的、平衡的,但由于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回造成某些数据被破坏,因此引起帐帐不符,为保证帐证相符,应经常进行对帐,每月至少一次,一般在月末结帐前进行。

八、根据给出的相关内容编制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

将十二月月初数视为年初数,本月视为本年数编制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一种会计报表,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损益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把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从而计算出报告期的净损益数。根据具体要求操作计算机得出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

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财务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有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一、共同点为:

1、无论是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其最终目标仍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济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2、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都是遵守会计法规,会计法规是会计工作的重要依据。

3、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都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及会计准则。

4、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基本功能相同,基本功能为:信息的采集与记录、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输出。

5、保存会计档案。

6、编制会计报表。

二、不同点为:

1、运算工具不同传统手工会计运算工具是算盘或电子计算器等,计算过程每运算一次要重复一次,由于不能存储运算结果,人要边算边记录,工作量大,速度慢。电算化会计的运算工具是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能自动及时的存储运算结果,人只要输入原始数据便能得到所希望的信息。

2、信息载体不同;传统手工会计所有信息都以纸张为载体,占用空间大,不易保管,查找困难。电算化会计除了必要的会计凭证之外,均可用磁盘、磁带做信息载体,它占用空间小,保管容易,查找方便。

3、帐薄规则不同;传统手工会计规定日记帐、总帐要用订本式帐册,明细帐要用活页式帐册;帐薄记录的错误要用化线法和红字法更正;帐页中的空行、空页要用红线划消。电算化会计不采用传统手工会计中的一套改错方案,凡是登记过帐的数据,不得更改(当然还是要辅以技术控制),即使有错,只能采用输入“更改凭证”加以改正,以留下改动痕迹。对需要打印的帐页的空行、空页可以用手工处理。

4、帐务的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不同传统手工会计处理帐务的程序有4种,但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与计算的根本弱点,伴之而来的是人员与环节的增多和差错的增多。成熟的电算化会计的帐务处理程序用同一模式来处理不同企业的会计业务,成本核算程序以软件固化形式在计算机里,从会计凭证到会计报表的过程都由计算机处理完成后,而任何要求的输出都能得到满足。

5、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不同;传统手工会计的会计组织工作以会计事物的不同性质作为制定的主要依据;电算化会计组织体制以数据的不同形态做为制定的主要依据。

6、人员结果不同;传统手工会计中的人员均是会计专业人员,其中的权威应是会计师;电算化会计中的人员由会计专业人员、电子计算机软件、硬件及操作人员组成,其中权威应为掌握电算化会计中级的会计师。

7、内部控制不同;传统手工会计对会计凭证的正确性,一般从摘要内容、数量、单价、金额、会计科目等项目来审核;对帐户的正确性一般从三套帐的相互核对来验证;还通过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等内部控制方式来保证数据的正确,堵塞漏洞。电算化会计由于帐务处理程序和会计工作组体制的变化,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由原会计人员进行外,其余的处理都由计算机部门负责。内部控制方式部分被计算机技术替代,由手工控制转为人机控制。

以上种种区别,集于一点,就是由于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方式的改变,引起了传统手工会计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将使得系统功能更为加强,系统结构更为合理,系统管理更为完善。

计算机的学期总结篇7

关键词围护结构新风负荷建筑能耗

1概述

某住宅楼是座庙会适度低能耗的高级住宅建筑,其护结构经欧洲建筑物理学家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了多项节能措施,保温性能高于现行节能标准。为了掌握冬季采暖能耗和采暖期运行耗是量情况,我们对该住宅楼内的典型户型进行冬季采暖期能耗计算,并对风冷热泵配备电加热采暖方式的耗电量进行分析计算。

2冬季建筑能耗计算方法

建筑能耗模拟方法有许多种,其采用能耗计算方法应用较多的通常是:度日计算法和逐时计算法。

度日计算法是将整个采暖期按度日值计算能耗,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当建筑物用途及系统恒定时,用这种方法是合理

的。其基本公式为:

Q=Kt*DD/η

式中:Q----采暖期能耗

Kt----总热损失系统;

DD----度日值:

Η----系统的效率

逐时计算法是最复杂,也是最准确的一种能耗计算法,它是根据室外逐时的气象数据,室内设计参数,逐时计算出建筑的能耗。其代表软件有:美国政府的Doe2,美国军方的BLaSt和室内环境温度和能耗模拟软件DeRoB。Doe2是世界上功能最强大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其界面固定,对室外气象参数要求很高,用起来很费时间。我们采用室内环境温度和能耗模拟软件来计算锦绣大地公寓逐时的能耗情况。程序是通过建立R-G(热阻-热容)网络,并对网络中的节点建立方程组进行求解,从而模拟出瞬态的传热过程。

采用该程序软件进行能耗计算,需要输入逐时的室外气象数据,这里采用北京地区标准年的逐时气象参数,它是根据北京地区过去三十年的气象数据,由科学统计方法所生成的。

3北京气候特点和气象参数整理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属大陆性季节气候。冬季寒冷干燥,采明期长达4个多月。北京冬季昼夜温差大,最冷温度低,但是低温发生时间短,最低温度多发生在清晨。北京市计算用采暖期的天数为129天,自11月9日到第二年3月17日;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1-1.6℃;采暖期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9℃。

通过对北京气象温度进行频谱分析,可以了解北京市室外温度的分布情况,高低温发生时间及累计小时数。统计数据中11月9日至第二年3月17日的室外干球温度频谱图形见图1。

图1温度-发生时间频谱曲线

从图1温度-发生时间频谱曲线中可以看出,冬季采暖期室外温度大部分都在-10℃到7℃之间,其最低气温-17.2℃,最高气温16℃,平均值-1.6℃。

气象数据来源是从北京市气象台购买的。标准年数据是科研人员根据气象台测得的30年的气象资料,科学地计算统计出的一套全年逐是的气象参数数据,用于提供给科学研设计人员作为计算依据。根据标准年的气象参数算得的建筑耗能量是科学

的,比较能符合实际情况的。

4建筑类型和牲参数及中户型空调系统描述

4.1户型的选择及简介

该节能住宅楼为高层住宅建筑,分为a、B、C三座,各座建筑外型和户型是不尽相同的。为了准确的掌握不同户型的冬季采暖期能耗和采暖运行耗电量情况,应选用典型的建筑类型进行计算。

经过比较,选择面积较大,朝向不利的C座B户型和面积较小,朝向有利的a座e户型作为计算对象,并对每个户型分标准层和首层进行计算。

C座B户型建筑面积为156.8m2,层高2.8m,位于C座的东北角;a座e户型建筑面积为139.00m2,层高2.8m,位于a座的西南角。

4.2户型的建筑特性参数介绍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北京地区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对居住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有所规定,下表是细则规定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该住宅楼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有关参数。细则锦绣大地公寓

外墙传热系数[w/(m2·K)]0.820.43

外窗传热系数[w/(m2·K)]4.02.2

屋顶传热系数[w/(m2·K)]0.60.2

地板传热系数(不采暖地下室上部地板)[w/(m2·K)]0.550.43

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物内部得热量(w/m2)3.8不考虑

室内计算温度(℃)1620

另外计算用的其他参数如下:

1.内走廊(公共区域)冬季设计温度:t=12℃。

2.不考虑户型内主要电气设备及人体负荷内部发热量。

3.户型居住人数:4人。

4.新风量:30m3/(h·人)。

5.外墙组成:由外到内依次为:瑞博兰干挂砖幕墙,流通空气层,100mm厚聚苯板保温隔热层,200mm现浇混凝土。

6.楼板楼面做法:楼板为160~200mm现浇混凝土。楼板上有50mm厚陶粒混凝土,陶粒层上有40mm厚水泥砂浆或地砖等。

7.地下车库没有采暖,计算温度5℃。

8.两户型邻居家及上下楼层户内均按有人考虑计算温度。

4.3户型的空调系统介绍

以上户型的空调系统为风冷管道式热泵空调机组加辅助电加热,其运行参数和模式为:

1.室外温度t>-2℃热泵机组运行

2.室外温度-6℃<t≤-2℃热泵机组与一档电加热同时开启。

3.室外温度t≤-6℃热泵机组关闭,二档电加热开启。

4.a座e户型选用的电加热为5kw。

5.C座B户型选用的电加热为3+3kw。

4.4空调热泵机组Cop的说明

机组的Cop性能曲线见下图:图2、图3。

图2tSa30BR空调热泵机组的Cop性能曲线

图3tSa2020BR空调热泵机组的Cop性能曲线

5冬季能耗逐时计算结果

5.1按设计条件的计算结果

按照《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北京地区实施细则,北京地区普通住宅建筑耗热量指标不应超过20.6w/m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指标是以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物内部得热量为3.8w/m2,平均室内温度16℃计算得出的,而本文中两户型的能耗计算不考虑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物内部提热量,平均室内温度按20℃考虑。

冬季能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围护结构能耗,由计算程序计算出逐时的转护结构能耗,另一部分为新风能耗,根据气象数据中逐时的室外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室内温度20℃,室内相对温度按我国暖通设计规范取40%,新风量按要求每户为120m3/h,由以上数据,采用室内外焓差计算出各户逐时新风能耗。计算结果见表1。

各户能耗计算结果汇总表表1

室内温度传热系数新风量户型能耗面积能耗指标

围护结构新风总计围护结构新风总计

(℃)w/(m2·K)m3/hw·hw·hw·hw/m2w/m2w/m2

200.43120a-e-F54000004445143984514312.5510.3322.88

200.43120a-e-S44000004445143884514310.2210.3320.55

200.43120C-B-F750000044451431194514317.4310.3324.61

200.43120C-B-S630000044451431074514314.6410.3322.13

a-e-F:a座e户型首层a-e-S:a座e户型标准层

C-B-F:C座B户型首层C-B-S:C座B户型标准层

5.2新风量改变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根据气象数据中逐时的室外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室内温度20℃,室内相对湿度按我国暖通设计规范取40%,新风量由每户为120m3/h变为80m3/h,由以上数据,采用室内外焓差计算出各户逐时新风能耗。其他条件不变,计算结果见表2。

5.3室内计算温度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根据气象数据中逐时的室外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室外内温度18℃,室内相对湿度按我国暖通设计规范取40%,新风量每户为120m3/h,由以上数据,采用室外焓差计算出各户逐时新风能耗。其他条件不变,计算结果见表2。

条件改变后各户能耗计算结果汇总表表2

室内温度传热系数新风量户型能耗面积能耗指标

围护结构新风总计围护结构新风总计

(℃)w/(m2·K)m3/hw·hw·hw·hw/m2w/m2w/m2

200.4380a-e-F54000002963429836342912.556.8919.43

200.4380a-e-S44000002963429736342910.226.8917.11

200.4380C-B-F750000029634291046342917.436.8921.55

200.4380C-B-S63000002963429926342914.646.8919.08

180.43120a-e-F49000003932161883216111.399.1420.52

180.43120a-e-S4000000393216179321619.299.1418.43

180.43120C-B-F680000039321611073216115.809.1422.11

180.43120C-B-S57000003932161963216113.259.1419.84

200.82120a-e-F680000044451431124514315.8010.3326.13

200.82120a-e-S560000044451431004514313.0110.3323.34

200.82120C-B-F890000044451431334514320.6810.3327.49

200.82120C-B-S740000044451431184514317.2010.3324.40

5.4外墙传热系数的改变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根据气象数据中逐时的室外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室内温度20℃,室内相对湿度按我国暖通设计规范新风量每户为120m3/h,外墙传热系数改为细则中规定0.82w/(m2·K)。由以上数据,计算出各户逐时围护结构能耗和新风能耗。其他条件不变,计算结果见表2。

由此可见,当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好时新风量的变化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较大,占到总能耗的40%~50%,围护结构的性能越好,新风负荷能耗在总能耗中占的比例越大。当新风量减小1/3时,各户型能耗减15%左右;当室内计算温度由20℃降为18℃时,各户型能耗减小10%左右;外墙传热系数改为细则中规定的0.82w/(m2·K)时,即比原外墙传热系数增大近1倍时,各户型能耗减小12%左右。因此,新风量的加在和室内温度的提高,提高了室内舒适水平,但付出增加能耗量的代价,只有合理的选择新风量和提高维护结构的热水工性能,才能降低能耗。

6风冷热泵配备电加热采暖方式的耗电量分析计算

逐时耗电量计算结果

1.a座e户型标准层:

1)采暖期平均每日耗电量:(kw·h)4934

2)采暖期总耗电量:(kw·h)6365.10

3)采暖期能耗最大日耗电量:(kw·h)95.30

2.a座e户型首层:

1)采暖期平均每日耗电量:(kw·h)54.59

2)采暖期总耗电量:(kw·h)7042.25

3)采暖期能耗最大日耗电量:(kw·h)104.39

3.C座B型标准层:

1)采暖期平均每日耗电量:(kw·h)55.98

2)采暖期总耗电量:(kw·h)7221.00

3)采暖期能耗最大日耗电量:(kw·h)116.64

4.C座B户型首层:

1)采暖期平均每日耗电量:(kw·h)61.82

2)采暖期总耗电量:(kw·h)7975.29

3)采暖期能耗最大日耗电量:(kw·h)127.29

以上结果是根据在设计条件下计算的能耗结果计算出的,对于因设计条件改变后的能耗计算结果,耗电量可根据上述计算方法是很容易的计算出来,此处就不再进一步分析了。

参考文献

计算机的学期总结篇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一门关键的学科,它的应用遍及社会的各行各业,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就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计算机人才,然而,一方面各大计算机公司常常感叹很难招到令人满意的员工;另一方面各大专院校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苦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不善于基于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大学教师,我们也应该努力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此,清华大学的王宏教授和吴文虎教授通过“赛课结合”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理论教育是计算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单纯的课堂讲授与个别化教学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引入了混合式学习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国家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上海交通大学的郑益慧等老师提出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关于计算思维的研究对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有利于培养现代的科学思维方式。笔者在上述研究的启发下,根据多年在计算机专业教学和研究方面的经验,结合在南京邮电大学的教学实践和尝试,提出一种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cascadeprogressive-likepracticeteachingreform,简称CptR)。

1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为了在实践教学中体现这个基本思想,我们采用递进式的教学任务分解方法,在实验教学的3个环节中进行具体的实施,其步骤是层层叠加、逐步深入,目标是最终培养具有一定计算思维能力的专业人才。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首先,课程设计环节主要是通过给学生讲解能够反映计算思维的典型案例,让学生相对独立地求解一些案例,从而培养学生对基础计算理论的应用能力;其次,Stitp环节主要是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一个能够反映计算思维应用的、相对完整的子集,在实践中体会计算思维的理论;最后,第3个实践环节是毕业设计,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这是大学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的实践课程,教师从校内的科研项目和校外的企业需求出发制订毕业设计的任务书,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相对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问题的能力。

2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的具体实施

2.1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的课程设计环节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在经过计算机导论、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学习之后,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是一个运用计算思维求解问题和设计系统的很好机会[8]。以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有一门课程设计是算法与数据结构设计,16学时。为了贯彻计算思维中利用“抽象和分解的方法”控制庞杂的任务[7],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把16学时的上机实验分为5次课。5次课的总任务是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考查学生实际的分析、编程、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每次课程又细分为教师任务和学生任务,两种任务相互交互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环节的抽象与分解如图2所示。由于采用了任务分解和团队合作的方式,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组长,小组成员的任务相同,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同。在“问题剖析和疑问交流”部分,学生有了相互交流和独立思考的过程;在“大作业的问答与验收”部分,指导教师根据提交的作业,对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一题多解点评,扩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与广度。

2.2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的Stitp环节

这里的Stitp是指南京邮电大学根据教育部相关通知展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目的是通过实施该计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与课程设计环节不同,Stitp环节是课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环节。Stitp的具体实施分为3级的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体系,即校级、省级和部级。以2012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例,南京邮电大学共有378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立项,包含部级40项、省级45项和校级293项,其中40项部级的Stitp是南京邮电大学首次获得国家资助的项目,笔者依托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申请的项目(0700412017)也是40项部级的Stitp之一。这种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的尝试有利也有弊。弊在于这些课题对于大学本科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本科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少,同时兼顾学业和Stitp项目很有挑战性;利在于项目的申请结合了当前计算机研究领域的热点,使得学生比较感兴趣且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和继续深造。以笔者2012年指导的Stitp项目为例,该项目是研究压缩感知理论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项目组的3名学生在2012年6—7月开始学习压缩感知的基础理论知识,在2012年9—11月对压缩感知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有了一些理解。虽然每周都有多次的交流(包括每周的研究日志、读书笔记、文献讨论等),但是他们有时对理论和算法还是不理解,不知道如何下手作研究。经过查阅国内外的各种文献,参加学术会议,聆听学术报告,他们逐步学会了计算过程的形式化描述、函数及其计算等相关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模型,体会了计算思维在实际科研项目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共同努力出色完成了该项目,并将研究成果wSnsDataacquisitionbyCombiningHierarchicalRoutingmethodandCompressiveSensing发表在SCi期刊上。从目前的实践教学改革情况看,虽然Stitp项目实施过程有一些困难和曲折,但是笔者指导的所有Stitp项目均成功结题,学生通过Stitp环节的锻炼提高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2.3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的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重要实践环节。作为指导教师,在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以计算思维为核心,强调“学以致用、围绕应用”,分3个阶段指导毕业设计。首先是前期阶段,我们结合校内的科研任务和校外的企业需求制订毕业设计任务书,给学生提供参考文献,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其次是中期阶段,我们根据中期考核表检查学生的文献调研情况、进度等是否符合要求。目前,很多计算机专业学生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就急着直接编写程序代码,这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因此在毕业设计的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一个阶段是后期阶段,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撰写毕业论文,进行答辩验收。考虑到毕业设计是一个有一定深度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我们实行分层教学,因人施教,在兼顾大部分学生课题难度的同时,鼓励一部分学生在CptR第2个环节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团队研究。以2013级的毕业设计为例,笔者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团队的毕业设计从百度公司等互联网企业的需求出发,在这些学生前期积累的大学生创新项目Stitp基础上,选择大数据领域中相互关联的几个子课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分布式环境下大数据的存储、分发、分析、挖掘和实时处理”,包括基于Hbase的实时读写方案、大数据领域中的大规模快速分发问题、移动社交网络中的数据分布规律、面向互联网平台的推荐系统、通过分析淘宝等现有网络技术研究分布式实时流数据的处理策略等。这是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很有挑战性,但是学生的兴趣很高。经过大家的努力,团队成员不仅参与SCi期刊学术论文SemanticoverlaynetworkforLarge-ScaleSpatialinformationindexing的相关实验,还成功申请专利“一种基于p2p网络技术的计算机集群快速扩容方法”,整个团队还获得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团队毕业设计奖。

3相关的应用实例和分析

我们从3个环节对上述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CptR的实践成果进行统计、评估和分析,对于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笔者前后指导了6期算法与数据结构设计的课程设计,共157名学生,通过对学生“提交课程设计的大作业”部分书面作业的验收和口头的问答交流,判定最终获得优秀的学生比例为15.29%。虽然优秀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是这说明:一方面,实践教学的改革仍然需要继续,可以采取增加师生的比例等措施;另一方面,整体成绩的好坏和学生群体的水平相关,需要教师在新生入学之后就贯彻和执行计算思维教学改革。从总体上而言,CptR实验教学的方式值得尝试,既能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与协作性,这与何克抗教授的教学改革理念也是一致的。对于Stitp实践环节,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共指导了11个小组的学生进行项目申请,获得了5个省级以上的项目,其中获得部级项目资助2项。按照表1的统计,我们实践改革获得“优秀”的比例为45.46%,这里的“优秀”数目是指成功申请并顺利结题的江苏省级Stitp项目数。以2012年为例,全校立项的Stitp总数是378,其中省级以上的项目数是85,此处的“优秀”比例约是22.49%(因为立项的85个项目不是都能顺利结题的,这里取最高值作为近似计算),低于我们实践改革取得的成绩45.46%。改革成功的原因是在项目申请之前,我们以正在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科研项目为背景,尝试以计算思维为核心,通过约简、嵌入、转化、仿真等方法,对科研项目中的任务进行划分,把划分后的一些子课题作为Stitp的任务交给大学本科生,让学生在项目驱动的应用实践中得到提高,取得理想的成绩。毕业设计是CptR的最后一个环节,以笔者指导的毕业设计为例,总共参与的学生人数为34人,获得院级、校级、江苏省级的优秀比例为58.82%,远远高于同等级平均的优秀比例。例如,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2013年共有395人参加毕业设计,其中成绩优秀的为47人,优秀率仅为11%。CptR的毕业设计环节情成功继续攻读硕士以上学位的学生人数为17,占50%,同时也有多名学生成功进入一流it企业工作,如阿里巴巴公司、百度公司等。由于在实践指导过程中贯彻了计算思维的改革理念,强调了“利用启发式推理寻求解答”,因此,无论是从毕业设计的成绩,还是从学生后续的发展情况来看,这种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有成效和值得推广的。

4结语

计算机的学期总结篇9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课程体系试点班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1-0009-02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各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学科内部及学科之间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是本科专业建设和改革最为关键的工作。[1~3]考虑到专业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计算机课程平台教学的实际特点,我们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计算机系列课程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并对特色专业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班实施。本文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基本要求、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方案及实施效果三个方面介绍了试点班的改革与实践经验。

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要求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涉及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力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控制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其中计算机系列课程的教学主线大体为: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反馈控制,主要内容包括:在硬件方面,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主流CpU结构与原理(有取舍、有侧重地学习X86、单片机、pLC、嵌入式、DSp、FpGa中的一到两种),存储器组织,总线结构,读写时序,常用基本接口电路,常用输入输出设备等。在此基础上能够完成常用的信号输入输出通道的硬件电路设计。在软件方面,要求掌握基本汇编语言、C语言、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在底层,要求能够编写驱动程序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与数据传输,应用层要求能够完成数据的简单计算处理。在达到软硬件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各种流行的数据传输总线、协议及链路,能完成数据的传输、显示、打印的硬件通道设计;可进一步掌握面向对象的编程、可视化编程、网络化编程方面的软件程序编写,实现仪器的虚拟化、智能化、网络化。

改革与实践的总体思路归纳如下:以学生最终能够应用乃至设计完整的计算机测控系统(包括硬件电路与软件程序)为教学目标,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基础到应用,分阶段、分步骤,硬件电路与软件设计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多个学期连续不断线教育与短期集训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余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由多个任课教师分成小组,分工配合地实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

二、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方案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计算机系列课程的优化整合方案为:从修订教学计划入手,着力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调整,注重基础,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训练,有效克服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分散陈旧、教学方法过死、教学环节不连贯等问题,解决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课程科目与实践环节过多与总学时有限的冲突、知识面广而不精等问题。

1.教学内容的整合原则

在原有课程体系中,软硬件方面的课程设置均存在一定的弊端。软件程序方面,必修课只有《C语言程序设计》一门,开课时间设置在第一学期,与后续课程脱节,导致学生到第五、第六学期的实践环节用到时已基本遗忘。另外,教学内容不充分,没有覆盖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硬件方面,必修课中《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同属硬件类课程,内容重复,讲授的内容不尽合理,如没有目前常用的pC机板卡资源、嵌入式技术等。此外,选修课多而杂,教学主线不明确,与专业培养目标配合不紧密。

具体来讲,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的几个原则如下:①综合性:课程设置改变传统的自成一体的单个课程范畴,进行优化整合,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达到以软硬件基础知识为主体,以计算机测控应用技术为主线,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②先进性:将传统的测控技术与当代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使原来单一模式的分析方法转变为生动丰富的多方案优化,加深了对现代测控手段的理解和掌握;③实用性:找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夯实软硬件基础、拓展系统综合应用能力,避免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的单调性和复杂冗长化。

2.教学内容的深度凝练

经优化整合后,3门必修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归纳如下:

(1)《程序设计基础》是本专业计算机系列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综合了《操作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与《计算机软件基础》等课程的内容,并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计算机测控技术方面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计算机硬件基础》旨在让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着重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中存储器、i/o接口、总线、中断、人机交互等概念、原理和应用技术,同时通过实验,初步形成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工程设计与应用能力。

(3)《计算机测控技术》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设计基于微型计算机的测控系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基于微处理器的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常用输入输出通道的设计、常用人机接口的设计、常用数据传输电路的设计、简单数据处理算法以及计算机测控技术的若干新进展,形成工程设计与应用能力。

改革后,上述3门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多门课程优化整合而成,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系列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大大增强,见图1。在保证课程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其逻辑思维及理工科思维能力。

3.独立实践环节的合理设置

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下设精密机械与测试技术、传感技术、光信息技术、现代电子技术、信号处理等多个功能实验室,可开展全方位的独立实践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光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能力,促使学生从课程分类学习向工程实际综合应用的转化。

(1)作为实践教学必修课,《计算机测控实践》安排在计算机系列理论课程全部结束之后进行,集中设计时间为两周,相比改革前其教学力度加强。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训练学生运用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多人共同完成一项设计任务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及协作技巧,并通过设计使学生掌握设计说明书的撰写方法及基本技能,培养工程师的素质。

(2)《测控专业综合实践》环节安排在第7学期,学时为3周,题目均来源于教师的科研成果,打破了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和单一性实验模式,建立起了新的设计型、创新型、综合型的实践环节体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实际的小型光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或大系统的一部分)的设计与调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分群体加强学生在某个具体技术领域的技能培养,做到学以致用。

三、实践探索及初步成效

以上计算机系列课程设置方案,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实施的。具体地,首先,在测控08级尝试独立的实践环节《计算机测控实践》,在第六学期初由教师集中讲解,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提出设计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与要求,结合自己的特长与兴趣查阅资料、制订设计与调试方案。随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分散在相关实验室进行系统分模块设计和调试,教师分组指导与答疑。最后两周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系统联合调试,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成课程设计验收与答辩。

其次,针对测控09级,有意识地对计算机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局部调整与取舍,注重教学环节的搭配与教学内容衔接。同时,花大力气建设了计算机系列课程实验系统。针对《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专门设计、制作了模块化的实验系统,该系统让学生采用搭积木的思路来设计、调试、验证简单的计算机测控系统及其应用,如温湿度测量、处理、输出显示等系统。

最后,根据前期积累的改革实践经验和教训,形成了2010级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指导性教学文件,在测控2010级特色专业建设试点班中推广实施。实施新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的测控1001班(试点班)学风突出,在大一全年的各次考试中单科与总体成绩均名列前茅,为后续几年的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并结合我校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总结经验与摸索创新的基础上,我系对该专业的计算机系列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环节进行适应性改革,构建了合理有效、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的专业特色,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建设试点班进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参考文献

1唐鸿儒、郑洁、黄亚忠.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9(5):71~74

计算机的学期总结篇10

一、思想政治表现:

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能用“三个代表”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积极要求进步,原创:团结友善,明礼诚信,曾于年计算机应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于年度被评为“”。现将任职年来的情况汇报如下:

二、完成本职工作的质和量

本人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具有较强的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解决有关技术难题,能指导工程师工作和学习。任职期间,较好的完成了公司下达的责任目标。

⒈在年至年间,利用三年的时间,进行了计算机网络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施工程,使企业办公自动化以及生产调度自动化走向现代化的前沿。

⒉至年,先后为公司以及下属部门独立编制了等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软件。

⒊年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完成了总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取得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使服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⒋参与完成了项目。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年节约资金万元。

⒌主持完成了总公司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

⒍任职期间,不仅建设了本公司的企业内部与互联网的网站,打开企业的知名度,同时还利用最新的等前沿技术协助建立了“网站”,使迅速走向国际化的轨道,受到的表彰。

⒎受的委托,为部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累计授课达余课时,在授课过程中,自己能将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本公司技术人员素质和职工素质,为计算机的普及做了一定的贡献。

⒏参加撰写中的计算机与信息工作计划。

三、工作业绩:

⒈至年,在“系统”中,本人进行了部分模块的软件编写工作,该系统经省、市科委鉴定,被奖。本系统的完成,较好的解决了问题,取得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⒉年,为实现的信息化管理,原创:同时还本着节约投资的原则,组织完成了“系统”,该系统完成之后,不仅加快了我公司的生产自动化的建设,还为起了模范带头作用,经鉴定,该项目填补了我国技术的空白,为此,荣获奖。

⒊年参加了总公司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本人利用计算机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工艺改造工作,圆满完成任务,该课题获得奖。

⒋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从事计算机技术工作。工作中,注重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本人独立编写的“”软件,实现了计算机等功能,使管理走向了现代化管理的轨道,该软件经鉴定,达到先进水平,本人也因此获得。

()参与编写的“”软件,使用方便,功能满足要求,经鉴定达到水平。

四、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任职五年来,根据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理论水平。其中独著《》,在《》杂志年第期上发表(字);合著《》在《》年第期上发表(字);独著《》在《》年第期上发表(字);独著《》,在《》年第期上发表(字);独著《》,在“”学术会议上宣读(字);独著《》在中会议上宣读(字);独著《》、《》获“”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拓宽知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