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治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4:04

城中村治理方案篇1

一、“城中村”治理现有模式及弊端分析

以“城中村”治理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将现有“城中村”的治理模式分为城市化的治理模式和村落化的治理模式。我们有必要分析现有模式及存在的弊端。

“城中村”的城市化治理模式,其特点在于,以政府为主导力量,村落以及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外在的强制力将“城中村”改造成为城市组成部分的模式。该“城中村”治理模式,本质上是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延续,通过外在的强制力,实现城市化对“城中村”的覆盖,最终的结果是将“城中村”原有的乡村村民村落变成城市居民生活的城市社区。而又有两种不同的具体实现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对于原有“城中村”居民房产的置换或征收,对“城中村”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其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实现城市化的主要手段并无不同。这样的“拆迁改造”模式具有见效快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大面积解决“城中村”问题。另一种方式是依托中心城市化进程累积的资金以及技术,对原有的“城中村”区域进行城市标准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城市服务的延伸。该手段主要围绕解决“城中村”地区基础设施配套差、欠缺发展规划以及与城市交流欠缺等问题。通过交通、医疗、文化、教育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城市服务的扩张,将“城中村”改造为城市社区,进而实现城市化对“城中村”的覆盖。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见效相对缓慢,但可以保留原有“城中村”的居民结构,照顾居民的生活模式,避免由于大规模拆迁带来的矛盾与冲突。可以说,政府主导下城市化的治理模式,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其次是村落化的治理模式。可以说它是城市化与中国村民社会相遭遇后的一种妥协。“城中村”的村落化治理模式以维护原有村民集体结构和生活模式为中心,着力对“城中村”中的“脏、乱、差”以及“黄、赌、毒”问题进行解决,提供村民集体以资金、技术和服务,改善原有“城中村”中服务设施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的条件,同时在组织结构上,保留原有的村民组织结构,以村民集体企业或者村民村落的形式继续存在。在村落化的治理模式中,起到主导作用的主体是村落和社会组织,政府并非是治理的主导方。政府作为主体一方,在该类型的治理模式中参与的程度没有城市化模式那么具有规模性。虽然客观上仍需要政府在一定范围内的参与和介入,但政府参与的程度是有限的,角色也是被动的。在改造的过程中,事实上依托村落自身的力量与社会力量进行,更多地尊重村落和村民的意志。在改造内容上也尽可能对村落原貌进行保留。因而,村落化的治理模式是对原有乡村村落的最大程度保留,最终改造的目标是乡村村落的现代化,而非城市化。在部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或有明显宗族聚落聚居的“城中村”治理中,多以村落化的治理模式进行,政府一般对这样的“城中村”改造持放任的态度,起引导的作用居多。

我们有必要分析“城中村”治理现有模式的症结及弊端。可以说,政府不同参与程度下的城市化治理模式和村落化治理模式,虽然在表现等方面有着不同,但在实践中有着共同的症结――即政府行政意志的恣意贯彻,其隐患在于:第一,忽视治理规划科学性。城市建筑的建设与规划本身具有高度的科学色彩与成分,在“城中村”问题的解决上更是如此。“城中村”中的不少建筑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的加建和扩建,不仅性质上属于违章建筑,同时在结构和安全性上也不能保障。建筑物之间的采光、通风条件不佳,分布也不合理。“城中村”的道路普遍狭窄,道路的排水以及周边的消防设施也不尽人意。整个“城中村”的建筑物建设和公共设施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使得“城中村”的生活条件不但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甚至不能基本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以科学的规划和安全标准来进行建筑物的整改和道路修整、建设等是政府应当重视的。第二,忽视利益群体合法利益保护。传统意义上的“城中村”是村民聚落的形式,其生活成员以原有村庄内的农民为主。但在城市化不断的进程中,“城中村”内单一的组成结构发生了转变。由于“城中村”独特的性质,使得“城中村”的居住生活成本远低于城市的其他地区。“低成本”的集聚效应发挥,使得大量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城市白领、蓝领工人也成为了“城中村”的居民。这样的多社会阶层成员混居的现象,一方面加剧了“城中村”自身的负面问题,同时也使得“城中村”变成了多种利益诉求聚集的场所。这样的复杂居民构成现象在东部发达城市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第三,忽视对违法行为处理。“城中村”往往是犯罪行为的滋生地。“低成本”的集聚效应使得“城中村”的居民组成多样,既可能有农村人口,也会有外来人口,甚至还有城市的白领以及蓝领。复杂的人口构成使得“城中村”成为了“犯罪”的温床。“黄、赌、毒”、打架斗殴、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在“城中村”中屡见不鲜。

二、“城中村”依法治理模式的思考

“城中村”的治理模式应当进行转变,其转变的核心就是实现对存在于现有两种模式中行政恣意的限制,也就是用法治的手段来实现对“城中村”的治理,即“城中村”问题的第三种治理模式――法治化治理模式。

当然,这涉及如何理解法治。就中国的法治概念,我们认为内涵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国家层面。法治首先是一种治国的方略。[1]1997年“依法治国”作为《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正式被写入了我国宪法。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党的全会的形式专题讨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体方案,并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再一次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说明,社会主义法治首先是以国家治国方略的形式存在的,具有统帅性的作用,是法的工具性价值的体现。第二,社会层面。法治表达是一种社会秩序与社会状态。社会在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指引下,政府依法行政,公民自觉守法,社会自觉形成守法、遵法的意识,社会秩序在法律法规的规制、调整下达到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状态。第三,公民个人层面。人的尊严与自由是法治的核心价值,[2]所以法治概念的核心内涵也应当包括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在一个法治国家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将得到很好的尊重与维护。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在立法上要予以确认,行政机关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在行政上要予以维护,司法机关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司法上要进行最终的保护。

“城中村”治理的法治化,便是要在法治内涵上,对现有的“城中村”治理模式进行重新定义。“城中村”的法治化治理模式在宏观上,是对所有“城中村”地区治理的指导性原则,无论是否存在不同地区,不同风俗,不同的“城中村”地区治理方案的差别,但治理模式均为法治化治理;在微观上,是要通过法治来实现过去治理模式中政府各种行政恣意行为的规制,使得政府恣意治理“城中村”变成政府依法治理“城中村”。就具体内容而言,有以下几点。

其一,法治价值在“城中村”治理中要有所体现。现有的两种治理模式的出发点是立足解决“城中村”的“脏、乱、差”等社会问题,其视角是政府视角。法治化的治理模式出发的视角并非是单一的行政机关视角,鉴于法治价值在法治化治理模式中的体现,该新的治理模式的出发视角同时还兼顾“城中村”居民的视角,是双重视角。法治化的治理模式,便是要将法治的基本价值――自由、正义和秩序,落实到“城中村”的治理中。一方面,它要求“城中村”的治理必须以“城中村”居民的视角为出发点,着力解决提高“城中村”村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切实维护“城中村”居民的基本权益,另一方面,又要求“城中村”的治理必须以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为最终目标,实现村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因而,法治化的“城中村”治理方案建立在对村民权益维护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和照顾村民的合法利益需求和主张,切实为居民重新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最终目标,而不是简单地实现对于“城中村”“脏、乱、差”等社会问题的解决。

其二,法治程序要求“城中村”治理的规范化。原有“城中村”治理模式中最集中的隐患便是对于政府的行政恣意没有限制。无论是何种的治理模式,依然是政府恣意行政意志的产物。“城中村”治理的法治化,解决的便是对具体治理方案中行政恣意的约束和规范。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贯彻依法行政的理念,在不少行政领域开始推行行政体制改革,逐步改变行政恣意以及不受约束、规制的面貌,这为“城中村”的法治化治理提供了思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为“城中村”治理的法治化指明了方向。理论和实践表明,程序是限制恣意的最佳手段。[1]法治对于“城中村”问题治理方案内容的规范化,表现在运用法治的程序将治理、改造的方案内容,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进行整合,详细贯彻表现为三方面。

第一,加强“城中村”治理的决策机制法治化建设。“城中村”的改造、治理方案必须依据不同地区,不同“城中村”的情况具体进行,客观上要求政府对“城中村”治理方案的选择决策必须科学。采取政府主导的城市化治理模式,还是政府放任的村落化治理模式,都要经过科学的决策,科学合理的产生。依据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在“城中村”治理方案内容的制定、决策上,一是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城中村”治理方案决策的法定程序。二是要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以便于日后发生责任事故与问题的追究、惩处。三是在“城中村”的治理方案内容确定上,行政机关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由政府的法律顾问对政府作出了治理方案进行评估,与专家、第三方评估结合,加强治理方案的科学性,便于“城中村”问题的切实、真正解决。

城中村治理方案篇2

从“城中村”的形成轨迹以及各地的现状来看,各地“城中村”有着一个非常鲜明的共性特征――外来人口聚集甚至远远高于“原住民”数量,如上海市宝山南大地区,“城中村”的外来人口占到90%以上。[3]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难理解:作为外来人员,有能力承担城市社区房租的“金领”、“白领”人士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涌入城市的“蓝领”、“灰领”阶层更愿意选择租金较低且又接近就业地或交通便利的“城中村”居住;而作为“原住民”的“城中村”村民,由于他们在社会环境、发展机遇等方面有着天然的城市优势,在子女接受教育、择业就业等方面享有与城市人员基本相同的条件,因此其后代脱离“村籍”、进入城市的机会几乎等同于城市人员,因此很少留在“城中村”。不难看出,外来人口涌入与本土村民输出的双重作用,直接形成了“城中村”外来人员聚集的现象。

外来人口的聚集与“城中村”的特性,使得这一位于城市的社区无论从建筑表象、社区管理以及人文环境等方面都明显不同于一路之隔的城市社区,进而成为城中“特区”。从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城中村”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色情现象。由于“城中村”外来人员较多,同时在治安管理等方面存在盲区,因此容易成为色情活动的重灾区。与此同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旅馆业、美容美发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等行业管理松懈,有的未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行政管理机制,也有的因“城中村”特殊的土地权属及人口状况影响了城市管理法规、制度在这一领域的执行效果。“城中村”先天问题及行政部门监督管理上的乏力,为活动提供了机会,导致“城中村”成为色情活动高发区域。

二是未成年人监护问题。近年来,伴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城中村”出现大量跟随父母进城的未成年人,由于监护人忙于工作,疏于监管,未成年人意外事故屡见不鲜,同时也容易成为受侵害甚至的对象。据报道,2012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审理的217件未成年人受侵害刑事案件中,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地带的占据多数,且多集中在寒暑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城乡结合部或“城中村”外来人口集中,居住人员混杂,社会管理薄弱,且房屋多为平房、大杂院,缺乏必要的安全和防范设施,为犯罪分子提供了较好的屏障。[4]尽管此类现象在上海并不凸显,但司法实践中,由于监护人无暇顾及、社会监护难以到位等主客观原因、“城中村”未成年人遭遇意外,侵害的个案并不鲜见;有的儿童因父母监护不力而遭遇落水、交通意外;有的未成人被胁迫、诱骗参与;有的甚至成为对象。不难看出,在“城中村”区域,未成年人在受教育和保护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三是未成年人犯罪。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并建立了从身心健康到教育监护,从政府管理到社会帮扶等一系列比较全面、系统的保护体系。但在“城中村”区域,这些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却再次失效,甚至成为未成年人保护真空地带。“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由于经济收入、文化素质等原因并不能真正完全融入城市生活,逐渐产生与城市主流文化(社会规范)不太一致的亚文化,在居住区域上形成农民工、城市相对困难群体聚集的“城中村”,而这些受亚文化熏陶的“城中村”容易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区”。[5]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在办案及调研中发现,该院2009年至2010年8月受理的“拎包”盗窃案中,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十余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来自同一地区,且都聚居在宝山某“城中村”。

四是违法犯罪。违法犯罪现象的相对普遍也是“城中村”的突出特点之一。尽管通常赌注较小,个案影响也不大,但由于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甚至司空见惯(如在村内道路边广泛布设的及比较常见的游戏机房),已成为一些“城中村”亚文化的标志性现象。同时,活动的普遍也容易引发盗抢、斗殴等治安类违法犯罪行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从法律层面或管理角度而言,“城中村”并不属于城市范畴,因此原本属于城市的文化、体育及娱乐活动建设规划大都不覆盖此类区域。在缺乏正常文化娱乐设施的情况下,机、游戏机房以及带性质的麻将室等自然大行其道,成为外来人员的主要娱乐活动。此外,尽管从地域角度而言,“城中村”居民完全可以就近享受居住地附近的城市文化、娱乐设施,但囿于文化素养、社会层次以及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往往很难融入甚至不愿意进入城市文化、生活圈。

尽管“城中村”存在以上与城市文化格格不入甚至略显另类的社会现象,而且从具体问题或现象来看,这些似乎都只是因外来人口聚集所带来的治安问题,并不那么复杂难解,但事实上,从众多关于“城中村”研究的论著以及各级政府对“城中村”的治理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囿于土地性质、资金投入以及政策复杂等各方面的原因,“城中村”不会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以上海为例,仅从资金投入来看,据上海市建设交通委2013年7月所作的估算,完成“十二五”中心城区旧区改造任务需要投入资金4500亿至5000亿元,年均投入约1000亿元。在经过大规模城市建设和改造之后,各区进入偿债高峰,尤其是杨浦、虹口、闸北、普陀、黄浦等重点区,自筹资金压力大。这种情况下,要完成“城中村”改造,仅凭各区自身之力,已难以实现。[1]即使政策、资金等问题可以通过政府或商业渠道解决,但“一个由亲缘、地缘、宗族、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等深层社会网络连结的村落乡土社会,其终结问题不是非农化和工业化就能解决的”。[2]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城中村”在一段时期内的存在,并通过用好用足现有行政资源和管理手段,缓解、解决外来人口聚居区的治安状况,进而推动社会管理完善。结合实践来看,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重视“城中村”文化、娱乐建设。文化、娱乐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尤其在工作节奏逐步加快、工作强度日益增大的城市,对于承担巨大经济、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外来务工人员而言,必要的文化、娱乐设施已不仅仅是提升文化素养的场所,更是一种调节生活、缓解压力的“必需品”。从以上“城中村”问题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文化、娱乐场所、设施的欠缺或不健康娱乐活动()的普遍存在,是引发区域治安问题的重要因素。从检察机关办案实践来看,“城中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明显高于城市未成年人。这其中当然有家庭监护、社会保护及行政管理等因素的重要作用,但生活区域内的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其作用也非常明显。专门的抽样调查显示,普通学生比未成年犯更经常去图书馆、青少年宫和文化馆等场所,前者的比例比后者依次高出33.0%、10.6%和7.9%,差别较大。相反,未成年犯比普通学生更经常去歌舞厅、游戏厅、台球厅、网吧、洗浴中心和电影院,尤其是歌舞厅、游戏厅、台球厅和网吧,前者比例依次约是后者的10倍、8倍、7.8倍和7.5倍。[3]由此可见,参与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于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尽管道理简单易明,但现实中,作为管理者的政府部门却很少关注“城中村”文化娱乐场所、设施的投入,其理由也非常简单:“城中村”不属于城市文化建设的覆盖区域,管理部门没有关注这一区域文化建设的义务,他们对“城中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也不会带来政绩上的加分,因此缺乏关注的动力。眼前的利弊分析不无道理,但笔者认为,管理者忽视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因“城中村”文化建设所产生的治安等问题却是完全由政府“埋单”。显然,治安等问题的后期处理将占用更多的资源和成本。因此,重视“城中村”的文化、娱乐建设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很有价值。具体操作上,可以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鼓励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进村,探索建设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在商业娱乐场所之外,推进社区、街道、村镇等各区块公共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场地配备,同时鼓励自发组织的各类文化兴趣活动开展,尤其关注青少年文化娱乐活动。

其次,充分发挥社区检察职能作用。社区检察室是基层人民检察院在街道、乡、镇等社区的派出机构,主要承担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对非监禁刑罚执行(社区矫正)活动进行监督;受理社区群众举报、控告、申诉、咨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职能。由于社区检察室常驻街道或乡镇,可以直接了解基层民情及各类矛盾、问题,同时也负有结合检察职能服务社区居民的职能义务,因此可以在矛盾比较集中、情况比较复杂的“城中村”的治理、服务中发挥职能作用。

从实践来看,社区检察室主要从三个层面服务基层,一是法律咨询、矛盾化解。以上海市检察机关为例,2013年,全市近三十个社区检察室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502批件2232人,其中动拆迁矛盾149批件,民商事纠纷377批件,其他社会矛盾344批件597人,一般法律咨询371批件401人。不难看出,社区检察在服务社区居民、化解内部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发现并依法处理违法犯罪问题。由于“城中村”行政管理上的特殊性,容易形成监管真空,进而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藏身之地。因此,社区检察机关可以在发现和查处区域内违法犯罪行为发挥一定作用。2011年8月,某社区检察室在与街道联系工作中发现,位于闵行区新虹街道的上海某油脂厂将一百余桶“地沟油”非法倒卖至厦门某公司,收运、处置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遂向上级反映情况,引起上级机关和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推动了相关问题的改进和解决。三是推动辖区内带有普遍性重大问题的解决。如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在发挥检察职能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针对辖区内“城中村”治安问题突出的现象,专门制定工作意见,通过加强与其他政法机关、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社区的协作联动,积极参与对“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区域的集中整治,推动平安徐汇建设。

再次,重视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结合执法办案,向有关单位提出的完善制度、加强内部制约、监督,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以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工作建议。由于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在全面了解案情、深入分析案发原因基础上提出的建议,所反映的问题往往能切中要害,建议内容也往往具有可操作性,因此能发挥既治标又治本的作用。对于“城中村”的治安管理而言,检察建议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例如上海浦东区院结合办案,向“城中村”上级政府制发的检察建议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浦东合庆镇聚居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因此对幼儿看护的社会需求也比较大。2011年,浦东区院在办理该区域两起无证幼儿园因争夺生源引发的寻衅滋事案件中发现,合庆镇无证经营幼儿园现象比较突出,由于无序竞争且设施简陋,容易滋生矛盾,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浦东区院及时展开调研,并向合庆镇政府制发了检察建议,得到高度重视和迅速落实,最后不仅形成了由镇政府、职能部门、村(居)委、群众和家长共同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还引导20家无证办学点实行规范化管理,既确保了民办幼儿园的安全、规范、有序运行,也满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需求,社会效果非常显著。

城中村治理方案篇3

我们集中力量,从重点区域和热点问题入手,本着边建设、边整治、边规范、边加强管理的原则,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今年以来,我们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的目标要求,常抓不懈。先后投资近8000万元实施了苍山路、光明路、振兴路、北外环、兴大街、东外环、S225省道城区段绿化、滨海西街绿化、新一中道路、文化广场等20余个整治建设工程。城区苍山路、中山路、国策路、沭新大街西段、滨海西街、振兴路、光明路、北外环、东外环等50余公里的城市道路得到了高标准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涉及拆迁面积5.4万多平方米,累计新硬化面积35万平方米,敷设管涵5万多米,铺装人行道板12万平方米,对常林大街西段、苍山路北段、S225省道城区段、滨海西街、城市四入口等城区主要路段两侧进行了绿化,大幅度增加绿化量,新增绿地面积36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投资700多万元,对常林大街、沭新大街等主要路段,更换安装了380多盏高标准路灯,目前,城区共新安装高标准路灯2300多盏,亮灯率达99%以上,道路景观焕然一新。其中,苍源河公园建设工程全长4900米,绿化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工程包括公园建设、绿地建设、附属设施安装、排水建设等项目,使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集游览、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每至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每晚近3千余人在此休闲娱乐,该工程目前已被列为*市最佳人居工程范例,正申报山东省最佳人居工程奖。同时,规划建设了县城公厕、集贸市场、城区停车泊位,对旧损路面进行整修,实施立面改造8万多平方米。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坚持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经济适用住房工程三项并举,加大了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综合力度。县委、县政府还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搞好旧城改造,规划建设了金都、花园、锦华苑、阳光居等住宅小区,累计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

二、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把城区市容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常规管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并重。把城区分为“三纵三横两曲线”,先后开展了交通秩序整治、查处违法违章建筑、整治市场秩序和季节性治理等专项执法活动,组织城管执法、建设、环保、工商、公安等部门,进行了59次联合执法检查和专项清理整顿,清理电话亭棚180余间,售货厅150余间,厅23间,违法违规建设2200余平方米,清理无证运营车辆和机动三轮车600多辆。坚持堵疏结合,突出划行归市,先后对城区道路两侧及苍源河两岸的摩托车、自行车市场,国策路中段自行车早市,彩虹桥南侧河滨街菜市场,以及夏秋季打场晒粮进行了清理,查处非机动车380多辆,清理市场600多平方米,整治打场晒粮75次。同时与113个驻城单位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定了《临沭县城市“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强化对“门前三包”工作的督促检查。自今年5月份以来,已召开4次专题会议,组织6次集中检查,下达26份整改通知书,对13家“门前三包”责任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以常林大街、苍山路、中山路、沭新大街等17条城区主次干道为重点,围绕治理脏、乱、差等难点问题,清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店外广告牌,持续加大对乱摆乱占、乱贴乱画的清理整治力度。目前,已取缔占道经营摊点1220多个,规范店外经营2400多处,取缔夜市大排档和露天烧烤173处,查处噪音严重污染违法施工案件29起,清除“野广告”3600多处,面积4300多平方米。同时,对城区道路进行全天保洁,垃圾清运率达97%以上,加强了对城乡结合部、居住小区和背街小巷等卫生死角环境的治理,依法对乱倒生产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共清运垃圾8万立方。

三、加大污水大气污染治理,城区居住环境大大改善。投资6499万元,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牛腿沟工程污水处理厂,工程污水处理池土建部分及配套设施、办公楼主体工程、院墙等已经完工,设备安装现已基本调试完毕,本月底将试运营。总投资3673万元、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现已全面完成厂区地质勘探、施工图纸设计、供电线路架设以及院墙等建设,实现了“四通一平”,完成截污管网敷设6000余米,其余管网正在测量规划建设中。同时,大力开展了重点污染源治理,在集中供热范围内,全面取消了燃煤小锅炉,取缔小锅炉70余处,治理污染不达标企业21家,进一步改善了城区水质和大气环境。

四、推进村镇综合整治,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在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村容村貌的脏、乱、差现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集中治理。先后对全县12个乡镇驻地一条街进行了详细规划,同时,完成了乡镇驻地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编,加大乡镇驻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优化村镇环境。工作中,把整治重点放在省级中心镇、市级重点镇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乡镇,沿国道、省道两侧500米范围内的行政村街以及乡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村街和示范村街,抓点带面,抓示范带一般,以典型整治拉动整体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把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与“全市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和“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了郑山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大兴镇李格庄村、郑山镇丰岭村、白旄镇华山村、青云镇后齐庄村、店头镇大垛庄村、石门镇白毛村6个村为文明生态示范村,以示范镇、示范村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村镇搞好建设。在做好有机结合文章的同时,注重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大对村镇违反规划建设法律法规行为的严肃查处,先后开展了村镇规划建设执法大检查活动,查处违法面积6000余平方米。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确保该项工作有人管,职责明,在各乡镇和村街大力实施“一池四改一利用”工程,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收到较好的整治效果。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合力,才能建设出更好的、现代化的城市和村镇。我们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条:

(一)全面发动,广泛宣传,形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声势。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我们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车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调动其参与搞好整治的积极性,在县城区和村镇驻地、各沿街单位门口设置宣传牌,在主要街道悬挂过街横幅,在全县由建设、宣传、城管执法、交警、交通、工商等单位组织宣传组,出动宣传车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印制“城市环境卫生”、“门前三包”、文明乡镇建设、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标准等一系列宣传明白纸3万余份,一并发放到沿街各单位、经营门店和各乡镇村街。专门在电视上开辟专栏,全面深入宣传创建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村街、文明单位以及争做文明市民的标准,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临沭形象,靠我创造”、“临沭是我家、整治靠大家”的意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为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组织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题会议,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制定下发了《20*年临沭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临沭县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范围、内容、标准以及工作分工进行了明确,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牵头,协调各有关单位、部门及乡镇对照县里的总体工作部署,对整治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列出了12项整治内容进行细化考核,对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并制定出严格的考评、表彰、激励措施,把各项任务指标落实到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身上,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分工,切实协调了各级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在全县形成了重视、关心、支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

城中村治理方案篇4

一、强化领导,层层压实责任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级各部门(站所)负责人、各村支书、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镇村镇建设规划管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全镇“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的统筹协调工作。

镇党委、政府通过召开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专题研讨会,印发了《小湾镇规划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小湾镇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小湾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小湾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及17个子方案》、《小湾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两违”建筑专项整治方案》、《关于成立小湾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执法队伍的通知》、《小湾镇提升人居环境“六增”实施方案》《小湾镇“茶王森林公园”一期建设实施方案》《小湾镇路长街长园长湖长山长“五长制”实施方案》《小湾镇河长制工作方案》《小湾镇公路沿线综合整治方案》等等文件,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计划,层层压实主体责任。

二、广泛宣传,大力营造氛围

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中,小湾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小湾实际,层层压实主体责任,通过镇村组联动,聚全民之力,采取一项活动“促”、三个结合“推”、五个机制“引”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135模式”,扎实推进“四治三改一拆六增”和“七改三清”行动,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县印发学习。同时结合小湾实际,编制了印发《狠抓七改三清提升人居环境之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小湾提升人居环境七字歌》等1000余份宣传单,制作宣传横幅20条,永久性标语20条,大型中型宣传栏1块,小型标识牌若干。全镇上下比学赶超的氛围初步形成,环境建设对群众素质的正向激励效果明显。

三、全面统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七改三清”工作情况

我镇以锦秀茶王自然村作为“七改三清”示范点,由示范点带动全镇铺开“七改三清”工作。

1.改造农村道路。加快推进村组公路建设,逐步实施全镇124条181公里村组公路硬化工程,争取新建3条53公里村组连接路面。争取提质改造7条48.2公里的沙石路面,争取祥临铁路隧道口站点与全镇公路网互联互通,服务好澜沧江沿江公路建设。目前为止全镇建成通畅工程硬板路134公里。村组公路开挖183条258公里。进村入户水泥路面45公里,产业通道80公里,全镇主干道公路硬化达100%。

2.改造农村民房。围绕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三年行动工作,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计划任务为919户,截至目前全镇已经全部启动。

3.改造农村饮水。截至目前,已完成梅竹、三水、华峰、春光、小湾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饮水工程建设,投资138万元;完成3个贫困村人饮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解决了2500人的人饮困难问题,投资90万元。为满足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供水需求,我镇计划对自来水厂进行扩建,目前,正准备进行项目的踏勘、测量、设计等工作,并将在近期引进一家有资质的机构来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撰工作。

4.改造农村用电。截至目前,我镇11个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已基本完成,争取启动漩涡塘电站项目建设,加快开发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能源项目,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5.改造农村牲畜养殖圈舍。按照“人畜合理分离”的要求,改进畜禽饲养方式。今年我镇改造旧圈舍40多户,新建危房改造户全部实现人畜分离。

6.改造农村厕所。逐步取消普通旱厕,建设卫生厕所,全镇范围内水冲式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70%以上,新建房农户水冲式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100%。

7.改造农村炉灶。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以电代柴”、“以气代柴”。

8.清洁水源。我镇累计建成人饮工程20件;完成农田水利冬春修工程40多件,治理水土流失4平方公里,完成库塘蓄水2000多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6000亩。

9.清洁田园。我镇以清除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为重点,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清洁化控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膜综合利用、粪污无害化处理、不可降解农地膜等安全回收处置。

10.清洁家园。我镇大力宣传,组织群众开展清洁家园工作,在清洁家园的同时,实行群众“门前五包”责任制,涌现出了一批以三水村干海自然村为代表的“清洁家园、美丽家园”自然村。我镇12个行政村都建立了保洁机制,组建环保志愿服务队伍12支。

(二)四治三改工作情况

1.治污。依法取缔集镇区过境河流非法采沙、采石、取土、矿采选活动,清理河岸垃圾,清除河道障碍物,严禁直排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倾倒废弃物,恢复生态环境,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到各村宣传达6次,整治乱排乱放现象共20次。

2.治脏。12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环卫保洁机制,分别自发组织辖区内街道卫生整治36次,使我镇集镇建成区垃圾收集容器等环卫设施安装率达100%,完好率达100%,垃圾综合处理率达60%以上;村庄建成垃圾池配置率达60%以上,垃圾综合处理率达50%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以上。

3.治乱。以“万里公路绿化长廊建设”和“通畅工程”为抓手,实现公路路域环境整洁、美观、舒适。深入开展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治理公路两侧乱堆、乱倒、乱摆行为,加强管养保洁。我镇在工程建设领域严格执行清洁施工“六个百分百和六不准”要求,加大对施工单位监管和日常管理,规范施工现场排污和垃圾清运,重点工程建设区采取封闭施工,切实治理工程车辆带泥上路、拉土拉沙车辆未加盖篷布、不按规范地点堆放建筑垃圾和弃土等问题,做到境内清洁施工。集中整治新镇农贸市场、三水平掌街街场乱搭乱建、占道经营、摊点乱摆、违法违规广告、消防安全隐患等,保持市场整洁有序。2018年来,共治理违章占道经营行为20次,治理线网乱接行为15次,治理粪土乱堆行为50次,治理垃圾乱倒行为30次,治理棚舍乱搭行为15次,治理农具乱摆行为30次,污水乱排行为20次,治理畜禽乱跑行为35次。其中3月份,我镇用时15天,对镇内大干线、桂花线近50公里路域周边进行综合整治。清理路肩常年堆放的垃圾和弃土5000多立方米,清理侧沟20多公里,清理公路沿线小广告300余处,平整路肩3.1万平方米。

4.治堵。我镇制定印发了《小湾镇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整治实施方案》,着力整治我镇道路交通拥堵,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加强车辆分流和交通疏导,综合治理交通违法行为,规范对电动摩托车、老年代步车等无证照非机动车辆的管理。加强停车场设施规划建设,科学制定车位配建标准,盘活单位、小区、道路、公共区域等可利用的停车资源。

(三)两违拆除情况

我镇“两违”拆除工作主要对集镇、村庄规划区内县乡道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及道路沿线可视范围内,风景名胜区、及景点周边区域内的违法违规建筑进行整治,我镇共调查出16处违法违规建筑。计划于2016年至2020年全面整改完成。其中2016年计划拆除镇域规划区0.0192万平方米;2017年计划拆除镇域规划区0.0185万平方米,拆除建成区0.003万平方米;2018年计划拆除镇域规划区0.018万平方米;2019年计划拆除镇域建成区计划拆除0.022万平方米;2020年计划拆除镇域建成区0.019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共拆除“两违”建筑 11处 0.1019万平方米,完成总量的63.3%。

(四)增花增绿情况

1.增花。根据《凤庆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组织实施鲜花盛开的村庄(街道)建设的通知》(凤人居组办发〔2018〕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我镇“鲜花盛开的村庄(街道)”建设,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小湾镇鲜花盛开的村庄(街道)规划方案》。结合我镇植被资源丰富、花卉植物种类繁多的优越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对主干道进行特色化改造,充分发挥花卉植物的特点,以三角梅为主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和街道”。

投资10万元,在锦秀村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道路两侧裸露的边坡上铺设草坪330平方米,播撒草籽110平方米,沿路种植樱花15株,三角梅20株,野花组合210平方米,新建围栏90米,移栽黄冠菊、月季花、美人蕉等240平方米,新增木栏杆50米。工程计划总投资10万元。投资22万元,华峰村周围种植草坪475平方米,野花组合2300平方米,新建围栏155米,种植樱花55株,种植三角梅127株,红枫60株,花班65株,种植爬山虎85株。

投资13.5万元,在三水村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在建筑周围和路边铺设草坪180平方米,播撒草籽410平方米,沿路种植樱花175株,三角梅180株,野花组合160平方米,新建围栏25米。

投资40万元打造“鲜花盛开的街道”,在小湾加油站至镇区路段从加油站岔口上来,道路两侧主要以蓝花楹、三角梅、黄金叶为主题,打造整体性和视觉层次感。在岔口上左侧:种植三角梅36株,桂花17株,槟榔树4株,樱花6株,黄金叶86株,黄金榕球13株,香蕉5株,播撒草籽3327平方米,新建绿色铁丝围栏479米,以达到入口形象引导。

在岔口上右侧:种植35株,黄金叶42株,灯台树6株,樱花5株,黄金榕球2株,白塔树1株,桂花8株,蓝花楹42株,播撒草籽1664平方米,新建绿色铁丝围栏291米。

信用社上方至回头弯:砖砌花台94米,种植土回填224立方米,播撒草籽558平方米,种植三角梅14株,黄金叶20株,蓝花楹2株,桂花3株,冬青树球26株,红花油茶4株。 

(五)“一水两污”、建制村公厕及自然村垃圾池建设情况

根据《凤庆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办室关于加速推进乡镇“一水两污”公厕及村庄垃圾治理建设近期工作的通知》(凤人居组办发〔2017〕26号)文件安排部署,凤庆县小湾镇“一水两污”公厕及村庄垃圾治理建设内容及规模:集镇污水管网1km,污水处理设施1台,集镇垃圾中转站场平1个,新建集镇公厕2座,建制村公厕7座(其中新建4座,改造3座),自然村垃圾池2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94万元,现已完成134万元,占计划任务的69%,其中:集镇污水管网项目已完成900米,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安装。集镇垃圾中转站场平工程已完工。集镇公厕项目2座、建制村公厕7座已完工,自然村垃圾池项目24个已完工。

(六)自然村垃圾池、污水、公厕“三个一百”项目建设情况

我镇“三个一百”项目中的8个自然村公厕项目全部已完成建设;14个自然村垃圾池已全部完工;污水处理设施中,小湾村江边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蕨菜村蕨菜自然村、阿莫山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入招标阶段。

四、下步打算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镇将继续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为行动指南,继续狠抓提升人居环境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的同时,不断完善提升我镇提升人居环境工作。

 

城中村治理方案篇5

坚持属地负责的原则,建立“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考

核”的长效管理机制,对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河道沟渠等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安排专人管理,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全力提升村居的环境卫生质量。

二、整治范围

㈠城区:城区的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河道沟渠,城区西出入口主要道路两侧可视范围。

㈡村及村级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四季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周边环境。

三、整治任务

㈠加快推进城中村、城郊结合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完成城中村、城郊结合部、背街小巷垃圾收集容器建造(布局合理),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清理积存垃圾,清理粪堆、草堆,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制止乱搭乱建。完善城中村垃圾收集和运输体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设施,农户定点投放,村(组)集中收集,专人清运至附近垃圾转运站进行统一转运。

㈡加大沟渠整治。对我办现有沟渠的积存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并安排专人定时、定期保洁,彻底改变沟渠“脏、乱、差”的现状。

㈢加强西出入口道路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清理积存垃圾,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制止乱搭乱建,无视觉污染;协助城管执法部门加强“门前四包”工作落实。

㈣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对农村的道路清扫保洁要确定专人清扫道路,维护环境。要组织群众及时清理垃圾,特别是道路、村口旁和房前屋后的积存垃圾、草堆、粪堆,不留卫生死角;要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推行组保洁、村收集,委托环卫部门转运处理的运作模式,建立长效机制。要做到农户定点投放,村(组)集中收集,统一清运至垃圾转运站进行转运。推进户厕改造进程,拆除露天粪坑,积极推广沼气式化粪池改造新技术,使粪便处理达到无害化排放标准。

四、实施步骤

此次城乡环境整治活动,坚持“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办事处负责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各项环境整治工作由村、居和相关责任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㈠查找问题和制定方案阶段。

各村、居和相关责任部门要针对此次活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与安排。针对本辖区内的环境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和整改措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㈡组织实施和综合整治阶段。

各村、居和相关责任部门按照各自制定的整治方案和整治措施,迅速对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沟渠、西出入口道路两侧,村级道路两侧积存垃圾、卫生死角等开展综合整治。对整治后的城乡环境要纳入常规管理,加强督促检查考核,防止反弹现象出现,确实做到整治一片巩固一片,不断提高城乡环境的整体质量。

㈢检查验收阶段。

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对此次整治活动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在5月31日前全面完成城乡环境整治任务,检查结果将纳入全年的目标考核。

㈣巩固提高和长效管理阶段(长期)。

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查与暗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相关责任部门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月通报一次考核结果,指出相关责任部门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并将其作为全年总评的主要依据。

五、整治措施

此次城乡环境整治是贯彻落实区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村、居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谁责任、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建立工作机制,落实整治措施,精心部署,全力开展,努力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打造成为新农村建设工程的标杆,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民心工程。具体要抓好三个责任的落实:

一是落实领导负责制。办事处成立城乡环境集中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对整治工作的领导、指挥和协调。城管办作为此次活动的牵头部门,做好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考核等工作;各村、居要发动本辖区居民、村民,全方位开展整治。各部门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确保此次城乡环境整治任务圆满完成。

城中村治理方案篇6

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依法治街工作总结强力推进依法治街夯实和谐社会基础我们邾城街位于**市长江经济走廊的东大门,地处全区政治、文化、科教、商贸、信息的中心。全街版土面积99.28平方公里,总人口16.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5万人,非农人口9.03万人,辖40个行政村,420个村民小组,11个社区居委会,114个居民小组。全街“四五”普法应普对象8.2万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发[2001]8号文件)和全国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以及省、市、区的文件精神,我们邾城街党工委、办事处始终坚持把“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并坚持把“四五”普法教育和依法治街贯穿于全街经济建设,文明城镇建设和农村一系列改革之中,强力推进依法治街,使全街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回顾这四年多的工作,我们的具体作法是:一、宣传发动造声势,建立机构务实效第四个五年的普法教育,是立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确定的目标,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立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邓小平理论和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进一步提高全街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保障和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全街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构建邾城和谐社会交响乐章,谱写了前奏曲。为了切实把“四五”普法工作抓得有声有色,我们在启动年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领导,层层建立专班,确保依法治理普法工作落到实处。街党工委、办事处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政法的负责领导为副组长的普法和依法治街领导小组。坚持做到人事变动,及时调整,确保了“四五”普法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并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综合治理考核。全街组建各级普法依法治理机构91个,普法专班成员526人。由于加强了领导,健全了机构,使我街“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按照区、街两级总体方案顺利实施。2、为了保障“四五”普法工作不走过场,我们结合全街实际,认真制定《全街“四五”普法和依法治街总体规划》(新城办[2001]31号文件)。并分年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制定方案中,我们在明确目标、掌握重点、确定内容、制定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划。在对全街8.2万普法对象中采取共学法和专业法的学习,做到有法必学,人人懂法,使每个公民自觉成为法律的忠诚卫士,使全街依法治理工作到边到角,不留空缺,健康推进。3、运用不同形式开展全街“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宣传。在农村运用村务公开墙报、计生学校、青年民兵之家,墙面书写宣传标语。企业以工人阵地,学校以法律知识题库和法制教育课等,进行宣传发动。全街“四五”普法期间,书写宣传标语86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8.6万份,墙报210余块,悬挂过街横幅20余条,出动宣传车20余台次。电视录像报道12篇,开展社区法律知识竞赛2场次,以街和农村总支为单位召开专题会议30场次。通过广泛宣传,使全街上下增强了对依法治理(普法)工作的认识,全街从城镇到农村积极购买普法教材。全街共购买各类普法教材1.88余册。使全街公民学法有书本,用法有依据,宣讲有题材。4、培训普法骨干,建立一支强大的普法宣讲队伍。普法工作是否落到实处,获得实效,是否按照总体规划如期达标?那么,普法宣讲骨干是关键。近几年来,我们注重了骨干的培训。在全街形成了以农村村级干部,民办教师,企业骨干,校法制辅导员,社区干部和退休干部教师等等不同层次和不同结构的高素质普法骨干队伍。全街有普法骨干342人,运用各种形式培训骨干15期,累计4500人次。增强了普法骨干的法律内功,保障了全街年度方案的实施,并以点带面,经验交流等形式,促进了全街普法工作的平衡发展。二、以案析法学以致用,维护稳定立竿见影适应形势,坚持法治。这是街党工委在“十五”经济发展计划期间,在保障农村各项改革完善配套措施,不断调整经济格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开放开发环境等重头戏上,所取得的一项基本经验。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这已是全街人民的共识。因而我们在“四五”普法教育工作中,针对农村新问题,企业新矛盾,在全街广泛开展以案析法,以案讲法活动,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运用法律调节各种关系,化解各类矛盾。1、把握重点,抓好共学法与专业法的学习。四年多时间来,我们在全街进行了《宪法》、《宪法修正案》、《行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规划法》、《土地法》、《合同法》、《民法》、《义务教育法》、《**市执法责任制工作条例》、《**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执法过错追究制》、《劳动法》等10多部法律法规的学习。在共学法中,我们坚持把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司法、行政执法人员和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村组和社区干部作为重点普法对象,运用各种形式集中学习,请区党校教师讲课,原本学法,采取面授与自学相结合,以测验考试法律知识的办法,检验学法效果。全街累计进行法律知识考试6场次,参考人数4800人次。通过共学法的培训学习,使全街各级领导干部能够熟练地运用法律务实工作,为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以案析法,增强公民在民事纠纷中明辩是非的能力。2002年8月由市立项、市区两级拨款开发建设的凤刘线公路正式动工。其中有7公里路段贯穿邾城刘集、大渡8个村辖区内。整个建设中,有耕地征用、鱼池受损、民房的拆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拆除等等,难度较大,阻力重重。2008年3月原刘集程湖村村民刘树南因房屋拆迁,向公路建设指挥部和邾城街协调领导小组施加压力,并以高出国家拆迁标准几倍的价格横要拆迁费3.5万元,在有关领导和工作专班以及村委干部多次协调无效,并扬言要用爆炸的手段“玩命”。在这种情况下,街普法领导小组会同邾城第二派出所干警,以法制学习班的形式,组织沿线有关村、组、有关村民进行法律学习,并以程湖村村民刘树南、夏建生无理过高索要赔偿费,经常阻碍施工,以恶意的语言相要挟等违法案例,对照《土地法》、《宪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法律条款,指出他们违法言行错在哪里?性质如何?依照法规、政策、规定应该怎样处理都作了明确的答复,并教育沿线群众应遵纪守法,维护稳定,要为邾城开放开发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要树立良好的邾城人民文明形象。通过法制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使少数扯皮、胡搅蛮缠的村民对号入座,遵守国家标准,服从了大局建设。保障了凤刘线公路建设按期达标。原邾城街清安社区7组少数居民在2002年至2008年中,利用临近区直和街属企业的改制,想趁机捞点钱,对企业施加压力,组织村民向企业和街道办事处纠缠不休。对此,街党工委、办事处组织工作组,深入居民家中,采取各个击破,集中学法,依据法律讲事实、摆道理、重证据进行说服教育和法律引导。使这一起近两年的居民集中上访,无端要求的案件得以解决。同时也为保一方平安,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起到了实效。3、分类指导,把“两劳”回归人员的帮教与普法相结合,减少重新犯罪。“两劳”回归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控重新犯罪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近三年来,我们对全街43名回归人员和有违法劣迹的30名青少年。运用社区之家和市场管理所为阵地,组织了6场,300人次的专题普法学习班。通过学习《宪法》、《刑法》、《社会治安处罚条例》,使他们从有违法犯罪的昨天,走向了能遵纪守法,自食其力,建功立业的美好今天。涌现出了一批象南街社区的孙红辉,城东村的夏卫东告别昨天,建功立业的新典型。三、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速农村依法治理进程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8]1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以推进村民自治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为目的。街党工委、办事处积极主动,迅速有序地开展了全街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到小组和民主法制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我们具体抓了以下几项工作:1、以点带面,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全面铺开。我们首先在街章程村、余姚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村务公开是一项政策性强,法规性强和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操作中,一是宣讲政策,重点保障农民“四权”。二是履行程序,完善章程,达到“四民主”、“两公开”。三是打消顾虑,调整思路,促使农村村级干部观念转变。四是释虑解惑,让过去在农村村级经济中的一些遗留问题,通过村民代表会的形式,研究解决方案,并进行村务公开。提高农民参政议政能力,提高村级干部管理水平。2、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建章立制。为了切实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把推行村务公开与创建示范村的活动紧密结合。对全街的40个村实行同步进行,帮助各村建立相关制度,大大促进了农村村级民主自治,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使农村村级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3、立足农村改革、稳定、发展,切实做到“三结合”、“三服务”。在创建工作中,我们注重了把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与农村土地延包,税费改革,减负等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为农村各项改革服务。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相结合,为农民安居乐业服务。通过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法制示范村的创建,目前已有8个村达标,其余村也基本达标。维护了村民“四权”,保障了村民的“四民主”,实现了农村民主自治的新格局。四、让学生带法回千家,用法律服务于万户学生带法回家是我们多年普法工作所创造的宝贵经验。在十多年的普法实践中,我们街普法办与学校紧密配合,采取课堂面授,回家作业,全家答题,人人学法,效果俱佳。我街现有18所小学,4所中学,1所高中。在校学生14800名。其中五年级以上学生6300名。我们根据城镇人口密集的特点,坚持把学生带法回家的活动,作为普法教育的有效途径。2008年7月,邾城街红旗社区居民袁水清与其两个儿子就家庭房产分割赠予发生纠纷,直至父子关系恶化,家庭矛盾激化。社区干部多次登门做工作,效果不佳。然而,袁水清的儿子袁杰余从学校带回了《继承法》、《民法通则》的有关法律条款,通过家庭祖孙三代人的共同学法答题,使全家人顿开茅塞。两个儿子也明白了其父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赠予决定,同时也欣然接受了父亲的依法赠予,一场接近白热化的家庭纠纷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带法回家的普法形式,使全街千万个家庭学法、用法、守法的风气蔚然成风。五、“把普法、民调、两劳”紧密结合,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基础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是我国一项伟大方略,也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长远工程。因此,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始终坚持把普法与民调,“两劳”回归人员的安置帮教扭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声有色地开展司法行政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司法行政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1、把普法教育与民事调解有机结合,是向社会宣传法律的最直接途径。近四年多时间以来,我街累计通过直接受案调处和指导基层调处各类民事纠纷3000多件,调处达成协议2960余件,成功率占98%。调处就是向当事人宣讲法律,让当事人对照法律找坐标,在是非面前,依法定论。达到了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我们近几年处理各类非正常死亡案件16起,而新洲农村的风气是逢丧必闹。当这些案件发生后,我们都是坚持法律学习将双方当事人引导到法律上来认识。通过依法、依理,依情的化解工作,使每一起闹丧案件从相持不下,互不让步,漫天要价,无理苛求,胡搅蛮缠,准备械斗发展到平心静气,围桌而论,相互让步,握手言和,平息事态,维护了一方稳定,弘扬了社会主义法制。2、把“四五”普法教育工作与“两劳”回归人员的安置帮教相结合,使回归人员回到社会大这家庭后,能够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减少了犯罪。一个方面他们回到社区或农村村委会后,得到地方各级帮教组织的关爱和帮助,自食其力,建功立业。另一个方面可以参加社区或村里的一些民主活动,行使公民的民利,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也使基层帮教组织跟踪帮教,跟踪管理,跟踪服务,落到实处。六、普法教育任重道远,应着重务实抓死角我们的普法教育工作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回首过去,人们的法制观念着实增强了,法律的盲区的确减少了。但存在的不足也值得探讨和令人思考:一是农村普法难度较大,农村还缺乏大量的法制宣教人材,农村存在着少数平时不学法,有事则“瞎用法”,犯了“事”以后方知自己违了法。二是城镇流动人口量大,暂住人口较多,邾城平均每年都有1—1.5万人左右,这部分人参加社区活动很少,形成了“自由人”,老家没有管,流动所在地又管不着,因而形成了普法空档。三是企业改制,职工脱勾企业,远离他乡谋求二职业,所以长年不能参加社区的一切活动,形成了漏普现象。四是有少数辍学或没有升学的青少年,既不能读书又不能就业,而家庭和社区又脱管,使得这些正处模糊观念的青少年,得不到有效的法律教育,青少年违法犯罪正处在一个上升的趋势。总之,依法治理(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更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稳定,求发展,增国力的大政方针下,依法治理(普法)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邾城街党工委、办事处要在新形势下,不断巩固多年普法成果,探索新思路,研究新办法,把我街的依法治理(普法)工作向更新更深层次推进,促进邾城社会和谐。

城中村治理方案篇7

年村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围绕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展现田园城市特征。按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城乡形态,推进城市群走廊及其重点镇建设;按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空间结构,推进县城生态环境建设,提高重点镇综合城镇化水平,推进一般城镇改造和特色城镇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按“四性”理念,实施农村居住区建设,同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业,提升农村居住区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将传统农居风貌与现代居住条件相结合,开展传统聚居林盘整治和农房改造,强化特色的田园景观,努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一)加快中小城市建设发展,形成组团式城市走廊带。

按照田园式城市形态,全域形成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群串珠走廊带布局的要求,加快中小城市建设发展。

1、以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提升县城建设水平。加强县城建设发展的研究,各县城要按照中等城市的规模和田园城市“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特征,优化县城的城市布局形态;快速改善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以高端化发展为方向,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的服务和指导,形成主导产业明确、各具特色、高端化发展的产业集群。其中二圈层的六个县城,按都市区“一主四副(四大新城)”的发展思路,按照都市区串珠式组团化的布局关系,凡与中心城区直接对接的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计划,统一安排,市和区县二级按分工责任共同实施,实现都市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统筹;加大都市区城市公建配套设施的统筹力度,指导相关区县建立公建配套设施统筹机制,实现城市公建配套设施的规范化管理。

2、统筹推进“198”战略功能区建设。“198”区域是市级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依托区内的建设用地,重点发展以文化创意、文博旅游、总部经济为主的高端现代服务业。“198”区域涉及11个区县,建设部门根据分工职责,负责“198”功能区生态建设、新型社区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年要按规划基本完成外环路两侧200米范围内的拆迁,基本实现外环路两侧各50米固定防护林带的贯通。重点抓好建筑密集区段和相对滞后的区(县)的拆迁;各区县结合本区产业项目和实际情况,优化和完善本区“198”区域新型社区实施方案,拟定计划推进社区建设,推进农民多种方式集中;完善“198”功能区路网规划。市、区(县)两级整合资源,明确实施主体责任,结合土地开发利用、生态功能建设、新型社区等项目,加大统筹力度,同步实施配套设施建设。

3、以提高综合城镇化水平为引导,大力推进重点镇建设发展。重点镇是全域城市群的组团,需要按田园城市组团化形态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各重点镇立足打破区域界限,在更大的范围发挥带动作用,按照田园城市的形态优化城市规划,优化发展空间,壮大主导产业,实现“三化联动”发展;充分运用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统筹城乡资源、多元化筹集资金,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镇功能和承载力;运用政策扶持措施,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步伐,加强城镇和农村社区管理,提升城镇化质量。其中:优先镇要着力提高综合发展的质量,进一步扩大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并对城乡统筹发展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多出经验,快速提高综合城镇化水平;重点镇着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建立健全城市化管理体制,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

(二)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形式高水平推进农村居住区建设。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我市农村四大基础工程之一,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综合性项目,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推广运用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强化统筹配合,同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1、建立和运用好农房建筑设计方案图集库,提高农房建筑设计水平。我市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在总结多年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很多设计方案具有参考借鉴和推广价值,市建委组织力量汇集整理、筛选,建库,提供全市选用。拟年入库600个农村居住区项目方案,300个农房建筑单体方案。各地可利用这些成果,结合本地实际按“四性”理念再提炼选择、深化,形成当地的参考图集,指导当地农村新型社区、聚居点建设和农房改造项目的具体设计。

2、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管理力量。落实“市级行政督导,区(市)县延伸管理,镇乡依法履职,村组社会监督”的四级管理监督体制。强化县、镇两级村镇建设职能机构和力量,协助乡镇政府建立村组社会监督制度和机制,确保农村居住区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化。

3、加强项目的设计指导和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管,确保“四性”的落实。各郊区(市)县建设局进一步加强和稳定村镇建设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并针对性工作需要提高协管员素质,充分发挥协管员队伍的作用,坚持长期为农村建设服务。

4、强化农民集中居住区入住后的服务和监管。一是加强农村居住区(点)内新建建(构)筑物的管理,维护居住社区的形象和整体效果。各地要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建立村级社会监督制度,区(市)县相关监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各司其职,对已建成入住的农村居住区(点)加强巡察,及时发现和纠正屋顶加层、房前屋后搭建等现象。

二是同步配套生产设施。各地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对群众有发展庭院经济和养殖业的意愿、条件允许的农村居住区(点),以不破坏环境,不污染水源为前提,充分考虑集中居住后的生产耕作半径,在居住区项目规划时统一布置必要的生产设施,由群众出资出劳,修建相对集中养殖设施、农具房,满足生产需要。

三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立村民自治机制,规范社区管理。各地要指导和协助乡村组织多种形式的村民会议,按照相关程序制定村规民约、社区管理规则,通过制度建设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培育村民的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意识和习惯,实现对居住区日常生产生活的规范化管理,共建共享和谐美好家园。

(三)增强川西林盘保护和整治利用力度,充分展现田园城市的特色。

按照田园城市的形态特征,调整工作思路和机制,积极主动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在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示范线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内,依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组织开展林盘整治利用的试点示范,通过聚居林盘配套设施和环境整治、农房改造,改善林盘居住方式的人居环境,引导农民多种形式集中,传承和突出特色。

1、优化林盘保护点布局规划。建设田园城市是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对构建新型城乡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充分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增强特色。各地应根据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以及城镇周边,以“边线成片,聚点成群”的思路,优化川西林盘保护点布局。使全市14万个林盘的30%的到有效保护,其中3000--5000个逐步整治为林盘聚居点。构建全域的田园之中生态、业态、景观形态和居住生活形态有机融合,产业有支撑、服务功能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地方特色浓厚的林盘聚居群落。各区(市)县应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林盘保护点布局规划的优化调整,按专项规划审批程序报审。

2、按“四性”理念做好林盘整治建设规划设计。依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筛选确定今年的林盘整治利用试点示范点,今年启动的示范点的林盘整治建设规划,遵循“四性”原则,按照《市林盘整治建设技术导则》的要求,依据产业形态确定整治利用方式,进行规划和设计,达到修建性详规的要求,其中新建和改造的农房设计方案,突出多样性和相融性。

3、加强林盘示范项目的指导和支持。按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进度,以“边线成片,聚点成群”的思路,选定今年启动的林盘整治示范点。各地在组织林盘整治建设规划设计的同时,编制年度林盘整治和农房改造项目计划,按要求申报试点示范项目,市建委将组织专业人员现场踏勘审查,对规划设计进行指导,筛选项目编制年度林盘示范项目补助专项计划,报市政府审定,予以资金支持。

(四)完善城乡体系结构,全面有序推进一般场镇改造。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需要实现“全域”的各类小城镇按照区域分工职能均衡发展。在全市已开展一般场镇改造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制定政策措施,以特色城镇为发展方向全面启动、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般场镇改造。

1、统筹谋划分类指导一般场镇发展。为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按照市政府《关于全面开展一般场镇改造的实施意见》提出的任务和改造建设方式,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全市一般场镇改造。有产业支撑和经济职能的场镇,按新市镇的发展要求,形成有特色生态产业支撑,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管理体系健全,人居环境优良,城镇风貌鲜明的小城镇。利用场镇存量资源,结合产业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改造建设,带动农村发展。不承担经济职能的一般乡镇和已撤销建制的旧场镇,结合土地综合整治改造旧场镇,改善人居环境、集约化利用场镇土地资源,建设新型社区,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各地对区域内的一般场镇全面分析论证,拟定县域一般场镇改造的总体思路和实施办法,以及五年实施计划,上报市建委。

2、分步有序推进一般场镇改造。全面开展一般场镇改造不是所有场镇同时启动,而是在田园城市建设进程中对所有场镇分步有序地全面实施改造。年首先抓好场镇现状形象和功能太差的、位于市域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带内的一般场镇改造建设。各地尽快筛选急需改造的场镇,拟定年度改造建设项目计划,制定改造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及时报市建委,将在此基础上编制年度计划、拟定和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3、加强已启动改造的场镇的指导,确保改造建设质量。一般场镇改造建设具有综合性,不只是单个项目建设,全市已启动改造的一般场镇,各地要纳入全面改造的统一计划内统筹安排,进一步加大力度,继续按照“四性”理念优化城镇规划和设计,挖掘本地资源和区位特点,走特色城镇发展之路,强化项目建设,深化场镇改造和开发。

(五)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统筹天府古镇和风景旅游城镇建设。

加强古镇的保护,利用天府古镇的资源优势,统筹推进龙门山、龙泉山“两带”风景旅游城镇建设和发展,在现代田园城市中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特色。

1、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当前集中力量发展8个古镇(黄龙溪、安仁、洛带、平乐、新场、街子、五凤、唐昌)和2个古村(花楸、尚合),将镇区的古街坊和镇外的风景名胜、田园风光融为整体,扩大古镇利用空间。灾损严重的历史文化名镇小鱼洞、白鹿,尊重历史格局恢复重建;灾后10多个整体重建的城镇,加大对文化古镇的古街区、古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和恢复利用。

2、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各级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申报工作和宣传推介,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掘古镇古村资源,有条件的整理申报历史文化名镇(村);非历史文化名镇尚存的古街坊古建筑和遗迹,加强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对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的作用。

3、加强指导和监管,健康发展。加大对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性整治建设和开发建设项目的指导和控制,进一步提升天府古镇的发展水平。

(六)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按照《年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点》深入开展城镇环境和镇容镇貌治理,完善新居工程、新型社区配套设施,统筹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1、县城和重点镇。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清理整治道路两侧和重要节点的广告、商招店招,实现“三化”;完善城市化管理体制,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和清扫保洁工作。县城和优先发展重点镇进一步加强特色风貌商业街建设,各完善1—2条特色风貌街;重点镇完善城市风貌设计,均启动特色风貌街建设,有条件的应建成一条特色风貌街。

2、一般场镇。重点整治场镇“脏、乱、差”现象,做到街面整洁、市场规范、摊点到位、道路畅通,改造农村版城镇。

城中村治理方案篇8

近期,由于雪凝灾害天气,各村(居)全力投入抗灾抢险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目前抗灾工作已基本结束,转入灾后重建。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我乡城市管理工作也应尽快恢复到灾前的正常水平,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现状

由于各村(居)力量在元月份和春节期间主要投入“康凝冻、保民生”工作中,造成我乡城市管理力量不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朝阳村:陈庄坝、片子山门面使用煤火炉灶,路面保洁不到位;沙冲村民组集贸市场管理不到位,摊前摊现象严重。

(二)太慈村:彭家湾路路面长期存在暴露垃圾;五里关片区占道经营、脏乱现象严重。

(三)后巢村:新村路沿线垃圾池门破损严重;大庆路市场管理混乱,脏乱现象严重。

(四)四方河村:四方河路桥头占道经营;甘荫塘市场卫生状况差,摊贩占据通道。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成立节后市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施文鸥(乡政府副乡长)

成员:杨树团(乡环卫所所长)

黄锦平(乡环卫所副所长)

陈何江(太慈村委会副主任)

钱喜武(朝阳村委会副主任)

葛辉林(四方河村委会副会主任)

林海英(山水黔城社区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本次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等。

三、工作目标

严格按照“整脏治乱”工作要求和标准,通过集中专项整治,并在整治后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恢复到灾前的水平,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容秩序和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

四、实施步骤

(一)集中整治阶段(2008年2月25日—3月5日)

各村(居)针对责任范围内村子的主要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3月2日前报乡环卫所备查。同时,根据本单位实施方案,组织2-3次集中专项整治,确保大到灾前管理水平。

(二)巩固阶段(2008年3月16-3月31日)

各责任单位要合理安排力量,按照整治工作内容,加强对已整治区域的巡查管理,杜绝回潮;同时查遗补漏,对未整治到的区域开展整治。

(三)长效管理阶段(2008年4月1日开始)

各单位按照“整脏治乱”和创建卫生城市的要求、标准,制定长效管理工作方案,落实管理任务、措施、人员,实施长效管理。

五、主要工作任务

(一)开展市容秩序整治工作

加强市容秩序管理。在确保大面上的市容秩序规范有序的基础上,重点消除村寨进出口、重要节点、重要景观线路的各类违章占道经营和门面延伸占道,确保无占道经营,不影响道路交通。取缔沿街各种经营性煤火炉灶。消除沿街“野广告”及跨街横幅、步幅等各种乱贴乱画。

(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合理安排力量,加大节后积存垃圾清运力度,及时清除辖区内特别是村寨内的各类卫生死角和暴露积存垃圾。加大清扫保洁力度,按规范完成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

(三)加强环卫设施管养

对垃圾转运站、公厕、垃圾收集间、果皮箱进行全面检查、维修维护。凡有损坏脏污的,应及时更换、修复、清洗、粉刷,保证设备完好、设施齐全、运行正常、整洁干净。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明目标。各(居)必须严格按照本工作方案的安排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同时,在整治过程中,要以简报等形式,及时收集上报开展工作情况,3月20日前将整治工作小结报乡环卫所。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工作推进计划。

城中村治理方案篇9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搞好集中整治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随着我县新区组装步伐的不断加快,许多单位和居民小区纷纷落地西城区,致使居住人口激增。但由于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一些突出问题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基层组织不健全,虽然西城区办事处已经成立,但是至今没有成立居委会,社区建设还是一片空白,群众“办事难、难办事”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部分居民区户籍管理没有理顺,有房无户、有户无房现象较为普遍,社区管理还没有真正步入有序轨道。二是黑恶势力猖獗。由于西城区属于城乡结合部,加上外来人口的增加,人员居住情况较为复杂,致使西城区各种黑恶势力极为猖獗,村霸、地霸为害一方,敲诈勒索、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现象屡有发生,像一个社会毒瘤一样,严重影响了西城区的健康快速发展。三是两抢一盗案件频发。近年来,西城区各种飞车抢包、入室盗窃案件时有发生,一些居民财物多次被盗,已经成为了我镇刑事案件的高发区,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四是群众安全感指数和满意度低。在20*年度的群众安全感指数调查中,西城区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室最低的,这说明群众对西城区社会治安的意见很大。

对于西城区目前的现状,县委县政府和城关镇党委政府都极为重视,开展这次集中整治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严打整治,侦破一批刑事案件,打击一批黑恶势力,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迅速扭转被动局面,确保西城区的长治久安。因此,全镇党员干部,特别是西城区的所有镇、办、村干部,要充分认识这次集中整治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集中整治活动作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城关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各种具体措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积极为西城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突出重点,强力攻坚,努力把集中整治活动推向深入。

根据集中整治活动目标要求,本次集中整治工作的重点是:

一是切实加大对“两抢一盗”打击力度,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集中综合整治”活动期间,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迅速行动,集中优势力量,力争尽快破获一批盗抢案件,打掉一批盗抢团伙,摧毁一批犯罪窝点,追捕一批逃犯,特别是要尽快破获一批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影响面大的重大案件。对抓获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要快侦、快捕、快诉、快判。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两抢一盗”犯罪活动。

二是严厉打击黑恶势力,整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把打黑除恶作为本次集中整治行动的重点,以铁的手腕,重拳出击。指挥部设立了5个举报箱,各单位要广泛动员群众积极检举揭发黑恶势力犯罪线索,把隐藏在西城区各个角落的村霸、地霸等黑恶势力全部排查出来。对首恶分子和骨干分子按照“除恶务尽”的原则,组织专门力量,不惜代价,全力追捕,从重从快处理,力争“打击一个,教育一片”,鼓舞群众和黑恶势力做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西城区办事处在这次集中整治行动中,要突出抓好社区和村级组织建设。依法成立社区基层组织,配齐配强基层干部,对软弱涣散的村级组织,要加强干部管理和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在巡防队伍建设方面,镇综治办要充分发挥20名专职机动巡防队员作用,专职专业搞好执勤巡逻,同时,各办事处、行政村也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治安防范中的作用,认真抓好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义务巡逻、联户联防,切实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三、几点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在这次集中整治活动中,办事处党总支书记和行政村支部书记是本单位整治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指挥部的分工要求,精心组织,全力配合。指挥部交给的任务要不折不扣完成,需要配合其它单位的,不准推诿扯皮,要认真履行好职责,担负起责任,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二要广泛宣传,大造声势。西城区办事处和所辖各行政村要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大张旗鼓地宣传县委县政府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真正形成“人人关心整治活动,人人支持整治活动,人人参与整治活动”的浓厚氛围。

城中村治理方案篇10

一、*年工作回顾

(一)主城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城市建设呈现强劲势头

一是城区道路建设改造及提升工程全面展开

峰山路完善提高工程:去年完成峰山路主路面拓宽硬化的基础上,今年投资520多万元,完成了各种管线落地,北段(北大桥至交警大队段3.6公里)高标准完成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慢行一体化建设,硬化人行道沥青路面1.2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花砖1.2万平方米,安装路沿石3万米,同步实施亮化工程,完成安装路灯185基。目前,该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峰山路南段(交警大队至陈庄路口段3.5公里)两侧完成租用两侧土地近100亩,调运填土6万立方,正在进行高标准绿化,将新增绿化面积6万多平方米,城区南大门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成为城区道路景观绿化的新亮点。

莲台山路北段翻修改造工程(大学路至玉符街):该道路长400米,总投资85万元,实施了路基翻修、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和路面硬化。5月30日完成铺油,已竣工通车。

大学路西段绿化工程:大学路西段按照控制绿线120米的要求,在去年完成道路两侧拆迁、副道挖补铺油和人行道花砖铺设的基础上,今年调运土方5万立方,对鲁能以西大坑进行了整平和压实,全面完成实施了绿化、美化,整个大学路新增绿化面积3.5万㎡,成为我区道路景观建设的又一亮点。

湄湖街路灯安装工程:长1330米,完成安装路灯74基。

在抓好以上道路改造提升工程的同时,对城区宾谷街西段、莲台山路北段等10几条道路实施了综合整治,新铺装花砖3万㎡,调整更换路沿石3.5万米,挖补破损路面1万平方米。

二是滨河、文昌公园及滨河片区开发建设全力向前推进

滨河公园:东起小梁桥,西至入黄河口,动用土方40万方,实施了河道清挖工程。本着突出长清悠久的历史文化,全力打造集娱乐、休闲、商住、生态为一体的绿色景观长廊的定位,投资200多万元,聘请中国园林设计公司深圳分公司编制完成了小梁桥至入黄河口全长11.8公里的滨河公园规划初步方案,该规划进一步修改细化后实施。

文昌公园:已着手规划建设,委托*市园林部门进行了规划设计,今年6月份组织了一次集中行动,全面清理了文昌山上的违章建筑,已完成上山道路硬化。正在积极进行招商引资的准备工作。

滨河片区开发:今年3月初成立了滨河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明确了滨河片区规划范围(东起莲台山路,西至峰山路,南起中川街、大学路,北至滨河公园),按照“整体规划,分片实施,以园代片,滚动发展,政策推动,加快开发”的整体工作思路,对该片区规划进行了完善、提升,完成了该片区40多个单位和两个村(包括商业街、民房、公产在内747处)以及48户平房区房屋、土地的测量摸底工作。目前,正在积极调研,研究制定拆迁安置政策,实施招商引资。10月份顺利与杭州国强置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滨河片区北区土地熟化协议,滨河片区开发改造工程迈出新步伐。

三是天然气入户工程进展顺利。投资1200万元,在城区峰山路、凤凰路、玉符街铺设、改造天然气管道24多公里,管网辐射城区主要干道和部分支路,基本形成城区玉符街、峰山路、龙泉街、凤凰路环网供气,目前,文昌山庄、凤凰山庄、鸣泉嘉苑、高校教师住宅区等小区4000多户居民已达到供气条件,春节前可实现供气。

(二)小城镇建设上了新台阶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小城镇建设重点实施了五大工程。

一是城镇建设行动工程。经过积极推荐,我区万德、归德两镇被列入全市城镇建设行动首批乡镇,市政府分别给予无偿补助资金500万元。万德、归德两镇进一步深化细化了城镇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聘请高水平的设计院进行工程设计,市城镇建设行动领导小组通过了万德、归德两镇的城镇建设策划方案。目前,两镇正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预计11月底竣工。

二是重点村的规划修编工程。在对完善2006年40个村建设规划进一步基础上,对*年全区确定的103个重点村,按照建设社区型、城镇型、工业型、城郊型、生态型新农村的要求,组织专业队伍,抽调专人靠上搞好指导协调,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业务支持,逐一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加强对各街道、乡镇村镇规划编制的督促与指导,基本完成了103个新农村建设规划任务。同时,从我区农村的实际出发,突出当地特色,适应新时期农民建房的需要,规划一系列新农居建设设计方案,开展了“新农居”农村住宅优秀设计方案下乡活动,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三是村镇容貌综合整治工程。根据我区*年全区村镇容貌综合整治方案,抓住脏、乱、差这个关键,按照“四清”、“四改”、“五通”、“五化”的标准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了村镇容貌综合整治活动。共查处村镇各类违法违规建筑工程89件,建筑面积9600m2,其中已拆除60件,共计6500m2;整治广告牌1400多块,规范街道130多条,理乱贴乱画1300多处,清理“三大堆”1600多处;取缔占路摊点或市场34处。

四城中村改造工程。根据市委[2005]20号文件要求,现已完成了东、西三里,大、小柿子园,东王等5个村(居)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对地上建筑物进行了丈量登记、清查,聘请专业策划公司进行了总体策划方案编制,市旧村(居)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已研究通过了东王、小柿子园、西三里三个居委会的总体策划方案。目前,三个村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小柿子园率先完成了详细规划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土地手续、立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详规审批等手续,成功与海南大胜公司签订了开发建设协议,近期启动建设。

五是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根据年初确定的小城镇建设各项任务指标,全区小城镇新建商业用房700户,建筑面积14万m2,新建小康居1000户,建筑面积16万m2,居民楼开工面积12万m2。硬化乡村道路、村内主街道170多公里,面积76万m2。铺装人行道2万多m2,硬化道路19万m2,新建排水沟18公里,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5.8万人,新增绿地5.6公顷,种植绿化树15.6万株,新增路灯400多盏。

(三)两大支柱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房地产业,对照小区配套设施及绿化整改意见,按照“谁开发,谁配套”的原则,重点对第二、第三、第四住宅小区,永安小区和文昌花苑南区进行了综合整治。责成各开发企业继续完善小区配套设施,清除乱搭、乱建,整修道路,完善绿化,安装路灯,维修公厕等。房地产开发,经济适用房小区已全面开工,鸣泉嘉园、汇富苑北区、常青苑等住宅小区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全区共新开发住宅40万㎡,完成投资6亿元。

二是建筑业,认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检查在建工程132个,查出整改安全隐患7000多条,无重大伤亡事故。荣获“泰山杯”工程3个、“泉城杯”工程9个。创出省级示范工地1个,省级红牌工地4个,市级红牌工地10个,工程招标管理进一步强化,共招标工程90个,其中,建筑招标面积33万㎡,管道招标长度1.2万米,工程总造价3.3亿元,工程应招标率达到100%。资质升级工作实现新突破,两家建安二级企业晋升为国家总承包一级企业,全区总承包一级建安企业达到5家。工程项目审批,共办理工程报建手续5个,面积33万㎡;完成建筑业产值()亿元(去年为39亿,今年目标42亿);交纳建筑营业税()万元(去年9676万元,今年目标突破1亿元);在建面积()万㎡(去年460㎡,今年目标500㎡)。

(四)旧城改造稳步推进

旧城改造总面积1.3平方公里,拆迁44万m2,建设面积130万m2,总投资5.2亿元,分5年建设。目前共完成拆迁旧城区建筑物7万㎡,与旧城改造配套的龙泉居经济适用房一期工程6万多平方米正在建设,近期计划启动回迁房建设。

(五)公共事业、城建档案、人防、包村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是公共事业,为保障全区燃气安全生产,先后4次对全区100多个罐装厂进行安全检查,依法取缔违规业户3家,对存在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二是城建档案,共接收、归卷各类工程档案120多卷,提供档案利用50多人次,接收大学科技园第一、二安置区移交档案1800多卷,实现长清城建馆藏档案新的突破。

三是人防工作,编制完成防空袭方案,对防空警报器进行了维护管理,成功实施了“5.3”试鸣。新增设警报器12台,总数达到27台,城区防空警报音像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四是包村工作,多次到归德镇永平村和万德镇万南村调查、座谈,研究制定具体包村方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归德镇永平村完成道路改造,实施村庄容貌整治;对万德镇万南村继续实施西南山柳树沟的综合开发等建设。

(六)党的建设、机关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突出抓了三个加强: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和党员经常教育机制,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通过到开展“廉政勤政、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观看反腐倡廉警示片和认真学习党的*精神,全委干部职工廉政意识明显加强,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

二是进一步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认真开展创建先进科室活动,制定了各科室工作目标及考核办法,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增强了全委干部职工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三是进一步加强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稳定等精神文明建设,全系统新出生人口合法生育率100%,8023部队、城市拆迁等重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无集体上访。

总结上半年的建设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区委、区政府领导更加高度重视建设工作,多次现场检查城建工作,专题研究城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建委党政领导班子团结一心,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努力抓好本职工作,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谋建设事业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是全委广大干部职工都能立足本职,勤勉敬业,铺下身子,真抓实干,争先进,创一流,一心扑在工作上,全委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工作格局。

四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在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缺口大,仍是制约各项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规划建设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是撤县设区后,村镇建设规划手续审批机制尚不理顺,严重影响了我区村镇建设工作的开展。新农村建设规划修编任务大,村镇规划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村庄拿不出资金来搞规划,资金不足也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三是建筑市场管理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建筑企业两极分化的态势日益突出,全区4家一级企业的产值已占到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75%。

四是少数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廉政意识、奉献精神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这些都必须采取措施,认真解决。

二、2008年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按照“超常规,跨越式建设新长清”和综合经济实力尽快跨入或接近全国百强的总体要求,2008年建设管理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山水长清、泉城新区”为总目标,在城市开发建设上走好“经营城市”的路子,在城市管理体制上走好“重心下移”的路子,在管理机制上走好“管养分离、政企分开”的路子,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加快推进长清在*西部的崛起。

主要目标任务是:

(一)城市建设

突出抓好工程:

(一)中川街东段翻修改造(峰山路至经十西路)。长1200米,宽16米,去掉中间绿化带,迁移安装路灯68基,调正调直路沿石,疏通下水道,硬化路面2万平方米,总投资270万元。

(二)水鸣街东段翻修改造(经十西路至东王村):长600米,去掉中间绿化带,迁移安装路灯34基,调正调直路沿石,硬化路面9000平方米,计划投资130万元。

(三)龙泉街西段翻修改造(峰山路至孝堂山路):长2000米,宽10米,铺设污水、雨水管道,硬化路面2万平方米,总投资315万元。

(四)玉符街新建工程(莲台山路至文昌路):长600米,铺设雨污分流管道,硬化路面,安装路灯,实施绿化,计划投资350万元。

(五)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程:按照市政府要求,借鉴先进城市管理经验,本着“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新上电子监控设备,建设城市数字化管理监控调度系统平,总投资500万元。

(六)凤凰路南段建设工程:凤凰路南段工程全长1125米,按照快车道14米,两侧慢车道7米、绿化带3.4米的标准,山体最高处需下降约6米,部分路段需回填土方。工程总投资为710万元(不包括征地、青苗补偿及地上附属物补偿)。

(七)城市防汛市政设施维修工程:清挖疏浚护城河及城区低下排水设施,进行市政设施日常维修,总投资100万元。

(八)路灯维修工程:改造清河街西段(五峰路至峰山路)32基,更换电缆1400米;改造经十西路(北大桥至大柿子园村口)134基。总投资20万元。

(二)村镇建设

重点完善“四大规划”,抓好“五个建设”。

(一)完善四大规划

1、小城镇控制性规划:南部山区控规确定后,根据市规划局工作部署和要求组织编制6个小城镇的控制性规划,并与南部山区控规搞好衔接。

2、小城镇详细规划:对小城镇主要街道、经济区、住宅区、商业街区、专业市场、景观风貌带等进行详细规划编制,详规覆盖率指标分别是:省级中心镇(万德、归德镇)达到40%,市级重点镇达到30%,一般乡镇达到20%的目标。

3、新农村建设规划: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和要求,编制完成100个新农村试点村的建设规划,力争达到全区村庄总数的50%。

4、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完成万德、归德、张夏、孝里、马山、双泉、五峰7个乡镇(办事处)的镇村体系规划。

(二)抓好四个方面的建设

1、加快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以提高小城镇总体建设水平,建设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全区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率达50%以上。国家重点镇中心区开发面积达到0.5平方公里以上,省级中心镇和其他镇中心区开发面积要达到0.3平方公里。

2、加快试点镇开发建设:在抓好万德、归德两中心镇建设的基础上,再争取有1--2个乡镇列入市委、市政府试点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推动全区小城镇整体上水平。

3、加快推进城中旧村(居)改造:继续抓好小柿子园、东王、西三里、大柿子园、东三里等5个村的城中旧村(居)改造工作,重点抓好小柿子园旧村(居)改造。重点推进小柿子园村旧村(居)改造步伐,明年初启动建设,争取利用1年时间使拆迁户居民顺利回迁,下半年启动生活保障建设和捆绑开发商用房建设。同时督促其他试点村加快旧村发行步伐,各项工作进入程序。

4、加快村庄整治与特色村庄试点建设:按照建设中心村、合并弱小村、治理空心村、培植特色村的总体思路,遵循“方便生活、有利生产,突出特色、注入活力”的原则,抓好村庄整治与特色村庄建设。2008年全区争取再有3-4个村列入市建委村庄整治试点,1-2个村列入村庄土地整治试点,1-2个村列入省建设厅村庄整治试点,各街道、乡镇也要有5-10试点村进行重点扶持。在村庄整治过程中要注重发掘和培植特色村庄,对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建筑特色的村庄要注意保护,营造浓郁的文化内涵。

(三)建筑业

围绕实现全区建筑业跨越发展这一目标,做到四个继续:

一是继续抓好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强化对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等单位资质、资格及相关基建手续的审查,从源头上规范工程参建各方的行为。

二是继续抓好安全施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切实抓好起重机械、基坑开挖、摸板支护、脚手架搭设、施工用电专项整治,创新安全监督机制,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继续强化工程招标管理:强化工程项目的进场交易,依法查处违法工程,进一步规范全区建筑市场秩序。

四是继续抓好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多措并举,保持建设系统稳定。

通过努力,2008年争取再有1家建安企业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全区一级总承包建安企业总数达到6家。工程合格率保持100%,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在建工程面积争取突破()万㎡,预计增加()万㎡;完成建筑业产值()亿元,预计增长()%;向本区缴纳建筑营业税()万元,与去年持平。

(四)房地产业

一是认真抓好龙泉居、雅居苑、鸣泉嘉园、汇富苑、长青苑小区、书香门第的开发建设:一手抓住宅质量,一手抓设施配套,做到住宅功能与环境质量有机统一,建一流住宅小区,建人民满意工程。

二是继续抓好原有住宅小区的整治:继续推进第二、第三、四住宅小区,永安小区和文昌花苑南区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完善天润、文昌等小区配套设施,不断改善住宅小区环境质量,让居民满意。

(五)人防、城建档案、燃气管理工作

继续抓好人防教育和宣传,加强防空地下室工程建设和异地建设费的收缴;继续做好大学科技园二期安置房档案和大学科技园道路工程、管线工程档案资料接收工作,加大对城区建设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的收缴,逐步建立城建档案的有偿服务机制;继续落实燃气安全责任制,加强灌装厂和市场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