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总结十篇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总结十篇

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4:48

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总结篇1

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范文一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后勤工作遵循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和后勤工作计划,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树立全面、协调、高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坚持以“后勤保障,物尽其用,杜绝浪费,服务教学,文明高效”的服务原则下,以“后勤不后,服务为本,开拓创新,勤俭节约”为宗旨,转变思想观念,锐意改革创新,加强后勤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坚决做好后勤保障,尽力谋取综合效益,扎实稳妥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进程,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为来年更好的做好服务,现做出总结如下:

一、树立服务意识,加强自身建设

一期来,后勤人员树立了良好的后勤服务意识,不断加强了自身的素质建设,做好了服务育人工作,认真执行了学校制定的有关后勤工作制度,努力提高了后勤人员的服务水平;让全体后勤人员认识到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做好了后勤保障工作,坚持了后勤会议,不断地总结了前段经验,拟定了下步工作计划,更好地服务了师生员工。

二、坚持服务宗旨,做好常规工作

1、开学初,为新学期的正常开学上课,配合教务处调整年级教室、配齐课桌凳、办公桌、办公用品,确保学校开学有序,确保教学第一线的教学用品及时发放到位,教师教学办公用品到位,使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学期中认真做好总务处的日常事务,如物品添置、维修以及各项活动的后勤保障等,协同各处室做好了各项工作。

2、坚持每周星期五组织后勤等有关人员对校园校舍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及时为学生损坏的课桌椅、门、锁、窗、水电进行维修,保证学生正常上课。

3、及时进行物资采购工作,认真完成了开学前后办公用品、电脑耗材、实验仪器、教学用具和清洁卫生用具等各项物资保障工作。后勤物品的保管与发放,结合我校的特殊情况,做到了定人定岗完成教学物品的借用和发放工作,物品的发放做到了“及时、到位”,有效地服务了学校教育和学校的正常运行。

4、认真落实了建立节约型组织的各项措施,加强水电流失管理,定时开关供应教学楼、学生宿舍的用电和各班教室用电,尽量减少和避免水电损失。

5、在我校教室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精心准备,提前部署,确保了学校、中心学校、教育局组织的各项考试以及学校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规范后勤操作优化后勤管理

1、临请人员管理实行合同制,我校后勤临请人员实行一期一招聘,一期一合同,上年共签订从业人员管理合同6个,用合同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用正确的思想武装人,用先进典型带动人。

2、财务管理实行审查制。学校成立财务审查小组对学校财务账目收支情况进行审计,一期一审,一期一公开。

3、财物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为防止学校财产流失与损坏,每学期初对学校各处室、教室、寝室、勤工俭学基地,、食堂以及电教设备、图书设备、炊具设备、办公设施、体育器材、化学实验药品、美术模型、音乐器材、课桌椅、金属床铺等公共设施,期初逐一登记,并指定各处室负责人签名,遗失则照价赔偿。损坏则报后勤处修理好,被盗则受罚。

4、卫生管理实行督促整治制。坚持了一周一次的食堂卫生大整治,认真督促每天的打扫、保洁、消毒杀菌工作,强化了食堂工作人员的着装和规范操作,保证了食堂食品卫生。加强了小卖部的卫生监管,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立即落实整改,杜绝了过期

变质及三无食品进入校园,有力的保障了师生身心健康。

四、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安全预案

1、开学初,后勤处就制定了后勤人员考核制度、食堂饭菜提前申报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学校小卖部管理制度、公物损坏维修等制度以及后勤各岗位的岗位职责。

2、为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和学校财产的安全,提高师生在遭遇重大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时的应对能力,我们制定了食品安全应急预案,还配合德育处制定了教学楼紧急事故疏散预案、消防应急预案、学生宿舍安全应急预案、学生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等预案、,并进行了相应的演练,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职责、统一了思想。

五、抓好综合管理,做好后勤保障

后勤工作必须服务于学校大局和各项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因此我们后勤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从学校整体工作出发,认真倾听每条合理化建议,主动配合其他领导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后勤综合管理的好坏,反映在校产管理、食堂、小卖部、学生宿舍诸多方面。这些工作细致到位才能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财会管理方面:严把财务制度关,从学校大局出发,千方百计增收节资,避免浪费。在资金问题上可花可不花的钱坚决不花,非花不可的钱尽量少花,采购物品货比三家,为学校节约每一分钱。

在校产管理上,做到工作细心,认真负责。为了减轻一线教师的工作强度,开学初克服人员少事务多的问题,精心策划,合理安排工作,从办公室、教室的安排,到办公桌、学生课桌的排放,及办公用品的分发,学生床位的安排和安装,加班加点做好,为按时开学提供了保障。

我们后勤人员,虽然是年龄较大,但工作上从不怕脏怕累,各种维修、物资搬运到分发,这些活儿,全是我们后勤人员共同努力去完成的,后勤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不求索取精神是有目共睹的。

六、感悟后勤工作,明确努力方向

后勤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保障,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搞好搞活学校后勤工作,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后勤人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很多不足之处。

1、各类财产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常用物品损坏现象比较严重。下学年,以文印室为例,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财产管理,实行财产管理承包制,管好用好物资,各部门的设备,仪器设施实行“日日管理,分室保管”专人使用,专人负责,专人保管的管理体制,落实责任到人。其次,结合校产管理,进一步完善物资的采购,领用,借用管理程序,凡各部门采购的物品一律先经验收入库后发放。

2、后勤服务工作创新不够,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够新。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提前及时收集各类信息,努力开创新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规模,做好挖潜增效工作。

3、努力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

4、后勤服务的规范建账尚未落实到位。将花大力气启动这项工作,以此来规范后勤管理,给教职工一个明白,还经办者一个清白。

5、进一步规范物资的采购、保管与使用,以固定资产管理的清理为契机,切实加强物资管理工作。

在此,后勤处有信心继续做好为学校后勤保障工作。当然,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学校领导的直接指导,全体同事的积极协助、通力合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对这些不足之处,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

总之,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付出汗水,就有辛勤的回报,我校后勤工作在学校行政的高度重视下,后勤工作微有起色,不负重托,努力工作再创佳绩。“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争取使我校的后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范文二

本学期的工作很快结束了,在区教委、生产教育办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后勤积极努力,不断提高办学效益,研究新情况,优化进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增强保障能力,促进学校健康良好的发展。现把这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整体规划和建设,努力探索后勤改革新路子

我校的环境和基础建设在随则着学校管理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目的是为全校师生员工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因为学校是全体师生的又一个家,美好的家园会让孩子门愉快安逸,精神本振奋。学期我们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基础建设。

今年春天我们在校园文化墙前边铺了一百多平米草坪,操场东侧及教学楼前栽满了红花麦里,同时教育师生做好平时的爱绿、护绿工作。五月份,我们改建了领操台、升旗台,安装了新的白钢旗杆。在校园内拆掉旧式花池,修建了自动控制的喷泉及养鱼池。虽然我校新修的喷泉规模不大,但是每当下课喷泉自动喷出清凉的水雾,校园内干燥的空气立刻变得湿润。另外,我们按照美术张扬老师的设计把教学楼的正墙面彩绘以|“飞翔”为组主题的壁画,墙面文化简洁大方,意义深刻。为了解决教学楼前积水和车库门前灌水问题,六月初,我们把操场南侧教学楼前加高,铺了四百多平米沥青路面,从而解决了校门前汪水和车库门灌水问题。修喷泉、加高沥青路面,这两项工程都是由五年二班XXX同学的家长主动赞助的,总共为学校节约五万多元。为了使教师网上备课、交流方便,我们给每个年组的

班主任配备了新电脑。根据一年教学改革特点,我们买了四台多功能投影仪,实物投影效果非常好。为了配备学校读书活动,我们给每个班级订做了统一尺寸的书柜,这样学生献的书不到处乱放,教室和办公室也更加整洁美观。这学期我们为学校独轮车队买了四十XX轮车,并配备了四十套小超人服装。我校一直重视网站建设,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可存的资源库,开发校本资源,有计划的购置一部分资源,使校园网站越办越好。

二、抓好综合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后勤工作必须服务于学校大局和各项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因此我们后勤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从学校整体工作出发,听取每条合理化建议,主动配合其他领导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后勤综合管理的好坏,反映在学校财务工作,校产管理、食堂、校车安全管理等褚多方面。这些工作细致到位才能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财会管理方面:严把财务制度关,从学校大局出发,千方百计增收节资,避免浪费。在资金问题上可花可不花的钱坚决不花,非花不可的钱尽量少花,采购物品要货比三家,为学校节约每一分钱。在校产管理上,做到工作细心,兢兢业业。为了减轻一线教师的工作强度,尽量不去拖累前线教师。今年拆旧式花坛,种草坪、栽红花麦里,从翻土施肥到栽种花草以及给校园内体育器材、院内栅栏墙刷油,这些活儿,全是我们后勤的司机,厨师、打更大叔利用休息时间共同努力去完成的。他们虽然是我校的临时工,但是工作的敬业精神和不求索取的崇高境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另外,我们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后勤工作重点内容之一。平时的常规检查做到了食堂管理天天查,学生安全天天查,“三室”及各教室、办公室安全日日查,学校常规管理经常查,这些检查不是流于形式,检查做到细致到位并重点做好记录。我们积极配合铁岭市卫生局、区教育局生产教育办对后勤工作的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这学期我们更重视校车的安全管理。把坐第二趟校车的同学在等车期间全集中到幼儿三班教室,由杜老师负责学生安全。校车管理的好,学生安全上学,安全回家,家长放心,学校声誉也会相对提高。

在食堂管理方面,我们除了抓好卫生防疫外,更重视提高服务质量。由于吃饭的人数多,众口难调。家长对食堂的要求高,家长的想法也是五花八门,有时很难达到个别家长的满意,比如为了营养丰富,我们在熘肉段这道菜里放了胡萝卜,有位家长在网上留言:实验小学,为什么在熘肉段里放胡萝卜,请把菜谱改成熘胡萝卜吧!多数家长对学校食堂的服务还是满意的,比如今年区教育系统运动会的两天,我们后勤提前一周反复研究这两天吃什么?为了让运动场上的全体师生吃得可口,食堂的员工和帮忙的所有老师早上五点多钟就来到学校绞馅,和面、包饺子,还给不吃肉的同学包素馅的。考虑到天热师生们特别渴,另外配上绿豆粥,玉米粥、香肠、茶蛋。只要师生们吃得好,喝得好,我们就很高兴,心思就没白费。

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范文三

X年年上半年,总务后勤部门在校长室的领导下,以&quo!t;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坚持"后勤保障,物尽其用,杜绝浪费"的原则下,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下面就一学期来的后勤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总务后勤人员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每周一的政治学习.本学期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及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参加学校开展的"三心","五爱"教育,"四五"普法宣传教育.通过学习,全体后勤人员进一步明确了总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一样,是学校的两大支柱之一,具有鲜明的服务保障性,经济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特征,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生培养目标方面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体后勤人员在学习中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后勤人员一致认为:有了教学工作,总务后勤工作才有了服务对象,没有总务后勤工作,教学工作也难以开展,两者的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此,全体后勤人员充分认识到:总务工作虽不直接参与教学,但所做的一切细琐,繁杂的工作都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体同志树立了为教学一线服务的思想,甘为后勤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尽心尽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二,明确责任目标,积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我校后勤工作量大面广,头绪多,层次多,而人员少.工作内容上对财务,基建,水电,绿化,教师伙食样样要管,服务对象上有130多位教师和近二千名学生.我们根据总务繁杂,细琐,临时性,突发性,任务多的特点,尽力做好服务工作.首先对后勤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后勤制度建设,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实行了购物,领物,收费登记制度,实物台帐制度,校产校具管理制度,图书,教学器具,电教器材,文教器具专人负责,专人保管.为了确保教学工作按时正常开展,为了节省经费,寒假期间,不少后勤教职工放弃休息,冒着严寒,做好教室门窗,教学教具,房屋道路等各方面的维修工作.开学前,订购和发放教师办公用品,教学用品和学生的课本,簿本及卫生用品,按时无误地分发到每个班,每个师生手中,保证了开学工作顺利进行.会计人员准确无误地收取开学初的各种费用,每学期结束时及时做好各种帐务核算,结清代办费.同时做好校产校具清点,核实工作.在平时,围绕学校中心后勤

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总结篇2

和稳定性,关系到病人的治疗和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提高医院后勤保障能

力,是当前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医院后勤;后勤保障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一、后勤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后勤保障工作人员短缺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住院床位数迅速增加。而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往往只减不增。据统计,很多医院几十年没有增加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处于严重短缺状态。后勤保障工作人才后劲不足,一方面医院对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改扩建工程和异地新建工程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大批高科技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因此医院目前已大量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医院自动化程度很高,而医院后勤保障专业技术人才却寥寥无几。据统计,后勤专业技术人员占后勤保障人员比例仅为5.3%,不能适应医院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后勤保障成本控制不力,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后勤保障工作事情复杂,点多、面宽、线长,后勤维修成本占医院总成本比重不断提高,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浪费问题。目前医院往往对医疗成本控制比较重视,却忽略了后勤保障成本的控制,缺乏后勤保障成本控制的制度和措施。

(三)后勤保障工作效能、快速处理问题能力不足后勤保障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与医院职工、病人、科室的需求矛盾比较突出,部分后勤保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后勤保障工作效率低下,存在互相推诿、责权不清的现象,后勤保障工作不满意问题仍然存在。后勤保障人员培训工作滞后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一直在医院处于从属地位,人员学历偏低,年龄偏大,技术和知识结构老化,对新技术、新知识接受理解慢,造成培训提高困难。目前医院后勤保障人员也很少参加各类培训教育,造成医院自身维保能力较弱。

二、解决后勤保障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院后勤保障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医院后勤保障工作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理顺工作流程,转变服务理念。

第一,建立“后勤维修服务受理中心”,协调处理涉及维修事务的各个方面的问题,由维修服务中心进行分工统一调配,避免后勤保障班组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

第二,建立部门领导定期巡查制度。明确后勤保障工作的定位,坚持“为临床一线服务”的理念,部门领

导定期下科室现场解决问题。

第三,建立“技工”查房制度。树立“转被动维修为主动维修”的理念,通过技术工人定期上门巡检工作,技术工人定期到科室和公共部门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解决。

第四,定期开展“工作意见征求”和满意度测评。对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部门办公会议分工落实,切实

解决后勤保障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第五,制定后勤保障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按

章办事,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提高后勤维修成本控制意识,挖掘潜力,堵塞漏洞,减少开支首先,严格物资采购制度。在物资采购上坚持院务公开,大宗物资采购坚持招标采购,一般物资采购把性价比放在首位,建立市场询价制度,采购员定期进行广泛的市场询价,掌握阶段性物资采购价格信息,严控医院后勤保障

物资采购成本。

第二,制定医院修缮工程管理办法和维修材料及工具管理办法。明确后勤保障维缮工程审批程序和工程

结算办法,以及后勤保障维修材料、废品材料的回收和维修工具的管理办法,使维缮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

内。

第三,落实节能降耗措施。制定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明确空调、计算机等使用规定,在楼梯通道上安装声控照明装置,推广节能灯使用,将用电供热改为用蒸汽热等等,使医院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着力提高后勤保障工作人员素质首先,转变思想观念。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树立知识后勤、资源后勤、技能后勤、信息后勤的新理念,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和解决后勤保障工作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第二,增强文化素质。积极鼓励广大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学习文化知识,在学习时间或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方面,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加强业务培训。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有针

对性地培养一些专业技术人才。

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高校;十三五;发展;后勤;保障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22.053

[中图分类号]G6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01

随着高校“十三五”规划的正式实施,为学校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征程。后勤保障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等各类活动开展和师生生活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障。这就要求后勤系统要认真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征,在“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和重点工作,狠抓落实,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持续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开创后勤保障工作新局面,为顺利推进学校“十三五”时期各项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紧扣五大发展理念,建设新型后勤运行机制

学校“十三五”时期的改革发展为后勤带来一系列新的机遇与挑战,要对标一流,就必须紧扣“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理念,以特色发展、内涵建设为主线。围绕学校“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着眼于提升后勤管理水平、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保障成本,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构建出“职责明确、机制灵活、工作高效、分配合理”的新型后勤运行机制,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流的后勤服务保障。

2加强制度执行力,积极稳妥落实重点任务

学校后勤工作事p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深化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按照“存量激活、增量激励、减量约束”原则,建立健全以重点发展需求和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体制,是“十三五”期间后勤保障的一项重点任务。要落实这项任务,就要做好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确保资产安全完整;要加强水电气等能源与资源的规划、建设和维护,保障教学、科研正常运行,保证师生工作生活的需求;要开展对土地、房屋、设备、设施和水电等能源资源精细化管理,加强成本与效益的评估,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要结合“十三五”校园建设规划,根据学校办学规模、不同校区的功能需求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对各校区进行重新定位,合理整合各类资源。

3牢记后勤服务宗旨,改革创新服务模式

落实好“十三五”规划,要深化改革,破解难题,这就要求高校后勤人员充分认识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职责,牢记“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坚持改革,积极创新,努力推进和完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为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通过深化后勤运行保障体制改革,加快后勤经费核算、薪酬分配、风险防控等体系的建设,推进后勤社会化进程。重点做好饮食、动力、住宿、班车、校园运行等保障工作,为师生提供安全、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满意服务;通过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社会化物业管理进程,逐步实现我校住宅区管理实现规范化、专业化;通过不断完善职工住宅区的文体活动条件,改善教职工生活服务设施;根据学校校区的特点与功能,做好现有绿化的提升改造工作,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做好新建建筑周边绿化和景观工作;继续做好医疗卫生和社区工作,增强教职员工的幸福感和凝聚力。

4多渠道拓宽后勤产业,提升后勤服务水平

高校“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提质增效”的工作方针,具体到后勤工作中,就要求以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大幅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标,积极创新工作举措,提高服务质量。在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以师生满意为目标,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软硬件水平,增加服务内涵,全面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强化队伍素质建设,通过外送培养、引进、组织培训等举措,全面提高各级人员的文化和业务水平,极力打造优秀员工团队;加强后勤党总支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在后勤思想政治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开创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继续深挖内部潜能,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坚持提升自己和引进服务相结合的原则,逐步规范和统一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建立竞争机制,引进社会化服务,降低学校后勤投入风险。

高校“十三五”规划开局,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新起点,也给后勤保障工作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后勤战线的全体员工必将坚持“强化内涵、优化结构、彰显特色、打造品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发展思路,力争引入优质的社会资源、企业,在饮食工作、公寓工作、物业管理、交通运输、校园商贸、节约型校园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后勤工作领域,开展对口合作,真正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后勤共享和创新机制,扎实做好学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努力实现学校确定的“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黎玖高.关于编制《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说明与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1(3).

[2]田备.构建“大后勤、大系统、大保障、大服务”新型后勤保障体系[J].高校后勤研究,2012(3).

[3]耿微,张智超.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8).

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总结篇4

一、创新监狱后勤保障工作的意义

创新后勤保障工作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化大生产和服务市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重要举措,是职能转变、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能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后勤保障管理,有利于推进监狱用工制度改革,实现监狱后勤保障工作的科学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监狱后勤保障工作改革,有利于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的工作职能体系,理顺工作关系,转换运行机制,推动服务联合,保障机关运转,降低监狱行政运行成本,按照基本满足机关运转的原则,结合监狱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后勤保障改革的服务项目和标准,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吻合,与监狱改革发展需要相适的后勤保障体制,实现后勤管理和服务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的分离,由封闭式自我服务向开放型服务转变,完善与市场接轨的人事、分配、保障、奖惩制度。

(二)创新后勤保障管理,有利于实现监狱后勤保障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后勤保障是一种社会化的管理,是集高度统一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服务,随着后勤保障改革的深化,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企事业单位,甚至长期以来被视为“”的部队,也已经向社会敞开了后勤服务的大门,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后勤保障社会化摆脱了过去那种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克服了多头管理、互相扯皮、互相推诿的旧体制下的种种弊端,从而有利于提高后勤保障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以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和整体功能,使之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

(三)创新后勤保障管理,有利于培养、更新民警职工的经营理念。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是由社会企业来具体实施的,而社会企业是具有明确的经营宗旨和管理章程,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能够独立承担民事和经济法律责任的企业法人,它将日常管理工作纳入市场经济运行轨道,推行有偿服务、合理收费,并通过多种经营,使后勤保障工作走上以业养业、自我发展的道路,因而有了新的造血功能,既减少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压力和负担,又使得监狱机关和民警职工享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从而摆正了主人和管家的关系,将行政性的管理终身制变为企业经营型的聘用制。在这样一种新的机制下将逐步地形成有活力的服务竞争市场,从根本上促进服务态度的改变,服务质量的改善,管理水平的提高,并向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转换,促进市场化管理的逐步形成与成熟。(四)创新后勤保障管理是监狱精简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能的重要举措。后勤保障工作的创新有利于实现“管”“办”分离,做到“管理”和“服务”两个职能分开,解决后勤保障部门既“管”又“办”的现象,克服经验主义的束缚,彻底跳出“事必躬亲、大包大揽”的传统思维模式,逐步采取签约外包、劳务派遣、委托管理等多种服务方式,使后勤保障部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当好“管理者”,达到“瘦身”目的,把多余的警力和人员充实到基层,以满足监狱保安全、促发展的需要。

二、监狱后勤保障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后勤保障工作是监狱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后勤保障工作一直处于被动、遗忘的角色,致使后勤保障工作在发展、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长期处于滞后和举步维艰的境地。主要体现在“旧”“乱”“老”“冷”“杂”“损”等几个方面。

(一)“旧”即管理机制陈旧,缺乏活力。监狱机关长期处于偏远地区,主要采取自我管理模式,自成一个独立体系,自我封闭却又功能齐全,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小社会”。中国的改革开放给监狱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监狱推行“三定”方案,实行政务与事物分离,深化监狱体制改革,加大监狱布局调整力度都给后勤保障工作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监狱经济乏力,人们思想观念落后,原有的“自我消化”管理模式已在民警职工心中根深蒂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管理模式难以推行。

(二)“乱”即部门职能交叉,难以理顺。后勤保障工作点多面广,涉及的部门多,后勤保障工作的职责尚未得到很好落实,办公室、基建计划科和后勤保障中心的工作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一些工作相互推诿、扯皮,造成工作效率低,部门有意见,职工有怨言。办公室还承担了很多事务性工作,如在办公设备管理、

生活设施维护、大宗物资招投采购等方面牵扯了很多精力;后勤保障中心与基建计划科在土地管理、房屋修缮、设施维修方面分工未能完全理清,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不够,造成工作推诿,基层单位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是,基层单位职责萎缩,存在严重的依赖性,缺乏主动性,举手之劳也是“一报了之”,给后勤保障部门工作增加难度。(三)“老”即人员配置不合理,队伍老化。监狱机关长期以来是“关注一线,忽视二线、忘掉三线”,一些领导认为后勤保障部门没有直接监管压力,只有具体事务,只要按部就班,埋头拉车就行,因此,人事部门在后勤岗位人员的配备上也是无米之炊,两为其难,既要向一线倾斜警力,又要平衡三线警力,两者相衡,取其轻,部分从事后勤岗位人员都是带有照顾性的,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领导配置不当,队伍结构不合理,职工老弱病残的多,女职工多,素质参差不齐,后勤保障部门成了“收容中心”、“疗养院”,工作很难开展。

(四)“冷”即缺乏地位和热情,无所作为。监狱后勤保障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后勤保障部门从办公室分离出来以后,后勤保障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一方面是后勤岗位民警职工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思想认识偏差,认为原来是其他部门的职责,全归后勤保障中心了,增加了工作压力,致使职工身上承担过多的业务,身心疲惫,人心不齐,工作做得不深不细。长期以往,产生了严重怠倦情绪,造成工作难以落实,更不用说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后勤保障部门处理的业务都是涉及民生的事务,一旦工作未能按时完成,服务不到位,工作不满意时,警察职工就会对后勤保障工作进行批评指责,从领导到办事员,都不同程度的感到任务重、压力大、得罪人,思想情绪低,以致于工作热情不高,私下要求调换工作岗位的同志不少。后保部门的领导更是有职责、没地位,有义务、无作为、难发展,只有混日子等退休。

(五)“杂”即整体素质不高,热点和难点问题多。后勤保障工作与民警职工的工作、学习、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民心的向背和冷暖。特别是在监狱中心工作不断强化,物资和文化需求不断提高,警察职工素质又未适应形势发展的今天,热点和难点问题日趋突出。住房建设、环境美化、安全保障、生活改善、节能降耗、公务接待等问题,无一不牵动着监狱党委和每位警察职工的心,每一项决策、每一项工作稍有不慎,就将会严重影响监狱的正常工作。当前,部分监狱刚刚完成布局调整,告别山区走向城镇,社会化、集体化、文明化、市场化意识还有待于提高,要克服脏、乱、差现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还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六)“损”即节能降耗意识不强,浪费严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各种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节能降耗更是十分重要。每个警察职工更应该树立紧迫感、危机感。当前监狱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如:长流水、长明灯、无效空调、废旧设施、空车运行、重复投资、超标接待、铺张浪费、计划不周、设备闲置、操作不当、提前报废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和习惯不但影响了监狱的形象,更主要的是增加了行政运行成本,造成监狱经费紧张。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只有完善奖罚制度,强化节能降耗意识,提高警察职工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监狱的发展。

三、在新形势下创新后勤保障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监狱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监狱后勤保障工作的特殊性。既要为机关服务,也要为基层服务;既要为安全稳定服务,也要为警察职工服务。在监狱工作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很多艰难的任务和工作摆在我们前面,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超前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谋求后勤保障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监狱的后勤保障工作。总理在接见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建设节约型机关经验交流会代表时强调,作为机关事务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廉洁、服务、节俭的原则,着力抓好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重点工作,完善管理体制,健全保障制度,转变服务方式,努力提高机关事务工作科学发展水平。按照这一总体要求,从事监狱后勤保障工作的警察职工要服从大局,牢记为监狱中心工作服务,为各部门服务,为职工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保障监狱运转,降低运行成本,切实履行管理、保障、服务职能,清醒认识新形势下肩负的职责,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监狱后勤保障工作的新跨越、新发展。后勤保障部门虽然没有直接的监管压力,但有具体的工作目标;虽然没有实权,但有服务质量的要求。后勤保障岗位的职工要切实树立关注小事成就大事,服务无小事、服务无借口、服务无止境的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逐步走出一条集约化、社会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科学发展之路,用心打造满意的后勤保障服务。后勤保障工作虽然细小琐碎,但细节背后无小事,上牵监狱机关的正常运转,下牵民警职工的工作生活和冷暖安危。当前,正是搞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关键阶段,也是社会矛盾高发时期,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从事后勤保障工作的领导和部门,要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紧紧围绕中心抓服务,强化管理保运转,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开展后勤保障工作新局面。

(二)发挥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满意后勤的新局面。后勤保障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资产管理,摸清家底,认真谋划,按照明确重点,先易后难,整体提高的思路,从小区管理和食堂管理为切入点,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协调,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按照“管理、保障、服务”的要求,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讲究工作方法,在服务上多下功夫,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努力为机关和基层排忧解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让大家放心和满意。要胜任后勤保障的艰巨任务,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和综合素质过硬的警察职工队伍,班子要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大家干实事、干好事,加强学习和交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后勤保障工作一定要突出重点,监狱后勤工作很具体,很繁杂,但如果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那就只能瞎忙活,既不可能有“为”,更不可能有“位”,不能体现后勤工作的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必须突出服务的主旋律,从繁杂的事务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紧紧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做到超前预测,周密安排,热情服务,简单归纳为“四勤”和“五心”。“四勤”就是:一是脑勤,多动脑、多思考、多出新招;二是嘴勤,多请示、多汇报、多征求意见;三是手勤,多动、多干、放下架子主动干;四是腿勤,多跑腿,多联系,多协调。“五心”就是:一要真心,真心实意为民办事、不空谈;二要细心,掌握政策、摸清想法、善于观察;三是耐心,多宣传多引导,争取理解,减少误会。四是公心,坚持原则,以公为重,一视同仁;五是恒心,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干实

事,干好事。(三)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着力解决警察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后勤保障工作要围绕民警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小事入手,把小事当大事办,把大事当要事办,认真办一些惠民、利民、便民的好事,把实事办到警察职工的心坎上。在工作思路上要形成三个亮点,要着力解决焦点问题,提高满意率;着力解决难点问题,消除不稳定因素;着力解决重点问题,调动积极性;具体方法:一是要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水平,突出重点全面兼顾,改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二是改善人居环境,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努力构建和谐家园;要以安全、舒适为重点,对警察职工的生活工作环境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年投入,尽快见成效。三是完善服务体制,更新警察职工观念,加强宣传引导。用社会的经验,企业的管理手段,先进的方法来教育警察职工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实现由自我服务向社会服务的转变,抛弃过去那种自我封闭、自我管理、有职无责、人浮于事的现状。四是上下齐心、共同努力,打造三个服务品牌。对内服务要打造文明食堂品牌,全力办好警察职工食堂,做到价廉物美,让警察职工放心用餐、满意用餐、卫生用餐;对外服务要打造文明接待品牌,把握接待主题和意图、提前做好接待方案、上下沟通、交换信息、注重礼仪、突出地方特色,提倡节俭,让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安保服务要打造文明门岗的品牌,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做到礼貌相迎、文明用语、文明执勤、确保安全。

(四)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天育物有时,地生物有限”,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社会节能工作,作为监狱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紧紧围绕节能、节水、节电、节油、节采购等工作,以“疏、堵、治”为抓手,“疏”就是疏导思想,形成共鸣;“堵”就是堵塞漏洞,提倡严简;“治”就是严格治理,做到有损必究。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制定规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推行定额包干、节余有奖的激励机制,采取新的措施,宣传新的经验,建立节能暴光栏,暴光反面典型。突出抓好节约用电用油,实施节能改造,使用新能源,如节能灯、控水龙头、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天然气等。建立考评体系,公布考评结果,依法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大力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新风尚;从小事做起,自觉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共同营造厉行节约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服务方式社会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模式,从实际出发,节约开支,节俭办事,不搞花架子,该减的减,该少的就不多。要围绕中心做大事,深入基层办实事,积极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服务。

(五)优化结构,廉洁服务,全力抓好后勤保障队伍建设。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对从事后勤保障岗位的领导和职工,要科学合理安排,强弱搭配,整体平衡。后勤保障工作在监狱工作处于从属地位,通常被认为是“弱势”部门,对此,更多的是要充当配角和助手,不争高低,主动与相关部门配合协调,变“弱势”部门为“有为”部门,重视挖掘内部潜力。通过在政治上关心他们,工作上理解他们,生活上鼓励他们,尊重他们劳动成果,激发他们工作热情,把“收容中心”变为“调度中心”,当好新时期的“好管家”。后勤保障部门要围绕“管理到位、服务到家、保障到人”的总体目标,广泛开展学习型党支部活动,着力提高党员、民警职工的思想素质和思维层次;广泛开展保障为民,廉洁高效的专项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后勤保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展一线工作法、零距离服务法,着重转变职工队伍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开展学习先进、找差距、创一流、促发展活动;着力引导后勤职工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中做出表率作用,从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创建业务品牌,提高公认度和满意度,坚定后勤保障工作有所为,大有作为的信心,增强责任感,调动积极性。同时,后勤保障工作是与钱、物打交道的部门,廉洁自律工作非常重要,因此,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后勤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抓好。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防腐意识,构筑反腐防线;以防为主,警钟长鸣,在物资采购、公务接待、车辆管理,物业管理等工作中要规范程序,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公开招标,阳光作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把廉政工作落到实处,树立良好形象。

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研究所后勤管理素质

研究所的后勤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过几十年的运作逐步形成的,在当时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后勤管理工作更需要为改革后的研究所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为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研究所改革发展的需要,后勤管理工作自身的发展也必须要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从而为新形势下研究所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样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完善的后勤管理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研究所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

研究所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1.服务性

服务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归宿。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研究所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二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科研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服务措施要到位,只有把每项后勤保障服务工作落实到位才能为职工和家属的生活提供优质工作和生活环境。后勤管理部门是研究所正常运转的能量保障,必须为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服务。这些服务主要归结为:一是为领导服务。后勤管理部门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首先应该为领导服务好。领导工作涉及到哪里,后勤服务工作范围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为研究所内部各部门服务。后勤管理部门往往掌握着研究所的安全、能源、房屋、环境、设备资源,也是确保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后勤管理部门要应急其所急,帮其所帮,解其所难,热情服务。三是为职工生活服务。后勤管理部门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研究所全体职工及家属服务。

2.保障性

后勤保障是科研生产工作、职工生活中的有力补充,只有在日常运转中出现问题时,才会体现其重要性及必要性,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随机的,其工作难度也是最大的,而这种性质的体现又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后勤保障工作常常是从一些小事做起,然而这些被称为小事的工作确是保障科研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要做到所有保障对象都满意是十分困难的,且稍有拖延或失误便会招人误解,如果没有保障到位,那么更无法保证科研生产的顺利进行;

3.复杂多样性

研究所的后勤保障工作内容涉及面广,头绪繁多,既有人际关系,又有人与物的关系。首先科研生产及职工生活所需的安全、能源、房屋、环境、设备样样都要细心考虑,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科研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全体职工的生活情绪。其次是上下左右,纵横交错,涉及面广,既要处理好与研究所各部门的关系,又要处理好研究所与外部协作单位的诸多方面的关系。因此,研究所的后勤管理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二、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对研究所后勤管理工作的制约

我国研究所在国有事业单位的改革大潮中,以管理出效益,以管理出成果已成为国有事业单位管理决策层的共识。而管理的成效又取决于人的素质,可见我们应深入研究、分析素质的内涵,辨证的看待个体素质和群体结构、管理行为以及管理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后勤管理工作要求从事该工作的职工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品行修养、基本技能和较强业务素质。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后勤管理工作的成效。

1.后勤工作的管理职能受管理人员政治素质的制约

人的各种素质中,政治思想素质是灵魂,是我们开展和做好一切工作的必备素质。后勤工作性质决定了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要经常与钱、物打交道,如果其政治思想不过硬,缺乏廉洁奉公的原则性,其业务素质再高,也会导致后勤工作受到影响甚至误入迷途。因此要不断加强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的修养。

2.后勤工作的管理职能受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质的制约

后勤工作既是一项执行政策、理财管物,购置分发、各类维修的事务性工作,又是一项执行财务制度、维护财政纪律的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技术性工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难以胜任的。

3.后勤工作的管理职能受后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制约

后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后勤保障工作能否实施到位有着直接关系,这就要求他们也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对本岗位的工作职责要确实履行到位,要消除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4.后勤工作的管理职能受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制约

后勤工作人员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研究所后勤服务工作性质决定其工作的从属性,但从属性并不意味着完全被动,被动与主动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后勤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不好,会造成后勤工作出现扯皮现象,问题很难得到尽快解决。因而后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力争主动、要讲工作效率。

三、提升研究所后勤管理水平,促进研究所可持续发展

1.研究所管理决策层要提高对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视程度

首先研究所管理决策层应重视对后勤管理干部的选拔,应选派有敬业精神和后勤管理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后勤领导岗位。其次,研究所管理决策层应把后勤人员的职称、考级问题等纳入研究所正常的考核工作的范围,这些问题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只有充分关心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再次,要重视增强后勤群体的凝聚力。一方面,要在研究所中形成一种尊重后勤人员劳动的舆论倾向,一方面,要努力改善后勤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同时,要妥善处理好后勤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及后勤职工与其他部门员工和外部协作单位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后勤系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优质服务职能的必要条件。

2.逐步完善和健全各项后勤保障管理制度

后勤保障管理制度是指后勤保障单位在管理、保障、服务、等活动中所具有的组织、财务、产权和管理制度的总和,后勤保障管理制度是后勤单位赖以生存的制度基础,是打造和提升后勤核心能力的体制和机制保证。从研究所可持续发展战略格局看,后勤必须彻底改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结构不合理,以及比较散、比较小、比较弱的状况,全面提高后勤核心能力,才能在未来研究所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依据新形势下研究所对科研生产后勤保障工作的要求,对现有的后勤保障管理制度进行评估,进而逐步完善和健全各项后勤保障管理制度,以适应新形势下研究所对科研生产后勤保障工作的要求。

3.提髙后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素质和管理能力息息相关。众所周知,健全管理体制,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方法,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所有这一切都要求研究所应拥有一个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后勤工作人员群体。提高研究所的后勤管理水平,就必须对后勤保障制度及后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优化和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是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要针对后勤职工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学习型组织”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政治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

(2)是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研究所科研生产事业的发展告诉我们,仅仅看到研究所后勤的服务性保障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到后勤工作对单位形象的提升作用,因此应当高度认识后勤工作在整个研究所工作中提升形象的重要作用,应在后勤职工特别是“窗口”职工中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一是必须正确认识个人岗位工作与单位形象的重要性。提升形象是对研究所后勤工作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后勤工作人员不能单纯地将自己看作是普通的服务保障人员,更要充分认识到作为服务保障人员的崇高职责和追求目标,要充分认识到为科研生产和职工生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是对提升单位形象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用真挚的感情去关心、体贴服务对象,缩短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全体职工和家属对后勤人员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

(3)是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

必须具备良好服务技能。单凭一股工作热情缺乏一定的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后勤工作人员也面临如何提高服务技能的问题,首先组织引导后勤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努力促进后勤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同时,应支持后勤工作人员参加业务进修,选送后勤人员外出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鼓励单位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讲课等形式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培训后勤人员,以科学、高效地先进后勤管理服务理念武装后勤保障队伍,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和水平,进而塑造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会管理后勤保障队伍。

总之,新形势下的研究所后勤工作应从提高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入手,以“开拓创新、持续发展”为工作理念,坚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保障、人性化服务的工作原则,建立集中统一、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科学规范、系统完善的后勤保障管理制度,努力实现管理水平、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创造出适应研究所持续发展的后勤管理模式,为研究所的科研生产工作和全体职工及家属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规范的服务保障以及为推进研究所的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永庚.后勤流程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9.

[2]于柏林.深化改革扎实提高推进研究所后勤管理的新发展.北京:中国机关后勤,2008,5.

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总结篇6

后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

重点强化餐饮、交通、动力等各项保障职能,集中精力开展服务;不断深化后勤管理、服务的改革,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坚持贴近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健康和安全开展更主动、更人性化的服务。

㈡基本原则

1.坚持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两分开”的原则。为更好地履行管理与服务职责,让“裁判员”和“运动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管理局作为办事机构,担负后勤服务工作的管理职能。机关服务中心作为总直属单位,承担“医、食、住、行”和“风、暖、水、电”的具体服务保障工作。

2.坚持“小机关、大服务”的原则。按照“精简、统一、效能”要求,调整服务结构,整合后勤服务资源。管理局机关以不超过30人的精干队伍,完成后勤服务监管任务;服务中心强化以餐饮、交通、动力为重点的各项服务工作,切实保证全工作稳定有序。

3.坚持只对内服务,不对外经营,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机关服务中心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的预算管理制度,支出要全部申报预算,并严格按批准的支出预算执行;取得的服务收入全部上缴计财局,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将收入转移或在账外循环;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服务单位职工的积极性。

4.坚持“三贴近”服务的原则。努力贴近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健康和安全开展服务,不断创新,注重细节,体现更靠前、更主动、更人性化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满意度。

后勤发展目标及措施

㈠近期和“十一五”期间主要发展目标

进一步完善符合工作特点的后勤保障体制,重点做好以餐饮、交通、动力服务保障为重点的多项服务工作,在服务中心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明确质量目标,狠抓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业务精、作风好、思想过硬的后勤队伍;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管理局对服务保障的监管作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基础设施的改造,努力建设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工作环境。版权所有

㈡主要措施

1.在服务中心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所有服务单位通过认证,突出和强化餐饮、交通、动力服务保障,形成符合工作特点的后勤保障体制。

——餐饮服务满意率要大幅度提高。随着食堂综合楼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加强炊管人员的业务培训,逐步调整队伍结构;实施并完善“暗补”变“明补”办法,定期公布伙食账目;设置以中餐为主的不同风味就餐区和中、西快餐区,满足职工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完善24小时就餐服务;建立食品化验室,培养或聘用营养师,建立营养食谱信息库,逐步规范营养保健餐的营养成份、标准及制作要求,确保饮食安全;满意率达到80%以上。

——交通服务安全快捷。完善车辆管理和使用制度,逐步取消部门自备车和自管车,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调度反应迅速,车辆准时、准确到位,确保随叫随到、安全快捷。2006年完成交通处调度、派车、统计、结算系统升级换代和地下车库监控系统改造;2008年奥运会前,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和车载电台系统投入使用;逐步调整车辆结构,按规定及时淘汰、更新车辆,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增加特种车。

——动力保障规范高效。视情况整合办公区动力和物业管理力量,统一负责各办公区域的动力保障和物业服务工作;整合电视监控系统;加强供配电、热力、电梯、办公空调、消防及监控设备运行的巡检,按期保养,保证各类设备运行完好;强化24小时运行维修值班制度,及时排除故障,维修合格率要达到100%,保证工作区备用电源时刻处于正常待机状态,确保应急启动。

——充分利用会资源,使班车、医疗、幼教服务方便职工需求。积极进行班车改革的调研论证,条件成熟时实施;幼教服务只面向职工子女,收费不高于同档次幼儿园标准;门诊部强化“保健、救急”职能,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增加合同医院,使职工得到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2.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业务精、作风好、思想过硬的后勤队伍。

——餐饮服务处实行免费就餐,在现有人数基础上通过内部调剂、对外聘用等方式增加相应人员。

为保证2007年进入综合楼、保障2008年奥运会报道和完成外派服务任务,逐步调整、引进一定数量较高层次的烹饪技术及服务人员,每年补充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年轻厨师2-3名,设置营养配餐师和食品化验员。高端人才采取聘用形式,其他各类人才,可使用临时聘用人员。同时,选送人员到大的宾馆饭店、参加外地风味饮食技术培训。

——交通服务处随着今后总车辆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量不断增加,要进一步加强交通服务保障,必须适当增加职工人数,职工总数需逐步增加到100人,可从局内选调正式职工或外聘合同制工人。尤其加强对服务礼仪和规范的培训,提高驾驶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动力保障部门技术岗位比较密集,对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要求较高。

工程师可从社会人员中聘用,高级工及以下水平的技术工人可从技工学校或职高录用毕业生。

3.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发挥后勤服务监管作用。

——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完善服务监管。

——建立房地产管理多媒体数据库,统一归口管理。

——总结交流后勤服务改革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4.建设节约型机关和区

——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的方针,调整节能管理工作机制。指定管理机构或人员,对能耗情况进行监控、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

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后勤服务保障;质量管理体系;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在如今的社会当中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全世界的人们都离不开他,新闻媒体作为党与人民群众传媒体系,具有高度的宣传力和响应力度;广播电视传媒系统是一个形象宣传部门,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后勤服务保障管理工作也面临同样的发展趋势,广播电视后勤服务保障管理具有广泛性,服务性,协调性和繁琐性;广播电视后勤服务保障部门据有服务全台的各项工作安排,是广播电视传媒开展工作和活动的基础和动力。广播电视后勤保障部门任务繁重,安全责任重大。所以,对待广播电视后勤保障部门改革的思考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广播电视后勤保障服务质量不会下降。

一、广播电视后勤保障服务部门的管理模式,如何提升后勤工作效率

从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分工来看,广播电视后勤保障服务部门只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一部分,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对于后勤的统一管理在认识上取得了共识;随着形势的不断推进,各台都在引进一些设施来提高对广播电视后勤保障服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在事业的发展的投入,办公条件的改善,工作环境的优化,交通工具的增加等等,这些全部都是后勤保障部门所必须考虑到的问题;在实行了后勤统一管理后,在后勤的资源配置上有了统一的规划,统一的分配,统一的使用,提高了设备的合理利用率,降低了成本,使得广电全局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当前,广播电视后勤统一的管理模式,在体制上,物业化的管理逐步转向商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性质的部门逐渐转向企业性质的公司。这就要解决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的分离;国有资产的代表人和投资法人代表的主管性,由投资业主来经营和管理的权利;加强后勤协调能力,使后勤统一管理的力度大大加强。在业务上,广播电视后勤由单一的管理转向多服务的经营化管理,后勤不是单一的管理几个单位,而是利用集中管理所积聚的力量来挖掘潜在的能量,发挥其后勤保障服务部门的优势,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人才,广播电视媒体技术,来逐渐地发展和壮大自己。在经费上,由以前的全额拨款成为现在的自己收入自己支出,自我发展的管理,这需要一个过程,广播电视总局必须在政策上给予经费的补贴,特殊时期特殊化,坚持服务有偿化,坚持保本微利化的原则来调动后勤服务保障部门的积极性,从而使后勤统一管理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二、广播电视后勤保障服务部门的安全规范标准,确保后勤保障效益

先前,我们提到了广播电视后勤保障部门的安全责任重大,广播电视后勤保障服务部门担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承担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责任,所以广播电视后勤服务部门的安全性要想得到保障,必须对广播电视后勤保障服务部门的安全规范化。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体系,为使广播电视媒体的安全播出修筑一条安全的通道,维护水电,空调,通讯以及安保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广播电视的后勤服务保障部门始终坚持在第一位,他们在争分夺秒,不间断地做巡查,做好应急预案,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同时严阵以待。确保了后勤保障部门的工作效益。

三、广播电视后勤保障服务部门的“适岗爱岗”教育培训,提高后勤队伍素质

参加广播电视后勤保障服务部门“适岗爱岗”教育培训的人员,大多数都了解了广播电视后勤工作的服务性,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成为主题,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思维方法,思想觉悟,使员工能够正确地树立服务的理念性;广播电视媒体倡导和贯彻执行“团结,稳定和正面宣传”和方针和正确导向。广播媒体内部要不断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精神教育的实践活动;广播电视媒体要不断吸收和引进人才,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广播电视媒体内部设有的部门当中,唯独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部门,思想认识不足,对思想政治的认识不够,所以现在的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增加一个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部门,来抓人们的思想,对自己岗位的热情程度,对自己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目标和任务要求等能否得到更好的发挥和表现,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的思想治,明白了公司内部要加强管理,实行岗位职责化,规范岗位服务标准化,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形成一股具有凝聚力的浓厚氛围。树立全局意识,达到“适岗爱岗”教育培训的合格人才,提高专业化的服务水平,进一步适应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提高了广播电视后勤服务保障队伍的集体素质。

四、提倡节约精神、讲究成本效益

广播新闻媒体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在提倡节约精神、讲究成本效益上,形成人人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各部门结合实际,狠抓落实,突出重点。广播电视后勤在用人制度、财务制度,销售制度,管理制度上要有严格的规定,干部要求公开竞聘,这不仅节约的人力,物力,很大方面的也降低了财力的支出;许多在广播电视媒体工作的人员都能够脱颖而出,在这些人员的培训教育,安全意识方面,思想教育方面的投入都大幅度的降低;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在销售业务工作的环节,有效地解决了质量问题,效益,效率等问题,符合广播电视媒体后勤改革的发展规律,是建设广播电视媒体的有力后盾;广播电视媒体总局通过召开会议,大力宣传节约资源的精神,做到人人节约,形成浪费可耻,做到对广播电视媒体节约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习惯。努力建设节约型的广播电视媒体。

参考文献

[1] 张䶮.广播电视行业广告业务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0):55-56.

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总结篇8

从1999年开始,经过十年的改革研究和社会化实践探索,后勤社会化改革解决了高校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连续扩招带来的吃住行服务和保障的难题,开阔了高校管理者的视野,转变了后勤干部职工的观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国有企业的主辅分离、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都在启动,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综合改革酝酿发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还在继续,办学条件的配套和改善仍然是面临的重要任务。这些因素都在迫切要求高校后勤改革继续进行下去,并能与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以及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相协调相配合。如何进一步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后勤保障体系成为当前高校深化改革时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后勤保障体系的几种类型

汤国君在《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模式选择与运行的研究》一文中将现阶段后勤保障体系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事业型管理体制、企业化运行模式

这类模式的基本特征:后勤隶属于学校的事业型管理体制,从宏观上来说,它们是学校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学校大系统中一个子系统,它们从属于学校,服务于学校,同时也依附于学校。而从微观上来说,它们的运行机制又是企业化方式,是按照有约束、有指导、有范围、有程度的模拟市场规律经营服务。这类模式在当前高等学校的主要形态有:一是一体两制;二是管理与经营分开,如“小机关、大实体”;三是有些高等学校也实行经营任务总承包模式。

2.事业分离的企业型模式

这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后勤完全从学校事业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建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体系,从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上完全企业化。它的最大优点是:后勤从学校的整体管理中分离出来后,将使学校管理从后勤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集中使用财力主要用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使学校的教育生产力获得最大程度的解放,实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目标。

3.高等学校后勤服务集团模式

所谓集团是指由多个法人缔结的联合体。从法律地位上看,集团总体不是一个法人,不具有公司制企业那样的单一法人经济实体地位,以区别于单个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各法人企业具备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包括集团的核心企业、紧密层企业、半紧密层企业和协作企业。集团通过一定的联结纽带组成,这个联结纽带,一般有资本、技术、生产、价格等形式。其中资本纽带是集团最主要的联结方式,以其控股、持股等方式联结而成。

4.社会化服务型

这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学校不拥有自己的后勤服务系统,将学校主要的后勤服务交由社会承担。拥有较丰富财力的新建学校和民办校常采用这类模式。

归类分析,上述四种类型中,第四种类型适合新建的或民办的规模较小的学校。前三种形式较为普遍,几乎涵盖了全部公办大学的后勤现状。本文着重探讨前三种公办老牌高校后勤主流管理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

现阶段制约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建立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针对现阶段常见的三种后勤运转模式,观其实质概括来讲还是一种“几乎完全依赖学校”的模式,无论以什么形式存在,无论叫什么名称,其内涵都是一致的。针对新型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建立适合校情的后勤保障体系。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矛盾的主要根源有以下几方面:

1.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政策还不完善,氛围还没有形成,高校自身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出来

一是政府人事改革配套政策不完善,导致后勤系统的全民职工的使用和安置无法真正的社会化。原有全民身份职工的使用和安置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极大,制约了后勤保障体系的选择,是现阶段老牌高校后勤体制改革时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财力较弱的一般本科院校。各高校后勤部门分离之后,不得已采取了内部运作机制的改革,重点是借鉴企业化的管理方式,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和“按岗定薪、优劳优酬”,并适当拉开差距的分配制度,有效激发了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为了保证改革的稳定推进,各地高校普遍坚持了“老人老办法”的原则,比如,有的采取提前退休、内部退养等办法,有的对后勤老职工进行定额的工资补贴,有的则全额发放国家工资部分,退休之后再纳入社会保障系统等。虽然暂时缓解矛盾,但这些高校内部做法与国家新劳动合同法部分条款相悖,将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二是按照政府现行的资产管理、税收政策,高校剥离出来的后勤实体不具国家规定的法人条件,无法生存。因为高校的固定资产属于国家所有,无法作为后勤实体的固定资产拿来注册。三是大部分高校由于扩建校区大多处于负债经营状态,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现有后勤系统完全社会化。四是高校应承担的学生的吃住管理的社会责任没有根本的改变,出了问题找学校的观念在政府和学生家长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各高校虽然形式上成立了总公司、后勤集团但实质上责任主体没有根本的改变。同时高校宿舍和食堂的公益性质决定了企业无法按照市场来确定服务产品的价格,在经济条件一般的省市,社会企业运转严重亏损,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学校迫不得已将正在社会化建设的宿舍和食堂逐步收回管理,尤其是食堂。总之第一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在政府主导下,扩招形势,社会条件等因素共同促进,目前学校的阻力和压力很大,改革还有待于一步深化。

2.高校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无法实现

当前后勤系统占有和使用的资产和设备绝大多数是学校的,是国有资产,如何确定所有者、使用者、受益者的责、权、利关系成为后勤保障体系建立时的另一主要问题。由于高校固定资产只按账面价值进行核算,没有计提折旧,造成学校投资购建的固定资产的损耗得不到补偿,而作为使用单位却可把收入予以分配,明显违背“谁投资,谁受益”的权、责、利配比原则;在“非经营性转经营性”过程中,未按规定办理手续,使其长期无偿使用,造成赚钱归自己、赔钱由学校补贴的不良现象,导致资产流失。在一些高校中,对经营性实体实行承包,只确定上交利润指标,没有制定相应的保值增值指标,投资收益无法体现。后勤社会化收入和成本费用核算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高校作为非盈利单位,没有实行成本核算制度,所以后勤实体在进行经营性收入与支出的会计核算时,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收入与支出缺乏配比,后勤实体对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发生的应收账款没有计提坏账准备等等。

3.社会化后高校所处地域的服务市场和高校的服务对象需求不匹配

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地域环境的差别较大,高校后勤和社会服务企业的保障能力差别更大,严重制约后勤运转模式的选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原后勤转制成独立法人企业后能否完成服务保障任务。后勤实体转制成为企业进入社会,不仅要“消化”老职工,还要按照高校后勤保障专业化的要求,建立新的后勤服务队伍,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现实情况是第一步社会化改革由政府主动发起,至今配套政策还没有完善,现在大部分高校抱着等靠的思想,没有主动研究和思考明天后勤保障何去何从的问题,就在等着“老职工”的“消失”,等着校内后勤实体的逐步减小,直到消亡。以为到那时就可以完成社会化改革的任务了,实际上是转制后的后勤实体对高校的服务能力在逐步减弱。二是社会服务资源能否满足学校的后勤服务需求。由于学校后勤服务和保障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社会现有服务企业全部承担某一所大学后勤服务的可能没有,但部分承担的已有先例。进入学校的社会企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而后退出的。如果从构建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的角度来研究,就需要对周边社会服务企业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社会企业可供选择的状况来确定对原有学校后勤改革改造的取向,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建设后勤保障体系。

构建高校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的几点对策与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结合几年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对后勤保障体系的构建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与同行共同探讨:

1.充分调动高校自主深化改革的积极性,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的后勤保障体系

实践证明,任何改革均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也不例外,国家的主导作用是通过政策、法律、制度等形式构成改革的基本条件和动力。社会服务市场的水平作为环境条件出现,改革的主体和受益人是学校,选择也在学校。在确保“改革要有利于提高高等学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社会化改革,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逐步推进,讲求效益,量力而为的原则。既然改革是高校的事,那么现阶段高校就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三十字方针,以我为主,主动出击,选择适合本校校情的后勤保障体系。

2.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应正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按照经济社会和高校的发展规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适时适度地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配套政策的建设工作,逐步化解政策性矛盾和问题。如:事业单位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为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

3.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前提是要做好后勤资产产权制度的改革,对后勤占有的资产进行清理和评估。高校后勤社会化前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是不计折旧的。因此,在社会化改革推进过程中,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评估后勤实体实际占有或使用的资产的实际价值或净值,并在产权的归属上作出正确的评价。一是采取投资方式的,学校作为投资者要加强对后勤服务企业的管理,对后勤企业的投资应在“对外投资”科目中全面反映,并加强对经营成果分配的管理,以确保学校作为出资者的利益不受损失,从而达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二是采取租赁方式的,资产使用的使用权归后勤服务企业,其所有权仍归学校,学校必须对租赁资产加以管理。三是采用托管方式的,资产所有权仍归学校,但委托后勤企业经营管理,学校应通过合同、协议等形式,明确后勤服务企业在资产保值、增值方面的责任,以加强对托管资产的管理。

4.构建大后勤管理模式,提高高校后勤管理能力

学校要做好后勤发展定位,严格将后勤管理机构和后勤服务实体分开,按照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指导思想,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的模式要求“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强化,服务实体要逐步社会化”。我们认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核心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就是由“办后勤”向“选后勤、选服务”过渡,即因地制宜的构建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后勤保障体系,稳步推进社会化改革,在逐步削减“老人”、逐步推进原后勤优势实体法人化的同时,逐步加大力度引入优质社会服务资源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和保障。为此应尽快提高学校后勤管理机构的鉴别、选择、监督和管理的能力。

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总结篇9

几年来,我省省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逐步深入,在管理体制、管理职能、管理手段、服务机制、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些突破性、实质性的进展,并涌现出了省财政厅机关服务中心、省交通厅机关服务中心、省教育厅机关服务中心、省地税局后勤服务中心等一批发展态势良好的典型。但从实际情况看,我省省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与企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还有一定距离,需要我们继续在市场准入、政策扶持、行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创新。一、改革现状我省省级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起步于90年代政府机构改革之际。1996年,随着省编办《河北省省级机关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省直机关先后成立了14家相对独立的后勤保障机构;2001年,省编办与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又联合制定了《关于深化省级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使省级机关服务中心增加到了30家。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促进了机关政务与事务分开,行政机关更加精干,政务工作更加突出。而后勤从机关剥离则促进了后勤保障工作的规范化,机关对后勤服务的满意率不断上升。事实证明,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是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的。主要表现在:1.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服务体系。主要体现为机关服务中心的职责更明确、内部分工更细致。总体来看,中心的服务职能一般包括后勤服务工作的组织、规划与协调,机关办公用房、职工宿舍及其他办公设施的建设、分配和维修管理,机关车辆、配电、冷暖、电梯、电话等设施的购置、保管、使用和维护,机关财务、财产、物资管理,机关会议室、食堂等服务机构的管理,日常办公设备用品的采购、供应和管理,安全、保卫、消防、接待等工作,以出资者身份经营管理机关所属企事业单位,兴办经济实体等。2.建立健全了后勤服务保障的制度体系。省财政厅机关服务中心先后制定了30多项规章制度,省地税局后勤服务中心和省教育厅机关服务中心也分别重点完善了六个方面的制度。省广电局则由局党组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该局机关服务中心则制定了《后勤规章制度汇编》。总的来看,制度建设的内容主要涉及车辆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用人制度、定点采购、财务管理等方面。3.部分单位尝试兴办经济实体,开始向市场化迈进。省交通厅机关服务中心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该中心先后接手和创办了南戴河日月湖宾馆、固安副食品基地、河北优特建材有限公司、内蒙通泰化工有限公司、荣昌工程公司、河北交通旅行社等多种经营实体,70%以上的实体实现盈利,有两个项目的年盈利水平则已超过了60万元。可以说,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省级机关后勤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在管理上逐步实现了由计划型向市场型、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由实物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由经费划拨向结算制度转变,由物资的分散采购、供应向政府集中采购转变。在服务上,由供给型无偿服务向核算型有偿服务转变,由封闭型单一服务向开放型两面服务转变,由缺乏内在活力和动力向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负盈亏转变,从而初步建立了新型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存在问题尽管我省省级部分机关服务中心事业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机运行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并解决的问题。1.部门领导对后勤体制改革的认识不足。往往把后勤改革看作机构改革的附属品,缺乏对后勤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使后勤改革缺乏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由此引发的部分后勤工作人员思想的不稳定性,成为机关服务中心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2.相关职能部门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思考。在改革操作上简单化,造成后勤管理和服务分家后关系不顺,影响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积极性。3.后勤服务部门“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意识甚至市场化操作意识淡漠,致使未来发展思路不明确,缺乏改革的信心。4.后勤服务人员观念上的行政惯性还较强。往往从行政管理的方式角度看问题,学习市场竞争本领主动性不够,致使后勤服务部门的市场化素质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市场型运作上还缺乏比较成功的战略模式。5.配套政策的滞后性影响了改革进程。后勤部门在改革中面临着诸如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与机关建立结算制度、国有资产的划拨与占用等一系列的政策问题,但现有政策对此并不明确,特别是对国有资产的产权、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还缺乏一个统一的或可参照的理想方案,从而延缓了服务机构法人主体的落实。由上可见,我省省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仍处于试点阶段,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三、改革步骤深化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按兵不动,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根据改革的进程,突出重点,分步推进。从战略角度分析,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战略阶段:第一阶段,实现体制分开。即将机关后勤行政管理职能与后勤服务职能进行合理分离,根据各自特点和职能要求构筑新的管理和服务体制,使其真正按照自身规律运行。特别是在服务上要转变观念,根据政事分开、企事分开和福利性、保障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开的原则,确保机关后勤单位法人主体地位得以确立,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组织后勤服务单位的服务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发挥市场对机关后勤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第二阶段,促进机制转变。主要内容,一是改革机关后勤服务经费的拨付方式,建立和完善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二是改革机关后勤服务部门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服务运行机制,按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深化服务部门内部的财务、资产、人员和分配制度改革;三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服务经营结构,积极拓展服务经营领域,推进服务联合,扩大服务的规模效益;四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推进后勤服务机构的转制步伐,积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最终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单位。第三阶段,完善市场条件。培育机关服务消费市场是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前提和主要内容。在形成机关行政主体和后勤服务门市场法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并最终形成机关后勤服务的需求和供应市场。同时,进一步规范和监管机关后勤服务市场,调整、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尤其是利用政府采购方式制定机关后勤服务市场的准入制度,加大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对内对外的开放程度,为机关后勤服务部么走向社会、社会企业进入机关奠定基础,形成两个服务主体的公平竞争格局,从而强力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省省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还处于第一阶段的初期。所以,近期改革的重点是在稳定现有的机关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扶持性的政策措施,“扶上马送一程”。四、发展战略从未来着眼,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就是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市场化供应。但毕竟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探索阶段,因此省级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现在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战略应是稳中求进,逐步完善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形成服务特色,先占领机关内部市场,再图向外扩张。为顺利实现固本强源的战略目标,机关后勤服务中心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牢固树立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用优质服务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去占领后勤服务保障市场。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干部聘用制和工人合同制,实行岗位管理责任制以及相应的选聘、奖惩制度,建立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多种分配形式和方法,使贡献、绩效与收入挂钩,充分调动广大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根据机关后勤保障行业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有计划地对机关后勤服务保障队伍在年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术等方面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机关服务中心通过强化对内服务完成一定的实力积累后,为合理配置机关后勤资源、实现整体规模效益,应在从主体分离出来的基础上,以优良资产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规律为杠杆,对现有后勤服务保障机构逐步实行联合,走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可从各部门的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1.从服务保障内容上,可实行整体联合,也可实行宾馆招待所、物业管理、餐饮和用车等服务保障项目的单一联合。2.从服务保障对象上,可按部门和系统组织联合。3.从服务保障的空间上,可打破部门和系统的界线,组成跨部门的综合或专业服务保障中心。4.从联合的方式上,可根据市场发育程度,组建集团公司、租赁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公司或实行兼并等。为推动这一工作,建议由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成立省级机关后勤服务保障集团,负责有关后勤服务保障的指导与协调。五、政策选择从宏观管理的角度看,政策是主要推动力。考虑到机关后勤改革涉及的问题既多又新,政策必须能够充分体现“统筹兼顾、稳中求进”的原则,既要统一筹划、整体设计,与国家经济改革相衔接,与国家政策制度调整相结合,又要考虑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差异、市场发育程度、干部职工的承受能力等,在改革范围、实现形式、运作机制上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正确处理当前改革与长远发展、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专业分工与行业协作、行政主体与后勤服务主体的关系。从实际出发,目前急需出台的扶持政策:一是目前机关后勤不良资产较多,仅靠现有资产存量启动比较困难。为此,政府应增加对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财政投入,用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机关后勤改革,保障机关正常运转。二是从机关分离出来的服务保障单位,服务对象具有特定性,服务项目和范围又受到局限,收费标准还要考虑服务对象的承受能力,对此应在一定时间对这些服务保障单位适当减免其营业税、所得税和其它社会摊派,扶持起发展。三是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妥善解决好下岗分流职工和分离出来的后勤职工的社会福利保障问题,对下岗分流的职工应提供培训、建立安置基金、在一定时间减免其兴办经营实体或企业税收等优惠政策。四是允许机关后勤单位与其他企业共享企业改制、兼并破产、再就业工程、住房建设优惠政策。五是逐步提高公务员工资,将过去的住房、用车、餐饮及其它“暗补”的福利转化为货币化的“明补”理入工资,同时逐步提高机关经费保障标准。六是以资产为纽带,科学界定资产范围,允许在机关分离后勤服务保障实体时人随资产走,将后勤服务实体原有资产无偿划拨给分离出来的单位,也可根据部门实际采取租赁、买断、托管、控股、股份制等多种方式

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总结篇10

一、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

法院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与其他行政部门的后勤管理工作存在共性,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性:

1.服务性

服务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归宿。后勤管理部门是法院正常运转的能量保障,必须为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服务。这些服务主要归结为:一是为领导服务。后勤管理部门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首先应该为领导服务好。领导工作涉及到哪里,后勤服务工作范围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为法院内部各部门服务。后勤管理部门往往掌握着法院的财、物,也是确保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的“命根子”。后勤管理部门切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权力地位的象征,而应看作是服务的职责和途径。什么时候都不要显示自己的权力,而限制和阻碍各部门的工作,而应急其所急,帮其所帮,解其所难,热情服务。三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机关各个部门的主旨。后勤管理部门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人民服务。例如办公环境条件的改善,庭院环境的美化等工作,一方面是为了审判工作能够更好的运作,更重要的是为人民来法院诉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民在一个优美舒心的环境中解决生活中的争端。

2.琐碎性

后勤管理工作常常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然而这些被称为小事的工作切不可小看。例如,会务工作,需要抬桌子、搬椅子、端茶倒水,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准备,无法保证大事的顺利进行;迎来送往,电话的接进接出,是再小不过的事,但却代表着法院的精神风貌,弄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上下、内外的关系;如果是对待外宾,小事处理不当,也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形象。

3.复杂性

首先它表现为事无巨细,头绪繁多,既有人际关系,又有人与物的关系,而人与物的关系处理不当,又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审判业务所需的交通、通信、器材等物资保障以及法院工作人员的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审判业务的展开和审判人员办案的情绪。其次是上下左右,纵横交错,涉及面广,既要处理好法院内部各庭、处、室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法院与外部的诸多方面的关系。因此,人民法院的后勤管理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二、当前后勤保障体系现状与不足

后勤管理工作在法院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勿庸多言。然而我们的现实工作中,后勤保障体系出现诸多问题。一是后勤工作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必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使得法院机构除行政管理机构、审判机构外,还要拖着一个庞大的后勤服务机构。在内部组织机构方面,一般法院的后勤保障工作由办公室负责,或专设后勤保障部门。专设后勤保障部门是现有体制下较为理想的组织方式,但大部分法院的后勤保障工作还是放在办公室。许多专业性较强的水电维修、车辆驾驶、厨师等工作,都需要专业人员从事,在编人员一般无此技能,故常常需要外聘其他人员。这种粗放型的分工,不仅使得办公室的组织机构庞大庸肿,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办公室行政管理职能的高效率实施。二是法院聘用的这些人员需要发放报酬,然而国家对这一部门人员并无财政拨款,这部门费用就需要法院自行负担。对于办公经费本来就十分紧张的法院,无疑是血上加霜。以东港法院为例,仅食堂、车队就雇佣临时工作人员就有十几名,每月的报酬仅为三百余元,但这每年也需要法院自行负担数万余元的临时工作人员报酬,这笔费用对于一个基层法院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三是临时聘用人员在管理上带来许多不便,又由于法院所能给付的报酬实在差强人意,所以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往往很难留住,这一矛盾对于留住技术性更为强的信息化建设人才显得更为突出。

总体而言,我国当前法院后勤管理体制与其后勤管理工作地位、作用、特点以及审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体制上,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纵向封闭型”,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编制模式;在管理方法上,采取的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法;在分配制度上,仍然是“铁饭碗”、“福利型”;在效率上,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如此等等,制约和影响了法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审判工作的展开。在精简机构、深化改革、公正高效全面地加强法院审判工作的形势下,如何搞好法院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真正实现全面、高效的优质服务,已是一个即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这一改革,必须面对现实,正确认识法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地位、作用和特点,从当前法院后勤管理体制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三、改革的方法

(一)基本思路

后勤保障分为很多部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编制模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法院的需要。其中食堂、车辆、文印等可社会化事务仍然包含在法院后勤保障之中,其中利害关系已在上文述明。对于此种可市场化事务我们应该引入社会化机制,由专门独立机构负责此范围内事项。而对于诸如办公采购、档案、接待等与法院工作紧密联系,不宜引入社会化机制的事务,宜由办公室等相关法院内部部门继续管理。概而言之,即是实现后勤管保障分流制,当分则分,宜留则留。结合《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相关规定,具体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以后勤服务社会化为目标,逐步实现行政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立。随着法院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光靠行政手段来搞好后勤管理已显得力不从心,这就必须运用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手段,改变现在法院这种“小而全”的后勤管理体制。将现在统一由法院后勤机构承担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两种职能分开,分别由两种不同性质的机构承担。即将法院现行后勤管理部门中的可社会化事务部分从机关行政序列中划出,重新组建为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列支机关事业经费,与机关行政序列脱钩。后勤服务以本部门为主,与机关建立经济核算关系,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独立核算。

第二步,经过过渡,独立的服务机构在保障机关服务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实行定额补贴,对机关进行有偿服务。

第三步,各部门的经营服务实体打破部门分割,进行区域性联合,逐步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有条件的可自收自支实行企业化管理。

通过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开支。实行后勤管理社会化和企业化,将服务职能从现在的行政职能中剥离出来,成为经济实体的服务中心,为法院工作人员提供就餐服务、交通信息服务、住房维修服务、会议及环境绿化、美化服务等等。不但可以缩减行政编制,节约经费,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竞争,创造经济效益,大大促进后勤管理工作。法院虽然有其特殊性,不可一下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化、企业化,但应当在法院机构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使后勤向着集约化、社会化和企业化方向迈进。单独设立的后勤管理机构要转变职能,精兵简政,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后勤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促进后勤服务单位经营机制的转换。

必须注意的是,后勤社会化不可避免的带来对内服务与对外服务的冲突。分立后的后勤服务部门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外服务,有利于发挥人、财、物的综合利用能力;另一方面必须注意树立为本法院服务是第一位,对外服务是第二位的,要防止和克服“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要把经济效益和服务效益统一起来。

(二)后勤人事管理的变革

人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多年来,法院后勤保障队伍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任务,为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法院后勤保障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盲目乐观,整个队伍与最高法院提出的“具有宏观思维和现代司法理念、政治过硬、思想敏锐、办事干练、作风优良、廉洁勤政、甘于奉献”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各省法院实践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即建立法院办公室系统的职业标准。建立法院后勤保障系统职业标准与法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一脉相承的,是法官职业化建设对法院后勤保障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继续保留在法院的不宜社会化的后勤事务工作,要加强后勤保障队伍建设,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特点,构建后勤保障系统的职业标准。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后勤保障职业准入制度。多年来,法院后勤人员配备,呈现出多渠道、多来源、多层次、多标准的局面,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与后勤保障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虽然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与后勤保障部门没有一个明确准入标准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建立职业准入标准,明确进人条件,才能保证人员素质,彻底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规划和建立后勤保障职业的准入制度,必须充分考虑法院后勤工作的特点。后勤工作种类繁多,每种类型的工作都要求具有专门的知识,如接待工作要求较高的公关水平与良好的形象、气质,档案工作要求较高的档案管理知识,等等。那种认为后勤工作不需要专业知识的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同时,作为审判机关的后勤保障机构,后勤工作与审判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为审判工作服务,后勤工作人员也要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尤其是从事接待、档案工作的人员,其工作与审判业务联系更加紧密,还应当具备较高的法律专业知识,这是法院后勤工作的专业性的必然要求。

二是办公室职业管理制度。目前,办公室工作存在着因人而异,因人而设,靠经验办事,靠习惯运作的现象,失范、无序、随意的问题严重,这对提高法院办公室工作水平形成严重的制约。必须按照程序性的要求,从职业标准的高度,大力加强法院办公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办公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建设,关键是要善于从琐碎繁杂的政务性、事务性工作中寻找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再进行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性加工和提炼,形成工作制度、工作程序,通过制度管理人,通过程序规范工作。

三是后勤职业培训制度。后勤保障队伍要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就必须建立有计划、有目标、长远的培训制度。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以及工作环境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更新原有的理论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工作,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这有赖于一个完善、科学的办公室职业培训制度。以档案管理为例,法院在履行审判职能、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诉讼、案件、文件档案,是法院立案、审判、行政事务处理过程的记录和反映,是进行审判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工具。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把本法院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按照其本来面目完整地、系统地保存起来,不使遭到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使人们从这些档案中能全面地、真实地看到法院从事的各种活动。这其中的整理、分类、信息调取、档案保存等都涉及一些专业知识,只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加有力地确保档案的安全,保障审判工作及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是后勤管理职业精神风貌。后勤工作门类众多,任务繁重,事情琐碎繁杂,这就需要着力培养后勤保障队伍的职业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作风。具体来讲,后勤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勇于奉献、吃苦耐劳、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奉献,就是不讲个人得失,甘当无名英雄;吃苦耐劳,就是专心本职工作,任劳任怨;求真务实,就是脚踏实地,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开拓创新,就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后勤工作就是当好铺路石,需要的是默默无闻的勤干实干,少说多想多干。要真正发挥好后勤部门的辅助作用,后勤工作人员要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借以不断调节自我心理和自我行为只有这种意识提高了,才能在思想上自学地遵循服务大局的原则,胸怀大志,甘当配角,甘做无名英雄。

五是后勤职业保障制度。目前,后勤队伍相当不稳定,不论是否具备法官条件,都有到审判业务庭工作的倾向和要求。这对搞好后勤工作极为不利。造成这种局面的诸多原因中,缺乏制度性的职业保障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要稳定后勤队伍,提高后勤工作水平,仅仅靠一般性的号召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办公室职业的保障机制。这种机制,既要体现稳定,又要有交流、轮岗;既要调整后勤队伍结构,又要充实后勤力量;既要培养干部,又要大胆使用干部,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营造一个良性的用人环境。通过建立保障机制,保持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后勤工作中不宜社会化管理部分的规范化

对于不宜进行社会化管理的后勤工作,如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办公采购管理等,应坚持规范化建设为主线,狠抓各项管理工作的建章立制。以东港法院档案工作为例,档案工作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整理流程(如下图):

一般来说,按照档案形成的特点和保持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来整理档案,基本上就能达到便于保管和提供利用的目的。但由于有些文件的保存价值不同,就需要考虑分开立卷,便于档案的鉴定和分开保管。通过这套档案整理流程,不能能够有力确保档案整理的有序化,使得档案人员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各项资料中,理出有档案价值的材料,还能够确保调档的高效、准确。总之,其它不宜社会化管理的后勤工作要实现高效高质运转,就必须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这是后勤保障后勤工作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