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评析十篇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评析十篇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评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5:48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评析篇1

关键词: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评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U6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绪论

HSe管理体系的先进性在于管理重心由事后处理转为事前预防,但是如何充分、准确地查找出施工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有计划的对各种预知的HSe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进行有效的预防,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是摆在每个施工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是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核心,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进行充分的危险源辩识和实施有效的风险评价与控制,可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施工作业中安全风险的全过程控制,只有对所进行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分析清楚了,才可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预防措施。

二、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概述

“风险评价”,也称为安全评价,是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工程项目或工业生产中潜在风险进行预先识别、分析和评价,掌握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为制定防灾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价实质上就是以保证系统安全为目的,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健康损害的根源或状态做出判断的过程。风险评价以保障系统安全为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⑴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维修等全过程系统地考虑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识别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风险、有害因素,论证从设计、工艺、材料、设备等方面采用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具体地说,设计前进行预评价,可以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危险原材料;设计中提出降低、消除风险的有效方法,使之降到个人、组织或社会可接受的程度;使用后进行的现状评价可以查找出设计和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不足,及早采取改进、治理措施。

⑵系统分析出的危险源、风险点部位、事故概率、事故预测及对策、措施等结论,可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选择最优方案、实施监察、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⑶评价结果可作为制订完善企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等的依据,促进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

⑷事故后,通过风险评价进行科学分析,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原因,实现安全生产。

2、评价方法的选定

适用于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生产风险评价的方法,目前提出的虽然有数十种之多(如:工作危险性分析(JHa)法;安全检查表;危险指数法;预先危险性分析;因果分析图法;危险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概率危险评价等),但按其评价结果类型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二种。我们在进行具体项目工程的安全风险评价时,评价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施工生产场所的性质、施工程序的特点、岗位作业特点、技术复杂度、资料掌握情况及其它因素等综合考虑,选用2-3种评价方法相互补充、验证,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制定对策的适宜性。

3、评价分析方法实例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特点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性大,露天作业,多工种作业,场地狭窄;,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多;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随形象进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结合公司施工生产实际应用,笔者认为比较适宜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危害分析及评价的方法有两种:

工作危险性分析(JHa)法:

用范围及分析方法

适用于在作业活动、检维修工作中,对作业人员操作活动中潜在危险和危害的识别,同时也适用于岗位人员工作活动中的危害分析。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即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8-12步),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导致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这一方法简单,针对性强,易于操作,更适合施工班组应用。

⑵对风险进行分级及管理要求

风险值(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轻微的风险值(R=1~3);可容许的风险值(R=4--8);中等的风险值(R=9~12);重大的风险值(R=15~16);不可接受的风险值(R=20~25)。

可能性指现有的预防、检测、控制措施实施到位后,剩余风险发生的频率。对中等的风险值要引起重视,密切关注发展趋势;对重大及不可接受的风险值必须提出改正或控制措施。

改正或控制措施可从采取教育培训措施、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应急措施等方面提出。但每一项措施必须明确具体的整改方案。

⑶工作危险性分析(JHa)法应用举例:如起重吊装作业分步骤及施工索具和吊具的检查准备工作的风险分析见表3-1:

表3-1:工作危险(JHa)分析记录表

“安全检查表法”应用举例:

为了系统地识别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将要检查的项目,以提问方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系统检查和避免遗漏,这种表叫做安全检查表。检查表有各种形式,不论何种形式的检查表,首先内容必须全面,以避免遗漏主要的潜在危险;其次,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否则的话,检查要点太多,容易掩盖主要危险,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反而使评价不确切。为此,重要的检查条款可作出标记,以便认真查对。安全检查表主要有以下优点:

⑴检查项目系统、完整,可以做到不遗漏任何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因而能保证安全检查的质量。

⑵可根据已有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等执行情况,得出准确的评价。

⑶安全检查表采用提问的方式,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使人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因而可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⑷编制安全检查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可使检查人员对系统的认识更深刻,更便于发现危险因素。

如下表3-2:高处作业检查表部分内容

四、风险的管理

危险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评价出系统的危害性,并针对系统的危害性,提出消除、控制风险的措施。控制措施的优先次序是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具体选择时,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⑴停止使用有害物质;

⑵改用无害物或危害性低的物质;

⑶变更工艺减少危害性;

⑷隔离人员或危害;

⑸局限控制(如分散危险);

⑹工程技术控制;

⑺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

⑻个体防护。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易发事故的特点,提出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风险分析的方法,得出如下结论:

——风险评价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础,预防的关键是运用系统安全的分析方法和原理对其进行预先的风险评价。

——选择应用适宜的评价方法,能够对事故实行动态的全过程控制。

——风险评价可以为制定安全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本文提出了应在安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超前的安全预防。

主要参考文献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评析篇2

关键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49-02

一、引言

信息时代为国家和个人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生活空间,但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信息安全的威胁可能来自内部的破坏、外部的攻击、内外勾结的破坏和信息系统自身的意外事故等,因此我们应按照风险管理的思想,对可能的威胁和需要保护的信息资源进行风险分析,以便采取安全措施,妥善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依据国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有关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公正的综合评价的过程。根据iSo27001的管理思想,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在信息安全管理的pDCa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如何处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所产生的数据,是每一个信息安全管理者都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开发出一套实用性强、可操作性高的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具。

二、风险评估过程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是针对组织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对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风险识别、信息收集、评估和报告等。风险评估的实施过程如下页图1。

1.评估前准备。在风险评估实施前,需要对以下工作进行确定:确定风险评估的目标、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组建风险评估团队、进行系统调研、确定评估依据和方法、制定评估计划和评估方案、获得最高管理者对工作的支持。

2.资产识别。资产识别过程分为资产分类和资产评价两个阶段。资产分类是将单位的信息资产分为实物资产、软件资产、数据资产、人员资产、服务资产和无形资产六类资产进行识别;资产评价是对资产的三个安全属性保密性、可用性及完整性分别等级评价及赋值,经综合评定后,得出资产的价值。

3.威胁识别。威胁识别主要工作是评估者需要从每项识别出的资产出发,找到可能遭受的威胁。识别威胁之后,还需要确定威胁发生的可能性。

4.脆弱性识别。评估者需要从每项识别出的资产和对应的威胁出发,找到可能被利用的脆弱性。识别脆弱性之后,还需要确定弱点可被利用的严重性。

5.已有安全措施确认。在识别脆弱性的同时,评估人员将对已采取的安全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评估其是否真正地降低了系统的脆弱性,抵御了威胁。

6.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中完成资产赋值、威胁评估、脆弱性评估后,在考虑已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利用恰当的方法与工具确定威胁利用资产脆弱性发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资产的安全属性受到破坏后的影响得出信息资产的风险。

三、系统设计

1.用角色设计。系统角色分为三种类型,各用户在登录后自动转入各自的操作页面。a.超级管理员:拥有系统所有权限;B.评估项目管理员:可以对所负责的评估项目进行管理,对评估人员进行分工和权限管理;C.评估人员:负责由项目管理员分配的测评工作,将评估数据导入系统。

2.系统模型。根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的业务需求,我们构建了以安全知识库为支撑,以风险评估流程为系统主要业务流,以受测业务系统及其相关信息资产的风险评估要素为对象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综合管理系统模型,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

3.系统功能设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综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①风险评估项目管理:评估项目管理模块包括评估项目的建立、项目列表、项目设置等功能。主要输入项:项目名称、评估时间、评估对象等;主要输出项:项目计划书。②信息安全需求调研管理:该模块用于用户填写安全调研问卷,为安全评估提供数据支持。主要输入项:用户iD、调查答案;主要输出项:问卷标题、调查题内容。③资产识别。系统提供的资产识别,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等,根据业务系统对组织战略的影响程度,对相关资产的重要性进行评价;主要输入项:评估对象(信息资产)、赋值规则;主要输出项:资产识别汇总表、资产识别报告。④威胁识别。威胁识别:系统提供多种网络环境的威胁模板,支持和帮助用户进行威胁识别和分析,并提供资产、脆弱性、威胁自动关联功能:主要输入项:评估对象、赋值规则;主要输出项:威胁识别汇总表、威胁识别报告。⑤脆弱性识别。脆弱性识别:系统可提供多种系统的脆弱性识别功能,包括:主机、数据库、网络设备等对象的脆弱性识别。系统支持常用漏洞扫描软件扫描结果的导入,目前支持的扫描系统有:nessus、nmap等,主机系统支持:windows、Linux、Unix等,数据库支持:mSSQL、oracle等:主要输入项:评估对象、漏洞扫描结果、赋值规则;主要输出项:漏洞扫描报告、脆弱性识别汇总表、脆弱性识别报告。⑥安全措施识别。安全措施识别:系统提供基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措施检查功能,帮助用户了解目前的安全状况,找到安全管理问题,确定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主要输出项:安全措施识别汇总表、安全措施识别报告。⑦风险分析。系统通过资产评价、脆弱性评价、威胁评价、安全措施有效性评价、风险分析等工作,可自动生成安全风险评估分析报告。主要输入项:评估对象、资产值、脆弱性值、威胁值、安全措施值、计算规则;主要输出项:风险计算汇总表、风险分析报告。⑧评估结果管理。主要功能是对历史记录查询与分析。汇总所有的安全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生成各阶段风险评估工作报告,主要包括如下:《资产识别报告》、《漏洞扫描报告》、《威胁识别报告》、《脆弱性识别报告》、《控制措施识别报告》、《风险分析报告》。并可对当期风险评估结果和原始数据进行转存或备份。在有需要时能调出评估历史数据进行查询及风险趋势分析。⑨信息安全知识库更新维护。信息安全知识库的更新维护主要对象有:系统漏洞库、安全威胁库、安全脆弱点库、控制措施库。为避免造成数据的冗余,系统将在各评估项目中需要反复使用的数据归入基础数据库进行管理,在进行评估活动时再从基础库提取有关数据,这样也能减少重复的输入工作。⑩数据接口。导入数据接口:资产库、脆弱点库、威胁库、控制措施库。支持以下常用的格式:如eXCeL文件等;常用的漏洞扫描工具:如绿盟、启明星辰、neSSUS、nmap等。

四、结束语

该系统设计是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流程为基础,进行信息安全评估项目管理、风险要素数据收集与辅助风险分析的系统,在实际风险管理过程中,可引入了质量管理理念――pDCa循环,即通过监控每一阶段的信息系统风险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调整风险控制工作计划,从而实现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评析篇3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安全评价的目的是在煤与瓦斯突出发生之前,根据瓦斯、地质等条件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进行科学的分级评价。正确的评价煤层突出的危险性,准确掌控深井复杂煤层开采系统的安全状态,不仅有利于准确的预测预报、理清深井复杂煤层突出危险性工作面安全运行的薄弱环节,而且能正确地指导防突措施的应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出对安全生产的威胁程度。

一、矿井概况

平煤股份十矿为高瓦斯突出矿井,自1988年首次发生突出事故以来,共发生突出50次。最大突出强度2000t,涌出瓦斯量4万m3。

随着采掘工程向深部延展,瓦斯压力、地应力逐渐增大;全矿井突出危险采掘工作面最高月份达11个,这些突出危险采掘工作面分散于全矿所有采区,瓦斯治理难度很大。建立突出危险工作面安全评价管理体系,及早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完善措施,确保突出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抓好矿井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二、安全评价体系建设

根据矿井防突管理的严峻形势要求,为切实加强防突管理工作,近年来十矿通过不断摸索改进,逐步试行突出工作面的安全评价制度,最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

1.1防突措施内容是否齐全、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及措施执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分析,评价当前措施的有效性、合理性、适用性。

1.2现场管理。重点查现场干部、职工对防突意识的认识,对防突规定的掌握情况,工作安排的主动性,落实措施的坚决性,现场防护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1.3瓦斯地质评价。针对当前已揭露的瓦斯地质状况,并利用探孔、瑞利波和电子辐射等各自技术手段对工作面瓦斯地质进行综合评价。

1.4打钻过程中异常情况。根据钻孔施工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对工作面瓦斯和地质作出判定和评价。

1.5效果检验指标评价分析。对评价周期内预测(效果)指标异常情况和数据趋势给予评价。

1.6职工对措施的掌握程度评价。现场检查职工对在用措施的了解、掌握情况,重点检查施工人员的手指口述情况和对措施内容的掌握情况。

1.7措施的执行情况评价。井下对防突措施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措施在工作面的落实情况。

2.评价方法

在防突管理台帐和施工单位的自评价基础上,首先对区域和局部措施执行及异常情况、预测参数和瓦斯变化趋势、煤层和夹矸地质变化及影响进行分析。再通过对井下现场及管理程序的检查、现场询问、职工对措施的掌握情况和施工单位对措施执行的主动性、落实措施的坚决性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3.评价程序

矿成立评价小组,由防突科组织生产业务科室和各施工技术人员参加,对现执行措施的有效性、措施执行情况、施工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施工人员对措施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整个评价分预评、初评和综合评价三个阶段,预评是指施工单位根据所管辖的工作面一周来依据评价内容所给出的评价,主要是基层单位对措施进行评价;初评也称为措施循环评价,是指依一周或一个循环对按防突管理的工作面进行评价。初评由防突部门组织、各业务保安部门、安监部门、施工单位参加,各单位明确具体参加人员。负责对突出危险工作面对照措施内容、贯彻执行、现场管理等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对工作面出现的各种明显突出预兆以及异常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明确落实单位、工期和责任人员。综合评价,是指依一月为周期对工作面进行一次全面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由总工程师或防突副总组织,有关业务主要领导、相关业务保安部门、安检部门、施工单位参加,对当月的突出危险工作面管理工作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4.评价等级

评价等级分为可控、基本可控、需持续改进三个等级。每次预评、初评和综合评价,都要对各个突出采掘工作面给出安全评价等级、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5.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在矿每周防突例会上通报,预评结果由基层单位通知到业务主管科室;初评结果及时通知到本单位相关领导、业务保安部门和施工单位,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验证。对评价需持续改进的采掘工作面,总工程师及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并制定完善补充措施。对评价需持续改进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执行按先停产、再治理的原则。

三、安全评价体系特征分析

1.突出危险工作面安全评价就是针对在具有突出危险性的工作地点的危险程度分析,其对象是采掘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安全评价。

2.突出危险性工作面安全评价是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辨析、跟踪、控制的过程,涉及的业务部门广,是一种综合性的煤矿安全管理方法。

3.突出危险性工作面安全评价进行定量、定性指标量化分级,制定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定标准,实行规范化评价。

四、安全评价体系应用

矿井开展防突安全评价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安全评价的实施,能够随时掌握高突工作面的煤层赋存情况,及时了解工作面异常现象,经过措施循环评价,及时调整、修订防突措施,监督、检查现场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对工作面存在的防突隐患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实现了对突出危险性工作面防突效果动态监督管理,加强了突出危险性工作的防治力度,经过异常情况分析、落实,进一步完善防突工作,并根据现场的情况能够指导高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经过近两年的安全评价实施,各高突工作面的瓦斯超限事故较以前大大降低,在大埋深、高应力、复合动力灾害严重的形势下,杜绝了瓦斯突出事故。

安全评价可以为改善矿井安全管理现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依据;为预防、控制事故发生提供安全对策措施;使突出矿井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

五、结论

1.安全评价从安全技术角度出发,查找分析措施执行、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源,有害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帮助管理和作业人员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分布的部位、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危险源、触发因素及事故概率、后果和程度。

2.通过安全评价,分析、论证技术措施、生产工艺、作业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向管理和作业人员指出不合理的生产工艺及不完善的安全设施、装备、装置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及严重程度。

3.安全评价可为突出工作面客观反映安全管理现状,查找、分析、论证其在安全管理、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漏洞,并提出完善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的建议。

4.安全评价以生产安全为目的,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发现存在的各类危险源、有害因素及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为矿井提供经济、合理、科学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方面的建议。

5.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从而促使煤矿管理者统一安排、统筹计划,调动各部门、各环节及各工种提前进行监测、检查,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沈斐敏编著.《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评析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综合分析

建筑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我国城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工地遍布全国各个角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的价值观念的提高,人们对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对施工安全的监管也越来越严。多年来,我国在建筑施工安全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等法律法规,不论在观念、作法及涵盖范围方面,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均有显著的进步。政府对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已由对施工企业监督为主,转变为对工程参与各方的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建筑生产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改善,“以人为本”的外延,已从场内作业人员扩展到了工地以外的周围居民。

1.我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

针对建筑施工,我国的安全评价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研究存在着如下问题:

1.1目前我国仅有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和评价指标还不够完善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不能全面反映建筑施工的安全状况,其各检查项的分值给定不太科学;《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内的评价指标没有和企业完成产值相关联,而且未考虑企业作业性质,企业作业性质不同(如隧道工程和房屋建设作业性质是不一样的),其危险程度显然不同。

1.2目前我国安全评价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不太成熟

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只局限于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整改,对施工现场的整体安全性缺乏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监控;建筑企业对下属工地进行安全评价时,也多由一些专家及现场安全员凭经验判定结果,这样往往缺乏科学性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即便按程序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评价,但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人员的个人经验,不同经历的人员会评价出不同结果,有时评价结果甚至会大相径庭。

1.3综合考虑人、机、环境因素方面不甚理想

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度量其风险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国外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技术有一定的研究和一些成功经验,但在综合考虑人、机、环境因素方面不甚理想,而且由于国情不同,建筑安全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国外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技术在我国也不太适用。因此,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方法势在必行。

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在建立安全评价准则体系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指导原则:

①科学性。科学能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建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反映客观实际事物的本质,能反映出影响评价事物安全状况的主要因素。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获得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结果才有效。

②全面性。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状况的评价是一种全面性的多因素综合评价,为了保证这一点,选取的因素应具有代表性。选取时应从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着眼,尽管最后确定的因素不一定很多,但选择初始时,被选因素一定要多一些,全面一些,以保证优选余地。

③可行性。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便于资料和数据的收集,能反映事物的可比性,做到评价程序和工资尽量简单,避免面面俱到,繁琐复杂。只有坚持可行性原则,评价的实施方案才能易于被应用部门采纳。

④可比性。为了便于比较,评价指标还应当量化,只有通过量化,才能精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在设计准则体系时,还应当考虑到在量化时能够获得这些准则的测度标准。

⑤稳定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选取的因素变化时应是比较有规律性的,那些受偶然因素影响大起大落的因素则不应入选。

3.建筑施工安全对策措施

3.1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①耐失误设计。这种方法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得员工不发生失误或者即使发生失误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用不同的形状、尺寸或颜色防止安装、连接操作失误;采用连锁装置强制性地防止误操作;采用误动自锁装置使人失误无害化等等。

②冗余技术。ieee可靠性协会对“冗余”的定义是“在需要时运行并完成指定功能的备用措施”。它的特征是只有一个或几个而不是所有措施(装置)发生故障,系统仍能正常运行。它的目的是提高系统可靠性。例如在危险岗位由双人操作,或人机并行,采用备用系统等。

3.2建筑施工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管理失误是事故发生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人的行为对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控制和减少人为与管理的失误,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管理。

①安全教育对策措施。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切实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贯彻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安全法律法规。培育团结协作、敢打硬仗的团队精神。建立和完善企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搞形势,不走过场,定期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有针对性开展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和竞赛,使每一位员工真正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建立一套激励和约束机制,包括安全奖励机制、人文关怀机制、员工福利机制、安全考核机制、安全曝光机制、安全行为约束机制、安全责任约束机制等。

②安全管理措施—安全定置管理模式。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它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通过对现场的整理、整顿,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理掉,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位置上,使其随手可得,促进生产现场管理科学化,达到高效生产、标准化生产、安全生产。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定置管理包括分析、设计、组织、实施、检查等内容。分析研究是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使定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的关键性工作,深入施工现场,对生产工艺、设备、工具,以及人、物与场所的结合状态、信息流动状态等,应用工业工程学方法进行研究。在掌握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施工现场系统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设计,并设计出施工安全定置图。根据所设计的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方案和定置图,对施工现场系统实施定置调整与整改,同时加强实施过程与效果的检查和考核。

【参考文献】

[1]罗云.安全文化百问百答.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8:-25.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评析篇5

【关键词】路桥施工;施工安全;安全生产管理

路桥施工,大家都很熟悉,是一个复杂而且要求细节完善的工作,也是一个将设计意图、设计图纸转换为工程实体的过程。任何一个路桥工程项目,任何环节一个施工出现问题均会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一定或者致命的影响。而路桥施工工程施工过程中,其安全生产管理则是重中之重。

1路桥施工工程的基本特点

众所周知,公路、桥梁工程勘测具有线长、量大、时空跨度大的特点,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的社会综合性工作。整个过程分为平整场地、修建临时道路、机械设备装运、搬御安装、桥墩柱基的钻探、岩心取样、构件的现场浇筑、测试及吊装、吊装设备的现场移位;路基岩体的爆破、挖运、碾压等项目。由于这些工程项目勘测、施工的特殊性,同时又以人工体力劳动为主,决定了此项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多,意外风险概率较高的特点。所以推广应用安全管理系统工程管理办法,对减少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健康和安全,提高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路桥施工工程一定要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溶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在生产活动中对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加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路桥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利用传统的经验方法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是达到安全生产目的的基本特征。但是传统的管理是以经验为主,而经验是一种个人技术和技巧,是靠人的直观感觉对事故本身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作出类似的判断,不可能对整个勘测、施工过程作出安全因素的定量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公路、桥梁勘测、施工过程中必须把以经验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通过科学的总结,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成为科学的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并依此制定出更加适合勘测、施工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2路桥施工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步骤

2.1确定安全管理目标

路桥施工单位为了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在全面推广工程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一套由主要领导负责,职责分明、组织严密的管理办法和安全网络体系。同时要充分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对各方面因素和信息进行调查总结并通过科学定量分析,确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路桥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目标,要结合野外施工的性质和特点,依据安全管理总目标,以人为本,确立以人身安全为主要内容,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重于抢”、“防忠于未然”为原则,以“杜绝重伤、死伤事故、减少其它事故”为目的的安全管理具体目标。只有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才能保证职工的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才能更好的发挥工人对工作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更好的发展生产,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2.2建立健全安全网络体系

要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由单位领导具体负责,责任分明,组织严密的网络体系,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管理,使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个人及每个生产环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

2.3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事故进行预测,遏制影响安全生产的事故

为了确保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安全,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工程规模、地质地貌所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在分析预测过程中要进行总体预测、分期预测、阶段预测、单项预测。在总体预测中,要对整个生产过程和总体规划进行预测;在分期预测中,要作出分期评价并定出可行的分期措施;在阶段预测中,要进行阶段评价,并制定出相应的阶段措施;在单项预测中,要对项目进行评价并制定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总之,对影响安全生产预测的目的,就是要落实好每一项具体措施,消除影响安全生产的隐患。

2.4对项目进行具体管理和监管

根据路桥施工过程中易发事故的种类,可分为安全措施、安全设施、机械设备、施工工艺等项目。为了确保在各项目中安全目标的实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有专人管理,定期进行科学、可靠性检查,并对此作出分析和科学评价,落实好各项制度和措施以达到预期的安全效果。

2.5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在路桥施工产值不断增高的同时,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大多数路桥企业的人力资源一直都难以满足施工管理特别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且存量与需求问的差距越来越大。可以说,路桥施工企业职工对企业的生产,贡献是巨大的,而企业潜伏的风险同样也是巨大的。安全生产管理虽在不断加强,但仍处于传统的管理状态,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往往是嘴里喊得多而实际行动少。而且,许多公司的项目部基本没有单设安全管理的部门,资源配置更显不足。有相关规章制度但没能做到及时更新,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稍差,使得在技术、资金、设备上的大投入和高保障失去了意义。

路桥的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由于路桥施工线路长,交叉作业面多,设备投人量大,人员工种特别是特殊工种极多,且均为露天作业,所以管理难度极大。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是路桥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施工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才能更加有效。因此,加强对施工人员素质的培养,是提高路桥施工工程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2.6总结归纳实践经验,对易发事故进行科学定量分析

安全生产的各种制度、方法、资料、数据与经验都是对安全系工程进行科学分析和定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根据这些依据,在安全生产系统管理中作出准确的定量分析和安全评价,制定出正确的、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当然,路桥施工工程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安全生产管理步骤也是不可忽略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应该是贯穿整个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

参考文献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评析篇6

1路桥施工工程的基本特点

众所周知,公路、桥梁工程勘测具有线长、量大、时空跨度大的特点,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的社会综合性工作。整个过程分为平整场地、修建临时道路、机械设备装运、搬御安装、桥墩柱基的钻探、岩心取样、构件的现场浇筑、测试及吊装、吊装设备的现场移位;路基岩体的爆破、挖运、碾压等项目。由于这些工程项目勘测、施工的特殊性,同时又以人工体力劳动为主,决定了此项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多,意外风险概率较高的特点。所以推广应用安全管理系统工程管理办法,对减少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健康和安全,提高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路桥施工工程一定要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溶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在生产活动中对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加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路桥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利用传统的经验方法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是达到安全生产目的的基本特征。但是传统的管理是以经验为主,而经验是一种个人技术和技巧,是靠人的直观感觉对事故本身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作出类似的判断,不可能对整个勘测、施工过程作出安全因素的定量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公路、桥梁勘测、施工过程中必须把以经验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通过科学的总结,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成为科学的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并依此制定出更加适合勘测、施工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2路桥施工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步骤

2.1确定安全管理目标

路桥施工单位为了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在全面推广工程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一套由主要领导负责,职责分明、组织严密的管理办法和安全网络体系。同时要充分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对各方面因素和信息进行调查总结并通过科学定量分析,确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路桥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目标,要结合野外施工的性质和特点,依据安全管理总目标,以人为本,确立以人身安全为主要内容,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重于抢”、“防忠于未然”为原则,以“杜绝重伤、死伤事故、减少其它事故”为目的的安全管理具体目标。只有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才能保证职工的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才能更好的发挥工人对工作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更好的发展生产,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2.2建立健全安全网络体系

要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由单位领导具体负责,责任分明,组织严密的网络体系,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管理,使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个人及每个生产环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

2.3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事故进行预测,遏制影响安全生产的事故

为了确保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安全,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工程规模、地质地貌所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在分析预测过程中要进行总体预测、分期预测、阶段预测、单项预测。在总体预测中,要对整个生产过程和总体规划进行预测;在分期预测中,要作出分期评价并定出可行的分期措施;在阶段预测中,要进行阶段评价,并制定出相应的阶段措施;在单项预测中,要对项目进行评价并制定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总之,对影响安全生产预测的目的,就是要落实好每一项具体措施,消除影响安全生产的隐患。

2.4对项目进行具体管理和监管

根据路桥施工过程中易发事故的种类,可分为安全措施、安全设施、机械设备、施工工艺等项目。为了确保在各项目中安全目标的实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有专人管理,定期进行科学、可靠性检查,并对此作出分析和科学评价,落实好各项制度和措施以达到预期的安全效果。

2.5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在路桥施工产值不断增高的同时,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大多数路桥企业的人力资源一直都难以满足施工管理特别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且存量与需求问的差距越来越大。可以说,路桥施工企业职工对企业的生产,贡献是巨大的,而企业潜伏的风险同样也是巨大的。安全生产管理虽在不断加强,但仍处于传统的管理状态,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往往是嘴里喊得多而实际行动少。而且,许多公司的项目部基本没有单设安全管理的部门,资源配置更显不足。有相关规章制度但没能做到及时更新,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稍差,使得在技术、资金、设备上的大投入和高保障失去了意义。

路桥的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由于路桥施工线路长,交叉作业面多,设备投人量大,人员工种特别是特殊工种极多,且均为露天作业,所以管理难度极大。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是路桥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施工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才能更加有效。因此,加强对施工人员素质的培养,是提高路桥施工工程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2.6总结归纳实践经验,对易发事故进行科学定量分析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评析篇7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管理

一、前言

风险管理是电力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管理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管理的水平。

二、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对其实施安全管理的措施,是对一系列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控制不安全因素,消除风险的过程。

电力生产管理,是在电力生产过程对整体的设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的管理,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后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遏制在摇篮中。电力生产管理特别强调事前的预防工作,合理运用风险控制方法,使电力行业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高效的发展。

三、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风险控制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动态性特点,对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整合和评价,及时发现事故并进行修复处理,对电力生产活动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对整个电力生产进行有效的安全保护,降低了生产过程的危险系数。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事故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能够及时的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风险管理指导着电力生产的整个流程,同时能够更好的满足电力生产部门的需要,促进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电力部门制定详细的计划列表,并委派总负责人,总负责人可以委任下级部署,经过层层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提高了电力生产的效率。电力部门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也可以建立风险控制的平台,这样电力生产的可靠性可以大大的改善,也保障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四、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施工作业进行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五、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

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

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

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

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

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六、电力系统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

在电力系统生产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要遵守一定的流程,要对相关的电力系统知识进行培训,这样在操作的时候才能避免出现更多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在思想和认识方面保持一致。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对其风险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培训,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在电力系统风险识别方面,进行识别的目的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同时在进行控制前要对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掌握,这样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对风险事故出现的种类也进行必要分析,对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风险衡量也非常必要,而且,在进行风险衡量的时候,对可能出现的概率以及损失大小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同时也可以依靠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判断。

在对电力系统风险控制方面,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出现的风险,因此,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的时候,风险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要点引入风险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案,将可预期的风险进行控制,将风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七、结束语

在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事业更好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耀财.如何建立供电企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J].广东科技,2010,5(03):55-56.

[2]赵明.如何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科海故事博览,2011,5(12):15-16.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评析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其更是关系着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企业和单位必须对其进行高度重视与研究。就过去多年的施工实践总结得出,由于建筑安全问题造成的社会安全和经济损失极为严重,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些是由于偶然原因造成的,然而更多的还是由于工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安全认识不高,导致了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的必然发生。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中需要我们充分的认识其严峻性和安全形势所带来的挑战,从根本原因出发找出目前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现象,为施工安全的管理提高水平,以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负责的态度进行总结和研究。

1.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概述

1.1概念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主要值得是在工程施工中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责任为基础对其进行完善管理。其在施工中针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评价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优化认识和管理总结模式,从而使得施工各环节和各种工作要素都能够形成一个系统而又全面的管理流程,这对于促使工作发展和社会的顺利进步提供着安全保证依据。在目前建筑工程中的施工中,现场安全都是以专有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为主要的工作模式,且在工作中是一种利用先进技术和施工方法进行管理的方式。在目前的工程项目中,我们需要针对每个因素和缺陷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其中潜在危险或者隐患及时的得到处理与优化,这对于施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有效。建筑工程中,由于每个工作要素都是一个异常而又危险的环节,这就需要我们在中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从整体上去评价和分析工程中存在的安全状况,从而实现全面系统的工作管理模式,将各种质量隐患都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与优化。

1.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做好安全管理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方法,其作为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型产业,在社会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但是其中的安全问题却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工作人员的认识和防范要求,使得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和不足,这就需要我么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与处理。在文中,我们通过采用了比较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通过对系统安全管理的工作原理及其核心―危险源识别评价的分析,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运行模式的介绍,提出施工现场应用“pDCa”循环模式开展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危险源一般是指一个施工项目整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设备及其位置,也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通过对整个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分析,界定出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施工环境、设备、人员等哪些是危险源,其危险性质、危险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条件、触发因素是什么。通过有效控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也就是说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源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危险源是原因,事故是结果。通过分析原因到结果的途径,揭示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才能采取恰当的安全对策措施;由于受施工现场局限性的影响,多数施工现场内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相互毗邻,这些建筑大多为临时性,结构简易,且耐火等级多为三、四级。另外,一些职工宿舍与重要仓库和危险品库房相互毗连,甚至临时建筑物相互间隔仅用三合板等易燃材料进行分隔,加之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一旦失火,人员难以疏散,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3.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或者风险评价,施工现场安全评价就是对建筑产品生产活动中,或者施工前的施工现场所存在的风险、隐患和安全措施进行评价。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提供预测信息。高层建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各单位应成立防火领导小组,成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和消防学习。施工现场应制定一些必要的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以使各承包单位和各作业工种有章可循,从而落实防火工作。对于各种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加强督促和检查。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施工总平面布局审批制度,“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严密,伤亡事故总是难以从根本上避免。为了避免或减少伤亡事故的损失,从容应付紧急情况,应需要严密的应急计划、完善的应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活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则涵盖了“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抢险救援”这三部分内容。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评析篇9

【关键词】危险源;安全控制;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南水北调

【abstract】accordingtothefirstphaseofthe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projectYinJiangJihanengineeringchannel3standardsafetyhazardcontrolandmanagementofthestatusquo,aswellasthe"hydropowerengineeringconstructionmajorhazardsidentificationandevaluationguideline"(DL/t5274-5274)ofevaluationcontent.UsingaHpmethod,theestablishmentofawaterconservancyconstructionenterprisesafetycontrolandmanagementofthehazardevaluationindexsystemandevaluationthreshold,analyzedthehazardidentificationandriskanalysis,andthemanagementofthehazards,thecontrolofsensitiveindicators,andcarriesontheappraisal.theconclusionis:thehazardvalueG=0.92,safetycontrolandmanagementinacontrollablestate,inaccordancewiththeactualsituation.

【Keywords】Hazards;Securitycontrol;evaluationindex;analytichierarchyprocess;South-to-northwaterdiversionproject

1.概述

南水北{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到汉江兴隆河段,工程区域地跨荆州、荆门、潜江等市。渠道全长67.23Km,设计引水流量350m3/s,最大引水流量500m3/s。其中渠道3标段长5.19Km,渠道穿越纵多的河流、湖泊、公路及铁路等,沿线经济比较发达,其施工具有建筑物分布较多、线路长、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因而危险源的安全控制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2.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2.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1)危险源辨识。采用系统安全分析及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等方法对危险源辨识。主要是从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上的缺陷等分析识别危险源。

(2)危险源分类。按照我国危险源分类[1],引江济汉工程渠道3标施工中主要有:坍塌,高空坠落,机械伤害,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贮罐)等危险源。具有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火灾、爆炸、中毒等风险。

(3)危险源辨识范围。依据工程建设的实际,危险源辨识范围主要有:施工区域平面布局总图、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与装置、有害作业现场、劳动保护、应急抢救设施、办公生活区域、危险物质储存区域等。

(4)危险源风险分析。对办公生活区域、施工过程、脚手架、高空作业、临时用电、机械设备、起重吊装、建筑物基础、穿湖泊段施工围堰等存在的危险源逐一进行统计,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其他等),风险级别,危险程度以及预防控制措施[2]。

(5)危险源教育培训。所有进场人员都要接受危险源、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2.2危险源的控制。

2.2.1危险源控制体系。在危险源安全控制与管理的专职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分工、职责落实、制度建设、责任制等方面均有较为详细的规定,符合规范要求。

2.2.2危险源控制目标。无重大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施工现场无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无坍塌事故;无触电伤亡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杜绝发生损坏地下管线事故;杜绝损坏机电设备事故等。

2.2.3危险源控制步骤。(1)已辨识的危险源向有关方面申报。(2)划分作业活动区域,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建筑物、人员和施工工序等,并收集有关信息。(3)辨识危险源的主要危害,受伤害的范围以及受到伤害的程度。(4)在现有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对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同时还要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3]。(5)确定现有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并符合法律的要求。(6)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并组织专家对措施计划进行评审。(7)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承受[4]。(8)按规范与制度要求做好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2.2.4危险源存贮控制。仓库与生产区贮存的危险源临界量(见表1)。

2.3危险源的管理。

(1)管理机构与人员。设置了安全部具体负责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项目负责任人为第一责任人,配备的专职人员安全生产合格证书符合国家规定。

(2)危险源管理制度。编制了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危险源安全控制管理方案,危险源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并定期检查、落实。

(3)制定应急计划。根据预计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编制事故紧急处理方法和措施。应急计划由两部分组成,即现场应急计划和场外应急计划[5],并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4)危险源安全管理。主要是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严格按程序操作,不带“病”作业,加强维修保养,作业与保养资料齐全;做好施工管理。安全标志醒目,上岗前接受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班前开展安全活动,防护设施佩戴规范[6];做好材料管理。材料采购、运输、检验、仓储、保管等按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做好人员管理。施工作业时,其人员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劳动技能、安全意识等始终处于较好的状态,并持证上岗。做好危险源控制与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报送、存档等工作。

(5)施工环境。在危险源附近施工作业时,安全专职人员在场监督;平时施工时,有专人负责周边施工环境、天气、地质、安全防护等变化情况,确保作业条件符合安全要求。

(6)危险源选址。危险源与居民区、工作场所、其他危险源和公共设施的距离及存贮条件符合安全要求。

(7)危险源监察。积极配合由政府主管部门派出的技术人员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监察、调查、评估和咨询[7]。对检查意见立即整改。

(8)危险源管理投入。按投标书承诺,安全生产管理与危险源控制费用到位率100%。从工程开始到结束,没有出现任何等级的安全事故,也无人员伤亡。

3.控制与管理效果评价

3.1评价方法。

依据《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DL/t5274-2012)规定的评价评价方法,以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渠道3标段危险源安全控制与管理的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评价。

3.2建立层次结构。

建立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等3个层次[8]。目标层a为危险源安全控制综合评价;准则层中B1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B2为危险源的控制、B3为危险源的管理;指标层Cij(i,j=1,2,…,n)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见图1。

3.3指标系数。

指标系数采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DL/t5274-2012)的规定,以及招、投标文件,监理质量、危险源安全控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采用等间距分级法确定,见表2。

3.4权重分析。

(1)建立矩阵。对列举的每个评价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以得到一个评价矩阵a

权重一致性检验结果为:CRB1-C1i0.001,CRB2-C2i0.002,CRB3-C3i0.0001,总CRBi-Cji=0,各CR值均小于0.1,说明权重计算结果符合一致性,判断矩阵成功。

3.5评价。

(1)综合评价模型。

重大危险源安全控制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公式为[9]:

式中:G为危险源安全控制综合评价指数;wi为各项指标权重(见表5);Ki为各指标相应的评定分值(见表2)。

按式(7)计算:危险源安全控制综合评价指数G=0.92,下一层次的评价指数分别为: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G1=0.91、危险源的控制G2=0.92、危险源的管理G3=0.92。

(2)评价指标。

将评价指标分为5级,不同级别的阈值见表6。

(3)评价与分析。

危险源安全控制综合评价指数G=0.92,处于稍有危险可以接受的状况。准则层中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G1=0.91、危险源的控制G2=0.92、危险源的管理G3=0.92,均处于稍有危险可以接受的状态。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4.结语

对危险源安全的评价,主要是依据目前的控制与管理现状而评价的,不是对后续工程建设进程中危险源安全控制与管理的评价。因而,不论评价结果再好,也不能掉以轻心。做好危险源安全的控制c管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危险源安全控制与管理程序,加强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监督,确保危险源安全控制与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要求[10],确保各项安全监控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DL/t5274-2012.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S].2012.

[2]李芬花.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95-97.

[3]李东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26-30.

[4]JGJ/t77-2010.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S].2010.

[5]肖玲.基于+FaHp+的水电工程施工安全评价研究[D].宜昌:三峡大学,2011:7~10.

[6]刘伟.火电企业危险源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95~97.2~4.

[7]姚爱生.高层建筑施工危险源管理问题的探讨[J].浙江建筑,2013,30(8):48~51.

[8]张笑天,陈崇德.漳河水库灌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31(2):12~15.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评析篇10

关键词:工作循环分析 三个贴近 风险控制

采油厂作为主要油气生产单位,历来对HSe管理工具实践应用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为了从安全的角度审视操作规程或实际操作行为、验证操作规程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操作规程的有效执行,针对联合站生产过程风险等级较高、工艺变更较频繁的实际情况,自2012年初在集输大队开展了工作循环分析的试点应用,得到了广大干部员工一致好评。

一、从贴近生产出发,找准应用“工作循环分析”的切入点

1.精心选题

集输大队梳理了全部42项操作规程,根据操作步骤的复杂性、操作内容的危险性、员工掌握的难易程度以及发生误操作后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优选了“相变加热炉启停炉”、“轻烃装车操”、“酸碱卸车”三项操作规程作为工作循环分析的内容,分别建立了三项操作规程的评估工作小组。

2.扎实推进

组织参与人员深入学习了《辽河油田公司工作循环分析管理暂行规定》,充分了解工作循环分析的目的、作用和程序,熟练掌握工作循环分析的方法,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组织讨论了实际操作与书面操作程序的差异,验证管理人员、岗位员工对操作程序的理解程度及操作程序的完整性和适用性。通过讨论、评估,发现操作过程中的某项操作存在安全隐患、操作规程中相应内容与新标准存在差异等五方面问题、实际操作与书面操作程序差异11项、提出修改建议23项。例如在轻烃装车操作过程中,查看罐车罐位方式存在隐患,通过计算轻烃储罐液位的方式计算装车量替代了原查看液位方式,而操作规程中相应的描述内容未及时修改。

3.细致评估

针对相变加热炉操作涉及多个基层队、多名员工,考虑不同员工存在的操作差异,采用了视频拍摄多名员工全程实际操作、现场评估及反复观看操作视频材料进行评估的方式。轻烃装车和酸碱卸车两项操作属于特定基层队固定人员操作,采取了评估人员现场对员工实际操作进行评估的方式。共发现员工实际操作与操作规程存在偏差4处,其他不安全事项2处,细致分析出员工存在习惯性违章行为、现场实际条件导致操作规程无法执行、现场设备设施存在缺陷等五方面原因。

4.有效整改

通过初始评估及现场评估两个阶段,发现员工实际操作与操作规程存在偏差4处,其他不安全事项2处。集输大队召开最终评估会议,由评估组成员和岗位操作员工共同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核,针对两处不安全事项制定了整改方案,落实了整改负责人和整改期限,并将审核后的相关资料、记录上报到相关科室。由于评估结果中部分修改建议直接关系到实际操作的人员及设备安全,而操作规程的修订审核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时间,经采油厂职能科室审批,及时制定下发了《集输大队操作规程变更暂行通知》,对涉及安全操作的修改条款实施了暂行变更,对员工执行操作规程中的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重点提示及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二、从贴近实际着眼,实施规范适用的“工作循环分析”

1.及时梳理

集输大队集中完成了对三项重点操作规程进行的工作循环分析试点后,组织评估组成员和基层队干部召开了工作循环分析试点工作汇报会,对评估结果进行了公示,总结了试点工作的经验及不足,并对下步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安排部署,根据各基层队的实际操作情况对四个基层队制定了工作循环分析计划,由各基层队按照试点工作的方法各自开展工作循环分析工作。

2.稳步实施集输大队针对16项操作规程提出修改建议15项,发现员工实际操作与操作规程存在偏差32处。在制定下发《集输大队操作规程变更暂行通知》的基础上,采取“一提示、两标注、两培训”的方式,即在值班室安全提示板上提示,在《操作规程汇编》上标注、在操作规程制度板上标注,在课堂进行理论培训、在现场进行实际操作培训,使岗位员工操作行为得以不断规范。工作开展过程中,采油厂安全科和采油管理科管理人员多次参与指导,亲自参与了轻烃装车操作、酸碱卸车操作等关键性操作规程的评估工作。

三、从贴近岗位抓起,不断加大“工作循环分析”应用实效

1.操作规程动态管理

工作循环分析促进了干部员工对操作规程的理解和掌握,并从安全的角度审视了操作规程,验证了操作规程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能及时根据现场实际生产及工艺变化对操作规程做出修订,确保了操作规程的时效性、有效性,保证了实际操作与操作规程的一致性,确保员工在操作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同时,工作循环分析的运用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改变了以往定期修订或发生事故后才修改操作规程的管理缺陷,实现了操作规程动态管理。

2.责任意识明显提升

当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操作规程不能正确指导实际操作或与实际工艺设施条件不符时,能主动提出对操作规程的修改建议并参与修订,改变了员工被动执行操作规程的局面,使操作规程有效执行。干部员工充分认识到了工作循环分析带来的便利、规范,为工作循环分析的持续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工艺设施更加合理

工作循环分析的过程也是一个操作现场风险辨识的过程,现场评估员工实际操作,能更加直观的发现现场工艺设施存在的缺陷或对员工执行操作形成的制约。通过个别工艺设施改造能更加方便员工操作,降低操作风险,为员工的安全操作带来保障,也为设备设施更新、改造或新建项目设计提供借鉴、参考作用。

4.违章行为得到控制

通过整理分析,员工实际操作与操作规程存在的偏差中有28项属于员工习惯性违章行为,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因为违章造成。通过此项工作,认真分析了岗位员工的每一步操作,排查出了“停炉后不关闭燃气阀、停泵后不关闭进口阀门、操作前检查项目不全、未按要求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等8项典型习惯性违章行为。针对违章行为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在相应部位设置了安全目视化标识,纠正了员工习惯性违章行为,进一步规范了员工实际操作,真正做到操作过程中只有“规定动作”,杜绝“自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