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辅导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7:23

青少年心理辅导方案篇1

【关键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探索

【中图分类号】G441

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不少未成年人出现了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各种不健康心理与行为,严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危害了社会、家庭和学校。因此,应高度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近年来,教育部门在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鉴于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为使更多未成年人得到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我们与团市委联合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以下简称辅导站),目的在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实施两年来,取得较好效果,现阐述如下:

1实施方法

1.1组建领导机构建立由市教育局、团市委领导组成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市委宣传部,其属下的市义工联负责日常管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业务指导。

1.2制定实施意见包括建立辅导站运作机制、人才保障机制、专家督导机制,建全档案管理,明确辅导内容及值班接访安排等。

1.3建设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一个多功能的辅导站,以心理辅导热线为主,面谈为辅。在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心理辅导内容,免费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热线咨询,同时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面谈辅导,搭建起维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服务平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与家庭密切相关,辅导站还将服务定位于家庭及社区。

1.3.1硬件建设建立起集热线电话咨询室、个体辅导室、沙盘游戏室和团体辅导室为一体的多功能辅导站,配置了专用电脑、购置了专业的心理测试系统和相关心理健康杂志,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1.3.2软件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员队伍,建立心理辅导员人才库,主要由心理学专业教师、心理医生、国家心理咨询师等构成,确保了心理辅导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总结辅导站运作和管理的成功经验,逐步向其他县市推广,并与其他县市共建辅导分站,形成辅导网络。

1.4保障机制

1.4.1业务培训派出管理人员参加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培训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举办心理热线电话咨询培训班,提升辅导员的服务能力,规范咨询要求;举办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辅导员们在释放压力的同时,亲身体验了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精髓,学习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操作技巧;组织同类个案的专题"沙龙"活动,辅导员们深入交流了辅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商讨解决的方法。

1.4.2热线宣传制作12355热线的公益广告,在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反复播放,宣传12355热线;通过LeD屏幕或户外广告等在人流密集,特别是青少年聚集的地方进行宣传;制作12355热线宣传单张、书签等,在学校、社区派发;联合本地主流报刊杂志,加大咨询案例的报道力度,引起社会关注;教育行政部门向全市各中小学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以短信或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在师生、家长中广泛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使用热线,学会寻求帮助。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对12355心理热线进行推广,使"热线"真正地"热"起来,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并使用热线。

1.4.3辅导活动向家庭、学校、社区延伸通过深入社区、学校举办各种咨询活动,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比如在某中学举办"青春路上,你我同行"心理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在青少年宫举办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及现场心理咨询活动;举办"万名义工献爱心进社区"系列活动;深入学校举办高考、中考前心理辅导讲座;在六・一儿童节举办关注留守儿童及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与团市委义工联合总队合作,举办为期一年的单亲家庭孩子"护苗行动",每周由受过心理辅导专业培训的大学生志愿者上门义教和心理辅导;并举办单亲家庭儿童的户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家长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座谈会等。逐步建立家、校、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

2效果

2.1成功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经过两年的努力实践和探索,逐步完善了我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硬件设施,除了原有的青少年综合服务热线外,还设有个体辅导室和沙盘游戏室,并购置了专业的心理测试系统和沙盘设备,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员队伍,拥有49位专业心理辅导员,建立了一个实用性强、影响面广的心理辅导站。

2.2成功树立青少年和家长的求助意识。未成年人辅导站建立两年以来,拨打12355热线的人数不断增多,目前已成功为3373个个案提供了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个性问题、行为问题、性心理问题等困惑,其中学习问题占45%,人际关系问题占30%,个性问题、行为问题及性心理问题占25%。在来电者中,青少年占52%,父母占30%,其他约占18%,说明青少年及家长的求助意识日渐增强。

2.3成功构建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目前辅导站的服务功能包括面向全市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提供心理热线咨询、面谈辅导、心理测试、沙盘游戏辅导、特殊人群(残疾人、单亲家庭儿童、农村留守儿童)辅导,同时送课到学校、到社区,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社区大型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现场心理咨询服务等。比如2011年10月,在某学校举办主题为"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的"青春路上,你我同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通过经典的案例分析、家长与青少年间的真情互动,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如何识别常见的心理障碍,如何把好早恋关,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过程中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困惑,保持健康的心态。250多名学生及部分家长参加了活动,学校领导、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同年10月在市青少年宫举办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及现场心理咨询活动,有200多名学生及家长参与了本次咨询活动;2012年举办学生与残疾人联谊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残疾人代表感人的成长事例鼓励残疾人好好珍惜生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活出自己的价值,1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活动,效果良好。此外,还举办"万名义工献爱心进社区"系列活动,为1300多人次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的辅导活动,将学校、家庭、社区紧密结合起来,成功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2.4成功推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运作模式。通过对我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运作模式的实践探索,发挥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在全市的辐射作用,将研究积累和总结的经验推广到各个县区,四个地区相继建立了县区级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部分地区还成立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示范点、阳光天使爱心协会等,从而建立起全市的心理辅导站网络。

3体会

3.1有效的心理辅导能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通过对咨询个案进行分析,深入探索未成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对影响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评价,提出应对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逐步建立家、校、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可以有效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2政府层面的支持有利于工作开展。借着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在教育部门和团市委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逐步完善了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各项硬件设施,建立了一个多功能的心理辅导站,辅导人员基本由心理老师、心理医生及国家咨询师组成,有着扎实专业知识以及丰富辅导经验,有利于辅导站良性发展。

3.3不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影响辅导效果。由于辅导站服务原则是公益性,所有辅导员是志愿服务,基本上一个月才轮值班一次,对需要跟踪的个案可能要由几个辅导员来跟进,这样就令个案辅导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影响辅导的效果。所以对需要跟踪的个案辅导记录要求更加完整、详细,以便于不同的辅导员可以有针对性地跟进辅导和回访,对有较严重问题的个案尽量专人负责跟进服务。

青少年心理辅导方案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    心理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落脚点是学会做人。如何引领青少年顺利成人成才,已成为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青少年作为承载着家庭和社会高期望的特殊群体,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但因其身处社会大变革的变迁时期,加之其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发展的欲望强烈,其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往往高于其他人群。进入21世纪,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成人成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党和国家向来重视青少年的成人成才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背景下的重要途径,并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等重要文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督促青少年成人成才提出来了明确要求。本文立足我国学校教育现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如何培养青少年成人成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保障青少年成人成才提供参考。

一、开展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快青少年环境适应。

入学教育是青少年步入高一级学府后接受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平台。青少年步入高一级学府后,面临着人际关系、课程专业学习等方面的适应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环境适应障碍。众所周知,新的环境中,只有先适应,才会获得相应的发展,也才会成人成才。学校应紧紧把握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结合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介绍青少年易出现的环境适应问题,并简要分析,重点提供给学生应对策略、求助方法等技能性知识,促使学生入学即知环境适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提前预防、沉着应对、妥善疏导,为促进青少年顺利成长做好铺垫。

二、实施心理健康普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

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要形式,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已成为教育系统的共识。众多学校已通过心理普测、心理抽测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档案。心理普测多以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心理健康调查表、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验问卷等为施测工具,以普测获得的数据为依据,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心理易感人群、心理正常群体等不同级别的心理档案。研究表明,有四类学生群体比较值得关注:留守儿童青少年、流动儿童青少年、家庭离异儿童青少年、贫困儿童青少年。截止目前,心理健康普测在筛查心理易感人群、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求职择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力的促进了青少年成人成才。

三、开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

课堂教育因其具有系统性、规律性、科学性等特点,一直是传统学科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虽既不属于学科教育也不属于规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课堂教育亦是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是大面积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通过开设心理咨询、人格心理学、情绪管理等选修课来实施大学生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有促进作用。有研究发现,经过系统、全面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大学生,其自我评价明显提高、社交焦虑与苦恼程度明显降低,该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所以,很有必要大力开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质。

四、打造优质校园文化,发挥文化心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校园文化会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潜移默化的使青少年受到感悟、触动、洗礼。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在营造校园文化育人时,注重所选内容的科普性、针对性、实效性,力争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悟、触动。心理学工作者应根据青少年在不同年级、不同环境下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设计橱窗板报内容,及时反映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的典型表现、原因分析及具体的应对策略等,引导青少年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成才。

五、持续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帮助心理弱势群体。

心理咨询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询辅导的对象均为心理健康状态上处于弱势的群体,虽有时无法表面识别,但这类群体均会感到较大的心理痛苦,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成人成才。心理咨询辅导作为一种个性化辅导,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和保密,让来访者体会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归属感,进而吐露其可能隐藏已久的心理困惑、心理症结等。咨询师会综合来访者的病程时间、痛苦程度、社会化影响等,给予来访者专业评估,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咨询辅导方案。由于心理咨询辅导完全吻合求助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数前去咨询的来访者均能较快的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与此同时,求助者也会掌握一系列有益于调节心理状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手段,心理素质水平会明显增强,极大地有利于青少年今后的成人成才。

六、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价值认同。

以“我爱我”为宗旨、倡导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动月是众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活动月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普及活动为主要职责,以心理知识讲座、现场心理咨询、心理电影赏析、心理书籍和心理漫画展览、心理咨询案例解析等活动为主要形式,是大规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径。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要目的是以相对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遵循活动性、情境性和主体性的基本原则,寄心理学知识于活动中,向青少年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唤起青少年对自身、对周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强化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价值认同。

七、开通心理网站等媒介,打造媒介育人新渠道。

青少年作为时展的风向标,电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使用给当前严峻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渠道。网络、电话等媒介因其具有隐蔽性、自由参与性、便捷性,与青少年的生活紧密相连,日益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辅助点。通过开辟网络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热线等,给有心理援助需求但又不愿当面咨询的青少年一个平台,供其倾诉自己的心理困惑;通过心理bbs,由心理学工作者主动发起讨论话题,与青少年在线进行互动交流,积极引导青少年客观看待当前的种种社会现象,鼓励青少年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从而掌握青少年的真实心理需求,为现实中开展青少年工作提供参考,多方位收集信息,为青少年顺利成人成才保驾护航。

八、建设学生心理社团,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互助。

新时期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方兴未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却一直存在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涉及面不深、亲和力不够等问题。为有效应对上述情况,学生心理社团应运而生。学生心理社团一般有心理卫生协会、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等,是经过精心选拔并予以培训合格的主要负责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的学生干部群体,以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互助。心理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其与周围的学生有着共同的生活经历和相似的兴趣爱好、目标和追求,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十分了解,因此,心理上更加亲近、更容易理解和沟通,且其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经验也使得他们成为朋辈心理辅导的最佳载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亲和力不够、涉及面不细等不足,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的重要手段。学校如能真正把学生心理社团组织有效开展,必将极大促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速青少年成人成才。

九、开展学科教学渗透,加速构建全员育人新局面。

学科教学渗透是指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学科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将心理健康培养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学科教学渗透模式的顺利开展可以保证在不给学校增加课时、人力的情况下,有效实现知识—心理教育的相互促进,加速青少年的成人成才。实践证明,学科教学渗透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具体操作时可采用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方法进行渗透。大力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会进一步凝聚全体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提升青少年成人成才的质量和效率,构建新时期背景下,多学科、多角度育人成长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大均。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2]陈良,张大均。近20年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进展与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1)。

[3]王丽敏,王琪,王燕等。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2)。

[4]卢勤。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 (5)。

[5]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十大问题亟待解决[n].中国教育报,2004.

[6]袁红梅,赵嶷娟。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

青少年心理辅导方案篇3

当前青年面对就业与失业的挑战,对职业继续教育的需求甚殷,除个人希望藉此提升市场竞争力,政府更期待由此促进青年就业、降低青年失业率。因此,要减少青年失业率、提升青年劳动参与率,是政府必须严肃以对、积极研拟对策的课题。(青辅会,2012;詹火生,2011)这些对策可分为两方面:其一,提升青年人口的“就业能力”,政策主轴以教育为主,政策目标是学用不落差,并辅以短期的就业训练。其二,建构“积极青年就业对策”,针对弱势青年提供强化的就业措施,包含青年职业继续教育。

需求

近10多年来,国际社会及全球经济面临大震荡及危机,对个人及组织产生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刚要迈出人生独立新旅程的青年人,更是一个艰困的环境。台湾的义务教育为九年,到15岁的青年人可以选择升学或就业,大部分都进入高中、高职、五专就读,未升学或未就业者就需要职业继续教育的方案。

到18岁或20岁的青年又面临升学或就业,大部分是进入大学校院就读,但这阶段有较多比例的青年进入职场,其中有些人通过夜间、假日参与进修课程,加上那些未升学或未就业者都需要职业继续教育的方案。

到了22岁之后,除修习特殊科系或继续就读研究所外,大部分青年从大专校院毕业,必须进入职场就业,若是面对毕业即失业的困境,更需要提供职业继续教育的方案。

因此,15岁到24岁的人口,正是从国中、高中到大专院校毕业而选择升学与就业人口。有关这些阶段的人数,可以从几项统计数据来讨论。

首先,从各级学校毕业生升学率来看,近10年来升学率逐步提高,国中毕业后未升学的只剩不到3%,而高中、高职毕业后未升学的约为5%和20%,见表1。

其次,从表2来看,学龄人口,17岁以前的在学率接近100%,而18岁以上的在学率,10年来从15%提高到83.77%。由此可见,未升学的人数减少许多,青年职业继续教育在层次上有必要往大专校院机构方向发展。

最后,毕业以后未就业的情况则明显增加。近年来,青年的就业率偏低且失业率较一般人口多,从表3可以看出,青年所面临的失业风险比成年人更大,近10年来15-29岁青年失业率是社会平均失业率的2.5倍至3倍(詹火生,2011)。

若从青年劳动参与率来说,15-24岁的劳参率继续下降,尤其是20-24岁的劳参率在2001-2010年间降幅达7.85%(詹火生,2011),这与高等教育扩张、延长就学年限有关。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升高,表示青年就业面临挑战,毕业后失业情形严重。基本上,台湾青年的劳动参与率,在24岁前低于其他国家,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扩大了24岁以前青年的入学机会,使青少年延后进入劳动力市场(钟琳惠,2007)。

综合来说,青年失业主要原因在于学用落差,致就业能力不足,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观念、工作经验不足等(青辅会,2012)。如何缩短落差及补充不足,就要通过青年职业继续教育,加强青年职业培训、提升青年就业力,下面从供给角度进一步说明。

供给

针对15岁以上国中毕业未升学未就业者之方案

此方案为青辅会的“国中毕业未升学未就业青少年职能培训辅导方案”。(青辅会,2012)国中毕业未升学青年由于未具备就业能力或就业能力不足,就业相对困难或低度就业,如果未给予及时的培训及辅导,不但对其个人的生涯发展、身心发展及家庭经济有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治安的隐忧及对社会整体竞争力的影响(青辅会,2012)。

研究显示(青辅会,2012),国中毕业后未升学或未就业之青少年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家庭经济因素未能继续就学。其二,不适应学校正规教育,导致学业低成就或无升学意愿,或是勉强进入高中职就读后又中途辍、休学。其三,暂不升学而有就业意愿,但因仅有国中学历及低技术能力,导致在职场上无法觅得合适工作。

该方案提供职业生涯探索、体验教育、就业力培训等课程,结合个案辅导员的全程辅导,协助这些青少年探索职涯兴趣,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与态度,依其性向、兴趣安排职场见习、观摩,通过了解各行各业,并进而协助青少年选择接受各地职训中心训练学习就业技能后就业或返回学校继续学习、进修。

针对15岁以上高中职及大专学生促进就业之方案

此等促进就业之方案大致可区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各种职场体验计划:为避免高中职及大专学生毕业后失业情形发生,此方案重点在协助青年职业生涯探索、增进青年职场实务等。

而计划以大专或高中职学生为主,配合青年职涯发展阶段,协助青年与职场接轨,同时提供在学青年各种职场体验的管道,通过与职业世界接触,探索职业兴趣,增加职场实务经验,提升就业力。这些计划包括以下几项(青辅会,2012):

1 提升技术士证照效用及办理技能鉴定;

2 提升高中(职)、大专院校学生就业力计划;

3 职业生涯咨询服务;

4 产学携手合作计划;

5 建教合作计划;

6 针对弱势青年提供职场学习及再适应计划;

7 大专生公共部门见习计划;

8 暑期社区工读计划;

9 推动与非营利组织合作青年海外实习计划等。

第二类是协助青年创业服务计划:目的在提供创业知能培育、资金协助及咨询辅导,协助创业青年成功经营并健全发展事业。主要内容有(青辅会,2012;詹火生,2011):

1 大专毕业生创业服务方案;

2 创业圆梦计划;

3 育成中心补助计划;

4 青年创业贷款;

5 飞雁项目(针对女性青年);

6 微型创业凤凰贷款(针对女性青年)等。

第三类是培植优质人力促进就业计划:针对近3年大学以上毕业之待业青年,推出“人力加值计划”,提供大专毕业生仍待业者就业促进方案,到企业及教育基金会进行职场实习,或辅导创业、产学联合研发、增加现有项目研究计划学术研究人员、或至大学院校及高中职短期就学(青辅会,2012;詹火生,2011)。

第四类是青年就业训练信息服务平台:将所有毕业生数据建文件,交由各地就业服务中心追踪。同时,通过就业博览会,每年毕业季时在主要学校与都市地区办理求才求职就业博览会,迅速媒合人力供需(青辅会,2012;詹火生,2011)。

第五类是产学训合作计划:目的在协助青年由学校顺利转衔到就业职场,其特色为由高职学校、技职院校及合作厂商共同办理,课程规划以合作厂商需求为主,采轮调式、实习式、阶梯式等建教合作方式教学,以培育学生成为合作厂商正式员工为目标(青辅会,2012;詹火生,2011)。传统就业服务局限于供需媒合信息的提供。然而青年需从自我探索和认识启发生涯规划,需要职场信息、产业趋势以建立个人就业计划,需要足够求职技能、观念、态度以进入职场,更需要在职场上有人导引协助。

针对21岁以上长期失业青年就业促进服务之方案

此外,针对长期失业青年提供经济协助,以稳定其经济生活,并提供职业训练与心理辅导,以提升其工作技能、促进就业。主要计划为(青辅会,2012;詹火生,2011):

1 就业启航计划;

2 中长期失业者职前训练;

3 中长期失业者心理辅导服务;

4 青年就业计划;

5 青年就业旗舰计划。

此外,其他有待业青年职前训练、在职青年产业人才投资方案、公费职业训练、补助大专校院办理就业学程计划、双轨训练旗舰计划、创新产学研发菁英培育计划、协助大专校院提升青年就业力计划等,虽然名称会稍作更改,但目标都在于鼓励未就业青年强化技能、提升就业能力,以促进就业,提供未就业青年训练学习,协助其顺利就业。

例如“劳委会”职训局自2004年度起办理“补助大专校院办理就业学程计划”,2009年度纳入“青年人才培训方案”。2007年度起办理“青年职涯启动计划”,2009年转型为“就业旗舰计划”提供青年务实致用之就业训练服务。并将办理模式分为接轨型训练、扎根型训练及成长型训练,主要系结合用人需求之训练单位办理工作岗位训练或合作规划课程,并分工办理实体课程。结合学校、事业单位、政府等三方资源,让应届毕业、可以配合全时见习的学生,有机会早一步与职场衔接。(“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2011a,2011b)

综合上述方案来看,都是针对整体需求所提出之青年职业继续教育政策,牵涉极广,主要以就业训练与服务为主,积极推出促进青年就业的对策与方案。由于新进劳动力已大多数为大专程度者,高等教育产出的质量未能同步成长,使大专程度青年的素质差距愈拉愈大。因此必须提出青年职业继续教育新策略,以解决当前面对的青年生涯发展问题。

策略

台湾大力从供给面与需求面来研提因应对策,尤其在青年职业继续教育政策中来协助青年提升就业力,归纳其主要策略包括以下几项:

强化生涯性向探索与多元职涯教育

这些计划以“职业生涯探索”“体验教育”“就业力培训”为主轴方向,并辅以“工作体验”,提供学员职场试探经验,加强青年生涯方向之认知。经由辅导会谈、培训课程及工作体验,加强体验过程、职场见习、后续关怀等。

因此,采取双管齐下途径,其一,鼓励各大专校院规划开设“职业生涯探索教育”课程,帮助青年及早规划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其二,增加企业提供青年职场学习机会之意愿:依“产业创新条例”明定运用补助方式,鼓励企业对学校人才培育之投入,其方式可包括提供在学学生实习机会等,以积极配合订定相关补助办法。

课程教学内容能充分融入就业力养成

因应全球化竞争与全球经济冲击的职场挑战,特别要求大专校院推动提升青年就业力各项工作,例如协助在学青年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建置系科职业生涯进路与课程学习地图、建置生涯(学习)历程档案,成为大专校院职涯辅导之基本功能,从制度性角度全面要求教育机构完成。

提升青年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认识与规划能力

为使青年人口能顺利进入劳动市场,减轻青年毕业后所面对求职不易的挑战,青年就业促进方案各项措施,针对协助青年从校园接轨至职场为主轴,强化青年职业生涯探索、职场体验、就业媒合、创业服务及专长培训,并针对长期失业者加强就业促进服务,以期能减缓青年失业问题,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与职场需求接轨,以提高就业率,保障工作权益。

办理就业接轨职业(前)训练

大专校院追踪该校应届毕业生(包括大专及研究生)就业状况至少1年,了解其未就业原因,对于未获面试通知、未获录取或进入职场工作期间未达半年以上即离职或频换工作者,皆进入积极追踪辅导名单,转介职业(前)训练,并可由实习见习、依产业特色开办相关职前训练班,提升青年就业技能。

增加产业界对教育的参与,扩大办理各项职场实务体验

提供有利的学习与发展环境,协助青年进行职场体验,毕业时得以顺利与职场接轨,为青年就业服务的重要主旨。因此,此一业务必须持续办理,并视经费预算规模,扩大办理各项青年职场体验相关计划。

扩大及强化创业辅导体系服务网络

以现有创业相关辅导措施,包括“青年创业项目计划”“飞雁妇女创业辅导计划”等,通过实体据点及虚拟网络之建置,塑造单一服务窗口环境与氛围,配合学校课程规划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家精神及创新能力。政府办理微型创业凤凰贷款,加强办理创业咨询辅导措施,扩大协助青年成功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趋势

台湾青年的失业问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有必要通过青年职业继续教育等项目促进青年就业,以改善“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这些协助青年就业接轨方案、青年职场体验计划(“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2011a,2011b)仍将继续,并具有以下趋势:

加强供给以扩大青年参与职业继续教育机会

面对越来越剧烈的竞争,青年进入职场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必须加强供给面以扩大青年参与职业继续教育机会。这些供给面的对策包括:提供多元教育与训练管道,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推动劳动供给活化策略,奖助企业雇佣;实施整合性就业训练计划,纾解短期高失业问题;创设学校与职场轮替接轨机制,累积青年工作经验及强化就业技能;建立就业安全制度,保障弱势青年就业等措施。

根据统计(青辅会,2012),15-24岁青年在学比率逐年提升,致其劳动力参与率趋降;25-29岁青年劳动力参与率则逐年递升。有升学意愿青年希望达到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者之比率(15-24岁有97.55%,上升10.62个百分点)逐年升高。因“正在找工作(含准备就业考试)”而未在学亦未就业青年之比率逾46%,而15-24岁与25-29岁未在学之就业者均逾六成。每年有超过30万青年自大专校院毕业,多数毕业生在面临毕业时才对未来前途感到焦虑,在未作好就业前准备下往往不知如何选择工作及作职涯规划。可见,在升学主义导向的教育与学习文化下,青年在学期间只注重记忆背诵,就学年限虽延长,但却仍无助于个人生涯规划,导致完成高等教育后无法立即投入职场或不适应职场环境。唯有继续加强供给青年职业继续教育机会,才能解决此类问题。(杨国德,2009)

整合资源以推展青年职业继续教育

为更多青年提供职业继续教育机会,在公部门要进行横向整合政府各机关,包括劳委会、青辅会、原民会、“经济部”等推动的青年职训或就业服务工作,建构完整的青年职业继续教育网络。学校必须与教育机构、民间企业积极密切结合,缩短理论学习和实务应用的距离,且由政府、学校、企业、工会等形成相互合作的策略联盟或伙伴关系。

主要重点为:扩大类似双轨制课程,于职业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等教育机构实施,可结合理论和实务,缩短就业等待时间,提供企业所需的中层劳动力。此种学徒制或三明治制度,让学校教育结合职业训练,学生在工厂实习所需经费,由政府与雇主分摊,同时为确保学生实习训练符合就业市场所需,相关工会也参与提供意见,强化政府与学校、企业雇主、工会等伙伴关系。(钟琳惠,2007)

当前也要加强新兴产业训练,针对特殊需求学生提供协助,结合教育部门、就业部门、产业界,发放青年就业津贴或职业训练津贴,结合雇主,由雇主负责提供就业或职业训练,强化效果。加上职训津贴可配合双轨制,鼓励在校青年学生参与就学期间的职业训练。同时,失业津贴与寻职津贴的提供,也必须与就业服务密切结合,安排教育训练、志愿部门就业,雇主如提供工作机会或职业训练给青年,政府可补助部分经费。

适时调整方案以增进青年职业继续教育的效益

青少年心理辅导方案篇4

一、附条件不帮教考察工作存在的现实困难

本着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一条作附条件不的规定,每年检察机关都将有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可能适用该特别程序。同时新刑诉法明确了检察院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监督考察机关。从法律后果来讲,作不的未成年人不是罪犯,其与“五类”人员有本质区别,当然不能按照罪犯对待,也不能移送社区矫正机构。作附条件不的案件多在基层,而检察院人员紧张与大量案件需要帮教的对比悬殊,成为了摆在基层检察院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附条件不的帮教考察应把握一定原则,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

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具有共性,也有不同的特点,检察机关应当根据涉嫌犯罪未成年人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让其回归到最适宜的环境进行帮教。大英县检察院在这方面坚持了四个原则:一是凡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应继续接受学校教育或者有意愿上学的未成年人,力争让其回归校园;二是没有继续学习条件的未成年人,力争让其学习一门生活技能;三是家长必须要履行监护义务;四是依法坚持未成年人帮教考察的不公开性。

三、检察院可以整合家庭、学校、爱心群体资源,形成帮教体系

1、检察官制定个性化矫治方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主导矫治方向。无论是以家庭矫治为主,还是以学校帮教为主,检察机关都应当居主导地位。检察院作附条件不的案件,确定6个月至1年的矫治期,并选择合适的帮教方式。承办检察官可以根据个案特点,制定适应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个性化《矫治计划》,规定或者限制未成年人的某些行为,比如大英县检察院办理的王某抢劫案,在矫治计划中禁止王某在矫治期内进入网吧,必须参加学校学习。

通过与不对象及其监护人、委托帮教的特邀辅导员签订《不考察教育协议书》,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监护人每个月或者每季度主动向检察机关汇报思想、行为状况,承办检察官根据具体情况定期听取特邀辅导员的意见,并不定期进行抽查,保证反映情况的真实性,主导矫治方向。

2、监护人尽责任,必须承担起对子女教育的义务。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家庭疏于监管有很大关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可以通过与监护人签订协议书,由检察机关为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监护人能够正确关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敦促监护人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帮教对象,引导帮教对象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制止帮教对象从事《帮教协议》禁止的事情,按照规定进行思想、行为矫治。

3、学校作平台,保障失足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对于检察院作附条件不的案件,矫治期间各学校应当无条件接收,并配合检察机关监督考察。重点对帮教对象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在执行保障的制约方面,可以考虑将该项工作纳入各地的考核办法。大英县检察院就根据和县教育局会签的文件,对于接收检察院附条件不未成年人进行帮教的学校,在矫治期满后由检察机关作出配合情况鉴定,作为各学校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

4、在学校设置“工作室”,变被动办案到主动帮教。在加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要求下,检察机关应当转变常规思路,结合新刑事诉讼法的要求,变被动办案为主动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帮教,并对其他未成年人进行犯罪预防教育。截止目前大英县检察院已经在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较严重的五所学校成立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室”,指派了专门的检察官负责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宣传、教育及附条件不未成年人矫治教育工作的监督考察工作。作为检察官办公桌的延伸,检察院依托工作室,通过在老师、学生群体中设置的信息收集岗反馈的信息及时了解帮教对象的学习生活状态,适时约谈帮教对象,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困难,可以实现信息畅通、动态考察。

5、聘请特邀辅导员协助帮教,弥补检察人员不足。在未成年人帮教考察工作中可以借鉴检察机关聘请人民监督员和特邀检察员的成功经验,根据案情和确定的矫治方式,对每名帮教对象均聘请一名特邀辅导员协助检察院对矫治对象进行监督帮教,以弥补检察院帮教人员不足。选聘原则尽量将未成年人犯罪信息控制在最小范围,选聘对象优先考虑负有爱心和青少年工作经验的居委会、村委会干部、学校老师、片区民警等。

在执行保障方面同样可以在个案矫治终结之后,对选聘的辅导员由检察院作出配合情况鉴定,送达其主管部门,作为其年终考评和晋职晋级的参考依据之一,以激发广大义务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保障未成年人不诉案件的帮教、矫治工作开展到位。

四、附条件不帮教考察工作亟需加强配套保障

青少年心理辅导方案篇5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工作介入;系统视角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和心理不断成长,自我意识增强,认知过程有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但是,随之产生的问题也日渐增多。有的青少年出现忧郁、焦虑紧张等心理障碍,有的出现学习成绩不稳定、厌学、逃学的现象,还有的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还有相当多的青少年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出现离家出走等亲子冲突。

二、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厌学心理,情绪问题。

将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综合起来看,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自我心理矛盾。随着心理的成熟,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越来越复杂。其中青少年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青少年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理想,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或大或小的差距,但如果差距过大,“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往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二)自我与生态系统的不协调。1.在家庭关系中,如何与父母亲相处是青少年们的心理负担与困难之一。2.在朋友关系中,与同学、朋友交往是青少年的一种需要。对于同学或朋友的言语接纳很敏感,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3.在社会适应中,青少年们对自己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追随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最易被感染或鼓动,也容易批评传统的社会观念。

三、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思路

由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不能以偏概全,我将结合案例来探讨社工的介入思路:

案例:求助者,男性,13岁,初一学生。该求助者从小生活在农村奶奶家,九岁被父母接到城里上学。由于讲方言,经常被同学们笑话,求助者觉得自己是从乡下来的,很自卑。上初中后仍然非常害羞,一说话就脸红,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平时几乎不与别人来往,十分害怕与人交往。在学校,每次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而父母主要以工作为主,对孩子的关心也很少。

问题的分析:存在的问题有:(1)自卑、性格内向;(2)得不到父母的关爱;(3)孤僻,不与人来往。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系统视角强调注重个人与环境的交叉互动和相互影响,强调中层系统在工作进程中的作用,强调充分考察个体的家庭、学校、社交群体的互动形态和规则,从而提供最需要的帮助,强调运用支持系统满足案主需要。因此结合系统视角分析影响案主心理问题原因的主要有:(1)个人原因:案主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恐惧和敏感等心理问题的负面影响,以至于陷入了不敢说话,不敢社交的恶性循环状态。(2)家庭原因:案主父母工作,和奶奶一起生活,与父母交流甚少。(3)朋辈群体及学校的原因:由于案主在城市学校上学,而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无法适应城市生活,而且普通话也不如其他同学好,因此对同学们无意间的言语、动作、甚至眼神都很敏感,从而产生失落感,缺乏自信,背负沉重的压力,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

社工介入的思路:社会工作至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可以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各种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之更好地成长与发展。这对本案例社工主要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介入:

一是个案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特点,综合运用心理社会治疗、结构家庭治疗、理性情绪治疗、人本治疗等模式并结合优势视角对该案主进行人际交往辅导、个案辅导、生活方式辅导,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具体方案是一方面了解案主的想法、案主的困惑等,另一方面通过与案主身边的朋友、老师、家长来全方位地了解案主在他们眼中的形象。可以给案主布置家庭作业,譬如规定他每天至少要和多少老师同学打招呼,然后能够主动问陌生人借东西,最后能达到在公众场合交谈自如的这样一个效果。

二是小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开展成长小组,该案例中就应该引导案主主动参与这样一个成长小组。引导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小组活动上,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以达到调整青少年不良心态,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力。另外,社会工作者可以从家庭层面开展亲子活动,一方面要帮助家长纠正错误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也让子女学会理解和感恩,该案例中案主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并与其父母沟通甚少,彼此了解也很少,因此很有必要开展这样一个亲子活动。当然事先要了解案主的家庭成员状况,包括人员构成、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等,了解父母对孩子的想法。

三是社区工作。社区是青少年成长的中观环境,青少年的活动大都集中在以居住地为中心的社区,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社区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站。因此在社区层面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开展服务是社工介入的一个方面。在该案例中案主主要无法平衡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巨大落差,因此对于城市生活的融入也显得困难,从而造成一系列的自卑,逃避,恐惧等心理,所以社工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社区活动,让案主走出自卑,同时也让该社区更加人性化,更加和睦。

参考文献

[1]李鑫.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09:238-239.

[2]王婵.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青少年心理辅导方案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23―0034―01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角色的定位上有诸多特点,首先,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学生的主心骨,其次班主任是每一位孩子的领路人,班主任还是家长和学校间沟通的桥梁。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在小学毕业升入中学这个阶段,面对的是少年儿童在成长发育时期的第一个阶梯,如何平稳健康地实现过渡,是每个学生所要面对的挑战和机会,也是班主任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学生转型心理表现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在慢慢加强,进入中学阶段,青少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尊和自信方面需要建立正确的认识。

一些学生会产生较差的自我认同感,常常感到自卑和沮丧,觉得自己被孤立和排斥,对于自身的社会角色认识模糊,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甚至生命的价值。在学业上的挫折、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的紧张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学生的自我认同危机。还有的学生会产生自我评价过高,也就是自负的状态,导致同学对他的疏远。依赖型人格和完美主义等偏颇极端的个性心理都会不同程度地形成学生行为性格的僵化、偏差。

不成熟的个性心理会产生对事物不成熟的情绪反应。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学习和生活、人际关系方面成熟理智的应对。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情绪健康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还有益于智力活动和潜能的开发,提高学习、交往、参加各种活动的效率。

进入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二年级,学科难度会有所加大。与此同时,青少年的大多心理问题还是与学习有关的,例如考试焦虑、因学业挫折而产生的厌学、弃学甚至更严重的问题(自暴自弃、自残、伤害他人),以致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挫折面前,一些学生会产生偏激、消极的行为去逃避事实,如旷课、逃课、拒学等习等消极的行为模式。

进入青春期,性心理辅导也是一个重要的引导方面。青春期体征变化、异性间交往的问题和性别角色辅导,都是班主任需要有针对性和付诸耐心的工作。青少年对于自身外形的重视与日俱增。加之影视媒体、网络传媒的炒作和宣传,“颜值”越来越成为一种阻碍学生内心产生自我悦纳的一种非理性想法。这些其实是青少年的人格在追求独立,自我意识也在逐渐觉醒。

二、转型期学生心理问题辅导办法

1.明确问题,确认该生出现问题的行为(主观故意或者客观无意)。如果是习得性无助状态下产生的消极情绪,班主任应当在学生遭受挫败的地方给予适当的鼓励,制造机会使其重拾自信,恢复对于学习环境的好感。再结合谈话沟通,疏导心结。在此,建立信任,确立一种良好的交互式沟通是辅导的前提。

2.作为班主任,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只有了解了每个孩子的差异性性格特征,才能做到对于学生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教诲。建议班主任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将学生的个人信息以相对完整的形式记录在册,对于学生每一阶段的成绩登记在册,以备产生问题时,及时有效地追根溯源。班主任也可以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袋,以excel电子表格和生成图片的形式,平面化地将该生的在校状态直观显示。

3.分析情况、确定辅导方案。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背景,制定相应的辅导措施,反复尝试,层层突破,逐渐突破学生心中的壁垒。

4.实施辅导。在了解了学生的问题后,帮助学生共同找出目前的瓶颈和困难,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其特有的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欲望,达成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对问题的解释和看法,最后采取措施确立改变行为的行动计划。

5.检验辅导效果,可以用持续观察和间接考察交替进行的模式,对辅导后期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巩固。家访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检验方式。被检验者只有在无防备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最自然真实的一面,这对于被试行为、认知的取样和观察都是最直接的状态。

青少年心理辅导方案篇7

爱心奉献社会努力传播文明

地区义务工作发展中心成立二周年以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社区服务中心的领导下,本着“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宗旨,围绕帮老、助残、辅助青少年、环保、居委援支、社会调研、热线和义务工作宣传等八个工作目标,在更多经典尽在地区义工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开展了以帮助孤老,辅导青少年为重点的“帮老助少”和社会公益慈善各项活动。2004年义工参加各项活动有350多人,参与服务时间有5500多小时,2005年义工参加各项活动有700多人,参与服务时间有6500多小时。二年来,义工参加多项活动人数累计达1000多人,义工参与率达83%,义工参与服务时间累计达12000多小时,人均服务时间约12小时,受益的孤寡独居长者有73人,辅导青少年有563人,使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得到了一定的帮助,从而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现在,将2005年工作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努力开拓义工工作新局面

街党工委、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等各级领导对义工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和给予大力支持,使义工工作能行之有效地开展起来。以义工中心为平台,把社会有爱心的各阶层人士组织行动起来,使有需要的社群得到帮助,充分发挥了义工队伍能为社区提供无偿服务的社会资源力量,这支队伍为社区服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深受社区群众欢迎。目前,义工中心已接受来自社会各阶层爱心人士报名登记达1188人,义工队伍经历二年的锻炼在不断成长壮大。义工无私奉献精神已得到了**日报、**晚报和**电视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并荣获**市“雷锋号”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二、探索发展,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义工队伍建设。随着义工队伍的成长和实践的需要。如何提高义工助人技巧,我们一方面继续加强对义工的培训,着重对义工的心理沟通技能、活动策划、口才训练等的知识掌握的辅导,全年举办了5次讲座、辅导学习班,参加学习的义工共263人。特别是负责个案的义工,邀请了著名的***工作室的***总经理来主讲;心理辅导和沟通技巧。通过学习有的放矢地训练义工如何开展个案工作。另一方面实现义工自我成长过程,通过义工参与策划活动,或担任活动核心领导、小组长等,锻炼组织才干,发挥口才等实现助人自助,提高升华。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

去年年内,我们以“情牵**”为主题开展了慈善系列活动,首先,对辖内124户特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进行了上门了解调查,掌握基本情况,并根据孤老和特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制定了活动计划,为了帮助他们缓解所面对的困难,义工决心以中心成立周年之日开始为期一年内,发动了慈善募捐助困义卖活动。义工们积极参与,积极出谋划策,出钱出力,资助扶贫,通过义卖和努力,筹集到善款12000多元,鸿运扇八把、学习笔记簿一批、云香楼月饼45盒,物资一批,以及共组成了30个关爱孤寡老人和辅导特困学生的爱心小组,使需要帮助的人士得到了一定的帮助和关心,义工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向社会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

1、关爱孤寡长者。我们开展了有“长者、义工迎新联欢会”“鹤首童颜”“**地区公益活动”“**地区月圆人寿迎中秋”和各关爱小组等敬老系列活动,通过组织敬老系列活动,使义工利用节假日或娱乐聚会,上门或到敬老院等方式去关心孤寡长者,为孤寡长者送去温暖和欢乐,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慰问和来自社会的关心和关怀。义工不但经常上门探望老人,有一些学生义工还用自己平时不舍得用的利是钱或零花钱为老人买食品礼物,有一些义工而且出钱带老人上医院看病照顾,不少老人被义工的关心所深深感动。

2、关心辅导青少年,我们开展了有“沟通从我做起”“友谊万岁”“开开心心同乐日”“团队精神”“暑期兴趣班”“育苗爱心”“缤纷夏日的系列的:少儿手工大比拼、ShouSha.La.La”和帮助特困学生的辅导小组活动等等。同时,在“育苗爱心”活动中我们对33户特困家庭每户发放了150元的助学金,鼓励特困学生努力学习。我们特别注重结合青少年的特点,从心理辅导入手,以娱乐及交朋友的形式开展沟通,达到了不少青少年与义工结为朋友。在此过程,义工还很关心特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习或爱好特长的,不但从生活上关心,而且还有所倾重地鼓励他们,随着义工的付出、帮助,不少特困学生进步很快。例如:单亲家庭的**同学,已辍学在家一年多了,期间经常与社会上的青年混在一起至深夜归家,他妈妈非常担心和无奈,求助义工中心,我们义工与他交朋友,使他对自己的所为很后悔说:以前都没有人这样对他,表示一定要重返学校,现在,他就读一汽交通技校,并很认真学习,他妈妈看到他的改变,表示非常感谢义工。还有在36中初一(三)班的***同学,今年在班内学习成绩很优秀。另外,更多经典尽在小学的***同学,虽然很调皮但很爱画画,父亲年纪很大了,根本无法辅导他学习,义工就经常带他去美术馆参观学习,现在他一见到义工都亲切地叫:哥哥、姐姐。

3、扶助残障人士。我们开展了有“手拉手情牵大塘”:能力;辅导、生活知识、游戏娱乐等助残活动。义工一方面以关心辅导工疗站学员这些残障人士的生活自理为主,鼓励自尊自强,另一方面对残疾人士的子女进行帮助学习。例如一级聋哑人***的儿子***,比较顽皮,但义工“爱心组”20个义工轮流上门辅导他,使他学习进步很快,老师和家长都反映他现在听话多了,学习也进步了。

青少年心理辅导方案篇8

地区义务工作发展中心成立二周年以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社区服务中心的领导下,本着“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宗旨,围绕帮老、助残、辅助青少年、环保、居委援支、社会调研、热线和义务工作宣传等八个工作目标,在地区义工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开展了以帮助孤老,辅导青少年为重点的“帮老助少”和社会公益慈善各项活动。2005年义工参加各项活动有350多人,参与服务时间有5500多小时,年义工参加各项活动有700多人,参与服务时间有6500多小时。二年来,义工参加多项活动人数累计达1000多人,义工参与率达83%,义工参与服务时间累计达12000多小时,人均服务时间约12小时,受益的孤寡独居长者有73人,辅导青少年有563人,使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得到了一定的帮助,从而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现在,将年工作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努力开拓义工工作新局面

街党工委、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等各级领导对义工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和给予大力支持,使义工工作能行之有效地开展起来。以义工中心为平台,把社会有爱心的各阶层人士组织行动起来,使有需要的社群得到帮助,充分发挥了义工队伍能为社区提供无偿服务的社会资源力量,这支队伍为社区服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深受社区群众欢迎。目前,义工中心已接受来自社会各阶层爱心人士报名登记达1188人,义工队伍经历二年的锻炼在不断成长壮大。义工无私奉献精神已得到了日报、晚报和电视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并荣获市“雷锋号”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二、探索发展,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义工队伍建设。随着义工队伍的成长和实践的需要。如何提高义工助人技巧,我们一方面继续加强对义工的培训,着重对义工的心理沟通技能、活动策划、口才训练等的知识掌握的辅导,全年举办了5次讲座、辅导学习班,参加学习的义工共263人。特别是负责个案的义工,邀请了著名的工作室的总经理来主讲;心理辅导和沟通技巧。通过学习有的放矢地训练义工如何开展个案工作。另一方面实现义工自我成长过程,通过义工参与策划活动,或担任活动核心领导、小组长等,锻炼组织才干,发挥口才等实现助人自助,提高升华。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

去年年内,我们以“情牵”为主题开展了慈善系列活动,首先,对辖内124户特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进行了上门了解调查,掌握基本情况,并根据孤老和特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制定了活动计划,为了帮助他们缓解所面对的困难,义工决心以中心成立周年之日开始为期一年内,发动了慈善募捐助困义卖活动。义工们积极参与,积极出谋划策,出钱出力,资助扶贫,通过义卖和努力,筹集到善款12000多元,鸿运扇八把、学习笔记簿一批、云香楼月饼45盒,物资一批,以及共组成了30个关爱孤寡老人和辅导特困学生的爱心小组,使需要帮助的人士得到了一定的帮助和关心,义工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向社会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

1、关爱孤寡长者。我们开展了有“长者、义工迎新联欢会”“鹤首童颜”“地区公益活动”“地区月圆人寿迎中秋”和各关爱小组等敬老系列活动,通过组织敬老系列活动,使义工利用节假日或娱乐聚会,上门或到敬老院等方式去关心孤寡长者,为孤寡长者送去温暖和欢乐,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慰问和来自社会的关心和关怀。义工不但经常上门探望老人,有一些学生义工还用自己平时不舍得用的利是钱或零花钱为老人买食品礼物,有一些义工而且出钱带老人上医院看病照顾,不少老人被义工的关心所深深感动。

2、关心辅导青少年,我们开展了有“沟通从我做起”“友谊万岁”“开开心心同乐日”“团队精神”“暑期兴趣班”“育苗爱心”“缤纷夏日的系列的:少儿手工大比拼、ShouSha.La.La”和帮助特困学生的辅导小组活动等等。同时,在“育苗爱心”活动中我们对33户特困家庭每户发放了150元的助学金,鼓励特困学生努力学习。我们特别注重结合青少年的特点,从心理辅导入手,以娱乐及交朋友的形式开展沟通,达到了不少青少年与义工结为朋友。在此过程,义工还很关心特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习或爱好特长的,不但从生活上关心,而且还有所倾重地鼓励他们,随着义工的付出、帮助,不少特困学生进步很快。例如:单亲家庭的同学,已辍学在家一年多了,期间经常与社会上的青年混在一起至深夜归家,他妈妈非常担心和无奈,求助义工中心,我们义工与他交朋友,使他对自己的所为很后悔说:以前都没有人这样对他,表示一定要重返学校,现在,他就读一汽交通技校,并很认真学习,他妈妈看到他的改变,表示非常感谢义工。还有在36中初一(三)班的同学,今年在班内学习成绩很优秀。另外,小学的同学,虽然很调皮但很爱画画,父亲年纪很大了,根本无法辅导他学习,义工就经常带他去美术馆参观学习,现在他一见到义工都亲切地叫:哥哥、姐姐。

青少年心理辅导方案篇9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主体意识

(一)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所面临的新形势与任务

1.大学生群体的变化。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的层次、结构更加复杂,对职业认识、职业发展的取向等呈现多元趋向。他们多属独生子女,有强烈的独立思想、个性和竞争意识,但生活能力、处理矛盾能力、与人相处能力却相对较弱。面对职业发展,他们显得困惑而焦虑。这要求高校团组织工作必须加强针对性、主动性并具有时代感,摸清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找准工作切入点,适应需要,体现团组织的服务特点。

2.高等教育、教学体制不断改革。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当前社会用人单位普遍看重的是求职者知识面的广博、动手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及协作能力等。这使得原以班团支部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发生了相应变化,要求团组织在职业生涯辅导中发挥主体作用,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做出探索和努力。

3.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2007年高校毕业人数达到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而当下大学生就业率只有近70%。表面看,似乎大学生过剩,其实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情况分析,对大学生的需求还远远不够。矛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结构性问题、就业观念及大学生综合素质等。因此,高校团组织应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减少社会矛盾,发挥其理应发挥的作用。团中央书记今年7月22日在山东调研时强调,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要把重点放在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的就业能力上,要有实实在在的措施,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职业生涯辅导中的优势

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优势表现在:一是具备较为完备的组织体系,覆盖范围广泛,组织结构清晰,联系社会紧密;二是直接负责指导学生会、研究生会及各种学生社团工作,联系青年学生紧密;三是建立了丰富的学生政治思想理论教育、社会人文科学教育、文体培训等活动阵地;四是拥有一支素质好,朝气蓬勃,爱岗敬业的团干部队伍;五是在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中占主导地位。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高校的教育、教学、就业指导、学生管理工作等一系列部门。当前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是大学生就业信息源的主渠道,但就业指导中心由于人员少、工作繁杂,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以致对就业信息接收的多、主动寻求的少。共青团组织则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配合党政有关部门,整合团的资源,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协调,积极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服务。

二、正确定位,把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基本原则

(一)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共青团一直把党政所望、社会所需和青年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时,要树立为大学生服务的思想,把教育人与关心人结合起来,把塑造人与服务人结合起来,使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工作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这个根本任务来进行。

(二)认清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紧迫性。当前普通存在大学生心理年龄偏小的情况,他们职业观念、社会经历等具有较大局限性,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笔者今年5月对三峡库区部分高校开展的调查表明:有63%的大学生不知道职业规划,有明确规划的占22%,有15%的人没有作任何打算。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很少考虑今后的职业发展,有54.2%的人对此“只有模糊的想法”,21.8%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做什么”。只有24%的对大学期间和开始工作前两年有些打算。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本”必须以学生就业与发展为出发点,也就是高校团组织和大学生一起,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即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理性分析自我与环境,学会给自己相对准确的社会定位。

三、利用优势,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

(一)发挥共青团政治思想工作的优势,引导大学生转变职业发展观念

1.树立职业规划意识。职业规划是大学生探索自己终身职业志向的第一步,团组织应着眼于大学生整个学习期间的情况,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的意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2.树立职业发展的意识。团组织在职业辅导中要以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为根本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发展意识,做到“授人予渔”,积极培养其择业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要对就业期望进行有效调控,最终达到大学生掌握职业决策的基本要领。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团组织要让大学生树立服务基层、到西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思想,把个人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树立走自主创业的思想;树立在职业规划前提下的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从而实现多渠道、多方式、主动灵活就业。

(二)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采用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辅导

1.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机构。可由高校团组织、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合作成立。通过制定辅导方案,进行案例分析,组织大学生开展研讨,不断地扩大辅导范围和积累经验。该机构同时还要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数据库,为专家提供信息研究平台,并配备系列测评软件作为辅导工具。

2.开展各具特色的大学生职业辅导教育。通过在大学里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聘请专家学者对职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一些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职业心理个别(团体)辅导。还可以通过举办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招聘现场模拟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掌握与职业发展、选择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解决个体在职业发展方面遇到的困难,调动其群体参与职业规划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搭建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天下共青团是一家”,共青团组织具有不可比拟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当前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是大学生就业信息源的主渠道,但就业指导中心由于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等因素,工作较为被动。团组织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方面发挥作用。比如,可通过与校外各行业团组织尤其是企业团组织建立沟通对接渠道,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同时加强利用报刊、网站等宣传载体和阵地,有效传递就业政策和信息,沟通学生求职意向等,在大学毕业生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搭建有效信息平台。

青少年心理辅导方案篇10

一、领导重视,明确责任,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开展以来,__区检察院坚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切实做到三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检察长、分管检察长经常深入科室了解情况,与干警一起研究创建工作,掌握创建进度。二是人员到位,先后成立“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调研工作小组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办案小组及“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室”,制定了《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细则》。三是措施到位。创建活动伊始,区检察院即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及时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方案》,把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

二、立足办案,履行职能,竭力挽救失足青少年

对失足青少年,区检察院始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充分体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坚持“四问四看”,深挖犯罪根源。即询问本人,了解其犯罪目的、动机,看其犯罪主观原因何在;询问家长,了解其成长过程,看家庭教育是否存在误区;询问老师,了解其在校表现,看学校教育是否有不当之处;询问基层组织,了解其在社会上的表现如何,看社会环境是否存在不足。近年来,在办理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区检察院干警共走访家长92人次,走访学校老师45人次,走访基层组织39人次。通过走访,基本掌握了每个青少年犯的成长过程、家庭环境、教育状况,了解了他们犯罪的主客观原因,为下一步矫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2、用心感化教育,力求重铸新魂。找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后,区检察院即针对不同个性特征、不同犯罪性质的未成年人进行有的放矢地感化与教育:对缺少家庭温暖的未成年犯,着重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悔过自新的信心;对年幼无知偶尔失足犯罪的,着重引导他们吸取教训,重新做人;对有抵触情绪、认罪态度不好的,运用“假如我是被害人”的方法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

3、坚持宽大处理,营造良好的改造氛围。在对未成年犯的处理上,区检察院遵循“缩小打击面、扩大教育面”的方针,认真做到三个区别:即把严重刑事犯罪与一般刑事犯罪加以区别,把团伙犯罪中的主要成员与一般成员加以区别,把教唆犯、惯犯、累犯与被教唆、被诱骗犯罪的及初犯、偶犯加以区别,努力为未成年犯创造悔过自新的机会。除对罪行较重、主观恶性较深的依法批捕、外,对罪行较轻、情节一般,有悔罪表现或投案自首、有立功表现的,依法作出不批捕、不决定;对罪该的未成年被告人,精心准备一份感染力较强的公诉词,深刻剖析其犯罪原因,促使其真正知罪、认罪、悔罪,充分阐述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履行监督职能,维护合法权益。主要针对公安机关是否有诱供、逼供、体罚现象,监管部门对未成年犯的关押、改造活动是否合法,法院是否对未成年犯不公开开庭审理、是否为其指定了辩护人、量刑是否恰当等行为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近年来,区检察院对公安、法院办案过程中出现的上述违法情形,共提出纠正意见32次,使未成年犯的诉讼权益得到了保障。

5、坚持回访考察,预防重新犯罪。对不或使用缓刑的未成年犯,区检察院不局限于案件程序的终结,而是从三个方面认真做好跟踪回访和帮教工作。一是做好释放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深挖犯罪的思想根源,指明前进的道路,巩固其悔改的决心;二是与其家长、所在学校、居委会、派出所等单位共同落实帮教措施,进行过跟踪教育;三是定期或不定期上门组织回访考察,检查督促帮教措施落实情况。几年来,区检察院对有关人员上门考察达80余次,成立“帮教小组”28个,帮助这些有劣迹的未成年人逐步摈弃了不健康的思想观念,有效地预防了他们重新走上犯罪道路。通过我们的努力,许多失足浪子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有的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走上合法致富道路;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业务技术骨干;有的进一步学习,考上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

三、关注弱势群体,深入开展关护“留守孩子”行动

针对我区农村存在的大量“留守孩子”这个弱势群体,区检察院党组研究决定成立开展关护“留守孩子”活动领导小组,并由检察长和副检察长分别任组长、副组长。

首先,区检察院通过与区文明办、教育、劳动、妇联等部门配合对我区“留守孩子”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为开展关护“留守孩子”行动提供第一手资料。

其次,与教育部门联手,将关护“留守孩子”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去年年初,区教育局与各中小学签订目标责任状时,区检察院建议将此项内容明确规定到目标责任状中,把对劳务输出家庭差生的成绩达标率及“留守孩子”的违法犯罪率作为考核学校年度工作的一项硬性指标,要求各学校把关护“留守孩子”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班主任具体抓的良好局面。一是要做好“留守孩子”的排查摸底工作,形成相关

档案,可以随时保持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情况联系。二是要加快寄宿制的进程,尽可能安排“留守孩子”住校,便于学校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三是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帮助解决部分“留守孩子”的心理问题。第三,充分利用“青少年维权岗”阵地,加强对“留守孩子”的教育与挽救。近年来,区检察院坚持利用“青少年维权岗”这个阵地,启动青少年维权的“绿色工程”,加强对“留守孩子”教育与挽救。(一)立足办案,对失足的“留守孩子”进行教育、感化、挽救。去年10月,公安机关提捕区某中学两名学生周某某、翟某某涉嫌盗窃时,区检察院经过审查发现,两名犯罪嫌疑人均系“留守孩子”,平常只有自己照顾自己,且两人作案时均不满18周岁、盗窃数额不足20__元,区检察院遂对两名犯罪嫌疑人以无逮捕必要为由作出不予逮捕的决定,并建议其所在学校保留两人的学籍,为其提供继续上学的机会,最终学校采纳了该院的建议。(二)通过上法制课,加强对“留守孩子”的法制教育和理想教育。截至目前,区检察院已在全区10所学校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选派干警担任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加强对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孩子”的法制教育和理想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创造财富。(三)以案释法,对“留守孩子”加强警示教育。通过制作宣传板块、开设流动法庭等,以身边鲜活的案例对“留守孩子”进行警示教育,引导他们从遵守校纪校规做起,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小公民。同时强化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帮助其学会自我保护。

第四,开办隔代家长法律学校,引导孩子监护人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增强法制观念。去年9月,区检察院协同教育部门开办了隔代家长法律学校,吸纳“留守孩子”的监护人为学员,抽调社会阅历和办案经验丰富、年级稍长的检察干警担任教员,以“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原因”、“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等为专题,为他们讲解法律常识、监护职责的真正涵义等,帮助他们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法制观念,引导他们正确管教孩子。截至目前,到隔代家长法律学校听课的以达3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点面结合,综合治理,全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在做好失足未成年犯教育、感化、挽救工作的同时,区检察院还面向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一)以校为点,采取各种法制教育形式,增强在校生的法制意识。区检察院先后与区职教中心、实验小学等六所中小学建立检校联系点,通过上好一堂法制教育课,开展一次法律知识竞赛,举办一次法制图片展览,组织一次观摩庭审,编写一本法制刊物的“五个一”活动,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几年来,区检察院先后为8所学校上法制课46场次,举办法制图片展28次,开辟“法制园地”34块,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和模拟法庭活动17次;先后有15名同志被聘为校外法制辅导员或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辅导。针对中小学校法律知识教材短缺的情况,组织编发《青少年法苑》季刊14期5000余册供学生学习,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以社会为面,全力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1、开通热线,面向社会进行法制服务。为了方便青少年及其家长、老师的法律求助,区检察院在全市率先开通了“青少年法制热线”,有两名业务精通、热心于此项工作的干警专门负责解难释疑,对一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主动上门与青少年面对面地交流。自热线电话开通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共为青少年及其家长、老师提供法律服务300余人次。

2、与电台、电视手,制作法制节目。获得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之后,区检察院与电台合办了“法制天地”栏目,会同电视台制作《爱洒维权路》专题片,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向社会讲解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和与青少年切身利益有关的法律知识,此栏目至今已开办了58期,有28名干警参与并为栏目供法制稿件150余篇,此外,还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工作的调研宣传工作,共被市级以上采用调研成果20余篇,被省级新闻媒体采用宣传稿件36篇,扩大了青少年“维权”工作的影响。

(三)深入社区,创办青少年法律学校,开设法庭,不断深化青少年维权工作

去年三月,区检察院在星光社区创办了由一名副检察长为校长、社区负责人为副校长的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并通过在社区设立流动法庭等形式,将青少年维权工作做细做实,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是以法制学校为阵地,帮助违法青少年进行整改。区检察院在青少年法律学校内成立了青少年帮教中心,负责对社区内“两劳”释放、被不或适用缓刑的青少年进行帮教。通过鉴定帮教协议,要求违法青少年定期汇报思想,会同社区不定期地上门回访考察,对他们进行跟踪教育,预防重新犯罪。盗窃犯丁某劳改释放后,感觉自己犯过罪,抬不起头来做人。帮教中心发现后,主动上门与其父母共同做丁某的思想工作,使其树立起生活信心。为解决丁某的就业问题,帮教中心的同志主动帮助丁某联系租赁商铺,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二是设立流动法庭,以案说法,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去年5月20日,区检察院会同区法院在星光社区组织了被告人庄岗盗窃案公开庭审,参加旁听的社区居民、学生、老师等达数百人。庭审结束后,公诉人以案说法,通过对被告人因自小受家庭溺爱,缺乏管教,导致成人后不思劳作,游手好闲,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人生轨迹进行了剖析,使参加旁听的未成年人及家长受到了深刻的警示教育。

三是通过开办“未成年人家长法制辅导班”开展争创“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活动。为引导未成年人家长正确管教自己的孩子,区检察院利用双休日、夜晚等空闲时间,开办了“未成年人家长法制辅导班”,对未成年人家长进行专题法制教育。还会同社区对表现较差的“危险”青少年进行个别教育,与公安机关配合,共同搞好社区内网吧、游戏机室的检查、管理、整顿工作,积极开展争创“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活动。

五、认真实践,积极探索,努力开创维权工作新局面

在相继被授予市级、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光荣称号后,区检察院并陶醉在荣誉的喜悦中,而是认真对照先进找不足,并在干警中开展“下一步该怎么办”的大讨论,广泛征求意见,不断拓展“维权”工作新思路。

1、建立“三种人”维权档案,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如今,区检察院以将五年来办案中有关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被害人及犯罪嫌疑人未成年子女的谈话材料、与上述三种人的监护人、老师、居委会有关人员的谈话材料、签订的帮教协议、回访考察的谈话材料以及针对此类案件发出的检察建议等资料认真进行梳理,建立好100余份“维权档案”,并组织干警与他们结成帮教对子,经常走访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力求把“维权”工作做实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