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服装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7:34

功能性服装设计篇1

【关键词】儿童服装;功能性;趣味性

0序言

现代生活中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遮羞、保暖,而是更多的关注服装的功能性和趣味性。健康、舒适和美观的童装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童装已从单纯的美观性、耐用性向着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趣味性转变,未来童装的设计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童装的功能性设计,对儿童的身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趣味性设计,不仅满足了基本的穿着需求,也可以表现儿童的天真无邪、活泼自然,寓教于衣,达到双收的效果。本文探讨了各个阶段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对儿童服饰设计的影响;并对服装的功能性的创新设计提出几点意见,同时结合儿童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挖掘儿童服装的趣味性,希望对童装的设计与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儿童生理及心理特点

0~16周岁的人都称为儿童。儿童按照年龄大致可以分为:婴儿(0~l岁)、幼童(1~3岁)、小童(4~6岁)、中童(7~12岁)、大童(13~16岁)[1]。由于这个年龄段体型分布过于分散,本文主要从1~6岁儿童着手,研究该年龄段儿童的服装需求。

1.1儿童生理特点

1~3岁的儿童称为幼儿,体重和身高增长迅速,体型特点是头部大、脖子短、身体挺、腹部凸;头身比约为4~5头身;并且开始学走路、学说话。2~3岁可以跑跳得很好,喜欢游戏、活泼好动,对有色彩的和活动的事物充满好奇。

4~6岁的儿童称为小童即幼儿园时期,体型特点为挺腰、凸肚、肩窄、四肢短;胸、腰、臀三部位的围度尺寸差距较小;身高增长较快,而围度增长较慢;按8头身比例,4岁以后身长已有5~6个头高。此时的儿童智力和体力发展都很快,能自如地跑跳,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男童与女童也有一定的差异。

1.2儿童心理特点

1~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时期,其心理过程在初期还保持着具有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而后各种心理过程的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逐步发展起来。感知觉、注意力、思维、情绪和情感方面都有了很快的发展,他们能在完成某项任务时克服一定的困难,对色彩有了明显的喜好,也能够逐步培养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们的情绪和情感日益分化,内容日益丰富,体验逐渐深刻,表现形式也就越见复杂[3]。

2儿童服装的功能性设计

2.1防护功能性设计

1~6岁儿童逐渐学会了走路、跑跳,同时会伴随磕碰、摔倒等现象,可以针对这种现象设计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服装,降低孩子受伤的几率和严重程度。对此,我们可以对跌倒时承受压力较大的肘部、膝部等部位加入气囊设计,甚至可以加入发声型气囊,既能达到提醒家长的目的,又能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设计要保证气囊的柔软性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活动以及填充物质地对身体没有伤害。

2.2卫生功能性设计

儿童服装的卫生、材质、穿脱、安全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冬天家长会给年龄较小的孩子穿开裆裤,带纸尿片等,但这样容易受到风寒,因此,在裤子上设计带有能通过拉链、暗扣控制的插片,需要更换纸尿片时拉开拉链取出尿片,省时方便,且拉链要设计在裤子的外表面,既减小对孩子皮肤的伤害又避免因更换尿片而引起的哭闹。

2.3多功能性设计

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对冷热的感受性较差,因此每逢冬日家长便会给孩子包裹上厚厚的棉衣,而其他的辅助保暖措施更是不可缺少。多功能性设计则是将这些配件和服装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如服装的帽子设计成虎头帽,同时具备口罩的功能,保护孩子的脸部不受到寒风的伤害。平时可以放在背后作为装饰,这样既强调了功能性又增加了美观性。

关于儿童服装的多功能性设计还有另外几点想法:传统的手套虽然保暖性较好,但会束缚孩子手部的活动能力,同时需要经常脱戴,易丢失。因此可以将毛衣或内衣的袖子设计成连体式的手套,留出一个缝隙可以让孩子的拇指穿过其中,既起到保暖作用又能满足穿着多层服装时内层袖子回缩的麻烦。另外,可以通过服装面料来增强儿童服装的功能性,如将反光面料运用到儿童服装上,让孩子在天色较暗的时候能够引起行人的注意,起到保护孩子的作用。

3儿童服装的趣味性设计

3.1立体仿生性设计

过去的仿生设计呈现的是平面仿生状态,不管是图案还是色彩都仅仅表现在平面上。而立体仿生设计则可以将图案和色彩以立体的方式表现出来,将图案中某一小部分做立体造型,如衣服中的长颈鹿,可以把它的头或尾巴做成立体造型与服装本身相结合。使其更新颖,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创意设计使服装图案存在更大的发展空间。

服装首先最吸引人的是色彩,它能够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以及情感体验,产生冷暖、兴奋、安静、活泼、抑郁、柔软、坚硬感等,色彩设计是服饰设计中极其关键的一点,把握好色彩的应用,是童装趣味性设计的表现方法之一。色彩设计同样可以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如目前流行的LeD服装,它是以光线的形式扩展了服装的外延,改变了服装的存在形式。目前,市场上的LeD的鞋子、发卡等都受到儿童的喜爱,LeD服饰的市场化也是童装发展的方向之一。

3.2主题趣味设计

动画人物是这一时期儿童模仿的主要对象,如白雪公主、奥特曼、超人等,在童装中加入这样的主题不仅有利于装饰,也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主题,配合一定的情景给孩子讲述故事,传授知识,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4结束语

童装的功能性、趣味性设计已经逐步被童装设计师所关注,这样的设计既是设计师的自我表达,也是对消费者的关爱,更是一种人性化的设计。设计者在设计的同时应当注意儿童的身心发展,结合儿童的需要和喜好来设计具备一定功能和趣味的童装。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童装设计业应与时俱进,设计科技型童装。

【参考文献】

[1]贾婷婷.童装的安全性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9:4.

功能性服装设计篇2

与传统服装相比,智能定位服装不仅具备满足服装基本功能需求,更能实现穿着本体在特殊环境下的定位搜索功能。然而,在实际设计和市场应用过程中,智能定位服装均存在服用性能和定位信号等方面的缺陷。与传统服装区别,智能定位服装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设计对象确立。智能定位服装设计在确定目标消费群时,因明确规定对象的年龄要求以及系统分析穿着者的活动轨迹,确保特殊消费群体的建立。②定位元件性能检测。在进行服装设计之前,将选定的定位元件进行功能性测试,明确信号传输的连续性、定位信号反馈的即时性以及内部定位模块间的协调性。③定位元件设计于服装里。在进行与服装结合设计时,在保证服装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定位元件与服装的融合是整个智能服装设计的关键点和难点。④智能定位服装原形测试。在整个智能服装设计的最后阶段,对定位服装在真实穿着环境下的基本功能测试。在智能定位服装设计中,其中步骤3中服装舒适性和保养性是整个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定位元件各组合模块体积过大,选择服装部位不明确,当模块设计在服装面料上,会造成服装舒适性降低,虽然智能模块能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但总体服用性能降低。此外在定位服装后整理过程中,由于定位模块内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连接,在服装洗涤和熨烫中,难以完成服装整体保养的一致性,而需将定位模块与服装进行分离,长期以往,造成定位模块定位信号减弱,定位精准度下降,以此增加服装保养的难度和提高劳动成本。因此,对于智能定位服装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定位元件与服装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根据传统服装设计原理,并结合服装安全设计方法,绘制服装安全设计方法三角图。首先,将传统(tradition)元素作为智能定位服装的理论基础,与传统服装一样,在满足服装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传统文化需求亦是消费者日益追求的内在精神;其次,时尚(Fashion)元素是智能服装设计的重点。流行是服装设计永恒的话题,当服装脱离时尚元素,就很难延长其使用周期性,只能成为一件纯粹以遮寒避体为目的的生活用品,而丧失其艺术价值,因此,难以被市场认可。最后,功能(Function)性是智能安全定位服装设计的核心。现代纺织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纺织材料应用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因此,将服装设计为具有特殊功能的目的是现代服装设计必须思考的问题,由此,改变传统服装设计理念,迎合消费者需要成为智能定位服装设计的关键。

2新型儿童智能定位服装设计

本文设计的新型智能定位服装能够弥补传统GpS定位服装的缺陷和不足,赋予智能定位服装新的综合性能。并在技术设计、服装结构造型设计、面料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化与理论化的应用。

2.1技术设计

柔性技术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例如,一个生物医疗智能服装项目Vtamn(Vetementdeteleassistancemedicalenomade)通过在面料中加入纤细钢丝作为电子系统线路,连接服装中主板各传输模块以及相应微型探头,实现医疗服装的智能化功能。因此。以无线低耗蓝牙技术为核心的iBeacon基站作为新型儿童智能定位服装元件并实现其定位功能。最终按照柔性技术指标,融合设计于服装中,实现时尚与功能的完美集合。因此,iBeacon基站技术设计成为整个新型儿童智能服装设计的关键技术核心点。iBeacon定位元件主要由加速计、闪存条、aRm架构处理器、蓝牙模块以及电路模块(直径2×2cm)组成,其中蓝牙模块与移动终端Lightblue软件连接,最终形成以无线传感器和低功耗蓝牙信号结合进行无线定位。在电池模块中,改变GpS定位模块大体积锂电池,优化电池供电原理结构,并将其通过固件模块间组合固定设计于pCB板上,在定位信息显示终端设备上以Lightblue为平台进行iBeacong固件传输信息参数设置。

2.2造型设计

基于上述iBeacon定位元件的硬件技术分析和软件参数设计,并结合低功耗蓝牙技术和无线传感技术,确定将其设计于儿童智能定位服装上,并根据定位信号传输距离,明确服装款式为幼儿园园服,最终按照其定位用途,确定为近场安全为目的的新型儿童智能定位服装。该幼儿园园服设计中,考虑iBeacon定位元件体积因素和具体设计部位,确定在服装左前胸以嵌入式工艺手法和叠加工艺固定于服装上。在部位尺寸设计时,因考虑胸围加放量,即松量加放2cm,前衣长在原凸肚量(2.5cm)的基础上加放0.5cm,以保证基站固件与皮肤间的空间容量。以此为基础,进行特定的结构设计,完成新型儿童智能定位服装的样板设计,使其新型儿童智能定位服装不仅具有活动的便捷性,更具有穿着的舒适性。

2.3面料设计

智能服装设计目前在面料上尚未发展到通过技术设计手段实现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对面料的设计与选择并未有统一的标准。但在新型儿童智能定位幼儿园园服设计中,采用涤/棉混纺平纹针织面料,是根据LiL等提出针织技术的经皮神经电刺激智能定位服装需采用弹性针织面料,通过不同的针法和面料设计技术,来解决服装压力分配问题,确保儿童在不同环境下穿着服装的健康安全性。

3结论

功能性服装设计篇3

1.二者的设计主体不同

现实世界为有生命的人而设计,人是服务主体和承载设计的对象,尽管人和人的体型特征身材有所区别,但大致特征不尽相同。而虚拟世界中设计主体是虚构的人或物,其依托对象很不确定,不具有相近性。每个角色主体形象都有其特殊特征,有的时候甚至是长有多个脚的怪物,所以设计时就不能按照人类服装的规范。

2.所处的环境不同

虚拟设计中的角色主体的服装除了遵循气候、地域、场合特点外还有些特殊空间需要特殊的服装设计。例如超空间,它是特指我们的想象空间汇聚而成的世界真实感画面,使我们产生可信赖的真实感。所以空间环境比人类现实社会要更趋复杂和多样化。所以设计特点要符合场合和不同的环境所需。

3.时间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只需注意季节更替、早中晚等时间变化。但在虚拟世界中还需掌握超时间的概念,也就是说抽象出来的未来时间,它是基于时间概念之上的,以时间作为基点的凝结。超空间和超时间统称为超时空。是指想象跨越真实时空规律的人类思维的理想化载体。所以在虚拟世界中设计服装时要关注区别、注重联系才能更好地掌握虚拟世界中服装设计的原则。

二、虚拟世界中服装设计的原则

在虚拟世界中设计服装要求设计者首先要明确服装设计的目的,要根据穿着的对象、场景、时间等等基本条件去进行创造性的设想,寻求人、环境、服装的高度和谐。这是我们在卡通、动画、虚拟世界中服装设计也必须考虑的前提条件。卡通、动画、虚拟世界中服装设计的t、p、o,t、p、o这三个字母缩写三个字母分别代表time(时间)、place(场合、环境也可叫做场景),主体、着装者(object)。

1、时间

简单地说不同的历史时段所发生的故事对在卡通、动画、虚拟世界中服装的设计就提出不同的要求,服装的造型、装饰、艺术气氛的塑造都要受到时间的影响和限制。同时一些特别的时间对服装设计提出了特别的要求,例如未来时期、虚幻的时间等等,那就需要设计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虚拟世界中服装设计原则中的实践表述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包含有具体的时间、年代和虚幻的时间概念。作品中时间的延续和跳跃使得服装的设计必须跟从其节奏,如作品船作中出现的时空跨越和穿梭,使得情节更加吸引我们,同时也要求服装具体细化来说明其时间性。这种时间是超越无力时间,使得其改变事物的发生次序而出现的混乱状态。这种时间是创作者虚拟出来的,现实不存在,但是在卡通动画作品中,为了强调其真实可信性,我们可以通过未来派服装的装扮来达成其可信性,当然服装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真实和可信程度。另外在时代性的说明上我们也可以通过服装作为着眼点,如《宝莲灯》中的右衽阔袖服装就来源于宋代,虽然只是传说故事,也可从中看到其始于哪一年代。而现代很多动画片为了增强其可看性,历史题材的故事,在服装上也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即便是卡通、动画、虚拟世界中服装也是不断追求时尚的,发生在古代的故事情节也要包含现代元素,这样才具有观赏性,与现代人拉近距离。

2、场景

环境我们也可以叫场景,在卡通、动画、虚拟世界中场景是人虚幻出来的,场景往往与故事情节联系紧密,为形象设计的服装置于其中要有统一性,与场景要很好地结合。一款成功的服装设计必然是服装、形象、场景三者的完美结合,设计服装要充分利用环境因素以及形象特征,在场景的衬托下才能更具魅力。卡通动漫作品中的各种场景,主要由角色主体创造的活动、角色主体符合的服装和背景等构成。在每一个复杂的动画或漫画故事情节中每个场景对象都有可能不同,所以形象主体的表演活动和服装要有所变化。其中动画角色主体的活动又与表演的场合、环境紧密相连。在每一个场景中主体形象的完美表现有场景来做衬托和支持,而主体的成功表演也有合适的服装作为技术支持,其表演也为场景的生动加分。所以说他们三者是密不可分的。虚拟世界中的形象主体就好似现实影视作品中的演员,演员的演技、表演活动和服装是体现其主体活动的魅力所在,而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往往是一种呼应关系。所以在设计中环境、场景往往也作为重要的原则被提出。卡通、动画艺术是时间与空间艺术的结合体,其中空间主要就有场景、环境来做支持。形象主体个主体所者的服装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空间的一部分。

3、形象主体

是虚拟世界中服装设计的中心,在现实世界中人是着装的主体,而在卡通、动画等虚拟世界中着装主体不见得都是人的形象,有些是创造出来的、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的,以此给我们提供更充分的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

①成功的一款服装设计可以说明主体形象的地域来源,服装的外在表现语言可以体现出地域特色,比如说功夫熊猫中的熊猫,它是一只来自中国会功夫的熊猫,通过服饰语言对于主体的地域性表现也很清楚,一条练功短裤足以说明他来自于中国。在动画片《阿凡提》中,小阿凡提也可以通过服饰说明其来自维吾尔族。

②成功的一款服装设计可以说明其性格特点,服装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形象主题的成功,我们还拿功夫熊猫作例,服饰语言在其独特的个性上也作了标榜,胖胖的体型穿着中式收腰短裤,体现出了愚笨、诚恳的个性。

③成功的服装设计可以说明其时代性,动画片《孔子》中的人物可以通过角色主体的穿着精确地判断其历史年代,因为他们的穿着有着春秋时期的显著特征。

④成功的服装设计可以说明其社会身份地位,白雪公主的华丽礼服说明了公主的身份,而希瑞的学生装又说明了其学生身份。

三、结语

功能性服装设计篇4

abstract:Fashiondesignincludesstyledesign,structuraldesignandprocessdesign.Structuraldesigninteachingobtainsafairlylargeclasshours,whichisnotconducivetothecultivationofdesignclasstalent.Basedonthebasiclawofclothingstructureandclothingstyleschange,theapplicationofclothingmultifunctionaltemplateinteachingwasstudied,therebyenhancingofinstructionefficiencyandreducingthenumberofhoursandimprovingthestudents'professionalclothingdesignlevel.

关键词:服装结构;多功能样板尺;授课效率

Keywords:clothingstructure;multifunctionaltemplate;teaching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36-02

――――――――――――

基金项目:“华文丽式”服装成衣打版多功能尺及CaD系统开发项目号1114。

作者简介:陈文强(1971-),男,陕西咸阳人,西京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服装工程。

1国内外现状调查

目前通过国内外服装样板打制的途径来看无非所采取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手动打制、其二计算机辅助打制,两者的共同点是服装结构“数与图”设计,区别是手段。手动打制现任然停留在较原始的普通工具之上,如;三角板、直尺、曲线板、圆规、丁字尺、量角器等等,这些工具使用起来绘图复杂操作慢又效率低等不足;而且这些手工工具是在校学生学习和工厂生产必备的工具,我国有近百家文具厂生产这些工具。这说明服装行业人才不断的递增会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回升,服装多功能打版尺正是看准了这一市场机遇展开创新设计的、填补服装行业空白。

《华文丽式》服装样板多功能尺迎合了技术改革这一理论意义、其涵盖了女装(150~175号型)、男装(160~180号型)的所有服装样板设计,也就是说男女装成衣样板设计(多品种)均可用该尺打制完成。对服装工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推进的意义。华文丽式服装结构设计的研究是着眼于未来,是对服装技术纵向的延伸、其规律、方法、操作都具有前瞻性。本文章大胆概括提炼服装技术原理,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打板方法,发扬技术体现艺术、技术制造产品、技术推动生产力、技术提升国民经济收入的意念。

2服装结构研究产生多功能样板尺

所谓服装结构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探索和研究服装从立体解剖到平面的规律性学科。其涉及到人体工程学,人体测量学、材料学、服装造型学等多方面的科学。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以依人体体表特征解剖为服装结构的原型①构成了服装样板设计的基本形态,在此基础上进行款式所要求的结构加放和变化(长短肥瘦、分割线、省道和褶、装饰部件等)就构成了服装用生产样板。

服装多功能尺是在服装结构设计基础上总结服装款式变化规律和服装结构本身的内在规律研制而成的。其一,表现在人体的共同特征(如同一号型的群体),包括;头、颈、肩、胸、腰、臀、袖窿及四肢特征。例如同一号型的这些部位特征具有相似性,实验表明女体160/84a颈部矢横比②是0.69~0.71(抽样为200个人体样本测量),也就是说矢横径比范围是0.02,这么小的差值在服装领口线设计中不会影响服装结构平衡和款式变化的。其二,表现在服装款式的共同特征,服装款式具有流行性,可变性、甚至具有抽象性。无论是何种服装款式它们都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原型”基样。服装多功能尺就是基于原型而产生的,任何一款服装只要在原型上“设计变化”就能绘制款式样板。

3多功能样板尺是一种数与图的结合体

多功能样板尺是基于原型而产生,是服装结构设计与人体解剖的共同体。同时承载着随时依据服装造型的要求而不断变化,多功能样板尺是立体的也是平面的。立体的是根据人体立体解剖构成的,平面的是根据服装造型数据加以变化而成的,所以说多功能样板尺是一种服装专业教学模具,也可以理解成为服装行业技术革新的工具。也伴随着计算机的设计可以使这个模具成为“数据化”CaD系统,它将引领服装行业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

服装结构的本质就是“数与图”③的相互关系,以数的形式来表现服装结构图;最终又以图的工艺制造形式来表现数的准确性,所以说“数与图”是多功能样板尺的核心。例如;多功能样板尺中设有袖窿弧线这一图形,它的高度、弧度、宽度都是以数的标准来控制。这个数到底是多少取决于原型样板的要求,原型样板又是在人体上获得,这样的袖窿不能直接应用于服装成衣打样中;必须进行依据款式所需加以改变方能应用。多功能样板尺集于服装主要结构部位的模具,包括;领口线、肩线、袖窿弧线、袖山弧线、领底线、省位线、裆弯线等线性。

4多功能样板尺进步提高学生设计水平

服装类学生在学习服装结构设计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其内在的规律,甚至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头轻一头重的局面。重结构轻艺术或者重艺术轻结构的学习格局,这样都是不利于服装专业人才的综合培养。服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共同作业,缺少谁都不利于本专业的特色发展。从服装艺术设计和服装结构设计的性质来看,艺术设计是形象化而结构设计是具象化的;一个属于感性思维作业,一个属于逻辑思维作业。作为一个设计师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并举,不能只会设计不会分解。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内在的技术问题,解决不了技术问题就很难表达艺术。那么解决技术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个时间不宜太长,过长会影响服装产品的流行及生产周期。在教学中也不能过长的进行结构设计教学,如若会影响学生趋于理性作业从而悖于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我国服装设计型人才较少,各个院校培养方向不同,导致了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基本成分不平衡,不利于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

多功能样板尺的探索与研究致力于解决服装专业技术教学效率的问题,也致力于探索服装行业技术革新的问题。多功能样板尺的教学价值是简略了服装结构方法构成的规律,走了捷径;不要求学生一点一线的去学习服装样板的构成,只要求学生掌握多功能样板尺的所有结构部位的变化功能。结合艺术创作特点进行绘制款式样板即可,节省了学习时间,教学效率提高。从课时分配比例上缩减了结构教学课时,增大艺术教学课时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5多功能样板尺教育价值

“华文丽式服装打版多功能尺”不单一解决服装企业快速打板的问题;而是倡导一种新科学、新思想、新的技术体系;可作为世界服装工业发展、样板技术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品牌板型研究等多层次纵向和横向的技术模具设计。如纵向的可启发设计出箱包、鞋帽、车饰包装、沙发包装、电器类包装等绘图磨具;横向的可启发设计出建筑、重工业、轻工业等行业的磨具尺。

服装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统一,服装专业教学始终贯彻这一内容。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服装类学生较易于艺术创造、不易于动手制作(包括打样版、设备、工艺等)的特点。服装多功能尺解决了这一现象,它不需要让学生去一点一线计算和绘图结构图形只要记住档差和规格品种就直接打样版。把原来过于抽象的知识浓缩和高度概括了,之学习如何使用。这一创新会给服装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带来根本上的改革,缩短技术课时加强艺术学时、多搞服装款式创新及其其他类学科的开展。

6小结

多功能样板尺的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是提倡一种新思想;一种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也可以说多功能样板尺是一种不同几何体的模具,具有系列性、示范性、推理性和艺术创作性。

注释:

①原型:人体体表基本轮廓形态.

②矢横比:人体维度厚度与宽度之比,是描述人体维度的重要数据.

③数与图:数指服装结构图中的数字,包括经验数据和逻辑数据;图指绘制的结构图.

参考文献:

[1]王燕珍.服装结构设计.东华大学,2010,10.

功能性服装设计篇5

关键词:服装制版工艺技术细部处理

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077-02

所谓的“服装制版”,就是服b设计师采用设计的方式对服装造型进行技术分解。设计中采用数学公式或者技术数据进行造型设计,包括服装的排料、裁剪等,都采用这种专业技术手段进行生产,使得服装工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更为便利,而且在服装的缝制和熨烫的过程中,以及服装的整理中,都会更为方便。在服装产品的规格、构造上,服装制版是重要的依据,也是保证服装质量的关键。

1将科学的服装制版思维模式构建起来

(1)服装制版中要从平面思维模式向立体思维模式转变。

服装制版中,许多的服装版型设计师都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式进行设计。无论是服装制版设计师,还是学生,在平面裁剪制版的时候,都会采用平面思维模式,逐渐地,在服装设计上就形成了二维造型,而对于三维造型设计却显得力不从心[1]。所以,需要对服装的平面制版思维模式转变,采取立体思维模式,以使得服装制版中不仅具有技术含量,而且还增添了艺术性。这就需要服装制版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具有丰富的想像力,能够将设计工作与生活建立关联性,以在服装制版工作中将平面制版进行分解,之后组合成立体服装造型。

(2)服装制版中要从单一思维模式向综合思维模式转变。

在服装制版中,要求设计师对平面剪裁和立体剪裁都要有所熟悉。在服装结构设计中,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能够将手工操作与数字化管理相结合,以使服装制版设计师具备制作技巧,不仅在服装制版设计中有感觉,而且还能够从主观角度进行创造。这就需要构建综合思维模式,以使得服装结构设计更为系统化。

(3)服装制版中要做到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相结合。

服装制版中要做到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做到服装制版中要产生抽象的认知,以在服装制版设计中提高思考力,基于此而观察各种事物,并从服装制版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将可利用的元素融入到服装制版设计工作中。通过使用感性思维,凭借直觉对事物的本质予以认识,使得服装制版设计中能够对情感、环境以充分考虑,提升对事物的认识[2]。一个优秀的服装制版设计师,就要在运用理性思维的前提下,将设计融入感情空间中,凭借主观的感情进行设计,并运用设计线条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使得服装被赋予了生命力,由此而达到服装制版的目标。

2服装制版工艺的分析

(1)服装制版工艺设计中对于版型要做好细部处理工作。

服装制版工艺设计中,设计师在对版型进行设计的时候,要重视产品的整体设计,却对产品细部的特征没有予以重视,更不会采取技术处理措施。在服装细部设计中,还要注重局部线条的处理。在服装结构的技术处理上,要协调服装的主体部位与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关系。服装制版工艺设计中还要做好产品的装饰与所发挥功能之间的关系,产品工艺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产品规格与制版型号之间的关系,以使得服装制版造型表达准确。

首先,在对服装制版的设计上,要注重产品的功能。在服装制版的造型设计的时候,不仅要重视服装外形所存在的变化,同时,还要将产品的功能充分反映。在服装制版工艺设计中,要将产品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就要在设计中注重新型的材料、技术以及造型的应用,以使得产品的功能最大化[3]。特别是在产品造型设计上,要注重功能表达中更为强调精神需求的满足,这就需要服装制版设计师从产品功能的角度出发对版型结构进行设计,还要融入艺术处理方法。

其次,在对服装产品的造型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以国家服装号型的标准作为主要的设计依据,还要将人体工程学应用于其中,以此作为参数,对服装规格数据进行细化。特别是对于服装规格以及尺寸的运用,要力求多样化,以使得服装制版设计能够满足多种体型的人群服装需求。服装产品的造型设计可以实现服装批量生产,而且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在产品设计中,要满足其功能的同时,还要保证价格的前提条件下,改进其非物质化的要素,包括结构、材料等等都要根据设计需求进行改进,以降低资源成本。

(2)服装制版工艺设计中对于版型要做好人为特征的细部处理工作。

服装制版工艺设计中会存在一些人为特征,这些都需要进行细部处理,其中充满了人文气息,而且文化韵味浓厚,包括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都要融入其中,使得服装产品进入到销售环节,使得消费者对服装设计予以接受。消费者透过服装制版的工艺设计,就可以辨别产品所针对的对象因素,包括性别和年龄,心理和情感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和社会层次等等[4]。消费者进入到服装市场中,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自身所具备的气质找到合适的商品。当购买到服装商品后,消费者就会有愉快的感觉,同时对服装版型予以认可。

(3)在服装制版工艺设计中采用数字化技术。

在服装制版工艺设计中采用数字化技术,通常是用于数字技术进行排料,就是将服装样板按照工艺设计的要求进行。在进行服装排料的过程中,要使用计算机进行程序设计,以使得服装可以批量生产。服装的排料要使用CaD系统,且在计算机上可以将整个的服装排料过程模拟显示。操作人员据此而确定服装衣片的号型,包括布幅的宽度、花格的对齐以及布纹的方向等,都采用数学计算的方式对衣片在布料上的位置进行确定,由此而避免了错排、漏排的现象,而且还节省了裁剪成本和材料成本。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服装工业生产中,服装制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服装企业要提高行业市场竞争力,就要对制版设计不断创新,以使得服装的造型设计别具一格。这就需要服装制版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不仅要讲究技术性,还需要注重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小野喜代司.日本女式成衣制版原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1-2.

[2]翁志珍.服装结构设计中制板校验技术的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6-18.

功能性服装设计篇6

关键词:防霾;功能服装;款式设计;立领造型

中图分类号:tS941.1文献标志码:a

DesignandDevelopmentofanti-hazeClothes

abstract:Basedonthetheoryof"human-clothes-environment",andbystressingtoday’shottopicof“haze”problem,apieceofclotheswithanti-hazefunctionwasdesignedanddeveloped.theheightofthebuilt-upneckline,thelengthoftherollline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collarangledegreeandhumanfacewereinvestigatedtodeterminethecollarmodelingelements.accordingtotherangeofneckmovement,thedesigningprincipleswereestablished.theanti-hazeclothesaretypicallyinthestyleoftoolingjacket.theinnovationslieinthesandwichconstructionofthecollarwhichisenclosedwithachangeableactivatedcarbonfilterinsert,thedetachablecollarandtheplasticdesignofcollarrolllinewhichisbetterfittotheshapeoffaceandnose,soastoachievebetteranti-hazeeffect.totesttheanti-hazeeffect,simulationexperimentswerecarriedoutonapm2.5detector,whichprovidesgoodreferencetothedesignanddevelopmentofanti-hazeclothes.

Keywords:anti-haze;functionalclothes;styledesign;collarshape

服装设计不仅仅在于其外观款式,更要研究考虑其舒适性以及功能性。从仿生学角度看,功能性服装必须具有辅助人体适应外界气候变化,做到防止和消除外界对人体的危害,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从“人体-服装-环境”整体论思想出发,结合当今热门环境问题“雾霾”,设计一款对人体具有防雾霾作用的功能性服装势在必行。雾霾是当今国内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防霾功能服装的设计研发是榱吮;と说慕】挡辉偈艿角趾Γ防止雾霾颗粒入侵人的呼吸系统,防霾功能服装对细小颗粒物pm2.5等有更好的过滤效果,整体达到更好的防霾作用。

1防霾功能服装的设计研发

1.1设计要素分析

针对现如今严重的雾霾环境问题,设计一款具有良好防霾效果并且符合美学形式的防霾功能服装,是人类对雾霾环境问题的对抗和对自身的保护。从整体出发,服装合体舒适是基本要素。另外,也要达到防潮防湿及挡风防尘的特性。市场上大量的防霾口罩形式单一,效果差强人意。若防霾服装能与防霾口罩相结合,从整体和局部多方面综合设计,则能达到更好的防霾功效。在服装领部加上口罩结构,即可将服装领部设计成为立领的形式,并着重探究立领结构等因素,从而确定表1所示的设计因素。

1.1.1造型分析

防霾功能服装的造型设计要考虑防霾功能及人体工程学,同时还要考虑其美学效果。雾霾霾气多从口鼻吸入,则防霾功能服装的设计重点放在服装领部。立领是衣领领型重要种类之一,其领型千变万化,造型丰富多样。立领结构的领面竖立于领圈之上,外套上的立领既可挡风保暖,又起到了防尘防霾的作用。探究立领的高度、领口上口围度以及贴和人体面部的结构是防霾功能服装的关键。

立领高指立领后中上、下口线的直线距离(图1),立领高的设计要根据人体面部形态面长尺寸及颈长尺寸共同制定,且可根据不同男女脸型的差异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测量形态面长即取得从鼻梁点至颏下点的直线距离,则立领高高度从鼻梁点开始起盖住鼻头,为形态面长尺寸与颈长尺寸之和。而领口上口线围度尺寸的设计要求上领口围绕脸部,则要考虑面宽、耳屏间额弧长等尺寸。测量人脸两侧(鬓角)之间的宽度以及测量耳屏两点经眉点的弧长,使上领口环绕头部贴合两颊更加紧密合体,从而达到更好的防霾效果。

另外,立领夹角度数的大小与防霾功效性密切相关。立领夹角度数指立领与颈根围截面的夹角。当立领夹角度数α=90°时,领子上口线与下口线呈平行状态,由于人体颈部为上细下粗的圆台形,所以α=90°时,立领部分并没有贴合颈部。当α>90°的时候,则上口线短于下口线,形成内倾式立领,呈圆台状贴合颈部。故设计服装立领时,选用钝角立领。

1.1.2色彩感官

色彩依附于造型存在,色彩能够第一时间向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雾霾天气能见度低,视距短,人们的视线受到影响。防霾功能服装的色彩明度及饱和度增强,使得服装颜色亮丽耀眼,更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安全系数升高。在雾霾严重的天气,可减少因视线模糊而发生的交通事故。亦可通过此设计的创意和美观化使其成为一种防霾文化符号和时尚元素,化被动防霾为主动性抗霾。

防霾服装局部可以加高饱和的蓝色反光条做装饰。蓝色,一般使人联想到海洋、天空等,会给人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故防霾服装的色彩运用上加有一些高明度的蓝色,也会使得人们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清新干净的感觉。

1.1.3面料选择

防霾功能服装的舒适性取决于其材质的选择,面料是影响服装防霾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霾服装的立领部分共有3层面料:(1)表面面料为抗菌面料,要求透气为主,无憋气感,保证呼吸顺畅,清除立领包围口鼻时的闷气感。并且表面面料要求不易起毛起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保持织物清洁,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2)第二层面料为可更换的活性炭滤片插片,活性炭滤片采用先进的复合过滤技术,可吸附空气中的化学性污染以及能够有效过滤粉尘、pm2.5等细小颗粒物。(3)里层面料为纯棉内里,柔软舒适,并且吸湿防臭,不易脏污,提高领部卫生,不易引起皮肤的过敏刺痒,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和透气性。

1.2颈部活动范围分析

立领造型与颈部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有防霾作用的立领结构造型设计的前提即是探究人体颈部的活动范围,颈部的运动特征决定了服装立领部分的高度和外观造型等因素。探究试验人体颈部活动是为了使服装领型更加贴合人体颈部及面部,从而更好地达到防霾效果。

人体颈部活动可以进行前屈、后伸、上前出、上后引、外旋旋回以及侧屈等动作(图3)。

为使服装能够在人体颈部任意活动时都可以遮掩口鼻、保障其防霾的作用,在规格设计前,要对人的颈部活动范围进行分析。

前屈动作是颈部的主要运动动作,颈部后伸动作的主动活动度较小,后颈做整体动作的支撑作用。另外,颈部外旋及左右侧屈动作所影响的部分是在前颈部位。所以,颈部的大部分运动量集中在前颈部位,因此在设计领子的造型时,一般以颈后部为基础,再考虑前颈部动作的影响,造型变化的重点在前颈部。

前颈部以及人体面部活动较多,为防止因活动而疏漏防霾区域,故领部活性炭滤片的形状尺寸要根据其活动范围而制定。利用摄影中延时曝光的方式,延长快门的时间进行光绘。以鼻头为光源作中心点,然后面部连接颈部开始进行前屈、左右转以及外旋侧屈等活动动作,此时相机捕捉鼻头光源运动轨迹,即此形成为口鼻部分的活动区域。此活动区域可通过视觉可视化的方式确定出活性炭滤片的形状尺寸。

1.3款式设计及分析

根据颈部活动动作分析数据、身体尺寸以及男女头面部尺寸,对服装进行了基本规格设计制定:衣长75cm,胸围120cm,领高15cm,袖长68cm。

防霾服装以工装夹克风格为主(图4),防风、防尘、防霾是其首要设计特点。前身两条胸腰省使得服装穿着更加合体,前片上下共4个袋盖口袋,方便实用。前襟开合采用拉链加搭门暗扣两层的方式,更加严谨,防风防寒。

在防霾功能服装的设计中,大身面料整体选择灰色的3层压胶复合面料,在领口上口线部分、门襟、肩线及缉明线缝合部分的局部利用高饱和、高明度的蓝色反光贴布作提亮装饰,赋予防霾功能服装的时尚感及未来科技感。

1.3.1立领的结构设计

此款立领采用立体裁剪的方式,贴合人体面部Y构,并且预留空间缝隙保证呼吸通畅和嘴部说话。立领下部结构贴合人体下巴曲线,具有更好的包裹覆盖性。

1.3.2上口线可塑设计

立领上口线包边镶有0.1cm包芯铁丝,柔软坚韧,可塑性高。可根据鼻梁结构任意捏塑,使其更加贴合鼻型,避免空隙过大,既防止霾气风尘从口鼻吸入,又符合人体口鼻结构,穿戴合体舒适。

1.3.3可换滤片设计

领部里层面料侧面开口,开口上下面料交叠,防止滤片因运动而从侧面滑出。pm2.5过滤片可通过侧开口向里推进及向外抽出,并且滤片形状和尺寸是根据人体口鼻活动区域而制定设计的,能获得更好的防霾功效,不放过任意死角盲区,全面防护。另外,定期更换活性炭滤片,使得其吸附过滤功能始终保持最优状态。

1.3.4领部可拆卸设计

领底与领圈以及连帽利用拉链相连接,可任意拆卸安装,方便单独进行清洗,避免细菌滋生和粉尘的逗留。在天气良好的状态下,可拆卸高立领部分作普通夹克穿着。

1.3.5整体款式设计

直筒夹克,两片袖设计,更加贴合肘臂运动。立领包围人体脸部,连帽可以利用拉链拆卸安装,并与前领搭门暗扣相接,使其多层防护,达到更好的防风防尘作用。

2结论

防霾功能服装的设计研发是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不再受雾霾侵害的保证。要想成功地设计防霾功能服装,不仅要综合考虑服装整体舒适性、抗风程度以及美观度等,还要着重探究其领部的高度、围度等造型特点。服装颜色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服装时尚感,使得人们愿意穿着,化被动防霾为主动抗霾,在雾霾天气也可以安心出行。

参考文献

[1]李江燕,张渭源.服装功能性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07,28(8):117-119,123.

[2]晓晨.功能性服装的全球态度[J].中国纺织,2008(10):84-85.

[3]黄思怡.基于雾霾背景下的儿童防霾口罩设计[J].设计艺术研究,2015(4):53-57,83.

[4]孙喜英.服装立领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纺织导报,2012(12):75-76.

[5]王秀芝,徐静.领子造型与颈部运动适应性研究[J].国际纺织导报,2005(11):80-82.

功能性服装设计篇7

关键词:商务;制服;商务制服;多元化;智能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种类越来越多,不同活动项目对服装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其中,对于参加商务活动所穿着的服装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此种服装除了具备美观、大方的样式,其实用性和功能性则更为引人关注。因此,对于商务制服多元化的设计应运而生。本文是围绕服装市场对商务制服多元化需求进行的研究,其中涉及到的名词分别是商务、制服和商务制服,在此分别进行定义。其中商务是指买卖双方为实现商品价值而进行的相关商业活动。制服是指具有相同属性的共同体所穿着的服装。由此可以归纳商务制服则是指买卖双方在进行商务活动时所穿着的服装。通过对消费者及消费需求的调研发现服装市场对商务制服的需求多集中在结构的多层次性和服装功能的智能化两个方面。

1多层次的结构

人们在选择服装时,尤其是基于商务目的,男性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有一些区别。男性消费者会倾向于服装的功能性,而女性消费者更多的希望服装的款式不要过于单调,商务服装最好也能紧跟流行趋势。但是这两者对于服装的共同需求便是穿着商务制服时,能够实现服装功能的最大化。商务制服对服装质量和功能应用技术要求较高,其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商务人士可以在多种商务场合实现对服装的多元化要求。传统商务服装的结构设计比较单一,外部轮廓简单、分割较少,多采用贴袋或插袋设计。内部则是以一个内袋为主。目前市面上商务服装多数与休闲风格结合,体现商务休闲的设计理念。这种商务休闲服装的设计侧重将休闲元素融入到商务制服中,例如结构上采用立领、立体口袋、夹克衫等;配件上采用拉链、金属纽扣;面料则采用灯芯绒、涂层面料等。国内多数商务休闲品牌均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服装研发。为了更好地应对商务制服多元化的需求,在服装的设计方面可以加以改进,增加服装结构的三维层次,将服装像立体空间发展。比如增加服装的衣片,在原有衣片的基础上增加一到两片,为了避免过多的衣片使服装显得臃肿,可以通过结构设计使之相互融合。通过此种方法可以增加服装结构的层次性,同时也可以将各部分的功能最大化。

2智能化的功能

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已经辐射到传统的服装产业,服装产业未来发展的快节奏和多样化将会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涌现出多种服装实现手段,如3D打印技术、超声波缝合、虚拟试衣等。商务人士对于服装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可穿和美观的层面,更加注重功能的多面性。比如国内某知名服装品牌了一款智能夹克,为了满足使用者多元化的需求,该款夹克设计了17个贴身隐形置物口袋。不仅如此它还拥有记步,操控音乐,遥控拍照等功能,大大满足了商旅人士在不同场合下对着装的需求。众所周知的谷歌公司也与某服装品牌合作推出了一款智能外套,这款衣服在袖口处装有多点触控传感器,用户只需触碰和滑动夹克的袖口就能播放音乐,加上其他组件,还可以接电话、看地图。通过此种设计无疑将商务服装的使用功能更加贴近生活。商务服装的智能化不仅仅体现在服装结构方面,对于服装面料的研发也是一个新兴领域。例如某品牌的背心采用透气的速干面料来保持水分和调节热量,能让使用者在穿着中保持干爽。它还内置多个生物传感器,白天能监测你的心率、呼吸频率、运动强度、热量消耗和疲劳程度;晚上能检测你的睡眠质量和呼吸活动。通过蓝牙模块与多种第三方应用以及智能手表、GpS设备等配件进行连接。商务服装的智能化是需要多种行业技术和服装设计相结合的,其区别于传统商务服装相对较单一的设计方法,不仅仅是材料设计、服装设计和服装工艺的配合,还需要结合各种电子科技、互联网技术甚至是医学等技术。

3总结

商务制服在未来若干年的发展方向是侧重于与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在传统设计模式上进行提升。传统的商务服装注重“面子”,设计上讲究端庄、大气。“里子”满足基本服装的结构便可。新时代的商务制服不仅要“面子”,更加注重“里子”的内涵。制服内外部结构设计要求时尚、与潮流结合,不仅要体现服装的流行趋势,将服装的多功能化加以实现,更加要将科技属性进行人性化的体现。目前看来传统的服装置业已经不能满足日渐升级的市场需求,服装产品的相对单一性需要进行转变。面临互联网、智能化的大趋势,传统服装企业需要与科技企业相结合,共同探索,以应对瞬息万变的服装市场。商务服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相应的配套技术与服务水平的提升,也会为商务服装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蔡月艳.论3D试衣系统在电子商务服装市场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4.03.

[2]白志刚.制服设计与时尚[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09.

功能性服装设计篇8

关键词:产品;服装设计;生产;市场;创意文化

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志码:B

—直以来服装设计师和学者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研究服装设计,更多考虑的是其美学价值和功能,忽略了其产品的本质,本文将从艺术创作和产品设计与服装设计的比较中来解析服装设计的规律与属性,从而进一步探讨更具科学性的服装设计创作方法。

1

艺术创作与服装产品设计之异同

1.1艺术创作的过程与动机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艺术作品的生产不是批量的,而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其创作动机大致可分为如下四大类:泄情动机、兴趣动机、成就动机和私欲动机。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1.2服装设计的创作过程与动机

服装设计与艺术创作所不同的是,服装作为产品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而不是突出设计师的主观审美意识,服装设计的目的首先要解决的是产品与人之间的最佳匹配。这种匹配不仅要满足人的服用需求,还要与人在着装的过程中对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需求取得恰到好处的匹配,这恰恰体现了服装作为一种产品的特性。其二,服装设计过程又是一种创造性过程,这一过程又与艺术创作有相似之处。但服装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美学、文化学、心理学、材料学、工程学、市场学、色彩学等诸多领域,各个学科领域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与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由此可见,服装设计师直接设计的是产品,间接设计的是人品和社会。随着科学与文明的进步,人类的艺术设计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服装设计师的想象力冲破意识形态的禁锢,以千姿百态的形式释放出来。服装设计既要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更要具有实用价值。所以一个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应以目标消费群为创作目的与意向。

一项成功的设计应满足多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有社会发展方面的,有产品功能、质量、效益方面的,也有服用功能或制造工艺方面的。一些人认为,服装作为产品首先要实用,服用的舒适性是服装产品设计的首要要求,其次审美性是提升产品价值的精髓,也是不可忽略的精神需求。

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服装设计显然是属于产品设计的领域,从产品的角度研究服装设计更符合服装设计的本性,更具有科学依据。

2服装产品设计的品牌概念的传达

既然服装设计的直接产物是产品,那么品牌价值又是文化价值中的一种附加价值,所以必须在保证产品实用价值的前提下去优先考虑并贯穿服装设计始终。产品设计中品牌概念的传达必须从产品外观和功能两个方面去考虑,只有表里如一的产品才能持久地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2.1服装品牌与产品

服装设计是服装企业的核心,设计师通过设计将原辅料的形态改变为更有价值的服装产品形态。服装设计师通过对人生理、心理、生活习惯等一切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认知,进行服装产品的功能、性能、形式、价格、服用环境、消费群定位、品牌形象等多方面的研究,才能设计出符合企业文化需求的、具有品牌效应的作品。

服装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但它最原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通过一个比较容易记阮的形式来记住某一产品或企业,服装品牌的物质载体就是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服装产品就成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重要物质载体。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是维系消费者与企业相互沟通的桥梁,所以产品的形象是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的关键。由此可以看出设计师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更加证明了设计师脱离了企业和市场就失去了意义。

2.2服装品牌概念的传达

(1)企业文化和精神

品牌价值不仅是服装产品的文化价值体现,更是一个企业的精神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所以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要成功地将服装企业的品牌文化概念传达给消费者,首先要深入企业,领会企业精神,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精神和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共同信念、经营宗旨和价值观念,是企业经营活动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只有掌握了这个方向,设计师设计的产品才会更理性、更科学,才会具有更丰富的象征内涵。这也是一名合格的服装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2)服装产品设计传达内容

在服装产品设计中品牌概念的传达其实就是设计师们运用服装造型、材质肌理、色彩搭配等视觉语言将企业文化理念以一种具象的形式(服装)表达出来的过程。

企业精神品牌概念产品定位市场目标客户服用体验二次创作。

服装品牌概念必须在确保产品实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不能违背服装产品设计基本规律。同时还可以看出服装作为产品,有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特点,服装到了消费者手里,根据消费者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产品理解的差异,还会有一个消费者的参与过程,这个过程称之为二次创作过程,这赋予了企业文化更丰富的内涵,给予了设计师更丰富的想象。

(3)服装产品设计

服装产品设计是运用各种服装知识、剪裁,及缝纫技巧等,考虑艺术及经济等因素,再加上设计者的学识及个人主观观点,设计出实用、美观及合乎穿者的衣服,使穿者充分显示本身的优点并隐藏其缺点,更衬托出穿者的个性,设计者除对经济、文化、社会、穿者生理与心理及时尚有综合性之了解外,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设计的原则。

(4)创意提升产品价值

创意不是仅仅文化产业的专利,任何产业都需要用创意提升价值,而文化产业如果没有创意,也就不能称其为创意产业,把创意产业狭义成文化产业,将会阻碍中国创意经济的发展,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在服装产品设计中融入创意文化,可以提升附加值。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创意是产品设计的灵魂,创意是产品设计的生命!

3结语

功能性服装设计篇9

1“情感化设计”的概述

“情感化设计”理念是由享誉全球的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首次提出的。他在著作中指出:“在产品的设计和使用中还有很浓重的情感成分,我认为设计里含的情感成分可能比实用成分对产品的成功更重要。”“情感化设计”是以产品的物质功能为基础,充分挖掘产品的精神功能,从而给用户传达情感体验的设计理念。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更强调物品的精神内涵及给使用者带来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一直处在一种快节奏、高效率、强压力的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导致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严重缺失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情感的关怀和交流。因此,人们在面对简单、枯燥、冷漠的工作和生活模式时,渴望从情感方面得到一些慰藉和释放。因此,“情感化设计”理念顺应市场需求而生。它在设计中强调精神、象征功能和意义、文化内涵,力求从精神需求层面上表现对人性的关怀和体贴,把人类的情感需求融入到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的产品设计中,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诠释着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情感化设计理念的提出符合了现代人在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追求高品质精神生活的诉求。

2现代服装设计中“情感化设计”理念的切入点

面对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人们内心深处更渴望一个温馨、舒适、符合情感需要的个性空间。服装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在这方面具有很大潜在空间。不难看出,设计师们已经意识到: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由功能至上、纯技术化的单一设计等理性的因素,转而更加追求服装传达给人的文化内涵、情感体验以及心理享受等精神领域的享受。他们试图在服装设计中渗透更丰富的文化、情感以及乐趣元素,让消费者在享受其功能的同时,更热衷于其所带给消费者的体现个人品味、个性、情趣等精神层面的享受。

2.1设计师“亲密接触”消费者――激发消费者参

与设计过程中的趣味性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与消费行为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以体验为基础开发新产品强调与消费者的沟通,触动其内在的情感和思想;以创造体验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参与融入设计中,提高消费者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需要,进而达到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和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双重效果。

对服装设计师而言,了解服装消费者审美和情感需求并投其所好的把握其在市场的发展趋势是至关重要的。一位名为Youngjoona的韩国学者在他的学术论文“FashionDesignStylesRecommendedbyConsumers’Sensibilityandemotion”(根据客户的审美和情感设计服装)中指出:为了开发由消费者审美观引导高品质服装产品,他们开发了一个采用个性化协同过滤技术的专业软件,建立了一个由60种纺织材料,41种时装设计样式和28对具有关联性的感性词汇组成的可视化模型数据库。它可以使用户根据自己审美需求,使用系统提供的工具参与设计调整并反馈意见。

这种消费者参与设计的体验式设计模式正在逐渐被一些高端服装品牌所应用。消费者参与到设计中来,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需要,选择服装面料的材质,领子、袖子或底摆的款式造型,以及最适合自己的面料色彩等等。激发消费者参与设计,把消费者的构思或理念转化为有形的、可触摸的实物形式,使消费者真实地感受到参与设计过程中的趣味性、成就感等精神领域的享受。

2.2情感寓意性――装饰手段在现代服装情感化设

计的表达

服装作为一种实用型的商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在满足最基本的服用功能时,也可以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难看出,在时尚领域,如DriesVannoten、antoniomarras等一些设计师,他们关注民俗风情、异国情调、民族和民间文化,他们秉承一贯的设计理念执着于民俗和图腾之中,试图以自己的力量和特有的方式提醒人们尊重民族、尊重文化、尊重差异(图1、图2);有些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则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趋向于表达人类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关注和美好祝愿,例如借助所设计的服装来表达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等对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的美好祝愿的情感寓意,力求从服装的设计表达中影响、启发和呼吁人们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图3、图4)。加拿大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RobinKay,受环保主义的影响,率先倡导时尚环保的设计理念和生活态度,采用各种无化学加工的纯棉织物,及回收玻璃丝、环保家居面料等作为设计原料,来启发和唤醒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2.3文化艺术内涵――在现代服装情感化设计的表现

夏奈尔说:“时髦并不仅仅停留在衣服上,时髦是在空气中的,它是人们的思想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周围发生的事物。”夏奈尔不仅想把自己的服装卖给消费者,还希望通过她的设计来唤醒人们对于生活品位的感觉,提高人们的格调,改变人们单调、乏味、平庸的生活状态。

处在今天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中,人们对社会文化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在服装等方面的需求上,更是重在文化内涵的表达。“服装”被视为一种能满足人心理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作为时代文化的象征,其设计形式上的种种变化无疑与当时社会的文化艺术有极密切的关系。因此,不难看出服装设计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在设计中体现出文化内涵,如何将情感化的元素巧妙地融合到设计当中,使服装的风格、样式和品位都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档次,达到美化人的外表和满足人的内在精神需求”是设计人员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3服装设计中融入“情感化设计”理念现实意义

3.1情感化设计理念延伸了服装设计的价值所在

服装设计中情感化设计理念的应用,使服装在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增添了更丰富的内涵与价值;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亲和力,拉近了设计与人的距离;同时,服装的情感化设计满足人们追求表现个性、实现自我的审美价值的需求,从而达到了服装设计师设计的至高追求――美化人外表的同时满足人的内在精神需求。

3.2情感化服装设计对设计师的启发

功能性服装设计篇10

男装造型的概况

造型,作为名词,是指创造出来的物体形象;作为动词,是指构思和创造物体形象的过程。服装造型就是借助于人体以外的空间,用面料特性和工艺手段,塑造一个以人体和面料共同构成的立体的服装形象。男装造型顾名思义,即指针对男士人体塑造的服装形象。男装的造型可分为外廓型和内造型。服装外廓型主要是指服装的轮廓剪影,是服装被抽象化了的整体外型。是设计师所表达的最强烈的信息之一,也是服装最先给予人的最直接而深刻的视觉印象之一。服装作为直观形象,呈现在人们视野里的首先是剪影一般的轮廓特征—廓型线,服装廓型线是服装风格、服装美表现的重要因素,服装廓型设计是服装设计的重要依据,时装流行最鲜明的特点之一是服装廓型的改变。在长期的服装设计实践基础上,服装廓型可概括为a型、H型、t型、X型、o型、S型、Y型、人鱼型、花冠型、仿锥型、自然线型等,其中又以a型、H型、X型、t型、Y型、o型等几种最为普遍。内造型指服装内部的造型结构线,包括结构线、省道、领型、袋型等等。是依据人体结构为基础的内在造型设计。它分为内在分割线和省道。男装的造型是由男装的外廓型和内造型共同构成,其中内造型的设计又直接影响男装外廓型,因此,在男装造型设计中应注重外廓型和内造型结合设计。

男装造型外廓型

前面已经谈到男装造型外廓型是指男装外轮廓造型,是男装抽象化得整体造型。它体现男性人体造型,展现男性曲线特征的。是男装各种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们视觉感受的第一元素。它有a型、H型、t型、X型、o型、S型、Y型、人鱼型、花冠型、仿锥型、自然线型等,其中又以a型、H型、X型、t型、Y型等几种最为普遍。t型男装,其造型特点是吧肩部的位置夸张扩大,或者把头饰,围巾等上身部位夸大,造成一种比Y型服装更夸张的上大下小的款式造型。展现男性一种刚硬的风格特长。在男装造型中运用最广的是H型、X型以及Y型。H型也称长方形廓型,其特点是强调肩部造型设计,自上而下不收紧腰部。H型男装要表达男性简约、严谨、庄重的风格特征。X型廓型造型特点是肩宽,收腰,一定量下摆,表达一种高贵,优雅的风格特征。Y型男装是在X男装的基础上变形的,其廓型特点是上大下小。

男装造型内造型线

内造型指服装内部的造型结构线,包括结构线、省道、领型、袋型等等。是依据人体结构为基础的内在造型设计。可分为:分割线设计、省道设计。

1.造型与分割线结构设计

分割线指体现在服装的各个拼接部位构成服装整体的线,主要包括门襟线、省道线、褶裥线、底摆线和衣身上的缝子等。分割自身具有认识新空间和运用新空间的价值,恰当的分割是为了更好地结合与重组。通过分割,可能使服装作品获得更新、更完美的利用空间。分割线有装饰分割线与功能分割线之分,单一的装饰线分割线多由时尚流行以及设计师的需要进行设计,对服装外廓型及造型没有大的影响,是一种服装美得装饰作用。功能分割是指能使服装适合人体体型和活动的特点,在结构上具有一定作用的线,线多数情况下合省道设计结合在一起。

2.造型与省道结构设计

男装的省道设计是为适合人体体型和造型的需要而将一部分衣料缝去,然后作出衣片的曲面状态。男装的省道设计即决定了服装穿着的舒适度,也影响着男装外廓型的变化,是男装造型设计的重要难点之一。男装的省道设计主要集中在胸和省撇胸的设计,腹省(即肚省)的设计,肩省的设计。

男装外廓型与内造型的应用表达

服装内造型设计是服装款式造型的生命。内造型设计是服装款式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掌握构成男装内造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原理,通过对男装内造型的研究以及在实践中对男装从各种造型设计的实践应用,实现男装设计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完成由男装廓形到男装内造型设计的完美转换。通过对人体的准确测量,以人体为基础,运用男装造型设计基本理论和原理,对男装造型整体美进行设计。并在男装廓形和内造型设计之间相会转会,设计出合体的、舒适的、展现男性魅力的男装。男装内造型与廓形设计的运用中主要从以下两点分析:

1.外廓型在设计中的表达

在廓型设计上采用H型、X型、Y型,都以强调男装肩宽,收腰。展现出男性阳刚、man的特性。H型较宽松,因此在设置完胸省后,在腰部只设置了极少的腰省,同时为了体型的需要加入肚省,是衣服更合体。为了美观将各省道隐藏而设计的分割线以及侧缝缝处,即美观,有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性,是H型在表达宽松外形的同时,又能合体舒适。X型讲究肩宽的加大,腰围收紧,以及下摆的夸大,因此在设计大衣的时候运用X造型,加大肩宽,突出男性魅力;设置胸省、腰省、肚省是腰部收紧合体;在下摆加入大的放松量,过大下摆,即突出X造型,又能展现男性酷的风格。Y造型上大下小,夸大肩部造型,同时收胸,收腰。设置成短装,并扩大前搭门,延长前搭门,突出Y造型。

2.内造型在设计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