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基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8:08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篇1

关键词:图形设计;构成;服装设计;创新理念

0引言

服装设计,其设计要素主要是由服装造型、服装色彩、材料运用组合而成的。其中服装造型是通过运用形式美的基础法则有机的组合点、线、面、体,从而形成造型的过程。服装造型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是以创新理念为主,以追求美为宗旨,使特有的形象思维活动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它是图形与构成元素的发展扩张。如何运用图形和构成的基本要素来完成创新性服装设计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1图形在服装设计中的意义

在图形的逻辑构思及造型基础上,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比较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加强学生的快速构成造型基础是很有必要。快速构成的训练手法中最具效果的是把中国传统图案中的基本格律与平面构成中的一些要素相互结合,从而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无限的构成变化。这种训练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大量的图形,从而达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帮助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1图形的构成

选择几何造型的形式来进行构成图形,通过对传统的几何造型艺术进行再创造,将其以全新的形式在服装廓形及图案上展现在人们眼前。我们试图继续发展传统几何造型在服装设计上的立体表现。几何造型艺术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形”,这里不是指具体的事物,而是为了体现人的审美意识形成的一种格调。它是人们把自己的抽象思维和对自然界存在的客观事物及图形进行有意识的重新排列、组合、变形而形成的艺术形象。

在中国古代服饰、传统装饰纹样中,几何图形的运用有很多。唐代时期,服装样式较为简单,多以流线型为主,但色彩华丽,装饰最具东方特征。如唐代文官大袖礼服,装饰上多为几何造型,衣身整体中规中矩,袖身呈半圆形,衣襟处多有刺绣图案。商周时期的服饰造型比较简单,大多为直线型裁剪,其主要装饰形式便是服装上的图形纹样。主要有云纹和回字纹,并运用连续的构成形式,以几何框架为结构依据,着重严整规矩的美感。如东周时期男子服饰就采用了回字纹样的构图形式。

1.2图形的运用

在设定基本图形为服装图案的单元形后,怎样将其运用到服装的图案系列设计上,“数”的多少、“量”的大小以及空间位置的处理是服装造型设计的重要之处。其关键在于通过形式美的法则,把点、线、面、体有机的组合成几何形,从而产生出完美的服装廓形。

单元形服装纹样设计是变化多端的,它可以重复出现,也可以提取其中的一部分元素进行排列组合设计,从而产生更加丰富的构成形态。除此之外,单元形还可以运用在耳饰,手镯等配饰造型上,与服装上的图形相呼应,也可以截取一小部分单元形进行连续组合,并配合刺绣等工艺将其运用到腰带的造型上。

学生在进行基础训练时,从快速构成图形上升到图形设计,从单个延续到整体,从构成基础探讨到专业造型领域,培养学生进行二次创造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各种图形素材,进行图形的设计变形,运用发散型思维,一个设计题材,用多变的形式去设计表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服装的款式、面料以不同主题进行设计表现,有选择性地灵活应用图形,突出服装图案的创造性和饰体性原则。将不同风格的构成图形和服装款型有机结合,体现出服装设计的艺术性价值。

2理解构成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存在

服装造型设计中,造型的创意与美感与构成元素有很大的关系,其基本设计点来源于基本构成中的设计元素。如何让学生将构成的基本元素运用到专业的服装设计中。

2.1构成的基本要素

构成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点、线、面、体要素。

点元素,主要有服装上的纽扣、图案上点的运用及点状纹样的表现等这些在服装上进行点缀并起到一定辅助作用的部分,在服装设计中都可以作为点元素考虑。点元素在服装设计中通常能够起到吸引眼球,强调某一部分,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利用点要素的造型作用进行设计将会使服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线元素,在服装上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装饰线、结构线的体现上,大多以渐变、放射、重复、扭转、交叉等构成形式,从而体现出服装造型的起伏、流动性,以及空间的虚实、疏密、变化的形式美感。

面元素,在服装设计上有具体的体现,大面积的服装裁片、服饰品、服装的细节部位、大面积的装饰图案以及特殊工艺手法表现出的面元素。由于材料的性能质感不同,服装的成形状态和垂性也有所不同。

体元素,主要表现在服装的结构上,平面结构辅助立体结构为中心进行的组合设计。空间的体块与线的组合,体块组合,体块与面的组合,体块与细节的组合等要素,均是体要素在服装设计上的表现形式。

点、线、面、体要素的表现无论是在服装设计上还是立体构成上,都是最基础的表现手法,利用构成设计上的点、线、面、体的表现可以对服装设计上的点、线、面、体进行构成形式的设计,同时服装设计上新的点、线、面、体的造型过程也是服装设计的创新过程。如蒙德里安著名的构成作品红黄蓝,就是构成要素在服装设计上的体现。

2.2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学生如何运用构成的基本要素对服装设计进行创新设计,如何将服装设计的基础教学运用到专业领域的设计中,对他们来说是最为重要的。通过教学中的不断实践,总结得出构成的基本要素如何体现在服装设计上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要用面或体的形态对人体进行分割,在人体上进行结构的分割。其次在分割好大体的形态后做进一步的局部调整,可以利用点、线、面的元素相结合进行组合设计。最后,通过形式美的法则做最后调整,主要着重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服装结构的调整,最终完成服装造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构成方法,完成主题作业的同时,还要多看、多欣赏各种不同风格变化的服饰图形,丰富视野,汲取灵感,做到不断创新。

3结语

在服装设计基础教学中,图形的构成与构成元素是设计院校的基础课程,而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熟练的将基础教学知识运用到专业方向的实践中去。图形的构成以及构成的基本元素是服装造型设计的基础,在设计元素完成后,运用服装工艺、结构、面料等程序将其设计的最终效果呈现出来,是学生要继续培养和完善的部分。基于创新思想的指导,在各单元的构成练习中,我们采用相应的训练方式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愉.关于构成教学之我见――兼介“解构主义”[J].实用美术.

[2]朱国勤.装饰图形的复兴――后现代设计观念的更新[J].实用美术.

[3]黄元庆.图案设计教学如何与生产实践相结合[J].中国纺织美术.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篇2

【摘要】本论文从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寻找教学中与就业需求的脱节点,以服装设计课为切入点,立足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强化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服装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62-02

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由"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设计、服装CaD"等几门专业主干课组成。近年来,对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优化整合,逐步转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注重教学实操的新型课改。但也有不少学校由于对服装设计课的教学改革力度不够,教学模式乏善可陈,教学重点与学生就业所需无法实现"互动",学生走出校园,不能适应工厂的操作流程,不能吗上上岗等原因。导致学生知道理论,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现象。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出现或想得到画不出、或想得到却因打板不合理做不出、或只能临摹没设计想法的无奈现状。针对这些服装设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服装设计专业课教学亟待深化改革。

一、立足学生就业,确定服装设计教学总体目标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经营管理等技术岗位上工作的高素质中、初级专门人才。学生中90﹪所从事的职业岗位除了流水操作工以外,还兼有服装打板、服装裁剪、样衣制作、CaD制板、款式设计、放码、跟单、质检、服装产品生产流水线的组织与技术管理、服装产品推广渠道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岗位虽不要求从业者有扎实的服装美术设计功底,但也要求具备一定的服装审美能力,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绘画表现基本技能。基于大多数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的特点及能力要求,结合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会把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服装美术设计理论知识和线描服装效果图的绘画表现技能,熟练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的绘画表现和电脑绘制款式图的综合能力,确定为设计课教学的总体目标。

二、改进服装美术教学模式

服装设计作为设计艺术范畴,自然离不开绘画基础,绘画基础的训练不仅是为了画好服装画和设计图,还关系到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形式法则的培养。在美术基础教学,我校服装美术设计课考虑到学生现状,以转化为几何形体的人体为切入点,教材上使用的是由丁杏子主编的《服装美术设计基础》。其主要教学内容是,如何学习与服装美术设计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在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就业岗位的需求,对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呢?我们的教学实践决定将整个的教学的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即"设计基础模块、设计理论模块、综合实训模块"。

2.1"设计基础模块"课程首先是绘画基础课。绘画训练不仅是画好服装款式图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但鉴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增加了学生最易掌握,且最适合表现服装的线描技法的教学,如结构素描、人体动态线描等。在课堂教学中会配合服装杂志,临摹图中人物与动势,在了解服装的流行与趋势的同时。锻炼学生绘制人体动态,要求人体简洁、夸张,服装款式准确、清晰。进而从事到对视频中"服装"的运动着的模特的描绘,在动中观察,在静中总结归纳。

其次是"服装绘画表现课",这是"设计基础模块"课程的核心部分。教学重点放在大量的服装线描效果图、服装款式图(工艺款式图、结构款式图)的训练上。服装绘画表现的是人与服装的关系,人是第一位。必要的人体结构知识,对物体结构、空间、质感等非光影效果的理性表现,以及大量的人体、着衣人物动势的速写等短期作业,则是绘画基础训练的主体内容。同时配合鉴赏国外大师、名家的服装绘画作品:洗练、简洁的线条运用;夸张、到位的结构刻画;概括并富于质感的衣料效果;丰富学生的眼球,提高审美情趣加深印象,使其对设计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2设计理论模块课程的教学要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尽可能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入具体的服装零部件的设计专题,利用原型、立裁的综合教学体系。在教学上,可以从平面的纸样剪切剪裁,到立体人台的三维展示,将工艺的教学手法应用到设计的教学方法中,使学生明白,设计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设计是一个科学的有依据的思维加实践、总结的过程。

三、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

服装设计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强化服装款式造型设计与结构对应变化的训练,掌握服装设计的主体核心。

1、以此为目的,从教学方面上讲,如在款式图的绘画教学时,同步进行的是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结构和缝制工艺的教学,款式图的绘画表现教学重点就放在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表现上。在表现款式图时,对款式的结构、比例,以及省道、分割线和门襟扣子的位置的确定,缝制工艺特征的表现,都要体现裤子、衬衣的结构制图、缝制工艺的要求。设计理论课的教学实训的课题也要注意结合同步进行的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设计综合实训模块更应将服装设计、制板、工艺、融为一体。教学内容的交叉整合,极大地克服了设计课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2、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款式造型设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服装工艺技术水平。这并不等于说设计教师必须要把服装做得如何精致,但起码的缝制工艺要有所了解掌握,尤其是对服装结构的设计、分析,要有很强的能力。不仅常规服装的结构、裁制要懂,还要能运用服装结构原理,随意变化出新的结构形式。做到能以绘画表现款式、造型,以款式造型来设计结构,再以结构验证款式造型的合理性。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款式造型与结构变化的能力。

四、中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改革策略

4.1全面与市场接轨、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

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最终培养目标是为服装市场培养出综合、实用且富有创意的全能型人才,因此为了完善巩固这一目标,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全面与服装市场接轨,依据服装企业的产销供一体的发展趋势,拓宽专业口径,积极创办与服装设计、服装营销与品牌效应等密切相关的多样性学科及专业,从而培养出既拥有综合的服装设计能力,又会营销之道,能将服装品牌推向市场,走向成功的专业服装设计与营销人才。服装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消费品,更是一种文化理念的传承,凝聚着不同国家、不同人们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与综合的审美意识。因此服装行业的发展水平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促进学生树立内外兼修的创新设计理念、综合艺术修养,培养他们对抽象美、行为美、艺术美、前卫美的综合敏锐感,细微洞察力,并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超前设计意识与综合创新设计理念,才能最终体现中职学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真正内涵。我们可在学校现有实验资源的基础之上,加大投入建设力度,全面引进CaD设计室、成立专业的服装设计模拟工作室,通过丰富的设计、打样、销售、剪裁、制作等各项实训环节,强化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4.2强化师资建设,灵活设置教学计划、编制教学方案,令学生掌握绘窗技能。面对目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师资匮乏的现状,我们应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创造更多的行业交流机会:如通过定期聘请行业知名设计师来学校讲座,令教师更多地参加行业内组织的各项交流比赛与成果鉴赏会,使教师走出课堂、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汲取成功设计理念与经验,同时在不断充实自我、丰富自我的同时构建起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雄厚,专业技能强劲、全面的双师型服装设计教师队伍。在教学计划与方案的制订中,我们应充分依据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人才培养定位目标;通过深入实践的社会调查,了解专业的发展走向与趋势;同时聘请行业内的成功教育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真正设计出灵活、多变,适应中职学生特色,注重动手能力强化,专业知识面拓宽的实践教学方案。

以上是笔者从事服装设计教学的一些体会,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将服装设计课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避免了课堂教学和实习教学脱节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性,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缩短学生掌握技能的周期。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很快适应并胜任工作岗位,发挥学生的才能。

参考文献

[1]康玉娥.浅谈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论丛,2006(1).

[2]刘小玲.对高职服装设计教学的探讨[J].江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3).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篇3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研究实践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服装专业学习的基础和入门课程。如何能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打版方面的专业技能?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设计课堂上积极学习,主动进行知识构建探讨?笔者根据毕业生和企业信息反馈,针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做了一些尝试。

一、“立转平”,认识服装人体结构

‘立’是指人体。在教材(《服装结构设计》)中第一章节就讲了人体的一些特征(包括男女体型的异同点),对人体的基本构造和基本体型进行了讲解,并结合人体对服装进行了分析,在这一章中除了解部分人体构造和体型外,还要结合服装结构平面图上的点、线、面以加深人体与服装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把立体的运用到平面当中,两者相互对应起来。在课堂上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图片,在身上找到相应的部位,如点当中的颈肩点、肩端点、颈窝点等。

对人体的立体形态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我们结合人体的形态进行服装的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中我们要对这一件服装进行详细的分析,如西裤的结构设计:此款式在效果图中看是宽松的、紧身的还是适身的。此款式效果图看裤长所处的位置在哪个部位,这时要结合人体上下部位作比较。如此裤长处在踝骨往下一点约2-3cm或裤长离地面高出多少,这就是你控制裤长的一个范围。裤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比如:直袋与裥在内部位置的情况,就要分析该结构在西裤中旋转位置和该结构的大小情况。通过这样的解剖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这也是结构设计的一个技能。在刚开始学习结构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等到学生对分析款式图有一点思路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进行补充、修改、总结款式图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根据规格尺寸进行结构设计。

首先要掌握西裤的最基础的结构。学生因为刚接触服装结构,所以在讲解时一定要仔细,要对每个计算公式都应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去计算?原理是什么?在讲解时,可以借助人体的截面来分析。如臀部的处理上为什么采用四分法,为什么前片要H/4-1,后片是H/4+1。在讲解时我一般通过结合人体截面来讲解。并通过图示把这理论化的计算公式简化了,从这种教学方法中体现了结构与人体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说明在结构设计时,要以人体为基础,在设计时要运用一个空间想象能力就是“立转平”。

服装结构设计的“立转平”是服装结构设计到具体数据时需要服装结构设计从服装的形象思维中过渡而来。落到具体的衣片分辨时,在平面上进行结构设计,确定出衣片形状及各部位尺寸大小,“立转平”使得可以将服装立体的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形态的二维图形,这极大地简化了服装结构设计的绘制难度,所以具有空间想象的思维对结构设计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对裤子的结构处理有了一定了解后,可以让学生绘制一些简单的款式变化。如:口袋的变化、长短的变化。从简单到复杂的进行变化设计,这是从教学内容上,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用的方法。

二、结构与款式、面料、工艺四者一体化教学

服装款式是结构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根据具体的款式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服装结构,是一个优秀打版师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上要教会学生看图制版,根据款式特点,结合服装的风格、造型特点处理版型。例如,在教学生进行时尚连衣裙的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先学习看图的方法,即分析款式特点、比例关系,绘制穿着效果图,再用手工制版和CaD制版两种方法绘制出最后的样板,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准确的表达出设计师的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绘制,最后再选择一些变化款式让学生自己打样并制作,检验学生自己打样制成成衣的效果,并讲评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同时进行了实践操作,老师随堂指导,及时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能够对照款式准确的打版,了解服装材料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了解面辅材料的质地性能差别。服装制板时要掌握面辅料的性能,以便在制板时做出相应的适当调节,如按其自然回缩率、升温缩率、缩水率等具体性能和数值,在制板时进行调节,以确保成品规格的要求,另外要根据面料的纱支、密度、垂感、织纹组织和厚度、软硬度等在制板中区别对待。

服装结构与工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工艺上的缝份结构、缝边构造、内部构造区别、整形工艺等方面的变化在制板时都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一方面结构设计要适应工艺要求,即结构设计在工艺中能够实现不同的结构处理,工艺手法有所不同,要充分考虑工艺特点来设计结构。如以西装领为例,领面、领座的关系要准确,做出的领子才会服帖漂亮。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结构特点,还要借助工艺手段来实践。实际上,结构理论很抽象,与实物之间还有距离,用具体的工艺来表现更为直观,印象更深刻,特别是通过实际工艺演示,可以调整结构设计的不足,有助提高结构设计水平。

三、参与企业实践,提升整体素质

如何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企业打版之中,还要考察现代服装企业的实际运作。通过参观、见习,形成对企业打版的初步认识。然后开展服装结构项目教学,与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派师傅来进行该教学实训活动或者学生下厂生产实习,针对企业要求,全程加以训练。根据客户的订单来开展一系列的服装结构训练,从制定规格尺寸、绘制样衣结构、制作样衣等流程,完成后由客人确认,才能进行系列样板推放,样板分解、排料等相关工作。这些过程的熟练把握,使得生产实习有的放矢,从时间上缩短了毕业生参加工作的适应期。因此,如何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熟练应用于样板制作,更快适应企业则更为重要,意义更加深远。毕竟服装版型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要教好服装结构设计,就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整合结构课程内容,“立转平”,强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训练,融入计算机信息技术,把款式、结构、工艺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反复的纸样训练,深入掌握打板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服装企业制板工作的分解,熟练把握相关环节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服装结构设计》第四版(高教版).

[2]《服装制版与缝制》(劳动版).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篇4

摘 要:服装工程是培养服装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多元化人才的专业。既要求他们有一定理论知识来导航企业,也要求他们有一技之长。针对该专业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学科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关于服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方案。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师队伍的模块化、课程设置的模块化、毕业设计的模块化。每个模块中都安排了相应的子模块,通过子模块的具体实施,体现方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保证方案的顺利实现,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加快现代化的人才培养进程。

关键词:服装工程 专业人才 培养 模块化

服装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和理论水平较高的综合性服装专业,其人才是能引导企业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明显不同于主要体现在艺术设计学习的服装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生,而培养的是多元化服装人才。随着服装科技进一步发展,服装行业竞争日趋剧烈,企业要求更多专业人才进入该领域,希望学生在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一定要有一技之长。在最近的几年企业任聘中,基本在服装工程专业上提出的是这几方面的人才:服装生产与跟单、服装生产管理、服装销售与外贸、服装品牌策划、服装打版与CaD等。从中可看出高校培养服装工程人才的几个方面。全国有十多所服装院校在办服装工程专业,学校要办出特色,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充分办出我校服装工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人才培养之路。经过多年对服装工程专业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决定实施人才的模块化教育,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的模块化、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和毕业设计的模块化,使学生既有整体素质,基本功扎实,也有个人特长,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

一、教师队伍的模块化

其实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首先是教师队伍的模块化。“名师出高徒”,好教师是培养好学生的根本保证。什么是教师队伍的模块化?最初它来源于计算机的模块化设计,现在人们利用它在各个方面。这里主要是根据企业对人才需要的几个方面将一个专业的整体教师相应分几个群体,每个教师分别属于它自己的一个群体中,他对这个群体中的多门课程应该有专长,和传统的一个教师只能传授一门或有限的课程有明显区别。比喻在以前的排课中就发现有的老师在讲完服装结构课后因不熟悉工艺部分而不愿意上服装工艺课,只能安排另外老师来上。这样造成了后面的老师对前面老师的内容不熟悉而完全按自己的一套内容和办法来授课,如果内容不相吻合,使学生觉得迷糊,既对前面的结构内容认识不够,也对后面的工艺操作感觉费劲;甚至有的部分是重复的,影响效率。因此很有必要整合这两门课由一个老师来担任,这样在结构课上一知半解的可在工艺课上进一步理解,通过工艺课也可发现结构中不合理的东西,且在工艺课上也不需重复结构课的内容。在学生完成过一件服装的加工后,再对其他服装的加工只需讲解关键和不同部位加工方式,肯定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势必教学效果明显好转。作为教师要较好地上好多门相关联的课程,这要求他有多方面知识。模块化人才培养首先对过去单一学科型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每一位教师应是既懂理论又熟悉实践的专业多面手。针对现行教育的教师,要很快适应模块化教育,开始肯定不适应,因此首先要从教师培养开始。可从两方面入手:

1、鼓励老师继续进修和下厂锻炼,实践能力较强的老师继续学习理论知识,理论较深而实践差些的老师下厂为期一段时间的实习。为了保证现行的教学安排,这种学习和锻炼一定要分期、有计划地安排。

2、一个专业的支撑实际上要靠教学、学科两方面,因此要加强学科建设。为了配合教学分块,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在不同的学科分块中,参入相应的科学研究。这一项很重要,不参加学科研究的老师肯定成不了一位好老师,最多是一个很尽职的老师。所以要多鼓励老师参加科学研究,以提升老师整体素质,保证模块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课程设置的模块化

在高等教学中,人们利用模块化来改变传统独立和分散的课程设置模式,而是集中一段时间由教师负责把几门相关联的课程或实践过程揉在一起,根据实际时间段或内容设计几个子项目作为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包含一个时间段的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样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可将相关联知识的整个内容完全学会,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如早几年排课出现过这种现象:大学二年级安排了市场调查,到了四年级才学市场营销,这种颠倒顺序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在市场调查时根本不知道怎样去调查,也不知道设计什么样的调查内容是科学的。结构课和工艺课上课的时间段,中间隔得很长,结果结构课的内容忘得差不多了,工艺课才开始上,往往在工艺课上又要重复结构课内容,这样效益很低。所以在传统的课程里,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把本身联系非常密切的两块内容割裂开来,为典型“单科教学”,且课程时间安排的跨度大,甚至时间上顺序颠倒,造成了教学内容的脱节,学生学习效率低,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最近几年,我们重新进行专业定位,将过去只是认为“服装工程学生应培养成服装企业的工程师”的理念提升为“服装工程学生应培养成服装行业的导航者”。在新的专业培养指导思想下,我们不断改革和调整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施模块化课程设置。它的优点主要体现为:一是时间集中,能在较短时间内将相关联的多层次知识迅速融会和贯通;二能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时间跨度,增大了传授知识的信息量;三有利于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迅速指导实践,丰富了实践经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更深入理解。在模块化的实施中,将整个内容分六个模块:公共基础知识的模块、化学与服装材料知识模块、结构与计算机知识模块、服装生产和管理模块、设计与品牌策划模块、营销与外贸知识模块。

转贴于

1、公共基础知识的模块

公共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课程,根据国家淡化专业,拓宽基础知识的精神,任何高等教育都必须重视这一块领域的知识。有许多课程是国家已经规定,我们不能改动的。在这个模块中可分四个子模块:数学、英语、政治与哲学、机械与电工。这个模块主要集中在大学一、二年级上完,一年级可适当加强数学模块,也就是数学课时适当多些,到了二年级加强英语模块,因为这个时间段已开始大学生的英语四级考试。通过实施这种课程安排,发现服装工程学生的第一次四级过关率明显提高,已由2000年的54%提高到2005年的74%,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化学与服装材料知识模块

其实这一模块具有专业基础的作用,该知识在其他的模块中也要运用。通过与毕业学生交谈,他们说做营销与外贸最怕的是老外立马叫你对他的定单喊价,这需要你有丰富的知识,尤其是服装材料的识别、面料的等级及相应的价格,如果你在这一块不熟悉,喊高了价别人不给你做,喊低了价你赚不到钱甚至亏本,因此这一模块的知识对服装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很有好处。它主要由三个子模块组合在一起:应用化学、服装材料与新型服装面料、服装舒适性与服装整理学。这些知识可集中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到三年级上学期之间。应用化学虽然安排内容不是很深,但对后面几门课程的学习很有帮助。在课程时间的先后顺序上,我们安排了先基础后提高的程序,让学生在学习时不觉得困难。

3、服装结构与结构CaD知识模块

现代企业常常采用服装CaD打版,因此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CaD,很有必要将服装结构课程和结构CaD知识统在一块。服装结构方面的知识比较多,在课程安排上要比其他模块复杂些。这里按时间先后顺序总共安排八个子模块:基础缝制、裤子结构与工艺、计算机基础与服装CaD、裙子结构CaD和工艺、衬衫结构CaD和工艺、女装结构CaD与工艺、男装结构CaD与工艺、童装结构CaD与工艺。每个子模块又包括若干单元内容,如基础缝纫模块包括手工针法、衣服各个部件的缝制等;裤子结构和工艺模块包括裤子结构原理、裤子结构分类、裤子结构变化、裤子工业纸样与推版、裤子制作工艺;接着安排计算机基础与服装CaD模块,这样安排是保证学生能利用裤子结构进行CaD的实例操作;后面的五个子模块均要利用CaD操作讲解相应款式的结构原理、种类、变化,接着类同裤子一样进行工业纸样打版与推版、工艺制作。实际上基础缝纫是最基础的内容,是服装学生入行的第一门课程,裤子结构与工艺模块是服装CaD模块的基础,而他们三者都是学生学好后面五个子模块的基础。特别要注意,第二个子模块的服装CaD有很多系统,这里先讲解各系统的共性及其特点,重点操作一个最简单的系统,然后让学生熟悉。后面的五个子模块最好安排至少两个不同的老师上课,各位老师必须采用一套不同的CaD系统讲授,很自然地让学生可掌握至少三套不同CaD系统,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4、服装生产和管理模块

最近几年,企业在服装工程专业招聘的跟单学生占到30%的比例,因此服装生产和管理模块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该模块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教学与企业生产直接挂钩,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它包括3个子模块:工业制版、推版和工业裁剪、成衣工艺与生产实习、服装生产管理。每一子模块要集中讲授、指导实训和参观实习的方法进行,要突出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管理理念在生产中的运用。在这一模块学习中,学生感觉收获很大。

5、服装设计与品牌策划模块

考虑品牌策划是未来就业方向,学生也应该学习有关服装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了四个子模块:色彩与服饰图案设计及手工印染、服装设计与服装设计CaD及服装效果图、立体裁剪、服装品牌策划与服装品牌形象督导。第一子模块中,色彩课程先安排,在服饰图案设计中要运用色彩知识,通过图案来体现色彩,手工印染是前面两个知识点的实践,在这门课中注意要制作手工印染的服装作品,让学生体现前面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模块中服装设计先讲部分设计基础知识,接着安排设计CaD,在CaD课程中插入设计的剩余部分知识作为实例讲解,最后服装效果图要完全利用设计CaD授课。服装品牌策划与服装品牌形象督导模块知识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新课程,但是要利用前面三模块,所以安排在最后时间短。

6、营销与外贸知识模块

现在服装企业的国际竞争越来越剧烈,产品要走出国门,他们急盼有既懂英语又有服装知识的人才进入企业。恰巧服装工程学生有英语特长,因此就业营销与外贸工作是大多数学生的首选。我们必须尽快加强该模块。该模块设立三个子模块:服装市场营销与市场调查、服装陈列、服装英语与服装外贸。市场营销一定要包括这几个知识点:市场环境分析与市场调查方法,市场细分与目标定位、企业营销组合策略、国际市场分析等,特别要强调市场调查方法。根据学生反馈,调查方法是品牌拓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服装陈列包括:陈列色彩规则、卖场规则、照明设计、顾客形象分析、导购人员的专业形象、职业店长培训、销售技巧、卖场管理与运作等。这一模块的课程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多展示案例和现场指导,达到情景交融,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毕业设计的模块化

回顾多年来的服装工程学生的毕业设计,发现这样几个问题:有时强调了服装设计,而学生的款式设计平淡乏味;有时强调了工艺部分,而学生的层次培养不高;有时采用课题方向、服装厂设计方向、服装设计方向同时进行,也感觉后两个内容效果不好,尤其是服装厂设计方向,因学生没有学习过机械制图和auto-CaD,论文水平明显不高。为了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强烈感觉毕业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就业分配,和他们未来的工作联系起来,反复思考,不断寻求新的毕业设计方向。根据新的课程设计,我们将毕业设计方向也实施模块化。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篇5

[关键词]服装结构制图内容基础技能生产实效

服装结构制图课是服装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就业层次及就业后的专业发展空间.但是,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等等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教学与企业有一定的脱节现象,教学与社会对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也有较大的差距。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够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进入企业打好基础,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下面我简单的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整合服装结构课程内容,重新组织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现有的《服装结构制图》教材往往更多考虑学科的系统性,教材前三章的内容,都是制图基础理论知识,一开始就向学生传授这些枯燥而又脱离实际的理论,学习基础原本就较弱的新生一则听不懂,二则会不感兴趣,同时还容易从此对服装结构制图课程产生畏难或厌烦心理。如在讲到人体外形与服装结构的关系时,教师只要让学生明白“服装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是由人体的外形决定的”这一知识点就可以了,因为以后可以通过一次次实践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果让学生多画画图,多动动手,都看看自己的学习成果,使他们对服装产生更多的感性认识,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还应该走出教材的局限,走向企业的生产实际,从企业的实际生产中不断吸取新的内容和形式,紧跟行业、贴近产业,不断发展,从而要真正落实到能力与技能相结合、“为企业生产实践服务”的职业教育正确发展轨道上来。根据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上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将服装结构的基础知识归纳整理后分类为人体结构、制图基础、裙装、裤装、上衣、连衣裙等几个知识点,教学上先学习相关理论,再在课堂上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动手制版,开动脑筋,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基本款式结构的具体应用,深入掌握基础知识。只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掌握好基础,今后在工作中就能很快的融会贯通,使自己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重视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由浅入深教学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应注重基础人体的测量把握、服装面料特性的了解、服装工艺的结合等基础知识。

在制图技能训练中,对绘制一般品种的服装样式要掌握透彻,并能运用服装结构变化规律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并解决服装款式的变化结构。例如,在裤装的结构制图教学中,要学习掌握好西裤的款式制图,要求对西裤的结构特点充分掌握。然后在西裤的基础上对部分结构进行变化。为了让学生有明确的认识,在教学上要进行长度、部件、变形等变化,让学生明白新款式怎么来的,实训时,既要强裤装结构的变化,更要把基础知识和变化款式结合起来。通过对基础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服装常用款式的制图,又学会了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结构变化,对较为简单的服装结构已能了然于心了。

三、注重与人体、面料、工艺的结合,加强实践环节训练

服装款式是结构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根据具体的款式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服装结构,是一个优秀打板师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上要教会学生看图制版,根据款式的特点,结合服装风格、造型特点进行制版。例如,在教学生西装领绘制时,可以让学生先学习看图的方法,即分析款式特点,绘制穿着效果图,再用对称法绘制最后的样板。这样绘制出来的样板就可以很准确的表达出设计师的意图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分析教会学生方法,再与学生一起绘制,最后再选择一些变化款式让学生自己打样并制作,看看学生自己打样制作成成衣后的效果,最后,再讲评学生的作业,指出问题,要求学生及时改正。这样就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了,在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又有时间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课堂上随堂指导,随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充分有效的利用课堂的时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教学上除了强调结构的训练外,一方面,结构设计要适应工艺要求,即结构设计在工艺中能够实现,不同的结构处理,工艺手法有所不同,要充分考虑工艺特点来设计结构,以西装领为例,领面、领座的关系要准确,做出来的领子才会服帖漂亮。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结构设计,还要借助工艺手段来实现。实际上,结构理论很抽象,与实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用具体的工艺来表现结构理论更直观,印象更深刻。特别是通过实际工艺演示,可以调整结构设计的不足,有助提高结构设计水平。

四、注重生产实效训练,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篇6

随着服装市场国际化和日渐激烈的竞争,使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更加全面。根据市场反馈和企业反映:毕业生实操能力较为簿弱,欠缺现代服装的实战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与市场脱节,实践教学内容欠缺现代服装实践应用的创新能力。

因此,创新教育的必要性是现代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源泉则来自丰富的实践教学和校企互动合作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体现,这也是目前创新教学的一个难点。故,创新教学的定位是打破传统教学的关键所在。

实践创新教学模式精准化

1.更新培养模式,转变教学理念

为适应21世纪服装设计人才需求发展趋势的培养目标科学定位。我校依托服装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训为主导,走校企合作、项目结合为契机,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

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化”,可以模拟服装企业制作工艺流程,按课程顺序分为:基础模块、裙子模块、裤子模块、衬衫模块、旗袍模块等。

2.强化课程标准模式,形成系统的课程教学方案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首先从培养目标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体系。为实现人才培养标准的准确定位,我们应该以核心专业课程标准为主题,依据行业岗位需求为主导,不断渗透企业岗位与边沿课程的知识内容。企业需求与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产业需求与专业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对接。

3.以专业岗位考证及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特色

证书课程实施环节一体化,探索学习成果认证形成不同转换模式;在学期间,参加服装设计或制作比赛获奖的学生,提交获奖证书,可作为相应课程成绩。课程内容尽量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例如学生通过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立体裁剪等课程后可以帮助学生考取服装制板师初级(五级)、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学习服装画技法、专题服装设计等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考取服装设计师初级(五级)、中级(四级);学习裙裤装制版与工艺、上装制版与工艺等到可以帮助学生考取服装定制工初级(五级)、中级(四级);学习服装CaD应用技术课程后可以帮助学生考取服装CaD制板师证中级(四级)。

根据行业岗位需求、能力结构本文从四门核心课程进行研究。《服饰图案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服装CaD应用技术》

1.《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

《服饰图案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总学时数54,本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中理论30%,实践70%。为服装设计及品牌企划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本课程具有实用性、适应性和审美性的特点;采用自主式教学和项目教学法,将理论教学与组织学生参加具体项目的设计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教学。通过大量的实训作业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设计创新能力。

(1)教学模式:采用“教、学、练、做、评”于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内容的设置;如:简化理论部分,强化图案设计流程――从如何写生、到变化、到设计,重点培养学生从设计到服饰图案应用的能力。同时将品牌项目结合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所学知识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了教、学、练、做、评一体化。

(2)实验项目的教学法设计

服饰图案设计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写生归纳,挖掘新的表现技法。精讲多练,直观教学。例如:打破传统图案教学方法,利用白色文化衫、环保袋、纺织颜料或炳稀颜料为素材重组装饰设计的创造,服饰图案设计还可以通过手绘和刺绣相结合。通过品牌项目模拟设计与制作,让学生懂得一个项目如何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流程,掌握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3)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考核标准:百分制,满60分为及格

评分方法:

a.构思及创意表达30分程

B.配色及表现技法30分

C.整体效果30分

D.综合出勤及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10分

2.《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

《服装结构设计》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54学时;是双证融通的课程之一。

《服装结构设计》是结构设计的基础,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原理,逐步熟练和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及技巧,使学生能根据设计的款式,按品牌服装的结构设计理念,制作出具有品牌理念、现代流行元素的服装款式板型。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衔接。

(1)教学模式:采用“教、学、练、做、评”于一体

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轻理论,重实践;其次,采用直观、具体的示范操作,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实践、融入行业,采用“教、学、练、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2)实验项目的教学法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根据行业岗位的需求,开拓专业导向的实践课程方案,在每一单元模块教学过程中,首先采用5分钟微课件示范操作,再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制板技巧,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设计目标任务。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制作出符合款式要求和结构板型:在西裤制板过程中以基本结构为主体,时尚裤装结构为辅导,在实际应用中强化西裤结构制作的体验模式,以实物示范―结构制图―样裤试制等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效掌握西裤结构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原理,为拓展时尚裤装奠定良好的基础。

(3)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服装款式设计图文件考核评分

评分标准:结构设计的准确性50%、设计30%、清洁度5%、合理性15%。

3.《服装缝制工艺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

《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也是双证融通的课程之一。通过对服装工艺基础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充份了解服装基础工艺的特性,理解服装工艺的规律,熟练服装工艺中的手针工艺、车缝工艺基础和裙装工艺的缝制技巧,掌握服装工艺流程,使服装工艺水平达到服装品牌的品质要求。

(1)课程教学模式

在《服装缝制工艺设计》课程教学中,重点采用“教、学、练、做、评”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地点在实训室中进行,“教学练做评”紧密结合,轻理论,重实训,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手段、考评方法于一体的模式。

(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服装工艺教学以深入浅出为主导,着重缝制工艺的基础教学,分析讲授服装缝制工艺的普通规律和缝制技巧,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运用高清摄像影机的性能特点,让学生可以全方位清晰地了解服装工艺制作的全过程),采取现场直观操作,学生同步学习的实践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并通过对各类服装的缝制与工艺流程手册的完成,来提高学生的服装缝制工艺水平。

(3)教学成绩评定:

作业与评分标准以大作业的形式考核,按课程规定完成裙裤装缝制工艺(成品)各一件,根据工艺流程设计制作《缝制工艺设计于册》。

评分标准:a.缝制工艺的优良性70%B.整烫工艺水平10%C.缝制工艺手册20%

4.《服装CaD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

《服装CaD应用技术》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也是双证融通的课程之一。

(1)课程教学模式

在《服装CaD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重点采用“教、学、练、做、评”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地点在计算机房中进行,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手段、考评方法于一体紧密结合。

(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服装CaD应用技术》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式学习方法与任务教学法;教学内容“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以就业岗位裙为导向和考取服装CaD制板师证的改革理念,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练做评”模式的内涵是:以行业职业能力为依据,整体设计教学方案,合理组合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理论和实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设计操作方法,以实际服装款式的设计制作和各种品牌服装的具体设计,让学生进一步接触生产,把学到的知识能融会贯通地运用。

(3)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服装CaD应用技术》考核方式以大作业的形式:

按服装款式设计图文件考核评分。

评分标准:公式设置40%、设计30%、款式设计的合理性20%、输出10%。

结语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课程的改革关系服装专业课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式和借助助力计划平台,认真钻研、积极探索,通过应用与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奠定良好的实战基础和创业自信心。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为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和完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切实帮助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提升,是我们教育机构的职责,也是我们教师的光荣使命,希望通过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探讨,有效提高服装设计与实践课程的核心动力。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篇7

据了解,2007年开考的非笔试课中,除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上、下半年各安排一次考试外,其他非笔试课一年只安排一次考试。一般而言,具有多门非笔试课的专业,比如广告专业、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等,上、下半年都安排了非笔试课考试。但饭店管理专业(专科)的英语听说、初等教育专业(本科)的英语听说(一)安排在上半年,日语专业的三门非笔试课,园林专业、民航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非笔试课都安排在了下半年。

另外,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非笔试课考试安排,考生可通过登录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站了解。关于2007年非笔试课具体报名时间及考试时间,请考生关注本报后续报道。

2007年上半年开考的“非笔试”课程

广告专业(专科)、广告学专业(独立本科):电脑图文设计;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专科)、室内设计专业(专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科)中的素描、色彩、构成(平面、色彩、立体);基础图案、服装CaD(一)、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建筑设计基础、包装结构与包装装璜设计;

饭店管理专业(专科):英语听说;

英语专业(基础科):水平考试(一)听力、水平考试(二)听力;

初等教育专业(本科):英语听说(一);

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国书法专业(基础科):篆书基础、隶书基础、草书基础、行书基础;

中国书法专业(本科):篆书研究与专攻、草书研究与专攻;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专业(专科):计算机游戏概论。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专业(独立本科):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

2007年下半年开考的“非笔试”课程

广告专业(专科):广告设计基础。

广告学专业(独立本科):平面广告设计(一)、电脑三维设计。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专科):服装效果图、服装纸样放缩、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

室内设计专业(专科):装饰材料与构造、室内设计、展示设计、表现图技法、家具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科):pop与Dm广告设计、标志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Vi)、字体设计、广告摄影初步、插画技法;

英语专业(本科):口译与听力的口译部分、听力部分。

英语专业(基础科,专业编号01C0502):水平考试(一)口语、水平考试(二)口语;

各专业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国书法专业(基础科段):楷书基础;

中国书法专业(本科段):行书研究与专攻、楷书研究与专攻、隶书研究与专攻。

日语专业(基础科):日语视听说、日语会话。

日语专业(本科):日语口译;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专业(专科):游戏作品赏析。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篇8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服装设计教学实践探讨

从企业服装设计工作项目所含的内容来看,其主要包括两大类,即服装设计师和设计助理,而每个类别下又分别包含了很多子项目。如服装设计师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设计服装款式、绘制效果图、设计和选择面辅料以及确立设计风格;设计助理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①协助设计服装新风格和新工艺;②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③服装款式的结构分析和工艺分析;④根据服装的款式风格搭配面辅料;⑤与客户沟通设计方案。针对企业服装设计的工作过程,教师需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及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方法。其中,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服装材料、服装设计基础和服装结构基础三大类,而教学过程应当模

拟工作流程,将教学按照顺序分成几个部分,如下所示:第一部分,素描基础知识。素描是设计服装的基本技能,服装款式从构思到设计都需要素描的支撑。其教学目标为能让学生掌握运用明暗、线条来表现形体结构,能准确勾勒出人体的标准比例。第二部分,色彩的基础知识。在服装设计中,色彩与款式相互呼应,用色彩强化款式的美感,用款式来衬托色彩的艺术性,两者之间缺一不可。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技巧。了解色相、明度、纯度的综合表现能力。第三部分,了解服装材料。让学生掌握一般材料的性能特点,能识别各种服装材料的结构,熟悉各种服装辅料的相关知识。第四部分,让学生尝试着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款式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构思通过素描表现出来,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也可自主设计,最后由教师来点评优劣。确定服装款式后,再让学生根据款式选择服装面料,并填充色彩,最后由教师与全体学生共同对他们的设计进行评价,选出其中几款公认优秀的设计呈送给企业,让企业专业的设计师进行点评。综上所述,教学的步骤和现实中工作的过程基本吻合,通过这种引导方式,一方面能让学生由浅至深逐渐提高服装设计的技能,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熟悉了工作流程,从而为将来就业打下了基础。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服装工艺教学设计探讨

当前,很多企业在服装工艺设计和制作方面缺乏专业人才,或缺少技能过硬的技师。而从企业工艺设计所需的岗位来看,其主要包括两个岗位,其一是工艺设计技师,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服装的款式分析和制订工艺文件;其二是工艺制作技师,主要工作任务包括:①使用缝纫机、包边机、套结机等设备缝制样衣;②配合样板师进行试板和改板;③结合企业制定的相关生成工艺文件,制定服装生产的工艺标准。针对企业在工艺方面的工作流程,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按照生产流程设计教学步骤。首先,教师应让学生熟练掌握服装制作的工艺标准,而在实践中,共有9项工艺标准需要学生熟练并掌握,主要包括:①服装的名称、类别和款式标准;②款式结构图、服装面料、颜色和样式标准;③服装的规格标准;④服装的裁剪工艺标准;⑤面料规格及使用部位标准;⑥缝制工艺标准,包括袖口、肩缝、里襟、下摆等制作标准;⑦洗水要求标准;⑧烫整工艺标准;⑨服装包装工艺标准。其次,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服装制作工艺的基础技能。参照企业生产的流程,在实践中教师应以各种服装缝制工艺的基础知识教学为出发点,首先让学生掌握服装制作的基本技能,如各种手针技法、机缝技法等等;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整套服装裁剪、缝制、熨烫、整理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从而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严格来说,服装工艺是一个系统的项目,其中包含了影响服装制作的众多因素。但归根结底,所谓“工艺”,实际上是对服装制作提出的要求,每一项要求一方面要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也要满足企业客户对服装工艺的要求。因此,在《服装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掌握服装工艺的各项要领,其次再培养学生制作服装的基本功,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结语

总之,职业教育一方面应面向学生的未来就业,另一方面也要面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将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有能力去面对以后的工作,并拓展他们的发展空间,进而,也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作者:谭龙单位:丰县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篇9

一、服装美术设计中线条的作用

线由点集合而成,进而构成了面。线体现了点的运动轨迹,并通过自身的运动形成了面。由于线连接了点和面,因而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在人们的生活空间里广泛存在。线所具有的独特艺术美感和表现力,使其在服装设计中应用广泛。不同线条的排列设计能够创造出繁多的艺术形态,给普通的服装带来生命力。作为服装设计基础元素的线,在带给人们审美享受的同时,还能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从而让服装更具有表现力。直线流畅而简洁,能够带给人速度和力量感,往往是一种男性化的表达。曲线则较为优雅柔和,能带给人一种女性化的感觉。同时,不同的曲线也具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大波浪曲线宛如流水一般,体现出水的流动美感。方形线就难以表达出活泼、灵动的效果,而是让人感到稳重、踏实以及拘谨。不规则曲线由于没有整齐、对称等方面的要求,可以进行随意的组合,因而在情感表达上形式较为丰富,能够给人带来较大的视觉冲击力。几何曲线减少了不规则曲线带给人的无序感,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曲线的特点,有着很强的表现力。除了线条形态的变化在服装设计中产生的巨大差异,线条粗细、虚实的运用也能够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粗线容易让人产生厚重、豪迈的感觉,而细线则让人产生纤细、柔弱的感觉。由此可见,线在服装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条形式的线条能够为不同的设计主题服务。由于线条能够产生丰富的视觉效应,因此在进行服装设计时,设计者应当根据消费群体和服装自身特质的不同恰当地运用线条。

二、服装美术设计中线的运用

在服装美术设计中灵活地运用线条,能够很好地满足服装设计的要求,是进行服装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服装美术设计中线条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服装外轮廓线、服装内结构线和服装装饰线。三种线条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共同作用构成了服装设计的整体。外轮廓线奠定了服装美术设计的整体基调,体现了服装的整体风格。内结构线是服装美术设计的关键,其依据人体的结构,在支撑外轮廓线的同时,经由线条的不同组合和变换实现服装设计由二维向三维的转变。服装的装饰性则在于完善服装的整体设计,满足服装美术设计形式美的要求。

1.外轮廓线在服装美术设计中的运用

线在造型上具有基本的分割特性,线条的交叉、组合能够将服装分割成不同的空间和现状,并造成比例上的差异,没有经过线条分割的布是称不上服装的。依据人体各部位的不同比例,利用线条进行分割才形成了服装造型的初步状态。在服装美术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外轮廓线的作用,进行不同角度和形态的分割,从而确定服装设计的整体基调。由于线条有着强大的造型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因此在运用外轮廓线进行服装美术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线条所体现的不同情感,依据服装设计的要求和设计师的理念合理地选择和综合利用。

2.内结构线在服装美术设计中的运用

内结构线起着支撑服装整体的作用,是将服装设计从二维转向三维的关键设计环节。因此,在服装美术设计中要极为注重内结构线的运用。首先,用于穿着的服装最基本的就是要保证服装的设计符合人体的特点,不能够满足这一点的服装是不可能具有使用价值的。为了符合人体的特点,服装在进行设计时,应当利用省道线等分割线形成三维空间上的结构造型。同时,为了符合人体曲面的形态特征,服装设计在确定横向结构线的位置时,通常需要采用黄金分割的办法,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服装的整体美观。在纵向结构线的选择上,则应当依据服装设计的不同要求进行选择。

3.装饰线在服装美术设计中的运用

在服装美术设计中运用的装饰线分为平面和立体两种。不同的装饰线能够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不同的审美享受。如,当前服装设计中受人喜爱的刺绣,就能够将服装装饰得更加精美。不同装饰线条的衔接和镶嵌,加上不同色彩的运用,能够给原本平淡的服装外形带来不同的艺术美感,使服装设计更加完善。

三、结语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篇10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教学

服装结构设计是以研究服装结构规律及分解原理为基础,对立体的服装造型设计效果图或实物产品进行分割,完成各平面衣片的几何轮廓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如何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应教学改革的趋势,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呢?现就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形势,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即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从整体上认识、分析、研究、把握教材,理清知识结构,针对服装流行趋势,以教材为参照,适当加入时尚的服装款式进行讲解,形成自己的特色。

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内容应以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将相关知识穿插在具体的学习任务当中进行,各项目内容的选择既要兼顾当今服装的流行趋势,又应有传统经典款式和企业实际生产的订单上的款式、样衣等典型款式。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沟通,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系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现代服装制造业培养掌握服装立体制版设计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二、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可采用直观演示法,学生通过教师的规范演示和操作,快速准确地掌握绘图方法和专业知识。

(2)对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单纯地讲基础理论知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教学过程中,将服装人体知识和服装结构知识结合起来,及时引导学生结合人体体形,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服装与人体三维空间的关系。例如,在讲解裙子的原型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裙子前后片的省长是否等长,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马上就得出结论:由于裙子是自人体腰节以下围裹人体的服饰,人体的腹峰高于臀峰,所以导致裙子的前片省短后片省长。通过这样的引导分析和总结,进一步强化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于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可采用启发引导法和讨论法。教师应认真钻研和深入挖掘教材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善于启发学生总结出教材中尚未点明和未总结出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独创。

讲服装结构设计知识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认为学生会画就行,而应在传授基础知识后培养学生能力,在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循循善诱,逐步挖掘深层次的知识。在学生熟练基础的前提下,提出问题或课题,鼓励学生大胆去思考和创造。对于这部分内容可采用问题式教学,帮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衣身的结构设计变化讲完之后,可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给同一个人裁宽松和紧身的服装,看衣身结构线和腰节长是否相同。学生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就会发现在学过的知识点之间有更深层的知识值得挖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出更多的知识内涵,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加强直观教学,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确,教具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尝试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1)利用投影仪进行订正作业,既清晰又快捷。

(2)利用投影仪展示款式图,可节省教师上课画图的时间。

(3)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作课堂练习和课堂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