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9:38

教案设计的基本要素篇1

>>基于项目驱动的XmL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基于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方案设计的探讨高职项目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的新思考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基于“双需求”的电子商务项目方案设计课程改革初探基于webGiS技术的土地信息网络方案设计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基于ptp协议的网络时间同步方案设计基于校园网络的数据整合方案设计基于蜜罐技术的网络安全方案设计基于企业门户信息安全的方案设计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基于“做中学”理念的教学方案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设计探索高职高专《企业财务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基于成果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成效检验及反馈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探索教学方案设计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方案设计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方案设计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白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本文从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学时安排四个方面阐述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针对培养电子商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关键词】项目教学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整体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89-02

一课程定位及设计思路

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是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电子商务服务类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涉及网络信息编辑、处理与整个过程与实际电子商务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在岗位工作过程中的网络信息编辑、处理和能力。该能力是电子商务服务类工作的关键岗位能力,能形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促进作用。

本课程针对培养电子商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本课程设计过程中秉承“打造国防名校,培育厚德英才”的办学理念,按照“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要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立足学生职业方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总体设计思路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校企交替、多段实施。以电子商务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依托中小企业典型电子商务业务,以网络编辑员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网络信息编辑及技能培养为驱动进行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真实职业环境模拟环节,使学生在实践动手中理解消化理论知识,增强职业业务能力,最后达到充分理解网络编辑基础知识和熟练应用网络信息编辑平台的目的。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网络编辑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如图所示)分析,核心职业技能应包括网络信息采编能力(关键核心技能)、网站信息策划和整合能力、网页制作和运用的能力(网页制作、信息等),结合我院学生实际能力及教学课时分配情况,课程总体设计由4个教学实践项目(职业认知、频道日常管理维护、网络专题策划、论坛管理)、9个教学任务支撑。

二课程教学模式

鉴于课程实践性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上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平等的方式与教师互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对学习主题的深层理解。教师扮演咨询者、辅导者和学习动机激发者的角色,形成讲练结合、互动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如下:采用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方式,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先行,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预备知识,带领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讲解运用的知识及方法。完成任务后,归纳总结上升至系统的理论。最终达到让学生“理解、记忆、应用”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模拟主流网络信息编辑平台为载体,依托阿里巴巴西安盈科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给学生提供诸多实例,提供探究的材料,提供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的来自企业的工作项目内容。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从而掌握所需学习的理论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达到有效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操作方法、程序和实施途径。它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课程教学采用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主,同时多种手段并用的模式。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分组教学法,即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学生兴趣选择喜欢的网络信息栏目等分类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角色扮演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学生通过扮演网络编辑项目组不同级别的负责人及网络普通受众来感受实际工作中项目执行策划、协作及信息筛选,及对信息可读性的理解;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本课程以企业实际工作案例作为学生学习讨论的基础材料内容,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对工作项目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的发展。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能,教学做一体化,既让学生掌握了实际工作技能,又扩展了学生思维,启发思考,培养了学生自觉思考及自主学习等关键能力。

四课程教学组织与学时安排

教案设计的基本要素篇2

【关键词】选修课;图像处理;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某些训练式的选修课,例如图像处理课程,实际的行业应用非常广泛,在校期间的学习实际上可以为学生奠定一定的技能素养,更重要的是在保持选修课基本教学属性的前提下,利用基本的职教理念,用分析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方法分析选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培养职业素养的目标。

1.选修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选修课教学设计的传统理念是: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在有限的学时内解决课程内容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若要使得选修课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就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理念升级。近年来,高职课程开展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主要表现在:1凸现职业性,开展校企合作,企业生产过程与学校教学过程紧密结合[3],也就是工学结合;2深化教学改革,利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有机组合[4],注重技能的培养,体现高职教育“理论必须、够用为度”的特色。

根据以上前提,对高职院校训练式的选修课图像处理进行教学设计时,提出了以下设计思路:考察并且模拟行业中实际工作过程的流程,由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任务确定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选取行业中应用广泛的知识技能点,确定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以实际图像处理应用为案例综合各种技能,进行教学化处理,形成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使用研究式的案例教学法,并且采用多元化和过程化的评价考核方式引导学生按照教学的目标学习和研究[5]。

2.图像处理行业分析

图像处理课程对应的行业特点是:用视觉元素来传播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图像把信息传达给受众。它广泛应用在视觉行业的各个方面,例如平面广告、海报、书籍装帧、画册、网页设计、摄影等等,不同领域对于图像处理的侧重点不同。

实际的行业应用中,图像处理不仅仅是技能的操作,主要还涉及这样三个方面的任务:1搜集、整理、选择和处理素材图片;2设计、创新或合成图像;3输出适合于各种应用场合的图像。图像处理的工作流程一般如下:

(1)接受任务:了解客户意图和倾向。

(2)设计制作:确定设计方案,根据方案搜集整理素材,利用素材进行图像处理完成。

(3)提交审核:阐述设计思想,表达作品内涵。

(4)修改:再次明晰客户要求。

(5)提交完成。

图像处理作品的特点是:

(1)可以成为独立作品,也可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2)作品复杂程度不定,复杂作品要付出的工作量可能是一般作品的几十倍。

在职业环境中,最大的特点是工作任务就是设计制作并完成图像作品,由此遇到的问题是:1作品是否能被完成;2作品的设计内涵能否被清晰表达;3作品是否能被客户接受;4如果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是否有利于系统其它部分的实施。图像处理课程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尝试。

3.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设计

3.1教学内容设计

分析不同领域图像处理应用的侧重点,选取各领域共通的知识技能点,和在实际应用的技能点,将其进行教学化处理,以案例为教学内容的最终表现形式进行教学。

图1根据实际应用分析常用的知识技能点

如图1所示,从左侧具体的应用环境中向右总结分析,得到常用的知识点,继续向右分析,最终得到右侧的常用技能点。这应当是图像处理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但是这些技能点还属于总结性质的,还没有具体对应到具体的知识技能点上,要继续进行二次分析,提炼总结出教学内容中的具体知识技能点。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初步涉及图像处理应用的各个领域,使得学生可以涉猎到图像处理的实际应用范畴。

3.2教学组织设计

根据选修课的学时安排,在前述主要技能点的基础上,再次精选基础的和重点和技能点,结合图像处理课程的基础原理性操作,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模式,梳理并组织各种知识技能点,得到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形成教学内容的最终表现形式――案例。

案例的安排和组织要符合基本的认知原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明确每个案例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案例的顺序,区分基础案例和综合案例。表1是安排组织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教学的一个例子,首先进行基础案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技能,接着进行综合案例的教学,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1基础案例和综合案例

3.3教学方法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基础案例主要采用模拟实际工作流程的方式来进行。基本过程是提出案例要求,分析案例效果,提出可能的解决思路,引入实现效果的知识技能,教师操作完成,学生模仿实现。综合案例则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6],利用基础案例中学习到的技能解决问题。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素材,建立自己的图库的能力;培养学生开阔视野,创新设计的意识。

3.4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相应的教学评价方式也不同。对于基础案例来说,主要是过程化的评价方式。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师对学生每个基础案例操作效果的检验,确定学生对基础技能的掌握程度。综合案例则依据实际行业中对图像处理的要求结合教学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主要考察点是:1案例是否完成;2学生展示说明,相互考评。考核评价一方面重视基本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在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勇于表达,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4.结语

作为高职院校的训练式的选修课,是可以按照“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模式来开展的,当然,由于选修课的学时限制,教学内容必须精选,选择基础的、重点的知识技能,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2]麻友平.论高职院校开设选修课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J].卫生职业教育.2013:9-10.

[3]王振洪.牢牢把握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主基调[J].中国高等教育.2013(2):51-52.

[4]何先应.略论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面临的七大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6):71-73.

[5][6]王秀华.研究性教学背景下高校校际选修课的设计与评价研究[J].南昌教学学院学报.2013:48-50.

作者简介:

王炳鹏(1980-),女,甘肃武威人,硕士,讲师,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系。

教案设计的基本要素篇3

关键词:先进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结合编写及使用导学案多年的经验,谈几点感悟。

一、用先进的理念编写导学案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地位,在这种理念下,导学案往往是传递知识的载体和法宝。而要想让教师设计导学案,自然得先打破这种观念,实现两个转变:由“唯师”转变为“唯生”,由“唯教”转变为“唯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是设计导学案的理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导学案设计的方向不会偏颇,才能符合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坚持“以学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

二、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案的设计要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创新主旨”的教学基本原则,切实做到“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主人,严格地进行训练”。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探究性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5.情境性原则。新课程教学是生成、互动、体验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课堂教学情景的创新设计。

6.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7.创新性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

三、导学案设计基本要素

做好学情调查和学习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导学案问题。

1.学情调查是对学生的性别差异、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偏好、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家庭状况等内容所做的调查。日常的学情调查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情感基础、学生学习风格特征分析三个方面。它对高效课堂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学情调查,就没有真正的意义上的课堂教学。

2.学习内容分析上要掌握好四个度:深度、广度、梯度、角度(旨在强化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对生活世界的个性化体验,以及每个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自我构建)。

3.在学习目标的陈述上,要掌握好“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学习目标四要素的基本要求,要遵守三维目标的设计要求。

4.在学习过程设计中要掌握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过程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和相关要求。

5.在问题设计上要做到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和问题情境化。

四、导学案的使用

1.课前一定要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的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导学案一定要在课前统一上交,教师全批全改或部分批阅,目的是发现问题,让学生明确教学重难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是导学案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程。

3.课后一定要求学生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并且要认真完成达标检测的内容。而且要求学生之间互相批改导学案中的习题,并对出现的错题进行批注或修改。

五、编写、使用导学案的不足

1.导学案设计中“导”的成分不够,有习题化倾向,无法起到高效课堂支架的作用。

2.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够完善。

3.集体备课不够,编写者的个人特色太突出。

教案设计的基本要素篇4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民经济中新旧产业和新旧技术的不断交替变化,对就业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上的要求和能力上的具备,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会计市场的开放对会计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职业http://中学财会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落实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多能力的财会人员。唯有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才能在就业时得到单位的认同,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仅就素质教育下的会计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提高学生的素质。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但不同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不同,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也不尽相同。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我们应根据这些特点,在财会专业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求财会专业课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财会专业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索教授财会专业知识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主动发展,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健体、学会创新,使学生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

下面是我在财会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对素质教育的一点体会,与大家讨论商榷。

一、设计好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会计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学生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识要点。www.133229.com若会计的基础理论学生都无法透彻理解,就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别说运用原则了。因此要改革会计教学手段,从“填鸭式”的传授转变为案例讲解和会计方法的传授,利用报纸、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和教材中案例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案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与学。一个好的案例能够形象生动地使学生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会计课中,案例的设计与教学是极其重要的。设计和选用案例应认真把握以下几点:

1、要体现正确性。案例的设计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使整个会计处理过程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

2、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选用案例要围绕教学目的与要求,紧密结合会计教材,在设计过程中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关系。案例的内容不能过于复杂和面面俱到,否则,将使学生减少兴趣,甚至不易理解,起不到好的效果。

3、要体现典型性。要选用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能够比较有代表性地说明教学内容,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要体现系统性。包括案例本身的完整性和各案例之间的关联性。由于经济业务的独立性,设计的案例在逻辑上应该是严密的。从设定的条件到解题过程都应符合逻辑。各案例之间的关联性常常表现为内容上的连续性,但不要重复,并且要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例如,使一个案例的结果,成为另一个案例的

转贴于http://

条件;或者一个案例稍微改变其中的个别条件,形成一个案例的条件;或者一个案例稍微改变其中的个别条件,形成一个新的案例。这样进行教学,就效果较好。

二、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实践性教学

笔者建议按照课堂http://实训、课程实训、单项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社会实训来开展。(1)课堂实训。课堂的实践性教学是指学生在平时上课中接触到的实践内容,是教师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它融合在日常上课之中,较为分散,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如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践,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践,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试算平衡表的编制,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等;(2)课程实训。课程实训包括了与财会专业相关的学科课程实训,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在《基础会计》课程组织简单的过程实训,实训的经济业务是最为基本的,涉及的凭证也是最常见的,目的在于突出会计核算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全过程,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3)单项模拟实训。主要是成本核算、办税、银行业务、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成本核算等。这些模拟实训可以单独进行,也可分解到各课程中进行。(4)综合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是把一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综合模拟实训是会计专业理论教学效果的总结,是会计专业毕业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前的“大演练”,实际操作能力的巩固与提高,绝大部分在此阶段已经得到体现和检验,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尤其重视。(5)校外社会实训。由学校组织专人或学生自己联系到校外企业进行的毕业实习,该阶段是以前面四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以及理论教学为基础,更加突出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教案设计的基本要素篇5

(北海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目前ppt应用于教学课堂是非常普遍的,受到教师及各行各业展示的青睐,但大多是线性展示,从制作者的角度出发,不能做到从接受信息对象的角度出发。以“CorelDRaw平面设计”课程ppt设计为例,探讨面向学习的ppt设计,从内容,首页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交互功能,外观,文本,幻灯片切换和动画,配套教学资源八方面多角度着手,设计优质ppt。

关键词面向学习者;CorelDRaw平面设计;ppt;教学设计;交互功能;外观;教学资源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a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的研究践”(2013JGa401)。

作者简介:王周娟(1981-),女,汉族,广西合浦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教师制作ppt课件处于主动地位,这个ppt是教师制作的,主动权自然就掌握在教师的手里,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在制作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我要展示什么,而不是学生需要什么。没有把学生的体验和课件设计有机结合[1]。

1目前ppt制作存在的问题

1.1线性结构

目前大数ppt课件都是传统式线性结构课件,一直单击鼠标进入下一项下一面,无法准确的到达想要的那一页。

1.2内容繁多,没有筛选加工

第二个问题是内容繁多,什么都往上搬、只是把书本从黑板上搬到了多媒体投影仪上,形式改变,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起到的替代黑板的作用,没有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来。

1.3背景单调,不讲究色彩搭配

这给观看者造成了很多不便,有时候后排的学生可能什么都看不清[2]。

2面向学习者“CorelDRaw平面设计”课程ppt

基于以上原因,开发了面向学习者“CorelDRaw平面设计”课程ppt,先从整体上介绍“CorelDRaw平面设计”课程ppt的设计思想,作品制作的本意是回归到真正做好一个辅助课堂教学的ppt课件,遵循“有”与“用”原则,有资源并且切实用得上的,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重点是服务学生的学,不是让教师教得舒服,而是让学生学得舒服的角度入手,体现面向学习者的设计思想,从内容、教学设计、功能、外观四方面入手,整个“CorelDRaw平面设计”课程ppt依据教材《CorelDRawX5平面设计应用教程(第2版)》量身打造,有13章,共128页,分为上篇基础技能篇和下篇案例实训篇,力求做精,做透。

2.1知识内容丰富ppt教学内容主要分二个方面

2.1.1课内知识:

包括课堂、课后任务教材,来源《CorelDRawX5平面设计教程》

2.1.2课外提高拓展知识

(1)教辅材料1《CorelDRawX5从入门到精通》(第6章全章采用)

(2)教辅材料2《CorelDRawX5设计与制作尝试剖析》

(3)互联网

2.2ppt首页显示本ppt中所有资源

所有资源在首面下方一字排开,整洁有序,界面清晰友好便于使用。如图1。

2.2.1课程总目录:进入ppt学习

2.2.2微课视频:进入学习

2.2.3课程教案:打开课程教案word

2.2.4课程实训大纲:实训课打开实训大纲word,根据要求及步骤完成。

2.2.5课堂案例成品及素材:打开课堂案例成品及素材文件夹,参照成品和获取课堂案例素材。

2.2.6课后案例成品素材:打开课后案例成品及素材文件夹,参照成品和获取课后案例素材。

2.2.7课外提高成品素材:打开课外案例成品及素材文件夹,参照成品和获取课外案例素材。

图1“CorelDRaw平面设计”课程ppt首页

2.3精心教学设计

2.3.1上篇基础技能篇

对上篇基础技能篇,采用项目倒推教学法设计理念,在教学资源的组织上改变传统的知识点线性排列方式,而是通过项目分解任务,一一列出知识点,目标明确。学生学习更方便,针对性更强。

(1)总述展示本学期成品收获,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项目分解、任务分析明确知识点,项目分解过程中,使用标识指示图,明确指向知识点,学生便于理解,如图2。

图2项目分解任务分析

(3)教师示范部分;

(4)学生实践部分;

(5)总结新知识并掌握,这点平时做得有些欠缺,学而不结,学了就丢了;

(6)全章结束后微反思:我们学到了什么。

2.3.2下篇案例实训篇

学生经过上篇基础技能的7章训练,已掌握基本的工具和技能,增加学生动手时间,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灵活运用。

(1)下篇将任务分析改为任务提示,不再细细分析每一个任务要点了,根据老师的任务提示,学生要自主制作案例,利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完成作品的制作。

(2)每一章设置三个项目,一个课后练习,一个拓展提高,案例丰富。

2.4便捷交互功能操作

powerpoint提供了“插入超级链接”及“动作按钮”的超级链接功能,制作者可按自己的意图要求转向指定的幻灯片或其它文件。ppt的超链接具有强大的链接功能。超链接主要有几种形式:按钮、文本式、图形、图像等。

(1)全ppt配有总目录,各章配有目录,采用的是文本式超连接。

(2)课件的基本功能是方便使用,与用户界面友好,交互便捷,配备的按钮功能方便用户到达任何位置,采用的是按钮式超链接。如图3。

图3按钮式超链接

(3)优美的界面设计与鲜亮的视觉效果,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亮丽风格设计。如图1。

(4)文本内容的呈现

在设计文字文本的时候,要注意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以完成教学为中心,内容要简练,主题和重点要突出,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3]。

所以在“CorelDRaw平面设计”课程ppt中,文字简洁有力,字体选择灵动多变,重点内容用显著颜色标示,利于学生掌握重点。

(5)做到一章一系列背景,改善视觉疲劳。

2.5幻灯片切换与动画效果的结合使用

2.5.1双效幻灯片的切换

幻灯片采用双效切换,单数八根轮辐,双页是水平百页窗,为什么不每一页一种效果呢?ppt制作的目的是展示教学内容,不是越多效果越好,越花哨越好,有时往往越简单效果越好,不可以喧宾夺主。

2.5.2动画的应用

一张幻灯片不会在切换过来后是空白的,也就是说不是所有元素都要通过动画才出来,一般会保留部分元素在画面上,一切换过来就可以看见,原本幻灯片已经有切换动画了,也有动感效果,而针对一些重点内容,才会使用动画,单击鼠标逐一出现。

2.6声音

“CorelDRaw平面设计”课程ppt比较少应用声音,特别不会使用刹车、打鼓等比较刺激的声音,那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影响课堂气氛。

2.7完整分章配备学习资料,对照ppt实现课堂教学及学生课后延伸自主学习。

2.7.1微课视频

2.7.2课内案例成品及素材

2.7.3拓展提高案例成品及素材

参考文献

[1]胡国华.如何用ppt制作交互式课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23(12):58-60.

[2]闫磊.浅谈如何利用ppt制作交互式课件[J].今日中国论坛,2012(12):74-76.

教案设计的基本要素篇6

关键词:电气信息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培养对象设计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涵盖了人才规格、质量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过程方式。目前高校常见人才培养模式有三种类型,即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学科型;有较厚基础、较宽口径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应用能力型;技能、技艺应用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学校办学思想的指导下,选用有较厚基础、较宽口径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应用能力型的培养模式,对四个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修订,旨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培养方案的制订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高等教育法》为指导,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培养方案不仅要反映出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专业技术基础、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而且要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主动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质量意识,把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落实在培养方案中。

二、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本科综合培养方案着眼于学生在校期间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和教育,不仅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而且强调课外教育活动的协调发展。因此,本科综合培养方案包括两部分的内容:本科规定性课内培养计划;本科指导性课外培养计划。

2、本科规定性课内培养计划是各专业建议学生按学期学习的课程计划,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安排学习进程的指南,也是学生毕业资格审查和获得学位的基本依据。因此,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从有利于全面推进学分制的角度,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体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3、本科指导性课外教学计划是对规定性课内培养计划的补充。要坚持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科技素质和业务素质相结合。要针对各年级的特点,将各项课外教育内容安排在课外教育计划中。即每个本科学生毕业时至少获得4个学分的素质拓展课外教学内容,以及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等。

4、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要逐步执行前期按大类培养,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新模式。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要在核心课程设置上与国际一流大学基本一致。在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认真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培养方案,借鉴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结合二级学院各专业的特点,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5、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宽基础的原则,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坚持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公共基础课、部分学科基础课按打通学科专业大类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按宽口径原则设置。进一步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增设学科前沿性和综合性课程,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的结构上,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可行的专业培养方案

1、构建电气信息类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使学生在更宽的专业平台接受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整个培养方案又请校内专家进行了反复论证。二级学院的电气信息类4个专业按照专业招生,实行大类培养,既保证学生有足够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不失其专业特色,增强了学生的适应性,使学生就业面更广。具体的培养模式为:全部课程分成六部分组成,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素质教育课,4个专业在l~4学期两年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学习中,课程基本全部打通,拥有共同的学校基础平台。保证相同的专业基础平台后,规定各专业的主要课程,体现其专业特色。各专业主要课及专业主要实践环节课程如下: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基础、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级程序设计、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软件工程。

(2)电子信息工程

电路分析基础、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与数字通信、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微处理器原理和接口技术、图像工程。

(3)电子科学与技术

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基础、VLSi原理与设计、集成电路eDa、微电子概论、光电子和光电子器件、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iC测试技术、FpGa的应用开发等。

(4)通信工程

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微波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移动通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于JaVa的数据结构、数据库应用技术、网际互连原理等。

2、电气信息类各专业主要实践环节

电工电子实习、课程设计、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与实施

1、体现以学生为本,积极推行因材施教,力求把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达到较好地结合

对覆盖面大的几门重要公共基础课,设立了aB课程模式,针对二级学院四个专业的特点,高等数学采用a模式为187学时;大学物理采用B模式为102学时,大学英语课程根据入学测评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课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专长、能力等自由选择。此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设计学习进程,在4~6年之内什么时候获得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就什么时候毕业。二级学院还制定了本科生转专业制度,以弥补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机会少的不足。以上措施的实施,改变了原来培养方案的固定模式,给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多样化,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发展其个性。

2、精选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

2005年,二级学院投入近300万元用于相应实验环境的建设,使整个课程群的教学质量达到较高水平,促进专业特色的形成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强调多媒体授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了提高多媒体授课的质量,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二级学院就多媒体授课进行了多次研讨。

3、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实到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之中

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本科阶段的教育目的,应当落实到培养方案之中并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如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要修满不少于4学分课外素质拓展教育学分,包括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修订新一轮培养方案中,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原有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将部分实验单独设课,增大了实践教学所占总学时的百分比,同时还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通过系统的实验体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训练及综合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二级学院还设立了创新实验室,为培养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5、打破专业,优化教学

二级学院的四个专业属于电气信息类,对相同的学科基础课,打破专业的界限,优化二级学院的师资力量,建立二级学院学科平台课[2]。如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通过实验室平台建设和师资整合,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通过对二级学院四个专业的培养计划的修订和实施,我们有信心使学生真正得到因材施教,实现素质教育。通过学科平台课程建设,优化师资资源,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有信心培养更优秀的电气信息类(本科)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教案设计的基本要素篇7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构成要素;产学研基地

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对会计人才专业素质的培养,而会计实践教学对学生会计专业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建设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中各要素,以促进和提高会计人才专业素质培养效果,正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一、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及其内容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对其组成要素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整体设计所形成的结构框架,其构成要素包括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会计实践教学管理和会计实践教学条件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就是通过会计实践教学,使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并拥有在社会活动中正确收集、处理各种信息,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的能力。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是具体确定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等要素内涵的依据。

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是指为达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开展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包括会计实验与实习、案例分析、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等。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是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外在表现。

会计实践教学管理是指为达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制定对人、设备设施、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指标。会计实践教学管理为顺利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是取得实践教学成果的保障。

会计实践教学条件是指为达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所配备的会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实践教学教材、实验设备设施等开展实践教学的各式条件。会计实践教学条件对会计实践教学起着支撑作用,是影响会计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的建设

实施会计实践教学的关键是要抓好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即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具体内容的建设。

(一)会计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建设

会计实践教学管理的实质是要按照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对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安排、实施及效果等方面进行管理与考核。高等院校首先应从上到下建立起一种观念,即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各院校应制定出符合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及管理文件、规章制度和考核与评价体系。其中考核与评价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学生实验考核成绩和学生对实验教学信息反馈。前者可采用开发教学辅助软件等手段,将学生的知识掌握、运用情况等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后者可通过网上评教、问卷调查等渠道收集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改进意见与措施。考核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会计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教学效果。

(二)会计实验(实习)教学内容建设

会计实践教学包括会计实验教学,其教学效果取决于实验项目的设计质量。必须要打破过去实验类似作业的定式。在设计实验项目时,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同时不否定教师在其中的启发、引导作用;在设计会计实验时体现实验的层次性和目的性,既包括专业理论验证实验,又包括专业技能训练实验,还包括专业理论运用实验、相关知识综合运用实验,以及引发开放性思维的创新性质的实验。高等院校尤其应充分利用产学研基地的优势,将诸如股权激励及其经济后果、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及其财务影响等会计改革中的前沿问题、特殊问题转化为带有研究、探索性质的实验项目,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与思考。

(三)会计实践教材建设

会计实践教材是会计实践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会计实践教材建设中要特别注重教材的质量建设,可在对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筛选和提炼后编写教材,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修订,使其内容紧随现代企业会计实务的发展,紧随现行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等的不断完善与规范。而产学研基地恰好能提供了解现代企业实务、会计准则建设及实施现状等情况的通道。同时,实践教材内容应适当、适度地涉及相关学科知识,应融综合性、应用性、启发性为一体,既可用于检验学生专业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会计实践教学方法建设

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是实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完成会计实践教学任务的手段。在会计实践教学方法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应交互使用,充分发挥会计实践教学系列方法的作用。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上各有侧重;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又各有适宜的教学方法。在实施实践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本,方法必须服从内容的需要和培养目标的需要。

第二,应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案例教学很容易流于形式。教师不是案例教学的直接参与者,而是引导者、启发者,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介绍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不是案例教学的旁观者,而是调控者,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调整、控制,从正面对不同观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肯定、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能力。同时,还应在案例设计中充分考虑案例分析对会计及其他专业知识的需求量和深浅度;选择案例所含信息呈现方式的直接性和间接性。搜集、设计的案例至少应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与理论教学各阶段相配合的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如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折旧案例等;二是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的案例,如追加长期股权投资及其所得税问题案例、所有者权益变动案例等。前者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后者主要培养学生整合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产学研基地具有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加强产学研基地这一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能有效推动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使之成为师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平台,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需要。

会计实践教学直接关系到会计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表现为会计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质量,需要会计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增强会计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世荣.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J].决策探索,2006,(8).

教案设计的基本要素篇8

我们现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方法,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他们乐学、和谐、主动地发展。为更好地推动英语教学改革,摒弃“满堂灌”的教学现状,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我们还是应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努力构建出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今天我想谈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

一、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学设计是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就是课堂教学设计。这样的设计使诸要素之间联结起来,有利于促进教学的系统化,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可以说,课堂教学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

英语教学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学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总体结构、具体环节及其有关层面,预先作出行之有效的策划,是英语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所谓科学,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英语教学原理,既切合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英语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两者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思想正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英语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所谓艺术,就是要求英语教学设计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和富于创造性,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不论哪种学科,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是:

(1)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样以解决“为什么”及“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

(2)分析学生特征,教师在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考虑课程、单元及课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更需考察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对于本课程中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具有什么知识和技能,即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评定,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即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

(3)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

(4)确定教学策略,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考虑怎样才能实现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解决“怎么学”和“怎么教”的问题,其中应考虑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

(5)实行教学设计评价,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对学和教的行为做出评价,在行为评价时,一方面要以目标为标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提供了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模式中所有步骤作重新审查,特别应检验目标和策略方面的决定。

三、教学设计与教案区别

教学设计有别于教学计划和传统的教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案设计的基本要素篇9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案导学深化发展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是学生提高素质的主渠道,素质教育的大部分课程都是在课堂上组织实施,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传统教学模式仍占统治地位,尤其是历史教学总是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工会组织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灌输,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这种单向的知识传递阻碍了学生智力的正常开发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新课程实施和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着积极的变化,但是某些老师的课堂教学不重视课程标准的使用,在能力目标的界定、范围、内涵、表现形式以及项能力要求与教材的结合上存在很大差距,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和照本宣科。在教学内容方面,知识构建是书本知识系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不注意建立知识结构,忽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忽视主干知识的深化、升华,不能把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过于重视教学形式而轻视教学本质,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看”“划书背书”,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到现有忽视教师的作用,课堂教学存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

1、学案导学的内涵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发展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有效教学法。它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把学习的主题分解成若干个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预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理、问题的探究以及历史思维、历史观点的建构。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

2、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遵循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依据主体论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教学原则,落实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学案导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主导性原则。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而非主体,教师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案教学的实际效果,反映着教育观念是否更新。倘若仍坚持满堂灌,学案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思考设计学案,作为教师教、特别是学生学的行之有效的可行方案,既不能下发学案后就万事大吉,“放群羊”,撒手为管,也不能越俎代庖,当“保姆”事事包办代替,而应切实担负起“导演”“教练”“主持人”的责任。课前精心准备,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把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问题都反映到学案上;课上积极施教,设疑启发,组织讨论,精讲点拨,练习巩固及时反馈,讲评到位。只有这样,教师的作用才会到位而不越位,师生才能相互配合,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2)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依靠学生,注重让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必须一切为了学生,千方百计营造学生主动发展的氛围和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案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有所收获。

(3)创新性原则。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了解和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而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还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评价等心理因素和学习的个性化特征等。

(4)问题性原则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正是由于问题的不断出现,才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知,使思维不断向深度、广度上拓展。学案导学与问题设计的科学、新颖、灵活、恰当、富于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是学案设计院追求的重要目标,否则就难以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同时,问题设计的形式宜丰富多样不断变换形式,常换常新亦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注重选择规范、严谨的高考题,它能使同学们的解题能力有所提高,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增强自身的水平和能力。

(5)民主性原则。

推行学案导学法,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引路人,讨论问题的平等参与者,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教学相长过程的直接受益人,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案导学运用得好,教师就抛弃了注入式、填鸭式教学的陋习,呈现在课堂的上的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这里没有权威,没有师道尊严,有的是对真理、对知识的渴望探索与追求,这本身对每个同学的教益是深远的。

(6)层次性原则

新课程设置的首要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过程和一些基本规律。基本知识和基本思路是每个学习单元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基础知识型问题是学案能否消除学生畏难情绪,使其充满信心并积极学习的首要条件。一份学案中基础知识型问题应占据重要地位。就基本知识而言,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在课文中一般都有现成的表述,学生只需进行简单的整理即可。

综上所述,“学案式导学”模式为新课程理念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实施途径,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很好的结合了起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教师和学生能教学相长的和谐教学模式。当然,学案导学实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讨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刊.简论主体性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朱新梅

[2]《关于“学案教学法”》姚席钧

教案设计的基本要素篇10

服饰图案是人类精神和物质的载体,展现民族审美意识,具有寓意象征及深远的内涵。我国的服饰图案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历程,有着悠久的历史。服饰图案自1996年被北京服装学院列为十大重点建设教材以来,正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魅力越来越受到服装界的关注。全国各高等服装院校及相关专业都相继开设了服饰图案课程,以便让学生掌握服装设计技能,为其练就一套与专业相适应的图案设计与装饰的本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服饰图案的教学特点

服饰图案设计是服装设计中审美和造型设计的基础,也是服装设计师区分于普通裁缝的必要修养内容,直接作用于服装,起到美化服装、修饰人体的作用。服饰图案的教学也许不能像素描、色彩课程那样去追求精、专、细,而是需要向广、博、深的方向努力,需要探索图案的文化背景和蕴涵的特征,还要研究表现图案的材料和工艺制作。传统的图案设计课程主要以平面的装饰图案为研究和学习的内容,一味地让学生研究图案的本身而不将图案同面料、流行、消费者以及服装本身的整体造型结合起来,这显然不适应现代服装设计专业的教流。服饰图案不再只是一朵花、一只动物、一种风景那样简单,更没有一层不变的纹样。因此教学中只有在相应的服装上设计图案,在图案工艺制作上研究图案的设计,这才是市场化的设计,这样的教学才能跟上创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