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的体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1:05

社会责任的体现篇1

传统经营环境下,基于投资―生产―销售―赚取利润的单向循环的经济环境对企业的经济责任认识,企业的职责是为社会提品和服务的同时为股东创造最大利润。随着企业的经营受企业利益相关者多元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的职责也就从原来的单一经济责任(对股东负责)转向承担起相应的多元社会责任。这一转变已经开始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日常管理中,如右侧表格所示。

单纯的市场竞争阶段

在此阶段,企业经营目的主要是对股东负责,以为股东赚取最大利润为主要目标。对外主要是关心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直接需求,管理的重心主要是围绕产品进行,适应价廉物美的市场竞争的要求。企业主要考虑如何改进产品的质量,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增强客户信心来扩大市场份额。在管理成果上,形成的质量管理体系,集中表现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取得iSo9001认证证书成为企业赢得客户和消费者信任的基本条件。这一阶段,公司处于股东中心阶段,是名副其实的“股东”公司。

环境竞争阶段

在这一阶段,环境因素开始影响到市场竞争。一方面在环保法律上规定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不准进入市场。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努力创新技术,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消耗,开发出更加环保的产品,提高保护环境的能力,树立企业环保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外除了关心顾客的需求外,还要顾及环境的要求。在管理上,除了保持产品的质量要求外,还必须在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顾客的消费过程中考虑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要求。在管理要求上,在质量管理体系上,同时还要形成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如iSo14000。企业获取iSo14000证书,就能获得客户及消费者更多认可。并能有效避免环境违法风险及环境投诉经历。

全面责任竞争阶段

这一阶段不仅要求企业要关心员工的利益和发展,而且要求企业象当初关心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及环境一样,建立起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与iSo9000和iSo14000认证一样,能向社会出示一个可信赖的证书,如Sa8000等。

而且在这一阶段,责任消费者和责任投资者及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现了带有一定价值取向消费团体和投资者。环境则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通过iSo14000建立起国际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对企业所在地的周边环境负责,而且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地的环境担负责任。如欧盟新近生效的环保指令,对家电产品消费后的回收责任。不仅仅是通过建立起的环境体系达到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且更加自觉地向更高的环境标准努力。如北京对机动车的排放标准提高到欧州标准,尽管国家法律没有要求你一定要达到,但是北京地区的利益相关者市民、政府和环保组织却对汽车的生产者提出了比国家法律更高的环保要求。

事实上,这一阶段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在市场需求上,出现了带有社会价值取向的责任消费者,并且通过nGo的形式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影响市场竞争的巨大力量。在企业投资来源上,也同时出现了带有价值取向的投资者。在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又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以说,这一阶段社会对企业提出了全面责任要求,不但要对股东、顾客和环境负责,而且对有价值取向的消费者和投资者负责,对员工、社区,供应商负责。企业进入了对利益相关者全面负责的阶段。市场竞争能力取决于对利益相关者的平衡能力。企业实际上已进入利益相关者公司阶段。

初步显现的责任竞争规则体系

全面责任竞争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全球责任竞争规则体系的初步形成。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的许多要求和内容早己存在于商业经营过程和社会环境中,只是在不同的竞争阶段,竞争的内容和标准不一样。人类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尊重人权、爱护环境等等,早原来只是一些公约、宣言如《人权宣言》《Rio环境宣言》等,开始转化为公司的一些基本职责如《跨国公司及其商业企业关于人权的基准职责》,及融入到公司的基本管理体系,如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并且根据有关的标准在公司之间形成比较,如全球报告倡议等。

(oeCD)2000年统计,全球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公约、原则、守则、标准等达246个。它们绝大多数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初步形成了社会责任规则体系。这里面包括跨国公司生产守则(118个)和工业和贸易协会以及多边机构制定(142个)。从行业、利益相关者等方面对中国企业的出口产生直接影响。如其中涉及纺织和成衣业(CCC、wRapp等37个涉及)、玩具业(Citi等),零售业(欧洲外贸协会的BSCi采购规则)、体育用品,化工皮革、海洋渔业等,涉及利益相关者如道德贸易基本守则(etl)、公平劳工协会(FLa)、环保标签等。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守则和标准可按如下分类区别。

按它们的侧重点或目的(即它们是侧重于过程还是侧重于绩效)

按它们发展的方式(即是单边发展,双边发展还是多边发展)

按它们的范围(即它们是否涉及人权、劳动和环境)

按它们的中心利益相关者(即它们的中心是在雇员、投资者、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上,还是在多方利益相关者工具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余云霞博士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守则分为内部、行业、外部和多边生产守则四类,我们结合以上分类方法,根据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类型(见《wto经济导刊》上期文章《蓬勃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守则、标准及工具等分为四类:

(四)企业行为守则

这一类主要是指跨国公司自己制定的行为守则。它主要在企业内部或其供应链中执行。如壳牌公司《壳牌公司的经营原则》、巴斯夫公司的《价值观与原则》。

社会责任的体现篇2

摘要:在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矛盾凸显的今天,“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广大党员医务人员应积极、模范地承担社会责任,将先进的理念、价值和行为融会到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中去,努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将是体现和诠释党的先进性的最好途径,并将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党员医务人员;社会责任;党的先进性

医疗卫生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发展事业。2006年3月5日,当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时,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这表明“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切实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切实保障人民的基本卫生保健需求正是其中的一大任务。广大党员医务人员模范地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将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保持和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很好实践和检验。

“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不仅仅是狭义的扶弱帮困、便民服务,还包括遵纪守法、保护环境、劳资关系、职业健康安全、慈善事业和积极进取等[1]。医院作为一个保护人类健康的社会组织,其社会责任就包括规范服务、标准操作、保护环境、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完善内部管理,当然也包括关心公益事业和关心弱势群体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医院的每个医务人员神圣的使命,是对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履行。党员医务人员作为医务员工中的先进分子,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医务人员社会责任感缺失带来的问题

少数医务人员道德意识淡薄,不顾社会道义,忘记身为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索要红包、回扣,导致社会反响强烈,卫生系统的社会满意度多年排名靠后。中纪委、国务院连续几年把此作为全国纠风的重点,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难度。

医院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收费不规范、大处方、乱检查,医疗费用大幅攀升,群众负担加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看病贵、看病难。如前段时期被媒体披露的“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等案例,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形象,恶化了医患关系,把医务人员和社会公众推上了对立面。

部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没有真正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以社会满意为目标上来,以至于出现病人看病反复排队、进到医院象进迷宫、病人隐私一览无遗等问题。导致病人不满意、社会不满意。

部分医院和医务人员只顾自我,不顾大家,污水处理不到位、一次性器械处理不规范的案例时有发生。“人类健康的保护者”反倒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起了消极的作用。

2医务人员特别是党员医务人员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

医院面对的是患者和社会,提供的是技术和服务,其自身的职业性质就要求它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医疗卫生服务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矛盾还比较严重,医务人员特别是党员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救死扶伤,保障人民基本医疗保健、扶助弱势群体、保护环境,将对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党员医务人员是医务员工中的先进分子,是其他医务员工的模仿对象和广大病员瞩目的对象。党员在承担社会责任中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能显示出他的先进性,进而更好地体现党的先进性;反之,党员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而且还会损害党的形象,降低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社会责任是医院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医务员工的社会责任,能够更大程度地被社会群体和服务环境所认可和尊敬,从而巩固和提高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赢得更大的服务市场和长期的竞争能力,使医院的无形资产得到提升和再造。

社会责任是医院职责和医务人员工作使命的有机部分,它不是外加的义务。医院发展、医务员工个人的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不仅没有任何冲突,反而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完善、共同提高,能够使医院带来常规管理所不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使个人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实践和体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是上海北翼地区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担负着地区居民的健康保健任务。近年来,医院党政始终以将规范为医院管理的准则,以诚信为医院经营的理念,以关爱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引导员工尤其是200多名党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体现党的先进性,有效推动了医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规范医疗行为,形成廉洁行医的风尚,赢得社会的信任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自觉抵御行业不正之风侵蚀的能力,院党委、纪委经常性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的有关精神,邀请检察院、上级纪委的同志来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预防职务犯罪治本力度》的报告,使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增强守法的意识、廉洁的观念;医院修订和完善了《宝钢医院关于收受礼品、礼金上缴登记的规定》以及《关于重申处理“红包”、回扣问题的规定》等的相关文件,从制度上保证廉政建设的有效实施;全体党员医务人员佩带党徽上岗,在诊疗桌上摆上“谢绝红包、拒收回扣”的警示语,行风监督电话张贴在医院最醒目的地方,使党员医务人员在经常自我提醒的同时也强化了病人和同事的监督。仅2005年,医院就收到党员干部和医务人员上交的礼金8万余元,拒收红包78人次,受到了病人和社会的赞誉。

地处城郊结合的第三人民医院经常会收治一些因突发事故受伤而身无分文的外来务工人员。虽然每年因此而拖欠的医疗费用近300万元,医院仍始终把救死扶伤摆在首位,积极救治,保障了每个人的平等的生命权。更于2006年初,明确提出将医院管理考核由侧重经济效益考核转向以医疗服务质量、精神文明建设、学科梯队建设等为主的全面考核。

3.2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用精湛、优质的医疗服务赢得病人的认可医疗质量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提高医疗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医务人员最重要的社会责任。针对青年医师知识结构片面,基本功不扎实,医院狠抓三基培训,组织全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进行胸片、心电图等科目的培训,并组织书面和操作考核,将考核成绩列入医师个人医疗绩效档案。医院成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指导小组,委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级专家担当带教任务,使青年医务人员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党员优秀病史展”、“党员科主任示范查房”等活动,对规范诊疗程序、提高病史质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医院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营造全员参加质量管理的氛围,每月进行专项问题督查,定期进行质控情况公示,把质量控制渗透到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了医院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3.3关爱弱势群体,关心慈善事业,用满腔热情和拳拳爱心赢得社会尊重病人走进医院往往会带有一丝恐惧,除了病痛的原因之外,往往是因为对反复的看病程序的担忧。为了方便病人就诊,医院将诊疗流程进行了重新布局,尽可能使病人找得到、少往返。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在医院门急诊及医技楼协助导医,为求医问药的病人提供最周到的服务。当看到来做完空腹采血检查的病人无处吃早饭时,检验科的党员立即提出,腾出他们的休息室做病人的就餐室,每天为病人提供免费早餐。虽然只是一杯豆浆、两个包子,却温暖了病人的心。这项便民措施自1999年开始实施以来,已坚持了7年多,累计服务近5万人次。

2005年8月,当1名8个月大的严重烧伤的儿童被遗弃在医院时,外科党支部的党员立即捐款捐物,在悉心救治的同时给予了孩子亲人般的照顾,为她买食物,帮她请专人陪护,甚至还教她学说话,得到了社会舆论的肯定和社会上众多好心人的响应。

一个偶然的机会,医院得知宁夏海原县一所学校因校舍简陋,无法保证学龄儿童上学时,毫不犹豫地决定援建。虽然医院济条件并不宽裕,但院党委认为,支援西部教育事业是我们应尽的社会义务。得知这一消息的党员们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贴出了倡议书,一方面马上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上捐款,并很快得到了全院职工的响应。现在这所凝集了第三人民医院800多颗爱心的宁夏海原县七百户希望小学已经落成使用。为了让贫困、好学的孩子们上好学,我们还为他们设立了奖学金、助学金制度,每年将有20名优秀生和20名贫困生受到资助,以更好地完成学业。

当得知宝山区癌症康复俱乐部办公和活动场所紧张时,教学办公室的党员们特地腾出了一间装修一新的办公用房,并为他们配备了办公家具和用品。卫技党支部的党员们与俱乐部的党员们一起过专题组织生活,共同学习提高。医院免费为他们提供会议室、用车;新年来临之际,医护人员与俱乐部的志愿者一起为每位住院的癌症患者送上鲜花、贺卡,给予心理慰藉;2006年初,医院的党员医务人员与癌症康复俱乐部共同建立了一个电话咨询热线,为广大的癌症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2005年底,我们荣获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协会颁发的“爱心使者”奖杯。

社会和患者都是向往和尊重着对社会负责的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受益匪浅,医院的业务收入大幅度提高,在地区百姓中的口碑也越来越好,并且连续两届获得了上海市文明单位的称号。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征求意见中,病人、职工和社区居民都对我们的工作予以了充分的肯定。我们认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要建立在对社会负责的基础上,与周围的人文和社会环境形成共利共赢的格局,才能形成一个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和环境。在这其中,广大党员医务人员更有义务,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模范地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将先进的理念、价值和行为融会到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中去,以实际行动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体现和诠释党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社会责任的体现篇3

摘要:来源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儒家社会责任意识是儒家责任伦理的重要方面,它的主要表达形式是“以天下为己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对这一传统思想的继承,我们要认识到儒家社会责任意识的历史局限性,促进它向现代公民责任意识的方向转化。

关键词:儒家社会责任公民责任意识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2-0207-01

儒家思想是存在于中国社会两多千年的思想传统,它既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思想传承的纽带。儒家社会责任意识是儒家思想责任观的主要表现,是儒家责任伦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儒家社会责任意识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新的传统必然离不开的传统资源。任何新的传统的创造必然离不开对传统资源的继承和发展,而事实上在中国大陆,社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变革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社会责任思想和责任观念也发生着向现代责任观念逐渐转化的过程。

一、儒家社会责任意识来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

梁漱溟说,“凡是一个伦理学派或一个伦理思想家,都有它的一种心理学为其基础;或说他的伦理学,都是从他的一种心理学的一种看法,而建立起来。”[1]儒家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由对天地的敬畏,发展成为人的此生与这个世界相联系的道德责任,以宇宙自然的生存为根本出发点,去爱人,从而建树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张载认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更是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儒家看来,要实现人的社会责任首先从自我做起,所以有曾子的“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更重要的是,这种社会责任意识的实现始终是试图通过对政治的参与来作为其主要手段。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也意在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子贡问孔子:“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我特贾者也。”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儒家的思想修为,是希望能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马克斯・韦伯曾把伦理划分为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从儒家社会责任意识来看,它的价值根据不仅仅在于责任主体的意图,还在于责任客体的结果。那么儒家伦理应当是信念与责任并重的一种责任伦理。实际上,由于儒家社会责任意识来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似乎不易明确的划分出责任的主体和客体,是一种强调个体的个体与整体的互动。儒家思想是一种经世思想,它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样地重视实现的手段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和结果。“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并不是说一种逃避,而是说“君子”要权衡时势,做出相应对策,但是内心始终要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

二、儒家社会责任意识的主要表达达形式是以。夭下为已任”

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以仁为本、礼乐教化入世精神,同时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尽管在古代地理学认知范式下,有“华夷之辩”的局限认识,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思想始终是在以实现天下归仁的大同盛世为目标的王道政治思想中的着力表达。

《札记・礼运》里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种思想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追求,要达到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存在,就必须把它作为其追求心灵至善的“绝对命令”,担负起对天下的责任和义务。孔子说自己是“五十而知天命”,李泽厚认为这是“知天命”是谨慎敬畏地承担起一切外在的偶然,“不怨天不尤人”,在经历各种艰难险阻的生活行程中,建立起自己不失其主宰的必然。“知天命”意在这种承担和建立的完成,即一已对“命运”的彻底把握。[2]君子这种必须时刻铭记的责任意识在孟子那里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兼善天下”。其实在古老的传说中,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因子早已存在,诸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的神话里,就已有了“为天下”、“悲苍生一种子。从“哀民生之多艰”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再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一不是这种历经磨难而又百折不回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

三、儒家社会责任意识的现代转化

(一)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观念为传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给供了更为广阔的客体空间

我国当代社会中,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社会责任意识与法律和政治紧密结合,当然这种结合是建立在公民自身的道德素质之上的,现代公民是法制国家的价值主体,它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意识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再仅仅表现于对人的关注,而且在于人文的、自然的各种环境,不仅表现出对自己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感,还关注全球整个人类的发展。另一方面,实行法制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责任意识的主体范围极大的扩展,如果说在传统社会中社会责任的主体仅仅限于“学而优则仕”的“君子一和有以天下为已任的自觉意识的仁人志士,那么在现代社会,社会责任的主体应当是现代社会的每个公民。

(二)现代民主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的公共性

传统的社会中,儒家的社会责任的社会参与范围和方式都极其有限,而在现代社会的民主和法制的条件下,公民对社会责任的担负不仅仅局限于政治性的公共生活中,还表现于国家性的政治生活和非政治性的公共生活中,在表现方式上,体现为公民参与公共讨论・社会公德,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组织各种环境保护活动,参与以追求公共社会利益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社会责任的体现篇4

关键词:中国企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责任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引起了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主要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和推进的方法四个方面。中国企业受国际风行的社会责任运动的影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方面已有一定的认识,能够主动营建承担社会责任的正面形象,尝试通过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和实践推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内多数企业持有的社会责任理念仍然停留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萌芽阶段,所采取的社会责任也多侧重于捐赠款物、扶困济贫、以及保护环境等公益事业领域的实践操作,既缺乏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内生需求和战略层面上的整体规划,又无法将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和企业整体运营战略进行系统结合。本文通过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相关国际标准和现状,探析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不足,旨在助推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健康与持续发展。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是组织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在创造利润并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安全生产、职业道德、保护劳动者权益、节约资源等。企业传统理念是以利润为发展目标,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强调企业为了其影响体、社会和环境的长远利益积极承担责任。

企业面对社会责任首先需要承担的是经济责任。承担经济责任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同企业联系密切的群体或团体,包括股东、员工和政府,企业盈利是体现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获取利润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首要选择,只有创造价值才能拥有竞争力,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是其实体拥有生存能力,而且其它社会责任可以与经济责任同时发生。法律责任是企业要承担的第二个责任。企业的经营活动既要符合法律的规定性,即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又要具有合法的契约性,即企业必须依照同利益相关者所签订的契约履行应尽的责任,包括供应商、银行或其他债权人。企业要承担的第三个责任是道德责任。企业的行为要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包括认识和控制自身的行为性质和行为后果、考虑社会的长远利益、以及接受损害社会福利的惩罚。这在某种程度超越了法律的字面约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担责要求,要对所涉及的环境、顾客和广告负责。企业需要承担的责任还有慈善责任。企业慈善责任是指企业自愿、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慈善事业和社区建设,包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教育文化事业等。这种自愿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属于较高层次的责任,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较高境界。

二、相关国际标准

责任可以分为分内应做的事和没有做好应承担的后果两个方面的内容。职责、岗位责任等属于分内应做的事情,没有做好的工作则需要承担不利后果或执行强制性义务。企业社会责任也包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没有尽到责任而应承担的后果两方面的内容。如何衡量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自二十一世纪开始,一些国际组织相继颁布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倡议、标准和指南,但这些社会责任工具无法获得全面、清晰的理解,直至2010年11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日内瓦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才使得“社会责任”(SocialResponsibility)有了统一定义。我国标准委随后通过其官方网站宣布参照iSo26000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社会责任标准,凸显了iSo26000带来的紧迫与挑战。目前国际范围内有关社会责任的工具主要包括劳工保护、环境和产品质量、评价和审计、衡量、普及五个方面。

1.基于劳工保护的标准

这一类标准结合了社会责任和企业管理,对企业的道德行为从劳动条件和劳工权益方面明确了规范。具有代表性的有国际劳工标准、社会条款和Sa8000,其中1997年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Socialaccountabilityinternational,Sai)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要求商品或服务需要符合社会责任的标准,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的国际标准,2001年Sa8000修订版的出台,内容涉及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作报酬及管理体系九项,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提供评价工具。

2.基于环境和产品质量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针对产品质量和环境,相继推出了iSo9000和iSo14000系列标准,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和实施公正、规范的环境和质量管理体系。iSo和国际认可论坛(iaF)于2008联合公告,一致同意实施全球应用最广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1:2008认证,该标准增强了与iSo14001:2004的兼容性。

3.基于评价和审计的标准

一些组织出台的评价和审计标准中,1995年英国社会和伦理研究院成立的非盈利性机构accountability,通过制定aa1000系列标准,提供有效审计和社会责任管理工具,包括系列标准原则、框架和两套标准,强调专业的社会审核,倡导外界公信。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的计划、会计、审计与报告、融合、利益相关方参与五个阶段的标准。

4.衡量社会责任的综合性标准

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综合性标准主要有全球契约标准、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社会责任投资指数、全球报告倡议、跨国公司行为准则等。其中联合国“全球契约”提出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贪污四个方面。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Reportinginitiative(GRi)2002年版的GRi纲领倡导规范的永续性报告,2006年第三版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考察企业的业绩,提供标准建设的平台和方法。

5.基于社会责任的普及性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0年11月1日在瑞士日内瓦了iSo26000社会责任指导性标准,认为组织对其运营的社会和环境影响采取负责任的行为,该标准适用于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其综合性、广泛性和普适性提供了国际标准化的指南,是继iSo9000和iSo14000之后的最新标准体系,整合了社会责任现有的衡量评价工具,将社会责任融入整个组织的管理体系和各项活动,为现阶段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和利益相关者全球化构建了全球统一的行为准则。

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1.社会责任认识的提升

近十年来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理念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型企业认识到企业的行为要对社会负责,开始积极有意识地把实施社会责任纳入战略管理的范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关注企业的社会影响。同时,儒家伦理作为我国传统道德的根基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省性和共利性的特征以及“仁义礼智信”的核心观念均从中国特色的角度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进行诠释和宣扬。

2.企业社会报告数量的增加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历史不长,但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非财务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企业对其经济、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体进行沟通的手段。据《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监测数据报道,中国大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1年1份,而2009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数量为582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定期编制也成为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标志。

3.多种形式的担责

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长远利益,其广泛的内容使得担责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关注产品和服务质量、遵守商业道德、劳动保障、职业健康、环境保护、保护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等。其中扶持弱势群体的形式有希望工程、赈灾援建、助学活动、送温暖工程、志愿服务等方式。

4.政府驱动的特征

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基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自2007年以来了系列文件,推行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通过制度的制定和行动的号召,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继2001年我国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之后,陆续有企业向社会汇报其社会责任实践情况,2007年全国共社会责任报告98份,2008年169份,到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达到687份,充分体现了政府助推企业担责的效果。

5.舆论监督环境的形成

中国的行业协会、大众媒体、消费者等方面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到一定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帮助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如国家民政部主管的企业公民专业委员会一直致力于推广企业社会责任,大众媒体对于企业实践社会责任的行为报道等,形成了正向的舆论监督,推动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社会责任纳入其行业自律的工作范畴,内容涵盖企业行为、公会组织、员工劳动合同、劳资关系、工作环境等。

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

1.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面临的挑战

国家政府现阶段在社会责任方面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完善相关法律文件和细则、健全相关标准、成立专门的推进机构、拟定系统可行的推进规划、以及完善相关监督体系。不仅认识到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督的重要性,还要从相关法律法规上整体进行推进,明确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责权界限,正确引导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2.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依然淡薄

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社会责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关注,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仍然较为模糊,常常同可持续发展、绿色企业、企业公民义务等术语交替使用。多数企业管理者依然把经济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内部一个部门负责的事情,外部的社会问题是政府的责任,直接导致目前日益凸显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工业废弃物、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假冒伪劣产品的制售、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等。此外,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是增加企业运营成本、耗时耗力的负担,没有把社会责任和品牌、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甚至有些企业将承担社会责任当作公关工具,目的是为了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由于狭隘地理解社会责任为慈善捐赠,导致捐赠的多少成为评判企业社会责任强弱的标准,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和压力,为刚起步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带来严峻的挑战。

3.企业社会责任没有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目标

企业的发展是通过企业绩效管理来实现,包括企业战略、价值体系、责任体系和管理结构,其中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体系决定了企业成功的关键。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追求社会的长远目标,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管理责任体系的实施,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4.iSo26000带来的挑战

随着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于iSo26000的和推广,将其编入管理体系的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一旦开展认证或认可,势必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这其中包括认证或认可的费用,改善员工工作条件、社保、环保、卫生、安全及培训的费用,还有组织相关的宣传费用,无疑将使企业承受更多的成本压力。标准的全球化推广带来了贸易壁垒的挑战,由于发达国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于发展中国家,差异直接影响企业在政治、经济、文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经营活动。

五、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自身的行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也发挥着主导作用。这其中需要政府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监督机制,建立专门的机构推进社会责任的可持续性,加强符合我国国情的体系建设和指标运作,通过政策支持和媒体宣传引导企业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活动,同时为企业提供培训,保障社会责任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2.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建设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将社会责任化作企业的内在资源,形成企业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理念,并强化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通过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树立全员责任意识,改进企业经营和实践活动对各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建立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企业从自身文化、管理、人事、制度、机制等方面转变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形成和巩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从企业战略高度实施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管理因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需要纳入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中。企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社会责任,调整企业战略,强调全程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管理,将企业价值同社会价值保持一致。将社会责任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融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形象,还可以提高效益,同时,履责达标可以帮助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市场份额,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提高社会责任沟通能力

企业要想达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双赢的目的,建立有效可行的社会责任沟通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有效沟通使得企业同所有利益相关方达成共识,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为确保企业全体员工和其供应链中每一节点的供应商、中间商、终端客户、及其宏观环境中的相关方共同认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可通过社会责任报告、设立企业官网专栏、编写社会责任工作通讯等手段,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沟通,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提高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曹海敏,隋静.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高扬.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3):113-116

[3]黎友焕,魏升民.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从Sa8000到iSo26000[J].学习与探索,2012(11):68-73

[4]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李玉梅.政府推进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武汉科技大学,2012(5)

[6]李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1):105-109

[7]沙良永.企业社会责任若干问题探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30-33.

[8]宋国彪.在非中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研究[J].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012(3)

[9]王碧淼.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框架的构建与解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0(4):60-64

[10]郑石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公共责任研究的新视野[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社会责任的体现篇5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责任意识

伴随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大环境被拜金主义、利益至上等消极思想充斥,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社会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如今的网络信息社会下不断被践踏,大学生道德缺失事件频繁发生,需要完善和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

一、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应该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培养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多大学生自我中心凸显,责任意识淡漠,功利思想严重。因此“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怎样培养大学生?”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承担责着责任,即对国家、社会、集体、他人及自己的责任,这些责任制约着他们的生活。每个大学生都应该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承担的社会责任。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已成为重要教育命题。

“责任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范畴,是融合社会角色与社会要求的情感状态,利用个体社会角色的自我认知,充分发挥自我价值。”认清楚个体责任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使个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萌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情感状态,促进个体的道德素质发展。“社会责任感”作为个体的情感部分在社会生活中的反应,具有相互性、特定性、利他性特征。“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对社会、国家热爱的深厚情感,是主动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的精神,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关注国计民生、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联系,为国家兴旺发达而奋斗。”陈建华表示“社会责任感是对个体所履行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是对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和对社会责任的觉悟,是个人对行为的一种约束,也是对自身发展提出的要求”。情感作为与人交往的社会性的态度体验,将人所特有的情感表达过程与认识相联系,以内心深处对社会需要的态度为基础。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面对社会赋予的责任、自身对社会承担的责任的态度的情感反应。以主动担当的情感状态为依托,展现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个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社会的丑恶现象做出适时反应,坚定正义。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在社会中立足的情感要素,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纽带,是推动个人道德品质发展的动力。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还不够,造成道德缺失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大社会环境的急功近利也使得大学生不能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为了金钱和权利不惜任何代价。据有关部门对大学生“上大学生的目的”进行调查发现,“既为社会也为个人”占首位,“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仅占9.7%,“不太明确的”占10.5%。国对于上大学的目的被大环境下的利益所驱使,偏离原有的教育方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亟需加强。与此同时,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也曾对北京地区大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的签约和违约问题调查发现,有16.3%的毕业生有过违约行为。除了大学生个体责任意识淡薄,还包括学生知行不一,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任何代价。《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调差及对策研究》课题组项目对1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问及如何看待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问题”时,83.4%的学生认为人人有责,30.6%的学生关注环境污染,只有20.2%的学生身体力行保护环境,73.6%的学生承认自己有过污染环境的行为从过往的文献中可以得知,很多大学生表面上把自己的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联,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真正发生冲突时,大多数学生会优先考虑保存个人利益,牺牲国家利益,利益至上成为多数人的选择。责任意识淡薄、知行不一等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除此之外,家庭溺爱、网络信息技术也给我国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带来阻碍。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探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现路径。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实现路径

(一)培养责任意识,完善个人品质

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自己履行了责任这样一种意识。”生活中个体拥有负责的意识后,将其内化,外显于行为,通过行为表现展现个体品质,但这种意识在现今大学生中普遍缺乏,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责任意识的培养,因为“责任是主体主观诉求,自觉性是主体其最本质的特征。”主体以自觉实现自身的诉求,达到个人品质的塑造。社会责任感作为积极社会意识对社会能动的情感反应,指导个体社会行为,对社会事务认真负责。培养学生责任意识,除了对其自觉性的内外作用,还包括对社会、家庭、他人的责任认识的强化,发挥个体社会价值。大学生作为社会人,体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应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如果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那么当其面对突发社会事件时,容易表现得态度冷漠,缺乏同情心,事不关己。例如,药家鑫因交通肇事造成受害者重伤,害怕日后与其纠缠,举刀残忍杀害受害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过分关注自身利益,造成悲剧发生。大学优良的道德品质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培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情感缺失,利用积极心态调节个人成长,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的大学生责任意识不仅需要课堂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并感受社会责任,从而提高自我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重视高校管理,发展服务学习

“服务性学习”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基础上,通过投身精心组织且能满足社区真正需要的服务活动将课程知识应用于社区服务,对服务经验进行结构化的反思。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阵地,有义务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发展推行“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面对高校日益严重的道德缺失问题,作为管理者理应加强管理,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以往高校教育偏重学生智力发展,突出学生应试能力培养,以分数衡量学生的优良,忽视道德实践教育,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埋下隐患。高校管理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相脱节,不利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服务性学习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丰富了责任教育的培养方式,采取课堂理论学习与社区服务结合的新型课程模式,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社区服务过程,学生反思课程内容,实现社会责任的提升。高校重视创新管理,开设服务―学习课程供学生选修,同时辅助“5.25心理健康节”、“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月”、“红色1+1”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服务―学习“的机会,完善大学生们服务学习―知识的理论实,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营造家庭环境,倡导感恩教育

父母被称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教育方式决定着孩子的个体发展。父母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引导其社会责任的构建,教授生活的基本技能及做人准则。伴着孩子年龄增长,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逐渐脱离对父母经验的汲取,从自身出发解决问题。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对大学生责任感内化有着重要作用。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被长辈溺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王子生活,童年时期过分关注学业,忽视感恩教育,形成父母对孩子关爱是应该的想法。感恩教育不仅包括对家庭的感恩,还包括对同辈群体的感恩。孩子们除了上学完成繁忙学业,多与图书、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做伴,长期的被动接受,导致其互动交流能力退化。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无感情互动的机器生活必然会造成孩子家庭责任的冷漠,形成淡薄的社会的责任意识。营造优良的家庭环境,感恩父母和社会,将感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规范媒体舆论,监管网络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完善,网络媒体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主渠道。利用网络可以获取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信息:积极地信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而诸如富二代、官二代炫富,官员腐败等消极信息则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网络本是人类沟通渠道,加快社会发展进步的助推器,但失范的网络内容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腐蚀着学生的道德底线。主流媒体的舆论是误导青年学生,在没有进行核实具体情况下,非理性发表意见,扰乱正常社会秩序。控制网络内容,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从制度源头治理网络暴力,传播贴近学生生活,净化心灵的信息,利用人人网、微薄、微信等在学生生活中最为关注、使用平凡的沟通方式引导社会内容,构建制度规范的社会责任电子平台,吸引学生关注,培养健康、乐观、向上的大学生,实现网络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近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2]孙秀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与重塑的理性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8(05):228-231.

[3]陈锡敏.健全人格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J].高校理论战线,2005(11):49-51.

[4]陈建华,高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1):95-97.

[5]杨国安.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和培养途径分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02):48-49.

[6]姜兵.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11):34-35.

[7]许海元.当代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基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的调查[J].道德与文明,2009(03):96-99.

[8][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57

[9]蓝超英.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7(03):8-11.

[10]周春梅.试论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3:108-110.

社会责任的体现篇6

【关键词】网络媒体;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

网络媒体,以其庞大的信息量、广泛的传播范围、多元化的传播主体以及交互的传播模式等传播优势,给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过度的商业化倾向导致其社会责任失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虚假信息、色情信息、传播侵权、甚至激化社会矛盾的信息等等,无不污染着网民的信息生活,同时也影响着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大大降低了网络媒体的公众信任度,影响着媒体企业的竞争力。本项目旨在通过网民的视角分析,构建适用于网络媒体这一对象实体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掌握网络媒体社会责任与网民的影响机理,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建设。

1研究述评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媒体社会责任的国内外研究主要从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媒体社会责任的评价、媒体社会责任的推进三个方面展开。

媒体作为社会文化信息的承载和传播工具,早已被认为是人体的延伸(mcluhan,1964)。媒体社会责任最早是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1947年《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的研究报告中所提出。国内学者徐宝璜通过对新闻作用的评价,较早地提出媒体公共化和商业化的属性。基于它的属性,wilbur(1956)、王天定(2007)、杜蔚(2012)等国内外学者对媒体社会责任作了相关的解释;雷跃捷(2001)特别指出了网络媒体对国家安定、社会进步以及公民身心健康应承担的责任。weber(1919)、Jonas(1979)的“责任伦理理念”也认为当代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责任问题,而媒体具有伦理责任。Lewin(1947)、Bass(1969)等提出的“把关人理论”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以Lippmann(1922)、Cohen(1963)、mocombs和Shaw(1968)为代表的议程设置理论,对于媒体提高责任意识、引导舆论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媒体社会责任评价方面的研究也日渐丰富,归纳而言就是对媒体社会责任的表现和媒体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构建两方面的说明。Schramm将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归纳为五种:守望者的功能、决策的功能、社会化的功能、娱乐的功能及商业的功能(赵莹,2008)。媒体的责任就在于如何有效地履行其应有的社会功能。这方面的责任表现研究多是运用描述性的方法来进行呈现说明。基于社会属性的视角,Claude-JeanBertrand(2000)按照责任来源将责任分为媒体内部的、媒体外部的和媒体与公众合作的责任体系;国内学者从社会进步、监督责任、娱乐责任、经济责任、信息责任、目标价值责任、教育警示责任和道德责任等维度建立媒体责任评价体系。肖利花(2011)对我国学者的媒体社会责任维度进行了归纳,即舆论监督、价值导向、信息传播、文化传承教育、道德法律、时政宣传、社会进步七个维度。但这些研究多是针对传统的实体媒体而言。

1.2研究评述

西方传播学先驱Lazarsfeld和merton(1948)在《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中写道:“大众传媒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来说,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控制,那么它为恶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f媒体责任从媒体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包含在其本身之中。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发现传统媒体社会责任的理论方面的研究已经回答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是什么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问题,这为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对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媒体形式,其现有的社会责任研究多侧重于道德伦理方面的定性研究,缺乏评价标准,这远远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对媒体企业所提出的责任需求。在此背景下,从网民的角度出发,设计网络媒体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探讨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推进措施。

2网民视角下的网络媒体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选取

2.1网络媒体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构建

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是Carroll对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在充分考虑网络媒体的特殊性后,市场责任、法律责任、文化责任、道德责任、政治责任和慈善责任六方面是网络媒体社会责任内容概要。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也为网络媒体企业社会责任的责任对象提供了参考。综合已有学者的研究基础,形成了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测量的维度和理论来源。

2.2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内容说明

2.2.1市场责任

经济目标的追求是每个企业首要的战略导向。如何在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就取决于其在市场中提供的产品质量。网络媒体企业的市场职责就是向网民提供真实、客观、准确的信息,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注意力经济。只有在保证信息公开、透明、真实的条件下,才能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得到市场的青睐。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其能平衡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更好地履行对市场的责任,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

2.2.2法律责任

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组成成分,它的行为动态也必须在法律的约束条件下进行。无论是《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这类的根本性大法,还是其它相关的法规条例,都是立足于法律的角度为互联网生活制定基础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准则。网络媒体企业要保证正常有序健康的运行,前提条件就是其必须在法律规范的框架下运作,法律责任是网络媒体社会责任不可缺少的内容。

2.2.3文化责任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处于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文化生产力”等名词的不断创新是对文化战略目标定位的间接肯定。已成为主流传播渠道的网络媒体,无可厚非的承担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责任,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宣扬正确的文化方向,弘扬积极的民族精神,是网络媒体企业文化责任所需要包含的内容。

2.2.4道德责任

如果说网络媒体企业的市场责任是其生存发展的硬性条件,那么道德责任则是提升媒体形象的软性实力。低俗、媚俗、庸俗等“三俗”信息的不断泛滥从侧面也反应出了网络媒体企业道德责任的缺失。总体来说,网络媒体企业的道德责任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信息内容方面要符合伦理道德的规范,以维护社会公德为导向;其次是信息者需具备基本的媒体职业道德素养。缺乏信息把关人的网络媒体企业而言,从信息传播的源头进行道德治理是促进媒体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2.5政治责任

国家体制的不同决定了媒体管理机制会的不同。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体制决定了媒体组织是利益集团的武器,是各政党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争夺的目标。而对我国而言,媒体是“社会公器”,是连接政府与人民沟通的桥梁。坚持党管媒介的原则,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利益,向党看齐,维护国家政治社会的安全稳定,宣扬国家的良好形象是网络媒体企业需要承担的政治责任。

2.2.6慈善责任

慈善,由慈悲的心理和善良的行为构筑而成。以“企业公民”为导向的网络媒体企业,对社会承担起慈善责任是其对社会资源的一种自愿性回报。以坚定的信念和慈爱的胸怀将公益事业推广到各个角落,将部分的经济收入回馈给社会,及时的为困难者提供帮助是网络媒体慈善责任所需承担的内容。

3网民视角下的网络媒体社会责任评价问卷设计

3.1网络媒体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验证

网络媒体企业社会责任量表采用的题目部分来源于对iSo26000的理论研究。量表采用的是Likert的5分量表来对答题者的态度进行评价,分别给予1至5分,1为完全不符合,2为比较不符合,3为不清楚,4为比较符合,5为完全符合。通过初始问卷的预调查,并结合答题者对于初始问卷的答题反馈,对各个量表题项进行了整理和修订。其中网络媒体社会责任量表在经过可信度检测和因子分析后,分别剔除了13个测量题项增列1个测量题项,确定了36个测量题项。由于测量题项有限,故选择保留题项,并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形成了正式问卷的结构内容。

3.2数据的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

在将问卷进行系统录入后,由于被访者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了数据的缺失,通过替换缺失值确认得到467份问卷。数据效度常用的测量方法有两种,即内容效度以及建构效度。对于问卷量表内容的设计,基于相关理论或是其他学者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因此主观上认为该问卷至少看起来是具有内容效度的。

在因素分析过程中,考虑到原先编制的量表一级指标间区分明显,因此将采取层面题项的加总分析法。将每一层面的奇数题项和偶数题项分别加总后得到12个子层面进行因素分析,可见该量表是具有建构效度的。

网络媒体社会责任部分通过因素分析所得的Kmo值为0.870,说明将此量表进行因子分析是适合的。随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6个公共因子后,12个子层面全部归入因子,累计解释变异量为84.1%,将6个因子分别命名为:道德责任(eR)、法律责任(LR)、政府责任(GR)、市场责任(mR)、慈善责任(pR)、文化责任(CR)。tota3_奇在因子1和因子6的因素负荷量都大于0.5,鉴于原始量表归属于文化责任,因而将其优先归于因子6。

4结束语

网络媒体作为新型的媒体形式,其现有的社会责任研究多侧重于道德伦理方面的定性研究,缺乏评价标准,这远远无法满足社公众对媒体企业所提出的责任需求。而本文从网民的角度出发,对网络媒体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成维度和作用机理全面设计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实证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提供了理论保障。同时也利用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对网络媒体社会责任评价指标进行了验证,为今后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评价提供了诊断依据,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推动我国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杜蔚.当前我国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2.

[2]李立清.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南方经济,2006(6).

[3]林建宗.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推进机制的构建[J].集体经济文化产业,2010(6).

[4]金立印.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消费者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6):114-120.

[5]雷跃捷,金梦玉,吴凤.互联网的概念、传播特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现代传播,2001(1).

[6]彭净.企业社会责任度模糊测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6.

[7]田虹.网络媒体公司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吉林:吉林大学,2011.

[8]王风云,于建华.媒体类网络公司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企业活力,2012(6).

[9]汪苑菁.网络媒体的道德危机和社会责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

社会责任的体现篇7

[论文摘要]社会责任体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道德责任建设是整个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基础。当前,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道德责任建设,以夯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文化根基。

一、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是社会安定、繁荣发展的基础性建设

“责任”是指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和应承担的过失。显然,在社会生活中,“责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任何人都会在不同的范围、从不同的意义上承担多重责任,小到个人责任、家庭责任大到国家责任、社会责任,行业上从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到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等,各种各样的责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人类发展进程。

1.责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首先,责任是社会存在的前提。求生是人的本能,但是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单个人是无法生存的,必须依靠他人和集体的力量。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人只有生活在集体中才能获得满足其生存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和安全保证,社会正是人们出于生存目的而结成的一个共同体。社会生活的这一前提就决定了“责任”构成社会存在的纽带,这种责任不仅源于个人对自身生存本能的满足,同时也包含了由此派生出的个人对他人生存的责任以及社会对个人生存的责任。正如马克思曾指出的:“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1](脚其次,责任是社会稳定的保障。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总是处在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欲望追求中,推而广之,整个人类系统中的个人与他人、与整个社会,总是处在对有限生存资源的争夺之中。但是,作为社会的人,从个人自身利益的实现、从个人的长远利益以及整个人类生存出发,人们又不会置其它于不顾,人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同时也寻求着社会的认同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培根所说,“力守对公家的职责,比维持生存和存在,更要珍贵得多”,即是说人在复杂的社会活动中,会有目的地进行行为选择,尽量避免与他人和社会的矛盾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人对行为选择的这种目的性,实质上就是人对行为选择的责任预见以及对行为结果的责任承担。

2.责任是维持社会统治秩序的需要

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要以特定的秩序和规范为社会存在提供保障,这种秩序和规范集中体现为人们由于不同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而承担的不同的社会责任。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求得印证。在原始社会早期,虽然没有因为分工和阶级差别而产生的责任要求,但是为了共同防御外来侵袭及生存的需要,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已按照其责任能力的不同在部落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共同对部落的生存发展负责。随着分工的发展和后来阶级的出现,尤其是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责任被看作是保护现成职业分工和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长治久安之方,比如先秦古籍《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国有六职”: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和妇功,不同的阶层均对应着不同的责任要求。在工业社会,随着分工的细化,责任更是得到了充分发展,职业责任这一独特观念成为资本主义社会责任的主要体现,每个人只要介入市场关系体系,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就会迫使他服从资本主义的行动规则。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消除了阶级差别,广大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翁,但是这不意味着责任的弱化,相反,更需要人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国家负责,为了维护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仍需要对不同行业和不同阶层提出不同的责任要求。

3.现代社会凸显了社会责任的建设要求

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完善,对人的责任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人的自由意志使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行为选择,而责任又是同人的自由选择分不开的,因而人的社会责任问题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和尖锐:一是人的生存的本能责任与对自然责任的冲突。虽然我们都认同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对经济效益的盲目追求,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高科技广泛应用的挑战。我们通常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就是因为科技的进步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力,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我们正处于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新地位,负有各种前所未有的责任;如果我们无知、疏忽、目光短浅和愚蠢,那么我们就会造成一个灾难性的未来”。像克隆技术、大量核武器和各种化学武器的使用等,都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这无疑要求强化与人类改造世界巨大力量相匹配的高度的责任心。三是处理市场经济中利益冲突的需要。市场经济要求经济主体拥有自主自决的权力和利益,而它所倡导的求利原则,使人经常陷入自身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的冲突中,处理不当便会导致唯利是图、制假售假、坑蒙拐骗、行贿受贿、见义不为等各种丑恶现象的泛滥。因此,大力推进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是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道德责任是社会责任体系的根基

应当看到,在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中,始终贯穿着道德要求,道德责任是社会责任体系的根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道德责任的人会很好的履行社会赋予他的其他责任;更难以想象,一个缺乏道德责任的社会,会有完善的社会责任体系,会实现社会的安定和繁荣发展。

1.责任本身包含了鲜明的道德要求

《汉语大词典简编》对责任的定义有三重内涵其一,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其二,分内应做之事;其三,做不好分内应该做的事,因而应承担的过失。《现代汉语词典》提到,“责任”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尽责;二是指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承担的过失,追究责任。在英语中,针对不同的语境表示责任的词很丰富,词义最宽泛的是resposibility。根据韦氏学生词典,resposibility的含义主要有:其一,责任是一种尽职的品质和状态,包括在道德上、法律上和精神上尽职,可靠的、可信赖的;其二,指担负的事情。责任即是主体自觉履行其社会角色要求的份内的事,并对其履行的情况和后果的担当。可以看出,种种对责任的界定已包含了两个过程:自律和他律,这其中就内含了道德的要求。第一,道德是责任发生的基础。“所以德性的力量,不过是一种准备条件,把责任的‘应该’转变成‘现实’的力量。”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特殊的调节社会关系的规范,道德倾向于将外在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善恶标准,自觉引导人们的社会实践。责任只有得到主体的内在认同,才能在实践中真正的得到贯彻,如果没有道德上对责任的认知,主体不但认识不到责任的必须性,甚至也意识不到责任的存在。第二,对责任履行的评判也依赖于人们道德上的善恶标准。道德的本质就在于它按照社会整体利益的要求所形成的善恶标准,对人的心灵、行为和相互关系提出“应该如何”的要求和劝告,人们的失责行为不仅要受到外在的惩罚,还受到自身良心的惩罚,“良心是希求自在自为的善和义务这种自我规定”,是一种内心认同的责任意识。所以人们常常把主体内心对责任的履行及行为后果的评判比作自己同自己打官司,“原告”是人们道德上的善恶标准,即对责任的认同程度;“被告”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前即行为后对责任的履行程度,“法庭”就设在主体内心,“原告”、“被告”、“法庭”都集行为主体于一身,评判公正与否主要取决于主体道德上的善恶标准,即主体对内在道德标准的履行是否认真、坚决。

2.道德责任是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根基

现代社会在责任建设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集中表现在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上。但是,人作为自由能动的动物,这种强制性的制约机制总是有限的,要真正使人们认识到责任,切实履行责任,关键还在于增强人自身的责任感,而对责任感的提升关键在于道德的提升。这是由道德的功能决定的:第一,道德是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调节功能是道德的最主要的功能,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以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能力。道德调节功能的实现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个人对他人和社会整体利益的态度出发,调节人的活动和社会关系,侧重于引导当事人按其应有的责任来行事第二,道德的认识功能是用善恶观念来观察认识社会和认识人生。这有助于人们了解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从而引导人们选择负责任的行为。第三,道德的评价功能是运用善恶观念去评价别人和衡量自己的行为。在责任体系建立中人们按照社会公认的责任认知形成善恶观念,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第四,道德的教育功能尤其注重唤醒人们的羞耻心,培养人们的道义责任感和善恶判断能力。人们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道德教育能够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指导人们在实践中选择正确的手段,即保证行为选择的善的目的,最终达到善的结果。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人们对责任践行。

3.道德责任定位及其内涵

道德责任是履行其他各项责任的推进剂。道德责任是一种超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之上的无形的、至高无上的责任。但是,它又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责任,而是必须借助于经济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社会责任才能实现。而道德责任与其他责任相比更为根本,主体正因为有了道德责任,才有自觉履行其他具体社会责任的行动因此,道德责任是社会责任的依据和前提,社会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责任。在对道德责任内涵的概括上,曹凤月教授的意见颇有建树,即作为社会责任体系根基的道德责任应该是以下三方面的有机统一:一是在社会规范参考系中,主体对自己某一具体行为善恶性质的自觉控制力;二是行为执行的认真与否的程度;三是承担行为的社会道德后果。也就是说,道德责任主要表现为一种基于自律的道德承担,正如康德所说的,道德责任是我们的自觉,并承诺道德法则对我们的约束。“此一概念的重要意义远远超出了强制的范围,而且它所具有的最为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于它在引导人们进行自由决策时所发挥的作用”。

三、加强道德责任建设,夯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

随着人们对现实生活中不负责任现象的反思,“责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责任概念的分量越来越显得沉重。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只有真正卓有成效地加强社会道德责任建设,才可能有效地实现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才能夯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文化根基。

1.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责任的主体首先是个人。英国学者哈耶克曾经指出,“欲使责任有效,责任还必须是个人的责任。在一自由的社会中,不存在任何由一群体的成员共同承担的集体责任,除非他们通过商议而决定他们各自或分别承担的责任”。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一个自觉的、有理智的人,其每一个行为都是在其价值观的规范约束下完成的。对责任的承担关键还在于个人的选择。当公民形成了某种价值观后,对善恶美丑的判断也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思考方式,他的行为也就具有了特定的方式、倾向。因此价值观对人的行为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现代社会,多种价值观的并存是一种客观现象。但是,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有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这与市场经济的提倡多元价值的精神并不矛盾。尤其当前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的转轨过程中,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正遭受着比以往更多的冲击和挑战,如果缺乏应有的主流价值观念的理性引导,势必影响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故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导、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对责任建设大有裨益。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更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之间寻找契合点,树立既有利于和谐社会整体发展,又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这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的“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社会成员这种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培养,使人们在自己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上有了共同的寄托和追求,在行动上有了共同的方向,并以它为尺度去量度、评判、裁定现实事物和主体的选择,审视实际生活,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秩序之中。

2.加强道德责任教育

道德责任教育是责任养成的重要手段,它是指生活于现实各种社会关系的有道德责任认知的人们,依据一定的责任要求和责任规范,对其他人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一种活动。作为一种道德责任,最终能否被社会大多数人所接受,关键固然在于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取决于社会的道德环境和这种道德责任观念的传播,而道德责任教育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起初并不懂得什么道德责任,只有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生活,将自身利益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和途径与社会联系在一起,才使其行为具有了某种道德责任的意义。这往往需要通过一种恰当的道德责任教育,揭示主体利益与其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之问的关系,才有最后形成一定道德责任人格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责任教育对于道德责任人格的形成具有关键性意义,这也已成为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道德责任教育关系到每一个国民的责任素质,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貌和国家的命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教育是“学会关心”的教育,即通过教育,使人们学会“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生态利益”,要“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关心其他物种”等。

公民道德责任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首先,道德责任教育是一项持久工程。道德责任教育是改造人本身的复杂工作,绝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道德品质的提高和道德责任人格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的质的飞跃,只能是建立在平时对道德责任践行的日积月累基础之上。进行道德教育不可操之过急,要打持久战,要不停顿地坚持进行道德教育,使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要求习惯于遵守、须臾不离,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其次,道德责任教育不能脱离实践。离开了实践性,教育必然成为空洞的说教和美妙的清谈。只有通过生活实际中的事例,通过善和恶的对比,让受教育者深受感染,才能逐渐形成比较稳固的道德责任情感。再次,道德责任本身是有层次性的,即对个人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与此相呼应的是主体对道德责任的体认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责任能力的人群应该有不同的责任要求,这就要求教育者要通权达变,能够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这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在实践中对责任的践行。

3.培育良好的道德责任环境

良好的社会道德责任环境对人的道德责任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组成了社会又生活在社会中。对一个社会来说,如果人人对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树立责任意识,社会整体上就形成了良好的道德氛围和环境,而良好的道德环境又反过来对人们道德责任的养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进行公民道德责任教育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利用社会大课堂,借助社会的力量来推进公民道德责任意识的提高。

环境对人的影响总是不知不觉而又无时不在,所谓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我国现阶段来说,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旧的心理、道德、习俗在某些人群中还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些腐朽东西又不可避免的传人我国,其负面的影响也日益凸显,使整个社会道德环境不尽如人意。我们要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正本清源,大力培育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道德环境。道德环境的培育还需要一定的保证机制,它需要借助于教育、行政、法律、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结合的力量,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能够造成一种特殊的善恶分明的氛围,对人的责任履行具有特殊的权威性,代表着广大群众的一种意志、情感和价值取向,使身在其中的人们不得不考虑自身的道德责任问题,自觉产生一种荣誉感和耻辱感。这种社会大多数人道德上成熟的善恶判断,体现着社会总的价值取向,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意]佩西.未来一百年——罗马俱乐部总裁的报告[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4.

[4儿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序言[m].苗力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社会责任的体现篇8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规制

在责任竞争力时代,公司要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必须认识到公司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将是一个突破点。中国企业大多数目前仍然处于质量和环境竞争阶段,但全面责任竞争已经对中国企业发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这也是企业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在“两型社会”试验区及区域金融法制中心建设中,我们要认识规范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提高公司竞争力的途径之一,而且也是引导公司经济发展走上正常轨道的必经之路。公司社会责任理所当然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经济管理学界、社会学界、还是法学界,都在讨论这一话题。本文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进行法律界定,分析现有法律的规定,找出法律规定的缺陷,从而提出自己的几点法律规制建议,为构建和完善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制度营造符合要求的投融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界定

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在美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持续争论,并形成了两派观点鲜明的对立观点。这场运动的始作俑者是adolf.a.berle和e.meerckDodd,争论的焦点是董事和经理应当为谁服务。而真正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倡导者则是e.meerckDodd。在1950年代和1990年代又分别掀起了两次公司社会责任的论战,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论战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更为重要的这种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论战已经转为实际行动。

表现在我国法律上的行动是《公司法》自2005年修改以后,首次明确规定了公司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目前在我国,许多严重侵害消费者者、损害职工权益的事件屡屡发生,使民众对公司产生了较大的不信任,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从大的方面说,是国际潮流,是我国的现实选择,从小的方面说是我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发展循环经济,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投融资环境的重要保障。

然而对于公司社会责任,国内外学界始终未能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明确定义。有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一是非股东利益最大化说,二是符合多数人所期望说,三是维护并增进利益说。

以上各种理论观点反映了公司社会责任是一个多层次范畴,笔者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应是一项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新《公司法》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要想切实付出实际,须将其规定为公司对社会的一项内容具体的义务和责任。

二、我国现行法律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

公司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公司对消费者、环境、职工的责任以及社会法治责任和公益责任。我国法律具体规定如下: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了公司对消费者的责任,生产者与消费者对消费者承担责任的一种具体形式。《产品质量责任法》主要从产品质量责任方面中体现。另外,还有《食品生产安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将以上内容给具体化,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公司对职工的责任也即劳资关系,从1919年通过的《国际劳动》到1944年国际劳工组织在美国费城通过的《费城宣言》,在这些国际法的推动下,使之成为一种社会运动在全球兴起。而在我国立法中主要体现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有关条款当中。此外,还有《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

3.公司对环境的责任也是公司社会责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方面立法主要有《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

4.至于公司的法定责任社和社会公益责任也体现在多部法律中,具体体现在《公益事业捐赠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

三、我国现行公司社会责任法律规范存在的缺陷

依以上法律规定,公司在各方领域履行社会责任,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但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笔者认为主要是存在几点缺陷:

1.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不明确。新《公司法》第五条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笔着认为这些内容成为了口号式的指示,到底这几项之间关系如何,如果立法者的目的是以这条强调公司社会责任,那么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又该如何理解?不管是从道德要求上还是法律义务上理解,立法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表明制定出该条款的基本内容和规范任务,否则将导致法律规范的作用难以实现。

2.公司社会责任游走于道德和法律之间。虽然我国新《公司法》正式规定了公司社会责任概念,但该条仅为一项誓言,更多是对公司一种道德上的要求,操作性并不强。而现实经济中又要求其作为一项公司的强制性义务和法定责任。公司作为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团体,争取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是其与生俱来的使命,在没有明确是“硬约束”或“软指标“之前,公司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而现实的要求又与公司的做法时有违背。

3.公司社会责任法律体系不健全。由于公司社会责任的权利主体即利益相对者范围宽而广,故目前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散见于多部法律之中,规模较为庞大,《公司法》、《社会保障法》、《产品质量法》等,在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体系当中,《公司法》起着核心作用。但新《公司法》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操作性并不强。有些法律也有规定,但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法律体系,没有制定一个比较统一的法律标准,法律效力参差不齐,也很难确定一个衡量标准。导致在实际中对于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缺乏统一的考察标准。

4.公司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现在连公司社会责任主旨内涵都没有明确,更别说形成公司社会责任监督机制了。虽然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规对公司捐赠等社会公益行为进行了在税法方面的政策优惠和激励,但是这种激励制度只能被作为一种补充制度被运用,单单用它来规制庞大的社会责任是不完善的。

四、完善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

在全球化的经济时代,任何一个不断成长的公司,都会强烈地感受到社会责任对于公司品牌战略管理不动声色的推动力,以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公司公民义务的担当为核心的品牌战略正在成为企业竞争力新的要素,社会责任已成为品牌的下一个争斗空间。而近日的2011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结果告诉我们,健全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制度已迫在眉睫。

1.明确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公司法》第五条只是简单的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这一名词,“大部分实务界人士甚至一些学者至今仍是懵懂。”现行《公司法》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暴露出立法技术的粗糙。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更加明确化,将《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提出的社会责任所包含的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等四个方面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水平的内容纳入立法中,进一步明确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范围。

2.赋予公司社会责任强制性规定。《公司法》第五条的规定对公司缺乏约束力,实践中也难以操作。”笔者认为道德的力量毕竟有限,而中国企业大多数目前仍然处于质量和环境竞争阶段,全面责任竞争已经对中国企业发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个现实,仅用宣示性的条款对公司社会责任加以规定是不够的,需要将社会责任提升到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层面上。《公司法》应该明确具体规定公司社会责任的主体、权利义务、责任形式,以及违反责任应该承担的后果。

3.建立以《公司法》为核心的强制性法律规范体系。笔者认为构建公司社会责任法律规范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公司本身,在遵循第五条的原则性规定的前提下,对公司社会责任做一个总体上的规定和指引,增加公司在违责任的法律后果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权利救济途径。二是在各相应的实体法中分别加以规定,具体规定公司在各领域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因为公司社会责任涉及广泛,仅靠公司法一部法律是无法涵盖所有内容,所以其他部分法分散立法是极其有必要的,弥补公司法的漏洞和不足,完善公司社会责任法律规范体系。

4.尽量完善监督激励机制。公司社会责任监督机制包含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来自于公司的自身监督,主要是通过公司内部管理机构在公司经营活动中对公司的行为进行监督。外部监督中政府监督占了主要地位,笔者认为应该充分鼓励媒体、消费者、行业协会等社会监督主体积极主动的行使监督权,督促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从多个方面调动公司社会责任监督机制的监督方式,发挥政府、社会、公司三方的监督作用,全面促进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

在激励机制上。除了在税法上做努力外,还应该在其他领域做出探讨,建立公司社会责任的社会公开制度,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以及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评估体系,对2011年上半年的531份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分析得出的报告,就是一项公开社会责任的比较权威的举措,政府可以对在评估中排名靠前的公司实行产业政策倾斜,可以引导公司企业积极的加入到这一评估中来,鼓励公司主动地去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的体现篇9

关键词:社会责任 企业价值 机理 测度

一、研究背景

由于环境污染和企业诚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加剧,以及我国政府倡导的“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当今理论界和实务界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但同时,人们对社会责任理论及其经济后果还存在相当多的困惑。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有影响吗?如果有,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长期价值有怎样的影响?这个影响的机理如何传导?影响的程度如何度量?目前对前两个问题的回答尚没有取得一致的研究结论,而对后两个问题尚缺乏系统的深入研究,而这又正是作为盈利机构的企业主体非常关注的问题。首先,理论界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研究结论,特别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和影响程度还缺乏系统的研究。目前理论和企业践中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基本定位为一种强制的义务,企业承担必要社会责任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监管规定和自身道德诉求,现实中企业不履行基本的社会责任甚至损害公众利益的违法事件比比皆是。为什么许多企业不愿承担社会责任,恐怕这和社会主流理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有关,如果承担社会责任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并不利于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那么靠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将永远无法实现,而政府对社会责任强制执行的监管也将难以到位。因此,从理论上论证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为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理论支持,是当前社会责任理论需要突破的关键。其次,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环境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进一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这必将需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以使社会能“和谐”发展。但是实践中我们相当缺乏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具体适当边界及其经济后果的一致性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全面分析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合理范围、分析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创造影响机理、影响程度与范围大小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但这些重要方面的研究目前还相当缺乏。

本研究将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价值的机理和影响程度做出研究,力图为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明确的理论依据。通过研究,从理论上可以建立全新的“社会责任投资――信誉资本生成――企业价值创造”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创造的理论体系,为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理论支持。从实践上看,本研究厘清了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分析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创造的程度与大小的测量方法,为企业具体承担社会责任范围和方式、社会责任资源的分配决策等提供支持,也为相关机构制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标准和监管制度提供参考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国外对社会责任的研究的研究起步较早,特别是近20年来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联性问题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直接研究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复杂,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几种:(1)企业社会责任能提升企业价值。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中,特别是那些以会计指标衡量企业绩效方法的实证文献,半数以上的实证结果都证实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相关关系。Bragdon和marlin(1972)从环境污染的角度对社会责任进行探讨是研究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开始,随后的一些实证研究主要集中测试了股市的收益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Vance,1975;Belkaoui,1976;alanksanderandBucholz,1978),这些研究主要采用社会责任的某个单一指标(如环境污染)。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许多研究在研究指标和研究范围上进一步深入,Frooman(1997)用次级资料结合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证明股市对那些不负社会责任和违法的企业持否定态度,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财务绩效有正向关系。a.p.Stanwick和D.S.Stankwick(1998)对115户企业19987年至1992年的情况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发现,企业的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有着积极的关系。preston和o’Bannon(1997)比较了美国67户大企业1982年至1992年的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他们用财富企业社会名誉调查代表社会绩效,用总资产利润、净资产利润和投资利润作为财务绩效的代表,也发现二者之间有着积极的关系。Simpson和Kohers(2002)对美国所有的国有银行1993年至1994年的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也发现二者之间有着积极的关系。BertScholeten,Y.Z.(2008)通过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组成关系与企业的财务业绩相关性为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业绩关系提供了证据。mittal,R.K,n.Sinha(2008)从商业道德的角度分析了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价值的关系。文章利用印度的数据对两者相关性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未发现具有商业道德的公司的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比不具有商业道德的公司的高。aleksandra,K.(2009)利用美国878家公司1991-2002年的数据发现受到收购保护的公司将更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增加长期的股东价值。此外,调查发现企业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有着积极关系的还有C.C.Verschoor(1998);C.Fwu(2001)、G.moore(2001);m.B.Ruf等(2001)。(2)企业的社会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向的关系。ingraram和Fraiziner(1983)、Freeman和Jaggi(1982)研究发现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他们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社会责任成本使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在与不承担或者少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财务状况中。另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认为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是负相关的(mcgulre,Sundgren,andSchneeweis,1988)。(3)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是不确定的。margolisandwals(2003)指出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是不确定的关系,mcwilliams和Siegel(2000)用一种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他们用DSl400(又称KLD)作为企业社会绩效的评价,发现二者并无联系。Subroto和Hadi(2003)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印度尼西亚

的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也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没有关系。二是社会责任信息价值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方面,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信息具有正的市场反应(BowmanandHaire,1975;alexanderandBuchholz,1978;abboaandmonsen,1979)。80年代后学者对社会责任信息的研究进一步扩展,主要包括:污染报告的市场反应(ShaneandSpieer,1983)、社会责任报告对需求者的决策价值(thomasG.marx,199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对企业声誉的价值(williamsandSiegel,2000),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共关系价值(JennyDawkins,2004)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评述 国内对社会责任价值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如下方面:(1)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研究,李正(2006)发现承担社会责任会降低企业当期价值,但长期看,企业价值不会受到负面影响,姚海鑫等(2007)研究发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股东财富具有积极作用。王立彦(2006)研究了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与企业价值增长的关系,晁罡,袁品等(2008)研究了企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的关系。(2)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价值研究。大多数观点支持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具有决策价值和市场价值。代表性的研究包括:采用基于内容的专家调查法研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与公共关系价值(宋献中,2006),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事项研究法对企业进行的环境管理观念、环境会计实务以及环境认证的股票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王立彦等1997,1998,2004,2006);采用内容分析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和市场反应(沈洪涛,2006)。也有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与上市公司价值相关性不强(陈玉清、马丽丽,2005)。

三、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创:研究思路拓展与内容体系构建

(一)构建基于“社会责任履行、信誉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的本质看做基于未来企业价值创造的一种跨期投资行为,社会责任投资积累成与企业不可分离的特殊资本,增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并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国外社会责任投资的兴起为这一理论视角提供了现实的佐证。该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当期利益的替代效应,论证当期社会责任履行产生的成本作为一种投资形式会增加企业信誉等无形资本,从而给企业带来长期收益,从理论上构建“社会责任、信誉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的规范性分析框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社会责任契约签定与履约模型,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契约履行的成本与收益。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成本耗费与收益特征,社会责任各方面的成本收益边际变化的单调性,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存在的层次性,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合理边界和范围;构建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指数。分析已有研究中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结论不一致的成因,研究不同企业价值度量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造成的可能影响,构建基于跨期投资特征决定的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指数及度量方式。

(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微观方式与传导机理 本文认为社会责任履行是企业的一种跨期投资选择行为,这种投资部分通过增加企业的信誉资本而增加企业未来价值。本部分研究社会责任投资的概念、设计计量企业信誉资本的指标体系,建立起社会责任投资与信誉资本生成的跨期投资模型。分析信誉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本文认为基于社会责任投资的信誉资本作为一种广义的社会资本形态,能够象其他物质资本一样为企业创造价值。信誉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的研究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直接交易成本的节约;交易数量的增加;交易范围的扩大;交易价格的提高。从四个纬度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微观机制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社会责任创造长期价值的机制。社会责任、信誉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传导路径及实证检验。根据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与研究目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三者的关系,检验前面的理论分析并探询三者的深层影响与互动。主要研究内容为:鉴于已有的实证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价值的关系的结论相互矛盾,进一步检验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检验社会责任是否通过提升企业信誉资本这一中介达到影响企业价值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维度中,哪些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程度最大。

(三)构建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创造影响程度与大小的测量方法 在基于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长期价值具有正向影响的理论视野里,研究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影响大小的计量方法问题是企业关心的实践问题。一是社会责任投资的度量指标构建。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企业产生实际的支出,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在社会责任投资内容的多维度上构建社会责任投资度量指标体系。二是计量社会责任投入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度量。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计量,采用apt套利模型计量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四)设计出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与监管体系 在对社会责任创造价值的过程、机理和价值创造大小衡量进行了理论剖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最后要回答社会责任创造价值的实现条件,如何设计符合企业价值创造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以使企业自愿承担,政府如何对社会责任履行进行监管等实际问题。一是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实现条件研究。社会责任投资与其他传统的投资方式具有明显的差异,其投资既可能形成企业的沉没成本也可能形成企业的信誉资本,本研究将分析社会责任投资的特点及其形成企业信誉资本进而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条件,利用社会资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别理论和会计学的信息披露理论等工具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实现条件。二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层次性、承担的合理边界和范围。深入探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倾向、动机、行为特征、效果以及这些变量在企业规模、成长阶段、战略导向、产权结构、产业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性。利用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收益特点,从理论上分析社会责任体系强制履行与自我履行的范围大小,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适度性与合理边界。三是我国社会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设计。依据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在企业生命周期不同时间和空间范围的差异,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分层模型框架,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指标体系”。四是基于价值创造的社会责任监管建议。企业社会责任契约设计的理想状态是应该成能自我执行的,但在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司认识程度下难以实现自我执行。本研究结合社会责任的不同内容、企业行业性质、企业所有权性质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分析社会责任监管标准,制定出“分行业社会责任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执行规范”等具体建议。研究思路与内容的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社会责任的体现篇10

关键词:人性;低碳经济;企业社会责任

作者简介:吴月,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湖南长沙410081)

自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提出伊始,其内在合理性就备受质疑。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生幸福最大化的人学理论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主要包括伦理道德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环境责任、公益责任。本文拟从政府、行业协会、社会公众和企业的角度探析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并提出“四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实施路径,以更好地推进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探究

1.企业社会责任论争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由来已久。一些学者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在遵守法律和适当的道德标准下,让所有者或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违背自由经济原则,降低企业利润和经济效益,增加利益相关者成本。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企业仅具有一种、而且是唯一的一种商业社会责任――只要遵守职业规则,其社会责任就是利用其资源,从事旨在增加利润的活动”①。哈耶克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偏离了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企业只要将资源投向最有效率的领域就履行了社会责任。张维迎反对企业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认为企业的真正责任是在诚信守信的基础上,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赚取利润,创造就业机会,给国家上缴更多的税收。与此相反,一些学者认为企业不仅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而且具有道德人格,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可以获取更稳定的长期利润,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卡罗尔提出“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说,认为经济责任与伦理责任对企业的发展同等重要,强化社会责任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之一②;王露璐在经济伦理内在统一的理念指导下建构了企业社会责任“两个同心圆”模型,认为企业伦理责任既非高于也非次于经济责任,而是渗透或嵌入经济责任之中③。但是,学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论争始终囿于企业利益最大化这一传统思路,将企业功利化、工具化,未能从企业存在的本质目的和哲学理论高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给予应有的思考和关注。

2.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起点――人性

对企业本质的认识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生成前提。然而,学术界对企业本质各持己见,始终未形成一套严密的企业社会责任逻辑理论体系。古典经济学遵循“经济人”假设逻辑把企业看成是只进行成本―收益核算的“生产的装置”④,始终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宗旨。新制度经济学鼻祖科斯认为企业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是“契约的集合”⑤。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创办企业的目的必须在企业本身之外,因而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创造顾客。我国企业幸福理论奠基人岳川博认为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应当是由物质与精神共同构成的系统,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不是创造利润或创造顾客,而是创造幸福。⑥对企业本质探究的学者们始终未达成共识,因此,要形成对企业本质的共识还须回到人性问题上来。

人性应该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马克思立足现实提出了“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⑦,并从现实活动出发强调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其现实性上表现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既而又强调人的本质的完整实现是多方面的自由发展和发挥,个人幸福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而且最高境界的幸福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幸福与个人幸福的统一,即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要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实现一致。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细胞,是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是由全体员工及其与利益相关主体之间构成的关系集合体,包含着企业与社会(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投资者、自然生态系统等)的共生共融关系。正因为如此,企业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企业所固有的抽象物,必须存在于滋养企业的现实社会之中,企业与个人、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在其现实性上都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价值亦即个人价值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生幸福最大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价值、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生幸福最大化这一终极诉求的现实选择。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低碳经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先污染后治理”经济发展路径的反思,其发展目标是通过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及全体社会公民的共同努力建立环境友好、人居和谐的适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低碳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内在本质规定性,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办社会”迥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有其合理限度。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生幸福最大化为目标,秉遵社会文化伦理规范,主动履行繁荣发展社会经济、维护法律制度、保护资源环境、参与公益事业的责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发展。

1.企业伦理道德责任

企业伦理道德责任是将社会对企业的伦理道德期望转化成企业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并认同的伦理道德共识,规范和引导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并将企业行为提升到与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规范和目标一致的层次上来。它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核,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决定企业履行其他社会责任的宽度和深度。

2.企业经济责任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的基石,除在伦理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下创造良好经营业绩外,应转变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注重创新与研发低碳能源和减排技术,开发绿色环保产品和服务,保持持续竞争力以增进社会财富和福利。

3.企业法律责任

遵守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是企业开展一切经营活动的底线保障。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除按照法律法规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依法纳税、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维持良好的竞争秩序以外,还要遵守国内外相关碳排放、碳交易等法律法规,与国际社会接轨。

4.企业环境责任

企业环境责任是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企业应从低碳设计、低碳采购到低碳生产、低碳产品、低碳物流整个生产流程构建低碳经济循环模式,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回收利用率,采用清洁生产、少废无废循环工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融共生。

5.企业公益责任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公益责任彰显企业的价值取向,除努力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参与慈善捐助事业外,企业要践行低碳环保,主动深入社区宣传低碳环保理念,引导公众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安全等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pm2.5居高不下、食品安全等问题使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声高涨,而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报告(2013)》显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为26.4分,整体处于起步者阶段,超过一半的企业仍在“旁观”,存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落后、责任信息披露不足、社会责任指数的行业间差异明显等问题。总体来讲,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整体水平不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求,究其原因,企业自觉意识不强、政府立法缺失监管乏力、行业协会发育不健全、社会公众监督缺位等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自觉意识不强

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内在本质要求。现阶段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片面化。由于受传统经济学“理性经济人”思想以及我国以往经济体制改革中“经济增长优先”战略实施的影响,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普遍倾向于追求经济利益,将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经济责任,致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片面化。(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功利化。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被迫对自身负外部性活动做出反思,被动履行环境责任、公益责任以树立良好形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逐渐由目的异化为手段,功利化倾向明显。

2.政府立法缺失,监管乏力

政府在引导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由于政府立法缺失和监管乏力导致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他律功能无法凸显,主要表现在:(1)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缺失。我国政府尚未颁布专门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立法过于凌乱、分散,而且还存在很多“盲区”。此外,低碳经济背景下在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立法中未及时更新凸显生态化、低碳化的法律条款,因而无法规范和约束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2)监管乏力。由于受地方保护主义及传统地方政府政绩评价标准的影响,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监管方面乏力,宁愿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幸福为代价追逐短期经济利益。

3.行业协会发育不健全

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一种自治性民间社会组织,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行业协会在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面临功能失调。(1)行业协会合理性受到质疑。我国行业协会在行业规划、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滞后并依赖于政府和企业,导致其在发挥行业自律功能时普遍受到质疑,无法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起到沟通、协调、服务的桥梁作用。(2)行业协会影响力小。我国现有行业协会规模小、覆盖面窄,还未对行业内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同时,一些新兴行业领域还处于业内引导与自律管理的空白点。另外,我国行业协会普遍存在的定位不准、职能不明、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4.社会公众监督缺位

目前,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监督体系中,社会公众监督缺位明显。(1)公民社会基础薄弱,监督意识缺乏。公民社会是私人自治领域,由于深受封建社会意识影响,我国公民社会发育不全,基础薄弱,公民主体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意识普遍缺乏。(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不对称。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和平台,披露渠道不畅通,披露数量和程度有限,社会公众难以掌握全面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因而无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给予有效监督。(3)媒体宣传被动。作为舆论先导,新闻媒体宣传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力度不够。此外,有些媒体受利益驱动对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存在瞒报等现象,未能与公民社会形成有效监督联动机制。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四位一体”实施路径

1.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自律机制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自律机制是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保障。首先,培育良好的低碳企业文化。低碳企业文化是低碳、生态理念被全体员工共同认可和遵循的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自觉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低碳企业文化,以低碳企业文化建设为依托,宣传并引导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观。其次,制定企业低碳经营战略。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应把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纳入总体战略规划,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设计、包装、生产、物流到废弃物的排放、旧物品的回收整个产业链环节建立规范操作和考评标准,大力推广低碳能源技术,研发绿色产品,让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差异化”的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在参考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角度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采用分散披露或独立披露等形式持续定期社会责任报告,确保披露信息的信度和效度,提高企业透明度和公信力。

2.完善政府立法监管职能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政府在立法和监管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首先,颁布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法》。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政府应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在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基础上颁布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法》,使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考核机制。低碳经济背景下政府应按照《企业社会责任法》精神,与时俱进建立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将低碳、生态等指标参数纳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对优秀企业给予税收、贸易、信贷、政府采购等奖励,对不合格企业给予曝光或依法取缔。最后,加强地方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力度。建立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各级地方政府应认真制定和落实行业细则,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加强监管;同时,完善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政绩考核体系,将人居生态环境等指标赋予较高权重,遏制和规避地方政府的短视行为,确保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他律功能的发挥。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引领作用

低碳经济背景下行业协会在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理顺行业协会自身管理体制。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力量应构建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内部运作机制,健全行业协会监督协调机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壮大行业协会力量,定期向社会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信息,提高行业协会威信,使其在协调行业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制定完善的行业社会责任标准。行业协会应在借鉴国际社会推出的iSo14000环境标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基础上,根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针对不同行业建构行业社会责任认证和监督体系,通过行业协会他律机制引导行业内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最后,积极宣传企业社会责任正面形象。行业协会利用协会宣传阵地和各种场所,办好行业内治理刊物,开展每季度企业诚实经营、慈善事业、环境保护等活动,积极宣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正面形象,提升企业在业内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4.强化社会公众舆论监督

社会公众舆论监督是企业社会责任监督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首先,培植公民社会参与意识。公民社会是企业利益相关者重要成员,不断强化公民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的参与权,是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其次,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新闻媒体曝光机制,通过媒体曝光平台和曝光热线客观公正地揭露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并适时进行跟踪督查,与公民社会形成有效监督联动机制;同时,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刊登、播放企业社会责任公益广告,树立企业社会责任典范,促使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注释:

①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28页。

②阿奇・B・卡罗尔、安・K・巴克霍尔茨:《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黄煜平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23页。

③王露璐:《经济伦理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担当与评价次序》,《伦理学研究》2011年11期。

④⑤伍旭中:《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伦理学分析》,合肥: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7页,第57页。